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_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及留下的遗憾2

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_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及留下的遗憾2
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_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及留下的遗憾2

[思路分析]

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活动:

1、甲午战争。侵占中国台湾。

2、八国联军侵华。日本是八国联军中出兵最多,最为凶恶的敌人。

3、一战中侵占山东、胶济铁路。

4、大规模侵华战争(1931年到1945年)。

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明治维新不久,日本就确实了臭名昭著的“大陆政策”,即“征韩侵华”政策。1871年12月,琉球船民因风暴飘泊于台湾岛,其中54人被台湾高山族人误杀,其余12人被官府护送回国。琉球本是中国属国,与日本毫无关系,但日本竟然称琉球是日本属国,于1874年出兵台湾,清朝调兵布防,双方最终在英、法等列强的调解下,签订了《北京专约》。〈专约〉中声称琉球是日本属国,日本侵台是“保民义举”,清政府以“抚恤名义”赔偿日本50万两白银。1879年4月4日,日本以武力吞并了琉球,改为冲绳省。

吞并琉球后,日本便一步步实施侵略朝鲜的计划,并意欲以朝鲜为跳板进而侵略中国。1894年5月,日本出兵朝鲜,并不断挑衅中国驻朝的军队,蓄意挑起新侵略战争。1894年7月25日凌晨,当清政府海军护送清军入朝的“济远”、“广乙”、“操江”三艘军舰行至牙山口外的丰岛海面时,日本海军突然发动袭击。牙山海战揭开了日本酝酿已久的侵华战争的序幕。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因此史称“甲午战争”。战争爆发后,尽管清军爱国将士进行了英勇的抗击,出现过左宝贵、丁汝昌、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也出现过甲午海战这样壮烈的激战场面,但由于清政府的腐朽和主政者的妥协,中国还是以惨败告终。1895年4月17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后来,在俄、法、德三国干涉下,日本事后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又勒索了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

1900年,西方列强以清政府“镇压义和团不力”为借口出兵中国。日本出兵2万余人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兵力占到侵略军总数的40%。随后,日本又伙同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获得了在北京、天津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的权利。凭借这一权力,日本于1901年10月在天津设立“清国驻屯军“,长期横行于京津地区,成为日本扩大对华侵略的一个重要桥头堡。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政府利利用西方列强参加一战无暇东顾的机会,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进而控制整个山东地区。

奉系军阀曾长期得到关东军的支持,日本企图通过控制张作霖,以扩大在东北的殖民利益,但是由于张作霖的“不合作”和奉系军阀势力的衰落,关东军决定除掉张作霖,另换傀儡。1928年6月3日,张作霖乘专列从北京撤回沈阳。次日清晨,当专列行至沈阳南郊皇姑屯的铁路桥时,大桥突然被关东军秘密安放的炸药炸毁,张作霖重伤而死,这就是“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掌握了东北的军政大权。日本竭力向张学良施加压力,试图阻止东北军和东北地方统一于南京国民政府,以便继续推行“满蒙分离”政策。但是张学良顶住了关东军的种种威逼利诱,毅然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历史遗憾

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场反侵略民族战争,同时也在世界历史的坐标轴上留下了光辉的轨迹。

历史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和世界均产生了重大的意义。

第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晚清以降,在列强的冲击下中国逐步进入了条约体系社会。面对列强所设置的条约枷锁,中国人民进行了无数次不屈的抗争,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最终均以失败而告终。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数次对外战争的失利,中国人民自卑到了极点。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民族自卑、崇洋媚外、迷信天命等心理成为了当时中国人普遍心态,这些心态严重地制约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但抗日战争则打破了这一消极心态,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彻底打败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这极大的激

励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重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稳定而安全的环境。

第二,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重新崛起创造了条件。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由于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国内天灾人祸的破坏,中国农村出现了普遍贫困化的趋势。实际性社会流动机制遭到了破坏,象征性社会流动机制也从民众的脑海中丧失,这使得农村社会更为动荡,而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则更加剧了这种危机。中国此时早已经走上了农村路线,并开始借助抗日战争逐步介入华北及江南农村社会。在抗日战争期间同国民党所主导的片面抗战路线相对比,中国所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逐步扩大了自身的影响。日本军国主义大举侵华以后,国民党被迫撤到了西南地区,华北及江南地区出现的合法权力统治的真空,因此中国开始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逐步壮大了自身的力量。到抗日战争后期,中国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面积、根据地人口、军队数量、干部队伍等指标均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且中国所实行的内外政策更为实际和成熟,已经具备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条件。可见抗日战争既是一场战争又是一场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第三,在中国近代化史上,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战争固然有破坏,但抗日战争却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为中国的近代化是多方面的。

从政治上说,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所实行的开放民主等措施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而中国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式的抗日联合政府扩大了参政基础,也同样促进了中国民主制的发展。

从经济上说,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国民党为应付抗战的需要领导的中东部工况企业的西迁运动,同时也在西部地区修筑了大量的交通设施、建设了大量的工矿企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西部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得到了缓解。而在抗日根据地,面对日伪的压力所造成的经济困难,中国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为经济困难的解决及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物质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军事上,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国国防近代化的发展。国民党的机械化王牌军大都是在这个时期组建的,国家的国防工程及设备也都是在这个时间建成的的,可见抗日战争促使了中国国防的近代化。同样中国翠¤所领导的抗日军队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官兵素质上都朝着近代化方向迈进。

在文化上,国民党推行开明的文化政策,使抗战文化迅速发展,并产生了大量不朽的作品。在抗日根据地,中国更是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并使之成为了一种宣传方式,中国使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社会风俗及观念上,无论是国统区还是抗日根据地的社会风俗及观念都得到了革新,传统的封建礼教观念被进一步削弱,民族主义思想被激发出来,社会陋习得到了改良,同时妇女的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第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了重大贡献。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的命运开始同世界的命运联系到了一起,同时世界的命运也开始依靠中国中国的抗日战场吸引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日军主力,使日军无法抽身北攻苏联,也遏制住了日军扩大太平洋战争及西进中东的企图,为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五,在中外关系史上,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广泛地跟盟国军队联合作战中相互了解的加深,使得中国逐步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国际地位大为提高。在抗日战争后期,随着各国在华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以及开罗、波茨坦等国际会议的召开,中国逐步走出了半殖民地国家的困境,并开始确立了世界四强国的国际地位。这种地位的确立对当代中国也产生了积极意义,如: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是在开罗会议上被法定下来的;中国作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在这一时期确立下来的。

历史遗憾

抗日战争的胜利确实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但也留下了许多历史的遗憾。

第一,香港及澳门问题。在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本可以借助抗日战争的胜利及盟国各大会议的决议收回香港和澳门,但最终却没能实现。由于战后中国四强国国际地位的确立以及中国对英属殖民地民族运动高涨的积极影响,中英关系在抗战后期出现了重大的裂痕,因此具有老牌殖民主义倾向的英国极力反对中国收复香港。蒋介石政府本打算动用武力强迫收回香港,到考虑到国共内战不可避免,为了取得英国对其发动反共内战的支持和援助,遂放弃了武力收复香港的意愿,并打算通过和平谈判来缓和中英关系。后由于英国的抵触,收复香港之谈也就不了了之了。对于葡萄牙所占的澳门,国民政府本也打算收复,但由于葡萄牙的阻挠及英国的破坏,加上国民政府放弃收复香港政策的确定,葡萄牙也最终没有收回。

第二,外蒙古及旅大问题。抗战胜利后作为中国盟国的苏联,理应废除在华的一切不平等特权,外蒙古及旅大等地也理应回归中国。但蒋介石政府由于害怕战后苏联支持翠¤而试图与苏联进行妥协。具有大国沙文主义的苏联遂利用国民党的投机心理,已不支持翠¤为保证换取了国民政府外蒙古、旅大等地权益的默认。

第三,对日占领问题。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盟国的决议,中国本应派兵进驻日本本土。国民党也曾打算派遣具有留学美国背景的孙立人率领新一军进驻日本四国,但由于国共内战的爆发,新一军在集结后被转运的了东北。后国民党又组建了八十九军为驻日部队,但随着国共内战的升级和惨烈,该军又被派到了华东战场,后被消灭。中国派军直接占领日本本土的计划也就不了了之了,这极大的削弱了战后中国在处理日本问题上的发言权。

第四,日本赔款问题。根据盟国决议,日本理应为其在战争中对中国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但蒋介石国民政府为了顺利接受日本在华军事装备,并借以提高其在国共内战中的砝码,遂放弃了赔款要求,而改为用日在华物资抵消赔款。蒋介石以德报怨所得到的日本在华物资远远达不到日本理应赔偿的款数,使中国丧失了一次巨大的发展机会。

第五,战犯问题。对于侵华日军及依附日军的伪军,在战后理应受到审判。对于日本侵略军而言,大多数战犯得到了应有的下场,但仍不乏漏网之鱼,如:跟蒋介石、何应钦、汤恩伯等人有密切关系的日本派遣军驻中国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等人,却在蒋介石等人的庇护下继续逍遥法外。而对于依附于日本侵略军的伪军而言,大多数战犯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了抢占地盘,发动国共内战,对伪军采取了招降纳叛的政策。除巨奸周佛海、陈公博等人外,有实力的伪军大都被国民政府所改编,惩罚伪军战犯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既有意义,也有遗憾。意义是全民抗战所取得的,而遗憾则是国共内战而导致的。中华民族应该团结一致,避免历史上遗憾的重现。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史说为七七芦沟桥事变。然日本对中国本土的侵略,实以九一八事变为肇端。为全面说明这个过程,本大事年表亦始于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在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下,日本驻中国关东军于午后十时破坏南满铁路柳条沟段路轨,并诬指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北大营及沈阳发起进攻。当时东北军首脑张学良上将正养病北平,即电令沈阳守将王以哲中将不得抵抗,静候中央循外交途径解决。国民政府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并向国际联盟提出控诉。五日后,辽宁、吉林两省大部沦陷。 1931年9月28日民众要求抗日 南京中央大学学生要求政府抗日,赴外交部请愿。迄十二月,外埠涌入南京请愿学生达七万之众。全国民情鼎沸,要求政府收复东北。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坚持“安内攘外”及尽力延迟对日战争的方针。 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 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 1933年4月15日日军进犯冀东 日军进犯长城无功,遂改变作战计划,向滦东进攻。先后陷秦皇岛、滦州,5月14日占领宁河。平津震动,故宫博物院所藏国宝,装箱南运。5月31日,中日在塘沽签订以划定冀东非武装区为主要内容的停战协定。华北将领宋哲元上将等四十七人联名通电反对该协定。 1935年5月29日《何梅协定》 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大佐向军委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上将提出“中国中央军由河北省撤退,严予取缔华北抗日侮日行为”等要求。国民政府为遂行“安内攘外”政策,允许何向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中将表示自行实施所提要求,日方称为《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 中共于“长征”途中在四川毛儿盖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全国人民联合国防政府” 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在到达延安后,中共中央发出“停战议和”通电,随即由周恩来代表中共赴上海与政府代表张冲会商。稍后应陈立夫之邀到南京谈判,条件大体谈妥,张冲陪周返延安复命。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全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张学良上将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在西安扣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抗日主张。16日国民政府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国军向西安采取包围攻势。蒋夫人宋美龄、宋子文、戴笠等先后飞赴西安,中共则派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协助解决事变。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飞洛阳,次日抵南京。

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并不是中国最有民族意识的时候

: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并不是中国最有民族意识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被满清奴役太长时间,民族意识一点都不强,鸦片充斥,还不如现在.是日本,和列强的侵略激起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第二,日本一直在搞脱亚入欧,中国也不需要对其他国家有什么领导权,中国的外交特征就是绝对不干预其他国家主权,你见过我们干预哪个国家包括非洲国家的主权,所以很多非洲国家领导和人民非常感谢我们,觉得我们不祥某个国家总是想控制别人,所以谈不上领导权.日本就更没有什么领导权了,那是美国的事. 中日关系世仇来源以久,古代日本就喜欢在我们的边界抢,杀,被打败过,唐代时关系还可以,但是我们都知道,日本资源匮乏,尤其在古代不象现在还有科技可以发展国家,都是农业,日本人当然吃不饱,经常抢我们.但是最大的伤害是二战,日本十分残忍的屠杀了3500万中国人,大多是手无寸铁的平民,还对我们实行细菌战等用活生生的中国人作实验,连外国人都说当时的南京成了地狱.现在还不承认历史,参拜战犯,侮辱我们.造成善良的中国人无法再原谅,但是我们还是愿意和平相待,目前关系和平为主,但是中日关系需要的不只是我们的努力,更多的需要日本方面努力,最起码承认历史. 24 回答时间:2006-11-6 20:51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aiyiyi2006|四级 擅长领域: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10-10-22熊猫事件,渔船事件给中日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日关系现在是什么样 (14) ?2009-6-3论述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22 ?2010-12-8请问自钓鱼岛问题到现在,中日关系的恶化会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 ?2011-3-5中日关系现在如何? ?2010-11-21中日关系现在如何?现在出国去日本有没有影响? 4 查看同主题问题: 其他回答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 历史意义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日本正式投降,9月3日在南京举行了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在这个附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可以说,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历经14年的历史任务,使中国人民在世界中站了起来,不再软弱,不再受压迫,真正有了立足之地。在胜利后的这50多年中,我们没有忘记先辈们的艰难困苦,没有忘记是因为他们才有现在的生活,如今,战争没有了,艰难的日子没有了,可是我们仍然要学习战争,学习其中的道理、经验、原因和意义,下面就简单剖析一下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在14年浴血奋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广泛的民众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真正的人民战争,决定了中国人民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首先,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真正觉醒起来,全国各族人民焕发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地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之中。在长达14年的战争中,不论是军人、工人、农民、商人、学生,不论是男人、妇女,不论是青壮年、老人、少年儿童,无不以各种方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他们之中,有多少人血洒疆场,壮烈牺牲;有多少人毁家纾难,捐资破敌;有多少人宁死不屈,以身殉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的动人场面,到处是汹涌澎湃的救亡图存浪潮,到处是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壮烈景象。这样,日本帝国主义面对的不再是少数人,而是拥有四亿五

千万人民的整个中华民族,是四亿五千万人民用血肉筑起的新的长城!正如毛泽东所说,在这种情况下,它只能遭到失败的命运。 其次,国共两党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地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从而在全国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自1927年以后,国共两党进行了持续10年的内战。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的关键时刻,如果两党不能捐弃前嫌,团结一致,就不能挽救中国的危亡。鉴于此,中国共产党首先发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中国国民党也顺应历史潮流,放弃内战政策,从而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全国人民有了团结的核心。 第三,放手发动群众,实行人民战争,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根据敌强我弱、敌宜速决我宜持久的客观形势,广泛开展人民战争,充分采用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战场,使敌人无时不受到惊扰,淹没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通过人民战争,敌后战场有力地消耗了敌人,壮大了自己,逐渐改变了敌强我弱的态势,并且积极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抗日战争中,中国民众的动员和参与是历次反侵略战争中最深入、最广泛的。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还有很多,以上三条是比较主要的,其他的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以上论证,可以看出中国广大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他们是主力中的主力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使我们军队的力量更加强大。抗日战争

部编8年级上册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部编8年级上册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一、说教材: 本课由四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为: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一节重要的内容,对中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养极为重要。 二、说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处理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学生活动及相关资料来处理。 本课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处理方法: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来突破。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知识的认知基础,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的基本史实;识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联系所学知识思考、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共七大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设计理念 以学习活动及图片引入课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注重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理念。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教师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过多媒体展示影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五、学法指导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观看图片资料及讨论等,以便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内涵,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 在设计本课时,我本着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理念,课堂开始就让学生再现历史情景,观看图片及设疑等方法点拨课堂重点,使学生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振奋人心的一件重大事件。 接着设疑“全国人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将学生引入思考,然后出示子目:全民族坚持抗战,使学生确切理解中共正确的作战策略与全民参战的的结果,也为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及时而必要的,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分别是: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长沙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滇缅之战,湘西会战,太原会战 1.淞沪会战 简介 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1] 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当时的国民政府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总队,总计兵力约70万余师,奋勇迎战。 战果 淞沪会战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粉碎了他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它是我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 这次战役,日伤亡6万多人,被我军击毁击伤飞机200多架,舰船20余艘。但是我军以落后的武器死守被日军优势火力控制的战线,加上指挥失当,伤亡重大,有大约30万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军团级干部损失过半,导致我军中下层出现断层,致使我军战力在后续出现下滑。 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2.上高会战 “上高战役”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歼灭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蒋介石对担任攻击主力的74军甚为满意,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此为国民革命军中最高奖励。 背景 当时,日寇企图拔掉驻守在上高的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这颗钉子,于元月份开始,盘踞在南昌的日军,陆续将派往鄂西及武汉的部队调返原驻地,并积极补充兵员,增加给养。日军积极进行渡河及夜战演习,并有侵华日空军第3飞行团主力先后飞抵南昌机场。日军拟兵分三路,总兵力约6.5万人,配有战车40辆,飞机150架,以第11军团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为总指挥。 战斗过程 1941年3月15日,圆部和一郎指挥2个师团、1个独立混成旅团,由安义、南昌等地分3路向上高地区进攻,企图攻歼国民党军第9战区第19集团军主力。 安义;中路日军第34师团占领高安后,向官桥、泗溪等地继续攻击;南路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一部在独城、经楼地区被国民党军第49军阻击,主力被阻止在灰埠,被迫渡江北上与第34师团会合。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于19日下决心:利用既设阵地,逐次抗击,诱日军进入上高地区予以围歼。当即电令:“严饬各军积秀对敌猛攻,务将深入之敌,歼灭于高安锦河南北地区。”为了增强罗集团的攻击力量,第战区长官部抽调王陵基川军陈良基、傅翼两个师由三都导区兼程南下。各军慑于军律之森严,又知援军即将到达,士气大振,奋勇争先与敌搏斗,围歼日军第34师师团之战于上高地区展开。 日中路军第34师团本已陷入绝境,而第34师团夺取上高的野心却未死,自19日经余程万师阻止于泗水东岸泗溪附近后,20日第34师团又采取锥形突入之战术,集中大炮十余门、飞机30余架,集中轰击泗水西岸唐、港西罗地区,阵地被毁,敌军遂乘机分由档口、港西

抗日战争的意义

抗日战争的意义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受害最深,牺牲最烈,斗争持续时间最长,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它是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进行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改变了屈辱挨打的状况。终于摆脱了“恐洋症”,全中国人民找回了自信与自尊。从此感到自己作为世界上一个有能力自立的民族,能够打败侵略者,这对整个民族精神非常重要,也就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能够有地位,不再受人欺压,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它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抗战中形成的团结一致、英勇不屈、奋发图强、百折不挠的精神已深深地溶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激励着中华民族继续前进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软弱,最后都以割地赔款而告终。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这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中国抗日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 摘要: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之后,国共两党之间局势紧张,爆发了历时三年的解放战争,国民党在期间迅速走向崩溃,究其原因,主要分为军事、政治、经济、国际因素四个方面。 关键词:国民党;崩溃;军事;政治;经济 1相关背景 1.1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等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日方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侵华日军128万人向中国投降。 这场战役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结果。其中,国共两党所做出的贡献都是不容忽视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而此时,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希望使战后的中国回复到战前的状态,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由于中国中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是它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障碍。中国面临内战危险。 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包括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另外还存在官僚资本主义同广大劳动人民的矛盾。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因此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封建主义已同官僚资本主义结合在一起。综上所述,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图1 图2 抗战胜利后至解放前国共两党的形势

抗日战争练习题

考点14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说明全解知识清单 ——明确考什么 一.“九·一八”事变:1931、9、18,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村南满铁路的路轨,接着进攻 沈阳;东北三省沦陷;中国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 二.西安事变 1.概况: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中国采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2.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10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三.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7、7,日军炮轰卢沟桥和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 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爆发 2.南京大屠杀:1937、12 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3.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4.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徐州会战组成部分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5.百团大战:彭德怀、朱德指挥八路军取得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6.抗日战争胜利意义:1945、8、15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 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四.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 内容:(1)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了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 主主义的中国。(2)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新的中央委员会。 备考建议 本考点注意对西安事变的概况以及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抗战精神,揭露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高频考点标准解题 ——知道怎么考 15,(2005重庆)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本就占领了中国() A西南三省B西北五省 C华东五省D东北三省 考点:九.一八事变。本考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思路;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经分析可知只有D项符合提干。 答岸:D 评注:对于此类问题应注意抓住提干的关键词“九.一八事变”,再对选项进行分析排除

日本侵略中国时的原因

日本侵略中国时的原因 1.日本地小资源少人多经常地震。关东大地震几乎摧毁了东京。占领中国后可往中国移民。 2.日本自古就有占有大陆,称霸世界的野心。比如明朝时候的侵朝战争,甲午战争和日俄 战争。 3.因经济危机使日本国内经济萧条,社会动荡。政府扩大军事开支和军火产业规模。这样 结果只能选择战争。 4.日本国内少壮派军人纳粹思想严重。自行其是,擅自发动918事变。 5.30年代中国相对稳定,虽有国共相争。但因为底子薄,经济发展较快。日本国内却经济危机停滞不前。日本当权者坐不住了,再这样发展下去日本就没机 会了于是发动战争。 问题的提出 作为研究抗日战争的学者,笔者常常会被人问起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小小的日本为什么会侵略一个比它大得多的中国?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大的问题,涉及中日战争广阔而复杂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理等种种因素,以致我们常常不知如何才能简明扼要地加以回答。 从地理规模来说,日本的面积是37万多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中国的云南省。但令人不解的是,就是这 样一个小国,却连年不断地发动对外战争,给亚洲的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带来了罄竹难书的浩劫和灾难。事实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也不是从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开始的,而是从16世纪中国的明王朝时就开始了,那就是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的骚扰和侵略。 日本军国主义者对这个问题倒是有一个答案:日本列岛是一个蚕,中国则是一片桑叶,蚕就是要吃桑叶。日本的老师就在课堂上给自己的学生们灌输这个观点:日本的形状像个蚕,支那则像个桑叶,蚕吃桑叶天经地义,否则蚕岂不要饿死吗? 要回答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既要看日本的因素,也要看中国的情况。 从日本方面看,首先是它想侵略中国,其次是它有能力侵略中国。前者解释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后者则回答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能性。 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第一个问题:从日本方面来看。它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为什么想侵略中国?也就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在哪里? 日本之所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根子还在于它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那么,日本为什么会形成军国主义的传统呢? 1.这首先和日本的武士道密切相关 残酷心态。比如,为了培养小孩子的胆量,深夜派他去死刑刑场取死人头,谁敢做就给谁奖励;给小孩 喝红色的羹汤,让他体验喝血的感觉。 2.与军国主义密切相关的第二个因素是天皇制 日本的天皇制有两个特点:一是万世一系,从未改姓,绝大多数日本国民对天皇有着绝对的精神信仰; 二是天皇不掌握实权。天皇制的这一特性,也被日本利用于军事领域。日本军队实行所谓的统帅权独立制度,即军队的指挥权不归内阁而归天皇,日本军阀可以借助天皇的名义随意对外用兵,日本的政党体制对日本军方不起约束作用。 可以说,军国主义是日本侵略成性的根源所在,而武士道和天皇制,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得以形成的精神支柱和政治基础。

第三幕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这一幕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老地痞流氓不见了,代替他们的是他们的下一代。这些小辈干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幕启,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的攀谈。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撅,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普通百姓呢,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对此,王利发已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让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到西山去逃命。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为可悲的自己,也为那个可诅咒的时代送葬。当沈处长大批人马来霸占茶馆时,王利发在后屋上吊死了,茶馆与他一起,被旧时代埋葬了。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茶馆》第三幕 时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的时候。 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不断的变化,生活在茶馆周围的人们也不断变化,这些处在社会下层的小人物,从旧时代一直走到新时代的前夕,有的早就身首异处,有的苟延残喘,他们曾经上演着人生戏剧的舞台——茶馆也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终于成为即将灭亡的中国封建主义残存势力的陪葬品。读到结尾,不禁让人唏嘘:时代的潮流,让身先士卒的革命者和渴望生存的庶民百姓都可能在潮流中迷失自己。王利发.常四爷以及秦仲义的感慨尤为震撼,引人深思,而王利发上吊自杀的结局更让人联想到老舍结束自己生命的相同。他们所代表的时代已经消亡,无法融入新时代的他们只能像尘土一样归去 鉴赏《茶馆》第三幕——看看茶馆的戏剧冲突: 听听三个老头的这三句台词:茶馆掌柜,一个一心想“实业救国”的实业家,一个一心想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都没有了活路,都有理由诅咒这个黑暗社会(而不是某个个人)了。 于是,戏剧冲突的性质变成了三个老头与整个旧社会的冲突。 【秦仲义】别人不知道,王掌柜你知道:我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到而今……机器都当碎铜烂铁卖了!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我问你! 【王利发】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常四爷】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最值得注意的是,《茶馆》头号主人公王利发,这个最初胆小怕事的王掌柜,到全剧结尾的时候成了个什么都不怕的王掌柜了,原因是他觉得他非死不可了。连死都不怕了,还会有什么顾忌呢?老舍让观众看到了王掌柜从“一定要活着”到“非死不可了”的思想变化的全过程,也让演员有了充分发挥自己才情的机会。看到王利发的结局,就会想到戏的开局。王利发按着父亲遗留下来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王利发在第一幕里表现出的“精明”有时几近于“油滑”。而在第二幕里,王利发一个劲儿地贴“莫谈国事”的字条,但“国事”不断找上门来,和特务兵痞的每一次照面,虽然表面上依然满面堆笑,委曲求全,但在内心里已经逐渐积累起不平。到第三幕,当他使出浑身解数,想在“改良”中突围,结果反遭暗算,茶馆要落入贼人之手,他就决心把家人送到解放区,而自己以死相拼。揭示王利发的性格命运对揭示《茶馆》的主题思想有直接的意义。一个本想当顺民、老老实实挣钱过日子的中国人,都不能见容于这个旧社会,这个旧社会是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了。不要忽略《茶馆》结尾透露出的人生滋味。三个老头奇迹般地相聚到一起时,有一小段因花生米引起的对话:【常四爷】我这儿有点花生米,(抓)喝茶吃花生米,这可真是个乐子! 【秦仲义】可是谁嚼得动呢? 【王利发】看多么邪门,好容易有了花生米,可全嚼不动!多么可笑! 尽管“多么可笑”,但“有了花生没有了牙”的窘境却是人生的一个最普遍性的尴尬处境。因此,这些台词也成了一句常常被人引用的警句。

中国抗战史概述

中国抗战史概述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影响 伟大的抗日战争作为自鸦片战争爆发100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为人类和平、进步与正义事业做出了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 对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屈辱的历史,是伟大的胜利。非正义的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失败。 一、中国人民的彻底觉醒 抗日战争是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一场战争。这种命运的改变,首先得益于民族的觉醒。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与重大的牺牲,但同时也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起了极大的召唤、促进作用。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与国民党的软弱,使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华民族要复兴,不仅要驱逐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要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的危险处境中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出路,为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严国群说,这种民族的彻底觉醒,是抗日战争之前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不屈斗争所无法比拟的。毛泽东主席曾风趣地说:“日本的南乡三郎见我时,一见面就说:‘日本侵略了中国,对不住你们。’我对他说,我们不这样看,是日本军阀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因此教育了中国人民,不然不会觉悟,不会团结,那么我们到现在也还在山上,不能到北京来看京戏。就是因为日本皇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别无出路,才觉悟起来,才武装起来进行斗争,建立了许多革命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所以日本军阀、垄断资本干了件好事,如果要‘感谢’的话,我宁愿‘感谢’日本军阀。” 这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不忘历史,牢记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唯有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才可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如果每个有志的青年都这么做了,那么我们就不会让历史重蹈覆辙,祖国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 二、中国获得了政治大国地位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此后世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的基本史实;识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联系所学知识思考、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认识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只有相互支援、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赢得进步。 【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抗战。2015年9月3日,是中国第二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首个决定放假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3月国务院专门发布活动通知,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对纪念活动作出总体安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一>全民坚持抗战 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回答问题: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工矿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2.教师讲述:面对出现了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争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 国民党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共产党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妇女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华侨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文艺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从军事角度论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

从军事角度论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 关于这个问题最流行的是“历史的合力作用”,既是政治的,又是军事的,也有文化、思想、教育等等因素,但最重要的应该是军事。 抗战以后,中共实力早已今非昔比: 1.抗战期间,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和日军作战的情况下,重视军力的发展和保护。 2.思想统一,和国民党派系纷争的情况完全不同。 3.党政军完全军事化,指挥统一,轻装上阵。 4.经过土改扩大了中共的社会基础,使得中共军队兵源充足。 5.没有负担,中共军队不需发工资只要吃饭穿衣即可。国民党军队则相反要支付巨额军饷。 6.中共干部没有私产,这点尤为重要。

7.进入东北以后,得到了苏军的巨大支持,包括军火方面的支持,苏军占领下的北朝鲜也给了东北联军许多援助和便利。 8.由于抗战期间八路军的作战方式多为游击战,不少高级将领连运动战都不会打了,为适应和国民党的决战,东北自卫军在战法上实行了迅速转变,掌握了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的战法。 9.中共无所谓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不在乎因丢失地盘国际言论的评价。 1947年以后,蒋介石无法建立举国一致的战争动员机制,军事战略指挥严重混乱,造成不可挽回的军事失败,致使国家的经济形势极度恶化。作为党国的“重心”,蒋介石对军事失败负有最大的责任蒋介石的错误,就其军事方面讲,有以下方面: 1.内战之初的轻敌,自大。 2.固守以“保城保地”为中心的军事战略方针,致使兵力分散,被解放军各个消灭。 3.用人看派系,缺少统帅型的将领。

4.严重的军事教条主义。 5.政工工作有名无实,对体制的内耗无从解决,国军既非“党军”又非“国军”而是将领拥兵自重的私军。 6.保密和情报工作失败。 7.军队内部无凝聚力。 在其政治和经济、社会政策方面:国民党体制僵化,在大陆时代蒋介石一直未能建立有效率的军政机构,余英时讲“无效独裁”:更重要的是几十年来国民党对改善民生福利做的太少,使其得不到底层群众的支持。

近代史论文——抗日战争

广石化2011-2012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班级:任课教师: 姓名:学号:成绩: 谈中华民主之抗日战争 前言:在日益严峻的国际大环境底下,我们更应该了解历史,尊重历史,还原历史。让后 日铭记着我们先辈的共荣历史,从而警醒后人。 一、日本侵略中国的种种恶性 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 军国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 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然而,日本就开始了侵略中国的步伐:发动九一 八事变、制造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各种各种都是日本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 故意制造的虚假事件。日本的残暴的殖民统治对我们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 难。它不仅将宝岛台湾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还在东北扶持了“满洲国”,企图将东北从祖国怀抱分割出去,最后还诱降汉奸汪精卫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 政府”。然而,最令人发指的就是日本对中的大规模侵略对中华人民造成了无法 弥补的伤害。无论是“南京大屠杀”、还是“慰安妇”,这些词语真是无声地控 诉着日本侵略者得无耻的面孔。 除此之外,日本侵略中国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成立了“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满洲重工业股份公司”两大垄断企业,独占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肆意掠夺矿产资源。在关内就由日本“华北开发股份公司”和“华中振兴股份公司”分别主管对华北和华 中的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还大肆掠夺占领区的土地及农产品。他们还推行“粮食出荷”政策,对农产品实行严格的统制和垄断,强迫农民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

廉价出卖给伪政府,除保证侵华日军的需求外,大部分粮食被运往日本国内,为了它那对外扩张的野心作准备。 二、中华民主抗战的转变 众所周知,在反侵略战争的开始,作为当时的国民政府——国民党,采取的是不抵抗政策。这大大地降低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国热情。这时,中国共产党率 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即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又发布一系列文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参加和推动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而且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中共中央以及东北党组织先后选派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到东北,加强中共 满洲省委及各级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力量。东北抗联同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 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在中国共 产党关于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会后,举行了更大规 模的示威游行。这就是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伟大目标,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在进行“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依然实行了“兵谏”,扣留了蒋介石。紧接着西安事变 的和平解决,成为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中国内部矛盾有了初步的缓解,开始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战争是 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了全民族抗战。 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积极投入抗日洪流。民族工商业者踊跃为前线捐赠钱物,一些人还不避艰险,把工厂迁往大后方。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国家社会党、中国青年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等,一致拥护国共

日本侵略中国-作文

日本侵略中国 在远古时期,在日本还是奴隶制度国家时,在日本还是在大河时期时,他们日本,效仿中国的文化、制度、艺术、科技等等。 但是在中国不是亚洲最强国的时候,他们轻视了中国,并且侵犯了中国的领域,这是令人可耻的事情。 日本在这件事情上是做得很可耻、很令人怨恨。 可能大家会说:当时日本太强了!可是你们再仔细想,他们是效仿中国的文化的,但是为什么最后中国这么一个大国被一个岛国霸占了那么多的地区,那么多年?为什么啊。 因为中国人缺乏的正是团结,正式向别人学习的态度。 日本先是向中国学习,在向美国。 但是中国呢!向谁学了,可以说,中国科技发展是最有潜力的,并且中国人是世界上很聪明的人了,但是你可能会说:犹太人,就是比中国人聪明。 是的,我不否认。 但是,中国的历史,是最早发展的,并且是渊源流长的,比犹太人的出现,是早了很久很久的。 为什么当时中国自己能建造出圆明园,而不去探究军事力量的武器呢。 还有人会反驳我:因为那时的中国并不能想出来。 那么就是我要说的重点了:日本那么卑鄙的国家,那么好胜的国

家,为什么都可以去请教中国的文化,美国的力量武器,而中国为什么就不能在这一点向日本学习呢?他们所做得事情,是让人们可以唾骂的,但是他们使用中国的力量打败的中国,不是吗?从这一点看:日本人是聪明的,是懂得什么叫大丈夫能屈能伸,而中国在这一点,作的远远不如日本,根本就在这一方面不能和日本相提并论,太差了。 但从另一点看,日本人是心理变态的,因为他学习别的国家的文化,这不要紧,但是你学了,就别在攻击人家,因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他们呢,如果没有中国,他们的科技发达,会推迟几百年,甚至几千年。 他们应该有感恩之心那。 而且他们现在,还竟然穿着所谓和服的中国古代服装(只是稍有了一点变化),这样的现况说明,日本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中国古代思想上,只是军事进步,而思想却是一塌糊涂。 他们把中国的茶道名正言顺的搬到了他们国家,不就是把名字改了改吗,把中国汉字的偏旁部首当成了基本发音,他们就是一点脑子都没动,抄袭中国的文化是有罪的,但是他们永远抄袭不了中国人民的精神。 他们是可悲的,只会一味的抄袭。 但是,如果这种抄袭的计能能用在学习其他国家科技上的发展,也是对自己国家很有帮助的。

《中国抗日战争史》读后感

一把合上的扇子 ——读《中国抗日战争史》有感那是一段沉重的过往,那是一个如同炼狱的时代,那是一段每个中国人压抑痛恨,历经多年也无法平息怒火,更无法忘却的历史。在那个年代,中国历经折磨与屈辱,磨难与摧毁,如同那摇摇欲坠的老妪,再经不起一点折腾,苟延残喘,轻轻诉说那段血泪却又无人倾听。从“七七事变”到如今已有整整80年,这段伤痛就这样绵延八十年,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心头,无法随时间流逝而消失。那是我们每个人的过往,那是我们每个人的伤痛。 从小到大,课本、影视资料以及身边的所有人都在帮助我铭记这段历史,数不清的的文字,数不清的的场景再现,让我怎样都无法忘却。而《中国抗日战争史》这本书以中国全民抗战为经纬,由“七七”卢沟桥事变起,记述中华人民为这段抗战付出的惨痛代价,才让我们的国家重生的史实。“为重振中华民族之复兴,奠定世界和平,吾人切不能遗忘抗战中之经验教训。”便是作者作此书的目的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一书,用较为客观的的态度批评了敌我得失,不屈不饶地为国家的安危奋战,打压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错综复杂的抗战史有条不紊地梳理时,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尊严,诱人联想,导人深思。 回顾抗战史,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一场场的战役,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接下来的战略相持阶段,著名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到后来的一场场战略反攻战役,每一场战役在历史前沉淀下来的都是染血的辉煌。读之,心中总不由地涌动一股复杂的情愫,为我们民族的奋起反抗而激动,为付出惨痛代价的烈士而感动痛惜。 在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一段段历史文字、一个个亲历者的讲述面前,日本竟然到如今还未承认他们当时的罪行并作出忏悔。在一期《最强大脑》的节目中,代表中国队与日本队对抗的王昱珩在挑战成功后这样说道:“200把扇子不适合我,30万把比较适合我,我曾经看过一把扇子,上面写满了字,合上是一把空白的扇子。”30万,是那遭遇屠杀的同胞,一把空白的扇子则映射的是日本不承认当年犯下的罪行。我们如今的每一天,都是当年那个支离破碎的中华民族付出惨痛的代价换取而来的,我们失去了多少同胞,国家在那水深火热之中挣扎了多久,这些事实日本都不应该掩盖。无论他承认与否,真相永远不会消失,而历史的正义也永远不会被撼动,它就在那里,终有一天会被昭告天下。 为了和平,收获战争;为了未来,收获教训。“以史为鉴”不是仇恨的延续,而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在教训中求得国家的稳步发展。抗战史,唤起了我们民族不屈不挠,团结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