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课四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课前准备

在课前观察蟋蟀和它的巢穴,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三、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概括和理解。例如:隐蔽青草丛中隐蔽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干燥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不深不宽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

弯曲顺着地势弯弯曲曲。

平台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4、找出描写蟋蟀住宅样子的句子(段落),找出叙述蟋蟀修建住宅过程的段落。

5、重点默读第五七自然段,想想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有些特点,课文直接告诉了我们;有的特点,要联系上下文。

6、画出蟋蟀住宅的剖面图(或简单的示意图),再指着图介绍住宅的特点。

7、用自己的话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完整地说一说(蟋蟀的住宅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形状像隧道,是倾斜的、弯曲的,九寸深一指宽;它修在向阳的地方,干燥;有出口,出口处有平台;内部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

第二课时

1、运用上一节课认识的有关课文的表达方法,说说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些特点的(用数字说明、打比方介绍、用拟人方法叙述)。

2、怎样概括说明修建住宅的经过呢?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呢?认真阅读相应段落。

3、一是写动工时间(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二是写怎样挖掘(可以让学生找出表现蟋蟀挖掘动作的词语,用了哪些工具,体会挖掘的不易);三是不断整修( 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即使在冬天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可从三个方面去体会:一是用比较的方法,把蟋蟀和别的昆虫进行比较(第二自然段),别的昆虫临时藏身,不费工夫,蟋蟀慎重选址,自己挖掘,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二是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的艰辛与挖掘工具的简单联系起来思考,体会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有三个。第一句在文章的开头: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第二句在课文第三段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第三句在第七段末: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5、要注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讨论:作者是怎么观察蟋蟀的,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6、课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抓住特点,写一篇短文。或者搜集有关小动物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在同学中交流。

| | | |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长城》教学设计 茅阳第一小学四(3)班刘丽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资料,准备长城起始地图、长城的图片、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自学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气氛渲染:播放“长城——谭晶”) 一、检查预习 1、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怎样的? 2、每年到长城游览的游客不计其数,大家请看图,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与长城有关的资料。(出示中外游客爬长城等图片资料) 3、出示国外领导人游览长城后,对长城的赞美之词: (1)、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2)、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3)、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到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4)、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美国前总统里根 4、听了这些赞美之词后,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二、长城的直觉梳理 1、请大家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感受,一起来学习第17课长城,请听课文范读。 2、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长城之旅第一站——“远看长城” (1)、请看图片(长城远景图)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想读出长城的什么? (3)、理解长龙的比喻。 (4)、出示长城的起始地图:简介长城的历史长城经过的九个省、市、自治区,感受长城的长。 (5)、齐读第一自然段,把长城的长、长城的蜿蜒盘旋的气势读出来。 2、长城之旅第二站——“近看长城” (1)、导语:古老的长城,守卫着中原大地,保护了民族的安危,在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中,最为壮观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这里山势陡峭,城墙坚固。我们随着作者走近长城,细细地观察一下吧。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 同步练习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读拼音,写词语。 shìjìhūfēng huàn yǔjìshù20()是()的世纪,科学()与人民的生活lián xìrìyìchéng dùgǎi shàn ()()紧密,在很大()上()着人们的wùzhì ()生活和精神生活。 二.选字组词。 (核该)应()()心 (幻幼)()小()想 (赖懒)()惰无()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探索( ) 寄托( ) 洞察( ) 改善( ) ( )的愿望( )的发现( )的生活( )的神仙 四、读句子,将画线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 1.孙悟空神通广大,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 ) 2.传说中的神仙法力无边,可以呼唤风,招来雨。( ) 3.这件事归结到根本上说,是小明做错了。( ) 五、选词填空。 发现发明 1.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 ),被人们称为“()大王”。

2.牛顿( )了万有引力定律。 改变改观 3.20世纪,人类的生活大大( ),其( )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4.我们班的淘气包“齐天大圣”用实际行动( )了大家对他的看法。 六、按要求写句子。 1.科学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缩句) 2.难道不是科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吗?(改为陈述句) 3.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用关联词连接句子) 4.20世纪比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巨变。(修改病句) 七、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呼风唤雨”的意思是人类可以随意支配自然,随心所欲。( ) 2.课文第3、4自然段运用对比的说明方法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3.“千里眼”“顺风耳”在课文中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 八、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

语文S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册)全册教案2013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册)教案全集 目录 第一单元 1绿叶的梦 2 芦叶 3 一只贝 4 * 快乐的暑假 第二单元 5古诗三首《望洞庭》、《菊花》、《枫桥夜泊》 6 观潮 7 火烧云 8 * 四季童话 第三单元 9满山的灯笼火把 10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11 成长 12 * 球王贝利 第四单元 13麻雀

14 让它们自由生息 15 蒲公英的梦 16 * 台湾蝴蝶甲天下 第五单元 17小草之歌 18 争吵 19 小泽征尔的判断 20 * 皮巧根桥 第六单元 21一块特别的石头 22 地图上的发现 23 新型玻璃 24 * 人类的“老师” 第七单元 25倔强的小红军 26 小兵张嘎夺枪记 27 虎门销烟 28 * “0”的突破

第八单元 29重阳节的传说 30 寓言两则《掩耳盗铃》、《守株待兔》 31* 快乐王子(剧本) 32 * 牛郎织女 本册教材版本:语文出版社标*的是略读课文 1、《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1、读句子,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汉字,打“√”。 1.连续工作了10个小时,他感到头昏脑涨(zhǎng zhàng)。 2.接连下了三天大雨,村子附近的河水暴涨(zhǎng zhàng)。 3.他的膝盖摔烂了,老师一边给他抹(mǒmò )药,一边问他怎么回事。他拐弯抹(mǒ mò )角,就是不告诉老师实情。 4.(薯暑)假里,我收集了许多有趣的(谜迷)语。 5.在比赛的最后十分钟里,我队连连获胜,(扳板)回了分数,终于(羸赢)得了比赛。 2、看拼音,写词语。 qī piàn ān wěn xí guàn ēn ài wán pí cǎo píng dà gài shēn zhì tīng táng āi shāng 3、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神气:A.神情。 B.精神饱满。 C.自以为优越而得意或傲慢。 1.鹅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 2.她说话的神气特别认真。()

3.学生们穿上新校服,显得很神气。( ) 滋味:A.味道。 B.比喻某种感受。 4.听完妈妈说的话,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 5.这道菜的滋味不错。( ) 滋润:A.含水分多;不干燥。 B.增添水分,使不干枯。 C. 舒服。6.爷爷退休后的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 7.雨后初晴,空气滋润,非常适合散步。( ) 8.附近的湖水滋润着牧场的青草。( ) 4 1. 那哀痛的日子( )了很久。 2.早操过后,同学们( )回到了教室。 3.你不要受他们的影响,请你( )说下去。 4. 他是( )研究物理学的。 5.我放慢打扫的速度,( )看着窗外。 6.张师傅制作工艺品一丝不苟, ( )求工。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册)全册教案2013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上册4- 1甘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挑唆、施礼”的意思。 2.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幽默感,感受语言表达中幽默的魅力。 3.通过学习课文启发学生思考幽默在生活中的妙处。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华语言的艺术魅力。 2.初步了解幽默的构成方式。 教学准备: 1.道具、收集自己喜欢的幽默故事。 2.有关甘罗的资料、制作生字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解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介绍甘罗。(甘罗从小聪慧过人,12岁出使赵国,煽动赵燕之战,使秦国不动一刀一枪得了十六座城池,为秦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谈读后的感受。 2.画出自己认为最幽默的一句话。

3.交流感受。 4.教师总结,感悟幽默构成方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1.教师提出生字,领读生字。 2.学生给生字注音、组词。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宰zǎi 主管,主持。(宰相宰杀主宰) 武wǔ 武将(满朝文武武工武斗) 替t 代替,替换(替手替身替代) 宫gōng 皇宫(宫殿东宫故宫) 施shī 给予(施礼施工施主) 捣dǎo 打扰,扰乱(捣乱捣鬼捣米) 既j 已经(既然既往既而) 六、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表现甘罗幽默特质的句子,从中体会幽默在生活中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故事主人公的情况。 学生介绍甘罗,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自由朗读课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三、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说一说读文后的感受,甘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四、学习1-4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从中找出成语“唉声叹气”,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通过这个成语来体会甘罗的爷爷当时有多烦恼。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唤、技、获”等12个生字,会认本课“唤、纪、技”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摘抄写描写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 变化的句子。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能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3.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养成边读书边思考、提问的好习惯。学会分类整理问题的方法。 4.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能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2.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意深刻的词语和句。 2.养成边读书边思考、提问的好习惯。学会分类整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认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 摘抄写描写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句子。(重点)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能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重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配套小学课件)

腾云驾雾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依赖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奇迹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奥秘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寄托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学习“会写字” 唤、纪、技、程、超、亿、索、奥、益、联、质、任、善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唤、纪、技、程、亿、联、任”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超、质”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撇捺要舒展;“索、奥、益、善”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中间宽一些。)(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纪”和上下结构的字“索、奥、善”,学生练写。 纪:右面是“己”不要写成“已”。 索:上面是“十”第二笔不要写成撇。 奥:上面部分,里面是“米”,不要写成“水”。 善:上边是党字头,不要写成学字头。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科技的迅猛发展。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配套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6)(7)(8) (9)(10)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课练习题

习题精选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组词 空()() 铺()() 曲()() 三、填空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看着非常(),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 上铺的那么(),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一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波纹,好看得很。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睡姿百态 动物休息或睡觉的姿势,千姿百态。 江河湖海里的鱼儿要睡觉。金鱼缸里的金鱼,无论在游动或者静止的时候,总是睁大着眼睛,好像它们从来不睡觉似的。其实,鱼因为大多数没有眼睑,没法闭上眼睛睡觉。 蛇有透明而连续的眼睑,是争着眼睡觉的。乌龟也要睡觉,当它匍匐不动时,也就进入了梦乡。 蝙蝠的睡眠很怪:后肢勾住屋檐,身体倒挂,头朝下面睡觉。这种睡法比躺着睡更好,一遇敌害来侵犯,就能迅速地鼓翼起飞,又快又安全。 猩猩的睡态同人相似。野生的猩猩平时在树枝搭成的窝上睡,动物园的猩 猩靠墙睡,头下垂到靠近膝盖,狒狒喜欢把树木当作椅子坐在那里睡,猴子睡 不香甜,一有声响立即醒来。 动物睡觉也是一种休息,可以使全身的肌肉松弛下来,呼吸,循环,消化 和排泄等器官的工作节奏变慢,使疲劳渐渐消除。 1、睡眠对动物有什么作用? 2、在文中画出描写动物睡觉的句子。 【参考答案】

一、叶柄空隙嫩茎枯萎漾起 二、(空隙)(天空)(铺盖)(床铺)(弯曲)(歌曲) 三、(新鲜)(舒服)(均匀)(空隙)(拂过)(漾起) 四、 1、动物睡觉也是一种休息,可以使全身的肌肉松弛下来,呼吸,循环,消化和排泄等器官的工作节奏变慢,使疲劳渐渐消除。 2、蛇有透明而连续的眼睑,是争着眼睡觉的。乌龟也要睡觉,当它匍匐不动时,也就进入了梦乡。 蝙蝠的睡眠很怪:后肢勾住屋檐,身体倒挂,头朝下面睡觉。 猩猩的睡态同人相似。野生的猩猩平时在树枝搭成的窝上睡,动物园的猩猩靠墙睡,头下垂到靠近膝盖,狒狒喜欢把树木当作椅子坐在那里睡,猴子睡不香甜,一有声响立即醒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笔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注音 huàn jì huò lài qián 呼风唤雨技术获得依赖潜入 Suǒào bó zhì zhé 探索奥秘船舶物质哲学家 二、词语 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出乎意料归根到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字词语:千里眼顺风耳落汤鸡拦路虎 -风-雨式词语:呼风唤雨和风细雨狂风暴雨春风化雨 三、多音字 (方便)(便宜) 四、词语解释。 1、归根结底:归结到根本上。 造句:如果这件事情要追究责任的话,归根到底,大家都有责任。 2、出乎意料:超出人们预先的估计。 造句:一向胆小的她竟然经受住了这次考验,真是出乎意料。 3、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也用来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感到身子轻飘飘。 造句:他骑着骏马飞奔在草原上,犹如腾云驾雾一般。

4、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造句:这些农民企业家,真有呼风唤雨之神力。 五、课文内容 1、《呼风唤雨的世纪》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学习科学和点燃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选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意是形容边塞风雪好似梨花开放,现在用来形容某种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趋势,本课指科学技术发展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3、千里眼原指看得远的人,在文中指电视机,电脑和望远镜 顺风耳原指听得远的人,在文中指手机,电话,收音机乘坐飞机和火箭就像腾云驾雾的神仙。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5、20世纪的科学技术还有(人造卫星,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克隆技术)等。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 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2.积累描写人物品质和心情的词语,能灵活运用。 3.能用一组连续的动作写句子。 4.积累名言,引导学生遇到挫折时勇于向困难挑战。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积累描写品质和心情的词语,能灵活运用。 2.能用一组连续的动作写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交流平台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阅读) 2.(1)从哈尔威船长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船长的临危不惧。我们感受到了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着救援,其伟大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为之震撼,为之敬佩。 由此可见,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人物的一些特点。 (2)从黄继光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他视死如归的品质。 由此可见,从人物的动作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品质。 3.师:我们在写习作时,也应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来体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能在描写人物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二、识字加油站。 1.自读这些词语。(教师引导学生读准这些词语) 2.小组巩固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读读这些词语,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4.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 生:描写人的品质或心情的。 5.描写人的品质的是哪些词语? 生:和蔼慷慨贤惠临危不惧彬彬有礼 6.你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教师点拨,并引导学生识记要认识的字。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 临危不惧: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7.描写人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 悲戚焦躁不安心急如焚 8.你能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悲戚:悲痛哀伤。 焦躁不安:表示一个人烦躁,着急不得安宁的意思。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9.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表现人的品质或心情的词语?(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0.教师出示一些表现人的品质的四字词语供学生参考,并识记。 威武不屈舍生忘死一丝不苟两袖清风 奋不顾身舍己为人坚强不屈高风亮节 冰清玉洁拾金不昧表里如一宽宏大量 光明磊落持之以恒 11.出示表示人的心情的四字词语。 描写人害怕的心情:胆战心惊、心惊肉跳、毛骨悚然。 描写人喜悦的心情:欢天喜地、眉开眼笑、手舞足蹈。 描写人难过的心情:心如刀割、泣不成声、悲痛欲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含答案)

7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一练 一、选字填空。 唤换赖懒哲折 呼()依()()学 二、连一连。 登上潜入洞察探索 天体月球奥秘深海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指事先对情况与结果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 2.意思是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从文中抄写描写科技飞速发展的诗句。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以前的人们一直依赖_________,随着科学的进步,改变着人类的 ,也改变着人类的。 六、重点段落品析。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1.仿写句子。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说说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你能说出有什么发明吗?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想象一下你最想要发明什么,你也描述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换赖哲 二、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三、出乎意料依赖 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自然精神文化生活物质生活 六、1.谁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当然是父母。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光合作用。 2.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3.飞机电话 七、略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èn zhìwán pígùyìbózǐpūdǎ ()()()()() máng luàn dàgài zhùwēi hūn luàn jiéshí ()()()()() jiǎo sèqīdài pái liàn wēi jīchōng fèn ()()()()() zìxìn tíshìchèhuàn jǐn zhāng záguō ()()()()() zìxìn tíshìchèhuàn jǐn zhāng záguō ()()()()() fèn yǒng kuàng qiěréng rán qǐng qiáng kuìbài ()()()()() bīng tiān xuědìzhòng zhěng qígǔdéxīn yīng shǒu ()()() yáo tóu huǎng nǎo búdòng shēng sèwúyuán wúgù ()()() 二、比较组词 摸()甚()跪()绕()顽()模()堪()桅()烧()玩()脖()脱()概()惹()握()勃()悦()慨()若()屋()掐()段()练()裤()逃()焰()锻()炼()库()挑()罩()亏()挖()撤()堂() 卓()巧()究()澈()常() 砸()锅()旋()况()兵() 匝()祸()凝()兄()丘() 狠()帅()预()溃()品() 恨()师()顶()馈()吕() 败()仍()尤()尋()摔() 坝()扔()优()毫()率() 凭() 任() 三、多音字 dìng()xuán() 钉旋 dìng()xuán() lù()jiǎo() 露角 lù()jiǎo() ā()hǒng() 啊哄 ā()hǒng() āi() 唉 āi() 四、近义词 顽皮——()忙乱——()大概——()结实一一()期待一一()紧张一一()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课Lesson 7: Chinese teaching plan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课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蟋蟀的住宅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 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课前准备 在课前观察蟋蟀和它的巢穴,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三、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概括和理解。例如: 隐蔽——青草丛中隐蔽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干燥——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不深不宽——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 弯曲——顺着地势弯弯曲曲。 平台——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4、找出描写蟋蟀住宅样子的句子(段落),找出叙述蟋蟀修建住宅过程的段落。 5、重点默读第五—七自然段,想想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有些特点,课文直接告诉了我们;有的特点,要联系上下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课题语文园地课型语文园地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3.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4.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学 重点词句段运用(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教学 难点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新课教学( )分钟一、交流平台 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都是写人的文章,很好地表现了 人物的品质、特点。作者是怎样体现出人物的品质、特点 的呢?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表现人物特 点、品质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 【课件2】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方法用“” 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出示文字让学生 感知从人物的行为、外 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 品质、特点。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课件出示3】 (1)第一个语段从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2)第二个语段,是从人物的动作描写看出人物的一些特点。 (板书:从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特点) 4. 小练习: 请同学们写一写,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句子。示例:【课件出示4】 语言描写: 中午吃完饭,妈妈叫我洗碗,我不肯洗,妈妈用婉转的语气说:“我的小洗碗机,快去洗碗吧!”我就高高兴兴去洗碗了。我一边洗一边说:“妈妈,那你是小天鹅洗衣机啦!”因为妈妈常常给我们洗衣服。爸爸不甘落后地说:“我是电饭锅,因为我天天给你们烧饭。”我笑着说:“哈,我们都是家用电器了!” 动作描写:【课件出示5】 她上课很严肃,一定要全班四十二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她,谁要是做小动作,就会被她的秘密武器--“粉笔头”袭击,如果两个同学在交头接耳,她就会使出绝世神功--“穿心眼”,好像要把人的心看透,有了这两样“法宝”,应该没有人不服气了吧。 二、识字加油站 你了解下面的词语吗?出示:【课件出示6】 1.认一认 通过读读词语,认识9个生字,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几个词语的意思。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做好准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同步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同步练习----------《长城》 1看拼音写词语。 chónɡshānjùnlǐnɡwānyán jiāyùɡuān ()()() bǎo lěi dǒu qiào ()() 2比一比,组词。 蜿()蜓()凝() 婉()蜒()疑() 3比一比,组词。 垒()峭() 磊()俏() 4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美好②赞许 无论能不能得到嘉奖 ..,我们都要继续努力。() 今天来到现场的嘉宾 ..都是来自大连的年轻朋友。() 5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聚集②村庄 今年,我们屯子 ..里有六个年轻人报名参军了。() 因为有关云长屯兵 ..在路上,曹操只得收兵回巢了。() 6填空。 (1)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和()。 (2)这篇文章作者按照从()到(),由()到()的观察顺序写的。7选词填空。 凝聚凝结 (1)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成的。 (2)农民的汗水()成一粒粒粮食。

8选词填空。 气势气魄 (1)这样()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这座山很有()。 9长城东起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全长__________公里,所以又称 _______________. 10 作者远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_________,近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______________。 11课文第4自然段起__________的作用。 A总结全文 B联想升华 12按要求改写句子。 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改写成比喻句) 13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阅读天地 八月的燕山,青翠欲滴,长城蜿蜒起伏在山背之上,时隐时现,像一条伏卧在崇山峻岭上的苍龙,翘首欲飞。真是未登上长城,就被它的宏伟的雄姿吸引了。 我随着人流登上长城。站在城楼上,观八达岭群山,只见山峦重叠,巍峨险峻。在这万山丛中,只有这一道关隘可通塞外,过去听过:“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今日亲临目睹,那里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我终于登上了长城的最高点,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大好河山尽收眼底。长城在叠翠而险峻的山上,迤逦远去,一直伸向远方,与碧空相接,更加显得气势磅礴。现在我看它,不再是翘首欲飞了,而是一条有生命的、探首天际的巨龙,正在翻山越岭向前飞腾! 14短文中有不少字词不会读,不理解,我得请工具书帮忙。 读音解释 关隘():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6课笔记

4、火烧云 一、主要内容 本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火烧云的奇妙景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课文内容理解 《火烧云》一文先写火烧云上来了,接着写火烧云的变化,最后写火烧云下去了。 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一、诗句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却仿佛成了高耸入云的山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看到庐山的样子、景色各不相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二、主要内容 《题西林壁》这首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三、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中哪两句说明了这个道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一、诗句意思 莫笑农家腊酒浑:不要笑话农人家的腊酒浑浊不清。 丰年留客足鸡豚: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荫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二、主要内容 《游山西村》这首诗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三、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丰年留客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一、我会写组词 哩:li(还早哩、吃饭哩、上面哩) 级:jí(石级、高级、初级) 链:liàn(铁链、表链、锁链) 颤:chàn(发颤、颤动、颤抖) 攀:pān(攀登、攀岩、攀爬) 猴:hóu(猴子、耍猴、猴急) 鲫:jì(鲫鱼、石鲫、花鲫鱼) 念:niàn(纪念、惦念、想念) 辫:biàn(辫子、小辫儿、草帽辫儿) 呵:hē(呵护、呵气、呵斥) 二、我会认组词 相:xiàng(相片、相机、相貌) 三、多音字 都:dū(首都)dōu(都是) 发:fà(白发)fā(发现) 相:xiàng(照相)xiāng(互相) 四、近义词 五、反义词 六、理解词语 似乎一一好像发颤一一发抖鼓舞一一鼓励 居然一一竟然汲取一一吸取 仰一一俯笔陡一一平坦鼓舞一一打击

奋力——松懈抬头——低头 笔陡:笔直陡峭。 白发苍苍:头发灰白,形容人苍老。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造句:没想到我居然考了全班第一名。 汲取:吸取。造句:我们互相汲取力量,最终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七、句子解析 1.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一个“挂”字形象、生动地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天都峰,光是看着就让人感到害怕,更别说攀登了。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3.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表明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爬上了天都峰顶,体现了我们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4.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懂得了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八、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我”和爸爸在假日里去爬天都峰时遇到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 2.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完整版

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报效祖国”为主题,包含《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习作:写信”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均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其中《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都是以主要人物的言行来体现人物的品质的。教学本 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单元 习作是“写信”,在关注书信格式的同时,还要注意书信的内容以及书信的对象。 “语文园地”主要是学生之间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会正确运用成语,学会使用反问句。背诵、积累古诗。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2《出塞》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表达了 诗人对安定、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期盼。《凉 州词》描写了出征前将士们开怀畅饮的场 面,表现出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情 怀。《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 愤的怀古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1.会认30个生字,会写“塞、秦”等23 个字,读准“将、宁、要”3个多音 字,会写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 “边塞诗”的特点。默写《出塞》《夏 日绝句》。 3.学习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的胸怀和抱负,梅兰芳坚贞不屈 的可贵品质,激发学生立志读书,热 爱祖国的情感。 4.对比朗读,体会延安精神的内涵及重 要性。 为中华 之崛起而读书2 文章主要叙述了少年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 据的地方见到一位妇女被欺负却无处说理, 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沉重分量,立志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 梅兰芳蓄须1 这篇课文讲述了梅兰芳为了表达对日寇的 抗议,找很多借口,留起胡须,最后不惜自 伤身体,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事。 延安,我把你追寻1 这是一首歌颂延安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延 安精神的追寻以及对延安的向往之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优质教案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交流、总结怎样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2.在认读7个描写人物的词语中认识9个生字。 3.学习一组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知道它们的故事和含义,能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4.积累名言。 ?教学重难点 1.积累古人求学的成语,感受人物品质。 2.学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3.积累名人名言,了解大意。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课文,学习、了解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行为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2.识字加油站 引导学生借助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重点指导“慷、慨、徊、锲”等字的认读。 3.词句段运用 第一题安排的成语,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重在引导学生交流与成语有关的故事和成语的含义。在第二题中,主要先让学生读熟句子,体会表现人物行为时运用连续的动作描写,再仿照例句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 4.日积月累 先让学生读熟名言,再通过查资料或与同学交流,大致了解名言的意思,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与同学交流、总结如何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2.在具体的语境中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师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 (2)生交流。 (3)师引导生体会本单元课文在内容上的共同特点。 ①师引导:它们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预设:它们都表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2.学习“交流平台”栏目。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师导入:课文中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呢?让我一起去“交流平台”看看吧!(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内容。 (3)感受人物的品质。 ①师引导:从有关他们的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 ②示例:从哈尔威船长的话语中可以读出他镇定沉着、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③指导朗读,了解语言、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4)方法拓展。 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这样的方法表现人物的品质? 示例:“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这句话通过描写哈尔威船长的行为,表现他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5)师小结: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同时也要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本板块的设计紧扣教材内容,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段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再联系自己的阅读实际回顾交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多种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麻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麻雀》课文原文、知识点 及练习题 原文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凤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知识点 **【字词学习】**

字:跑、嗅、拍、嫩、愣、唤 词:打猎、摇撼、摇撼、绒毛、锋利、身躯、拯救、搏斗、勇气**【重点句子】** 1.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2.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3.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哇!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4.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主要内容】** 《麻雀》主要说明了老麻雀的母爱。老麻雀不管自己危险不危险,还是有一种力量让它勇敢地落在小麻雀面前保护它。作者的心被老麻雀的母爱感动了,猎狗也是一样,它也被麻雀的母爱震撼而退却了。 练习题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由低年级转入高年级的分割点。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都还有限。因此,在学习本单元时要指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既是阅读理解的起点,又是阅读理解的归宿。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弄清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先的感知表达出来。细读课文之后,再回到整体,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本单元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5、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的启发,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6、初步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7、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8、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表达。 【教学建议】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理论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和猜疑中走上比萨塔,用事实证明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课文紧紧围绕《全神贯注》这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