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汇总

高频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汇总
高频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汇总

高频电子技术

实验指导书安阳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一、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 2 实验二、通频带展宽----------------------------------------------5 实验三、LC与晶体振荡器 ---------------------------------------- 8 实验四、幅度调制与解调---------------------------------------- 18 实验五、集成乘法器混频实验 ----------------------------------- 19实验六、变容二极管调频器与相位鉴频器-------------------------22

实验一、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分析——通频带与选择性。

2)、了解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并掌握频带的展宽。

3)、掌握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

二、实验预习要求

实验前,预习教材选频网络、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相应章节。

三、实验原理说明

1、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基本原理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是构成无线电设备的主要电路,它的作用是放大

信道中的高频小信号。为使放大信号不失真,放大器必须工作在线性范围内,例如无线电接收机中的高放电路,都是典型的高频窄带小信号放大电路。窄带放大电路中,被放大信号的频带宽度小于或远小于它的中心频率。如在调幅接收机的中放电路中,带宽为9KHz,中心频率为465KHz,相对带宽Δf/f0约为百分之几。因此,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的基本类型是选频放大电路,选频放大电路以选频器作为线性放大器的负载,或作为放大器与负载之间的匹配器。它主要由放大器与选频回路两部分构成。用于放大的有源器件可以是半导体三极管,也可以是场效应管,电子管或者是集成运算放大器。用于调谐的选频器件可以是LC谐振回路,也可以是晶体滤波器,陶瓷滤波器,LC集中滤波器,声表面波滤波器等。本实验用三极管作为放大器件,LC谐振回路作为选频器。在分析时,主要用如下参数衡量电路的技术指标:中心频率、增益、噪声系数、灵敏度、通频带与选择性。

单调谐放大电路一般采用LC回路作为选频器的放大电路,它只有一个LC 回路,调谐在一个频率上,并通过变压器耦合输出,图1-1为该电路原理图。

中心频率为f0

带宽为Δf=f2-f1

图1-1. 单调谐放大电路

为了改善调谐电路的频率特性,通常采用双调谐放大电路,其电路如图12-2所示。双调谐放大电路是由两个彼此耦合的单调谐放大回路所组成。它们的谐振C

Ec

f

0.70

1

u

频率应调在同一个中心频率上。两种常见的耦合回路是:1)两个单调谐回路通过互感M 耦合,如图1-2(a )所示,称为互感耦合双调谐振回路;2)两个单调谐回路通过电容耦合,如图1-2(b

(a ) 互感耦合 (b ) 电容耦合

图1-2. 双调谐放大电路

若改变互感系数M 或者耦合电容C ,就可以改变两个单调谐回路之间的耦合程度。通常用耦合系数k 来表征其耦合程度:

互感耦合双调谐回路的耦合系数为

式中C ′1与C ′2 是等效到初、次级回路的全部电容之和。

图1-3. 双调谐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2、实际线路分析

由BG 1101等元器件组成单调谐放大器,由BG 1102等元器件组成双调谐

放大器,它们的输入端(J 1101和J 1102)接6.5MHz 调制波信号。切换开关K 1101用于改变射级电阻,以改变BG 1101的直流工作点。切换开关K 1102用于改变LC 振荡回路的阻尼电阻,以改变LC 回路的Q 值。切换开关K 1103可改变双调谐回路的耦合电容,以观测η<1,η=1,η>1三种状态下的双调谐回路幅频特性曲线。

0)

)(( 2'1'2

1C C C C C

k L L M

k ++=

=

耦合系数为:

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的12--η1

2-+η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

THKGP高频电子线路综合实验箱;

扫频仪;

高频信号发生器;

双踪示波器。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首先在实验箱上找到本次实验所用到的单元电路,然后接通实验箱电

源,并按下+12V总电源开关K1,以及本实验单元电源开关K1100。

1、单调谐放大器增益和带宽的测试。

将扫频仪的输出探头接到电路的输入端(J1101),扫频仪的检波探头接

到电路的输出端(TP1102),然后在放大器的射极和调谐回路中分别接入不同阻值的电阻,并通过调节调谐回路的磁芯(T1101),使波形的顶峰出现在频率为6.5MHz 处,分别测量单调谐放大器的增值与带宽,并记录之。

2、双调谐放大电路的测试。

1)、改变双调谐回路的耦合电容,并通过调节初、次级谐振回路的磁芯,

使出现的双峰波形的峰值等高。测量放大器的带宽以及双峰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之。

2)、不同信号频率下的耦合程度测试。

在电路的输入端(J1102)输入高频载波信号(0.4V,其频率分别为6.1,6.5,6.9MHz),用示波器在电路的输出端(TP1104)分别测试三种耦合状态下的输出

所产生的载波信号,其频偏可用电位器W401进行调节。

六、实验注意事项

在调节谐振回路的磁芯时,要用小型无磁性的起子,缓慢进行调节,用力不可过大,以免损坏磁芯。

七、预习思考题

1、试分析单调谐放大回路的发射极电阻Re和谐振回路的阻尼电阻R L对放大器的增益、带宽和中心频率各有何影响?

2、为什么发射极电阻Re对增益、带宽和中心频率的影响不及阻尼R L大?

3、在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中,为什么耦合电容大的(紧耦合)会出现双峰,小的耦合电容(松耦合)会出现单峰?

八、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单调谐放大电路在不同参数下的频响曲线,并求出

相应的增益和带宽,并作分析。

2、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双调谐放大电路在不同参数下的频响曲线,并求出相应的带宽和双峰宽度,并作分析。

实验二、通频带展宽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通频带测量方法

2)、根据已学知识原理设计展宽通频带常用的方案

3)、采用现有的仪器设备,验证所设计的方案

二、实验预习要求

实验前,预习教材高频电子线路选频网络、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反馈控制电路等章节,写出设计方案、验证方案及实验预习报告。

三、实验说明

“通频带展宽”实验是《高频电子技术》实验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设计性实验,通频带是无线通信电路最重要的特性参数之一,而宽带电路是现代通信系统追求的目标,展宽电路的通频带这一实践性强的实验,有助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学以致用的兴趣。

本实验目的是了解展宽通频带的常用方法,据所学知识设计通频带展宽的方案,并采用现有的仿真软件和仪器设备验证所设计的方案。要求根据理论教学知识、广泛查阅资料,独立设计方案,并使用多种测量手段和方法验证设计方案。

实验需用到小信号谐振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反馈控制电路等射频设计方面的知识,实验手段和方法主要有软件仿真和实验室硬件验证两种,可灵活选用,或者配合应用。实验研究的领域主要针对无线通信电路的通信频带,提高电路的适应性和处理宽带信号的能力。

四、实验条件

THKGP系列高频电子线路综合实验箱

扫频仪

双踪示波器

高频信号发生器

低频函数发生器

仿真软件Proteus,EWB,Matlab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1、根据所设计的通频带展宽的方案,画出详细的电路图;

2、根据电路已知参数和待测参数,选定测量仪器、列出测量方法和步骤,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3、完成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和图形曲线等;

4、根据测量结果,分析讨论方案的优缺点;

5、完成实验报告。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根据已学知识认真设计通频带展宽的方案,并且了解各种

实验仪器的功能、熟悉它们的使用与操作方法。

2、实验时,必须认真思考,根据所设计的测量电路选定所需的实验器材。

3、其它与实验一相同。

七、预习思考题

1、展宽高频电网络通频带常用的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2、根据已学知识,设计通频带展宽的方案,并思考所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优缺点。

八、实验报告

1、整理实验数据,并绘制相应的频率特性曲线。

2、总结所采用的通频带展宽方法的优缺点。

3、思考所设计通频带展宽电路的特点及其应用。

实验三、LC 与晶体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2)、比较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工作点,了解工作点对振荡波形的影响。 3)、测量振荡器的反馈系数、波段复盖系数、频率稳定度等参数。 4)、比较LC 与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二、实验预习要求

实验前,预习教材正弦波振荡器相应章节。

三、实验原理说明

三点式振荡器包括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哈脱莱振荡器)和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其交流等效电路如图3-1。

起振条件 1)、相位平衡条件:X ce 和X be 必 需为同性质的电抗,X cb 必需为异性质 的电抗,且它们之间满足下列关系:

2)、幅度起振条件:

图3-1.三点式振荡器

式中:q m ——晶体管的跨导, F U ——反馈系数, A U ——放大器的增益, q ie ——晶体管的输入电导, q oe ——晶体管的输出电导, q'L ——晶体管的等效负载电导, F U 一般在0.1~0.5之间取值。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1)、电容反馈三点式电路——考毕兹振荡器

图3-2是基本的三点式电路,其缺点是晶体管的输入电容C i 和输出电容Co 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较大,且频率不可调。

LC

X X X X Xc o C L ce be 1 |||| )(=

-=+-=ω,即)(Au

1

* 'ie L oe m q q q Fu q ++

>

(a ) 考毕兹振荡器 (b ) 交流等效电路 图3-2. 考毕兹振荡器

2)、串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电路——克拉泼振荡器

电路如图3-3所示,其特点是在L 支路中串入一个可调的小电容C 3,并加大C 1和C 2的容量,振荡频率主要由 C 3和L 决定。C 1和C 2主要起电容分压反馈作用,从而大大减小了C

和C 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且使频率可调。

(a )克拉泼振荡器 (b )交流等效电路

图3-3. 克拉泼振荡器

3)、并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电路——西勒振荡器

电路如图3-4所示,它是在串联改进型的基础上,在L 1两端并联一个小电容C 4,调节C 4可改变振荡频率。西勒电路的优点是进一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振荡频率可以做得较高,该电路在短波、超短波通信机、电视接收机等高频设备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本实验箱所提供的LC 振荡器就是西勒振荡器。

L1

L1

(a )西勒振荡器 (b )交流等效电路

图3-4. 西勒振荡器

3、晶体振荡器

本实验箱提供的晶体振荡器电路为并联晶振 b-c 型电路,又称皮尔斯电路,其交流等效电路 如图3-5所示。

四、实验设备 图3-5. 皮尔斯振荡器

THKGP 系列高频电子实验箱; 双踪示波器:20~40MHz ; 频率计:10MHz ; 万用表。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开启实验箱,在实验板上找到与本次实验内容相关的单元电路,并对照实验原理图,认清各个元器件的位置与作用,特别是要学会如何使用“短路帽”来切换电路的结构形式。

作为第一次接触本实验箱,特对本次实验的具体线路作如下分析;

电阻R 101~R 106为三极管BG 101提供直流偏置工作点,电感L 101既为集电极提供直流通路,又可防止交流输出对地短路,在电阻R 105上可生成交、直流负反馈,以稳定交、直流工作点。用“短路帽”短接切换开关K 101、K 102、K 103的1和2接点(以后简称“短接K xxx ╳-╳”)便成为LC 西勒振荡电路,改变C 107可改变反馈系数,短接 K 101、K 102、K 103 2-3,并去除电容C 107后,便成为晶体振荡电路,电容C 106起耦合作用,R 111为阻尼电阻,用于降低晶体等效电感的Q 值,以改善振荡波形。在调整 LC 振荡电路静态工作点时,应短接电感L 102(即短接K 104 2-3)。三极管BG 102等组成射极跟随电路,提供低阻抗输出。本实验中LC 振荡器的输出频率约为1.5MHz ,晶体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为6MHz ,调节电阻R 110,可调节输出的幅度。

C4

C2

经过以上的分析后,可进入实验操作。接通交流电源,然后按下实验板上的+12V总电源开关K1和实验单元的电源开关K100,电源指示发光二极管D4和D101点亮。

(一)、LC西勒振荡器

1、组成LC西勒振荡器:短接K1011-

2、K1021-2、K103 1-2、K1041-2,并

在C107处插入1000p的电容器,这样就组成了与图1-4完全相同的LC西勒振荡器电路。用示波器(探头衰减10)在测试点TP102观测LC振荡器的输出波形,记录波形的VP-P值和频率值。

2、调整振荡器的输出:改变电容C110和电阻R110值,记录使LC振荡器的

输出频率f0和输出幅度V Lo。

(二)、观察反馈系数K fu对振荡电压的影响:

由原理可知反馈系数K fu=C106/C107。改变电容C107的值,在TP102处测量振荡器的输出幅度V L(保持U eq=0.5V),记录相应的数据填入下表,并绘制V L=f (C)曲线。

(三)、测量振荡电压V L与振荡频率f之间的关系曲线,计算振荡器波段复盖系数f max/ f min:

选择测试点TP102,改变C110值,测量V L随f的变化规律,并找出振荡器的最高频率f max和最低频率f min。

(四)、比较两类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1、LC 振荡器

保持C 107,U eq ,f 0不变,分别测量f 1在TP 101处和f 2在TP 102处的频率,观察有何变化?

2、晶体振荡器

短接K 101、K 102、K 1032-3,并去除电容C 107,再观测TP 102处的振荡波形,

记录幅度V L 和频率f 0之值。

波形: 幅度V L = 频率f 0= 。 然后将测试点移至TP 101处,测得频率f 1 = 。

根据以上的测量结果,试比较两种振荡器频率的稳定度△f/ f 0 :

六、预习思考题

1、本电路采用何种形式的反馈电路?反馈量的大小对电路有何影响?

2、试分析C 10

3、L 102对晶振电路的影响?

3、射极跟随电路有何特性?本电路为何采用此电路?

七、实验注意事项

1、本实验箱提供了本课程所有的实验项目,每次实验通常只做其中某一个

单元电路的实验,因此不要随意操作与本次实验无关的单元电路。

2、用“短路帽”换接电路时,动作要轻巧,更不能丢失“短路帽”,以 免影响后续实验的正常进行。

3、在打开的实验箱箱盖上不可堆放重物,以免损坏机动性箱的零部件。

4、实验完毕时必须按开启电源的逆顺序逐级切换相应的电源开关。

f (MHZ)

V %

%100/)(/ % %100/)(/ 010

00100=*=?=*=?-

-f f f f f f f f f f LC 晶体振荡器振荡器

八、实验报告

1、整理实验数据,绘画出相应的曲线。

2、总结对两类振荡器的认识。

3、实验的体会与意见等。

实验四、幅度调制与解调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幅度调制与检波的原理。

2)、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构成调幅与检波电路的方法。

3)、掌握集成模拟乘法器的使用方法。

4)、了解二极管包络检波的主要指标、检波效率及波形失真。

二、实验预习要求

实验前预习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以及变频和混频等有关章节。

三、实验原理

1、调幅与检波原理简述:

调幅就是用低频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振荡(载波)的幅度,使高频振荡的振幅呈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而检波则是从调幅波中取出低频信号。振幅调制信号按其不同频谱结构分为普通调幅(AM)信号,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信号,抑制载波和一个边带的单边带调制信号。

把调制信号和载波同时加到一个非线性元件上(例如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经过非线性变换电路,就可以产生新的频率成分,再利用一定带宽的谐振回路选出所需的频率成分就可实现调幅。

2、集成四象限模拟乘法器MC1496简介:

本器件的典型应用包括乘、除、平方、开方、倍频、调制、混频、检

波、鉴相、鉴频动态增益控制等。它有两个输入端V X、V Y和一个输出端V O。一个理想乘法器的输出为V O=KV X V Y,而实际上输出存在着各种误差,其输出的关系为:V O=K(V X +V XOS)(V Y+V YOS)+V ZOX。为了得到好的精度,必须消除V XOS、V YOS与V ZOX三项失调电压。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是目前常用的平衡调制/解调器,内部电路含有8 个有源晶体管。本实验箱在幅度调制,同步检波,混频电路三个基本实验项目中均采用MC1496。

MC1496的内部原理图和管脚功能如图4-1所示:

图4-1. 集成电路MC1496电路原理理图

MC1496各引脚功能如下:

1)、SIG+ 信号输入正端2)、GADJ 增益调节端

3)、GADJ 增益调节端4)、SIG- 信号输入负端

5)、BIAS 偏置端6)、OUT+ 正电流输出端

7)、NC 空脚8)、CAR+ 载波信号输入正端

9)、NC 空脚10)、CAR- 载波信号输入负端

11)、NC 空脚12)、OUT- 负电流输出端

13)、NC 空脚14)、V- 负电源

3、实际线路分析

U501是幅度调制乘法器,音频信号和载波分别从J501和J502输入到乘法器的两个输入端,K501和K503可分别将两路输入对地短路,以便对乘法器进行输入失调调零。W501可控制调幅波的调制度,K502断开时,可观察平衡调幅波,R502为增益调节电阻,R509和R504分别为乘法器的负载电阻,C509对输出负端进行交流旁路。C504为调幅波输出耦合电容,BG501接成低阻抗输出的射级跟随器。

U502是幅度解调乘法器,调幅波和载波分别从J504和J505输入,K504和K505可分别将两路输入对地短路,以便对乘法器进行输入失调调零。R511、R517、R513和C512作用与上图相同。

D503是检波二极管,R522和C521、C522滤去残余的高频分量,R523和R524是可调检波直流负载,C523、R525、R526是可调检波交流负载,改变R524和R526可试验负载对检波效率和波形的影响。U503对输入的调幅波进行幅度放大。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

THKGP系列高频电子线路综合实验箱;

高频信号发生器;

双踪示波器;

万用表。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在实验箱上找到本次实验所用的单元电路,对照实验原理图熟悉元器件的位置和实际电路的布局,然后按下+12V,-12V总电源开关K1,K3,函数信号发生实验单元电源开关K700,本实验单元电源开关K500,与此相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点亮。

准备工作:

幅度调制实验需要加音频信号V L和高频信号V H。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1KHz的正弦波信号;调节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为0.4

出为0.2V P

-P

V P-P、100KHz 的正弦波信号。

(一)、乘法器U501失调调零

将音频信号接入调制器的音频输入口J501,高频信号接入载波输入口J502或TP502, 用双踪示波器同时监视TP501和TP503的波形。通过电路中有关的切换开关和相应的电位器对乘法器的两路输入进行输入失调调零(具体步骤参考如下:K501的2-3短接,调整W501和W502,至TP503输出最小,然后将K501的1-2,K503的2-3短接,调整W503,至TP503输出最小)。

(二)、观测调幅波

在乘法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输入高、低频信号,调节相关的电位器(W501等),短接K5021-2,在输出端观测调频波V O,并记录V O的幅度和调制度。此外,在短接K5022-3时,可观测平衡调幅波V O‘,记录V O的幅度。

(三)、观测解调输出

1、参照实验步骤(一)的方法对解调乘法器进行失调调零。

2、在保持调幅波输出的基础上,将调制波和高频载波输入解调乘法器

U502,即分别连接J503和J504,J502和J505,用双踪示波器分别监视音频输入和解调器的输出。然后在乘法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输入调幅波和载波。用示波器观测解调器的输出,记录其频率和幅度。若用平衡调幅波输入(K502

2-3短接),在观察解调器的输出并记录之。

(四)、观测二极管解调输出

将调幅波的输出接至二极管检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J503和J507)。在TP509处观察放大后的调幅波,在TP510观察解调输出信号V O。短接K5061-2,调节R524改变直流负载,观测二极管直流负载变化对检波幅度和波形的影响;固定R524,短接K5062-3,调节R526改变交流负载,观测二极管交流负载对检波幅度和波形的影响。记录表格自拟。

六、实验注意事项

1、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乘法器的失调调零至关重要,而且又是一项

细致的工作,必须要认真完成这一实验步骤。

2、其它同前。

七、预习思考题

1、三极管调幅与乘法器调幅各自有何特点?当它们处于过调幅时,两者的波形有何不同?

2、如果平衡调幅波出现下图所示的波形,是何缘故?

3、检波电路的电压传输系统K d如何定义?

八、实验报告

1、根据观察结果绘制相应的波形图,并作详细分析。

2、回答预习思考题。

3、其它体会与意见。

实验五、集成乘法器混频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集成混频器的工作原理。 2)、了解混频器中的寄生干扰。

二、实验预习要求

实验前预习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以及变频和混频等有关章节。

三、实验原理

混频器的功能是将载波为fs (高频)的已调波信号不失真地变换为另一载频f I (固定中频)的已调波信号,而保持原调制规律不变。例如在调幅广播接收机中,混频器将中心频率为535~1605KHz 的已调波信号变换为中心频率为465KHz 的中频已调波信号。此外,混频器还广泛用于需要进行频率变换的电子系统及仪器中,如频率合成器、外差频率计等。

混频器的电路模型如图5-1所示。 混频器常用的非线性器件有二极管、 三极管、场效应管和乘法器。本振用于产

生一个等幅的高频信号u L ,并与输入信号 ωI =ωL -ωS

u S 经混频器后所产生的差频信号经带通滤 图5-1. 混频器电路模型 波器滤出。目前,高质量的通信接收机广泛采用二极管环形混频器和由双差分对管平衡调制器构成的混频器,而在一般接收机(例如广播收音机)中,为了简化电路,还是采用简单的三极管混频器。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相乘器作混频电路实

图5-2. MC1496构成的混频器电路图

图5-2是用MC1496构成的混频器,本振电压u L (频率为6MHz )从乘法器

-12V u u s

的一个输入端(10)输入,信号电压u S(频率为4.5MHz)从乘法器的另一个输入端(1)输入,混频后的中频(1.5MHz)信号由乘法器的输出端(6)输出。令输出端的π型带通滤波器调谐在1.5MHz,回路带宽为450KHz,以获得较高的变频增益。

为了实现混频功能,混频器件必须工作在非线性状态,而作用在混频器上的除了输入信号电压u S和本振电压u L外,不可避免地还存在干扰和噪声。它们之间任意两者都有可能产生组合频率,这些组合信号频率如果等于或接近中频,将与输入信号一起通过中频放大器、解调器,对输出级产生干涉,影响输入信号的接收。

干扰是由于混频不满足线性时变工作条件而形成的,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干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频干扰和镜象干扰。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

THKGP高频电子线路综合实验箱;

高频信号发生器;

扫频仪;

双踪示波器;

频率计。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在实验箱上找到本实验的单元电路,并接通实验箱电源,按下+12V,-12V 总电源开关K1、K3,“LC与晶体振荡器实验单元”电源开关K100,以及本实验单元的电源开关K1000,相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点亮。

(一)、中频LC滤波器的调整

扫频输出衰减10db,Y衰减10,调节Y增幅至适当的幅度,扫频输出接至LCπ型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TP1003),检波探头接至输出端(TP1004),调整电感线圈L1003的磁芯,使1.5MHz出现峰值,并记录之。

(二)、中频频率的观测

将实验一(LC与晶体振荡器实验)的振荡输出信号作为本实验的本振

信号输入乘法器的一个输入端,乘法器的另一个输入端(载波输入)接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4.5MHz,0.4V P-P的载波)。在输出端(TP1004)观测输出的中频信号,并记录之。

(三)、镜象干涉频率的观测

在双踪同时观测载波-中频后,缓慢将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从4.5MHz 调至7.5MHz,再次观测载波-中频,记录之,并验证下列关系:

f镜象—f载波=2 f中频

(四)、混频的综合观测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大型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大型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教研室

实验1安装配置与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 掌握Oracle9i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的安装配置方法。 2. 掌握Oracle9i数据库的登录、启动和关闭。 实验环境 局域网,windows 2000 实验学时 2学时,必做实验。 实验内容 1. 在局域网环境下安装配置Oracle9i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 2. 练习Oracle9i数据库的登录、启动和关闭等基本操作。 实验步骤 1、将Oracle 9i的第1号安装盘放入光驱,双击setup,将弹出“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欢迎使用”对话框。 2、单击“下一步”按钮,出现“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文件定位”对话框。 在路径中输入“E:\Oracle\ora92”,其它取默认值。 3、启动第1号盘的安装程序setup,具体方法同安装Oracle 9i服务器,不同的是在 选择安装产品时选择“Oracle9i Client 9.2.0.1.0”选项; 4、安装结束后,弹出“Oracle Net Configuration Assistant:欢迎使用”对话框。取 默认值。 5、登录Oracle9i数据库:选择“开始”→“所有程序”→Oracle-OraHome92→Enterprise Manager Console ; 6、系统出现“登录”对话框。选择“独立启动”。 分析与思考 (1)简述启动Oracle9i数据库的一般步骤。 (2)简述启动Oracle9i模式中三个选项的区别? (3)简述关闭Oracle9i模式中四个选项的区别?

高频电子技术试题库第三章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在调谐功率放大器中,晶体管工作延伸到非线性区域包括。() A.截止和饱和区 B.线性和截止区 C.线性和饱和区 答案:A 2下列各参数不能够用于调节基本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导通角的参数是。() A. U B.b E C.L R j 答案:C 3调谐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判定是根据 u与的比较判定。 ce min () A. U B.bm U C.cm U ces 答案:A 4 一般不用作调谐功率放大器中自给偏压环节的是。() A.射极电流 B.基极电流 C.集电极电流

答案:C 5 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一般工作在。() A.甲类 B.乙类 C.丙类答案:C 6 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又被称为。() A.调谐功率放大器 B.非调谐功率放大器 C.传输线放大器 答案:A 7 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分析方法。() A.近似法 B.折线法 C.等效分析法 答案:B 8 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电路中晶体管的发射结。() A.正偏 B.反偏 C.0偏置 答案:B

9 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一般工作时的导通角为。() A.180o B.90o C.小于90o 答案:C 10 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在静态时,晶体管处于区。() A.截止 B.饱和 C.线性放大 答案:A 11 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无发射结偏置时,硅管的导通角为。() A.20o~ 40o B.40o ~ 60o C.60o~ 80o 答案:B 12 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无发射结偏置时,锗管的导通角为。() A.20o~ 40o B.40o ~ 60o C.60o~ 80o

答案:C 13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集电极电流脉冲展开系数中,对应任意导通角,展开系数最大的是 。( ) A .0α B .1α C .2α 答案:B 14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集电极电流脉冲展开系数中,对应任意导通角,10αα最大值为 。( ) A .3 B .2 C .1 答案:B 15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集电极电流脉冲展开系数中,对应任意导通角,10αα最小值为 。( ) A .3 B .2 C .1 答案:C 16 某晶体管的转移特性,其转移导纳j b 10mA/V,U 0.6V,E 1V g ===-,激励信号 电压幅值bm U =3.2V ,则导通角为 。( ) A .90o B .60o C .30o 答案:B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汇总Word版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武汉纺织大学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1)

实验二正弦交流电路的串联谐振 (4) 实验三功率因数的提高 (6) 实验四三相电路实验 (9) 实验五微分积分电路实验 (12) 实验六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旋转控制 (14) 实验七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6) 实验八单相桥式整流和稳压电路 (18) 实验九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19) 实验十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24) 实验十二组合逻辑电路 (26) 实验十三移位寄存器 (29) 实验十四十进制计数器 (33)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3.等效电源参数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理论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阐明了电路整体结构必须遵守的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有两条即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电流定律:在任一时刻,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换句话来说就是在任一时刻,流入到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即∑I=0。 电压定律:在任一时刻,沿任一闭合回路的循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U=0。 2.叠加原理:n个电源在某线性电路共同作用时,它们在电路中任一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在任意两点间所产生的电压降等于这些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部分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降的代数和。三、仪器设备及选用组件箱: 1.直流稳压电源 GDS----02 GDS----03 2.常规负载 GDS----06 3.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 GDS----10 四、实验步骤: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按图1—1接线,(U S1、U S2分别由GDS---02,GDS---03提供)调节U SI=3V,U S2=10V,然后分别用电流表测取表1—1中各待测参数,并填入表格中。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⑴将U S2从上述电路中退出,并用导线将c、d间短接,接入U S1,仍保持3V,测得各项电流,电压,把所测数据填入表1—2中;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大数据库应用实验指导书(1,2)

《—数据库应用—》上机指导书 数据库课程组编写 前言

“数据库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能进行实际应用。能熟练掌握Transact-SQL语言,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库的安全,并能进行简单编程。 “数据库应用”课程上机的主要目标: 1)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 2)通过使用SQL SERVER2000,了解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方式,并掌握其操作技术。 3)通过实际题目的上机,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库应用”课程上机项目设置与内容 表3列出了”数据库应用”课程具体的上机项目和内容 上机组织运行方式:

⑴上机前,任课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清上机的整体要求及上机的目标任务;讲清上机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上机守则及上机室安全制度;讲清上机操作的基本方法,上机对应的理论内容。 ⑵每次上机前:学生应当先弄清相关的理论知识,再预习上机内容、方法和步骤,避免出现盲目上机的行为。 ⑶上机1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⑷该课程上机是一个整体,需要有延续性。机房应有安全措施,避免前面的上机数据、程序和环境被清除、改动等事件发生,学生最好能自备移动存储设备,存储自己的数据。 ⑸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上机前清点学生人数,上机中按要求做好学生上机情况及结果记录。 上机报告要求 上机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上机目的,上机内容及操作步骤、上机结果、及上机总结及体会。 上机成绩评定办法 上机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按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1、对上机原理和上机中的主要环节的理解程度; 2、上机的工作效率和上机操作的正确性; 3、良好的上机习惯是否养成; 4、工作作风是否实事求是; 5、上机报告(包括数据的准确度是否合格,体会总结是否认真深入等) 其它说明 1.在上机课之前,每一个同学必须将上机的题目、程序编写完毕,对运行中可能出 现的问题应事先作出估计;对操作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应做上记号,以便上机时给予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提高上机的效率 2.所有上机环节均由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严禁抄袭他人上机结果,若发现有结果雷 同者,按上机课考核办法处理。 3.上机过程中,应服从教师安排。 4.上机完成后,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上交作业。

《高频电子技术》试卷及答案

试卷代号: ************************** 期末考试《高频电子技术》试卷(A) **级 电子信息 专业 200**年6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调制的方式有 、 、 。它们分别由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 、 、 。 2、高频放大器按负载形式可分为 放大器和 放大器。 3、单调谐放大器,多级级联增益 ,通频带 ,选择性 。 4、镜像干扰是指 ,抑制这种干扰的主要方法有 和 。 5、广播电台的载波是1500KHZ ,问接收机本振频率为 ,对接收机引起干扰的镜频为 。 6、有一调幅波表达式为u (t)=25(1+0.7cos 2π×5000t-0.3cos2π×1000t )cos2π×106t,此调幅波包含的频率分量有 ,各频率对应的幅度分量为 。 7、AM 信号幅度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边频信号幅度为 ,载波信号幅度为 。 8、正弦波振荡器由 、 、 组成。 9、石英晶体与电感串联后,由于串联电感增加,串联谐振频率 ,而并联谐振频率 ,通频带向低频方向扩展 。 10、反馈式振荡器振荡条件是 和 。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时的等效阻抗最小。 A 串联谐振频率 B 并联谐振频率 C 串联谐振频率与并联谐振频率之间 D 工作频率 2、某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原工作在过压状态,现欲调整使它工作在临界状态,可采用( )方法。 A UCC 增加、Ub 减小、UB B 减小、Re 减小 B UC C 减小、Ub 增加、UBB 增加、Re 增加 C UCC 减小、Ub 减小、UBB 减小、Re 减小 D UCC 增加、Ub 增加、UBB 增加、Re 增加 3、通信系统中,信号需要调制的原因是( ) A 要发射的信号频率低 B 为了实现信道复用 C 减小发射天线尺寸 D A 和B 和C 4、低电平调幅器应用在( ),高电平调幅器应用在( ) A 发射机末级 B 发射机前级 C 发射机中间级 5、在调幅制发射机的频谱中,功率消耗最大的是( ) A 载波 B 上边带 C 下边带 D 上、下边带之和 6、若单频调幅波的载波功率Pc=1000W ,调幅系数M=0.3,载波与边频总功率为( ) C 1090W D 1180W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混频可以用线性好的模拟乘法器来实现,这样,输出信号的失真可以减小。( ) 2、非线性器件有频率变换作用,而混频电路中也是频率变换电路的一种,所以说非线性器件有混频作用。( ) 3、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线性叠加也能得到调幅波。( ) 4、二极管大信号包络检波器原来无失真,但当输入已调波信号幅度增大时,则将可能产生负峰切割失真。( ) 5、同步检波,可以用来解调任何类型的调幅波。( ) 6、石英晶体两个谐振频率fs 和fp 很接近,通频带宽度很窄。( ) 7、谐振回路Q 值越高,谐振曲线就越尖锐,选择性就越好,而通频带就越宽。( ) 8、声表面波滤波器的最大缺点是需要调谐。( ) 9、为了是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工作稳定可采用中和法,但中和法较难调整。( ) 10、电容三点式振荡器适用于工作频率高的电路,但输出谐波成分将比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的大。( ) 四、画图题(10分) 已知调幅波表达式,画出他们的波形和频谱图。(c ω=5Ω) (1+0.5COS t t c ωsin )Ω

水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汇总

水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编著:刘凡 河北工程大学

目录 1、静水压强实验--------------------------------------------------------3-5页 2 平面静水总压力实验-------------------------------------------- - 6-9页 3、文丘里流量计实验------------------------------------------------10-12页 4、雷诺实验------------------------------------------------------------12-14页 5、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实验-----------------------------------------15-16页 6、局部管道水头损失实验----------------------------------------17-19页 7、流线演示实验-----------------------------------------------------20-21页 8、伯努利实验---------------------------------------------------------20-21页 9、涡流系列演示实验------------------------------------------------22-24页

实验一 静水压强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加深对水静力学基本方程物理意义的理解,验证静止液体中,不同点对于 同一基准面的测压管水头为常数(即z+ p C g ρ=) 。 2、学习利用U 形管测量液体(油)的密度。 3、建立液体表面压强0p >a p ,0p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高频电子技术试题库 第二章

1 LC串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回路电抗为。() A.最大值B.最小值C.0 答案:C 2 LC串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回路总阻抗为。() A.最大值B.最小值C.0 答案:B 3LC串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回路电流达到。()A.最大值B.最小值C.0 答案:A 4串联谐振曲线是之间的关系曲线。() A.回路电流与谐振回路电流 B.回路电流幅值与信号电压频率 C.回路电压幅值与信号电流频率 答案:B 5LC串联谐振回路,谐振特性曲线越尖锐。()A.回路Q值大B.回路Q值大C.0 答案:A 6LC串联谐振回路Q值大,回路选择性。()A.差B.好C.不能确定 答案:B 7单回路通频带B与谐振回路Q值成。()A.正比B.反比C.无关 答案:B 8单回路通频带B与谐振频率f成。() A.正比B.反比C.无关 答案:A 9 并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回路电纳为。() A.最大值B.最小值C.0 答案:C 10 并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回路总导纳为。() A.最大值B.最小值C.0 答案:B 11 并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阻抗为。() A.最大值B.最小值C.0 答案:A 12并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电压为。() A.最大值B.最小值C.0 答案:A 13 LC串联谐振回路发生失谐时,阻抗为。() A.大B.小C.0 答案:A 14 LC串联谐振回路发生失谐时,当f<f0时,阻抗呈。() A.容性B.感性C.0

15 LC串联谐振回路发生失谐时,当f>f0时,阻抗呈。() A.容性B.感性C.0 答案:B 16 并联谐振回路发生失谐时,当f<f0时,阻抗呈。() A.容性B.感性C.0 答案:B 17 并联谐振回路发生失谐时,当f>f0时,阻抗呈。() A.容性B.感性C.0 答案:A 18 负载回路采用部分接入方式接入电路时,接入系数n越小,二次负载等效到一次边是阻抗。() A.越小B.0 C.越大 答案:C 19 负载回路采用部分接入方式接入电路时,接入系数n越小,对回路的影响。() A.越小B.0 C.越大 答案:A 20 耦合回路临界耦合时,η。()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答案:B 21 耦合回路强耦合时,η。()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答案:A 22 耦合回路弱耦合时,η。()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答案:C 23 强耦合时,耦合回路η越大,谐振曲线在谐振频率处的凹陷,。() A.越大B.越小C.不出现 答案:A 24LC组成一个串联谐振回路,谐振时串联阻抗。() A.最大B.最小C.无法估计 答案:B 25LC组成一个串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f0,把它用在并联电路中作为一条并联支路,它滤除信号的频率为。() A.f0B.大于f0C.小于f0 答案:A 26 LC组成一个串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f0,把它用在串联电路中,频率为的信号最易通过。() A.f0B.大于f0C.小于f0 答案:A 27 LC组成并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f0,把它用在串联电路中,就能阻止频率为的信号通过。() A.f0B.大于f0C.小于f0 答案:A 28 LC组成并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f0,把它用在并联电路中,对于的频率,并联回路对它阻抗最大() A.f0B.大于f0C.小于f0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供参考)

水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实验三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 实验四毕托管测速实验 实验五雷诺实验 实验六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实验七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实验八局部阻力实验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原理 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或 (1.1) 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 (1.2)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实验分析与讨论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常温(t=20℃)的水,=7.28dyn/mm,=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 (h、d单位为mm)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高频电子技术试题库-第二章

高频电子技术试题库-第二章

1 LC串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回路电抗为。() A.最大值B.最小值C.0 答案:C 2 LC串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回路总阻抗为。() A.最大值B.最小值C.0 答案:B 3LC串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回路电流达到。()A.最大值B.最小值C.0 答案:A 4串联谐振曲线是之间的关系曲线。() A.回路电流与谐振回路电流 B.回路电流幅值与信号电压频率 C.回路电压幅值与信号电流频率 答案:B 5LC串联谐振回路,谐振特性曲线越尖锐。()A.回路Q值大B.回路Q值大C.0 答案:A 6LC串联谐振回路Q值大,回路选择性。()A.差B.好C.不能确定 答案:B 7单回路通频带B与谐振回路Q值成。()A.正比B.反比C.无关 答案:B 8单回路通频带B与谐振频率f成。() A.正比B.反比C.无关 答案:A 9 并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回路电纳为。() A.最大值B.最小值C.0 答案:C 10 并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回路总导纳为。() A.最大值B.最小值C.0 答案:B 11 并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阻抗为。() A.最大值B.最小值C.0 答案:A 12并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电压为。() A.最大值B.最小值C.0 答案:A 13 LC串联谐振回路发生失谐时,阻抗为。() A.大B.小C.0 答案:A 14 LC串联谐振回路发生失谐时,当f<f0时,阻抗呈。() A.容性B.感性C.0

15 LC串联谐振回路发生失谐时,当f>f0时,阻抗呈。() A.容性B.感性C.0 答案:B 16 并联谐振回路发生失谐时,当f<f0时,阻抗呈。() A.容性B.感性C.0 答案:B 17 并联谐振回路发生失谐时,当f>f0时,阻抗呈。() A.容性B.感性C.0 答案:A 18 负载回路采用部分接入方式接入电路时,接入系数n越小,二次负载等效到一次边是阻抗。() A.越小B.0 C.越大 答案:C 19 负载回路采用部分接入方式接入电路时,接入系数n越小,对回路的影响。() A.越小B.0 C.越大 答案:A 20 耦合回路临界耦合时,η。()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答案:B 21 耦合回路强耦合时,η。()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答案:A 22 耦合回路弱耦合时,η。()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答案:C 23 强耦合时,耦合回路η越大,谐振曲线在谐振频率处的凹陷,。() A.越大B.越小C.不出现 答案:A 24LC组成一个串联谐振回路,谐振时串联阻抗。() A.最大B.最小C.无法估计 答案:B 25LC组成一个串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f0,把它用在并联电路中作为一条并联支路,它滤除信号的频率为。() A.f0B.大于f0C.小于f0 答案:A 26 LC组成一个串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f0,把它用在串联电路中,频率为的信号最易通过。() A.f0B.大于f0C.小于f0 答案:A 27 LC组成并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f0,把它用在串联电路中,就能阻止频率为的信号通过。() A.f0B.大于f0C.小于f0 答案:A 28 LC组成并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f0,把它用在并联电路中,对于的频率,并联回路对它阻抗最大() A.f0B.大于f0C.小于f0

水力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征;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测量技能。 二、实验属性 综合性试验。本实验涉及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知识是综合性的。内容有: 流体力学相似性原理和因次分析、流体力学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及动量方程等。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4、溢流板; 5、稳水孔板; 6、恒压水箱; 7、测压计; 8、滑动测量尺; 9、测压管; 10、实验管道;11、测压点;12、毕托管;13、实验流量调节阀 四、实验要求 实验前应预习实验报告。 实验开始前,待一切实验准备工作就绪后,报告指导教师。在启动设备之前,必须经指导教师检查认可。 实验结束时,实验数据要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并整理好实验现场后,按要求在实验记录本上填写有关内容,方可离去,严禁将实验室的任何物品带走。

实验完成后应按学校对实验报告的格式、纸张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描述应清楚、肯定,语言通顺,用语专业、准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实验报告数据观察细致,记录及时、准确、真实,外文、符号、公式准确,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实验报告的内容要求: 1.实验名称; 2. 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 4. 实验装置; 5.实验步骤; 6. 实验原始数据; 7.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 8.思考题分析。 五、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 )的能量方程(i=1,2,3,……,n ) )1(22111 122i w i i i i h g v a p Z g v a p Z -+++=++γγ 取1a =2a =……n a =1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γ p Z + 值,测出 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v 及g av 22 ,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管水头和总 水头。 六、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哪些测管是普通测压管,哪些是毕托管测压管,以及两者功能的区别。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检查调节阀关闭后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平齐。如不平则需要查明故障原因(例连接管受阻、漏气或夹气泡等)并加以排除,直至调平。 3、开阀13,观察思考: 1) 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 2) 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测点(2)、(3)测管水头同否?为什么? 4) 测点(10)、(11)测管水头是否不同?为什么? 5) 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管水头如何变化?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毕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实验指导书3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实验指导(3) 学号: 姓名: 班级: 专业:

实验三窗体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4 学时指导教师: 时间:201 年月日课次:第节教学周次:第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窗体创建的方法 2. 掌握向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 3. 掌握窗体的常用属性和常用控件属性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创建窗体 2. 修改窗体,添加控件,设置窗体及常用控件属性 三、实验步骤 案例一:创建窗体 1.使用“窗体”按钮创建“成绩”窗体。 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按钮,窗体立即创建完成,并以布局视图显示,如图3-1所示。 (2)在快捷工具栏,单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输入窗体的名称“教师”,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3-1布局视图 2.使用“自动创建窗体”方式 要求:在“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纵栏式”窗体,用于显示“教师”表中的信息。 操作步骤: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向导”按钮。如图3-2所示。 (2)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如图3-3 所示。在“表和查询”下拉列表中光图3-2窗体向导按钮

标已经定位在所学要的数据源“教师”表,单击按钮,把该表中全部字段送到“选定字段”窗格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3)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选择“纵栏式”,如图3-4所示。单击下一步按钮。 (4)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输入窗体标题“教师”,选取默认设置:“打开窗体查看或输入信息”,单击“完成”按钮,如图3-5所示。 (5)这时打开窗体视图,看到了所创建窗体的效果,如图3-6所示。 图3-3“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 图3-4“请确定窗体使用的布局”段对话框中

电子技术基础试题库完整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篇) 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 一、单选题 1.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正向特性和反向特性曲线分别()。 A. 左移,下移 B. 右移,上移 C. 左移,上移 D. 右移,下移 2.在PN结外加正向电压时,扩散电流漂移电流,当PN结外加反向电压时,扩散电流漂移电流。 A. 小于,大于 B. 大于,小于 C. 大于,大于 D. 小于,小于 3.设二极管的端电压为U,则二极管的电流方程为() A. U I e S B. T U U I e S C. )1 e( S - T U U I D. 1 e S - T U U I 4.下列符号中表示发光二极管的为()。 5.稳压二极管工作于正常稳压状态时,其反向电流应满足( )。 A. I D = 0 B. I D < I Z且I D > I ZM C. I Z > I D > I ZM D. I Z < I D < I ZM 6.杂质半导体中()的浓度对温度敏感。 A. 少子 B. 多子 C. 杂质离子 D. 空穴 7.从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可以看出,二极管两端压降大于()时处于正偏导通状态。 A. 0 B. 死区电压 C. 反向击穿电压 D. 正向压降 8.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 A. 温度 B. 掺杂工艺 C. 掺杂浓度 D. 晶体缺陷 9. PN结形成后,空间电荷区由()构成。 A. 电子和空穴 B. 施主离子和受主离子 C. 施主离子和电子 D. 受主离子和空穴 10.硅管正偏导通时,其管压降约为()。 A 0.1V B 0.2V C 0.5V D 0.7V 11.用模拟指针式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二极管正向电阻,所测电阻是二极管的电阻,由于不

土木水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 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室编 适用专业:土木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2015年04 月 目录

目录 (i) 实验一静水压强实验 (1) 实验二能量方程演示实验 (3) 实验三文丘里流量计 (4) 实验四动量方程演示实验 (11) 实验五水流流态实验 (12) 实验六沿程阻力水头损失实验 (14) 实验七局部水头损失实验 (18) 实验八旋涡演示实验 (24) 实验九水跃演示实验 (25) 实验十流谱与流线演示实验 (25) 实验一静水压强实验 一、实验目的: 2

3 1、测定静止液体内任意一点的静水压强 2、在重力作用下静止液体中任何一点的势能都相等 3、测定酒精的重度γ值 二、实验原理: 1、根据水静力学基本方程:P=P 0+γh 式中:P —液体中任意一点的压强,(Pa ); P 0—表面压强,(Pa ); γ —液体的重度,(9800N/m 3); h —对应计算的液体淹没深度,(cm )。 2、势能公式: γ γ B B A A p p + Z =+ Z 式中:Z —位置水头;γ p —压强水头。 三、实验装置: 如图 图一 ①放气阀;②密闭容器;③直尺;④针管;⑤阀门 四、实验步骤: 1.读取A 、B 两点的刻度B A ??、 2.打开容器上的阀门①。容器内表面压强P 0= P a ,各测压管液面齐平 3.关闭阀门①,打开阀门⑤,用针管向容器②内输水,此时P 0﹥P a ,关

4 闭阀门⑤,读各测压管液面标高▽1,▽2,……▽7 记入表中,P 0﹥P a 做三次 4.打开阀门①使容器内表面压强P 0= P a ,检查各测压管液面是否齐平, 否则重新排气 5.关闭①打开⑤,用针管抽出容器内的水,容器表面压强P 0﹤P a ,改变 容器中的水位重复三次,每次将各测压管液面位置读数记入表中。 五、注意事项 1.读取测压管水位时,视线必须和液面同在一个水平面上,避免产生误 差。 2.用针管向容器内注水或抽水时要缓慢进行,以免损坏针管。 3.如发现各测压管水位不断改变,说明容器或测压管有漏气,需要修理。 六、记录表格和计算参考表(以厘米计) 6 +++++=654321 平均 γγγγγγγ''''''' 思考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