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

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
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

昭君出塞——资源短缺

众所周知,西汉在汉武帝的时候已经进入一个全盛的时期,到宣帝的时候

更是一个强盛的时期。那时候的匈奴已经因为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相互斗争分裂

成好几个部分,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减弱。但其中有一个名为呼韩邪的匈奴单

于曾亲自带领部下来拜见汉宣帝,双方关系还不错。宣帝后的元帝与匈奴的关

系依旧缓和。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率众第三次前来长安,朝见元帝,十分恳切的要

求同汉朝和亲,以巩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表示愿意娶汉女作为匈奴的阏氏。

元帝也十分愿意通过和亲的形式来巩固汉和匈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不必要

的战乱。但是元帝又舍不得将自家的公主出嫁到遥远的匈奴,于是就决定将宫

女许配给呼韩邪为妻。

后宫佳丽虽多,但却没有人愿意去匈奴。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名为王

昭君的宫女挺身而出愿意远嫁匈奴。元帝开始的时候十分高兴,因为

自家的女

人不用远嫁匈奴。元帝在长安给呼韩邪与王昭君操办亲事。呼韩邪单于得到年

轻貌美的妻子,当然很是激动。回匈奴之前,呼韩邪携王昭君一同向汉元帝告

别,汉元帝见到这样的旷世美女,心头很不是滋味,但是为时已晚,只能眼睁

睁地看着王昭君远走。

回宫以后,元帝很是气愤,心想为什么连自己身边的美女都发现不了呢?

为了追查到底,他叫人把王昭君的画像拿出来,仔细看了看,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画像上的昭君与现实中的相差太远。于是元帝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

画中的王昭君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最后,元帝终于搞清楚了原因,原来宫女进宫时先由画工画像,然后再送

给皇帝看,依据画像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只有宫女们送

给画工礼物之后,画工才会把人画得很美。但是王昭君自恃自己的美丽而不愿

意贿赂画工,结果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导致王昭

君入选不

了,从而使其久居深宫,未能与元帝谋面。得知此事之后,元帝极为恼怒,严

惩画工毛延寿等人。

【故事中的经济学】

在昭君出塞的故事中,为什么呼韩邪单于和亲的时候要娶公主?而元帝

那样美丽的美女也是稀缺的,不然元帝也不至于恼怒,以至要惩办画工。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如今,人们都在积极倡导营造低碳生活,尽量减少化石燃料(如石油、煤)

的使用,为什么呢?这正是因为化石燃料是稀缺的,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学会节

约,千万不能浪费稀缺资源,另一方面要学习经济学,只有学好了经济学,才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稀缺性问题。

此外,古语有云“知足者常乐”,就是告诉我们在面对相对稀缺的资源时,

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若放任自身欲望膨胀,不仅对自然环境有害,而且自己

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

我们知道在清朝入关之前,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十分有意

思的故事。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明朝的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

下在景山选择了自缢。但是李自成心里清楚,并不是占据了北京城就可以高枕

无忧了,因为此时的山海关还被明朝将领吴三桂所占据。于是李自成决定派人

去游说吴三桂投降于他,并且答应给予许多优惠条件,以此来拉拢吴三桂,并

声明要犒赏吴三桂及其驻守在出海关的部队。此时的吴三桂被李自成的诚意打

动,已有降意。

就在吴三桂准备投诚李自成的前夕,吴三桂先后接到来自北京城的两个消

息:其一是吴三桂的父亲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抓捕追赃,并且遭到非难;其

二是吴三桂最爱的小妾陈园园也被刘宗敏所强占。得此消息之后,吴三桂勃然

大怒,一气之下,拔剑斩杀一名来使,决定一要为父报仇,二要抢

回爱妾陈园

园,三要与李自成势不两立。

吴三桂态度的180度大转变,引起大顺朝的一片非议。这时候占据北京的

李自成就面临着如下选择:其一是继续招降吴三桂,但是招降吴三桂可能会影

响到占有陈园园的刘宗敏,进一步影响到大顺军的团结;其二是征伐吴三桂,

但毕竟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又没有人愿意去征战。对李自成来说真的是

左右为难,但最后还是决定要与吴三桂一战。

吴三桂得知大顺朝前来讨伐一事之后,大为震惊。他十分清楚,以自己的

这点兵力是无法抵挡大顺军的,甚至很有可能会命丧黄泉。吴三桂冥思苦想,

到底是就这样投降于李自成呢?还是奋起力量与他们拼死一搏呢?万般无奈之

下,昊三桂决定向满清多尔衮借兵抗衡李自成。

多尔衮闻讯窃喜,因为清军的志向在于问鼎中原,一直苦于没有出路,

得知吴三桂借兵的消息后,当然欣喜若狂。聪明的多尔衮提出了借兵的条

件,那就是吴三桂必须诚服于清军,当然清军也不会亏待吴三桂。此时的

吴三桂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了,再一想自己的爱妾还在敌军之

手,于是决定与多尔衮合作,共同抗击大顺军。就这样吴三桂选择了“冲

冠一怒为红颜”。

【故事中的经济学】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故事里存在着许多

选择,例如,崇祯皇帝在被逼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自缢而亡;李自成在对吴三

桂的立场上是战是和也左右摇摆不定,难以做出选择;同样吴三桂也面临着这

样的选择——是投降李白成还是为了心爱的女人与李自成为敌。在这么多的选

择里,主人公们都做出各自不同的选择。

首先我们看崇祯皇帝,他因为觉得自己对不住列祖列宗给他传下来的基

业,无地自容,而走上了不归路。其次是李自成,他认为自己创立的大顺军

重于一切,不希望因吴三桂而影响了他与刘宗敏的关系。最后是吴

三桂在靠

自己力量夺回陈园园无望的时候,选择了借兵对抗李自成,这对他来说也是

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这些历史人物的身上我们发现,他们做出的选择都是有

利于自己的。

【经济学原理】

美国着名经济学家曼昆在其名着《经济学原理》里曾经就提出过经济学十

大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就是其中之一。所谓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说到

底就是如何选择的问题,那么为什么选择能够成为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之一呢?

在上一节昭君出塞的故事里,我们得知资源是稀缺的。正因为稀缺才会导

致我们在选择一种资源的时候就有可能会错失另一种资源,因此选择是一个很

难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说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经济学的本质就

在于选择。

在微观经济学中讲的就是个体(包括家庭、企业和单个市场)如何选择的

问题,例如企业扩大产量是通过提高技术还是增加要素投入量,消费者是购买

普通商品还是高档商品呢?在宏观经济学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国家有钱了,

是去消费还是投资呢?国家在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时候到底是先解决哪个问

题呢?这些都说明在经济学中选择无处不在!

其实生活中也处处充满了选择,比如,一个上班族是选择休假还是继续加

班呢?家里来了多年未见的朋友,是在家里做饭吃还是到饭店就餐呢?面对如

此多的选择,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正如汉姆雷特的一句名言:“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汉姆雷特

面临着生存和死亡的选择。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也在面对众多的选择,有些

时候我们真的是一筹莫展。

例如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会面临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读研的两难选择,以及

在就业的时候是选择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读研是读名校的研究生还是一般

高校的研究生等。

在面对如此之多的选择时,只有在学习有关经济学知识之后,利用经济学

去分析每一种选择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收益或者我们会受到哪些损失,才能

做出更好的选择,促进我们进步。

唐玄宗“爱江山更爱美人”——机会成本

唐玄宗登基之初,国家的实力远不如武则天时期繁荣与强盛,而且还出现

了生产凋零、吏治混乱、贪污腐败等许许多多的问题。于是唐玄宗便决定选贤

任能,大力发展经济,重振国威。

首先唐玄宗选拔了姚崇、宋琛等几个历史上最为着名的宰相,而且大胆采

纳他们的建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姚崇向唐玄宗提出的十条建议,这十条建

议对玄宗前期的繁荣是功不可没的。其次,唐玄宗还对吏治进行了严厉整治,

不仅使贪污腐败现象大为减少,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官员们的办事效率。最后,

玄宗还集思广益,戒骄戒躁,不仅使社会生产得到大力发展,国库收入也大大

增加,全国各地都呈现出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的繁荣景象,从而又开创了一个

新的盛世。

然而在创造出好的局面以后,唐玄宗开始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整日沉迷

于享乐之中,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励精图治的动力。在用人方面,也开始任用

口蜜腹剑的奸臣——李林甫为宰相,从而导致吏治混乱,政治黑暗。最出人意

料的是唐玄宗不顾封建伦理,强行将自己貌若天仙的儿媳妇杨氏占为已有。众

所周知,这个杨氏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

杨贵妃不仅精通音律,而且能歌善舞,再加上可人的面貌,很快就赢得了玄

宗的欢心。由于杨贵妃备受唐玄宗的宠爱,其家族成员杨国忠也因为这层裙带关

系而平步青云,官拜唐朝宰相,位极人臣。只可惜杨国忠能力有限,好事不成,

坏事有余,结果使本来就已经黑暗的朝廷变得更加昏暗。而这个时候的唐玄宗只

管与杨贵妃玩乐,无心牵挂朝政,最终使得朝纲崩坏,引起一系列的麻烦。

天宝十五年,社会中的各种矛盾终于被激化了,影响最坏的当属安禄山的

起兵造反了。由此爆发了持续很长时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玄宗像热锅上

的蚂蚁一样团团转,一下子没有了主意,于是决定从长安出逃。在经过马嵬坡

的时候,部队杀害了大奸臣杨国忠,并逼迫楚楚动人的杨贵妃自缢。

“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唐玄宗不仅失去了一位旷世大美女,而且也使得唐朝

走上了由盛而衰的道路。可见,唐玄宗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值得后人去借鉴。

【故事中的经济学】

在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里,我们已经谈论了“经济学的本质就

在于选择”,正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选择了一种资源时就需要放弃另一种资源。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得到了一些,却又失去了另外一些,正如古人所说的“有得

必有失”,在这里就涉及经济学中又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机会成本。

在本节的故事里,唐玄宗一开始为了使国家繁荣而失去了享受玩乐的机会,

这个时候对于唐玄宗来说,失去的享受玩乐就是他的机会成本;同样,后来的

唐玄宗“爱江山更爱美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与杨贵妃一起享乐之

中,不问朝政,不理国事,终于导致爆发了“安史之乱”,使唐朝走向了衰落,

这个时候对他来说,因“爱美人”而使江山衰落也是一种机会成本。【经济学原理】

所谓机会成本就是指为了得到某种资源而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些资源,在放

弃资源中价值最大的那部分。当然机会成本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成本(会计成本)

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会计成本是可以通过会计报表直接看出来的,是一种

显性成本;机会成本则不能通过某种工具直接反映出来,是一种隐性成本。有

的时候利用会计成本去计算利润是正的,但用机会成本去计算,就有可能是负

数。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在核算收入的时候,通常不会将污染等因素考虑进去。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只要涉及选择就必然存在机会成本,

因此机会成本会贯穿于整个经济学之中,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例如,

消费者在选择是储蓄还是消费的时候,就存在为了储蓄即为了未来的消费,而

不得不损害当期的消费的问题,这就是一种机会成本。

再比如,一个毕业的大学生如果选择了继续读研究生,那么他在读研期间

损失的工资收入也是一种机会成本。由此可见机会成本与我们如影随形。正是

因为有了机会成本,才使得学习经济学变得更加有意义。如果不存在机会成本,

那么无论怎么选择,我们也不会因为得到什么而失去什么。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古语有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句话就告诫我们在某些方面失去

了,就会在另外一些方面有所得,这就是机会成本。在大学的生活中,很多人

因为成功恋爱了而沾沾自喜,也有人因为失恋而郁郁寡欢。但是千万别忘记,

在成功恋爱之后,你曾经失去的学习机会,也有可能你因为没有恋爱而去好好

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

因为得到的东西可能是你放弃的结果,失去的时候又可能是你得到的开始。

当你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机会成本”的时候,相信你一定能够达到“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豁达心态,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精彩。

李斯的《谏逐客书》——效率

战国末年,群雄争霸,各国都急需人才,以便使自己的国家取得胜利。不

甘平庸的李斯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辉煌的事业。于是李斯师从荀子,

苦练帝王之术,以期将来有所作为。李斯发愤图强,很快就得到了老师的真传,

学到一身本领。学有大成之后便拜别恩师荀卿,孤身一人来到秦国。

由于李斯博闻强识,到秦国后不久就被秦宰相吕不韦看中,遂举荐李斯

为官。虽然官职较小,但却能使李斯在秦国立脚,当然也有了和秦王接触的机

会,这为他后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机会终于来了,他抓住时机对秦王进言:

“大王圣明,现在的秦国是兵强马壮,六国都不是大王您的对手,您可以消灭六

国,一统天下,完成千古未有之帝业。”秦王一听此话,很是高兴,

于是就提

拔了李斯。由于李斯提供给秦王统一六国一系列的做法很有成效,最后官拜客

卿。就在李斯飞黄腾达的时候,出现了这样一件事。

韩国因惧怕与秦交战,派水利工程师郑国去帮助秦国修建水渠——即后

来的郑国渠,目的很简单,就是通过修渠来牵制泰国,防止其进攻韩国。可

惜没过多久,这个计划就露出了马脚。秦王当然十分气愤,再加上国内大臣

的鼓动,说从外国来秦国的人都心怀鬼胎,于是秦王决定驱逐这些动机不纯

的“外国人”。秦王在全国下逐客令,李斯来自楚国,被驱逐出去自然也是

在所难免的。

一心想建立功勋的李斯哪能就这样被遣回国啊,冥思苦想之后,决定写一

封劝秦王不要下令逐客的谏,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谏逐客书》。大致内

容是说:“今天秦国的强大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吸纳外国人才的缘故。举了几个

最典型的例子:第一是秦孝公重用卫国人商鞅,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

逐渐强大;

第二是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策略,瓦解了六国合纵抗秦的联盟,解除了

他们对秦国的威胁”。《谏逐客书》打消了秦王逐客的想法,使得秦国继续重

用外来人才,这些人才既有文臣也有武将,他们为泰国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

劳。最后李斯官拜宰相,完成了他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愿望。

【故事中的经济学】

效率是我们常见的一个词语,很多人都会说“办事要讲效率”,这个效率

大概有两层意思:其一是用较少的时间完成较多的任务;其二是用较少的资源

做出较多的成果。

在昭君出塞这个故事里我们指出资源是稀缺的,因此如何利用好稀缺资源

便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只有提高效率才能更好地发挥稀缺资源的功能,否则便

是浪费了稀缺资源。为此我们每个人都期望自己是一个很有效率的人,李斯也

不例外。

在这个故事里,李斯也是一个做事很讲效率的人。

首先,他师从荀子,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帝王之术”,这说明李斯

的学习是很有效率的。

其次,他作为一个外国人,在秦国从刚刚站稳脚跟到官拜客卿,也没有花

很长的时间,证明了他做事也很有效率。

最后,最为出色的莫过于他的《谏逐客书》,就是这篇文章打消了秦王逐

客的念头,并使得秦王敢于继续任用外来人才,帮助秦国一统天下,也可以说

李斯的这个做法很有效率。

【经济学原理】

着名的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在其经典着作《经济学》(第17版)中明确指

出:“稀缺与效率:经济学的双重主题。”1由此可见效率在经济学中占有重要

地位。在经济学中,一般提到效率都是指配置效率。所谓配置效率,是指将投

入一定量的要素按照一种特定的组合,达到一种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

状态,否则就是资源配置无效率。一旦资源配置无效率,就意味着大量的资源

被闲置或者被浪费,这两种情况都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在微观经济学中,企业总是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的效率,要么在成本既定

的情况下获得最多的产出,要么在产量一定的情况下使用最少的成本,这些都

是提高效率的具体体现。同样在宏观经济学当中,政府也想通过以最少的投资

获取最多的就业,为民造福。由此可见,效率确实可以作为经济学的“双重主

题”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也都想提高自己的效率。作为上班一族,总想着以

最快的速度办好老板分派的任务,以此获得老板的奖励;在校的学生,无时无

刻都想着自己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从而博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这些都需

要效率作为支撑。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我们都知道帕累托的“二八原则”,就是说我们只要花20%的时间就可以

处理80%的事情,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或学习中善于分清主次,找

出主要矛盾,并能够以很高的效率去完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在处

理事情的时候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不仅事情没有完成,反而浪费了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相信当你在学习经济学之后,就会成为一个做事很讲效率的人。只有成

为一个有效率的人,才不会被众多纷繁复杂的事情所扰,才会有大量的时间来

享受自己的生活,做一个快乐的人。

楚汉之争——生产可能性曲线

秦朝末年,群雄并起。其中项羽破釜沉舟,在巨鹿全歼秦军主力,一时

名声大噪,成为起义部队中实力最强的一支队伍。然而,令项羽没有想到的

是,刘邦乘其酣战之中率军独自攻入成阳,占领关中。项羽想了想,觉得自

己提着脑袋同秦军进行苦战,没想到胜利果实却被刘邦窃取了,因此大为恼

怒!于是自立为西楚霸王,在公元前206年向刘邦开战,拉开了楚汉之战的

序幕。

项羽在巨鹿之战后,实力十分雄厚,拥军40余万,并且取得了上将军地位。

尽管刘邦占据富足的关中地区,但是军队人数不足10万,显然不是西楚霸王项

羽的对手,和项羽直接作战简直就是以卵击石。于是便请项伯为其说情,为表

诚意决定亲赴鸿门向项羽陪不是,没想到此举收到成效,不仅动摇了项羽进行

战争的决心,而且使得“亚父”范增与项羽关系不和,可谓一箭双雕。

刘邦回到关中以后,继续“约法三章”并采纳萧何的建议,迅速完成了收

巴蜀,定三秦的战略目标,并制定了如何夺取天下的谋略。刘邦趁项羽在齐地

平定叛乱之际拜韩信为大将军,曹参为前锋,积极备战。刘邦乘齐、楚两军胶

着之际,以项羽背信弃义为借口,联合各路诸侯,共同攻占楚都彭城。项羽大

惊,遂亲率精兵3万回来解围彭城,以少胜多,大败刘邦及其联军。

刘邦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惨败之后,痛定思痛,一方面积极发展生产经济,

另一方面广泛招兵买马,并继续重用大将军韩信,与项羽展开拉锯战。此时

公共经济学 经典案例分析

1.材料:2004年开始出现的以“民工荒”为表现形式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已经从沿海地区蔓延到中部地区甚至劳动力输出省份,并且推动了普通劳动力工资的上涨:2004年以前,珠三角地区的民工工资10年间仅涨了60元,而2005年一年就涨了100元。2010年以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上海、天津、山西、山东等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一些省份超过20%。用工企业更是带头提高工资,加之今年出现的“民工荒”,企业工资的提高幅度已超过以往水平。对此,众多学者判断,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问题:(1)什么是“刘易斯拐点”? (2)你是否认同“我国刘易斯拐点已到来”这一判断?理由是什么? (3)你认为珠三角地区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关键措施是什么?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 第一,现在我们讨论“刘易斯拐点”都是从目前既定的城乡两分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基础的,设想一下,中国如果没有户籍制度,或者户籍制度可以取消,土地制度的产权界定和交易也可以做到城乡统一运行,即农民可以根据全国统一的土地市场、住房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原则,处理他们所拥有的农村住房、宅基地和耕地,城乡所有生产要素可以按照提高市场效率的方式进行配置,与此同时,农民还享有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那么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速度还会像现在这样处于下降通道吗?很显然,现有的户籍、土地、住房、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制约,尽管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已经呈现出很大的变化,但是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还不是主要原因。 根据中国改革的现实和劳动力迁移的情况,在真正的刘易斯拐点到来之前,中国还存在一个劳动力迁移的制度拐点。制度拐点到来之前,劳动力在原来的城乡分割的制度空间下进行局部的、不完整的、随着危机的到来可以撤销的迁移。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迅速释放,迁移速度增长比较快。当劳动力迁移进行到拐点附近以后,劳动力进一步迁移所涉及的各项制度内容就变得越发重要,尚未改变的城乡分割制度空间成为了劳动力进一步迁移的瓶颈。 第二,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的产值占 GDP的比重为10%,但是第一产业所占的就业比重是39%。从世界经济历史的角度看,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不断下降是一个国家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在亚洲国家,如日本和韩国等国,即便是强调土地的精耕细作,还有土地的长子继承制等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第一产业比重没有下降到5%、劳动力就业比重没有下降到10%之前,还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快速转移时期。 基于此,我们认为中国目前仍然处于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高速时期。除了 前面说的制度性因素,近年来影响农民工转移速度的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一是,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三 考研资料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三考研资料 谁在消费昂贵?奢侈品消费群调查 1.使用范围: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决定消费者选择的因素;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西蒙菲莎大学 在西蒙菲沙大学位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创建于1802年,是加拿大享有盛名的大学之一,在教学质量、未来领导者、综合实力以及最具创新方面,被加拿大权威时事杂志《Maclean's Magazine》评为全加综合类大学第二。曾有“加拿大最有价值之综合性大学”的美誉。 偏好的改变与需求规律; 奢侈品消费与需求规律。 湖首大学 加拿大湖首大学位于桑德贝市,该市临Lake Superior 湖。学校成立的37年中,努力服务于所在的社区,大力创新,在北部地区知名度很高。学校许多课程使湖畔大学非常出名,如林业,户外娱乐,生物,地理及地质专业。同时,学校凭借其对土着人研究课程赢得了名声。另外,其工程,商业等专业也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学生。 3.思考题: (1)就你目前的状况,对你自己来说,什么样的东西会是奢侈品?你用的是什么标准来定义奢侈品的? (2)你能否总结一下目前我国影响奢侈品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其表现如何? (3)用你学习过的理论来分析奢侈品消费问题? (4)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人们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在女生张茜的想像中,一个标准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存在两种分裂的形象:平时 穿着amarni中规中矩的套装、在北京CBD林立的高档写字楼中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英 语流利、每年去欧洲度假一个月;或者——另一种“可怕”的情况:穿着皮尔卡丹的西装、系着金利来皮带,用带有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告诉香港的某位售货小姐“要买一块劳力士金表”。根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杨清山秘书长的研究,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 总人口13%,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 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 一、奢侈品的消费增长与GDP增长 仅仅在数年之前,全世界奢侈品牌关注的还不是中国,而是台湾、香港等亚洲的几条“小龙”,再往前追溯,日本人在欧美一度就是有钱人的代名词。杨清山对此做出了解释:一个国家奢侈品的消费增长大概应该是其GDP增长的两倍左右。因此,当亚洲人面对自己 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 和社会地位,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需求。他谈到自己曾经到过的一个中国内地小城, 那里的人们在不知道“比萨”为何物的情况下,对奢侈的憧憬就是“等我有钱了,一定要 吃一顿比萨”。对于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高小姐来说,她的“比萨”是一个标价5700元的Ferragamo白色挎包,在买这个包之前,她犹豫了很长时间。“毕竟我去年才从学校毕业,现在一个月收入也不过4000左右,为了买这个包,我两个月没有买一件衣服,天天在公司吃盒饭。但是我们这种公司大家都很注意品牌,特别是一些香港过来的女同事,眼睛好厉害,见面第一眼就看你穿什么鞋、背什么包。相比套装来说,一个包可以天天带、背好多年都不会过时,而且跨上后确实整个人的气质就不一样了,特显档次,我觉得这是 最划算的消费了。”高小姐这样停留在买品牌包阶段的女孩被称为“包法利夫人”:因为 收入不够,她们只能通过购买名牌相对便宜的配件来暗示自己也是富裕阶层的一员。这样 的消费者在价位相对较低的奢侈品消费中占有很大比例。普华永道的分析师岳峥指出,中 国的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有两个不同点:第一,在中国购买奢侈品的大部分是40岁以 下的年轻人,而在发达国家,这个市场的主导者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另外,对 于中国人来说,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国家, 房屋、汽车、合家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仍然不够富裕,另一 方面也反映了中西不同的生活方式:高密度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杨清山的调查 显示:与很多人想像的不同,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实际上是中产阶级。巴黎百富勤公 司给他们的定义是:家庭资产30万以上、年收入10万以上。“当然,如果要经常性的消 费奢侈品,标准应该再高一点”,杨清山说:“我觉得月收入2万元到5万元的这部分人 应该是比较典型的奢侈品消费者。”据他估计,到2020年,这个人群将增长到2.5亿。 二、终端消费者——政府官员? 大学生用一顿哈根达斯冰淇淋、工薪阶层用一瓶chanel香水来满足自己奢侈的梦想。但是,对于那些价格顶极的奢侈消费品来说,他们在中国的成功显然不能简单地用中国经

政府经济学经典案例分析

财政案例 案例资料财政预算,是国家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等对于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的计划。每年“两会”,财政部部长所作的预算报告,都是代表们锁定的“焦点”。政府预算是一本政府公开的“财务大账”:过去的一年收了多少钱?钱投到哪里去了?今年的钱该怎么用?这些钱是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年都要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和审查。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财政预算编制较粗,“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清”,预算的透明度不高,造成了很多部门预算游离在人大监督范围之外。同样,在预算执行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办法。对每年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执行随意性大。由于预算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造成了执行难的问题。往往部门申请多、找领导批条子多、临时性支出多,变成“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然后再报人大常委会做出调整预算的决议。为此,在近年各地的人代会上,代表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力度明显加大。如广东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对预算中“拨2000万元给机关幼儿园”、“事业单位的行政编制外人员每人每年补贴3.2万元”等提出了质疑。浙江、四川等省的预算报告也明显加厚,列支项目也更加详尽,以利于人大代表的监督。问题分析:1.政府预算的本质什么?2.为保证政府预算的科学性应坚持什么原则? 解答1、政府预算的本质是关于民众赞同和监督国家财政活动的法律制度。政府预算反映着政府的职能与政策的方向,预算过程是政治的和决策的过程。概括而言,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计划,即用法律形式表现,反映和规定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支活动的预期收支指标与平衡关系的一览表以及管理制度。它是政府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和调节、控制、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一般而言,政府预算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其次是对政府支出的控制。2、为保证政府预算的科学性,政府预算必须符合统一性、预测性、年度性,法律性和公开性等要求。这些特征体现了政府预算的技术性和政治性两个层面的内涵。统一性、预测性和年度性等特征可以理解为技术方面,法律性和公开性等方面则主要体现了政治内涵。3、应对措施(附送)我国要提高政府预算的民主性,一方面要形成有效的预算分权和制衡,另一方面要扩大预算程序的公众参与度。首先是预算分权与制衡。预算权力是国家公共权力的核心之一,也是国家利益矛盾最集中的地方。预算分权就是要将预算权力在立法机关、政府、政府财政职能部门及内部各组织机构以及独立审计机关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以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运作体系。如建立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分离的制度,并形成三套相互制约的机构;建立资金的使用权、支付权、审核权相互分离的制度;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还可以建立一套独立于政府、直接对人大负责的审计监督系统,并独立行使监督权。其次扩大预算程序的公众参与度。公众对程序的参与,特别是普通公民对政治决策程序的参与,是程序内在价值得以体现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显著标志。政府预算收支的多与少都将实质地影响到每一个公民或者企业,让公众参与预算程序,让相对人对自己将要承担的纳税义务与将要获得的公共服务发表看法,与政府沟通,这本身就有其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有利于预算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而且也便于预算通过后的有效执行和政策的顺利推进。

微观经济学案例1

案例1: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 ——关于“超级女声”热潮的分析报告 1)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经济学理论(主要是消费行为与需求理论方面)的思考? (2)影响目前市场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3)如果你是一个市场营销专家,你准备利用目前的市场需求特点从哪些方面来推广你的产品? (4)请你说说网络外部性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2005年的盛夏也许注定是属于青少年的文化盛夏:一边是"芙蓉姐姐"还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和耳畔,另一边又迎来了"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的热播,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两种表现形式不同、参与方式不同的文化现象,实际上有着共同的孕育背景,同时也共同折射出当前我国青年文化的新特征,反映了我国青少年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芙蓉姐姐"和"超级女声"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 "芙蓉姐姐"凭借"一张妖媚十足的脸和一副性感万分的身材",以其露骨而极度自信抑或自我欣赏的文字和夸张而经典的"S"型照片,在集广泛性、快捷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互联网络空间(准确地说是在清华北大的BBS)名声大噪,继而引起诸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在2005年的初夏,"芙蓉姐姐"终于完成了由虚拟红人向现实明星的转变,但随着"超级女声"比赛进程的推进,她"永远有多远,我就能红多远"的理想也在郁闷中破灭。"超级女声"吸引了上至89岁下至4岁的15万"女生"共同角逐。据统计,在总决赛直播期间,全国约有十分之一的电视观众在周五晚锁定湖南卫视,创造了亿万人参与的集体狂欢。 面对"芙蓉姐姐"走红和"超级女声"热播,各界的评论褒贬不一。不能否认的是,社会是个人发展的大舞台,时代是塑造和成就英雄的大背景,"芙蓉姐姐"和"超女"们的产生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的结果。对于这类青年文化热点现象,不能只进行简单的是与非判断,更不能秉承所谓的"存在即合理"的哲学理念,对其听之任之,而是要着力探究其背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政治经济学_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1: 在2002年的最后一个周日,中国为电力行业的垄断画上了句号。拥有占全国46%发电资产和90%输电资产的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重组为11家独立的公司,这些公司在12月29日同时宣布正式成立。从1987年持续至今的中国民航业改革在2002年也有突破性进展。随着6大民航集团10月11日的成立,中国民航总局与下属的民航企业彻底脱钩。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基础组建的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其资产总和将占据中国民航总资产的80%。 问题:政府对市场失灵的纠正。 分析: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竞争失效 (2)外部性 (3)市场不完全 (4)公共产品 (5)信息不对称 为弥补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介入,政府介入的手段和领域为: (1)对效率的介入 ①财政支出②财政补贴③政府采购④限制垄断(2)对收入再分配的介入 ①税收和转移支付 ②公共事业投资 ③特别征税 (3)对经济稳定的介入 ①财政制度内在的自动稳定器 ②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③金融政策 ④紧急行政措施 ⑤道义上的劝告 本案例中,政府通过限制垄断,恢复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可操作的竞争。 案例2: 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向最高法院递交诉状,控告微软公司利用其“视窗”操作系统来迫使消费者使用它的其它软件产品——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探索者”Internet浏览器。1999年,该案做出了一审判决,在长达270页的判决中,法官杰克逊列举了微软一系列反竞争,保护垄断势力的行为。微软一直在努力拓展其势力范围,使其超越软件行业,而进入日趋有利可图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连接行业,他们已经投资数以百亿计的资金在通讯和科技公司中(如AT&T)。由于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具有垄断状态,把Internet浏览软件“网络探索者”(InternetExplorer)与“视窗”捆绑在一起也就相当于垄断了消费者和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厂商上网的交通通道。问题: 1、结合该案例分析垄断和反垄断对社会造成什么样 的影响? 2、美国的反垄断法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有何借鉴意 义? 分析:垄断市场会带来效率损失,影响市场作用的 正常发挥,主要体现在:垄断使产量减少,价格增 加;垄断造成社会无谓损失;垄断造成企业不思进 取。 有必要通过反垄断措施纠正这种市场失灵,使价格 降低,增加消费者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1890年,美国通过了美国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 谢尔曼法。1914年,美国又制定了克莱顿法和联邦 贸易委员会法。这三个法案基本形成了美国的反垄 断法律体系。 美国反托拉斯法所规范的反竞争行为包括:联合限 制竞争行为、滥用经济优势的行为、价格歧视行为、 垄断与企业兼并行为、其他反竞争行为(股份保有、 董事兼任、瓶颈垄断、商业贿赂)、损害消费者的行 为(欺骗性定价、欺骗性广告宣传、虚假不实的标 签)。 美国反托拉斯法的特点是以限制造成垄断的不公平 竞争行为为主,而不反对现有的垄断企业。所以, 一个行业中垄断企业的存在本身并不违法,只有垄 断企业应用其垄断力量不公平地竞争时才算违法。 这使得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具有很强的“行为法”特 点,即一切以企业行为是否违背公平竞争为判断依 据。 案例3: 中国电信改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中国联通 公司的成立。当时联通的总资产虽然只有中国电信 的1/260。但此举使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 的局面开始改变。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把 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 国电信被拆分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 信三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2001年12 月,国务院批准了新的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对现有 的电信企业进行重组。中国电信现有资产划分为南 北两个部分。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河南、山东共 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信公司归中国电信 北方部分;其余归中国电信南方部分。 问题:1.垄断和市场失灵。2.政府对垄断的态度和 措施。 分析: 1.垄断市场的效率损失。 (1)垄断使产量减少,价格增加; (2)垄断造成社会无谓损失; (3)垄断造成企业不思进取。 垄断市场的非效率导致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 用,是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之一。 2.现今世界各发达国家限制垄断、促进竞争的政策 措施,基本上是根据上述标准把促进“可操作竞争” 作为政策目标。 在各主要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制定了有关禁止垄断、 维持公正交易的法律。具体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垄 断的立法,由行政机构加以监督,由司法机关加以 执行。各国政府的反垄断政策就是以这些法律为依 据展开的。 我国的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应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 础上,结合本国国情。 案例4: 在小镇上,该镇的人从事的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一 种是养羊。镇上的许多家庭都有自己的羊群,并出 实用以做衣服的羊毛来养家。大部分时间羊在镇周 围土地的草场上吃草,这块地被称为镇共有地。没 有一个家庭拥有土地。相反,镇里的居民集体拥有 这块土地,所有的居民被允许在这块地的草场上放 羊。集体所有权很好地发挥作用,因为土地很大。 只要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有良好草场的土 地,镇共有地就不是一种竞争性物品,而且,允许 居民在草场上免费放羊也没有引起问题。时光流逝, 镇上的人口在增加,镇共有地草场上的羊也在增加。 由于羊的数量日益增加而土地是固定的,土地开始 失去自我养护的能力。最后,土地变得寸草不生。 由于共有地上没有草,养羊不可能了,而且,该镇 曾经繁荣的羊毛业也消失了。许多家庭失去了生活 的来源。 问题:什么原因引起这种悲剧? 分析:实际上,共有地悲剧的产生是因为外部性。 当一个家庭的羊群在共有地上吃草时,它降低了其 他家庭可以得到的土地质量。由于人们在决定自己 有多少学时并不考虑这种负外部性,结果羊的数量 过多。 如果预见到了这种悲剧,镇里可以用各种方法解决 这个问题。它可以控制每个家庭羊群的数量,通过 对羊征税把外部性内在化,或者拍卖有限量的牧羊 许可证。这就是说,中世纪小镇可以用现代社会解 决污染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放牧过度的问题。 但是,土地的这个例子还有一种较简单的解决方法。 该镇可以把土地分给各个家庭。每个家庭都可以把 自己的一块地用栅栏圈起来,并使之免于过分放牧。 用这种方法,土地就成为私人物品而不是共有资源。 在17世纪英国圈地运动时期实际就出现了这种结 果。 共有地悲剧是一个有一般性结论的故事:当一个人 用共有资源时,他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 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共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政 府可以通过管制或税收减少共有资源的使用来解决 这个问题。此外,政府有时也可以把共有资源变为 私人物品。数千年前人们就知道这个结论。古希腊

考研资料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三

考研资料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三 谁在消费昂贵?奢侈品消费群调查 1.使用范围: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决定消费者选择的因素;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偏好的改变与需求规律; 奢侈品消费与需求规律。 3.思考题: (1)就你目前的状况,对你自己来说,什么样的东西会是奢侈品?你用的是什么标准来定义奢侈品的? (2)你能否总结一下目前我国影响奢侈品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其表现如何? (3)用你学习过的理论来分析奢侈品消费问题? (4)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人们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在女生张茜的想像中,一个标准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存在两种分裂的形象:平时穿着amarni中规中矩的套装、在北京CBD林立的高档写字楼中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英语流利、每年去欧洲度假一个月;或者——另一种“可怕”的情况:穿着皮尔卡丹的西装、系着金利来皮带,用带有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告诉香港的某位售货小姐“要买一块劳力士金表”。根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杨清山秘书长的研究,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13%,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 一、奢侈品的消费增长与GDP增长

仅仅在数年之前,全世界奢侈品牌关注的还不是中国,而是台湾、香港等亚洲的几条“小龙”,再往前追溯,日本人在欧美一度就是 有钱人的代名词。杨清山对此做出了解释:一个国家奢侈品的消费 增长大概应该是其GDP增长的两倍左右。因此,当亚洲人面对自己 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 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需求。他谈到自己曾经到过的一个中国内地小城,那里的人们在不知道 “比萨”为何物的情况下,对奢侈的憧憬就是“等我有钱了,一定 要吃一顿比萨”。对于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高小姐来说,她 的“比萨”是一个标价5700元的Ferragamo白色挎包,在买这个包 之前,她犹豫了很长时间。“毕竟我去年才从学校毕业,现在一个 月收入也不过4000左右,为了买这个包,我两个月没有买一件衣服,天天在公司吃盒饭。但是我们这种公司大家都很注意品牌,特别是 一些香港过来的女同事,眼睛好厉害,见面第一眼就看你穿什么鞋、背什么包。相比套装来说,一个包可以天天带、背好多年都不会过时,而且跨上后确实整个人的气质就不一样了,特显档次,我觉得 这是最划算的消费了。”高小姐这样停留在买品牌包阶段的女孩被 称为“包法利夫人”:因为收入不够,她们只能通过购买名牌相对 便宜的配件来暗示自己也是富裕阶层的一员。这样的消费者在价位 相对较低的奢侈品消费中占有很大比例。普华永道的分析师岳峥指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有两个不同点:第一,在中国购 买奢侈品的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在发达国家,这个市场 的主导者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另外,对于中国人来说, 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 国家,房屋、汽车、合家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这一方面说 明了中国仍然不够富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西不同的生活方式: 高密度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杨清山的调查显示:与很多 人想像的不同,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实际上是中产阶级。巴黎 百富勤公司给他们的定义是:家庭资产30万以上、年收入10万以上。“当然,如果要经常性的消费奢侈品,标准应该再高一点”, 杨清山说:“我觉得月收入2万元到5万元的这部分人应该是比较 典型的奢侈品消费者。”据他估计,到2010年,这个人群将增长到2.5亿。

经济学经典案例

1.在美国一个农村,住着一个老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 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可以吗?” 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 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 老头摇摇头:“不行,你走吧!” 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 这时,老头动心了。 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美国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他说:“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给你的女儿找个对象,可以吗?” 洛克菲勒说:“快滚出去吧!” 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女儿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女婿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可以吗?” 洛克菲勒同意了。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对他说:“尊敬的总裁先生,你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 总裁先生说:“不可能,这里这么多副总裁,我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副总裁呢,而且必须马上?” 这个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可以吗?” 总裁先生当然同意了。 2.老妈子豪赌大总裁老妈子豪赌大总裁某日,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妈扛着一个硕大的口袋,步履蹒跚地走进纽约xx曼哈顿银行储蓄所。她走到柜台前,把口袋放在收银员前说,“小姐,我要存钱,这是50万的现金。”小姐吃惊得非同小可,连忙搬出银行的总裁。总裁不敢怠慢,把老妈子请到办公室,待若上宾。总裁问道:“这一口袋现金可是您老一生积蓄?”“哪里哪里,”老妈答道,

“老朽无能,只靠打赌发财,一赌50万,每赌必中。”“哦?”总裁弓身施礼道,“愿闻其详。”老妈子说,“总裁若想领教,现在就和您打一个50万美元的赌。如果明天上午10点半,您裆下囊中的两个肉球变作方块,您便输给老朽50万,若是依旧如故,老朽掏给您50万,如何?”总裁眉头一皱:“老太太玩笑开大了。”“老朽绝非戏言,实不相瞒,这口袋的50万便是如此赢来。”“那好,莫怪我一个银行总裁欺负老妈子。”“哪里哪里,快立下字据来。”于是,两人写好字据,约定明日10点30分办公室相会。老妈子存了钱,微笑告辞而去。那总裁送走了老妈子,不知怎的,总是放心不下,不时要低头摸裆检验一番。回到家中,更是随时脱裤看视,以致一夜未能安眠,好在那两个肉弹一直圆滚如初。第二天,总裁一路摸裆来到班上。坐在办公室里,还在不停捏咕,看看10点半快到了,那对肉球还是圆圆的,50万美元唾手可得! 10 点半一到,老妈子笑眯眯准时而至,还带了一位风流潇洒的年轻人,年纪大概三十出头。老妈子介绍说,“这是老朽临时拉来的律师,为我二人作个见证。”总裁道:“甚好,您老今日输定了。”老妈道:“老朽不信,那两个肉球一定变方了。”“哪里,照样圆着呢!”“眼见为实,脱了才信。”那总裁想到50万美元,便朗声说道:“罢了,不脱你也不服。”于是脱了名牌西裤,亮出那话,一付肉囊吊在那里。老妈又说,“手触为真,摸了才服。”总裁昂然挺立:“摸便摸,今日让你输得心服口服!”那老妈子走近前来,伸手探身,把玩了一番,坦然起身说道,“果然是圆的。让您赢了。”于是,老妈笑吟吟地说,“恭贺总裁,老朽即刻给您50万。”总裁提着裤子,正然得意,互见那位年轻律师砰砰砰以头撞墙,神情痛苦不堪。总裁忙问:“这位先生,出了什么事,让您突然如此痛苦?”“哎呀别提了,”那律师哭道:“方才我被这老妈子拉住,立据设赌,说如果她能让xx曼哈顿银行总裁当我面脱了裤子,掏他的弹子儿,我便输给她100万美元!” 虽然这个故事不尽真实,存在许多令人疑窦之处,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沟通的力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沟通时,信心非常重要,只有心里认定了这件对双方都有好处,才能获得对方的配合,取得沟通的成功。而且认定了这一点后,还要不屈不挠,不怕拒绝,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沟通是个很大的课题,非三言两语可说清楚。 这就是两个资源整合的故事,资源整合就是如何把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很普通的人既要变成洛克菲勒的女婿,又要变成世界银行的副总裁。这个表面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一个系统思想的指导下,分工,协调,合作,所以达达成了.现代商场也是这样,一个人的力量与资源与有限,但是经过通过组织和协调,把企业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职能,把企业外部既参与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为

公共经济学经典案例分析之市场失灵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 1、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山西高层这样做是不合理的,是违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我们说,理想的市场是有效率的,而现实的市场是缺乏效率的,这就需要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对市场经济中的低效率或无效率的方面加以干涉。然而,政府的干预要适当,政府干预需要在以下三方面介入,第一:在市场不能顾及的领域,即超越了市场限度,市场不能发挥作用,这时需要政府进入;第二:是由于市场发育和自身功能不完善或者缺乏某种功能而导致市场在经济运行中失灵,这时也需要政府的干预,第三:是存在负面性市场失灵时,需要政府加以干预。除此之外,经济的发展就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不能侵犯市场的领地,否则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案例中所说山西省高层在顾及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仅仅是用行政命令对山西煤炭经济中的民间资本加以阻止,这样做不利于民间资本的利益投资取向,甚至将会导致山西民营资本在将来的匮乏。 2、市场失灵的存在,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理由,但政府干预应确定在什么样的规模和范围之内,却无法准确地作出回答。这是因为一个社会对于政府作用的“需求”程度是有弹性的。它不仅取决于市场一方的缺陷,而且取决于这个社会的政治结构、价值观(如对平等的渴求)、公众意识及各种利益集团的选择。这种政府职能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其在现实中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政府干预形式,并在理论上成为现代政治经济学关注的一个焦点。一般认为,政府干预应该适度,即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不要包揽一切,不要去做本来应当由市场去做并且实践已经证明市场能够做好的事情。具体的说,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其一,政府干预的范围应是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是对市场机制的“拾遗补缺”。按照这一原则,在市场机制能够发挥功能优化资源配置的领域,政府就不要插手或介入,而在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才需要政府干预。 其二,政府干预的目的应是促使市场机制恢复功能,而不是去代替市场。按照这一原则,政府干预的方式和力度就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而应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其三,政府干预的结果必须要比干预前的情况有所改善和好转,否则,就不要干预。按照这一原则,政府在准备伸出“看得见的手”进行干预之前,必须低头看看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不完善的地方,以使政府干预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减少副作用,增加有效性。 该案例中山西省政府对山西煤炭产业经济的干预显然没有按照以上的三项原则进行,他代替市场进行选择,对外来投资造成了严重影响,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但是不可否认,山西煤炭企业的重组具有极大的正面效应:第一,整合可以优化山西煤炭生产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煤炭发展“多小散乱”格局,一直是改革以来全国煤炭产业,尤其是山西煤炭产业的突出问题。煤炭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大量资本涌入山西煤

考研资料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四

考研资料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四 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关于“超级女声”热潮的分析报告 1.使用范围: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影响流行文化需求的因素;网络外部性与需求; 3.思考题: (1)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经济学 理论(主要是消费行为与需求理论方面)的思考? (2)影响目前市场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3)如果你是一个市场营销专家,你准备利用目前的市场需求特 点从哪些方面来推广你的产品? (4)请你说说网络外部性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2005年的盛夏也许注定是属于青少年的文化盛夏:一边是“芙 蓉姐姐”还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和耳畔,另一边又迎来了“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的热播,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两种表现形 式不同、参与方式不同的文化现象,实际上有着共同的孕育背景, 同时也共同折射出当前我国青年文化的新特征,反映了我国青少年 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芙蓉姐姐”和“超级女声”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 “芙蓉姐姐”凭借“一张妖媚十足的脸和一副性感万分的身材”,以其露骨而极度自信抑或自我欣赏的文字和夸张而经典的“S”型照片,在集广泛性、快捷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互联网络空间(准确地说 是在清华北大的BBS)名声大噪,继而引起诸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在2005年的初夏,“芙蓉姐姐”终于完成了由虚拟红人向现实明星的 转变,但随着“超级女声”比赛进程的推进,她“永远有多远,我

就能红多远”的理想也在郁闷中破灭。“超级女声”吸引了上至89 岁下至4岁的15万“女生”共同角逐。据统计,在总决赛直播期间,全国约有十分之一的电视观众在周五晚锁定湖南卫视,创造了亿万 人参与的集体狂欢。面对“芙蓉姐姐”走红和“超级女声”热播, 各界的评论褒贬不一。不能否认的是,社会是个人发展的大舞台, 时代是塑造和成就英雄的大背景,“芙蓉姐姐”和“超女”们的产 生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的结果。对于这类青年文 化热点现象,不能只进行简单的是与非判断,更不能秉承所谓的 “存在即合理”的哲学理念,对其听之任之,而是要着力探究其背 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1.市场经济的趋利性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竞争性经济,个体独立性的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自从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取向逐步得到国 人的认同。当代中国青少年既感受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 高度物质文明成果、个人独立性的增强,又目睹了市场经济大潮对 其父辈们洗礼的过程乃至产生的阵痛,利益取向成为他们价值观上 深深的印痕。如果说“芙蓉姐姐”坚持不懈地在网络空间书写文字、张贴自己的S型照片,还只是隐隐地表达着一种个人利益诉求的话,“超级女声”则是“超女”们、电视台、娱乐公司、短信服务商以 及网络等众多媒体分享的一份利益大餐。活动组织者、协办者以及 相关各方追逐利润的本质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有目共睹,仅每周数 百万条投票短信就足以让他们喜上眉梢。而随着比赛的推进,“超女”们为日见增长的“身价”、“人气”而日益陶醉也是不争的事实。 2.社会环境的开放性 发达的交通、通讯和传媒,使现代青少年的活动范围空前扩大、信息获取的途径空前增多。现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全面开放的社会 环境之中,他们面对大量的、经常变化的人和事以及各种信息,不 仅视野、思维、心理得到扩充和丰富,而且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 价值标准和期望进行比较、评判和取舍,显示其对开放环境的适应

中国著名故事经济学案例分析

身边的经济学 --经典案例分析 (一)中国古典故事中的经济学 1.1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 我们知道在清朝入关之前,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明朝的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在景山选择了自缢。但是李自成心里清楚,并不是占据了北京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此时的山海关还被明朝将领吴三桂所占据。于是李自成决定派人去游说吴三桂投降于他,并且答应给予许多优惠条件,以此来拉拢吴三桂,并声明要犒赏吴三桂及其驻守在出海关的部队。此时的吴三桂被李自成的诚意打动,已有降意。 就在吴三桂准备投诚李自成的前夕,吴三桂先后接到来自北京城的两个消息:其一是吴三桂的父亲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抓捕追赃,并且遭到非难;其二是吴三桂最爱的小妾陈园园也被刘宗敏所强占。得此消息之后,吴三桂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拔剑斩杀一名来使,决定一要为父报仇,二要抢回爱妾陈园园,三要与李自成势不两立。 吴三桂态度的180度大转变,引起大顺朝的一片非议。这时候占据北京的 李自成就面临着如下选择:其一是继续招降吴三桂,但是招降吴三桂可能会影响到占有陈园园的刘宗敏,进一步影响到大顺军的团结;其二是征伐吴三桂,但毕竟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又没有人愿意去征战。对李自成来说真的是左右为难,但最后还是决定要与吴三桂一战。 吴三桂得知大顺朝前来讨伐一事之后,大为震惊。他十分清楚,以自己的 这点兵力是无法抵挡大顺军的,甚至很有可能会命丧黄泉。吴三桂冥思苦想,到底是就这样投降于李自成呢?还是奋起力量与他们拼死一搏呢?万般无奈之下,昊三桂决定向满清多尔衮借兵抗衡李自成。 多尔衮闻讯窃喜,因为清军的志向在于问鼎中原,一直苦于没有出路, 得知吴三桂借兵的消息后,当然欣喜若狂。聪明的多尔衮提出了借兵的条 件,那就是吴三桂必须诚服于清军,当然清军也不会亏待吴三桂。此时的 吴三桂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了,再一想自己的爱妾还在敌军之 手,于是决定与多尔衮合作,共同抗击大顺军。就这样吴三桂选择了“冲 冠一怒为红颜”。 【故事中的经济学】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故事里存在着许多选择,例如,崇祯皇帝在被逼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自缢而亡;李自成在对吴三桂的立场上是战是和也左右摇摆不定,难以做出选择;同样吴三桂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是投降李白成还是为了心爱的女人与李自成为敌。在这么多的选择里,主人公们都做出各自不同的选择。 首先我们看崇祯皇帝,他因为觉得自己对不住列祖列宗给他传下来的基业,无地自容,而走上了不归路。其次是李自成,他认为自己创立的大顺军重于一切,不希望因吴三桂而影响了他与刘宗敏的关系。最后是吴三桂在靠自己力量夺回陈园园无望的时候,选择了借兵对抗李自成,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这些历史人物的身上我们发现,他们做出的选择都是有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二

经济学考研: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二 公园门票降价或涨价的启示 1.使用范围:第一章导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供求理论; 影响需求的因素; 需求弹性及其与企业收入的关系。 3.思考题: (1)从这个案例中,为什么苏州公园通过降价就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为什么后来苏州公园不降价了?假若继续降价苏州公园还能盈利吗? (3)你对目前北京的许多公园的高票价现状持什么意见?为什么这些票价降不下来? (4)对于像公园这样的准公共用品,其价格应该由什么来决定?政府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2001年夏,苏州乐园门票从六十元降到十元。一时间,趋之者众,十天该园日均接待游客量创下历史之最,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四百万元以上。 10元门票引来25万人盛夏的苏州乐园,十分过瘾地火了一把。 "火",是自7月20日傍晚5时点起来的。这是该园举办"2001年仲夏狂欢夜"的首日,门票从60元降至10元。是夜,到此一乐的游客竟达7万之多,大大出乎主办者"顶多3万人"的预测,这个数字,更是平时该园日均游客数的15至20倍,创下开园4年以来的历史之最。到7月29日,为期10天的"狂欢夜"活动落下了帷幕。园方坐下来一算,喜不自禁:这天累计接待游客25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400万元以上,净利润250万余元…… 这些指标,均明显超过白天正常营业时间所得。正常情况下,苏州乐园的门票每人每张60元,每天的游客总数在3000-4000人之间,营业时间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而"狂欢夜"是在"业余"时间进行,即从每天下午5时到晚上10时,门票却降到10元。就是说,"狂欢夜"这10天,这家乐园在不影响白天正常营业的情况下,每天延长了5小时的营业时间,营业额和利润就翻了一番以上。"狂欢夜"与该园举办的"第四届啤酒节"是同时进行的。42个相关厂家到乐园助兴--其实,厂家是乘机宣传和推销自己的产品。据园方介绍,以往搞啤酒节,乐园是要收取厂家一定的"机会"费用的,但是,这次却基本不收或少收些许,而厂家须向游客免费提供一些"小恩小惠"--企业的广告宣传品等。减免了货币的支付,厂家岂有不乐的?园方也承认,众厂家的参与,带来大笔场地费,降低了乐园搞"狂欢夜"活动的风险,不过,它并非这次活动最后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

昭君出塞——资源短缺 众所周知,西汉在汉武帝的时候已经进入一个全盛的时期,到宣帝的时候更是一个强盛的时期。那时候的匈奴已经因为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相互斗争分裂成好几个部分,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减弱。但其中有一个名为呼韩邪的匈奴单于曾亲自带领部下来拜见汉宣帝,双方关系还不错。宣帝后的元帝与匈奴的关系依旧缓和。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率众第三次前来长安,朝见元帝,十分恳切的要求同汉朝和亲,以巩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表示愿意娶汉女作为匈奴的阏氏。元帝也十分愿意通过和亲的形式来巩固汉和匈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不必要的战乱。但是元帝又舍不得将自家的公主出嫁到遥远的匈奴,于是就决定将宫女许配给呼韩邪为妻。 后宫佳丽虽多,但却没有人愿意去匈奴。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名为王昭君的宫女挺身而出愿意远嫁匈奴。元帝开始的时候十分高兴,因为自家的女人不用远嫁匈奴。元帝在长安给呼韩邪与王昭君操办亲事。呼韩邪单于得到年轻貌美的妻子,当然很是激动。回匈奴之前,呼韩邪携王昭君一同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见到这样的旷世美女,心头很不是滋味,但是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昭君远走。 回宫以后,元帝很是气愤,心想为什么连自己身边的美女都发现不了呢 为了追查到底,他叫人把王昭君的画像拿出来,仔细看了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画像上的昭君与现实中的相差太远。于是元帝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画中的王昭君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最后,元帝终于搞清楚了原因,原来宫女进宫时先由画工画像,然后再送给皇帝看,依据画像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只有宫女们送给画工礼物之后,画工才会把人画得很美。但是王昭君自恃自己的美丽而不愿意贿赂画工,结果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导致王昭君入选不了,从而使其久居深宫,未能与元帝谋面。得知此事之后,元帝极为恼怒,严惩画工毛延寿等人。 【故事中的经济学】 在昭君出塞的故事中,为什么呼韩邪单于和亲的时候要娶公主而元帝 那样美丽的美女也是稀缺的,不然元帝也不至于恼怒,以至要惩办画工。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如今,人们都在积极倡导营造低碳生活,尽量减少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的使用,为什么呢这正是因为化石燃料是稀缺的,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学会节约,千万不能浪费稀缺资源,另一方面要学习经济学,只有学好了经济学,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稀缺性问题。 此外,古语有云“知足者常乐”,就是告诉我们在面对相对稀缺的资源时,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若放任自身欲望膨胀,不仅对自然环境有害,而且自己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 我们知道在清朝入关之前,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明朝的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在景山选择了自缢。但是李自成心里清楚,并不是占据了北京城就可以高枕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奢侈品消费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奢侈品消费 谁在消费昂贵?奢侈品消费群调查 1.使用范围: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决定消费者选择的因素;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偏好的改变与需求规律; 奢侈品消费与需求规律。 3.思考题: (1)就你目前的状况,对你自己来说,什么样的东西会是奢侈品?你用的是什么标准来定义奢侈品的? (2)你能否总结一下目前我国影响奢侈品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其表现如何? (3)用你学习过的理论来分析奢侈品消费问题? (4)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人们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在女生张茜的想像中,一个标准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存在两种分裂的形象:平时穿着amarni中规中矩的套装、在北京CBD林立的高档写字楼中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英语流利、每年去欧洲度假一个月;或者――另一种“可怕”的情况:穿着皮尔卡丹的西装、系着金利来皮带,用带有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告诉香港的某位售货小姐“要买一块劳力士金表”。根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杨清山秘书长的研究,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13%,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 一、奢侈品的消费增长与GDP增长 仅仅在数年之前,全世界奢侈品牌关注的还不是中国,而是台湾、香港等亚洲的几条“小龙”,再往前追溯,日本人在欧美一度就是有钱人的代名词。杨清山对此做出了解释:一个国家奢侈品的消费增长大概应该是其GDP增长的两倍左右。因此,当亚洲人面对自己突

然增加的财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需求。他谈到自己曾经到过的一个中国内地小城,那里的人们在不知道“比萨”为何物的情况下,对奢侈的憧憬就是“等我有钱了,一定要吃一顿比萨”。对于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高小姐来说,她的“比萨”是一个标价5700元的Ferragamo白色挎包,在买这个包之前,她犹豫了很长时间。“毕竟我去年才从学校毕业,现在一个月收入也不过4000左右,为了买这个包,我两个月没有买一件衣服,天天在公司吃盒饭。但是我们这种公司大家都很注意品牌,特别是一些香港过来的女同事,眼睛好厉害,见面第一眼就看你穿什么鞋、背什么包。 相比套装来说,一个包可以天天带、背好多年都不会过时,而且跨上后确实整个人的气质就不一样了,特显档次,我觉得这是最划算的消费了。”高小姐这样停留在买品牌包阶段的女孩被称为“包法利夫人”:因为收入不够,她们只能通过购买名牌相对便宜的配件来暗示自己也是富裕阶层的一员。这样的消费者在价位相对较低的奢侈品消费中占有很大比例。普华永道的分析师岳峥指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有两个不同点:第一,在中国购买奢侈品的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在发达国家,这个市场的主导者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另外,对于中国人来说,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国家,房屋、汽车、合家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仍然不够富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西不同的生活方式:高密度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杨清山的调查显示:与很多人想像的不同,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实际上是中产阶级。巴黎百富勤公司给他们的定义是:家庭资产30万以上、年收入10万以上。“当然,如果要经常性的消费奢侈品,标准应该再高一点”,杨清山说:“我觉得月收入2万元到5万元的这部分人应该是比较典型的奢侈品消费者。”据他估计,到2010年,这个人群将增长到2.5亿。 二、终端消费者――政府官员? 大学生用一顿哈根达斯冰淇淋、工薪阶层用一瓶chanel香水来满足自己奢侈的梦想。但是,对于那些价格顶极的奢侈消费品来说,他们在中国的成功显然不能简单地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人群消费欲望的集中爆发来解释。3个月前,当德国人斯蒂芬把90副LOTOS眼镜在坐落于北京王府井的雅视一仟眼镜店摆开时,有中国媒体惊呼“中国奢侈品消费时代已经来临”。斯蒂芬表示,在LOTOS最大的市场日本,几乎政府所有官员都是这些每副10万-50万欧元的眼镜的顾客。因此在中国,他也坚持认为,“这(政府官员)将是一大块潜在市场”。斯蒂芬的想法得到了香港雅视集团的认可,2003年9月,雅视一仟曾经试着引进了日本的一个眼镜品牌,售价在人民币1至3 万元之间,原来担心卖不掉,结果5个月就卖掉了10副。公司总经理陈京宪说,这些产品终端消费者基本上均是政府官员。言下之意,眼镜的购买者如果不是官员,也会把眼镜作为送为官员的礼物。因此,雅视集团对LOTOS的下一步销售措施是:在今年斯蒂芬再次来华后,将专门组织一次针对政府官员的市场推广。奢侈品背后的富豪动力相对别的奢侈品来说,眼镜比较低调,这也许是它得到政府官员追捧的一个原因。同样是世界顶级的奢侈品,一位宾利公司的员工对那些可以花888万买一辆宾利728加长版的“神秘买家”的解读是“肯定不是政府官员,政府官员就算他买的起他也不敢买。”能买而且敢买宾利的中国人是“在30~50岁之间,成功人士、社会名流,特别是一些演艺圈的名流”。另一豪华车品牌劳斯莱斯上海公司总经理凤时宏为自己的顾客勾勒出另一副有趣的肖像:来自上海或者邻近的浙江某地,大多数是房地产业的老板,都不是中国各种富豪排行榜上的人物。这些神秘富豪们虽然财产来源、规模、去向一直不为外界所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