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马原知识点框架

考研马原知识点框架
考研马原知识点框架

哲学基本问

节 框

马原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P3)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统一基本组成部分。 (2)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2、思考并归纳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29-P33) (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①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反映世界时会表现出主体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非凡创造性。人能在思维中建构一个现实中没有的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可变客观为现实。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其次,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3、当前中国一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试结合有关矛盾原理谈谈看法。(P42-P43) (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2)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1)二者是有区别的。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 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 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 (1)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③坚持真理,修正谬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做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的唯物论)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要求和实践的本质特点,即直接现实性所决定的。 (2)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主观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作为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唯一有这个

马原分析题复习方法.doc

上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了分析题的总体复习方法,这篇文章里我具体谈一谈马原分析题的审题答题技巧以及复习方法,同学们看完之后可以开始试着做真题和8套卷,相信经过一定的训练之后找哲学原理的成功率会有明显提高。 【复习方法】 做马原分析题,头脑屮必须有一个哲学框架。最怕的就是到考场上,看完材料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连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中的哪一快都搞不清楚。或者是明明看到材料应该是讲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但是这一块有哪些原理脑子里一片空白,这就是框架没有建立起來,头绪没有整理清楚。我建议同学们自己画一个框架图,或者直接参考我在《知识点提要》屮给出的12页哲学逻辑图,把过去10年的马原分析题认真研究之后,标出各个原理所在的位置,你会发现很多原理都是重复在考的,在复习框架图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些原理的应用。 比如说关于认识与实践,在《捉要》逻辑图的第7页,需要掌握实践和认识活动屮的主体客体(2013年),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4点,其中①②③在16年考查,④在13年考查, ①在08年考査,①③在01年考查),认识的本质(2013年)。同时,还要关联到其他一些知识点,比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见《提要》逻辑图第8页),需要把握认识壯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2013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2012年)。再进一步扩展,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那么乂涉及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002年,《提要》逻辑图第3页)。实际上,在真题的标准答案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把这些知识点串在一起的情况,比如“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按规律办事”、“耍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这些也是同学们要通过研究真题,从真题的标准答案中学习的。把这种常见的“套话”记住,在结合材料组织语言的时候就不怕没有素材可用,可以让回答更加“丰满”。 在做题练习的过程中,我也建议同学们可以把相对抽彖的哲学原理用简单易懂的一些同义诃或者短语來替代,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比如说“举一反三”就是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具休问题具体分析”就是才盾的特殊性;“正视问题的存在”可以川才盾普遍性來解释;提问中同吋问到两个方而/属性/特点的吋候,可以考虑用对立统一;涉及到两个相反的事物(比如成功/火败、真理/谬误、好事/坏事等),可以考虑用矛盾转化。 【审题技巧】 马原分析题要在审题上下功夫,不要怕浪费时间,如果原理找不准,写的再多再好也没用。如果点踩到了,自己围绕知识点再加一?些"套话”(比如前而提到的,要按规律办事,采収科学的方法,勇于创新等),10分就可以拿到7、8分。下面我先给大家分析一下马原分析题的提问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隐晦的问法,比如2010年梅兰芳这道题的提问: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Z作”?这类提问难度鮫大,需要口己完成整个分析过程。还有一种是限定性的问法,比如2006年34题第一问: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Z处;2009年34题第一问: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这种提问方式明确告诉了考生要从某个角度分析,难度略低,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种限定,每年考试都有考生忽略了这种限定,丢分是非常可惜的。卜-面我将主耍讲解第一类难度较高的捉问如何从审题來分析所考原理。 篇幅所限,具体题目材料可参考《讲真题》

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和。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

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

考研政治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

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的关系 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①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 ②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④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6、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有条件性; ②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②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

2017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 (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列宁指出,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人的需要、利益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所以,我们要把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知识点讲解】 1.基本概念或原理分析 (1)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注意: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规律。 (2)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动物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人却可以利用规律改造自然。 2.案例或记忆方法 美国某肉类食品公司的老板看到一篇报道——墨西哥发生了畜类瘟疫。于是,他断定如果墨西哥真的发生了瘟疫,必然会很快传到相邻的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州,政府必然会下令禁止这两个州的肉类食品外运。这位老板立即从上述两州购买牛肉和生猪,并火速运往美国东部。几天后,正如其所料,美国市场因肉类食品短缺而涨价,而这家肉类食品公司却因此获利9000万美元。所以,规律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案例中的这位老板就是自觉运用了价值规律中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运筹帷幄,最终赚了个盆满钵满。

《马原》各章核心知识点归纳

绪论、主干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主干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选择题) 运动观: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④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其一,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其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其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考点4:发展与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趋势、规律、进程、必然性都可以代替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趋势、规律、进程、方向都可以代替方向)、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考研政治马原政治经济学部分选择题解析

考研政治马原政治经济学部分选择题解 析 政治经济学的知识点,历来强调整体体系理解和细节知识点和概念的准确把握,凯程考研下面为大家解析哲学部分的多项选择题。 政治经济学的知识点,历来强调整体体系理解和细节知识点和概念的准确把握,在2015考研政治试卷中,政治经济学共考查三道选择题,总共5分,题号为3、20、21,但可惜的是,任性的命题人让全拿5分变得异常艰辛,下面为大家解析哲学部分的多项选择题。 单选题第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A.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C.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D.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题目关键词是“机器换人”,我们要明白的是机器是生产资料,人是劳动力,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就是资本技术构成,那么如此一来A项就可以直接选出;剩余价值的知2015年多选题第20题考的就是剩余价值的发展,而在剩余价值来源的知识点上,问题很简单,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剩余劳动,并不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受个别劳动生产率影响,C项错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是超额利润,而不是社会平均利润,D项错误。 多选题第20题,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化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上述论断表明()A.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特征需要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与之相适应B.资本主义社会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 C.资本主义积累必然导致工人人口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过剩 D.资本主义积累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失业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题干有可能没有读懂,但那不是关键,关键是同学们抓到题目的关键词——资本积累。资本积累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产生相对过剩人口,只要资本主义所有制没有变,资本积累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就不可避免,相适应的相对过剩人口规律也就客观存在;相对过剩人口即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的过剩人口。ABCD皆为正确选项。 多选题第21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干预也更加深入。其中,微观规制的类型主要有()A.社会经济规制B.公共亊业规制 C.公众生活规制D.反托拉斯法。

马原知识框架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

1 ( ( 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3)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阶级斗争与改革 (1)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

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衡量标准 (1)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6.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真理的属性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真理的属性 真理的属性和真理的标准 1、真理的定义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的属性 (1)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而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 (2)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或者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内容具有正确性,真理的发展具有无限性。其具体含义有:其一,就真理的内容而言,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因此,承认了客观真理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其二,就真理的发展而言,其前景是无限的。由于人类依其认识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所以,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其三,就真理发展的最终结果而言,无数相对真

理的总和构成为绝对真理。所以,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3)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有条件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世界的正确把握具有近似性。其含义有三层:其一,从认识的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认识。其二,从认识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其三,从认识的进程看,任何真理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真理的属性;其二是指真理的类型。从类型的角度而言,所谓“绝对真理”是指限度地接近“完全”、“终极”意义上的真理;而所谓“相对真理”是指近似、相对意义上的真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主要是用前一个含义。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的同一性表现在:其—,从静态上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绝对真理和纯粹的相对真理。换言之,相对之中有绝对,因为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而绝对之中有相对,因为任何绝对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其二,从动态上讲,二者是辩证转化的。任何真理性

考研政治马原实践与认识关系讲解

考研政治马原实践与认识关系讲解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需要掌握几大重要的原理及其相关方法论,这是考研答题的理论依据。7.8月份暑期复习,希望大家能够好好把握,加强政治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和记忆。实践与认识(理论)的关系(易考分析题) 原理: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活动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表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活动最终的目的 (二)认识对实践的能动指导作用 认识对实践活动起反作用,尤其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能够对实践活动起重要的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在: (1)正确的理性认识,能够正确的指导实践活动,促进实践活动目标的实现。 (2)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活动,妨碍实践目标的实现。 方法论: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第二,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 第三,只有充分尊重实践,才能有力的反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克服主观主义。 凯程考研辅导中心优势 凯程考研辅导中心创办于2005年4月,具有强大高校背景,是中国最早专门从事考研高端辅导的机构之一。并积累了多年的考研辅导经验。 成功学员多 至今已有数千位学员进入全国各大高校研究生院学习,这些同学的名单在网上有据可查。而且从2005年到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凯程考研辅导中心的成功学员人数要比前一年翻一倍,所谓的成功学员,是指通过初试,进入各校复试并最终录取的同学。 师资力量强 首先,所有老师均来自北京各高校的教师,且讲任何课程备课必须超过一个月,那些虽然有名但是准备草草的老师从来不能站在讲台上,这是对老师的硬性要求。 其次,所有老师都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与试讲环节且试讲必须得到听课学生90%以上的好评,好评不够马上淘汰。 第三,讲授的内容必须是应试化的,让学生越听越迷糊的老师,也坚决不要。 课程质量高 采取公共课小班授课,专业课一对一辅导的方式,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特点及程度差异,因材施教,精讲精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完整版)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

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

研究生考试马原专业课考点归纳

20XX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专业课考点归纳 (页码参照20XX年修订版)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3-P19) 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鲜明的政治立场 3.重要的理论品质 4.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9)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辨证统一。(P42)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注意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7-P48) 四、和谐社会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P49) 五、辨证的否定观。(P51) 第二章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5)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辨证统一。(P75)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 3.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辨证统一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78-P79 ) 1.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3.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起着补充作用 四、价值及其特性。(P80) 1.客观性

2.主体性 3.社会历史性 4.多维性 五、价值评价的功能及其特点。(P82-P84) 1.以主客体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价值评价“功能”见P84) 六、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辨证统一。(P85-P86) 1.成功的实践必然以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为前提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辨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七、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P87)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 第一章(上)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第一章(上)2016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一般出现在论述题和材料题部分的频率较低,大部分分值都会在选择题和辨析题中出现,因此,对政经部分的选择题练习需要考生在冲刺阶段多加练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易考又易错的选择题,并有详细的命题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预祝大家能够取得好成绩!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单选 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这种经济形态是指: A.自然经济 B.简单商品经济 C.发达商品经济 D.市场经济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首先,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是商品经济的特征。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封闭保守的经济,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劳动以自然分工为基础。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与机器大生产、发达的科技相联系,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不仅为了交换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更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使价值增殖。而市场经济是市场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因此,ACD均为错误选项。只有简单的商品经济才是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的经济形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缺一不可。第一,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人需要,就不能成为商品,即使在它身上耗费再多的劳动,这些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所以,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不能形成价值。第二,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一个物品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如阳光、空气等,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3)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鲜明特征: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1)探讨当代人与世界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而是一种“现世的智慧”,因而它必然要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在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空

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为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可能性。但同时,科技的发展又颠覆了我们传统的世界观,使我们陷入困惑中。因此,我们的任务应当是遵循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所确定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根据时代要求,探讨追问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2)追问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当代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使人类在改造自然、变革社会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在这些成就的背后,也不难看到一些面效应。因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不断追寻适合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3)研究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开放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与活力都来源于实践,是对各种科学理论、科学成果的批判继承,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在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要以当代思潮的方式来考虑问题,引领时代发展。 2,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答: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④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3,“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答: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马原必背知识点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 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 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 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辩证法的两大特征

2018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辩证法的两 大特征 考研政治复习要把握科目框架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认为大家通过逻辑图来复习,更有利于记忆和梳理,下文我们就通过图片来记忆马原知识点,18考生注意巩固。

说明: 唯物辩证法是对世界存在状态的回答。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静止孤立的,而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的。实际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都不是马克思的创造,早在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之前,就存在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唯物主义(又叫做机

械唯物主义)这两个派别;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才是辩证法的创立者,只不过他的辩证法体系是唯心的,即只承认精神领域存在着辩证关系。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唯物主义,便形成了辩证唯物论,从而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相区分;另一方面从唯物主义出发去看待辩证法,便形成了唯物辩证法,从而与唯心辩证法相区别开来。 考点: (1)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2)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3) 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实质 (4) 发展与过程 (5)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6) 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7) 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8)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9)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10)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1) 矛盾分析方法 (12)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13)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辨证关系 (14) 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 (15) 辨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16) 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 (17)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18)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9)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20) 辨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21) 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考试题型: 唯物辩证法历来是考研政治的重点,它的三大基本内容,即二大特征、三大规律、五大范畴都曾经作为材料分析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考研真题当中。尤其是“对立统一规律”考查的频率很高。 复习策略: 除了根据所给图示,掌握基本框架之外。考点(1)至(17)都要作为材料分析题的形式来理解记忆。因此这部分内容不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而且还要培养用所记忆的知识去分析材料、回答问题的能力。这是对考生比较高的要求,需要长时期的练习。考点(18)至(21)则以选择题的方式了解记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