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2019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2019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第二单元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单元围绕“秋天”为专题组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秋天里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在秋天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丽的景色。本单元《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三篇课文都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本单元还包含“习作”及“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版块。

1.认识37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正确读写“水泥、亮晶晶、图案、排列、规则、迟到、颜料、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默写《山行》。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秋季景色的美好。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描写景色的句子的作用,从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3.体会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4.边读边想象作者是怎样运用自己的语言把秋天的美丽独特描写出来的。

4.《古诗三首》…………………………………………………………………… 2~3课时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3课时

6.《秋天的雨》…………………………………………………………………… 2~3课时

7*.《听听,秋的声音》…………………………………………………………… 1~2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学习古诗,要读懂诗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教学片段

师: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作品,需要我们细细去揣摩,才能更好地领悟其中的韵味。(课件出示一、二句诗句)从这两句诗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呢?

生:诗人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听到了秋风的声音。(板书:看:梧叶)

师:是什么风?

生:凉凉的秋风。

师:这风是怎么吹?发出了什么声音?有什么感觉?

生:呼呼的吹过,好冷啊!

师:用哪个词来概括?

生:寒声。

师:文中说到的风声,用的是哪个词?

生:萧萧。

师:你觉得萧萧的秋风吹打着梧桐树叶发生的是什么声音?(沙沙、哗哗)你觉得怎样?(更冷了)谁能

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生: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师:诗人只是感觉身体寒冷吗?还有什么?

生:还有心寒。

师:为什么心寒呢?

生: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师:你从哪看出诗人不在家乡呢?

生:“客”字。

师:(学生找“客”的意思)是啊,作者一人漂流在外地,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会是什么心情?

生:孤独寂寞。

(课件出示:诗句表达的意境)

师:在这样的意境中,他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挥想象)

赏析:教学中,老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从景入手,先让学生感受到景的萧瑟;再仔细体会这些景是如何“动客情”的,让学生将这样的景与“送寒声”和“动客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

4.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径、斜”等11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寒、径”等13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 受诗歌的意境美,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通过抓关键词理解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有关杜牧、苏轼、叶绍翁的资料。 2.四季的图片。 3.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春夏秋冬四季图片。 2.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 每个季节都有它的特别之处,也正因为有了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我们才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季节相同,但每个人对季节的感受却是不同的,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看一看古时候的诗人对季节有什么样的看法吧。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同学们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出生字。 2.展示本课要求识记的字,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3.根据《解读》中字的识记方法,将字分为“字谜识记”(寒、径、刘 盖、菊、残、君、送、挑)和“加一加识字”(斜、霜、赠、橙)两类 进行教学。 (字谜识记)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猜猜字谜,谜底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当中。 展示谜面,学生反馈。 (1)相机指导会写字中的易错字。(如“径”右侧第二笔是“点”) (2)(学习多音字)师:这几个字中有一个字它有两个读音,你们知道是谁吗?(展示“挑”)它的两个读音分别是什么?(tiǎo, tiāo)你能分别给组个词语吗?(挑灯;挑水) 师:(加一加识记)刚才字谜你们猜的太棒了。现在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眼力。(展示“斜、霜、赠、橙”四个字)观察观察这四个字他们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反馈;课件展示这四个字都是由各个单独 的字组成,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4.开火车组词。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生字,现在我们开火车组词语,每个字组三个词,然后进行到下一个字。(生组词;完毕后老师给出几个例子)5.学生写字。 三、自主合作,独立学习 1.再读古诗。 2.请学生读,并互相评价。 3.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让学生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4.根据学法,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 四、师问生答,明意悟情 1.哪个小组能介绍一下诗人?(小组汇报完,老师相机展示课件,进行补充) 2.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山行:在山中行走。(展示课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9 古诗三首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过程与方法 1.教师讲解重点词句,展示古诗描写的对象,让学生了解古诗大意,揣摩古诗的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并动笔写一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感悟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暮江吟》)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诗歌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比如这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学生回答:白居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诗——《暮江吟》。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古诗。重点指导前鼻音“吟”,平舌音“瑟”。 2.学生朗读古诗,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暮”中间的撇、捺舒展,盖住下面的“日”。 易错提示: “吟”左部“口”偏上,右部不要多加一点写成“令”。 (3)多音字。 似????? sì :似乎 似是而非shì :似的 (4)归类识字。 形近字归类示例: 暮(暮色)—墓(坟墓)—幕(屏幕)—慕(羡慕) 吟(吟唱)—今(今天)—令(命令)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让学生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朗读指导:注意节奏和停顿,读出诗的韵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了解作者。 明确: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词语释义。 明确: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②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4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

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二、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作业-《古诗三首》(含答案)

课后作业-《古诗三首》 一、看拼音,写字词。 1.他huā fèi()了很长时间,才写完这篇文章。 2.她xiào yín yín()地站在门口,灯光照出她美丽的cè yǐn g(),让人怦然心动。 3.苏轼在西林寺的墙壁上tí()写了描绘lú()山qún fēng()的诗句。 二、选字填空。 暮幕墓慕夜()降临羡()不已()春三月自掘坟() 输愉偷喻心情()悦忙里()闲不可理()愿赌服() 三、查字典填空。 1.如果不认识“瑟”字,可以用查字法来查字典,先查部,再查 画。在“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瑟瑟”的意思是(①发抖②青绿色)。(填序号)2.“缘”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在“只缘身在此山中”中“缘”的意思是,在“无缘无故”中“缘”的意思是。 四、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诗句写的是的时候,江面上呈现出种颜色:。 (2)“铺”的意思是,使人仿佛看到了的景象。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可怜”的意思是,请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2)后一句诗把比作,把比作。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随着的变化,人们看到的庐山景色也各不相同,这表现了庐山的特点。 (2)读了这两句诗,我们明白了一个与“观察”有关的道理() A.经过反复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B.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会有不同。 C.观察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经过连续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诗人因为,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2)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哲理,可以用俗语概括为“”。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是。 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逊”的意思是,和句中的“”意思相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2)这两句诗能让我们想起一句俗语()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D.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五、读句子,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诗句。 1.人贵有自知之明,但是想做到有自知之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是“”。 2.黄山绵延数百里,千山万壑,每到一处,所看到的美景都不一样,真是 “”。 3.小红和小丽总是在学习上暗暗较劲,谁也不服谁,老师说:“‘。’你们俩各有长处,应该互相学习。” 六、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山西村(节选)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注释】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足鸡豚(tún):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1.这首诗写的是(谁)去(哪里)游玩时的情形。 2.诗的第一、二句是(写景叙事),第三、四句是(写景叙事)。 3.诗的前两句体现了山西村的村民()。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

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壮丽山川的思想感情。2.学会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能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目标1、3)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谈话导入: 2.试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试读古诗,用笔划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 3.解释诗题,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1)教师板书诗题:望庐山瀑布 2)解释诗题:①望:远远的看。 ②诗题:站在远处看庐山瀑布。 ③这首诗描绘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理解意思: 1.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2.逐句理解各诗句的意思。 1)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生:生成,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意思: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远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悬挂,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意思: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飞泻的水流。直下:直泻而下。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意思: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可能是,怀疑“九天”是指天的最高处。 落: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意思:使人怀疑(好象)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3.读各诗句的意思,看插图,思考: 1)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2)诗中哪些语句具体写了瀑布,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3)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速度要稍微慢一些)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节奏要轻快一些,语调高一些)1.齐读古诗,串讲诗的内容。 2.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质疑,练习朗读、背诵。 五、作业:1.写生字、抄古诗。 2.背诵、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谈话导入: 2.试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课课练1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ònɡ tīnɡ rì yuè tán jìnɡ tínɡ shān bì luó chūn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亭()廷()累()音()停()庭()螺()谙() 三、解释带点的词,写出诗句的意思。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尽:闲:。 诗句的意思 是:。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青螺:。 诗句的意 思:。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花:蓝:。 诗句的意 思:。 四、请你来判断,说得对就打“√”,不对就打“×”。 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

2.“能不忆江南?”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不能让人回忆江南。() 3.本文三首诗词都是唐朝的作品。() 4.《独坐敬亭山》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内心孤独寂寞的感情。() 五、填空。 1.《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朝人。我们还曾学过他写的另外一些诗歌,如等。我还能吟诵一两句他的诗句, 如:。 2.《望洞庭》的作者是,朝人。诗中“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和”是的意思,这里指。这首诗描写了的景色。 3.《忆江南》的作者是,朝人。“忆江南” 是名。原题下有词首,这里是其中第首。诗人在这首词中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一)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1.给下面的字注音并解释。 厌()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字词。 (1)():悠闲。 (2)():无影无踪。 3.根据要求写诗句。

(1)描写诗人独处时孤独和寂寞的诗句。 (2)描写诗人喜爱敬亭山的诗句。 4.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名山、名水吗? (1)黄 河: (2)长 江: (3)西 湖: (4)泰 山: (二)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寻芳(sún xún)泗水滨(bīnɡbīn) 2.解释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胜日: (2)寻芳: (3)等闲: (4)东风:。 3.诗中的成语是,意思 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4 古诗三首 第1课时:学习《山行》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的读音,理解“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字词的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地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得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 四、指导写字 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五、拓展活动 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 2.背诵、默写《山行》。 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斜人家 深秋美景 近景:枫林霜叶 第2课时:学习《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二首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含答案)

4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第二课时 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 ..犹有傲霜 ..枝。 ...,菊残 ..已无擎雨盖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 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 ..。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一灯明。 ...,夜深篱落 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 (2)白云生处有人家 (3)停车坐爱枫林晚 (4)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二课时 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第三课时 1.(1)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最新资料推荐------------------------------------------------------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人9教古版诗三语首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 1/ 69

9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傍晚的江边,残阳斜照,这样的场景在诗人的眼中是什么样呢?我们走进白居易的诗中,去感受诗人的情怀吧。

---------------------------------------------------------------最新资料推荐------------------------------------------------------ 9 古诗三首暮江吟 3/ 69

9 古诗三首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最新资料推荐------------------------------------------------------ 9 古诗三首朗读课文扫清障碍我会认mù日暮sè瑟瑟 5/ 69

9 古诗三首我会写mù暮yín吟上下结构左右结构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古诗三首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5.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

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多美啊! ②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 ③读后讨论:生紫烟的生字若换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升仅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产生的意思。它活生生地写出了香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犹如仙幻一般的景象。所以生这个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诗中描绘的美景说一说。 明确: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 (2)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解释字义,理解句意。 遥看:远远看去,这个词与题目哪个字有关系?(与题目中望字照应)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二、设计理念 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送、挑”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设计意图] 出示秋天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导入新课。(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设计意图] 课前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交流了解诗人的背景,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好铺垫。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

第七单元 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念……) 2.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 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王昌龄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洛(luò)阳玉壶(hú)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不要漏写。“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 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结合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作者。 (4)夜、平明:表示时间的词语。平明,天刚亮。补充诗句,指名读。 3.再来读这两句诗,作者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描述“吴江夜雨图”:寒气笼罩的江面上,纷纷扬扬的夜雨连绵…… 引导:此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感觉到怎样的情绪?(雨滴打落在身上,一股凉意泛起,朋友即将离我而去,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原文】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教案】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

2019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第二单元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单元围绕“秋天”为专题组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秋天里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在秋天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丽的景色。本单元《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三篇课文都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本单元还包含“习作”及“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版块。

1.认识37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正确读写“水泥、亮晶晶、图案、排列、规则、迟到、颜料、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默写《山行》。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秋季景色的美好。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描写景色的句子的作用,从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3.体会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4.边读边想象作者是怎样运用自己的语言把秋天的美丽独特描写出来的。 4.《古诗三首》…………………………………………………………………… 2~3课时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3课时 6.《秋天的雨》…………………………………………………………………… 2~3课时 7*.《听听,秋的声音》…………………………………………………………… 1~2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学习古诗,要读懂诗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古诗三首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报效祖国”为主题,包含《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习作:写信”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均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其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都是以主要人物的言行来体现人物的品质的。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单元习作是“写信”,在关注书信格式的同时,还要注意书信的内容以及书信的对象。“语文园地”主要是学生之间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会正确运用成语,学会使用反问句。背诵、积累古诗。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2《出塞》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表达 了诗人对安定、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期盼。 《凉州词》描写了出征前将士们开怀畅饮 的场面,表现出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 豪迈情怀。《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 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表现了诗人强烈 的爱国情怀。 1.会认30个生字,会写“塞、秦”等 23个字,读准“将、宁、要”3个 多音字,会写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边塞诗”的特点。默写《出 塞》《夏日绝句》。 3.学习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的胸怀和抱负,梅兰芳坚贞 不屈的可贵品质,激发学生立志读 书,热爱祖国的情感。 4.对比朗读,体会延安精神的内涵及 重要性。 为中华 之崛起而读书2 文章主要叙述了少年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 据的地方见到一位妇女被欺负却无处说 理,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沉重分量, 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 梅兰芳蓄须1 这篇课文讲述了梅兰芳为了表达对日寇的 抗议,找很多借口,留起胡须,最后不惜 自伤身体,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事。 延安,我把你追寻1 这是一首歌颂延安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 延安精神的追寻以及对延安的向往之情。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完美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古诗三首》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山行 【课时目标】 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学生自由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议和小结。 3.(课件出示2—5)描写四季的古诗,鼓励学生阅读积累。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三首 教案

4古诗三首 课时目标 1.会认“挑”1个生字,会写“送、挑”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情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课文,板书课文题目 导入语:同学们,在前面的两首古诗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和美好。那么,在诗人们的眼中,秋天还有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第三首与秋天有关的古诗——《夜书所见》。 (二)资料分享 1.叶绍翁的生平; 2.叶绍翁的作品。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清单二 任务:通读课文,学习生字 读一读:借助课文中标注的拼音大声朗读课文三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一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新词,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难写的词语每个读写两遍。 新词如下:篱落、促织 容易读错的: 难写的: 写一写: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生字表下面),并选择一个生字进行拓展(形近字、名言、诗句等)。 我选择的生字是

我给它找的形近字是 我能给他们分别组词: 我看到这个字想到了: 温馨提示:自学完成后,小组组长检查“自学清单二”中的任务并做好评价记录。 想一想:默读课文,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古诗题目是《夜书所见》,写的是客游在外的诗人因,感到,由远处篱笆边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二)组内交流 交流内容: 1.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律。 2.读会认字,提示哪些字容易读错。 3.会写字的组词、拓展;提示哪些字容易写错。 4.初步感知诗意。 5.(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两句诗中“知”的意思是什么? (3)平常写风声我们常用“呼呼”,而诗中却用了“萧萧”,能否把它换成“呼呼”呢?自己对比着读一读。 指导朗读。方法: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配乐读。 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大胆想象,发表意见。 (三)全班展示 按照自学清单,请四个小组展示自学情况。 分别展示:“读一读”“标一标”“写一写”“想一想” 三、后教环节 精彩预设与点拨

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赠汪伦》。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引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板书课题)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一首古诗《赠汪伦》(板书题目)。要求我们能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共同交流。在理解诗句的同时要注意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赠汪伦》 1.以故事引入。 《赠汪伦》这首诗的作者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唐代诗人李白。汪伦和李白是好朋友。 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干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2.教师范读,轻重缓急得体,抑扬顿挫分明。 3.指名学生试读,教师随机指导。 4.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l)根据课文注释、查字典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2)小组讨论、交流,议一议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①指名试讲:你是怎样理解诗的前两句的? (先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然后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重点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并体会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