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的全球化与电影的发展

好莱坞的全球化与电影的发展
好莱坞的全球化与电影的发展

好莱坞的全球化与电影

的发展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好莱坞的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发展

清华大学传媒系主任——尹鸿 2001年12月27日 11:06

主持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欢迎大家来到世纪大讲堂。

一个节目呢,每一年如果播出是按星期为单位的话,一年呢是365天,按星期除以是52期,也就是有52个星期。那么在这一年当中呢,很多人问主持人阿忆说,为什么你们不把电影当成一种产业,当成一种理论,请一个电影理论家给大家讲一讲。阿忆想这个事儿是对啊,后来我就给北京电影学院的谢飞导演打电话,说您是教电影的理论家,能不能来我们这个大讲堂给大家讲一讲电影理论,但是谢飞导演说,电影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技术,没什么理论,哎呀,这个阿忆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就想到了,来清华找一下清华的传媒系主任尹鸿,结果尹鸿博士打电话告诉阿忆说没问题,电影照样是理论,所以今天呢,主持人阿忆把尹鸿请到了现场。

好,有请尹博士上场。请坐。我的开场白您听清楚了吧

尹鸿:基本听清楚了。

主持人:谢飞导演认为电影不能成为理论,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技术工种。

尹鸿:它确实也是操作性很强的技术工种,但确实也很有高深理论,而且电影理论已经有跟电影差不多一样长的历史了。

主持人:我可以不可以这么理解这个问题,就是在电影理论方面,你是比谢飞导演高的

尹鸿:不能这么比。因为谢飞导演也有很好的理论,只不过他的理论可能更多的跟创作结合得比较紧而已。

主持人:咱们言归正传,我想问一下尹鸿,咱们这个岁数是差不多大的,我看一下您的履历是1961年生人,我是1964年的,这个岁数的人一般都看过露天电影。

尹鸿:对。

主持人:您看过吗

尹鸿:当然看过,虽然我们的年龄,还是有本质上的差距,但是我还是(看过)。

主持人:你比我大三岁。

尹鸿:对,因为这三年至关重要,对于中国来说,你要少看很多露天电影,严格来说…我们是在看露天电影当中长大的,而且诞生了对电影的所有的那些爱好,而且最夸张的是我们可能几年只能看几部电影,而且我记得,在我看电影当中最荒唐的经历就是我们-----因为当时的露天电影的荧幕都是挂在篮球架上的,所以篮球架前面都坐满了人,我们已经无处可去,我们都是小孩儿,于是我们就爬到了篮球架的后面,然后看见所有的人都是出左手,摔左脚,所以我们当时觉得电影非常好玩儿,我们在后面跟着学、跟着跳。

主持人:那后面看电影的是不是都是左撇子

尹鸿:对,所以全是反过来走的。

主持人:我不知道后来你求学的时候是研究电影啊是吧

尹鸿:实际上我是学文学出身的。

主持人:本科是文学

尹鸿:对,本科、硕士,一直到博士都是学文学的,客串电影。所以我

是在读博士期间开始客串的,因为当时我读博士的学校,离一个电影资料馆很近,所以就经常去蹭电影看。先是作为一个电影的票友,到最后慢慢觉得电影这个载体包含的太多的、丰富的、社会的、文化的、美学的内涵,而且觉得它确实是非常富饶的一块土地,所以慢慢慢慢自己就抛弃了主业,开始干起了现在的副业,当然现在把副业干成了主业了。

主持人:好,咱们言归正传,下面呢,咱们就请尹鸿教授给我们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这个学术报告的名字叫“好莱坞的全球化和中国电影的发展”,有请。

尹鸿:学术报告不敢讲,因为在这样一种状况之下,尤其是主持人阿忆坐在我边上,我只能说把我自己的对这样一个题目的想法可以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因为我想主要有这么几个问题可以跟大家一起来交流。

第一,就是好莱坞对于美国的意义。大家知道,好莱坞虽然是在20世纪初期只是洛杉矶边上的一个很不起眼的,甚至没有人知道的一个小镇,但是今天的好莱坞可以说已经是举世闻名了,而且这个闻名不仅在于我们说每年美国的电影在国内的电影票房能够创造出75亿美元的,这样一个巨大的票房收入,也不仅仅在于同样它在海外还可以创造相同数量的电影票房收入,也不在于它同时,它的电影的影像租赁事业,它最后这些录像带的出租还可以创造近100个亿的收入,那么这样加起来,大家知道光是电影的收入就是200多个亿。那么在美国,我们讲音影产业,就是音影、音像产品,它现在的出口几乎是排到了美国出口产品的第一位,而且它所创造的出口收入达到了600多亿美元,600多亿美元,那么这样一个巨大的,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收入对于美国的整个经济,对于整个美国的工业结构都会有重要的影响,这仅仅是一个方面。而最重要的是,我想可能还是大家意识到,美国的

电影可以说把美国送到了全世界,现在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世界上的许许多多事情,或者说我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其实方方面面都受到美国的影响,那么这个影响我想主要是来自于,我们说电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产品,它跟别的产品可能不太一样,就是电影这个产品,它自己是产品,但同时它又是一个隐型的广告,它是产品和广告的一个隐型的组合。

在一个电影当中,一个电影不仅能卖钱,最主要是电影它所附载的文化信息及其丰富,比如里面的汽车,里面的房子,里面的生活方式,人们吃的、穿的、玩儿的,甚至是里面的美国英雄、美国趣味、美国总统,一切都在创造着、塑造着一个美国形象。那我们今天来看,美国能够在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文化地位和这样一个社会影响,可以说跟好莱坞的影响至关重要,换句话说好莱坞在向全世界推销着美国。那么,这一点其实美国人自己也很有认识,比如美国政府很早就极力的推销电影,甚至是根本不管拍什么电影,而是去把卖电影当做自己最重要的使命,那么完成到我们今天看到的美国电影,在世界上的,可以说已经快成为世界电影的代名词了,那么这是第一点,我讲好莱坞对于美国的意义。

那么第二点呢,就是中国对于好莱坞的意义。大家知道,中国有十几亿人口,这十几亿人口在如今的世界格局当中,无论是谁都会认为它举足轻重、至关重要,换句话说,未来世界格局当中一个最重要的砝码就是中国这十几亿人口,对于美国来说也不例外。当然美国对中国的电影市场的重视由来以久,我去年正好在美国做一个课题研究,然后跟一个朋友查到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料,就是20年代的时候,美国商务部当时开始陆续发表了关于世界各地的电影市场的一个调查报告,但是它做的这个调查报告的第一份报告,就是关于中国电影市场的,这是1927年1月。而且这一份调查报告是由当时

美国驻中国的各大使领馆一起来完成的,它鸣谢的政府官员,就是和前面的使领馆的成员有十几个使领馆,那么这样,换句话说,当时美国政府就已经把中国电影市场当做极其重要的一块。而且这个报告写得非常的详尽,有多少电影院,观众的趣味是什么,中国有多少电影刊物,中国有多少大学在教电影,甚至说从一个电影院到另外一个电影院送一个拷贝车上需要花多长时间,非常仔细的可以说研究,直到现在,我们国家自己直到现在,可以说都没有任何一个关于中国电影的调查报告达到了如此细致的程度,那么当时我们看到以后确实非常震惊。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就是说美国一直把中国这样一块土地当做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市场,那么,到了最近这些年更是这样。大家知道,其实中国现在,中国全面的电影票房收入据我们的政府官方统计,那么1999年的时候统计,我们全年的票房收入是亿人民币,也就是说不到1亿美元,相对于美国国内票房收入的%,那么,应该说这个数量和我们中国这么多的人口相比那是极其不相称的,而且现在中国的状况,中国现在我们统计有5000家电影院,12万人有一个电影院。那么美国是什么概念呢?在美国是每8000人就有一个电影院,而且中国的观众看电影,尤其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学看电影的多不多,换句话说是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人多不多,大家可能看电影的人很多,但是很多不去电影院了。那么,中国现在我们统计的观众人次,1999年我们是亿人次,换句话说每一个中国人三年看一次电影,在美国是什么概念,美国是14亿人次每一年,那么就是说一个美国人每年可能看七部左右的电影,平均数量。因此,对于美国来说,发现中国这个巨大的电影市场远远没有开发,可以说用美国电影协会主席的一句话来说,他说中国的电影市场不是一个金矿的问题,那是一个钻石矿,怎么开采,它都有丰富的回报。所

以为什么美国会把在WTO谈判的时候,会把电影当做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来跟中国进行谈判,所以在这个谈判当中大家知道,据当时的我们媒介的透露,谈判的结果是加入WTO的第二年,我们要增加电影进口的配额,现在我们每年准许进10部当前的分帐发行的电影,那么到明年,也就是我们加入WTO以后的第二年,我们要进20部,三年以后呢,要达到50部,这个是经过反复的谈判达出一个结果。包括,比如说美国的资金,外来的资金能不能加入投入中国的电影院的建设、院线的建设,能不能加入中国的发行公司,这一切都在谈判当中。那么,从未来来说,未来三年,就是在未来三年我们会逐渐准入,会达到一个相当开放的程度。

在美国好莱坞的一些专家估计,中国这个电影市场应该有10亿美元以上的市场潜力,因此这个潜力如果开发出来,他们认为未来的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以后的第二大电影市场,现在欧洲的电影市场大概是40多亿美元的票房,日本是十几个亿,他们认为将来中国很有可能能超过欧洲和日本。所以他们还在预计说将来可能好莱坞生产电影,生产四部电影就有一部是针对中国以及与中国相临近的华文化地区的,因此他们从现在开始就在做针对中国的战略调整,针对中国的电影的各种策略。

那么下面我就是接着讲第三个问题,就是好莱坞的中国策略。好莱坞怎么样进入中国?那么应该说好莱坞要进入中国,确实目前来说面临很多障碍,首先第一大障碍就是我们应该是我们的中国政府,还有限制准入的政策,而这个限制准入的政策应该说是非常的严密、非常的严格,因此它不是轻易就能进来,这是第一。第二,当然我们还是说有文化差异,毕竟中国跟西方、跟美国的这样一个无论是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现实我们之间的差异很大,所以有时候对于美国文化估计它能成功的东西,在中国可能它不

成功,这个例子非常多,这是一个差异。当然还有一个障碍,就是中国电影市场的无序状态,因为现在中国这个电影市场反映出来的票房和票房收入非常的不确切,因此,实际上据美国,据好莱坞几大公司的人说,他们的电影到中国来分帐发行的时候,实际上他们所能得到的收入只能占12%,大量的收入都流失,根本无法在统计数字上反映出,因为分帐发行的前提首先是用数字,如果数字是假的,这个分帐分出来当然就是小蛋糕了。但是美国现在正在采取,好莱坞采取的、利用的一些种种的策略,当然第一就是利用国家力量,比如在谈判当中施加压力,这也是美国在跟韩国、跟日本跟各个国家,跟法国、欧洲国家谈判的时候,谈关贸总协定,谈贸易关系的时候其实都一直把电影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砝码,希望能够把电影完全自由的推进到另外一个国家。但是,即便在欧洲国家,也在极力的抵制美国把电影完全当做普遍产品一样来进行自由准入,但是现在应该说,它在跟我们中国的谈判当中,一直在努力想要通过政府力量,来希望我们中国能够接受更多的美国电影,这是第一。

第二个策略就是利用资金、人力进入中国的电影投资、生产、发行、放映的各个环节,现在我们国家规定,就是中国规定,中国政府规定外资不能够控股在我们的电影发行、放映、生产的各个环境当中都不能控股,只能有限的掺入。但是现在呢,好莱坞正在做即便是有限的,我也尽量的把资金用进来,开始来跟中国合资建电影院,合拍电影,目的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我们能够把好莱坞的趣味、好莱坞的标准能够贯穿到整个电影的各个循环环节当中去,培养一个好莱坞趣味,为将来的自由准入创造和准备条件。那么,实际上过去在美国电影进入欧洲的时候,基本上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比如进入德国,也是用先合资生产电影,合资建立电影院,合资建立电影院

线,逐渐的控制,以至到现在,比如说像加拿大,基本上就没有自己的国产电影了,基本上也没有国产的电影院线,因为它所有的电影院线基本上都是由美国控制的。因此它的国产电影,现在在加拿大的情况就是说,政府资金资助拍摄的国产电影,只有在每年的5到8月这个长假期的时候,拿到公共的露天场合里面去,自由的、免费的观看,变成真的露天电影了。那么在这样看,即便是这样,观众都还是,绝大部分愿意花钱到电影院去看美国电影,而不愿意在露天去看一个免费的加拿大电影。那么这种情况,应该说他们是有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那么第三,就是我们现在大家看到的第三种方面的策略,就是大量的吸收华人导演、华人演员、华人电影工作者进入好莱坞。大家看,包括我们现在吴宇森、周润发等等等等,包括杨紫琼,包括我们的摄影像顾长卫等等,各种这样的电影界人士开始陆续进入好莱坞,也包括现在好莱坞越来越多的东方故事、东方题材,比如说大家熟悉的,像《花木兰》,其实还在酝酿、还在做的很多东方题材,包括比如过去进非洲的时候埃及的题材等等等等。那么这些做法、目的,一方面是想用东方文化、用中国文化去补充好莱坞文化自己的这样一个丰富性,因为一个文化它发展到一定时候它比较僵化,因此它必须需要外来的血液的补充,来注入,就像李安的《卧虎藏龙》,至少为美国的动作片注入了新的一种表现方法。那么,这一点,我们想这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想利用这样一些华人,他们在原来的国家、在原来的地区已经很有影响,利用这样一些人,再把他们返销到诞生这些华人明星、华人演艺工作者的这样一些市场上去的时候,它实际上就提供了一个广告、提供了一个招牌,那么这一点也是过去,其实美国在好莱坞电影史上经常采用的一个手段。

那么最后一点就是说,现在美国电影在利用别的,比如别的一些媒体的方法,比如说我们现在虽然自由的看美国电影不大可能,但是我们现在有网络、有报刊、有平面媒体。那么现在我们在中国的市场上,大家可能都知道,有非常多的美国电影的盗版,这些盗版应该说对于美国的知识产权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但是换一句话说,我经常跟大家讲,我说今天这些盗版的真实的购买者,就会成为明天好莱坞电影的忠实观众,恰恰因为在别的渠道你接触不到更多的好莱坞电影,大家都在盗版市场买了那么多的好莱坞电影,然后培养了一代看好莱坞的忠实的观众。所以我从另外意义上讲,这些盗版也在为好莱坞创造明天的消费者。虽然我不敢说这是有益的,但是事实上它的客观效果很可能会是这样。

那么接下来的下一个问题就是说,在未来我们面对好莱坞的进入以后,中国电影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么这个挑战我想是很多方面,应该说总体上来讲,中国电影并没有做好迎接WTO的准备,而且在我的看法当中,电影是最没有做好准备的领域之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知道,世界自由贸易它是一个按自由市场的游戏规则建构起来这样一个体系,而我们的电影一直是在一个计划经济模式下运作的,尽管后来我们做了一些半产业化、半市场化的努力,但是现在中国的电影是在双轨制上,是在一个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两条道上,走得非常的蹩脚,或者走得非常的尴尬,正是在这种尴尬的走路状态当中,我们一下被抛进了一个按市场经济的规则建构起来的一个游戏当中去,因此,几乎可以说完全没有做好准备。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当然我们说,比如说它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当然第一方面我想这个是不言而喻的,就是说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它的国家形象和国家力量作为背景,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大家知道在世界各国为什么现在英语如

此的流行为什么麦当劳就能够如此的流行为什么可口可乐如此的流行其实很大的程度上并不在于,完全在于这些产品本身,而在于它背后依托着一个庞大的一个文化参照系。那么目前,比如说我们教育也罢,我们各方面,我们说向世界接轨,跟国际接轨,走向世界,其实我们心目中的世界的标准往往都是美国标准,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它必然一个强势国家的强势文化,这种优势肯定会对美国电影的推销会产生影响。同样一个《泰坦尼克号》,《泰坦尼克号》如果不是美国拍,换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来拍,它所达到的这种票房、市场效果就不可能是今天这样,那么,这一点我想是很重要的一点。

那么第二点,就是美国电影近百年的成熟的产业机制,大家知道美国电影跟别的地方不太一样,美国电影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开始走向世界的,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因为大家知道,其实最早在法国,电影我们从卢米埃尔兄弟,从法国开始我们把它定为是电影的发源地。那么在这个时候,一开始电影的可以说大基地是在欧洲,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卷入战争,那么美国电影在这样一个时机,非常及时的开始普及到世界各国,而且从此以后美国电影这种位置就再也没有动摇过,尽管后来有很多次危机,包括比如说有声电影出现,有了语言的危机,但是美国电影依然统治着世界电影。那么,应该说整个这个过程当中,美国电影之所以能够在近一百年的时间当中,一直成为世界电影的主要力量,或者是重要力量,那么很大程度上跟它一个成熟的产业机制有关系。换句话说,美国电影工业一直在伴随着比如说后来的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那么包括电影技术的革命,以至于包括媒介的变革,比如电视的出现对电影的冲击,一直到现在电脑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对电影的影响,每一次在这样一些冲击,不管是政治的还是经济

的,还是科技的冲击,每一次美国电影都非常及时的去应对了这种挑战,非常及时的调整它的工业结构。因此,从制片厂制度、大明星、重磅炸弹制作,一直到现在的比如独立制片的制作方式,加一个大公司的发行方式等等等等,所有它这样一些经济运作的方式都跟它一个产业机制的成熟是有关系的,所以它这近100年的产业经验,可以说是中国电影目前望尘莫及的,这是第二。

第三个优势可能就在于在20世纪的后20年,那么美国的媒介企业都在进行整合,出现了很多纵向的、横向的整合,纵向的我们说把电影生产、发行、放映整个一个系统进行重新的大集团下的整合,那么横向的整合,比如说大家很熟悉的,像AOL,时代华纳,那么这个公司大家看名字就知道,一开始是华纳,华纳从电影到电视到有线,那么加上时代公司一组合以后用了平面媒体,再加上后来的美国在线的掺入,有了一个现在的网络媒体。因此,这个公司的名称是越来越长,所以最后大家看到的这个公司里面的每个公司的标也越来越多,累计成了一个大集团,那么它构成了一个横向组合,从各种媒体的横向整合的这样一些大公司。所以有人我们把它称为一个音影恐龙的时代,就是已经变成一些大恐龙了,庞然大物,那么这样一些庞然大物它所具有的资金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以及它的产业经验,这一切可以说都是目前我们国家的产业没有办法比的,虽然大家知道我们现在也在做产业化,我们现在也在主张电影集团合到一起,我们把影视产业也变成大集团,要强强联合,要做大。但是在我看来,做大不一定能做强,尤其在中国,由于我们现在这些集团基本上是行政集团,它不是一个产业集团,它不是按照产业方式去优化组合的集团,基本上是一个行政化的集团。因此,这个集团就是组成一个大国营企业,大家知道我们国营企业的危机已经很重

了,但是我们现在又把它组成一个更庞大的、机构更加臃肿的国营企业。所以,有的人开玩笑说我们有可能是把舢板捆到了一起来做航空母舰,当然,我们未必这个比喻是正确的,但是目前来说,至少这个集团化并没有给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清晰的一个产业化的一个思路,产业化的思路,那么这是我想很大的一个问题。

当然最后一个我们说挑战,就是说美国电影一直把电影当做一个娱乐工业,它是一直把它当成一个消费产品,因此它建构起来对电影的一系列的认识都是在娱乐业的这样一个基础上的认识,因此它形成的文化规则、消费习惯、老百姓对电影的期待,那么都是一个娱乐片的方式,当然,我们说它娱乐片并不等于不吸收艺术养料,它只是在一个娱乐的平台上有限地吸收艺术营养,因此,现在好莱坞电影,它相对说来保持了既是一个娱乐主流,但是又允许一个相对多样化的一个空间的,比如我们也会出现一些,在好莱坞的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很优秀的电影,而且可以说也不是纯粹的商业电影,那么它是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建构的,可是过去我们对电影的认识,基本上还是把它当做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因此呢,尽管现在我们不这么提了,但是现在事实上,我们在管理电影的观念的时候,依然把它主要是看成一个意识形态的载体。因此对它的娱乐功能,怎么样去发挥它的娱乐功能,怎么样去适应一个消费社会并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因此,如果说我们中国的电影在这一点上,应该说它为产业化的改造,连舆论准备都没有做好,那么这是我想的最主要的几个挑战。

那么,在这些挑战面前,最后一个问题,是不是中国电影就没有生机了,就没有机遇了?在我看来,还没有到那么悲观的程度,为什么这么讲,历史上来讲,大家知道,很多同学可能都看过,像《一江春水向东流》、

《十字街头》等等这样一些电影,曾经在30、40年代,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国产电影,那个时候我们中国电影市场是彻底开放的,没有人限制,美国电影可以长驱直入,只要有人愿意进他就可以进来,那么在即便那样的时候,我刚才讲的有一批中国国产电影,完全能够跟好莱坞电影抗衡,而且所创造的票房收入都超过了当时的外国电影。

那么这是历史,那么从现实来说,在这几年,尽管我们引进了十部大片,而且这十部电影都是好莱坞电影,但是即便如此,我们的国产电影,中国的国产电影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在票房收入当中占据前列的位置。比如说《甲方乙方》,在中国曾经创造过当时在北京单片票房进入最高的1000多万的票房收入,在当时的单片最高记录。比如像《不见不散》,《不见不散》当年超过了所有进口的美国电影在中国的票房,虽然这两部电影在艺术上我不能说它是非常优秀的电影,但是我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说明中国电影即便是中国的娱乐商业电影,它有市场,而且有一个并不逊色于美国电影的好莱坞电影的市场,那么问题在哪里问题就在于我们的电影没有按照市场的需要,按照受众消费的需要去规划、去生产,换句话说我们生产的产品,和观众的需要之间是脱节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找到中国的电影生机在哪那么我想也有这么几点,第一点是,确确实实中国有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历史,这一点其实是我们到了西方国家去亲身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或者我们看一个美国人如何看待一个中国的世界,你就会知道,其实这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我们认为美的,他认为丑,我们认为丑的,他认为美,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我想大家都会有很多类似的认识,这种差异包括比如说在美国,像《星球大战守护区》,像当年的第一部《星球大战》,那在美国都是创造非常高的票房,但是我记得《星球大战》在中

国几乎没有什么电影可看,没有什么娱乐消费的时候,《星球大战》就被引进到中国,但是看的人非常少,反响平平,为什么那就是最主要的是文化差异,当年我们讲很多中心文化对比,都是西方人更好奇,比如说对登月球、对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对探险对这些东西非常好奇,非常的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比如说大家看《阿波罗13》你就会知道,小的时候看见月亮,觉得什么时候要能登上月亮这是多么伟大的事情,但是中国孩子,大家都去做一个调查,在一个小学,说你们将来长大的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如果有一个孩子说我想登月球,我估计可能性很小,我们在中国文化当中,更多的是对人情世故对我们现实的当下的生活状态更关心、更关怀,所以往往这种高科技的东西、高科技的电影、高科技的文化,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不成为我们的主流文化市场。那么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像李安的《卧虎藏龙》,《卧虎藏龙》在美国、在欧洲掀起了一个中国功夫片的热潮,大家看到周润发单手持剑,一只手背在后面,穿着长衫子,所有的肌肉都不暴露在外面,然后轻轻一点,觉得这种中国功夫真是伟大,因为他们看惯了史泰龙,看惯了施瓦辛格都是膀大腰圆,这种状态,那么所以他就认为非常稀奇,可是回过头来,在中国人我们已经看惯了金庸的小说,我们已经读够了金庸的小说,看过了徐克的武侠电影,甚至是胡金全的电影。那么我们在回过头来去看这个《卧虎藏龙》,我们觉得它是一个非常肤浅的文化电影,因此这样就是文化差异,那么这个差异就是我们的生机,而且这个差异,如果我们找到了这个差异就是中国电影未来的生存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途径,而且这个途径不仅意味着在中国大陆本土市场,而且意味着我们在整个华文化圈都有可能一个更广阔的市场,那么将来我们这样一个华文化资源圈,应该可以利用起来,这是我们第一个我们所具有的一个机遇。

第二个机遇就是我们说我们中国的现实国情不一样,中国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状态,我们这个转型状态那些忧虑、那些矛盾、那些困惑好莱坞电影是无法表述的,无法诉说的,实际上我们在今天,比如说好莱坞怎么也不可能想象它拍出《生死抉择》这样的电影来,也怎么不可能想象它拍出黄建新那样的电影来,因此其实在这样一块土地上,将来随着我们对电影政策上的开放,这块土地上应该说非常富饶的东西,那么这是我们第二个大的优势。

第三个优势我想就是刚才我讲到的,我们有一个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比拟的一个本土的电影市场资源,即便将来中国电影完全不卖到国外,就是一部电影完全不到国外去卖,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它一样可以获得非常高的票房收入。那么这个机遇怎么能获得最关键的就是要尽快建立中国电影的产业机制,现代中国电影的生产、发行、放映的现代企业制度,如果没有一个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现代电影企业制度和产业制度和一个市场建构,那么中国电影其实不需要好莱坞来,因为大家现在看到这个现实是,虽然我们每年进好莱坞电影也很少,但是国产电影依然很少有人去看,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好莱坞电影进来也许电影院早就没有人去看了,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好莱坞电影现在目前还让大家对电影产生一点怀念,觉得进电影院看电影和跟在家里看盗版碟还不一样,如果将来我们连进口电影压根就没有了,也许我们就更多不去看电影,所以现在关键问题不在于是不是有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最重要是在有国家政策保护的情况之下,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电影真正做成一个产业,把它做成一匹狼,它要与狼共舞,首先自己要变成狼,不能说我们现在把狼赶到外面,但是我们呢依然当着小羊,但是有一天这个狼因为挡不住了,为什么这个狼总会扑面而来,因为有个最主要的

原因,就是老百姓,因为将来我们的老百姓,我们从网络中、从平面媒体、从各种渠道我们都知道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好看的电影,但是就是不让我们看,于是我们就会有很多的压力,而且我们加入WTO以后,我们会受到一些限制,将来这些电影我们可能就控制不住,那么我们就会让他来,即便不让它来,大家现在很多都在大学里面呆着,大家经常跟同学教电影的时候,同学问:老师你给我推荐一部电影,我说你上哪找没有关系,我上网上down下来就可以了,所以同学就开始从网上dowm下来,虽然现在质量不好,但是随着将来技术发展,可能down下来的电影也很好,所以挡是挡不住了,那么所以对中国电影最迫切的一点对我来说,我就是说市场就是最大的政治,只因为有了市场,国产电影你才有自己发展的可能性,你才可能把自己变成一匹狼,为什么要让国产电影成为一匹狼,不是一个简单的抵御好莱坞的问题,我们是想要保持世界电影文化多元格局,在我想好莱坞能有今天,恰恰是因为有欧洲电影,有包括有东欧西欧的电影,有南美国家的电影,也有我们像中国这样国家的电影,印度这样的电影,实际上这样一些丰富的电影文化为好莱坞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如果有一天好莱坞电影真的变成一个世界电影,它变成一个无所不包的电影,世界各国都没有自己了电影,没有了自己的电影市场,我们会觉得电影文化的根就会枯萎,换句话说,这个河流是靠各种小沟小溪汇集起来的,将来小沟小溪都没有了,就一条干河,那以后慢慢蒸发就没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讲发展民主电影,目的并不是地单纯抵抗好莱坞,而是想为世界电影格局保持一个多元的有活力的这样一个格局,其实这对于世界电影,对于世界文化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世界上的人来说,应该说都是有好处的,好我的这个讲述就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接下来咱们来看一看来自凤凰网站的网友对尹鸿老师的提问,第一网友叫“阿诺舒华辛蒂加”,这个“阿诺舒华辛蒂加”这样说,中国入世在即,我们谈到的大多数是工业,我发现中国人至今还很少像西方人那样,把电影当作工业,把电影明星视为国家财富,这会在外国电影涌入中国后,暴露出严重的问题,我注意到秋天的时候,谢晋导演曾在报上批评中国电影的专审制度,不知道尹鸿博士是否赞同他老人家的意见,反正我是举双手赞成还不够,还要举起双脚,甚至还把别人的双手双足也举起来赞同他,这种愚蠢的制度,就像是把自己即将上场的拳击手绑起来,这的确会防止这位拳击手回手打自己人,但也绝对注定了他一定会被对手击倒。

尹鸿:这个因为电影审查制度,在发展中国家,应该说都有类似的这样制度,现在我觉得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它有这样制度本身可能不一定就一定没有利,其实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可能也有利,关键这个制度的基础在哪里,现在可能大家批评最多的就认为我们的电影审查制度,它的标准,它的尺度可能大家掌握起来非常困难,或者说它给予的那个尺度跟电影这样一个文化产业的定位,比如说我们限制它不准说脏话,比如说我们限制它这个电影里面不准出现什么样的某些镜头,但是实际上这些限制有可能过去我们曾经常说,它甚至超过了对电视的限制,这在世界上可能比较少,就是我们一般来说,我们对公共电视限制会比较严,因为它毕竟是妇孺老幼在打开电视就能看到,但是对电影一般来说,你是要花钱去买的,而且世界很多国家都实行了分级制度,那么你可以有选择,但是中国有时候,可能我们那个审查制度,它对电影的要求比电视更严,我们觉得可能是有改善的必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电影创造人员一直在呼吁这个问题,而且严格来说,从我的意见来说政府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应该是把电影做成一个产业,而不应该更多的去

管一部电影,他究竟怎么创作,怎么样写台词,人物怎么样结构,所以这个过程我想随着政府的对这个电影的产业的这样一个认识加深,可能会有所改变,我们期待这个改变,因为不改变,就是正如这个网友所说,自己把自己捆着,再去跟人家拳击。

主持人:下面这位网友叫“山本航空母舰”。他说,据我分析,我们国家的电影管理体制,不会向其他产业那样,积极为入世准备,因此,我极想请尹鸿博士为我们描绘一下,入世后我们国家电影行业的黑暗前景,光明的那部分不用您说,那对我们改变不良现状没有什么用处,另外我偷偷地想,如果中国的电影制片厂垮了,张艺谋、陈凯歌什么的不是可以中为洋用,为外国电影集团做导演,继续为中国拍电影吗

尹鸿:说的是非常正确,换句话我们说将来如果中国的电影工业真的没有了,那么张艺谋、陈凯歌肯定是有活干的,实际上他们现在拍电影的钱也基本上不来自中国,那么所以我们讲将来他们包括北京电影制片厂也可能会存在,将来可能称为某好莱坞公司北京工厂,它一般叫电影工厂,但是为什么我还是在这讲,非常义正辞严地讲,要有民族电影,就跟我刚才讲到的,他们如果一旦为好莱坞拍电影以后,他就必须按照好莱坞的逻辑去生产一个文化产品,而在这样一个生产状态之中,他实际上还是肯定会移制一个民族自己对文化的认识、对现实的认识,这个危机应该说是深刻,为什么全世界不仅是中国,欧洲各个国家都要立足保护自己的经营产业,其实不完全是经济考虑,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为自己的民族文化素质留下一块空间,虽然导演跟他拍了,但他拍的也是美国电影,他是按照美国趣味去拍的中国电影,那

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还是希望中国电影不要那么一片黑暗,还是要留一点光明的前景。

观众:尹鸿教授您好!大家都知道,电影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泊来品,而且中国的电影发展有一点那个邯郸学步的味道,前段时间我看过对电影的一个评论,之中说到中国的电影发展是很不完整的,有点畸型化的味道,其中讲到中国的电影发展没有完全经历过像西方的那个纪实电影的这个阶段,我不知道您对这个问题有何看法?就是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对中国加入WTO 之后,对于电影行业它本身行业自身又有哪些改变哪些发展,尤其是在官业上的。

尹鸿:这个问题比较大,实际上我想中国没有经历过的西方的阶段很多很多,它不只是电影了,其实中国现在有的很多东西都没有经历过,我经常有一个比喻,我说西方国家可能300年的历史,今天被我们压缩到一个平面上来了,现在我们把300年的历史变成一个平面的东西,比如说,中国有农业社会和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前期的后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包括我们说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前现代主义全部被我们压缩成一个平面,但是西方国家可能是一个几百年的历史过来的事情,所以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恰恰是一个很特殊很特殊的地方,但中国电影实际上在中国电影90多年的历史当中,也不是没有经历过纪实主义的训练,其实也有,从30年代就开始有一部分现实主义电影,而且到了大致改革开放以后,刚才提到的,比如说跟谢飞导演同代的一位导演,像郑洞天导演拍的《邻居》、《鸳鸯楼》当年都是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走纪实道路的,那么类似的还有很大一批电影,但中国这样一些东西就是说在中国由于我们过于急匆匆把它压缩成一个平面以后,所有这些过程性的东西,都可能没有积累得很扎实,其实在跟我们现在

好莱坞模式及其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教学文稿

(1)好莱坞模式及其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 作者:戈乙美国好莱坞作为成功运作的电影产业模式,已经几乎成了现今商业电影的标志和标准。中国电影虽走过百年,同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市场仍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本文力图通过对美国好莱坞模式的探讨,分析中国电影可借鉴的方面,并结合中国国情和现有状况,探索中国电影产业未来路线和发展方向。 一、好莱坞的发展及现状 好莱坞,本是一个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西北郊区的僻静村庄,因其优越的电影外景拍摄条件,1908年后美国各地的制片商陆续向此处集中,遂逐渐成为美国电影制片业的中心(美国八大影片公司均创办于此)。因此,习惯上把“好莱坞”作为“美国电影业”的同义语。进入20世纪后期,传统的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产业的调整和 组合,形成了一些规模更大的产业集团,进入了一个所谓的“巨兽时代” 。正是借助于这种优化组合,好莱坞电影企业加速了资本的

积聚与集中,扩大了资产规模,依靠发达的资本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例如,时代华纳(Time Warner)、迪斯尼(Disney)等集团先通过控制生产、发行和放映完成了纵向整合,继而又通过跨媒介经营、硬件和软件经营共同开发进行了横向整合,同时通过国际分工灵活而符合成本效益地使用资本、劳动力,进行了全球范围的整合。 如今,面对全球电影业的总体不景气和来自欧洲、澳洲及亚洲电影的挑战,好莱坞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依然独占鳌头。好莱坞2006年已创造了超过90亿美元的年度国内票房价值,而海外市场更创造了3至4倍于国内市场份额的佳绩。目前,紧排在美国出口产品第一位航空业之后的电影产业所创造的出口收入达到近700亿美元。 二、好莱坞模式及其主要特征 好来坞模式是对好莱坞电影产业的一种概括性的统称,它涵盖了电影的投资、生产、发行、放映及其后产品开发的各个相关环节和领域,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电影产业运作模式。下面,我们主要从高度商品化、产业系统化、资本国际化和风险投资四个方面对好莱坞模式进行观察和分析。

影视艺术概论 历史篇第七章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历史篇第七章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第一节美国电影发展简史 世.界电影历史自1895年开端,在不同国度和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样貌。本章‘包括了中国电影之外的主要外国电影状况的历史分析。 一、早期电影状况 美国不仅是重要的电影产地,也是世界电影的主要发源地。188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发明了活动电影摄影机,其后又发明了电影放映机,并于189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摄影棚。1894年4月,爱迪生用他的电影放映设备—“电影视镜”开始了商业性放映活动,这是美国电影史的开端。默片时代,电影在美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06年,全美已有1 000家“镍币影院”(因人场券为5美分镍币而得名)。1909年,镍币影院已达到1万家。.电影成为适 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 为美国早期电影奠定艺术基础的导演主要有:鲍特、格里菲斯和卓别林。1903年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意儿发展为一门艺术。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 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格里菲斯的巨大功绩在于他吸取了各派或各个导 演点滴分散的发明,加以融会贯通组成一个系统。他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等都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卓.别林于1914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谋生》,立即吸引了全世界观众。1919年,卓别林、D.范朋克、壁克馥三位著名演员和格里菲斯一道创办了联美公司,以发行他们独立制作的影片。 在早期美国电影的发展中,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以纽约为基地一度垄断了电影业的经营。到191乒年左右,这一垄断终于被打破,美国电影的生产基地移向今天已经闻名世界的好莱坞。美国电影史上闻名遐迩的八大公司 在好莱坞逐渐发展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十年间,对于美国电影而 225 言,乃是一个征服全世界的兴盛时期。外国影片在美国两万家电影院的上映节 目中已经完全消失。每年约有两亿美元被用来生产800多部影片。美国电影行 销到世界各地。好莱坞此时已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由于在明星制度鼎盛时 期有些明星的行为不检点招致公众的抨击,美国电影业成立了美国制片人与发 行人协会,在W. H.海斯的主持下,这一组织制订了“伦理法典”,以便在审查影片时剔除其中不合乎美国公众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情节、对话和场面。这就 是著名的海斯法典,它对美国电影的约束一直延续到1966年。 20世纪20年代,美国影片生产的结构从以导演为中心逐步转化为以制片

好莱坞电影在我国发展的状况及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冲击

好莱坞电影在我国发展的状况及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冲击 一、文化软实力视阈下的电影与国家文化安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国家间相互依存程度的日益加深,国际社会面临更复杂的安全挑战,西方发达国家从未摒弃按照自己意愿去建构和统摄世界的企图,但各国不愿意使用政治和军事这样高成本的方法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而是凭借经济和科技的优势输出本国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对其他弱势国家的文化进行侵蚀和冲击,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1993年,萨缪尔森·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提出“文明冲突论”,这一理论的诞生吸引了各国政府和学者对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关注,使文化安全逐渐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国家文化安全背后深刻地隐藏着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文化安全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升温,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约瑟夫·奈(Joseph S.Nye)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约瑟夫·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既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力量、威慑能力等硬实力,还包括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的吸引力,这种‘以吸引而非威逼利诱实现目标的能力’就是软实力。”约瑟夫·奈进一步指出软实力的实质是一种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文化在软实力的构成中处于核心地位。 然而,文化软实力是无形的力量,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将其展现出来,被更多的人感知和接受。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依托于文化的扩散和广泛传播,只有当一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才算是真正提升。电影是人类文化创造中最具时代活力、科技含量、市场价值、国际传播意义与社会影响的文化样式之一,运用动态的影像、以视听的方式向世界观众输出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成为提升一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媒介。电影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内容把一国的文化隐蔽的、潜在的内置于影片的叙事情节中,观众通过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直接感受到一国文化的魅力。今天的电影已经成了一种巨大的、人们无法逃避的文化控制存在,它不仅是大众生活娱乐的领地,而且已经成为我们时代无所不在的文化权力控制者、日常生活信仰的制造者。 二、好莱坞电影在我国发展的状况及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冲击 (一)好莱坞电影在我国的发展基本状况 1994年,华纳兄弟出品、哈里森·福特主演的《亡命天涯》以2 500万的佳绩在全国创造了进口电影的第一个票房奇迹。从此以后,好莱坞电影对我国电影市场乃至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以《变形金刚》《哈利·波特》为代表的好莱坞电影已深深地扎根于我国的文化土壤,成为每年观众翘首企盼的“头条娱乐事件”。截至2011年12月,我国共引进244部好莱坞电影,这些电影基本是反映世界文明和当代电影艺术及电影技术的最新成就的影片,仔细研究我国进口好莱坞电影的清单,可以在奥斯卡最佳影片、美国电影百佳影片排行榜、美国电影百佳励志片排行榜中找到它们的身影。从题材上来看,我国进口的好莱坞电影中科幻/魔幻类44部,动作/悬疑类121部,爱情类28部,动画类32部,犯罪类8部,战争/灾难类9部。纵观20年来我国引进的好莱坞电影,大多数是“明星阵容强大、投资在一亿美元以上的”好莱坞主流电影。我国的观众在享受影片中画面优美和视觉冲击的同时,已经发自内心地接受了影片中的美国式生活方式,年轻观众喜欢可口可乐、肯德基、牛仔裤、流行音乐,并视为一种时尚和社会潮流。 (二)好莱坞电影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冲击 电影虽然被称为娱乐产业,但好莱坞对我国观众的影响远非“娱乐”二字的含义所能涵盖。好莱坞电影给我国观众带来娱乐的同时也服务于美国文化的传播,它通过真实与虚拟的两个世界传达出一个美好的美国梦,不断影响和改变我国观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1.好莱坞电影对我国观众生活方式的冲击。美国电影协会(MPAA)第一任主席威尔·海斯就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力做过这样的比喻:“无论一个女孩是在印第安纳还是什么其他地方,一个时装款式不超过三个月她就会知道,因为她会在好莱坞电影中看到。”好莱坞电影的全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好莱坞对电影有着一套成熟的商业文化运作模式。电影在好莱坞,是一条欲望的生产和满足的文化流水线。在多年摸打滚爬的历练中,好莱坞掌握了一套“勾兑”大片、名片和“奥斯卡”影片的酿造秘方,就像可口可乐神秘的“7X”秘方一样,它能使普通的碳酸水与众不同、身价倍增,它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平淡为“可口”和“可乐”。虽然好莱坞的这个配方是个高度机密,但里面至少含有这样一些基本元素:欲望、爱情、自由、正义、神话和美国梦等等,这些我们在几乎每一部好莱坞大片里都能找到。事实上,这个神秘的配方才是好莱坞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它作为全球“梦工厂”和“印钞机”的最大源泉。 凭借着这样的核心竞争力,好莱坞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现代的传奇。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元文化交融沟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观众的接受心理和偏好也随之多元化。好莱坞追求欲望和利润的痴心脚步已经越来越追不上观众变心的翅膀了,他们渴望有更新颖、更奇异的视觉体验来刷新自己的艺术期待,满足自己高企的审美预期。他们急切地需要世界题材来踏勘和拓展自己的文化影响力和经济盈利能力的新边疆。现在,这只文化大鳄开始向世界张开了大口,在世界各国开设“灌装分厂”,开始梦想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这样的运作策略和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跨国公司有着惊人的相似。 影视资源的枯竭和观众审美疲劳带来的焦虑,是好莱坞“文化入侵”其他国家民族素材的重要原因。“欲望工厂”的生产要得以延续,最重要的就是新奇。这不仅仅指电影拍摄技巧和电影明星的不断更新。经过一个世纪的生产,西方市场出现了原料紧缺的状况,好莱坞曾尝试向太空、史前和未来等幻想空间进军,虽然也取得了类似于《星球大战》、《魔戒》等片的巨大成功,但卡通和动漫带来的冲击令它如芒在背,不敢大意。于是,到异域的陌生文化中去寻找宝藏,寻找新的欲望原料,成了好莱坞的新战略。他们把目光瞄向了东方,盯住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好莱坞来了,留给我们最大的悬念就是: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题材会被美国人演绎成什么样子?他们将会“戏说”还是“正说”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其实,欲望也好,想象也好,说到底好莱坞是一个文化工厂,他们挖掘新题材的冲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利润的追求和攫取,是为了分食世界电影市场的大蛋糕,并不是在从事文化保护计划,他们是好莱坞,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他们将会用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标准来打量和改造传统的民族题材,并按照他们娴熟的商业逻辑来进行运作,推向世界。首先,他们不会“正说”,其次他们也不会“戏说”——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想象,不符合他们的文化理解——但他们会“西说”,将一个东方的、中国的、民族的、传统的文化题材处理成一个西方的、美国的、好莱坞的和后现代的电影文本。这其中,最大的可能是,传统文化元素的流失和故事逻辑的更改。以此前运作的《花木兰》为例,动画片《花木兰》并不是一个充分尊重中国人印象中那个传统“替父从军”的民间传说的模式和版本,而是进行了大胆的符合西方人接受心理和习惯的艺术夸张和改编,片中花木兰成了一个典型言谈举止大胆率直、情感表露直白主动的西方女子,而全然没有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里女子的矜持和谨慎。这样的花木兰是典型的西化的花木兰,而非传说中的花木兰。是用自己的文化想象和演绎装进了这个名叫“花木兰”的瓶子里,然后大声吆喝着,出口到中国来大赚其钱。这将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孩子们对这一中国历史上经典的女性形象的认同和接受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而当好莱坞陆续对《杨家将》、《西游记》、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由旧好莱坞到新好莱坞是一个缓慢发展渐进的过程,为了便于比较,这里先把旧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总结如下: (一)旧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特征 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高潮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如《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 2.在戏剧化故事情节结构模式确立之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也自然呈类型化的倾向。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例如西部片总有代表正义和法律的警长及贪婪野蛮的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对峙。当然,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人物形象在遵

循类型原则的大前提下又有无穷的取舍和变化,但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前面已经提到的连续性剪辑,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既是对戏剧化故事和类型化人物的发展,又是好莱坞制造梦幻和欢笑的基本前提,因为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由于经典叙事系统的剪辑旨在实现逼真性的要求,所以景别使用的顺序便具有了特殊涵义:先是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然后是中景的镜头交待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再切入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将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现给观众,最后还得回到全景镜头来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系。 4.好莱坞大团圆结局作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好莱坞主流影片中扮演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简单来说,其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循环型或封闭型故事结构;其二是达到成功和完美的幸福结局。例如在奥逊.威尔斯的不朽杰作《公民凯恩》开始时,镜头从报业大亨极尽豪华的“天堂庄园”的大门和大门上“禁止入内”的警告牌缓缓移入,最后则用一个慢慢拉出庄园大门的反向镜头结束全片,在影片的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上完成了封闭型的循环。 (二)关于旧好莱坞的类型片 20世纪30—40 年代是美国好莱坞的全盛时期,这期间在好莱坞影片创作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类型电影,类型电影就是按照不同的类型(或样式)的规则要求创作出来的影片,实质上它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这种规范的电影的实质就是运用一切能够抓住观众视觉和心理的电影表现程式,它常常要比个人构思的有意识追求艺术的影片更能反映出观众的兴趣和道德标准。类型片是好莱

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历史范文

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历史范文 我把自己压箱底的积累给你,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你: 纵观好莱坞发展史,好莱坞电影美学风格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较大的变化,在此之前可以称为经典好莱坞时期,而之后则可成为新好莱坞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十年中间,对于美国电影而言,乃是一个征服全世界的兴盛时期。外国影片在美国两万家电影院的上映节目中已经完全消灭。在世界各国,美国影片占着上映节目60~90%的优势,每年约有两亿美元被用来生产800多部影片。电影方面的投资超过15亿美元,这样大的资金使电影事业在美国成了一种大规模的工业,在资本上可以与制造汽车、罐头、钢铁、石油、纸烟这些美国最大的工业相比拟。派拉蒙、劳乌、福斯、米高梅、环球这些大制片公司,支配着影片的生产以及全世界影片的上映和发行。它们和华尔街的金融巨头如柯恩·洛埃伯银行、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德·奈莫尔、摩根、洛克菲勒等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自从格里菲斯失势之后,金融资本家所重视的已不是导演,而是电影明星。后者成了制片公司的一种工具或者商标。从这时起,影片的真正主人是制片人,也就是那些被华尔街的银行家所赏识与选定的企业家。电影导演和照明技师、摄影师、布景设计师一样,只不过是

每周领取一定报酬的受雇者而已。制片人利用解除合同这种暗中威胁的办法,把导演过去所掌握的大部分实权,如对主题、明星和技师的选择、剧本和蒙太奇的仔细推敲、布景和服装的监督等等,全部夺取过去。 这样一来,制片人便成了决定艺术成败的一切因素的主人。他最关切的乃是怎样多赚钱,他的董事会也只根据影片的利润率来估量他的价值。因此摄制影片完全以票房收入为指导原则。他们对独立的影评家的评论,满不放在眼中,而事实上,这种影评在美国当时可说几乎全未存在。 但制片人自己只在幕后指挥一切。在好莱坞露面的乃是电影明星,而“明星制度”也成为好莱坞征服世界的基础。观众对电影明星的崇拜是用几百万张签名的照片来维持的,广告和宣传在这些偶像周围创造一种传奇的气氛。明星的恋爱、离婚以及他们所使用的化妆品、住宅、他们喜爱的动物,在某些国家成了一般人关心和津津乐道的题材。“明星制度”甚至使鲁道夫·范伦铁诺、玛丽·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格洛丽亚·史璜逊、华莱士·雷德、约翰·基尔伯特、梅·茂莱、瑙尔玛·塔尔麦琦等人变成了真正被崇拜的偶像。 一些有名的宗教团体对这种竞争深感不安。清教徒对好莱坞展开了一起起攻击,这些攻击又因一些明星丑事的传播(如:华莱士·雷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电影市场的拓展,好莱坞再次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一批电影大师从战场回归,拍摄了一批高质量而且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但正当好莱坞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之际,一场政治风暴改变了美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方向。 美国是电影王国,电影娱乐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美国电影以其独特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展示了美国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现在已经渗透到了世界各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到全球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一、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总览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中企顾问网整理 二、无声电影开启电影文化之门 1893 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 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由于技术的限制,最开始美国电影都是无声电影,因而这一时期也常称作“默片时代”。 20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人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上流社会认为电影表现粗俗,对其不屑一顾,电影院变成下层人士的聚集地。这种情况直到20 世纪20 年代才有所改观。 1905 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 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 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 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 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 由于电影收益高,所以引发了激烈的竞争。1897 年,爱迪生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1908 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公司拥有16 项专利权。到1910 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矶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临近墨西哥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出诉讼便可逃离。格里菲斯1907 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导演

电影产业发展模式谈之一“好莱坞”模式

电影产业发展模式谈之一——“好莱坞”模式 好莱坞本是一个地名,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西北郊区。原为一僻静村庄,因 具备拍摄电影外景的各种条件,1908年后美国各地的制片商陆续向此处集中。美国八大影 片公司均创办于此。遂逐渐成为美国电影制片业的中心,因此,习惯上把“好莱坞”作为“美国电影业”的同义语。 进入20世纪后期,传统的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产业的调整和组合,形成了一些规模更大的产业集团,进入了一个所谓的“巨兽时代”。正是借助于这种优化组合,好莱坞电影企业加速了资本的积聚与集中,扩大了资产规模,依靠发达的资本市 场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例如,时代华纳(Time Warner)、迪斯尼(Disney)等集团先是通过控制生产、发行和放映完成了纵向整合,继而又通过跨媒介经营、硬件和软件经营共同开发进行了横向整合,同时通过国际分工灵活而符合成本效益地 使用资本、劳动力,进行了全球范围的整合。 1.“好莱坞”资本国际化和国际资本“好莱坞”化。 好莱坞如果做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应该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其创始人多为从东欧 移民至美国的犹太人家族。一直流传于好莱坞多年的电影业“八大金刚”的说法——好莱 坞的八家电影制片公司,即20世纪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迪斯尼、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Inc.)、派拉蒙(Paramount)、索尼(Sony Pictures)、环球(Universalpictures)、华纳兄弟(Warner Bros.)、梦工厂(DreamWorks)凭借其强大的 资本,几乎垄断了美国的电影产业。这八大电影公司都是美国电影出口协会(MPEAA)的成 员公司。这些成员公司每年出品的影片数量,能占到美国电影数量总数的60%到70%,其余的30%大多是独立电影制片公司出品的。据洛杉矶经济发展顾问公司统计,好莱坞电影工 业停摆一天将损失9000万美元,连续一个月停摆损失则将超过27亿美元。 在本土市场饱和后,具有一般资本禀赋及特征的美国电影产业资本开始向国外市场和 非影院市场拓展。迪斯尼的掌门人迈克尔"艾斯纳(Michael Eisner)认为,“美国的娱乐产业不是世界的美国化,而是娱乐的全球化。”这个观点强调,至少在娱乐界,“全球化”不等同于“美国化”。如果说早年的“美国化”是文化帝国主义及其侵略、扩张的一种表现,那么近年的“全球化”则是20世纪70年代后全球相连的金融和管理效应所造成的一种新 的格局。资本超越国界的全球性迅速流动造成出口型的跨国、多国公司特别是服务业的兴旺,同时也造成传统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相对衰落。新的国际型经济正逐步完善,高速的 资本流动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概念,速度和效率就意味着利润和优势。虽然在世界的格局里,“中心”与“边缘”的不平等继续存在,但是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已经大大减弱,跨国资 本在国际舞台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反映在影视界,平面整合与垂直整合愈演愈烈。如今几个大财团拥有全球大量的影视、娱乐产业。迪斯尼由动画片进入故事片,进而其资本开始进入图书、画册出版,游乐园营造、旅馆、观光游轮,录像产品和播放平台发展,甚至购买美国三大媒体之一的美国广播 公司(ABC),显示出惊人的资本实力。由于成功的资本运营,电影周边产品的利润开始超过票房。1990年,美国本土的录像收入已经高于票房收入,而票房的收入只不过是周边产品 收入的十分之一,所以票房已经不再是决定一部电影成败的主要指标。到2003年,电子游戏的收入也已超过票房收入,这也正是像最新的《星球大战前传3》这样的大片也要同步 或迅速发行电子游戏产品的原因。娱乐产业在全球化时代的新变化要求在考虑投资一部电

论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战略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 2 中国英语学习者道歉言语行为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3 论商标翻译的原则及策略 4 李尔王和格勒旺布王比较研究 5 Thackeray’s Ambivalent Attitude towards the Women in Vanity Fair 6 苔丝悲剧的自身原因分析及其启示 7 从幽默取材看中英传统价值差异 8 从《生活大爆炸》看美剧字幕翻译的文化转向 9 在异化社会里身份的迷失与精神上的顿悟--对索尔贝娄《晃来晃去的人》中主人公的剖析 10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 11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种方法 12 英汉习语翻译下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13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 ogress 14 詹姆斯乔伊斯的《阿拉比》与腐朽的宗教 15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6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17 Ezra Pound’s Attempt to Find a Savior in His Poetry Writing 18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简?爱》两种中文译本的比较 19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 20 公示语翻译失当分析——以电影票等的顾客分析为例( ) 21 对比研究中西文化中的委婉语 22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 23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specific Idioms 24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 25 The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Images in The Waste Land 26 A Comparative Study on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 27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28 隐喻在英语委婉语中的应用 29 解析《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形象 30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一代”的反叛与抗争 31 浅析王尔德《快乐王子》中基督教救赎的表现形式 32 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 33 英汉委婉语中体现的文化异同 34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American-Context Chinese Movies 35 从小飞侠彼得?潘浅析詹姆斯?巴里的悲剧人生 36 浅谈商务函电的写作 37 An Insight into Cause for Feminine Tragedy--A Case Study of A Rose for Emily 38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 39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 40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

好莱坞电影发展趋势

据美国电影协会资料显示:到2000年,美国电影每年在其国内的票房总额已达76.6亿美元,同时还能从海外电影市场得到超过60亿美元的收入。1998年,美国的第一大出口行业既不是飞机制造业,也不是农业,而是影视和音像出版业,出口总收入达600亿美元。美国视听产业(影视和音像)在国民经济中的排位已从1985年的第11位跃居到第6位。而在录像市场上,美国1997年仅录像租赁一项收入就达96亿美元。特别是,在全球100大音影企业集团中有85%都位于第一世界,而美国的营业总额就高达1100亿美元。 早在20世纪初美国电影业人士就具有了国际化的视野,美国对世界电影市场的占领,可以追溯到一战期间。那时的好莱坞制片人就开始注意到了国外市场,并在一些主要的国外市场设立办事处。带着他们的电影,推销着他们的商品、文化和观念走向世界各地。这正如有位学者所总结的:“电影制作技术和叙事手段就是在这样的殖民政治的重要转变时期发展起来的:美国占领菲律宾和古巴;欧洲对瓜分非洲达成一致;美国土着的抵抗被粉碎。随着人权的被践踏,商业文化的出口和殖民权威的建立同步进行……好莱坞专家早在1912年就发现,好莱坞电影所到之处,对美国其它商品的需求也有所增加。”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14-1918年),美国电影乘欧洲陷于战乱之际,便逐步取代了法国、英国、德国等传统的欧洲电影基地,形成了国际化的电影市场。这为美国大量库存电影找到了市场。仅在1945年之后的四年里,就有2000部美国电影进入了意大利市场,加之美国远洋船运业的发展,更加速了它对世界电影市场的占领和控制。据美国商业部1939年的报告称,美国电影已经占到了世界电影总量的65%,海外票房收入占到了好莱坞成本回收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到60年代,美国一半的电影年收入来自于出口。从60年代起,好莱坞非洲电影出口公司在前英国殖民地的电影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当时,非洲大陆每年约放映350部影片,其中半数以上来自美国。直到70年代,英国和拉美仍是好莱坞最大的出口对象。70到80年代的恶性通货膨胀后,极大地打击了墨西哥和阿根廷的电影工业,从而又使得好莱坞电影在拉美的销量急剧上升。而到80年代中期,日本又成了好莱坞的主要海外票房来源。80年代,美国电影在欧洲共同体国家的收入剧增,到1990年,占到了当地电影收入的90%.1994年,美国年出口总额达到180亿美元,电视、电影和录像制品的出口额占到了80亿,这其中55%来自于西欧。1992年欧洲的音像制品的进口额达到前所未有的37亿美元,而其出口额仅有两亿八千八百万。 而对于世界上最早制作电影并拥有较强创作和技术人员队伍的国家之一英国来说,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就开始处在好莱坞的笼罩之下,据资料显示:在1914年,美国影片已占英国市场份额的60%.1918年,英国放映的影片中至少有80%来自好莱坞。到90年代,好莱坞影片始终占英国市场份额的90%以上。1994年,英国影片仅获得国内票房13%的收入。虽然在过去的20年里,英国演员及电影创作人员赢得了30%“奥斯卡”的奖项,如,《烈火战车》、《甘地》、《印度之行》等获奖影片,还有像,《四个婚礼与一个葬礼》、《猜火车》、《黄金眼》等获得较好票房的影片,但英国的电影工业迄今仍属于好莱坞一个特定的互补。 随后,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由于新兴多厅影院的出现,又由于向新自由主义的转变和跨国投资的发展,加之通过传媒私有化进程、西欧统一市场的建立,及前苏联的开放和录像机等视听媒介的普及,都更加提升了美国大片在海外市场的收入,更加促进了美国影片市场的拓展。 美国拥有“好莱坞”这样世界一流的影业基地,美国电影的制片与发行已趋联合,并实现了高度的集中化和产业化。迪斯尼、华纳等大公司和独立制片公司共同左右着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经营。放映方面,美国较有实力的院线有20多条,其中卡尔迈克等十大院线控制着全国50%以上的银幕(映厅)。美国年产故事影片500部左右,大制片公司平均每部影片投入数千万美元。 美国电影市场有一个显着的特点:一是,电影的总收入,来自电影票房的只占35%左右;二是,其余的收入,则来自收费电影频道、有线电视、录像和普通电视台。 好莱坞电影工业始终是在自由竞争的准则下,在对市场的不断拓展和对观众口味不断变化的适应中,衍生出了一整套应变有序的操作规则。由于生产上的商业性,产品定位上的娱乐性,以及产业理论构架上的商业与艺术的统一协调性,还由于体制环境的宽松性和文化生命上的扩张性,使得好莱坞的电影生产,自然地走上了一条因文化理解而商业娱乐又电影品牌的生产创作道路,具有了广阔的市场视野。

电影技术发展史

电影技术发展史 一.早期电影技术奠基时期 1.电影技术发展的奠基 先是大约公元前400年左右针孔成像原理被发现,后有1800年英国科学家Thomas Wedgwood首次尝试通过化学的方式对图像进行记录,再到光刻摄影法、达盖尔式摄影法、卡罗式摄影法的诞生,到湿板火棉摄影法与定影胶体的探究、彩色摄影的实现等。这些摄影技术和载体的发现与发明,在很大程度上为电影技术的诞生做出了铺垫。 2.电影技术的诞生 1872年,美国参议院Leland Stanford与好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摄影师Eadweard Muybridge用24架照相机,拍下了24张照片。这些照片被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 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了一匹运动的马。这就是最早的电影技术的诞生! 二.电影技术快速发展时期 1.电影放映方式与胶片的变化 在一开始,由于电尚未出现,氢氧燃烧的“灰光”灯用来放映高度易燃的赛璐珞胶片。碳弧灯很快取代了灰光灯,安全性提高了一些。直到1915年电动马达出现之前,电影一直是手摇以每秒16格放映的。此后,更长的故事片生产出来。到1920年,电影成了全世界主要的娱乐形式。 在1891年, William Kennedy Dickson向柯达公司创始人Geroge Eastman 订购了35mm 宽的赛璐珞硝酸胶片,并在Thomas Edison原始的Kinetograph摄像机上运行时开始的。5年之后,35mm胶片再次用于美国的首次电影放映中。 2.有声电影的出现 1895 年卢米埃尔兄弟拍出《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浇水园丁》等短片,标志着电影诞生。1927 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上映标志着在电影技术史上从无声到有声的大变革。 到1930年为止,只有5%的好莱坞的影片还是默片,华纳兄弟采用了更方便的由Western Electric开发的胶片携载声音的技术,这一技术需要采用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从而诞生了这一今天仍然采用的标准。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电影胶片的形态。 3.彩色电影的出现 30 年代的第一部彩色电影《名利场》的出现,是电影史上第二次技术飞跃。双色处理技术,结合红、绿两层颜色来模拟全色。这一技术首次应用于1922年电影《The Toll of the Sea》。 50年代初,柯达公司的单带伊斯曼彩色胶片处理技术——将三层染色集中在一卷胶片上——结束了特艺色在色彩处理方面的垄断,在短短几年中,伊斯曼彩色胶片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安全的醋酸片基取代了易燃的硝酸片基。 三.现代电影技术发展 1.立体电影 用于区分影院与小的电视屏幕,并将观众重新吸引回到影院的技术之一就是三维(3-D)

好莱坞的发展历史

好莱坞的发展历史 1853年,现在的好莱坞只有一栋房子。到1870年,这里已成为一片兴旺的农田。1886年,房地产商哈维·威尔考克斯在洛杉矶郊区买下了一块了0.6平方公里的地。韦尔考克斯的夫人一次旅行时听到她旁边的一个人说她来自俄亥俄州的一个叫做好莱坞的地方,她很喜欢这个名字,回到加州后,她将苏格兰运来的大批冬青树栽在这里,将她丈夫的农庄改称为“好莱坞”(Hollywood),于是有了好莱坞这个名字。在英语中这个词是冬青树林的意思。 威尔考克斯计划在这里建造一座小城,1887年2月1日他在地区政府正式注册此名。在他夫人的帮助下他铺设了今天的好莱坞大街做为城市的主街,在这条大街和其它大街的两旁种了胡椒树并开始出售产权。他的夫人募资建了两座教堂、一座学校和一座图书馆。为了使好莱坞名符其实,他们还进口了一些英国冬青,但这些植物在加州的气候下没有存活很久。 到1900年,好莱坞已经有一间邮局、一张报纸、一座旅馆和两个市场,其居民数为500人。10万人口的洛杉矶位于市东11公里处。在好莱坞和洛杉矶间只有一条单轨的有轨电车。1902年,今天著名的好莱坞酒店的第一部分开业。1903年,此地升格为市,参加投票的177位有选举权的居民一致赞同以“好莱坞”为之命名。当年下的两条命令是:除药店外其他商店禁酒,及不准在街上驱赶数量多于200的牛群。1904年,一条新的被称为好莱坞大街的有轨电车开业,使好莱坞与洛杉矶间的往返时间大大缩短。1910年,好莱坞的居民投票决定加入洛杉矶。原因是这样他们可以通过洛杉矶取得足够的饮水和获得排水设施。 1907年,导演弗朗西斯·伯格斯带领他的摄制组来到洛杉矶,拍摄《基督山伯爵》。他们发现,这里明媚的自然风光、充足的光线和适宜的气候是拍摄电影的天然场所。1910年代初,导演大卫·格里菲斯被Biograph公司派到西海岸来拍电影,他带着丽莲·吉许、玛丽·璧克馥等演员来到了洛杉矶。他们后来想寻找一块新的地盘,于是向北出发,来到了一个热情的小镇,那就是好莱坞。Biograph公司发现此地条件不错,于是在回纽约前又陆续拍了好几部电影。渐渐许多业内人士都知道了这块宝地,到好莱坞的电影剧组越来越多,美国电影业移师好莱坞的大转移开始,好莱坞向成为电影之都迈进。 1911年10月,一批从新泽西来的电影工作者在当地以为摄影师的带领下,来到一家叫布朗杜的小客栈,他们将租到的客栈改装成一家电影公司的样子。这样,他们创建了好莱坞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内斯特影片公司。 从那以后,许多电影公司在好莱坞落户,著名的电影公司有:米高梅公司(Metro Goldwyn Mayer,简称MGM)、派拉蒙公司(Paramount)、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20th Century Fox)、华纳兄弟公司(Warner Brothers)、雷电华公司(Radio Keith Orpheum,简称RKO)、环球公司(Universal)、联美公司(United Artists)、哥伦比亚公司(Columbia Pictures)。 纽约和新泽西的电影公司迁向加州的原因主要有几点。首先这里的天气好,日照时间长。虽然电灯已经发明了,但还不够亮,最好的光源是阳光。除此之外,加州视野宽广,有各种不同的自然风景,对电影拍摄有利。 除自然条件外,在主观原因方面,好莱坞成名的最主要因素是来自发明大师爱迪生所创办的电影托拉斯公司的强大压力。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家。他在电影器材方面也有许多的发明设计革新,并拥有相应的专利权。1897年至1918年,

欧美动画电影发展史

《欧美动画电影发展史》参考使用资料 开创 1907~1937年是开创阶段。1907年,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由美国人布莱克顿拍摄完成,美国动画片史正式开始。这一时期的动画影片只有短短的5分钟左右,用于正式电影前的加演,制作比较简单粗糙。这个时期的动画先驱还有温莎·麦克凯、派特·苏立文、弗莱舍兄弟等。麦克凯是美国商业动画电影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品有《恐龙》〈露斯坦尼亚号的沉没〉等。苏立文刨作了美国动画片史第一个有个性魅力的动画人物“菲力斯猫”。弗莱舍兄弟的作品有<蓓蒂·波普〉<大力水手>等。华特·迪斯尼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崛起,1928年他推出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1932年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 初步发展 1937~1949年是美国动画片的初步发展时期。1937年,迪斯尼公司推出了《白雪公主》,片长达74分钟,这在美国动画片史上是个史无前例的创举,继而推出《木偶奇遇记》《幻想曲》《小鹿班比》等动画长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迪斯尼公司停止了动画长片的拍摄,直到40年代末期才恢复过来。查克·琼斯创作的动画短片如《兔八哥》《戴飞鸭》等在战争期间也非常受欢迎。 第一次繁荣 1950—1966年是美国动画片第一次繁荣时期。这个时期,迪斯尼公司几乎每年都推出一部经典动画片,如《仙履奇缘》《爱丽斯梦游仙境》《小姐与流氓》《睡美人》,等等。其他的动画制作公司在迪斯尼公司的排挤之下纷纷关门停业,迪斯尼公司成为动画电影业的霸主。 蛰伏 1967~1988年是美国动画的蛰伏时期。1966年12月15日,伟大的华特·迪斯尼因肺癌去世,迪斯尼公司陷入了困境,美国动画业也进入萧条时期。此时,电视动画逐渐发展起来。 汉纳和芭芭拉是电视动画的代表人物,他们创作了电视系列片《猫和老鼠》《辛普森一家》等。整个70年代,只有数部动画片,质量也平平。80年代初,老一代的动画家都到了退休的年纪,迪斯尼公司努力培养新人,处于新旧结合时期,拍出了颇有争议的动画电影,如《黑神锅传奇》等。80年代后期,迪斯尼公司开始尝试着利用电脑制作动画,1986年的《妙妙探》,第一次用电脑动画制作了伦敦钟楼的场面。同时,公司任用了专业的企业经理人麦克·艾斯纳接管了公司。 又一次繁荣 1989年是美国动画又一次繁荣时期。迪斯尼公司推出了《小美人鱼》,获得了极大成功,标志着美国动画片又一次进入繁荣时期,一直持续至2002年。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很多,如创造了票房奇迹的《狮子王》、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以及可以乱真的《恐龙》,等等。20世纪90年代末期,各个大制片公司纷纷涉足动画界,使这一时期的美国动画异彩纷呈。 据《美国动画大百科全书》(杰夫…伦伯格著,切克马克出版社,1999年,第2版)统计,自1911至1998年,美国共生产动画片2286部。 动画家主要有:温莎.麦克凯,代表作品有《恐龙》(1914)、《露斯坦尼亚号的沉没》(1918);弗莱舍兄弟,代表作品有《小丑柯柯》(20世纪20年代)、《大力水手》(20世纪30年代)、《蓓蒂·波普》(20世纪40年代);华。特.迪斯尼,代表作品有《米老鼠》(1928)、《唐老鸭》(1934)和《白雪公主》(1937)、《小飞象》(1941)、《睡美人》(1959)、《幻想曲2000》等41部经典动画片;汉纳一芭芭拉,代表作品有<猫和老鼠》(1939)、《辛普森一家》(20世

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文化价值表达

学术论坛/MOV IEL ITERATURE 2010年第19期 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文化价值表达 艾素萍 王 庆(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四川自贡 643000) [摘 要] 美国文化是一种开放、包容、进取的文化。作为一门艺术形式的电影,同样承载了文化价值表达的责 任。好莱坞电影之所以成为世界电影的标杆,除了豪华的制作,基于全球范围的成功推广等因素之外,其本身所表达的美国文化价值的核心,即强烈的追求自由平等的个人主义、坚强乐观的进取精神和关注未来注重创新的科技意识,不仅是美国发展壮大的动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已经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范畴,成为一种普世性的共同理想和追求。 [关键词] 好莱坞;美国文化;个人主义;进取精神;科技意识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同时也是表达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的重要媒介。以商业为目的的好莱坞电影,凭借菜单式、全球化的运作推广,在世界上无可辩驳地成了霸主,被看做世界电影的典范。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很好地塑造、传播了美国形象和美国文化价值观,以至于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不得不担心美国 文化帝国!的侵略会压制甚至取代其他民族文化,造成文化价值的单一化。好莱坞电影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除了美国大国的政治、经济、商业影响力,美国电影产业的制作模式,精巧的故事叙事方法等原因外,还有一种重要的内在因素,那就是好莱坞电影呈现的美国文化价值核心观念,而这种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价值观,因而得到了世界的认同。在好莱坞制作的大量电影中,都充分展示了这种美国文化价值观,其核心就是追求自由平等的个人主义、坚强乐观的进取精神、注重创新关注未来的科技意识。 一、追求自由平等的个人主义 在法律上,美国?独立宣言#?权利法案#和?联邦宪法#是美国立国的基本法律制度。这三个法律确立了美国个人主义立国的基本思想。?独立宣言#称: 人人生而 平等,人人都享有上帝赋予的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权利法案#在第一条就规定了个人的自由权利,包括 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的自由权利!。在美国文化价值中,个人主义是最重要内容,个人主义包括自由选择、自主决定,并通过自我奋斗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等。虽然个人主义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内容始终是承认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其他任何人都不得加以干涉和控制。美国社会追求个人利益、实现自身价值高于一切。它具体表现为利己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和自由主义。 在好莱坞许多电影电影中都体现了这种个人至上的价值观,比如电影?花木兰#。中国的电影?花木兰#强调的是男女平等、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他表明女子也能像男儿一样,驰骋沙场,保家卫国,这是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反映。而美国的?花木兰#则是为了证明自己,强调的是个人主义。影片中描写木兰为了证明自己,毅然替父从军,在军队被训练成一个英勇的战士,在最危急的情况下,她凭借其惊人的智慧和勇气用火箭炸雪山,引起 雪崩,埋葬了匈奴的军队,成为受人尊敬的女英雄。影片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正如木兰自己所说 我是在证明我自己!。又如电影?美丽心灵#中,数学家小约翰?纳什很早便发明了博弈理论,他的论文开始享有国际声誉。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进军学术最高层次的道路变得十分困难,然而在妻子的相助下,纳什始终坚持与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疾病作斗争。无论别人怎样说他精神有问题,说他疯狂,他都始终如一地做着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约翰?纳什的行为充分反映出了强烈的个人自我意识。 英雄片在好莱坞电影中一直长盛不衰。面对灾难和犯罪,需要合理秩序的国家、民族、领袖和普通大众,都有渴望英雄的情节,好莱坞塑造了一个个身怀绝技、本领超强的英雄人物,他们特立独行,伸张正义,解救人类,无论?蜘蛛侠#?钢铁巨人#?第一滴血#系列、?007#系列,这些英雄不仅仅是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也是世界上大多数人的英雄渴望。 ?飞越疯人院#塑造了一个贴近现实的为追求民主自由生活的英雄形象。导演把作为正常人的墨菲放入医院这个特殊环境,在这里墨菲陪大家打篮球、看电视,最后鼓励病人参与民主投票,引导病人为自己的民主和自由斗争。墨菲得到了病人的支持和厚爱,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也威胁了代表病态势力的护士长的权威。墨菲是一个真正深入民心的领导式人物,他用言传身教影响周边的人,引导人们为民主自由而战。这正是美国文化追求民主、自由和个人空间的表现。 二、坚强乐观的进取精神 1985年1月21日,里根总统在第二任就职演说中说: 我们这些当代美国人并没有沉溺于回首往事。在这块幸福的土地上,始终存在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卡特总统在1977年1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说: 美国的理想持久不衰。我们必须再次对我们的国家和对我们彼此充满信心。我相信美国能变得更美好。我们能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强大。!%这两位总统的话,形象地道出了美国人乐观进取的民族性格。美国人的进取精神,是美国得以成功的动力所在。 美国人对 美国梦!的追寻和开发西部是 乐观进取!精神最生动的体现。正如有学者指出, 美国梦!是一种贯 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