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构造LR0的方法

直接构造LR0的方法

直接构造LR(0)DFA的方法和步骤:

1、首先构建拓广文法,即引入规则S'→S作为规则0,对其余正常规则进行编号(该编号次序由你自行决定);

2、开始状态为I0,将S'→?S作为I0的LR(0)项目,然后求闭包运算;

3、闭包运算的规则为:若该状态中任一LR(0)项目圆点后面有非终结符号A,则将所有A→?β的LR(0)项目加入此状态,新加入的LR(0)项目也要参与求闭包的运算,除非圆点后面是终结符号或者无符号;重复该过程直至无新增LR(0)项目为止,此时闭合;

4、任一状态闭合后,则进行延伸和扩展,规则如下:状态中的任一LR(0)项目项目只要圆点后面有符号X(X可以是终结符号也可以是非终结符号),则该状态引出一条箭弧,上面标记为“X",引出到一个新的状态,如下图所示:直至该状态中所有能引出箭弧的LR(0)项目都执行该操作完成为止;

5、新得到的一批状态重复执行步骤3-4,直至产生的新状态中只剩下归约项目为止,此时无法继续延伸和扩展。DFA构造完毕。

构造LR(0)分析表的方法和步骤:

1、分析表第一列的状态数目是由DFA中状态数目来决定的;Action表下方对应的是文法中所有的终结符号;GOTO表下方对应的是文法中所有的非终结符号;

2、S j移进动作填入表中的规则:观察DFA中所有那些箭弧上方为终结符号的相连两个状态,如下图:

则在表中状态i那行对应终结符号a的小框内填上S j;

3、r j归约动作填入表中的规则:观察DFA中所有的状态,找到那些含有归约项目的状态(圆点在最后),如下图:

寻找A→ αaβ所对应的规则编号,例如编号为规则j,则将r j填入状态i对应行中所有终结符号下方;

4、GOTO动作填入表中规则:观察DFA中所有那些箭弧上方为非终结符号的相连两个状态,如下图:

则在GOTO表中状态i那行对应非终结符号B的小框内填上j;

5、没有定义的空白处为出错。

构造中位线巧解圆锥曲线题

构造中位线 巧解圆锥曲线题 徐志平 (浙江金华一中 321000) 在求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题目时,通常需要先构造出三角形或梯形的中位线,然后借助中位线的性质定理来求解,现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1.求点的坐标 例1. 椭圆13 122 2=+y x 的一个焦点为1F ,点P 在椭圆上。如果线段1PF 的 中点M 在y 轴上,那么点M 的纵坐标是 ( ) A. 43± B. 2 2± C. 23± D. 43± M 的坐标,只需先求点P 的坐标即可。 连接PF 2,由于M 是PF 1的中点,O 是F 1F 2的中点, 所以MO 是21F PF ?的中位线,又轴x MO ⊥,则有 轴x PF PF MO ⊥22,//,3312=-=P x 2 3±=,43±=∴M y ,故选(D )。 例2.定长为3的线段AB 的两端点在抛物线y 2 =x 上移动,记线段AB 的中点 为M ,求点M 到y 轴的最短距离,并求此时点M 的坐标。 分析:利用抛物线的定义,结合梯形的中位线性质 定理可以解决问题。 解:抛物线的焦点)0,41(F ,准线 方程:41 -=x ,上分别作点A 、B 、M 的射影A 1、B 1、M 1,则由MM 1 是梯形AA 1B 1B )(21 )(21111BF AF BB AA MM +=+= ,在ABF ?可以取等号) 通径∴>≥+AB AB BF AF (,2 211=≥AB MM ∴M 到y 轴的最短距离= 。 4 5 4123=-即45=M x 。 ∴显然这时弦AB 过焦点),(04 1F 。设A (x 1,y 1),B (x 2,y 2),则有12 1x y = ① 22 2x y = ②,①-②得M y x x y y x x y y y y 21))((2121212121=--?-=-+

定义构造函数的四种方法

定义类的构造函数 作者:lyb661 时间:20150613 定义类的构造函数有如下几种方法: 1、使用默认构造函数(类不另行定义构造函数):能够创建一个类对象,但不能初始化类的各个成员。 2、显式定义带有参数的构造函数:在类方法中定义,使用多个参数初始化类的各个数据成员。 3、定义有默认值的构造函数:构造函数原型中为类的各个成员提供默认值。 4、使用构造函数初始化列表:这个构造函数初始化成员的方式显得更紧凑。 例如:有一个学生类。其中存储了学生的姓名、学号和分数。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d::string name; long number; double scores; public: Student(){}//1:default constructor Student(const std::string& na,long nu,double sc); Student(const std:;string& na="",long nu=0,double sc=0.0); Student(const std:;string& na="none",long nu=0,double sc=0.0):name(na),number(nu),scores(sc){} ……….. void display() const; //void set(std::string na,long nu,double sc); }; ......... Student::Student(const std::string& na,long nu,double sc) { name=na; number=nu; scores=sc; } void Student::display()const { std::cout<<"Name: "<

为什么要引入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汇总

1.为什么要引入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对象的初始化是指对象数据成员的初始化,在使用对象前,一定要初始化。由于数据成员一般为私有的(private),所以不能直接赋值。对对象初始化有以下两种方法:类中提供一个普通成员函数来初始化,但是会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使用对象前必须显式调用该函数)和不安全(未调用初始化函数就使用对象)。 当定义对象时,编译程序自动调用构造函数。 析构函数的功能是当对象被撤消时,释放该对象占用的内存空间。析构函数的作用与构造函数正好相反,一般情况下,析构函数执行构造函数的逆操作。在对象消亡时,系统将自动调用析构函数,执行一些在对象撤消前必须执行的清理任务。 2. 类的公有、私有和保护成员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①私有成员private: 私有成员是在类中被隐藏的部分,它往往是用来描述该类对象属性的一些数据成员,私有成员只能由本类的成员函数或某些特殊说明的函数(如第4章讲到的友员函数)访问,而类的外部根本就无法访问,实现了访问权限的有效控制,使数据得到有效的保护,有利于数据的隐藏,使内部数据不能被任意的访问和修改,也不会对该类以外的其余部分造成影响,使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被降低到最小。private成员若处于类声明中的第一部分,可省略关键字private。 ②公有成员public:公有成员对外是完全开放的,公有成员一般是成员函数,它提供了外部程序与类的接口功能,用户通过公有成员访问该类对象中的数据。 ③保护成员protected: 只能由该类的成员函数,友元,公有派生类成员函数访问的成员。保护成员与私有成员在一般情况下含义相同,它们的区别体现在类的继承中对产生的新类的影响不同,具体内容将在第5章中介绍。缺省访问控制(未指定private、protected、public访问权限)时,系统认为是私有private 成员。 3. 什么是拷贝构造函数,它何时被调用?

【精品】2021年八年级数学解题技巧训练7构造中位线解题的五种常用方法含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年八年级数学解题技巧训练7构造中位线解题的五种常用 方法含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经典试题 1.如图,已知BD,CE分别为∠ABC,∠ACB的平分线,AM⊥CE于M,AN⊥BD于N.求 证:MN=1 2(AB+AC﹣BC). 二、技巧分类 技巧1 连接两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2.如图,点B为AC上一点,分别以AB,BC为边在AC同侧作等边△ABD和等边△BCE,点P,M,N分别为AC,AD,CE的中点. (1)求证:PM=PN; (2)求∠MPN的度数. 技巧2 已知角平分线及垂直构造中位线 3.(2019秋?诸城市期末)如图,在△ABC中,点M为BC的中点,AD为△ABC的外角平分线,且AD⊥BD,若AB=6,AC=9,则MD的长为() A.3B.9 2C.5D. 15 2 4.(2018春?吉州区期末)如图,在△ABC中,已知AB=6,AC=10,AD平分∠BAC,BD ⊥AD于点D,E为BC中点.求DE的长.

技巧3 倍长法构造中位线 5.如图,△ABC中,∠ABC=90°,BA=BC,△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 M为AF的中点,求证:ME=1 2CF. 技巧4 已知两边中点,取第三边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6.如图,在△ABC中,∠C=90°,CA=CB,E,F分别为CA,CB上一点,CE=CF,M,N分别为AF,BE的中点,求证:AE=√2MN. 7.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点P是AD的中点,延长BP交AC于 点N,求证:AN=1 3AC.

2021年构造中位线解题的五种常用方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7小题) 1.如图,已知BD,CE分别为∠ABC,∠ACB的平分线,AM⊥CE于M,AN⊥BD于N.求 证:MN=1 2(AB+AC﹣BC). 【专题】证明题. 【解答】证明:延长AN、AM分别交BC于点F、G.如图所示:∵BN为∠ABC的角平分线, ∴∠CBN=∠ABN, ∵BN⊥AG, ∴∠ABN+∠BAN=90°,∠G+∠CBN=90°, ∴∠BAN=∠AGB, ∴AB=BG, ∴AN=GN, 同理AC=CF,AM=MF, ∴MN为△AFG的中位线,GF=BG+CF﹣BC, ∴MN=1 2(AB+AC﹣BC). 2.如图,点B为AC上一点,分别以AB,BC为边在AC同侧作等边△ABD和等边△BCE,点P,M,N分别为AC,AD,CE的中点. (1)求证:PM=PN;

例析构造函数的基本方法

例析构造函数的基本方法 一、用作差法构造函数 求证:当1->x 时,恒有x x x ≤+≤+-)1ln(1 11 证明:设函数x x x f -+=)1ln()(,1111)(+-=-+= 'x x x x f ∴当01<<-x 时,0)(>'x f ,即)(x f 在)0,1(-∈x 上为增函数当0>x 时,0)(<'x f ,即)(x f 在),0(+∞∈x 上为减函数,故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1(-,单调递减区间),0(+∞,于是函数()f x 在),1(+∞-上的最大值为0)0()(max ==f x f ,因此,当1->x 时,0)0()(=≤f x f ,即0)1ln(≤-+x x ∴x x ≤+)1ln( (右面得证), 令111)1ln()(-+++=x x x g , 22)1()1(111)(+=+-+='x x x x x g 则, 当0)(,),0(;0)(,)0,1(>'+∞∈<'-∈x g x x g x 时当时 ,即)(x g 在)0,1(-∈x 上为减函数,在),0(+∞∈x 上为增函数,故函数)(x g 在),1(+∞-上的最小值为0)0()(min ==g x g , ∴当1->x 时,0)0()(=≥g x g ,即0111)1ln(≥-++ +x x ∴111)1ln(+- ≥+x x ,综上可知,当x x x x ≤+≤-+->)1ln(111,1有时 二、换元法构造函数 对任意的正整数n ,不等式3 211)11ln(n n n ->+ 都成立. 分析:从所证结构出发,只需令x n =1,则问题转化为:当0>x 时, 恒有32)1ln(x x x ->+成立,现构造函数)1ln()(23++-=x x x x h ,求导即可达到证明。

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辅助线

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 辅助线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辅助线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中点 一、与中点有关的概念 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三角形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 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三线合一(底边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高重合)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中位线判定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斜边中线判定:若三角性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二、与中点有关的辅助线 方法一:倍长中线 解读:凡是出现中线或类似中线的线段,都可以考虑倍长中线,倍长中线的目的可以旋转等长度的线段,从而达到将条件进行转化的目的。 方法二:构造中位线 解读:凡是出现中点,或多个中点,都可以考虑取另一边中点,或延长三角形一边,从而达到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目的。

方法三:构造三线合一 解读:只要出现等腰三角形,或共顶点等线段,就需要考虑构造三线合一,从而找到突破口 其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 方法四:构造斜边中线 解读:只要出现直角三角形,或直角,则考虑连接斜边中线段,第一可以出现三条等线段,第二可以出现两个等腰三角形,从而转化线段关系。 其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

C E D B A 常见考点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 考点说明:①凡是出现中点,或多个中点,都可以考虑取四边形对角线中点、等腰三 角形底边中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或其他线段中点; ②延长三角形一边,从而达到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目的。 “题中有中点,莫忘中位线”.与此很相近的几何思想是“题中有中线,莫忘加倍延”,这两个是常用几何思想,但注意倍长中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构造三角形全等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平移也有类似作用.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AE 是ABD △的中线,且AB BD =,求证: 2AC AE =. 举一反三 1. 如右下图,在ABC ?中,若2B C ∠=∠,AD BC ⊥,E 为BC 边的中点.求证: 2AB DE =.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复习过程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定理。它是一个遇到中点,必须联想到的重要定理之一。但是,在解题时,往往只知道一个中点,而另一个中点就需要同学们,根据题目的特点,自己去寻找。本文就向同学们介绍三种在不同条件下寻找中点的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知识回顾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3、应用时注意的几个细节: ①定理的使用前提:三角形或梯形。 ②定理使用时,满足的具体条件: 两条边的中点,且连接这两点,成一条线段。 ③定理的结论: 位置上:与第三边是平行的;与底是平行的(梯形) 大小上: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等于两底和的一半(梯形)。 在应用时,要灵活选择结论。 4、梯形的中位线: 中位线的2倍乘高再除以二就等于梯形的面积,用符号表示是L. L=(a+b)÷2 已知中位线长度和高,就能求出梯形的面积. S梯=2Lh÷2=Lh 中位线在关于梯形的各种题型中都是一条得天独厚的辅助线。 二、什么情况下该用中位线 1、直接找线段的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1、小峰身高1.70m,眼睛距头顶8c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照镜子.如果他想从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脚,这面镜子的底边离地面的高度不应超过 cm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2、如图3所示,在三角形ABC中,AD是三角形ABC∠BAC的角平分线,BD⊥AD,点D是垂足,点E是边BC 的中点,如果AB=6,AC=14,则DE的长为。 3、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构造函数法证明导数不等式的八种方法

构造函数法证明不等式的八种方法 1、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和最值,再由单调性来证明不等式是函数、导数、不等式综合中的一个难点,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 2、解题技巧是构造辅助函数,把不等式的证明转化为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或求最值,从而证得不等式,而如何根据不等式的结构特征构造一个可导函数是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关键。 以下介绍构造函数法证明不等式的八种方法: 一、移项法构造函数 【例1】 已知函数x x x f -+=)1ln()(,求证:当1->x 时,恒有 x x x ≤+≤+-)1ln(1 11 分析:本题是双边不等式,其右边直接从已知函数证明,左边构造函数 11 1)1ln()(-++ +=x x x g ,从其导数入手即可证明。 【解】1111)(+-=-+='x x x x f ∴当01<<-x 时,0)(>'x f ,即)(x f 在)0,1(-∈x 上为增函数 当0>x 时,0)(<'x f ,即)(x f 在),0(+∞∈x 上为减函数 故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1(-,单调递减区间),0(+∞ 于是函数()f x 在),1(+∞-上的最大值为0)0()(max ==f x f ,因此,当1->x 时, 0)0()(=≤f x f ,即0)1ln(≤-+x x ∴x x ≤+)1ln( (右面得证) , 现证左面,令11 1)1ln()(-+++=x x x g , 22)1()1(111)(+=+-+='x x x x x g 则 当0)(,),0(;0)(,)0,1(>'+∞∈<'-∈x g x x g x 时当时 , 即)(x g 在)0,1(-∈x 上为减函数,在),0(+∞∈x 上为增函数, 故函数)(x g 在),1(+∞-上的最小值为0)0()(min ==g x g , ∴当1->x 时,0)0()(=≥g x g ,即011 1)1ln(≥-++ +x x ∴111)1ln(+-≥+x x ,综上可知,当x x x x ≤+≤-+->)1ln(11 1,1有时 【警示启迪】如果()f a 是函数()f x 在区间上的最大(小)值,则有()f x ≤()f a (或()f x ≥()f a ), 那么要证不等式,只要求函数的最大值不超过0就可得证. 2、作差法构造函数证明 【例2】已知函数.ln 21)(2x x x f += 求证:在区间),1(∞+上,函数)(x f 的图象在函数33 2)(x x g =的图象的下方;

C++实验三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题目+答案

实验三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班级:B135A2 学号: 201322688 姓名:杨弘成绩: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作用; 2.掌握各种类型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使用; 3.掌握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 二.使用的设备和仪器 计算机+Windows XP +Visual C++6.0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1.阅读程序,写出运行结果,然后上机运行,将机器运行结果与人工运行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每一行输出做出分析。 (1)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MyClass { public: MyClass(); MyClass(int xx); MyClass(int xx,int yy); MyClass(MyClass &); void Display(); void Set(int, int); ~ MyClass(); private: int x,y; }; MyClass:: MyClass() { cout<<"执行无参构造函数:" ; x=0;y=0; cout<<"x="<

cout<<"执行一个参数构造函数:" ; x=xx;y=0; cout<<"x="<

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

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平面几何中十分重要的定理,它说明中位线的位置与第三边平行,长度是第三边的一半,应用它可解许多几何命题,如: 1.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例1 如图1,AD是△ABC的中线,E为AD的中点,BE交AC于F. 证明:取CF的中点H,连接DH,则DH为△CBF的中位线,EF为△ADH的中位线,故DH=1 2 BF, EF=1 2 DH. 2.证明两线平行 例2 如图2,自△ABC的顶点A向∠B和∠C的平分线作垂线,D、E为垂足.求证DE∥ BC. 证明延长AD、AE交BC与CB的延长线于M、N. 由∠1=∠2,BD⊥AM,可得AD=DM;同理可得AE=EN.故DE为△ANM的中位线. ∴DE∥MN,即DE∥BC 3.证线段相等 例3 如图3,D、E分别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且BD=CE,M、N分别为BE、CD 的中点,直线MN分别交AB、AC于P、Q.求证AP=AQ

证明取BC中点F,连接MF与NF. ∵BM=ME,BF=FC. 同理可得NF∥BD,且 又BD=CE,∴MF=NF,故∠3=∠4, 又∠1=∠4,∠2=∠3, ∴∠1=∠2,故AP=AQ. 4.证两角相等 例4 如图4,在△ABC中,M、N分别在AB、AC上,且BM=CN,D、E分别为MN与BC的中点,AP∥DE交BC于P. 求证:∠BAP=∠CAP. 证明连接BN并取中点Q,连接DQ与EQ,则DQ∥BM,且DQ=1 2 BM,EQ∥CN,且EQ= 1 2 CN, 又BM=CN. ∴DQ=EQ,故∠1=∠2, 又∵∠1=∠BAP,∠2=∠CAP, ∴∠BAP=∠CAP. 5.证比例式 例5 如图5,AD为△ABC的中线,过点C的任一直线与AD、AB分别相交于E与F,求

构造函数法解选填压轴题

微专题:构造函数法解选填压轴题 高考中要取得高分,关键在于选准选好的解题方法,才能省时省力又有效果。近几年各地高考数学试卷中,许多方面尤其涉及函数题目,采用构造函数法解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谓构造函数法是指通过一定方式,设计并构造一个与有待解答问题相关函数,并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借助函数本身性质如单调性或利用运算结果,解决原问题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构造函数解答问题。怎样合理的构造函数就是问题的关键,这里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这方面问题。 几种导数的常见构造: 1.对于()()x g x f ''>,构造()()()x g x f x h -= 若遇到()()0'≠>a a x f ,则可构()()ax x f x h -= 2.对于()()0''>+x g x f ,构造()()()x g x f x h += 3.对于'()()0f x f x +>,构造()()x f e x h x = 4.对于'()()f x f x > [或'()()0f x f x ->],构造()()x f x h x e = 5.对于()()0'>+x f x xf ,构造()()x xf x h = 6.对于()()0'>-x f x xf ,构造()()x x f x h = 一、构造函数法比较大小 例1.已知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且当(,0),()'()0x f x xf x ∈-∞+<成立,0.20.22(2)a f =,log 3(log 3)b f ππ=,33log 9(log 9)c f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 .Aa b c >> .B a c b >> .C c b a >> .Db a c >> 【解析】因为函数()y f x =关于y 轴对称,所以函数()y xf x =为奇函数.因为[()]'()'()xf x f x xf x =+, 所以当(,0)x ∈-∞时,[()]'()'()0xf x f x xf x =+<,函数()y xf x =单调递减, 当(0,)x ∈+∞时,函数()y xf x =单调递减. 因为0.2122<<,0131og π<<,3192og =,所以0.23013219og og π<<<,所以b a c >>,选D. 变式: 已知定义域为R 的奇函数()f x 的导函数为'()f x ,当0x ≠时,()'()0f x f x x + >, 若111(),2(2),ln (ln 2)222 a f b f c f ==--=,则下列关于,,a b c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D ) .Aa b c >> .B a c b >> .C c b a >> .Db a c >> 例2.已知()f x 为R 上的可导函数,且x R ?∈,均有()()f x f x '>,则有

典中点平行四边形专训5 构造中位线解题的五种常用方法

典中点平行四边形专训5 构造中位线解题的五种常用方法 ?名师点金? 三角形的中位线具有两方面的性质: 一是位置上的平行关系,二是数量上的倍分关系.因此,当题目中给出三角形两边的中点时,可以直接 连出中位线;当题目中给出一边的中点时,往往需要找另一边的中点,作出三角形的中位线。 典例剖析:如图,在△ABC 中,BD,CE 分别平分∠ABC,∠ACB,AM ⊥CE 于点M,AN ⊥BD 于点N. 求证:MN=21(AB+AC-BC) 解题秘方:图中不存在中点,但结论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很类似,因此应设法寻找中点,再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要证明MN=2 1(AB+AC-BC),可找以MN 为中位线的三角形,故延长AM 交BC 于点F,延长AN 交BC 于点G,易证明2MN=FG,而FG=BC+FC-BC.又易证明BG=AB,FC=AC,故问题得解。 方法1:连接两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1.如图,点B 为AC 上一点,分别以AB,BC 为边在AC 同侧作等边△ABD 和等边△BCE,点P,M,N 分别为AC,AD,CE 的中点。 (1)求证PM=PN ; (2)求∠MPN 的度数。 方法2:已知角平分线及垂直构造中位线 2.如图,在△ABC 中,点M 为BC 的中点,AD 为△ABC 的外角平分线,且AD ⊥BD.若AB=12,AC=18,求DM 的长。

3.如图,在△ABC 中,已知AB=6,AC=10,AD 平分∠BAC,BD ⊥AD 于点D,点E 为BC 的中点,求DE 的长。 方法3:倍长法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4.如图,在△ABC 中,∠ABC=90°,BA=BC ,△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M 为AF 的中点, 求证ME=21CF 方法4:已知两边中点,取第三边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5. 如图,在△ABC 中,∠C=90°,CA=CB,E,F 分别为CA,CB 上一点,CE=CF,M,N 分别为AF 、BE 的中点, 求证AE=2MN 方法5:已知一边中点推理得出另一边中点再取第三边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6.如图,在△ABC 中,AB=AC,AD ⊥BC 于点D,点P 是AD 的中点,连接BP 并延长交AC 于点N ,求证AN=3 1AC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一、选择题 1、以下有关构造函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构造函数名必须和类名一致 B、构造函数在定义对象时自动执行 C、构造函数无任何函数类型 D、在一个类构造函数有且仅有一个 2、以下有关析构函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类只能定义一个析构函数 B、析构函数和构造函数一样可以有形参 C、析构函数不允许有返回值 D、析构函数名前必须冠有符号“~” 3、系统提供的默认拷贝构造函数中形参表和函数体分别为()。 A、形参表为空,函数体为空 B、形参表为空,函数体不为空 C、形参表不为空,函数体为空 D、形参表不为空,函数体不为空 4、设A为test类的对象且赋有初值,则语句test B=A; 表示()。 A、语法错 B、为对象A定义一个别名 C、调用复制构造函数,将对象A复制给对象B D、仅说明B和A属于同一类 5、若有如下类定义,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lass Time { int H,M,S; public: void Time(int h,int m,int s) { }; //A } //B A、A行有错误 B、B行有错误 C、A和B行都有错误 D、A和B行都没有错误 6、若有如下类定义,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lass S { int x; public: S ( ) {x=0;} S (int a) {x=++a;} void show( ) {cout<<”x=”<

找中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解题(教师)

找中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解题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定理。它是一个在三角形中遇到中点,必须联想到的重要定理之一。但是,在解题时,往往只知道一个中点,而另一个中点就需要同学们,根据题目的特点,自己去寻找。现介绍几种在不同条件下寻找中点的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二、应用时注意的几个细节: ①定理的使用前提:三角形。 ②定理使用时,满足的具体条件:两条边的中点,且连接这两点,成一条线段。 ③定理的结论: 位置上:与第三边是平行的,利用此定理可证明线段平行,从而可证明两角相等; 大小上: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利用此定理可证明两条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 三、应用举例 1、如果已知三角形两边中点,就直接连接构成三角形的中位线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D ,E 、F 、G 分别是AD 、BC 、BD 的中点,H 是EF 的中点,试说明线段GH 与线段EF 的位置关系; 简析:在△ABC 中,E 、G 分别是AD 、BD 的中点,可连接EG ,则 有AB EG 2 1 =;在△BCD 中,G 、F 分别是BD 、BC 的中点,可 连接GF ,则有CD FG 2 1 =, 而AB=CD ,所以EG FG =,即△ EFG 是等腰三角形,又H 是底边EF 的中点,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可知GH ⊥EF. 2、如果已知三角形一边中点,则可以取另一边的中点连接起来构成三角形的中位线 例2、如图1所示,在三角形ABC 中,∠B=2∠C ,AD 是三角形的高,点M 是边BC 的中点,求证:DM= 2 1 AB 。 分析:看到结论的表达形式,我们就想到,三角形的中位线 定理,有这样的特点,因此,我们就可以构造AB 上的中位线,再证明这条中位线与DM 是相等的。 H G F E D C B A

几种构造辅助函数的方法及应用

几种构造辅助函数的方法及应用 许生虎 (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在对数学命题的观察和分析基础上给出了构造辅助函数的方法,举例说 明了寻求辅助函数的几种方法及在解题中的作用。 关键词:辅助函数 弧弦差法 原函数法 几何直观法 微分方程法 1. 引言 在解题过程中,根据问题的条件与结论的特点,通过逆向分析、综合运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经过深入思考、缜密的观察和广泛的联想,构造出一个与问题有关的辅助函数,通过对函数特征的考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构造辅助函数法。 构造函数方法在许多命题证明中的应用,使问题得以解决,如在微分中值定理、泰勒公式、中值点存在性、不等式等证明。但构造辅助函数方法的内涵十分丰富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构造过程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发现、类比、逆向思维及归纳、猜想、分析与化归思想。但如何通过构造,构造怎样的辅助函数给出命题的证明,是很难理解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一些典型例题归纳、分析和总结常见的构造辅助函数方法及应用。 2. 构造辅助函数的七中方法 “逆向思维法” 例1: 设()x f 在[]1,0 上可微,且满足 ()()?=21 21dx x xf f ,证明在][1,0内至少有一点θ,使()() θ θθf f - ='. 证明:由所证明的结论出发,结合已知条件,探寻恰当的辅助函数. 将() () θ θθf f '变为()()0='?+θθθf f ,联想到()[]()()θθθθf f x xf x '?+=' =, 可考虑辅助函数 ()()[].1,0,∈=x x xf x F

因为()()ξξf f =1 , 而对于()x F ,有()()ξξξf F =,()().11f F = 所以,()()1F F =ξ ,由罗尔定理知,至少存在一点()1,ξθ∈,使得()0='θF 即:()() θ θθf f - ='. 证毕 2.2 原函数法 在微分中值定理(尤其是罗尔定理)求解介值(或零点)问题时要证明的结论往往是某一个函数的导函数的零点,因此可通过不定积分反求出原函数作为辅助函数,用此法构造辅助函数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要证的结论中的;)(0x x 换或ξ (2)通过恒等变换,将结论化为易积分(或易消除导数符号)的形式; (3)用观察法或凑微分法求出原函数(必要时可在等式两端同乘以非零的积 分因子),为简便起见,可将积分常数取为零; (4)移项,将等式一边为零,则等式的另一边为所求的辅助函数. 例2: ()[]() (),0,0,,>>a f a b a b a x f 且内可导,其中上连续,在在设 ()()()ξξ ξξf a b f b a '?-=?∈?,,证明: 分析: ()()ξξ ξf a b f '?-= ()()x f a x b x f x '?-=??→?=ξ令 ()()x b a x f x f -='? ()()c x b x f a ln ln ln +-=??→?-积分 ()()c x f x b a =-? 可令 ()()()x f x b x F a -= 证明: 作辅助函数 ()()()x f x b x F a -=

(完整版)初中数学_巧添辅助线__解证几何题

巧添辅助线 解证几何题 [引出问题] 在几何证明或计算问题中,经常需要添加必要的辅助线,它的目的可以 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图形的性质由隐蔽得以显现,从而利用有关性质去解题;二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分散的条件得以集中,从而利用它们的相互关系解题;三是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旧问题加以解决。值得注意的是辅助线的添加目的与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有关。 一、倍角问题 研究∠α=2∠β或∠β=1 2 ∠α问题通称为倍角问题。倍角问题分两种情形: 1、∠α与∠β在两个三角形中,常作∠α的平分线,得∠1=1 2 ∠α,然后证明∠1=∠β;或把 ∠β翻折,得∠2=2∠β,然后证明∠2=∠α(如图一) 2、 ∠α与∠β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这样的三角形常称为倍角三角形。倍角三角形问题常用构 造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添加辅助线(如图二) [例题解析] 例1:如图1,在△ABC 中,AB=AC,BD ⊥AC 于D 。 求证:∠DBC= 1 2 ∠BAC. 分析:∠DBC 、∠BAC 所在的两个三角形有公共角∠C ,可利用 三角形内角和来沟通∠DBC 、∠BAC 和∠C 的关系。 证法一:∵在△ABC 中,AB=AC , ∴∠ABC=∠C=12(180°-∠BAC )=90°-12 ∠BAC 。 ∵BD ⊥AC 于D ∴∠BDC=90 ° ∴∠DBC=90° -∠C=90° -(90° - 12∠BAC)= 1 2 ∠BAC 即∠DBC= 1 2 ∠BAC 分析二:∠DBC 、∠BAC 分别在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中,由所证的结论“∠DBC= ?∠BAC ”中含有角的倍、半关系,因此,可以做∠A 的平分线,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把?∠ A 放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也可以把∠DBC 沿BD 翻折构造2∠DBC 求解。 证法二:如图2,作AE ⊥BC 于E ,则∠EAC+∠C=90°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定理。它是一个遇到中点,必须联想到的重要定理之一。但是,在解题时,往往只知道一个中点,而另一个中点就需要同学们,根据题目的特点,自己去寻找。本文就向同学们介绍三种在不同条件下寻找中点的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知识回顾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的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3、应用时注意的几个细节: ①定理的使用前提:三角形或梯形。 ②定理使用时,满足的具体条件: 两条边的中点,且连接这两点,成一条线段。 ③定理的结论: 位置上:与第三边是平行的;与底是平行的(梯形) 大小上: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等于两底和的一半(梯形)。 在应用时,要灵活选择结论。 4、梯形的中位线: 中位线的2倍乘高再除以二就等于梯形的面积,用符号表示是L. L=(a+b)÷2 已知中位线长度和高,就能求出梯形的面积. S梯=2Lh÷2=Lh 中位线在关于梯形的各种题型中都是一条得天独厚的辅助线。 二、什么情况下该用中位线 1、直接找线段的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1、小峰身高,眼睛距头顶8c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照镜子.如果他想从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脚,这面镜子的底边离地面的高度不应超过 cm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2、如图3所示,在三角形ABC中,AD是三角形ABC∠BAC的角平分线,BD⊥AD,点D是垂足,点E是边BC 的中点,如果AB=6,AC=14,则DE的长为。 3、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