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

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
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

从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与构造入手,系统论述了各种柱式的美学特征和形态规则,并着重就其形式与结构要求、材料性能等作对应分析。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采用木柱,基本造型与装饰以自然形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态为主,并具鲜明的民族特色。西方建筑中则以石柱为主,古埃及石柱粗壮,其柱头、柱身充分体现了巨石柱子的艺术。古希腊建筑中的3种柱式(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及科林斯式)构成了希腊建筑的精髓,并将其造型艺术拟人化。古罗马柱则是用石头说话的世界艺术珍品,并将古希腊柱式发展为5种: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组合现在的一些建筑设计中,人们常常为用何种材料作柱的饰面而绞尽脑汁,并搬出各种古典柱式作对比,却忽略了现代建筑的基本特性。几千年的建筑发展史表明,柱在完成其功能作用的同时,作为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形式,它的发展变迁在引导和伴随着整个建筑艺术的发展。

本文从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与结构入手,系统论述各种柱式的美学特征和形态规则,并着重就其形式与结构要求、材料性能等作对应分析。

1、柱式造型

1.1中国柱式

中国古典建筑一直以宋式为依据,明清虽有发展,但未逾越宋式的轨范。在宋式建筑的结构、力学中,柱子担负着最重要的“角色”。室外的柱子,它总是立于正门前列最重要的部分,在室内也是空间最突出的部分,因而古代建筑工匠集中智慧精心设计——造型,装饰这个顶天立地的柱式。把整个建筑中最美的形式全部集中到柱式上,使它成为建筑中最典型、最美的,甚至是“不可超越”的规范。

中国古典柱式结构见表1,它是从自然形态发展起来的,柱身像树干,斗拱像树枝,因之中国自然形态的装饰风格最为突出,如菊花头、麻叶头、三伏云、蚂蚱头,柱础也同样以自然形象命名,但它的形象已高度地概括为几何形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柱式的比例:以斗口为基数,如斗口为3寸,则六份18寸为柱圆。

直径,柱高则为六十份(柱圆直径10倍),即1.80寸为柱高。卷杀从2/3柱高(1.20寸)开始向上收分,柱子形成下大上小,其上的大斗底四周出四分紧杀,使柱斗与大斗相合,柱下加柱础的盘托显得安定有力。从中国柱式的线脚形态看:“斗”看是以直线为主,“拱”是由直线转到曲线,“昂”是斜线与弧线的组合,“菊花头”是圆线与S线相结合,“麻顺头”旋卷涡状的规律类似贝螺形。木与覆盆是由直线、弧线、S线构成。

中国的古建筑中一般采用木柱,为了预防柱脚潮腐,要修筑台基,多用石或砖制。宽大的台子的边缘称台明,每根柱下铺放石柱础,用以立柱。柱子的顶端由枋子来相串联,纵横两个方向都有拉接、联系作用。再向上则是斗拱,斗拱这种特殊构件起到支撑、悬挑平衡屋檐及屋面部分构件重量的作用。在中国的木构架体系中,柱的底部柱础和顶部斗拱是赋予其民族文化特色的两大重点。到了明清时代,斗拱的截面尺寸相对减少,数量增多,使装饰的作用多于结构的作用,成为一种权势、等级、财富的象征。失去结构的美,也就走到了建筑体系发展的尽头。

对于木构架结构的中国古建筑,柱础的作用除了一般柱式中的稳定结构等外,防潮功能更为突出,同时,它也是柱式艺术中的重点部位。中国的柱础艺术与技术在与西方古建筑的柱式相比毫不逊色。在结构设计上,为了使柱础与台基面有一个合口平面,柱础多采用八角形式。柱础一般划分为两段或三段处理,上段多作石鼓形,下段为抹角方基。一般柱础高度都在30~40cm之间,但也有为更有效地提高防潮面而加高基尺度,使柱础增至80~120cm,变成了短石柱。在解决隔潮措施方面,也有在柱子底面,即与柱础接触处开出十字交叉的通风槽线,外面刻一如意纹的小缺口作柱内散潮的通道。

另外在中国柱式中还强调柱础的“侧脚”,它的作用在于使柱头微向建筑内侧倾斜。从整个建筑物的几何稳定性分析,如果垂直于地面的柱是相互平行关系,则柱与水平梁联接后组成的结构体系,在发生微小移动时,这种运动可以一直继续下去,是几何可变体系。柱的侧脚使得各柱之间不再相互平行而形成虚铰,使整个建筑物达到几何稳定,产生沉稳的美感。

1.2古埃及石柱

大约在公元前2650年的古王国时期,建筑师伊姆霍太普在孟菲斯河对岸开始为第三王朝国王昭赛尔修造玛斯塔巴式陵墓,由于埃及人信奉个人崇拜,所以伊姆霍太普的名字得以流传下来。这是一个颇富创造力和发明才能的“综合性人才”,伊姆霍太普的最大贡献是将当地建筑物中支撑泥墙的芦苇束转化为石头建筑中的基本要素——圆柱。撒卡拉陵墓建筑群中有一座行政建筑物叫“北房”,在其残留的一处遗址上有3根秀丽挺拔半附墙壁的圆柱,它们形状酷似埃及低洼沼泽地中的纸莎草和芦苇,柱子顶端用来摆放支撑横梁的柱头则像伞状的纸莎草蓬头。埃及建筑师在卢克索的阿蒙神庙的柱子上反复使用了这种伞状纸莎草蓓蕾式风格。在古埃及柱头艺术中另两种形式为兽头式、人头像式。当然也有混合式柱头。古埃及石柱很粗,这可能与它由芦苇束转化而来有关,然而正因为粗壮,更恰当地表现了神庙森严、威武,阿蒙神庙柱厅巨大空间由许多石头过梁来覆盖,故厅内巨石如林,排列密集,野性粗犷,光线透过主侧窗射向柱子,光影斑驳,给人神秘、压抑感。因此文人们感叹:中国人用柱子说话的能力不如古埃及人。但是古埃及石柱的价值决不在于此,而是在于强调了石头建筑的要害是关于巨石柱子的艺术。它对建筑柱式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启迪,开创了以石料作为建筑梁柱等基本构件的建筑形式。

1.3古希腊柱式

在古埃及,柱式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在某种意义上,古埃及柱式是古希腊柱式的前奏曲,古希腊则使柱式这种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之作达到了最高峰。古希腊建筑的3种柱式(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构成了希腊建筑的精髓。多立克式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这种柱式无柱础,柱头平直,柱身除通长的凹槽外,无其它任何装饰,整根柱石粗壮有力,富于男子体型和性格的刚劲,其柱身比例一般为1∶5.5~1∶5.75,并随建造年份的推迟柱身越长;爱奥尼式比陶立克稍晚,柱头的装饰比多立克丰富得多,两端有一个号角形的涡卷式旋涡,柱子比例修长,一般为1∶9~1∶10;科林斯式出现的年代较晚,它的柱头不再采用涡卷状曲线,而是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它可以被认为是爱奥尼的主题变奏。雅典宙斯神庙中央大厅外围就被科林斯列柱所包围,柱高16.89m,共104根,这些柱子与多立克式相比,更多地表现为秀丽、柔美,柱式的长细比,模仿了真人的身体比例。与象征女性柔美的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柱的细长比非常接近。而且柱身上的直线装饰也似衣裙褶纹的遗痕,而且柱身的收分是从下1/3向上开始的(中国是2/3开始“卷杀”),这就更像人的身材,加上柱头和檐部,很像一个戴着帽子的人亭亭玉立站在台阶(基座)上,形象优美。这样一来,不但用女性形象作柱可以使人从美学上有更高的享受,而且通过力学角度的分析可以得出其受力的合理性。由此推知,古希腊人对于石材柱的塑造艺术与力学性能已有了相当深入的认识,正是这种结合,才创造了不朽的艺术柱式成就。

1.4古罗马柱式

罗马人与希腊人有所不同,希腊人以抽象的思维寻求人与宇宙的和谐,并在最能体现意念的艺术中来表现他们的宇宙观念;而罗马人似乎没有时间来抒发这种理想主义,他们是意志坚强而实际的人,且有敏捷的逻辑头脑,擅长制定法律,精于工程技术和管理,他们所寻求的不是精神上和天国中的理想,而是存在于居民环境中活生生的现实。罗马人祭祖胜于祭神,他们所赞美的高美德是对双亲和祖先的忠诚和义务。因此,古罗马展示的完全是一幅世俗化,权力化的城市文明画面。罗马人把古希腊柱式发展为5种古典柱式: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组合柱式和塔司干柱式。

罗马人最偏爱科林斯柱式,取自这种柱式的华丽丰富,并在之基础上与爱奥尼式结合增加为一种组合柱式,这种混合柱式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欧洲建筑,教堂、宫殿、官邸和一些公共建筑的柱式常常是这种古罗马人的语言。塔司干柱式是罗马最早的建筑形式,它是陶立克式的一种更粗短的变体,也有人认为,它是希腊柱式基础。但是,罗马建筑最典型的特征是使用非结构柱式,经常是将柱子全部或部分埋入墙中,称为附墙柱或半身柱,有的柱子被做成扁平状,这时人们就称其为壁柱。这种手法清楚地体现在了塞弗拉斯凯旋门和梯度凯旋门上。四层高的罗马大斗兽场中,底层为多立克式、二层为爱奥尼式、三层为科林斯式,环绕在顶层的则是壁柱式。这些柱式在这里已不起结构作用,建筑物的主体另外设计有独立的结构支撑体系,柱子不过是立面的装饰构件而已。

2、柱式的结构

2.1长细比

柱是一种压杆,主要承受沿柱长度方向的轴向力。西方古典柱式均为石材,对于岩石强度,其抗压强度值达到要求。因此,石柱压杆设计,主要考虑稳定问题。从西方古典柱式的柱身长细比观察,塔司干柱式为6,多立克为7,爱奥尼为8,科林斯和组合柱式均为8.3,由材料力学可知,当石材的长细比λ≤8时,φ值接近于1。这说明当时的希腊和罗马人已经认识到了正确使用石材做柱的力学道理。而且,在力求使整个柱型纤巧秀美中,有意识加高了柱头的比例,确保了柱身长度在合乎力学规律的限度之内。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柱式为木质材料,其长细比在唐宋时期一般在9∶1或8∶1,明清时期为10∶1。这种长细比对于木柱来说,几乎可以不考虑“失稳”因素,从而达到较合理地利用材料特性的目的。显然对中国古代来说,并无事先根据稳定理论来校核木柱,人们完全是根据材料的实际状态和审美需求来建造房屋,达到了力学与美学的统一。

那么,几乎从同样力学的限制使长细比控制在λ≤10,何以使西方柱式比中国古代柱式显得粗壮呢?一方面是材质的选用,石材的风格本身就赋予了柱式以刚劲;另一方面在于柱身表面的处理,西方古石柱均在柱身表面刻有20多道尖齿或平齿凹圆槽,不同的槽形使柱式刚柔有别,但在力度上都有充分的表现。

2.2柱身的收分

柱子的收分是视觉的需要,它可以使柱子更显挺拔稳健,加上柱础的盘托显得安定有力。中国柱式的收分(卷杀)从柱子的2/3开始,而西方柱式一般从1/3开始,其中的力学依据就在于石柱的容重远远大于木柱,而收分由下往上,对于柱身的压应力而言是一致的,从而使应力分布与柱形达到协同。帕提农神庙共有50根陶立克式柱,高约104m,底径19m,柱顶直径14m,柱身分五段,石料加工成5个圆鼓型,每个圆鼓的底平面中央凿一个凸,顶平面中央凿一个凹,即由5个圆柱体叠成柱身。这种处理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安装,另一方面可以使柱身在石鼓的结合平面内增加抵抗一定的水平剪力,比如地震力。从收分的功能看,它有效地降低了每段石鼓的压应力。

2.3柱础

柱础的作用决不仅仅是使视觉安定。在现代钢筋混凝土时代,各式高大建筑的柱子均没有考虑这种视觉效果上的柱础,人们仍不怀疑这建筑的安定性,但取而代之的是要求更为严格的基础,并要求基础底面积满足要求。无论中西方,古代人们对底面积的大小都是不断总结积累的。最早式的陶立克没有柱础,柱根直接坐入地面。木柱结构显然不能这样,必须使用柱础承担隔潮的功能。

中国柱式则对柱础的尺寸作了精确规定:“其方倍柱之径,方一尺四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减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为率。若造覆盆,每方一尺,覆盆高一寸;每覆盆高一寸,盆唇厚一分,如仰覆莲花,高加覆盆一倍”。此外,对柱础下的台基也作了具体的要求。在古代穿斗式列柱作法中,柱脚下用连续的长石条承托叫

做连磉,连磉高约一尺宽或六七寸不等,它是这种穿斗式列柱所特有的东西。在连磉的上面柱脚下,贯穿枋一条称地脚枋,地脚枋高约四五寸,厚可三寸。这些规定,都反映了人们对基础面积A的领悟和体验,尽管他们并没有清晰地把它表达出来。古代在对柱础的处理上一方面为严格、慎重,另一方面又将人们的审美要求融入制作工艺,有效地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为此,即使木构架建筑的经历年限远不及砖石结构的长,但制作精良,用料考究的房子仍可保持二三百年。

2.4柱头

在中国的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中,柱子的顶部是由枋檩联系,其力学性能相当于梁,檩直接承受屋面传来的垂直荷载,枋使柱之间纵横向连接形成稳定的结构体。这种结构的基本出发点是满足受力的要求,同时精密的造型又起着装饰效果。对于石柱结构,柱头的处理有更多的讲究,它是区别不同风格柱式的主要标志。柱头直接与梁相接,其功能要求在于有效传递梁端荷载。柱头的形状,从古埃及早期的石柱可知,以正梯形到伞状的纸莎草蓬头的倒梯形有一个过程,最后形成古希腊、古罗马的通行柱式。这种演变实际上也伴随着屋架由木向石构的变化,至科林斯柱式,其柱头像覆钟。就梁柱的受力关系分析,简支结构的梁柱,适当增大支撑截面,对于均匀地将梁部荷载传递到柱子,提高柱身的稳定性更为有利,同时符合柱对梁体的支撑力的扩散作用力场的分布,并有利于减缓梁底面的拉应力分布。但是受石材性能的影响,石柱子的扩张尺寸不宜过大,否则自身平衡会受影响,且对支撑作用改善不大。

2.5侧脚与生起

19世纪,人们对帕提农神庙进行详细测绘时发现,整个结构几乎没有一根直线,每个局部都是凸曲的,这使人们在观察它的外形时,不会因直线产生错觉而影响对它和谐与完善的感受。角柱的柱头均稍稍内倾,并非笔直状态。而这种立柱方法在中国古典柱式中同样有明确要求。它们所要起的作用在于使各柱之间达到几何不变体系的稳定关系。此外,按李诫的《营造法式》规定,有“角柱生起之制,十一间生高一尺,九间生高八寸,七间生高六寸,五间生高四寸,三间生高二寸。”[2]中间为平柱,角柱比平柱高,为生起角柱。生起的作用,一方面从外观上看使梁呈凹曲形,两端翅起向外沿伸,扩大了空间感;而另一方面就结构而言,增强了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与侧脚相配合,使梁柱体系更稳固。

2.6材料选择

中国古建筑中一般为木构架,发挥木料轻质、高强多功能的优良特性,而西方古典建筑则以石制梁结构为基本构件,或者说古希腊建筑就已完成了木构体系向石构体系的过渡,这其中包括了自然资源因素及人文社会因素的影响。石材抗压强度较好,但抗拉强度较差,而木材正好与之相反。作为房屋的构件,柱是一种受压为主的构件,所以用花岗石作柱是非常合理的选择,相比之下,木材作为立柱其受压性能就要差很多。正因为此,才有人称“巨石柱子是世界各民族共同使用的建筑语言”。

3、结束语

纵观中西方古典建筑中柱式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建筑是一种艺术,古典柱式创造的美是结构美、技术美与雕塑美的共同体现,失去结构意义的形式美对于建筑来说是没有生命力的。充分展现建筑材料的特性,探索现代建筑材料的艺术表现力与结构逻辑,这应该是人们从古典柱式研究中得到的基本启示。

参考文献:

[1]刘亦天。建筑艺术世界。北京。科技出版社,1995.16~18

[2]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卷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89~90

[3]梁思成。中国建筑艺术图集(下卷)。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317~325

[4]赵鑫珊。建筑是首哲理诗[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246~268

[5]吴庆洲。世界建筑史图籍江西科技出版社,1994

[6]黄金绮。风景建筑结构与构造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95~105

中外建筑史整理

中国古代七大帝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杭州,安阳 一般京城有哪三个城墙:宫城(大内,紫金城)皇城(内城)外城(郭) 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什么是”三朝五门”:”三朝”作三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五门”(奉天门,午门,端门,承天门,洪武门) 五岳,五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 明堂:古代帝王所建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 铜版错银炎域图:在铜版上用镀银法画的陵区平面图。 云南”一颗印”:是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普遍采用的一种住民形式.它由正房,耳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形如印观,俗称”一颗印“。 四大佛山:山西王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 金箱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 开间:开间是指相邻两个横向定位墙体间的距离。因为是就一自然间的宽度而言,故又称开间 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任见与江南民间建筑。 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槫的两端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其他个槫的生头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清代建筑无角柱升起. 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起,其目的是借助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测.由于此法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所以明代以后逐渐减弱最后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卯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 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分心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 槽:宋代殿阁类建筑的术语,指殿身内由一系列柱子与斗拱划分空间的方式.也指该柱列与斗拱所在轴线。<营造法式>载有殿阁分槽平面图4种,金箱斗底槽,分心斗底槽,单槽,双槽。举折: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和屋面,屋面的材料而定.在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条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求得的屋面槽断面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的. 穿斗式木构架: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抬梁式木构架: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头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与斗拱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都料:为古代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专业技术非常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的施工指挥,并以次为生的工匠,唐时称“都料匠”。 《营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工程质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书中资料主要来自历来工匠相传经久可行之法。这本书不仅对北宋末年京城的宫廷建筑有直接影响,南宋时,还因在苏州重刊而影响江南一带。

建筑造型方法浅析

建筑造型方法浅析 发表时间:2010-05-12T09:26:29.670Z 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3月中旬供稿作者:刘挺①;肖鹤② [导读] 古今中外,都把建筑造型称为艺术,尽管它区别于一般的造型艺术,有它自身的特殊性 刘挺①肖鹤②(①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 510641;②合景泰富地产集团,广州 510641) 摘要:所谓建筑造型的含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就广义而言,它是指建筑创作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功能、经济、技术和美学等内容;就狭义而言,它是指构成建筑形象的美学形式。在建筑界,一般所谓的建筑造型,也常常是指后一种含义。明确地说,所谓建筑造型的概念就是:构成建筑外部形态的美学形式,它是被人直观感知的建筑空间的物化形式。 关键词:浅析结构法;形象思维法;母题法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113-02 0 引言 古今中外,都把建筑造型称为艺术,尽管它区别于一般的造型艺术,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但是,建筑造型又属于美学的范畴,因此它就带有一定的艺术创作的特性而有别于一般的工程科学。在艺术创作领域里,多元化倾向已经是天经地义的了,因此,建筑类型和造型形式也必然是丰富多彩的。下面仅仅简要探讨一下结构法、母题法、形象思维法等造型方法。 1 结构法 现代建筑学是一门整体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建筑师,他在考虑结构问题时,不仅要同时涉及到功能、技术、经济以及艺术等诸方面的因素,同时,还要统筹处理其它各个专业的技术要求与结构之间的矛盾。因此,尽管建筑师在结构专业的理论深度上可以远远不及结构工程师,但在思考结构问题的广度上,却应当处于领先的地位。早在本世纪初,一贯注重结构逻辑的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就曾这样谈论过摩天楼:“摩天楼大胆的结构构思,随着施工的进展而呈现出来,巨型的钢铁网架给观众以强烈的印象。”而进一步把“结构构思”这一概念同建筑师的基本技能训练联系起来的,是蜚声国际建筑界的意大利建筑师兼结构工程师P·L·奈维。他关于正确解决技术、结构、施工与功能的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为建筑设计技术与艺术的有机融合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丰富了建筑设计的科学方法论。 从美学观点来看,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公认的建筑佳作同时必然是技术上优秀的作品。建筑的技术与艺术是不可分离的统一整体,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加艺术。在材料技术中,现浇的和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具有丰富的造型艺术表现力,在力学或者构造上都可以转化为一种富有艺术表现力形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思设计是建筑师的一种综合创造力的体现,建筑师不应该在革新结构技术、开创建筑设计新局面的方面成为落伍者,正确地对待和运用结构技术是建筑师出色地完成历史使命的先决条件。 现代建筑中的许多构筑物,如桥梁、电视塔等,虽然体形简单,也没有什么装饰物,但只要对其体形轮廓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便能给人以美感。现代建筑空间的“多”与“大”的要求,为超高层、超大跨建筑等扩展空间型建筑的设计开拓了结构构思的新领域。这类建筑造型主要体现了力学的逻辑美,它所表现的形式美,主要依靠它自身的结构逻辑和力度、稳定性。结构基本构件的形式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用构筑物的手段处理艺术殿堂,把艺术中心搞成化工厂的形象,这是对传统建筑造型原则的挑战。它与周围的旧建筑古老的形式形成强烈对比。在这里传统建筑形式美的观念被改变了,它强调了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夸耀施工的效率,是一种反传统的建筑思潮代表。它的建成引起了国际建筑界的大哗,褒贬不一,这恐怕也是它成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另一著名建筑——香港汇丰银行,也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作之一。它把结构的骨架设计在建筑立面上,形体沿进深方向有叠加效果,沿高度方向以技术夹层划分,呈现节奏美,整体和局部比例匀称,造型很有新意。在此我们可以看到,经过巧妙处理的结构外露可以形成特殊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为了突出结构的轮廓线和结构形式的基本特征,可以采取虚实、轻重、粗细、色彩等对比手法;对某些结构的重要部位可以采用饰面、绘画、雕刻等手法形成特色(如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大厅交通中心饰有图腾构件的结构巨柱。 在我国现阶段,在建筑师不是很重视但又离不开的结构设计情况下,以结构构思为主要思维脉络,不失为很好的设计方法。奈尔维预测,未来建筑的造型将主要取决于技术因素,有些技术因素又如自然法则一样稳定、不变。人们探求的新形式,很难直观地体现,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它们都将尽可能符合自然法则,又具有艺术表现力。 2 形象思维法 在现代建筑的构思过程中,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是交替进行的,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使建筑师从闭塞、迟钝、僵化的思想境地中解放出来。尽管后期现代派建筑师对于现代建筑的某些基本原则提出种种怀疑和指责,但是“形式随着功能而来”这句至理名言迄今还是应当被看作是指导建筑设计的一般原则。“形式随着功能而来”并不意味着建筑师在构思方案时总是机械地按照先功能后形式的程序来进行思维。诚然,在处理功能和技术问题时建筑师一般多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来处理各种矛盾;在组织空间、体量时则多凭借形象思维的方法来进行艺术创造。然而就思维过程来看,这两种思维形式往往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孰先孰后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只要最终能够把两者统一起来,即使在方案构思过程中先有形象观念,然后再合理地处理好功能与形式的关系,也是一种很好的设计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否认由于功能的启示而活跃建筑师的思想,从而借助于这种启示创造出富有个性特征的建筑形象。但与此同时也不应当否认可能出现的另一种情况:即借助于一闪念中出现的形象观念的启示而巧妙地组织功能空间。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体现了力学原理和构造学的日常现象,往往能给我们以宝贵的启示。诸如,由自行车车轮构想到圆形悬索屋盖,由跷跷板或起重机的联想中可以很快了解大跨悬臂结构的力学原理以及它在设计构思方面的妙处所在。 能使我们产生联想的诱发因素也来自自然界。观察和研究自然界生物的结构特性,并将获得的理论知识用来改造现有的或创造崭新的建筑结构,这就是新兴学科——工程仿生学。自然界中的生物体,时时处处都要受到各种自然力的作用,因而在它们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存环境的种种形态。生物体要保存自身的形态,就需要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而这些恰恰是与建筑结构的要求相一致的。 著名的悉尼歌剧院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座落在班尼朗半岛港湾,是各国进港船只的必经之地,南面是政府大厦、植物园,西面则与长虹横贯的大拱桥相望。因此,地处四面八方观赏视线焦点上的该剧院,其空间造型——特别是“第五立面”(屋顶〕就显得更为重要。正是从这一特定环境着眼,丹麦建筑师伍重在形式上大做文章。由钢筋混凝土肋骨拼接而成的两组壳体状屋顶,不但是主要的结构构件,而且是一种符号,一种母题,一种象征,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联想:白帆、贝壳、莲花、海浪……尽管对这一建筑还存在着各种争议,但是,作为建筑造型的典范是当之无愧的。从它已成为世界上令人向往的游览圣地这一事实,可以预言,它的审美价值也将象耗尽了巨大人

古希腊建筑经典柱式

古希腊人建筑神庙的灵感来源于古埃及人,他们将埃及神庙的内部翻转为外,用大量的柱子作为建筑物的支撑。由于柱子外显于建筑外面,爱美的希腊人便发展出了体系完备的柱式结构,并且形成了多样的风格。 1.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 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公元前7世纪)。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柱头是个倒圆锥台,装饰简洁,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建造比例通常是: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是6:1,雄健有力,象征男性美;所以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人柱。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爱奥尼克柱式(Ionic Order) 爱奥尼克柱式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爱奥尼亚,小亚细亚西南海岸和岛屿,上面住着操爱奥尼亚方言的希腊人,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之一。爱奥尼克柱通常竖在一个基座上,柱高是其直径的8-9倍,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富有曲线美。外形比较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人柱;爱奥尼克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 3.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 科林斯柱式是公元前五世纪由建筑师卡利漫裘斯[Callimachus]发明于科林斯[Corinth],此亦为其名称之由来。它实际上是爱奥尼克柱式的一个变体,两者各个部位都很相似,比例比爱奥尼克柱更为纤细,只是柱头以毛茛叶纹装饰,而不用爱奥尼亚式的涡卷纹。毛茛叶层叠交错环绕,并以卷须花蕾夹杂其间,看起来像是一个花枝招展的花篮被置于圆柱顶端,其风格也由爱奥尼亚式的秀美转为豪华富丽,装饰性很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采用的就是科林斯柱式。 相传古时候在科林斯这个地方有个美丽的少女,正当她快要出嫁时,突然生急病去世了。家里人都很悲伤,与她日夜相处的一个保姆更为伤心,于是把少女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和其它心爱之物搜集起来,装在一个花篮里,放在那少女的坟墓上。第二年春天,坟上长出了一棵毛茛花,茎叶越长越多,竟把这只小花篮环绕起来,形成一个十分美丽的形态。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奇妙的故事设计了一种柱式,上部是藤蔓似的涡卷,下面便是毛茛花的茎叶图案。 4.人像柱 希腊雅典的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南立面的西端有个著名的少女门廊,建筑师别出心裁地用6尊2.1米高的少女雕像作为承重柱,她们长裙束胸,亭亭玉立,乃是全庙最引人注目的所在。这种柱子并不是古希腊的一种主要柱式,它只出现在个别建筑的局部。 据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威所著的《建筑十书》中记载,古希腊在与波斯的战争中,伯罗奔撒半岛上的一个城邦――卡利亚邦曾帮助过波斯。战争以希腊的胜利告终,为报复卡利亚邦,就对其宣战,希腊人大肆杀戮卡利亚邦的男子,焚毁城堡,并把妇女都押解到凯旋庆典的行列中,还将她们用永受凌辱的奴隶形象雕刻成柱子,象征着让她们顶着屋檐,承受负重之苦。作为建筑艺术来表达这个故事时还颇用一番心机:柱子应当是垂直的,但女性形象应当是曲线的。古希腊艺术家将这六根女像柱以一腿直立,另一腿微曲的姿态来表现,结果两全其美,可见古希腊艺术之高超。

大跨度建筑结构形式与建筑造型实例分析

建筑构造作业 大跨度建筑结构形式与建筑造型实例分析 建筑的三个最基本要素包括强度、适用和美观。适用是指该建筑的实用功能,即建筑可提供的空间要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这是建筑最基本的特性;美观是建筑物能使那些接触它的人产生一种美学享受,这种效果可能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产生,其中也包括了建筑形成的象征意义,形状、花纹和色彩的美学特征;强度是建筑的最基本特征,它关系到建筑物保存的完整性和作为一个物体在自然界的生存能力,满足“强度”所需要的建筑物部分是结构,结构是建筑物的基础,没

有结构就没有建筑物,也不存在适用,更不可能有美观。 大跨空间结构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结构类型。为了满足社会生活和居住的需要,人们需要更大的覆盖空间,如大型的集会场、体育馆、飞机库等、跨度要求很大,达几百米或者更大,这是就需要大跨度结构。大跨度建筑通常指跨度在30米以上的建筑。大跨度建筑及作为其核心的空间结构技术的发展状况是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建筑师及工程师们而言,大跨度建筑提供了一种既方便又经济的覆盖大面积空间的方法,尤其在大跨度建筑中,结构选型是制约建筑空间形式的造型的重要因素。大跨空间结构的类型和形式十分丰富多彩,习惯上分为如下这些类型:钢架、桁架结构、拱结构、壳体结构、折板结构、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张弦梁结构和索-膜结构。大跨度建筑通常是指跨度在30m以上的建筑,我国现行钢结构规范则规定跨度60m以上结构为大跨度结构。主要用于民用建筑的影剧院、体育场馆、展览馆、大会堂、航空港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在工业建筑中则主要用于飞机装配车间、飞机库和其他大跨度厂房。大跨度建筑在古代罗马已经出现,如公元120到124年建成的罗马万神庙,成圆形平面,穹顶直径达43.5m,用天然混凝土浇筑而成,是罗马穹顶技术的光辉典范。 罗马万神庙 虽然大跨度建筑在古代罗马已经出现,但是大跨度建筑真正得到迅速发展还是在19世纪后半叶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近几十年中。大跨建筑迅速发展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发展使建筑功能越来越复杂,需要建造高大的建筑空间来满足群众集会、举办大型的文艺体育表演、举办盛大的各种博览会等;另一方面则是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大跨度建筑的进步。一是需要,二是可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19世纪后半叶以来,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上的广泛应用,使大跨建筑有了很快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新品种的钢材和水泥在强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轻质高强

中外建筑史的重点

1四大文明是指? 古埃及、古中东、古中国、古印度 2原始人的建筑类型分哪两类?为什么? 居住建筑------为自己和族人提供住所 巨石建筑------为信仰的神秘力量和先人提供膜拜祭祀的场所 3引起建筑变化的三要素是什么? 生产方式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国家形态的变化 4主流建筑的三个特征? 独特性、稳定性、统一性 5埃及的主要技术能力以及建筑成就? 技术能力:精巧的石工艺技术;雕塑艺术的日臻完善;精确的几何学、测量学;发明了起重、运输、机械;具有了协助、组织能力;学会了绘制建筑图纸(三维色彩轴测图) 建筑成就:开创人类从无到有的建筑史;产生最早的住宅、府邸(阿玛纳)、宫殿(阿玛纳)、庙宇、城市(卡宏城)陵墓等类型的建筑;建成大批有代表性的陵墓建筑;创造高艺术水平的庙宇建筑群;提高巨石建筑水平 6金字塔的艺术构思是什么? 埃及人迷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只要保住尸体,三千年后可以重生 7两河流域的文明是指哪2河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8两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对建筑的影响?两河流域建筑的代表作是什么?影响:①建材:土---日晒瓦,牢固耐久,怕水,雨水入墙倒塌成土堆② 常年多下暴雨:须防水、牢固措施③盛产石油:多用沥青保护墙面;木材和石材较少 代表作:乌尔山岳台 9爱琴文化的建筑分哪两部分?各自的风格是什么? 迈锡尼建筑:粗犷雄健、防御性强 克里特建筑:纤秀华丽、毫不设防 10古代希腊柱式的三种形态?以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多立克:比例粗壮、刚劲雄健、浑厚有力 爱奥尼:比例修长、精巧清秀、柔美典雅 科林斯:比例细长、纤巧精致、高贵华丽 11雅典卫城的建造目的以及组成部分,空间特色。

高层建筑结构与造型体系分析

高 层 建结筑构 体 系 分 析

结构体系是指结构抵抗外部作用的构件总体组成的方式。在高层建筑中,抵抗水平力成为确定和设计结构体系的的关键问题。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以及它们的组合。 一.框架结构 框架是由梁和柱子刚性连接的骨架结构,国外多用钢为框架材料,国内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在于“刚节点”。从框架的刚节点来看,它是一个几何不变体,以门式钢架为例来看,钢架受荷载后,刚节点始终维持节点的几何不变性,因而刚节点对杠杆的转动具有约束作用,从而刚架横梁产生正弯矩以减少,对梁的好处是很明显的。刚节点给柱子虽然带来弯矩,但对钢筋混凝土柱来说也不会导致坏处,因为钢筋混凝土不仅抗压能力强,而且抗弯能力也很好。所以,框架结构可以扩大梁的跨度,而且房屋的层数也可以增加。故框架结构体系是六层以上的多层与高层房屋的一种理想的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的优点是:强度高,自重轻,整体性和抗震性好。它在建筑中的最大优点在于不靠砖墙承重,建筑平面布臵灵活,可以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所以它的应用极为广泛,框架结构可设计成静定的三铰框架或超静定的双铰框架与无铰框架。混凝土框架结构广泛用于住宅、学校、办公楼,也有根据需要对混凝土梁或板施加预应力,以适用于较大的跨度;框架钢结构常用于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多层工业厂房和一些特殊用途的建筑物中,如剧场、商场、体育馆、火车站、展览厅、造船厂、飞机库、停车场、轻工业车间等。 工程实例: 概述】 艾菲尔铁塔当初是为了万国博览会兴建,自1887年到1931年纽约帝国大厦落成前,保持了45年世界最高建筑物的地位, 铁塔高320公尺,建筑设计最著名的是防范强风吹袭的对称钢筋设计,兼具实用与美感考量。铁塔共分3层,登顶收费依楼层而定。搭快速升降梯直达274公尺高的顶层,就可尽览巴黎美景,白天视野佳时可远眺72公里远。 结构特色】 埃菲尔铁塔采用框架结构的全钢结构,艾菲尔铁塔的金属构架有1.5万个, 重达7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 万个,使用铆钉250万个,施工 完全依照设计进行,足见设计的 合理与计算的精确。铁塔占地约1 万平方米,塔的最顶端不到100 平方米,上下宽窄悬殊,使其结 构别具一格。从远处看去,它四 脚立地。拔地而起,呈四方狭长 金字塔形,颇似烛台。铁塔除顶 端塔楼外,分为三层,在57米、 115米和276米处设有三个了望 平台,供游客凭栏眺望。 他独特的全金属结构在当时确实是太为改革创新:艾菲尔铁塔由一百五十

欧洲古代各时期建筑特点范文

欧洲古代各时期建筑特点 城规122 洪强 一、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建筑风格,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300年,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讲究精致,爱奥尼,多利克等,古罗马由于帝国强盛,大规模的建造,以规模、气势、数量取胜。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 成为1:1.618或1: 2的矩形,中央是厅 堂,大殿,周围是柱 子,可统称为环柱式 建筑。这样的造型结 构,使得古希腊建筑 更具艺术感。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它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第二特点是: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 陶立克柱式,2. 爱奥尼克柱式,3. 科林斯式柱式,4. 女郎雕像柱式。

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特点是: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第四特点是: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所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 第五特点是: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从爱奥尼克柱式柱头上的旋涡,科林斯式柱式柱头上的由忍冬草叶片组成的花篮,到女郎雕像柱式上神态自如的少女,各神庙山墙檐口上的浮雕,都是精美的雕刻艺术。由此可见,雕刻是古希腊建筑的一个重要

浅谈中外建筑史

题目:浅谈中外建筑史 ——中外古今建筑的发展 学生姓名:姚钞 院系名称:建筑设备与管理 专业班级:工程测量3班 指导教师:王嫦 2015年12月12日 浅谈中外建筑史

中西方文化均有各自的特点,都在各自的历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地理、文化、经济和审美观念、生化习惯、宗教信仰等种种因素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建筑不同地发展风格。 中国是世界上建筑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原始人普遍利用利用天然山洞作为居所。大约在六七千年前。我国进入氏族社会,生产力有了初步发展,建筑活动日益频繁。建筑最初的两个基本形态——巢居和穴居,巢居可能是地势低洼,气候潮湿,多虫蛇的地区采用过的一种居住方式。巢居在适应南方气候环境特点上有显而易见的优势:远离湿地,远离虫蛇野兽侵袭,有利于通风散热,便于就地取材地建造等。进入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房屋建设也开始出现。但是在环境适宜的地区,穴居依然是当地氏族部落的主要居住方式,只不过人工取代了天然洞穴,且形式日渐多样,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 在夏、商、周时期的建筑,夏代表建筑:城、宫殿、高台建筑。商:商朝在夏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这突出反映在青铜器与甲骨文。在建筑上主要表现于:城郭建设、宫殿、陵墓、囿版筑技术。中国奴隶社会建筑,既没有古埃及、古印度宗教建筑的压抑和神秘,也不像古希腊奴隶民主制下的建筑那样自然呢、明朗。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春秋时期,建筑上的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的出现。在经过长久时间的进步下,农业和手工业进步的同时,建筑技术也有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铁质工具—斧、锯、锥、凿的应用,促使木架建筑施工质量和结构技术大为提高。筒瓦和板瓦在宫殿建筑上广泛使用,并有在瓦上涂上朱红色的做法。装修用的砖也出现了,尤其突出的是在地下所筑墓室。 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无论是建筑,还是其他领域,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独特的印记,留给后世人观摩。而唐朝作为世界上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其建筑更是独具一格。唐朝的建筑装饰已经开始呈现以下几大特点: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建筑群处理越趋成熟;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主要代表建筑是大明宫。宋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规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美、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主要以殿堂、寺墓建筑为代表,流行仿木构建筑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创造了很多华丽的精美的作品。首先,是建筑的尺度缩小。其次,是建筑布局随意。再次,

流水别墅3——建筑造型与结构

流水别墅建筑造型与结构 建筑材料与运用 建筑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悬挑能力) 砌体结构 框架结构 各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 平滑方正的大阳台与纵向的粗石砌成的厚墙穿插交错 垂直墙体和粗砌的毛石支撑着挑台和混凝土板,另一面连接着自然的山体,感觉好像跟山体融在了一起

楼板与石墙的连接采用插接的方式,形成灵活丰富,相互咬合的造型特点 建筑材料的运用 具有自然属性的当地材料:石块 现代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 玻璃 运用表现:1.石墙和玻璃的丰富围合形成不同的室内空间,有的角落比较封闭,有的比较开敞。 2.所有支柱均以粗犷岩石为材料,岩石的水平性和支柱的垂直性形成了一种明的 对抗 3.水平延展的混凝土构件贯穿空间,赋予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 4.建筑地坪使用厚重的岩石,使室内空间由人工岩石经悬挑阳台向外扩展,衔接 了巨大的室外空间——崖隘。 细部构造 一、楼板构造 A 石板铺面(Flagstone paving) B 具有两层浸沥青毡的石膏块材,受混凝土梁的支撑 C 铅质防水盖片(覆盖屋顶与砖壁结合处)(lead flashing)接入混凝土的切口处 D 上翘的混凝土梁板(concrete slab with upturned concrete beams)。将隐藏在楼板深度中以使下面的天花板保持平整(hide the beams within the depth of the floor to maintain a contiguous flat ceiling below.)

二、混凝土墙的边缘处理 混凝土墙的上部边缘和楼板边缘统一圆滑状,不再有清晰的棱角,这一细部的处理中和了建筑的生硬,给人以亲切柔和之感。 悬挑的廊柱和墙体竖直转角则采用垂直相交面,棱角分明,使建筑在柔和中又表现出其应有的力度。 三、自然石块的延伸

建筑空间造型与结构形式的关系

建筑空间造型与结构形式的关系 摘要:在现代结构技术的条件下,建筑物的空间造型艺术也是不断推陈出新的,其总的趋向和原则仍是要同现代结构技术的演进与发展相适应。因此,充分利用结构形式中有建筑审美的有利方面,着眼与空间造型的整体感和逻辑性,屏弃烦琐的雕琢与堆砌,以简求繁,立新于创,这乃是空间造型与结构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建筑艺术表现技巧的基本特点之一。 关键词:建筑;空间;结构 建筑空间造型与结构的形式美 在现代建筑的空间造型中,可以充分利用结构中符合力学规律和原理的形式美的因素,来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大体上,结构所具有的形式美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结构的均衡与稳定 对称或不对称的结构形式都必须保持均衡与稳定,这同建筑构图中的形式美的规律是一致的。现代建筑中的许多构筑物,如桥梁、大坝、电视塔等,虽然形体简单,也没有过多的装饰,但在均衡、稳定的基础还是哪个,仅仅对其形体轮廓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便给人以美感。 耐尔维说,稳定是最带技术性的、最基本的结构性质,“通过应用各种建筑方法得以保障的稳定性,也是大大有助于取得确定的、理想的建筑艺术效果的。” 结构的稳定性是建立在静力平衡的基础上的。对称是平衡中的一种比较简单的形式,而非对称的平衡相比要复杂的多。随着高强材料的出现,带有索的各种结构系统,如悬索结构、帐篷结构等,不仅使建筑会变得轻巧,甚至给人以飘然失重的感觉,甚至还会产生奇妙、惊险之类的戏剧性效果,在某种情况下,表面的不稳定性又可能创造出一种美感。 结构的韵律与节奏 结构部件的排列组合都以一定的规律进行,这样不仅结构简化、受力合理,有利于快速施工,而且还可以使空间造型获得极富变化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贝聿名设计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陈列馆东馆,把三角行大厅顶部的采光天棚设计与结构形式结合起来,使三角锥结构单元组合不仅具有图案趣味,而且还为优美的厅内空间增添了瞬息多变的光影效果。这里被益为第三种建筑材料的阳光倾泻而下,似乎把图案般的天棚结构化成了动人的音符,显映在三角形大厅的墙壁、栏杆和地面上,使人身临其境感到兴奋和欢快。应当说,贝聿名的这种洗练艺术表现手法,正是巧妙地再现了结构的韵律的魅力所在。又如丹下建三设计的东京因缘文化幼儿园,该建筑物因其屋盖结构所造成的轮廓线和韵律感而出类拔萃。

大跨度建筑结构形式与建筑造型实例分析

建筑构造作业——大跨度建筑结构形式与建筑造型实例分析

大跨度建筑通常是指跨度在30m以上的建筑,我国现行钢结构规范则规定跨度60m以上结构为大跨度结构。主要用于民用建筑的影剧院、体育场馆、展览馆、大会堂、航空港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在工业建筑中则主要用于飞机装配车间、飞机库和其他大跨度厂房。 大跨度建筑在古代罗马已经出现,如公元120到124年建成的罗马万神庙,成圆形平面,穹顶直径达43.5m,用天然混凝土浇筑而成,是罗马穹顶技术的光辉典范。

罗马万神庙 虽然大跨度建筑在古代罗马已经出现,但是大跨度建筑真正得到迅速发展还是在19世纪后半叶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近几十年中。 大跨建筑迅速发展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发展使建筑功能越来越复杂,需要建造高大的建筑空间来满足群众集会、举办大型的文艺体育表演、举办盛大的各种博览会等;另一方面则是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大跨度建筑的进步。一是需要,二是可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19世纪后半叶以来,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上的广泛应用,使大跨建筑有了很快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新品种的钢材和水泥在强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轻质高强材料、新型化学材料、高效能防水材料、高效能绝热材料的出现为建造各种新型的大跨度结构和各种造型新颖的大跨度建筑创造了更有利的物质技术条件。 大跨度建筑常用结构形式;大跨度常用建筑结构根据结构形式,受力构件排列组合不同可分平面平面机构体系和空间结构体系两大类,共有八种。它们是: 平面结构体系有拱、刚架以及桁(héng)架。空间结构体系有网架、折板(薄壳)、悬索、膜结构以及混合结构。 拱是古代大跨度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由于拱成曲面形状,在外力作用下,拱内的弯矩可以降到最小限度,主要内力变为轴向压力,且应力分布均匀,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比同样跨度的梁结构断面小,故拱能跨越较大的空间。 但是拱结构在承受荷载后将产生横向推力,为了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必须设置宽厚坚固的拱脚支座抵抗横推力。常见方式是在拱的两侧作两道厚墙来支承拱,墙厚随拱跨增大而加厚。很明显,这会使建筑的平面空间组合受到约束。 拱的内力主要是轴向压力,结构材料应选用抗压性能好的材料。古代建筑的拱主要采用砖石材料,近代建筑中,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拱,有的采用钢衍架拱,跨度可达百米以上。拱结构所形成的巨大空间常常用来建造商场、展览馆、体育馆、散装货仓等建筑。

2021年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

艾奥尼亚柱式、多立克柱式、科林斯柱式的异同 欧阳光明(2021.03.07)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是典型的希腊时期古典柱式: 多立克式柱身比例粗壮,由下而上逐渐缩小,柱子高度为底径的4-6倍。柱知刻有凹圆槽,槽背成棱角,柱头比较简单,无花纹,没有柱础而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高度的比例为1:4,柱间距约为柱么匠1.2至1.5倍。 爱奥尼克式的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柱子高度为底径的9至10倍,柱身刻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有多层的柱础,檐部高度与柱高的比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 科林斯式除了柱头如盛满卷草花篮的纹饰外,其它各部分与爱奥尼克式相同。 多立克式 多立克式是希腊风格的典型柱式,也是西方古典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特色的基本组成部分。多立克柱式粗犷、刚劲,基座有三层石阶,柱身由一段段石鼓构成,呈底宽上窄渐收式,柱头由方块和圆盘构成,无饰纹。爱奥尼克柱式整体造型风格坚挺娟秀,比多立克多一个柱础,纵向有凹槽24条,各凹槽的交接棱角上设计一部分圆面,最具特征的是它的柱头,左右各有一对华丽、精巧、柔美的卷

涡式装饰。科林斯柱式用毛莨叶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式柱头,规范而细腻,充满生气,其柱高、柱径比例、凹槽都同于爱奥尼克柱式。古希腊风格的三种柱式常用于客厅的隔断中。 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 1、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是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公元前7世纪)。(另外2种柱式是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它们都源于古希腊。在希腊,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柱头是个倒圆锥台,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建造比例通常是:柱下径与柱高的比例是1:5.5;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是4或6:1。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 源于古希腊,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之一(另外两种是多立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性柱,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俄瑞克忒翁神庙(Erechtheum)。 爱奥尼柱式起源于前6世纪中叶的爱奥尼亚,小亚细亚西南海岸和岛屿,上面住着操爱奥尼亚方言的希腊人。爱奥尼柱式在前5世纪传入希腊大陆。第一个爱奥尼风格的大神庙,是在被地震摧毁前仅仅存在10年,于前570年至前560年间建于萨摩斯岛的赫拉神

1452156929中外建筑史(测验)

1452156929中外建筑史(测验)

————————————————————————————————作者:————————————————————————————————日期: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建筑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有两种拱券和()。 A.巢居B.神殿C.梁架D.庙宇 2.汉代()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成为历代宫殿建设和城市规划的法规。 A.《建筑十书》B.《考工记》C.《周礼·东宫》D.《园冶》 3.古埃及()是太阳神阿蒙的标志,通常高10-20米,下大上小,顶部为金字塔形,镀金,横断面成正方形。 A.阿布辛贝勒B.德·埃·巴哈利C.方尖碑D.卡纳克 4.()又称月神庙,建于公元前2125年,是可考的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 A.乌尔观象台B.太阳神C.萨尔贡D.胡夫 5.古罗马人善用()结构,它是由放射形排开的楔形拱石之间相互产生张力撑开拱面。 A.混凝土B.山墙C.柱式D.拱券 6. 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A、宇文恺 B、李诫 C、蒯祥 D、也黑迭尔 7. 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平面柱网的特点是() A、副阶周匝、 B、金厢斗底槽 C、减柱造 D、双槽 8. 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A、东周 B、西汉 C、唐宋 D、明清 9. 清代的木构建筑斗拱高与柱高之比约为()

A、1:2 B、1:3 C、1:4 D、1:5-6 10. 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A、历史主义 B、民族形式 C、中国固有形式 D、民粹主义 1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A、穿斗 B、内柱升高 C、彻上露明造 D、草栿 12. 唐代建筑的特征是() A、斗拱大而数量少,出檐深远,雄健有力 B、斗拱多而密,屋顶陡峭 C、运用多色彩画、绚丽华贵 D、结构复杂,用料硕大,坚固而稳定 13. 建筑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有两种拱券和() A、巢居 B、神殿 C、梁架 D、庙宇 14. 下列哪组建筑运用了“金厢斗底槽”及斜撑增强了建筑的刚性() A、佛光寺东大殿,隆兴寺摩尼殿 B、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佛光寺东大殿 C、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苏州虎丘塔 D、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蓟县独乐寺观 音阁 15. 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A、晋 B、冀 C、苏 D、赣 16.由波洛米尼设计的罗马圣卡罗教堂,室内几乎没有一条直线,装饰复杂,富丽堂皇,它是()风格的典型代表。 A.文艺复兴B.巴洛克C.洛可可D.罗马7.北宋时颁布了建筑预算定额(),作者是李诫。 A.《园冶》B.《鲁班经》C.《营造法式》D.《建筑四书》

建筑物的造型分类

建筑物的造型可分为: 1多层与高层建筑 2单层大跨度建筑。 多层与高层建筑常用结构体系: 1混合结构体系2框架结构体系3剪力墙结构体系。 单层大跨度建筑屋盖结构:1平面结构体系:门式钢架、薄腹梁结构、衔架结构、拱结构。2空间结构体系:壳体结构、网架结构、悬索结构。 混合结构优点:1主要承重结构墙体就是用砖砌,易于就地取材2刚性较大3壳节省三大材料,有很好的经济指标。缺点:砖砌结构强度低,房屋层数受到限制2抗震性差3工程繁重施工速度慢。适用范围:五层以及五层以下的楼房。 混合结构墙体布置方案:1横强承重,特点:横强为主要承重墙,纵墙起维护隔断与维持墙体的整体作用。优点整体的刚度好。缺点:横墙间距房屋布置灵活性差。使用:宿舍等居住建筑。2纵墙承重特点:纵墙就是主要承重墙,横墙只承受小部分荷载。优点:房屋空间较大,平面布置灵活,墙面积小。缺点:房屋刚度差。适用: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医院。3纵横墙承重特点:纵横墙同时承重房屋刚度提高。4内框架承重特点:房屋的空间刚度差、适用上可取得较大的空间。适用教学楼、医院、商店、旅馆。 墙体构造要求:1须注意横墙间距的大小2纵墙易尽可能贯通3墙体要适当假设壁柱4墙体要适当设置伸缩缝5墙体要适当设置沉降缝。补充:1衡墙间距小于1、5倍建筑物宽度可增强墙体的抗裂性2墙厚度小于24厘米大梁跨度大于6米时梁支撑处的墙体应加整柱,承受吊车荷载的墙体或者承受风荷载为主的墙体应就加壁柱。3一般现浇式楼盖有保温伸缩缝间距为50米,没有为30米,宽度为2——5厘米。装配式楼盖的选型:铺板式楼盖为最常用形式,常用预知铺板的截面形式有:实心平板、空心板、槽型板、檩条。一般房屋采用空心板走道采用平心板或者槽型板。现浇式楼盖一般由板、次梁与主梁组成。单向板肋梁楼盖荷载传递路线:板-次梁-主梁-柱-或者墙-基础-地基。双向板传递路线:板-梁-柱-基础-地基。板厚单项板:单跨简支就是h≥L/30 而且天面板h≥6厘米。多跨连续时h≥L/40,而且楼面板h≥7厘米双向板:单跨简支就是h≥L/40 而且h≥8厘米多跨连续时h≥L/50 悬臂板:h大于等于l/12。 框架结构及其类型:框架就是由梁与柱刚性连接的骨架结构。特点在于“刚接点”优点:强度高、自重轻、整体性与抗震性好。适用范围:合理层数就是6~15层,最经济的就是10层左右。而框架结构的一般高度比约为5~7。框架类型:△1按框架构件组成划分:○1梁板式结构○2无梁式结构△1按框架的施工方法分:○1现浇整体式○2装配式○3半现浇框架○4装配整体式△1按承重结构划分:○1全框架○2内框架△1按框架的构件分:○1短柱单梁式○2长柱单梁式○3组合单元式。框架的布置:○1主要承重框架横向布置优点:结构合理,且建筑上有利于立面处理与室内采光应用:一般工业与民用房屋多采用此结构布置○2主要承重结构纵向布置优点:有利于楼层净高效利用,房间的合理划分○3主要承重结构纵横向布置 框架的柱网布置应力求简单、规则、整齐,柱网尺寸应符合经济原则与尽量符合模数△1多层厂房的柱网尺寸柱距:一般采用6m 跨度:按柱网形式而分○1内廊式柱网——常用跨度为6、0+2、4+6、0(m)或6、9+3、0+6、9(m)○2等跨式 柱网——常用跨度为6m,7、5 m,9 m,12 m四种(从经济考虑 不宜超过9 m,一般常用为6 m)△1多层民用房屋的柱网尺寸柱距:3、3m~6m 跨度6~12m(从经济考虑不宜超过9m) 6、构件截面尺寸: 框架横梁截面梁高h=(/8~1/12)梁跨梁宽b=(1/2~1/3)h 框架柱截面的款与高约等于(1/15~1/20)层高 抗震设防区框架体系房屋提醒与结构布置的要求:○1房屋的平立面宜用简单的体型○2抗侧力结构的布置应尽可能的刚度中心与地震力的合力作用线接近或重合○3抗侧力结构的布

古希腊柱式结构

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 摘要:从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与构造入手,系统论述了各种柱式的美学特征和形态规则,并着重就其形式与结构要求、材料性能等作对应分析。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采用木柱,基本造型与装饰以自然形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态为主,并具鲜明的民族特色。西方建筑中则以石柱为主,古埃及石柱粗壮,其柱头、柱身充分体现了巨石柱子的艺术。古希腊建筑中的3种柱式(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及科林斯式)构成了希腊建筑的精髓,并将其造型艺术拟人化。古罗马柱则是用石头说话的世界艺术珍品,并将古希腊柱式发展为5种: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组合式及塔司干式。从结构上看,这些柱子的长细比均控制在10以下,中国柱式的收分是从柱的2/3开始,而西方柱式一般是从1/3开始。总之,柱式的艺术造型与结构技术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 关键词:古典建筑柱式造型结构建筑艺术 现在的一些建筑设计中,人们常常为用何种材料作柱的饰面而绞尽脑汁,并搬出各种古典柱式作对比,却忽略了现代建筑的基本特性。几千年的建筑发展史表明,柱在完成其功能作用的同时,作为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形式,它的发展变迁在引导和伴随着整个建筑艺术的发展。 本文从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与结构入手,系统论述各种柱式的美学特征和形态规则,并着重就其形式与结构要求、材料性能等作对应分析。 1.柱式造型 1.1 中国柱式 中国古典建筑一直以宋式为依据,明清虽有发展,但未逾越宋式的轨范。在宋式建筑的结构、力学中,柱子担负着最重要的“角色”。室外的柱子,它总是立于正门前列最重要的部分,在室内也是空间最突出的部分,因而古代建筑工匠集中智慧精心设计——造型,装饰这个顶天立地的柱式。把整个建筑中最美的形式全部集中到柱式上,使它成为建筑中最典型、最美的,甚至是“不可超越”的规范。 中国古典柱式结构见表1 ,它是从自然形态发展起来的,柱身像树干,斗拱像树枝,因之中国自然形态的装饰风格最为突出,如菊花头、麻叶头、三伏云、蚂蚱头,柱础也同样以自然形象命名,但它的形象已高度地概括为几何形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柱式的比例:以斗口为基数,如斗口为3寸,则六份18寸为柱圆。 表1中国古典柱式的造型结构 柱式斗拱斗拱 昂咀.菊花头 蚂蚱头.麻叶头 柱卷杀(从2/3柱高开始内收) 柱基木质覆盆 直径,柱高则为六十份(柱圆直径 1 0倍),即1 .80寸为柱高。卷杀从 2 / 3柱高(1 .2 0寸)开始向上收分,柱子形成下大上小,其上的大斗底四周出四分紧杀,使柱斗与大斗相合,柱下加柱础的盘托显得安定有力。从中国柱式的线脚形态看:“斗”看是以直线为主,“拱”是由直线转到曲线,“昂”是斜线与弧线的组合,“菊花头”是圆线与S线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