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高二教案精修订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高二教案精修订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高二教案精修订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

计新人教版高二教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3.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4.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

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三、课时安排

2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马拉松运动员只能跑1 min左右(~min)。

讨论:可能会导致血糖含量短暂的轻度下降,但仍能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影响运动。因为在运动过程中,血糖会因补充肌肉消耗的糖类物质而含量下降,同时,血糖会随时从储能物质的分解、转化等得到补充。

〖板书〗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资料分析及讨论〗

1.提示:不迷信权威、创造性思维、严谨的实验设计等。

2.提示:他们的科学发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发现促胰液素;其二是发现了不同于神经调节的另一种调节方式──激素调节。

〖板书〗激素调节:有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的进行调节。

(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1.分析血糖的三个来源和去向(观察教材图2-9)

2.血糖的调节血糖下降的激素:胰岛素(唯一降糖激素)来源:胰岛B细胞

(1)激素调节

血糖升高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来源:胰岛A细胞

(2)神经调节

①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有关神经→作用于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

→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血糖含量升高

②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有关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分泌胰

岛素→血糖含量降低

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3.激素间的作用

协同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师提示。

1.提示:在运动员的比赛过程中,血糖可以通过三条途径得到补充: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和吸收、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及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提示:这是因为这些被吸收到体内的葡萄糖部分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了,部分转化为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还有一些被氧化分解了,所以血糖含量很快恢复正常。

〖学生活动〗模型建构:先陈述血糖调节过程再画出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分析与讨论)

〖提示〗1.乙代表胰岛。

2.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反应的结果将使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使体内血糖水平上升到正常水平。

应用模型进行分析

提示: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体内血糖水平将会上升,多余的血糖将会从尿中排出,出现糖尿病。

〖板书〗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旁栏思考题〗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反馈调节有正负反馈之分,其中负反馈在日常生活及人体的生理活动中都很常见。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冰箱、空调等的调温系统都是根据负反馈原理来设计的,机体内的许多生理活动,如绝大多数激素的分泌、体温调节等都是负反馈调节的最好例子。正反馈在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中也是存在的,如排尿反射、血液的凝固过程、分娩过程、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的释放等。日常生活中也不乏正反馈的实例,如某位学习刻苦的同学得到表扬后,学习更加刻苦。

〖与社会的联系〗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与人们的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体力活动过少,从而造成肥胖(脂肪堆积)等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等多种应激状态,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会大量分泌,从而使血糖升高。

糖尿病的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病人应控制进食糖类食物,减少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适量增加高纤维及淀粉类食物。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础上,适当使用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

〖板书〗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小结〗略

〖作业〗练习一二

基础题

1.C 、D。

应激素来调节生理活动,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

3.提示:正负反馈调节对于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旦正反馈过程启动,就逐步增强,不可逆地进行,直至反应完成,如排尿反射、血液的凝固过程、分娩过程等。相比起来,负反馈的重要性似乎远大于正反馈,一是因为它在生理活动中的数量大、涉及面广;二是它不断“纠正”控制信息,从而在维持稳态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以体温为例,人的正常体温在37 ℃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会通过负反馈来改变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趋向正常。一旦这种反馈失常,体温的急剧波动就会首先殃及大脑及各类器官的代谢,使全身的各项机能出现故障。

拓展题

提示: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类激素,蛋白质的多肽链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内质网对多肽链进行加工,并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加工和转运有关,所以,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需要这些细胞器参与。大致过程是:在细胞核内,基因完成转录,形成mRNA,mRNA被转送到细胞质,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指导合成多肽链(先形成的长链大分子称为前胰岛素原);前胰岛素原能穿越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在内质网内加工,成为胰岛素原;然后胰岛素原被运到高尔基体,继续加工成为成熟的胰岛素,由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高中化学_全册精品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全集 教案编号:1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器材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的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并交流答案。 [板书]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投影]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 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投影] [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提问]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讲述]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投影] [讲述并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6)分液的操作方法: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案范文合集大全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案范文合集大全 英语(English)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下的语言,由26个字母组成,英文字母渊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渊源于希腊字母,而希腊字母则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案范文合集大全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阅读有关曼哈顿的艺术博物馆加深对博物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学习有关介绍博物馆的相关词汇和表达,并能在特定语境中合理运用。 (2)通过扮演导游对感兴趣的博物馆进行介绍,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掌握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中的词汇用法。 (3)通过提供相关词汇进行对潍坊本地的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写一个宣传广告,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展现曼哈顿以及曼哈顿五个艺术馆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头脑中相关的背景知识为节课做热身。 (2)通过阅读课文利用Skimming 和Scanning阅读技能找到每个艺术馆的地理位置、艺术特色等相关信息,提高分析处理英文信息的能力。通过寻找描述每个艺术馆的关键词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同时为下一个扮演导游介绍艺术馆的活动做铺垫,提供相关的语言词汇铺垫。 (3)通过提供相关词汇进行对潍坊本地的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写一个宣传广告,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的艺术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对艺术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运用文中相关词汇进行说和写的活动以提高学生读、写、说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说和写的过程中如何运用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正确、准确、有效的介绍各个艺术馆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习目标与小组评价规则 (二)“导入” 展示曼哈顿的相关图片,展示课文中出现的5个艺术馆的图片及名字。 (三) Fast reading 快速扫读课文 (四)Detailed Reading: 详细阅读 (五)Challenge your speaking(口语能力提升) 提供参考词汇:Welcome to … This museum is locat ed in… It displays(展出) art works in… centuries of …countries, including … It will appeal to… You shouldn’t miss… (六)Challenge your writing (英语写作能力提升) Watch the videos and then write an advertisement to introduce one of the museums in Weifang. within80 words 写作参考词汇: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Weifang World Kite Museum)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Yangjiabu Folk Art Museum) kite 风筝wood-print new year pictures木板年画be located in 位于…is famous/well-known for …因…而出名it displays/shows…展出 Here you can enjoy…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 artist 艺术家appeal to 吸引tourist 游客it’s well worth a visit 很值得参观 (七)成果展示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陕西彬县范公中学闫翠红 一、课题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解释种群数量增长的一般规律。 ②说明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数学模型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①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尝试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 ②运用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认同数学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②参与濒危生物保护措施与生物入侵防范措施的讨论。 三、指导思想: 1.教材分析: 生物课程标准对这节的描述出现在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第四部分《种群和群落》的第二项内容标准,即“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属于能力层面的“模仿”水平和知识层面的“理解”水平。在活动建议里则提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人教版教材中这节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二是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三是探究活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其中,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是必修三模块科学方法教育的重中之重,由于探究活动周期较长,安排在知识性内容之后。 2.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本章的第一节已经习得了种群的概念,了解了种群的特征,尤其是各种数量特征,在此基础上过渡到种群数量变化的学习顺理成章。

学生们在数学课上学习过指数函数的表达式和坐标图的绘制,这为本节课数学模型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但是我校为郊区二类校,所以学生们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在建构数学模型时不可以操之过急。 3.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模型构建法是新课程、新教材中提出的新的科学方法,而数学模型又是是高中阶段模型构建法的难点。本节课遵循建构主义的理论,在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上,重新建构新的知识──建构揭示生物学规律的数学模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②根据建构的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2.教学难点: 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 学生基于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演算。 播放细菌分裂的录像或演示细菌分裂的计算机模拟 动画。 提示:在自然界中细菌无处不在,有些细菌的大量繁殖会 导致疾病。假如现有一种细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 境下,每20 min左右通过分裂繁殖一代。 引导学生思考: 1.细菌的生殖方式是怎样的? 2.72 h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后代数量是多少? 3.n代细菌数量是多少? 通过创设具体的 情境,让学生感受活 生生的生命现象。 认识细菌种群数量增 长的数学规律。 学生讨论,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 1.对细菌种群数量增长而言,在什么情况下2n公式成立? 用数学语言揭示 生物学问题时,要充

高中化学教案

氯气(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氯气能溶于水,掌握氯气跟水的反应; ②了解氯水可用来漂白杀菌及氯水的不稳定性; ③掌握氯气跟碱的反应及漂白粉的制法和漂白原理; ④从中进一步认识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氯气跟水的反应,氯水的漂白、氯气跟碱的反应)培养学生对比、观察和表达的能力;并从上述实验事实中体会到氯气跟水反应因条件的改变而出现反应程度的差异;并从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氯气跟水反应因条件的改变而出现反应程度的差异,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科学方法:观察、记录、科学抽象,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氯气跟水的反应;对比观察实验的能力;抽象概括出氯气跟水反应因条件的改变而出现反应程度的差异。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引入】上节课学习了氯气的哪些重要化学性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氯气的另两种重要的化学性质。【指导实验】向一支充满氯气的大试管中加入2~3mL水后,迅速塞紧塞子,充分振荡,将上述试管和另一支充满氯气的大试管以及另外一支装有4~5mL蒸馏水的试管放在一起。 对比观察:加入水后的试管中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试管上部空间气体颜色有什么变化? 【设问】上述变化说明什么? 氯水的气味,是哪种物质的气味?你曾经闻到过吗? 【板书】①氯气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②氯水呈现黄绿色,说明氯水中有游离的氯。 【指导实验】分别用两只玻璃棒蘸取稀盐酸和氯水,分别滴在两条蓝色石蕊试纸上。观察两条试纸的颜色变化并比较两者有什么不同? 【解疑】氯气与水反应有酸生成 【设问】新制氯水的成分是什么? 【点拨】新制的氯水中大约有40%的氯和水反应。 【板书】氯水是混合物 【设疑】当我们改变上述反应条件时,上述反应进行的程度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启发】观察滴有氯水的蓝色石蕊试纸中间变白,说明氯水中有能够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生成。我们已知道H2O和盐酸没有漂白的作用,要么氯气有漂白作用,要么HClO有漂白作用,或两者都有。请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用所给仪器和试剂)证明到底是哪种物质有漂白作用? 【设疑】仔细观察两支试管内上部空间的气体颜色有什么不同?装有氯水的试管内上部空间的气体颜色为什么会变浅? 【概括解疑】①次氯酸有强氧化性,因此氯水可用来漂白、杀菌。②当氯水遇到被漂白的物质时,消耗了次氯酸,使没有和H2O 反应的Cl2又继续和水反应,也使没有溶在水中的Cl2又继续溶在水中,这样循环往复,只要加入的被漂白的物质的量足够,最终上部空间气体的颜色会消失。即当氯水遇到被漂白的物质时,使氯气与水的反应趋于完全。 【演示】氯水见光分解 【设问】氯水中什么物质可以分解放出氧气?为什么? 【点拨】实验证明氯水见光后可以产生气体——这个气体是氧气。 【设疑】当氯水放在强光下长时间放置时,氯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组成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指导实验】向学生实验一中加入水后的试管中加入1粒固体NaOH,充分振荡。将三支试管放在一起对比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上部空间的气体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投影】 Cl2+2NaOH=NaCl+NaClO+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 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 第2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 第3节化学键2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新课标人教版高二英语教案全套

高二英语教案全套Unit1 Making a difference I.

Aims and demands: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7674081.html,nguage aims: New words: genius, inspiration, perspiration, quote, mind, curious, gravity, radioactivity, outer space Phrases: be on fire for, be similar to 2. language skills: Talk about scientist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alk about the meaning of these quote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write down the main information 3. Emotion aim: learn from these great scientists and their scientific spirit 4. Strategy aims: to some extent, promote students’abilities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enlarge their vocabulary Focus and difficulty Focus: Learn and master new words and phrases: encourag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scientists they know; make students focus on listening and take some notes Difficulty: Impro ve the students’listening ability; master new words and phrases Teaching Methods: 1.Warming up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science. 2.Listening-and-answering activity to help the students go through the listening material. 3.Individual, pair or group work to make every student work in class.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a tape recorder, .the blackboard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Warming up Task 1 (class work) words presentation on the blackboard genius, inspiration, perspiration, quote, mind, curious, be on fire for, be similar to, fear Task 2 (group work) competition T: Who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society and science? What great scientists do you know? And what are they famous for? Ss: Maria Curie radium and polonium Zhang Heng seismograph. Charles Darwin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Thomas Alva Edison the light bulb. Albert Einstein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Task 3 (group work) Learning quotes T: Who are they on the screen? Ss: Albert Einstein, Maria Curie, Thomas Alva Edison T: Whom do you think these quotes are from? Do you know what they mean? S:I think it is from Edison. It means that if we make great efforts to do sth, we’ll succeed. And no matter how clever he is, a person will fail if he doesn’t try his best. I n Chinese, it means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S: It is from Einstein. It means if you want to succeed, it’s more important for you to have imagination than knowledge. In Chinese, it means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S: It is from Madame Curie. It means there are only things to be understood in the world, while

高二化学全套教案

第一章 氮 族 元 素 氮族元素的通性: 1、原子结构: 元素符号 N P As 2 8 18 5 Sb 2 818 18 5 Bi 2 8 18 18 32 5 2、性质上的相似性: (1)能获得3个电子,在气态氢化物中化合价都是3-价 RH 3 (2)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合价都是+5,最高价氧化物为R 2O 5,其对应水化物为H 3RO 4 或HRO 3,呈酸性。 3、性质的递变规律: 根据结构上的不同点,总结性质上的递变规律: (1) N 和P 有较显著的非金属性;砷有非金属性,也表现一些金属性;而锑铋已表现 出明显的金属性,有金属光泽,能导电。 (2) 与O 2反应情况(以N 、P 为例) 2×2e NO 2O 2 2放电 + (难化合) 4×5e 522 O P 2O 5P 4点燃 + (易化合) 可见,其还原性N

P 。 相同点:最外层均为5个电子 不同点:从上到下,核电荷数增大, 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在 N P As Sb Bi 金属 性逐渐 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 与H 2反应情况:(以N 、P 为例) 3×2×e N 2 + 3H 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 3 P 很难与H 2直接化合为PH 3 其氧化性N>P ,非金属性N>P 。 (4) NH 3 PH 3 AsH 3 SbH 3 稳定性逐渐减弱 (5) HNO 3 H 3PO 4 H 3AsO 4 H 3SbO 4 HBiO 4 酸性减弱 提问:氮族元素和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及卤族元素相比,谁的非金属性较强?为什么?举例说明。 ( P S Cl 非金属性渐强 P 与H 2很难直接化合成PH 3 S H H S 22 ? + HCl H Cl 22 2光照或点燃 + PH 3 H 2S HCl 稳定性渐强 ) 氮族元素 氮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VA 族,包括:N 、P 、As 、Sb 、Bi 五种元素。 (1)原子结构 相同点:原子最外层都有5个电子。 不同点:电子层数不同,从N 至Bi 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2)性 质 相似性: 主要化合价-3、+3、+5价,最高价氧化物R 2O 5,气态氢化物 RH 3 递变性: 1、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 3、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还原性增强。 4、单质熔沸点先升高后降低。原因是氮、磷、砷的单质均是 分子晶体,随分子量的增大晶体的熔点升高,锑和铋的晶体是金属晶体,随离子半径的增大,晶体中金属键减弱,晶体的熔、沸点降低。 第一节 氮和磷 [学习目标] 1.了解氮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磷的性质;了解氮气和磷的用途; 4、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 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 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 unit 2 healthy eating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饮食习惯”的文章,包括传统饮食习惯的改变日常饮食选择,旨在让学生明白健康的饮食习惯的养成是拥有健康体魄的前提。本篇文章生词量较大标题较抽象,各段主题句分布不太明显(大部分分布在段落中间)。且大部分学生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如人体每天必须摄入的六种基本营养成分的来源、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什么是绿色食品等)了解较少。因此,本文的学习难度较大。 (二)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a)使学生了解protein, calcium等基本营养成分的来源和主要功能,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保证,以及素食主义等信息。 b)学习掌握有关营养成分与食物的词汇,如:protein、calcium 、carbohydrate 、fibre、mineral、 vitamin 、vegetarian & vegan、 green food and clean food 、eco-food and organic food等,以及 keep up with ,the same goes for?以及as 和only 引导的倒装句的用法。 2. 语言技能目标: a)使学生学会克服生词障碍,通过略读,寻找文章的主题句,理清文章的总体框架与脉络;通过查读,捕捉文章的重要细节,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b) 使学生学会运用各种猜词技巧,猜测部分生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的含义。 c)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用英语为自己所熟悉的一个人设计一份“healthy diet”,并阐明设计的依据。 3.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目标: a)使学生学会审视自己、审视食物,提高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意识。 b)使学生懂得:健康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要想有强健的体魄,除了合理安排好一天的生活以外,还需要有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每天一定量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青少年必须有健康的身体,长大以后才能成为一位具有现代科学文化,适合时代要求的合格劳动者。 c)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体贴他人,并养成较强的合作意识。 d)让学生了解一些不同的饮食观念及主张,加深对世界饮食文化的了解,弘扬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精髓,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饮食对健康的重要影响。 2)侧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性结构的把握,突出培养学生以下3个方面的能力: a.文章中心把握能力。 b.根据主题快速捕捉文章重点细节的能力。 c.猜词能力。 3)重点掌握有关营养成分与食物的词汇,特别是人体每天必须摄入的六种基本营养成分的词汇以及这些营养成分的来源和主要功能。 2.难点 1) 如何使学生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 2) 如何使学生学会提取、筛选和重组文章中关于健康饮食的信息,并灵活运用于语言实践中,达到语言实践能力的扩展与提高。 二、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 1.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反思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反思 《种群数量的变化》这节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时间够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第二部分是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包括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的S型曲线、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第三部分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本节课着重是讨论前两个内容。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是本模块科学方法教育的侧重点,在建立模型的方法上,我是 从一种细菌的繁殖问题出发,和学生一起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特点,启发学生用数学方法表达,归纳出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并很自然地从一种细菌推广到其他生物的数量增长的方法。然后对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行总结:观察对象-----合理假设-----数学表达----检验修正。从学生对细菌繁殖的分析中,又拿出生态学家高斯的培养草履虫实验的结果,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引出两种种群数量变化的模型,并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曲线不同?具体什么条件下就有“S”曲线?为什么有K值?。学完了两个增长模型后,举例让学生思考两个海岛上引种得到的不同结果的原因,其中一个是环颈雉的引种,一个是绵羊的引种。让他们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对这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紧接着设计表格,让学生总结比较J型曲线、S型曲线的不同点,再次巩固。接下来通过对“我国30年间蝗虫数量变化”、“南半球鲸鱼捕获量在下降”这两个实例的分析,引出种群数量变化的另外两个类型:波动和下降。最后联系生活:通过对“城市鼠害的控制”“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什么水平”这两个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的探究,引出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所以从本节课的教学上我认为教学设计是很好的,符合新课程理念,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一环套一环,层层深入,将学生一步一步地带入到教学当中,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不足之处就是自己的语言不够精炼,表述上有点混乱,要注意过渡自然,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所要追求的最大目标。

高二化学教案范文两篇

高二化学教案范文两篇 培育知识树,勤奋来浇灌。十年不间断,大树枝叶繁。今日以下是为您推荐。 高二化学教案范文11.电离定义 [过渡]: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的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板书]:2、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来表示物质电离的式子。 [过渡]:下面我们举例具体看看如何书写电离方程式。 (举例:HNO3 Ba(OH)2 CuSO4的电离方程式) [讲解]:书写电离方程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式子左边书写化学式,表示电解质还未电离时的状态;右边书写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 (2)同学们注意,在这里老师要强调的是,像NO3-这样的原子团不能拆。(强调:还有SO42-、NH4+、OH-、CO32-都是一个整体,在电离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就像我们的班集体一样不能分开。) [过渡]:大家学会了没有?下面我们做个练习。 [课堂练习] 1、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KClO3=K++Cl-+O3- B. Na2SO4=Na2++SO42- C.Ba(OH)2=Ba2++(OH)2- D. Al2(SO4)3=2Al3++3SO42- [学生活动]:非常好,接下来大家动手练一下,完成课本迁移运用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师活动]:请同学上台板演,引导学生观察正确的电离方程式。

[引导]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 [板书]:酸:阳离子全部是H+ [过渡]:在这里,老师要强调的是全部。 那碱还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请同学们讨论得出碱和盐的定义。 [板书]:碱:阴离子全部是OH- 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 [过渡]:以上我们学习的电离方程式,式子中间使用的都是=,因为它们都是强电解质。电解质除了强电解质还有弱电解质,我们可以用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醋酸或氢氧化钠氨水去验证。 [播放视频,自学内容] 下面我们就跟随视频播放,一起自学强弱电解质。[回顾与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积极参与,解决了不少的问题,我们都学会了什么? (先让学生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强调。)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以及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并会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电离的过程。[过渡]:为了更好地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下面我们做个综合性练习。 [课堂练习] 2、有下列物质①金属铜②固态NaCl ③液态HCl ④KOH水溶液⑤熔融状态的KNO3 ⑥酒精水溶液⑦二氧化碳气体 电解质:非电解质: 能导电:属于电解质,但在上述状态下不能导电的是: [讲解]:从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出:

文库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等。在本节课内容中再次充分体现结构一性质一須 途”三者间的密切关系,还蕴含了“对比”的学科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科思想的渗透。 二、重难点突破 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或“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溶解更多些)。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升 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常用作“制冷剂”,还可用来“人工降雨”。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1)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学生能够相对系统学习的又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应该关注让学生进一步建构“物理性质”的知识体系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熔沸点、硬度”等内容,从而为学生在后续(乃至高中)物质的学习奠定基础。 (2)在认识二氧化碳状态的时候,帮助学生建构起“物质存在的状态与外界条件有关”的意识。 (3)对于物理性质的获取途径,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如下学科方法:物质的颜色、状态可通过观察获取(观察法);气味可通过鼻闻获取(实验法);密度即可通过对“存放时瓶口方向的观察”获取(观察法),还可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溶解性则要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或者查阅数据的方法来判断(文献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高低蜡烛”、“瓶瘪”、“干冰升华”等几个看似简单的实验的教学功能,不要忽视几个简单实验对学生学科思想方法建构所产生的影响。

(4) 对于“升华”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的概念,不仅需要学生清楚概念的含义,同时强调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不要写成“升化”、“生化”、“生华”等错误写法,化学用语是化学的语言,不能正确使用化学语言也是缺少化学素养的一种体现。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是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值时,能使人窒息死亡)。 (2)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受热分解会更快): h2co3—co2 f +h2o (4)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等碱溶液反应: co2+ca(oh)厂caco3 J +h2o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co2+2naoh—na2co3+h2o (5) 二氧化碳高温下与碳反应(第六单元课题1 所学): co2+c2co (6) 能与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 h2o+co2 有机物+o2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1)对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已经有所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应该加深学生对这些性质的认识。在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的探究活动

最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备课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备课教案 英语(English)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下的语言,由26个字母组成,英文字母渊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渊源于希腊字母,而希腊字母则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英语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英语教案1:《Unit 1 Art》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阅读有关曼哈顿的艺术博物馆加深对博物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学习有关介绍博物馆的相关词汇和表达,并能在特定语境中合理运用. (2)通过扮演导游对感兴趣的博物馆进行介绍,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掌握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中的词汇用法. (3)通过提供相关词汇进行对潍坊本地的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写一个宣传广告,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展现曼哈顿以及曼哈顿五个艺术馆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头脑中相关的背景知识为节课做热身. (2)通过阅读课文利用Skimming 和 Scanning阅读技能找到每个艺术馆的地理位置、艺术特色等相关信息,提高分析处理英文信息的能力.通过寻找描述每个艺术馆的关键词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同时为下一个扮演导游介绍艺术馆的活动做铺垫,提供相关的语言词汇铺垫. (3)通过提供相关词汇进行对潍坊本地的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写一个宣传广告,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的艺术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对艺术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运用文中相关词汇进行说和写的活动以提高学生读、写、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2.教学难点 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三.教学方法:导引自学归纳总结反思提高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研究方法及实例 二、种群的“J”形增长 1.含义 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形。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J”形增长。 2.数学模型 (1)模型假设 ①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 ②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2)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λt。 (3)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 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第二课时 三、种群的“S”形增长 1.条件:自然界中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2.原因:随种群数量的增多,生物对食物和空间的竞争趋于激烈,导致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的增长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3.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4.应用(以大熊猫为例) (1)大熊猫锐减的重要原因 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会变小。 (2)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 1.在自然界,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期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 2.对于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3.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 4.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 五、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 2.具体计数过程: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课堂总结 种群的“J”形和“S”形增长 1.种群的“J”形和“S”形增长的特点 项目“J”形增长“S”形增长 前提条件理想状态: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 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 现实状态:食物和空间有限、气候多变、 存在敌害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 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