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课程设计及其模式

第三节课程设计及其模式
第三节课程设计及其模式

第三节教学设计及其模式

1.涵义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系统策划过程。-----------抛锚式教学模式

2.特征

指导性、整合性、操作性、预演性、创造性等。

3.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人,学生

(2)最优化原则-----最优化的过程

(3)情境性原则-----创设情景

(4)整体性原则------不是分离的

(5)生成性原则------?

(6)没有最好原则(不断完善原则)-----不断改善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一般系统理论---------?分别?

2.传播理论-------传播学

3.学习理论

4、教学理论的概念模式

里奇把教学理论的概念模式分成三类:时间中心模式、学习者中心模式和任务中心模式。卡罗尔在时间中心模式中提出了一个经典的公式:

学习程度=f(实用时间/所需时间)------------效率没有达到最优化

二、教学设计的步骤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学习需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五个因素。----目标,内容,评价

需要,教学媒体与策略方法

(一)分析学习需要

从学习的需求分析开始,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这样以解决“为什么”及“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分析与学生特征分析。-------------------为什么,学什么,教什么

(二)确定教学目标

在分析学习需要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具体某个单元、某节课学生所应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达到的学习结果与行为变化。-------------设计具体某个单元的目标(三)优化教学策略

考虑如何实现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的途径、方式、方法,解决“怎么学”和“怎么教”的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

(四)设计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是教学活动的组织顺序。设计教学流程就是根据教与学的规律,按照一定的组织顺序,系统地安排各种教学活动的工作。它包括设计教学流程图和对流程图的详细说明两部分。-----------设计教学流程,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

(五)设计教学评价方案

收集教学系统各方面的信息,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和教的行为做出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过程。------------评价

(六)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也就是教案,是实施教学的计划书或文本形式,它全面反映了教学设计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结果。主要内容有:课题、教材版本、年级、课时、执教者(或设计者)、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包含设计意图)

(七)实施教学设计方案并修订方案

实施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设计方案,根据教学评价方案,评价实施中教与学的效果,为修订与完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实施方案

一。教学设计的特点

教学设计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与决策。------------就是老师应该怎样备课,应该根据自己的风格,教学理念,各种原理,规律来备课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前教师的教学策划与运筹,是教师基本素养的集中展示。以生为本,整合资源,创设自主学习情境,优化过程,实现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诉求。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设计,它必须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

完整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结构设计。------------备课的步骤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是对教学目标理解片面化,设计者观者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过高地突出认知目标,其他目标则被忽视。-------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只关注知识的目标而忽视其他的目标

教学设计在目标的选定上应确立综合发展的要求,自觉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既要有学习者在认知领域应该达成的目标,还要有在心理,道德素质等方面达成的目标。-----要确立多元目标

(二)教学起点设计

任何一种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都是为学习者的学习而设计教学。

学习者分析通常包含两方面内容

学习者当前的状态(知识,技能,态度等)和学习者的特征-----------就是要按照学习者的能力的高低来设计它的教学起点设计

(三)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集中体现在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中,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也就是教学设计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选择,组织教学内容的过程-----------------就是老师备课的时候,按照的教科书,教学大纲,选择所要教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

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有利于知识的传播,能力,情感,态度等的培养。在教法上,既要考虑如

何教给学习者已经概括了的社会基本经验,又要考虑教给学习者怎样有效地去获得这些经验的方法。在学法上,既要考虑怎样指导学习者去获得已有知识和经验,又要考虑怎样指导学生建构知识,怎样主动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状况。----要考虑如何教他们掌握,和教会他们怎样获得经验。

选择媒体时,设计者需要综合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学习情境的特征

第二,媒体的物质属性,

另外,学习者学习风格的不同,适用于他们学习的媒体也要有所不同。

(五)教学评价设计

在教学中,教学评价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其中,评价的一个主要功能是验证是否达到目标。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功能是教学功能------------教学评价不一定是在教学过程结束后才要发生的,它是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功能:学习者通过教学评价来审视自己,对后续的学习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

(六)教学结构设计

教学结构设计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上,各种因素的“排列”和“组合”。------也就是怎样安排每一个要素的时间,还有应该安排在哪里

一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环节,把握好每个环节的任务和要求,相辅相成,互相协调,同时合理地分配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分配时间

二是选取教学环节后,要具体设计教学各环节的组织-----设计每一个环节

三是教学程序的“总装”使之从整体上形成最佳的组合,以保证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有机地把各个环节组合起来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从不同方面来说明)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可以分为:

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

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

确定教学目标分类;

列出综合性目标;

陈述具体的行为目标。-----------列出目标的过程

格式

教学目标确定后,必须用明确的语言表述,应当包含以下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行为主体指的是学习者,因为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2)行为动词。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3)情境或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指定的操作,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①使用手册和辅助手段或者不允许使用。②提供信息和提示。③使用工具和特殊设备或者不用。④完成行为的情境。

(4)表现水平或标准。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二)教学起点设计

任何一种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都是为学习者的学习而设计教学,因此,学习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学习者分析通常包含两方面内容:学习者当前的状态(知识、技能、态度、心理状态等)和学习者的特征。

学习者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构成了学习需要,从学习需要出发设计教学过程,“意味着对进入某一教学活动时的起点行为进行细致分析,当学习是一个连续环节时,学生的起点行为实际上就体现为对新任务完成起重要影响的先决智能和情感条件。”-------------也就是看学习者当前的智力和情感条件是否与该任务符合,能否达到目标期望水平

从学习的需求分析开始,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这样以解决“为什么”及“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分析与学生特征分析。-------------------为什么,学什么,教什么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分析材料,怎样设计安排教学的内容

它是教学设计主要环节与主体部分。

识别不同类型的知识,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方面。一般将知识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直接讲出原理,道理)、程序性知识(列出解题过程与规则的应用)、策略性知识(如何使自己更好地学习,如注意,记忆策略,怎样理解问题)。?

①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这类知识可分为:(1)有关事物的名称或符号的知识;(2)简单命题知识或事实知识;(3)有意义命题的组合知识,即经过组织的言语信息。?举例

中小学各个学科中的部分知识,如数学、物理中的基本事实、概念、命题、原理等,化学中的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反应方程式,体育中的动作要领等,历史、地理中的人物、事件、地点、时间等,都属于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中,要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掌握这类知识上,注重学生对其符号或词语意义的获取。-----------就是怎样让学生记住这些“是什么”的知识,

在具体设计中应注意:(在教到这些“是什么”的知识时,要怎样教)

(1)找出新知识与原有相关知识的结合点,讲清二者间的相互联系,以帮助学生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吸收、同化新知识。-----------新旧知识的对比

(2)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作认真分析,除了解学生的一般学习状况外,还应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知识结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作深入分析。----了解学生原来的知识建构,和具体情况

(3)恰当引入教学媒体,如教具、学具的使用,教材呈现手段的变化等。-----引入ppt直观一点的东西,帮助学生记忆

②.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是关于方法和应用的知识。语文中的句子规则,数学、物理、化学中的大部分知识,体育中的动作技能等都属程序性知识。(怎样运用规则来解决问题)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应确定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概念、规则和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

程序性知识教学要有充分的练习设计。在设计概念练习时,应注意充分应用正反例。呈现正例有助于概括和迁移但也可能导致泛化,呈现反倒有助于辨别,使概念精确。

规则的学习掌握也应配一些练习,及时引导学生将新学习的规则应用于问题解决的情境中,做到一遇到适当的条件,便能立即做出反应。

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设计,教师对讲授与练习的时间要合理规划,使规则、概念的掌握与解决问题技能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有效保障。-----讲授和练习的时间分配好

③.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策略性知识也是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它与程序性知识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和个体调控自己认知活动的知识。这类知识是渗透在各科学习之中的,没有专门和具体的学科内容。

策略性知识分为两级水平:较低级的为一般学习活动的策略知识,如控制与调节注意的策略、记忆策略和提取策略等;较高级的为创造思维策略知识,这类策略往往是因时、因人、因内容而异的一个推理过程,难以程式化,目前尚未明确分类。(就是怎样集中注意力,怎样更加有效地记忆,自己如何理解问题)

根据策略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需要解决三个难题:(1)课程问题。传统的课程没有把认知策略的训练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教材中缺乏相应的内容。(2)教师问题。策略活动是一种内在的思维活动,怎样使这种内隐的活动让学生仿效,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描述其内在思维,使学生可以想象。---内在思维就是通过自己设计课程让同学们理解,懂得怎样的记忆,怎样的理解才是最好的(3)学生问题。学生的认知策略制约着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因而注重对学生进行认知策略训练,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上述三种类型知识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要求:

(1)内容选择要适宜贴切。其一,与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必须删除;其二,所选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以学生的心理水平为基础,又有发展性;其三,所选内容具有启发性,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启迪其心灵。

(2)内容组织要把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相结合。逻辑顺序即知识系统的内在逻辑体,心理顺序即学生学习活动内在的认知规律。因为两者在很多情况下不一致,例如“细胞”是逻辑上单纯的知识,但是学生理解起来远比理解复杂的高等植物和动物要困难,所以教

学内容时必须考虑两者的顺序。

(四)教学时间设计(分配时间方面)

控制和改变教学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控制和改变教学活动。

设计教学时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整体时间分配

2.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实际学习时间,

3.科学规划单元课时。------单元课时

4.注意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学生注意时间

5.防止教学时间流失。---------防止浪费时间

(五)教学措施设计

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遵循以下一些步骤和要求:

一是明确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一般的选择标准主要有:

(1)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等其他方面来选择教学方法)

(2)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3)根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4)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二是尽可能广泛地了解有关新的教学方法,以便自己选择。

三是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主要比较他们之间的特点、适用范围、优越性和局限性等。

2.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教学媒体内涵广泛,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粉笔、黑板等传播媒体,也包括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电脑和互联网等各种现代教学媒体。

要想使教学媒体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媒体的选择与设计时:(依据是教学目标,学生,技术特性,经济条件)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

?(2)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用教学媒体。

?(3)依据媒体的技术特性选择教学媒体。

(4)依据经济条件选择教学媒体。

3.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情境教学法?---------野外情境,就是指在某一个地方进行教学,如在实验室,大自然,社会实践

围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设计:

?(1)确定教学主题。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或教学目标。-------确立目标

?(2)分析课堂可支配的资源。学习材料、环境资源、人员资源等。----分析有什么资源

?(3)整合资源,优化组合。-----整合资源

?如李吉林在情境教育中就设置有“野外情境课程”

4.课堂教学结构的确定

设计教学结构应遵循三个步骤:

?(1)选取教学环节。一般的教学环节包括明确教学目标、阅读感知教材、教师讲授和解疑、学生讨论、演练、复习,系统小结等。---------------选取教学环节?(2)设计课堂教学各环节的组织。即将各教学环节进行有机地组合,安排各环节的先后顺序,使之前后环连,成为一个适于教学的整体结构。-----安排各个环节?(3)对各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统调”。使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组织有机协调,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全面,以保证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协调组合各个环节

教学结构设计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上,各种因素的“排列”和“组合”。------也就是怎样安排每一个要素的时间,还有应该安排在哪里

一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环节,把握好每个环节的任务和要求,相辅相成,互相协调,同时合理地分配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分配时间

二是选取教学环节后,要具体设计教学各环节的组织-----设计每一个环节

三是教学程序的“总装”使之从整体上形成最佳的组合,以保证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有机地把各个环节组合起来

(六)教学评价设计

常见的教学评价手段是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标准参照评价虽然比常模参照评价更具有人本精神,但仍不能准确表述教学的理想。

教育所追求的真正价值并不是能力本身而是能力的变化,教学评价的更理想手段是基于进步的评价,只有进步参照评价才能真实地反映教育的理想。--------学生进步了有多少,而不是教完后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才能兼顾每一个学生它本身的发展,例如差生你可以赞他进步了不少,而不是批评他没有做对题目

教学评价还要注意适时性,全面性,多样性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篇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 (20XX--20XX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题目:院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周数: 成绩:日期:《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计算机系软件设计与实践教学组 20XX年1月14 日 《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架构和工作原理,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2.开发平台采用JDK1.60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二、主要内容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构架,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

2.学习宽度优先和深度优先算法,实现宽度crawler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 3.学习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 4.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 三、进度计划 四、设计成果要求 1.要求按时按量完成所规定的实验内容; 2.界面设计要求友好、灵活、易操作、通用性强、具有实用性; 3.基本掌握所采用的开发平台。五、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验收+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于兴隆指导教师:王蓝婧20XX年1月2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 1.1掌握crawler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1.2了解爬虫架构; 1.3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及操作步骤; 1.4掌握宽度优先,深度优先算法,并实现宽度crawler 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1.5掌握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1.6实现一个最基础的主题爬虫的过程;1.7理解pageRank算法,并编程验证;二、设计正文 网络爬虫研究与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爬虫研究的逐步展开,讨论了爬虫的相关概念与技术,并通过实验设计了简单的基于宽度

课程设计定义

课程定义一. 课程定义: (广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二.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第一,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经验。第二,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第三,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核心课程”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社会问题课程是核心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优点:第一,强调内容的统一性和实用性,以及对学生和社会的适用性;第二,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周围的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具有相当强烈的内在动机;第三,通过积极的方式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缺陷:第一,课程的范围和顺序没有明确地规定,学习的内容可能是零乱的、琐碎的和肤浅的;第二,学习单元可能被

搞得支离破碎,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统一性受到影响;第三,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内容,文化遗产不可能得到充分体现,而且还可能背离家长对课程的期望和高等院校对课程的要求。国家课程也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的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二者关系:首先,从课程价值观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到“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之关系的层面;其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具有等价性,即二者拥有同等的价值;再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二者有机统一,成为个性化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 三.课程设计的层次:1.宏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主要解决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问题,包括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课程的根本目的、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的主要结构等等。),2.中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以宏观的课程设计为前提和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将宏观的课程设计具体化为各门课程的大纲或标准,并且以教科书或其它形式的教材为物质载体表现出来。),3.微观层面的课程设

浅谈课程设计模式

?89? □王 哲,郭长侠,董 光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摘要]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它有助 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实验课程中所学的实践技能,也有助于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符合高职高专教学特色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的课程设计必须要实现实用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紧密衔接。[关键词]课程设计;模式;步骤[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57(2006)04-0089-03 [收稿日期]2005—12—15 [作者简介]王哲(1981—),男,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计算机系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 网络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思路、专业结构、管理方式和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坚持搞好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培养社会所欢迎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更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基本特征之一。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在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三部分,而课程设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起到关键的纽带作用。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模糊了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实验应具有时间要求,即与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同步进行,还应按统一的格式要求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课程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环节。课程实验的考核一般是对课程实验项目及实验操作水平的考核;课程设计是围绕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内容所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工类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之一。它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在浅谈课程设计模式 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实践技能的训练;是实现由知识向智能的初步转化,也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与检查过程。课程设计的任务就是把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知识增长的客观趋势和学生成长的客观需要转化为具有适当水准、适当内容和结构优化的教学实践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设计、开发、总结的能力以及协作和创新意识。课程设计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专业性质的不同,理工类各专业至少应安排三至四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时间安排是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停课1至2周去完成某门课程的课程设计。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课程设计不够重视,课程设计的要求不够规范,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对课程设计的课时及实施步骤的叙述不明确,甚至遗漏。为规范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我们认为: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设计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设计题目、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进行全面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形成市场意识。在课程设 第20卷第4期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V ol.20No.42006年8月Journal of Jilin Province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 August 2006

设计模式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模式》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设计模式 课程代码:10011210 课程学时:64学时(理论32学时,实验32学时) 课程学分: 2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 一、验证性实验【课程教学中验证原理、算法、技术、效果等】 实验一:面向对象基础实验(2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目的】 掌握OOP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基本概念进行应用设计。 【实验要求】 基于JA V A开发环境,综合运用主要的OOP概念,比如类、接口、继承、多态,并将这些概念融合到一个特定的应用场景中。 【实验内容】 基于JA V A开发环境设计一个简易的学生信息管理的控制台应用,要求在该实验项目中需要融合使用类、接口、继承、多态等主要OOP概念。

实验二:创建型模式单项实验(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6学时)【实验类型】设计性 【实验目的】 1.了解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的主要作用 2.理解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的角色及作用 3.掌握利用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进行代码设计并绘制相关UML类图 4.理解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实验要求】 基于JA V A开发环境,设计案例,体会原型模式的应用方式。所设计的实验程序要满足以下两点:1)体现原型模式的工作原理;2)符合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 【实验内容】 Prototype模式其实就是常说的"虚拟构造函数",其主要思想就是:基于现有的对象克隆一个新的对象出来,一般是有对象的内部提供克隆的方法,通过该方法返回一个对象的副本。举一个例子来解释这个模式的作用,假设有一家店铺是配钥匙的,他对外提供配制钥匙的服务(提供Clone 接口函数),你需要配什么钥匙它不知道只是提供这种服务,具体需要配什么钥匙只有到了真正看到钥匙的原型才能配好。也就是说,需要一个提供这个服务的对象,同时还需要一个原型(Prototype),不然不知道该配什么样的钥匙。 原型模式的UML图如下:

《设计模式课程设计》指导书08版

《设计模式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设计模式的认识,识别一些经典应用(如构件、框架)对设计模式的应用,运用设计模式改造或设计一个具体的应用。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通过两种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设计模式理论、概念的感知和认识:一种是分析经典应用中的设计模式,一种是基于设计模式开发一个有具体意义的应用。 对分析型的题目,要求做到:(1)分析所选定构件或框架的结构。(2)以UML为建模工具,分析构件或框架对设计模式的应用。重点分析模式的应用背景、参与角色、角色职责和代码实现方法。(3)举例说明该构件或框架的使用方法。 对设计型题目,要求做到:(1)需求分析。(2)系统设计。其中模式应用部分以UML 为建模工具进行设计,要求至少应用3个模式。(3)系统实现与调试。 在课程设计提交的设计报告中,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写出项目的分析、设计文档。 (2)对模式、设计模式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等概念加以介绍。 (3)结合具体项目,对用到的设计模式加以详细介绍,体会其中的好处。 (4)在报告中附上完整的代码。 三、设计参考题目 选题说明:一般1人一组;带☆的题目也可以2-3人一组,自由组合(须明确分工或所做工作,在报告中要加以说明)。自备题目要在征得老师同意并备案。程设计期间按要求完成设计任务,每组提交一份完整的设计报告和已调通的应用系统程序。 1、设计模式在Fileupload组件中的应用分析(注:Fileupload是基于J2EE平台的文件上传组件,下载网址为https://www.360docs.net/doc/d76771625.html,/fileupload,该组件是一个jar压缩包commons-fileupload-1.2.1.jar,运行该包需要https://www.360docs.net/doc/d76771625.html,/io:commons-io-1.4.jar 的支持)。 2、设计模式在Servlet过滤器实行机制中的应用分析。 3、Struts框架设计模式应用分析。 4、Y azd论坛设计模式应用分析。 5、网站内容管理系统设计模式应用分析。 6、信息订阅系统设计模式应用分析。 7、安全管理系统设计模式应用分析。 (4-7题参考彭晨阳《Java实用系统开发指南》) 8、基于.net平台的文件上传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9、检验码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注:要求生成的检验码可以是数字、英文字符、汉字或者是它们的混合体,还可以加入干扰信息)。 10、基于设计模式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聊天系统。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创新设计 英文名称:Machinery Innovation Design 课程代码: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32 (理论学时:28 实验学时:4 ) 2.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 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机械创新设计》,高志刘莹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年。 二、课程介绍 机械创新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创新设计的思想,从创新的理论出发, 重点掌握机械创新设计中有效的创新方法,通过对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表达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以及创新设计的实例的引入, 使学生对创新的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从而获得掌握机械创新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 此外通过创新失误的原因了解, 提高从事创新设计的实践成功率.在教学中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实物教学等教学手段。本门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动力,是科技进步、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国力,所以在大学中必须开设创新课程。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单元)绪论(共2 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新的含义 知识要点:,创新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第二节创新的意义 知识要点: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第三节创新与设计 知识要点:创新是设计的本质属性 第四节创新学与创新教育 知识要点:创造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实践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 第五节设计理论与教育 知识要点: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设计水平的更是成为国家核心竞争的标志,于是,人们发现了多种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创立了各类学科体系。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标题:关于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指导老师:陈晓峰 小组成员:商学院商095班 欧梦颖0904002135 韩映洁0904002136 吴晓娅0904002138 分工:设计实践:欧梦颖 查阅资料:韩映洁 文案整理:吴晓娅 调研走访、总结分析:欧梦颖、韩映洁、吴晓娅

实践报告内容 研究专题: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研究对象:都可奶茶连锁店及舞茶道奶茶连锁店 研究目的:了解激励理论及激励机制在一个组织或企业中产生 的作用,明确如何在企业中合理运用激励机制从而 提高企业效益。 研究及实践内容: 1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有激励机制? 如何正确应用激励机制? 2 调查内容:都可奶茶连锁店及舞茶道奶茶连锁店背景和特色文化 都可奶茶店和舞茶道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下员工表现的对比 员工在工作上的成就及得到的认可与赞赏 个人发展前景 3上网并对相关书籍查阅 4对都可及舞茶道奶茶店内部员工的访问(访问内容见附录) 5总结调研结果并进行分析 激励理论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强化型激励理论等,它们都是从某个方面论述了激励的原理和方法。对于现实中复杂的激励问题,应该从各个方面综合地加以考虑.

都可奶茶连锁店(CoCo都可茶饮),1997年公司在台湾淡水成立,历经10多年的发展,CoCo都可茶饮已成功发展成为一个横跨两岸三地、具有国际视野的美食连锁集团。至2010年4月份为止,已在台湾地区及上海、北京,苏州、厦门、青岛、宁波,南通,合肥,武汉,成都,杭州、南京、无锡、昆山、常熟,常州,张家港,吴江,等主要城市设立500多家连锁直营店。公司并以稳定的脚步继续在大陆各线城市深耕发展,目前是大众化地区外带式茶饮的一品牌。 都可成为这样一家全球连锁店并且做的如此红火有着它自己独特的管理理念和激励制度。在都可,员工不但能享有完整的专业训练,还有在海外发展的机会。它们拥有独具的教育训练、门市稽核系统、产品创新速度以及专业的管理团队,持续经营基础、坚持“做最好的”理念,尽善创新产业的推动角色。不仅如此,都可管理还从最细微处考虑职工立场,举办“都可日”等活动,希望员工能拥有最好的心情,去进行每天的工作 都可的激励机制很健全,它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将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它根据职位等级提供多种薪酬福利项目,包括:完整的教育训练、基本薪资加奖金(年奖加季奖)、社会保险、顺畅的升迁管道、在职表现优异员工可以开会加盟和按绩效进行员工分红入股等。 其次都可的职业培训不仅包括所有的泡茶专业技术还包括如何提供优质服务、教导训练技巧和门市营运管理技巧,员工经过这些培训不仅能提高自身的自信和专业水平,使得员工能获得工作上的成就感。都可好拥有自己的一个考试制度,使得每个员工都有公平的机会竞争更高的职位。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都可员工在满足了生理,安全,归属的低层次需要后,通过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等逐步满足更高层次的尊

模式识别课程设计

模式识别 课程设计 关于黄绿树叶的分类问题 成员:李家伟2015020907010 黄哲2015020907006 老师:程建 学生签字:

一、小组分工 黄哲:数据采集以及特征提取。 李家伟:算法编写设计,完成测试编写报告。 二、特征提取 选取黄、绿树叶各15片,用老师给出的识别算法进行特征提取 %Extract the feature of the leaf clear, close all I = imread('/Users/DrLee/Desktop/kmeans/1.jpg'); I = im2double(I); figure, imshow(I) n = input('Please input the number of the sample regions n:'); h = input('Please input the width of the sample region h:'); [Pos] = ginput(n); SamNum = size(Pos,1); Region = []; RegionFeatureCum = zeros((2*h+1)*(2*h+1)*3,1); RegionFeature = zeros((2*h+1)*(2*h+1)*3,1); for i = 1:SamNum P = round(Pos(i,:)); rectangle('Position', [P(1) P(2) 2*h+1 2*h+1]); hold on Region{i} = I(P(2)-h:P(2)+h,P(1)-h:P(1)+h,:); RegionFeatureCum = RegionFeatureCum + reshape(Region{i},[(2*h+1)*(2*h+1)*3,1]); end hold off RegionFeature = RegionFeatureCum / SamNum 1~15为绿色树叶特征,16~30为黄色树叶特征,取n=3;h=1,表示每片叶子取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的特征为3*3*3维的向量,然后变为27*1的列向量,表格如下。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 新 摘要:改革开放几十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建设已日新月异。作为培养建筑专业人才的专业学校,土木工程是其中重点专业之一,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又是土木工程各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发散性思维,因此研究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优化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TU-4 前言: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一直是我国的重大国策,只有发展好了教育,才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来支援国家的建设,土木工程专业是建筑类专业学校非常重要的基础专业之一,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从事土木工作的人才,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教学模式上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实际教学中仍多采用老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很有必要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上

进行一些改革和创新。 1.在课程设计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现阶段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体制的改革,提倡使用现代化、科学的教育体制来教导学生,在新的体制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重视,所有的工作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因此各个学校当前的目标就是如何更加了解学生、如何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潜力,围绕这些目的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因此,建筑学校要致力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授课教师必须要抛弃以老师为主体的旧模式,深刻地认同把学生作为主体的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在进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时把学生这个主体因素充分考虑,这样才能在课程设计时更有针对性,课程设计的效果才更好。其次,授课教师一定要在课程设计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把学生为主体这个教育理念运用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以服务学生为最终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下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和方案,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潜能。 2.重视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案例的多样化,老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 教学案例是相关教学内容的生动展现,教学案例选择的是否成功,与最终的教学质量优劣密切相关。所有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注意科学性、合理性,与教学内容的匹配性,

变废为宝,创新实践教学设计

“变废为宝,创新实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张方敏 [设计意图] 懂得运用生活中淘汰的废物,也能为环保尽一分心力。身边一些废旧物品,将其回收利用,再加上一点巧思,一点创意,就能把这些随处可见平凡无奇的小东西,赋予新的生命,这不仅能替家里增添新意,还能享受创作的乐趣。在与学生交流沟通后,我们决定一起走进社会中,寻找一些可利用的废弃物品,并发挥大家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生动有趣、形形色色的各种作品,作品完成后可将其自己收藏,来点缀、美化我们的生活,或送于自己的亲朋好友,增进彼此的情感。 本次活动属于创造技法系列,力图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进行科学探索、创造发明,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极大鼓励,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探索、自主活动的能力,并逐步提升科学素质。在活动中,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动手动脑及创新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使用替代品的现象,让学生认识并初步理解“和田十二技法”中“代一代”的技法。 2、运用生活中一些可利用的废物,开动脑筋,通过组合,描绘、剪裁等手法,制成生动有趣的小工艺品。 3、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多思考、勤动手的能力。 4、培养学生发明创造与美化生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塑料瓶2个、剪刀、信用卡、纸币、橡皮、修正液、面巾纸、手绢、纸、动画多媒体课件:油漆刷(举一反三)、科普记录片:纸的由来。 2、学生:塑料瓶2——3个、剪刀等工具。 [活动重点、难点] 1、让学生用塑料瓶做花盆,体会“代一代”的内容。

2、让学生对花盆的代用品提出进一步的思考,说出生活中其他“代一代”现象,分析“代一代”现象的创造思路。 3、寻找身边某件用品的不足之处,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创造的兴趣。 [活动注意事项] 1、制作过程中,老师适时指点,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创造的兴趣。 2、课前要尽量搜集到能体现“代一代”思路的物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讨论时有所发现。 3、分组活动,比一比哪一组用塑料瓶设计的新用品最实用,哪一组对身边“代一代”的现象发现最多。 [活动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创造技法。 放科普记录片:纸的由来。提问: (1)在纸发明之前,人们把字写在什么上?(竹简、丝绢) (2)这种写法有哪些不便之处? (3)后来,人们把字写在了什么上?(纸) 师:通过看记录片,大家知道了我们现在所用的纸代替了古代人的竹简和丝绢,这种用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物品的做法就叫“代一代”,它是一种创造技法。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废旧物品经过创造可以做其他物品的替代品。如塑料瓶,它能替代哪些物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试一试。 (板书课题) 二、基本活动(塑料瓶用途多) 1、师引导:塑料瓶能代替哪些物品来使用呢?这就需要你动脑筋想一想,运用“代一代”法就能成功。老师举例演示塑料瓶代替洒水壶,简介“代一代”的思路,然后学生自己想。(评析:学生的好奇心、争胜心比较强,要引导他们动脑筋思考,相信他们有这个能力。) 2、学生汇报结果。 3、老师演示:把塑料瓶做成花盆,演示步骤。 师:塑料瓶除了可以做为洒水壶、暖室的替代品,还可以作为花盆来使用。同学们看这个塑料花盆完全可以代替瓷花盆来养花。你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塑料花盆呢?请你按照老师的做法来试一试,要注意安全,使用剪刀时小心扎伤手。

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演示教学

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基本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应用为目标、实践为主线、能力为中心、企业指导、参与课程的开发。在进行本课程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如下教学理念: ①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②工学交替的实施; 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 ④教、学、做一体化的场地; ⑤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⑥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融入到课堂等教学理念,进行了本课程的教学设计。 1、以就业为导向 本课程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学生就业的需求,因此在课程设计中突出了在能力培养上,注重环境的建设。根据本专业特点的要求,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坚持边学边做,反复训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通”与“专”两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以应用为目标 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与传统学科型课程不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设计采用的是倒推法,即从企业上岗标准出发,来构建课程模块,设计教学活动。 3、以实践为主线 简化不必要的理论,坚持实践为重、理论够用的原则进行课程建设。课程教学中首先遵循理论来自于实践的原则,采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制作高水平的教学课件,插入大量的案例教学,把真实的情境搬进课堂,教学举例选用外贸单位的实例,以增强知识点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能力为中心 坚持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在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来确立能力目标,将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的转变。突破原课程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点是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融教、学、做于一体,边干边学,工学交替,在干中学,学中干。 5、以任务驱动、项目驱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手—脑—心”全方位的学习。 6、注重现代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教学内容先进与实用。教学技术上将“平面教学”与“立体化教学”技术有效应用,即教师课堂上“平面”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多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短片、图片和难点演示等“立体化”教学手段将生产现场逼真地播放给学生观看。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时光飞逝,转眼间创新设计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真的感慨万千,有辛酸,有喜悦,当然更多的是收获啦!学习生活提高了我的独立学习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能力,在学习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第一,通过实践真正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了,从实践中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通过课程的学习,加强了我对动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的重要性;第三,在上课的这些日子里,我学会了在学习中创新,在学习中成长。 刚开始上专业课的时候,因为实践能力的欠缺,起初做起事来总是笨手笨脚,也觉得挺辛苦,不过在老师和同学的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进步和成长,也充分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团结和温暖,于是我决定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所以设计起来反而觉得轻松了许多。通过虚心请教,在老师的指导帮忙协助下,解决了很多专业上和技术难题。 通过创新设计这门课,在学习的半年时间里,我知道了实践创新的重要性,所以我不断积累实践技术经验。创新设计课是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使我们通过实习在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骨干打下良好基础。“理论来源于时间,理论最终用于实践”,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平时书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带着自己的疑问去学习了解制作电路板所涉及到的有关方法。在这次实践中都得以解答,并进一步让我深刻地理解、体会和证明了理论知识,让自己有了深刻地记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为一个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学习就是首要任务。

学习学不好,事情也很难做好。大学生不仅要读好书,还要行万里路,从实践求真知,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本学期创新课程过程中,我不但对所学习的知识加深了了解,更加重要的是更正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观点和提高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等。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电气工程专业

杭电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XX:田昕煜 学号:13081405 班级:通信四班 班级号:13083414 基于FSK调制的PC机通信电路设计

一、目的、容与要求 目的: 掌握用FSK调制和解调实现数据通信的方法,掌握FSK调制和解调电路中相关模块的设计方法。初步体验从事通信产品研发的过程. 课程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能实现全双工FSK调制解调器电路,掌握用Orcad Pspice、Protel99se进行系统设计及电路仿真。 要求:合理设计各个电路,尽量使仿真时的频率响应和其他参数达到设计要求。尽量选择符合标称值的元器件构成电路,正确完成电路调试。 二、总体方案设计 信号调制过程如下: 调制数据由信号发生器产生(电平为TTL,波特率不超过9600Baud),送入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电平的变换,再经过锁相环(CD4046),产生两个频率信号分别为30kHz和40kHz(发“1”时产生30kHz方波,发“0”时产生40kHz方波),再经过低通滤波器2,变成平滑的正弦波,最后通过线圈实现单端到差分信号的转换。

信号的解调过程如下: 首先经过带通滤波器1,滤除带外噪声,实现信号的提取。在本设计中FSK 信号的解调方式是过零检测法。所以还要经过比较器使正弦信号变成方波,再经过微分、整流电路和低通滤波器1实现信号的解调,最后经过比较器使解调信号成为TTL电平。在示波器上会看到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是一致的。 各主要电路模块作用: 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TTL电平到VCO控制电压的调整; VCO电路:在控制电压作用下,产生30KHz和40KHz方波; 低通2:把30KHz、40KHz方波滤成正弦波; 线圈:完成单端信号和差分信号的相互转换; 带通1: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信号的提取; 限放电路:正弦波整形成方波,同时保留了过零点的信息; 微分、整流、脉冲形成电路:完成信号过零点的提取; 低通1:提取基带信号,实现初步解调; 比较器:把初步解调后的信号转换成TTL电平 三、单元电路设计原理与仿真分析 (1)带通1(4阶带通)-- 接收滤波器(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信号的提取) 要求通带:26KHz—46KHz,通带波动3dB; 阻带截止频率:fc=75KHz时,要求衰减大于10dB。经分析,二级四阶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器来提取信号。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1仿真结果见图2。

设计模式心得体会

设计模式心得体会 7月初的一个周末,准确的说应该是7月1号周六,在网上看到一本《大话设计模式》的书,而且看到很多很好的评论,于是乎,下载了电子书看看,一下子看了几章之后,对设计模式有了个了解,于是继续上网搜些其他资料,进一步了解设计模式。。。最终结论:设计模式是个好东西,具体怎么好,一两句话是无法概括的,也是从那天起,我就决定学习设计模式,于是就看《大话设计模式》,至七月十多号,大概看了一百多页后,感觉有点难,有点看不下去的感觉,于是上网找其他的好方法,无意间发现了李建忠老师的《c#设计模式纵横谈》系列讲座,微软的web cast课程,主要讲解gof的23个设计模式,每个一讲,加上一头一尾,共25讲,试听了一节课后,感觉很有用,于是就抽时间去边听课边看书,并在我的博客里写下笔记,依赖加深印象,二来可以督促我的进度。。。 三个月以来,总算把设计模式学完一遍了,原计划是两个月学完(一星期三个模式),由于。。。计划两个月学完实际花了三个月,感触多多,收获多多——对c#语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oo的思想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下一步在设计模式方面的计划:巩固并运用设计模式,巩固:把《大话设计模式》,《设计模式》,《设计模式——可

复用的面向对象基础》,《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这些书再结合起来系统的看一看,当然还会去买一些我手头上没有的关于设计模式的书;运用:部门前几天也提倡用c#来改版vb程序,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正好有机会把理论的东西在实际中应用,理论加实际——唯一的学习方法。。。 下面对各个模式再简单总结一下: 1、创建型模式: singleton:解决的是实例化对象的个数的问题,比如抽象工厂中的工厂、对象池等,除了singleton之外,其他创建型模式解决的都是 new 所带来的耦合关系。 abstract factory:创建一系列相互依赖对象,并能在运行时改变系列。 factory method:创建单个对象,在abstract factory 有使用到。 prototype:通过拷贝原型来创建新的对象。 factory method,abstract factory, builder都需要一个额外的工厂类来负责实例化“一边对象”,而prototype 则是通过原型(一个特殊的工厂类)来克隆“易变对象”。 如果遇到“易变类”,起初的设计通常从factory method 开始,当遇到更多的复杂变化时,再考虑重构为其他三种工

java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从计算机语言的基本概念、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语法规则等方面加深理解,打好程序设计、开发软件的良好基础。在上机实验中,提高学生对Java语言各部分内容的综合使用能力,逐步掌握Java语言程序设计的规律与技巧。在对Java 程序的调试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程序中出现的错误和排除这些错误的能力。通过上机实践,加深学生对计算机软件运行环境,以及对操作系统与计算机语言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了解。 二、实验要求 (1)问题描述准确、规范; (2)程序结构合理,调试数据准确、有代表性; (3)界面布局整齐,人机交互方便; (4)输出结果正确; (5)正确撰写实验报告。 三、设计内容 1、计算器 计算器要有GUI界面,用户可以输入所需计算的数值,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种最基本的运算和混合运算,可以求一个数值的平方及倒数,可以进行阶乘运算,要能运算小数,并且不会产生精度损失,在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四舍五入的运算。允许正负数间的运算。要求使用Applet实现该计算器,当用浏览器运行程序时,点击网页中的按钮,则计算器弹出,浮在网页上,再次点击按钮时,计算器消失。 2、文本编辑器 可以设置文本的字体、大小、颜色等基本参数,可以读取计算机中TXT文件,可以生成一个新的TXT文件。其他功能参照windows的文本编辑器。

四.实验步骤 (1)上机实验之前,为课程设计的内容作好充分准备。对每次上机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认真的分析,画出程序流程图,手工写出符合任务要求的程序清单,准备出调试程序使用的数据,以便提高上机实验的效率。 (2)按照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进行上机操作。录入程序,编译调试,反复修改,直到使程序正常运行,得出正确的输出结果为止。 (3)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五. 源代码及运行结果 1.计算器源代码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public class jisuanqi extends WindowAdapter { , "=", "+","n!" ,"关闭" }; static double a, sum=1; static String s, str ;rame(); } public void frame() { etBackground; txt = new TextField(""); (false);ddActionListener(new buttonlistener());ddActionListener(new close()); (this); (new BorderLayout());.计算器运行界面(1)计算器主界面

模式识别课程设计教学内容

模式识别课程设计

模式识别课程设计 聚类图像分割 一.图像分割概述 图像分割是一种重要的图像分析技术。在对图像的研究和应用中,人们往往仅对图像中的某些部分感兴趣。这些部分常称为目标或前景(其他部分称为背景)。它们一般对应图像中特定的、具有独特性质的区域。为了辨识和分析图像中的目标,需要将它们从图像中分离提取出来,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进一步对目标进行测量,对图像进行利用。图像分割就是把图像分成各具特性的区域并提取出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和过程。现有的图像分割方法主要分以下几类:基于阈值的分割方法、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基于边缘的分割方法以及基于特定理论的分割方法等。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改进原有的图像分割方法并把其它学科的一些新理论和新方法用于图像分割,提出了不少新的分割方法。 图象分割是图象处理、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且又十分困难的问题,是计算机视觉技术中首要的、重要的关键步骤。图象分割应用在许多方面,例如在汽车车型自动识别系统中,从CCD摄像头获取的图象中除了汽车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物体和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取汽车特征,辨识车型,图象分割是必须的。因此其应用从小到检查癌细胞、精密零件表面缺陷检测,大到处理卫星拍摄的地形地貌照片等。在所有这些应用领域中,最终结

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图象分割的结果。因此为了对物体进行特征的提取和识别,首先需要把待处理的物体(目标)从背景中划分出来,即图象分割。但是,在一些复杂的问题中,例如金属材料内部结构特征的分割和识别,虽然图象分割方法已有上百种,但是现有的分割技术都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原因在于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是对人类视觉的模拟,而人类的视觉系统是一种神奇的、高度自动化的生物图象处理系统。目前,人类对于视觉系统生物物理过程的认识还很肤浅,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要完全实现人类视觉系统,形成计算机视觉,还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从原理、应用和应用效果的评估上深入研究图象分割技术,对于提高计算机的视觉能力和理解人类的视觉系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 1.基于阈值的分割方法 包括全局阈值、自适应阈值、最佳阈值等等。阈值分割算法的关键是确定阈值,如果能确定一个合适的阈值就可准确地将图像分割开来。阈值确定后,将阈值与像素点的灰度值比较和像素分割可对各像素并行地进行,分割的结果直接给出图像区域。全局阈值是指整幅图像使用同一个阈值做分割处理,适用于背景和前景有明显对比的图像。它是根据整幅图像确定的:T=T(f)。但是这种方法只考虑像素本身的灰度值,一般不考虑空间特征,因而对噪声很敏感。常用的全局阈值选取方法有利用图像灰度直方图的峰谷法、最小误差法、最大类间方差法、最大熵自动阈值法以及其它一些方法。

软件工程_系统设计与设计模式课程提纲

系统设计与设计模式课程提纲 第一章 软件工程导论 一、工程的概念: ?工程简而言之就是多人参与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一项任务的活动 ?工程强调:目的 / 计划 / 步骤 二、软件发展与软件工程起源 ?软件的发展四个阶段: –1950年前后到1960年前后,程序设计阶段; –1960年前后到1970年前后,软件系统阶段; –1970年前后到1980年前后互联网络兴起,软件工程阶段; –1980年前后到现在,分布式软件工程阶段; ?1968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计算机科学家召开国际会议,第一次提出软件危机的概念,产生了应对软件危机的对策---软件工程。 三、工程策略 ?任何工程都有如下的策略:分而治之 / 复用 / 折衷优化 / 检验并保证质量 ?软件工程也会充分利用这些策略 四、软件工程的目标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提高软件的质量与生产率,最终实现合格的软件。 质量是软件需求方最关心的问题 / 生产率是软件供应方最关心的问题。 五、软件工程的准则 生命周期计划 / 阶段评审 / 变更控制 / 改进程序设计技术 / 控制人员规模 / 定义评审 / 不断改进软件工程 六、软件工程的组成 ?人员管理 / 项目管理 / 过程管理 七、三种过程模型 ?瀑布模型 / 演化模型 / 迭代模型 ?过程模型中各个阶段的任务和描述: –可行性分析:做还是不做 –需求分析:都有什么功能 –概要设计:供有多少子功能 –详细设计:子功能怎么实现 –编码:子功能实现了吗 –测试:功能是否完备 –部署:需要多少设备和软件的支持 –维护:软件运行是否正常 第二章 软件项目管理 一、项目管理的定义 ?项目管理分三个阶段:制定项目计划 / 管理和跟踪项目 / 结束项目 ?项目管理的时间、范围、费用 ?项目的轮廓定义:目标 / 前提 / 限制 / 范围

c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c课程设计实验报 告

中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任务书、设计报告 (C++程序设计) 题目时钟控件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9月7日 《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对象:粉冶、信息、能源、交通工程实验2101学生时间: .6 2周(18~19周) 指导教师:王小玲 1.课程设计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程序设计。在设计当中学生综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点,编制一个小型的应用程序系统。经过此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使学生清楚的知道开发一个管理应用程序的思想、方法和流程。 2.课程设计的配套教材及参考书 ●《C++程序设计》,铁道出版社,主编杨长兴刘卫国。 ●《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铁道出版社,主编刘卫国杨长兴。 ●《Visual C++ 课程设计案例精编》,中国水力电力出版社,严华峰等编著。 3.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自己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开发(如画笔、游戏程序、练习打字软件等),要求利用MFC 工具操作实现。 (2)也可选一个应用程序管理系统课题(如:通讯录管理系统;产品入库查询系统;学生成绩管理;图书管理 等);

设计所需数据库及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设计所选课题的系统主封面(系统开发题目、作者、指导教师、日期)。 设计进入系统的各级口令(如系统管理员口令,用户级口令)。 设计系统的主菜单。要求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数据的浏览和查询 ●数据的统计 ●数据的各种报表 ●打印输出 ●帮助系统 多种形式的窗体设计(至少有查询窗体、输入窗体) 注意:开发的应用程序工作量应保证在2周时间完成,工作量不能太少或太多。能够2人合作,但必须将各自的分工明确。 4.写出设计论文 论文基本内容及撰写顺序要求: ●内容摘要 ●系统开发设计思想 ●系统功能及系统设计介绍 ●系统开发的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