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阳”县名的命名缘由

“中阳”县名的命名缘由
“中阳”县名的命名缘由

“中阳”县名的命名缘由

近日读书或上网,发现对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的县名“中阳”命名缘由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以下两种最具代表性:一是“西汉置中阳县,取“中午的太阳,如日中天”之意”(黄河新闻?山西之窗?县名解析);二是以“汾水之阳,是邑中处”得名(《孝义县志》)。笔者作为中阳人,对此深感疑惑,不免留心于此,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与同好共享。

要想知道“中阳”命名缘由,有必要查找有关中阳的最早记载:“中阳”早在战国时期就因秦设“中阳邑”而得名,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惠文王十四年(前285年),“与秦会中阳”。文中的“中阳”旧址即在今中阳县城北2.5公里处的庞家会村,因为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庞涓在此驻兵而得名。该村地处吕梁南川河中段东岸,据考古资料表明,庞家会古城东南角城墙残存500余米,宽约4米,残高5米,夯层6-12厘米。1988年,文物部门又从与古城一河之隔的弓家湾村发掘出一批战国青铜器,其中的夔纹壶、青铜鼎等精美的器物引起考古界的轰动。专家们认为,这座古城应为战国中阳邑,也即秦汉中阳县治所。

一个地名的诞生,都蕴含着人文、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文化因素。作为古地名的“中阳”应该也不例外。古人关于带有“阳”字地名的命名,是有其规律可寻的,以位于山、水的方位命名。古人认为: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山东(水在山的东面曰东阳)曰朝阳,山西曰夕阳(水在山的西面曰西阳)——《尔雅》;《说文》认为“阳”的本义赤道以北地区的山地朝日光的南坡即“山南水北谓之阳”。“阳”字具有温暖、光明、正义等的美好寓意,而且包含着人们崇敬自然、祈求长寿、崇尚真善美、尊崇阴阳哲学等的传统文化心理,甚至还隐含具有人文关怀的人文主义精神。

中阳县(古中阳邑治所现庞家会村)地处南川河河谷平川中部的最开阔地带,河水流经其西南,城址恰当其阳(山西曰夕阳),是所谓“中阳”,又名“西阳”,据《史记》:赵武灵王九年,秦伐我,取西都及中阳。又惠王十四年,与秦会中阳,亦曰西阳;《秦纪》:惠文王后九年,取赵西阳,即中阳也。这符合历史上以位于山、水的方位命名的原则。当年这座城址的位置确定,仅从“中阳”二字中就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古人选择城址时以适中居中、负阴抱阳的智慧理念,再加上“阳”字包含的美好寓意,所以专注于挖掘山西传统文化,演绎山西风土人情的王清茗先生用“河之阳兮川之中”来说明“中阳”的命名的缘由再合适不过了。

认为“中午的太阳,如日中天”是“中阳”的命名缘由未免有望文生义之嫌,也太小瞧古人了。

那么《孝义县志》称中阳县以“汾水之阳,是邑中处”得名又是怎么回事呢?

东汉时期,南、北匈奴分裂,南匈奴在汉政权安置下逐步内迁,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将南匈奴安置入居于今山西的中西部地区,将中阳县治所东迁至今孝义市境,旧中阳县地并

入离石县。这样在山西政区沿革史上就前后出现过两个中阳县,一个为汉中阳县,在今中阳县境;一个为魏中阳县,在今孝义市境。《孝义县志》在解释“中阳”的地名含义时,以孝义当地的环境去解释中阳命名的缘由是“汾水之阳,是邑中处”,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

两个名同实非的中阳造成的混淆和误解在其他古代文献中也有。如,《水经》所载:“(黄河)又南,过中阳县西”,而北魏郦道元却以魏中阳县的方位去批驳这条经文,他误注道:“中阳县城在东,东翼汾水,隔越重山,不滨于河也。”还有《后汉书?鲍永传》:“更始封为中阳侯。”唐代李贤注道:“中阳县属西河郡,今汾州孝义县也。”他同样也把汉中阳县错置于孝义县了。

从“中阳”县地名的命名缘由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