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片换热管参数

翅片换热管参数

常用参数积累

一、翅片换热管

1、Φ25×2mm无缝钢管绕16mm高铝散热螺旋片。铝螺旋片厚度0.4mm,间

距2.309mm。

2、蒸汽温度130~160℃情况下,蒸发1kg水需要换热翅片管换热面积为:

2~2.5 M2。

3、上述规格的翅片换热管换热面积为:1.9 M2/米。理论重量:2kg/米

翅片管束外强制对流换热系数及阻力的测定实验

翅片管束外强制对流换热系数及阻力的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方法; 2.学会翅片管束管外放热和阻力的实验研究方法 3.学习测量风速、温度、热量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 根据相似理论,流体受迫外掠物体时的换热系数α与流体流速、物体几何参数、物体间的相对几何位置以及流体物性等的关系可用下列准则方程式描述: Nu = f (Re,Pr) (12.2—1)实验研究表明,空气横掠管束表面时,由于空气普郎特数(Pr=0.7)为常数,故一般可将上式整理成下列的指数形式, Nu m = C Re m n (12.2—2)式中Nu m——努谢尔特准则,Nu m=α d / λm ; Re m——雷诺准则Re m = ω d / νm; C、n——均为常数,由实验确定。 上述各准则中α——壁面平均对流换热系数,W/m2·℃; d——实验管外径,作为定性尺寸,m; λ——空气导热系数,W/m·℃; ω——空气流过实验管外最窄截面处流速,m/s; ν——空气运动粘度,m2/s。 角下标“m”表示以空气边界层平均温度t m = 0.5(t w+t f)作为定性温度。式中t w为实验管壁面平均温度,[℃],t f为空气平均温度,[℃]。 本实验的任务在于确定C与n的数值,首先使空气流速一定,然后测定有关的数据:电流I 、电压V 、管壁温度t w 、空气温度t f 、微压计动压头h、测试段静压差H(阻力)。至于α、ω在实验中无法直接测得,可通过计算求得,而物性参数可在有关书中查得。得到一组数据后,可得一组Re、Nu值;改变空气流速,又得到一组数据,再得一组Nu、Re值;改变几次空气流速,就可得到一系列的实验数据。 三、实验设备 本对流实验在实验风洞中进行。实验风洞主要由风洞本体、风机、构架、实验管及其加热器、水银温度计、倾斜式微压计、皮托管、电位差计、功率表以及调压变压器等组成。实验风洞如图12.2-1所示(温度计、微压计、电位差计、调压变压器等在图中未示出)。

翅片管及规格

翅片管及规格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翅片管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通常在换热管的表面通过加翅片,增大换热管的外表面积(或内表面积),从而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这样的换热管叫做翅片管。 翅片管作为换热元件,长期工作于高温烟气的工况下,比如锅炉换热器用翅片管使用环境恶劣,高温高压且处于腐蚀性气氛,这要求翅片管应具有很高的性能指标。 1) 防腐性能(Anti-corrosion) 2) 耐磨性能(Anti-wear) 3) 低的接触热阻(lower contact resistance) 4) 高的稳定性(Higher Stability) 5) 防积灰能力 高频焊螺旋翅片管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螺旋翅片管之一,现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水泥行业的预热回收以及石油化工等行业.高频焊螺旋翅片管是在钢带缠绕钢管的同时,利用高频电流的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对钢带和钢管外表面加热,直至塑性状态或熔化,在缠绕钢带的一定压力下完成焊接。这种高频焊实为一种固相焊接。它与镶嵌、钎焊(或整体热镀锌)等方法相比,无论是在产品质量(翅片的焊合率高,可达95%),还是生产率及自动化程度上,都是更为先进。 我公司的主要产品:高频焊翅片管、无缝翅片管、工业翅片管、翅片管换热器,热管、热管换热器等。 我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生产设备先进,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迅速的交货,良好的销售服务,诚信的合同往来,合理优惠的价格,在同行业中有很高的声誉,产品畅销全国,赢得了广大用户的赞誉,我们期待您的合作! 高频焊接螺旋翅

产品展示: U型翅片管 高频焊翅片管 普通翅片管 无缝管翅片管 工业用翅片管 高频焊翅片管 工业翅片管散热器复合翅片管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 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 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1是管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有余量约10% 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 水水 850~1700 水气体 17~280 水有机溶剂 280~850 水轻油 340~910 水重油60~280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 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 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 水低沸点烃类冷凝 455~1140 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 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 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K值通常在800~2200W/m2·℃围。

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围。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围。 1.流体流径的选择 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 (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翅片换热器传热系数

翅片换热器传热系数 ABRAHAM LAPIN and W. FRED SCHURIG I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Brooklyn, Brooklyn 1, N. Y. 许多方程来源于实验数据,同时提出了有交叉流动的热交换器的设计。对关于换热器行数 的总传热影响,进行了图示作为参考. 翅片管在热交换器中的使用有了迅速增长。当内部传热系数比外面的系数极大时,它经常被实际增加一定数量的外表面来为低外系数进行补偿。许多研究人员都对翅片管的传热进行研究。因为对可能的翅片类型的安排有非常大的数量,大多数研究都局限于特定条件。 实验设备与程序 设备金属板材风管横截面为 30x12 3/4 英寸。上部是固定的,但较低的部分,可提高或降低 容纳一个可变数目的排。这下部分(进口)进行拟合有5英寸空气校正叶片可助均匀分布的空气线圈。 传热表面(台风的空气调节股份有限公司)。每个单元有八个翅片管manifolded 在一起以并行方式进行。 5 / 8英寸 0.dx0.025英寸铜管 11/2英寸 0.dx0.018英寸轧花 8每英寸,30英寸翅翅片长度 Ao/Ai=16.30,Ao=2.44平方英尺 翅片管直径= 2.4 1.248平方英尺,空气流面积最小 这些铝管的用途,则被关在一个长方形的30×12 3/4英寸的帧。一个3/4设备橡胶障板安放在沿 一侧的框架。翅片管相邻本遮光罩一个侧和框架本身上另一边。该框架结构允许一个交错管的安排通过简单地转弯连续排对单位180度的另一个。

一台吹风机提供空气供给在逆流而上空调管道内结束。 测量 水流量用校准过的转子流量计。空气流量是用一个托马斯米测量,其中包括四个帧开口用1.134 镍铬合金 欧姆/英尺,有一个总电阻每一个约25欧姆。流动的空气用仪表测量通过一系列的圆盘和圆环折流板顺流混合。温度进行了测量精确温度计刻度为0.1 C 。每一个温度计的位置了经过精心挑选的,确保读出正确的总体温度。 一系列的运行是由1到8步骤在一个单元中。这在试管被水平和安排一个三角形的场地:1 1/2-inch 水平和垂直距离管-Le. 1.5X1.677英寸,三角形场地。所有的管道都是相连的,所以只有一个水程。水联系之间是这样的空气和水逆向流动。 程序 热水用泵送进管中,同时冷空气穿过翅片。水流量和温度维持在恒定的9000(磅/小时)和50度,它给出一种管程雷诺数超过20000。 管外的空气流速各在1100 - 5000英镑每小时之间,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基于最小的通流面积3至15英尺/秒。在室温下空气进入导管。两个完全独立的流动进行着。所有实验结果可再生的有4%。一系列等温压力损耗测量使用一至八行被独立的传热。流动的空气温度通过翅片管时68度。和流量从1200到4500磅每小时。给雷诺数范围2200到8500。 压力损失用一个倾斜的水压计测量。 计算和结果 p 12p 2l m WC (T - T ) = c (t - t ) =UA t ω? 12p 2l () c (t - t )p m m WC T T U A t A t ω-==?? 111'11i i si i av so o o o L UA h A h A kA h A h A =++++ 111'11U o o o i i si i av so o A A A L h A h A k A h h =++++ 0.80.3 0.0225()(Re)(Pr)i h k D = 0.8 0.2 (10.01)160()i i t V h d +=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1 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内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1是管内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有余量约10% 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 水水850~1700 水气体17~280 水有机溶剂280~850 水轻油340~910 水重油60~280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 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 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 水低沸点烃类冷凝455~1140 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 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 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K值通常在 2 800~2200W/m2·℃范围内。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范围内。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范围内。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 (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 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在选择流体流径时,上述各点常不能同时兼顾,应视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例如首先考虑流体的压强、防腐蚀及清洗等要求,然后再校核对流传热系数和压强降,以便作出较恰当的选择。 2. 流体流速的选择增加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加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性,即降低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从而可减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体阻力增大,动力消耗就增多。所以适宜的流速要通过经济衡算才能定出。此外,在选择流速时,还需考虑结构上的要求。例如,选择高的流速,使管子的数目减少,对一定的传热面积,不得不采用较长的管子或增加程数。管子太长不易清洗,且一般管长都有一定的标准;单程变为多程使平均温度差下降。这些也是选择流速时应予考虑的问题。 3. 流体两端温度的确定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规定,就不存在确定流体两端温度的问题。若其中一个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则出口温度应由设计者来确定。例如用冷水冷却某热流体,冷水的进口温度可以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作出估计,而换热器出口的冷水温度,便需要根据经济

翅片管及规格

翅片管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通常在换热管的表面通过加翅片,增大换热管的外表面积(或内表面积),从而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这样的换热管叫做翅片管。 翅片管作为换热元件,长期工作于高温烟气的工况下,比如锅炉换热器用翅片管使用环境恶劣,高温高压且处于腐蚀性气氛,这要求翅片管应具有很高的性能指标。 1) 防腐性能(Anti-corrosion) 2) 耐磨性能(Anti-wear) 3) 低的接触热阻(lower contact resistance) 4) 高的稳定性(Higher Stability) 5) 防积灰能力 高频焊螺旋翅片管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螺旋翅片管之一,现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水泥行业的预热回收以及石油化工等行业.高频焊螺旋翅片管是在钢带缠绕钢管的同时,利用高频电流的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对钢带和钢管外表面加热,直至塑性状态或熔化,在缠绕钢带的一定压力下完成焊接。这种高频焊实为一种固相焊接。它与镶嵌、钎焊(或整体热镀锌)等方法相比,无论是在产品质量(翅片的焊合率高,可达95%),还是生产率及自动化程度上,都是更为先进。 我公司的主要产品:高频焊翅片管、无缝翅片管、工业翅片管、翅片管换热器,热管、热管换热器等。 我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生产设备先进,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迅速的交货,良好的销售服务,诚信的合同往来,合理优惠的价格,在同行业中有很高的声誉,产品畅销全国,赢得了广大用户的赞誉,我们期待您的合作! 高频焊接螺旋翅片管

产品展示: U型翅片管高频焊翅片管 普通翅片管无缝管翅片管

工业用翅片管高频焊翅片管 工业翅片管散热器复合翅片管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计算示例(终)-用于合并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设计说明书 设计一列管试换热器,主要完成冷却水——过冷水的热量交换设计压力为管程(表压),壳程压力为(表压),壳程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0℃和50℃,管程过冷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90℃和65℃管程冷水的流量为80t/h。 2、设计计算过程: (1)热力计算 1)原始数据: 过冷却水进口温度t1′=145℃; 过冷却水出口温度t1〞=45℃; 过冷却水工作压力P1=(表压) 冷水流量G1=80000kg/h; 冷却水进口温度t2′=20℃; 冷却水出口温度t2〞=50℃; 冷却水工作压力P2= Mp a(表压)。改为冷却水工作压力P2= Mp 2)定性温度及物性参数: 冷却水的定性温度t2=( t1′+ t1〞)/2=(20+50)/2=35℃; 冷却水的密度查物性表得ρ2= kg/m3; 冷却水的比热查物性表得C p2= kJ/kg.℃ 冷却水的导热系数查物性表得λ2= W/m.℃ 冷却水的粘度μ2=×10-6 Pa·s; 冷却水的普朗特数查物性表得P r2=; 过冷水的定性温度℃; 过冷水的密度查物性表得ρ1=976 kg/m3; 过冷水的比热查物性表得C p1=kg.℃; 过冷水的导热系数查物性表得λ1=m.℃; 过冷水的普朗特数查物性表得P r2; 过冷水的粘度μ1=×10-6 Pa·s。 过冷水的工作压力P1= Mp a(表压) 3)传热量与水热流量 取定换热器热效率为η=; 设计传热量: 过冷却水流量: ; 4)有效平均温差 逆流平均温差:

根据式(3-20)计算参数p、R: 参数P: 参数R: 换热器按单壳程2管程设计,查图3—8得温差校正系数Ψ=; 有效平均温差: 5)管程换热系数计算: 附录10,初定传热系数K0=400 W/m.℃; 初选传热面积: m2; 选用φ25×无缝钢管作换热管; 管子外径d0=m; 管子内径d i=×=0.02 m; 管子长度取为l=3 m; 管子总数: 取720根管程流通截面积: m2 管程流速: m/s 管程雷诺数: 湍流管程传热系数:(式3-33c) 6)结构初步设计: 布管方式见图所示: 管间距s=0.032m(按GB151,取); 管束中心排管的管数按所给的公式确定: 取20根;

翅片管换热器实验指导书

*********************************************************** 空气 水热交换器实验 ************************************************************ 指导说明书 同济大学热能实验室 陈德珍 2000年1月

第一部分空冷器实验台系统说明 本实验台是上海交通大学开发、针对换热器课程的教学要求而设计的科教产品。所用的换热器为一较小的间壁式换热器,空气—水作为介质,实验台由独立的风源,热水源,温度控制器等组合而成,有较大的灵活性,以后还可发展冷却塔性能试验。 一、实验台组成、系统、设备及仪表 实验台系统的简图见图1,主要由风源、热水源、可控硅温度控制器组成。且各自独立,有较大的灵活性。 主要性能: 1.风源:风机:电机:400w,三相380v 风量:800m3/h 风压:60mmH2O 出风口尺寸:200×135mm 吸风口配二只可叠套的橡胶收缩风口,测速段处直径分别为 D1=120mm及D2=60mm, 2.热水源:水箱尺寸:445×245×575mm 水泵:电机:120W 单相220v 流量:1.5m3/h 压头:12mH2O 加热器:3KW 220V 3只 转子流量计:LZB-25 60-600L/h 3.可控硅温度控制器:TA-092 PID调节仪 ZK-03 三相可控硅电压调整器 最大输出功率10KW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BA20~100℃ 可控硅 3CT 20A/1000V 电源:三相380V 4.试验用换热器 实验所用的间壁式换热器为一较紧凑的翅片管式散热器,由铜管束套带皱折的铝整 体翅片构成,见图2。 主要参数: 管束:紫铜管管径:d0=10mm d1=8mm 节距横向:s1=45mm 纵向:s2=13mm 翅片:铝制、皱折、整片 片厚:δ=0.1mm 片节距:t=2.6mm 试件总体尺寸: 水侧:横向管数:n1=3 纵向管排数:n2=8 总管数:n=n1×n2=24 水通道并联管子数:即n1=3 管子总长度:L=a×n=0.2×24=4.8m 通道面积:F w=n1×π×d1×d1/4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1.流体流径的选择 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 热器为例) (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 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 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在选择流体流径时,上述各点常不能同时兼顾,应视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例如首先考虑流体的压强、防腐蚀及清洗等要求,然后再校核对流传热系数和压强降,以便作出较恰当的选择。 2. 流体流速的选择 增加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加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性,即降低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从而可减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体阻力增大,动力消耗就增多。所以适宜的流速要通过经济衡算才能定出。 此外,在选择流速时,还需考虑结构上的要求。例如,选择高的流速,使管子的数目减少,对一定的传热面积,不得不采用较长的管子或增加程数。管子太长不易清洗,且一般管长都有一定的标准; 单程变为多程使平均温度差下降。这些也是选择流速时应予考虑的问题。 3. 流体两端温度的确定 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规定,就不存在确定流体两端温度的问题。若其中一个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则出口温度应由设计者来确定。例如用冷水冷却某热流体,冷水的进口温度可以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作出估计,而换热器出口的冷水温度,便需要根据经济衡算来决定。为了节省水量,可使水的出口温度提高些,但传热面积就需要加大;为了减小传热面积,则要增加水量。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一般来说,设计时可采取冷却水两端温差为5~10℃。缺水地区选用较大的温度 差,水源丰富地区选用较小的温度差。 4. 管子的规格和排列方法 选择管径时,应尽可能使流速高些,但一般不应超过前面介绍的流速范围。易结垢、粘度较大的液体宜采用较大的管径。我国目前试用的列管式换热器系列标准中仅有φ25×2.5mm及φ19×mm两种 规格的管子。 管长的选择是以清洗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为原则。长管不便于清洗,且易弯曲。一般出厂的标准钢管长为6m,则合理的换热器管长应为1.5、2、3或6m。系列标准中也采用这四种管长。此外,管长和壳径应相适应,一般取L/D为4~6(对直径小的换热器可大些)。 如前所述,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法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直列和正方形错列等,如第五节中图4-25所示。等边三角形排列的优点有:管板的强度高;流体走短路的机会少,且管外流体扰动较大,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高;相同的壳径内可排列更多的管子。正方形直列排列的优点是便于清洗列管的外壁,适用于壳程流体易产生污垢的场合;但其对流传热系数较正三角排列时为低。正方形错列排列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即对流传热系数(较直列排列的)可以适当地提高。 管子在管板上排列的间距(指相邻两根管子的中心距),随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法不同而异。通常,胀管法取t=(1.3~1.5)do,且相邻两管外壁间距不应小于6mm,即t≥(d+6)。焊接法取t=1.25do。 5. 管程和壳程数的确定当流体的流量较小或传热面积较大而需管数很多时,有时会使管内流速较低,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小。为了提高管内流速,可采用多管程。但是程数过多,导致管程流体

翅片管换热器实验指导书

空气水热交换器实验指导说明书 同济大学热能实验室 陈德珍

2000年1 月 第一部分空冷器实验台系统说明 本实验台是上海交通大学开发、针对换热器课程的教学要求而设计的科教产品。所用的换热器为一较小的间壁式换热器,空气—水作为介质,实验台由独立的风源,热水源,温度控制器等组合而成,有较大的灵活性,以后还可发展冷却塔性能试验。 一、实验台组成、系统、设备及仪表 实验台系统的简图见图1,主要由风源、热水源、可控硅温度控制器组成。且各自独立,有较大的灵活性。主要性能: 1. 风源:风机:电机:400w,三相380v 风量:800m3/h 风压:60mmH2O 出风口尺寸:200× 135mm 吸风口配二只可叠套的橡胶收缩风口,测速段处直径分别为 D 1=120mm及D2=60mm, 2. 热水源:水箱尺寸:445× 245×575mm 水泵:电机:120W 单相220v 流量:h 压头:12mH2O 加热器:3KW 220V 3 只转子流量计:LZB-25 60-600L/h 3. 可控硅温度控制器:TA-092 PID 调节仪ZK-03 三相可控硅电压调整器最大输出功率10KW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BA 2 0~100 ℃ 可控硅3CT 20A/1000V 电源:三相380V 4. 试验用换热器 实验所用的间壁式换热器为一较紧凑的翅片管式散热器,由铜管束套带皱折的铝整体翅片构成,见图2。 主要参数: 管束:紫铜管管径:d0=10mm d 1=8mm 节距横向:s1=45mm 纵向:s2=13mm 翅片:铝制、皱折、整片片厚:δ= 片节距:t= 试件总体尺寸:水侧:横向管数:n=3 纵 向管排数:n=8 总管数:n=n× n=24 水通道并联管子 数:即n=3 管子总长度:L=a× n=× 24= 通道面积: F w=n×π×d1× d1/4 -4 =×10-4 ㎡气侧:通道尺寸: a=200mm b=130mm h=116mm 翅片数:m=76 通风面积:Fa=a× b= 传热总面积:

列管式换热器的计算

四、列管式换热器得工艺计算 4、1、确定物性参数: 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口温度得平均值 壳程油得定性温度为 T=(140+40)/2=90℃ 管程流体得定性温度为 t=(30+40)/2=35℃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与管程流体得有关物性数据煤油在定性温度下得物性数据: ρo=825kg/m3 μo=7、15×10-4Pa?S c po=2、22KJ/(Kg?℃) λo=0、14W/(m?℃) 循环冷却水在35℃下得物性数据: ρi=994kg/m3 C pi=4、08KJ/(kg、℃) λi=0、626W/(m、℃) μi=0、000725Pa、s 4、2、计算总传热系数: 4、2、1、热流量

m o=[(15、8×104)×103]/(300×24)=21944Kg/h Q o=m o c po t o=21944×2、22×(140-40)=4、87×106KJ/h=1353KW 4、2、1、2、平均传热温差 4、2、1、3、冷却水用量 W i=Q o/C piΔt=4、87×106/(4、08×(40-30))=119362 Kg/h 4、2、2、总传热系数K =0、023××× =4759W/(、℃﹚ 壳程传热系数:假设壳程得传热系数 污垢热阻 管壁得导热系数λ=45W/﹙m、℃﹚ 则总传热系数K为:

4、3、计算传热面积 S’=Q/(KΔt)= (1353×103)/(310×39)=111、9m2 考虑15%得面积裕度,S=1、15×S’=128、7 m2 4、4、工艺结构尺寸 4、4、1、管径与管内流速 选用φ25×2、5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μi=1m/s 4、4、2、管程数与传热管数 依据传热管内径与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119362/(994×3600) 0、785×0、022×1 =106、2≈107根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得传热管长度为 =128、7/(3、14×0、025×107)=15、32m 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现取传热管长L=6m,则该换热管程数为

翅片管换热器基础知识

翅片管换热器基础知识 在换热器中,很多时候传热两侧流体的换热系数大小不平衡,通常我们会在换热系数小的一侧加装翅片。 什么是翅片管?

翅片管,又叫鳍片管或肋片管。顾名思义,翅片管就是在原有的管子表面上(不论外表面还是内表面)加工上了很多翅片,使原有的表面得到扩展,而形成一种独特的传热元件。 为什么要采用翅片管? 在原有表面上加工上翅片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翅片管换热器的结构与一般管壳式换热器基本相同,只是用翅片管代替了光管作为传热面。这使得其结构更加紧凑,换热面积增加,可以加强换热。 什么情况时,选用翅片管呢? 有几个原则: (1)管子两侧的换热系数如果相差很大,则应该在换热系数小的一侧加装翅片。 ?例1:锅炉省煤器,管内走水,管外流烟气,烟气侧应采用翅片。 ?例2:空气冷却器,管内走液体,管外流空气,翅片应加在空气侧。 ?例3:蒸汽发生器,管内是水的沸腾,管外走烟气,翅片应加在烟气侧。 应注意,在设计时,应尽量将换热系数小的一侧放在管外,以便于加装翅片。 (2)如管子两侧的换热系数都很小,为了强化传热,应在两侧同时加装翅片,若结构上有困难,则两侧可都不加翅片。 在这种情况下,若只在一边加翅片,对传热量的增加是不会有明显效果的。

?例1:传统的管式空气预热器,管内走空气,管外走烟气。 因为是气体对气体的换热,两侧的换热系数都很低,管内加翅片又很困难,只好用光管了。 ?例2:热管式空气预热器,虽然仍是烟气加热空气,但因烟气和空气都是在管外流动,故烟气侧和空气侧都可方便地采用翅片管,使传热量大大增加。 (3)如果管子两侧的换热系数都很大,则没有必要采用翅片管。 ?例1:水/水换热器,用热水加热冷水时,两侧换热系数都足够高,就没有必要采用翅片管了。但为了进一步增强传热,可采用螺纹管或波纹管代替光管。 ?例2:发电厂冷凝器,管外是水蒸汽的凝结,管内走水。两侧的换热系数都很高,一般情况下,无需采用翅片管。 翅片管束 1什么是翅片管束? 由多支翅片管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而组成的换热单元叫翅 片管束。一个翅片管换热器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翅片管束组成。 2翅片管束的结构组成包括? ?翅片管(多支):传热的基本元件。 ?管箱(集箱)或管板:连接翅片管两端的箱体,弯管或钢板。 当翅片管与箱体或管板连接以后,翅片管之间的间距也就固定了,同时,管箱使管内的流体形成了连续的流道。

常用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的大致范围

常用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的大致范围热交换流体传热系数 热交换器形式备注 2内侧外侧(W/ m??) 气气常压 10~35 气高压气 170~160 200~300bar 高压气气 170~450 200~300bar 气清水常压 20~70 高压气清水 200~700 200~300bar 管壳式(光管) 清水清水 1000~2000 清水水蒸气凝结 2000~4000 高粘度液体清水液体层流 100~300 高温液体气体 30 低粘度液体清水液体层流 200~450 蒸汽凝结清水 350~1000 气清水常压 20~60 水喷淋式水平 管冷却器高压气清水 170~350 100 bar 高压气清水 300~900 200~300 bar 水蒸汽凝结搅动液 700~2000 水蒸汽凝结沸腾液 1000~3500 冷水搅动液 900~1400 盘形管(外侧沉 浸在液体中)不蒸汽凝结液 280~1400 清水清水 600~900

高压气搅动液铜管200~300 bar 100~350 气气 10~35 高压气气 20~60 200~300 bar 套管式高压气高压气 170~450 200~300 bar 高压气清水 200~600 200~300 bar 水水 1700~3000 螺旋板式清水清水 1700~2200 变压器油清水 350~450 油油 90~140 气气 30~45 气水 35~60 清水清水4500~6500 介质流速在0.5m/s板式换热器左右油清水 500~700 清水清水材料为1Cr18Ni9Ti 2000~3500 蜂螺型伞板换 热器油清水 300~370 清水清水 3000~4500 冷水油以油侧面积为准 400~600 油油 170~350 板翅式 气气 70~200 空气侧质量流速空气清水 80~200 12~40kg/m 2?s

翅片式换热器的设计及计算

制冷剂系统翅片式换热器设计及计算 制冷剂系统的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可以通过一系列实验关联式计算而得,这是因为在这类换热器中存在气液两相共存的换热过程,所以比较复杂,现在多用实验关联式进行计算。之前的传热研究多对于之前常用的制冷剂,如R12,R22,R717,R134a等,而对于R404A和R410A的,现在还比较少。按照传热过程,换热器传热量的计算公式为: Q=KoFΔtm (W) Q—单位传热量,W Ko—传热系数,W/(m2.C) F—传热面积,m2 Δtm—对数平均温差,C Δtmax—冷热流体间温差最大值,对于蒸发器,是入口空气温度—蒸发温度,对于冷凝器,是冷凝温度—入口空气温度。 Δtmin—冷热流体间温差最小值,对于蒸发器,是出口空气温度—蒸发温度,对于冷凝器,是冷凝温度—出口空气温度。 传热系数K值的计算公式为: K=1/(1/α1+δ/λ+1/α2) 但换热器中用的都是圆管,而且现在都会带有肋片(无论是翅片式还是壳管式),换热器表面会有污垢,引入污垢系数,对于蒸发器还有析湿系数,在设计计算时,一般以换热器外表面为基准计算传热,所以对于翅片式蒸发器表述为: Kof--以外表面为计算基准的传热系数,W/(m2.C) αi—管内侧换热系数,W/(m2.C) γi—管内侧污垢系数,m2.C/kW δ,δu—管壁厚度,霜层或水膜厚度,m λ,λu—铜管,霜或水导热率,W/m.C ξ,ξτ—析湿系数,考虑霜或水膜使空气阻力增加系数,0.8-0.9(空调用亲水铝泊时可取1)αof—管外侧换热系数,W/(m2.C) Fof—外表面积,m2 Fi—内表面积,m2 Fr—铜管外表面积,m2 Ff—肋片表面积,m2 ηf—肋片效率, 公式分析: 从收集的数据(见后表)及计算的结果来看,空调工况的光滑铜管内侧换热系数在2000-4000 W/(m2.C)(R22取前段,R134a取后段,实验结果表明,R134a的换热性能比R22高)之间。因为现在蒸发器多使用内螺纹管,因此还需乘以一个增强因子1.6-1.9。 下面这个计算公式来自《制冷原理及设备》(第二版,1996,吴业正主编):

冷凝器换热面积计算方法

冷凝器换热面积计算方法 制冷量+压缩机电机功率/200~250=冷凝器换热面 例如:(3SS1-1500压缩机)CT=40℃:CE=-25℃压缩机制冷量=12527W+压缩机电机功率11250W=23777/230=风冷凝器换热面积103m2 水冷凝器换热面积与风冷凝器比例=概算1比18(103/18)=6m2 蒸发器的面积根据压缩机制冷量(蒸发温度℃×Δt相对湿度的休正系数查表)。 制冷量的计算方法 制冷量=温差×重量/时间×比热×设备维护机构 例如:有一个速冻库 1库温-35℃ 2速冻量1T/H 3时间2/H内 4速冻物质(鲜鱼) 5环境温度27℃ 6设备维护机构保温板 计算:62℃×1000/2/H×0.82×1.23=31266kcal/n 可以查压缩机蒸发温度CT=40CE-40℃制冷量=31266kcal/n 关于R410A和R22翅片管换热器回路数比的探讨晨怡热管(特灵亚洲研发中心上海200001)申广玉2008-6-15 20:10:07 摘要: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相同换热量和相同工况下,采用5/16″管径R410A蒸发器(或冷凝器)与采用3/8″管径R22蒸发器(或冷凝器)时回路数的比值,并指出比值是两工质物性差异和盘管的内径及当量摩擦阻力系数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R410A;回路数;蒸发器;冷凝器 中图分类号:TQ051 文献标识码: B

1前言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新冷媒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成为空调器发展的方向和关注的焦点。目前,国际上一致看好的R22替代物是混合工质R407C和R410A。其中R410A是HFC 32和HFC 125按照50%:50%的质量百分比组成的二元近共沸混合制冷剂,它的温度滑移不超过0.2℃(R407C温度滑移约7℃左右),这给制冷剂的充灌、设备的更换提供了很多方便。另外,由于R410A系统运行的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比R22高60%,所以系统性能对压力损失不敏感,每个回路工质循环流速可以加大,有利于换热器的强化换热,这为提高R410A系统的整体能效创造了有力条件。 正是由于R410A具有上述优点,在R22用量最大的单元式空调和热泵产品中,R410A是其首要的替代品。美国有望在2007年底将R410A产品在单元式空调的应用比例提高到80%,并在2009年底接近100%[1]。 但是R410A和R22物性存在着上述明显差异而不能在原R22系统中直接充注替代使用,应该对新的R410A 系统中的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机构和系统管路等部件重新设计才能达到系统的最佳匹配。本文仅以R410A和R22翅片管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回路数相对比进行说明。 2R410A和R22翅片管蒸发器回路数比计算 目前常用的R22换热器一般采用的是3/8″内螺纹管,R410A换热器一般采用的是5/16″内螺纹。无特殊说明,所述的R410A和R22换热器即分别指这两种结构的换热器。 无论采用何种工质,在设计蒸发器时,一般均要保证工质在蒸发器中的饱和温度降ΔT相同,即: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及计算

第一章换热器简介及发展趋势 概述 在化工生产中,为了工艺流程的需要,常常把低温流体加热或把高温流体冷却,把液态汽化或把蒸汽冷凝程液体,这些工艺过程都是通过热量传递来实现的。进行热量传递的设备称为换热设备或换热器。换热器是通用的一种工艺设备,他不仅可以单独使用,同时又是很多化工装置的组成部分。 在化工厂中,换热器的投资约占总投资的10%——20%,质量约为设备总质量的40%左右,检修工作量可达总检修工作量的60%以上。由此可见,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任何化工生产工艺几乎都离不开它。在其他方面如动力、原子能、冶金、轻工、制造、食品、交通、家电等行业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70年代的世界能源危机,有力地促进了传热强化技术的发展,为了节能降耗,提高工业生产经济效益,要求开发适用于不同工业过程要求的高效能换热设备[1]。这是因为,随着能源的短缺(从长远来看,这是世界的总趋势),可利用热源的温度越来越低,换热允许温差将变得更小,当然,对换热技术的发展和换热器性能的要求也就更高[2]。所以,这些年来,换热器的开发与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最近,随着工艺装置的大型化和高效率化,换热器也趋于大型化,向低温差设计和低压力损失设计的方向发展。同时,对其一方面要求成本适宜,另一方面要求高精度的设计技术。当今换热器技术的发展以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型化技术、强化传热技术及新型换热器开发等形成了一个高技术体系[3]。 当前换热器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继续提高设备的传热效率,促进设备结构的紧凑性,加强生产制造的标准化系列化和专业化,并在广泛的范围内继续向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各种新型高效紧凑式换热器的应用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扩大。在压力、温度和流量的许可范围内,尤其是处理强腐蚀性介质而需要使用贵重金属材料的场合下,新型紧凑式换热器将进一步取代管壳式换热器。 总之,为了适应工艺发展的需要,今后在强化传热过程和换热设备方面,还将继续探索新的途径。 强化传热技术 所谓提高换热器性能,就是提高其传热性能。狭义的强化传热系指提高流体和传热面

列管式换热器的计算

四、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 4.1、确定物性参数: 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油的定性温度为 T=(140+40)/2=90℃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 t=(30+40)/2=35℃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煤油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 ρo=825kg/m3 μo=7.15×10-4Pa?S c po=2.22KJ/(Kg?℃) λo=0.14W/(m?℃) 循环冷却水在35℃下的物性数据: ρi=994kg/m3 C pi=4.08KJ/(kg.℃) λi=0.626W/(m.℃) μi=0.000725Pa.s 4.2、计算总传热系数: m o=[(15.8×104)×103]/(300×24)=21944Kg/h

Q o=m o c po t o=21944×2.22×(140-40)=4.87×106KJ/h=1353KW 4.2.1.2、平均传热温差 4.2.1.3、冷却水用量 W i=Q o/C piΔt=4.87×106/(4.08×(40-30))=119362 Kg/h 4.2.2、总传热系数K =0.023××× =4759W/(.℃﹚ 壳程传热系数:假设壳程的传热系数 污垢热阻 管壁的导热系数λ=45W/﹙m.℃﹚ 则总传热系数K为: 4.3、计算传热面积 S’=Q/(KΔt)= (1353×103)/(310×39)=111.9m2 考虑15%的面积裕度,S=1.15×S’=128.7 m2 4.4、工艺结构尺寸 选用φ25×2.5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μi=1m/s 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119362/(994×3600) 0.785×0.022×1 =106.2≈107根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翅片管换热器定制计算与应用

翅片管换热器定制计算与应用 中央空调与其他空调产品不同,由于地理、气候、规模、人群等原因,故客户对中央空调系统的需求差异较大.强调客户的参与并充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有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能力.大规模定制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并开始广泛地、系统地进行理论研究.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大规模定制主要是通过灵活性及快速响应来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和定制化.定制系统可以以接近大规模生产的成本提供范围广阔的产品和服务. 换热器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制冷系统来说,冷凝器、蒸发器是它的心脏部件,空调中常用的翅片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带翅管式热交换器,是热交换器中的主要换热元件.由于用户环境和需求不同,对翅片管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模块化的柔性设计,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为企业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1 3].本文针对这个企业需求的空白,对其定制方法做了相关研究,并初步建立了一个可行的翅片管模块化定制系统. 1定制要素的选择 空调系统主要由压缩机、换热器(包括冷凝器、蒸发器、空气加热器、表冷器等)、膨胀阀或毛细管、制冷剂等要素构成.对于每种要素,变动对系统变化的重要性、可变动的范围、变动成本、设备可加工能力等都不相同.同时,每种要素下还可以分解为更进一步的决定要素构成的二级要素.例如,换热器的二级构成要素有:管外径、孔距、排距、翅片材料、翅片厚度、翅片类型、片距、排数、有效管长、表面管数、制冷剂分路数等.因此,需要对定制要素进行选择,以便采用较少的构成要素和成本代价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1.1定制要素的模糊关联优选模型 对系统要素评价时,通常使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实际上,专家打分过程中给一个确定的权值不符合专家的经验,也不能准确表达专家的本意.专家通常认定权值是在某个值左右或者定性地说“重要”、“比较重要”、“影响大”、“影响较大”等比较符合专家的真实意图.因此,通过模糊综合评价过早地将模糊信息精确化可能造成信息的丢失.为此,采用如下模糊关联的处理方法对专家定性的语言标度进行处理. 设A是论域R上的有界凸正规模糊子集,若有连续隶属度函数μA:R→[0,1],且满足

低温工况下翅片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

陈叔平来进琳陈光奇李喜全谢振刚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兰州物理研究所) 摘要:采用分段模型将气化压力高于介质临界压力的翅片管换热器内低温介质的气化过程分为液相、气相两个传热区。同时考虑气化过程中翅片管表面结霜情况,对低温介质在翅片管换热器内的吸热气化过程进行传热分析,给出了适合各分区传热特性的计算关联式,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1 引言 空温式翅片管换热器是通过吸收外界环境中的热量并传递给低温介质使其气化的设备。其结构如图1所示,翅片结构如图2所示。由于其具备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低温液体气化器、低温贮运设备自增压器等[1-3]。实际应用中,低温工况下翅片管换热器普遍存在结霜现象,考虑地区、温度和季节变化在内,各种换热器的结霜面积大约占总面积的60%~85%。结霜,一方面霜层在翅片管表面的沉积增加了冷壁面与空气间的导热热阻,恶化了传热效果;同时,霜层的增长产生的阻塞作用大大增加了空气流过换热器的阻力,造成气流流量的下降,使换热器的换热量大大地减少[4]。以往的空温式翅片管换热器都是依据现有的相关经验来进行设计制造的,并且忽略了翅片管在结霜工况下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实际应用偏差较大,有些气化量不足, 影响生产;有些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如何合理设计空温式翅片管换热器,方便工程应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内文献对此进行过不少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目前仍未得出一个比较实用的、相对精确的关联式。本文的目的就是探讨这些问题,为空温式翅片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依据。 2 传热量的计算 由热力学相关知识可知,换热器管内工作介质的压力在临界压力以上,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为液体,高于临界温度时为气体;在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下时,有一相变的气-液两相区,温度高于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时为气体,低于饱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