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聚氨酯生产工艺

硬质聚氨酯生产工艺
硬质聚氨酯生产工艺

硬质聚氨酯生产工艺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及其灌注生产工艺

一、概述:

聚氨酯问世于1937年,由德国化学家奥托.拜耳首先研制成功。1945年西德将硬质聚氨酯泡沫作为轻质高强度夹层材料用于航空。1951年西德拜耳公司开发了发泡机及连续化生产设备。此后美国及西欧一些国家相继开发引进英、美技术进行聚氨酯泡沫生产。我国于6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化生产,70年代应用于冰箱保温层。

聚氨酯是在分子主键中含有重复的-N-H-C=O-O-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聚氨酯是由聚醚或聚酯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的,聚氨酯泡沫可通过物理发泡的方法制成。物理发泡是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低沸点易挥发液体如

F11,F12等,通过主体的反应放热使其气化,在泡沫稳定剂的作用下使气体包覆在聚氨酯体系中,经加热固化生成聚氨酯泡沫。化学发泡是利用过量的异氰酸酯与水反应生成CO2气体,在泡沫稳定剂作用下停留在聚氨酯体系中,经加热固化生成聚氨酯泡沫。由于生产聚氨酯泡沫的原料很多,加上采用不同的配方可制得多种性能不同的制品,因此聚氨酯泡沫可分为硬质、半硬质、软质、弹性体等。

硬质聚氨酯泡沫与其它保温材料相比,具有极低的导热系数,与多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能均匀地充满复杂结构,成型工艺简单,广泛地用于冰箱、石油管道、冷藏车及房屋等的保温材料。

各种绝热材料导热系数比较

具有与20mm厚硬质聚氨酯泡沫同等性能的其它材料厚度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及其灌注生产工艺

二、硬质聚氨酯泡沫的组成及各组分的作用

硬质聚氨酯泡沫所用材料包括多元醇、异氰酸酯、催化剂、发泡剂、泡沫稳定剂等。

1、多元醇

硬质聚氨酯泡沫使用的多元醇一般是羟值为400~500KOH/g的聚醚型多元醇,包括303、403、625等型号的聚醚。他们分别以丙三醇、乙二醇、砂糖等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为起始剂,在催化剂氢氧化钾的作用下,与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进行开环聚和,经过脱碱、过滤、脱水制成不同官能基的聚醚多元醇。

KOH R

活泼氢环氧乙(丙)烷聚醚多元醇

2、异氰酸酯

硬质聚氨酯泡沫使用的异氰酸酯一般有以下三种:

1)、PAPI(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

2)、C-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3)、TDI(甲苯二异氰酸酯,因毒性较大,现一般很少采用)

异氰酸酯化合物具有2个以上活性高的异氰酸酯基(-NCO),除与多元醇类化合物反应生成聚氨酯外,还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尿素。二氧化碳起发泡剂作用,尿素起到增强骨架作用。

~OH+~NCO ~H-N-C=O-O~

多元醇异氰酸酯聚氨基甲酸酯

~H-N-C=O-H-N~+CO2

尿素

泡沫稳定剂

泡沫稳定剂具有促进异氰酸酯、多元醇等难混成分的混合,降低系统的表面张力,以助生成均匀的泡沫的作用。可调整气泡大小、保持泡沫结构的稳定,并可改

善机械性能。对于不同系列的多元醇有不同的泡沫稳定剂,因此在选用泡沫稳定剂之前,首先要确定多元醇的种类。一般采用si-c型、si-o-c型泡沫稳定剂,用量为多元醇用量的2~4%。

4、发泡剂

一般使用F11、F12及水等作为发泡剂。

各种发泡剂的导热系数如下表。

3、一般采用F11和水并用,将F11蒸汽包覆在硬质聚氨酯泡沫的每个独立气泡中,这样就可利用F11蒸汽优良的绝热性对泡沫塑料赋予比其它塑料高得多的绝热性能。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及其灌注生产工艺

F11的用量为多元醇用量的30~40%,水的用量一般为2%左右。在发泡配方中加入少量水,可增加流动性、提高泡沫的尺寸稳定性、减少催化剂及发泡剂的用量;但水的用量不能过多,水加多了会使泡沫闭孔率下降,导热系数增大。F12用于沫状发泡设备,一般为多元醇用量的7~12%。

5、催化剂

硬质聚氨酯泡沫用催化剂通常与多元醇混合使用,起控制发泡反应速度及固化速度的作用。在选择催化剂时,应尽量选用稳定性高、表面活性强的催化剂。一般使用的胺类催化剂有,NN-二甲基环己胺,三乙烯二胺、三乙醇胺等。有机金属类催化剂有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亚锡等。胺类催化剂的用量一般为多元醇用量的

2~5%,有机金属类催化剂用量为多元醇用量的0.1~0.5%。

三、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发泡方法及反应性测定

发泡方法

发泡前要对原料的-NCO%含量、-OH值、水份含量进行测定,并要确定配方指数(指数=NCO/OH)。指数根据发泡方式不同一般控制在0.95~1.2之间。在计算配方时,首先确定一组分的量,然后根据等当量反应的原则,对另一组分进行计算。

在配制发泡原料时,为了操作简便,先把5种原料分为两组(R组分和P组分),分别按照发泡时的配比预先配制成“两液”状态待用。R组分包括:多元醇、催化剂、发泡剂、泡沫稳定剂。P组分包括:异氰酸酯。

P组分经调整液体温度后,按照所定配比混合、开始发泡时,只要把R组分、搅拌,用手工发泡或机器发泡的方法来完成。

2、反应性的测定方法

聚氨酯泡沫的生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反应过程分五个阶段。

1)、混合时间:从开始混合至停止搅拌的时间。

2)、乳白时间:从开始混合或发泡机开始吐料起至原料开始反应变成乳状(发白)为止的时间。

3)、凝胶时间:从开始混合(或开始吐料)至聚合反应进行到把玻璃棒等插入后

拉出时,能拉丝为止的时间。 1、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及其灌注生产工艺

4)、不粘时间:从开始混合(或开始吐料)至泡沫塑料的表面失去粘性,不粘手

指的时间。

5)、固化时间:从开始混合(或开始吐料)至发泡完了为止的时间。一般用模塑

样品外观不再变形来评价。

反应速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原料的种类(多元醇、异氰酸酯、催化剂等)、原料的温度、环境温度、搅拌方法(高压、低压、沫状、手工)等。

四、硬质聚氨酯泡沫灌注生产工艺

1、发泡设备

)、混合装置,是把多元醇、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发泡剂等,在与异氰酸酯1

混合起反应之前预先混合的设备。

a) 聚醚多元醇预混罐,根据生产量的大小可选择容积为500~5000升的夹层罐(通循环水),材质为铁质并带搅拌器,可进行氮气置换。 b) 泵:德国力士乐柱塞泵。

c) 流量计。

d) 混合罐,一般选择容积为500~2000升的夹层罐(通循环水),带搅拌器,可进行氮气置换。

操作方法:

i. 把多元醇预热到25~35?,用泵送到混合罐低压发泡机,它是以3~40Kg/cm2的压力把原料送到混合头,这类混合头使用机械搅拌器来混合搅拌,混合头需要溶剂清洗。

b) 高压发泡机,它是利用冲击混合原理工作,即原料以最大压力130Kg/cm2-200Kg/cm2强行通过小喷嘴喷出来进行混合。由于高压发泡机具有不用清洗,比低压发泡混合均匀、泡孔细密、节省原料等特点,因此高压发泡机更受欢迎。

3)、预热装置:硬质聚氨酯泡沫在生成过程中,通过聚合反应及凝胶化反应而放热。放热量越大、凝胶化越快,形成网状的分子结构越多。所以在发泡反应之前应把箱壳及模具加热,并尽量防止聚合反应中损失热量,使泡沫内部的温度分布均匀,不使在箱壁处产生厚皮而影响隔热性,同时也可节省原料。

预热温度一般选择在30~40?,预热时间为3~5分钟,预热装置可采用电加热或蒸汽加热的方式。

4)、固化装置为使聚氨酯原液注入到电冰箱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聚合反应及凝胶化反应,尽快达到稳定状态,缩短脱模时间,需要进行固化。固化温度一般选择在40~50?,固化时间为6~10分钟。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及其灌注生产工艺

5)、注塑模具:一般采用铸铝模具,因为铸铝导热性能好、传热快、成本低、易加工。设计模具时要能承受981*102~1962*102Pa的发泡压力(过填充量为5~10%时)。

5

6)、输送线:冰箱输送线分为,环形生产线和多条线型生产线。多条线型生产

线与环形生产线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缩短循环周期;?、输送系统轻;?、可任意扩大生产和同时生产不同型号的冰箱;?、模具维修时其它模具可正常工作。

2、原料温度、注口位置及注入量的确定

)、原料温度:一般控制在20~23?,温度过低会使原料粘度增大、混合不均 1 匀、反应不充分;温度过高会使F11挥发、泡沫密度上升、配比失调、泡沫质量下降。

2)、注塑孔位置:正确选择注塑孔的位置,做到排气充分,才能使泡沫充满箱体、泡沫密度分布均匀。

a) 箱口朝上:此种方法注塑流程短、密度分布均匀、泡沫无外漏,适宜制造容积为200升以上的大冰箱。

b) 箱口朝下的方法模具设计较简单、注塑流程长、脱模时间长、密度分布不均匀、密封不好易漏料。因此采用箱口朝上的方法较好。排气孔的位置一般开在原料最终停留点附近,孔径为φ2mm左右。

c) 注入量:注入量的合理选择十分重要,一般选择过填充量为

1.10~1.20。过填充量小于1.05就会引起收缩变形、箱体充不满、隔热性能下降、强度下降;过填充量超过1.20会使固化时间延长、箱体变形、出现二次发泡。

过填充量=实际注入量/标准量(箱温40?)

标准量:把发泡料注入后,正好充满箱体所需的重量。

d) 反应速度的确定根据冰箱型号大小不同,选择适宜的发泡速度,既要使泡沫充满箱体,又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固化。例如:一台容积为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及其灌注生产工艺

200升的冰箱,在发泡时反应速度如下:乳白时间:10?3秒;凝

胶时间:80?10秒;升起时间:115?15秒;不粘时间:135?

15秒;固化时间:8?2分钟。固化时间与发泡本身的温度、模具温

度、成型泡沫的厚度有关,因此以箱体脱模后不再变形来确定固化时

间。

五、影响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物理性能的因素

1、密度与导热系数的关系

密度=重量/体积(kg/m3)

硬质聚氨酯塑料自由发泡密度为23?2kg/m3为宜;灌注后的泡沫平均密度为32?2kg/m3;导热系数?0.020kcal/m.h.?。导热系数与密度的关系如下:

密度在30~40 kg/m3范围内导热系数最小)。

2、压缩强度

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压缩强度高,可提高冰箱的强度与刚度。闭孔气泡中的气体在0?以下会冷凝,为了降低因此而引起的收缩,泡沫强度应控制在

1.0kg/cm2(981*102pa)以上。冰箱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在一般密度下,压缩强度

只要在1.2kg/cm2(1177*102pa)以上就是较理想的。

3、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对钢与热塑性塑料的粘附性

硬质聚氨酯泡沫对钢与塑料的粘附力取决于钢与塑料的机械结合力、泡沫体的机械性质、它接触到钢或塑料时的凝胶化程度以及配方、原液性质。

4、尺寸稳定性

对于冰箱保温用的硬质聚氨酯泡沫的低温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若尺寸稳定性差、低温环境中强度下降,引起泡沫收缩,严重的还可造成内外壳变形,内壳破裂等现象。引起泡沫收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配方不对、泡沫密度过低或过填充量不够等。一般体积收缩率应?1%。

5、闭孔率

闭孔率直接影响导热系数,闭孔率越高、隔热性能越好。一般要求闭孔

率?93%。在发泡过程中配方不准、泡沫稳定剂量少及配方中水份含量过高等都可引起闭孔率

降低。

六、现将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做一介绍:

一)、泡沫中存在空洞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及其灌注生产工艺

在灌注发泡后,有时局部会出现空洞。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反应液的流动性不好。影响流动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模具温度过低,使泡沫流动性变差,此时要把模具温度提高到

35~45?。若模具温度尚未达到要求就开始生产时,要在原注入量的基础上多加一些料,当模具温度达到要求时,再把多加的那部分原料减掉。

2、当原料及模具温度过高时,部分发泡剂跑掉,且聚合反应速度加快,

造成填充不满及出现空洞,这时要把原料温度降到20~23?,模具温度控制在35~45?,并且把损失掉的那部分发泡剂补充上。

3、催化剂用量过大使凝胶化反应加速,致使泡沫还未充满整个空间就已

失去流动性,造成大的空洞。这时若增大注入量,只会造成喷料。因此,一定要掌握好催化剂的用量。

4、排气孔堵塞或位置不正确,使得发泡后有部分空气排不掉,即所谓“窝

气”而造成空洞。因此要正确开设排气孔,或改变夹具的倾斜角度及注塑孔位置,以此来改善泡沫的流动状况。

5、箱壳内壁受到油脂或水污染,可造成塌泡形成空洞。因此与泡沫接触

的表面一定要保持清洁干燥。

二)、泡沫软,在室温或低温放置后出现收缩

1、原材料本身有问题。对原材料进行化验,检查是否有超储存期而失效

的成分。

2、泡沫密度过低可引起收缩,这时要减少发泡剂用量。

3、过填充量不够。要加大灌注量,保证过填充量在1.10~1.20之间。

4、多元醇组分与异氰酸酯配比失调。通过校量发现配比不准,首先要检

查一下发泡机过滤器是否堵塞,尤其是异氰酸酯一端的过滤器必须定期检查,必要时更换。对枪头内活塞运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活塞运动不灵活要及时进行维修,避免料流受阻影响配比。最后对流量进行校对,把两组分的比例调整好。

三)、泡孔粗大不均匀

泡孔粗大可使热损失增加、导热系数上升。造成此缺陷的因素有:

1、泡沫稳定剂硅油降解,可导致反应中生成巨大气泡。此情况一般出现

或原料的储存温度过高时。这时要补充新的泡沫稳在应用过期多元醇混合液,

定剂,平时要注意原料的储存温度,一般在10~30?的温度下存放。

2、催化剂量少、料温或模具温度过低都会使反应速度过慢、发泡反应不

完全,造成泡孔粗大。因此要控制好料温及模具温度,掌握好催化剂的用量。

3、发泡时原料混合不均匀也可使泡孔粗大。对高压发泡机来说,要调整

发泡高压、即在发泡机指定的极限范围内把高压适当提高,使之产生最佳气泡结构。对低压发泡机或手工发泡应提高搅拌速度,使发泡反应充分,并使两组分的原料压力保持平衡。

4、发泡剂过量也可造成泡孔大。此时要减少发泡剂用量。

5、发泡原料受到油脂等污染。在上料时要注意清洁,切勿把异物带入。

四)、泡沫与箱壳的粘结性能对于壳体的结构强度十分重要,影响粘结的因素有: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及其灌注生产工艺

1、模具温度过低,泡沫与箱壳接触部位形成一层厚的结皮,影响粘结。

,并对箱壳预热。因此要把模具温度提高到35~45?

2、催化剂量少或料温过低使发泡反应过慢,表面固化时间延长导致不良

粘结。若反应速度太慢就要增加催化剂用量或提高料温。

3、注入量过小,必须保证过充填量在10-20%。

4、异氰酸酯过多。应校正两组分的配比。

5、材料表面存在水或油脂。因材料表面的水分与异氰酸酯反应可生成一

层不足异氰酸酯泡沫,影响粘结,因此与泡沫接触面要保持清洁干燥。

五)、漏泡

漏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在发泡前拼装接口处密封不严,也可由于过填充量太大、原料的初始粘度过低、料温及模具温度过低造成。灌注时,无论冰箱箱口朝上或箱口朝下放置,下部区域发生的泄漏属于液体泄漏。这主要是由于原料的初始粘度低、料温或模具温度低、使原料在反应过程中保持液态时间过长所造成的。这时可增加催化剂用量,提高反应速度,并使料温保持在20~23?,模具温度在35~45?,并可适当延长箱体预热时间。在拼装接口处用热熔胶、腻子

及胶纸封严,在灌注发泡前小心搬运壳体,以免接口处变形,且尽量避免原料开始注入时就注至易漏的接口处。在灌注位置的上部产生的泄漏一般是由于注入量过大,配方中发泡剂过多或模温过高引起的。最好的办法是减少灌注量,也可减少发泡剂用量或降低模具温度。

六)、脱模后变形

箱体灌注后有时会出现变形现象。原因为:

1、过早脱模。泡沫还未完全固化就打开夹具所致。应延长脱模时间,

使其完全固化。

2、注入量过大。脱模后出现二次膨胀,使箱体变形。此时要减少注

入量或减少发泡剂用量。

水性聚氨酯的制法

水性聚氨酯的制法 资料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d88721671.html, 1、溶液法(亦称丙酮法) 把端异氰酸基预聚体溶于低沸点能与水互溶的溶剂中(丙酮最常用,因此此方法亦称丙酮法),与亲水性官能基的化合物反应,生成聚氨酯离聚物,加水搅拌实现相转移,蒸馏法回收丙酮,得水性聚氨酯乳液。 此法是目前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步骤复便且重现性好。几乎所有的线型聚氨酯都可以用此法植入离子体,再分散于水相中成为水分散液。其分散液粒径为0.03~0.5μm,粒度可变范围较广,可为不透明或半透明或乳白色热塑性聚氨酯乳液。 2、预聚体分散法 此过程不需要大量溶剂,避免了回收溶剂的麻烦,同时也符合低VOC和无VOC未来环保要求的趋势。此工艺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先合成端-NCO基预聚体,再植入离子基,使成为离子性齐聚物,加水并强烈搅拌,此间,聚氨酯预聚体形成水分散液和端-NCO基与水进行的扩链反应同时发生。加入二元胺作扩链剂可以减少-NCO与水反应的几率,最终生成聚氨酯-脲水分散液。此法较丙酮法简单,无须溶剂回收工序,节能,但产品性能稍差于丙酮法。通常是把预聚体在强烈搅拌下加入水中分散,如果-NCO活性较低或者使用高剪切力混合分散装置也可以反加料分散,即把水加入预聚体中。此法制得乳液粒径为0.1~0.5μm,且可制得具有不同交联度的聚氨酯乳液。 3、熔融分散法 将聚酯或聚醚二醇、叔胺和异氰酸酯在熔融状态下制备预聚体,用过量尿素终止使生成亲水性的双缩二脲离聚物,再将其在甲醛水溶液中分散,使发生羟甲基化反应,生成羟甲基双缩二脲聚氨酯齐聚物,用水稀释即可得聚氨酯双脲乳液。实际上是在低pH值情况下,分散相之间的缩聚反应从而达到扩链和交联的目的。此法反应较易控制,不需溶剂,同时也不要求高效混合装置,可制成粒径为0.03~10μm之间的分散胶粒,分散液稳定,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能制备委员长中交联度的聚氨酯乳液。 此外,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还有酮亚胺法(Ketimine)、酮吖嗪法(Ketazine)。此两种方法分别用酮亚胺(酮与二胺的缩合物)和酮吖嗪(酮和肼的缩合物)作潜扩链剂,在一般条

聚氨酯生产工艺

聚氨酯生产工艺流程 摘要: 聚氨酯(Po1yurethane, PU)的发展。1937,德国Bayer合成第一种聚氨酯热塑性塑料Durthane U40年代,制得了合成纤维贝纶U(Perlon U)。50年代,得到聚氨酯弹性体、弹性纤维和泡沫塑料。60年代,聚氨酯涂料和粘合剂等开始应用。我国聚氨酯工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1959年上海市轻工业研究所开始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研究。 聚氨酯是综合性能优秀的合成树脂之一。由于其合成单体品种多、反应条件温和、专一、可控、配方调整余地大及其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特点,可广泛用于人造革、涂料、黏合剂、泡沫塑料、合成纤维以及弹性体,已成为人们衣、食、住、行以及高新技术领域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其本身已经构成了一个多品种、多系列的材料家族,形成了完整的聚氨酯工业体系,这是其它树脂所不具备的。 关键词:原料规格、合成工艺、反应速率影响因素、蒸汽汽提反应单元论述 一、原料规格 聚氨酯树脂主要的原料是含异氰酸酯基(NCO)的多异氰酸酯(isocyanate)和含活泼氢的聚醚(ployether ployol )与聚酯多元醇(polyester ployol)。将以上两种基本原料进行化学改性,这种改性的多元醇中间体,可制成具有特殊工艺和特殊物理性能的聚氨酯树脂,从而增加聚氨酯品种与应用领域。除以上原料外,聚氨酯树脂产品广泛采用催化剂、交联剂、扩链剂、发泡剂等助剂,可通过聚氨酯树脂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增加品种等。 异氰酸酯 脂肪族 芳香族 脂环族 低聚物多元醇聚酯多元醇 聚醚多元醇 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 四氢呋喃聚醚多元醇 其它聚醚多元醇 其它多元醇 扩链(交联)剂胺类扩链剂 醇类扩链(交联)剂 催化剂 叔胺类催化剂 金属有机化合物 其它配合剂 阻燃剂 抗氧剂 紫外线吸收剂着色剂 增塑剂 聚氨酯原料

聚氨酯合成工艺

聚氨酯合成工艺路线 、八— O 前言 聚氨酯是现今合成高分子材料中应用较为广泛、用量较大的一大类合成树脂. 所制得产品的物理形态可分为弹性体、泡沫、涂料、粘结剂等类。 1主要原料 聚乙二醇(PEG)Mn=2000g/mol ;二异氰酸酯甲苯(TDI);1,4-丁二醇(丁基锡二月桂酸酯(DBTDL)。 合成路线 ⑴二元醇 n-1OH R3 OH 在此,我们采用二元醇BDO对预聚体进行扩链反应 按其 BDO); 预聚反应: R2 预聚体扩链反应: 氨基甲酸酯线 性聚氨酯 R2 氨基甲酸酯 ⑵二元胺 n-1HN F4 NH. F O H II I H O H I II 1 H O H I I I * |-O —R[ O C N 1 IL ―2---------- N------- C^-N —R1 1 1 —&— N——C -- N- 氨基甲酸酯脲脲 H N——R2 — NCO C——N——R2 ----- O ------- R i ------ O O H II I Ri — O——C——N 氨基甲酸酯 O H H O I IL R C^O------------- R3— O——C ---------- N

交联反应 : 扩链反应后所得的聚氨酯中的硬段部分再发生交联反应后就可得到交联聚 氨。 2.1聚醚脱水 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PEG于500mL的三口烧瓶中,升温并抽真空,在内温为11O~115C①,真空度133.3Pa的条件下,脱水1.5小时②,然后冷却至50C 以下,放入干燥的仪器内密闭保存备用。 说明:①PEG在125C会分解,故脱水时温度不能高于此分解温度,应控制在110~115 Co ②异氰酸酯与水反应后会使预聚物的粘度增大,进而使预聚物的贮存稳定性显著降低。所以在实 验过程中对多元醇等原材料的含水量和环境湿度都有严格要求。合成前要将PEG加热真空脱水, 并对实验仪器进行干燥脱水,反应还要在干燥氮气保护下进行,以避免空气湿度的影响。 2.2预聚反应 在干燥三口烧瓶的按配方量①将TDI溶液滴入已经脱水的PEG聚醚溶液中 ②,再加入微量的催化剂DBTDL③,搅拌均匀后,此时不加热④,自动升温约半小 时后到(80± 5)C⑤,恒温计时反应2h得到预聚物,密封保存。 说明:①配方为:n (-NCO/ n (-OH) =1.85 ~1.90。若TDI过少不仅会使得PEG两端不 能都均匀的接上TDI,还会因为游离的TDI减少,减少了低聚物链段运动空间,从而使得预聚体 的粘度增大,影响了预聚体的加工性能和最终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 若TDI过多,游离的TDI增多,用BDO扩链时,游离的TDI会与之反应,使得反应初期粘度急剧升高,导致产品的加工性能变差。 ②这样使反应分步进行,且反应活性弱,即低聚物多元醇与TDI的预聚反应有足够 的时间进行,反应比较完全,得到的预聚体再与扩链剂反应,这种情况下就比较容易形成大分子的 ____ O R i O O C l C I I 硬段交联反应后: ^H-O ---- R 1 -- O O H N——H O ------ H I N H O n-1

双组份水性聚氨酯

The perfect match – BASF raw materials for two component polyurethane coatings Dr. Rainer Erhardt, BASF SE Team Leader Technical Marketing Automotive & Industrial Coatings, Resins and Additives Europe

New 2K PU Brochure

Content ?100 % Coatings based on bio-based polyols (application: pipeline coating) ?Super high-solid flexible coating with excellent adhesion on PVC (application: truck tarpaulin coating) ?Water-borne coatings showing fast drying performance, early block resistance and high hardness

What do natural oil based polyols (Sovermol?) offer to polyurethane coatings/adhesives manufacturers? ?Bio-based Polyols (polyfunctional alcohols) based on renewable raw materials like rapseed oil, Castor oil, soybeen oil etc. treated with technologies like epoxidation followed by ring-opening, transesterification, ethoxylation or propoxylation ?Unique properties: ?Improved hydrophobicity; low sensitivity towards moisture ?Low viscosity ?High chemical stability ?Broad adhesion spectrum ?Very low shrinkage ?High pigment loading with good self levelling properties …EASY to APPLY“ ?Solvent free – ZERO VOC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1、原料 聚醚二元醇(PPG,分子量为2000和1000),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丙酮(工业品),2-甲基-2-氨基-7-丙醇。 2、合成 制备水性聚氨酯的主要方法有:丙酮法、预聚体直接分散法、熔融分散法、酮距胺法和酮丫嗪法等按照水性化方法不同,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又可以分为内乳化法和外乳化法。内乳化法,又称自乳化法,是因聚氨酯链段中含有亲水性成分,无需乳化剂即可得到稳定的乳液的方法。外乳化法,又称强制乳化法,若分了链中仅含少量或者不含亲水性链段或基团必须添加乳化剂,凭借外力进行乳化。 1)丙酮法 亲水的异氰酸酯预聚物和扩链剂的扩链反应在溶剂丙酮中进行,故称之为丙酮法。由于聚合物的合成反应在均相的溶液中进行,故再现性很好。水性聚氨酯树脂合成好以后,再加水乳化,最后减压抽出丙酮溶剂就可得到粒径较小的聚氨酯分敞体。这种方法是经典的方法,浚方法的优点是试验重现性好,得到的聚氨酯水分散体粒径小,稳定性好;但该方法也有缺点,那就是试验过程中丙酮的大量使用,而且还得将丙酮减压抽出,制备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大。 2)预聚体直接分散法 该方法是合成聚氨酯分散体的一个普通方法。先制得亲水性的预聚体,当然预聚体含有游离的异氰酸酯基团,然后将预聚体和水混合,扩链反应是预聚体和扩链剂在水中进行。本人在这种方法基础上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得到了一种方法把它罩尔之为边扩链边分散法,运用这种方法成功合成了长期稳定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而且在合成过程中不使用溶剂,简化了制备工艺,节约了合成成本。 3)熔融分散法 将聚酯或聚醚二醇、叔胺和异氰酸酯在熔融状态下制备预聚体,用过量尿素终止生成亲水性的双缩二脲离聚物,在将其在甲醛水溶液中分散,使发生羟甲基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发生反应。 4)外乳化法 外乳化法是最早使用的制备水性聚氯酯的方法,它是1953年美国Du Pont公司的、V Yandott发明。选取制成适当分子量的聚氨酯预聚体或其溶液,然后加入乳化剂,在强烈搅拌下强制性地将其分散于水中,制成聚氨酯乳液或分散体。外乳化法工艺简单,但存在以下缺点: a.在分散阶段需要强力搅拌设备,搅拌工艺对分散液性能影响很大; b.制得的分散液粒径较大,一般大于1.0mm,粒径分布宽,储存稳定性差; c.乳化剂的存在影响成膜后胶膜的耐水性、强韧性和粘结性等力学性能。 5)自乳化法 聚氨酯的自乳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相反转过程,在乳化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w/o 到o/w的转变过程,随着乳化的进行,聚集念结构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并且体现出物化性质(如粘度和电导率)改变。众所周知,聚氨酯材料内由于软链段和硬链段各自成相生微相分离,若将离子型水性聚氨酯中和成盐,那么它就属于离聚体。对离聚体的聚集态结构,许多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很多模型,包括微离子点阵模型、各相同性模型、两相结构模型等。

聚氨酯弹性体生产工艺配方技术样本

聚氨酯弹性体工艺流程 一、聚氨酯弹性体的概述 二、聚氨酯弹性体的主要原料 三、聚氨酯弹性体主要生产设备 四、模具的加工 五、聚氨酯弹性体生产工艺流程 六、生产过程中注意事项 一、聚氨酯弹性体的概述 所谓弹性体是指玻璃化温度低于室温, 扯断伸长率>50%, 外力撤出后复原性比较好的高分子材料, 而玻璃化温度高于室温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塑料。在弹性体中, 其扯断伸长率较大( >200%) 、 100%定伸应力较小( 如<30Mpa) 、弹

性较好的可称为橡胶。因此弹性体是比橡胶更为广泛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聚氨酯弹性体, 又称聚氨酯橡胶是弹性体中比较特殊的一大类, 其原材料品种繁多, 配方各种各样, 可调范围很大。聚氨酯弹性体硬度范围很宽, 低至绍尔A10以下的低模量橡胶, 高至绍尔D85的高抗冲击橡胶弹性材料。因此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范围很宽, 是介于从橡胶到塑料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二、聚氨酯弹性体主要原材料 聚氨酯弹性体用的原料主要是三大类, 即低聚物多元醇、多异氰酸酯和扩链剂( 交联剂) 。除此之外, 有时为了提高反应速度, 改进加工性能及制品性能, 还需加入某些配合剂。下面只对生产的聚氨酯鞍座所用原材料进行具体描述。 反应过程: 多元醇与二异氰酸酯反应, 制成低分子量的预聚体; 经扩链反应, 生成高分子量聚合物; 然后添加适当的交联剂, 生成聚氨酯弹性体。其工艺流程如下: 2.1 低聚物多元醇 聚氨酯用的低聚物多元醇平均官能度较低, 一般为2或2~3.相对分子质量为400~6000, 但常见的为1000~ .主要品类有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ε-己内酯二醇、聚丁二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和聚合物多元醇等。它们在合成聚氨酯树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可经过改变多元醇化合物的种类、分子量、官能度与分子结构等调节聚氨酯的物理化学性能。 2.1.1聚酯多元醇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闫福安,陈俊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武汉430073) 摘要:对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单体、合成原理、合成工艺及改性方法作了介绍。水性聚氨酯合成技术不断完善,市场正在推进,国内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应加强合作,从分子设计出发,不断推进水性聚氨酯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推广。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合成;改性 0引言 聚氨酯是综合性能优秀的合成树脂之一。由于其合成单体品种多、反应条件温和、专一、可控,配方调整余地大及其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特点,可广泛用于涂料、黏合剂、泡沫塑料、合成纤维以及弹性体,已成为人们衣、食、住、行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其本身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品种、多系列的材料家族,形成了完整的聚氨酯工业体系,这是其它树脂所不具备的。据有关报道,在全球聚氨酯产品的消耗总量中,北美洲和欧洲占到70%左右。美国人均年消耗聚氨酯材料约5.5kg,西欧约4.5kg,而我国的消费水平还很低,年人均不足0.5kg。溶剂型的聚氨酯涂料品种众多、用途广泛,在涂料产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始自20世纪50年代,60、70年代,对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开发迅速发展,70年代开始工业化生产用作皮革涂饰剂的水性聚氨酯。进入90年代,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以及环保法规的加强,环境友好的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开发日益受到重视,其应用已由皮革涂饰剂不断扩展到涂料、黏合剂等领域,正在逐步占领溶剂型聚氨酯的市场。在水性树脂中,水性聚氨酯仍然是优秀树脂的代表,是现代水性树脂研究的热点之一。 1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单体 1.1多异氰酸酯(polyisocynate) 多异氰酸酯可以根据异氰酸酯基与碳原子连接的部位特点,可分为四大类: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芳脂族多异氰酸酯(即在芳基和多个异氰酸酯基之间嵌有脂肪烃基-常为多亚甲基,如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和脂环族多异氰酸酯(即在环烷烃上带有多个异氰酸酯基,如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合成的聚氨酯树脂户外耐候性差,易黄变和粉化,属于“黄变性多异氰酸酯”,但价格低,来源方便,在我国应用广泛,如TDI常用于室内涂层用树脂;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耐候性好,不黄变,其应用不断扩大,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主流的多异氰酸酯单体;芳脂族和脂环族多异氰酸酯接近脂肪族多异氰酸酯,也属于“不黄变性多异氰酸酯”。水性聚氨酯合成用的多异氰酸酯主要有TDI、IPDI、HDI、TMXDI(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TMXDI可直接用于水性体系,或用于零VOC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聚氨酯发泡胶的制作工艺

聚氨酯发泡胶的制作工艺 其他回答共1条 聚氨酯硬泡生产工艺硬泡成型工艺聚氨酯硬泡的基本生产方法聚氨酯硬泡一般为室温发泡,成型工艺比较简单。按施工机械化程度可分为手工发泡和机械发泡。根据发泡时的压力,可分为高压发泡和低压发泡。按成型方式可分为浇注发泡和喷涂发泡。浇注发泡按具体应用领域、制品形状又可分为块状发泡、模塑发泡、保温壳体浇注等。根据发泡体系可发为HCFC 发泡体系、戊烷发泡体系和水发泡体系等,不同的发泡体系对设备的要求不一样。按是否连续化生产可分为间歇法和连续法。间歇法适合于小批量生产。连续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效率高。按操作步骤中是否需预聚可分为一步法和预聚法(或半预聚法)。1.手工发泡及机械发泡在不具备发泡机、模具数量少和泡沫制品的需要量不大时可采用手工浇注的方法成型。手工发泡劳动生产率低,原料利用率低,有不少原料粘附在容器壁上。成品率也较低。开发新配方,以及生产之前对原料体系进行例行检测和配方调试,一般需先在实验室进行小试,即进行手工发泡试验。在生产中,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小规模现场临时施工、生产少量不定型产品或制作一些泡沫塑料样品。手工发泡大致分几步:(1) 确定配方,计算制品的体积,根据密度计算用料量,根据制品总用料量一般要求过量5%~15%。(2) 清理模具、涂脱模剂、模具预热。(3) 称料,搅拌混合,浇注,熟化,脱模。手工浇注的混合步骤为:将各种原料精确称量后,将多元醇及助剂预混合,多元醇预混物及多异氰酸酯分别置于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将这些原料混合均匀,立即注入模具或需要充填泡沫塑料的空间中去,经化学反应并发泡后即得到泡沫塑料。在我国,一些中小型工厂中手工发泡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手工浇注也是机械浇注的基础。但在批量大、模具多的情况下手工浇注是不合适的。批量生产、规模化施工,一般采用发泡机机械化操作,效率高。2.一步法及预聚法目前,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都是用一步法生产的,也就是各种原料进行混合后发泡成型。为了生产的方便,目前不少厂家把聚醚多元醇或(及)其它多元醇、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发泡剂等原料预混在一起,称之为“ 白料”,使用时与粗MDI(俗称“ 黑料” )以双组分形式混合发泡,仍属于“ 一步法”,因为在混合发泡之前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早期的聚氨酯硬泡采用预聚法生产。这是因为当时所用的多异氰酸酯原料为TDI-80。由于TDI 粘度小,与多元醇的粘度不匹配;TDI 在高温下挥发性大;且与多元醇、水等反应放热量大,若用一步法生产操作困难,故当时多用预聚法。若把全部TDI 和多元醇反应,制得的端异氰酸酯基预聚体粘度很高,使用不便。硬泡生产中所指的预聚法实际上是“ 半预聚法”。即首先TDI与部分多元醇反应,制成的预聚体中NCO 的质量分数一般为20%~25%。由于TDI大大过量,预聚体的粘度较低。预聚体再和聚酯或聚醚多元醇、发泡剂、表面活性剂、催化剂等混合,经过发泡反应而制得硬质泡沫塑料。预聚法优点是:发泡缓和,泡沫中心温度低,适合于模制品;缺点是:步骤复杂、物料流动性差,对薄壁制品及形状复杂的制品不适用。自从聚合MDI 开发成功后,TDI 已基本上不再用作硬质泡沫塑料的原料,一步法随之取代了预聚法。浇注成型工艺浇注发泡是聚氨酯硬泡常用的成型方法,即就是将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后,注入模具或制件的空腔内发泡成型。聚氨酯硬泡的浇注成型可采用手工发泡或机械发泡,机械发泡可采用间歇法及连续法发泡方式。机械浇注发泡的原理和手工发

聚氨酯发泡工艺简介

聚氨酯发泡工艺简介 聚氨酯硬泡生产工艺硬泡成型工艺聚氨酯硬泡的基本生产方法聚氨酯硬泡一般为室温发泡,成型工艺比较简单。按施工机械化程度可分为手工发泡和机械发泡。根据发泡时的压力,可分为高压发泡和低压发泡。按成型方式可分为浇注发泡和喷涂发泡。浇注发泡按具体应用领域、制品形状又可分为块状发泡、模塑发泡、保温壳体浇注等。根据发泡体系可发为HCFC 发泡体系、戊烷发泡体系和水发泡体系等,不同的发泡体系对设备的要求不一样。按是否连续化生产可分为间歇法和连续法。间歇法适合于小批量生产。连续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效率高。按操作步骤中是否需预聚可分为一步法和预聚法(或半预聚法)。1.手工发泡及机械发泡在不具备发泡机、模具数量少和泡沫制品的需要量不大时可采用手工浇注的方法成型。手工发泡劳动生产率低,原料利用率低,有不少原料粘附在容器壁上。成品率也较低。开发新配方,以及生产之前对原料体系进行例行检测和配方调试,一般需先在实验室进行小试,即进行手工发泡试验。在生产中,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小规模现场临时施工、生产少量不定型产品或制作一些泡沫塑料样品。手工发泡大致分几步:(1) 确定配方,计算制品的体积,根据密度计算用料量,根据制品总用料量一般要求过量5%~15%。(2) 清理模具、涂脱模剂、模

具预热。(3) 称料,搅拌混合,浇注,熟化,脱模。手工浇注的混合步骤为:将各种原料精确称量后,将多元醇及助剂预混合,多元醇预混物及多异氰酸酯分别置于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将这些原料混合均匀,立即注入模具或需要充填泡沫塑料的空间中去,经化学反应并发泡后即得到泡沫塑料。在我国,一些中小型工厂中手工发泡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手工浇注也是机械浇注的基础。但在批量大、模具多的情况下手工浇注是不合适的。批量生产、规模化施工,一般采用发泡机机械化操作,效率高。2.一步法及预聚法目前,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都是用一步法生产的,也就是各种原料进行混合后发泡成型。为了生产的方便,目前不少厂家把聚醚多元醇或(及)其它多元醇、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发泡剂等原料预混在一起,称之为“ 白料”,使用时与粗MDI(俗称“ 黑料” )以双组分形式混合发泡,仍属于“ 一步法”,因为在混合发泡之前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早期的聚氨酯硬泡采用预聚法生产。这是因为当时所用的多异氰酸酯原料为TDI-80。由于TDI 粘度小,与多元醇的粘度不匹配;TDI 在高温下挥发性大;且与多元醇、水等反应放热量大,若用一步法生产操作困难,故当时多用预聚法。若把全部TDI 和多元醇反应,制得的端异氰酸酯基预聚体粘度很高,使用不便。硬泡生产中所指的预聚法实际上是“ 半预聚法”。即首先TDI与部分多元醇反应,制成的预聚体中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改性方法

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简称聚氨酯(PU),是分子结构中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NHCOO-)结构的高分子材料的总称。聚氨酯一般由二异氰酸酯和二元醇或多元醇为基本原料经加聚反应而成,根据原料的官能团数不同,可制成线形或体形结构的聚合物,其性能也有差异。聚氨酯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粘结性能及耐磨性等,在各领域得到了广发应用。 由于溶剂型聚氨酯的溶剂为有机物,具有挥发性,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人体有害。在人们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的今天以及环保法规的确立,溶剂型涂料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因此,开发污染小的水性涂料已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水性聚氨酯(WPU)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其不含或含有少量可挥发性有机物,生产施工安全,对环境及人体基本无害,符合环保要求。其生产方法分为外乳化法和内乳化法,外乳化法又称强制乳化法,由使用这种方法得到的乳液稳定性较差,所以使用较少。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内乳化法,也称自乳化法,即在聚氨酯分子链上引入一些亲水性基团,使聚氨酯分子具有一定的亲水性,然后在高速分散下,凭借这些亲水基团使其自发地分散于水中,从而得到WPU。 然而,亲水基团的引入在提高聚氨酯亲水性的同时却降低了它的耐水性和拒油性。为了改善其耐水性和拒油性,通常是将强疏水性链段引入聚氨酯结构之中。有机硅、有机氟由于其表面能低和热稳定性好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利用纳米材料来提高涂膜的光学、热学和力学性能。纳米改性WPU 完美地结合了无机物的刚性、尺寸稳定性、热稳定性及WPU的韧性、易加工性,纳米改性WPU为涂料向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提供了崭新的手段和途径,是最有前途的现代涂料研究品种之一。[1] 1.2 水性聚氨酯的基本特征及发展历史 1937年德国的Otto Bayer博士首次将异氰酸酯用于聚氨酯的合成。直到1943年德国科学家Schlack在乳化剂或保护胶体存在的情况下,将二异氰酸酯在水中乳化并在强烈搅拌下加入二胺,首次成功制备了水性聚氨酯。1975年研究者们向聚氨酯分子链中引入亲水成分,从而提高了水性聚氨酯的乳液稳定性和涂膜性能,其应用领域也随之拓广。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水性聚氨酯乳液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拓宽,世界范围内日益高涨的环保要求,进一步加快了水性聚氨酯工业发展的步伐。[2] 相对于国外,国内的水性聚氨酯发展较晚。我国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1976年沈阳皮革研究所最早研制出用于皮革涂饰用的水性聚氨

(工艺技术)聚氨酯发泡胶工艺

聚氨酯硬泡生产工艺硬泡成型工艺聚氨酯硬泡的基本生产方法聚氨酯硬泡一般为室温发泡,成型工艺比较简单。按施工机械化程度可分为手工发泡和机械发泡。根据发泡时的压力,可分为高压发泡和低压发泡。按成型方式可分为浇注发泡和喷涂发泡。浇注发泡按具体应用领域、制品形状又可分为块状发泡、模塑发泡、保温壳体浇注等。根据发泡体系可发为HCFC 发泡体系、戊烷发泡体系和水发泡体系等,不同的发泡体系对设备的要求不一样。按是否连续化生产可分为间歇法和连续法。间歇法适合于小批量生产。连续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效率高。按操作步骤中是否需预聚可分为一步法和预聚法(或半预聚法)。1.手工发泡及机械发泡在不具备发泡机、模具数量少和泡沫制品的需要量不大时可采用手工浇注的方法成型。手工发泡劳动生产率低,原料利用率低,有不少原料粘附在容器壁上。成品率也较低。开发新配方,以及生产之前对原料体系进行例行检测和配方调试,一般需先在实验室进行小试,即进行手工发泡试验。在生产中,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小规模现场临时施工、生产少量不定型产品或制作一些泡沫塑料样品。手工发泡大致分几步:(1) 确定配方,计算制品的体积,根据密度计算用料量,根据制品总用料量一般要求过量5%~15%。(2) 清理模具、涂脱模剂、模具预热。(3) 称料,搅拌混合,浇注,熟化,脱模。手工浇注的混合步骤为:将各种原料精确称量后,将多元醇及助剂预混合,多元醇预混物及多异氰酸酯分别置于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将这些原料混合均匀,立即注入模具或需要充填泡沫塑料的空间中去,经化学反应并发泡后即得到泡沫塑料。在我国,一些中小型工厂中手工发泡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手工浇注也是机械浇注的基础。但在批量大、模具多的情况下手工浇注是不合适的。批量生产、规模化施工,一般采用发泡机机械化操作,效率高。2.一步法及预聚法目前,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都是用一步法生产的,也就是各种原料进行混合后发泡成型。为了生产的方便,目前不少厂家把聚醚多元醇或(及)其它多元醇、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发泡剂等原料预混在一起,称之为“ 白料”,使用时与粗MDI(俗称“ 黑料” )以双组分形式混合发泡,仍属于“ 一步法”,因为在混合发泡之前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早期的聚氨酯硬泡采用预聚法生产。这是因为当时所用的多异氰酸酯原料为TDI-80。由于TDI 粘度小,与多元醇的粘度不匹配;TDI 在高温下挥发性大;且与多元醇、水等反应放热量大,若用一步法生产操作困难,故当时多用预聚法。若把全部TDI 和多元醇反应,制得的端异氰酸酯基预聚体粘度很高,使用不便。硬泡生产中所指的预聚法实际上是“ 半预聚法”。即首先TDI与部分多元醇反应,制成的预聚体中NCO 的质量分数一般为20%~25%。由于TDI大大过量,预聚体的粘度较低。预聚体再和聚酯或聚醚多元醇、发泡剂、表面活性剂、催化剂等混合,经过发泡反应而制得硬质泡沫塑料。预聚法优点是:发泡缓和,泡沫中心温度低,适合于模制品;缺点是:步骤复杂、物料流动性差,对薄壁制品及形状复杂的制品不适用。自从聚合MDI 开发成功后,TDI 已基本上不再用作硬质泡沫塑料的原料,一步法随之取代了预聚法。浇注成型工艺浇注发泡是聚氨酯硬泡常用的成型方法,即就是将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后,注入模具或制件的空腔内发泡成型。聚氨酯硬泡的浇注成型可采用手工发泡或机械发泡,机械发泡可采用间歇法及连续法发泡方式。机械浇注发泡的原理和手工发泡的相似,差别在于手工发泡是将各种原料依次称入容器中,搅拌混合;而机械浇注发泡则是由计量泵按配方比例连续将原料输入发泡机的混合室快速混合。硬泡浇注方式适用于生产块状硬泡、硬泡模塑制品,在制件的空腔内填充泡沫,

聚氨酯发泡工艺流程(总2页)

聚氨酯发泡工艺流程 (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聚氨酯发泡工艺流程 将穿好的外护管的钢管吊至发泡平台,两端通过机械液压将法兰堵头封死钢管与外护管之间的空间。钢管两端各留200mm长的裸管不发泡,待现场施工焊接等工作结束后进行现场补口发泡。 在外护管居中位置上钻打一个圆孔作为注料孔,注料时要保证管道水平,确保泡沫均匀。 调试灌注发泡机,根据钢管与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之间的空隙及长度、计算出聚氨酯保温层液态聚氨酯用量;根据保温层耐热温度要求,确定A、B组分的配合比;根据环境温度、灌注用量确定发泡时间,确定A、B组分的流量比,确保在规定时间内,A、B两组分按已确定的流量比和用量充分混合、雾化、发泡,经实验确定后方能进行正式施工。 装枪头,将A、B两组分的出料管分别插入喷枪的A、B两个活接头上,同时将压缩空气管也接到压缩空气活接头上,进行试灌注。当工艺指标符合设计技术要求时,进行正式灌注。 灌注,根据保温层厚度及管径计算材料用量,调整流量计,将枪头插入管壳灌注孔内,打开空压机阀门,然后打开A、B两组分出料阀门,同时按下自动灌注机开关,设备自动灌注、关闭。 河南中科防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 聚乙烯管壳生产工艺流程

①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由高密度聚乙烯树脂配以抗氧剂和色母料等助剂通过挤塑生产。外护管是两步法生产预制保温管的配套产品,主要用于保温材料的保护层。 ②聚乙烯外护管挤塑生产,用专用牵引机和挤塑机挤塑生产各种规格型号的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 ③聚乙烯外护管常用为黑色,黑色抗氧化性强,耐腐蚀性强,现在国内市场已经逐渐淘汰了黄色的外护管。因为黄色在阳光下抗氧化性弱,且埋在地下时,由于颜色鲜艳,极易引起微生物降解,进而影响保温管的质量。 ④同时聚乙烯外护管需要进行电晕处理,利用高压电极放电原理对聚乙烯外护管管材内侧进行电晕,环向大于75%的范围内表面张力系数应大于50dyn/cm,并提供相应测试报告。以提高聚氨酯保温层与聚乙烯外护管的粘接强度,使直埋式保温管中的钢管、聚氨酯保温层和聚乙烯外护管达到三位一体效果。 河南中科防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

(完整word版)水性聚氨酯合成所用原材料

水性聚氨酯制备用原料和方法 1. 低聚物多元醇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制备中常用的低聚物多元醇一般以聚醚二醇、聚酯二醇居多,有时还使用聚醚三醇、低支化度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二醇等小品种低聚物多元醇。 聚醚型聚氨酯低温柔顺性好,耐水性较好,且常用的聚氧化丙烯二醇(PPG)的价格比聚酯二醇低,因此,我国的水性聚氨酯研制开发大多以聚氧化丙烯二醇为主要低聚物多元醇原料。由聚四氢呋喃醚二醇制得的聚氨酯机械强度及耐水解性均较好,惟其价格较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聚酯型聚氨酯强度高、粘接力好,但由于聚酯本身的耐水解性能比聚醚差,故采用一般原料制得的聚酯型水性聚氨酯,其贮存稳定期较短。 2. 异氰酸酯 制备聚氨酯乳液常用的二异氰酸酯有TDI、MDI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以及IPDI、HDI、H12MDI等脂肪族、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由脂肪族或脂环族二异氰酸酯制成的聚氨酯,耐水解性比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制成的聚氨酯好,因而水性聚氨酯产品的贮存稳定性好。国外高品质的聚酯型水性聚氨酯一般均采用脂肪族或脂环族异氰酸酯原料制成,而我国受原料品种及价格的限制,大多数仅用TDI为二异氰酸酯原料。 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一般用于制备乙烯基聚氨酯乳液和异氰酸酯乳液。 3. 扩链剂 水性聚氨酯制备中常常使用扩链剂,其中可引入离子基团的亲水性扩链剂有多种,除了类特种扩链剂外,经常还使用1,4-丁二醇、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己二醇、乙二胺、二亚乙基三胺等扩链剂。由于胺与异氰酸酯的反应活性比水高,可将二胺扩链剂混合于水中或制成酮亚胺,在乳化分散的同时进行扩链反应。

4. 水 水是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主要介质,为了防止自来水中的Ca2+、Mg2+等杂质对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稳定性的影响,用于制备水性聚氨酯的水一般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除了用作聚氨酯的溶剂或分散介质,水还是重要的反应性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目前以预聚体法为主,在聚氨酯预聚体分散与水的同时,水也参与扩链。由于水或二胺的扩链,实际上大多数水性聚氨酯是聚氨酯-脲乳液(分散液),聚氨酯-脲比纯聚氨酯有更大的内聚力和粘接力,脲键的耐水性比氨酯键好。 5. 亲水性扩链剂 亲水性扩链剂就是能引入亲水性基团的扩链剂。这类扩链剂是仅在水性聚氨酯制备中使用的特殊原料。这类扩链剂中常常含有羧基、磺酸基团或仲胺基,当其结合到聚氨酯分子中,使聚氨酯链段上带有能被离子化的功能性基团。 (1)羧酸型扩链剂 二羟甲基丙酸简称DMPA,全称2,2-二羟甲基丙酸,又称α,α-双羟甲基丙酸,在国内外是聚氨酯乳液常用的一种亲水性扩链剂,早在六、七十年代在德国、美国等国家就用于制备聚氨酯乳液。90年代初我国成都某厂已能小批量生产。该扩链剂为白色结晶,熔点较高,贮存稳定,因其分子量小(Mw134),较少的用量就能提供足够的羧基量。DMPA的一种制备方法是:由甲醛和丙醛合成二羟甲基丙醛,再用过氧化氢氧化成二羟甲基丙酸。 二羟基半酯半酯是醇与二元酸酐反应的产物,一般醇与酸酐的摩尔比为1:1,酸酐的一个羧基被酯化,而保留另一个羧基。用于聚氨酯乳液的半酯类扩链剂制备中,所用的醇类化合物一般为小分子三醇或低聚物三醇,例如甘油、低分子量聚醚三醇。这样就能生成含羧基的二羟基化合物。三醇的分子量一般在约100~2000之间。可用于制备半酯的酸酐有顺丁烯二酸酐(顺酐)、邻苯二甲酸酐(苯酐)、丁二酸酐、戊二酸酐等。半酯一般需自制。 羧酸型扩链剂还有氨基酸如H2N (CH2)4 CH (COOH) NH2、二氨基苯甲酸等。

聚氨酯发泡工艺流程

聚氨酯发泡工艺流程 将穿好的外护管的钢管吊至发泡平台,两端通过机械液压将法兰堵头封死钢管与外护管之间的空间。钢管两端各留200mm长的裸管不发泡,待现场施工焊接等工作结束后进行现场补口发泡。 在外护管居中位置上钻打一个圆孔作为注料孔,注料时要保证管道水平,确保泡沫均匀。 调试灌注发泡机,根据钢管与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之间的空隙及长度、计算出聚氨酯保温层液态聚氨酯用量;根据保温层耐热温度要求,确定A、B组分的配合比;根据环境温度、灌注用量确定发泡时间,确定A、B组分的流量比,确保在规定时间内,A、B两组分按已确定的流量比和用量充分混合、雾化、发泡,经实验确定后方能进行正式施工。 装枪头,将A、B两组分的出料管分别插入喷枪的A、B两个活接头上,同时将压缩空气管也接到压缩空气活接头上,进行试灌注。当工艺指标符合设计技术要求时,进行正式灌注。 灌注,根据保温层厚度及管径计算材料用量,调整流量计,将枪头插入管壳灌注孔内,打开空压机阀门,然后打开A、B两组分出料阀门,同时按下自动灌注机开关,设备自动灌注、关闭。 河南中科防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 聚乙烯管壳生产工艺流程 ①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由高密度聚乙烯树脂配以抗氧剂和色母

料等助剂通过挤塑生产。外护管是两步法生产预制保温管的配套产品,主要用于保温材料的保护层。 ②聚乙烯外护管挤塑生产,用专用牵引机和挤塑机挤塑生产各种规格型号的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 ③聚乙烯外护管常用为黑色,黑色抗氧化性强,耐腐蚀性强,现在国内市场已经逐渐淘汰了黄色的外护管。因为黄色在阳光下抗氧化性弱,且埋在地下时,由于颜色鲜艳,极易引起微生物降解,进而影响保温管的质量。 ④同时聚乙烯外护管需要进行电晕处理,利用高压电极放电原理对聚乙烯外护管管材内侧进行电晕,环向大于75%的范围内表面张力系数应大于50dyn/cm,并提供相应测试报告。以提高聚氨酯保温层与聚乙烯外护管的粘接强度,使直埋式保温管中的钢管、聚氨酯保温层和聚乙烯外护管达到三位一体效果。 河南中科防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聚氨酯硬泡生产工艺

第五章聚氨酯硬泡生产工艺 5.1 硬泡成型工艺 5.1.1 聚氨酯硬泡的基本生产方法 聚氨酯硬泡一般为室温发泡,成型工艺比较简单.按施工机械化程度可分为手工发泡和 机械发泡.根据发泡时的压力,可分为高压发泡和低压发泡. 按成型方式可分为浇注发泡和喷涂发泡.浇注发泡按具体应用领域,制品形状又可分为 块状发泡,模塑发泡,保温壳体浇注等. 根据发泡体系可发为HCFC发泡体系,戊烷发泡体系和水发泡体系等,不同的发泡体系对设备的要求不一样. 按是否连续化生产可分为间歇法和连续法.间歇法适合于小批量生产.连续法适合于大 规模生产,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效率高. 按操作步骤中是否需预聚可分为一步法和预聚法(或半预聚法). 1.手工发泡及机械发泡 在不具备发泡机,模具数量少和泡沫制品的需要量不大时可采用手工浇注的方法成型. 手工发泡劳动生产率低,原料利用率低,有不少原料粘附在容器壁上.成品率也较低. 开发新配方,以及生产之前对原料体系进行例行检测和配方调试,一般需先在实验室进 行小试,即进行手工发泡试验. 在生产中,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小规模现场临时施工,生产少量不定型产品或制作一些泡 沫塑料样品.手工发泡大致分几步:(1) 确定配方,计算制品的体积,根据密度计算用料量, 根据制品总用料量一般要求过量5%~15%.(2) 清理模具,涂脱模剂,模具预热.(3) 称料,搅拌混合,浇注,熟化,脱模. 手工浇注的混合步骤为:将各种原料精确称量后,将多元醇及助剂预混合,多元醇预混物及多异氰酸酯分别置于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将这些原料混合均匀,立即注入模具或需要充 填泡沫塑料的空间中去,经化学反应并发泡后即得到泡沫塑料. 在我国,一些中小型工厂中手工发泡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手工浇注也是机械浇注的基础. 但在批量大,模具多的情况下手工浇注是不合适的. 批量生产,规模化施工,一般采用发泡机机械化操作,效率高. 2.一步法及预聚法 目前,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都是用一步法生产的,也就是各种原料进行混合后发泡成型. 为了生产的方便,目前不少厂家把聚醚多元醇或(及)其它多元醇,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发 泡剂等原料预混在一起,称之为"白料",使用时与粗MDI(俗称"黑料")以双组分形式混合发泡,仍属于"一步法",因为在混合发泡之前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合成及表征 郑延清1*,邹友思 2 (1.闽江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福建福州350108; 2.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以聚酯二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1,4-丁二 醇(BDO)和三羟甲基丙烷(TMP)等为原料合成了双组分水性聚氨酯的多元醇组 分作为A组分。考虑到溶解性,反应活性,工业成本等因素,本文从小分子二元醇(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一缩乙二醇等),小分子三元醇(甘油),小分子四 元醇(季戊四醇),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从200到2000),聚丙二醇(相对分子 质量从300到2000)等数十种醇类化合物中,反复试验,再三筛选,最后确定以聚 乙二醇-800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三聚体为原料合成了亲水性多异氰酸酯 固化剂作为B组分。将A、B组分混合配制,得到了双组分水性聚氨酯胶黏剂。通 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粘度、吸水率、粘接强度、离心稳定性等 性能测试,分别对A、B组分合成的关键步骤及影响产物性能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DMPA、BDO、TMP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4%、3%时,多元醇 组分的外观、稳定性、粘接强度等性能较好;选择聚乙二醇作为亲水组分对HDI三 聚体进行改性,且当其添加的质量分数为11%及以上时,制备出的多异氰酸酯固化 剂组分具有较好的水分散性。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多元醇组分;固化剂;粘接强度 中途分类号:O 631 文章标志码:A 文章标号: 聚氨酯胶黏剂具有独特的软硬段结构,这种化学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耐低温、耐磨、耐脆化、拉伸强度高、韧性、弹性好等优点[1-4]。传统的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以二甲基甲酰胺、甲苯、二甲苯等溶剂为分散介质,这些溶剂易燃易爆,挥发性和毒性较大,污染环境,危害操作者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保护环境的舆论压力和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发达国家制定了限制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法律法规,这些因素促进了*通信作者:yanqingz2115@https://www.360docs.net/doc/d88721671.html,

NEU聚氨酯生产工艺流程图(参考模板)

NEU聚氨酯生产工艺流程图 如喷枪、模具选择与确认、PU料、油漆等 以A组分料和B组分料混合反应形成的具有防水和保温隔热等功 能的硬质泡沫塑料,称为聚氨酯硬质泡沫,简称聚氨酯硬泡。 A组分料是指由组合多元醇(组合聚醚或聚酯)及发泡剂等添加剂 组成的组合料,俗称白料。A组分料是形成聚氨酯硬泡的必要原料 之一。B组分料是指主要成分为异氰酸酯的原材料,俗称黑料。B 组分料也是形成聚氨酯硬泡的必要原料之一。 作用为在脱模时起到易脱模效果,无粘模情况。 1、按客户要求喷不同颜色效果(参照目录或样品) 2、本公司采用油漆为聚氨酯氟碳漆,是属于自干漆中的一种。 1、作用为减少汽泡量 2、使其成型无脱皮现象 是根据产品大小可调节浇注量(以时间(秒)计算) 聚氨酯料发泡时间一般为5秒中内可观察发泡情况,所以合模时需 速度快,并将其固定夹夹紧,以免溢料而不良。 1、取出工件需在平板上施加压力,使其冷却定型(平面度)。 2、巡检中检查表面是否有脱皮、汽泡多等现象及尺寸。待冷却检 查表面自结皮是否偏软(用手指按压) 将产品多余边料用角磨机去除。 补土组将表面汽泡及裂缝情况进行修补 此道检验工序为关键检验,检查其1、表面汽泡(≤2MM汽泡不 需挑起及修补2、检验是否有裂缝3、表面是否有胶皮、软皮4、 修补是否美观、牢固。 1 / 2

清洗将表面脱模剂清洗干净。检验方法为:手摸表面是否有滑润感。 点补油漆时是将表面有修补原子灰部份及石头上油漆有超边到水 泥砂浆层。点补时需按原有颜色进行点补,点补表面需美观(无 超边现象)。 巡检中检察板与板之间对接情况,对接后缝隙控制在1MM以内。 及测量切边后的尺寸。 这道检验为最后关卡,需着重检验。1、检验表面汽泡2、是否有 断裂、缺角,断裂及缺角部分是否修补美观。3、点补颜色是否美 观、是否有超边现象,整体颜色是否协调一致。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