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厚墓志铭》与《小石潭记》(教师版+学生版)

《柳子厚墓志铭》与《小石潭记》(教师版+学生版)
《柳子厚墓志铭》与《小石潭记》(教师版+学生版)

十二、《柳子厚墓志铭》与《小石潭记》(教师版)选段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kān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段二:

顺宗(1)即位,(子厚(2))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3)。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4)质钱,约不

时赎,子本相侔(5),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6)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注释:

(1)顺宗:李诵,公元805 年即位,在位不到一年。

(2)子厚:柳宗元的字。

(3)刺史:官名,唐代郡太守为刺史,比下文“司马”官职高。

(4)男女:指子女。

(5)侔:(móu)指相等。

(6)观察使:官名,指地方军政长官。

习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2 分)

、斗.折蛇行

斗:

2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下:

答案】(1)1、像北斗星一样2 、推广

解析:“斗”属于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

分)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

译文:

2、其俗以男女质钱。

译文:

【答案】(2)1、(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地有个

2、当习惯(风俗),向人借钱用子女做抵押。

解析:1、关键词:蒙、络。2、关键词:质。

(3)材料的参照对读,可以使我们对人物深入了解。比如选段一结尾提及“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比照选段二,我们发现其原因不仅是小石潭本身偏僻、幽静,而且也与(1 、)有关。选段二显示,子厚任永州司马期间,主要活动有(2 、)(3 、)(每空不超过四个字),选段一则是印证,当他任职柳州,情况就有了变化。(3 分)【答案】(3)1、他初遇挫折,内心愤懑。2、读写。3、游玩。

解析:根据选段二可知作者写作选段一时是“例出” 、“例贬”,根据此背景可理解作者此时的情感。从选段二中“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可知作者当时的主要活动。

原文详解:

小石潭记:略

柳子厚墓志铭

导读:

《柳子厚墓志铭》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题中柳子厚即柳宗元。文章综括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着重论述其治理柳州的政绩和文学风义。韩愈赞扬柳宗元的政治才能,称颂其勇于为人,急朋友之难的美德和刻苦自励的精神。

此文是韩愈于元和十五年(820),在袁州任刺史时所作。韩愈和柳宗元同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桴鼓相应的领袖。私交甚深,友情笃厚。柳宗元卒于元和十四年,韩愈写过不少哀悼和纪念文字,

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综括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着重论述其治柳政绩和文学风义。韩愈赞扬宗元的政治才能,称颂其勇于为人,急朋友之难的美德和刻苦自励的精神。对他长期迁谪的坎坷遭遇,满掬同情之泪。然而对于宗元早年参加王叔文集团,企图改革政治的行为,却极为之讳,措词隐约,表现了作者的对时代政治漩涡的无奈之举。文中,韩愈肯定了柳宗元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并揭示出柳文愤世嫉俗之情及其现实意义。全文写得酣姿淋漓,顿挫盘郁,乃韩愈至性至情之所发。

原文:

【原文】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译文】顺宗即位,又升为礼部员外郎。(礼部员外郎:官名,掌管辨别和拟定礼制之事及学校贡举之法。柳宗元得做此官是王叔文、韦执谊等所荐引。)

【原文】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译文】逢遇当权人获罪,他也被按例贬出京城当刺史。(用事者:掌权者,指王叔

文。唐顺宗做太子时,王叔文任太子属官,顺宗登位后,王叔文任户部侍郎,深得顺宗信任。于是引用新进,施行改革。旧派世族和藩镇宦官拥立其子李纯为宪宗,将王叔文贬黜,后来又将其杀戮。和柳宗元同时贬作司马的共八人,号“八司马” 。例出:按规定遣出。805 年(永贞元年),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原文】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4)。

【译文】还未到任,又被依例贬为永州司马。(例贬:依照“条例”贬官。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本是州刺史属下掌管军事的副职,唐时已成为有职无权的冗员。)

【原文】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译文】身处清闲之地,自己更加刻苦为学,专心诵读,写作诗文,文笔汪洋恣肆,雄厚凝练,像无边的海水那样精深博大。而他自己则纵情于山水之间。(居闲:指公事清闲。记览:记诵阅览。此喻刻苦为学。泛滥:文笔汪洋恣肆。停蓄:文笔雄厚凝炼。无涯涘(s ì):无边际。涯、涘,均是水边。肆:放情。)

原文】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译文】元和年间,他曾经与同案人一起奉召回到京师,又一起被遣出做刺史,子厚分在柳州。(偕出:815 年(元和十年),柳宗元等“八司马”同时被召回长安,但又同被迁往更远的地方。柳州:唐置,属岭南道,即今广西柳州市。)

【原文】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译文】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制订了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是岂不足为政邪:意谓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是”的意思是这,这里,“岂”的意思难道,“足”指值得。因:顺着,按照。土俗:当地的风俗。教禁:教谕和禁令。顺赖:顺从信赖。)

【原文】其俗以男女质钱(16),约不时赎(17),子本相侔(18),则没为奴婢(19)。

【译文】当地习惯于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质:典当,抵押。不时赎:不按时赎取。子:子金,即利息。本:本金。相侔(móu):相等。没:没收。)

【原文】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译文】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与设方计:替

债务人想方设法。悉:全部。)

【原文】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译文】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书:写,记下。佣:当雇工。此

指雇工劳动所值,即工资。足相当:意谓佣工所值足以抵消借款本息。质:人质。)

【原文】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译文】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别的州县,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一千人。(观察使:又称观察处置使,是中央派往地方掌管监察的官。下其法:推行赎回人质

的办法。比:及,等到。)

题解:

此文是韩愈于元和十五年(820),在袁州任刺史时所作。韩愈和柳宗元同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桴鼓相应的领袖。私交甚深,友情笃厚。柳宗元卒于元和十四年,韩愈写过不少哀悼和纪念文字,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综括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着重论述其治柳政绩和文学风义。韩愈赞扬宗元的政治才能,称颂其勇于为人,急朋友之难的美德和刻苦自励的精神。对他长期迁谪的坎坷遭遇,满掬同情之泪。然而对于宗元早年参加王叔文集团,企图改革政治的行为,却极为之讳,措词隐约,表现了作者的对时代政治漩涡的无奈之举。文中,韩愈肯定了柳宗元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并揭示出柳文愤世嫉俗之情及其现实意义。全文写得酣姿淋漓,顿挫盘郁,乃韩愈至性至情之所发。

鉴赏:

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刻石纳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便后人稽考。文章通常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序文,叙述死者的姓氏、爵里、世系和生平事迹;后一部分是铭文,缀以韵语,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颂赞。这一篇墓志铭的铭文极短,是一种变格。

从全文中可看出两个比较含蓄之处:其一是暗示做人与做文的关系。其二是做人与做官的关系。合二为一,也就是要以人品为本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对于这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文化中的核心问题,韩愈的态度是相当客观的,他特别敬重柳宗元的为人,所以本文也就一直围绕着“人的品质”这个关键问题演进、发展,尽管自然段落较多,但上述中心思想却是脉络清晰,贯彻始终的。

此文之所以脍炙人口,千载流传而不衰,就是因为作者在文章里浸透和倾注了丰沛的情感。由此,愤激之笔频出,不平之鸣屡见,行文之中自然而然地打破了传统碑志文的形式,形成了夹叙夹议、议论横生、深沉蕴藉、诚挚委婉的特殊风格韵味。这一特点即便在最后一段铭文之处,也是非常明显的。铭文自古用四言韵文连缀而成,大都用来概括前面所述之事。可是韩愈却有意识地只写了三句有韵角却失体例的奇句单行,便就此搁笔。这难道仅仅是出于改革文体的考虑吗?如果后人能够理解到柳宗元对孱弱幼子的眷恋之心,那么韩愈这三句铭辞,也就是对死者最恰如其分,也最能使死者安息的话了。

作为文体之一的墓志铭自有其体例,例如前需追述墓主先代,后需交代身后安厝及子女情况,这都是为名人写墓志时不可省的笔墨。在写此类文章时,能积极利用体例,又不完全受它的限制方为上策。此文先述子厚先世,重在表现其刚直的节操风骨。后写裴行立、卢遵二人对子厚后事安排和家属抚恤的尽心尽力,表现他们生死不变的友情,这些都可与墓主风概相映照,而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沈德潜评语说:“噫郁苍凉,墓志中千秋绝唱! ”对此文概括得颇为到位。

十二、《柳子厚墓志铭》与《小石潭记》(学生版)

选段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kān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段二:

顺宗(1)即位,(子厚(2))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3)。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4)质钱,约不

时赎,子本相侔(5),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6)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注释:

(1)顺宗:李诵,公元805 年即位,在位不到一年。

(2)子厚:柳宗元的字。

3)刺史:官名,唐代郡太守为刺史,比下文“司马”官职高

4)男女:指子女。

5)侔:(móu)指相等。

6)观察使:官名,指地方军政长官

习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2 分)

1 、斗.折蛇行斗:

2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 分)

1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2 、其俗以男女质钱。

译文:

(3)材料的参照对读,可以使我们对人物深入了解。比如选段一结尾提及“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比照选段二,我们发现其原因不仅是小石潭本身偏僻、幽静,而且也与(1 、)有关。选段二显示,子厚任永州司马期间,主要活动有(2、)(3、)(每空不超过四个字),选段一则是印证,当他任职柳州,情况就有了变化。(3 分)

《小石潭记》(人教版必修)

《小石潭记》(人教版必修) 一.教学内容: 《小石潭记》 二、重点、难点: 1、诵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按照游览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3、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新课讲授: 1.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也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改革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抑郁不得志,又不肯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当权派同流合污。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有的寄情山水,抒发个人的抑郁和苦闷;有的反映当时人民的疾苦和愿望,谴责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等。《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都是他被贬永州时期的代表作品。 《永州八记》指《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2.文言字词注音: 卷石(quán)参差(cēncī)寂寥(liáo)摇缀(zhuì)隶(lì)悄怆(qiǎochuàng)俶尔(chù)佁然(yǐ)嵁(kān) 翕忽(xī)幽邃(suì)坻(chí) 3.朗读课文:

4.文言词语总结: 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佁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动词,“成为”)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5.译文: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佩玉、玉环相碰时发出的清越响声,(我的)心情高兴起来。(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看到下面有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岩石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和翠绿的茎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到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的,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26《小石潭记》原文、注释、译文和赏析

小石潭记 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小石潭记》注释、译文和赏析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注释 [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2]篁竹:竹林。 [3]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部编人教版《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设计教师: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实词,感知文章内容。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融情于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文章内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融情于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示范朗读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预习导学] 1、了解“记”的文体知识 记:古代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往往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 如: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明朝魏学洢的《核舟记》 2、上网或查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说是《永州八记》之一。 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飞景佳丽的地方,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母潭记》、《钴母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3、朗读课文。 朗读时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卷石底以出(quán)为坻(chí)为嵁(kān)蒙络摇缀(luòzhuì) 参差披拂(cēn cī)佁然不动(yǐ)俶尔远逝(chù) 往来翕忽(xī)犬牙差互(cī)悄怆幽邃(chuàng suì)

小石潭记-人教版

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 2、了解本文的作者及背景资料。 3、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加强诵读和积累,让学生主动探究和整体把握。 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以及寄托于山水间的情感。 2、学会欣赏山水景色之美,陶冶美好的情操。 教学重点: 1、掌握记叙的顺序;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2、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记叙的顺序;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2、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3至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学生回忆“唐宋八大家”导入。 介绍柳宗元及作品及记 1、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掌握重点字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作者朝代出处:一.解释加点字: 1.如鸣佩环2水尤清冽 3. 全石以为底 4.为坻 4.青树翠蔓 6. 蒙络摇缀 7.参差披拂8. 潭中鱼可百许头 9.佁然不动10. 俶尔远逝 11.往来翕忽12斗折 13.蛇行14.明灭可见 15.其岸势犬牙差互16. 寂寥无人 17. 凄神寒骨18.悄怆幽邃19.以其境过清 二、翻译句子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卷石底以出。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三、理解性默写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或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 5.《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6、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7、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8、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 9、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10、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 11、小石潭的主要特征:全石为底、潭水清澈、竹树环合:幽静 1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凄清寂静寂寞忧伤 四、阅读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4.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人教版必修)

《小石潭记》(人教版必修) 一. 教学内容: 《小石潭记》 二、重点、难点: 1、诵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按照游览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3、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新课讲授: 1. 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也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改革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抑郁不得志,又不肯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当权派同流合污。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有的寄情山水,抒发个人的抑郁和苦闷;有的反映当时人民的疾苦和愿望,谴责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等。《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都是他被贬永州时期的代表作品。 《永州八记》指《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2. 文言字词注音: 卷石(quán)参差(cēn cī)寂寥(liáo)摇缀(zhuì)隶(lì) 悄怆(qiǎo chuàng)俶尔(chù)佁然(yǐ)嵁(kān) 翕忽(xī)幽邃(suì)坻(chí) 3. 朗读课文: 4. 文言词语总结: 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佁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动词,“成为”)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一、字音字形 篁.竹(huáng)为坻.(chí)为屿.(yǔ) 为嵁.(kān)摇缀.(zhuì)佁.然(yǐ) 俶.尔(chù)翕.忽(xī)悄怆.(chuàng) 幽邃.(suì)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语理解 (1)水尤.清冽:格外。 (2)可.百许.头: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3)佁然 ..不动:呆呆的样子。 (4)往来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5)悄怆 ..幽邃:忧伤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凄清。 2.一词多义辨析 3.词类活用解释 (1)心乐.之 解释: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 (2)近.岸,卷石底以出 解释: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接近。 (3)皆若空.游无所依 解释: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潭西南 ..而望 解释: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 (5)斗.折蛇.行 解释: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6)其岸势犬牙 ..差互 解释: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解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4.古今异义区分

(1)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 (2)崔氏二小生 .. 古义:年轻人。今义: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三、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唐永贞元年(805)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革新集团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记了其中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四、文体特点 游记是描述游览见闻和感受的叙事散文,内容多写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风貌等。游记有强烈的感情和鲜明积极的主题,多以游踪为线索,抓住不同景物的特征,有层次、有目的地细心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游记内容或偏重于借景抒怀,抒发个人感慨;或偏重于表现自然之美和个人情趣。 1.围绕小石潭,作者写了些什么?用了什么写法? 点拨:围绕小石潭周边,作者描写了篁竹、青树、藤蔓;围绕小石潭本身,作者描写了水声、潭水、游鱼、溪身、气氛。第一段写景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第二段正面写鱼,侧面写水,静态与动态相映成趣,用了特写镜头、拟人修辞手法,形象感人。第三段动静结合,巧用比喻写小溪,抓住了其特征。第四段情景交融,描写了幽深冷寂的气氛。 2.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悄怆幽邃”,作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请谈谈你的理解。 点拨:柳宗元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寄情山水只是为了摆脱这种凄苦抑郁的心情。永州山水以其独特的性灵吸引了柳宗元,使他暂时摆脱了烦恼,在如鸣珮环的水声中乐,在清澈的潭水和活泼的游鱼面前乐。然而看看这里竹树环合,人迹罕至,凄清幽静,难免会触景生情,想起自己的不被理解,遭受贬谪,那弥漫着的忧伤就浓得无法驱散了。 3.核心图解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人教版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10.答案:①因为②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人教版·八年级下·小石潭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小石潭记》 安徽省临泉县长官中心校李宙

小石潭记 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广东省考纲范围内24篇课内文言文中重点篇目之一。我结合农村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近几年来升中考试题特点,针对课文内容制定教学的目标,设计教学的过程,提出“把课堂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 点评:“教材分析”应说明“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还可联系学生学习实际,说明采用什么教学和学习的方法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背诵原文,能按要求默写句子。 2、积累闻、可、居、许文言字词。 3、学习侧面描写的写法,并能运用到作文中去。 过程与方法: 1、自主与合作。 2、讲解与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思想 2、提高学生鉴赏古文语言美的能力。 点评:“知识与技能目标”可操作、可检测性强。 重点: 1、背诵原文,能按要求默写句子。 2、积累闻、可、居、许文言字词。 3、学习侧面描写的写法,并能运用到作文中去。 难点: 1、学习侧面描写的写法,并能运用到作文中去。 教具: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复习并背诵原文。 2、尽可能地找出:闻、可、居、许出现的句子,并解释。

3、结合笔记理解课文内容。 点评:“课前预习”可独立设置,而不应该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项内容。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转入复习课内文言文。现在,老师问你们:“根据上学期的几次模拟考,你认为课内文言文应该围绕那几个方面来复习?。(规范的教案不必出现陈述性的语句。下同。) 1、课文默写(直接默写/理解性默写)。 2、翻译(注意词类的活用)。 3、文言字词(一词多义)。 4、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 点评:总体回顾文言文的学习范围,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复习重点的记忆。 好,那么今天我们就围绕以上几个方面来完成以下的几个任务。 课堂目标: 1、背诵原文,能按要求默写句子。 2、积累文言字词:闻、可、居、许(一词多义)。 3、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到作文中去。 点评:展示课堂目标,师生共同明确教学任务,好! 三:讲解新课。 1、课文默写。(以小测的形式检查学生的情况) (出示练习)(多余)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②、从正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水尤清洌)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③、描写小石潭周围坏境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 ④、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 点评:从操作上看,并不是“课文默写”,而是“课文重要语句默写”。 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