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

--俸琼芳0351 零八中医三班张仲景的《伤寒论》全书共12卷,22篇,是《伤寒杂病论》中一部分。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2个。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受外来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候特点、病变部位、经六经理论推出损及何脏何腑,以及病传变,转归趋向。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成为医家之经典。

在书中,我们可以发现其治疗原则有以下几点

1.治病求本,本于阴阳。

2.祛邪扶正,分清主次。

3.调和阴阳,以平为期。

4.明确标本,分清缓急。

5.正治反治,依证而行。

《伤寒论》是在总结了历代医术医学理论和诊治经验的基础上写成的,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着其诊治思维。《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

《伤寒论》论治确立了两个前提:一个叫“阴阳自和”,一个叫“保胃气,存津液”。“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就概括了愈病机理,提示了治病求阴阳的根本法则。

阴阳自和是说治病求本,本于阴阳;阴阳不和则病,使其阴阳和则愈。因此,在治疗时,要从阴阳的大前提入手得体。

1.太阳之经,阳气较多,正气旺盛,职司卫外,统摄营卫,为六经藩篱,风寒之邪侵入皮毛,郁遏卫阳,正气抗邪外向,证见恶寒发热的太阳病表寒证,则用辛温的麻桂之类治疗。伤寒表实证中,仲景用了麻黄汤,药有:麻黄三两(去节,味甘温)桂枝二两(去皮,味辛热)杏仁七十个(烫去皮尖,味辛温)甘草一两(炙,味甘平)。在伤寒表虚时,却用了桂枝汤,药有: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芍药三两(味苦酸,微寒)甘草二两(炙,味甘平)生姜三两(切,味辛温)大枣十二枚(擘,味甘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