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类零件数控铣削加工的工艺分析

盘类零件数控铣削加工的工艺分析
盘类零件数控铣削加工的工艺分析

盘类零件数控铣削加工的工艺分析

摘要盘类零件是机械领域中的典型零件,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如各种轴承、法兰、导向套、汽缸套等等。盘类零件在机器设备中通常起支撑和导向作用,所以要求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较高的表面光洁度。盘类零件的加工是机械加工领域中一个常见、重要的课题,本文将针对盘类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中一些常见工艺问题做一阐述。

关键词工艺分析;盘类零件;数控铣削;加工中心

1 机床选用

盘类零件的主要结构一般包括平面、外轮廓、凹槽及孔,加工过程中刀具更换频繁,且其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及表面光洁度等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保证加工质量,提高加工效率,推荐选用加工中心机床。

2 加工顺序选择

加工顺序的选择直接决定着加工精度、加工效率及加工成本,根据盘类零件的特点,一般遵循“基面先行”、“先面后孔”、“先主后次”、“先粗后精”的原则。因为现代加工中心机床换刀时间普遍缩短,所以在安排加工顺序时,优先考虑以上原则来保证足够的加工质量。根据我在实际加工的体会,采用基准面——外轮廓——凹槽——孔的加工顺序,可以达到理想的加工效果。

3 刀具选择

选择合适的刀具将直接决定加工质量和效率。数控铣刀的硬度、热硬性和耐磨性都能满足大功率切削的需要,为我们选择加工刀具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数控铣刀的分类有很多种,按照刀具结构可分为整体式和镶嵌式。镶嵌式采用焊接或者机夹式连接,其中机夹式还可分为可转位刀头和不转位两种;按照刀具材质可分为高速钢刀具、硬质合金刀具、金刚石刀具和陶瓷刀具等;从切削工艺上可分为立铣刀、面铣刀、球头铣刀、锥度铣刀等等;按照用途主要分为铣削刀具和孔加工刀具。

加工中心机床本身的结构强度及换刀效率对加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所以在刀具选择时可以充分选择最适合加工要求的,而不用过于追求少的换刀次数。外轮廓加工一般选择立铣刀,大面积平面铣削一般采用大直径硬质合金刀片铣刀,凸台及凹槽加工选择高速钢立铣刀,对一些主体型面和斜角轮廓加工可以选用球铣刀、环铣刀或者一些成型刀具,小曲率曲面加工尽量采用球铣刀,当曲面底部平坦时也可选用环铣刀。

刀具结构一般建议选择机夹式可转位刀具,刀片磨损后可掉头使用,降低生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分析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分析 摘要:随着数控加工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零件产品都用数控机床来加工,因此如何改进数控加工的工艺问题就越来越重要。在数控机床上由于机床空间及机床的其他局限了数控加工的灵活性,这样就要求我们要懂得如何改进加工工艺,提高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和加工性能。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关键词:数控加工加工工艺薄壁套管、护轴 前言:数控加工作为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生产方式,尤其是形状复杂精度要求很高的模具制造行业,以及成批大量生产的零件。因此数控加工在航空业、电子行业还有其他各行业都广泛应用。然而在数控加工从零件图纸到做出合格的零件需要有一个比较严谨的工艺过程,必须合理安排加工工艺才能快速准确的加工出合格的零件来,否则不但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增加劳动者的劳动强度,甚至还会加工出废品来。下面我将结合某一生产实例对数控加工的工艺进行分析。以便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数控加工,对实际加工起到帮助作用。 一般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和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是大同小异的,只是数控机床能够通过程序自动完成普通机床的加工动作,减轻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同时能比较精准的加工出合格的零件。由于数控加工整个加工过程都是自动完成的,因此要求我们在加工零件之前就必须把整个加工过程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安排,其中不能出任何的差错,

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1、1 零件图样分析 因为薄壁加工比较困难,尤其是内孔的加工,由于在切削过程中,薄壁受切削力的作用,容易产生变形。从而导致出现椭圆或中间小,两头大的“腰形”现象。另外薄壁套管由于加工时散热性差,极易产生热变形,使尺寸和形位误差。达不到图纸要求,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减小切削力对工件变形的影响。薄壁零件的加工是车削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原因是薄壁零件刚性差,强度弱,在加工中极容易变形,使零件的形位误差增大,不易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可利用数控车床高加工精度及高生产效率的特点,并充分地考虑工艺问题对零件加工质量的影响,为此对工件的装夹、刀具几何参数、程序的编制等方面进行试验,有效地克服薄壁零件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变形,保证了加工精度,为今后更好的加工薄壁零件提供了好的依据及借鉴。 无论用什么形式加工零件,首先都必须从查看零件图开始。由图看见该薄壁零件加工,容易产生变形,这里不仅装夹不方便,而且所要加工的部位也那难以加工,需要设计一专用薄壁套管、护轴。

铣削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及程序设计

毕业论文 (2013届) 题目:铣削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及程序设计 姓名: 学号: 系部: 班级: 指导教师: 2013年4月

铣削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及程序设计 摘要: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在当今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效益,显示了其在国家基础工业现代化中的战略性作用,并已成为传统机械制造工业提升改造和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种类和档次以及生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控机床是现代加工车间最重要的装备。在数控编程中,工艺分析和工艺设计是至观重要的,在加工前都要对所加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加工设备、刀具、夹具,确定切削用量,安排加工顺序,制定走刀路线等。在编程过程中,还要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换刀点,刀具补偿等)做相应处理。因此程序编制中的工艺分析和工艺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本文根据铣削零件的图纸及技术要求,对该零件进行了详细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依据分析的结果,对该零件进行了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并编制了工艺卡片、数控加工工序卡片和刀具卡片等。 关键词:数控编程刀具切削用量加工程序 一、绪论 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它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字控制机床简称数控机床,这是一种将数字计算技术应用于机床的控制技术。它把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控制信息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1.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从而使机床动作数控折弯机并加工零件。

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三.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一)数控加工的基础知识 1.概述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首先要将被加工零件图上的几何信息和工艺信息数字化。先根据零件加工图样的要求确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刀具参数,再按数控机床规定采用的代码和程序格式,将与加工零件有关的信息如工件的尺寸、刀具运动中心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主轴转速、切削进给量、背吃刀量)以及辅助操作(换刀、主轴的正转与反转、切削液的开与关)等编制成数控加工程序,然后将程序输入到数控装置中,经数控装置分析处理后,发出指令控制机床进行自动加工。 数控车床工作过程:如图所示。数控车床工作大致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1)根据零件图要求的加工技术内容,进行数值计算、工艺处理和程序设计。 2)将数控程序按数控车床规定的程序格式编制出来,并以代码的形式完整记录在存储介质上,通过输入(手工、计算机传输等)方式,将加工程序的内容输送到数控装置。 3)由数控系统接收来的数控程序(NC代码),NC代码是由编程人员在CAM软件上生成或手工编制的,它是一个文本数据,表现比较直观,较容易地被编程人员直接理解,但却无法为软件直接利用。 4)根据X、Z等运动方向的电脉冲信号由伺服系统处理并驱动机床的运动结构(主轴电动机、进给电动机等)动作,使机床自动完成相应零件的加工。 2.切削加工必须具备的两种运动 1)主运动:主运动是切除工件多余金属层,形成工件新表面的必要运动。它是由机床提供的主要运动。主运动的特点是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多。切削加工中只有一个主运动,它可由工件完成,也可由刀具完成。如车削时工件的旋转运动、铣削和钻削时和钻头的旋转运动等都是主运动。 2)进给运动:进给运动是把切削金属层间断或连续投入切削的一种运动,与主运动相配合即可 不断切削金属层,获得所需的表面。进给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小、消耗功率少。切削加工中进给运动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它可以是连续的运动,如车削外圆时,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分析

目录 一、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二、零件设备的选择 三、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四、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 五、刀具选择 六、切削用量选择 七、填写数控加工工艺文件

1、如图1所示,材料为45钢,单件生产,毛坯尺寸为 84mm×84mm×22mm),试对该零件的顶面和内外轮廓进行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分析。 图1带型腔的凸台零件图 一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1、图形分析 (1)分析零件图是否完整、正确,零件的视图是否正确、清楚,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有关技术要求是否齐全、明确。从上图可以看出该零件图的尺寸符合了这一要求。 (2)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包括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热处理是否合理。过高的要求会增加加工难度,提高成本;过低的技术要求会影响工作性能,两者都是不允许的。上图的精度为IT8级,技术要求和尺寸精度都能满足加工要求。 (3)该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既满足了设计要求,又便于加工,各图形几何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相切、相交、垂直和平行)比较明确,条件充分,并且采用了集中标注的方法,满足了设计基准、工艺基准与编程原点的统一。因此该图的尺寸标注符合了数控加工的特点。 2、零件材料分析 由题目提供,材料为45钢。 3、精度分析

该零件最高精度等级为IT8级,所以表面粗糙度均为Ra3.2um。加工时不宜产生震荡。如果定位不好可能会导致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难以达到要求。 4、结构分析 从图1上可以看出,带型腔的凸轮零件主要由圆弧和直线组成,该零件的加工内容主要有平面、轮廓、凸台、型腔、铰孔。需要粗精铣上下表面外轮廓内轮廓凸台内腔及铰孔等加工工序。 二、选择设备 由该零件外形和材料等条件,选用XK713A数控铣床。 三、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由零件图可得,以零件的下端面为定位基准,加工上表面。把零件竖放加工外轮廓。 零件的装夹方式采用机用台虎钳。 四、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 1、确定加工顺序 加工顺序的拟定按照基面先行,先粗后精的原则确定,因此先加工零件的外轮廓表面,加工上下表面,接着粗铣型腔,再加工孔,按照顺序再精铣一遍即可。 加工圆弧时,应沿圆弧切向切入。 2、进给路线

毕业论文数控铣床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程序设计[1]

届毕业设计 系 别: 信息与工程系 专业名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指导教师: 2012 年 月 日 Min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XXXXXXXXXXXXXX

目录 一、摘要…………………………………………………… 二、配合件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1、零件加工工艺的分析…………………………… 1.1 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1.2 零件的结构工艺分析………………………… 2、编程尺寸的确定………………………………… 2.1 计算各节点的坐标尺寸……………………… 3、毛坯的选择…………………………………… 4、工艺过程设计…………………………………… 4.1 板料凸件加工工步顺序的安排……………… 4.2 板料凹件加工工步顺序的安排……………… 5、选择机床、工艺装备等………………………… 5.1 刀具的选择方案……………………………… 5.2 铣削用量的确定……………………………… 6、确定切削用量…………………………………… 7、工艺文件………………………………………… 7.1 工序卡片……………………………………… 7.2 刀具卡…………………………………………… 8、编制加工程序单………………………………… 三、小结………………………………………………… 四、参考文献……………………………………………

摘要 数控机床的出现以及带来的巨大利益,引起世界各国科技界和工业界的普遍重视。发展数控机床是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的必由之路,是未来工厂自动化的基础。数控机床的大量使用,需要大批熟练掌握现代数控技术的人员。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它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控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更新,现在数控技术也称计算机数控技术,加工软件的更新快,CAD/CAM的应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如像UG , PRO/E , Cimitron , MasterCAM ,CAXA制造工程师等。 数控技术是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尤其在模具领域应用最为广泛,所以这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很高的机械加工工艺知识,数控编程知识和数控操作技能。本文主要通过铣削加工薄壁配合件的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综合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全面考虑可能影响在铣削、钻削、绞削加工中的因素,设计其加工工艺和编辑程序,完成配合要求。 关键词: 铣削、钻削、绞削、 CAD/CAM 薄壁板类配合件零件加工

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及编程

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及编程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单位: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邮编:224002) 2009-4-10

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及编程 【摘要】针对典型零件选择机床、夹具、刀具及量具,拟定加工工艺路线、切削用量等,编写数控加工的程序。 【关键词】工艺编程 一、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 工艺路线是指零件加工所经过的整个路线,也就是列出工序名称的简略工艺过程。工艺路线的拟定是制订工艺规程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选择各个表面的加工方法,确定各个表面的加工顺序及整个工艺过程的工序数目和工序内容。 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与通用机床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往往不是只从毛坯到成品的整个过程,而仅是几道数控加工工序工艺过程的具体描述。因此在工艺路线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到,由于数控加工工序一般都穿插于零件加工的整个工艺过程中,因而要与其它加工工艺衔接好。 ⒈工序的划分 根据数控加工的特点,数控加工工序的划分一般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⑴以一次安装、加工作为一道工序。这种方法适合于加工内容较少的零件,加工完后就能达到待检状态。 ⑵以同一把刀具加工的内容划分工序。有些零件虽然能再一次安装加工中加工很多代加工表面,但考虑到程序太长,会受到某些限制(主要是内存容量),机床连续工作时间的限制(如一道工序在一个工作班内不能结束)等,此外,程序太长会增加出错与检索的困难。因此程序不能太长,一道工序内容

不能太多。 ⑶以加工部位划分工序。对于加工内容很多的工件,可按其结构特点将加工部位分成几个部分,如内腔、外形、曲面或平面,并将每一部分的加工作为一道工序。 ⑷以粗、精加工划分工序。对于加工后易发生变形的工件,由于对粗加工后可能发生的变形需要进行校形,故一般来说,凡要进行粗、精加工的过程,都要将工序分开。 ⒉顺序的安排 顺序的安排应根据零件的结构和毛坯,以及定位、安装与夹紧的需要来考虑。顺序安排一般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⑴上道工序的加工不能影响下道工序的定位与夹紧,中间穿插于通用机床加工工序的也应综合考虑; ⑵先进性内腔加工,后进行外形加工; ⑶以相同定位、夹紧方式或用同一把刀具加工的工序,最好连续加工,以减少重负定位次数和换刀次数。 ⑷同时还应遵循切削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面后孔、基准先行。 二、数控编程 数控编程就是生产用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的数控程序的过程。数控程序是由一系列程序段组成,把零件的加工过程、切削用量、位移数据以及各种辅助操作,按机床的操作和运动顺序,用机床规定的指令及程序各式排列而成的一个有序指令集。 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是实现数控加工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复杂零件的加工,其编程工作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数控机床

盘套类零件加工工艺的设计与编制

情境2 第六部分拓展学习资料 一、盘类零件典型工艺路线 与轴相比,盘的工艺的不同主要在于安装方式的体现,当然,随零件组成表面的变化,牵涉的加工方法亦会有所不同。因此,该“典型”主要在于理解基础上的灵活运用,而不能死搬硬套。 下料(或备坯)→去应力处理→粗车→半精车→平磨端面(亦可按零件情况不作安排)→非回转面加工→去毛刺→中检→最终热处理→精加工主要表面(磨或精车)→终检。 二、套类零件典型工艺路线 备坯→去应力处理→基准面加工→孔加工粗加工→外圆等粗加工→组织处理→孔半精加工→外圆等半精加工→其它非回转面加工→去毛刺→中检→零件最终热处理→精加工孔→精加工外圆的等→清洗→终检。 三、法兰盘加工工艺 图2-15是法兰盘的零件图。从其技术要求中可以看出,关键是要保证φ55外圆表面对φ35孔基准轴线的同轴度以及两端面相对基准轴线的端面圆跳动要求。由于各表面粗糙度Ra值均在1.6以上,故可在车床上加工,然后再加工小孔与槽。其工艺过程见表2-4。此工艺过程既使粗、精加工分开,又较好地保证了加工精度。其工艺过程见表2-4。 图2-15 法兰盘

表2-4 法兰盘工艺过程 四、中心架和跟刀架 图2-16 中心架和跟刀架

在加工细长轴或长套筒零件时,为了防止其弯曲变形,必须使用中心架或跟刀架作为辅助支承。 中心架上有三个等分布置并能单独调节伸缩的支承爪。使用时,用压板、螺钉将中心架固定在床身导轨上,调节支承爪,使工件轴线与主轴轴线重合,且支承爪与工件表面的接触应松紧适当,如图2-16所示。 跟刀架上一般有两个能单独调节伸缩的支承爪,它们分别安在工件的上面和车刀的对面,如图2-16所示。 五、互为基准原则 两个被加工表面之间位置精度较高,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时。 图2-17 互为基准 六、找正法装夹工件 (1)直接找正法 用百分表、划针或目测在机床上直接找正工件的有关基准,使工件占有正确的位置称为直接找正法。单件和小批生产。直接找正法如图2-18所示。 (2)划线找正法 在机床上用划线盘按毛坯或半成品上预先划好的线找正工件,使工件获得正确的位置称划线找正法。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划线找正法如图2-19所示。

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分析

毕业论文 题目: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

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 摘要: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加工工艺在原则上基本相同,但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数控加工的工序内容比普通机床的加工的工序内容复杂,这是因为数控机床价格昂贵,若只加工简单的工序,在经济上不合算,所以在数控机床上通常安排较复杂的工序,甚至是在通用机床上难以完成的那些工序。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比普通机床工艺规程编制复杂,这是因为在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中不必考虑的问题,如工序内工步的安排、对刀点、换刀点及走刀路线的确定等问题,在数控加工时,这一切都无例外地都变成了固定的程序内容。正由于这个特点,促使对加工程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要求极高,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加工不出合格的零件。 关键词:轴类零件数控车削工艺设计

一、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1.零件图分析 如图1.1所示该零件从结构上来看包括内﹑外表面:内表面主要是孔,外表面由圆柱、圆锥、顺圆弧、逆圆弧及螺纹等表面组成,其中多个直径以及宽度尺寸有较严格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适合数控车削加工;球面Sφ48㎜的尺寸公差还兼有控制该球面形状(线轮廓)误差的作用;零件材料为45钢,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较好的韧性﹑塑性;无热处理和硬度要求。 图1.1 2.工艺分析 (1)如图1.1所示内孔直径φ28,圆柱尺寸φ35﹑φ42和φ52,宽度尺寸4和3,取中值作为编程的尺寸依据。其他尺寸皆取基本尺寸作为编程尺寸依据。 (2)φ52的圆柱与φ28的孔有较高的同轴度要求,加工时必须以同一个定位基准进行加工。

(3)φ28的公差等级为IT8表面粗糙度Ra为1.6,宜采用钻→扩→铰进行加工以保证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4)在轮廓曲线上,有三处为圆弧,其中两处为既过象限又改变进给方向的轮廓曲线,因此在加工时应进行机械间隙补偿,以保证轮廓曲线的准确性。 (5)零件中有比较大的圆弧需要进行加工,为了不使加工过程中出现过切现象选择较大副偏角的车刀进行加工。 3.编程原点选择 零件在加工中需要二次掉头装夹,从图纸上进行尺寸坐标分析,应设置两个编程原点。两个工件坐标系的编程原点均应选在零件装夹后的右端面(精加工面),如图1.2、1.3所示。 1.2 第一次装夹工件原点 1.3 第二次装夹工件原点 二、零件毛坯选择 由图1.1可知该零件为45钢,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量生产。根据上述原始资料以及加工工艺,确定毛坯尺寸如下:该零件最大外圆直径为Ф52mm,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以下简称《工艺手

盘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加编程

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赵佳 06高职数控(2)班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机械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数控加工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机械及相关行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机械制造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本次设计就是进行典型盘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侧重于该零件的工艺分析、加工路线的确定及加工程序的编制。并绘制零件图、加工路线图。用G代码编制该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并附以编程尺寸的计算方法,其中零件工艺规程的分析是此次论文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加工工艺,数控编程,刀具,盘类零件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机械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数控加工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机械及相关行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机械制造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它为各个经济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为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的机械商品,为国防事业提供了现代化的武器,也为各个部门提供了各种机械设备,其中机械设备都是由不同的零件而组成的,这些零件是由不同的工种分别加工出来的。尽管有一些零件已经用精密的铸造或冷压等方法来制造,但是,绝大多数零件的制造还离不开数控机床的加工。在加工盘类零件时,为了克服盘类零件的轮廓形状复杂、难于控制尺寸、带特殊螺纹和凹凸等,以至得不到理想的表面粗糙度和形状精度要求等特点。

因此,对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基准的选择、刀具的选择、工艺路线的确定、程序的编制等均有较高的要求。在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所要零件的结构特点、精度、等技术要求,选用合理的加工工艺。在工件的加工过程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选用合理的加工基准。本次设计就是进行典型盘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侧重于该零件的工艺分析、加工路线的确定及加工程序的编制。并绘制零件图、加工路线图。用G代码编制该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并附以编程尺寸的计算方法,其中零件工艺规程的分析是此次论文的重点和难点。 一、数控加工工艺内容与步骤 1、数控加工工艺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选择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确定工序内容。 (2)分析被加工零件的图样,明确加工内容及技术要求。 (3)确定零件的加工方案,制定数控加工工艺路线。如划分工序、安排加工顺序、处理及非数控加工工序衔接。 (4)加工工序的设计。如选择零件的定位基准、确定夹具方案、划分工步、选取刀具和辅具、确定切削用量等。 (5)数控加工程序的调整。如选取对刀点和换刀点、确定刀具补偿和加工路线等。 (6)分配数控加工中的容差。 (7)处理数控铣床上的部分工艺指令。

典型铣削零件加工的工艺分析及编程

典型铣削零件加工的工艺分析及编程 1.工艺分析的差不多知识 数控加工工艺性分析涉及内容专门多,从数控加工的可能性和方便性分析,应要紧考虑: 1.1零件图样上尺寸数据的标注原则 1)零件图上尺寸标注应符合编程方便的特点 在数控加工图上,宜采纳以同一基准引注尺寸或直截了当给出坐标尺寸。这种标注方法,既便于编程,也便于和谐设计基准、工艺基准、检测基准与编程零点的设置和运算。 2)构成零件轮廓的几何元素的条件应充分 自动编程时要对构成零件轮廓的所有几何元素进行定义。在分析零件图时,要分析几何元素的给定条件是否充分,假如不充分,则无法对被加工的零件进行造型,也无法编程。 1.2零件各加工部位的结构工艺性应符合数控加工的特点 1)零件所要求的加工精度、尺寸公差应能得到保证。 2)零件的内腔和外形最好采纳统一的几何类型和尺寸,尽可能减少刀具规格和换刀次数。 3)零件的工艺结构设计应确保能采纳较大直径的刀具进行加工。采纳大直径铣刀加工,能减少加工次数,提高表面加工质量。 4)零件铣削面的槽底回角半径或腹板与缘板相交处的圆角半径r不宜太大。由于铣刀与铣削平面接触的最大直径d=D-2r,其中D为铣刀直径。因此,当D 一定时,圆角半径r越大,铣刀端刃铣削平面的面积就越小,铣刀端刃铣削平面的能力就越差;效率越低,工艺性也越差。 5)应采纳统一的基准定位。数控加工过程中,若零件需重新定位安装而没有统一的定位基准。会导致加工终止后正反两面上的轮廓位置及尺寸的不和谐。因此,要尽量利用零件本身具有的合适的孔或设置专门的工艺孔或以零件轮廓的基准边等作为定位基准,保证两次装夹加工后相对位置的准确性。 1.3加工方法选择及加工方案确定 1)加工方法选择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一样有以下两种情形: 一是有零件图样和毛坯,要选择适合加工该零件的数控机床;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通过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掌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及加工方法。二.设计内容 编制中等复杂程度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 三.设计步骤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在编程中,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做一些处理。因此程序编制中的零件的工艺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加工工艺在原则上基本相同,但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因而又有其特点。 1)数控加工的工序内容比普通机床的加工的工序内容复杂。这是因为数控机床价格昂贵,若只加工简单的工序,在经济上不合算,所以在数控机床上通常安排较复杂的工序,甚至是在通用机床上难以完成的那些工序。 2)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比普通机床工艺规程编制复杂。这是因为在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中不必考虑的问题,如工序内工步的安排、对刀点、换刀点及走刀路线的确定等问题,在数控加工时,这一切都无例外地都变成了固定的程序内容,正由于这个特点,促使对加工程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要求极高,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加工不出合格的零件。 2.数控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 根据数控加工的实践,数控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选择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和确定工序内容; 2)零件图纸的数控工艺性分析; 3)制订数控工艺路线,如工序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基准选择、与非数控加工工艺的衔接等; 4)数控工序的设计,如工步、刀具选择、夹具定位与安装、走刀路线确定、测量、切削用量的确定等; 5)调整数控加工工艺程序,如对刀、刀具补偿等; 6)分配数控加工中的容差; 7)处理数控机床上部分工艺指令。 3.数控加工零件的合理选择 程序编制前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时,要有机床说明书、编程手册、切削用量表、标准工具、夹具手册等资料,方能进行如下一些问题的研究。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零件图样和毛坯,要选择适合加工该零件的数控机床。第二种情况:已经有了数控机床,要选择适合在该机床上加工的零件。无论哪种情况,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毛坯的材料和类型、零件轮廓形状复杂程度、尺寸大小、加工精度、零件数量、热处理要求等。概括起来有三点,即零件技术要求能否保证,对提高生产率是否有利,经济上虽否合算。 根据国内外数控技术应用实践,数控机床通常最适合加工具有以下特点的零件: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分析与数控程序汇编

摘要 本文详细的论述了导机凸模数控加工的加工工艺,通过分析加工零件的工艺,铣削的工装,工艺卡的制订以及编制程序时应注意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运用数控技术加工出导机凸模零件,能使自己在数控技术运用方面得到一次较为系统的训练,差不多上达到了适应工厂的要求。要紧介绍包括数控机床简介,进给路线、加工余量、切削用量、机床夹具的选择等内容。最终完成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数控加工工序卡片,工件的定位和夹紧方案草图,数控刀具卡片,数控加工进给路线图。

关键词导机凸模、数控加工技术加工工艺分析、编程、数控刀具、数控加工进给路线。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前言 (3) 第一章课题分析 (4) 1.1 设计课题课题分析 (4) 1.1.1 设计课题目的 (4) 1.2 工件的结构分析 (4) 1.2.1 导机凸模加工要求 (4) 1.2.2 导机凸模三维造型图 (6) 第二章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分析 (7) 2.1数控加工工序 (7) 2.2 工艺工序安排 (7) 2.3加工顺序 (7)

2.4装夹方案和夹具的选择 (8) 2.5选择刀具 (8) 2.6 切削参数及刀具路径 (8) 2.7 确定切削用量 (19) 第三章数控程序编制 (19) 3.1 Mastercam自动编程软件进行加工 (19)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 (23) 数控加工程序单 (23) 刀具卡片 (24) 程序 (25) 前言

数控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运用,使当今的制造业生产面貌涣然一新,在我国,数控技术与装备的进展也有相当大的进步。以pc平台为基础的国产数控系统及柔性制造系统逐渐运用于生产实践,通过对数控技术的运用使我们更好的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进展,数控加工的需求也在增加,它的总的进展趋势是:高精化、高速化、高效化、柔性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并注重工艺适用性和经济性。而斜联结管的加工充分的适应了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数控加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制造业中,如数控铣削、镗削、车削、线切割、电火花加工等,其中数控铣削是复杂多变零件的要紧加工方法。数控设备为周密复杂零件的加工提供了差不多条件,但要达到预期的加工效果,编制高质量的数控程序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数控加工程序不公包括零件的工艺过程,而且还包括刀具的形状和尺寸、切削用量、走刀路径等工艺

大作业一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大作业一: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要求:1. 用AutoCAD软件绘制出零件二维图纸; 2. 对零件图形进行数学处理并确定编程尺寸设定值; 3. 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4. 编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文件; 5. 以上各项均要求以A4纸打印后上交,字体为宋体小四,1.5倍行距。并附上同组人员名单以及分工明细。 下图所示零件材料为45号钢,批量20件。

要求:1. 用AutoCAD软件绘制出零件二维图纸; 2. 对零件图形进行数学处理并确定编程尺寸设定值; 3. 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4. 编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文件; 5. 以上各项均要求以A4纸打印后上交,字体为宋体小四,1.5倍行距。并附上同组人员名单以及分工明细。 下图所示零件材料为45号钢,批量20件。

要求:1. 用AutoCAD软件绘制出零件二维图纸; 2. 对零件图形进行数学处理并确定编程尺寸设定值; 3. 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4. 编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文件; 5. 以上各项均要求以A4纸打印后上交,字体为宋体小四,1.5倍行距。并附上同组人员名单以及分工明细。 下图所示零件材料为45号钢,批量20件。

要求:1. 用AutoCAD软件绘制出零件二维图纸; 2. 对零件图形进行数学处理并确定编程尺寸设定值; 3. 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4. 编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文件; 5. 以上各项均要求以A4纸打印后上交,字体为宋体小四,1.5倍行距。并附上同组人员名单以及分工明细。 下图所示零件材料为45号钢,批量20件。

要求:1. 用AutoCAD软件绘制出零件二维图纸; 2. 对零件图形进行数学处理并确定编程尺寸设定值; 3. 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4. 编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文件; 5. 以上各项均要求以A4纸打印后上交,字体为宋体小四,1.5倍行距。并附上同组人员名单以及分工明细。 下图所示零件材料为45号钢,批量20件。

关于解决数控车床加工各种轴类、套类、盘类零件工艺定位浅析

关于解决数控车床加工各种轴类、套类、盘类零件工艺定位浅析 摘要:数控车床加工轴类、套类、盘类零件时,绝大部分都需多次装夹,因装夹方法不合适导致很难保证加工质量。本文在分析这类零件数车加工工艺定位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设计出一种新的定位装置来解决这类零件的装夹问题,大大提高了零件的质量和加工效率。 关键词:数控车床装夹工艺加工效率 0 前言 轴类、套类、盘类零件是比较常见的机械零件,特别是细长轴、薄壁筒套之类的零件在电器开关中应用较多,给数控车床操作者带来了不少麻烦,对加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注意,轻者影响加工效率,进而影响生产进度,重者产生废品。因此,解决这一类零件数控车床的加工定位装夹以及加工工艺问题,既是现实生产中的迫切要求,又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意义,也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1 数控车床加工此类零件存在的问题 数控车床在加工过程中,常用的定位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软爪定位,这种定位方法因软爪所夹紧零件的尺寸有限,所以对于一些较长工件的加工,因伸出过长而刚性太差,而且因刀具磨损和切削用量等因素,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窜动,因而零件的质量很不稳定。再者零件因尺寸不同加工者还需要不间断的车软爪,这不仅降低了卡爪的使用寿命,而且在装夹时会发生磕碰划伤的现象,同时无形中也增加了很大的加工成本。另外一种定位方法是前定位,这种方法需要将每件零件重新找正一次,而且还要进行两次装卡,生产效率非常低,数控设备的加工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2 设计一种解决工艺方案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及产品性能,我们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各种轴类、套类及盘类零件在数控机床上加工时的组合定位装置,实现加工方便,定位准确,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的目的。解决工艺方案如下: 1)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相关数控机床操作人员设计制造一套定位装置,要求该装置在加工各种轴类、套类及盘类零件时,定位方法科学合理,使用时充分与数控车床主轴和卡盘紧密配合,加工者可以根据零件实际情况调整定位装置的伸缩量以及该定位装置的组合方式,使零件装夹定位后达到最佳状态,即实现零件加工时的后定位。 2)将制造好的定位装置首先应用于一台数控车床(Vturn26)观察实施效果

数控加工工艺毕业设计论文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数控加工工艺 姓名 : 付卫超 院部: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 指导教师:张华忠 班级: 11级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二班 2014年05月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控加工技术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效率和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而对于数控加工,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屑用量,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要做一些处理,并在加工过程掌握控制精度的方法,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本文根据数控机床的特点。针对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工艺方案的分析,工装方案的确定,刀具和切屑用量的选择,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路线,数控加工程序编制。通过整个工艺的过程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数控设备在保证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简化工序等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工艺分析加工方案进给路线控制尺寸

第1章前言-----------------------------------第2页第2章工艺方案的分析-------------------------第3页 2.1 零件图-------------------------------第3页 2.2 零件图分析---------------------------第3页 2.3 零件技术要求分析---------------------第3页 2.4 确定加工方法-------------------------第3页 2.5 确定加工方案-------------------------第4页第3章工件的装夹-----------------------------第5页 3.1 定位基准的选择-----------------------第5页 3.2 定位基准选择的原则-------------------第5页 3.3 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第5页 3.4 装夹方式的选择-----------------------第5页 3.5 数控车床常用的装夹方式---------------第5页 3.6 确定合理装夹方式---------------------第5页第4章刀具及切削用量-------------------------第6页 4.1 选择数控刀具的原则-------------------第6页 4.2 选择数控车削刀具---------------------第6页 4.3 设置刀点和换刀点---------------------第6页 4.4 确定切削用量-------------------------第7页第5章轴类零件的加工-------------------------第8页 5.1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第8页 5.2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第11页 5.3 加工坐标系设置-----------------------第13页 5.4 保证加工精度方法---------------------第14页 参考文献 ---------------------------------第15页

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工 艺分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X X X学院 毕业 设计 任务书 论文 机械工程系数控技术专业 XX 班 毕业设计 题目 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论文 专题题目 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发题日期:2010年11月15日设计、论文自2010年11月20日完成期限:至2010年月日答辩日期:2010年月日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系主任:

毕业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毕业设计;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

毕业设计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毕业设计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毕业设计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作者签名: 年月日 作者签名: 年月日 摘要 世界制造业转移,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加工厂。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已经进入发展的高技术密集时代与微电子时代,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化工业发展中期。 由于数控机床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伺服系统、精密检测与新型机械结构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具有高的高柔性、高精度与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因此,采用数控加工手段,解决了机械制造中常规加工技术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单件、小批量,特别是复杂型面零件的加工,应用数控加工技术是机械制造业的一次技术革命,使机械制造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提高了机械制造业的制造水平,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多品种及高可靠性的机械产品。 本次设计主要是对数控加工工艺进行分析与具体零件图的加工,首先对数控加工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根据零件图进行数控加工分析。第一,根据本零件材料的加工工序、切削用量以及其他相关因素选用刀具及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范围及铣削方式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围及铣削方式 铣削是铣刀旋转作主运动,工件或铣刀作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铣削的主要工作及刀具与工件的运动形式如图所示。 在铣削过程中,根据铣床,铣刀及运动 形式的不同可将铣削分为如下几种: (1)根据铣床分类 根据铣床的结构将铣削方式分为立铣 和卧铣。由于数控铣削一个工序中一般要加 工多个表面,所以常见的数控铣床多为立式 铣床。 (2)根据铣刀分类 根据铣刀切削刃的形式和方位将铣削 方式分为周铣和端铣。用分布于铣刀圆柱面上的刀齿铣削工作表面,称为周铣,如图6-2(a)所示;用分布于铣刀端平面上的刀齿进行铣削称为端铣,如图6-2(b)所示。 图中平行于铣刀轴线测量的切 削层参数ap为背吃刀量。垂直于铣 刀轴线测量的切削层参数ac为切削 宽度,fz是每齿进给量。单独的周铣 和端铣主要用于加工平面类零件,数 控铣削中常用周、端铣组合加工曲面 和型腔。 (3)根据铣刀和工件的运动形 式公类 根据铣刀和工作的相对运动将铣 削方式分为顺铣和逆铣。铣削时,铣 刀切出工件时的切削速度方向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同,称为顺铣如图(6-3)a 所示; 铣削时,铣刀切入工件时的切削速度方向与工件进 给方向相反,称为逆铣,如图(6-3)b所示。 顺铣与逆铣比较:顺铣加工可以提高铣刀耐用 度2~3倍,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较小,尤其在铣削难 加工材料时,效果更加明显。铣床工作台的纵向进 给运动一般由丝杠和螺母来实现,采用顺铣法加工 时,对普通铣床首先要求铣床有消除进给丝杠螺母 副间隙的装置,避免工作台窜动;其次要求毛坯表 面没有破皮,工艺系统有足够的刚度。如果具备这

样的条件,应当优先考虑采用顺铣,否则应采用逆铣。目前生产中采用逆铣加工方式的比较多。数控铣床采用无间隙的滚球丝杠传动,因此数控铣床均可采用顺铣加工。 数控铣削主要特点 (1)生产率高 (2)可选用不同的铣削方式 (3)断续切削 (4)半封闭切削 数控铣削主要加工对象 (1)平面类零件 加工面平行或垂直水平面,或加工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定角的零件为平面类零件。目前,在数控铣床上加工的绝大多数零件属于平面类零件。 (2)变斜角类零件 加工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呈连续变化的零件称为斜角类零件。这类零件多为飞机零件,如飞机上的整体梁、框、橡条与肋等。 (3)曲面类零件 加工面为空间曲面的零件称为曲面类零件。如模具、叶片、螺旋桨等。 加工曲面类零件一般采用三坐标数控铣床。当曲面较复杂、通道较狭窄、会伤及毗邻表面及需刀具摆动时,要采用四坐标或五坐标铣床。 数控铣削的刀具与选用 对数控铣削刀具的基本要求 (1)铣刀刚性要好 (2)铣刀的耐用度要高 此外,铣刀切削刃的几何参数的选择及排屑性能也非常重要。 铣刀的种类 (1)面(端)铣刀 面铣刀的圆周表面和端面上都有切削刃,端部切削刃为副切削刃。由于面铣刀的直径一般较大,为直径50~500mm,故常制成套式镶齿结构,即将刀齿和刀体分开,刀齿为高速或硬质合金,刀体采用40cr制作,可长期使用。高速钢面铣刀按国家标准规定,直径d=直径80~250mm,螺旋角β=10度,刀齿数Z=10~26. 硬质合金面铣刀与高速钢铣刀相比,铣削速度较高,加工效率高,加工表面质量也较好,并可加工带有硬皮和淬硬层的工件,故得到广泛应用。硬质合金面铣刀按刀片和刀齿的安装方式不同,可分为整体焊接式、机夹一焊接式和可转位式三种(见图6-4)。 面铣刀主要以端齿为主加工各种平面,主偏角为90度的面铣刀还能用时加工出与平面垂直的直角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程序编制人员在进行工艺分析时,要有机床说明书、编程手册、切削用量表、标准工具、夹具手册等资料,根据被加工工件的材料、轮廓形状、加工精度等选用合适的机床,制定加工方案,确定零件的加工工序,各工序所用刀具、夹具和切削用量等。此外,编程人员应不断总结、积累工艺分析方面的实际经验,编写出高质量的数控加工工序。 一、机床的合理选用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一般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零件图样和毛坯,要选择适合加工该零件的数控机床。第二种情况:已有了数控机床,要选择适合在该机床上加工的零件。无论何种情况,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毛坯的材料种类、零件轮廓复杂程度、尺寸大小、加工精度、零件数量、热处理要求等。概括起来有三点:①要保证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加工出合格产品。②有利于提高生产率。③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及加工费用。 二、数控加工零件工艺性分析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涉及面广,在此仅从数控加工的可能性和方便性两方面加以分析。 ㈠零件图样上尺寸数据的给出应符合编程方便的原则

1.零件图尺寸标注方法应适应数控加工的特点,在数控加工零件图上,应以同一基准引注尺寸或是直接给出坐标尺寸。这种标注方法即便于编程,也便于尺寸间的相互协调,在保持设计基准、工艺基准、检测基准与编程原点设置的一致性方面带来很大方便。由于零件设计人员一般在尺寸标注中较多的考虑装配等使用性能方面,而不得不采用局部分散的标注方法,这样就会给工序安排与数控加工带来许多不便。由于数控加工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都很高,不会因产生较大的积累误差而破坏使用性能,因此可以将局部的分散标注法改为同一基准引注尺寸或直接给出坐标尺寸的标注法。 2.构成零件轮廓的几何要素的条件应充分 在手工编程时,要计算基点或节点坐标。在自动编程时,要对构成零件轮廓的所有几何要素进行定义。因此在分析零件图时,要分析几何要素的给定条件是否充分。如圆弧与直线、圆弧与圆弧在图样上相切,但根据图上给定尺寸,在计算相切条件时,变成了相交或相离状态。由于构成零件几何元素条件的不充分,使编程时无法下手。遇到这种情况,应与零件设计者协商解决。 (二)零件各加工部位的结构工艺性应符合数控加工的特点⑴零件的内腔和外形最好采用统一的几何类型和尺寸。这样可以减少刀具的规格和换刀次数,使编程方便,生产效益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