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伴左下肢血栓支架植入术后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1例的护理

白塞病伴左下肢血栓支架植入术后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1例的护理
白塞病伴左下肢血栓支架植入术后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1例的护理

中国乡村医药

握、病患需求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不同,造成交流成效差异明显[4]。

目前,医疗机构健康教育的任务及目标已从围绕疾病开展的卫生知识宣传,转化成了干预行为危险因素,且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渐渐由疾病易感群体转化成社区、社会全人群,实现了群众化的目标[5]。医疗机构健康教育不但能够引导社会群众掌握健康相关知识,还能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健康自我管理观念,进而使得医疗机构在疾病防范层面上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体现[6]。可见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医疗机构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非常显著。

通过科室人员积极进行线上线下的宣传工作,大力推广公众号,有助于提高医院形象。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医疗环境,进而使得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使得患者能够在舒适安全的条件下接受治疗,而医务工作者也能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下工作[7]。在微信公众平台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且基于患者个性化的需求,借助微信语音、视频、图片及文字等多样化方式,将健康相关知识传达给患者[8]。

本文结果显示,微信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我院骨科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形式,相较于传统健康教育形式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吴朝琴,杨青平. 微信平台在日间手术患者院外延续性护理服

务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2018,25(14):151.

[2]柯亚萍,刘庆云.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

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1):157.

[3]李霄,李宇春. 医护一体化结合微信平台诊疗护理对急性脑梗

死溶栓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现代医药卫生,2018,34(6):919.

[4]张卉,陈静,谈宏业,等. 在骨科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疼痛健

康教育尺的质性研究[J]. 全科护理,2018,16(5):624. [5]郭洪亮,于晓江,郭洪明. 微信平台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应

用[J]. 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36(8):42.

[6]钱小洁,高琳. 微信平台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解

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5):54.

[7]尹晓莉. 多媒体健康教育与工休座谈会一体化在骨科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17,9(6):95.

[8]邹秀芬,程剑彬. 个案追踪法在骨科老年住院患者防跌倒管理

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2016,16(12):216.

(收稿:2018-11-06)

(发稿编辑:陆易)

白塞病伴左下肢血栓支架植入术后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1例的护理马云萍韦小花

白塞病也叫贝赫切特病,又称眼、口、生殖器三联征。它是一种以血管炎为基本病变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多系统损害的无菌性炎症。此病的血管炎可涉及全身不同部位的大中小动脉及静脉,并可引起血管坏死、破裂或管腔狭窄、血栓形成。笔者临床偶遇1例,该患者有左下肢血栓支架植入史,对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有一定的焦虑情绪。我们通过围术期严格的检查及有效的心理指导,患者术后未发生并发症,伤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1岁,因外伤致腰背部疼痛、双侧腕部疼

作者单位:313000 浙江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307病区

通信作者:马云萍,Email:498067247@https://www.360docs.net/doc/d721381.html, 痛2小时,伴活动受限,送至我院。查骨盆+腰椎+双侧腕关节X线片,示胸12腰1椎体骨折,双侧尺桡骨远端骨折。急诊拟“胸腰椎骨折;双侧尺桡骨骨折远端骨折;白塞病;高血压病;左下肢血栓支架植入术后”,于2018年1月27日收住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63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5/81mmHg,患者平车入病房,体重身高均未测,评估肌张力适中,四肢肌力Ⅴ级,肌腱反射存在(++),巴宾斯基征阴性。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自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可;有白塞病病史,服用泼尼松片、沙利度胺片;左下肢血栓支架植入术后,服用华法林、地奥司明片。

入院后完善各项化验、检查。医嘱予双上肢石膏托固定,观察四肢感觉活动情况。予止痛、镇静治疗。同年1月30日,患者急诊D二聚体2.55mg/L,国际标准化比

58

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因素及预防分析

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因素及预防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5例(共1200例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情况、冠脉病变特点等相关临床因素。结果:5例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中,2例为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为亚急性血栓形成,2例为极晚期血栓形成。3例患者为弥漫性病变;2例为急性血栓病变。3例患者置入长支架,其中2例为支架串联置人,仅1例行高压后扩张,5 例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与长病变和支架贴壁不良有关;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与支架内皮化延迟及中断抗血小板治疗有关;支架内血栓形成行血栓抽吸、球囊扩张及再次支架植入安全有效。 【关键词】支架内血栓;相关因素;预防措施 前言 药物洗脱支架可以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在临床上以得到证实。然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容易形成血栓,尤其是晚期极晚期血栓问题一直备受医护人员关注。如果支架内血栓形成后诊断治疗不及时,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为了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5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5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中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1例,患者的年龄在39-77岁之间,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2.4岁。这些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支架内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 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定义:(1)肯定的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血流受阻的血栓形成或病理证实的血栓形成。(2)可能的

腰椎骨折健康宣教病人篇

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宣教(病人篇) 术前宣教1.患者掌握床上大小便技巧;床上抬臀,踝关节、足趾关节活动;床上扩胸运动、深呼吸、有效咳嗽等方法。 2.掌握有关术前准备:如术前个人卫生(剪指甲、洗头、洗浴)、去除饰物(耳环、 项链、手镯等)、去除假牙。 禁食8-12h,禁水4-6h。 1、掌握卧位护理:去枕平卧6小时,手术当日尽量减少翻动,有条件者将病人放 置于智能按摩床上,或臀部垫气垫、水垫。翻身时要轴向翻动,保持肩、髋在 同一平面。腰椎骨折开胸手术者将床头抬高15°~20°,采取45°小角度翻身,保 持脊柱的稳定性。 2、神经系统的观察:病人麻醉恢复后,如发现双下肢感觉、运动有异常时,应报 告医生。 3、切口观察:保持切口辅料的清洁、干燥。如有渗出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切口 置负压引流管,应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引流管打折受压,翻身活动时应留 出足够的余地,避免将引流管拔出。 4、掌握吸氧相关注意事项。 5、掌握止痛泵作用及注意事项。 6、掌握主动或被动踝泵运动。 术日宣教

术后宣教 出院宣教 出院随访: 1、手术后病人卧床时间依内固定器具的特性及术后脊柱稳定性而定,一般4周后可佩带腰部支具下地活动,练习站立和行走,行走时挺胸,时间不宜过长,以休息为主。忌做大幅度、高强度活动,防止内固定松动和折断。骨质疏松者应适当延缓下床活动时间。3个月后可练习弯腰前屈。 2、腰椎骨折保守治疗者,一般2~3个月后方可下床活动,若伤情复杂或受伤处疼痛明显,应延缓下地时间或遵医嘱。 3、定期复查:1个月,3个月,6个月到医院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生活和工作。 4、终生行腰背肌锻炼。 功能锻炼指导: 1、术后0-7d功能训练及康复 ①掌握双下肢的伸肌和屈肌的锻炼; ②掌握肘关节及腕关节的训练; ③掌握深呼吸训练、扩胸运动 2、术后7-20 d 在之前的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下肢肌肉的训练:仰卧位,行伸屈髋、膝关节活动,两腿交替反复进行,锻炼时注意足跟不要离开床面。每日2-3次,开始时每次10-20次,以后逐渐递增。 3、术后21d及出院后 ①继续之前的训练。 ②进行腰背肌的训练。“五点支撑”法、“小燕飞” ③进行腹肌训练 ④截瘫病人,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活动时尽量达到全关节的最大范围,应用电刺激,足底静脉泵等辅助治疗。

胸腰椎骨折手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胸腰椎骨折手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11-17T10:29:07.0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作者:潘倩 [导读] 扬州洪泉医院江苏扬州对于胸腰椎骨折护理需要进行详细、周密、科学的护理计划和方案,现以25例胸腰椎骨折案例探讨总结经验。 潘倩 扬州洪泉医院江苏扬州 225200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护理,发展创新对患者有效的护理方法,减少和避免术后的并发症。方法对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护理观察。结果24例患者最大限度的正常恢复,1例感染,及时治疗后痊愈。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生活、心理、功能的有效护理,可以减少和避免并发症,以致患者受到满意的治疗和正常的恢复功能。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护理 脊柱骨折在医学上很常见,其中较常发生的是胸腰椎骨折。对于胸腰椎骨折护理需要进行详细、周密、科学的护理计划和方案,现以25例胸腰椎骨折案例探讨总结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18~50,平均年龄40岁。骨折原因车祸伤10例,坠跌伤9例,重物压伤5例。T12骨折3例,L1骨折10例,T12 L1 骨折4例,L1-2骨折5例,L2骨折3例,单纯压缩性骨折20例,合并不完全或者下肢瘫痪5例,手术治疗8例,非手术治疗17例。 1.2 护理方法 胸腰椎骨折的治疗讲究耐性,并且要求患者尽量甚至不能负重,此外必须强迫病人卧位。根据治疗要求实施合理科学有效的护理计划。 (1)为了增强患者在接受治疗至康复阶段的自信心,同时建立好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做好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护理工作,适当合理科学的安排给患者心理辅导。与患者多多交谈,并且鼓励安慰患者,并对患者给予必要的病情解释,举例骨折患者成功痊愈康复的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缓解恐惧紧张的情绪。同时协助患者尽快适应当前的环境,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的痊愈。 (2)病室环境宜安静舒适,空气清新,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避免受伤部位不必要的感染,保证患者的生活环境舒适。向患者解释强迫卧位对治疗的重要性,保持脊柱平直,防止发生畸形或进一步损伤。 (3)定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4)因为强迫患者卧位[1],为避免发生褥疮,对于患者需要定时翻身,给予适当的按摩,翻身时讲究技巧,避免扭曲脊柱。确保患者皮肤干燥清洁。 (5)防止肺部感染,注意保暖工作;防止尿道感染、发生结石,患者需多饮水;防止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2],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与康复和减少并发症。 (6)护理过程中注意预防腹胀及便秘等常见并发症。注意调节患者的饮食结构,指导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每日定时做腹部顺时针按摩,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及便秘,必要时应用缓泻剂通便,避免患者用力排便而诱发疼痛。 2 结果 本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并不是缘于护理不周而产生不良并发症,25例中24例获得了最大限度的痊愈,并且功能恢复良好有效。无肺部感染,无尿道感染,无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发生。总的来说。本组患者的治疗方案是科学合理有效的。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不利于人体躯干的负重功能正常行使,严重者会致使此功能丧失,功能受障,如若合并神经受损伤,下肢将会永远瘫痪,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若治疗的过程时间长久,康复进程慢,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的几率更大。所以在整个胸腰椎骨折治疗护理过程依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护理计划方法。 3.1 早期护理 胸腰椎骨折早期,必须观察病情,发现异常立即解决。患者由于胸腰椎骨折被强迫卧床,不能自理,内心抵抗这种现象,同时饱受疾病的折磨疼痛,甚至担心能否康复痊愈,恐惧紧张甚至悲观消极。这时期首要工作是观察病情时加以心理辅导,对其解释说明病情和治疗计划,说明卧位对治疗的重要性。早期的护理预防工作也很重要,长久卧位容易发生褥疮,所以定时给病人有技巧的翻身按摩,保持病人治疗环境的清洁干燥。做好病人的生活饮食卫生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尿道感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3.2 中期护理 胸腰椎骨折中期治疗过程中,病情得到缓解,患者在这个时期也逐渐适应了治疗环境,中期的护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对患者进行恢复功能的锻炼,适当的按摩下肢,指导关节主动被动的活动[3]及腰背肌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挑战疾病,战胜自我,增强信心。生活护理同样要加强,做好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3.3 后期护理 胸腰椎骨折护理后期,患者的病情症状逐步缓解、消失,甚至恢复部分功能。然而后期护理工作中发现,功能康复痊愈速度趋势慢,可能产生后遗症,患者更容易浮躁甚至绝望。所以后期护理工作需要加注更多的耐心和细致的护理。同时病人的心理状态尤为重要,向患者说明康复痊愈过程需要更大的耐心而且时间漫长,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结合病情康复的状况,为患者作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案,制定短期的目标,增强患者的挑战意志和自信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有利于早日痊愈。 4 结语 通过对25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治疗过程中的经验,可见胸腰椎骨折护理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护理工作,每个时期的护理各有特点,这些特点结合实际病情个给予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做好护理工作,同时病人的配合对护理也起到重要作用。

PCI 术后支架内血栓的急救护理

PCI 术后支架内血栓的急救护理 发表时间:2015-11-04T14:24:07.9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6期供稿作者:何丽史冬梅通讯作者 [导读] 江苏省人民医院血压若过高予口服药降压或静脉使用硝酸甘油此类扩冠药物稳定血压。 何丽史冬梅通讯作者 ( 江苏省人民医院 210000) 【摘要】随着临床上药物涂层洗脱支架(DES)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问题,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显著减少;但是一旦发生支架内血栓急救不及时,带来的后果必是死亡,现针对急救护理展开讨论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血栓形成;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65-01 自从1977年Gruentzig进行了第一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以来.介人治疗经历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金属裸支架(BMS)和药物洗脱支架(DES)3个阶段。再狭窄率也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时代的40%~50%,BMS时代的20%一40%,降低到10%以下。人们在关注DES有效性的同时更重视其安全性,而2006年关于支架内血栓问题的讨论,使之成为学术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1]。 2007 年由美国和欧洲学者组成的学术研究联盟提出了ST 的定义及时相分期,将ST 分为明确的(definite)、很可能的(probable)和可能的 (possible)3 类。临床上根据支架植入术后至血栓发生的时间分为4 类 [2]:①于支架术后24 h 内发生的ST 称为急性支架血栓形成;②于支架术后1h-30 d 内发生的ST 称作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前述2 种血栓形成也统称为早期血栓形成。③发生在术后30 d-1 年的血栓形成称为晚期血栓形成;④于在1 年后发生的血栓形成称为极晚期血栓形成。 1 临床资料 现针对我科2010.01-2014.12月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8例患者作个回顾与分析,其中7例治愈1例死亡;男女比例是50%,晚期血栓2例,亚急性血栓4例,急性血栓2例其中1例女病人在PCI术后1小时发生未来得及行PTCA抢救无效死亡;这些病例都行PTCA+替罗非班再通,术后使用三联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3]。 2 方法 据收集资料分析,临床上无论发生何种支架内血栓,处理的方法都是血管再通,酌情注射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抽吸血栓严重者植入支架,术后根据病情除了加强口服抗血小板凝集药物的种类与剂量一部分病人还需静脉注射此类药物或者皮下注射一段时间加强溶栓。 3 急救护理 3.1 观察生命体征一旦病人主诉胸痛明显持续不缓解考虑发生支架内血栓,必须立即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备好抢救器材生命体征较稳定时随时准备急诊介入治疗:心率控制在理想的范围,过快的心率会增加心肌耗氧加快血管收缩影响血流,以防快速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过慢的心率注意观察有无房室传导阻滞以防III度引发心脏停跳。血压若偏低代表容量不足酌情扩容或使用多巴胺升血压;血压若过高予口服药降压或静脉使用硝酸甘油此类扩冠药物稳定血压。 3.2 术前准备说明急诊手术的目的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强调家属陪护,建立静脉通道随时遵医嘱用药,准备好抢救器材;氧气枕、除颤仪、转运药箱,让病人绝对卧床勿用力搬动,和医生一起护送病人去导管室。 3.3 术后观察与指导回室后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随时听取病人主诉了解胸痛的症状,及时与医生联系记录床边心电图并按时抽取血标本查看心肌缺血情况;据文献[4]报道,PCI术后出血发生率为5.7%-220%。伤口出血与压迫止血、包扎、腹压、肢体活动不当、术后抗凝等因素有关。因此我们要规范压迫包扎,注意观察早期的伤口渗血或血肿情况,及时汇报处理,交待病人注意有无牙龈出血或鼻出血;观察病人尿液的和粪便的颜色,若有血尿或黑便及时送检并作相应的处理;最严重的需注意病人有无头痛恶心呕吐,预防脑出血。指导病人适度进食温热易消化低盐低脂食物,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若出现恶心呕吐暂禁食遵医嘱补液治疗。如果用多巴胺或者硝酸甘油此类血管活性药物注意静脉炎的发生,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不要与其它药物从同一静脉血管。 3.4 饮食因绝对卧床饮食需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易产气的奶制品与豆制品少吃或不吃以免腹胀引发心脏不适;为保证排便顺畅指导粗纤维饮食,若血糖正常可每日进食香蕉或空腹饮蜂蜜水,若大便难解或长期便秘的病人遵医嘱予开塞露塞肛或通便药口服,以防解大便时过度用力引发血管收缩导致胸痛甚至猝死。 3.5 心理护理做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急性和亚急性期患者情绪紧张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的常见原因之一[5]。发生支架内血栓的病人大多数因为血管再狭窄而情绪高度紧张,因为绝对卧床加监护限制活动而烦躁不安,一小部分病人因为经济或家庭的矛盾而集气淤滞,都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带来不好的后果;需不断的去和病人与家属沟通,多做有关病情恢复的健康教育,解除不良情绪带来的恶果,多讲解此类病人成功治愈的案例,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6 出院指导在病情逐渐稳定的时候可以逐步交待病人与家属回家后的注意事项,多强调加深他们的印象使得病人回家后不至于对疾病的观察与康复束手无策天天生活在恐慌中,一般包括饮食、活动、用药、随诊几个方面。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药物涂层洗脱支架在治疗冠心病中的广泛应用,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地更新发展,随着临床一线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急救技术的突飞猛进,[6]完备的抢救设施及规范的护理抢救流程在整个抢救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与过硬的抢救技术是抢救成功的保证,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的机率越来越少,支架内血栓导致的猝死更是微乎其微,通过调查表明虽然冠心病病人越来越年轻化,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治愈率越来越高,此类病人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医学水平日新月异,最终受益的永远是病人。参考文献 [1] Serraye PW.de Jaegere P,KiemeneijF,el a1.A comparison of balloonexpandable stent implantation with balloon angi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N Engl J Med.1994.331:489-495. [2] Cutlip DE, Windecker S, Mehran R,et a1,Clinical end points in coronary stent trials: a case for standardized definitions.[J].Cir culation,2007,115(17):2344-2351 [3] 彭威.王红红,经皮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护理, 672—9455(2010)03—0272—03 [4] 郭艳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2011.4(27)

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创伤中的一种常见损伤,在创伤骨折中约占3-5%,且常合并脊髓损伤及其它系统的并发症,对于该类损伤的护理,尤其需要周密的护理计划,科学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胸腰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以患者为主的自我心理调节与功能锻炼,对恢复患者信心、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表现 1、有明确外伤史。 2、局部肿痛,压痛,畸形,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合并脊髓损伤。 3、X线正、侧、斜位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及类型。 2. 临症施护 1.生命体征的观察椎体骨质疏松,血运丰富,骨折后易致出血,病情易发生变化,故在入院初期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一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做好详细记录,以防止气血虚脱的发生。 2.体位护理胸腰椎骨折患者仍潜在继续损伤的危险,做好体位护理非常重要。患者平卧硬板床,骨突部位垫海绵垫,在骨折部位垫一薄枕,使脊柱背伸,腰下垫一薄枕,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可使患者更为舒适及用便盆时减轻疼痛。为防止患者因卧床时间过长而发生压疮和褥疮,需定时为患者翻身,并按摩骶尾部或用红花酒精擦拭,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翻身时嘱患者挺直腰,绷紧背部肌肉以形成自然内固定,护士或亲属夹托患者肩部,骶部及双下肢同时翻动,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旋转扭曲,以免加重损伤。 3.功能锻炼功能锻炼能起到舒筋活络、强壮筋骨、加速骨连接的作用。采用脊柱骨折的四步练功法(即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飞燕点水法)是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强直、恢复腰背肌功能、减少后遗症的关键。因此要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年迈体弱的患者,开始时需要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使臀、背部离开床,每日做3一4次,每次100下。臀、背部抬得越高,速度越快越好,动作要协调,循序渐进,由少到多,逐渐加大。60岁以下的青壮年患者,一般能较好地完成弓桥支撑或三点支撑法,要求每次完成200下以上。护理人员每日观察患者练功,并做好记录。嘱患者勿过早下床活动,锻炼时勿急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有利于早日康复。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并宜在餐前或餐后30M-1h服用 (2)疼痛剧烈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3)中药熏洗时水温宜,观察用药前后肢体变化,做好记录。 (4)局部贴敷药物时,观察局部有无过敏,出现红疹或糜烂,应停止用药,通知医生,敷药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每日更换一次,观察疗效, 4. 饮食护理 1、早期饮食护理患者因胃肠蠕动减弱出现腹胀、便秘,此时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的饮食或半流质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及易胀气的豆类食物,忌饮牛奶。必要时以大承气汤水煎服或灌肠。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简斌,杨晓蕾,黄郁,张立国,张有明,喻卓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自2009年7月至2012 年7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703例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 CHD)患者,记录发生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一般情况、冠脉病变特点、PCI治疗情况及抗血小板药物 治疗情况,分析其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血栓形成后的处理方法.结果703例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CHD 患者中,有7例患者共发生了9例次(1.28%),10个靶病变在PCI治疗后20h~7个月内发生了支架内血栓形 成.结论支架内血栓形成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有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等冠心病高危因素者;多 支架植入、支架贴壁不良、混用不同类型的支架、无高压后扩张、长病变、分叉病变等;抗栓治疗不充分等.另 外,溶栓及急诊再次介人治疗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支架内血栓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706(2012)12-0117-04 ClinicalAnalysisofStentThrombosisafterDrug-elutingStent Implantation JIANBin,YANGXiao-lei,HUANGYu,ZHANGLi-guo,ZHANGYou-ming,YUZhuo ( Dept.of Cardiology ,The 1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32,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clinicalfactorsandtreatmentaboutthrombosisindrug-elutingstent.MethodsAcohortofcoronaryheartdiseasepatientstreatedwith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wereselectedfromJul2009toJul2012.Theclinicaldata,characteristicsofcoronarylesionandinterventionprocedure,aswellasantiplatelettherapyofthepatientswiththrombosiswererecorded,andthereasonsandtreatmentofstentthrombosiswereanalyzed.ResultsAltogether703CHDpatientswereenrolledintothestudy.Ninecases(1.28%)ofstentthrombosisoccurredin7patients.10targetlesionsdevelopedstentthrombosiswithin20hoursto7monthsafterPCI.ConclusionsStentthrombosisprobablycorrelateswiththefollowingfactors:coronaryheartdiseaseriskfactorsincludingsmoking,hyperlipidemia,hypertensionandhighuricacidlevels,multiplestentimplantation,thestentmalappositiont,mixdifferenttypesofstents,withouthighpressurepostdilation,longlesions,bifurcationlesions,andimcompletetreatmentofantithrombus.Moreover,thrombolysisandemergenc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istheeffectivetreatmentforstentthrombosis. [Ke y words ]Coronaryheartdisease;Drug-elutingstent;Stentthrombosis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12):117~120 [基金项目]云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1WS0029) [作者简介]简斌(1985~),男,湖北十堰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与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喻卓.E-mail:dr_yuzhuo@163.com早期的研究发现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的发生 率是1%[1],而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 证据表明[2,3],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 DES)与金属裸支架(baremetalstent,BMS)相比 更有可能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并可造成严重不良临床后果,严重地影响患者的预后.自2009年7月以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有7例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现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CN 53-1221/R

支架内血栓反复形成

周玉杰杨士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63岁,因“间断胸痛3月余,加重10天”以“亚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收入院。患者间断胸骨后疼痛3月余,多在劳累时出现,如提重物、爬楼等,疼痛向左侧肩背部放射,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休息后可缓解,未治疗。10天前活动时再次胸痛,程度较以往剧烈,伴大汗,持续1小时不缓解,至当地医院行心电图检查显示V1~V4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3~5 mm,CK-MB 227 U/L,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药物保守治疗(未行急诊介入,也未予溶栓治疗)10天后胸痛略有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目前患者休息时仍有胸痛间断发作,轻微活动后即感胸痛明显,每次持续约10余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平卧位睡眠时感胸闷、气短,半卧位可缓解,无阵发性呼吸困难。饮食、睡眠差,小便量每日1000~1500 ml,大便正常。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和2型糖尿病病史,吸烟史40余年,20支/日,无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入院查体:T 36.3℃,P 94 次/分,R 16 次/分,BP 130/80 mm Hg。颈静脉无怒张或充盈,甲状腺不大。双肺底少许湿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94次/分,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肌酐93 umol/L,空腹血糖9.64 mmol/L,HbA1c 6.7%,LDL-C 2.7 mmol/L,TnI1.17 ng/mL(0~-0.05),BNP 1958.5 pg/mL(0~125)。入院时心电图(图1)显示V1~V3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4 mv,II、III、aVF导联ST段压低0.1 mv,I、aVL、V1~V6导联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增大(左室舒张末内径61 mm,收缩末内径42 mm,左房45 mm ×48 mm×71 mm),左室前壁、前间隔下2/3及左室心尖心肌变薄,运动及增厚率消失,射血分数53%。 外院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示:左主干远端狭窄40%,前降支近段次全闭塞,右冠状动脉远段狭窄85%,近段管壁不规则。

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的成因和防治_金辰

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的成因和防治* 金辰综述李卫袁晋青杨跃进审校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100037) Coronary Stent Thrombosis—Mechanism,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JIN Chen,LI Wei,YUAN Jinqing,YANG Yuej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Cardiovascular Institute&Fuwai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100037,China) 文章编号:1004-3934(2013)05-0617-05中图分类号:R318.11;R815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4-3934.2013.05.008 摘要: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其并发症的防治已成为重要议题。支架内血栓是介入治疗主要的并发症,可导致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等临床事件,严重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现将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重点阐述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治疗原则。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内血栓;发生机制;防治 Abstract: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ts complications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important.Stent thrombosis is the major complications of PCI,which may lead to severe clinical con-sequences such as death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eriously affecting the short-and long-term prognosi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PCI.Therefore,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mechanisms of stent thrombosis as well as the principle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based on th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Key words: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tent thrombosis;mechanism;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自1977年Gruentzig进行了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以来,介入治疗经历了PTCA、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和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三个阶段。介入心脏病学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然而在每一次进步的背后都隐藏着随之而来的问题。BMS很大程度解决了单纯冠状动脉内球囊成形术后急性闭塞的问题,但支架内再狭窄明显增加。DES的出现虽然大大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率,再狭窄率由PTCA时代的40% 50%,BMS时代的20% 30%,降低到DES时代的10%以下[1],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ES与BMS相比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更高,可造成严重不良的临床后果。文献报道支架血栓形成的再次心肌梗死率达60% 70%,病死率达15% 45%[2-3]。现将根据现有循证医学证据,重点阐述支架内血栓的定义、发生率、发生机制和防治原则。 1支架内血栓的定义和发生率 1.1支架内血栓的定义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指支架置入后,在综合因素作用下支架置入处形成血栓。由于造成冠状动脉完全或者不全闭塞,临床上可表现为猝死、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2007年5月学术研究联盟(AcademicRe-search Consortium,ARC)正式发表支架血栓的定义(ARC“Dublin”Definition)[4]。 根据造影结果和临床情况把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分为三类:(1)明确的支架内血栓(definite stent throm-bosis):明确的支架内血栓是指经过血管造影或病理学证实的支架内血栓形成;(2)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probable stent thrombosi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30d内不能解释的死亡,或发生与有记录的支架置入血管供血区域急性缺血相关的心肌梗死,但未经血管造影证实支架内血栓的存在;(3)不能排除的支架血栓形成(possible stent thrombosis):PCI后30 d以上难以解释的死亡。 根据术后支架血栓形成的时间分为四类:(1)急性支架血栓:发生于PCI术后24h内;(2)亚急性支架血栓:术后1 30d内;(3)晚期支架血栓:发生于PCI *作者简介:金辰(1976-),助理研究员,在职硕士,主要从事冠心病流行病学研究。Email:fwgxb@126.com 通信作者:李卫,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临床研究统计方法学研究。Email:liwei@mrbc-nccd.com

支架内血栓的形成机制与防治策略(全文)

支架内血栓的形成机制与防治策略(全文)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同时PCI术后相关并发症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 ST)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N Egl J Med 2007;356:1059-60),发生率虽然较低但病死率高达30%~50%。学术研究联盟(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ARC)将支架内血栓分为明确的(definite)、可能的(probable)和可疑的(possible)三类(Circulation.2007,115:2344-2351)。明确的ST指通过造影或者病理确定的ST,通过造影证实的ST并且至少下列中的一项在48小时内发生:新出现的急性缺血症状、急性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或经过尸检检查确定的ST。可能的ST:在支架植入后一个月内发生的不能解释的死亡;支架植入后与时间无关的,但没有经造影证实的ST和无任何明确原因的与支架植入血管相关的急性缺血。可疑的ST:从支架植入后30天发生的不能解释的死亡。ST形成机制相对复杂,不同阶段血栓,其机制明显不同。ST按照时间点分成三个时段:1) 早期ST:支架植入后0-30天,包括急性支架内血栓(支架植入后24小时内)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支架植入后24小时-30天) ;2) 晚期ST:支架植入后30天-1年;3)极晚期ST:支架植入后超过1年。5年来随访显示SES植入后,ST的总发生率为1.4%,BMS植入后ST的总发生率为1.3%,SES极晚期ST的发生率为0.3%,BMS极晚期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意见初稿 常德市第一中医院脊柱科周明 一、疾病诊断 1、诊断标准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胸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伴或不伴神经损 伤。 (3)辅助检查:X线、CT(三维)、MRI、骨密度。 2、诊断 1、病名:胸腰椎骨折 2、中医辨证分型;早期血瘀气滞型,中期血瘀痹阻型,后期肝肾亏虚型。如:胸腰椎骨折骨折(早期气血瘀阻型)。 3、西医分型:(压缩性骨折型、爆裂性骨折型、安全带骨折型(chance骨折)、骨折脱位型);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二、治疗方案 1、保守治疗: (1)适应症:各类稳定性脊柱胸腰段骨折;程度较轻得不稳定骨折不伴有神经损伤者;X线拍片、CT平扫显示椎体高度丢失<1/3,椎管内骨块占位小于30%者;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者。 (2)复位方法:①、过伸牵引下体位复位:患者俯卧硬板床,双手过肩紧握牵引床,两助手站床尾,向上牵引患者双下肢,直至胸腹部离开床面,使脊柱过伸,整复者手掌按压伤椎棘突,使得患者身躯处于过伸位,以利复位。②、垫枕法:牵引复位之后,患者仰卧硬板床,伤椎为中心下垫软枕,从5cm开始每日增高12cm,至15cm,逐渐加厚,使脊柱过伸,伤椎复位。此法也适用于高龄体质较差者同时不能耐受过伸牵引下体味复位者。

(3):复位后锻炼:①、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在木板床上,用头部、双肘及足跟五点支撑起全身,背部尽力腾空后伸。伤后710日可采用此法。②、三点支撑法:在五点支撑法得基础上发展起来,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双足支撑用力,使全身腾空后伸。伤后2周可采用此法。③、飞燕点水法:患者俯卧上肢后伸,小腿与踝部垫一枕头,使头部与肩部尽量后仰,同时下肢尽量绷直后伸,全身翘起,仅让腹部着床,呈一弧形,俗称“两头翘”。此法要求较高,多在前两种方法锻炼一段时间后再采用。 (4)、后期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①配合本科室专用中药局部外熏洗;②理疗等促进局部损伤经络得修复;③活血、消肿、促进骨折愈合、止痛等药物对症治疗(如血栓通、七叶皂苷钠、复方骨肽、双氯芬酸钠等)④绝对卧床休息三个月; ④三个月后在胸腰段支具保护下下床活动。 2、手术治疗:包括椎体成形术、后路手术、前路手术 (一)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PKP):适用于高龄、体质较差、椎体压缩不严重、骨质疏松症者。患者术后可以1周内下床活动。此法具有切开少,创伤少,时间短,费用少,恢复快,安全得特点,将成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得首选治疗。 (二)前路/后路手术: 其手术指征目前有几种观点: ①、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 ation and Severity Score ,TLICS)。具体标准就是:(1)骨折得形态表现:压缩性骨折1分;爆裂性骨折2分;旋转型骨折3分;牵张性骨折4分。若有重复,取最高分。(2)椎体后方韧带复合结构得完整性:完整者0分;不完全断裂者2分;完全断裂者3分。(3)病人得神经功能状态:无神经损害者0分;不完全损伤者或马尾综合症者2分;完全性脊髓损伤者3分。各项分值相加即为TLISS总评分,该系统建议大于或等于5分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小于或等于3分者考虑非手术治疗,4分者可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原因及处理

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原因及处理 目的探讨极晚期支架内血栓(LVST)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0年6月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狭窄1548例(共植入2642枚支架)中发生LVST病例的发病和处理的具体情况。结果1548例中发生2例LVST,LVST发生率为0.13%,1例LVST发生在支架术后41个月(三年半),另1例LVST发生在支架术后26个月(二年两个月)。两例均为停止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经过充分的抗栓治疗同时行球囊扩张治疗,血栓影消失,无残余狭窄,未再植入支架。随访75个月,病人无不适症状。结论LVST形成原因复杂,与停用双抗有关。充分的抗栓同时行球囊扩张治疗是有效的方法。 标签:极晚期支架血栓,原因,处理方法 The causes and the treatment of very late stent thrombosis LIURui-fang1,XUFang-xing1,ZHOUYu-jie1,LIUTong-ku2,XU-Lihua2 (1.Beijing Anzhen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29,China; 2.Affiliated Hospital,Beihua University,JiLin JiLin 13201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and the treatment of very late stent thrombosis.Methods Among 1548 cases with coronary stenosis lesions undergoing 2642 rapamycin drug-eluting stents (DES)implantation two patients with LVS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June 2005 to June 2010.Results Among 1548 cases with coronary stents implantation two cases suffered from LVST. The incidence rate of LVST was 0.13%. 1 case with in-stent thrombosis occurred in 41 months after stenting (three and a half years),and the other case with LVST occurred in 26 months after stenting.Two cases with LVST all occurred in stop using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For those patients full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and balloon expansion were performed at the same time.The thrombus shadow in-stent disappeared.There was no residual stenosis in target coronary vessels.Stent implantation was not performed again.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up of 75 months and without symptoms.Conclusion The causes of LVST is complex and related to stop using double antiplatelet.The balloon expans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fully antithrombotic therapy are effective method. 【Keyword】Very late stent thrombosis;causes;treatment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DES),可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根据植入支架术后到支架内血栓发生的

胸腰椎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胸腰椎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靳安民主任医师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 主要内容: 一、胸腰椎骨折分类:Denis分型和Magerl改良AO分型 二、胸腰椎骨折手术参考方法:LCS和TLICS 三、胸腰椎骨折手术入路:前路、后路、前后路 四、微创手术:PVP或PKP和MIPPSO 胸腰椎骨折分类: ●国内外众多学者在胸腰椎骨折分类的研究领域中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提出 了各自的系统和见解。由于分类方法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临床疗效评估困难和国内外交流障碍。鉴于短期内还不可能出现被广泛接受的分类系统,因而现有的Denis分类和AO 分类仍应是主流的分类方法。 ●Denis分型 ●Magerl改良AO分型 爆裂骨折Denis分型(1983) ●A型:严重的完全纵向垂直应力所致的上/下终板均破裂的骨折 ●B型:不完全纵向垂直或略带前屈应力所致的上终板损伤 ●C型:下终板损伤,作用机制与B型相似,但比B型少见 ●D型:轴向应力伴有旋转暴力 ●E型:轴向应力伴有侧向屈曲 Magerl改良AO分型(1994) ●Magerl等以双柱概念为基础,继承AO学派长骨骨折的3-3-3制分类,将胸腰椎骨折分 为3类9组27型,多大55种。主要包括: ●A类:椎体压缩类:A1:挤压性;A2:劈裂性;A3:爆裂性。 ●B类:牵张性双柱骨折:B1: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B2: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B3:由 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C1:A类骨折伴旋转;C2:B类骨折伴旋转;C3:旋转-剪切损 伤。

手术适应症 ●Denis 等[1]认为无论有无神经损伤,爆裂骨折均应被列为不稳定性骨折。 ●Mikles 等[2]认为当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椎体高度压缩>50%、后凸Cobb 角>25°或椎管受压超过40%时需手术治疗。 ●Shimer 等[3]认为对于合并脊髓圆锥及马尾综合征且有压迫性损害的患者,应在伤后 48h 内进行减压。国内有学者认为对于椎管占位>1/2 或即使椎管占位<1/2 但合并有神经症状者,即视其为不稳定性骨折,均采用后路植骨融合;对于椎管占位<1/2,无神经症状者,仅给予复位及内固定即可。 载荷分享评分系统(1994)(Load-Sharing scoring system,LCS) ●1994年McCormack 等[1]提出了载荷分享评分系统, 根据椎体粉碎程度、骨块进入椎管 的范围以及后凸畸形程度三方面进行评分, 每项1 ~3 分, 共9 分。 ●2000年Parker等[2]提出3 ~6 分,选择后路; ≥7分选择前路; ≥7分伴脊椎移位时, 选 择前后路联合 McCormack载荷分享评分系统 ●在CT片矢状面上了解椎体粉碎程度:粉碎程度<30%为1分;30%一60%为2分;I>60% 为3分。 ●在CT片横断面上了解骨块进入椎管情况:椎管未受侵为1分,骨块移位至少2 mm但 受侵<50%为2分,受侵>50%为3分。 ●侧位x线片上观察后凸畸形程度:畸形≤30为1分,40~90为2分,≥100为3分。 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 (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1] ●骨折形态 ●后纵韧带复合体的完整体 ●神经损伤情况 2011年SPINE发表Joaquim等[2]最新研究认为TLICS与AO分型有很强的相关性,TLICS 可作为临床手术方式的参考。 手术目的 ●恢复椎管容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