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方程说课稿

四年级下方程说课稿
四年级下方程说课稿

《方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方程》。首先,我来做一下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方程》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展开的,为下面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教学作铺垫,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方程是表示等量关系的一种模式,学习方程最重要的方面是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材编排时,创设了多方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多个实例的讨论,发现了方程能刻画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而体会到方程的作用,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愿望。这对于学生学习方程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预案时,基本遵从教材体系。

二、学情分析:

方程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等式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方程,因此,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是一个难点,需要大量的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体验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从中体会它的优越性,促使学生建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形成初步的感知。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写意图、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通过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及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含有未知数”和“等式”两个核心关键词建立方程的概念。

难点: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因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是用算术方法来解决问题。从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性思维转向借助等量关系列方程的新思维方式比较困难。列方程求解和列算式求解明显不同。列算式时以分析数量关系为主,把已知和未知隔裂,已知条件作为一方,要求的问题为另一方,通过已知数量的运算得到未知数量。而列方程是借助等量关系,把已知和未知融合起来,共同参与运算,这样思路就顺畅得多。】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1、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因此,在学法中,让学生通过“感知交流→观察比较→得出概念→分析概念”的探究过程去发现新知,从而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2、教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因此,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小组合作观察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观察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我设计四大教学环节:

(一)结合天平认识等式,不等式。

1、教师出示天平实物,让学生说说对天平的了解。当学生谈到天平两

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

物体质量相等时,教师板书:左边=右边【此环节设计主要是想让学

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等

式是方程的生长点】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的质

量关系。【这样设计是引出“20+30=50”的等式,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

关于等式的感性经验。】

3、接着再出示一幅情境图:让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

系。并说一说哪些是等式。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认识到(2)(4)是

等式,(1)(3)不是等式。

4、观察(2)(4)两个等式与20+30=50这个等式有什么不同

之处。(引导学生发现2、4都含有未知数。师板书:含有未知数)【通

过观察活动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初步理解什

么是未知数,也为后续抽象概括“方程”这个概念奠定一个基础。】

(二)探究等量关系,得出“方程”概念。

1、师引导学生认识等量关系。

出示书中第一幅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天平两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具体的说一说什么和什么质量相等。(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樱桃的质量+5g =10g)像这样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等式叫等量关系式。如果用x表示樱桃的质量,这个等量关系式就可以写成x+5=10。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屏幕出示书中情境2、3,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的内容,先自已找到等量关系,再用含有字母的等式来表示。然后小组交流,订正,师巡视。

3、全班交流。《此环节这样设计是因为等量关系是列方程的基础,只有找

准题中的等量关系,才能列出正确的方程。而找等量关系对学生来说既是新知识,又是难点,所以我先以讲授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它,再放手让学生仿照它来自学、交流,这样给学生一个攀爬的台阶,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

学生在汇报交流时可能写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式,教师在给予肯定和表扬的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顺向思考是最简单的。》

4、观察等式,找出共同特点并抽象概括方程定义。(师板书)找出定义中

的关键词,师画线。让学生自已写几个方程。在这里向学生渗透“抽象”

这一数学思想。从许多事物中,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过程,就是抽象概括。列方程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样设计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我们知道思想、方法比学知识更得要】

(三)巩固练习,概念强化

新知全部解决之后,为了巩固一下本节课的知识,我设计了2道小练题。

1、小小判断家

16+x2、a-7>143、20+30=504、8x+7=205、3x+4y=210【这个练

习题设计是让学生再一次对“含有未知数”和“等式”两个核心关键词的理解】2、根据情境列方程。在列方程之前让学生说说题中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列方程的前题是找出题中隐含的等量关系,不能凭感觉来列方程】

(四)谈收获,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习题的设计,我遵循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既巩固新知,又发展学生的思维)

八:说板书

(为了有效构建数学模型,把方程的特点展示出来,便于学生归纳方程的概念,因此设计出这样的板书。板书中含有未知数、等式两处划线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这两个关键条件的印象,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有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又有数学思想的渗透)

以上就是我们组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证,谢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