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课设报告_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_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高频课设报告_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_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高频课设报告_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_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2)

二课程设计题目 (2)

三课程设计容 (2)

3.1 仿真设计部分 (2)

3.1.1设计方案的选择 (2)

3.1.2振荡器的原理概述 (3)

3.1.3方案对比与选择 (5)

3.1.4电路设计方案 (7)

3.1.5元器件的选择 (9)

3.1.6电路仿真 (9)

3.1.7元器件清单 (12)

3.2系统制作和调试 (13)

3.2.1系统结构 (13)

3.2.2系统制作 (15)

3.2.3调试分析 (16)

四课后总结和体会 (17)

参考文献 (17)

一课程设计目的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继《电路理论》、《电子线路(线性部分)》之后必修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是在课程容学习结束,学生基本掌握了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后,通过完成特定电子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独立进行资料查阅、电路方案设计及组织实验的能力。通过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课程设计题目

1、模块电路设计(采用Multisim软件仿真设计电路)

1)采用晶体三极管或集成电路,场效应管构成一个正弦波振荡器;

2)额定电源电压5.0V ,电流1~3mA;

输出中心频率 6 MHz (具一定的变化围);

2、高频电路制作、调试

LC高频振荡器的制作和调试

三课程设计容

3.1 仿真设计部分

3.1.1设计方案的选择

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的基本电路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端式(又称三点式)的振荡器,即LC回路的三个端点与晶体管的三个电极分别连接而成的电路,如图2-0所示。由图可见,除晶体管外还有三个电抗元件X1、X2、X3,它们构成了决定振荡器频率的并联谐振回路,同时构成了正反馈所需的网络,为此根据振荡器组成原则,三端式振荡器有两种基本电路,如图2-0所示。图2-0中X1和X2为容性,X3为感性,满足三端式振荡器的组成原则,反馈网络是由电容元件完成的,称电容反馈振荡器

图2-1 三端式振荡器基本电路

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的设计及原理分析

电路由放大电路、选频网络、正反馈网络组成。总体设计方案框图如下:

3.1.2振荡器的原理概述

不需外加输入信号,便能自行产生输出信号的电路称为振荡器。按照产生的波形,振荡器可以分为正弦波振荡器和非正弦波振荡器。按照产生振荡的工作原理,振荡器分为反馈式振荡器和负阻式振荡器。所谓反馈式振荡器,就是利用正反馈原理构成的振荡器,是目前用的最广泛的一类振荡器。所谓负阻式振荡器,就是利用正反馈有负阻特性的器件构成的振荡器,在这种电路中,负阻所起的作用,是将振荡器回路的正阻抵消以维持等幅振荡。反馈式振荡电路,有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和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等。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的电感线圈对高次谐波呈现高阻抗所以反馈带中高次谐波分量较多输出波形较差。本次设计要求我们采用的是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由于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有一些缺陷,通过改进,得到了西勒振荡器。

振荡器LC回路的三个端点与晶体管的三个电极分别连接构成的电路即为三端式振荡器,其示意图如下图2.1所示:

图2.3 一般形式的三点式振荡器

三点式LC 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法则是:与晶体管发射极相连的两个电抗元件应为同性质的电抗,而与晶体管集电极—基极相连的电抗元件应与前者性质相反。也就是说上图中be Z ?

、ce Z ?

与bc Z ?

的性质必须相反振荡器才能起振。

设:be Z ?

、ce Z ?

、bc

Z ?为纯电抗元件

f

be eb V

V V ?

??

==-

be

eb

v ce ce V V X eb

F V V X ce ?

?

?

?

??

?

==

=-

负号表示产生180o 相移,与Vbe 和Vce 间的180o 相移合成为360o 相移,满足正反馈条件。

为此,Xce 与Xeb 必为同名电抗,而Xcb 须是Xce 与Xeb 的异名电抗。

电容三点式的原理示意图如下图2.2所示:

图2.4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由图可见:与发射极连接的两个电抗元件为同性质的容抗元件C1和C2;与基极和集电极连接的为异性质的电抗元件L

,根据前面所述的班别准则为,该

电路满足相位条件。

其工作过程是:振荡器接通电源后,由于电路中的电流从无到有变化 ,将产生脉动信号。振荡器电路中有一个LC 谐振回路,具有选频作用,当LC 谐振回路的固有频率与某一谐振频率相等时,电路发生谐振。虽然脉动的信号很微小,通过电路放大及正反馈使振荡幅度不断增大。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导致晶体管进入非线性区域,产生自给偏压,使放大器倍数减小,最后达到平衡,此时振荡幅度不在增大。于是使振荡器只有在某一频率时才能满足振荡条件,于是得到单一频率的振荡信号输出。该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f 为:

0f =

反馈系数F 为:

12

/F C C ≈

若要它产生正弦波,满足F=1/2—1/8,太小或者太大均不容易起振。一个实际的振荡电路,在F 确定后,其振幅增加的主要是靠提高振荡管的静态电流值。但是如果静态电流值取得太大,振荡管工作围容易进入饱和区,输出阻抗降低使振荡波形失真。严重时,甚至使振荡器停振。所以在实用中,静态电流值一般取co

I =0.5mA —4mA 。

电容三点式的优点是:1)振荡波形好;2)电路的频率稳定度高,工作频率可以做得较高,达到几十赫兹到几百赫兹的甚高波段围。

电路缺点:若调用C1或C2改变振荡回路的工作频率,反馈系数也将改变使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不高。

3.1.3方案对比与选择

改进型的电容三点式分为两种:克拉泼振荡器、西勒振荡器。

克拉泼振荡器:

电容三点式改进型“克拉泼振荡器”如下图3.1所示:

图3.1 克拉泼振荡器电路

电路的特点是在共基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基础上,用一电容C5,串联于电感L 的支路上。其作用是增加回路总电容和减小管子与回路间的耦合来提高振荡回路的标准性。使振荡频率的稳定度得到提高。

因为C5为可调电容远小于C1或C2,所以电容串联后的等效电容约为C5。电路的振荡频率为:

01/2f π

=

与基本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相比,在电感L 支路上串联一个电容后有以下特点:

振荡频率可改变不会影响反馈系数; 振荡幅度比较稳定;

电路中的C5为可变电容,调整它即可以在一定围调整振荡频率。

但是C5不能太小否则会导致停振,所以克拉破振荡器频率覆盖率较小,仅达1.2—1.4;为此,克拉泼振荡器适合与做固定频率振荡器。

西勒振荡器:

电容三点式改进型“西勒振荡器”如下图3.2所示:

图3.2 西勒振荡器电路

电路的特点是在克拉泼电路的基础上,用一电容C4,并联于电感L两端。作用是保持了晶体管与振荡回路弱耦合,振荡频率的稳定度高,调整围大。电路的振荡频率为:

f=

西勒振荡电路有以下特点:

1 .振荡幅度比较稳定;

2 .振荡频率可以较高;频率覆盖率较大,可达1.6—1.8,因而在一些短波超、短波通信机,电视接收机中用的较多。

该电路振幅起振条件:

1

AF>

该电路相位起振条件:

?

?n

π

+

A=

F2

振幅平衡条件:

AF=

1

相位平衡条件:

?n

?

π

+

F2

A=

放大器电路由晶体三极管2N222、滤波电容、高频旁置电容、集电极旁置电阻R1、基极旁置电阻R2、R3、射极旁置电阻R5组成。放大器可选用如电子管、晶体管等,本设计采用晶体三极管2N222作为能量控制的放大器。

选频网络用来决定振荡频率,本设计采用LC并联谐振回路,由C2、C3、C4、L、C5组成,要求C2,C3>>C4,C5。

反馈网络是将输出信号送回到输入端的电容分压式正反馈网络,C3和晶体管构成正反馈。

3.1.4电路设计方案

电路选择:

根据上述对比可知,西勒振荡器的接入系数与克拉泼振荡器相同。西勒振荡器的频率改变主要通过改变C5完成,C5的改变并不影响接入系数p,因而波段输出较平稳。而C5改变,频率变化较明显,使得西勒振荡器的频率覆盖系数较大。本次课设选择西勒振荡电路作为正弦波发生电路。

电路原理图设计:

电路原理图如下图4.1所示:

图4.1 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原理图 电路结构:

图4.1中的电路主要由3部分构成: 1.起能量放大作用的三极管放大器; 2.三点式回路组成的正反馈网络; 3.射极跟随器构成的缓冲级。

由于西勒振荡器的的输出阻抗比较大,带负载的能力不强,所以有必要加一个缓冲极,来提高电路的带负载能力。缓冲极不具有放大作用,只是原倍数的将信号输出给下一级。

静态工作点设置:

合理选择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器的起振、工作的稳定性和波形质量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小功率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点应选在远离饱和区而靠近截至区的地方。根据上述原则,一般小功率振荡器集电极电流CQ

I 大约在0.8

—4mA 之间选取,故本实验电路中:

选择

CQ

I =1.5mA

CQ

V =0.5V , β=40

则 3CC CEQ

e c CQ

V V R R K I -+=

为提高电路的稳定性e

R 值适当增大,取

e

R =1K Ω,则c

R =2K Ω

又 EQ CQ E V I R ==

1.5mA*1K=1.5V

/2/400.05BQ CQ I I mA mA

β===

取流过Rb2的电流为10

BQ

I ,则

20.7 4.4EQ b BQ

V R K I +=

,取4K Ω

可取

1

b R =5K Ω,这样额定电流是2mA,满足任务要求。

3.1.5元器件的选择

回路中的电抗元件分为电容C 和电感L 两部分。通常满足接入系数C2/C3不能过大或者过小,否则不容易起振,一般适宜1/8—1/2。

振荡器工作频率为:0f =

当LC 振荡时,

f =6MHz L=10μH

本电路中,回路谐振频率0

f 主要由C4和C5决定,即

4522

1

704C C pf f L π+=

=

取C4=30pf,C5为100pf 可调电容,因为要遵循C2,C3>>C4,C5,

C2/C3=1/8—1/2的条件,故取C2=120pf ,C3=560pf 。

3.1.6电路仿真

在Multisim 软件中绘制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电路图,并更改好各元件数值连接好虚拟示波器,如下图4.2所示:

图4.2

图4.3 三点式振荡器输出波形

如上图4-2所示,得到了正弦波,说明了电路起振了,并且得到了稳定的波形,但是波形有一定的失真,是由于噪声,温度等的影响。

图4.4 加载100Ω负载后的波形输出和频率

上图为通过缓冲器后加载100Ω负载的波形输出,大体保持了原有波形,波

形的失真应与缓冲器有关,单一的射极跟随器无法完整的保持波形不变。

分析可见,缓冲级为射极跟随器,该电路输入阻抗高,可减小放大器从前级所取的信号电流;而输出电阻低,可减小负载变动对前级的影响。

可由图可知加载100Ω负载后输出电压大于1V,满足任务需求。且通过调节C5可以改变输出频率,使其输出围在6MHz左右变化,满足了设计任务的需求。

3.1.7元器件清单

3.2系统制作和调试 3.2.1系统结构

1.放大电路选用共基电路

共基放大电路与共射放大电路相比,高频特性好,所以,本设计选用共基电路。

高频放大和振荡电路选用DG 3、DC 3系列的高频小功率三极管,属硅NPN

型。本题中的振荡三极管1VT 选用C DG 63,其MHz f T 150=,V BV CEO 20=,60=β。

2.振荡管1VT 静态工作点的设计 (1)估算电阻3R 、4R 的方法

通常选mA I EQ 4~1=,则有CQ

CEQ

CC I U V R R -=

+43、CQ

C

CC I U V R -=

3, (2)估算电阻1R 、RP 、2R 的方法(取BQ R I I 101=)。

因为V R I V U U CQ EQ BQ 6.06.04+=+=,又()21R I I U BQ R BQ -=,且

β/CQ BQ I I =,所以,BQ

BQ I U R 102≈

。因为CC BQ V R RP R R U 2

12

++=

,所以,

???

? ??-=+121BQ CC U V R RP R 。 (3)估算电容b C 的方法

b C 作基极交流接地,一般应满足()()

20~10//21R RP R X C +=

,当()2

1//R RP R +较大

时,C X 取几~几十欧姆。 3.主振回路的设计

(1)电路形式:采用西勒振荡电路,容易起振、波形好、稳定度<510-,能满足设计要求。

(2)估算电容L 、3C 、4C 的方法

MHz f 10=时,H L μ10>;MHz f 100=时,H L μ1>。

设L ,则由∑=LC f π210,得L f C 2

0)2(1

π=∑。(43C C C +≈∑) (3)估算电容1C 、2C 的方法

选31C C >>、32C C >>(如果3C 取几十皮法,则1C 、2C 可以取几百皮法至几千皮法),且2/1~8/1/21==C C F 。

4.缓冲放大电路的设计

在振荡管1VT 和负载之间,接入一个缓冲放大电路,可选择由固定分压与自给偏压相结合,具有稳定工作点偏置电路的射极跟随器。隔离级晶体管2VT 也选用C DG 63三极管。

(1)估算偏置电阻7R 、8R 、9R 的方法(取mA I mA I o EQ 12max =>=) 射极跟随器的电源电压CC V 取值略大于最大输出电压m ax o U 与饱和电压之CES U 和,考虑到mA I o 1max =非常小,所以,V V CC 6=足够了。

CEQ U 设置在

2

CC

V (负载线的中点)处,能取出最大输出振幅,所以,V V U CC

CEQ

32==。所以, EQ

CEQ CC I U V R -=

9,

()β+=1/EQ BQ I I ,V U U EQ BQ 6.0+=

取流过7R 的电流为BQ I 10,则有BQ

BQ

CC I U V R 107-=

,BQ

BQ I U R 98=

(2)估算高频耦合电容5C 、6C 的方法

由高频耦合电容C 形成的高通滤波器的截至频率应满足:

()10~521L C f CR f =

=

π。在输入耦合时,R 为源电阻与输入电阻之和;在输出耦

合时,R 为输出电阻与负载电阻之和;振荡回路的下限频率

20

f f L =

。若振荡频率选为MHz 10,可选取F

C C μ02.065==。

5.电源退耦电路的设计

在电源上并联小容量的电容8C 和大容量的电容7C

,能在很宽的频率围降低

电源对地的阻抗。小容量的电容8C

要配置在电路的近邻,减小电容引线长度,

降低引线本身阻抗;而大容量的电容7C

不存在该问题。

3.2.2系统制作

3.2.3调试分析

振荡频率:10.4772MHz-11.4343MHz

输出电压:0.6V

采用西勒振荡电路,因为西勒振荡器的接入系数与克拉泼振荡器的相同,

由于改变频率主要通过C4完成的,C4的改变并不影响接入系数p,所以波段输出较平稳。而且C4改变,频率变化较明显,故西勒振荡器的频率覆盖系数较大,可达1.6~1.8。

四课后总结和体会

对于电路的设计过程起初以为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设计比较烦琐,有静态工作点的要求,各电阻、电容值的设计,看起来较复杂。后来通过查资料,才了解到先要计算好各电阻的值,再根据各电容的作用,确定电容的值,画出电路图,慢慢变得简单。同样,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首先电路的设计,查阅了不少资料,电容三点式虽然常见,但是要考虑到满足任务书的要求,仍费了一番波折;其次是电路的焊接,在焊完元件后检查了一遍,便开始调试,后来发现焊接过程中有两处线路焊接错误,导致结果没有出来,而一点一点排查的过程是比较痛苦的。

经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对前面的路有了更多的信心,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东西,对于高频电子电路有了更深层次的掌握,并且提高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对电路进行了仿真,进一步熟悉了Multisim软件的使用,对建立文件、绘制电路图、对其进行仿真等一系列过程都更加熟练,并且认真的对电路的每一部分进行了修正,但最后出来的波形还是不很稳定。

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通信工程的我们更是如此,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今后会努力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求真正领会各种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频电子线路》王卫东电子工业 2009.3

2、《基于Multisim2001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黄智伟电子工业2004.7

3、《Multisim 9在电工电子技术中的应用》董玉冰清华大学 2008.11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中波电台发射系统与接收系统设计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一.引言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通信电子线路》这门课,让我对无线电通信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可以来检验和考察自己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在本课设结合Multisim软件来对中波电台发射机与接收机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进行研究。既帮助我将理论变成实践,也使自己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二.发射机与接收机原理及原理框图 1.发射机原理及原理框图 发射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有用的低频信号对高频载波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天线发射的电磁波。 通常,发射机包括三个部分:高频部分,低频部分,和电源部分。 高频部分一般包括主振荡器、缓冲放大、倍频器、中间放大、功放推动级与末级功放。主振器的作用是产生频率稳定的载波。为了提高频率稳定性,主振级往往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并在它后面加上缓冲级,以削弱后级对主振器的影响。低频部分包括话筒、低频电压放大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与末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低频信号通过逐渐放大,在末级功放处获得所需的功率电平,以便对高频末级功率放大器进行调制。因此,末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也叫调制器。发射机系统原理框图如下图: 设计指标: 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 技术指标:载波频率535-1605KHz,载波频率稳定度不低于10-3,输出负载51Ω,总的输出功率50mW,调幅指数30%~80%。调制频率500Hz~10kHz。 本设计可提供的器件如下,参数请查询芯片数据手册。所提供的芯片仅供参考,可以选择其他替代芯片。 高频小功率晶体管3DG6 高频小功率晶体管3DG12 集成模拟乘法器XCC,MC1496 高频磁环NXO-100 运算放大器μA74l 集成振荡电路E16483 原理及原理框图 接收机的主要任务是从已调制AM波中解调出原始有用信号,主要由输

多谐振荡器双闪灯电路设计与制作

多谐振荡器双闪灯电路设计与制作 南昌理工学院张呈张海峰 我们主张,电子初学者要采用万能板焊接电子制作作品,因为这种电子制作方法,不仅能培养电子爱好者的焊接技术,还能提高他们识别电路图和分析原理图的能力,为日后维修、设计电子产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文章《电路模型设计与制作》我们重点介绍了电路模型的概念以及电流、电压、电阻、发光二极管、轻触开关等基本知识,并完成了电路模型的设计与制作,通过成功调试与测试产品参数,进一步掌握了电子基础知识。 本文将通过设计与制作多谐振荡器双闪灯,掌握识别与检测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掌握识别简单的电路原理图,能够将原理图上的符号与实际元件一一对应,能准确判断上述元件的属性、极性。

一、多谐振荡器双闪灯电路功能介绍 图1 多谐振荡器双闪灯成品图

多谐振荡器双闪灯电路,来源于汽车的双闪灯电路,是经典的互推互挽电路,通电后LED1和LED2交替闪烁,也就是两个发光二极管轮流导通。 完成本作品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识别与检测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掌握识别简单的电路原理图,能够将原理图上的符号与实际元件一一对应,能准确判断上述元件的属性、极性。。 该电路是一个典型的自激多谐振荡电路,电路设计简单、易懂、趣味性强、理论知识丰富,特别适合初学者制作。 二、原理图 图2 多谐振荡器双闪灯原理图 三、工作原理 本电路由电阻、电容、发光二极管、三极管构成典型的自激多谐振荡电路。在上篇文章中介绍了电阻、和发光二极管,本文只介绍电容和三极管。 1、电容器的识别

电容器,简称电容,用字母C表示,国际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用F表示,在实际应用中,电容器的电容量往往比1法拉小得多,常用较小的单位,如微法(μF)、皮法(pF)等,它们的关系是: 1法拉(F)=1000000微法(μF),1微法(μF)=1000000皮法(pF)。 本的套件中使用了2个10μF的电解电容,引脚长的为正,短的为负;旁边有一条白色的为负,另一引脚为正。电容上标有耐压值上25V,容量是10μF。 2、三极管的识别 三极管,全称应为半导体三极管,也称双极型晶体管,晶体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值较大的电信号, 也用作无触点开关,俗称开关管。套件中使用的是NPN型的三极管9013,当把有字的面向自己,引脚朝下,总左往右排列是发射极E,基极B,集电极C。如图3所示。 图3 三极管的引脚图 晶体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其实质是三极管能以基极电流微小的变化量来控制集电极电流较大的变化量。这是三极管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特性。我们将ΔIc/ΔIb的比值称为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用符号“β”表示。电流放大倍数对于某一只三极管来说是一个定值,但随着三极管工作时基极电流的变化也会有一定的改变。 晶体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 (1)截止状态 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小于PN结的导通电压,基极电流为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都为零,三极管这时失去了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断开状态,我们称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Proteus与cadence实训(高频正弦波振荡器)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电子1001班指导教师:韩屏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 高频晶体正弦波振荡器 初始条件: 计算机、Proteus软件、Cadence软件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课程设计工作量:2周 2、技术要求: (1)学习Proteus软件和Cadence软件。 (2)设计一个高频晶体正弦波振荡器电路。 (3)利用Cadence软件对该电路设计原理图并进行PCB制版,用Proteus 软件对该电路进行仿真。 3、查阅至少5篇参考文献。按《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工作规范》要求撰写设计报告书。全文用A4纸打印,图纸应符合绘图规范。 时间安排: 2013.11.11做课设具体实施安排和课设报告格式要求说明。 2013.11.11-11.16学习Proteus软件和Cadence软件,查阅相关资料,复习所设计内容的基本理论知识。 2013.11.17-11.21对高频晶体正弦波振荡器电路进行设计仿真工作,完成课设报告的撰写。 2013.11.22 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进行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一、工作原理说明 (3) 1.1、振荡器概念 (3) 1.2、静态工作点的确定 (3) 1.3、振荡器的起振检查 (4) 二、电路设计 (5) 2.1、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 (5) 2.2、电路功能的仿真 (7) 2.3、Cadence部分原理图设计 (9) 三、PCB版图设计 (15) 四、心得体会 (18) 五、参考文献 (19)

合工大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设计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学号: 班级:通信工程14-2班 指导老师:正琼

目录 键入章标题(第1 级)1 键入章标题(第2 级) 2 键入章标题(第3 级) 3 键入章标题(第1 级)4 键入章标题(第2 级) 5 键入章标题(第3 级) 6

设计课题一 LC 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 1. 设计容和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 设计容:设计一个LC 正弦波振荡器 ● 已知条件: 三极管 负载 ●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① 谐振频率?0 = 5MHz ② 频率稳定度o c f f ≤510–4/小时 ③ 输出峰峰值 2. 设计方案选择 ● 方案选择 ①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优点:由于1L和2L之间有互感存在,所以容易起振。其次是频率易调(调C)。 缺点:与电三点式振荡器相比,其输出波形差。这是因为反馈支路为感性支路,对高次谐波呈现高阻抗,波形失真较大。其次是当工作频率较高时,由于1L和2L上的分布电容和晶体管的极间电容均并联于1L与2L两端,这样,反馈系数F随频率变化而变化。 工作频率愈高,分布参数的影响也愈严重,甚至可能使F减小到满足不了起振条件。因此,优先选择的还是电容反馈振荡器。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优点:高次谐波成分小,输出波形好,其次振荡频率可以做得很高,因而本电路适用于较高的工作频率。

缺点:频率不易调(调L,调节围小),调1C 或2C 来改变震荡频率时,反馈系数也将改变。但只要在L 两端并上一个可变电容器,并令1C 与2C 为固定电容,则在调整频率时,基本上不会影响反馈系数。 克拉波振荡器 优点:频率可调,,其次改变F 不 受影响,与 无关,故比较稳定。 缺点:频率不能太高,波段围不宽,波段覆盖系数一般约为1.2~1.3,波段输出幅度不平稳,实际中常用于固定频率振荡器。 ○ 4 西勒振荡器 优点:振荡频率可以很高,且在波段振幅比较稳定,调谐围比较 4 C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正弦波振荡器

.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信息13-1 学号2013101269 姓名 指导教师颖

实验名称 正弦波振荡器(L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 专业班级 信息13-1 学号 2013100 0 成绩 实验2 正弦波振荡器(L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 2-1 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振荡器是指在没有外加信号作用下的一种自动将直流电源的能量变换为一定的波形的交变振荡能量的装置。 正弦波振荡器在电子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信息传输系统的各种发射机中,就是把主振器(振荡器)所产生的载波,经过放大、调制而把信息发射出去。在超外差式的各种接收机中,是由振荡器产生的一个本地振荡信号,送入混频器,才能将高频信号变成中频信号。 振荡器的种类很多。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振荡器的特性来看,可以把振荡器分为反馈式振荡器和负阻式振荡器两大类。我们只讨论反馈式振荡器。根据振荡器所产生的波形,又可以把振荡器氛围正弦波振荡器和非正弦波振荡器。我们只介绍正弦波振荡器。 常用正弦波振荡器主要是由决定振荡频率的选项网络和维持振荡的正反馈放大器组成,这就是反馈振荡器。按照选频网络所采用的元件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可以分为LC 振荡器、R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类型。 一、反馈型正弦波自激振荡器基本工作原理 以互感反馈振荡器为例,分析反馈型正弦自激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其原理电路如图2-1所示; 当开关K 接“1”时,信号源Vb 加到晶体管输入端,这就是一个调谐放大器电路,集电极回路得到了一 ……………………………………装………………………………………订…………………………………………线………………………………………

正弦波振荡器

正弦波振荡器 本文重点 1.了解调谐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工作特点及工作原理。 2.理解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振荡条件。 3.掌握变压器耦合及三点式LC 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振荡频率。 4.了解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本文难点 1.调谐放大器的选频能力。 2.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 1 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知识 正弦波振荡器:一种不需外加信号作用,能够输出不同频率正弦信号的自激振荡电路。 .1 自激振荡的工作原理 LC 回路中的自由振荡 如图5 2.1(a )所示。 自由振荡——电容通过电感充放电,电路进行电能和磁能的转换过程。 阻尼振荡——因损耗等效电阻R 将电能转换成热能而消耗的减幅振荡。图6.2.1(b )所示。 等幅振荡——利用电源对电容充电,补充电容对电感放电的振荡过程,图6.2.1(c )所示。这种等幅正弦波振荡的频率称为LC 回路的固有频率,即 LC f π=210 (5.2.1) 图5 2.1 LC 回路中的电振荡 一、自激振荡的条件 振荡电路如图5.2.2所示。 振荡条件:相位平衡条件和振幅平衡条件。

1.相位平衡条件 反馈信号的相位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同,即为正反馈,相位差是180? 的偶数倍,即 ? = 2n π (5.2.2) 其中,? 为v f 与v i 的相位差,n 是整数。v i 、v o 、v f 的相互关系参见图6.2.3。 2.振幅平衡条件 反馈信号幅度与原输入信号幅度相等。即 A V F = 1 (5.2.3) 图5.2.2 变调谐放大器为振荡器 图5.2.3 自激振荡器方框图 三、自激振荡建立过程 自激振荡器:在图5.2.2中,去掉信号源,把开关S 和点“2”相连所组成的电路。 自激振荡建立过程:电路接通电源瞬间,输入 端产生瞬间扰动信号v i ,振荡管V 产生集电极电流 i C ,因i C 具有跳变性,它包含着丰富的交流谐波。 经LC 并联电路选出频率为f 0的信号,由输出端输 出v o ,同时通过反馈电路回送到输入端,经过放大、 选频、正反馈、再放大不断地循环过程,将振荡由 弱到强的建立起来。当信号幅度进入管子非线性区 域后,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低到 A V F = 1时,振幅 不再增加,自动维持等幅振荡。如图5.2.4所示。 [例5.2.1] 判断图5.2.5(a )所示电路能否产生 自激振荡。 解 (1) 振幅条件:因V 基极偏置电阻R b2被反馈线圈L f 短路接地,使V 处于截止状态,故电路不能起振。 (2) 相位条件:采用瞬时极性法,设V 基极电位为“正”,根据共射电路的倒相作用,可知集电极电位为“负”,于是L 同名端为“正”,根据同名端的定义得知,L f 同名端也为“正”,则反馈电压极性为“负”。显然,电路不能自激振荡。 如果把图5.2.5(a )改成图(b )。因隔直电容C b 避免了R b2被反馈线圈L f 短路,同时反馈电压极性为“正”,电路满足振幅平衡和相位平衡条件,所以电路能产生自激振荡。 图5.2.4 振荡的建立过程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电感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_____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_ 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 I 1绪论.. (1) 2正弦波振荡器 (2) 2.1 反馈振荡器产生振荡的原因及其工作原理 (2) 2.2平衡条件 (3) 2.3起振条件 (3) 2.4稳定条件 (4) 3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5) 3.1三点式振荡器的组成原则 (5) 3.2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5) 3.3 振荡器设计的模块分析 (6) 4 仿真与制作 (10) 4.1仿真. (10) 4.2分析调试 (12) 5 心得体会...................................13= 参考文献 (14)

摘要 反馈振荡器是一种常用的正弦波振荡器,主要由决定振荡频率的选频网络和维持振荡的正反馈放大器组成。按照选频网络所采用元件的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可分为LC振荡器、R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类型。本文介绍了高频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电路的原理及设计,电感三点式容易起振,调整频率方便,变电容而不影响反馈系数。 正弦波振荡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无线发射机中的载波信号源,接收设备中的本地振荡信号源,各种测量仪器如信号发生器、频率计、fT测试仪中的核心部分以及自动控制环节,都离不开正弦波振荡器。根据所产生的波形不同,可将振荡器分成正弦波振荡器和非正弦波振荡器两大类。前者能产生正弦波,后者能产生矩形波、三角波、锯齿波等。 本文将简单介绍一种利用一款名为Multisim 11.0的软件作为电路设计的仿真软件,电容电感以及其他电子器件构成的高频电感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中采用了晶体三极管作为电路的放大器,电路的额定电源电压为5.0 V,电流为1~3 mA,电路可输出输出频率为8 MHz(该频率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关键词:高频、电感、振荡器

多谐振荡器双闪灯电路设计与制作

多谐振荡器双闪灯电路设计与制作 一、电路设计功能介绍 这是电子技术入门者要做的第一个电子产品,做这个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会识别与检测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学会识别简单的电路原理图,能够将原理图上的符号与实际元件一一对应,能准确判断上述元件的属性、极性。 分立元件双闪灯电路,来源于汽车的双闪灯电路,是经典的互推互挽电路,通电后LED1和LED2交替闪烁也就是两个发光二极管轮流导通。 二、多谐振荡器双闪灯电路原理图

三、多谐振荡器双闪灯电路工作原理 该电路是一个典型的自激多谐振荡电路,套件电路简单、易懂、趣味性强、理论学习知识丰富,特别适合初学者制作。 工作原理:当接通电源后,两只三极管就要争先导通,但由于元器件的差异性,只有某一只管子最先导通。然后电路中两只三极管便轮流导通和截止,两只发光二极管就不停地循环发光。改变阻值或电容的容量可以改LED闪烁的速度。 电路通电时,假设V1优先导通,则C1通过R1开始充电,由于充电时电容相当于短路,所以V2基极近似接地,故V2截止。此时LED1点亮,LED2熄灭。当C1充电毕,V2基极为高点平,故导通,LED被点亮,同时C1上电荷被泄放,V1截止,LED1熄灭。C2通过R2充电,充电毕V1又导通,电路如此循环,两个LED交替闪烁。四、多谐振荡器双闪灯电路元件清单及实物图

双闪灯元件清单实物图 五、调试技巧及成品图 双闪灯电路安装成功后,接上5V直流电压,或者用三节5号电池供电。如下图所示:

正常情况下,可以观察到二只LED发光二极管轮流闪烁,如果没有出现我们需要的功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试、检修。 1、检测焊接线路是否正常连通,可用万用表检测每条线路是否导通。因为初次焊接的时候,经常出现虚焊、假焊、漏焊等焊接故障。 2、检测每个元件是否安装正确,特别是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性是否正确。 3、用万用表测试电源电压是否正常。 4、发光二极管的限流电阻是否用错,初学者容易把220欧姆的电阻与100K欧的电阻搞混了。 5、测试下电容C1、C2的正极的电压是否改变,如果没有改变要检测三极管是否焊接正确。 经过上面几个步骤的检测,相信一定能排除故障,实现我们需要的目的。 主要焊接毛病有: 1、堆积 2、虚焊 3、尖角

(完整)高频课程设计_LC振荡器_西勒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LC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 2014年1月10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 二、设计方案 (1) 2.1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1) 2.2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2) 2.3克拉波电路振荡器 (3) 2.4西勒电路振荡器 (4) 三、设计内容 (5) 3.1LC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 (5) 3.2西勒电路原理图及分析 (6) 3.2.1振荡原理 (7) 3.2.2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7) 3.3西勒振荡器原理图 (8)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8) 3.4.1软件简介 (8) 3.4.2进行仿真 (9) 3.4.3仿真结果分析 (11) 四、总结 (11) 五、主要参考文献 (13)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在本课程设计中,为了熟悉《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着眼于LC正弦波振荡器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哈特莱振荡器)、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以及改进型电容反馈式振荡器(克拉波电路和西勒电路)的分析、对比和讨论,以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在课程设计中,为了学习Multisim软件的使用,以及锻炼电子仿真的能力,我选用的仿真软件是Multisim11.0版本,该软件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电子仿真设计界面和方便的电路图和文件管理功能。 本课程设计中要求设计的正弦波振荡器能够输出稳定正弦波信号,输出频率可调范围为10~20MHz。本设计中所涉及的仿真电路是比较简单的。但通过仿真得到的结论在实际的类似电路中有很普遍的意义。 二、设计方案 通过对高频电子线路相关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LC正弦波振荡器主要有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以及改进型电容反馈式振荡器(克拉波电路和西勒电路)等。其中互感反馈易于起振,但稳定性差,适用于低频,而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稳定性好,输出波形理想,振荡频率可以做得较高。由所学知识可知,西勒电路具有该电路频率稳定性非常高,振幅稳定,频率调节方便,适合做波段振荡器等优点。所以在本设计中拟采用并联改进型的西勒电路振荡器。 下面对几种振荡器进行分析论证: 2.1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又称哈特莱振荡器,其原理电路如图所示:

正弦波振荡器归纳

正弦波振荡器总结 模块参数要求:设计制作20MHZ 石英晶体振荡器、30MHZ 克拉泼(串联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震荡器,40MHZ 西勒(并联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震荡器频率,工作电压+5V 。 模块完成情况:设计制作了20MHZ 石英晶体振荡器、24.1MHZ--38.7MHZ 克拉泼震荡器、38.9MHZ--40.5MHZ 西勒震荡器。 模块涉及的理论知识: 振荡器是一种能自动地将直流电源能量转换为一定波形的交变振荡信号能量的转换电路,它无需外加激励信号。 为了使振荡器在接通直流电源后能够自动起振,要求反馈电压在相位上与放大器输入电压同相在幅度上则要求U f >Ui ,即 π??n F A 2=+ n=0,1,2,… 10>F A 式中,A0为振荡器起振时放大器工作于甲类状态时的电压放大倍数。 振荡建立起来之后,振荡幅度会无限制地增长下去吗?不会的,因为随着振荡幅度的增长,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就会延伸到非线性区,放大器的增益将随之下降,振荡幅度越大,增益下降越多,最后当反馈电压正好等于原输入电压时,振荡幅度不再增大而进入平衡状态。 1=AF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振荡器能够起振,设计的电路参数必须满足A0F>1的条件。而后,随着振荡幅度的不断增大,A0就向A过渡,直到AF=1时,振荡达到平衡状态。显然,A0F越大于1,振荡器越容易起振,并且振荡幅度也较大。但A0F过大,放大管进入非线性区的程度就会加深,那么也就会引起放大管输出电流波形的严重失真。所以当要求输出波形非线性失真很小时,应使A0F的值稍大于1。 当振荡器受到外部因素的扰动(如电源电压波动、温度变化、噪声干扰等),将引起放大器和回路的参数发生变化破坏原来的平衡状态。如果通过放大和反馈的不断循环,振荡器越来越偏离原来的平衡状态,从而导致振荡器停振或突变到新的平衡状态,则表明原来的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反之,如果通过放大和反馈的不断循环,振荡器能够产生回到原平衡点的趋势,并且在原平衡点附近建立新的平衡状态,则表明原平衡状态是稳定的。 一个振荡器除了它的输出信号要满足一定的幅度和频率外,还必须保证输出信号的幅度和频率的稳定,而频率稳定度更为重要。 评价振荡器频率的主要指标有两个,即准确度和稳定度。 LC振荡器振荡频率主要取决于谐振回路的参数,也与其它电路元器件参数有关。因此,任何能够引起这些参数变化的因素,都将导致振荡频率的不稳定。这些因素有外界的和电路本身的两个方面。其中,外界因素包括:温度变化、电源电压变化、负载阻抗变化、机械振动、湿度和气压的变化、外界磁场感应等。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一是改变振荡回路元件参数和品质因数;二是改变晶体管及其它电路元件参数,而使振荡频率发生变化的。因此要提高振荡频率的稳外界因素定度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尽可能减小外界因素的变化;二是尽可能提高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班级通信0711 姓名邱加钦学号 2007830029 成绩指导老师马中华陈红霞 2010年 1 月 4 日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一设计名称:调频无线话筒的设计 二设计时间:2010年1月1日~1月5日 三设计地点:集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实验室 四指导老师:马中华、陈红霞 五设计目的: 1,了解无线话筒的发射原理; 2,熟练掌握protel设计; 3,完成简单的无线话筒制作; 4,通过制作和检测无线话筒,加深对放功率放大器的认识。 六设计原理 调频无线话筒是一种可以将声音或者歌声转换成88~108MHz的无线电波发射出去,距离可以达到30~50m,用普通调频收音机或者带收音机功能的手机就可以接收。 将声音调制到高频载波上,可以用调幅的方法,也可以用调频的方法。 与调幅相比,调频具有保真度好,抗干扰性强的优点,缺点是占用频带较宽。 调频的方式一般用于超短波波段。 1、调频无线话筒的框图如下: T2 图1 调频话筒框图 2、设计原理图:

图2 试验原理图 晶体管T1和其周围的电路构成高频振荡器,振荡频率由L、C4、C5、T1的结电容决定。 加至T1管基极的音频信号电压,会使c-b结电容随它变化,从而实现调频。 C4可改变中心频率的选择(88~108MHz)。 T1输出调频信号,通过C7耦合到T2管的基极,经过T2管放大后从天线辐射出去。T2管构成高频放大器,还有缓冲作用,隔离了天线对高频振荡器的影响,使振荡频率更加稳定。 七设计内容 1,protel设计 (1)电路原理图设计。按设计原理图进行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如图3示。

高频课程设计_LC振荡器_克拉泼.(DOC)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高频正弦信号发生器 2015年 1月 6 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 二、设计方案 (1) 2.1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2) 2.2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2) 2.3克拉波电路振荡器 (6) 三、设计内容 (8) 3.1LC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8) 3.2克拉泼电路原理图 (9) 3.2.1振荡原理 (9) 3.3克拉泼振荡器仿真 (10) 3.4.1软件简介 (10) 3.4.2进行仿真 (10) 3.4.3电容参数改变对波形的影响 (11) 四、总结 (17) 五、主要参考文献 (18) 六、附录.................................................................................... .. (18)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为了熟悉《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本课程设计中,我和队友(石鹏涛、甘文鹏)对LC正弦波振荡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几种常见的振荡器(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改进型电容反馈式振荡器)进行分析论证,我们最终选择了克拉泼振荡器。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设计要求产生10~20Mhz的振荡频率。振荡器的种类很多,适用的范围也不相同,但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都由放大器和选频网络组成,都要满足起振,平衡和稳定条件。然后通过所学的高频知识进行初步设计,由于受实践条件的限制,在设计好后,我利用了模拟软件进行了仿真与分析。为了学习Multisim软件的使用,以及锻炼电子仿真的能力,我们选用的仿真软件是Multisim11.0版本,该软件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电子仿真设计界面和方便的电路图和文件管理功能。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NI Multisim软件结合了直观的捕捉和功能强大的仿真,能够快速、轻松、高效地对电路进行设计和验证。 最后我们利用了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了一写的仿真分析,如改变电容的参数,分析对电路产生的影响等,再考虑输出频率和振幅的稳定性,得到了与理论值比较相近的结果,这表明电路的原理设计是比较成功的,本次课程设计也是比较成功的。 二:设计方案 通过学习高频电子线路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LC正弦波振荡器主要有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以及改进型电容反馈式振荡器(克拉波电路)等。通过老师所讲和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克拉泼振荡电路具有该电路频率稳定性非常高,振幅稳定,适合做波段振荡器等优点。所以在本设计中拟采用改进型电容反馈式--克拉泼电路振荡器。 下面对几种振荡器进行分析论证: 2.1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设计2018

“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一、课程设计题目: 1. 调频发射机设计 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中心频率?0=6. 5MH Z或10.7MH Z, 发射功率P A≥ 50 mw效率ηA> 50%负载R L = 51Ω, 最大频偏Δ?max =20KHz 2. 调频接收机设计 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频率?0=6. 5MH Z或10.7MH Z,输出功率P0 = 0.25w( R L = 8Ω) 灵敏度10mV 3. 调幅发射机设计 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中心频率?0=6. 5MH Z或10.7MH Z, 发射功率P A=300mw总效率ηA> 50%调幅度m a =50% 负载R L = 51Ω, 4. 调幅接收机设计 接收信号: 载频?0=6. 5MH Z或10.7MH Z,调制信号1Khz,调幅度m a =50% 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频率?0=6. 5MH Z或10.7MH Z,输出功率P0 =100mW( R L = 8Ω) 灵敏度20mV 5.调频与解调系统设计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工作中心频率?0 =10MHZ或15MHZ,最大频偏Δ?max =75KHz, 调制信号1Khz, 解调输出峰峰值UOP-P ≥2V, 6.调幅与解调系统设计 调幅电路能产生AM和DSB信号, 解调电路应无失真.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工作中心频率?0 =1MHZ 到10MHZ任选,调制信号1Khz到10KHZ任选, AM调幅度ma =50% ,载波的频率稳定度≤5 x 10 –4 /小时, 解调输出峰峰值UOP-P ≥1V 实验室已有的条件: 晶体管3DG100(3DG6)或3DG130(3DG12)9013 晶振: 2M 5M 6.5M 10.7M 10.245M 变容二极管BB910 中频变压器6.5MHz 10.7MHz 模拟乘法器MC1496 MC13135集成接收芯片LM386低功放芯片集成振荡器MC1648 锁相环NE564 二、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及主要内容:(设计报告撰写要认真,不可抄袭,否则重写) 1. 设计题目及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给出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通过比较,确定系统各个模块的选择; 3. 各个单元电路设计 参数计算、元器件选择、电路图等; 4.电路的安装调试: 包括实际指标测试结果:数据、曲线、图表等; 对测试中的问题加以分析,说明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5 按国家标准画出定型电路图,PCB图(选),列出元件明细表; 6. 总结课程设计的收获及心得体会。 7. 列出参考文献

高频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摘要........................................................... I 1 绪论 (1) 2.1 反馈振荡器的原理 (2) 2.1.1 原理分析 (2) 2.1.2 平衡条件 (3) 2.1.3 起振条件 (3) 2.1.4 稳定条件 (4) 2.2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4) 3 设计思路及方案 (6) 3.1 总体思路 (6) 3.2 设计原理 (6) 3.3 单元设计 (7) 3.3.1 电容三点式振荡单元 (7) 4 电路仿真与实现 (10) 4.1 基于NI.Multisim.V10.0.1软件的电路仿真 (10) 5 心得体会 (14)

摘要 在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通讯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高频信号发生器主要用来向各种电子设备和电路提供高频能量或高频标准信号,以便测试各种电子设备和电路的电气特性。高频信号发生器主要是产生高频正弦振荡波,故电路主要是由高频振荡电路构成。振荡器的功能是产生标准的信号源,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所以,振荡器是电子技术领域中最基本的电子线路,也是从事电子技术工作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的基本电路。 本次课设要求制作高频电容三点式正选拨振荡器,采用晶体三极管或集成电路,场效应管构成正弦波振荡器,达到任务书所要求的目标。并介绍了设计步骤,比较了各种设计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不同振荡器的性能特征。使用实验要求的电源和频率计进行验证,实现了设计目标。 关键字:通信高频信号电容正弦波振荡器

1 绪论 在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通讯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振荡器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频率源,一般用在锁相环中能将直流电转换为具有一定频率交流电信号输出的电子电路或装置。详细说就是一个不需要外信号激励、自身就可以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的装置。一般分为正反馈和负阻型两种。所谓“振荡”,其涵义就暗指交流,振荡器包含了一个从不振荡到振荡的过程和功能。能够完成从直流电能到交流电能的转化,这样的装置就可以称为“振荡器”。 一个振荡器必须包括三部分:放大器、正反馈电路和选频网络。放大器能对振荡器输入所加的输入信号予以放大使输出信号保持恒定的数值。正反馈电路保证向振荡器输入端提供的反馈信号是相位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震荡维持下去。选频网络则只允许某特定频率能通过,使振荡器产生单一频率的输出。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也叫考毕兹振荡器):自激振荡器的一种。图1.1中的L、C1、C2组成谐振回路,作为晶体管放大器的负载阻抗。反馈信号从电容器C2两端取得,送回放大器的基极b上,而且也是将LC回路的三个端点分别与晶体管的三个电极相连,故将这种电路成为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由串联电容与电感回路及正反馈放大器组成。因振荡回路两串联电容的三个端点与振荡管三个管脚分别相接而得名。 这种电路的优点是输出波形好、振荡频率可达100兆赫以上。缺点是调节频率时需同时调CC1、CC2不方便。适宜于作固定的振荡器。 图1.1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

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

————————————————————————————————作者:————————————————————————————————日期:

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 1. 自激振荡的概念 电路中无外加输入信号,而在输出端有一定频率和幅度的信号输出,这种现象称为电路的自激振荡。 当 S 合于 1 时ui¢ = ui输出电压为 uo ; 当 S 合于 2 时,ui¢ = uf 如果 uf = ui ,输出电压 uo 不变。即产生自激振荡。 2. 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

当 uf = ui 时,电路能维持振荡。 uo = Aui uf = Fuo A ——基本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F ——反馈电路的反馈系数。 得自激振荡器平衡条件:AF = 1 。 自激振荡器平衡条件:AF = 1

(1) 振幅平衡条件: 即:反馈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大小相等;Uf = Ui (2) 相位平衡条件: fA ——输入信号经放大电路的相移量; fF ——输出信号经反馈网络产生的相移量。 即:反馈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 为正反馈; 结论:自激振荡电路是一个具有足够强正反馈的放大电路。 3. 自激振荡的建立 振荡电路利用外界微弱的干扰信号(如刚接通电源时各极电压、电流的扰动)作为初始信号,该信号包含各种频率成分,经放大器放大后,

由选频网络选出某一频率的信号,经正反馈电路送回到输入端、再放大、再选频、再反馈······,使输出信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而建立起振荡。 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及直流电源供给的能量有限,输出信号不会无限制地增大。 可见,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AF ≥ 1 。 4. 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组成 放大电路:为满足振幅平衡条件必不可少的电路。 正反馈电路:为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必不可少的电路。 选频电路:为输出单一频率正弦波信号所必须的电路。 5.正弦波振荡器的类型: RC 正弦波振荡器:选频电路由 R、C 元件组成。 LC 正弦波振荡器:选频电路由 L、C 元件组成。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题目及答案(正式版)

1.请问本机振荡电路的类型并估算电路的振荡频率? 答:本振的类型为Clapp 振荡器,它是电容三端式振荡器的一种变形。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近似等于其选频回路的谐振频率,即: f= 2.影响振荡频率的元件有哪些? 答:如下图: 如图红色椭圆标注所示,振荡频率由这些元件决定。 3.天线信号接收选频网络的作用? 答:其作用是选频,通过可变电容选择希望听到的广播信号。 4.混频电路射极电阻的作用? 答:该电阻是用于稳定混频管静态工作点而使用的电流负反馈电阻。 5.混频电路输入输出信号波形特征? 答:混频电路有两路输入信号:天线信号,其波形是疏密相间且等幅的调频信号;本振信号,其波形是高频正弦信号。混频电路输出信号:载波为中频的调频信号,其波形特征与天线信号一致,是疏密相间且等幅的调频信号。 6.混频电路集电极选频网络的作用? 答:从混频后的信号中用该选频网络滤出中频信号。 7.中频放大电路陶瓷滤波器的作用? 答:陶瓷滤波器的作用是进一步滤出中频信号,因为陶瓷滤波器的矩形系数一般要比LC谐振回路好,即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8.检波电路中中周的作用及选频网络的中心频率是多少? 答:该中周的作用是将信号中频率的变化转化为电压的变化。选频网络的中心频率是:

10.7MHz 9. 低频放大电路的输出是如何调整的? 答:通过调整低放输入端可变电阻实现 10. 如何保证中频放大电路的频率是10.7MHz ? 答:要保证中放的频率是10.7MHz ,我们在电路中需要注意:中放管输出端的陶瓷滤波器要选择中心频率为10.7MHz 的产品 11. 混频级与中放级电路静态计算 答:混频级和和中放级电路的直流静态工作点分析如下: 设Tr1和Tr2的直流放大倍数分别为1β、2β,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分别为i Ib 、 i Ic 和i Ie ,1,2i =,总电流为I 。 根据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有: i i i Ic Ib β= (1) (1)i i i Ie Ib β=+ (2) 设Tr1和Tr2的基极电压分别为1Vb 、2V b ,那么 1120.7Vb Ie R =+ (3) 2240.7Vb Ie R =+ (4) 此外,

多谐振荡器设计报告

多谐振荡器设计报告 一、实验要求 产生矩形波的频率可以通过电压控制,实现压控振荡。并且在电压调整的过程中波形不会出现振荡、过冲、毛刺等不稳定现象,能够稳定地产生方波。设计报告中应该包括电路截图、仿真截图、仿真分析等实验数据。 二、多谐振荡器相关简介 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以及要求,各种稳定的波形产生器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方波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波形。方波在各个行业及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电路中的定时器、分频器、脉冲信号发生器等都需要方波产生电路。而多谐振荡器则是一种在接通电源后,就能产生一定频率和一定幅值矩形波的自激振荡器,常作为脉冲信号源。由于多谐振荡器在工作过程中没有稳定状态,故又称为无稳态电路。尽管多谐振荡器有多种电路形式,但它们都具有以下结构特点:电路由开关器件和反馈延时环节组成。开关器件可以是逻辑门、电压比较器、定时器等,其作用是产生脉冲信号的高、低电平。反馈延时环节一般为RC电路,RC电路将输出电压延时后,恰当地反馈到开关器件输入端,以改变其输出状态。 三、实验方案确定 本次实验是通过施密特触发器与晶体管来构成多谐振荡器电路的开关器件,RC电路来构成反馈延时环节,再加入电压控制部分实现振荡频率的控制。

四、实验内容 1、施密特触发器的制作 a、原理图简要分析。电路主要部分为Q2管与Q3管两个导向器相连,再在输入与输出两个端口加上Q1管与Q4管构成的射极跟随器进行隔离,从而得到更好的频率特性,使输出的波形不会出现毛刺、过冲、振荡等不稳定现象,并且在压控电路中不会对其它部分有较大影响。其电路图如下: b、施密特电路调试。为了使电路能够很好地工作,分析原理图可知,电路的上下门限电压由电阻RC1、RC2、RE决定,而射极跟随器的射极电阻RE1与RE2主要影响电路的输入与输出阻抗,同时对电路的频率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电路仿真调试的过程可以有目的性的进行元器件参数设置。电路调试的截图如下:

高频课程设计 (LC正弦波振荡器)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LC正弦波振荡器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教师评分

目录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 二、总体方案 (1) 三、设计内容 (4) 3.1 LC振荡电路工作原理 (4) 3.1.1构成振荡器的条件 (4) 3.1.2 由正反馈的观点来决定振荡的条件 (4) 3.1.3 振荡器平衡和稳定条件 (5) 3.1.4 LC三端式振荡器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准 (6) 3.1.5 西勒电路工作原理 (7) 3.2仿真结果与分析 (7) 3.2.1各种条件下仿真波形图 (7) 3.2.2 参数计算 (10) 四、电路制作和调试 (11) 4.1 元器件清单及参数 (11)

五、总结 (12) 六、主要参考文 (13)

LC 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 一、 设计任务与要求: 通过LC 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进一步巩固高频电子线路的相关知识,并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运用并熟悉multisim10电子仿真软件,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我们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振荡器的工作原理知识,设计一个LC 正弦波振荡器,要求该电路输出稳定的正弦波信号,输出频率可调范围为10M~~20MHZ 。 二、 总体设计方案: LC 振荡电路采用三端式振荡,其中包括电感反馈式哈特莱振荡器、电容反馈式克拉泼振荡器、改进型电容反馈式西勒振荡器。 方案一: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哈特莱振荡器 哈特莱振荡器其振荡频率为f= LC 21,式中L=1L +2L +2M 。 优点:由于L 1与L 2之间有互感存在,所以比较容易起振。其次是改变回路电容来调整频率时,基本上不影响电路的反馈系数,比较方便。 主要缺点:与电容反馈振荡电路相比,其振荡波形不够好。这是因为反馈支路为感性支路,对高次谐波成高阻抗,故对于LC 回路中高次谐波反馈较强,波 V CC (a ) 原理电路 (b ) 交流等效电路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概念: 采用RC选频网络构成的振荡电路称为RC正弦波振荡电路;它试用于低频振荡,产生1MHZ以下的低频信号。 电路原理图: 电路由放大电路和选频网络组成。放大电路是由集成运放所组成的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取其输入阻抗高和输出阻抗低的特点。选频网络由电阻电容串并联组成,同时兼作正反馈网络。 电路元件参数: 电阻4个(10K欧2个、4.95K欧、10K欧各一个)、电容2个10nF、LM358集成块一个、直流电源+12V、-12V。 RC串并联选频网络 RC串并联选频网络如下图(a)所示,它在正弦波振荡电路中既 为选频网络,又为正反馈网络,所以其输入电压为,输出电压为。 当信号频率足够低时,,因而网络的简化电路及其电压

和电流的向量如图(b)所示。超前,当频率趋于零时,相位超 前趋近于+900,且趋近于零。 当信号频率足够高时,,因而网络的简化电路及其电压 和电流的向量如图(c)所示。滞后,当频率趋近于无穷大时, 相位滞后趋近于-900,且趋近于零。 当信号频率从零逐渐变化到无穷大时,的相位将从+900逐渐变化到-900。因此,对于RC串并联选频网络,必定存在一个频率f0, 当f=f0时,=同相。通过计算可求出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频 率特性,如下图所示,其谐振频率。

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 ,从幅频特性曲线可得, 因为正弦波振荡器的起振条件是 当f=f0时,F=1/3,所以当A>3时,即RC串并联选频网络匹配一个电压放大倍数略大于3的正反馈放大器时,就可构成正弦波振荡器。 从理论上讲,任何满足放大倍数要求的放大电路与RC串并联选频网络都可组成正弦波振荡电路;但是,实际上,所选用的放大电路应具有尽可能大的输入电阻和尽可能小的输出电阻,以减小放大电路对选频特性的影响,使振荡频率几乎仅仅决定于选频网络。因此,通常选用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的放大电路,如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由RC串并联选频网络和同相比例运算电路所构成的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如图所示。 正反馈网络的反馈电压是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电压,因而要把同相比例运算电路作为整体看成电压放大电路,它的比例系数是电压放大倍数,根据起振条件和幅值平衡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