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衔接

中小衔接
中小衔接

如何让孩子迈好中学的第一步,愉快地度过人生的“黄金时代”中学时代?

教育专家表示,第一,孩子的能力重要,态度习惯更重要;第二,孩子的分数重要,实践更重要;第三,与孩子的交流重要,交流方式更重要;第四,孩子发展一元重要,多元智能更重要;第五,孩子的勤奋重要,方法比勤奋更重要;第六,孩子的学校重要,家庭氛围更重要;第七,孩子学会知识重要,会学习更重要;第八,家长工作重要,教育孩子更重要。

工作实践的锻炼使孩子性格开朗、明白事理,学会与人交往,长大更有出息,所以家长要支持孩子在学校挑点工作担子,不要因为害怕“影响孩子学习”、“容易得罪人”,而阻止孩子当干部。鼓励孩子参加第二课堂的学习活动,这些可开拓学生视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首先小学升入初中后要迈过五道坎

进入初中,首先面临的是学习内容的变化。在小学,学习科目少,学习任务不太重。进入中学,课程增多,学习任务加重。语文、数学、政治、外语、历史、地理、生物,一下子增加了好几门,而且难度增大,学科内容的普通常识性越来越少,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与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却越来越强,因此刚进中学的学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不适应。

其次是学习方法的变化

随着学科多样和深刻化,中学生比小学生要求更有自觉性、独立性和主动性。中学的任课老师多,每位老师教的学生多,一会儿一门课,一会儿一个老师,而且各个老师的教法不一样。他们不可能采取像打篮球那样“人盯人”的方法。中学老师比较重视启发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强调“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五个环节。孩子读小学时,家长下班回家第一句话就是问孩子作业做好了吗,如果孩子回答“做好了”,家长也就放心了。这种课后只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就不能满足中学学习的要求了。

第三个是学习心理反应的变化

小学生多数能顺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老师讲课深信不疑,而中学生一方面对老师的要求重视、信赖,另一方面他们的自信心、自主性加强了,也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不是一味地“打收条”。

第四个是孩子生理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小学时,孩子身体发育一般。进中学后,绝大多数孩子身体发育日趋成熟,处在人生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他们的认识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整个个性特征发生急剧变化。

第五个是集体关系的变化

与小学相比,中学生的集体关系及其在集体中的地位也有许多不同。在学校和班级集体里,班主任不再像小学阶段那样照顾得具体而细致,实施方法不再是“包班制”,班主任也不一定是主课老师。这样,让孩子自己料理的事情、支配的时间多了。学生干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十二三岁的孩子难免不贪玩,如果我们观察一下这些贪玩的同学,就会发现在他们自己支配的时间里,所进行的活动全凭兴趣,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

加强学习计划性的最好办法是制订学习计划。督促、指导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学会给自己提出目标,并能按目标要求选择方法和途径,以便使他们在比小学艰巨、复杂的学习任务面前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比较主动。如按时完成作业方面,不管老师检查不检查,按计划做到“天天清”、“段段清”,即今日事今日毕,绝不“欠账”。在复习方面,力争牢固掌握。当他们按计划做好时,家长应予以总结表扬。还没做好时,要帮助找原因,鼓励他努力按计划去做。久而久之,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就形成了,自学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同时要鼓励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学校里曾经有一位同学,开始学习吃力,作业和考试时错题多。后来老师建议该生专门搞了个“错题本”。家长进行监督,作业、考试卷发下后,逢有打“×”的错题,该生总是认真思考,总结错的原因,找出正确答案,把自己做错的题目更正后集结在一起,从中找出规律,弥补了知识上的缺陷。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该生遇到困难不是急躁慌乱,不是回避,而是迎着困难上,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通过一学期努力,该生的错题越来越少,成绩迅速提高了。

帮助孩子“学会学习”

指导孩子学会遵循学习规律,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学好功课不能单靠拼体力、磨时间。“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举个例子,有一个期期都名列班上第一的优秀学生谈学习体会时说:“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三先三后’。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后请教。”先预习,能知道每课、每单元都有哪些具体要求,重点是什么,这样心中就有数,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课。这样就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做作业前,先看书,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回忆一遍,弄懂了再做作业。遇到难题,先尽能力思考,再向老师请教。这样做效果很好。

还有一位同学在谈到自己如何学习时是这样说的:“善于思考,特别是在困难面前思考,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记住了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有位数学老师问同学们从1到100的数字相加的答案,有的同学将100个数字依次相加,有的同学则将首数和尾数相加再乘以50,迅速得出5050的正确答案,这就是讲了方法,动了脑筋。”

和孩子谈话“四不谈”、“五注意”

孩子不听话是父母最头疼的事,但是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这往往是因为家长教育不当,没有把握谈话的艺术,与孩子的批评性谈话,要收到好的效果,必须把握时机,做到“四不谈”、“五注意”。

“四不谈”是指:(1)吃饭时不谈;(2)孩子在气头上,头脑不冷静不谈;(3)有外人在场不谈;(4)家长心情不好不谈。

“五注意”是指:(1)要注意经常与孩子谈话,不要等出了问题,有人告状时再谈;( 2)要注意及时与孩子谈话,不要错过了教育的时机;(3)注意分析问题要全面,不要迫使孩子接受不公平的批评;(4)批评谈话也要注意适当肯定做得好的,不要全盘否定;(5)注意谈话时态度和蔼,不要声色俱厉,也不要不痛不痒。适当的挫折教育要有,适当的打骂也不是不可以,但打骂过后还是要谈。

总结:

1)优秀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点,都非常的勤奋努力;在初中要想脱颖而出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几乎全部同学都提前学习,提前学过之后在学校的学习相对较轻松,有的放矢学习效果明显

2)进行知识点题型的归纳总结,进一步巩固

3)进入中学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希望同学们在初中取个更大的进步

关于如何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提高柏杨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思考

近十多年是柏杨镇教育质量稳步上升的黄金发展时期,小考和中考成绩在全州和全市的排名都能令社会各界满意,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务实奉献可以说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中心学校居安思危,向社会征求提高教育质量的良策,笔者认为,制约柏杨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提高的原因有三:第一、社会对基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教育的投入严重赤字;第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学校教育对素质教育的落实力度不够,比如小学和中学英语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城市相比差距极大;第三、中、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没有做好,导致学困生在中学阶段数量激增。由于第一和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涉及到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教育工作者单方面的努力就可立竿见影可以做好的,因此本文只讨论第三个问题:如何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

义务教育体制是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如何有效地衔接,是率先突破教育质量瓶颈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衔接的问题绝对不容忽视。但从目前调查情况看,衔接工作滞后,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衔接程序,导致了在衔接工作中,研究小学教育的似乎考虑中学教育较少,而研究中学教育的对小学教育也重视不够,在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研究上,缺乏联系的“纽带”,考虑各自的“硬件”多,重视相互联系的“软件”少,以致使两个不同教育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使中小学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大部分学校都是临阵磨枪,走走过场,没有长远目标计划来深入细致的做好这项工作。这具体表现为学生对中学的管理方式不适应,学生与老师不适应,与中学节奏不适应,与中学课程不适应等约占一半。老师也有很多看法,小学教师反映,一些原本成绩很好的学生,送到中学后成绩就不好了,认为是中学教师放手太快,没有教好学生;而中学教师则说,读初一的学生连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什么都要教师盯着,一点自觉性和自主性都没有……。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中、小学衔接呢?笔者认为影响中、小学衔接大概有四个原因:

(一)中小学的管理体制不衔接。教育管理体制本身出现了脱节。现在中小学教学质量考评相对独立,小学只管小考成绩,没有过多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综合心理素质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偏爱在毕业前进行填鸭式地突击式教育,注重短期效益。挫伤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性。而中学教育,对小学教育模式,小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缺乏研究,导致了学生适应中学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难度,导致的结果是在教学上,几乎是井水不犯河水,你教你的,我教我的,没有合作关系,从而导致了中小学之间出现断裂。

(二)中小学的具体教育目标及教育思想的不衔接。小学存在着强调简单背记和机械训练,忽视行为习惯培养、能力训练和方法指导等现象。中学对学生习惯培养、能力训练和方法指导缺乏应有的缓冲时间和教育适应的过程,在中考的压力下,教学不得不走向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偏重应试、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误区,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中小学的阶段教育方式及教学手段不衔接。各教育阶段之间的知识内容跨度大,教育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差异显著。教师缺乏明确的衔接意识,给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造成了严重的适应障碍。

(四)中小学教育的指导措施不衔接。在检测、评价、指导、监控等管理方面,没有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管理组织和办法,各教育阶段之间的顺畅衔接没有有效的指导调控措施。

二、衔接工作的必要性。

中小学衔接,是指初中初期的中小学衔接而言,其目的在于使全体新生能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尽可能缩小他们已有的差距,避免新的分化,因此,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小学衔接,是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是中小学教育过渡的结合部,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失败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这一结合部是基础教育中长期被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中小学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了解情况,摸清规律,提高认识,探出新路,使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少走弯路,是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

(二)中小学衔接,是提高义务教育管理水平的需要。提高教育管理水平,需要做好中小学衔接管理工作。我镇小学升初中方法是:生源划片,小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由于小学毕业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认知前提差异较大,从而加剧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在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表现在“师与生、教与学”中,是双向的、相互的。这些不适应集中反映在: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管理难度增大,与家长、教师和学校的冲突增多,后进生和中差生队伍有扩大趋势。

(三)中小学衔接,是提高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搞好中小学衔接教育,有利于让师与生、教与学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让初一教师提前“立体”地认识和掌握自己的教育对象,系统地了解、掌握小学的教育教学现状,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小学现行教材编排体系,基本内容及要求,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从而掌握好衔接过渡的主动权,给学生搭好过渡的金桥。能使学生提前对自己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新的规范要求、学习方法、学习任务初步了解。

三、几点建议

重点研究突破制约义务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做好中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是我镇当前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为有效地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探索与实践:

(一)统一部署,切实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主观上虽然都存在着一种求知的良好愿望,但客观上也存在着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因此,有的学生常常因此而掉队。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过好这一点,不注重采用适合由小学到中学过渡特点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丧失,成绩就会大大退步。

1、要集中整合中小学教育的衔接思路。要认真总结外地已开展的中小学衔接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利用。如:中小学“合作发展、携手共进”的衔接工作思路,形成合作发展备忘录;中学采取“提前介入、多管齐下”的工作措施,对“因地制宜、家校结合”的课题进行了专题研究等等。因此,研究解决中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应首先“整合”现有成功经验,并做出统筹安排。

2、要规范中小学教育的衔接方案。要组织力量,结合我镇各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开展对中小学衔接工作专门研究,找出一条适合自己教育衔接发展的路子,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中小学衔接工作实际方案,使中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

(二)打破中小学教育管理的条块分割,推进中小学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

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中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是每个公民在步入社会之前必须依法接受的奠定素质基础的国民教育。根据目前我镇实际情况,要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有必要打破中小学教育管理的条块分割,对“九年一贯制”和“五四学制”办学体制进行探索,加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的专题调研。

1、要加强对“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的研究和探索。从目前情况来看,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是两个独立的学段,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初中与小学在办学目标、办学特色上不一致,导致不少小学生升入初中后感到极不适应,使初中教育成为基础教育的“细腰”。实行“九年一贯制”,学生在同一所学校可以受到统一目标要求下的连续教育,一方面使小学阶段开展的素质教育成果得到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也顺利地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任务。同时,学校还可根据具体情况把小学课程和初中课程进行有机渗透,使新课程标准得到更好地落实,避免小学升初中不适应的弊端,以利于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2、举办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教育管理的专题研究。针对我镇家庭教育氛围薄弱,留守儿童逐年增多,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应考虑建立“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把这些片区的小学和初中合并,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办学规模,集中精力办好一、二所学校,从而提高规模办学效益。教师在“九年一贯制”学校里,可以相互切磋,相互交流,进一步搞好教科研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师资素质。

3、要积极探索“五四学制”办学体制。针对中小学教育衔接的难题,应考虑义务教育实行“五四学制”的教学探索,在现行的“六三学制”中,小学六年级知识密度松、坡度缓,而初中三年时间,教学内容多,特别是初一、初二年级常因知识密度大、坡度陡,课目多,难点集中,消化不良,出现两极分化,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外地有很多“五四学制”办学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我镇也可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首先把现行的小学六年级办成初中预科班,过渡到“五四学制”上来,如上海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中小学教育的衔接而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

(三)突出小学教育,夯实教育基础。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学习品质、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也是完成人才培养的最基础的奠基工程。

1、着力打造品牌学校。一是要发挥现有教学示范学校的示范带头作用,从根本上进一步增强教育竞争力,提高办学品位。二是要继续做好教学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把创建教学示范学校作为打造品牌学校的重要举措,动员全镇各校积极行动起来,抓住时机,明确目标,选准突破口和着力点,以扎实的工作投入到创建品牌学校中去,争取全镇小学均达到市级教学示范学校水平。

2、切实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教学工作,提高办学效益,关键在落实。一是要把教学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件工作上,落实到每一个教师、学生的行动上。对制定的每一项教学工作任务,都要做到层层把关,环环相扣,一抓到底,务求实效。二是要认真总结近年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在落实上抓出效益来。三是要加强教学管理。在教学上突出一个“严”字,切实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共同提高,着重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问题,为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应加强小学教学质量检测。小学教育是初中教育的基础,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阶段。小学应在实行全镇统一考试,统一阅卷,检验教学水平的基础之上,深入进行教研工作,为各校望、闻、问、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四)突破初中教学质量,提高普高达线率。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初中教育又是基础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初中教育抓的不好,教育就失去了基础,提高教育质量就是一句空话,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会失去活力。

1、要加强对初中教学的领导。一是中心学校要成立初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要把提高教学质量摆到重要位置,定期研究和解决初中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二是加强对初中教学质量的监控。通过统一考试、质量抽测等方法建立全镇初中阶段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三是要创造优良教育环境。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

良好的外部环境,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减少会议、减少繁琐的应付,确保学校不受外界的干扰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要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效率。一是要研究学情,研究教材和教法。要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特点确定最优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45分钟的教学效益,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要改革教学方法,精讲精练。通过启发诱导,师生互动,合作学习,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要加强薄弱学科和薄弱学校建设。一是要针对历年中考中出现的薄弱学科,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特别要加强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薄弱学科的教学水平。二是要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在师资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适当向其倾斜。要深入基层,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出问题所在,通过结对帮助、限期整改和提高的办法,促进学校水平的整体提升。

(五)加强教学研究,解决中小学“管”与“教”上的脱节现象。

根据全镇历年的教育工作成败的的经验总结可知,中小学教学衔接的问题,主要体现于管理与教学上,因此,进一步整合中小学管理体制之后,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好管理上与教学上的衔接。 1、改善教学管理,缩小在管理上的差距。解决中小学衔接问题,首先要搞好管理上的衔接,要把对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考核与与生源地中学中考成绩相挂钩,为教学中的衔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要设法减少中小学各阶段管理上的跨度,中小学两段共同关照,做好过渡工作。小学阶段要尽快改变“管得过死、管得过多”的管理方法,重视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放手让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促使学生由教师包办向学生自律过渡和转化。要加强对初中的教育管理,教师要多接触学生,紧密联系班主任,共同对学生加强教育,严格管理,积极引导,努力扶持,培养其自觉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转变教学观念,减少学生在学习上的梯度。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阶段教法的研究和学法的指导,要在中小学阶段抓好“双基”的同时,着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预习、听课、学习、复习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要采取措施,使初中教师提前介入,了解小学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初中的教学实际,改革教法,指导学法。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运用不同教学手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要找好小学、初中的衔接点,在接力区内做好文章,使学生在学习上的梯度减小,逐步向初中的有效教法过渡,形成“扶—导—放”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让学生变厌学为爱学、变苦学为乐学、变拙学为巧学,以尽快适应初中教学的要求。

教育教学工作是中小学的中心工作。小学阶段教学质量对整个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教育既是义务教育,也应该是优质教育,优质教育一定要从小学抓起。各小学要做好与初中的衔接工作,主动与中学沟通和联系,早做工作,保证优质生源不外流。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完善加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努力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一定会推进全镇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