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氏妇科治疗痛经经验浅析

哈氏妇科治疗痛经经验浅析
哈氏妇科治疗痛经经验浅析

哈氏妇科治疗痛经经验浅析

摘要: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为妇科常见病之一。哈氏妇科是中医妇科重要流派之一,哈荔田

教授更是在中医妇科界有“南罗(元恺)北哈(荔田)”之称,哈氏妇科在痛经的

治疗上有独特的见解,认为其病因病机应着眼于“不通”二字,临床上以“四通”为

治疗大法,即温而通之、清而通之、行而通之、补而通之,并取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痛经;中医治疗;哈氏妇科;哈孝廉

Abstract: Dysmenorrhea refers to women with periodic abdominal pain or pain in the lumbar, even syncope during the menstrual period or the line before and after. Dysmenorrhea is a common disease in gynecology. Ha’s Depart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chools of Chinese gynaecology. Professor Ha Litian had a reputation in Chinese gynaecology, which is “Luo in south and Ha in north”. There was a unique insight in the treatment of dysmenorrhea. He believed that the cause of the disease should focued on the “no circulation”. He summed up the four met hods of treatment, which was Wen Tong, Qing Tong, Xing tong and Bu Tong,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

Keyword: Dysmenorrhea,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Ha Xiaolian.

[中图分类号] R2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

痛晕厥,亦称“经行腹痛”。[1]临床上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大类。前者

又称为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多见于青少年;后者是由于

盆腔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发的痛经,常见于育龄期妇女。

1 . 痛经的溯源

自古以来,众多医家对痛经进行了大量探讨研究。有关痛经的记载,最早见

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现者,土瓜根散主之。”[2]张仲景认为“寒凝血瘀”为其主要病机,治宜活血化瘀为主。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出了“月水来腹痛候”,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致令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冲、任之脉,手太阳、少阴

之经。……血气动于风冷,风冷与血气相击,故令痛也。” [3]为后世医家研究痛经

的病因病机奠定了理论基础。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

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虚,拒按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

可察。”[4]提出了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及喜按恶按辨虚实的见解,对后世临床辨

证提供了参考依据。

2. 痛经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诱发痛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凡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

肝肾亏损,气血虚弱等,均可导致本病。总体可归纳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两大主要病机,与张景岳的虚证实证观点相应,凡导致子宫气血运行不畅之实证者,为“不通则痛”;致使子宫失于濡养之虚证者,为“不荣则痛”。哈氏妇科传人、天津名老中医哈荔田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不外乎外感内伤致冲任二脉气血运行不畅,经血滞于胞中所致,证之临床,寒热虚实皆可导致痛经。[5]

微波热疗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70例

塞旦医堂鍪查!嫂!堡笙丝鲞筮丝塑 微波热疗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70例 何劲薇谭绍良 摘要目的:观察微波热疗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属于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应用微波热疗。对照组应用温经汤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症状总评分改善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完成观察的70例中痊愈40例,显效15例,有效lO例,无效5例;而对照组完成观察的60例中痊愈20例,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9例,两组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Ridit分析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失访10例,对照组失访20例,治疗组失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积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治疗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尸<0.01)。结论:微波热疗是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有效方法,患者依从性好,具有简便、实用、价廉的特点,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痛经寒凝血瘀型微波温经汤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在我国妇女的发病率约为33%,多发于青年妇女…。中医辨证理论将其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阻型及肝肾亏损型,但l临床以寒凝血瘀型最为常见。对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中药内服,或加艾灸、贴剂、针灸、微波等外治为主。但单纯利用微波热疗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则未见报道。笔者运用微波热疗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并与口服中药温经汤进行同期临床疗效对照,发现微波热疗对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为我院妇科门诊的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1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年龄14—33岁,平均(22.45±4.21)岁;病程+1个月一19年,平均(6.784-4.31)年;症状积分(12.874-2.01)分;完成随访观察的治疗组有70例,其中轻度痛经35例、中度痛经29例,重度痛经6例。对照组:年龄13~34岁,平均(23.024-4.87)岁;病程1个月至20年,平均(5.994-5.03)年;症状积分(12.96±2.25)分;完成随访观察的对照组有60例,其中轻度痛经34例、中度痛经26例,重度痛经0例。两组平均年龄(t=0.7920,P>0.05)、病程(t=1.0865,P>0.05)、症状积分(t=0.2668,P>0.05)及痛经程度(U=1.022,P>0.05)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标准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治疗痛经的指导原则”[引.结合西医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妇产科学》[3]及中医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妇科学》[4]中痛经的有关内容 基金项目:佛山市医学科学研究基金课题(编号:2006208) 作者单位:52823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医院妇产科拟定。 1.2.1西医诊断标准原发性痛经是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于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凡在经期或经前后(1周以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他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者。 1.2.2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月经后期,量少。经血黯而有瘀块或如黑豆汁样,畏寒,手足欠温,带下量多,舌苔白或腻,脉弦或沉紧。 1.2.3纳入与排除标准 1.2.3.1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型标准者。 1.2.3.2排除标准经检查证实由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肌瘤等所致的痛经者;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3病例分组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择诊断明确的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1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微波热疗组80例为治疗组;单纯口服温经汤组80例为对照组。 1.4治疗方法 1.4.1治疗组(微波热疗)使用天津市顺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妇科微波治疗仪.频率2450 MHz。治疗时间从月经第l天开始,治疗前患者自解小便、取平卧位,辐射器放置患者下腹盆腔正中,距离皮肤3.7em。微波输出功率为40~60mA,以患者有温热感为宜。每天1次,每次20~30min,连续治疗到月经结束后3d,共治疗2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评定2个月经周期,定期复查,随访3个月经周期。 万方数据

2018年痛经病历(一)

病历一 病患:XXX,26岁,女性,已婚,职员,电话:XXXXXXXXXXXX 主诉:每次来月经腹疼不适,感到小腹部发凉,甚至不能上课。 现病史:来月经,小腹冷痛甚绞痛,面色青白,小腹部发凉,得热痛减,经水量少,经色紫黑。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 1、诊病依据 主诉,每次来月经腹疼不适,询问,无其它疾病,检查体温、血压、腹诊均正常,为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疼痛,病为痛经, 2、症形依据 感到小腹部发凉,病情现状恰为月经期,小腹冷痛甚,发凉,得热痛减,经水量少,经色紫黑,询问得知其嗜食寒凉,经行不爽,畏寒便溏,舌象,舌边紫或牙龈紫黯,脉诊,脉沉紧。为寒湿凝滞型痛经 3、病因病机依据 经期感寒,寒湿伤于下焦,客于胞中,经血为寒湿凝滞,溢泻不畅而致疼痛。 中医病症鉴别 寒湿凝滞型痛经往往与气滞血瘀型痛经症状混淆 寒湿凝滞型痛经:是由于受到寒气、湿气的入侵,日常生活、工作的环境经常潮湿、阴冷,或者忽冷忽热,造成寒气下结,湿气不能顺畅排泄,形成血瘀的症状。表现为遇冷、潮湿就会加重,小腹喜温喜按,得暖痛减,经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软,手足欠温,小便清长等。

气滞血瘀型痛经:是由于情志不畅,长生气、又得不到释放,引起肝气内结,气机下沉与小腹,一段时间后造成血瘀、疼痛的症状。表现为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加重,月经前心烦、胸闷,为小事而大发脾气,伴有乳房及胸胁部胀痛。 两者初期可以分清,如果已经时间较长,可能会形成相互的转化,或者合并的症状。 中医疾病诊断 经望、闻、问、切,为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疼痛,病为痛经。 中医症候诊断 经望、闻、问、切,属寒湿之邪伤及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因而作痛,为寒湿凝滞型痛经 中医治法 治法:温经祛寒,活血止痛。 方剂名称---加减 代表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 处方:小茴香15g、干姜10g、元胡15g、五灵脂15g、没药10g、赤芍20g、杜仲20g、川芎15g、当归25g、蒲黄15g、肉桂10g、红花10g、乌药20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病历二 病患:XXX,女,24岁,已婚,公司职员,电话:XXXXXXXXXXX

中医对痛经的病理分析与治疗

痛经 - 中医妇科 痛经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晕厥,给工作生活带来影响。痛经好发于15-25岁及初潮后的6个月至两年内,是妇科最常见症状之一。痛经分为两类: 1.原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今天讲的就是这个); 2.继发性痛经: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 中医也称作“痛经”,或称为“经行腹痛”。 病因病机 中医 中医学认为痛经的发声与素体因素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非行经期间,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不能引起崇仁、胞宫瘀滞或不足,故不发生疼痛,而在经期或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泄溢,胞宫气血由气盛血旺至经后暂虚,气血变化急骤,致病因素乘时而作,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 1.气滞血瘀: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血不能随气流通,以致经血滞于 胞宫而作痛。 2.寒凝血瘀:久居潮湿之地,或经期冒雨涉水,或过食生冷,寒湿之邪客于胞宫,血 得寒则凝,以致经行不畅而作痛。 3.湿热瘀互结:素多抑郁或恚怒伤肝,肝气郁结;更合经行、产后,摄生不慎,或洗 涤不洁,不禁房事,湿热之邪内犯胞中,稽留于冲任,肝气与湿热搏结于胞脉,发为痛经。 4.气血虚弱:素体虚弱,或脾胃素弱,生化乏源;或大病、久病伤耗气血,以致精血 不足,胞脉失养而作痛;或体虚阳气不振,血失温运,胞宫阳虚寒凝,经水滞行而作痛。 5.肝肾不足:先天禀赋不足,肝肾本虚,或多产房劳,损及肝肾。精亏血少,冲任不 足,胞脉失养,经将净血海更虚,故而作痛。 现代医学认为生殖器局部病变、内分泌及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子宫过度前倾或后倾、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增厚及异位、盆腔炎等都可出现痛经。 西医 辨证施治 气血瘀滞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人群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人群 本病与城市现代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脑力劳动者长期处于坐位,姿势变化少,从而造成该类病人发病率上升有关,主要包括公务员、教师、医务人员等。人如果长时间的固定某个姿势不变,致使受压椎间盘不能恢复到正常形态。椎间盘中的液体缺失使其越来越薄,外缘变得脆弱。这是渐进效应。正是这种退化使椎间盘容易破裂,迫使髓核脱出,压迫神经或韧带引起疼痛。”间盘发病率不同。 患者职业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数有一定相关性。在社会人口中,农民、工人的人数最多,从事的体力劳动也最繁重,腰椎间盘负荷大,容易导致损伤,因此其发病比例高是必然的。 近年来本病的年轻化趋势令人担忧,与成人不同,20岁以下的青少年椎间盘尚未开始退变,因此,外伤成了造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腰椎在轻度负荷并快速旋转时,间盘纤维环最易造成破坏,青少年患者多由不适当的体育活动直接造成。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特定的人群中容易发生,其主要是以下几种人效易得病: 1、年龄多发于25--50岁的人群,占总发病人数的75%以上。尽管这个年龄段为青壮年,但是椎间盘的退化已经开始了.特别是纤维环的退变更早,而腰椎退变要晚一些,这些退变的不同步,加上这个年龄段的运动量较大就易患病。 2、性别男性发病要高于女性,这是由于男性从事体力劳动的机会更多、更重,腰部受损机会也更多。女性月经、怀孕、分娩等也可影响腰椎的功能,而且我国女性参加体育锻炼机会较少,发病率也不低。 3、体重过于肥胖和过于瘦弱的人都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肥胖者主要是自身重量超重而加重腰椎的负荷,增加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机会。瘦弱者由于肌肉少,对腰椎的保护作用较弱,所以易患本病。 4、发育腰椎发育异常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椎隐裂、椎弓崩裂等,都会诱发病。 5、职业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常见病、多发病,广泛地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但是重体力劳动者的发病明显比轻体力劳动者要高;脑力劳动者、长期伏案工作、长期弯腰工作或搬重物的人发病率也比较高,因此体力劳动者要注意劳逸结含,脑力劳动者要加强锻炼,提高腰肌的协调性。 6、遗传据国外医学家统针表明家庭中有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发病率比家庭中没有该病的人发病率高几倍。 7、环境长期在寒冷、潮湿的工作和生话环境中易产生肌肉炎症、水肿,诱发本病。如长年在矿井下下作的人易得病。

痛经的辨证与治疗

痛经的辨证与治疗 痛经者,妇女行经期,或行经前后少腹疼痛,甚至难以忍受之谓也。本病妇科常见,尤以未婚女子为多。导致原因各有不同,临床表现证侯各别,治法亦殊。兹将其辨证与治疗分述如下: 1肝郁血滞痛经 本病多由七情所伤,肝气失疏,血因气滞而阻于胞宫引起。其证常见经前或行经少腹坠胀而痛,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或红或紫, 或夹有少许血块,经行不畅,肋痛胀满,舌常或紫脉弦缓等。肝郁血滞化热者、尚有心烦口苦、头昏目赤、舌质红、苔黄等。前者当疏肝解郁,活血行滞。用柴胡9g、白芍、川芎、陈皮、元胡各12g,枳壳、香附、丹参、麦芽各15g,甘草6g 。每日1剂,分3次服,其1效甚佳;后者应清疏肝脏,用丹栀逍遥丸治之,必验。 2血瘀胞宫痛经 本病多由气郁日久,血脉瘀滞或素有瘀血留结胞宫引起。其证多见经来少腹剧痛,按之更甚,痛引腰骶,行经不畅,经色乌黑有块,下血块则痛减,苔平舌常或紫,脉沉涩等。应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理气。用蒲黄、五灵脂、台乌各9g,川芎、当归、元胡各12g,丹参、泽兰各18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数剂即效。 3寒湿互结痛经 本病乃有寒湿凝滞胞宫引起。其证每见经前或经期少腹冷痛,经色暗红而有血块,苔白腻,脉沉紧等。应祛湿散寒,行气活血。用小茴、苍术、当归、川芎、生姜、茯苓、桂枝、半夏各12g,吴茱萸9g,细辛6g,甘草3g.每日一剂,水煎服,不出3剂,即见显著之效。 湿热郁结痛经 本病多由情志不和,致肝郁脾虚,郁久化热,脾虚生湿,湿热互结,或过食肥甘, 致湿热内生,或胞宫直接感受湿热之邪,致经血淤滞引起。其证多见经前或经期少腹刺痛而有下坠感,痛而拒按,经期多有提前,经色暗红,经水粘滞腥臭,带多而黄,苔黄腻,脉滑数等。应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用苁蓉30g,败酱草24g,栀子15g,丹皮、白术、白芍、茯苓、车前子(布包煎)各12g,当归、柴胡、薄荷各9g。每日一剂,水煎服。 5冲任虚寒痛经 本病多由肾阳虚弱,冲任虚寒所致。临床常见经期或经后少腹冷痛,喜暖喜按,经期大多延后,量少色淡,带下清稀,腰酸痛,小便清长,脉沉弱等。应温补肾阳及冲任。用当归、桂枝、川芎、白芍、干姜、大枣各12g,制附片18g,艾叶9g,细辛6g,

痛经怎么缓解 12个小妙招帮你缓解疼痛

痛经怎么缓解12个小妙招帮你缓解疼痛 生理痛让很多女性都觉得非常的痛苦,那么对于对于这种疼痛,有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缓解方法呢?痛经吃什么能够缓解呢?不要着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九个小妙招,让你能够轻松摆脱痛经的困扰哦!是不是很心动呢?那就赶紧跟着小编了解下痛经怎么缓解吧! 女性缓解痛经的12个方法 1、练习瑜伽操 其在月经来临前夕,走路或从事其它适度的运动,将使你在月经期间较舒服。瑜伽也有缓和的作用。举例如下。弯膝跪下,坐在脚跟上。前额贴地,双臂靠着身体两侧伸直。保持这姿势,直到感到不舒服为止。 2、保持温暖 这一点,相信很多女性应该都非常了解,也有实际努力的去做。在经期的时候,保证身体的温暖,同时放松身体,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帮助减轻痛经的困扰。而最简单的保暖方法就是多喝热水或者在腹部放置温热的热水袋,都是非常有效的哦! 3、饮食均衡 医师说:“大多女性省略正餐,而吃过量的甜食及咸食。”虽然健康的饮食无法消除痛经,但对改善全身的健康状

况却有神奇功效。避免过甜或过咸的垃圾食物,它们会使你胀气及行动迟缓,多吃蔬菜、水果、鸡肉、鱼肉,并尽量少量多餐。 4、服用维他命补充矿物质 许多病人在每天摄取适量的维他命及矿物质之后,已较少发生痛经。建议服用综合维他命及矿物质,最好是含钙且剂量低者,一天可服用数次(饭后)。钙、钾及镁矿物质,也能帮助缓解痛经。专家发现,服用钙质的女性,较未服用者还少经痛。镁也很重要,因为它帮助身体有效率地吸收钙。不妨在月经前夕及期间,增加钙及镁的摄取量。 5、泡矿物澡 在温水缸里加入1杯海盐及1杯碳酸氢钠。泡20分钟,有助于松弛肌肉及缓和经痛。 6、避免咖啡因 为什么要避免咖啡因呢?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是,很多女性的痛经都与神经紧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摄入咖啡因会导致我们的身体更加的紧张,从而加重我们经期的不适。其次,经期摄入咖啡因,还会刺激到我们的肠胃,影响我们的健康,因而在经期最好避免咖啡因。 7、禁酒 假使你在月经期间容易出现水肿,则酒精将加重此问题。勿喝酒。如果你非喝不可,则限制在1一2杯酒之间。 8、服用止痛药 阿司匹林及acetaminophen可缓解经痛。然而,更有效的

痛经总结

滕州市中医医院妇产科 2009年度痛经(原发性痛经)诊疗方案实施的分析总结 痛经是指女性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 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病,它属于祖国医学“经行腹痛”的范畴。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痛经是由于前列腺素增高导致的子宫强烈痉挛,以及子宫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而引起,活血化瘀中药多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或加快血流的作用,对于缓解疼痛具有重要意义。对活血化瘀药的遣用以活血兼止痛者尤佳,川芎、延胡索、红花、丹参的高使用率即是明证。痛经的发病率统计不一,一般为42%~90%左右,其中重度痛经者占18%,并以青年女性多见,为中医妇科治疗的重点疾病之一。 一、疗效与特色分析 我院采用膈下逐瘀汤和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42例,均经西医妇检或超声扫描排除器质性改变者,疗效非常满意,现报告如下:42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13~20岁26例,21~30岁10例,31~40岁6例;未婚37例,已婚5例。中小学生占20例。根据痛经证型按实证、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分类全面分析辨证治疗。治疗后痊愈者20例(47.6%),好转19例(45.2%),无效者3例(7.1%),总有效率达92.9%。 分析:痛经的发病率统计不一,一般为42%~90%左右,其中重度痛经者占18%,并以青年女性多见,为中医妇科治疗的重点疾病之一。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经验与心得,大多反映在方剂的配伍中,而这些方剂又散见于古今医籍和临床著述中。痛经基本证型中,属实证者以气滞血瘀,寒凝血瘀为最常见,属虚实夹杂的以气血两虚兼气滞血瘀、血虚夹瘀兼气机阻滞为

痛经诊疗方案

痛经(子宫膜异位症、子宫腺肌) 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中医诊断:痛经西医诊断:子宫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 1.中医诊断标准: (1)病史:有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呈现继发性、渐进性痛经的特点。 (2 )临床表现:继发性、渐进性痛经。腹痛多发生在经前1-2 天,行经第1 天达高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侧。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 (3)妇科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异症病灶或/ 和子宫增大、压痛。 2.西医诊断标准:(1)子宫膜异位症 ①症状:痛经、不孕。 ②妇科及辅助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异症病灶;影像学检查(盆腔超声、盆腔CT 及MRI )发现异症病灶,血清CA125 水平轻、中度升高。 ③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异症的通用方法。在腹腔镜 下见到大体病理所述典型病灶或对可疑病变进行活组织检查即可确 诊。 (2)子宫腺肌病

①症状:痛经;月经异常(可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 出血); ②妇科及辅助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影像学检查(盆腔超)、 血清CA125 等提示。 (二)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 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 / 10 分。 (三)证候诊断 1 .寒凝血瘀证 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②形寒肢冷。 次症:①经色紫黯有块;②月经量少或错后;③经行呕恶;④经行大便溏泄;⑤带下量多,色白。 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白;脉弦、涩或沉紧。 2 .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 次症:①经色黯红有块,或经行不畅;②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③肛门坠胀;④月经先后不定期;⑤经量或多或少。 舌脉:舌质黯红,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薄白 或薄黄;脉弦或弦涩。 3.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经行小腹坠痛;②腰膝酸软。

重点人群健康教育

重点人群健康教育 社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是根据社区居民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将其划分成相应的重点人群,再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活动。认真抓好社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是实现社区健康促进的有效途径。 一、妇女健康教育 妇女的卫生知识水平与卫生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家庭乃至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她们的健康水平和保健能力更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因此,做好妇女,特别是家庭主妇的健康教育,是社区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妇女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 妇女健康教育要根据女性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重点选择与妇女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进行教育。 1、妇女重要时期的保健教育 月经期主要内容有:月经的生理知识;月经期可能出现的心理情绪变化;经期的卫生保健常识及营养、睡眠和劳动注意事项等问题;经前期紧张症及一些月经病的防治知识等。 妊娠期和围产期主要内容有:孕前准备;妊娠的生理卫生知识;妊娠期母体的变化;妊娠期劳动、休息、营养等保健知识;孕期用药及性生活注意事项;孕期的自我监护和胎教等。围产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分娩的先兆;临产、分娩的过程;无痛分娩的配合;产褥期的卫生保健常识;产后常见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及简易处理知识及技能;新生儿的保健常识。 更年期主要内容是更年期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尤其是心理卫生教育。因为更年期妇女心理发生变化,会出现敏感多疑、焦虑、恐惧等问题,情绪不稳定,易于激动烦躁、喜怒无常,需要家人、同事、邻里的谅解、体贴和关心。正确的心理教育能帮助妇女平稳在渡过更年期。 2、婚前教育 男女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有关男女性生理、性心理和性生活的卫

痛经的人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痛经的人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文章目录*一、痛经的人平时应该注意什么*二、缓解痛经的食物*三、经期痛经不该喝东西 痛经的人平时应该注意什么1、痛经的人平时应该注意什么之劳逸结合 经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可照常工作与劳动,但要禁止剧烈 运动,如打球、游泳、赛跑、扛挑重物等,以免发生经血过多或闭止不潮,致气血损耗或气血运行不畅,使痛经反复发作。一些白领妇女有经行腹痛者,不可长期以一种坐势伏案电脑旁,应适当走动,使气血畅通。 2、痛经的人平时应该注意什么之调情志 经期经血下注,阴血不足,肝气偏旺,容易情志不安宁,或抑 郁或烦躁,心理欠稳定,气血不和,容易加重经期的不适感,可使 痛经加重,所以应保持心情舒畅,勿使七情过度。听听喜爱的音乐,静静的休息或和朋友聊聊天等等,消除紧张、烦闷、恐惧的心理,真正做到“心脾平和,经候如常”。 3、痛经的人平时应该注意什么之切勿贪凉 尤其在经行之际,尽量避免受寒。中医认为血得寒则凝,寒冷使血管收缩,血液凝滞,经血形成或排除受阻,不通则痛,引起痛经。 4、痛经的人平时应该注意什么之注意维持私处的干爽和透

气 女性阴部常年湿润,如果能充分地透风透气也能减少患上妇科病的可能性。私处湿气太大,轻易导致霉菌性阴道炎引发女性痛经。尽量少使用不透气的卫生护垫。 5、痛经的人平时应该注意什么之注意维持下半身血液循环畅通 不要久坐,下半身缺乏运动会导致盆腔淤血,对心脏和血管也没有好处,还会导致女性乳房下垂。坚持锻炼,加强腰腹肌气力对维持身材,防范痛经,盆腔炎等各种妇科病有很大作用,还可以提升性生活质量。 6、痛经的人平时应该注意什么之注意日常饮食 在饮食上要当个杂食动物,天天4种以上水果和蔬菜,每星期吃两次鱼,另外在早餐时摄取各类谷物和奶制品,适当补充纤维素、叶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E。月经期禁食腥冷辛辣等刺激食品,均可有效防范痛经。 缓解痛经的食物1、五谷杂粮 就像水果一样,粗粮中的纤维可以帮助你保持一个健康的消化系统。五谷杂粮中还含有复合碳水化合物,它提供了重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2、坚果

调节痛经的6种方法

经常看到痛经的女生在月经期间苦不堪言,无法正常的工作,严重影响的女性的生活质量。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表现为月经期间或是月经前后出现明显的小腹痉挛性疼痛坠胀,甚至连带腰酸痛不适,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头晕或恶心呕吐,甚者可见面色苍,出冷汗,手脚冰冷,剧痛昏厥等危象。 1、为什么会产生痛经?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一种是无生殖系统明显病变的,而从初潮开始就会发生;而继发性痛经可能是由生殖系统病变而导致,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腹异位等。可见继发性疾病可通过治疗生殖系统疾病而得到缓解。 2、痛经的危害 (1)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研究发现大部分不孕者都有痛经的症状,不仅如此,痛经的女性还会出现习惯性流产等症状。 (2)用痛经症状的女性更容易患其他的如乳腺疾病等妇科疾病。 (3)痛经会影响身体的气血通常,就如中医所说的气滞血瘀,这样容易导

致色斑,痤疮等,影响女性的面容。 (4)痛经极其容易造成阴道干涩,致使夫妻性生活不和谐。 (5)当痛经发作时,会严重影响女性的精神状态,引发焦虑抑郁等不安的情绪。 3、痛经怎么调理? (1)中医理论认为疼痛由于血瘀所致,所谓“不通则痛”,所以平时可以吃一些活血化瘀的食物,如桂圆、红枣等。 (2)保持良好的心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要了解痛经的缘由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这样有助于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有助于缓解疼痛。 (3)适量的运动,资料表明,适量运动对痛经患者是有益的,通过运动,可减少原发性痛经的发生率并且减轻疼痛的程度;还可以进行瑜伽锻炼,瑜伽锻炼有些姿势方便经血外流、解除盆腔瘀血,减轻疼痛和腰背不适症状。 (4)平时忌食生冷寒凉的食物,痛经有可能由于宫寒导致,生冷刺激的食物对女性身体有一定的刺激,导致气血不通畅。 (5)尽量不要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熬夜会导致女性休息不够,易导致女性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引发各种妇科疾病,导致痛经的症状。 (6)多吃大豆、豆腐等豆制品;豆类食品中富含植物雌激素,可以预防卵巢的早衰,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痛经。

针灸治疗痛经36例临床分析

针灸治疗痛经36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07T17:27:55.29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作者:张争启 [导读] 对照组采用止痛药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为43.24%,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张争启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目的:对针灸治疗痛经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痛经患者72例,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止痛药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为43.24%,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针灸治疗;痛经;临床分析 前言: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临床表现为以阵发性小腹绞痛为主,或痛引腰骸,甚至昏厥。痛经时的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有时也能放射到后腰部、肛门、外阴或其他部位,也可伴有头痛、呕吐、精神不振、烦躁及膀胧直肠激惹等症状,患者非常痛苦。中医学称“经行腹痛”,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分,其中以寒凝血疲的实证最为常见。我们根据中医理论,采用穴位针灸治疗痛经的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1.针灸治疗痛经的研究资料与分析方法 1.1有关痛经的一般资料 72例患者病例均在门诊收集,并经妇科检查排除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针灸组36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34岁;轻度疼痛9例,中度疼痛15例,重度疼痛H例;平均病程为(2.8士1.2)年。对照组36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32岁;轻度疼痛8例,中度疼痛18例,重度疼痛9例;平均病程为(2.6士1.5)年。两组病人的病程、年龄、疼痛程度及月经状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寒湿凝滞、气滞血疲及气血虚弱3个证型。寒湿凝滞:经前或行经期间小腹冷痛,按之痛甚,重则连及腰脊,得热痛减,经水量少,色黯,常伴有血块,苔薄白,脉沉紧。气滞血疲: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胀甚于痛,经行不畅,月经量少,常伴有血块,乳房胀痛,舌质黯或有疲斑,苔薄白,脉沉弦。气血虚弱:行经后期小腹隐痛,经量少,色淡质稀,喜温喜按,腰酸软,神疲乏力,脉沉无力,舌淡苔薄白。 1.2诊断痛经患者的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所制定的标准。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再根据患者证候,辨证分型。 1.3针灸治疗痛经的具体方法方法 针灸治疗方法以体针为主,配合艾灸。取关元、三阴交(双),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30号1.5寸毫针快速刺人皮肤,深度约为1寸一1.3寸,腹部穴位使针感向下腹部放散,施以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候气。每隔10min加强刺激1次,约30min起针。针刺后用艾条温灸关元10min,腹部有温热感,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在月经前1周开始治疗,每日1次,经至时停止治疗,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药物治疗方法口服止痛片0.59,每日3次。经期疼痛时开始口服,疼痛消失停止,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统计学方法采用SPS1S7.0统计软件,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脸验,尸<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尸<0.01表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针灸治疗痛经的研究结果 2.1治疗痛经的疗效标准 痊愈:经针灸治疗后积分为0,经期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者;显效:腹痛明显减轻,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治疗后积分降至治疗前1/2以下者;有效:腹痛减轻,其他症状好转,治疗后积分降至治疗前1/3以下者;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未见改善者。 2.2治疗痛经的研究结果 近期疗效的原发性痛经患者,经3个月经周期的针灸治疗,其中痊愈16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 7%。中药对照组30例,经口服定坤丹3个月经周期,其中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93. 3%。远期治疗随访半年,针灸治疗组38例中,痊愈16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有效率94. 7%;中药对照组30例中,痊愈9例,显效9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90. 0%。血液流变学指标3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经3个月经周期的针灸治疗,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血浆黏度、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明显降低(P< 0. 01);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增强(P< 0. 01);纤维蛋白原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1]。 3.结论 原发性痛经属于祖国医学“经行腹痛”范畴,最早记载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其病因多由寒、湿、虚、肝郁气滞,导致经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诸病源候论》中指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主要与前列腺素(PG)升高有关,其中前列腺素PGF2a可促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在孕激素的影响下,产生高浓度的PGF2a作用于螺旋小动脉壁上的PGF2a受体,引起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缺血及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于肌层而导致痛经。临床研究证实,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女性。前列腺素在月经前呈上升趋势,其释放主要在经期48h内,痛经症状亦以此段时间最为明显,疼痛的程度亦与PGF2a的含量呈正相关;临床检测指标的测定,应以经期最初24h内为主。葛氏、任氏等研究发现,针罐并用可有效调节痛经患者前列腺素PGF2a的异常分泌,使其接近正常;并能明显降低血瘀型痛经患者的血液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性[2]。赵氏研究认为,针灸可有效改善血液的高浓、黏、滞、聚状态及细胞流变性。本组选取血海、三阴交、次髎、承山为主穴。血海者血之汇海,即可补血又可活血;三阴交是治血的要穴,为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脾统血,肝藏血,肾藏精,故三阴交穴具有调补肝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功效;次髎益肾壮阳、行气活血、调经止

2020痛经优势病种分析

2012痛经优势病种分析 1、临床疗效与特色指标的分析与评价 1、1临床疗效xx年共收治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病人40例,40例病人中,中医辩证属寒凝血瘀证6例,气滞血瘀证12例,肾虚血瘀证10例,湿热瘀阻证12例。均按手术方案治疗,中医药治疗率100%,治愈40例,治愈率100%,总有效率100%。 1、2特色指标的分析与评价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主要是用手术疗法,另辅以中药制剂的口服,中医药治疗率达100%,验证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该方案在确保临床疗效的同时,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升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 2、并发症的分析xx年与xx年各种数据比较住院时间(天)尿潴留率(%)排便困难率(%)延迟愈合率(%)排气时间xx7-9002、4术后2天xx7-9002、7术后3天经过1年的临床实践和补充完善,xx年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诊疗方案比较完善,切合临床,特色明显,中医药对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要充分运用中医药特色优势和疗法,不断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方案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小结:通过诊疗方案,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科室中医诊疗方案制定考核措施。 全文结束》》年重点优势病种癥瘕病(子宫肌瘤)临床难点及解决方案 一、确定难点及确定理由 1、确定难点a) 术后腹胀,排气、排便困难;b) 切口愈合不良c) 盆腔粘连d) 术后复发,痛经无明显改善。 2、难点分析部分患者在术后常常出现腹胀,排气、排便困难,切口愈合不良,盆腔粘连,与术中麻醉、手术操作、手术时间长短、患者自身情况(肥胖、体质)、手术创伤有关。中医认为,术后脾虚有湿,气机湿运有关。痛经术后复发,患者术后痛经复发或无明显改善,考虑与盆腔子宫内膜异味灶、子宫腺肌瘤挖除不彻底有关。二、难点解决办法 1、改进手术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有多种术式,如经腹子宫腺肌瘤挖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挖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各有利弊。经过我科手术后长期观察

亚健康人群的调理。。。.

对亚健康的认识及中医调理 一、亚健康的概述 从文献数量的角度,关于亚健康发病率的关注度是逐年提高的。在中文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在篇名和摘要中,包含亚健康精确单词的文献, 1996 年仅有 2 篇, 1997 年有 4 篇, 2001 年18 篇, 2012 年 1125 篇。全文当中包含亚健康精确单词的文献的数量, 2012 年达到了 8911 篇。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 : 75% 的人处于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发表数据表明:亚健康人群高达 70%, 其中 70% 左右是知识分子。 2004 年 1 ~ 5 月 / 河南省五所普通高校 / 随机抽取 1600 名学生和 360 名职工, 1364 名处于亚健康状态,占 69.59% ,具有注意力难集中、精神不振、压抑感、困倦等 10 项以上症状表现的职工、学生占 80.4 %。 二、人体的三个状态 (一健康: WHO 给出明确的定义,即生理平衡、心理的平衡、社会的平衡、道德的平衡。也就是达到整体平衡。内经指出“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气从以顺”指的是从身体的角度而言是气节条畅的意思,“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指不仅是身体上的平衡,而且是情感上的平衡。 (二亚健康:比健康态低一层次的相对稳定的平衡。常见称呼有非病、非健康、次健康、第三状态、灰色状态。内经提到的“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里强调的是“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影响我们健康和寿命的因素是不容易彰显和表现出来的。说明亚健康的隐患比较隐秘,而且是慢慢形成的,不容易引起我们的重视。亚健康非常重要的一个症状表现是力不从心,即机体状态已不能和健康状态相比,对原先的工作量感到一种负担,很形象的比喻就是驴瘦货重。

中医辨证治痛经

中医辨证治痛经 摘要: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对于痛经病首先要分辨是经前痛、经后痛或经期痛,其次要弄清月经量的多与少、经色、舌苔脉像以及伴有的其他症状;疼痛时间、部位、性质、经色等可作为鉴别痛经的证型方法。通过辩证论治,中医中药在调理妇科疾病中疗效确切,患者满意。 关键词:痛经;中医;辨证 月经是妇女的正常生理现象,健康的女子一般14岁左右开始来月经,医学上称之为月经初潮,月经初潮时不应该发生疼痛,即使腹部不适也只有轻微胀痛,这属于正常现象不算是痛经。 但是有的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腹部疼痛剧烈,甚至不能忍受并伴有腰酸、乳房胀痛、精神怠倦、食欲不振等症状,重者更有恶心呕吐、腹泻,甚至昏厥等全身症状,称为痛经。 1 病因病理 祖国医学对痛经的病因有许多论述,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如张景岳《妇人规》一书中记载:“凡妇女但迂经期则必作痛或食则吐,身体困倦或发寒热者是禀气不足”,指出痛经是由于气血亏虚。《付青主女科》一书说:“妇人少有腹痛,于经后者,人以气血之虚也,谁之是肾气这涸乎。盖肾水一虚则不能涵木。肝木亢盛则气必逆故而作痛”,指出痛经是由于肾虚肝郁。《丹溪心法》记载:“临行时腰疼痛乃是气滞有血淤。”说明由于气郁或淤血可引起痛经,又云:“经将来腹中阵痛,乍作乍止者,血热气实也。”《巢氏病源》记载:“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内伤气血以致体虚,风冷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滑伯仁说:“经前脐痛绞痛如刺,寒热发作,下如黑豆汁,两尺沉涩,急此由下焦寒湿之邪博于冲任”。 总的来说,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使气血运行不畅影响月经而产生疼痛。 痛经又分虚实两类。 1.1 虚症 久病体虚弱,气血受损造成气血虚弱胞脉失养,而致痛经。 1.2 实证 (1)气滞血淤:情志失调、肝气不舒、气机不畅、气不引血、血不流通,以致冲任二脉不利经血,滞于胞宫而作痛。

青少年女性痛经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青少年女性原发性痛经的原因分析及治疗妇女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患者大多表现为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血色暗有块,块下则痛减,平素畏寒肢冷。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无盆腔器质性病变,也称功能性痛经,常见于年轻未产女性,初潮多见。继发性痛经指盆腔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痛经,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月经期疼痛,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此文主要讨论原发性痛经。痛经最早见于《金匿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提出产生痛经的原因是“经水”的排出不通畅,临床表现症状是少腹的疼痛。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观》对痛经的论述较为完备,指出:“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察质兼而辨之。”认为痛经有虚有实,究其原因不外乎外感内伤。现代医家将痛经病机概括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其中外感寒邪所致的“不同则通”和内生寒邪所致的“不荣则痛”,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寒凝胞宫、冲任,血行凝滞不畅,故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寒凝血瘀,故经色黯而有块;寒邪内盛,阻遏阳气故百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脉沉紧,均为寒凝血瘀之征象。寒邪: 寒分为外感寒邪及内生寒邪,“内寒”主要是阳气亏虚,阴寒内盛,机体失于温煦,虚而有寒。“外寒”主要是以外感寒邪为主。寒

邪侵犯人体,易损伤机体阳气,而最终导致阳虚内寒;而素体阳虚,则又易感寒邪而致病。女子经期或经期前后,气血变化急骤,最易感受寒邪,若感受寒邪,或贪食寒凉生冷,寒主收引,客于冲任,胞中,与血相搏,导致子宫、冲任瘀阻或寒凝血脉致经血凝滞不畅。经前、经期气血下注于冲任,子宫气血更加壅滞,胞宫经血流通受碍,不通则痛。若经前经期冒雨、涉水或久居阴暗潮湿之地,则可发为寒湿凝滞证痛经。《傅青主女科》云:“寒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经水由二经而外出,寒湿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肾阳为人身阳气之根本,五脏六腑之阳皆由肾阳来温养。如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大病久病,导致肾阳亏虚,命门火衰,阳气虚衰则不能制阴,阳气的温煦功能减弱下不能暖宫,胞宫虚寒,寒性主收引凝滞,血和津液运行迟缓,水液不化而阴寒内盛,阳虚则寒。《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肾阳虚常并见脾阳虚,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脾阳虚衰,运化失权,水湿停运,下注冲任二脉,冲任虚寒,胞宫失于温养,气血运行不畅,致经水迟滞。 寒致瘀: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同时又作为致病因素使病情加重,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景岳全书·妇人规》云:“若寒滞于经,或因外寒所逆等以致凝结不行则留聚为痛。”血喜温而恶寒,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如若外感寒邪,寒性收引凝滞,血遇寒则凝,运行不畅则致瘀,或脏腑阳气虚衰,致气化功能减退,温化功能减弱,阳不化阴,代谢活动

乳腺增生的易发人群

乳腺增生的易发人群 文章目录*一、乳腺增生的易发人群 1. 乳腺增生的易发人群 2. 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3. 乳腺增生有什么危害*二、怎样预防乳 腺增生*三、预防乳腺增生吃什么好 乳腺增生的易发人群 1、乳腺增生的易发人群 1.1、月经初潮早绝经晚的女性 初潮年龄在11~13岁者发生乳腺增生的危险要比17岁后月经初潮的女性高出2~3倍。绝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绝 经者患乳腺增生的危险性增加3倍。所以说,月经初潮早绝经晚 的女性体内的雌激素相对比较高,容易出现乳腺增生。 1.2、高龄未婚未育未哺乳者 成年女性通过妊娠、分娩、哺乳,自体分泌激素可以有效预 防乳腺增生发生。有些病情比较轻的患者,轻微乳腺增生的未婚 女性通过妊娠、哺乳后,自体内分泌调节出现好转。所以高龄未 婚未育未哺乳女性相对有较高的发病率。 1.3、情绪不稳定、易怒者 女性出现乳腺增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女性长期处于怒、愁、忧、虑等不良情绪时,容易抑制卵巢的 排卵功能,出现孕酮减少,雌激素相对增高,从而出现乳腺增生。 1.4、有家族病史者 女性如果有家族乳腺增生史,其患乳腺增生的概率是健康女

性的二到三倍。 2、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 2.1、乳腺组织是性激素的靶器官,其受内分泌环境的影响而呈周期性变化。当前社会“性”的环境扩大,性刺激机会增多,这些因素,可以促使“动情素”分泌,造成雌激素分泌增多,刺激乳腺组织而产生乳腺增生。 2.2、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妇女对抗衰老和美容的需求不断提高,中老年妇女为了皮肤美容,长期使用含雌激素的面霜,这些含激素的面霜经过皮肤吸收,也会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服用激素类药物,更直接引起体内激素水平失衡,这些均可导致本病发病率的增高。 2.3、从饮食结构的改变也可发现乳腺囊性增生病增高的原因,当前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靠淀粉类主食来维持温饱,而对含脂肪、蛋白质高的饮食发生兴趣,这些饮食是合成体内激素的原料,因此饮食成分的改变也可造成乳腺囊性增生病发病率的增高。 2.4、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避孕药,也可能到乳腺增生。因为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雌激素,将导致内分泌平衡失调,现在一些速生食品、人工饲养的水产及家禽使用的饲料中也多含有激素成分,长期食用也会导致乳腺疾病的发生。

19种偏方调治胃痛

19种偏方调治胃痛 偏方一、消食方 配方:山楂、麦芽100克,神曲、粳米各50克,莱菔子20克,木香1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以上六味一同炒至米黄,研为粉末。 偏方二、山楂蜂蜜饮 配方:山楂、山楂叶15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山楂、山楂叶加适量水煎煮15分钟,然后滤渣取汁,调入蜂蜜即可。 功效:主治伤食胃痛。 用法:候温饮服,每日3次。 偏方三、内金散 配方:鸡内金5个 制法:将鸡内金洗净,放入铁锅内用微火焙干,研成细末。用法:消积滞、健脾胃,适用于食积不化所致的胃痛。 用法:每次取3克内金粉,用开水送服,每日3次。 偏方四、大麦芽茶 配方:茶叶8克,大麦芽30克

制法:将茶叶、大麦芽放入有盖的杯中,注入开水焖泡5分钟即可。 功效:消食导滞,适用于食滞型胃痛。 用法:代茶饮,不拘时。 偏方五、生姜鲤鱼汤 配方:鲫鱼1条,生姜30克,陈皮10克,胡椒3克,盐适量。 制法:将鲫鱼除去鱼鳞剂肠杂、洗净;生姜、陈皮、胡椒用纱布包好,放入鱼肚内,然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煨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温中理气、散寒止痛,适用于寒邪客胃型胃痛。 用法:拣去鱼肚内布包,趁热吃鱼喝汤。 偏方六、葱白汁 配方:葱白50克,香油10毫升 制法:将葱白捣烂,绞取汁液。 功效:温中散寒、温胃止痛,主治急性胃痛。 用法:取一勺葱白汁送入口中,然后以香油送服。 偏方七、肉桂丁香散 配方:肉桂15克,丁香15克,冰片10克。

制法:将上述三味一同研为细末。 功效:主治虚寒型胃痛,尤其适合阵发性胃剧烈疼痛时服用。用法:每次0.3~1.5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 偏方八、醋泡姜糖茶 配方:生姜50克,白醋250毫升,红糖适量。 制法:将生姜洗净、切片,用白醋泡2天 功效:适用于着凉受寒所致的胃痛。 用法:每次取3片醋泡生姜和1匙红糖,用开水冲泡10分钟后服下,每日2次。 偏方九、艾叶敷脐方 配方:艾叶、白酒适量。 制法:将揉碎,用酒炒热。 功效:湿胃止痛,适用于寒邪客胃型胃痛。 用法:纱布包裹,敷肚脐,直至疼痛缓解为止(外加暖水袋熨之更妙)。 偏方十、麦芽青皮煎 配方:生麦芽30克,青皮10克 制法:将生麦芽与青皮一起加适量水煎煮20分钟,滤渣取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