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农业保险》调研整理报告共15页文档

《政策性农业保险》调研整理报告共15页文档
《政策性农业保险》调研整理报告共15页文档

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问题研究

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问题研究调研组

意义及背景:农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基础性产业,其所提供的农产品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安全问题,也是国民经济诸多产业的初级产品来源,但由于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性,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较弱,而我国的国情又决定着政府必须关注农业、保护农业。2004-2007年,连续4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是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至此,我国农业保险业迎来了重大机遇,通过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分散农业生产风险,补偿农业灾害损失,稳定农业生产,保护粮食安全成为我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是全国少数的粮食输出省份之一,农业生产总值占我省国民生产总值的14%,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0%以上,因此,在我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保护农业的稳定和发展是我省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和谐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

本课题就我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以来的状况,工作难点及产生的问题探讨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效率的对策

一、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实施状况

2007年8月,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2008年试点品种扩大到养殖业中的奶牛、能繁母猪;种植业中的水稻、棉花、

小麦等5个品种,2009年至今,省委、省政府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列入省民生工程,试点品种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大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17个市,试点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由点到面实现了全覆盖,全省所有的市、县(区)均参与了试点;试点品种涵盖了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玉米、大豆和能繁母猪、奶牛,基本覆盖了我省主要粮油作物。合肥、黄山、安庆等8个省辖市、20多个县(市、区)还自主开展了蔬菜、茶叶、草莓、生猪、林木等特色农业保险。

二是农业保险服务网络基本建立。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乡镇农业保险服务站(点)已建成1102个、在建102个,设立村级农业保险服务点7872个,签定协议、聘用乡村协保员11673人。农业保险经办和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为农业保险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是农业保险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省政府出台《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后,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制订了8个配套制度和办法,形成了“1+8”的农业保险制度框架,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是农业保险的作用日益凸现。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累计承保农作物2.15亿亩、牲畜648.9万头,为5083万次农户提供632亿元的农业生产风险保障;累计赔付17.5亿元,1414.8万次农户从中得到了实惠。

五是农民群众保险意识增强。广大农民从试点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农业保险带来的好处,农业保险工作赢得越来越多农民朋友的认同和拥护。农民群众特别是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保险意识明显增

强,由“要我保”转为“我要保”。

二、目前采取的主要做法

为有效推进试点工作,将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农户家庭,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试点原则,成立了以常务副省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在完善制度体系的同时,将试点工作列入省民生工程,从而形成了从组织领导、制度保障、保费承担、年终考核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机制,在省级模式的指导下,全省各试点地区积极响应,采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做法,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立了以各级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以宣传、财政、农委、水利、气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县(市)区、乡镇的各级领导小组,负责当地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重大政策的制定和考核奖惩。二是结合财政部门的综合管理优势,成立了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农险工作的组织推动、政策宣传、保费筹集以及监督检查等日常工作。三是以农业技术力量为主体,成立了从市到县、乡镇三级的理赔办公室,专门负责协调重大灾情的核灾定损。这些机构的设立和人员配备,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我省的全面落实,为农险政策在基层稳步实施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度

试点初期,很多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不了解,参保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参保的积极性,工作开展难度大。为有效推进试点工作的实施,全省上下各级农险办、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各项宣传工作,一是在在电视台、报纸、电台、和政府信息网等主流媒体以版报、专栏、专题形式作了大量

政策解读、保险效应宣传;二是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开展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农业保险政策知识,如含山县寄发新年贺卡、建立短信平台、枞阳县等地结合文化下乡活动,采取编排农险节目、潜山县发放民生政策一封信等形式,使政策的宣传进一步深入和广泛;三是加大典型事例的宣传,保险经办机构对每年的重大理赔事项通过制作电视宣传片、理赔现场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四是保险经办机构多渠道、全方位、长时间采取发放政策宣传折页、宣传画等形式,宣传农业保险相关政策规定、操作程序等知识。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宣传,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意义、政策内容、操作办法等逐步为社会各阶层、基层政府职能部门乃至农户所了解和接受,使农保政策知晓度迅速提高,营造了良好的试点环境。

(三)健全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

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面对的是千万计的农户,工作量大、社会责任重、经济效益低,为保证保险经办机构的长期合作,省政府委托省国元集团于2008年成立了国元农业保险公司,经过短短三年的发展,现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已完成了省、市、县三级网络的建设,在乡镇设立了“三农保险服务站”,每个行政村设立了协保员,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村级的完整服务网络,确保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最基层每个村有专人负责。

(四)加强监督检查,保障试点工作规范实施

为确保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自2008起,省农险办连续出台了资金管理、规范投保、核灾定损、理赔款的支付以及基层工作职责等管理办法,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规范实施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制度保障,并不定期开展省级检查,在考核办法中也明确要求各市主动开展监督检查活动不少于两次,根据省里的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各试点县、区也主动展开监督检查活动,同时,坚持执行投保、定损理赔村级公示制度,将农保试点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多层次的立体监督机制有效遏制了强制投保、随意理赔、抵扣保费等违规行为,确保了全省政策性农业保

险试点工作在规范中发展。

三、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

由于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全国范围内还是一项新的工作,没有固定、成熟的运作模式,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作保障,所有的试点工作都是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同时,试点工作面对的是广大农户,群体庞大,农作物生长期的亢长及脆弱性,保险行业的规范性要求以及其在展业、承保、查勘定损、理赔等过程的复杂性,导致当前试点工作难点多,对试点工作长期发展有很大影响,如何破解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中的难题,使其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

(一)试点工作中客观存在的难点

工作难点以及问题主要体现在农业保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难点一来自投保阶段,农业保险政策在散户中推动难、保费收取难、投机性投保控制难

1、推动难主要原因是农民风险意识淡薄,对农业保险认识不足,主动投保积极性不高,导致市场杠杆作用在散户群体中失灵,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散户中的推动只能依靠政府行政力量。究其原因,一是试点品种的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极低,即使没有收成对农民生活也无太大影响;二是多年的农耕文化养成了农民“靠天吃饭”经营思想,大多数农户缺乏风险补偿意识,同时,因宣传上的不深入、不细致,使农民对农业保险理解不透,宁愿抱存侥幸心理,祈望风调雨顺保收成,甚至还有人错误地认为农业保险是政府在帮助保险公司赚钱。三是大多数农户有着丰富的耕作经

验,对一些旱涝保收的地块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主观上就不想投保。

2、保费收取难,按现行的保费补贴政策,投保农户每亩地负担2-3元钱保费,但由于农业保险标的分散,散户缴纳保费主动性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都需要基层工作人员逐户上门登记投保和收取保费,可当下农村农户居住地分散、居住地和耕地的分离,家庭主要劳力外出务工而找不到缴费对象等现实情况很难保证保费能随着投保登记一次性收讫,有的要往返多次,况且按规定六个种植业试点品种都要一季一次收取,工作量也确实太大,于是出现一些村组干部在部分保费难以收取的情况下只得代为垫付。以黄山市歙县狮石乡的水稻为例,全乡水稻种植面积只有12.5亩,农户应交纳的保费为37.5元,但是由于农户居住分散,即使农户愿意缴纳,乡干部也要跑两天。按现在的农民工工资80元/天,征收行政成本为160元。象这样的情况在我省山区、丘陵居多的县比比皆是。垫付保费的后果,一是会导致参保对象不明、户数不清等情况,为日后的理赔工作带来了种种麻烦。二是这种做法无形中增加了乡镇和村组工作负担,难以长期为继。

3、投机性投保风险难以控制。由于农业保险参保时间集中,被保险人数量庞大,保险公司无法控制每一个被保险人的投保行为,使被保险人在投保时有漏洞可钻,产生投机获利心理,出现虚保、冒保、替保、垫保等违规投保行为。另外,在农业保险投保期间,农民往往根据上一年或本年度灾害发生情况来选择是否参保,或有目的地投保风险较大的标的,使危险集中,地方乡镇行政机构往往持有地方保护思想,要求经办机构同意有问题的地块投保,承办机构缺乏制度支撑难以拒绝,增加了承办机构的

理赔负担。导致保险公司赔偿金额剧增,甚至造成收不抵支,农业保险发展也无以为继。

难点二是在理赔阶段,查勘定损程序烦琐,定损准确难度大。一是种植业保险品种定损要按不同生长期确定损失,由于投保的是活性标的,大多灾情核损过程较为繁复,即首先确定是否受灾,损失程度则要若干天以后才能确定,有的甚至要到作物成熟后才能确定,二是农业生产一旦受灾,往往多地同时出现灾情,经办机构限于人员力量,保险公司短时间内无法逐户核实灾情,只能依赖于投保人的报告,镇村干部及农技人员部登记审核,经办机构抽样查勘的方式定损,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假报、错报、乱报、虚报、滥报等现象。加大了农业保险灾后查勘定损的工作量和准确度。

(二)工作层面存在问题

1、相关部门及保险经办机构的宣传引导不够深入,不够细致,引起参保农户的误解和不满。一是目前的试点引导手段主要是通过保费补贴和政策宣传,但在目前的宣传情况看,政策的宣传以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居多,能够深入到乡村、居民组的宣传较少,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了解大都来源于投保阶段基层工作人员的口头告知,很多农户只知道自己花几元钱能买农业保险,国家为其补贴了多少保费都不知道,更难理解国家花这么大力气搞农业保险的意义所在。二是政策的宣传,尤其是对理赔政策的宣传不够到位,很多农户对理赔的法定程序、不同生长期的理赔标准不是很清楚,结果理赔款发放下来,与其期望值相距甚远,影响了其来年再次投保积极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