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大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大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大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大纲

(专业代码:081407W)

一、概述

为适应新世纪食品行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技术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学生学好课堂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特构建了作为整个专业教学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达到不同的教育目标。通过专业(公益)劳动实践的接触,获得专业的感性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了解区情民情,在为基层进行社会服务、技术指导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加强学习的针对性,此为社会实践教学的阶段;通过教学生产实习和专业综合实践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掌握生产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何控制产品的质量和保证产品的安全,为将来就业更好地适应生产打下良好基础,此为实践教学的基本技能训练阶段;通过食品分析综合实验的训练,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分析测定及实验室的操作技能,为将来就业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的实验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课程论文(设计)的实习,为学生营造创新和研究的氛围,提供锻炼创新和研究(设计)的初步能力,学会如何撰写研究性论文(设计),为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通过进行毕业生产实习及毕业论文的环节,把学过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生产结合起来,进行专业技术的具体训练,练习设计食品加工工艺中的HACCP,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最终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践教学的技能提高阶段。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整个学程共分三个层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分别是基础实践层次包括军事训练、专业(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践层次包括教学生产实习和食品分析综合实验;综合实践层次包括课程论文(设计)和毕业生产实习或毕业论文2个环节,总计40学分。

二、实践教学总体目标

实践教学体系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飞跃;了解本专业的国内生产现状和发展动向,熟悉食品行业的各种加工内容及研究范畴,并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地位、作用要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技能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全面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综合的研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各项技能。

3.道德品质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的各项环节训练,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参入、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思想理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诚信做人的良好素养,形成立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心系公众、关心社会、献身国家的价值取向。

三、实践教学具体环节

(一)基础性实践

1、军事训练:(略)

2、专业(公益)劳动:

(1)实习要求

专业(公益)劳动是本专业的必修内容,要求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食品企业的各类劳动,如清扫、整理、仪器设备的洗刷、检修、原料及成品的搬运等内容的劳动。劳动课的指导教师由辅导员或专业教师担任,针对不同的劳动内容,提出明确的目的及技术要领,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各类劳动都要端正劳动态度、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带队老师和工人师傅的指导,并按规定完成劳动任务。

劳动期间要实行出勤考核登记制度,缺者要补修,成绩合格方能毕业。

(2)实习目的

通过专业劳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生产观念和集体主义思想,也磨练学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另一方面初步接触本专业的业务实习,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与食品贮藏或加工企业的设施、机械设备、生产工艺及操作技术之间的重要关系,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实现专业入门。

(3)实习企业与时间

实习企业主要是校内的益得乳品厂,校外企业随机确定。

专业(公益)劳动一般安排在一、二年级进行,具体时间安排视实际情况决定,但一定要保证4周的劳动实习时间。

(4)成绩考核

该环节学分为4。学生成绩主要依据劳动期间的出勤情况、劳动态度及劳动表现情况决定。成绩分合格与不合格。

3、社会实践:

(1)实习要求

社会实践也是本专业的必修内容。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有组织或自发地参加或走访各地的食品工厂企业,四年中总计完成3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组织的是以专业教师和学生辅导员为带队,以学生为成员的“科技服务小分队”;或者学生自己以个人为单位,在自己的家乡所在地工厂企业,参加社会生产实践。其内容包括:为厂家职工举办短期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方面的培训班;跟班参加劳动,体验工人生活;对食品工厂企业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方面的内容做详尽的调查;同时也要熟悉工厂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及设备设施情况,对生产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厂方提出改进建议。

在社会实践中,不论是有组织或个人,都要首先向厂方的经营管理人员及工人学习。既学好思想好作风,又学技术。经过实践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勇于提出,并敢于当先生,最终实现社会实践的目的。

社会调查是每个学生暑假都要做的一项普遍进行的实践活动。要求每一名学生在假期中,就近就便,深入工农群众,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了解国情、区情、民情,增长专业知识,提高思想觉悟。每一名学生都要求写出调查报告。

(2)实习目的

组织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去,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接受锻炼和考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科教兴国”的历史责任感,树立为振兴食品行业献身的专业思想。急生产所急,引导学生珍惜机遇,奋发学习,勇于实践,把自己培养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3)实习地点与时间

地点随即确定,时间是每年的暑假都可安排。

(4)成绩考核

以学生所写出的调查报告进行成绩评定,要求调查报告在1500字以上,成绩按优、良、及格、不及格进行评分。

(二)专业性实践

1、教学生产实习

(1)实习要求

采用集中实习,结合本专业培养的基本需要和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由学院统一组织到相关生产、制造企业和卫生、质检等单位,通过参观、跟班劳动、听取技术讲座等方式进行生产实习的教学活动。

通过现场参观学习和跟班实习等过程,使学生将所学理论联系实际,印证、巩固和加深所学基本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加深对有关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内容的理解;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勤劳、创新、进取、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食品加工企业工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卫生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的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竞争能力,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通过教学生产实习,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

①食品加工企业

食品原料、成品和生产过程中安全检测。要求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如果是肉类加工厂,应参与畜(禽)和肉品的检疫检验;了解化验室设备和人员的基本情况,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检验工作(理化和微生物检验)。

深入生产实际,了解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和检验。对照食品卫生法,总结食品卫生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掌握农副产品(包括肉用畜、禽)原料收购、运输、贮藏(包括冷藏)安全质量标准及其实施。了解副产品综合利用、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的食品安全要求。

食品加工企业的建筑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卫生要求,掌握污水处理后的水质检测技术。

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了解食品加工工艺流程;学习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督;企业标准执行的相关检验内容

对商业无菌与产品保质期的相关知识了解;

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学习我国进出口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的有关法规和规定;了解国内食品进出口的标准和法规;了解对进出口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办法。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参加基本检验操作(包括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掌握基本的检测手段。在可能的条件下熟悉一下大型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样品的前处理。

在可能的情况下,深入出口生产基地,了解出口食品的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

请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介绍国际上食品贸易的动态和趋势,不同国家对食品的不同食品安全要求。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执行检验内容、检测设备、执行标准、检验结果的判写,QS标准的执行和管理,关于免检产品。

③食品安全监督检验所、疾病控制中心、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从事化验室的基本操作(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和大型仪器的使用),了解各种食品和包装材料检测项目和方法。

了解国际、国内新发现传染病的情况,应对措施、防治办法等。

主要的食源性疾病,对食原性疾病的防控原则(方案)。

结合实际进一步学习《食品卫生法》,了解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注意食品原料、厂房、设备、包装材料、产品贮藏和运输、污水以及从业人员的卫生要求。

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加深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请本地区食品安全监督检验科技人员和领导介绍食品安全的现状和《食品卫生法》执行情况。(2)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一门学生必修的综合性、实践性环节,是学生继续接触社会、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了解生产知识、培养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实习目的是在学生学完了本专业要求的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等课程的基础上,去相关食品工厂企业进行实地实习操作和参观。

(3)成绩考核

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应安排学生认真撰写实习报告,并根据情况组织考核。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期间学生的表现(遵守实习纪律情况及工人和技术人员的评价)、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的质量,以及在实习期间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生产实习成绩的综合评定。生产实习成绩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评定。

2、食品分析综合实验

(1)实习要求

在第五学期集中两周的时间,对食品中的灰分、水分、酸度、总糖、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等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熟练掌握其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实习目的

通过本环节的学习操作,应使学生掌握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污染物质的分析原理、检测方法;同时熟悉各种分析仪器的操作要领,为将来从事食品化验分析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3)成绩考核

以实验报告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参考提问和出勤情况等,综合评定给分。成绩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评定。

(三)综合性实践

1、课程论文(设计)

(1)实习要求

在第六学期,即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后,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查阅图书资料,利用一个月的业余时间进行选题、设计及开展小型试验研究,完成一篇在专业范围内的某一方面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小论文(或设计)。学会查阅资料、试验设计、试验研究及撰写研究论文的基本方法。

(2)实习目的

通过课程论文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和锻炼,为今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或设计)的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3)成绩考核

根据课程论文质量与学生在实习中的实际表现,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评定成绩,2、毕业生产实习及论文

(1)实习要求

毕业实习21周,于第七、八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及撰写论文是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全面提高实践能力、科技服务和科学研究能力,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写出毕业论文。

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进行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走向社会之前的练兵。通过毕业实习,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生产第一线,接触实际、接触群众、了解社会、参加活动,可增强学生的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和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政治思想觉悟;通过参加工厂企业和的生产实践,参与生产及管理,参加新产品研制或开发工作,使所学理论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独立的工作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论文是由导师指定题目或自己选定题目,首先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开题报告,进而完成实验设计,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试验研究过程和数据处理、分析,并写出论文。

(2)实习目的

巩固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成绩考核

主要以毕业论文的质量、答辩情况和毕业实习的表现综合评定成绩。成绩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评定。

实践教学内容及时间汇总安排表

起草人:赵丽芹、杨志华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8年4月1日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且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联系。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学知识和物理化学知识。食品工程原理以食品加工单元操作为主要对象,研究食品物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动量、能量、质量的传递与守恒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食品加工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与工艺计算,典型设备的设计计算。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与食品工程生产实际相结合,着重培养分析与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工业生产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部分 0. 绪论 (基本内容) 1)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三种传递过程及其物理量的守恒 2)本课程的研究方法、学习要求 3)物理量的量纲与单位换算 (可选内容) 食品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 1.流体流动 (基本内容) 1)流体静力学: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 2)流体流动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质量守恒----连续性方程式,机械能守恒----伯努利方程式,动量守恒及其与机械能守恒之间的关系; 3)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雷诺实验与流体流动类型,直圆管内流体的流速分布,流动边界层; 4)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沿程阻力,局部阻力; 5)简单管路的计算 6)流量测量:测速管,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可选内容) 非牛顿流体的流动阻力; 复杂管路(并联/分支)的计算; 2. 流体输送 (基本内容) 1)液体输送机械:离心泵;其他类型泵(容积泵、浓浆泵、磁力驱动泵); 2)气体输送机械:离心式风机,鼓风机和压缩机,真空泵及真空管路; 3)流体输送设备的种类特点及选型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执笔人:彭芳刚 、课程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3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2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 学分:2学分 二、课程概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保护人类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和前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是专门研究各种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技术与基本理论,进而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门技术性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并能正确运用HACCP体系和IS09000族及IS022000等质量标准体系,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 质量 质量管理 企业质量管理 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 教学要求: 重点: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难点:质量管理百年发展历史 第二章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工程及其监管体系(2学时) 教学内容: 食品安全性影响因素 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工程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教学要求: 熟悉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物理、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等,理解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第三章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2学时) 教学内容: 中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 国际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 教学要求: 熟悉中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法规,重点掌握《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第四章食品标准(2学时) 教学内容: 概述 我国食品标准 国际食品标准 教学要求: 熟悉国内外有关食品标准和标准化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掌握编制标准和 贯彻实施标准的原则和方法;掌握查询获取国内外标准文献的方法。 第五章ISO质量管理体系(4学时) 教学内容: IS09000系列标准概述

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

QS是食品质量安全QualitySafety的英文缩写,即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该制度包括:第一,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基本生产条件的审查,要有生产该产品的合格条件。第二,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是经过检验的合格产品。第三,合格产品到市场出售时,必须有QS标志。 目前,国家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分三批,共28类: 首批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有5类: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和食醋。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无证查处。 第二批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有10类: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米面食品和膨化食品。从2005年7月1日起实施无证查处。 第三批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有13类:酱腌菜、蛋制品、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糖果制品、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茶叶、蜜饯、炒货食品、可可制品和焙炒咖啡。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无证查处。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 食品伙伴网(2005-11-22)进入论坛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经2005年8月3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国家质检总局2003年7月18日颁布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局长 二〇〇五年九月一日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赋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的职能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以销售为目的的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本细则。食品的进出口管理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食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供人们食用或者饮用的制品。 本细则所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指有固定的厂房(场所)、加工设备和设施,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加工、制作、分装用于销售的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含个体工商户)。 第四条食品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质量安全规定,满足保障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要求,不存在危及健康和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不得超出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食品质量安全指标包括标准规定的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卫生指标和标签标识。 第五条国家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必须具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的生产条件(以下简称“必备条件”),按规定程序获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以下简称食品生产许可证),所生产加工的食品必须经检验合格并加印(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 国家已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企业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不得生产。未经检验合格、未加印(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的食品,不得出厂销售。 第六条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统一组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组织实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公开透明、程序合法、便民高效的原则。 从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应当依法行政、严格把关、热情服务、廉洁自律。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食品工程原理 课程名称(英文):PRINCIPLES OF FOOD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611306 课程总学时:70学时(讲课60学时,实验10学时) 课程学分:3.5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课 开设学期:第4学期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机械制图》等课程 后续课程:《粮油食品工艺学》、《畜产食品工艺学》、《果蔬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食品工厂设计》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的必修课之一。本课程是在高等数学、物理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主要目的是培养分析和解决有关单元操作各种问题的能力,以便在食品生产、科研与设计中到强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生产能力及效率,降低设备投资及产品成本,节约能耗,防止污染及加速新技术开发等。主要任务是:研究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及工艺尺寸的计算(或选型)。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一)理论教学 绪论 目的要求:了解食品工程原理的性质、任务、学习方法;掌握单位换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的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 一、食品工程原理的发展历程 二、食工原理的性质、任务、与内容 三、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四、物料衡算 五、能量衡算 六、过程平衡与速率 重点:单元操作的概念单位换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 难点:经验公式的单位变换、试差计算法 1 / 8

第一章流体流动 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流体平衡和运动的基本规律,熟练掌握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力方程式的内容和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在此基础上解决管路计算、输送设备功率计算等问题。 重点: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力方程式的内容和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 难点:柏努力方程式的推导及其应用、流动边界层的概念、流动阻力计算公式的推导 主要内容: 第一节流体静力学方程式及其应用 一、流体静力学方程式 二、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 第二节流体在管内的流动 一、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 二、连续性方程式 三、柏努利方程式 四、柏努利方程式的应用 第三节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 一、顿粘性定律与流体的粘度 二、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 三、滞流与湍流 四、边界层的概念 五、流动阻力 第四节管路计算与流量测量 一、管路计算 二、流量测量 第二章粉碎与筛分 目的要求:掌握粉碎与筛分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 重点:粒度的大小、形状及分布,粉碎速率、粉碎能耗、平均粒度、筛分速率 难点:食品物料粒度的大小、形状及分布,粉碎速率、粉碎能耗、平均粒度、筛分速率。 主要内容: 第一节粉碎 一、概述 二、粉碎理论 第二节筛分 一、筛分理论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食品检测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应先修高等数学,应用概率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进行。 该课程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以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科学的观点,系统阐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基础,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控制与数理统计方法、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检验管理等内容。同时,还介绍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新方法和发展动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与食品企业相关的产品设计、生产、商贸流通和管理等工作服务。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检测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如何保证并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已成为食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安全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管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食品生产与流通中的质量问题。 四、理论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百姓关注的焦点。我国已基本建立了与国际接轨并适应国情的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的认证体系,逐步形成了由认证管理机构、认证从业机构和认证对象三个层级组成的体系构架(如图1所示),按照认证对象不同,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分为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如表1所示),此外,农业部还开展了农机产品质量认证以及种子认证试点为主的投入品认证工作。 一、农产品质量认证 我国要求所有的食品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强制性的检验认证——QS质量安全认证,农产品也不例外。“三品一标”为自愿性认证,是我国现阶段安全优质农产品发展的基本类型,也是今后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发展的基本方向。 (一)QS质量安全认证 质量安全认证(Quality Safety,简称QS)是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我国全部28大类食品,即所有的食品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强制性检验、合格且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加印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QS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等单位负责QS质量安全认证的相关程序,认证程序包括准备材料、申请、审查、发证四个阶段,取得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实行年审制度。具体可查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关于使用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有关事项的公告》等。 (二)“三品一标”认证 “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我国已基本形成“以无公害产品为基础,以绿色食品为主导,以有机食品为补充”,“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 1.无公害农产品。指使用安全的投入品,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并使用特有标志的安全农产品。 (1)认证程序及部门分工。由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两个环节组成。产地认定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产品认证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实施(具体流程见图2)。 (2)认证基本要素。包括产地认定、生产过程检查、产品抽检、监督检查、监督检验等。具体可查看《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检测依据表》、《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检测机构名录》等。 2.绿色食品。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绿色食品标志依法注册为证明商标,受法律保护。 (1)认证程序及部门分工。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绿色食品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的受理、初审和颁证后跟踪检查工作。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全国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的审查、颁证和颁证后跟踪检查工作。承担绿色食品产品和产地环境检测工作的技术机构,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按照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择优指定并报农业部备案,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质量认证有限公司等(具体流程见图3)。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报告

流化床干燥实验报告 姓名:张萌学号:5602111001 班级:食品卓越111班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压干燥设备的基本流程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测定干燥速度曲线的方法。 3. 掌握根据实验干燥曲线求取干燥速率曲线以及恒速阶段干燥速 率、临界含水量、平衡含水量的实验分析方法。 二、基本原理 1.干燥速率:单位干燥面积(提供湿分汽化的面积)、单位时间内所除去的湿分质量。 2.干燥速率的测定方法:利用床层的压降来测定干燥过程的失水量。需要用到的公式有: 物料中瞬间含水率X i=(△p-△p e)/△p e 式中:△p-时刻τ时床层的压差; 计算出每一时刻的瞬间含水率X i,然后将X i对干燥时间iτ作图,即为干燥曲线。 3.干燥过程分析: (1)物料预热阶段 (2)恒速干燥阶段 (3)降速干燥阶段。 非常潮湿的物料因其表面有液态水存在,当它置于恒定干燥条件下,则其温度近似等于热风的湿球温度tw ,到达此温度前的阶段称为

(1)阶段。在随后的第二阶段中,由于表面存有液态水,物料温度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tw,传入的热量只用来蒸发物料表面水分,在第(2)阶段中含水率X随时间成比例减少,因此其干燥速率不变,亦即为恒速干燥阶段。在第(3)阶段中,物料表面已无液态水存在,亦即若水分由物料内部的扩散慢于物料表面的蒸发,则物料表面将变干,其温度开始上升,传入的热量因此而减少,且传入的热量部分消耗于加热物料,因此干燥速率很快降低,最后达到平衡含水率而终止。(2)和(3)交点处的含水率称为临界含水率用X0表示。对于第(2)(3)阶段很长的物料,第(1)阶段可忽略,温度低时,或根据物料特性亦可无第二阶段。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1.主要设备及仪器 (1)鼓风机:BYF7122,370W; (2)电加热器:额定功率2.0KW; (3)干燥室:Φ100mm×750mm; (4)干燥物料:耐水硅胶; (5)床层压差:Sp0014型压差传感器,或U形压差计。 2.实验装置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为食品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三大传递理论及其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即研究食品工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动量传递内容包括流体力学和流体输送机械(泵与风机)的选用、颗粒与流体间的相对运动;热量传递内容包括传热学和蒸发操作等;质量传递内容包括传质过程、吸收与蒸馏、吸附与离子交换,浸出与萃取等单元操作;此外还包括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如食品的干燥等。 食品工程原理是一门主要研究食品加工过程的技术原理与工程实现的应用基础课程,与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的有关课程密切相关,其基础涉及数学、物理、力学、热力学、传热学和传质学等。本课程以单元操作为主线,研究食品加工过程的有关理论与工程方法,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近专业的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研究提供参考。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宽,对理论分析、设计计算、实验探索、工程经验的贯通融合和创新应用方面要求很高。学习中要注重逐步树立学生的工程观念,从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经济方便、节能减排等方面认真掌握单元操作和工程系统集成方面的知识。 1.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应用的能力。食品加工工艺千变万化,其实现的途径又可以多种多样,所以要树立学生的工程观念,能够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物料特性,合理地选择单元操作及相应的设备,完成过程分析、设计计算,努力使系统集成达到最优化。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攫取能力。食品工程原理学科研究的历史短,基础数据十分缺乏。如何通过网络或资料查取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或者通过实验测取、生产现场查定相关数据、是进行良好的食品工程设计的重要前提。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习实验设计、单元操作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 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大纲

d高纲1140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3280食品工艺原理 江南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食品工艺原理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和学位课程。食品工艺原理是研究食品加工和保藏的一门科学,主要任务是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与加工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国内外食品工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各类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食品工艺原理是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它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原理)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营养学、药学以及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的加工与保藏,研究加工对食品质量方面的影响以及保证食品在包装、运输好销售中保持质量所需要的加工条件,应用新技术创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型食品,探讨食品资源利用以及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实现食品工业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选用由夏文水主编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食品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作为教材,全书共分8章,教材体系完整、知识新颖、理论先进。为便于自学考生学习,首先说明考生不要求掌握的章节,具体为:教材第八章《典型食品的加工工艺》的具体内容不作要求,涉及的保藏原理结合在相应章节中掌握。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掌握食品加工与保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了解食品加工工艺、以及与食品质量的关系。要求应考者对食品工艺原理总体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食品分类方法、食品加工的目的,掌握食品的质量因素及其控制;。 2.了解食品中水分含量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掌握食品干藏原理和干燥机制以及干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3.了解食品pH值与腐败菌的关系,掌握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和热加工原理,及热烫、巴氏杀菌、商业杀菌技术;掌握热力致死时间曲线、热力致死速率曲线、Z值、F值、D值,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计算;掌握罐头食品的主要腐败变质现象及原因。 4.了解冷藏与冻藏、冷链、冷害及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概念;掌握低温对微生物、酶活性、非酶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掌握低温保藏延长食品货架期的原理与技术。重点:常用的食品冷却和冻结方法及其优缺点;影响冻制食品的品质及其耐藏性的因素。 5.了解腌渍、发酵和烟熏的类型,掌握腌渍、发酵和烟熏的保藏原理;以及腌渍和发酵对食品品质的影响。重点:腌制剂、熏烟的作用;控制食品发酵的因素。 6.了解化学保藏的概念,在学习食品常用的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及其应用特性的基础上,掌握以防腐和抗氧化为主的食品化学保藏原理。 7.在了解食品辐射保藏的概念、辐射源、辐射用单位的基础上,掌握辐射的化学效应及生物学效应、食品辐射的应用类型及对应剂量、辐射食品的主要检测方法及其的依据。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612105 英文名称: Food Safety and Hygien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程。 2. 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 必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3. 课程目的 (1)掌握该学科的性质、地位、独立价值、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基本掌握食品中主要有害物质的种类、性质、危害途径和预防方法;各类食品在贮藏、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的种类、性质以及预防措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来加强对本课程的理解。 (3)了解和掌握新型食品(比如,转基因食品、功能食品)及食品新型加工方法(纳米技术)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4)掌握食品厂区卫生管理规范以及食品生产卫生与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3学分.学时为60(50+10)学时。 5. 建议先修课程 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生物统计。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食品安全与卫生第1版. 史贤明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年 (2)食品加工中的安全控制第1版. 夏延斌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年 参考书目: (3)食品中的危害与安全监控要点第一版. 邵俊杰主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年 (4)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版. 李增智、花日茂主编.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年 (5)Food Toxicology 第一版. Concon, Jose M.主编. Marcel Dekker,INC. 1988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精讲:食品安全与卫生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因此通过综合整理课程内容进行提纲式讲解,对于派生性、细节性、应用性内容多采取学生自学、师生共同讨论研究的方式学习。达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案例研究法:主要针对现实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和实验实习占40 % ,形式:作业、实验、调查报告、平时测验等。 (2)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形式: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 分为及格,满分为100 分,题型比例中单选题12%、填空题18%、名词解释题10%、判断说明题30%、简答题30%。

工程制图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pdf

《工程制图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430018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修读学期第二学期学分 2 学时32 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Drawing & Mechanical Design Basis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电子与电工技术 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工程制图与及机械设计基础》是为工科类学生而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是研究设计者用来表达设计思想,生产者用来指导生产,使用者据此使用维护,还是技术交流工具的“工程语言”工程图样的绘制与识读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厂设计》等专业课的绘图、读图及设计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也为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从事工业产品设计与制造、选用与管理生产设备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投影法图示空间物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培养尺规绘图、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初步能力; 3、掌握绘制和识读工程图样的基本技巧,熟悉工程制图国家标准和查阅方法; 4、培养空间构思表达能力和三维形体的形象思维能力; 5、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 (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 学时分配讲授实践 第1章制图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2 2 0 第2章AutoCAD基础 6 6 0 第3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4 4 0 第4章立体的投影 4 4 0 第5章组合体的视图与形体构思 4 4 0 第6章轴测图 2 2 0 第7章机件的常用基本表达方法 4 4 0 第8章标准件和齿轮 2 2 0 第9章零件图 2 2 0 第10章装配图 2 2 0 (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2. 掌握尺寸标注方法; 3. 掌握平面图形画法; 4. 掌握尺规绘图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国家标准中的尺寸标注方法。 2. 教学难点:比例和尺寸标注。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解法、问答法。 教学主要内容: 1. 制图基本规定:图纸幅面、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注法; 2. 绘制工程图样的三种方法; 3. 尺规绘图及其工具、仪器的使用; 4. 几何作图; 5. 尺规绘图的方法与步骤; 6. 徒手绘图及其画法。 第二章AutoCAD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食品安全课程大纲-

《食品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 英文名称:Food Safety 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瞩目的全球性问题,一个涉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类健康与种族繁衍等方面的重要问题。本课程是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以食品安全科学理论,管理法规和控制措施为指导思想,以食品加工过程和供应链为主线,针对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内容包括食品原料的安全,食品生产及加工过程的安全,食品包装的安全性,食品流通领域的安全性,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与卫生的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的监管机构和制度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适于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学生,学习本课程必须先修的课程有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等先修课程。课程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编写模式,将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食品加工危害因素的来源及污染过程,学会贯彻和运用食品安全监管法规和卫生控制基本原则,掌握食品安全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学科发展方向,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1章绪论(2学时) 本章重点讲解食品安全性的定义及内涵,我国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国际食品安全形势和突出问题,主要包括: 1.1 食品安全性的定义及内涵 1.2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影响因素 1.3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监管现状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食品安全性的定义和内涵,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及其突出迫切问题。

《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生物教育、化学教育、园艺技术 总学时数:54 学分:3 理论学时:54 实践学时:0 执笔者:生命科学系寇灿 任课教师:寇灿、兰玉倩、吕俊梅 编制时间:2012年5月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专业必修课(生命科学系食品科学课群限选课)。 课程地位:《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教育专业、园艺专业、化学教育专业的理论基础课。 课程任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食品学基本概念及方法,同时还应得到鉴定方法能力的培养。这种训练和培养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掌握怎样鉴别食品安全。 二、总体教学目标 本课程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的理论知识,以及食品安全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毕业后能够具备从事食品安全的理论及动手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食品学知识基础和能力。《食品安全学》作为食品生物技术学生的后续课程,为以后他们从事食品检验和制作做好理论准备,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以食品科学的历史、现状、发展中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材:钟耀广主编.食品安全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主要参考资料:

1.孟凡桥主编.食品安全性.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2.杨洁彬等主编.食品安全性.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3.许牡丹、毛跟年编著.食品安全性与分析检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五、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

食品加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面知识,研究食品原料化学成分的加工特性及原辅料质量与食品加工的关系;食品的保藏原理;果蔬食品、粮油食品、动物食品、酿造食品等的加工原理,加工工艺,产品标准和常见质量问题及其控制措施;介绍食品加工的新技术、新成果及发展前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食品的品质特性,懂得各种食品的生产原理和工艺理论;具有探索新工艺、新技术、新原料的研究能力; 研究食品资源利用、生产和储藏的各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的食品。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依据本专业教学计划对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经过理论教学、综合大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下列知识和技能: 1.了解原料中化学成分的加工特性以及原辅料质量与食品品 质的关系。掌握原料预处理的方法及辅料的要求和使用标准。 2.了解食品不稳定的原因,熟悉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3.掌握果蔬食品、粮油食品、动物食品和酿造食品中的主要类型及其加工工艺,主要工序的机理、技术要求及技术参数。熟悉新产品开发中的工艺设计。 4.了解产品质量标准;了解产品商品化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绪论 1.基本内容 ⑴ 食物与食品的概念,食品的分类方法。 ⑵ 食品加工的重要意义。 ⑶ 国内外食品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 ⑷ 食品加工学的任务。 2.基本要求 ⑴ 了解食品加工的意义及特点。 ⑵ 了解食品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 3.重点难点 国内外食品工业的历史与现状,国内外食品工业的差距,以及食品工业的发展前景。 4.建议⑵ 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给学生指定参考书和期刊。 第一章果蔬的化学成分和预处理 1.基本内容 ⑴ 果蔬的化学组成。 ⑵ 果蔬中的可溶性糖、有机酸、色素、维生素、单宁、含氮物质、部分糖苷和果胶物质等与食品加工的关系。 ⑶ 果蔬原料挑选、分级、洗涤、去皮、切分、去核(芯)、破碎、热烫等的作用和方法。 ⑷ 果蔬在加工过程中变色的原因及护色的主要措施。 2.基本要求 ⑴ 了解果蔬中化学成分与加工的关系,果蔬在加工过程中的变色的原因。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整理版)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指导书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葛克山

前言 21世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正将其视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又一次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历史性变革。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以培养出知识面宽广且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食品工程基础实验作为食品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在食品工程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具有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因此,以培养实验研究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能力和素质为目的,以强化创新能力为重点,对食品工程基础实验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更新了全部实验内容。更新后的实验主要是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综合型、研究型、设计型实验,同时实验设备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本书作为食品工程基础实验的指导书,具有如下特点:(1)将实验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通过不同的实验来培养;而工作作风和态度的培养则贯穿于每个实验环节。(2)实验内容通过必做和选做的结合,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3)实验内容尽可能接近工厂实际,以训练工程能力。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恳切希望读者批评指出。

目录 实验守则--------------------------------------------------------------------------------------------------4 对学生基本要求--------------------------------------------------------------------------------------- -4 实验1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5 实验2 传热实验-------------------------------------------------------------------------------------9 实验3 过滤实验------------------------------------------------------------------------------------ 16 实验4 干燥实验----------------------------------------------------------------------------------------21

860-食品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860-食品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二、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食品化学与食品工程原理的基本理论,以及各种食品化学理论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并能够应用相关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食品工程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闭卷、笔试。满分 150 分。 四、考试内容 第一篇食品化学考试大纲 绪论 1. 食品化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 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 3. 食品化学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 第一章水分 1. 食品中的水存在状态及水分含量、水的结构及物理特性。水和冰的分子结构及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2. 水分活度意义和计算;等温吸湿线的概念及意义;水分活度与食品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3.食品的冻结过程,速冻、缓冻和温度波动对食品的影响。 第二章碳水化合物 1. 单糖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美拉德褐变反应及影响因素。单糖的焦糖化反应,与酸或碱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2. 食品中低聚糖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多糖的结构与性质;淀粉的结构与性质,淀粉的糊化、老化及改性;果胶的结构及凝胶的形成。 第三章脂质 1. 脂肪的结构和组成;脂肪酸和脂肪的命名;天然油脂中脂肪酸的分布;油脂的物理性质;油脂的结晶特性、熔融特性、液晶态及乳化。 2. 掌握脂肪氧化的化学反应机理、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油脂氧化产物的成因。油脂在高温下的化学变化以及对油脂质量的影响;油脂加工的化学原理与方法。 3. 油脂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氨基酸、肽和蛋白质 1. 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常见活性肽的结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质。 2. 蛋白质变性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蛋白质功能性质产生的机理、影响因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教学 大纲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中文名称: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 2.课程总学时数:36 3.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食品安全关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对于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正确的食品安全意识以及合理的日常饮食对他们身体健康很重要。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作为公共选修课程,从食物供应链各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出发,通过探究在食品在原料、加工、流通消费、管理等环节所出现的安全问题从而学会如何安排日常饮食。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提高关于食品安全意识,学会健康饮食。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阐述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生物因素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食品安全危机管理食品安全标准等,让学生了解掌握关于食品安全的知识,学会健康饮食。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对于高职生来说,经过大学阶段的对食品安全的学习,了解掌握以下内容: (1)食品安全的概念 (2)环境与食品安全的联系 (3)食品加工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4)食品营养与膳食平衡 (5)食品流通与食品安全 (6)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的相关体系

三、学时分配 说明:共36个学时,共十三章。 四、课程内容 第一、二章绪论与环境与食品安全(3学时) 教学内容: 1.食品安全的概念和内涵 2.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3.环境与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 4.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教学要求: 1.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和内涵,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案例。 2.了解环境与食品安全的联系,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危害。 第三章农业生产过程与食品安全(3学时) 教学内容: 1.种植生产与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开课单位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 二、课程代码与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050113015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学 三、开课对象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 四、课程性质 专业主干必修 总学时48学时;3学分。理论48学时。 五、教学任务与目标 《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必修课。 1.了解食品安全知识,让学生来解释所涉及的各种食品的检查,以确定其是否适宜供人食用的成分; 2.理解GMP、SSOP、IS22000等管理体系的构成和特点。理解食品安全检测的概念,理解色谱法、生物芯片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聚合酶链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3.掌握掌握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有机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植物性、动物性有毒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包装材料纸、金属、塑料、印油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概念,熟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技术、管理方法和法律法规。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知识基础和能力。 七、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讲授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教学内容:(1)食品安全性的概述:食品安全的历史观;食品安全现代内涵;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的过程;化学物质的毒性与饮食风险;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2)世界和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3)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物;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的控制;食品污染的控制;(4)食品安全性检测方法:传统培养检测方法;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 2、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答法、图示法、习题法。 教学手段:传统讲解、多媒体。 第二章化学成分源食品安全问题6学时 1、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讲授农药、兽药残留,教学内容:(1)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的危害;违禁非食用物质添加剂的毒性作用;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的评价;几种典型非食用物质添加剂:吊白块;苏丹红; 三聚氰胺;工业用甲醛;(2)农药残留:农药残留的来源;农药残留的危害;农药残留限量;(3)兽药残留:兽药残留来源;兽药残留危害;兽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