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和亚病毒

病毒和亚病毒
病毒和亚病毒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

一、名词解释

噬菌斑:噬菌体在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即噬菌斑(plaque)

噬菌体:专门侵染原核生物的病毒。

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类含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

溶源细胞:被温和噬菌体侵染的宿主细胞。

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能引起溶源性的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吸附、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裂解(细胞释放)五阶段的噬菌体。

原噬菌体:整合于细菌染色体DNA的噬菌体

类病毒:,它是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一步生长曲线:又称一级生长曲线(one-step growth curve),是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逆转录病毒:含有反转录酶的RNA病毒

裂解量:平均每一个宿主细胞裂解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数称作裂解量(burst size)

双层平板法:使用两层培养基,一种常用的测量噬菌体效价的方法

效价:在这一章中,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噬菌体粒子数。壳体:包围着病毒核酸,由蛋白质亚基按对称的形式,有规律地排列而成的蛋白质外壳。

朊*病毒:又称蛋白侵染因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详见P82。壳粒:构成衣壳的形态学亚单位—衣壳粒。

核壳:病毒的基本结构,由核酸组成的核心与蛋白质外壳组成。

包膜:部分病毒外被有的一层含蛋白质或糖蛋白的类脂双层膜。

刺突:部分病毒包膜上长有的附属物。

潜伏期:指噬菌体的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后至第一个成熟噬菌体粒子释放前的一段时间。

卫星病毒:卫星病毒(satelite virus,sat-virus)是一类基因组缺损、必须依赖某形态较大的专一辅助病毒才能复制和表达的小型伴生病毒。

溶源性: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组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故而不会引起宿主细胞快速裂解,此即溶源性或溶源性现象。

自发裂解:在没有任何外来噬菌体感染的情况下,极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原噬菌体偶尔也可恢复活动,进行大量的复制成为营养噬菌体核酸,并接着成熟为噬菌体粒子,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溶源转变:当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之发生溶源化时,因噬菌体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上,而使后者获得了除免疫性以外的新性状的现象,称为溶源转变。当宿主丧失这一噬菌体时,通过溶源转变而获得的性状也同时消失。溶源转变与转导有本质上的不同,首先是它的温和噬菌体不携带任何供体菌的基因;其次,这种噬菌体是完整的,而不是缺陷的。

包涵体:表达外源基因的宿主细胞。

*朊【拼音】:[ruǎn] 【字义】:蛋白质的旧称。

二、填空题

1.病毒分为真病毒(简称病毒)和亚病毒因子,后者又分为类病毒、拟病毒、

卫星病毒、卫星RNA和朊病毒。

2.病毒直径很小,通常用纳米作为度量单位,最大的病毒为似菌病毒,最小的

病毒为猪圆环病毒,病毒、细菌和真菌个体直径比约1:10:100。

3.病毒粒子的基本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

4.病毒的核酸位于病毒颗粒的中心,称为核心,蛋白质包围后形成核衣壳。

5.病毒粒的对称体制有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和复合对称。

6.病毒粒大量聚集后可以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和构造的特殊“群体”,植物病毒

在细胞内形成包含体,在植物叶片上形成枯斑;噬菌体在细菌菌苔上形成噬菌斑;动物病毒在宿主单层细胞培养物上形成空斑。

7.T4噬菌体由头部、颈部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8.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分为5个阶段,即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凡是

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5个阶段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其经历的繁殖过程称为裂解性周期或增殖性周期,在短时间内不能连续完成5个阶段的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9.烈性噬菌体释放子代噬菌体的方式有菌体裂解和分泌。

10.定量描绘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曲线称为一步生长曲线,它可以分为潜伏

期、裂解期和平稳期三个阶段。

11.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并不立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现象称为溶源性,

带有温和性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源菌,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上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prophage)。

12.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即可以进行溶源性循环繁殖,又可以进行裂

解性循环繁殖,所以其在宿主细胞内存在的形式有游离态、整合态和营养态三种状态。

13.由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即潜伏期和裂解量。前

者为噬菌体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后至第一个成熟噬菌体释放前所需的最短的时间,后者为每一宿主细胞释放出的噬菌体的平均数目。

14.溶源性细菌在营养条件(碳源物质)缺乏、紫外线照射以及抗生素作用等环

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噬菌体基因组(前噬菌体)可以从细菌染色体脱离下来,引起细菌发生烈性裂解。

15.人和动物病毒的形态一般为球形,植物和昆虫的病毒形态一般为杆状、丝状

和球状,而原核生物的病毒形态一般为噬菌体状和丝状。

16.TMV病毒粒子的形状为杆状,所含核酸为RNA。

17.T4噬菌体感染寄主细胞依靠尾管将核酸注入寄主细胞。

18.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才表现生命活性,是严格的专性寄生生物。

19.卫星病毒(拟病毒)是依赖某形态较大的专一辅助病毒进行复制的一种小型

伴生病毒。

20.朊病毒是蛋白侵染因子,它是一种不含核酸且具侵染性的病毒。

21.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菌的部分遗传物质转移给受菌,并使其获得新性

状的过程被称为溶源转变。

三、选择题

1.下列哪个病毒被最先发现(B )

A、乙肝病毒

B、烟草花叶病毒

C、花椰菜花叶病毒

D、腺病毒

2. A complete virus particle is called: (A )

A、virion

B、prion

C、viroid

D、None of these

3.HIV 是一种典型的(A )

A、反转录病毒

B、腺病毒

C、噬菌体病毒

D、拟病毒

4.病毒的大小以(B )为单位量度。

A、mm

B、nm

C、mm

D、cm

5.T4噬菌体的形态是(C ),腺病毒的形态是(A ),TMV的形态是(C ),

f1噬菌体的形态是(C )。

A、球形

B、蝌蚪形

C、杆状

D、丝状

6.类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B )的病毒。

A、DNA或RNA

B、RNA

C、DNA

D、DNA和RNA。

7.病毒核心成份是(A ),衣壳的组成成分是(B ),包膜的组成成分是(D )。

A、核酸

B、蛋白质

C、多糖

D、脂类

8.最先发现病毒的是:(C ),荷兰细菌学家贝杰林克最先确定其为病毒

A、巴斯德

B、柯赫

C、伊万诺夫斯基

D、吕文-虎克

9.CPV是(B ),NPV是(A )

A、核多角体病毒

B、质多角体病毒

C、颗粒体病毒

10.属于有包膜病毒的是(A)

A、HIV

B、HA V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轮状病毒

11.对病毒无抑制作用的是(D)

A、过氧乙酸

B、辐射

C、干扰素

D、抗生素

12.朊病毒是一种( A )

A、侵染性蛋白质

B、核酸

C、脂蛋白质

D、糖蛋白质

13.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机理是( D )

A、直接杀死病毒

B、阻止病毒吸附易感细胞

C、影响病毒穿入易感细胞

D、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14.噬菌体是专性寄生于(A )的寄生物。

A、细菌和放线菌

B、酵母菌

C、霉菌

D、动物细胞

15.病毒的分类目前以(A )为主。

A、寄主

B、形态

C、核酸

D、包膜

16.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A )

A、烟草花叶病毒

B、痘苗病毒

C、疱疹病毒

D、流感病毒

17.在溶源细胞中,原噬菌体以(C )形式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A、游离态

B、缺陷型

C、整合态

D、营养态

18.T4噬菌体的装配包括的亚装配过程有(D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四、判断题

1.DNA病毒以双链为多,而RNA病毒以单链为多。(√)

2.T4噬菌体粒子的形态为杆状。(√)

3.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细胞生物,但就某一种病毒而言,它仅能感染一定

种类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

4.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是RNA。(√)

5.大肠杆菌噬菌体靠尾部的溶菌酶溶解寄主细胞壁后靠尾鞘收缩将DNA注入

寄主细胞。(×)

6.逆转录病毒RNA可以反转录为DNA。(√)

7.溶源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可变为烈性噬菌体裂解寄主细胞。(√)

8.朊病毒是只含有侵染性蛋白质的病毒。(√)

9.噬菌体核酸既有单链DNA、双链DNA,又有单链RNA、双链RNA。(×)

10.所有昆虫病毒的核酸都是ssRNA。(×)

11.细菌的溶源性是可以遗传的。(×)

12.一种细菌只能被一种噬菌体感染。(×)

13.以高浓度的噬菌体悬液接种细菌平板,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可形成单个噬菌

斑。(×)14.原噬菌体为插入寄主染色体DNA上的噬菌体DNA。(√)

15. 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是RNA ,而细菌病毒的核酸主要是DNA 。 ( √ )

五、论述题

1.病毒的一般大小如何?请绘出病毒的典型构造图。

答:绝大多数的病毒都是能通过细菌滤过器的微小颗粒,它们的直径多数在100nm (20~200nm )上下,因此病毒、细菌和真菌这3类微生物个体直径比约为1:10:100.

2.病毒粒有哪几种对称形式?请各举一例。

答:病毒共有三种对称模式,分别是:1.螺旋对称—烟草花叶病毒;二十面体对称—腺病毒;复合对称—T 偶数噬菌体。

3.绘出病毒粒子结构示意图,并标明各部位名称和主要化学组成。

答: 衣壳粒 核酸

衣壳

} 核衣壳

二十面体对称病毒

4.简单叙述病毒的特点。

答:病毒(virus)是一类微小的具有部分生命特征的分子病原体。1.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部分病毒有包膜,由脂类组成;2.病毒个体非常小,直径多数在100nm(20~200nm)上下;3.其一般只具有一种核酸,暂时没有发现DNA与RNA同时具有的病毒;4.病毒不能单独进行生命活动,必须侵染活的宿主细胞,借助宿主细胞的养分才能增殖。

5.简述溶源性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答:当温和噬菌体侵入到宿主细胞后,因为其基因组整合到了宿主的基因组中,并随宿主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因此此阶段并不会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此时的宿主细胞即为溶源性细胞。其有六个特点:自发裂解、诱发裂解、免疫性、复愈性、溶源转变。

6.列表比较动、植物病毒与T偶数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的不同点。

答:

吸附侵染脱壳装配

T偶数噬菌体主动利用刺突注射

核酸

细胞外脱壳

核酸复制,衣

壳蛋白合成完

成后进行

衣壳粒

核酸

衣壳} 核衣壳二十面体对称病毒

异微

动物病毒一般不能主动

吸附

细胞胞饮、包

膜融入细胞膜

及特异受体的

转移作用

细胞内脱壳同上

植物病毒不能吸附借助昆虫、通

过植物创口侵

细胞内脱壳

核酸复制,衣

壳蛋白合成的

基础上就可以

进行装配

7.什么叫烈性噬菌体?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答: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释放五个过程的噬菌体为烈性噬菌体。其生活史称为裂解性周期或增殖性周期。详见P-74

8.什么是包涵体、空斑、枯斑和噬菌斑?它们各有何实践意义?

答:表达外源基因的宿主细胞为包涵体。动物病毒在宿主单层细胞培养物上形成的透明的洞称为空斑;枯斑即植物病毒在植物叶子上形成的斑点;噬菌斑为噬菌体在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它们均为病毒的群体形态,对病毒的分离、纯化、鉴别和计数等许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9.什么是病毒多角体?它有何实际应用?

答:多数昆虫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光镜下呈多角形的包涵体,称为多角体。它们80%以上是农、林业中常见的鳞翅目害虫的病原体,因此是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巨大资源库。

10.什么是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

答:类病毒是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朊病毒,又称蛋白侵染因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或壳内类病毒,是指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11.什么是效价?其测定方法有哪些?简述测定噬菌体效价的双层平板法。

答: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称为效价。效价有多种测定方法,常用的有液体稀释法、玻片快速测定法、单层平板法和双层平板法。其中最后者最为精确。详见P-76.

12.什么是一步生长曲线?它可分哪几个期?各期又有何特点?

答: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曲线称为一步生长曲线,又称一级生长曲线。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三个时期。潜伏期又可分为隐晦期和胞内累积期。详见P-76.

13.什么是真病毒?什么是亚病毒?

答:真病毒指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的病毒,除此以外仅含有核酸或蛋白质中的一种的非细胞生物均为亚病毒因子。

14.噬菌体感染可能给宿主细胞带来什么影响?

答:若细胞被烈性噬菌体侵染,则会停止自身的一切生命活动,转为被噬菌体的核酸控制,为其合成各种“部件”,并会在短时间内被裂解死亡。

15.以E. coli T偶数噬菌体为例,绘图简述复合对称病毒的典型构造,并指出其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答:图略。头部为一蛋白质外壳,内有核酸;颈部包括颈环和颈须两部分,颈须用以裹住吸附前的尾丝。尾部由尾鞘、尾管、基板、刺突和尾丝组成。尾丝主要用于吸附宿主表面,尾管用于侵入宿主细胞内

16.以腺病毒为例,绘图简述二十面体对称的球状病毒的典型构造。

答:1.没有包膜;2.有12个叫做五邻体的衣壳粒,240个叫做六邻体的衣壳粒;3每个五邻体上突出一根末端带有顶球的蛋白纤维,称为刺突。

腺病毒模式图

17.以烟草花叶病毒为代表,绘图简述螺旋对称的杆状病毒的典型构造。

答:TMV外形呈直杆状,衣壳含2130个皮鞋状的蛋白亚基(衣壳粒)。亚基以逆时针方向作螺旋状排列,共围130圈。其ssRNA以相同的螺距盘绕于蛋白质外壳内,每3个核苷酸与1个蛋白质亚基相结合,因此,每圈为49个核苷酸。

烟草花叶病毒

18.请你谈谈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重要应用。

答:病毒在基因工程中有十分重要的应用。1.病毒因其具有特异性侵染宿主的特性,故是除质粒外的最好载体。详见P-83~84。

第四章 病毒与亚病毒答案

第三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溶源性溶原性是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产生的一种特性。即当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在宿主细胞中检查不到噬菌体存在,但却具有产生成熟噬菌体的能力 2.类病毒指没有蛋白质外壳,只有单链环状RNA分子,但没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其复制完全利用宿主细胞酶的专性寄生于高等生物的一种亚病毒。 3.温和噬菌体指侵入宿主后,因生长条件不同,可具有两条截然不同的可选择的生长途径。一条是与烈性噬菌体相同的生长路线,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另一种是将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该细菌细胞继续生长繁殖,并使宿主细胞溶原化的噬菌体 4.效价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 5.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可反映每种噬菌体的三个重要参数——潜伏期、裂解期和裂解量。 6.朊病毒:朊病毒是一类能引起哺乳动物的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的病因子,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因子。 7.病毒:是一类不具细胞结构,形体微小,活细胞内专性寄生,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 二.填空

1.TMV 是螺旋对称体,腺病毒是多面体对称 T 偶数噬菌体是复合对称_ 2.通过烈性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其两个重要的特征参数,分别是潜伏期和裂解量 3.烈性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可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三个时期. 4.昆虫病毒的种类有核型多角体、质型多角体、颗粒体和无包含体病毒四类 5.T4噬菌体的吸附位点是尾丝 6.病毒的核衣壳结构是:外壳是(蛋白质),壳体内是(核酸),二者共同构成(核壳体);有些大型病毒(病毒体)外还包有封套,主要是有(脂类)或者(蛋白质)组成 7.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植物病毒多为(RNA)病毒,噬菌体多为(DNA)病毒 8.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释放 9.温和噬菌体能以(原噬菌体)整合在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形成(溶原性)细胞,该细胞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自发裂解,诱发裂解,具免疫性,溶原性细菌的复愈,还能获得一些新的特性等几个特征 10.前噬菌体是噬菌体感染宿主后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噬菌体DNA,将这种细菌菌株称前噬菌体,这类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 11.亚病毒是类病毒,朊病毒,拟病毒的统称 12.噬菌体繁殖过程包括吸附,侵入,脱壳和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 13.病毒的特点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高度寄生性、特殊的抵抗力。

微生物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 一、名词解释 噬菌斑:由于噬菌体的作用而使布满细菌细胞的菌苔上,出现肉眼可见的一个个透亮的小圆斑。 噬菌体:原核生物的病毒。 病毒:是微生物中最小的生命实体,组成简单,由核酸(DNA或RNA)和一种或少数多种蛋白质组成的非细胞生物。 是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 细胞生物。 溶源细胞:在没有任何外来噬菌体感染的情况下,极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原噬菌体偶尔也可恢复活动。 温和噬菌体:能导致溶源性发生的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噬菌体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裂解(释放)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 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原噬菌体: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核酸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 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DNA称为原噬菌体。 类病毒:是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体的分子病原体。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逆转录病毒:能编码逆转录酶的RNA病毒。病毒RNA基因组可逆转录为病毒DNA,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中一同复制。 裂解量:平均每个宿主细胞裂解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 双层平板法:先在培养皿中倒入底层固体培养基,凝固后再倒入含有宿主细菌和一定稀释度噬菌体的半固体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计 算噬菌斑的数量。 效价: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 壳体:包在髓核外面的一层蛋白质膜。

阮病毒: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分子,能引起宿主体内的同类蛋白分子发生与其形似的构象变化,而使寄主致病。 壳粒:组成壳体的形态结构单位。 核壳:病毒核酸加上包围的蛋白质衣壳。 包膜:大多数动物病毒,核衣壳外由蛋白或糖蛋白与脂肪所形成类脂(来自寄主)双层外膜,称为包膜。 刺突:糖蛋白在膜上形成各种形状的突起,称刺突。 潜伏期:指噬菌体的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后至第一个成熟噬菌体粒子释放前的一段时间。 卫星病毒:是一类存在于某专一病毒粒(辅助病毒)的衣壳内,并完全依赖后者才能复制自己的小分子RNA病毒。 溶源性:当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随着宿主DNA 复制而复制,但不合成蛋白质,宿主细胞不裂解,继续进行正常 的分裂现象。 自发裂解:在没有任何外来噬菌体感染的情况下,极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原噬菌体偶尔也可恢复活动,进行大量的复制成为营养噬菌体核酸,并接着成 熟为噬菌体粒子,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溶源转变:当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之发生溶源化时,因噬菌体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上,而使后者获得了除免疫性以外的新性状 的现象,称为溶源转变。 包涵体:表达外源基因的宿主细胞。 二、填空题 1.病毒分为真病毒(简称病毒)和亚病毒分子,后者又分为类病毒、拟 病毒、卫星病毒、卫星RNA 和朊病毒。 2.病毒直径很小,通常用nm 作为度量单位,最大的病毒为似菌病毒和一 种海洋原生病毒,最小的病毒为猪圆环病毒(PCV)和长尾鹦鹉喙羽病 毒(PBFDV),病毒、细菌和真菌个体直径比约1:10:100 。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4第四章病毒和亚病毒

第四章非细胞型生物 4.1 概述 1892年俄国植物病理学家D.Ivanovsky 研究了烟草花叶病的病原,认为它是能通过细菌滤器的“细菌毒素”或极小的“细菌”。1898年荷兰学者M.W.Beijerinck 独立进行了烟草花叶病病原的研究,首次提出其病原是一种“传染性的活性液体”或称“病毒”。1935年美国的Stanley首次提纯并结晶了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非细胞型生物包括:1.病毒(euvirus)、2.亚病毒(subvirus) :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4.2 病毒(Virus) 4.2.1 病毒特征 病毒是既有生活特性又具有非生活特性(living and nonliving characteristics)的感染因子。能够感染动物、植物、甚至其他的微生物。只感染细菌的病毒称为噬菌体(bacteriophages);只感染真菌的病毒叫真菌噬菌体(mycophages)。(1)病毒的生活特征:它们在活的宿主细胞内以极快的速度增殖;能变异。(2)病毒的非生活特征: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acellular);不能独自进行新陈代谢,必须依赖宿主细胞的新陈代谢机制。它们不能生长和分裂,新的病毒组件必须在已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组装;它们具有DNA 或RNA,不能兼而有之。(3)病毒的判定标准: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核酸(nucleic acid )即DNA 或RNA,不能兼而有之;必须在活的宿主细胞内增殖,是严格的非细胞寄生物;新的病毒组件必须在已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组装成完整的病毒粒子(virions )后才能感染其他宿主细胞。 (4)病毒的实验室培养:由于病毒缺乏新陈代谢机制,它们完全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病毒不能在合成培养基上生长。动物病毒在动物体、无菌卵(embryonated eggs)、或细胞内增殖。而合成细胞必须在合成培养基内生长。 4.2.2 病毒的形态和大小 (1)病毒的大小(Size):病毒常常比细菌小,它们属于亚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绝大多数病毒的大小在5~300 nm (nanometers);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es)能达到14,000 nm。 (2)病毒的形态(shapes) ①螺旋型病毒(Helical viruses ):由螺旋状的中空蛋白圆柱体——衣壳包围着核酸。 ②多面体病毒(Polyhedral viruses ):由多面体或多边(many-sided)的壳——衣壳包围着核酸。常常是呈二十面体(icosahedron )。 ③有包膜病毒(Enveloped viruses ):具有由螺旋型或多面体型的蛋白质外壳包围的核酸核心。在其外有包膜(envelope)包围。 ④复合病毒(Complex viruses ):既非非螺旋型又多面体型,属于复合型或不规则型。(pleomorphic,irregular shaped or complex structures)。 4.2.3 病毒的分类 (1)病毒分类的指标包括:基因组核酸;衣壳(capsid)的形状;是否有包膜(envelope)。

第六章 亚病毒(Subvirus)

第六章亚病毒(Subvirus) 亚病毒(Subvirus)又称亚病毒因子(Subviiral agents),以往习惯上将亚病毒分为类病毒(viroid)、拟病毒(Virusoid)及朊病毒(Virino),在1995年的病毒分类与命名第六次报告中则分为类病毒、卫星因子(Satellites)和朊病毒三类。 经典的病毒均是由一种类型的核酸(RNA或DNA)与至少一种结构蛋白组成有一定形态的病毒子,为真病毒(euvirus)。亚病毒则是比真病毒更为简单的致病因子,是一小分子量的RNA或DNA或一种蛋白质,为迄今发现的最小生命单位。如果现阶段病毒的概念包括真病毒和亚病毒,那么病毒的定义要比原有的更为概括。病毒是一种具有生命特征的遗传单位。 对于亚病毒的分类,最新的国际病毒分类系统,对朊病毒和卫星因子未做科、属的划分,而将类病毒分为2个科、7个属,即鳄梨白斑类病毒科包括鳄梨白斑类病毒属和桃潜隐花叶类病毒属,马铃薯纺缍形块茎类病毒科包含马铃薯纺缍形块茎类病毒属、酒花矮化类病毒属、锦紫苏类病毒属、椰子死亡类病毒属和苹果北美果疤类病毒属。 第一节类病毒(Viroid) 1971年Diener发现了马铃薯纺缍形块茎病的病原,不同于传统的病毒:(1)该病原在机体内是一种未核衣壳化的RNA;(2)在受染的组织中未发现病毒样的颗粒;(3)感染性RNA的分子量很小;(4)感染性RNA可在敏感细胞内自我复制,不需要辅助病毒;(5)感染性RNA只由一种分子所组成。因而,该作者称其为类病毒(Viroid)。 一、类病毒的特性 类病毒是使植物发病的感染因子。系单股共价闭合的环状RNA分子,没有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20KD,为小RNA病毒的感染性RNA的1/10或还要小,感染性极高,10个分子的马铃薯纺缍形块茎类病毒就足以使马铃薯感染。自1971年以来,现已发现有几十种类病毒,且对其中20多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鉴定,证明类病毒的全长均在246~375 nt (nucleotide)之间。 二、类病毒的结构 1.基因组:类病毒RNA基因组全序列为单链共价闭合的RNA分子。至今已对40多个类病毒毒株进行序列测定,病毒不同组成RNA的碱基数不同,在246~375 nt之间,无mRNA活性。 2.结构域:根据序列和结构的同源性,已知序列的类病毒可分为二类:第一类只有苹果锈果类病毒(ASBV);第二类包括其他所有类病毒,与PSTV(马铃薯纺缍形块茎类病毒)相似。ASBV虽然推测有杆状结构,这点与其它类病毒相似,但是,它的A﹕U (腺嘌呤﹕尿嘧啶)比例很高,序列同源性也较低。PSTV样类病毒任何两个成员间的同源性至少

4.第四章病毒

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 一、名词解释: 1、病毒、 2、噬菌体、 3、温和噬菌体、 4、溶源性细菌、 5、效价、 6、亚病毒、 7、类病毒、8、拟病毒、9、辅助病毒、10、朊病毒 二、填空题 1.病毒的存在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______。 2.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的病毒统称噬菌体,它们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病毒属名的词尾是______、科名的词尾是______、亚科名的词尾是______,目名的词尾是______ 。 4.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应保持其______和______。 5.血凝抑制试验是根据特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蛋白作用可能抑制______性质设计的。6.螺旋对称病毒体的直径是由______决定的,而其长度则是由______所决定的。 7.病毒蛋白质根据其是否存在于毒粒中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8.病毒包膜糖蛋白是由多肽链骨架与寡糖侧链,通过______将糖链的______与肽链的—连接形成。 9.由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即潜伏期和裂解量。前者为______所需的最短的时间,后者为______的平均数目。 10.病毒的复制过程依其发生事件顺序分为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5个阶段。 11.动物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动物病毒基因组DNA转录产生的初始转录要经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修饰才能成熟为功能性mRNA。 三、判断题 1.病毒是一种原始的生命形式。 2.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是RNA。 3.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细胞生物,但就某一种病毒而言,它仅能感染一定种类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 4,ICTV是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的缩写。 5.分离病毒的标本为避免细菌污染须加入抗生素除菌,亦可用离心或过滤方法处理。6.以高浓度的噬菌体悬液接种细菌平板,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可形成单个噬菌斑。 7.在病毒分离时,经盲传3代仍无感染症状出现,便可认定没有病毒存在。 8.在终点测定中,病毒效价以50%试验单元出现感染反应的病毒稀释液的稀释度的对数值表示。 9.病毒包膜系病毒以出芽方式成熟时自细胞膜衍生而来,故其结构和脂质种类与含量皆与细胞膜相同。 10.病毒具有感染性,且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故所有病毒的基因组核酸都是感染性核酸。 四、选择题(4个答案选一) 1.病毒显著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是( )。 (1)具有感染性(2)独特的繁殖方式 (3)体积微小(4)细胞内寄生 2.病毒纯化方法均是根据病毒的基本理化性质建立的,包括( )。 (1)病毒的核酸是DNA或是RNA (2)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是蛋白质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综述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 一.选择题 1.病毒的大小以 ( ) 为单位量度。 a) A m b)nm c)mm d)答:( ) 2.类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的病毒。 A.蛋白质 B.RNA C.DNA D.DNA 和 RNA。 3.病毒壳体的组成成份是: A.核酸 B.蛋白质 C.多糖 D.脂类 4.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 A.脂类 B.多糖 C.蛋白质 5.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 A.DNA 和 RNA B.DNA 或 RNA C.DNA D.RNA 6.最先发现病毒的是: A.巴斯德 B.柯赫 C.伊万诺夫斯基 D.吕文虎克 7.NPV 是 A.核多角体病毒 B.质多角体病毒 C.颗粒体病毒 8.GV 是: A.无包涵体病毒 B.颗粒体病毒 C.核多角体病毒 9.噬菌体是专性寄生于的寄生物。 A.细菌 B.酵母菌 C.霉菌 10.病毒的分类目前以为主 A.寄主 B.形态 C.核酸 11.在溶源细胞中 , 原噬菌体以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A.游离于细胞质中 B.缺陷噬菌体

C.插入寄主染色体 12.溶原性细菌对具有免疫性 : A.所有噬菌体 B.部分噬菌体 C.外来同源噬菌体 D.其它噬菌体 二.判断题 1.原噬菌体即插入寄主染色体 DNA 上的噬菌体 DNA。 答:( ) 2.溶源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 , 可变为烈性噬菌体裂解寄 主细胞。 答:( ) 3.T4噬菌体粒子的形态为杆状。 答:( ) 4.DNA 病毒以双链为多 , 而 RNA 病毒以单链为多 答:( ) 5.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是 DNA, 而细菌病毒的核酸主要是 RNA。 答:( ) 6.大肠杆菌噬菌体靠尾部的溶菌酶溶解寄主细胞壁后靠尾 鞘收缩将 DNA 注入寄主细胞。 答:( ) 7.一种细菌只能被一种噬菌体感染 . 答:( ) 8.温和噬菌体的毒性突变体与寄主细胞的关系和一般的毒 性噬菌体一样。 答:( ) 9.各种噬菌体裂解寄主细胞时释放出约 1 个病毒粒子 . 答:( ) 10. (+)DNA 即是与 mRNA 序列互补的 DNA. 答:( ) 11.逆转录病毒 RNA 可以反转录为 DNA. 答:( ) 12.朊病毒 ( 奇异病毒 ) 是只含有侵染性蛋白质的病毒 . 答:( ) 三.填空题 1.毒性噬菌体入侵寄主的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等五个阶段。. 2.TMV 病毒粒子的形状为____________, 所含核酸为_______________。 3.T4噬菌体感染寄主细胞依靠______________ 将____________ 注入寄主 细胞。 4.检查细菌是否被噬菌体感染的方法,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病毒的蛋白质除了构成壳体以外,还与病毒的__________ 有关, 有些则是一些酶,如___________, 与溶解细菌细胞壁有关。 6.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 , 即 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植物病毒多 为 __________病毒 ; 噬菌体多为 __________病毒。 7.病毒是一种无 _________ 结构 , 能通过 ________ , 严格寄生于 __________ 的超显微生物。 8.类病毒是美国的 __________ 在研究 __________ 时发现的 . 9.病毒的核壳体结构是: 外壳是 __________, 壳体内是 _________ , 二者共同构成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 病毒学(virulogy)研究病毒(virus)的本质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的科学,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第一节病毒 一、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历史 第一个记载的植物病毒病当属郁金香碎色花病,至今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馆还保存着一张1619年荷兰画家的一幅得病的郁金香静物画。 当时人们对郁金香病花的狂热了,一枚得病的郁金香球茎竟能换成吨的谷物或上千磅的奶酪。 1886年,A. Mayer 发现烟草花叶病具有传染性 1898年,M W Beijerinck对烟草花叶病病原体的研究结果: 能通过细菌滤器; 可被乙醇沉淀而不失去其感染性, 能在琼脂凝胶中扩散; 用培养细菌的方法不能被培养出来,推测只能在植物活细胞中生活; 结论:病原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有传染性的活的流质”。 真正发现病毒存在的是贝叶林克,给病毒起拉丁名叫“Virus”也是他。 一百多年以来,烟草花叶病毒在病毒学发展史乃至遗传学、生物化学以及当代基因工程中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1917年迪海莱(F. D'Herelle) ?痢疾杆菌培养液(浑浊)+ 污水 ?培养液变清澈 ?细菌过滤器 ?清液+痢疾杆菌培养液(浑浊) ?培养液变清澈 ?引起细胞破裂的因子叫噬菌体 二、病毒的特点和定义 1. 特点 1)不具有细胞结构,具有化学大分子的特征。 Eg. 一些简单的病毒仅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coat)构成,故可把它们视为核蛋白分子。

朊病毒甚至仅由蛋白质构成 3)大部分病毒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 4)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自身的核酸复制,形成子代。 5)个体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6)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7)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8)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2. 定义 ★什么是病毒? 病毒(virus)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种只含DNA或RNA的遗传因子。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生物,故称之为病毒粒或病毒体(virion) 病毒颗粒或病毒粒子(virus particle):专指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和有感染性的单个病毒。 三、病毒的宿主范围 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细胞生物,并具有宿主特异性 (二)病毒的形态 (三)典型病毒粒的构造 1.病毒粒的结构 2. 病毒粒的对称体制 3. 病毒的群体形态 (1)包涵体(inclusion body) 病毒粒大量聚集并使宿主细胞发生病变时,就形成了具有一定形态、构造并能用光学显微镜加以观察和识别的特殊“群体”,称之为包涵体(inclusion body)。 有的可用肉眼观察, Eg:由噬菌体在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即噬菌斑(plaque); 由动物病毒在宿主单层细胞培养物上形成的空斑(plaque); 由植物病毒在植物叶片上形成的枯斑(lesion,病斑)。 4. 噬菌体的形态 从结构上噬菌体可分为六个类群 Ⅰ类:有头有尾,尾部可收缩,双链DNA

第四章 病 毒(习题)

第四章病毒 一.是非题 1.一个病毒的毒粒内既含有DNA又含有RNA.。( ) 2.一个病毒的毒粒内既含有双链DNA和双链RNA。( ) 3.一个病毒的毒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 4.植物病毒侵入依靠细胞受体吸附。( ) 5.溶源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可变为烈性噬菌体裂解寄主细胞。( ) 6.(+)DNA即是与mRNA序列互补的DNA。( ) 7.朊病毒是只含有侵染性蛋白质的病毒。( ) 8.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 9.病毒具有宿主特异性,即某一种病毒仅能感染一定种类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 ) 二.填空 1.病毒是侵害各种生物的分子病原体,现分为真病毒和亚病毒两大类,而亚病毒包括__ __、_ __和__ __。 2.病毒纯化方法 有、、、、和等,其纯化标准

是和 。 3.毒粒的基本化学组成是__ __和___ ___,有包膜的病毒还含有__ __和__ ___,有的病毒还含有__ __和____ __等组分, 它对大多数抗生素__ __,但对干扰素___ ___。 4.毒粒的形状大致可分为___ _、___ ___和____ ___等几类,病毒壳体的结构类型有__ __、___ ___ 和___ __。 5.病毒核酸存在的主要类型___ _、___ ____、___ ___和____ __4种。 6.病毒蛋白质根据其是否存在于毒粒中可分为(1)___ ___和 (2)___ _两类,其中(1)又有___ ____、___ ____和___ ______。 7.裂性噬菌体以裂解性周期进行繁殖,从生长曲线上可将其分为___ __、___ _和___ ______三个时期。 8.病毒是严格的_ _,它只能在__ ___内繁殖,其繁殖过程可分为 __ _、___ ___、___ __、___ ___和__ ___五个阶 段。 9.温和噬菌体有三种存在形式即___ ___、__ ____和___ ___。 10.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有__ __、__ ___、__ ___和__内吞___等方式。 三.名词解释 噬菌斑病毒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溶源菌溶源转变类病毒

病毒和亚病毒习题答案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习题参考答案 A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ACCB;6-10. ABCCD;11-15. ACCDC 二、是非题 1-5. TFTTT;6-10. TTTTF 三、填空题 1.CO2,糖类,醇类,有机酸类 2.氮气,硝态氮,铵态氮,有机氮化物 3.光,CO2,有机物,CO2 4.氧化无机物,CO2 5.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 6.基团转位. 7.NH3,CO2,化能自养型 8.碳素,氮素,矿质元素,生长因素,水. 9.有机物,无机物,水. 10.主动输送,基团转位 11.主动运输,基团移位. 12.光能,CO2,,有机物,H2O,,有机物 13.0.63-0.99,5:1 14.病毒,立克次氏体,人工配制的培养基,活体培养 15.糖,氨基酸,某些阳离子 四、解释题 1.微生物营养:指微生物获得与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2.光能自养型:以日光为能源,以CO2为碳源合成细胞有机物的营养类型。 3.化能自养型:通过以氧化无机物释放出的能量还原CO2成为细胞有机物的营养类型。 4.化能异养型:用有机物分解时释放出的能量将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合成新的有机物的营养类型。 5.有机营养型微生物:只以适宜的有机化合物作为营养物质的微生物。 6.无机营养型微生物:以CO2作唯一碳源,不需要有机养料的微生物。 7.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及碱基等。 8.单纯扩散: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时不需要载体参加,也不消耗代谢能量,而是顺营养物的浓度梯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运输方式。

微生物学 第四章 病毒和亚病毒

第四章病毒和亚病毒 病毒学(virulogy)发展史 (花絮:杂色郁金香的荣辱) 十九世纪末,动植物病毒性传染病致病因子的认识。1892,俄国,伊万诺夫斯基(Ивановский)发现烟草花叶病的感染因子能通过细菌滤器;1898,荷兰,贝哲林克(M.W. Beijerinck)证实了以上现象,并把这种病原体取名为“Virus”(毒) 1935,美国,斯坦莱(W. M. Stanley)分离提纯了TMV结晶(nobel prize), Bawden提示了TMV实质是核蛋白 1940年,Kausche用电镜看到了TMV的杆状外形 1952年Kershey 和Chase证实噬菌体遗传传物质是DNA 1960年,Anderer弄清了TMV外壳蛋白亚基aa排序 1965年,Spiegelma首次在细胞外复制 E.coli噬菌体 1970年,Baltimore和 Temin发现反转录酶 以后相继发现了亚病毒,朊病毒,拟病毒并相继测出各类病毒核酸一级结构 完成了几种病毒基因组的测序 第一节病毒学基础(virus) 一、病毒特征 1.形态极其微小(~100nm),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一般都具过滤性--- 亚显微的可滤过的感染因子 2.没有细胞构造,故也称分子生物; 3.其主要成分仅是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4.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5.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合成系统; 6.在宿主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酶系、能量和设备进行 增殖,不存在个体生长、发育、二均分裂,以复制繁殖 7.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行成结晶;

8.对抗生素不敏感, 对干扰素敏感. *干扰素(interferonces, IFNs)是一类由动物机体编码的、具有极强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活性的诱导型蛋白质 二、病毒的大小和形态(举例、图示并说明) 病毒是亚显微的可滤过的大分子生物,约10~100nm,形态有杆状、颗粒状、蝌蚪状、丝状、砖状、盘状等 三、病毒的化学组成 (一)病毒化学组成概述 1 大多数病毒粒子只有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2 具囊膜病毒粒子还含有生物膜 3 有点噬菌体含脂肪 4 绝大多数种类病毒粒子只含一种核酸,但有发现含多条的 5 有些病毒粒子含金属离子等 (二)病毒的蛋白质 1.构成病毒外壳,保护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他理化因子的破坏 2.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与易感细胞表面存在的受体具特异亲合力,促使病 毒粒子的吸附 3.决定病毒的抗原性,并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4.少数病毒衣壳中含有一些专用酶,如噬菌体带溶菌酶,流感病毒带神经氨酸 酶,劳氏肉瘤病毒带逆转录酶 (三)病毒的核酸 1.DNA,RAN之一 2.单双链(single strand,ss/double strand,ds)之分 3.环状,线状之分(闭合,开放) 4.正负链之分。(正链:与mRNA同序的链) 5.基因组是单分子、双分子、三分子、多分子(多组分体系) 6.多数DNA病毒为开链双链DNA病毒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一、名词解释1.病毒2.真病毒3.亚病毒4.噬菌斑5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 一、名词解释: 1.病毒 2.真病毒 3.亚病毒 4.噬菌斑 5.烈性噬菌体 6.温和噬菌体 7.溶源性细菌 8.原噬菌体 9.自发裂解 10.诱发裂解 11.包涵体 12.半致死剂量 13.卫星RNA 14.类病毒 15.一步生长曲线 16.逆转录病毒 17.噬菌斑 二、填空题 1.病毒的存在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 2.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的病毒统称噬菌体,它们包括()、()和()等。 3.病毒属名的词尾是()、科名的词尾是()、亚科名的词尾是(),目名的词尾是()。 4.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应保持其()和()。 5.血凝抑制试验是根据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蛋白作用可能抑制()性质设计的。 6.螺旋对称病毒体的直径是由()决定的,而其长度则是由()所决定的。 7.病毒蛋白质根据其是否存在于毒粒中分为()和()两类。 8.病毒包膜糖蛋白是由多肽链骨架与寡糖侧链,通过()将糖链的()与肽链的()连接形成。 9.由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即潜伏期和裂解量。前者为 所需的最短的时间,后者为()的平均数目。 10.病毒的复制过程依其发生事件顺序分为以下()、()、()、()和()5个阶段。

11.病毒在寄主体外,很易因外界环境如高温,射线等作用而();带封套的病毒容易被()破坏,因而可用消毒剂如()来消毒。 12.溶源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有大约10-5细胞会发生()现象,这是由于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变成了()的缘故。 13.温和噬菌体能以()整合在寄主胞的染色体上,形成()细胞,该细胞具有()、()、()、()、()等几个特征(填三个特征即可)。 14.烈性噬菌体入侵寄主的过程可分为()、()、()、()、()等五个阶段。. 15.TMV病毒粒子的形状为(),所含核酸为()。 16.T4噬菌体感染寄主细胞依靠()将()注入寄主细胞。 17.检查细菌是否被噬菌体感染的方法,通常是()、()。 18.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即()或();植物病毒多为()病毒;噬菌体多为()病毒。 19.病毒是一种无()结构,能通过(),严格寄生于()的超显微生物。 20.病毒的核壳体结构是:外壳是(),壳体内是(),二者共同构成();有些大型病毒()外还包有包膜,主要由()或()组成。 21.大多数DNA动物病毒的核酸在()复制,蛋白质在()合成,病毒粒子的组装在()完成。 22.病毒分类依据是()、()、()及()。 23.病毒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酶,在寄主细胞外不能独立地进行()和(),只有在活()中才表现生命活性,因而是严格的()生物。 24.组成壳体的壳粒基本上有两种排列方式:DNA病毒一般为()_,RNA病毒一般为()。 25.病毒结晶含有()和()两种成分. 26.烈性噬菌体以()进行繁殖,从生长曲线上可以将其分为(),(),()等三个时期。 27.在病毒生物合成中,病毒结构蛋白质是由子代_转录的()翻译出来的。 28.温和噬菌体有三种存在状态即()、()和()。 29.朊病毒是()因子,它是一种()的病毒。 30.病毒同()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病毒侵入细胞后,向寄主细胞提供()物质,利用寄主细胞的()系统进行()。 31.卫星病毒是依赖()进行复制的一种小的()病毒。 32.病毒的出芽释放方式存在于()中,靠胞间连丝传播的病毒主要是()。 三、选择题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 名词解释: 1、病毒 2、包涵体 3、噬菌斑 4、温和噬菌体 5、一步生长曲线 6、核衣壳 7、病毒粒子 8、烈性噬菌体 9、噬菌体效价[噬菌斑形成单位(pfu)数]10、溶源性11、溶源性细菌12、噬菌体13、前噬菌体14、类病毒15、拟病毒16、朊病毒17、真病毒、亚病毒和假病毒18、逆转录病毒 问答题: 1、病毒有哪些基本特征?简述病毒核酸的多样性。 2、HIV是什么病毒?结构特点是什么?引起什么疾病?疯牛病的病原体属于哪类病毒? 3、简述TMV、腺病毒和E.coli T4噬菌体的结构特点。画出T4噬菌体结构模式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 4、观察病毒形态需借助什么工具?可见的最小形态学单位是什么?病毒抗青霉素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5、简要说明不同核酸类型的各类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核酸复制方式和mRNA合成方式。各举一例。 6、图示并说明烈性噬菌体的裂解性周期(增殖过程)。噬菌体的自外裂解与增 殖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引起的裂解有什么区别? 7、简述斑点试验法、双层平板法和玻片快速测定法测定噬菌体效价的方法。 8、一步生长曲线的实验操作步骤是如何进行的?图示烈性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 并简述各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 9、某人在进行的大肠杆菌液体培养实验中出现了如下现象:培养液由清变混浊而后又变清。请问,(1)培养液由清变混浊是否正常?而后培养液又由混浊变清是否正常?(2)若正常则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若异常,请分析该异常现象可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你可采用什么方法来证实你的判断? 10、在发酵工业中,为何常遭噬菌体的危害?如何防治? 11、病毒的多角体有何实际意义?利用病毒除虫有何优缺点? 12、简述并图示E.coliλ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13、简述病毒基本结构和对称体制。病毒蛋白质和病毒核酸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