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经典

最新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经典
最新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经典

最新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经典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故A错;

B、在硝酸铵中铵根中的氮元素显﹣3价,硝酸根中的氮元素显+5价,所以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故B正确;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在一块属于混合物,故C错;

D、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可能是中子,故D错.

故选B.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核内一定有质子,不一定有中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中子不带电,熟悉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2.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g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误

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B正确;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C错误;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D错误;

故选B。

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分子间间隔变大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错误;

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说明分子间间隔变大,正确;

D、空气中含有不同物质的分子,所以空气是混合物,正确。故选B。

4.为纪念Dmitri Mendeleev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发明的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大会宣布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 N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在化合物中,钠元素常显-1价

【答案】D

【解析】

【详解】

A、Na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C、N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该选项说法正确;

D、在化合物中,钠元素常显+1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5.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

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20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别是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分别是氧化镁和碳,反应

的方程式是:2Mg+CO2点燃

2MgO+C,由此可知:A、由方程式可知,碳元素从CO2转化为

C,镁元素从Mg转化为MgO,碳元素和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比为:2:1,故错误;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金属镁,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和都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12:[2 (24+16)]=3:20,故正确。故选D。

6.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8

B.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x的值为∶38-2-8-8-2=18.故A错误。B.锶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误。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故C错误。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D正确。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7.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分别代表不同的元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Z>X B.X和Y两种元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C.Z的离子符号可表示为Z2-D.Y和Mg属于同一周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原子序数Z>X,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同一族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X和Y位于同一族,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C、Z位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前面,最外层电子数应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Z的离子符号可表示为Z﹣,故选项说法错误。

D、Y位于第三周期,则Y和Mg属于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如图是镁和氯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镁原子结构图中X=8

B.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C.镁是金属元素、氯是非金属元素

D.镁和氯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

【答案】D

【解析】

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直观的看出镁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2,因为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12=2+x+2,x=8,故A正确.

B、据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得到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故B正确.

C、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4,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4,由镁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看出镁元素是金属元素,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另外镁是金字旁,氯是气字头,所以镁元素是金属元素,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

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形成+2价的阳离子,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1价的阴离子,所以镁元素和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选项D错误.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只要熟练掌握这部

分知识,灵活运用就可以了,是基础题.

9.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N5+,则N5+的结构可能是( )

A.N5+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B.N5+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

C.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D.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5个电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能微粒N5+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属阳离子,选项A错误;

B、一个氮原子有7个质子,那么N5+中含有35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失去了一个电子,那么有34个电子,选项B错误;

C、一个氮原子有7个质子,那么N5+中含有35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失去了一个电子,那么有34个电子,选项C正确;

D、一个氮原子有7个质子,那么N5+中含有35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失去了一个电子,那么有34个电子,选项D错误。故选C。

10.广西柳州九江河发生镉污染,在湖南又检出大米镉超标,但镉是人类的朋友,如制造“镉-镍”充电电池。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相对原子质量是1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镉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镉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8

C.镉原子的中子数为48 D.镉原子的质量为112g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镉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题意,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镉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8,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题意,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相对原子质量是112,由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112-48=74,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题意,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质量的简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1.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中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从化学角度说明了

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诗句中说到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作者鼻孔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中不断地运动.故选B

12.如图是X、Y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为原子,Y为离子

B.X、Y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C.X在反应中可失去6个电子

D.X与Y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

【答案】D

【解析】

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分析解答。解:由图可知,X、Y都是原子,且X表示的是氧原子,Y 表示镁原子。由于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化合价为-2价,Y容易失去电子,化合价为+2价。A.由图可知,X、Y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都相等,故都是原子,说法错误;B.X、是非金属元素,Y是金属元素,说法错误;C.由于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说法错误;D.X 与 Y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YX,说法正确。故选D。

13.动物的肝脏和坚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和“锌”是指

A.分子 B.元素 C.原子 D.单质

【答案】B

【解析】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B。

14.X、Y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Y都是阳离子

B.Y粒子可表示为Y2+

C.X、Y属于不同种元素

D.X、Y都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答案】D

【解析】A、当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阳离子,正确;B、Y粒子的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Y2+,正确;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因为X、Y的核内质子数不同,X、Y属于不同种元素,正确;D、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X、Y两种粒子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结构,不是稀有气体,错误。故选D。

点睛: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15.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

C.“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D.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答案】A

【解析】

【分析】

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原子与分子的区别来分析;

C、根据分子性质来分析;

D、根据原子的构成来分析。

【详解】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分子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错误;

B、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而原子只能重新组合,这是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故正确;

C.“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故正确;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是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正确。

故选:A。

【点睛】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原子的构成、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它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外做功。下列关于分子机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肉眼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机器

B.分子机器驱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分子机器的驱动不需要能量

D.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相同

【答案】B

【解析】A、由题可知:“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是说该机器很小,跟分子一样属于纳米级的,并没有标明能直接观察到分子;B决定物质种类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分子机器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即物质的结构改变,所以物质的种类改变,是化学变化;C. 分子机器的驱动需要能量:电能、光能;D. 由题中信息可知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不相同;选B

17.“朝核危机”引起全球瞩目,铀浓缩技术是国际社会禁止扩散的敏感技术.如图是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38

C.一个铀原子的核内有92个质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铀,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2,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92,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18.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是

A.B.C.

D.

【答案】D

【解析】

A、图中表示一种化合物,属于纯净物,错误;

B、图中表示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C、图中表示的是一种单质,属于纯净物,错误;

D、图中表示的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正确。故选D。

点睛: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9.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关系归纳错误的是()

A.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因此原子不能再分

D.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比如水分子和氖原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故选C.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

20.如图1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部分信息,图2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B.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铝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3

D.铝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0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铝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3;或由图2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2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铝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中考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

中考推断题专题复习学案 一、推断题的解题基本思路 解推断题就好比是公安人员侦破案情,要紧抓蛛丝马迹,并以此为突破口,顺藤摸瓜,最终推出答案。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二、课前准备 1、物质的典型性质: ①最简单、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②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元素; ③人体含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元素; ④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物质与最易着火的非金属单质均是指; ⑤溶于水呈碱性的气体是;反应的物质应该是铵盐与碱。 ⑥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的固体是、液体是、溶解时吸热的固体是。 ⑦一种调味品的主要成分,用该调味品可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的是,通常用于发面食品中,使蒸出的馒头松

软可口同时可除去发酵时产生的酸的是、; ⑧ CuSO4色; CuSO4溶液色;Fe2+ (亚铁离子)溶液色;Fe3+ (铁离子)溶液色; ⑨S在O2中燃烧色;S、H2在空气中燃烧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色。 2、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 ①写出能实现下图三种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②填下图空白并完成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下列转换的方程式 ④箭头表示如图三种物质之间能实现的转化并写出方程式 三、知识储备【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 1. 以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 黑色Fe、C、CuO、MnO2、Fe3O4;红色Cu、Fe2O3、HgO;淡黄色S粉;绿色Cu2(OH)2CO3;蓝色CuSO4·5H2O;暗紫色KMnO4 (2)溶液颜色 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 紫色溶液:含MnO4-;I2遇淀粉溶液(蓝色) (3)沉淀颜色 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BaSO4、AgCl、CaCO3、Mg(OH)2、MgCO3、BaCO3 2. 以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 C CO CO2 CaO CuO Cu CuSO4

中考化学压轴题大全及答案解析

2015中考化学压轴题大全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2014?岳阳)有一无色溶液,已知其溶质是由H2SO4、BaCl2、CuSO4、Na2CO3、KCl、HCl、MgCl2等七种化合物中的两种组成.对该溶液进行相关实验,得出以下实验现象和结论: ①用pH试纸测试,溶液的pH为1; 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沉淀生成. 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或结论确定该溶液有可能的组成是:(以下空格可以填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014?徐州)已知金属钠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2Na+2H2O═2NaOH+H2↑,若把4.6g金属钠投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如图),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剩余溶液质量是40g,请计算: (1)生成NaOH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2014?新疆)如图是一瓶医用注射盐水标签的部分内容.用计算结果填空: (1)氯化钠中钠、氯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 ; (2)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精确到0.1%); (3)该瓶盐水能给病人提供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_ g. ? 主要成分: NaCl、H2O 体积:500mL 含量:0.9% 密度:1g/cm3 4.(2014?张掖)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_.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_.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测溶液pH 滴加Na 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 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

2020-2021年 化学综合题练习题基础、提高、难题_汇总(含答案)经典

2020-2021年化学综合题练习题基础、提高、难题_汇总(含答案) 经典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m点所示溶液为碱性 b.n点所示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c.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 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3)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这是为什么?____ (4)图2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 ②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③实验结束后,若要确定A装置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提示:Na2CO3溶液呈碱性)____ (5)现有73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和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 【答案】单质C浓硫酸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水蒸气使溶剂增多,浓盐酸有挥发性,使溶质减小。固体红色粉末逐渐变黑CO2+Ca(OH)2===CaCO3↓+H2O取少量,A装置中溶液少量放在试管中,加入过量(足量)C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若溶液变红,则溶质为Na2CO3和NaOH,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2CO3 5.85% 【解析】 (1)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不可能是单质;(2)a、m点所示溶液的pH值小于7,所以溶液为酸性,错误;b、n点所示溶液的pH值等于7,所以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颜色不变,错误;c、p点所示溶液的pH值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正确;d、实验过程中,开始时溶液显酸性,随着滴入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逐渐变为碱性,该图中pH值是从小于7 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大于7,所以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中,错误。故选 c;(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水蒸气,溶剂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

2020-2021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1.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铁、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银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B.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水时,酸性减弱,pH升高,但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pH只会接近7,故A不正确; B、活泼金属和酸接触就会放出氢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起点应该从零开始,故B不正确; C、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后溶液质量不变,故C不正确; D、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质量不变,故D正确。故选D。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 B.向含有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 D.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质量相等,金属过量,最终产生氢气质量相等,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时,消耗的锌的质量应大于铁的质量,与图像不符; B、向含有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与图像相符,故选B; 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多少,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生成氧气质量应该相等,与图像不符; D、加水稀释只会使稀硫酸酸性减弱,不可能pH大于7,变为碱性,与图像不符。 【点睛】 该题是一道图像题,图像题的难点在于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的转化,然后和实际反应情况对应是否相符。 3.如图所示曲线正确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中考化学大题答题技巧介绍

中考化学大题答题技巧介绍 考试是对同学们所学知识和在长年累月的刻苦钻研中培养起来的能力的综合检验。成绩的好坏,取决于临场的发挥和考前的心理准备。大家知道中考化学大题答题技巧吗?下面我们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一、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命题特点 理综化学大题不但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区分考生成绩优秀程度、便于高考选拔人才。根据对近年高考理综第Ⅱ卷化学命题情况分析,其存在如下特点: 1.一般有4道大题,其中包括1道化学反应原理题、1道实验题、1道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道有机推断题。 2.试题的综合程度较大,一般都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考查,如元素化合物性质题中常涉及元素推断、性质比较实验、离子检验、反应原理等问题,再如化学反应原理题中的几个小题之间基本上没有多大联系,纯粹就是拼盘组合,其目的就是增大知识的覆盖面,考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及思维转换的敏捷程度。 3.重视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的考查。第Ⅱ卷大题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对实验设计、分析的考查,如基本操作、仪器与试剂选用、分离方法选择、对比实验设计等,把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实验设计上融入了实验数据的

分析,题型新颖。 二、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答题策略 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

中考化学压轴题大全

2021 中考化学压轴题大全 1.(2014?岳阳)有一无色溶液,已知其溶质是由H2SO4、BaCl2、CuSO4、Na2CO3、KCl、HCl、MgCl2等七种化合物中的两种组成.对该溶液进行相关实验,得出以下实验现象和结论: ①用pH 试纸测试,溶液的pH 为1; 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沉淀生成. 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或结论确定该溶液有可能的组成是:(以下空格可以填满) 、 、、. 2.(2014?徐州)已知金属钠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2Na+2H2O═2NaOH+H2↑,若把4.6g金属钠投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如图),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剩余溶液质量是40g,请计算: (1)生成NaOH 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NaOH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方案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燃料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g产生的SO2气体的质量/g A.石油气2900 5.0 B.天然气2500 0.1 C.煤气2500 11.0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加入纯碱样品的质量/g 5.4 5.4 5.4 5.4 5.4 电子天平的示数/g 163.2 166.4 169.6 175 180.4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样,加一定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 加入足量该石灰浆部分变质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实验步骤和现象结论 猜想Ⅲ成立蒸发皿的质量(g)25.0 蒸发皿+食盐溶液(g)45.0 蒸发皿+食盐晶体(g)27.4 数据处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

(完整版)初三化学酸碱盐经典习题汇总

1 好好学习 享受学习 快乐生活 --- 冯老师 化学酸碱盐(一) 今有失去标签的盐酸和硫酸,若要把稀硫酸鉴别出来,最好选用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选用的酸最好是 盐酸可用于除去金属表面的锈,这是因为盐酸 等质量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既不生成沉淀,又无气体放出,且溶液显无色的是 列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要完成下列变化,能通过稀硫酸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能除去 HNO 3 中少量的盐酸的试剂是 下列物质中,能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区分开的是 A. 食盐水 B. 酚酞试液 C. 蒸馏水 D. 硝酸钾溶液 下列物质与硫酸反应能形成蓝色溶液的是 A. Fe B. Zn C. Cu(OH) 2 D. NaOH 下列固体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硝酸中,固体物质不能消失的是 A. 氧化铜 B. 氢氧化铜 C. 硫酸钡 D. 碳酸钠 列各组溶液中,可用稀硫酸加以区别的是 A. Na 2SO 4、BaCl 2、KNO 3 B. NaOH 、 Ba(OH) 2、 K 2CO 3 C. NaNO 3、 Ba(OH) 2、 NaCl D. NaOH 、NaNO 3、BaCl 2 将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它们的共同变化是 A. 颜色发生变化 B. 发生化学变化 C. 质量减少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试管内壁附着的 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 A .盛放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B.用足量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红色物质 C.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留下的黑色物质 D.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留下的 红褐色固体 下列各组物质中,加入适量盐酸后过滤,不能将混有的杂质除净的是 A .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 B .Na 2SO 4 中混有少量的 CaCO 3 C .NaCl 中混有少量的 Na 2CO 3 D .炭粉中混有少量的镁粉 用稀盐酸和酚酞试液在白纸上画图,晾干后的白纸上无痕迹。再用下列何种溶液,可以使白纸上出现红色图象初四化学酸碱盐专项练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石蕊试液 B. 酚酞试液 C. 硝酸银溶液 D. 氯化钡溶液 A. 稀硫酸 B. 稀盐酸 C. 稀硝酸 D. 浓硫酸 A. 具有吸水性 B. 能跟碱反应 C. 能跟金属反应 D. 能跟金属氧化物反应 A. 铁 B. 锌 C. 铝 D. 镁 A. Na 2CO 3 B. AgNO 3 C. MgO D. Cu(OH) 2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C. 食盐水 D. 石灰水 人体胃液里的胃酸,是胃壁细胞分泌出来的物质,可以帮助消化,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 A. 碳酸 B. 硫酸 C. 硝酸 D.盐酸 A. C u → CuSO 4 B. Al 2O 3→ Al 2(SO 4)3 C. Fe 2O 3→ FeSO 4 D. Fe→ Fe 2(SO 4)3 A. NaOH B. AgCl C. Zn D. AgNO 3 只有一种试剂可直接将 NaCl 、 Na 2CO 3、 AgNO 3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的是 A. 稀硝酸 B. 稀盐酸 C. 酚酞试液 D. 蒸馏水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解析(1)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 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B.加水稀释盐酸 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D.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B、向浓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大于7,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开始不生成沉淀。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沉淀的质量不断上升,完全反应后不变,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D 、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中氢元素来源于稀盐酸,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应相等,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C 。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①等质量的镁、铁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B .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 .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等质量的镁、铁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中,镁与稀盐酸反应: 22Mg+2HCl=MgCl +H ↑,铁与稀盐酸反应:22Fe+2HCl=FeCl +H ↑,镁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相同质量的镁、铁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不符合题意; B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一样,不符合题意; C 、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开始,pH <7,随着反应的进行,pH 逐渐增大至大于7,符合题意; 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由于溶液已经达到饱和,故硝酸钾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3.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方法及技巧

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1、以物质的颜色为突破口 2、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

3、以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为突破口 (1)气体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液体氧化物:过氧化氢和氧化氢 (3)固体氧化物: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 (4)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硫酸亚铁和硫酸铁 (5)碱: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 4、以常见物质类别为突破口 (1)常见无色无味气体: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常见气体单质:氢气、氧气 (3)常见固态非金属单质:碳 (4)常见固态金属单质:铁、镁、铜、锌 (5)常见氧化物:过氧化氢、氧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钙、氧化铁、氧化铜

(6)常见的酸:稀盐酸和稀硫酸 (7)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8)常见的盐: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硝酸银 5、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1)地壳中的元素居前四位的是:O、Si、Al、Fe。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最多的固态非金属元素Si;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N 2 (3)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 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是H 2、氧化物是H 2 O (5)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Fe 6、以化学反应的特殊现象为突破口 7、以反应特点为突破口 8、以反应类型为突破口 a、化合反应 (1)燃烧红磷、铁、硫、碳(充分、不充分)、一氧化碳、氢气

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木炭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氢气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镁条燃烧、铝在空气中形成保护膜、一氧化碳燃烧、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层 (2)有水参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石灰与水反应 b、分解反应 (1)实验室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2)电解水 (3)高温煅烧石灰石、氧化汞加热分解、碳酸分解 c、置换反应 (1)氢气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木炭还原氧化铜、木炭还原氧化铁、氢气还原氧化铜 (2)金属+酸(铁、镁、锌、铝):锌与稀硫酸反应、锌与稀盐酸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铁与稀盐酸反应、铝与稀硫酸反应、镁与稀硫酸反应 (3)金属+盐溶液(铁、铜、铝):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铜与硝酸银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金属氧化物+ 酸→盐+ 水 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 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 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氧化锌与稀硝酸反应: (2)碱+ 酸→盐+ 水 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 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2018年中考化学压轴题(必备)

2018年xx化学压轴题(必备) 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中考化学压轴题。 一、选择题 1.(2018,西工大附中适应性训练)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B)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78%)和氧气(21%) B.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CO、CO2和SO2等 C.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D.根据沸点不同,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 2.(2018,株洲)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通过治理,株洲市的空气质量近年来有所好转。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 确的是(B) A.空气是由多种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B.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活泼的是氮气 C.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都要用到氧气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空气,防止污染空气 3.(2018,山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空气是一种xx的资源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C.氧气xx于水,供给水生生物呼吸

D.汽车尾气随意排放,与雾霾形成无关 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C)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成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钟罩内气体压强减小会导致水面上升 5.(2018,襄阳)霓虹灯让我们的生活亮丽多彩,霓虹灯中填充的气体是(C)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6.下列事实不能证明空气中含水蒸气的是(B) A.夏天清晨,草上有很多露珠 B.对着干而冷的玻璃吹气,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C.寒冷的冬天,窗户的玻璃上出现一层冰花 D.饼干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会变得不酥脆 7.(2018,兰州)某市5月26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如下:项目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65 二氧化硫6 二氧化氮20Ⅱ良 下列各项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C)A.露天焚烧垃圾B.用煤做燃料 C.用氢气做燃料 D.用洒水车洒水

初三化学中考精典题目

初三化学中考精典题目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1.下列实验方案可行且相应化学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铝和稀盐酸反应制氢气 Al+2HCl=AlCl2+H2↑ B.用锌片和氯化铜溶液验证金属锌比铜活泼 CuCl2+Zn=ZnCl2+Cu C.用稀硫酸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 D.用滴加氯化钡试剂产生白色沉淀的方法证明溶液一定是硫酸 2.善于梳理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以下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双选 A.化学巨匠与贡献B.化学用语与意义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拉瓦锡﹣﹣发现空气的主要成分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2H﹣﹣表示两个氢原子 3H2O﹣﹣表示3个水分子 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物质与微粒构成D.物质与分类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浓硫酸、生石灰﹣﹣常见干燥剂烧碱、纯碱﹣﹣常见碱 不锈钢、生铁﹣﹣常见合金 3.实验室给大家提供了酚酞、稀盐酸二种试剂和必要仪器,利用上述条件能够区分开的 物质组是 A.NaCl、NaOH、Na2C03 B.NaCl、CaCl2、NaOH C.NaOH、Ca(OH)2、CaCl2 D.NaCl、Ca(OH)2、CaC12 4.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下列各相关的变化 图象正确的是()双选 A.B.C.D. 5.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 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下 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也能含有铜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根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6.在实验室中,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 程及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同学得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 考试是否能够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取决于你的答题技巧是否科学! 一、选择题:标记题目关键词 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减少或避免选择题失分? 1. 答题稳 许多考生在答选择题时毛躁,没看清题就落笔,这时考生要提醒自己:评卷看准确度、不看速度,答快不加分;着急忙慌地把会的题答错了,多傻呀。 2. 看全面 ABCD四个选项都要看,这样可以避免选出“好像正确”的“陷阱”答案,是保证选择题不扣分、解决马虎的好办法。 3. 做标记 标记出否定叙述,要求选出“不正确”或“错误”选项的题,考生在审题时要做个标记,以便在答题和检查时提醒自己别选成“正确”的。 4. 留痕迹 错误选项在审题时可以在选项上划一个小小的“\”,组合式的选择题更要把错误的或正确的标记出来,审题时应留下具体的痕迹,这也是帮助考生答对题的好办法。 5. 巧联系 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出发作答,也能从选项出发作答,要看清楚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 6. 两检查 一检查分析的和答的是否一致,如分析是B对,可写到括号里的是D;二检查括号里的和答题卡上涂的是否一致,检查时务必先检查涂卡是否准确。 二、非选择题:贴近核心问题作答

非选择题有哪些答题技巧? 1. 注重情境 做情境类试题时,不仅要考虑答案是否符合化学原理,还要考虑是否符合生活、生产实际。例如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可起到防止铁生锈的目的,但铁质的衣架不能用涂油的方法防锈。再如铁衣柜、汽车涂油漆不只为了防锈,还为了美观。 2. 围绕核心问题 审题时要明确试题的设计意图,找出答题的方向,围绕问题的核心组织答案。如实验设计题、实验探究题,甚至是综合计算题都涉及到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你所做的一切都要为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服务,别偏离核心。 3. 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 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答题时应尽可能选择最贴切的回答,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这样表达更准确。应尽可能写出自己最有把握,没有争议,能得到大家认可的答案,不给别人扣分的机会。 4. 按逻辑顺序分析 从“已知”到“未知”,分析思考要有逻辑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可以是空间顺序,如实验现象有几点,可以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去寻找,也可以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时间顺序来思考。有些开放题没有思路,大脑一片空白时,可以按章节逐一搜索。 三、表达书写:表述完整环环相扣 表达书写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 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要求。要看清试题对表达方式的要求,是用化学用语回答,还是文字或者图形。 ② 回答问题要直接。不要转弯抹角,回答问题要精炼,不要重复叙述。 ③ 回答问题时避免答非所问。如把碱的俗称写成了化学式,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写成了文字叙述,要求画发生装置结果画成了制和取的装置。 ④ 语言表述要完整。缺少主语或前提会导致不知所云或不严谨。

中考化学与综合题有关的压轴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_____。 (2)t1℃时,完全溶解5g丙物质至少需要水_____g。 (3)t2℃时,将2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甲的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可以用图中_____点(填“a”“b”或“c”)表示。 (4)将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 都是饱和溶液 B 溶剂质量:甲<丙 C 析出固体质量:甲>丙 D 溶质质量分数:甲=丙 【答案】乙>甲=丙 25 不饱和 b ABD 【解析】 【详解】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2)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丙物质20g,所以完全溶解5g丙物质至少需要25g水;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50g,所以将2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甲的不饱和溶液,可以用图中b点表示; (4)A、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饱和溶液降温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B、降温后两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与降温前相等,由于没有明确原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比较其中水的质量,错误; C、由于降温后甲有固体析出,而丙无固体析出,正确; D、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甲降温后是t1℃时的饱和溶液,而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甲>丙,错误。故选ABD。 2.下列A→D的实验装置进行合理组合,即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也可制取氧气。

(完整版)初三化学酸碱盐经典习题汇总

初四化学酸碱盐专项练习 化学酸碱盐(一) 1.今有失去标签的盐酸和硫酸,若要把稀硫酸鉴别出来,最好选用 A. 石蕊试液 B. 酚酞试液 C. 硝酸银溶液 D. 氯化钡溶液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选用的酸最好是 A. 稀硫酸 B. 稀盐酸 C. 稀硝酸 D. 浓硫酸 3.盐酸可用于除去金属表面的锈,这是因为盐酸 A. 具有吸水性 B. 能跟碱反应 C. 能跟金属反应 D. 能跟金属氧化物反应 4.等质量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A. 铁 B. 锌 C. 铝 D. 镁 5.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既不生成沉淀,又无气体放出,且溶液显无色的是 A. Na2CO3 B. AgNO3 C. MgO D. Cu(OH)2 6.下列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C. 食盐水 D. 石灰水 7.人体胃液里的胃酸,是胃壁细胞分泌出来的物质,可以帮助消化,胃酸的主要成分是 A. 碳酸 B. 硫酸 C. 硝酸 D.盐酸 8.要完成下列变化,能通过稀硫酸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Cu→CuSO4 B. Al2O3→Al2(SO4)3 C. Fe2O3→FeSO4 D. Fe→Fe2(SO4)3 9.能除去HNO3中少量的盐酸的试剂是 A. NaOH B. AgCl C. Zn D. AgNO3 10.只有一种试剂可直接将NaCl、Na2CO3、AgNO3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的是 A. 稀硝酸 B. 稀盐酸 C. 酚酞试液 D. 蒸馏水 11.下列物质中,能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区分开的是 A. 食盐水 B. 酚酞试液 C. 蒸馏水 D. 硝酸钾溶液 12.下列物质与硫酸反应能形成蓝色溶液的是 A. Fe B. Zn C. Cu(OH)2 D. NaOH 13.下列固体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硝酸中,固体物质不能消失的是 A. 氧化铜 B. 氢氧化铜 C. 硫酸钡 D. 碳酸钠 14.下列各组溶液中,可用稀硫酸加以区别的是 A. Na2SO4、BaCl2、KNO3 B. NaOH、Ba(OH)2、K2CO3 C. NaNO3、Ba(OH)2、NaCl D. NaOH、NaNO3、BaCl2 15.将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它们的共同变化是 A. 颜色发生变化 B. 发生化学变化 C. 质量减少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16.试管内壁附着的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 A.盛放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B.用足量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红色物质 C.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留下的黑色物质 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留下的红褐色固体 17.下列各组物质中,加入适量盐酸后过滤,不能将混有的杂质除净的是 A.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B.Na2SO4中混有少量的CaCO3 C.NaCl中混有少量的Na2CO3D.炭粉中混有少量的镁粉 18.用稀盐酸和酚酞试液在白纸上画图,晾干后的白纸上无痕迹。再用下列何种溶液,可以使白纸上出现红色图象

2020-2021中考化学(推断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图中A ~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俗称苏打;B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 可用作补钙剂;E 、F 的物质类别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 (1)物质A 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写一条)。 (2)物质D 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E 转化为B_________________, ②C 转化为F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只需回答其中一条) NaOH 22H O+CaO=Ca(OH) 3222CaCO +2HCl=CaCl +CO +H O ↑或 32CaCO CaO+CO 高温↑(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解析】 【详解】 A 俗称苏打; B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 可用作补钙剂;故A 是碳酸钠,B 是氢氧化钙,C 是碳酸钙,碳酸钠能生成E ,E 能生成氢氧化钙,故E 是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 D 是氢氧化钠,碳酸钙能生成F ,F 和 E 是同类物质, F 能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故F 是二氧化碳。 (1)碳酸钠的用途是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只需回答其中一条)。 (2)物质D 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 (3)①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22H O+CaO=Ca(OH)。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方程式为3222CaCO +2HCl=CaCl +H O+CO ↑ (或碳酸钙高温煅烧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32CaCO CaO+CO ↑高温)。 2.已知A 、B 、C 、D 、E 、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 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D 是红棕色固体,E 、F 常温下为无色气体,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初中化学质量分数问题计算方法及化学答题技巧

初中化学质量分数问题计算方法及化学答题技巧 一、极端假设 极端假设就是将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多种极端情况,并针对各种极端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例 1. 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 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 、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 ,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10% B.30% C.50% D.70% 解析: 本题采用极端假设法较易求解,把原混合气体分两种情况进行极端假设。 (1) 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 。设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为x, 则12/28=24%/x x=56%, 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 —56%=44% (2) 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2。设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y, 则12/44=24%/y y=88%, 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 —88%=12% 由于混合气体实际上由CO 、CO2、N2三种气体组成,因此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应在12% ~44% 之间,故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 。 二、中值假设 中值假设就是把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量值假设为中间值,以中间值为参照,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巧妙解题。 例2. 仅含氧化铁(Fe2O3) 和氧化亚铁(FeO) 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

数为73.1% ,则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A.30% B.40% C.50% D.60% 解析: 此题用常规法计算较为复杂。由化学式计算可知: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0% ,氧化亚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约为77.8% 。假设它们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各为50% ,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应为:(70.0%+77.8%)/2=73.9% 。题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73.9%, 而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因此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应大于50% ,显然只有选项D 符合题意。 三、等效假设 等效假设就是在不改变纯净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变换化学式,把复杂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若干个简单、理想的组成,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迅速解题。 例3. 已知在NaHS 、NaHSO3和Mg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 解析: 解此类题用常规方法显然不行,必须巧解,把五种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转化为只含三种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由于Na 和H 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等于Mg 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可以将“NaH ”视为与“Mg ”等效的整体,据此,我们就可以将原混合物假设为由MgS 、MgSO3和MgSO4三种化合物组成。通过对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化学式观察可以看出,无论三种纯净物以何种质量比混合,混合物中Mg 、S 的原子个数比固定为1 :1 ,混合物中Mg 、S 元素的质量比固定为24 :32 ,因为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则混合物中Mg 的质量分

中考化学与综合题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1)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化合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 A p点所示溶液为碱性 B n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C m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 D 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3)沾有浓氨水的棉棒放在浓盐酸瓶口为什么有白烟生成:_____。 (4)图2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A装置的作用是_____。 ②C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③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现有73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和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答案】单质 D 浓氨水、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和氯化氢相遇生成氯化铵固体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后续实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CO+Fe2O3高温 2Fe+3CO2↑ 5.85% 【解析】 【分析】 【详解】 (1)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生成不可能是单质。 (2)A、p点所示溶液的pH大于7,所以溶液为碱性,正确; B、n点所示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说明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正确; C、m点所示溶液的pH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不足,盐酸有剩余,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正确; D、实验过程中,开始时溶液显酸性,随着滴入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逐渐变为碱性,该图中pH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大于7,所以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

2020-2021中考化学(综合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如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若利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该装置需改进的一处是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B装置制备C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若用C装置收集氢气,则产生氢气的导气管应与________(填“a”或“b”,下同)相连,若C装置中充满水,则产生氢气的导气管应与________相连。 (4)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欲得到一瓶干燥的氧气,应在B和C间连接一个装有________(填药品名称)的装置。 (5)将一瓶充满C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如图D所示,用镊子拔掉橡皮塞,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若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还应做一个对比实验是________。 【答案】酒精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CaCO3+2HCl=CaCl2+H2O+CO2↑b b 2H2O22H2O+O2↑浓硫酸试管中的液面上升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1)A装置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需要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若利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该装置需改进的一处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备CO2气体,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若用C装置收集氢气,则产生氢气的导气管应与b相连;氢气难溶于水,氢气的密度小于水,若C装置中充满水,则产生氢气的导气管应与b相连;(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欲得到一瓶干燥的氧气,应在B和C间连接一个装有浓硫酸的装置。 (5) 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将一瓶充满C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如图D所示,用镊子拔掉橡皮塞,看到的现象是试管中的液面上升;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若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还应做一个对比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