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必备知识

茶具必备知识
茶具必备知识

茶具必备知识

茶道配件知识

1、茶盅:又称作茶海或公道杯。主要用途是盛放泡好的茶,并且能沉淀茶渣。

2、盖碗:盖碗又可叫做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将茶三公克放进碗里,冲水,加盖五至六分钟后饮用。

3、茶杯:讲究的饮茶人士喝不同的茶会选择不同的茶杯。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适,入口顺畅。

4、茶道配件:

1)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叫茶匙,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的茶叶,茶叶

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所以都

使用茶匙。

3)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4)茶则: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5)茶夹:又称茶筷,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

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6)茶针(茶通):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具种类知识

1、瓷器茶具:种类比较多,主要包括白瓷茶具、青瓷茶具、黑瓷茶具以及彩瓷茶具等。瓷器茶具外观比较精美,艺术价值较高。

2、紫砂茶具: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质陶器,始于宋代,在明清最为盛行,后来一直流传到现在,仍然受到相当多的人喜爱。紫砂茶具致密坚硬,取自天然泥色,亦可以分为紫砂、红砂和白砂三种类,紫砂最为常见。

3、搪瓷茶具:是舶来品,最早起源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之后传入欧洲,后来大约到元代的时候才传入我国。搪瓷茶具具有坚固耐用、轻便耐腐蚀、图案清新等优点。

4、陶土茶具:起源很早,是新石器时代的文明产物。最初的陶土器具多为粗糙的土陶,后来逐步进化演变成为坚实的硬陶,真正好看是在人们为其表面敷釉的釉陶。

除了上面介绍的材质之外还有一部分是金属茶具,金属茶具指的是由金、铜、银、锡、铁等金属材料制造而成的茶具。金属茶具也是我国非常古老的茶具之一,具有坚固耐用。导热快等优点。

茶具选购知识

1、看成色

购买茶具首先要看的就是成色,或者用手触摸茶具的表面,以此来看内壁光洁与否,注意不要选择哪些脱釉、有裂纹或者釉破损的茶具,这些茶具在使用的时候容易坏,而且可能会有一些有害的金属元素析出。

2、看商家

选购陶瓷茶具千万要选择那些正规商家,依据国家规定,把陶瓷茶具放在4%的醋酸中泡,铅溶出量不能高于7毫克/升,镉溶出量不可以大于0.5毫克/升,这样才算合格。另外,选购陶瓷茶具之时,最好不选选购哪些釉上彩、电镀的。

3、是否耐高温

选择高温茶具的时候,要看这些茶具可不可以耐高温,敲打的时候回发出清脆的声音。

茶和茶具搭配知识

1.绿茶:以玻璃茶具为宜。

2.黄茶:以瓷器茶具为宜。

3.白茶:以瓷器茶具为宜。

4.乌龙茶:以紫砂茶具或瓷器茶具为宜。

5.红茶:以白瓷茶具为宜。

6普洱茶:以瓷器茶具或紫砂茶具为宜。

文章来源:师傅邦家居安装维修顾问

茶道茶具知识大全

茶道茶具知识大全 一、泡茶用具 1.盖碗: 用来泡茶的常用器具,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碗具有便捷、不吸味、散热快、实用、高雅而优美等优点,适用性较广。 2.茶壶: 用来泡茶的常用器具,材质多为瓷质、紫砂或者玻璃。紫砂壶具有透气性好、保温性能好、吸附茶汁等特点,常用于冲泡乌龙茶、普洱茶等。 3.飘逸杯: 根据现代工业技术与泡茶原理设计出的与传统冲泡用具有别的现代泡茶用具。同一杯组可使茶叶、茶汤分离,并自动过滤,能避免因茶叶在杯中浸泡过久而使茶汤过浓以至于苦涩的不足,同时简化了泡茶过程,适合在办公室等场合使用。 4.茶杯: 平常生活中,将茶叶直接投放在一个瓷杯或玻璃杯中冲泡的现象很常见。这种瓷杯或者玻璃杯,简单是简单,但非常大的一个不足之处是不能做到茶水分离。这种方式泡茶,喝头几口的时候可能问题不大,但十几分钟之后往往茶汤过浓,续水两遍之后,茶汤又可能过淡甚至没什么味道了。所以,从科学饮茶的角度,建议使用飘逸杯或能做到茶水分离的用具,便于享受到口感均匀合适的茶汤。 二、分茶用具 公道杯:

又称茶海或茶盅,是用来分茶的器具,用茶叶冲泡完毕以后,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匀茶,使茶汤均匀,然后平均分给客人,这样 就可以使每杯茶的浓度均匀,体现出一种平等。 三、品茶用具 1.品茗杯: 主要是用来品饮茶汤。材质多样,涵盖紫砂、瓷质、玻璃等。 2.闻香杯: 闻香之用,比品茗杯细长,多于品茗杯搭配使用,一般用于冲泡乌龙茶时使用。双手掌心夹住闻香杯,靠近鼻孔,边搓动边闻香。 四、备茶用具 1.茶荷: 用于盛放待泡干茶的器具,用于置茶,还可以用来赏茶。茶荷的形状以有引口的半球形为主,质地多为瓷质。 2.茶叶罐: 用来存放干茶的器具。主要作用是为了避免茶叶变质,茶香挥发等。从质地上来说,一般有铁质、锡质、陶瓷等。 五、备水用具 备水用具形式多样,常见的有随手泡、电水壶,也有的茶友使用铁壶。随手泡多集烧水冲茶与一体,简单方便;电水壶则是日常家用 的烧水用具,也可冲茶;也有茶友用铁壶烧水、煮茶。 六、辅助用品 1.过滤网和滤网架: 滤网又名茶漏,放在公道杯上,主要用于过滤茶渣。滤网不用时,要放在滤网架上。 2.茶道用具组合:

常见茶具的使用方法和介绍

现代人所说得“茶具”。主要指茶杯,茶壶,盖碗,公道杯,茶盘等这类饮茶器具。事实上现代茶具得种 类就是屈指可数得。中国茶具网今天就详细介绍下常见茶具得使用与功能。 1、茶杯得使用方法 茶杯又称茶碗,茶杯得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得茶用不同得茶杯。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得闻香杯。根据茶壶得形状、色泽,选择适当得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就是白色或浅色。对杯子得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适,“入口”顺畅。 2、茶壶得使用方法 将茶叶放入茶壶中,接着将沸腾得热水倒入茶壶里,壶盖盖紧,稍等片刻即可饮茶,茶壶得质地很多, 目前使用较多得就是以紫砂陶壶或瓷器茶壶 3、茶漏得使用方法 茶漏则于置茶时, 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4、盖碗得使用方法 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5、公道杯得使用方法 公道杯又称茶盅。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公道杯,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得公道杯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6、茶洗得使用方法 顾名思义,“茶洗”就就是用来洗茶得工具。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工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得水与已泡过得茶叶。 7、茶叶罐得使用方法

储存茶叶得罐子,必须无杂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8、茶盘得使用方法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她茶具得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得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9、茶夹得使用方法 茶夹又称茶筷,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夹出。也常有人拿它来夹着茶杯洗杯,防烫又 卫生。 10、茶巾得使用方法 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得主要功用就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得杂水擦干,亦可 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11、茶针得使用方法

基础知识常用茶具大全

基础知识常用茶具大全 中国茶叶品类繁多,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因此需要一系列能充分发挥各类茶叶特质的器具,这就使得中国的茶具异彩纷呈。茶具在整个泡茶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一种盛茶的器皿,也构成了中国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今天介绍一下常用的茶具。按照功能不同,我们可以把常用茶具分成以下六类,即泡茶用具、分茶用具、品茶用具、备茶用具、备水用具和辅助用品。在选择上可根据茶叶的特点和个人喜好自主选取。一、泡茶用具 1.盖碗:用来泡茶的常用器具,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碗具有便捷、不吸味、散热快、实用、高雅而优美等优点,适用性较广。 2.茶壶:用来泡茶的常用器具,材质多为瓷质、紫砂或者玻璃。紫砂壶具有透气性好、保温性能好、吸附茶汁等特点,常用于冲泡乌龙茶、普洱茶等。 3.飘逸杯:根据现代工业技术与泡茶原理设计出的与传统冲泡用具有别的现代泡茶用具。同一杯组可使茶叶、茶汤分离,并自动过滤,能避免因茶叶在杯中浸泡过久而使茶汤过浓以至于苦涩的不足,同时简化了泡茶过程,适合在办公室等场合使用。

4.茶杯:平常生活中,将茶叶直接投放在一个瓷杯或玻璃杯中冲泡的现象很常见。这种瓷杯或者玻璃杯,简单是简单,但非常大的一个不足之处是不能做到茶水分离。这种方式泡茶,喝头几口的时候可能问题不大,但十几分钟之后往往茶汤过浓,续水两遍之后,茶汤又可能过淡甚至没什么味道了。所以,从科学饮茶的角度,建议使用飘逸杯或能做到茶水分离的用具,便于享受到口感均匀合适的茶汤。 二、分茶用具 公道杯:又称茶海或茶盅,是用来分茶的器具,用茶叶冲泡完毕以后,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匀茶,使茶汤均匀,然后平均分给客人,这样就可以使每杯茶的浓度均匀,体现出一种平等。三、品茶用具 1.品茗杯:主要是用来品饮茶汤。材质多样,涵盖紫砂、瓷质、玻璃等。 2.闻香杯:闻香之用,比品茗杯细长,多于品茗杯搭配使用,一般用于冲泡乌龙茶时使用。双手掌心夹住闻香杯,靠近鼻孔,边搓动边闻香。四、备茶用具 1.茶荷:用于盛放待泡干茶的器具,用于置茶,还可以用来赏茶。茶荷的形状以有引口的半球形为主,质地多为瓷质。 2.茶叶罐:用来存放干茶的器具。主要作用是为了避免茶叶变质,茶香挥发等。从质地上来说,一般有铁质、锡

茶艺基本知识1

茶艺基本知识 一、一个核心 这个核心就是唐代陆羽提出的“精行俭德”。以后宋代徽宗赵佶又提出了“清和澹静”。到明代喻政又提出了“淡远清真”。中国茶道传到日本,千利休提出了“和敬清寂”。传到韩国,韩国人提出了“和敬俭真”。传到新加坡,新加坡人提出了“和爱谦静”。中国当代茶学专家庄晓芳提出了“廉美和敬”。这些茶道四字令就是茶道、茶艺的核心。虽然都有时代性和地域性,但它的核心都是道德修养。 二、两个基础 不论是茶道还是茶艺。最根本的两个基础是“茶”和“艺”,故称茶艺。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是茶艺的根本。茶就是科学泡茶,科学饮茶,使人们充分吸收茶叶的营养保健物质达到强身健体。艺就是把泡茶饮茶艺术化、人轻松愉快,达到精神上的养生。 三、三个要求 这是指茶道和茶艺表演的动作必须符合三个要求: 一是动作圆活、连绵、轻盈; 二是动作自然、优美、和谐; 三是动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四种茶具 综合茶道、茶艺的茶道具,不外乎陶、砂、瓷、透(玻璃)四种形态。 1.陶,是指陶器。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具。今天用起来-,古朴典雅,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别有韵味。 2.砂,是指紫砂,有著名的宜兴紫砂。它起源于明,兴盛于清。有形美、神韵,气质高雅形态各异的特点。泡茶不走味,过夜茶不馊。 3.瓷,是指瓷器,有著名的景德瓷。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白玉”之称。它“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 4.透,是指玻璃等透明茶具。她玲珑剔透,泡茶可观赏杯中的茶汤和茶芽,特别是看到茶芽直立、起舞更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五、五种茶艺 纵观我国的茶艺,不外乎五种基本茶艺。 1.红茶茶艺。 2.绿茶茶艺。 3.乌龙茶艺(也叫功夫茶艺)。· 4.花茶茶艺。 5.禅茶茶艺。 其他茶艺都是从这五种基本茶艺中演化出来的。 六、六个条件 无论是茶道还是茶艺表演必须具备六个条件,它们是茶、水、器、人、静、雅。 1.茶,这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客人最满意的茶。 2.水,它不一定是名泉水,但一定要符合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定无异味,无杂质。 3.器,是泡茶的工具,不一定是名壶金杯但一定要适合所表演的茶艺,要以茶定器。 4.人,是茶艺的主体,工农商学兵,三教九流,都能与茶融合,搞茶艺一定要文明,雅静。

茶艺师基础知识大全

茶艺师基础知识大全 日常生活中,虽然人人都能泡茶、喝茶,但要真正泡好茶,喝好茶却并非易事。泡好一壶和享受一杯茶也要涉及到广泛的内容,如识茶、选茶、泡茶、品茶、茶叶经营、茶文化、茶艺美学等。因此泡茶、喝茶是一项技艺、一门艺术。泡茶可以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泡茶时涉及茶、水、茶具、时间、环境等因素,把握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泡好茶的关键。 第一节泡茶要素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其中多数能在冲泡过程中溶解于水,从而形成了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泡茶时,应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调整水的温度,浸润时间和茶叶的用量,从而使茶的香味、色泽、滋味得以充分的发挥。综合起来,泡好一壶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浸泡时间,第四是冲泡次数。 一、茶水比例 1.茶的品质: 茶叶中各种物质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与茶叶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关。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名优绿茶滋味之所以鲜爽、甘醇,主要是因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涩。故有“春茶鲜、夏茶苦”的谚语。 2.茶水比例: 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普通的红、绿茶类(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冲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壶),那么,放上3克左右的茶,冲水至七八成满,就成了一杯浓淡适宜的茶汤。若饮用XX普洱茶,则需放茶叶5~8克。 乌龙茶因习惯浓饮,注重品味和闻香,故要汤少味浓,用茶量以茶叶与茶壶比例来确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壶容积的1/3至1/2。XX潮、汕地区,投茶量达到茶壶容积的1/2至2/3 。 茶、水的用量还与饮茶者的年龄、性别有关,大致说,中老年人比年轻人饮茶要浓,男性比女性饮茶要浓。如果饮茶者是老茶客或是体力劳动者,一般可以适量加大茶量;如果饮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脑力劳动者,可以适量少放一些茶叶。 一般来说,茶不可泡得太浓,因为浓茶有损胃气,对脾胃虚寒者更甚,茶叶中含有鞣酸,太浓太多,可收缩消化黏膜,妨碍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黄,同时,太浓的茶汤和太淡的茶汤不易体会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谓饮茶“宁淡勿浓”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冲泡水温 据测定,用60℃的开水冲泡茶叶,与等量100℃的水冲泡茶叶相比,在时间和用茶量相同的情况下,茶汤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这就是说,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滚开的沸水会破坏维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会变苦涩;水温过低则茶叶浮而不沉,内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来,茶汤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无味。 泡茶水温的高低,还与茶的老嫩、松紧、大小有关。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水温的高低,还与冲泡的品种花色有关。 具体说来,高级细嫩名茶,特别是高档的名绿茶,开香时水温为95℃,冲泡时水温为80℃~85℃。只有这样泡出来的茶汤色清澈不浑,香气纯正而不钝,滋味鲜爽而不熟,叶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饮之可口,

功夫茶具的介绍(含图片)

功夫茶具的介绍(带图片) 现代主要指茶壶、茶杯、等这类饮茶器具。古代“茶具”的概念指更大的范围。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籝、、、、茶鼎、、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指采茶者,如《茶经》说:“茶人负以(茶具)采茶也。” 以下只列举现代茶具: 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和玉石茶具等几大类。

茶具的详细介绍 “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 现代主要指茶壶、茶杯、等这类饮茶器具。古代“茶具”的概念指更大的范围。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籝、、、、茶鼎、、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指采茶者,如《茶经》说:“茶人负以(茶具)采茶也。” 除了上述例举的茶具之外。在各种古籍中还可以见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柜、茶榨、茶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挟、茶罗、茶囊、茶瓢、茶匙……等。究竟有多少种茶具呢?据《云溪友议》说:“陆羽造二十四事。”如果按照唐代文学家《茶具十咏》和《云溪友议》之言,古代茶具至少有24种。这段史料所言的“茶具”概念与今是有很大不同的。 茶壶、盖碗:用于泡茶的器皿。 茶壶在唐代以前就有了。茶壶是茶具中最主要的泡茶器具,可称为茶具之王。 盖碗又称三才杯,暗含天地人和之意,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子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到后世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有如环底杯。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区诞生了。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点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随明太祖对茶艺简化的要求,盖碗就遍及于整个中华。 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又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茶汤内含物又可徐徐沁出,茶香、茶味久泡不散,甚是惬意。盖碗后被演译称“三才碗”,包含了古代哲人“天为盖、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把茶饮与器具同自然界联系在一起,用“天、地、人”三才来为“三头盖碗”命名恰如其分。人以茶为饮,上有天,下有地,人在中间顶天而立;非天,地不能行;非地,万物不生;非人,哪个采茶。杯口的喇叭形,防尘、端放、观形、闻香、吹拂、品啜,显得方便、优雅、舒服和惬意,直口杯和缩口杯都没有这种感觉。 茶滤:导茶水入公道杯,防止茶叶掉落杯外,同时可以过滤茶渣。茶滤底部常用金属或丝帛 茶海(公道杯):用来盛放泡好的茶汤,再分倒入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同,滋味一致,同时能够沉淀茶渣。

茶文化知识的介绍

茶文化介绍 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茶知识博大精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千年文化传承。同时,茶文化亦是东方文化瑰宝,它的美,它的意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抗拒的。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知识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茶文化是一种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长期以来不断完善的一种习惯,这写知识慢慢地变成大家一种认可到信仰而形成了一种在中国文化范畴之内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既属中国文化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在品茶的各个细节,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

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三不点”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是为一不;景色不好,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养举止粗鲁又为一不,共为三不。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知识,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叶的品质好坏,在没有科学仪器和方法鉴定的时候,可以通过色、香、形四个方面的来评价。而用这四个方面来评定茶叶质量的优劣,通常采用看、闻、摸、品进行鉴别。即看外形、色泽,闻香气,摸身骨,开汤品评。色泽----不同茶类有不同的色泽特点。绿茶中的炒青应呈黄绿色,烘青应呈深绿色蒸青应呈翠绿色,龙井则应在鲜绿色中略带米黄色;如果绿茶色泽灰暗、深褐,质量必定不佳。绿茶的汽色应呈浅绿或黄绿,清澈明亮;若为暗黄或混浊不清,也定不是好茶。红茶应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红茶,其茶汤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黄色的油环,俗称“金圈”;若汤色时间暗淡,混浊不清,必是下等红茶。乌龙茶则以色泽青褐光润为好。

茶具组合知识.

茶具组合知识.txt9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茶具的使用,往往因地、因人和因茶而宜。一、茶具的组合配置 1.我国各地饮茶择具习俗东北、华北一带,喜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盅饮用;江浙一带多用有盖瓷杯或玻璃杯直接泡饮;广东、福建饮乌龙茶,必须用一套特小的瓷质或陶质茶壶、茶盅泡饮,选用“烹茶四宝”:潮汕风炉、玉书煨、孟臣罐、若琛瓯泡茶,以鉴赏茶的韵味;西南一带常用上有茶盖、下有茶托的盖碗饮茶,俗称“盖碗茶”;西北甘肃等地,爱饮用“罐罐茶”,是用陶质小罐先在火上预热,然后放进茶叶,冲入开水后,再烧开饮用茶汁;XXX、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多以铜、铝等金属茶壶熬煮茶叶,煮出茶汁后再加入酥油、鲜奶,称“酥油茶”或“奶茶”。 2.茶具选配因人而定古往今来,茶具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不同地位和身份。如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具表明,唐代皇宫选用金银茶具,秘色瓷茶具和琉璃茶具饮茶,而民间多用竹木茶具和瓷器茶具。宋代,相传大文豪苏东坡自己设计了一种提梁紫砂壶,至今仍为茶人推崇。清代慈禧太后对茶具更加挑剔,喜用白玉作杯,黄金作托的茶杯饮茶。这种情况在曹雪芹《红楼梦》中,就写得更为入微,如栊翠庵尼姑妙玉在庵中待客用茶配具时,就是因对旬地位和客人的亲近程度而异。现代人饮茶,对茶具的要求虽没有如此严格,但也根据各自习惯和文化底蕴,结合自己的目光与欣赏力,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茶具供自己使用。另外,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对茶具要求也不一样。如男性习惯于用较大而素净的壶或杯泡茶;女士爱用小巧精致的壶或杯冲茶。又如老年人讲究茶的韵味,注重茶的香和味,因此,多用茶壶泡茶;年轻人以茶为友,要求茶香清味醇,重在品饮鉴赏,因此多用茶杯冲茶。再如脑力劳动者崇尚雅致的茶壶或茶杯细啜缓饮;而体力劳动者推崇大碗或大杯,大口急饮,重在解渴。 3.茶具选配因茶而定中国民间,向有“老茶壶泡,嫩茶杯冲”之说。老茶用壶冲泡,一是可以保持热量,有利于茶汁的浸出;二是较粗老茶叶,由于缺乏欣赏价值,用杯泡茶,暴露无遗,用来敬客,不太雅观,又有失礼之嫌。而细嫩茶叶,选用杯泡,一目了然,会使人产生一种美感,达到物质享受和精神欣赏双丰收,正所谓“壶添茗情趣,茶增壶艺价值”。随着红茶、绿

景德镇陶瓷茶具介绍

紫砂壶-茶具套装--天下茶具,尽在茶具之家 景德镇陶瓷茶具介绍 景德镇陶瓷茶具的品种很多,按材质化分可分为两种:瓷质茶具,陶质茶具。其中瓷质茶具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1.陶质茶具 在陶质茶具中,紫砂茶具最为著名。 它兴起于北宋之初(然而有明确文字记载的紫砂茶具则见于明代正德年间),后来逐渐成为别具一格的名优茶具,并盛行于明、清两个朝代。提梁紫砂壶茶具的由来有个动听的故事,相传,北宋著名诗人苏轼喜好饮茶,在江苏宜兴独山讲学的时候,为了方便在外出时煮茶、饮茶,专门请人烧制了由他自己设计的提梁式紫砂壶,后人便把这种壶命名为“提梁壶”或“东坡壶”。这种“提梁壶”外观精美又古朴是陶瓷礼品中的佳品。提梁壶一直在中国茶文化、茶具家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摆放在普通百姓家八仙桌上基本是提梁壶,因其造型美观大方、经济实用,走进许多普通家庭。

紫砂壶-茶具套装--天下茶具,尽在茶具之家苏轼曾在诗中写道,“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足以看出他对紫砂茶具是十分赞赏的。 与普通的陶器不一样,紫砂茶具的内部和外部皆不敷釉,而是使用独特的陶土,也就是紫泥、红泥和团山泥经过抟制和焙烧制作而成的。紫砂茶具的成品,紫似熟透的葡萄、赤似红色的枫时、黄似成熟的柑橙、赭似怒放的墨菊,华丽多姿,千变万化,它有成百上千种不同的造型,正所谓“方非”一式,圆无一相”,而且制作工艺精深,色泽质补无华。能工巧匠或名人大家在壶体上经常用钢刀代替笔,雕刻山水花鸟的图案,镌刻金石书法,令紫砂壶成了一钟将文学、绘画、书法、雕刻、金石及造型集中于一体的艺术珍品,使人们在品茶的同时还能欣赏艺术,获得知识的启发与美的享受。 如今,我国的紫砂茶具主要产自江苏宜兴,在浙江长兴也有出产。 2.瓷质茶具 ⑴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以浙江生产的质量最好。早在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晋代浙江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相当规模。宋代,作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达到鼎盛时期,远销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16世纪末,龙泉青瓷出口法国,轰动整个法兰西,人们用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丽青袍与之相比,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视为稀世珍品。当代,浙江龙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发展,不断有新产品问世。这种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众多优点外,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不过,用它来冲泡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失去本来面目,似有不足之处。

[茶叶知识大全]茶叶知识问答

[茶叶知识大全]茶叶知识问答 茶叶知识问答 1.用什么样的茶具泡茶最好? 现在通用的茶具有瓷器、陶器(主要是紫砂器)、玻璃、塑料。在冲泡红茶和乌龙时我会选用陶器,因为从品茶的角度来看,以瓷器和陶器最好,其保温性好,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具有艺术欣赏价值。但冲泡绿茶特别是碧螺春和银针时我一般用玻璃茶具,玻璃茶具可见杯中轻雾漂渺、澄清碧绿及朵朵茶芽之美态。至于搪瓷、塑料茶具,虽有轻便、耐用之优点,但一般为了解渴而临时使用。 --《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 2.水质对泡茶有影响吗? 水的种类很多,性质是不同的,各种水因所含溶解物质的不同,对泡出茶汤品质的影响也不同。茶具有天然、纯正的特点,如果用水不当会给你带来很多喝茶的遗憾。陆羽的《茶经》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激勿食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这说明用泉水泡茶最好,泉水要慢慢流出,而且含钙和镁化合物最少的是最好的泉水。江水泡茶一般是不理想的,井水又不如江水。至于雨水,一般比较纯。但下雨的时间不同,水质也不同,秋雨为上,梅雨次之,雷雨最差。

-- 《茶叶审评》 3.水的温度和泡茶时间怎样才算最好呢?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如银针和毛尖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80℃为宜。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则用100℃沸水冲泡为宜。 --《中国茶经》 4.茶叶应该怎样存放? 茶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能保证茶叶长时间不变质。但最好的保存条件是在室温、避光、无异味的环境中保存。如果茶叶含水量较高或已受潮的,可以经80℃左右烘干或炒干摊凉后再贮藏。茶叶数量较多的可以分0.25-0.5公斤一份用白纸包好,放入干燥的罐、坛中,底层可中间放些干燥剂, 干燥剂的种类可依茶类和取材方便而定。贮存绿茶可用块状未潮解的石灰,红茶和花茶可以用干燥木炭,有条件的也可用变色硅胶。罐、坛口盖多层草纸并压紧,以防潮湿空气进入。如果茶叶数量不多,也可用纸包好后,再用两层聚乙烯食品袋包装密封好,放在饼干箱里盖紧箱盖。为了避免茶叶吸收异味,切忌将茶叶与有严重异味的物质放在一起,诸如樟脑丸、香皂、香水、香烟等都不宜与茶叶混放。新买来的茶叶筒罐,筒内金属表面常有一层油脂,必须擦净凉干,再以少量废茶擦过,除去异味后才能装茶叶。 --《中国茶与健康》 5.冲茶时茶叶和水应放多少才算最好? 要泡好一杯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你的饮

茶具教案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茶具的种类及产地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通过第二章茶文化基础知识和第三章茶叶知识的系统学习,为第四章茶具知识的学习确定了目标和导向:如何根据茶叶的特征,选择合适的茶具冲泡茶叶。因此,茶具的种类以及使用特征(优缺点)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内容(第一节茶具的种类和产地)在本章中属于承上启下的部分,概括性强,历史性和现实性交叉,内容丰富,知识点多,一节课的学习任务比较重,教师有必要加强导向性,为学生进行先导性的知识梳理。因此对教材进行如下处理: 1、紧扣不同时代饮茶法的变化,来阐述茶具的发展,并运用实物、图片、课堂练习等加深学生的印象; 2、运用课堂练习,讲练结合,促使学生掌握不同种类茶具的时代发展特征及其使用特征; 3、运用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现代主要茶具的产地。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茶具的种类及其功能特征,掌握当今主要茶具的产地;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根据茶叶特征,饮茶方式,选择适合的茶具储茶、 泡茶和饮茶; 3、情感目标:渗透行业价值教育,加强学生对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茶具的种类及其当今主要茶具的产地; 2、教学难点:茶具的发展。 四、教法与学法 1、情境教学法:采用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体验意识,运用直观性原则,使学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2、讲练结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结合,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记忆能力。 五、教学辅助用具 有关茶具的图片、实物、饼茶、散茶以及末茶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之后,教师板书课题以及如下相关知识点请学生适时回答: 1、中国用茶的源流有哪三个阶段P6 2、中国的饮茶从何时何地开始P9 又经历了哪四个阶段P10-16 3、什么是茶艺P19 泡好和饮好一杯茶跟茶具有关系吗P20 4、什么是茶具P65 现代所说的茶具在古代称为什么P65 5、《茶疏》关于茶、水、器、火的关系是如何阐述的 (二)新课讲授 把空白表格发给学生,人手一份。讲授新课时,教师对照自己手头上已经填写的表格,请学生把要点划在课本上,以便学生课堂或课后完成表格填写。 (一)茶具的发展过程以及特征

茶艺基础知识题及答案

茶艺基础(理论知识题及答案) 一、茶文化 二、六大基本茶类的加工 三、茶礼与茶俗 一、茶文化 1.最早发现茶的人是谁?记录在哪本书中?--神农氏、《神农本草经》 2.我国茶的发源地是?--西南地区 3.一开始茶的名称是?后来又有过哪些名称?--苦荼(tǘ),后来有历荈(chu ǎn)、槚(jiǎ)、茗、水厄、苦莱、甘侯、丰富等名称 4.最早的一篇跟茶有关系的散文诗?作者是?--《荈赋》,西晋的杜育 5.世界上第一部茶百科全书是?--陆羽的《茶经》 6.陆羽的《茶经》创作结构是?--分上中下三卷,共7000多字 7.陆羽对“茶”字的解释是?--人在草木中 8.陆羽被后人尊称为?他编著的《茶经》是在什么朝代?--茶圣,唐朝 9.《茶经》中对茶叶生长的土壤等级分为?--上者生乱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10.《茶经》中对水的选择等级分为?--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11.现在对于泡茶用水的选择等级是?--天然矿泉水>天然水>纯净水>自来水>矿物质水 12.世界上最早利用和种植茶的国家是?--中国 13.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茶树在哪里?--云南勐(měng)海,树龄2700多岁 14.在我国,最早记有“茶”字的古籍是?--《诗经》 15.茶叶子的形状特征是?--有网状脉、叶边缘有锯齿、覆有白色绒毛 16.现在认为泡茶好水的标准是?--清、轻、甘、冽、活 17.“茶”这个字在什么时候才被广泛使用?--唐朝时期 18.记载茶能药用的第一本古籍是?--《神农本草经》 19.唐朝的饮茶方式是?--用三沸煮茶法并加盐调味 20.宋朝的饮茶方式是?--点茶 21.宋朝贵族中著名的茶学代表人物是?注有哪部茶学专著?--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 22.宋朝的宫廷贡茶是指?--龙凤团茶 23.宋朝喝茶用的器具是?其中最珍贵的?--黑釉盏,天目碗 24.元代的饮茶方式是?--蒸煮 25.明代的饮茶方式是?--冲饮 26.明朝朱权的茶道以什么为中心思想?--契合自然、效法自然、天人合一 27.近代的饮茶方式是?--有三种:盖碗式、茶娘式、功夫茶法 28.北宋蔡襄的著作是?--《茶录》 29.历史上第一个做紫砂壶的人是?这把壶的名字叫?--供春,树瘿壶 30.为什么紫砂壶是泡茶茶具之首?--不会有金属锈味、透气性好、冷热急变性能好、养壶、有吸水性 31.如何养紫砂壶?--泡茶,尽量泡一种茶或一类茶 32.历史上的紫砂名家有哪些?--供春、时大彬、陈铭远、陈曼生

功夫茶具的介绍(含图片)

功夫茶具的介绍(带图片)

茶具的详细介绍 “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 现代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古代“茶具”的概念指更大的范围。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指采茶者,如《茶经》说:“茶人负以(茶具)采茶也。” 除了上述例举的茶具之外。在各种古籍中还可以见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柜、茶榨、茶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挟、茶罗、茶囊、茶瓢、茶匙……等。究竟有多少种茶具呢?据《云溪友议》说:“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如果按照唐代文学家《茶具十咏》和《云溪友议》之言,古代茶具至少有24种。这段史料所言的“茶具”概念与今是有很大不同的。 茶壶、盖碗:用于泡茶的器皿。 茶壶在唐代以前就有了。茶壶是茶具中最主要的泡茶器具,可称为茶具之王。 盖碗又称三才杯,暗含天地人和之意,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子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到后世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有如环底杯。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区诞生了。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点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随明太祖对茶艺简化的要求,盖碗就遍及于整个中华。 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又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茶汤内含物又可徐徐沁出,茶香、茶味久泡不散,甚是惬意。盖碗后被演译称“三才碗”,包含了古代哲人“天为盖、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把茶饮与器具同自然界联系在一起,用“天、地、人”三才来为“三头盖碗”命名恰如其分。人以茶为饮,上有天,下有地,人在中间顶天而立;非天,地不能行;非地,万物不生;非人,哪个采茶。杯口的喇叭形,防尘、端放、观形、闻香、吹拂、品啜,显得方便、优雅、舒服和惬意,直口杯和缩口杯都没有这种感觉。 茶滤:导茶水入公道杯,防止茶叶掉落杯外,同时可以过滤茶渣。茶滤底部常用金属或丝帛 茶海(公道杯):用来盛放泡好的茶汤,再分倒入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同,滋味一致,同时能够沉淀茶渣。 茶盏、茶碗、茶杯:用于饮茶 茶碟:用于放置茶杯,防止茶杯烫手。

茶艺师基础知识

一、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工作和劳动过程中,所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2、茶艺师遵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热爱茶艺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遵守职业道德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茶艺人员的道德素质、修养;有利于形成茶艺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有利于促进茶艺事业的发展。 二、茶艺的定义与表演要求 1、广义茶艺是指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等过程创作的艺术形式。 狭义茶艺是指品茶过程创作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意境。即如何泡好一壶茶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形式。 2、茶艺表演过程中解说的具体要求是:(1)声调细柔(2)节奏适度(3)内容充实精辟(4)要尽情投入 3、茶艺表演要体现美学特征,表现在:仪表仪容美;茶具运用姿态美;茶艺演示静态美;茶艺演示动态美等。 4、茶艺表演的表情美学要求:把握好最初的表情;以表情传播友好;善于恰到好处地运用眼神;充分发挥微笑的魅力等。 三、茶叶历史文化 1、唐代陆羽精心于茶学研究,所著的《茶经》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茶书。 2、唐代诗人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深刻地描述了饮七碗茶的七个不同层次感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弧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3、宋徽宗赵佶,钟爱饮茶,对点茶法很有研究,并著有茶书《大观茶论》。 4、“茶道”一词的出现,最早见于陆羽的好友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5、传说早在神农时代,就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说。 6、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著有:“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7、宋代的点茶技艺源于茶品质竞赛的“斗茶”。由此发展成为一门艺术,形成一种社会风气,上至君王大臣,下至文人雅士,无不热衷,并提升成为“茶百戏”和“分茶术”两项富有情趣的艺术。 8、宋代点茶的技艺特点:一是注重艺术形式,如宋徽宗提出,击拂要“先须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二是强调技艺水平,如茶百戏要求“使汤纹山脉成物象者,禽兽鱼虫花鸟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就散灭” 9、宋代饮茶方法在唐代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高雅的点茶法比唐代煎茶法更讲究。 10、宋代制茶工艺的改革使到茶叶品质有了很大提升,福建建安北苑出产的龙凤团茶名冠天下,成为当时贡茶的主产地。

中国茶文化知识[Word文档]

中国茶文化知识[Word文档] 中国茶文化知识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 中国茶文化知识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那中国的茶文化知识你们又知道多少呢?下面给你们分享一些中国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茶文化知识 1、茶文化知识之茶道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2、茶文化知识之茶德 茶德是指茶自身所具备的美德。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内涵。 3、茶文化知识之茶精神(茶道精神) 当代中国茶思想或由于立场不同,或由于诉求对象互异,或由于理念差别,故旨趣相差甚远,如:中华茶艺业联谊会『静、美』;陆羽茶艺中心『美律、健康、养性、明伦』。

4、茶文化知识之茶联 茶联是以茶为题材的,是茶文化的一种艺术兼书法形式的载体。茶的对联,茶店对联,茶庄对联,茶文化对联,茶楼对联,茶馆对联,等等,都是茶联。以茶为题材的对联,由来已久。 5、茶文化知识之茶书 我国悠久的茶业历史为人类创造了茶业科学技术,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茶业历史文献。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方志、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 6、茶文化知识之茶具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按照现代观点,不应纳入器具。 7、茶文化知识之茶画 茶画,在中国茶文化里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茶人所青睐,从表达方式上属于传统水墨国画,但是从内容上细分,又可归属于文人画。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8茶文化知识之茶艺 茶艺是一种茶文化。茶艺在汉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汉族茶文化。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

茶文化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茶文化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作用,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基础知识:茶文化的茶器简介 品茶是一件十分讲究趣味与意境是事,好茶不单讲究茶与水本身,有时它们倒在 其次,更重要的可能是茶器,环境,还有知己。当然了,喝茶最讲究心境,如果心到了,再喧闹的场景,再粗糙的茶器,一个人也都能喝得自得其乐。不过另一方面,选 择清幽的环境,手中把玩一两件喜爱的茶器到底是件十分舒爽的事。现在的人喝茶已 不如古人那般如此方便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自然环境,更多的人选择到装修较好的茶室 或是在自己家中品茶。如此,茶器的存在可以为品茶的环境增添几分韵味,再加上茶 器本身的实用功能,所以说茶器还是很重要的。正如《茶疏》(明许次纾)中所说“茶滋 于水,水藉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顾,缺一则废。” 古代的陶瓷类茶器 中国人泡茶一般都喜好以陶瓷茶具为器,而金属类多用为具,而少用为器。从陶 器煮茶粥到后来技术发展发明了瓷,瓷成了至今仍为人们广受欢迎的茶器。北方多使 用上以白釉的白瓷,而南方则选择东瓯(今浙江)的青瓷,呈青黄色的釉。到了唐代, 陆羽在他的著作《茶经·四之器》中说:“刑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这便从 碗的质量和衬色上说明了唐代在择茶碗上的标准。 宋代后,因为人们使用点茶法,为了衬出白色的茶汤,人们从青瓷又改择福建产 的黑茶盏。除了福建,江西的吉州(今吉安)也产黑釉茶盏,斗茶的盛行使黑盏风行整 个中国。到了宋元时期,宋代的影青瓷和元代时的花瓷茶器已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明代以后因为人们普遍采用散泡,至此景德镇的瓷器茶器成了人们最普遍喜爱的茶器。 不过更能代表明清茶器的恐怕不是景德镇的瓷茶器,而是来自宜兴的紫砂茶器。 紫砂器始于宋而盛于明清,产于江苏省宜兴市的丁蜀镇,哪里地处太湖的西岸,产有 一种澄泥,分三色,一是紫红或浅紫色的“紫砂泥”,烧出的成品呈紫黑或紫棕;二是灰 白色或灰绿的“绿泥”,烧出的成品呈浅灰或灰黄色;三是红棕色的“红泥”,成品为灰黑色。

茶具的基本常识

茶具的基本常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泡好一杯茶,必须具备一套适合的器具。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藉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顾,缺一则废。”人们品茶,不仅讲究茶叶的色、香、味、形和心境、环境等,还要讲究茶具的艺术美,以增强品茶时的文化氛围。所以,古人历来很重视茶具。陆羽的《茶经四之器》中就是专门讲茶具的,只是他是将采茶、制茶的工具称之为“具”,将煮茶、饮茶的工具称之为“ 器” 。本节所要介绍的茶具就是指煮茶、饮茶的工具。 (一)陶瓷茶具 茶具是随着历代饮茶方法的改变而不断创造出新的品种,其质地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早期的茶具是以陶瓷为主,晋代杜育《荈赋》即指出:“器择陶拣,出自东瓯。”东瓯即今天浙江,当时主要生产一种瓷釉呈青黄色的青瓷器,北方则是使用白瓷(白釉)。唐代也是盛行青瓷茶具,陆羽《茶经四之器》中说:“(茶)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又说北方邢州瓷窑生产的白色茶具不如越州瓷窑出产的青瓷茶具,因为“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用青瓷茶碗盛茶可以使茶汤颜色更加青绿,故得人们的好评。但到了宋代,由于饮茶方法的改变,斗茶的出现,当时就盛行福建出产的黑色茶盏,因为只有用黑色茶盏才能衬托出白色的茶汤。当时除了福建的建窑之

外,江西吉州(今吉安)窑也生产黑釉茶盏,颇负盛名。宋元时期,江西景德镇烧造的瓷器已达到很高水平,宋代的影青瓷和元代的青花瓷茶具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明代以后,人们不再斗茶,饮茶方式由点茶改为散茶冲泡,黑釉茶盏已很少使用,用景德镇生产白瓷和青花瓷茶具冲泡绿茶更使茶汤显得碧绿可爱、春意盎然,一直到今天仍受人们的青睐。 (二)紫砂茶具 除了瓷器茶具之外,明清茶具最为世人称道的是宜兴紫砂茶具。地处太湖西岸的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特有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制成的成品称作“紫砂器”,简称“紫砂”,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至今长盛不衰。紫砂的原料是颗粒较粗的陶土,与瓷土属同一类型,但含铁、硅量较高。从颜色分有三种:一种呈紫红色和浅紫色,称作“紫砂泥”,烧成后为紫黑色或紫棕色。一种呈灰白色或灰绿色,称作“绿泥”,烧成后为浅灰色或灰黄色。还有一种呈红棕色,称作“红泥”,烧成后为灰黑色。用这些陶土来烧成器皿有四大优点:一是紫砂原料经过沉淀、炼制,可塑性好,烧制过程中收缩率小,产品 不易变形。二是紫砂成品有小于2%的吸水率,它的器孔率介于一般陶器和瓷器之间,用来泡茶,色、香、味俱佳。三是泥料分子排列呈鳞片状结构,与一般陶瓷泥料结构不同,因此紫砂成品冷热急变性好,热传导性低,作为茶具时,抚摸不烫手,寒冬季节沸水注入及放在火上烧煮都不易炸裂,胜过一般瓷器。四是紫砂泥可以烧成海棠红、朱砂紫、葵黄、墨绿、白砂、淡墨、沉香、水碧、冷金、闪色、葡萄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