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的培养目标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的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内容

体育教学论的基本概述,构成体育教学论的各个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体育教学模式,如三段式教学模式、目标学习模式、小群体学习性的模式。

理解内容: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研究,课程教学的管理与组织。

掌握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的主体,包括体育教师和学生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了解体育教学论学科基本概况,掌握本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意义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重点: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分析。

第一节体育教学论概述

一、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小史

二、体育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近代体育教学理论问题研究的起步

四、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

第二节体育教学诸要素的分析

一、“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分析

二、体育教学基本要素与本教材各章的关系

三、本教材对体育教学论的定义

第三节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和要点

一、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

二、学习体育教学论时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体育目标的基本理论知识,体育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以及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特征和体育教学目标评说。

【教学内容】重点: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

第一节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一、体育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概念

二、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

三、合理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意义

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

一、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外部特征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

第三节中国现行体育教学目标评说

一、中国体育教学目标的课题

二、中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完善

第三章体育教学过程

【教学要求】充分理解教学过程的含义与性质,以及体育教学中的五大规律和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优化和管理的作用。

【教学内容】重点: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体育教学的五大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第一节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与性质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性质

第二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客观规律

一、体育教学规律的含义

二、体育教学的五大规律

第三节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与管理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管理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第四章体育教学主体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重点:发挥体育教师主导性的条件、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主体性的内容与形式:“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一节体育学习的主导-体育教师

一、体育教师主导性的含义

二、体育教师主导性的内容

三、发挥体育教师主导性的条件

第二节体育学习的主体-学生

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含义

二、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主体性的内容与形式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条件

四、“学生主体性”不同于“学生自由性”

第三节体育学习中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

一、“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二、“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第五章体育教学原则

【教学要求】理解什么是体育教学原则和我国体育教学原则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重点:体育教学特点与体育教学原则、坚持体

育教学原则好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体育教学原则概述

一、体育教学原则的概念与含义

二、体育教学特点与体育教学原则

三、体育教学原则的作用

四、体育教学原则的体系

第二节当前中国的基本体育教学原则

一、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

二、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

三、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

四、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

第三节坚持体育教学原则的案例分析

一、坚持体育教学原则好的案例分析

二、坚持体育教学原则不好的案例分析

第六章体育教学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体育教学方法的历史与发展趋势,掌握它的分类和应用及其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重点:教学方法与教学行为的区别、当前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第一节体育教学方法概述

一、复杂的体育教学方法概念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行为的区别

三、体育教学方法的层次

四、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定义

第二节体育教学方法的历史与发展

一、体育教学方法简史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

三、当前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一、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二、对体育教学手段的分类

第四节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及其基本要求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三、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四、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五、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第七章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要求】正确掌握什么是体育教学的模式以及体育教学模式的性质。

【教学内容】重点: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三段式模式)

第一节体育教学模式概述

一、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兴起和意义

二、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理论结构

第二节体育教学模式的性质

一、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属性

二、体育教学模式与其他体育教学因素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对几种较成熟体育教学模式的介绍

一、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三段式模式)

二、日本快乐体育的“目标学习”

三、小群体学习型的体育教学模式

第八章体育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理解体育教学内容的概述、内容的特性以及层次与分类;理解什么是隐性教学和今后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改革。

【教学内容】重点:现行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含义、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第一节体育教学内容的概述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主要由来与发展简述

第二节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

一、体育教学内容与教育内容的共性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

第三节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与分类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

三、现行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

第四节隐性体育教学内容

一、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含义

二、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

三、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的作用

第五节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改革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变迁与改革的课题

二、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呼唤

三、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第九章体育教材化

【教学要求】理解体育教材化的含义与意义以及工作内容;什么是体育教科书形式、用途与方法。

【教学内容】重点:体育教材化的两个基本层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造与加工隐蔽性体育教材。

第一节体育教材化含义与意义

一、体育教材化的概念

二、体育教材化的意义

三、体育教材化的两个基本层次

第二节体育教材化的工作内容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编集

三、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造与加工隐蔽性体育教材

四、体育教学内容媒介化工作

第三节体育教科书

一、体育教科书的形式(显性体育教材和隐蔽性体育教材的结合)

二、体育教科书的用途与用法

第十章体育教学设计与计划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体育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基本掌握学年和学期以及单元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学内容】重点:体育教学设计的含义与意义、学年和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的案例。

第一节体育教学设计

一、体育教学设计的含义与意义

二、体育教学设计的内容

第二节体育教学计划

一、体育教学计划的含义与作用

二、体育教学计划的内容

三、体育教学计划的层次

第三节学年和学期的体育教学计划制订与案例

一、学年和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与要求

二、学年和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三、学年和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制的案例

第四节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订与案例

一、单元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与要求

二、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三、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的案例

第十一章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

【教学要求】掌握体育课堂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方面,了解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矛盾。

【教学内容】重点: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内容、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概述

一、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理解

二、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概念

三、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内容

四、体育课堂教学的结构

第二节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矛盾

一、讲解与练习的矛盾

二、约束与自主的矛盾

三、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的矛盾

四、成功与挫折的矛盾

第三节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方面

一、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二、身体锻炼的组织与管理

三、体育学习集体的组织与管理

四、体育行为教育的组织与管理

第十二章体育教学评价

【教学要求】理解体育教学评价的结构与内容;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教学内容】重点:体育教学的特点与体育教学评价、各种“教学评价”的地位和运用频数。

第一节体育教学评价的概述

一、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念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与体育教学评价

第二节体育教学评价的结构与评价内容

一、体育教学评价的四个基本构成要因

二、体育教学评价的结构与内容图

三、各种“教学评价”的地位和运用频数

第三节体育教学评价的技术与手段

一、教师作为结果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方法

二、学生对“学习”进行评价的方法

三、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手段

四、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手段

第十三章体育教学环境

【教学要求】了解是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及要素;掌握设计

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重点:良好体育教学环境的功能、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设计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案例。

第一节体育教学环境概述

一、体育教学环境的含义

二、体育教学环境的特点

三、良好体育教学环境的功能

第二节体育教学环境的要素分析

一、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

二、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

第三节体育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一、设计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原则

二、设计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

三、设计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案例

第十四章体育教学技能与训练

【教学要求】理解教学能力和体育教学能力的区别;了解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掌握体育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教学内容】重点:现代教师的智能模型、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程序。第一节教学能力与体育教学能力

一、什么是教学能力

二、现代教师的智能模型

第二节我国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的现状

一、我国体育教师能力形成的途径

二、我国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过程中的缺陷

三、教学技能训练的可行性

第三节体育教学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一、什么是教学技能

二、教学技能训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程序

四、对教学技能训练的评价

第十五章体育教学研究

【教学要求】理解体育教学研究的概述和内容;掌握体育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教学内容】重点:体育教学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第一节体育教学研究概述

一、体育教学研究的概念与意义

二、体育教学研究的层次

三、体育教学研究的特点

第二节体育教学研究的内容

一、体育教学主体的研究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

四、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

五、体育教学条件的研究

第三节体育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介绍

一、问卷调查法

二、教学观察法

三、测量法

四、教学实验法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体育教学论是以教学论和课程论为基础,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以教学论的理念来指导体育教学的一门课程。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应当先了解教学论和课程论的基本思想、观点、规律和原则,这些都为学习这门课程奠定了基础。体育教学论的学习为以后的体育教学实践带来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时数分配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总学时: 64 学分:4

章次各章标题名称讲授学时辅导学时备注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4

第三章体育教学过程 4 4

第四章体育教学主体 4

第五章体育教学原则 4

第六章体育教学方法 4 4

第七章体育教学模式 4

第八章体育教学内容 4

第九章体育教材 4 4

第十章体育教学计划与设计 4

第十一章体育教学组织与管理 4 4 第十二章体育教学评价 4

第十三章体育教学环境 4

第十四章体育教学技能与训练 4 4

第十五章体育教学研究 4

六、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体育教学论》毛振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

参考书:

1.《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王皋华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2.《体育教学论》龚正伟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3.《教学论》裴娣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4.

《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丛书》毛振明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 年版。

5.《新课程理念与体育说课》周志雄等著,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版

七、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观摩法等进行教学。

需要多媒体教室和相关配套设施。

八、其它

平时成绩(实验、作业、讨论)占 30%,期末考试占 70% 教研室:理论教研室

《平面设计软件》教学大纲

《平面设计软件》教学大纲一、理论教学内容 corelDRAW,Photoshop的基本概念。 corelDRAW,Photoshop的系统设置与管理。corelDRAW,Photoshop工具的使用。 corelDRAW,Photoshop常用图像文件的格式。 图形图像的存储与输出。 图形图像的获取与建立。 图形图像的颜色模式。 图形图像的Web设计与应用设计。

二、实践教学内容平面设计软件与CI设计平面设计软件与包装设计平面设计软件与广告设计平面设计软件与装帧设计平面设计软件与产品设计平面设计软件与网页设计平面设计软件与装饰设计

三、学时分配:

《平面设计软件》教学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性质、作用和任务 平面设计软件是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平面设计、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制作等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平面图形处理技术的掌握,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对学生毕业后就业从事相关工作也有重要意义。课程学习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CORELDRAW。本课程学时总数为:80学时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的任务是: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软件corelDRAW,Photoshop工具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团结合作精神,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 2.为学生利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各类艺术设计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能力。本课程强调软件操作能力与实际应用设计的能力。掌握corelDRAW,Photoshop不同版本设计应用。 二、本课程与其它有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需要有一点《美术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案》课为基础,同时又是《广告设计》、《CI设计》、《印刷工艺》、《网页设计》等课程的专业基础课。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知识和技术,在此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为艺术设计做好铺垫;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本课程教学应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下述目标: 1.知识方面 ⑴掌握corelDRAW,Photoshop的基本概念。

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广告设计 英文名称:Advertising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课程性质:选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0 实验(实践)学时:12 学分:2 适用对象:工业设计 先修课程:色彩静物、设计素描、字体与标志设计、计算机辅助图形图像处理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 遵循大庆石油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广告设计课程是为培养从事广告设计与实施的应用性人才而设。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视觉传递艺术,以形象作为诉求的主导因素,用视觉阐述观点。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广告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介于社会学、美学与市场营销学边缘的综合性科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广告设计》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主要课程,它以图文为主要内容传递信息,通过此课程可以广泛了解观众的视觉心理欣赏习惯,视觉表述的艺术形式,深入地研究媒体艺术和传播行为,解决视觉美学与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并根据市场的发展,要求学生了解广告的运作过程。即从市场调研、企划、创意、媒介流程和国际及本土化广告公司的发展趋势等角度研究如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广告人的问题。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广告设计是以“字体设计”、“版式设计”、“图形创意”、“广告学”等专业基础课为基础。 本课程结束后为学生学习“企业形象设计”、“招贴设计”等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熟练掌握“字体与标志设计”、“计算机辅助图形图像处理”中相关知识。

标志设计教学大纲

《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普通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类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标志设计》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课,本课程共64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40学时,考试课。 《标志设计》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标志设计的概念、理念以及标志设计的整体构成要素,对色彩形态的量感、空间感和标志设计的理念、时代感、地域感、标志属性的基础知识有感性上的认知,达到能够独立完成标志创作和设计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能力目标:(1)锻炼学生以宽广的思维和深入浅出的过程去领悟从创意到制作的整个心智发展过程。 (2)通过学习,使学生通过部分章节的教学后基本把握标志设计从创意、草图到完稿的整个程序与方法。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对专业课程的热爱,培养优秀的专业技能性人才。 三、课程教学时数分配和教学形式 第一章标志设计概述 (一)教学目标:通过理论使学生对标志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通过分类收集典型标志,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好的标志,并懂得设计标志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二)建议学时: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标志的定义 2、标志的设计的作用与意义

3、标志的分类和功能 (1)按造型分类 (2)按功能分类 (3)按图形形式分类 4、标志的美学意义 (四)重点:标志的分类、标志设计的作用与意义 (五)难点:标志的分类和功能 (六)教学方法:讲述、演示、辅导、媒体辅助教学。 (七)作业与思考:对标志设计的总体概论的掌握。 第二章标志的雏形与发展 (一)教学目标:通过理论教学了解标志的起源与发展、并通过案例欣赏理解现代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 (二)建议学时:2学时 (三)教学内容: 标志的历史与发展 (1)中国标志的历史 (2)外国标志的历史 (3)东西方近代标志设计的形成与交融 (4)现代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 (四)重点:现代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 (五)难点:标志设计的形成与交融 (六)教学方法:讲述、欣赏、讨论、辅导、媒体辅助教学。 (七)作业与思考:标志设计欣赏与练习。 第三章标志设计的基本技法 (一)教学目标:通过理论教学和练习使学生较熟练掌握标志设计的构思与表现形式。(二)建议学时:1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标志设计的形式 (1)图形标志设计: a、具象的表现形式 b、抽象的表现形式 (2)文字标志设计: a、汉字标志设计 b、拉丁字母标志设计 c、阿拉伯数字标志设计 2、标志构成的表现形式 (1)对比与调和 (2)突变、色彩与肌理 (3)立体化构成 (4)对称与反复 (5)重叠与镶嵌 (6)立体与装饰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创新设计 英文名称:Machinery Innovation Design 课程代码: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32 (理论学时:28 实验学时:4 ) 2.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 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机械创新设计》,高志刘莹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年。 二、课程介绍 机械创新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创新设计的思想,从创新的理论出发, 重点掌握机械创新设计中有效的创新方法,通过对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表达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以及创新设计的实例的引入, 使学生对创新的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从而获得掌握机械创新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 此外通过创新失误的原因了解, 提高从事创新设计的实践成功率.在教学中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实物教学等教学手段。本门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动力,是科技进步、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国力,所以在大学中必须开设创新课程。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单元)绪论(共2 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新的含义 知识要点:,创新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第二节创新的意义 知识要点: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第三节创新与设计 知识要点:创新是设计的本质属性 第四节创新学与创新教育 知识要点:创造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实践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 第五节设计理论与教育 知识要点: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设计水平的更是成为国家核心竞争的标志,于是,人们发现了多种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创立了各类学科体系。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非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以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设计基础能力训练。 三、课程目标 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2、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进行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等的训练。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 后续课程:专业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毕业设计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杨可桢等主编.《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王昆等主编.《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六、课程设计进度表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解和设计过程的现场指导相结合,通过具体的设计对象和任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学习的机器设计以及机械零件设计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机械设计工作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简单机械的设计能力。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本课程是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束后的一个综合训练环节。要结合具体的设计任务,掌握机器设计程序和通用零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要多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如标准、规范等),认真地进行机械设计工作基本技能的训练。 2、学生完成本课程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投入全部精力到为期2周的课程设计中,达到具备简单机械的设计能力的目标。 3、学生的上课、讨论、计算说明书等方面的要求 认真听好设计指导课,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在设计过程中,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针对课程设计题,积极思考,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设计完成后,提交合格的设计图纸和课程设计说明书。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任务书的要求,在指定课室集中时间独立完成;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完成的轴系基本参数计算步骤及结果、主要零件的设计与校核结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A 英文名称:The Fundamental of Machine Design 学分:7 学时:112 (其中实验学时20) 适用对象:四年制机械电子专业 一、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必修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3、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结合应用力学、机械理论和生产知识,解决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分析和设计问题,为学生进行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技术创新、维修维护以及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经过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问题的综合能力。本课程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侧重理论和技能两者并重、相互结合。所以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初步具备分析、选用常用机械机构的能力;掌握机械中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设计计算的工程方法;初步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获得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选用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常用机械零件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并进而具备向新技术渗透和联接的接口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理论学时92+实验学时20) 第1讲绪论(3学时+0) 熟悉机器与机构,零件与构件的基本概念,了解本课程内容、性质和任务,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机械设计的内容、步骤及基本要求,熟悉零件的机械物理特性。

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Photoshop平面设计/Based graphic design and animation 课程代码:课程类型:方向课 适用专业:11计算机网络技术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学时数:48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数为48 学分数:3 考核方式: 编制单位:编制时间:年月日 执笔者:审核人: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平面设计与动画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平面设计、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制作等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平面图形处理技术的掌握,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对学生毕业后就业从事相关工作也有重要意义。使学生了解平面设计和动画领域的有关基本概念,认识并能熟练使用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和Flash,掌握平面设计技巧,并能使用平面设计软件和动画软件进行软件界面设计和平面广告制作。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团结合作精神,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 为学生利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各类艺术设计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能力。本课程强调软件操作能力与实际应用设计的能力。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知识和技术,在此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为艺术设计做好铺垫;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及习题课、课外作业、实验等 1、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通过介绍使学生了解平面设计和动画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有关概念;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增加现场课等教学环节。

《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标志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2BJZ107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 学分:2 学时数: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12学时课内实训学时:20学时先修课:字体设计、创意图形设计、版式设计 后续课:包装设计、VI设计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类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属专业设计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构成与图形表达能力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标志设计的一般规律和表现手法,目标是通过对标志设计的理论学习为今后的设计实践做好铺垫。 本课程任务为,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抽象性思维、概括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走再时代的前沿。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标志的概述 一、标志的新价值 二、标志的功能作用 1、区别同类产品的不同企业与经营部门 2、区别同类产品的不同质量 3、方便消费者去认牌购货 4、宣传企业产品的广告作用 5、具有美化产品的功能 6、有利于国际经济交流 教学重点:对标志的认知及标志范围的掌握。

教学难点:标志所带来的社会意义。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标志课的正确认识,并且对标志课产生兴趣。教学方法:用实例去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业: 思考题:标志设计的意义 第二章标志的设计准则 一、成功的标志应该符合下列四个准则: 1、间明易认,便于记忆 2、内涵明确,个性突出 3、新颖独特,引人注目 4、永久性强,适合性好 二、成功的标志,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设计新颖独特 2、容易认知识别 3、个性品位突出 4、力求单纯明快 5、造型美观大方 6、适合性能良好 教学重点:对标志设计的准则的掌握及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在标志设计抓住主题的内在寓意。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用多种形式去对标志设计进行发散思维的练习。教学方法:启发示教学与学生互动。 作业:回想一下自己印象最深的标志并进行分析 第三章标志的本质与美感特性 一、象形的表现形式 1、表象类 2、象征性

(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本)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实践教学课程基本信息 实践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30403 周数: 4 周学分:4分 开设学期:第六学期类型:集中进行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二、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基本目的是: 1.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及其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训练,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从而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对学生在计算、绘图(装配图)、运用设计资料(包括手册、标准和规范等)等方面的能力训练; 3.学习和掌握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1.实习内容:设计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具体要求见课设计任务书)设计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具体要求见课设计任务书)2.每个学生应完成的设计要求: (1)装配图一张(A0号图) (2)零件图2张A2图纸。(传动零件、轴) (3)书写设计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拟定机械系统方案,进行机构运动和动力分析,选择电动机,进行传动装置运动动力学参数计算,传动零件设计,轴承寿命计算、轴(与齿轮配合处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键的强度校核,选择联轴器等,约6000-8000字。 四、实习地点与时间分配

五、实习组织方式及要求 1.组织方式:集中进行; 2.对教师职责的要求: (1)课程设计的进行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 (2)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3)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进度,及时答疑、督促检查; (4)严格对学生的考勤,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创新。 3.对学生的要求: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并拟定设计计划,注意掌握进度,按时完成。设计分段进行,每一阶段的设计都要认真检查,没有原则错误时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段设计,以保证设计质量,循序完成设计任务。设计过程中要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反对照抄照搬或依赖教师。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有错必改,反对敷衍塞责、容忍错误存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设计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 六、实践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一)考核方式:考查 (二)成绩评定: 总成绩构成:平时表现占30%+设计质量占50%+答辩占20% 平时成绩构成:以做课程设计时的表现为主要依据 七、实践课程参考书目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四版)陈秀宁施高义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版)龚溎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陈立德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平面设计软件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设计软件课程教学大 纲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平面设计软件》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目的 平面设计软件课程主要介绍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平面设计的方法。包括艺术绘画、排版设计、图像加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艺术作品创作的职业技巧。 2、要求 理论要求: 了解平面印刷的常用软件,并会进行操作。理解软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合理的应用软件 进行设计。 实践要求: 掌握一些职业技巧,如:商业插图的制作、图像海报的制作等。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电脑创作。 3、课程重点及难点 课程重点: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软件的基本技巧和能力。 课程难点:理解软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合理的应用软件进行设计。 (二)教学基本内容概况(共96学时) Photoshop CS(总计20学时) 一、Photoshop CS的新特点及新功能(1学时) 二、基础知识(1学时) 三、深入层次(颜色和颜色调整)(1学时) 四、文本操作(1学时) 五、介绍菜单栏、工具栏、浮动面板、参数设定(2学时) 六、通道和遮罩的应用(2学时) 七、图像合成(2学时) 八、层控制面板和菜单(2学时) 九、建立多种类型的层(2学时) 十、层的编辑操作(2学时) 十一、设置层效果(2学时) 十二、图像混合效果(2学时) 实践环节:(总计28学时)

理论讲解,作业练习,观看教学影碟和教师指导相结合,启动学生思维创意能力。 1、创建一幅水彩画(5学时) 2、用各种变化工具创作具有空间感的图像(5学时) 3、用羽化工具及色彩调整制作底图效果(6学时) 4、人像脸部替换练习(6学时) 5、杂志封面设计(6学时) Illustrator CS(总计20学时) 一、Illustrator CS简介(1学时) 二、文档管理与参数预置(1学时) 三、绘制基本图形(1学时) 四、绘制贝塞尔路径(1学时) 五、编辑图形对象(2学时) 六、使用颜色(2学时) 七、处理文字(2学时) 八、Illustrator CS高级技术(2学时) 九、应用图标(2学时) 十、滤镜(2学时) 十一、图形样式和效果(2学时) 十二、文件输出(2学时) 实践环节:(总计28学时) 理论讲解,作业练习,观看教学影碟和教师指导相结合,启动学生思维创意能力。 1、标志临摹(8学时) 2、插图临摹(8学时) 3、图案设计(4学时) 4、名片设计(4学时) 5、宣传单设计(4学时)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一)学时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 96 学时,理论授课 38学时,其中实践课58学时。 (二)课程进度

《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标志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程。 标志是现代经济和文化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标志设计的设计思想和艺术规律,并具有独立进行标志设计实践的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技法和基础知识,并具有较好的设计、构思能力与制作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学中应注意吸收新方法、新事物和新技巧。 2 ?重点进行案例讲授。进行少而精、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引导式教学。 3?本着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教材。组织课堂教学。 4?加强学生草图创意的训练。提倡在临摹中体会、学习。除草图外,一般要求用电脑美术设计软件绘制,但要求有一定比例的手工绘制作品。 5?因材施教,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可通过资料图片和电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6?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钻研创造精神。 7?注意对学生进行艺术修养和创作思想的教育,使其认识到标志设计的实际应用对相关专业尤其是CI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 (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教学内容 第一章讲授、欣赏与临摹训练 本章重点、难点: 通过临摹学习和领会标志设计的设计思想和艺术规律。使学生了解标志设计的独特 要求和设计的基本程序、 艺术处理方式和应用规范。 第一节 标志的产生、发展概况。 第二节标志的风格、设计思想和艺术规律。 第三节标志设计的艺术处理方式、应用规范。 第四节标志设计的形式及其赏析。 第五节 搜集、临摹、分析分类标志,并写出分析说明。 第二章讲授与实践练习 本章重点、难点: 通过讲授和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全面分析讲解,进入实践性操作。作业大部分要求运用 电脑软件制作完成。在教师的指导和审定、帮助下进行模拟训练。 象征型标志设计。 字母型标志设计。 中文型标志设计。 综合型标志设计。 说明:以上单元根据讲授内容,布置适当作业,时间不够,可在课外完成。 成绩考核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斟酌后确定考试题目 三、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装潢设计F 》之《标志设计》 《平面视觉传达》 《装饰》期刊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装饰杂志社 1995年8月第1次印刷 1994年12月第2次印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月刊

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专业

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年月日 执笔者:宋敏编写日期: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计算能力和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能力,同时也为后续课学习打下基础。主要任务是: (1)能熟练地运用力系平衡条件求解简单力系的平衡问题。 (2)掌握零部件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 (3)熟悉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和标准, 掌握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零部件的选用和基本设计方法,具备正确分析、使用和 维护机械的能力,初步具有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4)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解题、运算、绘图能力和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2)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含实验实践内容及其类型等)基本要求、学时分配等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前期课程及知识要求:《机械设计基础》在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整个教学计划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要求学生应有比较扎实的机械制图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 后续课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课程质量标准与成绩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期末考试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实践教学:各实验均按实验操作、实验效果、实验报告质量和实验纪律综合评定成绩。实验成绩以15%十入本课程学期总成绩。 (5)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手段(技术)指南等 理论教学:讲课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举例要注意典型性及工程应用性,教会学生思路、技巧和方法。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录像、幻灯等电化教学 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技术。 实践教学:实验课主要帮助学生验证所学知识。课程设计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一般机械设 计的全过程,强调独立思考,鼓励创新,提倡计算机绘图。 (6)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两本以上公开出版的教材或讲义) 《机械设计基础》郭红星主编2005年西电出版社 机械设计基础》贺敬宏宋敏主编2005 年西北大学出版社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平面设计软件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平面设计软件》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目的 平面设计软件课程主要介绍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平面设计的方法。包括艺术绘画、排版设计、图像加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艺术作品创作的职业技巧。 2、要求 理论要求: 了解平面印刷的常用软件,并会进行操作。理解软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合理的应用软件进行设计。 实践要求: 掌握一些职业技巧,如:商业插图的制作、图像海报的制作等。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电脑创作。 3、课程重点及难点 课程重点: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软件的基本技巧和能力。 课程难点:理解软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合理的应用软件进行设计。

(二)教学基本内容概况(共96学时) Photoshop CS(总计20学时) 一、Photoshop CS的新特点及新功能(1学时) 二、基础知识(1学时) 三、深入层次(颜色和颜色调整)(1学时) 四、文本操作(1学时) 五、介绍菜单栏、工具栏、浮动面板、参数设定(2学时) 六、通道和遮罩的应用(2学时) 七、图像合成(2学时) 八、层控制面板和菜单(2学时) 九、建立多种类型的层(2学时) 十、层的编辑操作(2学时) 十一、设置层效果(2学时) 十二、图像混合效果(2学时) 实践环节:(总计28学时) 理论讲解,作业练习,观看教学影碟和教师指导相结合,启动学生思维创意能力。 1、创建一幅水彩画(5学时) 2、用各种变化工具创作具有空间感的图像(5学时) 3、用羽化工具及色彩调整制作底图效果(6学时) 4、人像脸部替换练习(6学时) 5、杂志封面设计(6学时) Illustrator CS(总计20学时) 一、Illustrator CS简介(1学时) 二、文档管理与参数预置(1学时) 三、绘制基本图形(1学时) 四、绘制贝塞尔路径(1学时) 五、编辑图形对象(2学时) 六、使用颜色(2学时) 七、处理文字(2学时) 八、Illustrator CS高级技术(2学时)

《机械设计A1》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A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111010 课程英文名称:Machine Design (A1)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能源与动力工程 装甲车辆工程等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 机械设计A1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从事机械方面的设计、制造、研究和开发奠定重要的基础,具有增强学生适应机械技术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二)知识、能力、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A1是一门概念性强,应用灵活的课程,要求明确机构、机构压力角、机构倒置、自锁、死点、基本机构、基本参数、尺寸等基本知识点的概念。熟练掌握运动分析、结构分析、力分析的方法;熟练掌握主要机构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练掌握速度波动调节的方法和计算。能够设计一个简单机械装置的传递方案,包括机构综合和尺寸设计。 (三)实施说明 机械设计A1课程,除课堂理论教学外,还包含了实验教学及课程综合设计两大实践性教学内容,后两者已独立设课,单独记分,将单独编写教学大纲。本大纲为机械设计A1课程理论教学的大纲。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进程安排1-2次课程大作业,部分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学。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应在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等课程之后开出,理论力学应特别讲清楚速度瞬心、相对运动原理、点的复合运动、动能定理等概念。 (五)对习题、实践环节的要求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但对重要概念和基本方法要尽量覆盖面宽。课程实验部分和课程设计部分均单独设课,单独考核,具体要求见相关大纲。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 2.考核目标:考查学生对机构的组成、常用机构、机构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应用机构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80%) (七)参考书目 1.《机械原理》,孙桓,陈作模,葛文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机械原理》,邹慧君,郭为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3.《机械原理》,申永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平面设计软件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设计软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目的 平面设计软件课程主要介绍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平面设计的方法。包括艺术绘画、排版设计、图像加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艺术作品创作的职业技巧。 2、要求 理论要求: 了解平面印刷的常用软件,并会进行操作。理解软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合理的应用软件 进行设计。 实践要求: 掌握一些职业技巧,如:商业插图的制作、图像海报的制作等。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电脑创作 3、课程重点及难点 课程重点: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软件的基本技巧和能力。

课程难点:理解软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合理的应用软件进行设计 二)教学基本内容概况(共 96 学时) Photoshop CS(总计 20 学时) 一、Photoshop CS的新特点及新功能(1学时) 二、基础知识( 1 学时) 三、深入层次(颜色和颜色调整)( 1 学时) 四、文本操作( 1 学时) 五、介绍菜单栏、工具栏、浮动面板、参数设定( 2 学时) 六、通道和遮罩的应用( 2学时) 七、图像合成( 2学时) 八、层控制面板和菜单( 2 学时) 九、建立多种类型的层( 2学时) 十、层的编辑操作( 2学时) 十一、设置层效果( 2学时) 十二、图像混合效果( 2 学时) 实践环节:(总计 28 学时)理论讲解,作业练习,观看教学影碟和教师指导相结合,启动学生思维创意能力

1、创建一幅水彩画( 5 学时) 2、用各种变化工具创作具有空间感的图像 3、用羽化工具及色彩调整制作底图效果( 4、人像脸部替换练习( 6 学时) 5、杂志封面设计( 6 学时) Mustrator CS (总计 20学时) 一、 Illustrator CS 简介(1 学时) 二、 文档管理与参数预置( 1 学时) 三、 绘制基本图形( 1 学时) 四、 绘制贝塞尔路径( 1 学时) 五、 编辑图形对象( 2 学时) 六、 使用颜色( 2 学时) 七、 处理文字( 2 学时) 八、 Illustrator CS 高级技术(2学时) 九、 应用图标( 2 学时) 十、 滤镜( 2 学时) 十一、 图形样式和效果( 2学时) 十二、 文件输出( 2 学时) 实践环节:(总计 28 学时) 理论讲解,作业练习,观看教学影碟和教师指导相结合,启动学生思维创意能力 1标志临摹(8学时) 5学时) 6学时)

3.机械设计A2课程设计-2017

《机械设计A2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The mechanical design curriculum design of A2) 课程编码: 010151011 周/学分: 3周/6学分 一、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能源与动力工程、装甲车辆工程等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能源与动力工程、装甲车辆工程等 (二)课程设计性质 必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 工程制图、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金属热加工工艺概论、机械设计A2等 2、后续课程 各专业课、毕业设计等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A2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主要论述机械设计基本理论,研究机械设计基本方法,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它起到由基础理论课向工程专业课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设计在把知识转化为工程应用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程设计的目的:(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基础及相关课程知识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培养为实现具体要求的机械传动方案的设计能力; (3)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4)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计算、绘图(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 (5)初步培养革新和创新的能力; (6)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表达、归纳和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 课程设计对学生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为: (1)具有机构方案设计的能力; (2)熟练掌握各种通用零件的类型、特点、工作原理、失效形式、应用范围等基本知识的能力,各种零件结构设计、强度计算的能力,减速器方案设计的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及其它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的能力; (5)能正确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为: 1、设计题目类型:设计题目一般为通用机械传动装置设计,具体题目类型和数据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也可以为机械创新设计题目或学生自选题,具体情况由指导教师确定,其工作量相当于二级齿轮减速器设计或单级蜗杆减速器设计。 2、设计图纸:以减速器题目为例,学生应完成的工作为减速器装配图一张(A0或A1图幅),零件工作图若干张,通常为齿轮(或蜗轮)和轴零件工作图(A3或A4图幅若干张)。其他题目的

《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 学分数 学时数 课外学时 执笔者 制订单位 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 04020500604 专业基础课 2 54 无 梁瑞仪 教育技术系 课程类型 适用范围 先修课程 实验/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审核者 制订日期 专业选修课 教育技术专业 美术学 28 考查 梁斌 2009 年 4 月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 《平面设计》是教育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以 photoshop 作为学习平台,让学 生掌握教学媒体平面图像设计过程和方法的一门综合性、 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 对培养学 生从事教学多媒体平面图像的设计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平面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学会利用 PHOTOSHOP 的 各项功能设计和制作教学多媒体平面图像的方法, 为学生毕业后能胜任这方面的实际工作奠 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1、通过对平面设计的原理知识学习,让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从而为 学生利用图像制作工具完成平面设计作品打下理论基础。 2、通过对 PHOTOSHOP 的绘图、选择、路径、图像色彩的调整、图像的处理和修饰、 图层,通道,蒙版的应用和滤镜的应用等知识的掌握,让学生掌握教学多媒体平面图像设计 和制作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理论、案例分析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授课方式进行教学。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平面设计》 是教育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由于考虑到平面设计的创作性和平面 作品的教育性,该课程与《美术》 、 《教育学》 、 《心理学》等课程具有密切关系。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缪亮等, 《photoshop 平面设计实用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8 年 2 月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认识 photoshop CS3 了解 photoshop 的用户界面和使用环境,了解 photoshop 的常规操作。 重点:photoshop 的用户界面。 第二章 对象的选取 了解规则选框工具、套索工具的应用,懂得利用颜色和色彩范围对图像进行选取,掌握 抽出滤镜的使用方法和选取的编辑方法。 重点:选框工具、套索工具的应用。 第三章 图像的绘制 掌握前景色和背景色的调整,画笔、铅笔、油漆桶、渐变工具的应用和矢量图绘制的方 法。 重点:画笔工具的应用。
1

标志设计教学大纲

《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标志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设的必修课,是一门重要的设计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了解标志设计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标志设计的方法,并能够完成以标志为核心的视觉传达基本要素设计,为企业形象(CI)设计课程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设计构思能力,培养设计感觉,提高表现技巧,具备有创造性的设计能力。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是根据《武汉体育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3)编写制定的。 (三)目的任务:通过课堂讲授与设计实践,使学生正确理解标志的概念,了解标志发展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明确运用简练的形象表达寓意丰富的标志设计能力并能够运用现代设计方法独立进行设计创作。 (四)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五)学时数与学分:36学时;2学分。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第一章、标志概述 第一节标志的探究 第二节标志的符号意义 第三节标志的角色与功能 知识点:标志的发展史、符号意义、标志的四大功能。 第二章、标志的图形元素与构成法则 第一节标志图形元素 第二节标志图形的构成 第三节标志的表现形式 知识点:标志的图形元素点、线、面及空间,标志的同构、渐变、延异、共生、悖论、叙事、对称、幻觉、网状、放射、群化、拧结、插接、连环等的图形构成法则,标志的字体、图形及抽象的表现形式。 第三章、标志设计的基本程序 第一节准备阶段 第二节设计开发阶段 第三节修正定型阶段 (一、调查研究,二、设计构思,三、标志命名,四、草图阶段,五、深化阶段,六、色彩应用,七、正稿制作,八、视觉调整) 知识点:描绘设计构想、捕捉创意点子及集体创意、评估修正标志。第四章、标志的设计实践 知识点:完成完整的标志创意、强调意念的准确表达。 四、考核方法与要求 (一)考核方式: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查。

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编号:41013050 英文名称:design of graduation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责任教学单位:工艺教研室 总学时:320 学分:16 考核形式:考试 实践地点:校内外 修读方式:必修 教学目的: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强化工程意识,进行工程基本训练,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培养阶段。通过毕业设计,巩固和扩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机械工艺及装备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和创新精神。 基本要求: 1.学会综合运用多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通过设计,调研与实践,使理论知识深化,知识领域拓宽。 2.学会依据课题给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调研,资料收集、整理和正确的使用工具书,培养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步骤、方法,提高工程图纸的绘制(尤其是计算机绘图)、工程计算、技术文件编写等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测试,调试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工程意识和经济意识。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原则要根据培养计划中所制定的培养目标要求,以能达到综合训练为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2.应尽量选择既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又结合生产、科研实际的题目。可根据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特点选择题目,三年内的设计题目不得重复;供学生选择的题目数应大于参与设计的学生数(>10%)。 3.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设计题目,并由指导教师认定。 4.所选择的题目要注意到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设计难度和工作量要适当,以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5.鼓励学生一人一个题目,如题目工作量过大,可多人同作一个题目,必须明确每名学生应独立完成的任务,给出具体的子题目,保证不同学生之间相近内容工作量<30%,防止设计内容雷同或抄袭。 6.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设计 ·机械制造中的过程优化 ·管理技术及软件设计 ·机械制造中的试验类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