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贸易保护的根据

第四章 贸易保护的根据
第四章 贸易保护的根据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案

第10、11课

贸易保护理论发展综述

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发展综述 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五个基本阶段:重商主义阶段、幼稚工业保护阶段、凯恩斯主义阶段、战略性政策阶段和新保护主义阶段。重商主义者托马斯·孟从贵金属或财富积累的角度,汉密尔顿、李斯特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梅纳德·凯恩斯从宏观经济稳定的角度,都对一国保护贸易作出了比较详尽的阐述,新贸易保护理论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从公平贸易的角度对一国保护贸易进行了解释。 一、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它是历史上第一种比较有系统的经济思想。这种思想的要点是,相信货币的重要,把贵金属看作财富的标志,因为金银(特别是黄金)可以交换各物,为人所普遍接受与重视。重商主义者认为,一个国家拥有金银越多,这个国家便越富,因而千方百计要求获致金银,所以重商主义亦称“重金主义”。重商主义者认为,一个国家本土或殖民地如果没有金银矿可开采,就得循其他途径获致金银,这主要是靠对外贸易,因为国内贸易无法使国外金银流入,只有从事对外贸易,争取贸易的有利差额,国外金银才能源源而来。而要维持贸易出超,就得奖励输出限制输入,前者采发给出口补助金的办法,后者采提高关税的办法(夏炎德1991,p198)。重商主义的发展有两个历史阶段,一是早期的“货币差额论”;二是晚期的“贸易差额论”。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的重商主义,它们都强调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一国可以从对外贸易差额中获得货币财富,而且对于国内的保护政策也一直没有改变。 二、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我们常论及的传统贸易保护的理论和政策主要指幼稚工业保护论,它的思想至今还被很多国家所沿用。幼稚工业保护理论是由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出的,后来由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汉密尔顿明确提出了征收保护关税的重要性,目的是保护本国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产业。在汉密尔顿看来,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使特定的生产部门发展起来,还会产生连带效应,使相关部门也得到发展,从而给一个国家带来生产力,或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保护不仅是有产业选择的,

贸易保护理论

第六讲贸易保护理论 贸易保护理论始于重商主义,经过汉密尔顿、李斯特、凯恩斯、普雷维什等人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与自由贸易理论相对立的贸易保护理论。贸易保护理论是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本章将系统介绍贸易保护理论及其发展,为全面分析贸易保护政策提供理论框架。 第一节贸易保护理论的演进 一、重商主义 1 5~1 7世纪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为适应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理论即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就是金银,金银是货币的惟一形态。根据对待金银的态度和获取金银的手段不同,重商主义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 早期的重商主义也称为货币差额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塔福德和法国的孟克列钦。他们认为,积累财富的主要途径就是获得对外贸易顺差,因此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必须使每笔交易和对每个国家都保持顺差,以使金银流人本国,并将其储藏起来,不再投入到对外贸易。同时,为了增强国力,应阻止本国金银货币外流,禁止金银输出。在贸易保护的政策主张上,大多奉行出口垄断、进口高关税和外汇管制等举措。 晚期的重商主义也称为贸易差额论,其主要代表是英国的托马斯·孟。他批评了早期的重商主义禁止货币流出,将货币储藏起来的不明智做法,主张将货币投入到有利可图的对外贸易中,认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只有保持贸易顺差,才可能增加货币并使国家富足。但一国追求贸易顺差的办法应是保持本国对外贸易总额的顺差,而不必使对每个国家的每笔交易都保持顺差。为了实现对外贸易顺差,托马斯·孟提出发展英国工场手工业、航运业、殖民扩张以及保护贸易等政策主张。并同时增加了以优惠条件鼓励工业原料进口、以退还税款方式鼓励商品输出以及对出口生产厂商发放奖金或补助等辅助性措施。 二、自由竞争时期的贸易保护理论 1 8世纪后期~1 9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西欧各国和美国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当时英国的工业水平最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最强,需要在世界范围内获取丰裕而廉价的原料,需要开拓新的销售市场,极力倡导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当时工业处于落后地位的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学家竭力主张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当时贸易保护理

国际贸易和实务第三章习题答案解析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 配套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二版) 》 主编:赵登峰江虹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8月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南北贸易 2、外部 3、产业内 4、历史或偶然 5、产品生命周期 6、收入水平 7、林德 8、贸易模式 9、对外贸易乘数 10、通过补贴获得市场份额 11、自由贸易政策 12、《综合贸易法》 13、进口替代政策 14、出口替代政策 15、规模经济 16、最优关税 17、知识产权保护 18、大低 19、先发优势 20、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 21、《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2、劳动密集型 23、战略性贸易理论 24、竞争效率 25、政府干预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问答题 1、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有什么区别?产业内贸易是怎么发生的? 答: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之间的区别有: (一)产业间贸易是建立在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比较优势之上,而产业内贸易则是以产品差异性和规模经济为基础。 (二)产业间贸易的流向可以根据贸易前同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差来确定;如果在规模经济条件下进行差异产品的生产与产业内贸易,贸易前相对价格就不能准确预测贸易模式。 (三)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产业间贸易会提高本国丰裕要素的报酬和降低本国稀缺要素的报酬,而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可以使所有要素都获得收入。 (四)在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条件下,要素的国际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贸易的一种替代品;而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条件下,要素流动带来了作为产业内贸易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的兴起。从这点来说,产业内贸易与要素流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 产业内贸易的成因有: (一)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产品的差异性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特殊偏好,并且成为产业内贸易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条件。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并不一定要有规 模效益,只要产品存在着多样性,就足以引起产业内贸易。 (二)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起因,并对产业内贸易模式具有较强解释力。同类产品因产品差别与消费者偏好的差异而相互出口,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进而扩大市 场。这样,就使研制新产品的费用和设备投资分摊在更多的产品上,可以节约研发 费用,进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三)两国需求的重叠程度及经济发展水平。重叠需求理论认为,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的相似性决定了重叠需求范围较大,贸易关系较密切,对发达国家之间的 产业内贸易有一定的解释力。 (四)从技术差异商品看,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品存在生命周期。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出口那些技术先进的新产品,同时进口那些技术 比较成熟的工业品,因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同类产品会发生产业内贸易。(五)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随着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2、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答: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马歇尔主要从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外部规模经济产生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一、前言 由于长久以来未阅读经济类文献,经济学水平大为下降,所以无法进行basic economic principles的教学。又鉴于贸易类对于模联会更加实用,所以今天我计划讲一些关于贸易的东西。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场经常会碰到的一个话题。今天会尽可能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为这两个贸易主张都提供经济理论支持,帮助站在不同国家立场的代表做出自己的判断。 如有问题,请及时提出,欢迎打断。 二、贸易的本质 在了解贸易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分工 有谁读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吗?亚当斯密作为着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在《国富论》中讲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末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二十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 这个生产大头钉的故事,应该有人听说过。在这里亚当斯密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理论,为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市场的本质就是分工与贸易。 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国际贸易。劳动分工为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增加物质财富。 从理论上来讲,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的确适用于国际贸易。这实际上在当时的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是一个相当具有创建性的思想。在这样的基础原理下,当今世界的自由贸易,世界贸易,全球化才得以形成。 但实际上,国际贸易绝非亚当斯密的理论如此简单,理想化。 三、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分析自由贸易的优点 1、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先介绍两个名词: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由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即指一个国家生产1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 比较优势由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弥补了亚当斯密贸易理论的缺陷。比较优势即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相对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不难理解,我这里重点解释一下比较优势,解决三个问题: 1、比较优势是什么意思 2、什么叫劳动生产率比率较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3、比较优势如何使得生产效益最大化 由于个人表述能力欠缺,这里引用教科书中的文字。教科书解释较为清楚。

贸易保护理论与实例(3个)

贸易保护理论与实例(3个) 一、李斯特的贸易保护学说 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对十九世纪德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后,德国有了统一对外的关税政策,开始了工业革命。但最初几年,关税同盟的政策是相当温和的。以棉花和毛纱为例,税率仅从6%上升到8%。到40年代初,“面对英国占压倒优势的工业力量,为了使德国日益兴起的工业获得发展,有理由认为加强保护是必要的。”因此,1841年李斯特的著作发表以后,在德国引起强烈反响,他的学说“立刻为关税同盟工业圈所接受,极大的促进了这一时期的保护关税运动,”税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1843年棉纱进口税提高50%,1844年毛纺织品提高33% ,金属、皮革制成品提高了一倍。另一方面对机器和工业原料却尽量地减免关税。这些措施有效地抵制了英国竞争,使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得以健康快速发展。随着工业的发展,德国资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加强了反对封建制度的力量。正如马克思指出,“保护关税成了它(指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和专制政权的武器,是它聚集自己的力量和实现国内自由贸易的手段。”在这个意义上,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不自觉地充当了推动德国社会转型的动力。以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为显著特征的这一时期在德国历史上被称为“李斯特时代”。 二、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 从促进出口的重点转向对进口保护的重新重视。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以后的很长时期内,其政策措施的重点是鼓励出口,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各国市场竞争加剧,剩余空间有限,尤其是遇到国内经济不景气时,新贸易保护主义又重新重视起对本国进口市场的保护。以美国为例,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增长率从1999 年的4.1%降至2001年的0.3%,于是美国政府加强了进口保护:一是借助WTO规则,滥用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条款。1995年WTO成立以来,美国的反倾销立案数直线上升,1998年37起;1999年和2000年各47起;2001年则高达74起;20002年共75起。二是恢复传统关税与配额手段,2002年5 月美国单方面决定对部分进口钢铁加征30%的关税,11月又对从中国进口的三种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三是高筑技术壁垒,阻挡外国优势产品的进口。据WTO 统计,2002年上半年,仅仅因为技术壁垒,美国和欧盟的进口分别下降了6%,而日本的进口下降幅度则超过10%。事实上,新贸易保护主义从来没有在一个时期单独采用鼓励出口或保护进口的一种方式,而是两者结合使用。1980年,美国进口产品的大约1/8就属于保护范围,而到了80年代末,该数字达到了1/4。新贸易保护主义又在向传统的进口保护措施回归。 为什么重新重视起进口限制?这依然发源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思想。与重商主义不同,凯恩斯主义将贸易顺差与就业、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一国的贸易顺差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就业、促进增长。汉森、萨缪尔森指出一国的出口与国内投资一样,也具有乘数效应,而进口与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与就业的作用。凯恩斯理论给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干预思想注入了新的内涵,国家干预的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对外经济政策等。根据这一思想,新贸易保护主义要求政府加强进口管制,如实行配额制、要求生产国自动限制出口、规定最低进口价格等;同时采用经济手段,诸如优惠贷款、出口补贴等措施来鼓励出口;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关对外贸易法规来干预贸易活动从而达到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保护和促进国内生产、实现充分就业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凯恩斯主义又被称为“新重商主义”。

国贸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绝对利益论和相对利益论都是一种主张()的传统理论。 A.自由贸易 B.保护贸易 C.国家干预 D.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相结合 2 、绝对利益论提出的国际分工基础是各国间()的差异。 A.比较成本 B.绝对成本 C.要素禀赋 D.要素组合比例 3 、在相对利益论中,国与国之间进行分工的基础是各国()的差异。 A.产品比较优势 B.产品垄断优势 C.产品密集程度 D.产品保护程度 4、提出比较优势论的是经济学家()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和俄林 D.海默和金德尔伯格 5、根据比较利益论假定A、B两国生产X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00和90人劳动一年,生产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20和80人劳动一年,则()。 A. B国同时生产X、Y 产品,A国不生产 B. A国生产Y 产品,B国生产X产品 C. 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D. A国同时生产X、Y 产品,B国不生产 6、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一国为资本要素相对稀缺、劳动要素相对丰裕,则该国应()。 A.生产并出口资本资本密集型产品 B.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C.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D.引进资本要素,输出劳动要素 7、根据H—O定理,国与国之间进行分工和贸易后,各国间的生产要素价格比率()。 A.逐渐增大 B.趋向一致 C.保持不变 D.呈不规则变化 8、里昂惕夫反论说明了()与()存在的矛盾。 A.绝对利益论,相对利益论 B. 相对利益论,要素禀赋论 C.实践的验证结果,要素禀赋论理论结论 D. 实践的验证结果,相对利益论理论结论 9、根据海默--金德尔伯格模型,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时必须具备() A.产品的比较优势 B.产品的绝对优势 C.垄断优势 D.要素禀赋优势 10、“顺国际分工的国际互补”要求对外直接投资以()为起点。 A.绝对劣势产业 B. 比较劣势产业 C. 绝对优势产业 D. 比较优势产业 11、如果跨国公司将一般市场交易导致的外部经济性变成内部化,那么它就可以获得()。 A.所有权优势 B.内部化优势 C.区位优势 D.垄断优势 12、当跨国公司具备所有权优势但缺乏区位优势时,该公司会采用()方式进行对外扩张。 A.对外投资 B.技术转让 C.出口贸易 D.对外投资和出口贸易 13、技术差距论认为,贸易的可能性来自于()与()之间构成的时间差。 A.掌握差距,摹仿差距 B.需求差距,反应差距 C.反应差距,掌握差距 D.需求差距,摹仿差距 14、反应差距和需求差距之间的时间差越长,技术创新国活动的贸易利益就会()。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一、自由贸易理论 1、自由贸易理论的定义 自由贸易理论(Free Trade Theory),创始者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其核心是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易的双方均获得贸易利益,它是通过对贸 易原因的近于完美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推论而得出,这是自由贸易理论获 得广泛认同的主要原因;自由贸易理论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国际贸易 的核心理论,成为整介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主线,甚至成为国际贸易理 论的理念和目标,对后世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理论和政策选择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2、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1、前提假设 (1)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 由流动; (4)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不变; (6)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而且产品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流 动; (7)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2、主要内容 144/(3+6)=16;144/(12+4)=9 144/3=48;144/4=36

(1)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是同种产品在各国之间存在价格差; (2)开放条件下,实现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国际贸易的方向是一国出口其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进口其劳动生产力较低的产品; (3)国际交换以开放条件下的均衡价格为基础,其确定的原则是国际比价要处于封闭条件下两国国内价格之间; (4)贸易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口商品比封闭条件下更便宜,二是出口商品比在封闭条件下的价格贵 3.绝对利益论的特点和局限性 (1)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 (3)亚当?斯密的论述虽然精辟,但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不能解释现实中所有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的基础,特别是当一个国家在所有部门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话,上述分析就无法解释这一种情况。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他认为该国应根据“两优相较择其重,两劣相较取其轻”的比较利益法则,选择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而放弃优势较小或劣势较大产品的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4、穆勒对贸易利益分配问题的解释 首先,他运用比较优势原理,说明实际贸易条件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两种 商品交换比例所确定的上下限之问,超出上限或下限,国际贸易不会发 生。其次他得出结论,实际的贸易条件取决于贸易国各自对对方商品的 相对需求强度。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 强度,实际贸易条件就接近于外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这个实 际的贸易条件对本国就有利。反之,如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 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则实际贸易条件就接近于本国国内这两种 商品的交换比例,这个实际的贸易条件对外国就有利。 5、H—O Model 不同商品的生产需要投入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是不同的,因此,一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并出口,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各种要素的价格将会因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移动以及进一步发展或因其中一种遇到较小阻力而趋于均等化。 贸易保护主义 1、重商主义 2、李斯特的贸易保护主义:财富的产生比财富本身更为重要。

贸易保护理论

第10章贸易保护的理论 一、选择题 1.“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这句话出自()。 A.大卫·李嘉图 B.亚当·斯密 C.弗里德斯希·李斯特 D.保罗·克鲁格曼 2.世界贸易组织将()作为允许发展中国家对某些产业进行保护的依据。 A.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B.重商主义 C.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D.贸易乘数理论 3.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本质的区别是()。 A.是否存在国家干预 B.是否存在规模经济 C.产品是否存在多样化 D.是否在限制进口的同时又促进出口 4.(),战略性贸易政策效果越好。 A.产业准人程度越高 B.政府信息越完全 C.道德风险越大 D.市场竞争性越强 5.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判断当时美国和德国处于()阶段。 A.畜牧阶段 B.农业阶段 C.农工业阶段 D.农工商业阶段 6.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提出保护幼稚产业的措施是()。 A.关税 B.配额 C.进口许可证 D.产品技术标准 7.Brander-Spencer模型中,在对方企业不发生相应变化的情况下,一国政府对其企业的生产补贴会导致()。 A.被补贴企业利润提高 B.未实行补贴国家福利改善 C.未实行补贴国家企业产出减少 D.未实行补贴国家利润上升 8.强调贸易保护对促进就业积极作用的是()。 A.重商主义 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C.贸易乘数理论 D.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9.强调贸易保护有助于缓解货币供给不足的是()。 A.重商主义 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C.贸易乘数理论 D.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10.强调贸易保护有助于创造“财富生产力”的理论是()。 A.重商主义 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C.贸易乘数理论 D.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11.强调贸易保护有助于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是()。 A.重商主义 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C.贸易乘数理论 D.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理论 12.强调将要素察赋比率和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作为幼稚产业判断标准的是()。 A.总体经济发展标准 B.产业基准标准 C.外部经济标准 D.潜在竞争力标准

慕课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学 第4章 保护贸易理论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范爱军

慕课学习第4周 保护贸易理论 ●第1单元 贸易差额论 ●第2单元 保护贸易论(上)●第3单元保护贸易论(下)●第4单元 超保护贸易论 ●第5单元 保护贸易新论 ●第6单元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第1单元 贸易差额论 1.1 历史背景 贸易差额论是16~17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出 现的国际贸易理论。 这一时期的商业资本不断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居于统治地位。为了扩大产品销路,商业资本不满足于国内市场,积极扩大对外贸易。于是便出现了反映这种商业资本向外扩张要求的理论,即重商主义,主张通过国家干预实行外贸扩张。

1.2 理论思想 (1)重商主义的财富观 贸易差额论是以重商主义的财富观为基础的。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就是金银,金银代表财富,一国是否富裕,主要取决于该国所拥有的金银数量。国家一切经济政策和经济活动的目的都应是为了获取金银。

(2)保持外贸顺差是增加金银的 主要途径认为增加一国的金银拥有量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开采金银矿藏; 二是通过对外贸易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内。 贸易差额论认为增加金银的主要途径是对外贸易。 认为内贸不能增加一国的金银总量。 只有通过对外贸易并保持顺差,才会使外国的金银流入国内。

(3)两个阶段贸易差额论的区别 第一,早期的贸易差额论 早期的贸易差额论也称作“货币差额论”,他们非常片面地解释和实施“外贸顺差”政策,极力主张通过国家严厉的行政手段来增加金银财富。 早期贸易差额论的主要特点,是要求对外贸易中的每笔交易和对每个国家都保持顺差,任何交易都不允许出现逆差,以此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 第二,晚期的贸易差额论 认为外贸保持总体顺差就可以。 他们与早期贸易差额论者的一个明显区别是不反对把金银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在对外贸易中只要始终坚持多卖少买的方针,金银就会以外贸顺差的形式流入国内,就能达到保持本国货币收入不断增长的目的。 .

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简述

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简述 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在于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竞争的强大压力以及美国汉密尔顿最先提出的保护贸易理论和早期重商主义理论。李期特将贸易保护主义发展成了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以“生产力论”和“国家经济学说”为基础,充分论证了保护贸易的必要性、阶段性和具体措施,具有极大的历史和现实的进步意义,深刻影响了德国经济生活和经济理论的发展。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 ist,1789-1846)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早期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杰出代表。其贸易保护主义思想“一直影响到俾斯麦时代”, 一浅略分析,相信对当今的发展中国家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 李斯特生活的时代,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正达到发展的顶峰,成为最流行的经济学派,在欧洲大陆拥有众多的追随者。李斯特敢于独辟蹊径,提出与流行学派自由贸易理论完全不同的贸易保护主义,其中既有现实的影响,又有理论上的渊源。 首先,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是“从自己祖国的实际需要,特别是1815年后德意志工场手工业的艰难处境出发” 维也纳会议后,德国没有迎来人们期盼已久的国家统一,它仍然只是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上的国家存在着。新建的德意志联邦,“实际上是中欧地区中世纪封建传统的最后表现形式”,③它由38个主权邦组成,保持各邦的独立性和不可侵犯性,联邦议会“对成员国几乎没有任何行政权威”。另一方面,在经过了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拿破仑战争的洗礼,特别是“大陆封锁政策”的保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萨克森和西里西亚地区出现了发达的棉、麻纺织业,莱茵地区的采矿、冶金和金属加工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1800到1820年,德国工业总产值从6000万英镑增至8500万镑。⑤但是“大陆封锁政策”结束,特别是 1815年和平时期以后,英国商品大规模地涌入欧洲大陆。法、俄等国严格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把关税当作“民族的围墙和砥柱”。只有德国缺乏统一的国家对工业的保护,缺乏统一御外的关税,在国际商战中处境恶劣, “大多数工厂或濒于萎缩,或苟延残喘,集市与市场都被外国产品所淹没,大部分商人已无所事事。”在这种形势下,摆脱外国自由竞争的威胁,促进德国大工业的发展成为德国资产阶级的迫切要求。 李斯特是德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他一面积极投身于促进德国工商业发展的实践活动,一面致力于创立一套符合德国国情和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贸易经济理论。1819年,他组织建立了“德国工商业者协会”,“其目的在于取消德意志各邦在各自为政情况下设立的关税,同时在于争取成立一个德意志全国统一的商业与海关制度。” 在他起草的给法兰克福议会的请愿书中,提出了国内商业自由和对邻国实行建立在报复原则基础上的全德关税制度的要求。这是他第一次从整个德国的角度表述贸易保护主义的观点。 其次,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还深受美国保护贸易理论和政策的影响。 1825年,李斯特因抨击财政,被迫流亡美国。在这里,美国经济学家汉密尔顿关于保护贸易的一般观点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汉密尔顿在给美国国会的《制造业报告》(1791)中,“强调国家在制造业方面自给自足的必要性和一个相当大的非农业消费阶层对于一个稳定而繁荣的农业的重要性。”他认为,应利用奖金和津贴制度以及保护关税来鼓励国内制造的增长,使之能够扩大经营规模,获得与外国竞争者相当的规模节约。通过这种方式,使“幼稚工业”很快成熟起来,逐渐把生产成本降低到至少和外国制造者同等的水平。李斯特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和借鉴了汉密尔顿的这些观点,他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对汉密尔顿保护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美国经济生活的实际同样给李斯特以强烈的震撼,加强了他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李斯特流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测试题答案

第三章测试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假如甲国使用同样数量的资源比乙国生产出更多的彩电,那么,甲国在彩电的生产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不存在国际贸易的情况下,一国社会效用的__________点是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一点。 3、 _____________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贸易双方国家不能实行完全的生产专业化。 4、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理论解释了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 5、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__________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 6、大卫.李嘉图主张的分工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绝对成本贸易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它解释的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种 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观点是保护贸易思想的萌芽。 9、在绝对成本贸易模型和相对成本贸易模型中,当边际成本不变时,贸易参加国可实行_______________专业化分工。 10、亚当.斯密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 11.重商主义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重商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晚期重商主义的理论基础是。 12.穆勒在其相互需求理论中认为,比较优势理论仅从方面分析国际分工及贸易利益是不全面的,由于忽略了对的分析,因而也就无法确定国际贸易的。 二、判断题 1、重商主义的实质是主张自由贸易。 2、亚当.斯密的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3、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绝对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同一产品的相对成本,则该国在此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4、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的具有绝对优势,则该国在此产品生产上也具有比较优势。 5、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自由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 6、产品的比较优势通常通过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或机会成本来确定。 7、国际分工的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 8、在一特定的比较成本理论模型中,相对劳动生产率与相对生产成本是互为倒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 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 [编辑]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编辑] (一)重商主义

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国际贸易观点,也称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其核心是追求贸易顺差,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 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一形式即金银,金银的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而获得金银的主要渠道就是国际贸易。通过奖出限入求得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家就会富裕。 [编辑] (二)重农学派 17世纪下半期,在法国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思想,形成了重农学派(physiocratic school),其创始人是弗朗斯瓦·魁奈(F.Quesnay)。 重农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他们认为“自然秩序”(包括自由贸易)是保证市场均衡和物价稳定的重要机制。[编辑] (三)绝对优势理论 18世纪末,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生产分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资料-超贸易保护理论

2.1超贸易保护理论 超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 一、理论内容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迅速发展,垄断资本已远远不满足在国内市场上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经济扩张。20世纪30年代,是资本主义经济深深陷入危机和萧条的年代,深刻的世界经济危机与萧条及其严重后果,逼迫惊慌万状的帝国主义国家统治阶级再次求助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的信条受到批判,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潮风行起来。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各国严重的失业现象的问题上,也不得不承认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并不能完美地自我调节、自由放任地带来经济复兴与繁荣,并于1936年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奠定了当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凯恩斯从新古典经济学的阵营

中分离出来,他认为,占传统地位的古典学派的各项假设,只适用于某种特殊的情况(即充分就业的情况),而不适用于一般的情况,结果是理论与事实不符,应用起来非常糟糕。他在批判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同时,对重商主义给予肯定、合理的评价,因此,他的理论也被称为“新重商主义”。他将重商主义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分歧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重商主义的思想从未假定过有什么自行调节趋势,重商主义者关注于整个经济体制的设计和管理以及这一体制如何保障经济体系全部资源的最佳利用;其次,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学说具有科学成分。传统贸易理论忽略了国际贸易自动平衡过程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尤其对于一国收入和就业水平可能引起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重商主义主张追求贸易顺差就是其最高智慧的结晶。贸易顺差带来贵金属、增加顺差国货币供应量,从而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增长,促进国民收入增长。此外,对于国家来说,增加国外投资的唯一的和直接的办法就是保持对外贸易顺差。“故在当时,政府当局关切贸易顺差实在是一箭双雕,而且也只有这个办法。当时当局既不能直接控制利率,又不能直接操纵国内投资之其他引诱,则增加顺差,乃是政府可以增加国外投资之唯一直接办法;同时,若贸易为顺差,则贵金属内流,故又是政府可以减低国内利率、增加国内投资动机之唯一间接办法。”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时期的代表人物大卫·休谟也曾说过:“通过推理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就国内幸福而言,货币之多少绝不是无关紧要的。官员们制订的明智政策就表现在尽量保持,可能的话并增加货币供给量,因为通过这个途径,国民经济可以保持旺盛的活力,劳动力储备也能相应增加,而这两项标志了国家所有实力和财富。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减少时,它实际上处于比别国更弱、更惨的状态,尽管别国可能并未拥有更多的货币但其货币却在增加之中,……在货币减少的国家里,工人们未能从工厂主和商人们那里得到相同的就业机会。”因此,围绕着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稳定、国内各种生产资料在总量上合理配合和充分利用、国家总体实力的增长这些论题,凯恩斯把他以前的经济学家分成两类:一类是认为宏观经济体系是自行调节的。他们相信,如果经济体制不受外界环境干扰或者外界环境变化比较平缓,不发生什么意外事故,那么经济体系就有实现自行调节的内在趋势,这一趋势可以使宏观经济自动保持稳定,可以使社会各种生产资源在总量上调整到合理配合和充分利用。如果有外来因素对经济体系加以冲击,经济体系也可以非常顺利迅速调节到最大或最佳水平。自行调节过程及其运转框架普遍能发挥作用,有时可以说是接近于充分发挥作用;另一类是认为宏观经济体系并没有明显的自行调节功能,或者说自行调节过程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根本不曾起过作用。在实践中自行调节可能在局部有些影响,但在经济整体上不可能发挥作用。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保持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干预。他自己就属于后者,主张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奖出限入,实行超保护贸易政策。 ①[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91页。

保护贸易理论

2011-9-6 10-12am, 一教A601 班级:商英09-1,2 第二节贸易保护理论 重点: 难点: 概述 一.重商主义 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出现在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考察,是15—18世纪初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历史上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和理论在最早的时候几乎都是出自重商学派的著作。 早期重商主义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代表人物英国的威廉·斯塔福。晚期重商主义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 重商主义产生的时期及背景 15世纪初,正当文艺复兴运动进入初期发展阶段之时,重商主义兴起。15 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国家支持商业资本的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要求,逐渐形成了重商主义的理论。到了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衰落,重商主义也逐渐开始崩溃。 从时间上看,重商主义可以说与文艺复兴运动同步。同一时期产生两种社会思想──人文主义和重商主义,其中有其深刻的根源,即当时社会上追求商品生产更快发展,追求商业资本的迅速增加和货币资本的不断积累,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这是重商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重商主义的产生和更深层次的背景,则是在追求商业资本增加、追求货币积累这股强大潮流冲击下,所引起的西欧经济形式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变化,旧式贵族变成了真正的商人,它正反映了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变化。重商主义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 重商主义抛弃了西欧封建社会经院哲学的教义和伦理规范,开始用世俗的眼光,依据商业资本家的经验去观察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考察对象,从流通领域研究了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 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

《国际贸易》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由()率先实行自由贸易政策。A.英国B.德国C.美国D.日本 2.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迅速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出现了()。 A.贸易自由化B.贸易保护主义 C.新贸易保护主义D.超贸易保护主义 3.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人是()。 A.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B.李斯特C.凯恩斯D.俄林 4.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抬头。 A.贸易自由化B.贸易保护主义 C.新贸易保护主义D.超贸易保护主义 5.李斯特的保护贸易学说保护的是()。 A.幼稚工业B.成熟工业C.国内高度发展的工业D.夕阳工业6.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与自由贸易学说相对立的是以()为代表的保护贸易学说。 A.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B.李斯特C.凯恩斯D.俄林

7.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目的是()。 A.保护国内的幼稚工业B.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C.获得贸易利益D.巩固和加强对国外市场的垄断 8.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认为,各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的产品。 A.两优取重、两劣取轻B.两优取轻、两劣取重C.具有优势条件工业所生产D.具有劣势条件工业所生产 9. 比较适合起点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的外贸政策类型是()。 A.进口替代型 B.出口导向型 C.自由贸易型 D.混合型 10. 外贸政策一般包括外贸总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和()政策。 A.国别 B.外交 C.市场 D.经营 二、多项选择题 1.对外贸易政策由下述内容构成()。 A.对外贸易总政策B.进出口商品政策C.国别对外贸易政策D.自由贸易政策 2.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是()。 A.关贸总协定缔约方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大幅度地降低了进口关税率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试卷12页

《国际贸易》(第1单元-第13单元)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1.中国生产手表需要8个工作日,生产自行车需要9个工作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要9和10个工作日,根据比较成本学说()。 A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B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 印度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D 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2.假设英国生产每单位酒需要劳动人数比美国少40人,生产每单位呢绒比美国少10人,则下列错误的是()。 A 英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B 英国在呢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 英国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 美国在呢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的国际分工是()。 A 替代型国际分工 B 混合型国际分工 C 水平型国际分工 D 垂直型国际分工 4.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指出,()。 A 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 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 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获利更多 D 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5.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主要政策主张是()。 A 禁止货币出口 B 禁止贵重金属外流 C 奖出限入,包装贸易出超 D 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贸易 6.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 A 世界出口总额 B 世界进口总额 C 一国进出口总额 D 国际贸易量 7.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可以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流量,是因为()。 A 它以商品计量单位表示 B 它以货币金额表示 C 它只计算有形贸易 D 它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 8.假定A国生产X和Y产品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00和120单位劳动,B国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90和80单位劳动,则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 B国同时生产X、Y产品,A国不生产 B A国生产Y产品,B国生产X产品 C 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D A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B国不生产 9.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在它的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也越大。 A 初级产品 B 工业制成品 C 工业原料 D 都不是 10.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3.5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3.7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7000亿美元,当年国际贸易总额为()万亿美元。 A 7.9 B 3.5 C 7.2 D 3.7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与答案

【试一试】单项选择题: 1.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货物额就是指( )。 A.世界出口货物总额B、世界进口货物总额 C.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D、世界贸易量 2.一般情况下,随着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将会( )。 A.提高B、下降 C.不变D、变化方向不确定 3.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 )来反映。 A.对外贸易额B、贸易差额 C.对外贸易量D、国际贸易量 4.转口贸易又称( ) A.直接贸易B、间接贸易 C.过境贸易D、中转贸易 5.能指明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与服务的来源,并能反映出一国与其她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程度的指标就是( )。 A.对外贸易地理方向B、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D、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参考答案: 1、A、 2、A、 3、B、 4、D、 5、A 第一章国际分工 【试一试】单项选择题 1.绝对成本理论的代表人物就是( )。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D、俄林 2.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就是由于两国的( )。 A.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B、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C.绝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D、相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3.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目的就是( )。 A.培育自由竞争的能力B、追求国内贵金属货币的积累 C.垄断国际市场D、追求使用价值的增加 参考答案: 1、A、 2、B、 3、B 复习思考题 1.重商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什么? 2.什么就是“绝对利益学说”与“比较利益学说”? 3.赫-俄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什么? 4.什么就是里昂惕夫之谜? 5.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就是什么? 6.简述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内容。 7.怎样认识与评价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8.如果一个国家连一个成本优势的商品都没有,而另一个国家两种商品都具有成本优势,那么双方还会发生贸易不?即使进行贸易,贸易双方都能获得利益不?两国还会实行自由贸易不? 参考答案: 1-7题答案参考教材 8.双方会发生贸易;贸易双方仍能获益;两国会实行自由贸易。(举例说明) 第三章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