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体育学科试讲模板》初中通用模板一

《教师资格证体育学科试讲模板》初中通用模板一
《教师资格证体育学科试讲模板》初中通用模板一

初中通用模板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开始部分:

师:全体都有,集合。

师:体委整队。

师:全体都有,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

师:报数。

师:同学们好!

师:稍息。

师:同学们今天整队的速度都非常快,精神饱满,我们给自己鼓鼓掌。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

师:很好,已经看出大家信心满满了。

师:有身体不舒服的吗?请到老师身边来。没有,很好,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体育课。

二、准备部分:

方法一:

师:下面我们做一下热身,先绕操场慢跑两圈。

师:全体都有,向左——转,跑步——走。

师:121,121。齐步走,立定。向右——转。

师:下面大家跟着老师一块做徒手操,以中间这位同学为基准,双手侧平举,前后左右散开,成广播体操队型散开。

师:,好,大家放松一下,抖抖腿,好,以中间这位同学为基准向中靠拢。

方法二: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带领大家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称叫。

师:下面老师介绍一下游戏方法:。

师:游戏方法介绍完了,大家听清楚了吗?哦,听清楚啦,很好。

师:下面老师介绍一下游戏规则:。

师:下面我们开始游戏。。

师:好,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玩到这里。全体都有,集合。

师:下面大家跟着老师一块做徒手操,以中间这位同学为基准,双手侧平举,前后左右散开,成广播体操队型散开。

师:,好,大家放松一下,抖抖腿,好,以中间这位同学为基准向中靠拢。

三、基本部分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师:第一排,第二排,向前3步走,向后转。

师:同学们,老师上节课让大家回去观看教学视频,大家看了吗?有没有哪位同学到老师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请举手示意老师。好,你来。

师:很好,请入列。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展示的还不好呀?大家都说这位同学动作做的很好。

师:但是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呀?请你来说说看。

师:嗯,说的很好,看来你在家里认真的学习了动作,很好。

师:哪有哪位同学想出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学习到的,好,你来。

师:这位同学展示的也很不错,同学们先不想看老师给大家做一下呀?大家这么期盼老师给大家做一遍标准的动作,那老师就给大家做一遍,大家认真看。

师:大家看清楚了吗?想不想学呀。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回答想学,好,那老师现在就教大家同时大家在下面认真模仿,听清楚了吗?好,我们现在开始学习。

师:。

师:大家看清楚了吗?这边没看清楚,好,老师到这边做一遍。

师:现在大家都看清楚了把?

师:现在大家自由/分组练习,好,大家分开练习。

师:这位同学,。看老师的脚,看清楚了吗?看清楚啦,自己尝试做一下,对,很棒。

师:这位同学,。看老师给你做一遍,看清楚

了吗?看清楚啦,自己尝试做一下,对,很好,非常棒。

师:这位同学做的很好,继续练习。

四、结束部分

师:同学们过来集合,全体都有,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

师:好,下面大家跟着老师一块做放松操,以中间这位同学为基准,双手侧平举,前后左右散开,成广播体操队型散开。

师:。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的很好,有些同学练习的非常的认真。

师: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全体都有,立正。同学们再见!

【配套K12】初中数学教案设计优秀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优秀模板 导语:我们时常在数学的奇妙天地中去体味数学,学习数学,开垦数学。以下是品才整理的,欢迎阅读参考。 一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定理不但给出了三角形或梯形中线段的位置关系,而且给出了线段的数量关系,为平面几何中证明线段平行和线段相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节的难点是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材中采用了同一法,同一法学生初次接触,思维上不容易理解,而其他证明方法都需要添加2条或2条以上的辅助线,添加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同以前遇到的情况对比有一定的难度. 教法建议 1.对于中位线定理的引入和证明可采用发现法,由学生自己观察、猜想、测量、论证,实际掌握效果比应用讲授法应好些,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参考采用 2.对于定理的证明,有条件的教师可考虑利用多媒体课

件来进行演示知识的形成及证明过程,效果可能会更直接更易于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梯形中位线定理 2.掌握定理“过梯形一腰中点且平行底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3.能够应用梯形中位线概念及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4.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引导分析、类比探索,讨论式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梯形中位线性质及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难点: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三角形的中位线?它与三角形中线有什么区别?三角形中位线又有什么性质(叙述定理). 2.叙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1、推论2(学生叙述,教师画草图,如图所示,结合图形复习). (由线段EF引入梯形中位线定义) 【引入新课】 梯形中位线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梯形的中位线. 现在我们来研究梯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 如图所示:EF是 的中位线,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EF与BC有什么关系?( ) (2)如果 那么DF与FC,AD与GC是否相等?为什么?(3)EF与AD、BG有何关系? 教师用彩色粉笔描出梯形ABGD,则EF为梯形ABGD的中位线. 由此得出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现在我们来证明这个定理(结合上面提出的问题,让学

八年级数学每日一题共14题

P —001 (1)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M 是BC 边(不含端点B 、C )上任意一点,P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N 是∠DCP 的平分线上一点.若∠AMN=90°,求证:AM=MN . 下面给出一种证明的思路,你可以按这一思路证明,也可以选择另外的方法证明. 证明:在边AB 上截取AE=MC ,连ME . (下面请你完成余下的证明过程) (2)若将(1)中的“正方形ABCD ”改为“正三角形ABC ”(如图2),N 是∠ACP 的平分线上一点,则当∠AMN=60°时,结论AM=MN 是否还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将(1)中的“正方形ABCD ”改为“正n 边形ABCD …X ”,请你作出猜想:当∠AMN= °时,结论AM=MN 仍然成立.(直接写出答案,不需要证明) M N P D C E B A 图 1

P—002 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DF⊥AP于点F,在AP的延长线上取一点G,使AF=FG,连结DG。 (1)求证:DG=DC; (2)∠CDG的平分线交AG于点H,过点B作BE⊥AG于点E,试问线段BE、DF和AH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 P—003 如图所示.∠A=90°,AB=AC,M是AC边的中点,AD⊥BM交BC于D,交BM 于E.求证:∠AMB=∠DMC. B C D

P —004 问题背景 某课外学习小组在一次学习研讨中,得到如下两个命题: ①如图8-2-1,在正三角形ABC 中,M 、N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BM 与CN 相交于点O ,若∠BON = 60°,则BM = CN . ②如图8-2-2,在正方形ABCD 中,M 、N 分别是CD 、AD 上的点,BM 与CN 相交于点O ,若∠BON = 90°,则BM = CN . 然后运用类比的思想提出了如下的命题: ③如图8-2-3,在正五边形ABCDE 中,M 、N 分别是CD 、DE 上的点,BM 与CN 相交于点O ,若∠BON = 108°,则BM = CN . 任务要求 (1)请你从①、②、③三个命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证明; (2)请你继续完成下面的探索: ①如图8-2-4,在正n (n ≥3)边形ABCDEF …中,M 、N 分别是CD 、DE 上的点,BM 与CN 相交于点 O ,问当∠BON 等于多少度时,结论BM = CN 成立?(不要求证明) ②如图8-2-5,在正五边形ABCDE 中,M 、N 分别是DE 、AE 上的点,BM 与CN 相交于点O ,当∠BON = 108°时,请问结论BM = CN 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我选 . 图8-2-1 图 8-2-2 图8-2-3 图8-2-4 图8-2-5

初中数学试卷模板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第3题图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九年级质量检测 数 学 试 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 你的数学风采,在于你的合理选择(36分,3分/题) 1.方程x 2 -9=0的解是……………………………………………………………………( ) A .x l =x 2=3 B. x l =x 2=9 C .x l =3,x 2= -3 D. x l =9,x 2= -9 2.如图2,A ,B ,C 是⊙O 上的三点,∠BAC = 45°,则∠BOC 的大小是………………( ) A .90° B .60° C .45° D .° 3.如图3,有两个形状相同的星星图案,则x 的值为……………………………………( ) A .15 B. 12 C. 10 D. 8 4.如果x :y =2:3,则下列各式不成立的是………………………………………………( ) A . 5 3 x y y += B . 1 3y x y -= C . 123 x y = D . 1314 x y +=+ 5.把方程2 650x x +-=的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后所得方程为………………………( ) A. 2 (3)14x += B. 2 (3)14x -= C. 2 1 (6)2 x += D. 以上都不对 6.如图,点O 是等边△PQR 的中心,P ′、Q ′、R ′分别是OP 、OQ 、OR 的中点,则△P ′Q ′R ′与△PQR 是位似三角形.此时,△P ′Q ′R ′与△PQR 的位似比、位似中心分别为 ……( ) A .2、点P B .2 1 、点P C .2、点O D .2 1 、点O 7.如图,△ABC 和△ABD 都是⊙O 的内接三角形,AC 和BD 相交于点E ,则与△ADE 相似的三角形是………………………………………………………………………………( ) A .△ABE B .△ABC C .△ABD D .△BCE 8.如图,现有一圆心角为90°,半径为8cm 的扇形纸片,用它恰好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接缝忽略不计),则该 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 ( ) A .4cm B .3cm C .2cm D .1cm 9.如图:这是圆桌正上方的灯泡(看作一个点)发出的光线照射桌面后,在地面上形成阴影(圆形)的示意图,已知桌面的直径为米,桌面距离地面1米,若灯泡距离地面3米,则地面上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平方米 A .π36.0 B .π81 .0 C .π2 D .π24.3 10.如图,若A 、B 、C 、D 、E 、F 、G 、H 、O 都是5×7方格纸中的格点,为使△DME ∽△ABC ,则点M 应是F 、 G 、H 、O 四点中的………………………………………………………… ( ) A .F 点 B .G 点 C .H 点 D .O 点 11. 已知点A (-2,y 1)、B (-1,y 2)、C (3,y 3)都在反比例函数4 y x = 的图象上,则 ( ) A. y 1

初中数学万能说课稿及说课稿模板

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所选用的教材为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或加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年级第章第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的基础上, 对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哎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

对于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难点确定为: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只是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右击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了解、理解、熟记、初步掌握、会运用对进行等); 2. 通过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能力,加深对函数与防城、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认识。 3.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分析

初中数学试卷模板

巴中市第五中学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 ……………………………答……………………………………………………题…………………………………………线……………………… 座位号: XX 市第五中学201X 年春八年级期中考试 数 学 试 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果 a 2=b 3 ,则b b a +的值为( ) (A)1 (B) 35 (C)0 (D) 3 7 2.计算 11 ()a a a a -÷-的正确结果是( ). (A )11a + (B )1 (C )1 1 a - (D )-1 3.分式方程12 12 x x = --( ). (A )无解 (B )有解x=1 (C )有解x=2 (D )有解x=0 4.若分式 2 1 x +的值为正整数,则整数x 的值为( ) (A )0 (B )1 (C )0或1 (D )0或-1 5.如果把分式 y x xy +2中的x 和y 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 ) A .不变 B .缩小3倍 C .扩大6倍 D .扩大3倍 6、点P (3,4-)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3,4-) B 、(3-,4-) C 、(3,4) D 、(3-,4) 7、正比例函数y kx =与反比例函数k y x =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为( ) 8、已知 (0)b c a c a b k a b c a b c +++===++≠ 则函数y=kx+k 图像一定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9、小明的父亲饭后散步,从家中走20分钟到一个离家900米的报亭看10分钟的报纸后,用15分钟返回家中,下列图形中表示小明父亲离家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10.在反比例函数x y 1 -=图象上有两个点A (x 1,1y )和B(x 2,2y ),若x 1< x 2则( ). A .1y > 2y B .1y < 2y C .1y =2y D .1y 与2y 大小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当2||1 _______0311x x x x x x +-==--时,分式无意义;当时,值为 12.计算 2 21 42a a a -=-- . 13.方程 34 70x x = -的解是 . 14.函数y= 2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__ . 15.将直线22y x =-+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直线的解析式是 。 16.反比例函数k y x 与一次函数y kx m 的图象有一个交点是(-1,1), 则它们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 . 17.当m = 时,方程 3 23-= --x m x x 有增根. 18.若关于x 的函数1 (1)m y n x -=+是一次函数,则m= ,n 。 1 9.双曲线()00>>= x ,k x k y 的图象上两点A 、B 作AC ⊥x 轴于C ,BD ⊥x 轴 于D ,那么AOC S ?和BOD S ?的关系为 A B C D

初中数学说课稿万能模板.

初中数学说课稿万能模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或加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年级第章第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的基础上,对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哎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难点确定为: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只是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右击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了解、理解、熟记、初步掌握、会运用对进行等); 2. 通过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能力,加深对函数与防城、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认识。 3.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知道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

初中数学说课稿范例

初中数学说课稿-《数轴》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教科书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数轴”的第一课时内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 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 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⑷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五: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初中数学试卷模板_

第3题 图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三中九年级二模考试 数学试卷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42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 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1~6小题,每小题2分;7~16小 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方程x2-9=0的解是() A.x l=x2=3 B. x l=x2=9 C.x l=3,x2= -3 D. x l=9,x2= -9 2、如图2,A,B,C是⊙O上的三点,∠BAC= 45°,则∠BOC的大 小是() A.90°B.60°C.45°D.22.5° 3、如图3,有两个形状相同的星星图案,则x的值为() A.15 B. 12 C. 10 D. 8 4、如果x:y=2:3,则下列各式不成立的是() A.5 3 x y y + =B.1 3 y x y - = C.1 23 x y =D.13 14 x y + = + 5、把方程2650 x x +-=的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后所得方程为() A. 2 (3)14 x+= B. 2 (3)14 x-= C. 21 (6) 2 x+= D. 以上都不对 6、如图,点O是等边△PQR的中心,P′、Q′、R′分别是OP、OQ、OR的中点, 则△P′Q′R′与△PQR是位似三角形.此时,△P′Q′R′与△PQR的位似比、位似中心 分别为() A.2、点P B. 2 1、点P C. 2、点O D. 2 1、点O 7、如图,△ABC和△ABD都是⊙O的内接三角形,AC和BD相交于点E,则与△ADE 相似的三角形是() A.△ABE B.△ABC C.△ABD D.△BCE 8、如图,现有一圆心角为90°,半径为8cm的扇形纸片,用它恰好围成一个圆 锥的侧面(接缝忽略不计),则该圆锥底面圆的半径() A.4cm B.3cm C.2cm D.1cm 9、如图:这是圆桌正上方的灯泡(看作一个点)发出的光线照射桌面后,在地 面上形成阴影(圆形)的示意图,已知桌面的直径为1.2米,桌面距离地面1米, 若灯泡距离地面3米,则地面上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平方米 A.π 36 .0B.π 81 .0C.π2D.π 24 .3 10、如图,若A、B、C、D、E、F、G、H、O都是5×7方格纸中的格点,为使 △DME∽△ABC,则点M应是F、G、H、O四点中的() A.F点B.G点C.H点D.O点 9 题图 ? 8题 图 O H G F E 图 3 D C B A 10题图 P Q R O P' Q'R' 第6题图 A B C O 第2题 图 封 线 准考证号 姓名 考场 班级 学校 此 处 不 答 题 C A B D E O 第7题图

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3篇

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3篇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lesson presen tation template

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3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 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教案根据幼儿园说课稿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 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一) 2、篇章2: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二) 3、篇章3: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三) 篇章1: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一)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教科书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数轴"的 第一课时内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 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 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

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 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 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 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 表示 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 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 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 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说课稿范文.doc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课题,是在前面学习了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的一节应用课。这一节的内容符合新课程理念,课程要面向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在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掌握这些知识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意义。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使学生明确函数、方程、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三种重要的数学模型,它们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教学过程中,还渗透着建模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这些思想也为后面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说目标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是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是前面几节课的综合应用。由于函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根据教学大纲的明确规定并结合素质教育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是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数学模型,使学生掌握生活中有一类两变量的乘积为定值的实际问题可归结为反比例函数问题来解决的思想方法。 2、能力目标

①使学生能模仿"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自己提出或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引例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作业中通过编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应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进而努力学好数学的情感。 ②使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观。 ③引例中让学生具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献爱心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把一类实际问题归结为反比例函数问题来解决,这是因为: 1.反比例函数是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数学模型,它真正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是通过对例题的解题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而得到的结论。它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知规律,蕴含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对今后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注意在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

YOUR LOGO 撰写人:天 狼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精品说课稿(新教材)

目录 第一章............................................................. 有理数 7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一 (7)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二 (10) 1.2.1 有理数说课稿(一) (13) 1.2.1 有理数说课稿(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数轴说课稿(一) (16) 1.2.2 数轴说课稿(二) (21) 1.2.3 相反数说课稿(一) (24) 1.2.3 相反数说课稿(二) (28) 1.2.4 绝对值说课稿(一) (32) 1.2.4 绝对值说课稿(二) (37)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一 (41)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二 (45)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 (48)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二) (49)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一 (54)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二 (60) 1.4.1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一) (64)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一 (67)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二 (71)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一) (74)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二) (76) 1.5.3 近似数说课稿(一) (78) 1.5.3 近似数说课稿(二) (80)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83) 2.1 整式说课稿一 (83)

2.1 整式说课稿二 (85)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一 (88)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二 (93)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95)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95)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98)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 (102)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二) (106)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一 (110)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二 (113)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一 (116)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二 (119)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说课稿(一) (121)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124)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127)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 (128)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一) (128)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二) (131)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一) (134)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二) (137)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一) (140)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 角说课稿(一) (142) 4.3.1 角说课稿(二) (146)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一) (150)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二) (152)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一) (156)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二) (163) 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一) (167)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二) (169)

初二数学每日一题

初二数学每日一题 1:如图,已知P 为AOB ∠的边OA 上的一点,且2OP =.以P 为顶点的MPN ∠ 的两边分别交射线OB 于M N ,两点,且60MPN AOB ∠=∠=?.当MPN ∠以点P 为旋转中心,PM 边与PO 重合的位置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旋转(MPN ∠保持不变)时,M N ,两点在射线OB 上同时以不同的速度向右平行移动.设,OM x ON y ==(0y x >>),△POM 的面积为S . (1)判断:△OPN 与△PMN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2)写出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 (3)试写出S 随x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S 的取值范围 2:如图(1),BD 、CE 分别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 作AF ⊥BD ,AG ⊥CE ,垂 足分别为F 、G ,连结FG ,延长AF 、AG ,与直线BC 相交于M 、N 。 (1)试说明:FG= 2 1 (AB+BC+AC ); (2)①如图(2),BD 、CE 分别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②如图(3),BD 为△ABC 的内角平分线,CE 为△ABC 的外角平分线。 则在图(2)、图(3)两种情况下,线段FG 与△ABC 三边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其中的一种情况说明理由。 (1) (2) (3) M N M N B P A O

3:已知直角梯形OABC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OC,AB=10,OC=22,BC=15,动点M从A点出发,以每秒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N 从C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CO向O点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运动到终点时,两个动点都停止运动。 (1)求B点坐标; (2)设运动时间为t秒。 ①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OAMN的面积是梯形OABC面积的一半; ②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OAMN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面积。 ③若另有一动点P,在点M、N运动的同时,也从点A出发沿AO运动。在② 的条件下,PM+PN的长度也刚好最小,求动点P的速度。

初中数学教材过关试卷模板

遵义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科知识考试试卷 初中数学 第一部分 课标及教学法( 40 分) 、单选题: (每小题 5 分,共 30分)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 组织者 合作者 B 组织者 引导者 2、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C 、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3、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含义,下面错误的一项是( ) A 、数学来自于学生的生活 B 、日常生活中有数学问题 C 、人类生活是数学发展的源动力 D 、数学研究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4、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时,切实可行的做法是( ) A 、 每节课都要分清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B 、 以知识目标为主,设计过程目标,将能力、情感包容于其中 C 、 只要知识目标,其他目标都是虚的 D 、 只要能力目标,有了能力就什么都有了 5、 《新课标》强调“从双基到四基”的转变,四基是指: .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和( ) A 、基本活动经验 B 、基本作图方式 C 、基本解题能力 6、 在各学段中,《标准》 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 A 、方程与不等式 B 、综合与实践 C 、解直角三角形与函数 二、多选题: (每小题 5 分,共 10分) 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 ) A 、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B 、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8、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 ) A 、建立数感 B 、符号意识 C 、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 、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 B 、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

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 《》的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您们好,我是来自广东省惠州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设计分析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我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年级第章第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的基础上,对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____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_____的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在学习了_____的基础上,对______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又为_______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在教学中有着呈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哎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备:(1 、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 ⑴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3、动机和兴趣上: 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

教师说课 试讲 初中数学模板

初中数学说课模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所选用的教材为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或加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年级﹍﹍第﹍﹍章第﹍﹍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的基础上,对﹍﹍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哎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 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难点确定为: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只是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右击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了解、理解、熟记、初步掌握、会运用对进行等);

初中数学几何每日一题

第一日月日 1.已知△ABC 中,AB = AC ,∠BAC =α(0?<α<60?),△DBC 为等边三角形. (1)如图1,∠ABD = (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如图2,若∠BCE = 150?,∠ABE = 60?,判断△ABE 的形状, 并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直线AD 与CE 的夹角是; (4)在(2)的条件下,若BC = 4cm ,∠CED = 45?, 则α= ;AD =cm. A B C D 图1 A B C D 图2 A B C D E 备用图

第二日月日 2. 已知:如图,在ABC ?中,点D 是BC 的中点,过点D 作直线交AB ,CA 的延长线于点E ,F .当BE CF =时,求证:AE AF =. 第三日月日 3..△ABC 是等边三角形,P 为平面内一个动点,BP =BA ,若0°<∠PBC <180°,且∠PBC 的平分线上一点D 满足DB =DA , (1)当BP 和BA 重合时(如图1),∠BPD = ° (2)当BP 在∠ABC 内部时(如图2),求∠BPD (3)当BP 在∠ABC 外部时,请直接写出∠BPD ,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F E D C B A

第四日月日 4:如图,△ABC 中,AB=AC,∠BAC=90°,AB=PB ,∠ABP=30°,求证:AP=CP 第五日月日 5.如图,在△ABC 中,AB =AC , P 为△ABC 内一点,且∠BAP =70°,∠ABP =40°, (1)求证:△ABP 是等腰三角形;(AB=PB) (2)连接PC ,当∠PCB =30°时,求∠PBC 的度数. 图2 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