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观与中国传统用色现象

五色观与中国传统用色现象
五色观与中国传统用色现象

五色观与中国传统用色现象

余雯蔚‘。周武忠2

(1.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江苏南京210018;2.东南大学旅游与景观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8) 摘要:五色观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特有的一套用色理念。它区别于西方的科学色彩体系,带有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思想的精神。通过对古代原始信仰、阴阳五行以及我国不同朝代色彩审美偏好的解读,探求五色审美观背后真正的文化内涵,进而更好的理解中华文化。关键词:五色观;用色传统;工艺美术;阴阳五行思想中图分类号:J50—05 文献标识码:A

Five--Color Theory and the Phenomen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olors YU Wen—wei,ZHOU Wu—zhong

贯穿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五色观”作为一种审美理论,无论是在工艺装饰,经济文化,政治舞台上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上到统治阶级,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以它作为审美标准。乃至到了今天,我们的建筑装饰色彩设计依然效法其用色理念,以求传达中华之传统精神。所以,对于古代五色观及其美学意义的探讨一直是设计工作者们必不可少的课题,并有一些研究成果发表。胡化凯认为。中国古代未能提出七色光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与五行五色观念对古人的束缚有关。?张缨探讨了中国传统色彩的美学问题,指出:“五色观”是我国古代在色彩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它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为我国古典色彩美学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1张蕾对传统五色观的文化特征进行了研究。l|’王飚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族民同美术色彩的研究,系统解析了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形成、发展及基本特征,并以民间色彩“五色观”为切人点,研究民间色彩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内在关联和设计应用方法,探索中国现代设计的民族化道路。本文则在解析五色观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对五色观的认知基础以及中国古代等级制度对传统用色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五色观的理论内涵

传统的五色观形成于先民们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发展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思想火花里。历史的跌宕,使其逐步完善成一套以自然观和社会观相结合的色彩理念。这样的观念通过五种单色即。青,赤,黄.白,黑”来传达人们的情感和意志。

1.古代五色观。五色”一词的出现,应追溯至战国时期。当时只有“五色”总称,而未一一列出五色之名。最早说明具体哪五色的,是在<周礼·考工记)。”1‘周礼·考工记)中记载道:“画绩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

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将五色崇拜和五行色彩学原色同方位观念相联系,指出。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自与黑谓之黼,黑与青

谓之黻”的配色和审美基本规范,以及对社会各领域的用色规

范上,要以。五采备谓之绣”而界定出的五行色彩学的综合使用,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3这里所体现出来的色彩具有了特定的象征意义,每个色相各对应了天地东西南北。如同在《左传)中所提及的。五色比象,昭其物也4。张乾元先生对‘周礼·考工记)中的‘画绩)一文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东方为本性,太阳始升于此,万物随之茂衍,在时为春,其色为青。南方为火性,在时为夏,其色为赤。西方为金性,太阳退降于此,在时为秋,其色为白。北方为水性,在时为冬,其色为黑。土居中宫,能调节金、木、水、火之不足,其色为黄。地土与天地内

照,地谓黄,天谓玄,天地玄黄,乾坤交台。因此,东方青与西方白相对应,南方赤与北方黑相对应,天玄与地黄相对应。“刀2.科学观的五色认识

在丰富的华夏语言中,我们经常会用诸如。五彩斑斓”。目迷五色~五色相宣”等与五色

有关的词语来形容事物。现代色彩学研究认为中国古代的五色中的。青、赤、黄”与我们今天所讲的色彩兰原色中的。蓝、红、黄”同类。过去。传统

万方数据

139 I 全曼!壅垫堂塑型茎查亘塞竺竺兰苎!塑璺苎!!塑n HUNDRED SCH00IS IN AIU‘一

的五色观认为一切万物之色缘于五色调和之出,而今现代色

彩学认为红、黄、蓝三色基本代表了可见光谱色的全部,也即三原色可以得到一切色。白色是全部光谱色的相加(正混合),因而视觉感受充实而鲜明;黑色是全部颜料色的相加(负混合),从光谱色上说是光的全吸收,它使人的视觉感受安静而神秘。”1可见,西方现代色彩学同中国传统五行色彩学一样,红、黄、蓝、白、黑五色齐备,仅在黑白两色上存在着认知

和使用上的差异,也就是说五行色彩学中,黑(水)和白(垒) 不是。无彩系。.也是作为原色,即“正色”之一使用的。遗就

是我们民族传统五行色彩学中的重要特点之一。【’1

圈1五色、五方、五行图

二、古代五色观的认知基础

在中国色彩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五色作为一种体系在汉代逐步形成,通过经验性的感知和文化观念的影响,慢慢

演变成为了一种知觉体验,而它不仅是单纯视觉上的感性认

知,更重要的是被赋予了各个时代的人伦思想。

1.自然观下的色彩膜拜

古人定义的五种单色“青,赤,黄,白,黑”有着丰富的实践

基础,他们把对自然的色彩感受和体验将之模仿在对自然外物的创作与生产中。早在新石器时期,人们就学会从自然界的赤铁矿中提取颜料,绘制在骨器,石器品上。在大量的彩陶上主要集中了红,黑,白三种颜色的装饰。红色代表了血液。是作为生命的来源.灵魂的寄生处。Ⅲ1而自然界生机盎然,郁郁葱葱的景象,使得人们又从草木之中提取概括了。青”色,并象征了太阳由此而升的方位——东。黑色则被看成是天的颜色。。天玄地黄”就足以说明古人对于天地的崇拜。白色作为与黑色对应的色彩,代表了朴素,明洁的原始审美观。2.阴阳五行说将原始阴阳说和五行说结合,赋予五色体系更加鲜明的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五色审美观的最主要特点之一。并且由阴阳五行的影响,五色系在原来的体系上生出了更多的间色内容,五色观在古代思想浸染下更加成熟,完善。五色的朦胧意识虽萌生于人类原始的荒蛮时代,但真正意义上确立思想却是得益于中国传统思想“五行观”。原始唯物观下的“五行论”是构成中国五色学说的重要思想基础。

中国古代五行论认为世界由火、土、金、术、水这五种原初物质组成。‘尚书·洪范)中这样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

从革,土爰稼墙。润下作成,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墙作甘。”这一说法被公认为对五行原型的最早记载,也被认为其他的五数之说因此生成。箕子把洪范九筹得第一条加

以阐述,足见五行作为_天地大法的重要性。【I”同时,人幻又将

味、色、声的感受与五种物质一一对应起来.使得原先的哲学

思想更加朴素.亲切.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感性。把五行当作组

成世间百物的原初物质元素(因之又为五材说),是古人对世

界起源的追问和总结。?1

表1五行与其他“五”数观

五行未火土金水

五侯春夏季夏秋冬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味酸苦甘圭成

角徽宫商羽

五方东南中(地) 西北

春秋战国之际,盛传“气生五行”的观念,认为六气之中。朗阳为重”。当时的思想家们用阴阳之序来解释自然现象,如西周末伯阳甫将原始阴阳与原始五行将结合,来解释地震现象。事实上,阴阳与五行合流而成为系统的阴阳五行说,对于古代五色学说也影响至深。这其中,不得不提到战国末年稷下学宫阴阳学家邹衍。邹衍提出了。五行生胜”的观点。认为术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五行相生”的转化形式,而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术、术胜土、土胜水则是。五行

相胜(克)”的转化形式,前一种说明事物之同相统胜一的关

系,后一种说明事物之间相对立的关系。m1邹衍的五行相生相克和原始五行说中的五种单色一一对应,从而推断出更为丰富的间色。如:木生火对应的是青和赤,青赤得紫。<说文解字)中有云:“紫,帛青赤色。叭圳火生土对应的是“赤和

黄”,赤黄得橙(铱);土生金,对应的是“黄和自”,黄白得浅黄

色(缃);金生水对应的是。白和黑”,白;水生木对应的是。黑和青”,黑青得深蓝色(綦);这就是五行相生,相邻的单色组合,得到五间色。而五行相胜(克).也就是以另外一种方法得到另一套间色。水胜火对应的是。黑胜赤”,黑胜赤得深红色;

火胜金对应的是“赤胜白”,赤胜白的浅红色(红);古人这里的红当为浅红,粉红,金胜木对应的是白胜青,白胜青得淡蓝

色(缥);木胜土对应的是“青胜黄”,青胜黄得绿色;土胜水对应的是“黄胜黑”。黄胜黑得褐黄色。这些由五行相生相胜而得来的十闻色在汉代基本产生,并被广泛运用。mo 三、五色观与等级制度

1.历史沿革<礼记·檀弓)记载:“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不同时期的人们对于五色有着不同的追崇.但大体上

万方数据

n全里!奎竺堂塑型苎查亘塞竺竺兰墨!塑墨苎!!塑I 140 u HUNDRED SCH00LS IN ART

都是在五种基本单色中变化。邹衍提出的阴阳五行说不仅将

阴阳与五行相联系,更将之与常带的盛衰更替联系在了一起。根据这一形而上学的推理,舜以土德王,尚黄色;夏以木德王,尚青色;商以金德王,尚白色;周以火德王,尚红色;周以下以水德王德朝代尚黑色。西汉刘邦也接受了邹衍的思想,为克水而以土德王,尚黄色。东汉的儒家在西汉董仲舒神学思想的影响下,为了抬高君权,突出了。五行”和“五方”中“土居中央”的观点,把土说成是一切元素的根本,因此中央是高高在

上的,这也就突出了黄色的地位。三国曹丕接受了这一说法,

定黄色为正色之首。之后,隋唐皇帝亦效法。从宋开始,正黄色进一步为皇室专用,溢用即获罪。正因为不少朝代受到了这样理论的影响,而举国上下崇尚某一种颜色,所以本无高低之分的诸色彩便有了明确的贯贱之分。m,

图2五行五色相生相克图

2.皇家用色制度为了维护礼制,建立维护统治阶级自身利益的社会礼仪规范,札制中有着一套严格的用色制度。周代把统治阶层分为五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根据等级制,各人的所有行为包括衣食住行都要遵守制度规范。‘礼记·玉藻)中记载:。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山玄玉而殊组绶,卿大夫水苍玉而缁组绶,士子佩瑜玉而秦组绶,

士佩孺玟而组组绶。”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子以白玉为佩,用黑色的丝带相贯;公侯以山玄玉为佩。用红色的丝绳穿系;大夫以水青色的玉为佩,必用纯色的丝绳穿挂;士子用瑜玉之佩,需用杂色丝绳组系;士用美石作佩,应用赤黄色的丝绳相贯。<札记>认为:。礼楹,天子丹(朱红色),诸侯黝垩(黑白色),大夫苍(青色).士黄之”。这表明,在当时,楹柱上涂什么颜色,已同尊卑等级制度联系起来。

3,民间用色现象在五色观的影响了.士、农、工、商的服饰着色通常都有等

级。(梦梁录》里记载:“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巾装着,皆有等差??街市买卖人,各有肤色头巾,各可辨认是何名目人。”

至于庶民,他们总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色彩使用和其社会地位一样,处于受压制的状态,生活环境基本少有色彩。¨”许多我们现在所讲的词语由此得来。如。黔首”,就是因为封建

社会庶民经常戴黑色的帽子而得名。然而,古人对于色彩的

追求却从未停止过。中国民间对蓝色有传统喜爱,如蓝印花布、靛蓝蜡染布等。而民间许多工艺品却有追崇正色的偏好。像年画,泥玩。版画等等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集中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五行正色的追崇.只是其中偶尔选用了问色而已。所以,今天,我们去欣赏民问手工艺品时,常常会感叹其用色的纯度以及色彩所传达的精神上的感染力。4.建筑装饰上的用色表现五色体系的思想理论基础虽然是阴阳五行说,但中国古代的风水学理论常常选用五色体系下相生的颜色来指导用

色,却回避了相克的颜色。中国古代建筑中就能我们便可观

其一。无论是殿堂或是宅第,柱子和门窗若是木制的,那所选用的颜色从来都只是黑色或者红色,很难见到有其他颜色的柱子。究其原因,若是从五色审美的角度推断,大致是柱子和门窗由于是木材所制,那么与之相生的是火与水,所以分别对

应的是红黑两色。而与其对应的黄白两色所代表的是土与

金,正好与木相克,所以禁用。当然,这也仅仅是从一方面推断古人在建筑装饰上的用色偏好,但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各个装饰细节上。自春秋时代开始,色彩就成了我国建筑等级制度的表现方式之一,随着历史的演进,色彩的等级制度越趋严格。等级越高,用色就丰富,越加彰显其高贵华丽。而等级最低的民居,就只能用无彩系的灰色、黑色、白色。这也是造成我国古代民居无彩色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而决定了传统民居的朴素风格。由于自古中国历代大多数朝代都将都城置在北方,(除南京等极个别城市以外。)所以中国的民居越往南黑白色差就越加鲜明,从而深化了尊卑等级观念。这一点上,色彩观在此起了很大的影响。

四、结语

今天,当我们重新翻阅古籍,审视先人的五色审美观时。我们每个人可以庆幸自己远离了那个制度森严,尊卑有序的封建皇朝。但是,剔除等级观念的种种因素.五行色以及阴阳五行说的一整套理论向我们昭示的先人对于色彩的驾驭与外部世界相互协调的非凡才华,以及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阴阳调和观念.万物共生,中庸和谐的主张,元不是我们作为现代分需要学习的地方。可以说,五色观所反映出来的内容已经超出了其色彩的范畴.更重要的是它的调和法则和观念内核更加贴近人的内心意志上的需要。作为当代的设计工作者,我们更应考虑如何反映这样的民族特色和审美趣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

(责任鳊辑:楚小虎)

(上接第28页)

万方数据

n皇璺!主望:垒塑型苎查亘塞垫竺主苎!塑璺苎!!塑I 28 一HUNDRED SCH00LS IN ART

了经营渠道。艺术产业开始成为提高国民经济总产值的一个

令人刮目相看的新行业。这种变化也为艺术学提出了新的命题。因此,艺术学不是穷途末路,而是处在不断面对新问题、探索新问题的过程当中。因此,艺术的境况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什么是艺术”

的问题成为既最易回答又最难回答的问题。这纷纭复杂的艺术现象都无法借助传统的美学和门类艺术学来解释。因此,艺术现象越复杂,艺术学的研究资源也会越丰富。针对艺术的真伪问题,艺术学是最有资格辨析的。只要有。什么是艺术”问题的存在,就无法完全避开艺术学来回答。其次,针对艺术学自身的研究成果来说,虽然已经在艺术史、艺术原理、艺术交叉学科三个方面出现了不少成果.但这些成果还仅仅是个开始,艺术学的研究还处在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些基础上的充分展开以及更加深入的研究尚需更多的学者来参与。艺术学虽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与美学、与门

类艺术学相比较,其学科建制的确立只有十多年的时间,学科

成果和经验的积累尚且不够丰厚。因此,艺术学还是一个年

轻的学科。再次,艺术学正处在学科大发展的时期。从目前来说,我

国的学术队伍在不断壮大,每一个学科都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和出路。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知识出现爆炸的时代,学术研究的潜力也在日益爆发,艺术学也会借助这种情形爆发出自己的潜力。艺术现象的复杂性告诉我们,艺木不是单纯的存在物。艺术与社会之间存在着血肉般的联系。如果我们单纯站在艺术自身的领域,已经无法看清艺术本身。因此,我们必须求助

于其他领域的方法和成就。在这种情形下。艺术的交叉学科就显得十分可贵。但从目前来看,艺术学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面尚且不足,艺术与政治、艺术与经济、艺术与哲学、艺术与宗教、艺术与科技、艺术与传媒等领域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大量的学者投人精力去研究。因此,艺术学也处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开垦新领地的过程当中。总之,艺术学具有不可回避的困惑、也需要思考积极的对策。艺术学的前景也正是在解决困惑和思考对策的过程中发展的。艺术现象的丰富性既向艺术学提出了挑战,也为艺术学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源。因此,艺术学的前景是不容置疑

的。

(责任缩辑:整小庆)

(上接第140页)

参考文献:[1]胡化凯.五行说与中国古代对色散现象的认识[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4(3):39—41.[23张缨.中国传统色彩的美学探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5):90—91、94.[3]张蕾.论中国传统五色观的文化特征[J].画刊,2007(1):6l一62.【4]王飚.论中国民族民间色彩与现代艺术的结合[J].理论月刊,2006(9):126—128.[5]许嘉璐.说”正色”——‘说文>颜色词考察[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3):7—14.[6]周跃西.五色审美的发展历程及相关假想[J].艺术探索,2003(5):12—15.[7]张乾元.‘画绩)考辨[J].美术观察,2003(10):97.[8]赵国志.色彩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9.[9]周跃西.五色审美的发展历程及相关假想[J].艺术探索,2003(5):12—15.[10]郭沫若.‘中国史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11]李学勤主编.尚书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王文娟.五行与五色[J].美术观察,2005(3):81—87.[13]肖篷父,李晋全.中国哲学史(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4][汉]许慎著,[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2.[15]王文娟.五行与五色[J].美术观察,2005(3):81—87.[16]邵晓峰.。五色。理论探微[J],南京林业太学学报(ASC社会科学版),2002(1).[17]王宇.论五色审美观与中国古代色彩符号的历史嬗变[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5(4) 万方数据

五色观与中国传统用色现象

作者:余雯蔚,周武忠,YU Wen-wei,ZHOU Wu-zhong 作者单位:余雯蔚,YU Wen-wei(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江苏,南京,210018),周武忠,ZHOU Wu-zhong(东南大学旅游与景观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8) 刊名:艺术百家英文刊名:HUNDRED SCHOOLS IN ART 年,卷(期):2007,23(5) 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17条)

1.周跃西五色审美的发展历程及相关假想[期刊论文]-艺术探索2003(05)

2.赵国志色彩构成1989

3.张乾元《画绩》考辨[期刊论文]-美术观察2003(10)

4.周跃西五色审美的发展历程及相关假想[期刊论文]-艺术探索2003(05)

5.许嘉璐说"正色"--《说文》颜色词考察1995(03)

6.王飚论中国民族民间色彩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期刊论文]-理论月刊2006(09)

7.张蕾论中国传统五色观的文化特征2007(01)

8.张缨中国传统色彩的美学探源[期刊论文]-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05)

9.王宇论五色审美观与中国古代色彩符号的历史嬗变[期刊论文]-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5(04) 10.邵晓峰"五色"理论探微[期刊论文]-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1) 11.王文娟五行与五色[期刊论文]-美术观察2005(03) 12.许慎;[宋]徐铉说文解字1982 13.肖篷父;李晋全中国哲学史1982 14.王文娟五行与五色[期刊论文]-美术观察2005(03) 15.李学勤尚书正义1999 16.郭沫若中国史稿1962 17.胡化凯五行说与中国古代对色散现象的认识1994(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陈振祯中国古代谶兆文化中的"五色"信仰[期刊论文]-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 2. 钟健从五色理论看中国传统的用色现象[期刊论文]-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 3. 王飚.W ANG Biao 论"五色观"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期刊论文]-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27(5) 4. 王谦"五色"说与传统人文现象剖析[期刊论文]-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0) 5. 李健传统五色理论体系与当代设计[期刊论文]-希望月报(上半月)2008(3) 6. 陆鸿雁五色之变,不可胜观——读《中华五色》[期刊论文]-中国图书评论2009(7) 7. 周跃西略论五色审美观在汉代的发展[期刊论文]-中原文物2003(5) 8. 姚美琴《璇玑图》旅游文化宣传构想[期刊论文]-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2(3) 9. 试揭开中华五行色彩学体系之谜[期刊论文]-东方艺术2003(6) 10. 张燕花"色"符号与中国古代社会[期刊论文]-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6(12)

引证文献(3条)

1.傅冬花忠信客家花灯的色彩运用[期刊论文]-文教资料2010(12)

2.梅玫.王雪梅.罗言云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理论与园林应用[期刊论文]-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5)

3.黄晴淮阳"泥泥狗"的文化内涵分析[期刊论文]-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66395339.html,/Periodical_ysbj200705030.aspx

LED光色电性能测量实验(完整版)

LED光色电性能测量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2年11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谱计的测量原理; 2.掌握标准灯的光通和光谱定标; 3.掌握LED光色电性能测量; 4.确定LED光谱模型的参数。 二、实验仪器 根据光度色度学理论,只要测得被测体的光谱功率分布(即在每一光谱下测其能量值)后,根据CIE有关出版物,就不难计算出被测光源的颜色参数等。图2是PMS-50/80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的原理框图。 如图2所示,荧光粉被激发出的荧光或置于积分球内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纤,被汇聚在单色仪的入射狭缝上,经单色仪分光后的单色光由单色仪出射狭缝射出,并由光电倍增管(PMT)转换成电信号,经电路放大处理,A/D转换,将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另外,计算机发出的波长控制信号,驱动光栅扫描,实现从200nm~800nm或380nm~800nm或4000~1100nm的光谱测量。 本仪器实现一般光谱辐射计的光谱辐射和颜色参数的测量以外,其更优异的特性在于它有机结合了积分法光度测试和分光法光度测试的优点,实现了宽动态范围的光度线性,同时消除了由于标准光源与被测光源强弱差异而引起的误差和异谱误差,此项技术已获中国专利。 三、实验原理 1.采样技术 PMS-50 PLUS包括基本型和SSA型两种规格,其主要区别在于所采用的扫描采样技术不同,基本型的仪器采用的是Static(静态采样技术):利用步进电机能提供精确定位的原理,通过电机将光栅转动到相应波长位置后停止,然后进行采样,将波段范围内每一个波长位置下的光谱能量记录下来再进行计算,此方法的优点在于精确定位,测量稳定,精密很高,缺点是测量速度比较慢。而SSA 规格的仪器采用的是远方专有的Sync-Skan(扫采同步技术):采用高速电机扫描和高速A/D采样同步技术,通过CPU的固定间隔的脉冲信号同时控制电机和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语文5月诊断性考试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语文5月模拟考试试题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京张高铁是中国铁路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凝聚着中国先进的科学和管理技术,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京张高铁开通后,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成为我国高铁自主创新的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京张高铁在全球铁路建设中首次全线采用BIM技术,实现从勘察、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周期数字化管理,开启了世界智能铁路的先河。在此过程中,我国装备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5G通信等行业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升,进一步巩固了我国高铁的领跑优势。 作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重要配套工程,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按照“标准配置+ 奥运配置”的思路,形成了“龙凤呈祥”“瑞雪迎春”两种外观涂装方案。“龙凤呈祥”是京张高铁的标准配置,“瑞雪迎春”则在奥运期间使用。同时,京张高铁还将在动车组上提供全面的奥运服务,包括多语播报、滑雪板存放、高速互联网覆盖、奥运赛事直播等。此外,京张高铁太子城站能直达奥运比赛核心区,方便游客观赛。 京张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通运营,不仅满足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交通服务需求,也让更多城市实现了顺畅贯通。京张高铁衔接大张高铁、张呼高铁等多条高速铁路干线,接驳即将开通的京沈高铁,让北京与河北、内蒙、山西等地域多了一条交通大动脉,也将为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国力提升的显著标志。我们建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路网规模、列车时速、运营效率走在世界前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以京张高铁开通运营为标志,中国铁路这张“国家名片”将越来越亮丽。 (取材于晁星等的相关文章)

五色观

论文关键词:五色观;儒家;道家;色彩审关意识 论文摘要:“五色观”是我国古代在色彩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它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为我国古典色彩关学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原始时代的人类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创造了历史性色彩最纯粹的形式。最早发现的原始美术物是距今二万年前的洞窟岩画,标志着人类已经用色彩装饰自己的居住场所,其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用色鲜明浓烈,饱含着原始人类特有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在我国黄河中游发现的石器时代原始氏族部落建造的浅穴中,由红、黄、褐等色泥土、草泥和木材建成,表明我们祖先对色彩的掌握和运用迈出了一大步。至春秋战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进入启蒙阶段,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古典美学思想已经形成,并不断地推动着“目观为美”简单朴素的低层次色彩美感认识向高层次色彩审美认识的发展。几千年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色彩审美意识之中。色彩对民族精神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民族色彩文明史上,记录着民族精神的全部过程。中华民族二干多年形成的色彩体系就是世界独特的“五色体系”。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五色观”及其色彩文化内涵,有助于中华民族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保持鲜明的民族色彩个性。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传统的经典色彩已经面临数字色彩的挑战,人类的色彩活动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弘扬民族色彩文化,开拓丰富色彩表现语言,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一、“五色观”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传统民间色彩“五色观”的形成是继承远古人类对单色崇拜,结合中国人自己的宇宙观——“阴阳五行说”,并与构成世界的其它要素:季节、方位、五脏、五味、五气逐渐发展而来的。 据史书《周礼》记载:“画绩之事杂五色”,这是目前我国最早关于“五色观”色彩理论的记载,由此也奠定了我国传统色彩的美学观念的形成。它比西方的“七色观”,“三色观”都要早上一千余年的时间。在我国洛阳二号殷人墓发掘四幅绘有红、黄、白、黑的四色画幔,就充分地证明了我国当时的帛画已初具“五色”的丰富性。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五色观”的记载还有:《尚书》:“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言施于缯帛也。” 《老子》:“五色不乱,孰为文彩。” 《庄子》:“五色乱目,使目不明。” 《苟子·劝学》:“目好之五矣。” 《礼记·礼运》:“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 《礼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 何谓“五色”?孔颖达疏:“五色,谓青、赤、黄、白、黑。”刘熙也曾作具体解释,他在《释名》中谈及他的观点:“青色为主,生物生长之色;红色为赤,太阳之色;黄色为光,日光之色;白色为启,如同化水之色;黑为晦,如同昏暗之色。” 西周时期,已经提出了“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南朝染皇侃云:“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不正谓五方间色也。”间色是正色混合的结果,正色即原色,它与间色和复色相对应,所谓“正色论”即“五原色论”,亦即赤、青、黄、黑、白五原色构成的“五色体系”。古人从色彩实践中发现五原色是色彩最基本的元素,是最纯正的颜色,必须从自然界中提取原料才能制作得来,其它任何色彩相混都不可能得到五色,而五色相混却可得到丰富的间色。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五色广泛流行,“五色体系”的确立标志着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色彩审美意识,已从原始观念的积淀中获得独立的审美意义。 五色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古代色彩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色彩艺术的繁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五原色的发现和色彩混合规律的掌握,大大丰富了色彩的色谱和艺术表现力。从此,人们从原始的自然单色概念中解放出来,走向色彩艺术创造的多元化,使色彩的装饰应用更广泛地进人社会生活,并注人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文化内涵,如商周时期奴隶制等级制度和宗教礼仪非常严格,色彩用作尊卑的标志,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以维护其统治阶级的利益。此外,在绘画和建筑活动中也都有所体现和划分。据《礼记》记载,“木盈,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黄圭。”即帝王的房屋柱子用红色,诸侯用黑色,一般官僚用青色,至于百姓只能用土黄色。除了统治阶级对“五色观”的推动作用之外,更多的因素还源自于民间,烧陶与冶铜术的发明,使色彩得到广泛地应用。从大量的古代文献记载和发掘出土的墓室壁画、帛画、纺织染色以及陶俑、漆器、铜器上丰富的色彩,可以看出距今二千年前我国的色彩科学技术与色彩装饰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我国古代进人百家争鸣的先秦时期以后,色彩艺术观更趋于成熟。《左传》对此有明确的论述:“天有六色,发有五色,征为五声,淫生五疾。”古人把“五色”与“五行”联系在一起。何谓“五行”?《尚书·洪范》载:“五行,一日水,

0603蓝光测试报告13002011

电光源测试报告 Electrical and Photometric Test Report for Light Sources 产品名称 Product: 0603蓝光 产品型号 Product Model:YR-S0603-BC 制造厂商 Manufacturer:东莞市元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样品编号 Sample No.:No.001客户名称 Client:Client X 测试人员 Tested By:Tester Z 测试日期 Date:2013-8-9 09:01:26 测试条件 T est Condition 测试仪器 Analysis Instrument:STARSPEC SSP3112-D 环境温度 Temperature:25.0 ℃测试单位 Test Lab:Test Lab 环境湿度 R.H.: 60.0 % 测试结果 T esting Result 光谱功率分布曲线 S pectral Distribution CIE1931色品图 Chromaticity Diagram 图 CIE193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0.10.20.30.40.5 0.60.70.80.9光度参数 Photometric Parameters 光 通 量 Luminous Flux:0.48 lm 光效 Luminous Efficiency: 7.62 lm/W 色度参数 Colorimetric Parameters 色品坐标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x = 0.1397 y = 0.0496 u' = 0.1685 v' = 0.0898 ( Duv = -0.1848 )色温 Color Temperature: 25000 K 色 纯 度 Color Purity:0.973 主 波 长 Dominant Wavelength:465.64 nm 峰值波长 Peak Wavelength:460.50 nm 红 色 比 Red Color Ratio:0.40 %绿 色 比 Green Color Ratio:14.09 %色 容 差 Color Tolerance:152.15 SDCM 蓝 色 比 Blue Color Ratio:85.51 %显色指数 Rendering Index:Ra = 0.00 R1 = 0.0 R2 = 0.0 R3 = 0.0 R4 = 0.0 R5 = 0.0 R6 = 0.0 R7 = 0.0 R8 = 0.0 R9 = 0.0 R10 = 0.0 R11 = 0.0 R12 = 0.0 R13 = 0.0 R14 = 0.0 电 参 数 Electrical Parameters 电压 V oltage : 3.13 V 电流 Current :20.000 mA 功率 Wattage :0.06 W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编辑。 摘要:伴随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入,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在不懈的努力着,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认真研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对于我们构建先进的、和谐的中国政治文化,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点;影响;途径在中国,从夏商周及其后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经历朝历代的传承沿袭,形成了以儒家思想学说为核心的封建主体政治文化.这种传统的政治文化,又称之为儒家政治文化.时至今日,虽然中国有了巨大的发展,也不断地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但是传统政治文化仍深深地影响着现代政治文化的发展.认真研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对于我们构建先进的、和谐的中国政治文化,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首先,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一条宗法制的永恒脐带。马克思·韦伯在对中国和埃及这两个君主专制政治共同体的比较中,就指出过宗法制度力量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具有的强大影响力。他说:“在埃及,至高无上的是对死的崇拜,而不是对祖先崇拜”,在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也不例外。无论是从中国奴隶制的氏族国家,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直至清王朝的灭亡,可以说中间经历了政治发展与血缘宗亲的一系列相互作用的重大变化,虽然其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政治文化,但是宗法制这条永恒的脐带却始终缠绕着人们对现代政治文明的追求。其次,君主王权至上,无视法制,宪政空白。“君权神授”,“顺天应人”“君主崇拜”等等意识观念,在整个封建时代始终居于统治地位并得到广泛的渲染,权力崇拜意识和权力本位的价值观被深深烙印在上层人士及所谓的“草民”阶层的心中。这种君主集权式的专制导致对皇权的崇拜,对权威的认同,使得君主的权力无限地扩大,以王权为中心的社会框架在漫长的封建统治中形成了国民对权力的崇拜和依附顺从。不仅如此,而且由于自古以来中国人固有的一种伦理至上观念的浸染,也使他们产生一种政治上的强烈依附感。随着从周公制礼到孔孟的儒家学说的承继与发展,“礼”,“义”等观念也日益深入民心,成为君主维护自身统治,禁锢人们思想,鱼肉广大民众的强大武器。在君权至上和孔孟儒学相互结合、共同作用下,法制被抛之一旁,至于宪政,更是无从所谈。第三,儒家政治文化的屹立。历代王朝的更替或是衰败,或是同化吸收,或成一枝独秀,其中各种学派争鸣,各显神通,终究未能屹立不倒,惟独儒家学说站居主导位置,成为我国传统的主体政治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儒学是在宗法制基础上为适应封建专制统治所创立和完善的。儒家学说的基本框架来自于孔子,“礼”“仁”“天”则是其基础体系。它是从价值观,哲学观等各个领域引申并放大成的服务于封建统治的政治意识形态。儒学所强调的伦理道德,纲常秩序,以及所谓崇尚治,尚有为等一系列观念,为其封建统治提供了思想政治上的支持。儒学的产生的和发展,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它不仅奠定和稳固了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也使自身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二、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传统政治文化具有持久性,它并不随旧制度的湮灭而随之消失。我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而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不仅长期存在,而且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对中国当代政治生活和政治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首先,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排斥性。在当代中国,尽管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实际贯彻,但是人们依然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和控制。在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对两千多年中国封建政治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大一统”的政治观,君权神授的权力观以及对“仁﹑义﹑礼﹑智﹑信”的认识,加上中国人特有的小农意识,使得社会主义政治体系中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传统政治文化的痕迹,而且大量残存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也在政治系统之外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政治发展的进程。在今天可以看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相适应,人们的政治意识虽然在根本上统一于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旗

从京剧服饰色彩看中国传统色彩文化观

从京剧服饰色彩看中国传统色彩文化观 一、京剧是中国传统审美观的典型代表 京剧是在清代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的一个戏曲门类。在当时剧坛多种声腔剧种并存的背景下,徽调赢得了更多群众的喜爱,从众多剧种中脱颖而出,此后经过京剧界鼻祖程长庚和谭鑫培等众多京剧名家和演艺人员半个多世纪的经营 与发展,从最初的地方剧种不断融汇、锤炼、升华,从而形成代表性极强的国粹――京剧艺术。 京剧在今天中国戏曲舞台上的瞩目地位并非偶然,而是民族文化的审美选择。中国文化在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在传统艺术样式的传承与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审美观念。这种传统的审美观念认为,宇宙间化生万物的“道”是美的根源。《庄子?知北游》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名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与天地之谓也。”这与以古希腊文化中“美的模仿说”为渊源的西方审美观念是有极大区别的。中国传统审美观念认为美虽然不能离开形,但美的本质却不在形而在神。追求“神”美的艺

术审美观念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认为美的根源是“道”的观念是一致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在中国各种传统艺术形式中逐渐发展出了对艺术作品“意境”的追求。这些传统的审美观在中国古典戏曲――京剧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与其他的舞台表演种类一样,京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与西方戏剧的写实性相比较,京剧表演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它是一种虚实结合的艺术,语言与色彩抽象精炼,表演与道具写意传神,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民族审美观念在京剧中的具体体现。 二、中国传统色彩观的历史溯源 人类对色彩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过程的研究。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前,人对色彩的认识更多是来源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这是人类从自然界中提炼和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随着人类的发展规模扩大形成人类社会以后,人对色彩的认知也逐渐融入了特定社会阶段的文化内涵,色彩不再仅仅是一种感官认知,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辅助指导和规范社会生活的文化理念。据考古研究证实,人类在冰河世纪之前就本能地使用颜色了。为祈求食物丰足而在洞窟岩壁上涂绘猎物和狩猎场面;以赭土或鲜血涂抹身体以祈求某种力量的传承和转换;在制作的陶器上彩

测试LED的电特性

LED的测试方法 LED测试标准的制定 解决方案: 测试LED的电特性、光特性、开关特性、颜色特性、热学特性、可靠性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指示灯、信号灯、仪表显示、手机背光、车载光源等场合,尤其是白光LED技术的发展,LED在照明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过去对于LED的测试没有较全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生产实践中只能以相对参数为依据,不同的厂家、用户、研究机构对此争议很大,导致国内LED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测试方法国家标准应运而生。 LED测试方法 基于LED各个应用领域的实际需求,LED的测试需要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电特性、光特性、开关特性、颜色特性、热学特性、可靠性等。 1、电特性 LED是一个由半导体无机材料构成的单极性PN结二极管,它是半导体PN 结二极管中的一种,其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称为伏安特性。由图1可知,LED电特性参数包括正向电流、正向电压、反向电流和反向电压,LED必须在合适的电流电压驱动下才能正常工作。通过LED电特性的测试可以获得LED的最大允许正向电压、正向电流及反向电压、电流,此外也可以测定LED的最佳工作电功率。 LED电特性的测试一般利用相应的恒流恒压源供电下利用电压电流表进行测试。 2、光特性 类似于其它光源,LED光特性的测试主要包括光通量和发光效率、辐射通量和辐射效率、光强和光强分布特性和光谱参数等。 (1)光通量和光效

有两种方法可以用于光通量的测试,积分球法和变角光度计法。变角光度计法是测试光通量的最精确的方法,但是由于其耗时较长,所以一般采用积分球法测试光通量。如图2所示,现有的积分球法测LED光通量中有两种测试结构,一种是将被测LED放置在球心,另外一种是放在球壁。 图2 积分球法测LED光通量 此外,由于积分球法测试光通量时光源对光的自吸收会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往往引入辅助灯,如图3所示。 图3 辅助灯法消除自吸收影响 在测得光通量之后,配合电参数测试仪可以测得LED的发光效率。而辐射通量和辐射效率的测试方法类似于光通量和发光效率的测试。 (2)光强和光强分布特性 图4 LED光强测试中的问题 如图4所示,点光源光强在空间各方向均匀分布,在不同距离处用不同接收孔径的探测器接收得到的测试结果都不会改变,但是LED由于其光强分布的不一致使得测试结果随测试距离和探测器孔径变化。因此,CIE-127提出了两种推荐测试条件使得各LED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光强测试与评价,目前CIE-127条件已经被各LED制造商和检测机构引用。 图5 CIE-127推荐LED光强测试条件(3)光谱参数 LED的光谱特性参数主要包括峰值发射波长、光谱辐射带宽和光谱功率分布等。单色LED的光谱为单一波峰,特性以峰值波长和带宽表示,而白光LED的光谱由多种单色光谱合成。所有LED的光谱特性都可由光谱功率分布表示,而由LED的光谱功率分布还可计算得到色度参数。 光谱功率分布的测试需要通过分光进行,将各色光从混合的光中区分出来进行测定,一般可以采用棱镜和光栅实现分光测定。 图6 白光LED光谱功率分布

中国传统色彩CHINESE TRADITIONAL COLORS

中国传统色彩CHINESE TRADITIONAL COLORS ?蔚蓝#70f3ff ?蓝#44cef6 ?碧蓝#3eede7 ?石青#1685a9 ?靛青#177cb0 ?靛蓝#065279 ?花青#003472 ?宝蓝#4b5cc4 ?蓝灰色#a1afc9 ?藏青#2e4e7e ?藏蓝#3b2e7e ?黛#4a4266 ?黛绿#426666 ?黛蓝#425066 ?黛紫#574266 ?紫色#8d4bbb ?紫酱#815463 ?酱紫#815476

?紫檀#4c221b ?绀青#003371 ?紫棠#56004f ?青莲#801dae ?群青#4c8dae ?雪青#b0a4e3 ?丁香色#cca4e3 ?藕色#edd1d8 ?藕荷色#e4c6d0 ?朱砂#ff461f ?火红#ff2d51 ?朱膘#f36838 ?妃色#ed5736 ?洋红#ff4777 ?品红#f00056 ?粉红#ffb3a7 ?桃红#f47983 ?海棠红#db5a6b ?樱桃色#c93756 ?酡颜#f9906f ?银红#f05654

?石榴红#f20c00 ?绛紫#8c4356 ?绯红#c83c23 ?胭脂#9d2933 ?朱红#ff4c00 ?丹#ff4e20 ?彤#f35336 ?酡红#dc3023 ?炎#ff3300 ?茜色#cb3a56 ?绾#a98175 ?檀#b36d61 ?嫣红#ef7a82 ?洋红#ff0097 ?枣红#c32136 ?殷红#be002f ?赫赤#c91f37 ?银朱#bf242a ?赤#c3272b ?胭脂#9d2933 ?栗色#60281e

中国画色彩特质解析

中国画色彩特质解析 中国绘画样式与造型语言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就是色彩与水墨在造型语言上的主次之争。文人画的大行其道让中国画用色有了“运墨而五色具”的独有状态,墨色成了主色,中国画画家对墨色的质感和色性都拓展到了极致。墨色的优点体现在其兼容性和对比性上,国画家极为巧妙地将画纸底色活用为画面的白色,以“四两拨千斤”的智慧达到“知白守黑”的用色最高境界。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国画的用色是主观的这一结论,色彩的运用不是照抄对象的固有色而是强调画家的情感因素。画家不仅会根据画面的内容和形式感的需要灵活运用色彩,甚至通过大胆变色或运用大面积的底色与墨色结合的办法来营造画面。如果简单地依据西方绘画色彩标准来证明中国画的落伍、滞后,就会极有可能堕入对后现代理念盲目迷信的怪圈,对中国绘画色彩的评价也会有失公允。 中国画色彩特质解析 后现代主义符合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而随着跨国资本席卷而来的市场化浪潮,以及络联成的无所不包的信息集合,后现代主义在中国也已成为一个跨时代的文化事实。后现代语境中的绘画创作主体——艺术家,他们往往会对中外经典图像、造型元素进行自由地挪用和虚构,自我和他者、历史的诗意和现实的困境混杂在一起,出现了一种超文本拼贴、置换、戏仿的效果,使得原来极为熟悉的创作方式透露出更加耐人寻味的审美趣味。古典的西方色彩体系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出现了明显的裂变,对自然色彩体系的背离、挪用成了一种有效的策略,艺术家努力发掘色彩理念中的哲理特质,通过对异文化元素的机动运用等等手段让自己作品的色彩呈现出浓郁的后现代气质。与之相反,当代中国画在创作理念、方式、技法等等方面对本民族传统的执意追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应,色彩的运用就是一个特别明显的表征。究其实,后现代情境使得我们获得一种新的考量方式,使得中国画色彩某些原来被忽视的特质凸显出来。 首先,就中国传统用色观念而言,它对自然色彩的“置换、戏仿、整容与篡改”的方式由来已久。中国人对于颜色的认识很早就显示出其特殊性,它的“黑、白、红、黄、蓝”五色观极具民族特色。从商周起,中国人就将赤、黄、蓝、黑、白列为正色,地位尊贵,并且排斥间色和复色。同时,中国画强调“墨分五彩”,并将之具体化为“焦、浓、重、淡、清”等多层次的色彩分阶,并赋予它兼容万色之职能。黑白相和,其间可以调出无数色阶,这是中国画色彩理论中的关键理念,与西方绘画的原色理论大相径庭。比较西方的传统色彩观念,中国画画家

(推荐)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政治诉求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政治诉求 俞吾金 内容摘要性善论、清官意识和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核心观念,这三个核心观念各自蕴含着自己的政治诉求,而这些政治诉求是不利于现代法律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当下只有通过对这三个核心观念的批判,才能为现代法律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扫除思想障碍。 关键词性善论清官意识实用理性政治无意识 作者俞吾金,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433) 历史和实践一再启示我们,在政治研究和文化研究之间应该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从政治研究向文化研究的推进,有利于人们认识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得以形成的文化背景,从而不至于把政治研究简单化、表面化;另一方面,从文化研究向政治研究的回溯,又有利于我们理解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的政治实质,从而不至于在文化研究中抓不住要害,甚至完全迷失方向。 在下面的探讨中,我们侧重的是这种互动关系的第二个方面,即从文化研究向政治研究的回溯。当代著名的文化批评家弗雷德雷克·詹明信在谈到文学时曾经指出:“一切文学,不管其作用是多么微弱,都必定渗透着我们称之为政治无意识的东西;一切文学都可以被解读为对共同体命运的象征性沉思。”[1]其实,不光是文学,乃至全部文化现象,当然也包括文化观念在内,都被政治无意识所渗透。在我们看来,詹明信所说的政治无意识,也就是自然而然地蕴含在文化观念中的政治诉求。在这里,限于题旨和篇幅,我们不可能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政治诉求进行全面的论述,而是把探讨的焦点集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核心观念——性善论、清官意识和实用理性上。 性善论的政治诉求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四种代表性的人性理论:一是“人性无善无恶论

试析中国京剧脸谱的色彩文化蕴意

试析中国京剧脸谱的色彩文化蕴意 摘要:中国京剧脸谱色彩鲜艳、热烈,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京剧脸谱的色彩受中国传统文化及讹传会附等影响,颜色的运用代表着民族的情感、民族的文化。对其颜色进行深入研究,对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解析,能够更多的了解中国特有的民俗民风及其文化蕴意。 关键词:京剧脸谱;色彩;文化蕴意 脸谱是戏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语言表现符号,也是中国艺术形式之一。中国京剧脸谱是戏曲人物最重要的造型手段之一,但大多学者认为脸谱是由面具逐渐演变而来,在《中国面具》一书中,讲近现代面具衍化物时严世善先生把面部文化的发展归纳为“文面——代面——绘面”或“文面——面具——脸谱”,很清楚的交代了面具与脸谱之间的关联。 中国京剧脸谱艺术形式多样,能够准确、真切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脸谱可以直接让观众辩别角色的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京剧脸谱的创立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对生活中的自然规律加以概括。京剧脸谱勾谱精巧、色彩鲜明、绘画性较强、富有图案特色。对京剧脸谱的内在文化研究,了解京剧脸谱的色彩思想寓意,探寻出京剧脸谱的用色规律,对阐解民族的、民间的特殊色彩具有文化意义。 一、京剧脸谱色彩的形成 京剧脸谱色彩的形成是从京剧演员对化妆艺术的注重而产生的。在色彩的使用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用色广泛、色彩鲜艳的特点,运用颜色来体现人物的性格,既体现了传统的审美观,又符合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其京剧脸谱色彩形成的依据为: 1、人物名字或特点进行联想。 2、讹传和附会。 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是以写实、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通过化妆来产生装饰性的图案,富有极强的欣赏价值。京剧脸谱的色彩多为鲜明的原色,一个脸谱最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来表现,各种颜色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其四大行当是“生、旦、净、丑”,“旦”为女性人物,其它都是男性人物。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以夸张的手法,突出剧中的人物形象。表现在形、神、意三个方面,寓意褒贬,爱憎分明。表现出人物的忠、奸、善、恶等。 二、京剧脸谱用色的传统观 (一)传统“五色观”的认知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之青色崇拜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之青色崇拜 摘要:纵观历史的长河,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青色充满了崇敬之意,本文将从古人的遣词造句、文学作品、艺术绘画三个论证古人对青色的崇拜,并且分析其中的缘由,最后由古人的“青色崇拜”阐明古人的审美方法和审美观。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化、青色崇拜、观念、审美观 1中国的传统色彩观 1.1色彩观的形成 要说中国的传统色彩就不得不先说一说中国古代的色彩观,也就是古代人对于色彩的理解。在古代中国,色彩不仅仅是一个颜色,一个符号那么简单,古人对色彩赋予了更多的哲学意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促使了中国传统色彩观的形成,其中又要数儒家和道家两大学派的影响意义最为深远,儒家学说是以“天道”观为出发点,提出“仁”这个核心思想,主张色彩以“礼”的规范,最终实现“仁”的目的。儒学将自然中的五种颜色视为“正色”。即青、赤、黄、白、黑。除此之外,皆为邪色。孔子就曾有“恶紫之夺朱”的议论。而道家学派则崇尚阴阳两色观,《老子》里就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认为只有黑白才是最朴素,最纯真的大美。《道德经》中也有言:“知其白,守其黑”,体现了道家学派最为朴素的宇宙观。两大学派的互补融合形成了中国传统的色彩观,既五色观。 2青色崇拜 2.1遣词造句流露出的“青色崇拜” 中国古代的五色观体现着古人对颜色的偏好和认识,其中就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对青色(蓝色)的崇拜和偏爱。例如在五色的排列中青色就常常被排于首位,在《说文解字》中:“青,东方色也。从生丹。??丹青之信言必然”。青色在此与日升的东方“同构”,同样含有“生”之意。而且,古人认为丹、青二色为信然之色,既标准之色,足可以看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摘要:伴随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入,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在不懈的努力着,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认真研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对于我们构建先进的、和谐的中国政治文化,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点;影响;途径 在中国,从夏商周及其后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经历朝历代的传承沿袭,形成了以儒家思想学说为核心的封建主体政治文化.这种传统的政治文化,又称之为儒家政治文化.时至今日,虽然中国有了巨大的发展,也不断地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但是传统政治文化仍深深地影响着现代政治文化的发展.认真研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对于我们构建先进的、和谐的中国政治文化,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 首先,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一条宗法制的永恒脐带。马克思·韦伯在对中国和埃及这两个君主专制政治共同体的比较中,就指出过宗法制度力量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具有的强大影响力。他说:“在埃及,至高无上的是对死的崇拜,而不是对祖先崇拜”,在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也不例外。无论是从中国奴隶制的氏族国家,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直至清王朝的灭亡,可以说中间经历了政治发展与血缘宗亲的一系列相互作用的重大变化,虽然其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政治文化,但是宗法制这条永恒的脐带却始终缠绕着人们对现代政治文明的追求。 其次,君主王权至上,无视法制,宪政空白。“君权神授”,“顺天应人”“君主崇拜”等等意识观念,在整个封建时代始终居于统治地位并得到广泛的渲染,权力崇拜意识和权力本位的价值观被深深烙印在上层人士及所谓的“草民”阶层的心中。这种君主集权式的专制导致对皇权的崇拜,对权威的认同,使得君主的权力无限地扩大,以王权为中心的社会框架在漫长的封建统治中形成了国民对权力的崇拜和依附顺从。不仅如此,而且由于自古以来中国人固有的一种伦理至上观念的浸染,也使他们产生一种政治上的强烈依附感。随着从周公制礼到孔孟的儒家学说的承继与发展,“礼”,“义”等观念也日益深入民心,成为君主维护自身统治,禁锢人们思想,鱼肉广大民众的强大武器。在君权至上和孔孟儒学相互结合、共同作用下,法制被抛之一旁,至于宪政,更是无从所谈。 第三,儒家政治文化的屹立。历代王朝的更替或是衰败,或是同化吸收,或成一枝独秀,其中各种学派争鸣,各显神通,终究未能屹立不倒,惟独儒家学说站居主导位置,成为我国传统的主体政治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儒学是在宗法制基础上为适应封建专制统治所创立和完善的。儒家学说的基本框架来自于孔子,“礼”“仁”“天”则是其基础体系。它是从价值观,哲学观等各个领域引申并放大成的服务于封建统治的政治意识形态。儒学所强调的伦理道德,纲常秩序,以及所谓崇尚治,尚有为等一系列观念,为其封建统治提供了思想政治上的支持。儒学的产生的和发展,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它不仅奠定和稳固了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也使自身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二、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 传统政治文化具有持久性,它并不随旧制度的湮灭而随之消失。我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而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不仅长期存在,而且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对中国当代政治生活和政治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以中国古代泥塑为例—论“五色观”在中国现代雕塑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66395339.html, 以中国古代泥塑为例—论“五色观”在中国现代雕塑中的运用 作者:陈兆慧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2期 摘要:中国勤劳,智慧的华夏先民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同时也创造了白色、青色、黑色、红色、黄色这五色为宇宙色彩的基本色调,代表不同的等级,寓意,方位,象征,从而形成五色观的色彩理论,五色观在中国古代泥塑上也有显著体现。五色观作为古代的色彩理论,它在泥塑上的运用,使得泥塑意义变得深刻,增加了泥塑的视觉效果,展现出泥塑塑造的生命力,在现代雕塑创作中合理的运用用会丰富艺术家的表现语言。本论文通过分析五色观的理论内涵,以及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泥塑作品进行详细的色彩分析,总结出五色观在古代泥塑中的具有广泛的应用与象征意义,以及五色观对中国现代雕塑创造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五色观;五行;兵马俑;泥泥狗;中国现代雕塑 第一章从“五色观”看理论内涵 (一)对“五色”的基础认识 在《周礼·考工记·画繢》上有这样一段话: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fǔ),黑与青谓之黼,五采,备谓之绣。土以黄,其象方,天时变。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龙,鸟,兽,蛇。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谓之巧。凡画缋之事后素功。 (二)五行与五大方位 东、西、南、北、天、地之色为青、赤、白、黑、玄、黄是最早的色彩分类,五色的白、青、黑、赤、黄对应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为正色,绿、红、等为间色。五色可以调配为任何一种颜色,但是任何一种颜色不管怎么样调配都形成不了五色。受古代尊卑的影响,色彩也有了等级尊卑之分,因为历代文化的背景,服饰色彩制度也不尽相同,历代皇家都会特别崇拜某一颜色。例如,黄帝时期土气胜,尚黄,服饰以黄色为贵;夏代崇木,尚青,服饰以青色为贵;商代崇金,尚白,服饰以白色为贵;周王朝崇火,尚红,服饰以红色为贵;秦代崇水,尚黑,服饰以黑色为贵。汉代及以后各代均尚黄,到了唐代,黄色成为了皇帝的御用色,臣民禁用黄色,由此可见阴阳五行说贯穿于我国封建王朝的各个时期,五色观对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五色观的象征含义

中国传统风格

中国传统风格 门、窗——因中式门窗一般均是用棂子做成方格或其它中式的传统图案,用实木雕刻成各式题材造型,打磨光滑,富有立体感。 天花——以木条相交成方格形,上覆木板,也可做简单的环形的灯池吊顶,用实木做框,层次清晰,漆成花梨木色。 配饰——擅用字画、古玩、卷轴、盆景,精致的工艺品加以点缀,更显主人的品位与尊贵,木雕画以壁挂为主,这是家具业的商机,更具有文化韵味和独特风格,体现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独特魅力。 风格特色:家具陈设讲究对称,重视文化意蕴; 重朴素、简洁之美,反对奢华和铺装堆砌,注重事物的本质之美,重视设计实用功能,强调实用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反对为 了形式而形式。 主要材料:木、石材料; 色彩:以深色沉稳为主,因中式家具色彩一般比较深,这样整个居室色彩才能协调,再配以红色或黄色的靠垫、坐垫就可烘托居室的氛围,这样也可以更好的表现古典家具的内涵。元素: ①中式家具 案又细分为供案、画案、书案。供案通常在厅堂中陈设,多采用雕刻作装饰。案出现在神圣的场合,后来出现的画案、书案则是案类家具的生活化,很能体现中国文人的审美特点。 桌中式家具里的桌子有长桌、方桌、书桌、炕桌等。厅堂方桌是一家的门面,通常要上好的硬木,造型稳重端庄,做工细致,装饰考究。桌面通常是1M的距离,这是中国古人的社交距离 椅中式家具的椅子,有太师椅、有官帽椅、有圈椅,不同的椅子有不同的大小尺寸,其中清太师椅最大,常放在正厅中。 床目前我们能看到的中式床,是四柱式或者六柱式的架子床,架子上可以围上帷幔,床顶部有顶盖。这是不是有点“屋中之屋”的意思呢?中式床还有罗汉床,有点像加宽的长条椅,没有架子,通常放在书斋午休时用。 特征:中式风格不再和古老,死板划上等号,取而代之的是亲近自然,朴实,亲切,简单却内藏丰富意涵。 注重细节才能突出效果,尤其是在现代戏是结构的住宅中,往往可以达到移步换景的装饰效果。这种装饰手法,给空间带来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像屏风,帷幔,翘头案等这些家具,被设计师做来局部装饰,展现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永恒美感。 ②室内装饰 装饰图案:蝙蝠、鹿、鱼、鹊、梅(较常见) 、兰、竹、菊”、“岁寒三友”石榴、鸳鸯、松鹤等 ③中式设计思想 1、宜设而设,精在体宜

中国传统色彩名词详解(附RGB色号)

███bf242a银朱:呈暗粉色 ███9d2933胭脂:色暗红。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颜料,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 ███ff461f朱砂:色朱红。用以画花卉、禽鸟羽毛 (黄色成分微高于红色成分,色艳丽,需注意与背景色调和,多数情况下不大面积使用。) ███f36838朱膘:色橘红。明度比朱砂高,彩度比朱砂低。用以画花卉 ███845a33赭石:暗棕色矿物,色红褐,用做颜料。用以画山石、树干、老枝叶 ███1685a9石青:色青,依深浅分为-头青、二青、三青。用以画叶或山石 ███16a951石绿:依深浅分为-头绿、二绿、三绿。用以画山石、树干、叶、点苔等 ███fff2df白粉:亦称胡粉,色白,有蛤粉和铅粉两种。用以画白花、鸟,或调配其他颜料使用 ███003472花青:色藏青。用以画枝叶、山石、水波等 用蓼蓝或大蓝的叶子制成蓝靛,再提炼出来的青色颜料,蓝绿色或藏蓝色。用途相当广,可调藤黄成草绿或嫩绿色。 广花,颜料。即广东产的花青 (微含红色成分,故与黄色调和后生成的绿色较为沉着) ███ffb61e藤黄:色明黄(明黄色)。用以画花卉、枝叶 南方热带林中的海藤树,常绿乔木,茎高达二十米,从其树皮凿孔,流出黄色树脂以竹筒承接,干透可作国画颜料 (亦含微量红色成分,有毒。和黑色配合时甚为醒目,多为危险警示色彩) ███ffc64b雌黄:矿物名。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橙黄色,半透明,可用来制颜料 古人用雌黄来涂改文字,因此称乱改文字、乱发议论为“妄下雌黄”,称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为“信口雌黄” ███e9bb1d雄黄:中药名。为含硫化砷的矿石。别名石黄、黄石,是国画颜料 ███ff4777洋红:色橘红。用以画花卉 ███ffb3a7粉红,即浅红色。别称:妃色、杨妃色、湘妃色、妃红色 ███ed5736妃色妃红色:古同“绯”,粉红色。杨妃色、湘妃色、粉红皆同义 ███f00056品红:比大红浅的红色 (这里的“品红”估计是指的“一品红”,是基于大红色系的,和现在我们印刷用色的“品红M100”不是一个概念) ███f47983桃红,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

谈中国人的传统色彩意识.

谈中国人的传统色彩意识 内容摘要:中国人的传统色彩意识是从中国传统的“五色观”、文人画的水墨色彩以及民间色彩这三大色彩体系中得以体现的。这三大传统的色彩体系充分反映出古代帝王将相、文人士大夫以及平民百姓的内在思想意识。在中国人传统的道德、思想、文化中,色彩成为社会规范的标识,成为人们内在意识外化的具体表现。中国人的传统色彩意识体现出整个民族的哲学观念、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识。了解中国人的传统色彩意识也就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传统色彩意识五色观水墨色彩民间色彩 中国人的色彩意识是注重事物固有属性在内心的感受。中国传统的“五色观”理论饱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五色系统是中国人内在意识的一种外在体现,它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国的神话传说无不贯穿着它的影响。五色系统属于帝王的专利。五色概念已知最早的记录是在公元前22世纪由舜帝提出的。五色系统的构架是夏、商、周三代推行的五行思想。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古人认为它们是组成世界的五种元素。五行思想用“五”来简化整个世界。最直接的参照,一是人的五指,二是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三是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五座星宿。五行学家将其推而广之,用五行规定所有的天文、地理和人事,形成一个无所不包的系统。五色系统是五行学说的外壳。虽然受到历史与文明进 程的局限,但也在局限中呈现出含蓄的智慧。 五色系统中的“色”字,在甲骨文中像刀砍跪着的人,意思同杀一样,都是砍头见血,血作为染料能直接染色。文献记载,舜帝最早用这个字。舜帝是东夷人,东夷流行杀头祭祀。“色”又同人体的颜色挂钩。中国人的面部由于喜、怒、忧、伤、哀等情绪,会呈现出发黄、发青、发赤、发白、发黑的色彩。“色”字的同义词是“彩”,古文写 为“采”,像手抓在树枝上摘果实。“彩”字大约出现在东周时期。按照汉字的造字原则,“色”同男人狩猎杀生有关,“彩”同女人采集、种植、纺织、生育有关。色彩最早的组合,不是“色彩”而是“采色”,表明负责采集的女人比负责猎杀的男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