【重点先看】机械原理考点解析

【重点先看】机械原理考点解析
【重点先看】机械原理考点解析

考点一:自由度的计算(两个小题) 难度:一颗星

①平面杆组的自由度计算

②齿轮系的自由度计算

这道题是最简单的,必须拿分,多注意虚约束、复合铰链,参考我做的答案,我的笔记里面列出了几种经典的虚约束的情形注意辨别。最后算出自由度是2的话不用慌(真题大部分算出来都是1)可以检查

《机械原理》考点解析我整理的答案里面,每种题型都整理好了标准步骤,并且做好标注,平时做题注意训练。真题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课本例题和课后习题,多做题先教大家两个小技巧:1.打印完试卷(单页打印)装订的时候不要像往常一样装订左边,要装订右边,这样你就可以看着第二页的试卷,把题做在第一页的背面,很方便。(见最后的图片)2.做完一个题都在题号前面写好时间,这样可以了解这个题用了多长时间,并且可以学会合理分配时间,这一个技巧同样可以用在数学上,平时模考和考试时都这样做。还要注意整理错题我讲的都是基于18年之前的真题,但是但是但是,18年真题考了一个新题型,19年真题考了两个新题型,所以这几年真题越来越多变,自己在吃透往年真题的基础上还是多重视课本18年的新题型是8-4的四杆机构设计19年的新题型是第四章的受力分析和第六章的动平衡以下是考点解析

一下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规律。

考点二:自锁难度:三颗星

这个题做好往年真题就没问题,注意分清哪个是驱动力,哪个是生产阻力,然后画图,列平衡方程就可以,都是一样的套路。仔细看我做的答案,按标准步骤来,有时候需要分情况。有个11年的第八题这个有点难,在课本上有这个题,课本上这部分自锁的题都考过了,把课本这部分好好看看。16年考了当量摩擦系数,把这部分公式记下来。

考点三: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矢量方程法)难度:五颗星

这是考题的难点。我做的17年的题就是把这个题改的比较复杂,是试卷上最难的一道题,我发现每一年出题都会把其中一两个题改的很难,其他的都是常规题,比如16年最后一个题,比如17年的这个题。所以19年肯定会有一两个稍微难点的题,所以想得140+就必须注意平时拓展练习,多做点难题。如果想得130+就直接把真题弄好就可以了。

在这里推荐一本比较好的书,可以去图书馆借,或者淘宝买。这本书上题有的偏难,有的很经典,有很多真题在里面可以找到,17年得这道最难得题在这本书里面就有类似得,我当时做过,其实也不难,就是很复杂。不一定非得看这本,去图书馆借一本相关的机械原理参

这道题都是用矢量方程图解,不允许用瞬心法,做这个题首先你要明确已知什么,再想要求什么,就有思路了,一般两种情况,同一构件的不同点,不同构件的重合点。注意画图时写好比例尺。作图要准确,平时练习也不能马虎,我平时做这道题一般花40分钟。在最后的“答”部分,不管怎么问的,都要说明(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注意毕竟是画图得到的数,所以会有误差,每次算出来数都不一样也很正常。 最后教大家一个小技巧,画图得时候,先画出机构简图,然后画速度多边形得时候需要和机构简图中得某条线平行或者垂直,这时候可以用三角板和直尺比着画,如下图,另外这种里面有横线竖线的尺子很好用。高副低代的几种情况要看看,考试考过,不难。

考书就行,重点是例题多有答案。

考点四:齿轮难度:两颗星

这里内容多,公式多。把齿轮原理搞明白了,公式都背下来,在笔记上都整理好,经常背一背。

斜齿轮锥齿轮和蜗杆近几年都没考,也还是看一看吧,要是考的话,斜齿轮可能性最大

斜齿轮04年的时候考了,还挺难,是书上的例题,多看看,其实很

多真题都是课本的例题或者课后题原题或者稍微改一下,或者把往年

真题改难一点接着考,多注意总结。

考点五:轮系难度:两颗星

这个地方看我的做题步骤,先把轮系分好类,然后列方程做就行,一定一定注意正负号,切记!最后的时候写上方向。行星轮效率应该不会考,没时间就不看了。多做题你就会发现都是一个套路,一般都会考一个周转轮系一个定轴轮系组成的复合轮系。19考试若把这个题变难的话,应该就会多加一个轮系,并且让你很难发现,我当时做山大的真题就发现山大的真题就是三个轮系的复合,并且不太好区分。

考点六:四杆机构难度:三颗星

这个题有作图法和公式法,两种方法都必须会。公式法也就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在我的笔记上有这部分勾股定理的公式,自己多推一下,不难。有时候只能用某一种方法,做真题的时候就会体会到。

考点七:机械平衡难度:三颗星

只考刚性转子的静平衡计算,并且这几年考的频率加大,可以用作图法或者公式法。这个题的难点在于有时候数特别大,所以作图时要选好比例。公式法也很好用思路简单,最后算出来的角度所在的象限要根据前面分向量正负号判断。要看清是挖孔还是配重。

这一章后面的课后题多看看,真题答案那里我做了两个课后题。关于单位参考我写的。16年的这个题稍微有一点难,但是这是课本的原

题。

考点八:机械运转平衡难度:三颗星

这个不是每年都考,近几年考的少点了,不过也得会,不难。做几个真题你就发现很简单,一个套路。真题里面有一个稍微有点难,不过也好理解。把课本上这部分看一下,明白那个能量指示图的正负,会画能量指示图。

考点九:凸轮难度:四颗星

这里不但要背下来公式,可能也得会推导公式,有几年真题考了。另外这里又体现了我之前说的,把历年真题改难一点然后继续考。比如从最开始的对心直动尖顶凸轮——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偏心直动尖顶凸轮——偏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再加上偏心距各种组合。这里一定要明确一件事,关于有滚子的题,会有理论廓线和实际廓线之分,基圆是凸轮理论轮廓最小向径为半径所作的圆,压力角等这些数据都是在理论廓线上度量的,换句话说,当我们找基圆或者压力角的时候一定要去找理论廓线,千万别去找实际廓线。高副低代还是要知道的,12年考过。

考点十:四杆机构设计

这个我在专业课辅导视频里面详细的讲了,这里就不说了

【说一下我的复习规划以及真题用法,仅供参考】

我从九月份开始复习专业课(基础差的要更早开始),每天晚上三个小时左右,一开始看视频看课本,回顾了一遍知识点,记了很多笔记(其实很多知识点不考,但是我也记下来了),有一些确实很难的知识点考试不考,所以不看也罢,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些对应的题。然后看完课本以后就开始做真题。我留了最近四年的真题没做,留着最后半个月模考做(至少两遍,难题至少三遍)。由于我看了一遍视频,所以我把前面几年的真题先按照年份做了一遍,又按照题型做了一遍,你们也可以反过来。也可以在看课本的时候把真题按题型对应着做。要把难题再多做几遍。再去上面推荐的那本辅导书上找对应的题多做点,找比真题稍微难一点的题多做点,没坏处,那本书上有印刷错误的地方,不多。

机械原理PPT整理这个文档是精选出了课件PPT中的考点,可以打印出来与课本一起看,

另外,做题的时候在每个题前面写上时间,一般一套试卷不会超过两个小时。我考试那次做了两个半小时,不要做太长时间,因为专业课试卷是在信封里面装着,你拿到以后再拆开,写完以后要装上,一般会花掉十多分钟。

最后强调一下,真题非常非常重要,一定要全都搞懂。如果有更多精力,把每种题型都拓展一下难度,多做几个题,高分没问题的。

这个图就是在右边装订的效果,很方便。

还有,你可以把本文档打印下来和真题订在一起,方便查看。

多总结一下真题就会发现很多规律。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复习重点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3) 一. 基本概念 (3) 1. 机械: 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3) 2. 构件与零件 (3) 3. 运动副 (3) 4. 运动副的分类 (3) 5. 运动链 (3) 6. 机构 (3) 二. 基本知识和技能 (3)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与识别图 (3) 2.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及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别 (3) 3. 机构的结构分析 (4)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6) 一. 基本概念: (6) 二.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6)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 (7) 一. 基本概念 (7) (一)平面四杆机构类型与演化 (7) 二)平面四杆机构的性质 (7) 二.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8) 第四章凸轮机构 (8) 一.基本知识 (8) (一)名词术语 (8) (二)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性及选用原则 (8) 三)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8) 二. 基本技能 (9) (一)根据反转原理作凸轮廓线的图解设计 (9) (二)根据反转原理作凸轮廓线的解析设计 (10) (三)其他 (10) 第五章齿轮机构 (10) 一. 基本知识 (10) (一)啮合原理 (10) (二)渐开线齿轮——直齿圆柱齿轮 (11) (三)其它齿轮机构,应知道: (12) 第六章轮系 (14) 一.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14) 二.基本周转(差动)轮系的传动比 (14)

三.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15) 第七章其它机构 (15) 1.万向联轴节: (15) 2.螺旋机构 (16) 3.棘轮机构 (16) 4. 槽轮机构 (16) 6. 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 (17) 7. 组合机构 (17) 第九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7) 一. 基本概念 (17) (一)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17) (二)构件的惯性力 (17) (三)运动副中的摩擦力(摩擦力矩)与总反力的作用线 (17) 二. 基本技能 (18) 第十章平面机构的平衡 (18) 一、基本概念 (18) (一)刚性转子的静平衡条件 (18) (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条件 (18) (三)许用不平衡量及平衡精度 (18) (四)机构的平衡(机架上的平衡) (18) 二. 基本技能 (18) (一)刚性转子的静平衡计算 (18) (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计算 (18) 第十一章机器的机械效率 (18) 一、基本知识 (19) (一)机械的效率 (19) (二)机械的自锁 (19) 二. 基本技能 (20) 第十二章机械的运转及调速 (20) 一. 基本知识 (20) (一)机器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20) (二)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20) (三)机器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20) 二. 基本技能 (20) (一)等效量的计算 (20) (二)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 (20)

机械原理复习要点及基础练习题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机械原理各章节复习要点: 第一章:机构、机器、机械、构件、零件的概念 第二章:组成机构的要素,平面运动副,自由度概念。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必须标出复合铰链、虚约束和局部自由度(如有)。会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 第三章:用速度瞬心法分析机构速度。速度瞬心的概念 第五章:效率、自锁的概念 第七章:稳定状态下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第八章:平面连杆机构的概念,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知识(曲柄条件、判别通则、急回特性、死点位置、传动角压力角…),连杆机构结构尺寸的计算(判别通则的用法,极位夹角,摆角的计算与寻找) 第九章:凸轮机构概念,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机构压力角、基圆半径、滚子半径),凸轮机构的压力角绘制、轮廓曲线绘制 第十章:齿轮机构概念、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齿廓及其啮合特点、尺寸计算、正确啮合条件、齿轮传动中心距及啮合角、连续传动条件、重合度计算公式、啮合角计算,渐开线齿廓切制原理与根切、变位齿轮。齿轮传动的计算 第十一章:轮系的概念,定轴轮系的计算,周转轮系的计算,复合轮系的计算。(特别注意:周转轮系的计算方法,例课后题11-17

可以看到周转轮系两个顺序分别为1、2、3以及1、2、2‘、4,因此可以有iH13,iH14两个转化后的轮系) 第十二章:棘轮机构与槽轮机构的概念.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一、机构的结构分析 1、机构的自由度等于1时,说明( )有确定运动。 2、机构具有相对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3、若机构的自由度F=2,有一个原动件。机构( ) 运动规律. 4、什么是构件?什么是机构? 5、什么是机器? 6、什么是机械? 7、以何为依据确定机构的级? 8、什么是Ⅱ级组?请画一例的图形。 9、什么是Ⅲ级组?请画一例的图形 10、什么是Ⅳ级组?请画一例的图形 11、判断下列图形是否基本组、可否拆分为基本组及杆组的级。 12、什么是机构的自由度? 13、什么是复合铰链? 14、什么是局部自由度? 15、什么是虚约束? 16、平面高副提供几个约束,保留几个自由度?平面低副保留几

(完整版)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绪论 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机械、零件、构件、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和机构的组成原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保证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对绘制好的简图需进一步检查与核对(运动副的性质和数目来检查)。 2.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判断所设计的运动链能否成为机构,是本章的重点。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目等于运动链的自由度数目。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错误会导致对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机械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机构自由度计算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准确识别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做出正确处理。 (1) 复合铰链 复合铰链是指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接时组成的运动副。 正确处理方法:k个在同一处形成复合铰链的构件,其转动副的数目应为(k-1)个。 (2) 局部自由度 局部自由度是机构中某些构件所具有的并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的自由度。局部自由度常发生在为减小高副磨损而增加的滚子处。 正确处理方法:从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中将局部自由度减去,也可以将滚子及与滚子相连的构件固结为一体,预先将滚子除去不计,然后再利用公式计算自由度。 (3) 虚约束 虚约束是机构中所存在的不产生实际约束效果的重复约束。 正确处理方法:计算自由度时,首先将引入虚约束的构件及其运动副除去不计,然后用自由度公式进行计算。 虚约束都是在一定的几何条件下出现的,这些几何条件有些是暗含的,有些则是明确给定的。对于暗含的几何条件,需通过直观判断来识别虚约束;对于明确给定的几何条件,则需通过严格的几何证明才能识别。 3. 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 机构的组成过程和机构的结构分析过程正好相反,前者是研究如何将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以组成新的机构,它为设计者进行机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条途径;后者是研究如何将现有机构依次拆成基本杆组、原动件及机架,以便对机构进行结构分类。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基本概念:速度瞬心、绝对速度瞬心和相对速度瞬心(数目、位置的确定),以及“三心定理”。 2.瞬心法在简单机构运动分析上的应用。 3.同一构件上两点的速度之间及加速度之间矢量方程式、组成移动副两平面运动构件在瞬时重合点上速度之间和加速度的矢量方程式,在什么条件下,可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解? 4.“速度影像”和“加速度影像”的应用条件。 5.构件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以及构件上某点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 6.哥氏加速度出现的条件、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确定。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基本概念:“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及“动态静力分析” 、“平衡力”或“平衡力矩”、“摩擦角”、“摩擦锥”、“当量摩擦系数”和“当量摩擦角”(引入的意义)、“摩擦圆”。 2.各种构件的惯性力的确定: ①作平面移动的构件; ②绕通过质心轴转动的构件;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原 理考试大纲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1、绪论 ⑴内容 ①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及基本概念 ②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及在教学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③机械原理学科的的发展趋势 ⑵基本要求 ①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②明确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③对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⑶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对零件、构件、机器、机构、机械等名词和概念要弄得很清楚,对机器与机构的特征和区别要清楚。比如:零件与构件的不同之处在于零件是机器有制造单元而构件是机器的运动单元,这些都应熟练掌握。 2、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⑴内容 ①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 ②运动副、运动链和机构 ③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④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⑵基本要求 ①能计算平面运动链的自由度并判断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②能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③能进行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⑶重点、难点 何谓约束?约束数与自由度数的关系如何?平面低副(转动副和移动副)和高副各具有几个约束,其自由度为多少? 平面机构自由度F=。要注意式中n为活动构件数而不是所有构件数,为平面低副数,为平面高副数。为使F计算正确,必须正确判断n、、的数目,因此要注意该机构中有无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等。对于复合铰链,只要注意到,

计算运动副数目时不弄错就行了;局部自由度常出现在有滚子的部分;而虚约束的出现较难掌握,应认真领会课堂讲解中所列可能出现虚约束的几种情况。 能正确分析机构的组成原理,平面连杆机构的高副低代,杆组级别判断。 3、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⑴内容 ①研究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②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 ③用解析法机构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⑵基本要求 ①能用图解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②能用解析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⑶重点、难点 相对运动图解法(又称向量多边形法)为本章的重点内容。所讨论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在同一构件上两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一类是组成移动副两构件的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这两类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矢量方程式,作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来解题。要注意一个矢量方程只能解两个未知数,若超过两个则要通过与其它点之间新的矢量方程式来联立求解。在解题时要充分利用速度、加速度影像原理,以期达到简捷、准确的目的。 关于后一类问题,是否存在哥氏加速度是其中的关键,判断方法如下: 1)两构件组成移动副,但只有相对移动,而无共同转动时,重合点间加速度关系中无哥氏加速度。 2)若两构件组成移动副,即有相对移动又有共同转动时,重合点间加速度关系中必存在哥氏加速度。 4、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和机器的机械效率 ⑴内容 ①研究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②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③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机械原理总复习题-重点题目

00绪论 一、简答题 1、机器应具有什么特征?机器通常由哪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二、填空题 5、从运动的角度看,机构的主要功用在于运动或运动的形式。(传递转换) 9、构件之间具有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 的的组合,叫机器。(确定有用构件) 三、判断题 4、只从运动方面讲,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构件的组合。(√) 6、机器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构件的组合。(√) 0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运动副?运动副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高副?什么是低副? 3、机构自由度数和原动件数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5、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二、填空题 4、两构件之间作接触的运动副,叫低副。(面) 5、两构件之间作或接触的运动副,叫高副。(点、线) 6、回转副的两构件之间,在接触处只允许孔的轴心线作相对转动。(绕) 7、移动副的两构件之间,在接触处只允许按方向作相对移动。(给定) 13、房门的开关运动,是副在接触处所允许的相对转动。(回转) 15、火车车轮在铁轨上的滚动,属于副。(高)

三、判断题 1、机器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构件的组合。(√) 2、凡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相互联接的都叫运动副。(×) 3、运动副是联接,联接也是运动副。(×) 4、运动副的作用,是用来限制或约束构件的自由运动的。(√) 6、两构件通过内表面和外表面直接接触而组成的低副,都是回转副。(×) 9、运动副中,两构件联接形式有点、线和面三种。(×) 10、由于两构件间的联接形式不同,运动副分为低副和高副。(×) 11、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14、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2,那么该机构共需2个原动件。(√) 15、机构的自由度数应小于原动件数,否则机构不能成立。(×) 16、机构的自由度数应等于原动件数,否则机构不能成立。(√) 四、选择题 1、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形成的,称为运动副。(A) a.可动联接; b.联接; c.接触 2、变压器是。(C) a.机器; b.机构; c.既不是机器也不是机构 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C) a.自由度数目>原动件数目; b.自由度数目<原动件数目; c.自由度数目= 原动件数目 4.图示机构中有_(A)_虚约束。 (A)1个(B)2个(C)3个(D)没有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知识点总结整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参考资料 第一章概述 一、计算机中的数制 1、无符号数的表示方法: (1)十进制计数的表示法 特点:以十为底,逢十进一; 共有0-9十个数字符号。 (2)二进制计数表示方法: 特点:以2为底,逢2进位; 只有0和1两个符号。 (3)十六进制数的表示法: 特点:以16为底,逢16进位; 有0--9及A—F(表示10~15)共16个数字符号。 2、各种数制之间的转换 (1)非十进制数到十进制数的转换 按相应进位计数制的权表达式展开,再按十进制求和。(见书本1.2.3,1.2.4)(2)十进制数制转换为二进制数制 ●十进制→二进制的转换: 整数部分:除2取余; 小数部分:乘2取整。 ●十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 整数部分:除16取余; 小数部分:乘16取整。 以小数点为起点求得整数和小数的各个位。 (3)二进制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1位十六进制数 3、无符号数二进制的运算(见教材P5) 4、二进制数的逻辑运算 特点:按位运算,无进借位 (1)与运算 只有A、B变量皆为1时,与运算的结果就是1 (2)或运算 A、B变量中,只要有一个为1,或运算的结果就是1 (3)非运算 (4)异或运算 A、B两个变量只要不同,异或运算的结果就是1 二、计算机中的码制 1、对于符号数,机器数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原码、反码和补码三种。数X的原码记作[X]原,反码记作[X]反,补码记作[X]补。

注意:对正数,三种表示法均相同。 它们的差别在于对负数的表示。 (1)原码 定义: 符号位:0表示正,1表示负; 数值位:真值的绝对值。 注意:数0的原码不唯一 (2)反码 定义: 若X>0 ,则[X]反=[X]原 若X<0,则[X]反= 对应原码的符号位不变,数值部分按位求反 注意:数0的反码也不唯一 (3)补码 定义: 若X>0,则[X]补= [X]反= [X]原 若X<0,则[X]补= [X]反+1 注意:机器字长为8时,数0的补码唯一,同为00000000 2、8位二进制的表示范围: 原码:-127~+127 反码:-127~+127 补码:-128~+127 3、特殊数10000000 ●该数在原码中定义为:-0 ●在反码中定义为:-127 ●在补码中定义为:-128 ●对无符号数:(10000000)2= 128 三、信息的编码 1、十进制数的二进制数编码 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位十进制数。有两种表示法:压缩BCD码和非压缩BCD码。(1)压缩BCD码的每一位用4位二进制表示,0000~1001表示0~9,一个字节表示两位十进制数。 (2)非压缩BCD码用一个字节表示一位十进制数,高4位总是0000,低4位的0000~1001表示0~9 2、字符的编码 计算机采用7位二进制代码对字符进行编码 (1)数字0~9的编码是0110000~0111001,它们的高3位均是011,后4位正好与其对应的二进制代码(BCD码)相符。

机械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题1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10分) 1、平面机构中,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取决于 D 。 A 、 从动件的尺寸 B 、 机构组成情况 C 、 原动件运动规律 D 、 原动件运动规律和机构的组成情况 2、一铰链四杆机构各杆长度分别为30mm ,60mm ,80mm ,100mm ,当以30mm 的杆为机架时,则该机构为 A 机构。 A 、 双摇杆 B 、 双曲柄 C 、 曲柄摇杆 D 、 不能构成四杆机构 3、凸轮机构中,当推杆运动规律采用 C 时,既无柔性冲击也无刚性冲击。 A 、 一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B 、 二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C 、 正弦加速运动规律 D 、 余弦加速运动规律 4、平面机构的平衡问题中,对“动不平衡”描述正确的是 B 。 A 、 只要在一个平衡面内增加或出去一个平衡质量即可获得平衡 B 、 动不平衡只有在转子运转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 C 、 静不平衡针对轴尺寸较小的转子(转子轴向宽度b 与其直径 D 之比b/D<0.2) D 、 使动不平衡转子的质心与回转轴心重合可实现平衡 5、渐开线齿轮齿廓形状决定于 D 。 A 、 模数 B 、 分度圆上压力角 C 、 齿数 D 、 前3项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作相对运动的三个构件的三个瞬心必在同一条直线上。 转动副的自锁条件是驱动力臂≤摩擦圆半径。 斜齿轮传动与直齿轮传动比较的主要优点: 啮合性能好,重合度大,结构紧凑。 在周转轮系中,根据其自由度的数目进行分类:若其自由度为2,则称为差动轮系,若其自由度为1,则称其为行星轮系。 装有行星轮的构件称为行星架(转臂或系杆)。 棘轮机构的典型结构中的组成有:摇杆、棘爪、棘轮等。 三、简答题(15分) 什么是构件? 答: 构件:机器中每一个独立的运动单元体称为一个构件;从运动角度讲是不可再分的单位体。 何谓四杆机构的“死点”? 答: 当机构运转时,若出现连杆与从动件共线时,此时γ=0,主动件通过连杆作用于从动件上的力将通过其回转中心,从而使驱动从动件的有效分力为零,从动件就不能运动,机构的这种传动角为零的位置称为死点。 用范成法制造渐开线齿轮时,出现根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避免根切的方法有哪些? 答: 出现根切现象的原因: 刀具的顶线(不计入齿顶比普通齿条高出的一段c*m )超过了被切齿轮的啮合极限点N1,则刀具将把被切齿轮齿根一部分齿廓切去。 避免根切的方法: 减小齿顶高系数ha* 加大刀具角α 变位修正 四、计算题(45分) 1、 计算如图1所示机构的自由度,注意事项应说明?(5*2) 小题a : 其中A 、B 处各有一个转动副,B 处有一个移动副,C 、D 处的移动副记作 一个移动副。即 a 图1 b B

机械原理重点复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体、正方体有关知识系统化的整理过程,巩固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实践、讨论探索、观察想象丰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梳理、沟通与理解的能力。 3.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并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勇气。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梳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提升。 课前交流: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魔方界的天才,大家都叫他“菲神”,他曾多次刷新多个世界吉尼斯纪录,一起来看:(视频) 然而,就在去年11月,来自中国的选手杜宇生以3.47秒打破了菲神保持的世界纪录,这是中国的骄傲。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画) 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同学们在作业纸上画一个长方体和一个

正方体,上课之前老师搜集了比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画长方体1. (1)普通画图(展示作品1) 你来说一下,怎样画的? (生展示画图过程) 画的真好,让人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一个长方体。可是,前面我们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时候知道:他们都有几个面?几条棱?几点顶点?在这里,只画了3个面、9条棱、7个顶点,怎么就说他是长方体?其他的哪儿去了?怎样才能把挡住的部分画出来? (2)透视图 你为什么用虚线?实线画的是看得见的,虚线画的是看不见的。(3)纠错 这位同学的呢?哪里有问题?(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样改过来是不就好了?再来看一下这个正方体,有没有问题? 2.画正方体 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这个图形应该怎样改正? 3.相同点、不同点、联系 我们来看长方体和正方体,(指图)他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点、不同点,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生回答)正方体是一个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机械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

第一章绪论 学习要求: 1.明确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以及在培养机械类高级技术人才全局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2.对机械原理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内容提要: 本章讲授的重点是“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在本章的开始,介绍了机器、机构、机械等名词的概念,介绍了机器和机构的用途几区别,并通过实例说明各种机器的主要部分一般都是由各种机构组成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介绍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上.此外,对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也应有所了解,以便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把本课程学好. 机械-人造的用来减轻或替代人类劳动的多件实物的组合体。 原理-机械的组成原理、工作原理、分析和设计原理(方法)等。 任何机械都经历了:简单→复杂的发展过程。 机构-能够用来传递运动和力或改变运动形式的多件实物的组合体。 机器的共有特征: ①人造的实物组合体; ②各部分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③代替或减轻人类劳动完成有用功或实现能量的转换机器的作用. 机器的分类: 原动机-实现能量转换(如内燃机、蒸汽机、电动机) 工作机-完成有用功(如机床等) 工作机的组成: 原动部分-是工作机动力的来源,最常见的是电动机和内燃机。 工作部分-完成预定的动作,位于传动路线的终点。 传动部分-联接原动机和工作部分的中间部分。 控制部分-保证机器的启动、停止和正常协调动作。 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学习要求: 1.搞清运动副、运动链、约束和自由度等重要概念. 2.能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并判定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对于一般由平面机构及简单空间机构(包括蜗轮蜗杆机构、圆锥齿轮机构、万向联轴节等)所组成的机械系统,能正确的画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4.对平面机构组成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 内容提要: 1.机构的组成 ⑴构件构件是机器中每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体,是组成机构的基本要素之一,而零件是机器制造的单元体. ①实际的构件可以是一个独立运动的零件,也可以是若干个零件固连在一起的一个独立运动的整体; ②构件是机构中的刚性系统,构件中各零件间不能相对运动; ③构件的图形在表达上是用最简单的线条或几何图形来表示. ⑵运动副运动副是由两构件直接接触而组成的可动的连接,是组成机构的又一基本要素.而把两构件上能够参加接触而构成运动副的表面称为运动副元素. 运动副的基本特征为:

机械原理知识点

1构件:具有确定运动的单元体组成的,这些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 零件:组成构件的制造单元体 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的可动联接 构件的自由度:构件的独立运动数目 运动链: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所构成的系统 机架:固定的构件 原动件:机构中做独立运动的构件 从动件:机构中除原动件外其余的活动构件 运动链→机构:将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并且它的一个或几个构件作给定的独立运动时,其余构件便随之作确定的运动,这样运动链就成了机构 2机构运动简图:表示机构中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机构运动简图必须与原机械具有完全相同的运动特性。 示意图:只为了表明机械的结构,不按比例来绘制简图 3约束和自由度的关系:增加一个约束,构件就失去一个自由度 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由度等于机构的原动件数 5瞬心:在任一瞬间,两构件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绕某一重合点的相对转动,该重合点称为他们的瞬心速度中心 绝对瞬心: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为零的点 相对瞬心:两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相等的重合点 6摩擦力增大并不是运动副元素材料间摩擦因数发生了变化,而是运动副元素的几何结构形状发生变化所致。 7摩擦圆:对于一具体的轴颈,r和fv为定值,因此ρ为定值,以轴心O 为圆心,ρ为半径做一圆,该圆成为摩擦圆。 8机械自锁:由于摩擦的存在,会出现无论施加多大的驱动力,都不能使机械沿驱动方向产生运动的现象。自锁条件:η≤0 机械发生自锁 9连杆机构(低副机构):若干个构件通过低副联接所组成的机构 10平面四杆机构基本形式:铰链四杆机构 11曲柄:在两连杆中能做整周回转机构 摇杆:只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的构件 周转副: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摆动副:不能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12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1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2连架杆和机架中有一杆是最短杆 13最短杆为连杆时,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最短杆为连架杆时,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最短杆为机架时,该机构为双曲柄机构; 14有急回运动:θ≠0时,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和导杆机构 无急回运动: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机械原理重点复习 ()

知识要点 第1章?绪论 基本要求:明确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掌握机构和机器的概念。 第2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基本要求:掌握构件、运动副(高、低副)、运动链和机构的概念;能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能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掌握机构可动和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要点: 1.? 基本概念:构件、自由度与约束、运动副及其类型、运动链、机构。 2.?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 3.?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重点:机构自由度计算。 难点:计算机构自由度时注意事项的判断。 ?第3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 基本要求:掌握速度瞬心的概念,熟知三心定理的内容,能求出一般平面机构的全部瞬心并用速度瞬心法进行速度分析(图解法)。了解用矢量方程图解法求Ⅱ级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要点: 1.?速度瞬心即同速点的概念。 2.?瞬心数目、位置的确定及三心定理的使用。 3.?同一构件两点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关系及其图解。(理解) 4.?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关系及其图解。(理解) 重点:速度瞬心的求法,机构运动分析的图解法。 难点:?图解法中科氏加速度、构件放大找重合点的问题。? 第4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基本要求:掌握进行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图解法),了解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要点: 1.? 基本概念:驱动力、阻抗力、运动副反力、平衡力、惯性力、摩擦角、摩擦圆等。 2.构件惯性力的确定和质量代换的概念。 3.考虑摩擦时运动副中反力作用线方向的确定。 重点:构件惯性力的确定及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第5章?? 机构的效率和自锁 基本要求:掌握用力和力矩表达和计算机构机械效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明确自锁的概念和几种常见机构自锁时在力学上或几何上的特征有哪些。 要点: 1.? 用力和力矩表达和计算机构机械效率。 2.? 机构串并联的效率计算。 3.? 机构自锁与摩擦角和摩擦圆。 4.? 机构自锁时可以克服的生产阻力和机械效率。 5.? 机构的自锁与原动件和机构位置。 重点:用力和力矩表达和计算机构机械效率;简单机构自锁条件的确定。 难点:分析机构自锁时切入点的把握与选择。 第6章????? 机械的平衡 基本要求:了解挠性转子动平衡,掌握刚性转子动、静平衡的条件和计算的方法。 要点: 1.?机械平衡的目的和内容 2.?刚性转子的静平衡 3.?刚性转子的动平衡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绪论 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机械、零件、构件、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和机构的组成原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保证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对绘制好的简图需进一步检查与核对(运动副的性质和数目来检查)。 2.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判断所设计的运动链能否成为机构,是本章的重点。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目等于运动链的自由度数目。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错误会导致对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机械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机构自由度计算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准确识别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做出正确处理。 (1) 复合铰链 复合铰链是指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接时组成的运动副。 正确处理方法: k个在同一处形成复合铰链的构件,其转动副的数目应为(k-1)个。 (2) 局部自由度 局部自由度是机构中某些构件所具有的并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的自由度。局部自由度常发生在为减小高副磨损而增加的滚子处。 正确处理方法:从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中将局部自由度减去,也可以将滚子及与滚子相连的构件固结为一体,预先将滚子除去不计,然后再利用公式计算自由度。

(3) 虚约束 虚约束是机构中所存在的不产生实际约束效果的重复约束。 正确处理方法:计算自由度时,首先将引入虚约束的构件及其运动副除去不计,然后用自由度公式进行计算。 虚约束都是在一定的几何条件下出现的,这些几何条件有些是暗含的,有些则是明确给定的。对于暗含的几何条件,需通过直观判断来识别虚约束;对于明确给定的几何条件,则需通过严格的几何证明才能识别。 3. 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 机构的组成过程和机构的结构分析过程正好相反,前者是研究如何将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以组成新的机构,它为设计者进行机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条途径;后者是研究如何将现有机构依次拆成基本杆组、原动件及机架,以便对机构进行结构分类。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基本概念:速度瞬心、绝对速度瞬心和相对速度瞬心(数目、位置的确定),以及“三心定理”。 2.瞬心法在简单机构运动分析上的应用。 3.同一构件上两点的速度之间及加速度之间矢量方程式、组成移动副两平面运动构件在 瞬时重合点上速度之间和加速度的矢量方程式,在什么条件下,可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解? 4.“速度影像”和“加速度影像”的应用条件。 5.构件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以及构件上某点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 向的确定。 6.哥氏加速度出现的条件、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确定。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基本概念:“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及“动态静力分析” 、“平衡力”或“平衡力矩”、“摩 擦角”、“摩擦锥”、“当量摩擦系数”和“当量摩擦角”(引入的意义)、“摩擦圆”。 2.各种构件的惯性力的确定: ①作平面移动的构件;

机械原理(第七版)试题及概念总结

机械原理(第七版)重要概念总结(附)及复习试题 (认真看完,考试必过) 卷一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 2 个 ,最小 约束数为 1 个。 2、 当两构件组成转动副时,其相对速度瞬心在 转动副中心 处。 3、 对心曲柄滑块机构,若以连杆为机架,则该机构演 化为 曲柄摇块机构 。 4、 传动角越大,则机构传力性能越 好 。 5、 凸轮机构推杆的常用运动规律中,二次多项式运动 规律具有 柔性 冲击。 6、 蜗杆机构的标准参数从 中间平面 中取。 7、 常见间歇运动机构有: 棘轮机构 、 槽轮 机构 等。 8、 为了减小飞轮的重量和尺寸,应将飞轮装在 高 速 轴上。 9、 实现往复移动的机构有: 曲柄滑块机 构 、 凸轮机构 等。 10、 外啮合平行轴斜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为: 212121n n n n m m ααββ==-=,, 。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何谓三心定理? 答:三个彼此作平面运动的构件的三个瞬心必位于同一 直线上 。 2、 简述机械中不平衡惯性力的危害? 答:机械中的不平衡惯性力将在运动副中引起附加的动 压力,这不仅会增大运动副中的摩擦和构件中的内应 力,降低机械效率和使用寿命,而且会引起机械及其基 础产生强迫振动。 3、 铰链四杆机构在死点位置时,推动力任意增大也不 能使机构产生运动,这与机构的自锁现象是否相 同?试加以说明? 答:(1)不同。 (2)铰链四杆机构的死点指:传动角=0度时,主动 件通过连杆作用于从动件上的力恰好通过其回转中心, 而不能使从动件转动,出现了顶死现象。 死点本质:驱动力不产生转矩。 机械自锁指:机构的机构情况分析是可以运动 的,但由于摩擦的存在,却会出现无论如何增大驱动力, 也无法使其运动的现象。 自锁的本质是:驱动力引起的摩擦力 大于等 于 驱动力的有效分力。 4、 棘轮机构与槽轮机构均可用来实现从动轴的单向间 歇转动,但在具体的使用选择上,又有什么不同? 答:棘轮机构常用于速度较低和载荷不大的场合,而且 棘轮转动的角度可以改变。槽轮机构较棘轮机构工作平 稳,但转角不能改变。 5、 简述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答:相互啮合传动的一对齿轮,在任一位置时的传动比, 都与其连心线被其啮合齿廓在接触点处的公法线所分 成的两段成反比。 三、计算题(共45分) 1、绘制偏心轮机构简图(草图),并求机构自由度。(10分) 1 2 3 4 A B C

(完整版)微机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1.所谓的接口其实就是两个部件或两个系统之间的交接部分(位于系统与外设间、用来协助完成数据传送和控制任务的逻辑电路)。 2.为了能够进行数据的可靠传输,接口应具备以下功能:数据缓冲及转换功能、设备选择和寻址功能、联络功能、接收解释并执行CPU命令、中断管理功能、可编程功能、(错误检测功能)。 3.接口的基本任务是控制输入和输出。 4.接口中的信息通常有以下三种: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5.接口中的设备选择功能是指: 6.接口中的数据缓冲功能是指:将传输的数据进行缓冲,从而对高速工作的CPU与慢速工作的外设起协调和缓冲作用,实现数据传送的同步。 7.接口中的可编程功能是指:接口芯片可有多种工作方式,通过软件编程设置接口工作方式。 8.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有以下几种基本方式:无条件传送方式(同步传送)、程序查询传送(异步传送)、中断传送方式(异步传送)、DMA传送方式(异步传送)。 9.根据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块和设备,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无条件传输、程序查询传送方式、中断传送方式、DMA方式。 10.总线根据其在计算机中的位置,可以分为以下类型:片内总线、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局部总线、外部总线。 11.总线根据其用途和应用场合,可以分为以下类型:片内总线、片间总线、内总线、外总线。ISA总线属于内总线。 12.面向处理器的总线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处理器和外设的特点设计出最适合的总线系统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13. SCSI总线的中文名为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它是 芯的信号线,最多可连接 7 个外设。 14. USB总线的中文名为通用串行接口,它是4芯的信号线,最多可连接127个外设。 15. I/O端口的编码方式有统一编址和端口独立编址。访问端口的方式有直接寻址和间接寻址。PC机的地址由16位构成,实际使用中其地址范围为000~3FFH。 16.在计算机中主要有两种寻址方式:端口独立编址和统一编址方式。在端口独立编址方式中,处理器使用专门的I/O指令。 17. 74LS688的主要功能是:8位数字比较器,把输入的8位数据P0-P7和预设的8位数据Q0-Q7进行比较。如果相等输d出0,不等输出1。 主要功能:把输入的8位数据P0-P7和预设的8位数据Q0-Q7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有三种:大于、等于、小于。通过比较器进行地址译码时,只需把某一地址范围和预设的地址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等,说明该地址即为接口地址,可以开始相应的操作。 18. 8086的内部结构从功能上分成总线接口单元BIU和执行单元EU两个单元。19. 8086有20地址线,寻址空间1M,80286有24根地址线,寻址空间为16M。20. 8086/8088有两种工作模式,即最大模式、最小模式,它是由MNMX决定的。21.在8086/8088系统中,I/O端口的地址采用端口独立编址方式,访问端口时使用专门的 I/O指令。

(新)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 1构件:具有确定运动的单元体组成的,这些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 零件:组成构件的制造单元体 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的可动联接 构件的自由度:构件的独立运动数目 运动链: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所构成的系统 机架:固定的构件 原动件:机构中做独立运动的构件 从动件:机构中除原动件外其余的活动构件 运动链→机构:将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并且它的一个或几个构件作给定的独立运动时,其余构件便随之作确定的运动,这样运动链就成了机构 2机构运动简图:表示机构中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机构运动简图必须与原机械具有完全相同的运动特性。 示意图:只为了表明机械的结构,不按比例来绘制简图 3约束和自由度的关系:增加一个约束,构件就失去一个自由度 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由度等于机构的原动件数 5瞬心:在任一瞬间,两构件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绕某一重合点的相对转动,该重合点称为他们的瞬心速度中心 绝对瞬心: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为零的点 相对瞬心:两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相等的重合点 6摩擦力增大并不是运动副元素材料间摩擦因数发生了变化,而是运动副元素的几何结构形状发生变化所致。 7摩擦圆:对于一具体的轴颈,r和fv为定值,因此ρ为定值,以轴心O为圆心,ρ为半径做一圆,该圆成为摩擦圆。 8机械自锁:由于摩擦的存在,会出现无论施加多大的驱动力,都不能使机械沿驱动方向产生运动的现象。自锁条件:η≤0 机械发生自锁 9连杆机构(低副机构):若干个构件通过低副联接所组成的机构 10平面四杆机构基本形式:铰链四杆机构 11曲柄:在两连杆中能做整周回转机构 摇杆:只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的构件 周转副: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摆动副:不能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12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1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2连架杆和机架中有一杆是最短杆 13最短杆为连杆时,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最短杆为连架杆时,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最短杆为机架时,该机构为双曲柄机构; 14有急回运动:θ≠0时,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和导杆机构

机械传动性能指导书解析

第一章机械传动性能测试综合实验台说明书 一、概述 “THM CD-1型机械传动性能测试综合实验台”是根据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而研制的,它采用模块式结构,可快速组合多种机械传动实训,能测试各种机械传动的速比、转矩、效率等。配套专用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计算机智能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曲线显示及打印输出等功能。适合各院校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课程的教学实训需要。 二、主要实训仪器及设备 1.NJ型转矩转速传感器 NJ型转矩转速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弹性轴、两组磁电信号发生器,把被测转矩、转速转换成具有相位差的两组交流电信号,这两组交流电信号的频率相同且与轴的转速成正比,而其相位差的变化部分又与被测转矩成正比。 NJ型转矩转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在弹性轴的两端安装有两只信号齿轮,在两齿轮 图1 NJ型转矩转速传感器工作原理图 的上方各装有一组信号线圈,在信号线圈内均装有磁钢,与信号齿轮组成磁电信号发生器。当信号齿轮随弹性轴转动时,由于信号齿轮的齿顶及齿谷交替周期性的扫过磁钢的底部,使气隙磁导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线圈内部的磁通量亦产生周期性变化,使线圈中感应出近似正弦波的交流电信号。这两组交流电信号的频率相同且与轴的转速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来测量转速。这两组交流电信号之间的相位与其安装的相对位置及弹性轴所传递扭矩的大小及方向有关。当弹性轴不受扭时,两组交流电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只与信号线圈及齿轮的安装相对位置有关,这一相位差一般称为初始相位差,在设计制造时,使其相差半个齿距左右,即两组交流电信号之间的初始相位差在180度左右。在弹性轴受扭时,将产生扭转变形,使两组交流电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发生变化,在弹性变形范围内,相位差变化的绝对值与转矩的大小成正比。把这两组交流电信号用专用屏蔽电缆线送入具有其功能的扭矩卡送入计算机,即可得到转矩、转速及功率的精确值。图2是NJ型转矩转速传感器机械结构图。其结构与图1的工作原理图的差别是,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及信号幅值,两端的信号发生器是由安装在弹性轴上的外齿轮、安装在套筒内的内齿轮、固定在机座内的

机械原理考试知识点.doc

机械原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篇基本机构及常用机构的运动学设计 第一章绪论 1.了解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2.了解机械原理的地位和作用;3.了解机械原理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与综合 1.掌握有关机构的概念,如构件、运动副、运动链、杆组等;2.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能根据实际机械正确绘制机构运 动简图; 3.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及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注意复合铰 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等情况; 4.掌握平面机构中高副低代的方法,要求代替前后,机构的自由度和机构的瞬 时运动不变; 5.掌握平面低副机构的结构分析和组成原理,能根据给定的机构运动简图进行 拆杆组,进行机构的结构分析,并确定机构的级别。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应用及其主要特点; 2.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特别是它的基本形式——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一些基本概 念和基本知识及其演化方法和应用; 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特性和传力特性:如有曲柄的条件、急回特性和行 程速度变化系数、压力角与传动角、死点位置、运动连续性等; 4.掌握等视角定理及几何法刚体导引机构的设计;5.掌握机构的刚化反转法及几何法函数生成机构的设计;6.掌握急回机构的设计;

7.掌握用速度瞬心法作平面机构的速度分析方法; 8.掌握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方法; 9.掌握用复数矢量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的方法。 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掌握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应用; 2.掌握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及从动件运动规律的设计原则; 3.掌握凸轮机构的反转法原理; 4.掌握图解法设计平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 5.掌握解析法设计平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 6.掌握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及基本尺寸的设计。 第五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0. 掌握标准直齿圆锥齿轮的传动特点及其基本尺寸的计算。 第六章 轮系及其设计 1.掌握轮系的类型及功用; 1. 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2. 3. 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掌握渐开线的形成及其性4. 5. 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特点,包括: 1)定传动比; 2)啮合线 与啮合角; 3)中心距的可分性; 3)正确啮合条件; 4)连续传动条件; 标准中心距和安装中心距; 6)无侧隙啮合条件等。 6. 掌握渐开线齿轮的范成法切齿原理、根切现象及最少齿数; 7. 8. 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变位和变位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掌握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啮合、传动特点及标准几何尺寸计算; 9. 掌握蜗杆蜗轮传动的特点及其基本尺寸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