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一、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鼻涕、痰液在空气中传播。流感传染性强,发病快、状重,在冬春季流行。

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病人多表现为38℃以上,浑身酸痛、头痛明显,而咳嗽、流鼻涕则较轻。流感对老年人、儿童、孕妇和体弱多病者危害极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另外,不要养成揉鼻子、抠鼻孔的坏习惯,这样很容易把手上的病毒带到最易被传染的部位。

2、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同时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

3、在流感高发期,尽量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在封闭的空间久留。作息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免疫力。

4、饮食合理,多吃蔬菜水果。

5、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

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等特点。

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通常持续1~2天。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

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但病程较短,一般为2~3天。秋冬季节为病毒性腹泻高发时期,多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工厂、大型游轮等人群聚集场所。

防治措施:

1、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贝类等水产品。

2、一旦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3、家庭内在处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时,应先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再清理,在消毒、清理受污染物品时,要戴口罩和塑胶手套,处理完后进行手部清洁,避免感染。

三、人感染禽流感

患者多表现为起病急,病程早期有发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至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一旦发病,诊治不及时,病死率高。

目前已进入冬春季禽流感的高发期,随着年末禽类贸易和流通的加大,人们对于禽类的消费增加,因此大家要重视人感染禽流感的预防。

防治措施:

1、加工食品时,应生熟分开。烹制必须熟透,不吃生的或半生的禽肉、禽蛋,不吃病死禽肉。

2、多吃桔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可以增强抗病能力。

3、尽量避免接触异常死亡的禽类。

4、饲养野禽、鸽子等禽类,须对笼、舍定期消毒。不混养鸡、鸭、鹅等。防止家禽与野生禽鸟接触。

5、与禽类接触的工作人员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有禽类接触史。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在感染了腮腺炎病毒后14-25天才会出现流腮症状,多数病人无前驱期症状,少数病例在前驱期可出现倦怠、肌肉酸痛、咽痛等症状。

发病后畏寒、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1-2天后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通常持续7-10天。

防治措施:

1、接种腮腺炎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3、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对患者用过的食具、毛巾等煮沸消毒,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合理睡眠,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五、肺结核

肺结核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者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低烧、夜间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等。严重病人可以出现肺空洞或并发大出血。

防治措施:

1、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卡介苗的孩子,在3岁以内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补种。

2、养成良好习惯,不随地吐痰。加强营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咳嗽、咳痰2周以上的应到正规医疗机构做肺结核筛查。

4、学校所有新生入学应做结核病筛查。学校如有发生传染性肺结核的学生,应休学隔离治疗。

预防传染病措施

预防传染病措施 1.传染病的预防 项目部传染病预防机构深入开展讲爱国卫生运动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经常宣传有关卫生防病的基本知识,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具体要求。 消毒:项目部公共场所及办公区、所属外施队生活区、(食堂、宿舍)、进行定期消毒,如本单位发生传染病,应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进行污染场所、疫源地认真彻底消毒。 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做到“四勤”: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勤饮水; 做到“三就地”对健康人员就地预防、有接触史的就地观察、已确诊的就地治疗; 做到“三好”:口罩带好、心态调整好、身体锻炼好。 定期安排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体检,染病者及时隔离治疗,切断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个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保持个人卫生,增强身体免疫力,杜绝疾病的发生。 2.传染病的应急措施 一旦发生紧急疫情,行保部门接到电话向项目部防疫机构立即汇报,启动应急预案,向本区的疾病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汇报(单位、发生地点、病情、人数)、同时组织人员尽快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在当事现场的疾病控制中心

或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积极采取应急措施,迅速控制疫情。 项目部所属外施队如发生疫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公司防疫机构立即汇报,同时向本地区的疾病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汇报(单位、发生地点、病情、人数)。 要进行封闭式的管理,按规范要求做好的当日疫情记录及人员流动记录; 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对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对接出这应在疾病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部门指导进行隔离和疫苗注射; 配合疫情紧急处理,各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消毒工作,常用消毒剂8.4消毒液、来苏水、过氧乙酸、配备喷雾器及工作服、口罩、胶皮手套; 切断传播疫情,加强室内通风、停止集体活动、限制人员流动; 加强宣传工作,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预防疾病措施和防止要求,消除恐慌心理。

【免费下载】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为了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隋福泉 副组长:孙洪武刘军王立祥郑宝才 成员:中层领导及村小校长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医务室要坚持对饮食从业人员每日晨检,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停止上岗,并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制知识 一、水痘 (一)主要临床表现。 典型的水痘出诊过程多先由斑丘疹发展为水痘诊,患者同一部位可见到斑疹、丘疹、水痘结痂等多种形式,疱疹处常伴瘙痒。疹子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成人发热多在出疹前1-2天,大部分儿童出疹为第一症状,一般发热38-39℃,持续2-3天,全身症状轻,健康儿童中并发症少见,病程自限。 (二)诊断标准。 1.病前2~3周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史。 2.发热与皮疹(斑丘疹、疱疹)同时发生,或无发热即出疹。皮疹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头、腰处多见。皮疹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疹→结痂,不同形态皮疹同时存在,痂盖脱落后不留瘢痕。 3.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三)预防措施。 1.在水痘流行期间,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去,不参加集会。 2.搞好个人卫生,不与水痘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具。 3.搞好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预防水痘的关键措施是接种水痘疫苗。 二、流行性腮腺炎 (一)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但大部分患者无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由于覆盖于腮腺上的皮下软组织水肿使局部皮肤发亮,肿胀明显,有轻度触痛及感觉过敏;表面灼热,但多不发红;因唾液腺管的阻塞,当进食酸性食物促使唾液分泌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腮腺管口早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方案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传染(infection)。表现有临床症状者为传染病。 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1)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3)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4)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 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传染病如何预防? 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综合性防疫措施为基础,其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一)管理传染源---1 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一)管理传染源---2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传染病重点知识大全

1.传染病学(infectious diseases)是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传播、转归以及防治的方法。重点是研究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学习传染病的目的:了解传染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熟悉向传染病作斗争的方法;掌握诊断技术和治疗原则;为今后研究传染病打下基础 2,传染病(infections disease)亦称为感染性疾病,传染病是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引起一组具有传染性疾病,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真菌、原虫等。 3、.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包括病原体和机体的相互作用,相互斗争。 4、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从病原体进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之前。也是医学检疫的依据。 5、前驱期(prodromal period )(发病初期)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临床表现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表现。 6、症状明显期(period of apparent manifestation) 疾病发展到极期,高峰期,某一传染病特异的症状和体征都表现出来了,由轻到重,然后逐步缓解。 7、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当机体免疫力增长到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临床上称为恢复期 8、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9、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当机体防御受到损伤,体内处于共生状态的微生物,或自然存在的隐匿病原微生物而致病。 10、再燃recrudescence 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的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

传染病预防知识

传染病预防知识 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所以说秋季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一、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1.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夏秋季为流行季节。人群普遍易感。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本病以夏秋季多发,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和蟑螂传播。 3.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常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 4. 甲型肝炎是由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 5. 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以饮食卫生为重点,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 1. 提倡良好的个人和饮食卫生习惯。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罐头食品出现鼓起,色香味改变的情况,不可食用。不喝生水。 2. 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3. 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二、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必要时可进行疫苗的接种: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三、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

贵州内科学:常见症状与体征的试题

贵州内科学:常见症状与体征的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尸检室及其附设用房应包括 A.尸检准备室B.尸检室C.淋浴室D.标本储藏室E.以上均是 2、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中过氧化氢液的作用是 A.提高抗原抗体的识别能力B.减少内源性过氧化酶的活性C.修复抗原D.提高敏感性E.激活抗原 3、不符合APUD细胞的描述是 A.来源于神经嵴细胞B.具有摄取胺前体脱羧的功能C.胞质内有神经内分泌颗粒D.存在于内分泌腺体内E.不存在于皮肤黏膜 4、下述疾病属于出血性炎的是 A.钩端螺旋体病B.肺结核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病毒性肝炎E.肠伤寒 5、不符合尤因肉瘤特点的是 A.可形成Codman三角B.肿瘤坏死液化呈化脓样C.肿瘤细胞为弥漫分布的小圆细胞D.瘤细胞间有花边状肿瘤性骨组织E.瘤细胞NSE(+),Vimentin(+) 6、外显子是指__。 A.编码基因的5’侧翼序列 B.编码基因的3’侧翼序列 C.不被转录的序列 D.被转录但不被翻译的序列 E.被转录又被翻译的序列 7、患者,男,28岁,5年来反复低热、腰痛、伴尿频、尿痛,血压160/100mmHg,多次尿常规尿比重为1.000,尿蛋白(+),红细胞0~2个/HP,白细胞15~20个/HP,血尿素氮6.5mml/L,内生肌酐清除率80ml/L,尿培养大肠杆菌一次阳性,二次阴性,其可能的诊断为 A.慢性肾小球肾炎B.慢性间质性肾炎C.肾结核D.慢性肾盂肾炎E.肾病综合征 8、巴宾斯基征阳性提示____ A.大脑皮质有病损B.病损必定在内囊C.皮质丘脑束损害D.皮质脊髓束损害E.皮质脑干束损害 9、文化与心理卫生的交叉融合,形成了民族学、民俗学、文化哲学、文化精神病学等交叉学科,在这些学科中,最核心的概念是 A.文化心理学B.文化C.文化心理D.民族E.民族心理10、某女。28岁。因持续高热伴皮下出血1周,查血常规结果红细胞3.0×1012/L,血红蛋白75g/L,白细胞3.2×109/L,血小板15×109/L,拟为再障而收住入院。在入院病人评估的过程中,此病人突然诉说头痛,烦躁不安,此时要警惕病人A.急性焦虑发作B.癔病发作C.颅内出血D.并发脑膜脑炎E.高热状态下的精神错乱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 防措施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

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5、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传染病预防措施和制度

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与制度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发生、流行、蔓延和爆发,预防学校发生公共卫生事件,避免或减少对师生的损害,为学生的健康提供保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晨午检班级里保证具备几支体温计,供学生测量体温使用。晨午检时间,班主任一定要亲自过问寻查,班级内有无因病缺席的同学,缺席的同学一定要联系他的家长,弄清楚到底患的是什么病。学生在家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观察询问每位同学的身体状况,班主任老师要尽早发现本班患病或疑似患病的学生,如果有学生出现发热、腮腺肿大、出皮疹疱疹、咳嗽咳痰频繁、口和手出现疱疹等症状,要及早向学校领导、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有同学感觉不舒服,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出皮疹、出水痘、两腮疼痛肿大、腹泻等传染病症状时,为其测量体温,如果同学出现发热(体温≥37.5℃)(≥38℃),要及早向医务室报告,校医重新为其测量体温,做好登记,患病的学生要尽早隔离去医院治疗,彻底治愈后,持医院诊断书才能返校。 二、晨午检时,班主任要把班级当时因病缺席和在校发热学生的情况尽早报到校领导,早发现、早隔离,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不至于大面积流行蔓延。 班主任老师对因病没来上学的同学要随时与之联系,追踪该学生的患病情况,如患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早向校领导报告,返校时也要持医院诊断证明。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等),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 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接到

77 眼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眼的症状和体征 眼的症状和体征治疗方法眼科疾病论坛 在此论述眼的一些较为常见的症状和体征。眼球突出参见第92节,斜视参见第273节,眼球震颤和眼外肌运动参见第178节神经眼科疾病和第82节前庭器的临床评估。 出血 结膜下出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通常在轻微外伤,过劳,喷嚏或咳嗽后出现,偶为自发的。结膜下出血会使病人惊慌,但除少数因伴有血液病外,均无病理意义。结膜下出血表现为结膜下的血液外渗,2周内可自行吸收。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抗生素,血管收缩剂和绷带包扎对加速出血吸收皆无多大价值,使病人消除疑虑就是适当的治疗。 玻璃体积血是血液渗入玻璃体,检眼镜检查时呈黑色反射。玻璃体积血可发生在下列情况中: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裂孔或眼外伤。后五种情况还可发生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吸收很慢。视网膜血管引起的局限性出血常可用光凝控制。血管性视网膜病变,特别是糖尿病,由眼科医师定期观察实属重要。

视网膜出血在表浅神经纤维层者呈火焰状,如高血压或静脉阻塞中所见;出血在深层者则呈圆形(点状和斑状),见于糖尿病和脓毒性梗塞中。所有视网膜出血都反映全身性血管疾病,故有重要意义。 飘浮物 一眼或两眼前看到飘浮物(斑点)是成年人常有的主诉。当眼不动时,在白色背景下通常最易发现飘浮物在缓慢移动。随着眼的运动,飘浮物在视野中保持相应的位置。这些飘浮物是玻璃体凝胶收缩及其从视网膜表面分离的结果(玻璃体后脱离)。此引起肉眼可见的玻璃体纤维的不透明集合物,能见其在玻璃体内飘浮。因为玻璃体凝胶紧密附着于视神经,故飘浮物通常在此区较显。虽然飘浮物通常无意义,但在少数病人可能表明视网膜有裂孔。飘浮物在高度近视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逐渐不为病人所注意。 少量玻璃体积血或玻璃体炎(玻璃体内炎症)亦可出现飘浮物。视网膜脱离的先兆可有一阵"火花"或闪光并可出现飘浮物,只有当视网膜真正和他下面的组织(视网膜色素上皮)分离后才会在视野中产生帷幕状的视觉缺损区。 虽然飘浮物不常伴有严重的疾病,但应在作用短暂的散瞳剂或睫状肌麻痹剂(例如1%环戊通1滴,5~10分钟重复1次;如需充分散大瞳孔,而病人无高血压和未口服β受体阻滞剂者,则滴用2.5%去氧肾上腺素1滴,5~10分钟重复1次)散大瞳孔下仔细检查整个视

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随着夏季来临,气温和湿度升高,部分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 目前疫情形势 (一)肠道传染病:今年全省手足口病自4月下旬开始出现逐步上升态势,估计疫情发病高峰在5—7月份。今年手足口病仍为多种病原共存,以散发病例为主,托幼机构有聚集性病例出现。根据我省和周边省份疫情情况,专家预测,我省出现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大面积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出现流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二)呼吸道疾病:我省流腮、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自去年冬季以来发病比往年显著升高,出现夏季高峰。流腮发病人群以青少年为主,多为学校、托幼机构的聚集性病例。猩红热发病年龄以2—14岁为主,以托幼儿童、学生发病为主。 (三)媒介生物传染病:近年来我省乙脑、疟疾等虫媒传染病一直处在较低发病水平,乙脑疫情以散发病例为主。今年我省流行性出血热、布鲁氏菌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比去年同期疫情明显上升,男性农民是该类疾病的高发人群。 夏季传染病防控原则 预防夏季高发疾病,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饮食和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变味的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不吃苍蝇、蟑螂叮爬过的食物;二是搞好粪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蝇孳生地,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四害,防止蚊虫叮咬;三是生活及办公场所要勤通风,一旦患病后要自觉隔离,避免出入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应该加强晨、午检,患者污染的器具应该煮沸和洗烫消毒;四是对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要及时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五是关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信息,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正规检查和治疗。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临床症状命名的传染病,常见的肠道病毒为EV71型和CoxA16型,5—7月份为高发季节。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人群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和儿童等5岁以下人群多发。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极少数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没有皮疹,而表现为嗜睡、呕吐等症状,并进而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专家提醒,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可以居家隔离治疗,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会自愈,但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当患儿出现高热不退,或出现头疼、精神差、表情淡漠、肌阵挛、呕吐等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时,要立即到医院救治。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培

传染病预防措施及流程

传染病预防措施及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遂宁安居颐寿养老院传染病预防制度及流程养老院原则上拒绝接收感染传染病的老年人,本措施针对老年人住院期间突发感染传染病的应急处理措施,一旦发现及时转上有传染病病房的上级医院治疗。现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隔离办法: 将传染病的老人或带有传染性病菌的老人在传染期间,安置在指定的隔离病室,与健康的老人分离开,防止病原体扩散。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蔓延、保护易感人群。 二、隔离别类及流程: (一)、严密隔离 严密隔离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鼠疫等。凡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均需采取严密隔离。非典型肺炎也须采取严密隔离。 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A、老年人应住单间病室,通向过道的门窗须关闭。室内用具力求简单、耐消毒,室外门上挂有明显隔离标志,禁止探视、陪护及老年人出病室。 B、接触老年人时必须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和隔离鞋,必要时戴手套,消毒措施必须严密。 C、.老年人的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须严格消毒处理。 D、污染敷料装袋标记后进行焚烧处理。 E、病室内空气及地面用消毒液喷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1次。 (二)呼吸道隔离 呼吸道隔离适用于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百日咳、流脑等。 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A.同一病原菌感染者可住同一病室,有条件时尽量使隔离病室远离其他病室。B.通向过道的门窗须关闭,老年人离开病室时需戴口罩。 C.护理员进入病室时需戴口罩,并保持口罩干燥,必要时穿隔离衣。

最新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1 2 3 一、常见的传染病 4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5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6 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7 8 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9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 10 11 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12 13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4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 等; 15 16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17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18 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19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20 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21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22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23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24 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25 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26 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27 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28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 29 30 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31 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32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33 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4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 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35 36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37 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 38 39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40 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 41 42 群众灭蝇、灭蟑螂。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欢迎阅读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传染病是由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一、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风疹、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第三,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第四,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第五,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二、预防传染病的环节: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三、目前多发的几种传染病及预防 1、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的4天。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 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②隔离患者。 ③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⑤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多见于4到15岁的儿童。 流腮的预防主要有: ①最佳的预防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疫苗。 ②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③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④药物预防 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该病潜伏期短,一般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临床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显着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查体可见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肺部可闻及干罗音。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

执业医师内科复习指导- 常见症状与体征(三)

第一单元常见症状与体征(三) 引起振动而产生。 (2)第二心音:S2主要是由于心室舒张开始时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突然关闭引起的瓣膜振动所产生 (3)第三心音:S3的产生是由于心室快速充盈时,血流冲击心室壁振动所致。仰卧位和左侧卧位听诊最清晰. 高抬下肢可增强、坐位或立位可减弱或消失. (4)第四心音:S4的产生与心房收缩有关。 3.听诊特点 (一)第一心音①音调较低(55~58Hz);②强度较响;③性质较钝;④历时较长(持续约 0.1s);⑤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⑥心尖部听诊最清晰。 (二)第二心音①音调较高(62Hz);②强度较S l为低;③性质较S l清脆;④历时较短 (0.08s);⑤在心尖搏动之后出现;⑥心底部听诊最清楚。 歌诀:第一心音音调低,强调响,性质钝,历时长,心尖部听诊最为强。 【真题库】11.第二心音听诊的特点是 A 音调较低 B.强度较响 C.历时较长 D.不如第一心音清脆 E.心底部听诊最清楚 答案:E 【真题库】18心尖部听到隆隆样舒张期杂音伴第一心音亢进提示 A 二尖瓣关闭不全 B 二尖瓣狭窄 C 室间隔缺损 D 三尖瓣狭窄 E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答案:B 第十八节第二心音分裂

【考纲要求】常见第二心音分裂的种类、听诊要点、临床意义。 【考点纵览】注意第二心音分裂的种类、听诊要点及临床意义。 第二心音S2分裂即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关闭时间的间距延长,导致听诊时闻及其分裂为两个声音。临床较常见,可有四种种情况:生理性分裂、通常分裂、固定分裂、反常分裂。 1.生理性分裂 深吸气时出现分裂,青少年常见。 2.通常分裂 吸气、呼气时均可听到第二心音分裂,但吸气时更明显。可出现于右室内排血时间延长的情况,如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等;也可出现于左室射血时间缩短的情况,如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等。 3.固定分裂 分裂的第二心音不受吸气、呼气的影响,分裂的两个成分时距较固定,可出现于房间隔缺损。 4.反常分裂 又称为逆分裂。分裂的第二心音以呼气时更加明显。可出现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高血压时。 54.[真题]关于第二心音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理性分裂在青少年中更多见 B.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通常分裂 C.固定分裂可见于房间隔缺损 D.反常分裂可见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E.逆分裂可见于主动脉瓣狭窄 答案:D 试题点评:反常分裂又称逆分裂,指主动脉瓣关闭迟于肺动脉瓣,吸气时分裂变窄,呼气时变宽,见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及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右室排血时间延长,使肺动脉瓣关闭明显延迟,出现通常分裂。固定分裂指第二心音分裂不受吸气、呼气的影响,第二心音分裂的两个成分时距较固定,见于先心病房间隔缺损。 第十九节额外心音 【考纲要求】额外心音常见原因、产生机制、听诊特点、临床意义。 【考点纵览】额外心音分收缩期和舒张期两类,掌握其常见原因、产生机制、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一.舒张期額外心音 奔马律 由出现在S2之后的病理S3或S4,与原有的S1.S2组成的节律,在心率快时(>100次/min),极似马奔跑时的蹄声,故称奔马律。奔马律是心肌严重受损病变的重要体征。 按出现时间的早晚,奔马律可分为3种:

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定义】由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病人呼吸时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异常。 【症状、体征】 1、劳力性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或消失,常为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系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房压力升高,加重了肺淤血。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即病人在夜间已入睡后因突然感到胸闷气急而憋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重者可伴有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气喘、发绀、肺部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发生机制包括:睡眠平卧时血液重新分配使肺血流量增加;横膈高位,肺活量减少;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小支气管收缩等。 3、端坐呼吸:病人常因平卧时呼吸困难加重而被迫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坐位。系因抬高上身能减少回心血量并使横隔下降,有利于缓解呼吸困难。 【护理措施】 1、休息:明显呼吸困难时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利于心功能恢复。 2、体位:根据病人呼吸困难的类型和程度采取适当的体位,如给病人2~3个枕头、摇高床头。严重呼吸困难时,协助端坐位,

必要时双腿下垂。 3、氧疗:对于有低氧血症者,纠正缺氧对缓解呼吸困难、保护心脏功能、减少缺氧性器官功能损害,有重要意义。 4.静脉输液时严格控制滴速,20~30滴/分,防止急性肺水肿发生。 5、心理护理了解病人心态,予以安慰和疏导,及时向患者解释疾病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生急性肺水肿,应迅速给予两腿下垂坐位、乙醇(30%~50%)湿化吸氧及其他对症措施。 二、心源性水肿 【定义】心源性水肿是指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体循环静脉淤血所引起的细胞外组织间隙的过量积液,最早出现在身体下垂部位,呈凹陷性。 【特点】 1.水肿逐渐形成,首先表现为尿量减少,肢体城中,体重增加,然后逐渐出现下肢及全身水肿。 2.水肿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开始,逐渐发展为全身性水肿。一般首先出现下肢可凹陷性水肿,以踝部最为明显。伴有右心衰竭和静脉压升高的其他症状和体征,如心悸,气喘,颈静脉怒张,肝肿大,甚至胸、腹水等。 【护理措施】 1、休息与体位休息有助于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滤,

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

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潜伏期平均为14天。水痘的前驱期可无症状或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持续1—2天迅速进入出疹期。皮肤初为红色斑疹,经数小时成为红色丘疹、疱疹。水痘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数日痂皮脱落。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3、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为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患者应从发病日起隔离10日。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 二、预防措施: 1、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流行期室内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打扫卫生时,先洒水后扫地,免得把飞尘飞扬起来。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或吃东西前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密集的地方长时间逗留。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过劳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劳逸结合,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也不宜过食油腻。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确诊传染病要及时在家隔离,以免扩大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