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用外资形态选择与比较文献综述

我国利用外资形态选择与比较文献综述
我国利用外资形态选择与比较文献综述

我国利用外资形态选择与比较文献综述

一、我国利用外资形态选择与比较写作意义

利用外资指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用其他方式筹措的境外现汇、设备、技术等。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从利用外资的形式看,包括对外借款、外商直接投资和其他投资三部分。其中中国对外借款的方式有: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商业贷款;对外发行债券。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有: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外商直接投资的经营方式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中外合作开发企业、BOT投资方式。外商直接投资结构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来源结构三个方面。

利用外资对于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不足;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出口,推动了外贸发展;有利于提高财政收入和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了中国存量资产与新增资产的质量;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二、我国利用外资形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我国利用外资形态的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长足稳健的发展。从1993年起,我国利用外资一直处于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遥居发展中国家之首。2000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利用外资情况在经过前几年的告诉增长后,呈现出规模稳定、质量提高的发展态势,截至1999年12月底,全国实际吸收外资金额共达3078.51亿美元,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国投资者在我国投资更加有利。到2002年,跨国资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量进入我国,全年利用外资突破500亿美元。到2005年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52960家,现存外商投资企业约32万家,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2857亿美元,累计实际使用外资6345亿美元,外资存量总值达2600亿美元,外商以多种方式投资设立研发中心超过750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40余家。随着近几年我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日益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来我国投资。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腾飞,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科技进步以及就业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2、专家、学者对我国利用外资形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首先,导致国内产业结构失衡加剧。目前在我国正式建立投产的外商投资企业已达

10多万家,它们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我们没有很好地将利用外资同调整与优化本国产业结构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有相当一部分外资投向不合理,加剧了国内产业结构失衡。具体来说,一是非生产性项目吸收外资偏多;二是加工工业和劳动密集型项目太多;三是外资集中投向东部地区。

其次,外资质量和效益欠佳。在利用外资问题上,国内许多地方在引资增长速度、引资金额及项目数上大搞盲目攀比,轮番竞赛。表现为:第一,三资企业呈小型化趋势;第二,技术水平档次不高;第三,管理落后,出现了外商投资企业管理“国产化”的倾向;第四,经济效益不够理想。

最后,“超国民待遇”现象严重。由于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外外商来华投资的优惠政策和法律,导致了以下几方面的弊端:一是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税负低于国内企业。二是外汇政策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可以直接向外国银行借贷外汇,而国内企业则严格受到国家外汇借贷指标的限制。三是各地政府制定了大量不一的地方性优惠政策法规,对外资实行过度倾斜优惠政策。

毫无疑问,我国给予外资的各种优惠,导致不公平竞争,这显然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并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流失。与此同时,一些外资企业利用优惠政策的合法“保护伞”进行利润转移、逃税、套汇套利,甚至搞“假投资”。

3、专家、学者对我国利用外资形态提出的对策

卢进勇对中国今后利用外资的政策思路是:坚持把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和投资环境作为利用外资战略的重点;通过方式创新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与质量;发挥利用外资对结构调整战略的配合作用;注重利用外资与宏观经济目标的相互协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跨国公司企业投资提供有效的配套生产体系;完善市场监督机制,通过竞争政策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和经济安全。

从如何更好地利用外资的对策研究角度分析。其他学者还有不同的观点,如:我国利用外资需要通过外商核心技术的转移,来实现我国利用外资由引资规模向引资质量的转变;严格控制利用外资规模,利用好内资,改变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实施市场一体化原则,保持合理的利用外资结构,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严重问题,继续拓展海外直接投资,才是改进利用外资的对策;在鼓励跨国公司扩大对华直接投资的同时,加快利用外资增长方式转变,更多广泛的吸引适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先进技术,管理知识和高素质人才。

三、对我国利用外资形态选择与比较研究的评述

对于如何更好的利用外资的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各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了研究,提出了务实可行的建议对策,在大多数方面达成了一致,但也存在一些分歧。本文主要是根据我国利用外资形态加以分析比较,归纳吸收前人的理论成果,并针对现阶段我国具体国情加以发展。密切关注国际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采取有

效措施,统一外资立法,健全外资并购的法律制度,增强利用外资对中国市场环境的信心,积极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排忧解难,改善投资软环境,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创造良性发展的服务业引资环境,就继续发挥外资在对中国的财政收入、居民就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作用。

经济学院

B1003

肖迪

参考文献:

[1]付建平.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硕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6

[2]周道许.亓丕华.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金融.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2

[3]杨海珍.国际资本流动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4

[4]卢进勇.政府与企业招商引资战略操作实务.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5]许晓峰.筹资与投资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8

[6]杜奇华.国际投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

[7]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及投向.《中国国情国力》.2005,第5期

[8]王志乐.《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报告》.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9]杨大楷.《国际投资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0]赵普平.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1]卢进勇.入世与中国利用外资和海外投资.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12]张斌.增进中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研究-从宏观经济稳定视角出发.管理世界,2002

[13]范小云,潘赛赛.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最新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8

[14]中国商务部.中国外商投资报告.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出版物.2006

[15]M.I.G.A(2003):Theor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Published in April 2003, by World Bank.

[16]Charles W.L. Hill(2005):International Business:Competing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Fifth Edition,McGraw-Hill Companies,Inc.

[17]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6-FDI from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cs: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by United Nations.

文献综述概述与要求

文献综述概述与要求 一、写文献综述的意义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医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 (一)选题 选题是写好文献综述的首要条件。选题要从实际出发,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理论或实践上有一定意义。文献综述的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选题应注意以下事项: 1.先进性 坚持选题的先进性原则,首先要弄清楚此课题已取得的进展,明确科研的起点。其次要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科学研究是在前人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不继承前人的理论观点、思维方法和研究成果,就谈不上创造,也就无先进可言。而科学研究有总是在前人尚未问津、没有解决的问题上进行探索,不突破前人的观点、学说和方法,只是重复,就会无所作为。选题的先进性重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前人或他人未研究过的,填补某一领域的空白;②前人或他人对某一课题虽作过研究,但现在提出新问题、新理论,对前人的研究有所发展或补充;③国外已有报道,尚需结合我国实情进行创新性研究、验证,从而引进新的医学科学原理或技术,填补国内此领域的空白;④将别人已完成、已发表但尚未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通过自己的应用和设计,促使成果的实用化,并取得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2.科学性 选题时应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和科学的理论依据。在确定课题前,应阅读大量文献,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历史和现状,吸取别人的实践经验,掌握新发现的规律。护理科研课题的科学性体现在确定课题是否有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能否为以后的护理实践所证实,能否切实回答和解决有关的护理问题。 3.实用性 即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鉴于我国护理科研目前的水平、规模和条件,在科研选题时应在不低估基础研究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更强调和重视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减轻患者痛苦,促进人类健康。当然,在讨论实用性时,要正确看待理论与实践、基础与应用、远期效果与近期效果、理论研究与总结经验的辨证关系。护理领域要研究的问题非常多,影响较大、问题较普遍、病人或护理人员最关注的问题往往都是意义较大,需要优先研究的。 4.可行性 选题必须在具备了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才有可能完成。为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选题时应做到:第一,正确评价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及个人素质;第二,正确评价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包括研究手段、经费支持、研究时间、研究对象来源、伦理问

论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当代经济》2008年第1期(下) CONTEMPORARYECONOMICS !!!!!!!!!!!!!!!!!!!!!! !!!!!!!!!!!!!!!!!!!!!" !!!!!!!!!" 论比较优势理论 及其在我 #唐琼魏东升 我国的资源不仅人均占有量低,而且浪费严重,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GEP增长了10多倍,但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 40多倍。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比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材消费量为3.88亿吨,占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即使考虑到汇率因素,中国的资源产 出效率也是比较低的。 2、 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1)水体污染相当严重 据环保总局监测,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的断面为劣V类水质,全国约 1/2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一些地区甚至出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存在极大隐患。据环保总局最新调查数据,全国113个重点环保城市的222个饮用水地表水源的平均水质达标率仅为 72%,不少地区的水源地呈缩减趋势,有的城市没有备用 水源,有3亿多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存在安全问题。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据环保总局统计,2005年全国共发生环境污染事故1406起,其中水污染事故693起,占全部环境污染事故总量的49.2%。 目前,我国七大水系的26%是五类和劣五类,九大湖 泊中有七个是五类和劣五类,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一些地区甚至已经是 “有河皆干、有水皆污”。与此同时,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 (2)空气污染严重 目前,数亿国人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由于空气污染引起的健康损失约占GDP的1.8%。 (3)耕地污染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我国的人口和资源环境状况决定了我国只能倡导适度消费,而不能提倡高消费。 【参考文献】 [1]陈昕:救赎与消费—— —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倪瑞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精神[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郑红娥:社会转型与消费革命—— —中国城市消费观念的变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蔡玉高、 朱国亮、徐清扬:粗放发展:滚滚车轮下的山河之伤[J].半月谈内部版,2007(9). [5]陈文玲:我国消费需求发展趋势及深层次矛盾[J].宏观经济研究,2007(1). 【摘要】传统的贸易理论强调的比较利益结构都是建立在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的,是以“ 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条件的,而新贸易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来构建新的理论模型。我国在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发展产业间贸易的同时,也应该利用国外需求结构的不同、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来发展我国产业内的贸易。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贸易创造效应比较优势陷阱一、引言 随着通讯、网络和信息技术等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的加快,世界经济逐渐成为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国际间的贸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进行,而目前的国际分工是由旧的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和各国资源的禀赋差异决定的。人民币升值后,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经济环境的挑战,我国必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避开比较优势陷阱,更好地利用国际贸易带来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贸易中更好地利用贸易的创造效应,避免其贸易转移效应。 二、比较优势理论综述1、 传统的贸易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创立了绝对贸易理论。他认为贸易绝非像重商主义者认为的一种零和博弈,相反斯密认为贸易是一种正和博弈。在市场经济中利益的驱动下,主观上为自己利益的微观经济主体可通过分工和贸易利用自己的绝对优势客观上为社会工作,从而实现自利与互利、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相互联系。社会各经济主体 (各国)按照自己的特长实行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国际市场进行贸易,从而实现各自的绝对利益。 斯密的绝对利益原理很好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为国际贸易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但是绝对贸易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一个国家在生产任何商品方面都没有绝对优势时仍然能参与国际分工的现象。 针对绝对比较优势的缺陷,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认为,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论处于怎样的状态,经济力量是强还是弱,技术水平是高还是低,无论有没有绝对优势,都能够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然后利用自己的相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使国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从而使得贸易的双方都能获利。在李嘉图的绝对优势理论中最关键的是机会成本。一个国家即使总体上处于劣势,可以从诸多的劣势中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回答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的比较成本有差别 理论探索 152

化学类开题报告范文

化学类开题报告范文 篇一:开题报告化工类 山东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年产10万吨煤气化制二甲醚工艺设计 学院名称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10定单 学生姓名郭龙年 学号 201001111311 指导教师李敏 填表时间:2014年 2 月 27 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 同存档。 篇二:化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07级化学专业开题报告小组成员组成及安排 本学期07级化学专业开题报告小组成员组成及安排见下表:

注意: 1.作(包括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参考资料、仪器及药品)后,确认具备开题资格方可以开题; 2.各小组开题时间或地点如有变动,请及时通知所负责学生; 3.开题报告在教务处网站下载,开题记录部分由开题报告小组秘书负责,开题结束后由学生整理手写誊好; 4.每位学生开题时间控制在8 min以内,可准备ppt,ppt报告记入总成绩; 5.开题结束后,开题报告及毕业论文任务书(见附件)材料(含电子文档)请由秘书收齐后及时交与系部周曾老师处统一保管存档。 湖南科技学院化生系2011.2.21 附件: 湖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老师和本人各保 存一份 篇三: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兰州 本科毕业生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CTAB/正丙醇/环己烷/水微乳液体系参数的测定以及相行为的研究 学院名称: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文献综述范文 (2)

xxx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标题) xx(作者) 摘要:XXXX (摘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短概括你本文的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一般1,2句话即可。第二部分写:“国内学者对xx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以及“本文从xxx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之类的总结性套话,最好能稍作总结。 其中第一部分,如果你不会写又或者懒得写,个人建议可以拷贝他人相关论文的摘要部分,然后做适当修改和调整即可。毕竟你研究的主题和你网上下载的相关论文的主题是基本一致的,故可以借鉴网上论文的摘要。但是请注意别一字不动的全拷贝,适当整合,修改。别让我发现你一个字都没改动过! 第二部分,如同我上面所说的写。若能简短总结下你接下来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综述,那是最好了;如果不能,我也不勉强了,写两句套话也行。 以下给出个摘要的例子,仅供参考。其中绿色代表我所说的第一部分;黄色代表第二部分。 例一: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他们的社会保障程度低, 近乎游离于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近年来理论与实务界对此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 简要评析了总体研究现状, 并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例二:我国当代大学生自杀问题文献综述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自杀率呈上升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内学者对大

学生自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主要对2003-2007 五年间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内容涉及自杀态度、自杀原因、自杀意念、自杀量表、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研究。 例三: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自比较优势理论创立以来,该理论一直都是指导国际贸易活动的准则、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然而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时,比较优势理论也不断经受着其反对者理论和经验验证上的挑战。在其追随者们不懈地努力下,比较优势理论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使得即使在贸易理论辈出的今天它依然在国际贸易中保持着其毫无争议的主流地位。本文就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简单的梳理,勾勒了比较优势理论演进的大概脉络,最后简要讨论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实践意义。 ) 关键词:xxx (找几个关键词;3,4个差不多了。彼此之间用分号“;”隔开。) 前言(或称为导言) ( 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争论焦点,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前言分两部分写。 第一部分是介绍研究的主题,目的,以及相关概念,定义等。这部分我建议你们完全拷贝黏贴别人的论文的前言部分。比如你想写电力系统改革方面的文献综述,那么就在网上论文数据库中输入电力系统改革这几个关键字样后,会弹出许多的与此主题相关的论文。随便找其中的一篇,它的前言部分都会介绍电力系统改革方面的相关情况。这部分你们选择一

文献综述优质范文.doc

文献综述范文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 文献综述范文2:农村中学学生自学方法研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摘要:对外直接投资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并形成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本文对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了综述,并论述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最新进展,希望能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投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综述 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是指一国的企业、团体等在国(境)外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投资,并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对外直接投资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一个经济体通过投资于另一个经济体而实现其持久利益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尝试,特别是近几年来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较快。初具规模,已成为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一)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对外直接投资起源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研究对象是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研究的核心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决定因素、行为方式和条件等。目前国外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较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1.垄断优势论 美国学者海默(Hymer,1960)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运用西方微观经济学中关于厂商垄断竞争的原理来说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提出了“垄断优势论”,指出大企业凭借其特定的垄断优势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开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该理论后来经过其导师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1969,1975)的补充发展,现称之为“海默一金德尔伯格传统”。垄断优势论首次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不完全竞争出发,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够以自己的各种垄断优势,如技术优势、资金优势、规模经济优势等,对他国进行直接投资。它研究的对象只是实力厚、具有明显垄断优势的美国跨国公司。根据该理论,没有垄断优势的企业无法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没有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 则对此理论提出了质疑。另外,垄断优势理论也无法解释产品出口、

文献综述(化学化工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

文献综述写作 从以下提供的75种物质中选择(或自己另找)一种作为研究对象,写一篇字数3000字以上的有关无机纳米材料的性能、制备与应用等方面的文献综述: Sb2O4; SnO2; MnO2; Cu2O; CuO; TiO2; SiO2; MoO3; WO3; Co3O4; Fe3O4; Nb2O5; Al2O3; CeO2; 氟化石墨; 石墨烯; 功能化石墨烯; 碳纳米管(CNT); 碳纤维; 钛酸钾晶须(potassium titanate whiskers); Fe; Co; Ni; Cu; Se; Bi; WS2; TaS2; MoS2; CuS; MnS; PbS; Bi2S3;

MoSe2; CdSe; TaSe2; NbSe2; GaSe; Bi2Te3; Si3N4; WC; BaCO3; ZnWO4; LiFePO4; Diamond; Si; Ge; Sn; SiC; BN; BP; BAs; AlN; AlP; GaN; GaAs; GaSb; InN; InP; InAs; InSb; MgO; MgS; MbSe; MgTe; ZnO; ZnS; ZnSe;

CdS; CdTe; HgS; HgSe; HgTe 要求: ●资料收集,能够根据课题任务,拟定检索标识、选择检索系统、确定检索途径、运用检索方法收集相关信息; ●研究论证,思路清晰,论证方法得当,结论科学; ●论文整体质量,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文理通顺、总体结构完整; ●论文书写规范,格式正确、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3. 综述内容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五部分组成,具体格式要求附后。 4. 使用word文档制作,提交电子版和打印稿,如果出现雷同作业均按零分计。 附:文献综述格式要求 使用word文档制作,内容包括由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五部分组成,使用A4纸打印,页边距使用word默认值(上、下:2.54cm;左、右:3.17cm),行间距固定1.25倍行距,汉字使用中文宋体字,其它字符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具体要求如下: 1. 论文题目:三号、加粗、居中 2. 作者、专业年级:五号、居中 3. 摘要、关键词:五号;这两个词本身左顶格、加粗,内容不加粗,其中关键词的个数不超过6个;不翻译成英文 4. 正文、参考文献:五号,“参考文献”词本身加粗、左顶格;所有内容均不加粗 (1)正文的内容与基本格式: 正文内容主要从性能特点、制备方法、应用情况、(制备、应用)前景展望等方面展开论述。 标题的层次:一级标题用“1. 2.……”来标识、二级标题用“1.1 2.1……”,三级标题用“1.1.1 2.1.1……”来标识,依次类推。 插图和表格:插图的图续、图题应放在插图的下方,居中排印。图用图1×××,图2×××表示;表格的表头、表题应放在表格的上部,居中排印;表格用表1×××,表2×××表示公式:公式应单占一行并居中排印,末了不必加标点符号;一行如有两个以上式子的,可用标点符号隔开,解释公式中的变量应以“式中:”作为标识,左顶格排印。其基本格式为: X+Y=C

文献综述的定稿,优秀的范例

关于我国经济依附式增长的几点思考 ――文献综述 学生:,09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老师:,商学院经济系 一、经济增长的概念和定义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二、文献综述 (一)理论回顾 国际贸易分工的理论依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如下: (1)支持国际贸易的理论 1、绝对优势(成本)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贸易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交换是人类的天然的倾向,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分工是由交换引起的,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而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亚当·斯密的结论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基于地域、自然条件不同形成的商品的绝对差异,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即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 2、比较优势(成本)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即绝对有利)的产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即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便可以进行对外贸易,并能够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由个人推及国家,李嘉图认为,国家间也应该按照“两优

课题文献综述

《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课题研究 文献综述 课题立项编号: 课题研究单位:鹿寨县四排镇第二小学 文献综述作者:梁桂连 摘要:之前,我校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养成课前备好课的习惯,课堂教学不讲究策略,不重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随意性大,故教学质量上不去。针对我校现状,一年来,我们课题组参加《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研究,各课题组成员努力反思、自查、自省,积极参与研究、学习,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写教学反思;利用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认真研究,相互学习,收效良好。 关键词:教学现状;研究;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成果 一、前言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2017年春开始我组课题《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立项并开始研究,在全体组员的共同研究下,我们组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长了不少,但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理论学习上还是远远不足的,所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正文 (一)历史发展 2017年春,我们的课题《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在鹿寨县级课题立项,我们马上对我校的部分老师及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课前制定教学目标的意义,不懂得课堂教学策略,很多老师们平时无暇去研读课标,即使有的老师去看一下课标,也是囫囵吞枣,对课标中的理念理解也不到位。有的老师得到教学内容,首先想到的是照搬别人的教学设计。有的老师不愿意自己设计,有的教师没有信心或能力去设计。教师没有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去完成教学内容,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学生们不知道什么是学习的目标,很多都不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所以上完一节课,结束的仅仅是时间,不知道所谓的目标,更谈不上是否达成目标。针对老师们的现状,我们的课题《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真的值得我们去研究了。 于是我们开始进行课题研究,首先理解课题,我们向从鹿寨县实验小学来我们学校支教的邹文英老师和韦东丽老师请教。从她们那我们开始了解到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教学重点可以摘自教学目标中,而教学难点则根据教材、根据学情而定,不一定出自教学目标。有了她们的帮助,顿时我们脑海里的概念清晰多了,我

课题文献综述

《多媒体教学辅助中语文课的板书现状调查及对策的研 究》课题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不断翻新课堂学习,幻灯片、多媒体不断广泛运用于课堂,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受到冷落,淡出课堂。作为最传统教学手段的板书,同样也越来越被淡化、忽略。 语文教学既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又是一种思想教育的方式。如果说成功的语文教学是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的话,那么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更是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的完美结合了。板书是教师精心设计、简明扼要、生动直观地体现教学重点、难点的微型教案,通过板书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能有助于学生有层次地掌握知识的体系,有助于学生做好笔记,领会知识,强化记忆,启迪思维,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它既体现教师的业务素质的优劣,也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掌握了它,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也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早在1912年当时的教育部就在《师范学校规程》中明确规定师范生必须掌握“黑板写法”第一次将教学板书写进了教学规程。黎锦熙先生在《新国文教法》中对语文板书作了介绍。解放后语文教学板书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在理论构建和具体操作上都有了较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现在众多教育家认为“所有的直观教学中要数黑板最普通、最重要、最灵活但也许就因为黑板过于被人们所熟悉以致往往被忽视或使用不足。”也即是教师的板书时有时随意性较大或者即使设计了板书也没有充分发挥板书的应用价值。特级教师斯霞曾说:“好的板书对于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精心设计。板书的原则是简单扼要,眉目清楚,切忌随心所欲,杂乱无章。备课时,我常常为设计少而精的板书费一番心血。”

国贸贸易毕业论文-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

摘要比较优势理论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将其视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但这一理论的应用却并非一帆风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比较优势相当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充分利用好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和发展,重点讲述了当代影响比较优势的几个要素。并根据比较优势的内涵的发展,将这一理论分为比较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当代比较优势理论三个阶段。其次论述了当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最后论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借鉴意义。以中国三类出口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变化趋势图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变化,并对如何借鉴比较优势,提高我国的比较优势素质做出了一定的建议。重视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能够加快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和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最终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关键词: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策略建议Abstract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gets the universal solicitude of academic circle fromits producing day,and it is regarded as the found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ing theory. But theapplication of this theory is not plain sailing. For China such a developing country that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fairly obvious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comparativeadvantages became the focus of academic research.

化学论文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化学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合作导师职称 论文题目5-氯水杨醛缩-2-氨甲基苯并咪唑希夫碱与铜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与 DNA和BSA作用 1. 引言 癌症成为二十世纪以来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是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二大死因,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8年的癌症死亡人数达760万(约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3%)。全世界癌症死亡人数预计将继续上升,到2030年将超过1310万。迄今为止,治疗癌症的药物已达几十种,但是由于癌症发病机理复杂,能治愈癌症的药物还很罕见。因此,继续研究抗癌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1]。自1965年,美国化学家Bosenberg[2]等首次发现顺铂trans-[Pt(NH3)2Cl2]具有强抗肿瘤活性后,无机金属配合物作为抗癌药物的研究引起化学工作者的极大重视。Bensichem和Farrel[2]发现用芳香氮杂环碱取代简单的氨(NH3)后,所得配合物trans-[Pt(py)2Cl2]的抗癌活性与顺铂相比进一步增强,含氮杂环的金属配合物更加受到化学家的青睐。虽然目前此类抗癌药物为数众多,但真正应用于临床而且效果很好的广谱抗癌药物十分有限,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核酸是生物体中重要的遗传物质,许多预防和治疗癌症的药物都是以核酸中的DNA为靶分子而设计的。其基本原理就是配合物中的金属离子与DNA螯合,或配体嵌入DNA碱基对,引起癌细胞DNA损伤,复制和转录受到障碍,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并导致其死亡。血清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蛋白质,能与人体中许多内源性、外源性化合物结合而起到贮备和运输作用,药物药效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其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强弱。因此,从分子水平研究金属配合物与DNA或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设计、合成新型的抗菌抗癌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推荐-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 精品

题目: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引言 纺织业的出口竞争力,可以归属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范畴。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国外开展的比较早,国内对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最早设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它认为比较优势即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决定着一国或地区的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而其后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有利的条件不一定能使一国或地区的某产业形成国际竞争力,相反,一定程度的不利条件往往成为刺激一国特定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出口竞争力的来源和概念 (一)出口竞争力来源 目前竞争优势可以分为产品,产业,企业,国家四个层次,竞争力也分为产品,产业,企业,国家四个层次。其中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是属于国际竞争力的范畴的,本文通过研究国际竞争力来分析出口竞争力。[1] 长期以来,人们就试图解释在国际贸易形式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问题,其中比较优势学说是一个经典理论. 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国际管理来法学院的观点是,目前关于国际竞争力研究方面公认的和比较权威的观点。[2]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不能说已经很完整,很精确,但是也为我们理解国际竞争力的含义提供很大的帮助,对于国际竞争力理论的理解, 1、出口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具有的某种能力。 2、出口竞争力的概念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国家(或地区)、行业、企业和产品。[3] 3、出口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能只用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出口额的增长速度来衡量,因为整个世界的经济都在发展。[4] 4、出口竞争力也不仅仅是由产品的价格和生产能力所确定的。[5] (二)出口竞争力概念

出口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生产率等综合国力的体现,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可推断出口竞争力的概念为:出口竞争力是指在现有的宏观环境和产业发展水平上,在国外市场上以较低的产业(服务)成本和与众不同的产品(服务)特性来取得最佳市场份额和利润的能力。[6]出口竞争力所要研究的主演问题就是一国商品或劳务如何发挥优势在国外市场立足并占领国外市场。[7]综上所诉,本文认为,所谓出口竞争力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或企业在各种环境中从事经济或政治等等能力。 三、国外对于产业出口竞争力的研究 (一)国外对于产业出口竞争力的理论回顾 1、来自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解释 比较优势理论:按照李嘉图[8]比较优势理论来说,各国应该致力于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交换中取其相对劣势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竞争优势理论:一国的某个产业能够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创新机制和高生产效率。 从著名的产业竞争力研究专家波特[9]教授所著中可以看出:一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力大致可以四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财富驱动阶段,前三个阶段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增长时期,第四个阶段则是下降时期。 [10] 哈佛商学院的米歇尔波特(1990) 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则提出国家内部竞争环境是由四大因素形成,他们可以促进或阻碍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其中由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构成,而且特别强调了政府行为对四大因素的影响,提出政府应完善和维护市场竞争规则建立相关制度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构成竞争优势理论基础。引入国内后曾在我国掀起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讨论热潮。发展成为延续至今的现代竞争理论。其观点认为,任何国家的产业出口竞争力都是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方面因素所决定。传统的比较优势强调各国比较成本和资源禀赋的状况,比较优势最终归结为价格竞争,而竞争优势更强调非价格竞争和创新竞争。比较优势的实

国际贸易论文--自由贸易理论概述与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自由贸易理论概述与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的运用 ——程康 A09经济 090801107 摘要:对自由贸易理论进行总结,并通过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背景、国内应用现状和理论局限性的多角度反思,对我国使用比较优势理论的问题。 (一)自由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创始者是亚当斯密,其核心是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易的双方均获得贸易利益。他创造性的提出了分工学说,建立绝对贸易理论,以强大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推理,最终让大家认清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0和游戏’规则的真实面目,使得自由贸易得到广泛的认同,并得以发展。 纵观自由贸易理论,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在第一产业革命时期的古典贸易理论,以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和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为发展主线。绝对成本论认为一国应放弃成本绝对高的,而选择成本绝对低的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这样两国的劳动生产率都会提高,成本会降低,劳动和资本能得到正确的分配和运用,这样是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途径。但它不足以解释一个国家若全面属于劣势的情况下,该如何进行贸易。于是后来,比较优势理论就此产生了。大卫李嘉图根据“两优相较择其重,两劣相较取其轻”的比较利益法则,选择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而放弃优势较小或劣势较大产品的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大卫李嘉图虽然解决了亚当斯密理论的尴尬,但仍有着“静态化”“完美化”的不足。理论总是在不断的实践及学者的改善中越发成熟,此后,约翰穆勒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该理论从各国家自身的需求强度着手,认为两国交易的条件由相互需求强度决定。 相互需求理论仍然存在的诸多不足和响应时代的学者似乎并没有让自由贸易理论止步于此。随着第二次产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诞生,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最终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劳动价值论。自由贸易理论迎来了第二阶段---新古典贸易理论,以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生产要素禀赋学说为发展主线。理论认为,不同商品的生产需要投入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是不同的,因此,一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并出口,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然而,里昂惕夫用该理论方法对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试图验证他确信不疑的生产要素禀赋论时,却惊奇的发现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让理论与贸易实践完全背离,使人们不得不再另辟蹊径寻找自由贸易理论真谛。

化学课题文献综述范文

宁德师学院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年级 2012 专业化学 学生元世 学号 B2012061118 题目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 2014年6月20日

【文献综述】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 元世 (师学院化学系 2012级化学1班 352100) 【摘要】生鲜食品主要指“生鲜五品”。与超市中经营的其他商品相比,生鲜食品具有与其他商品不同的特殊属性:保鲜和加工。保鲜即保鲜处理,新鲜的食品送到商业企业中来,必须运用保鲜设备对它进行保鲜处理。很显然,生鲜食品如果失去了生鲜的特性,就会变得没有价值。所以,保鲜就是保商品的价值,即通过管理来实现保值。保鲜加工处理是利用各种加工设备,使加工食品通过加工达到增值的目的。 【关键词】生鲜食品果蔬水产品保鲜技术 生鲜食品是指由种植、采摘、养殖、捕捞形成的,未经加工或经初级加工,可供人类食用的生鲜农产品。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果蔬、水产品、肉类。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改变,同时冷藏链、冰箱、微波炉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方便性、营养性、安全性。生鲜食品不仅满足消费者的饮食需求,而且大大缩短消费者的备餐时间,因而深受消费者亲睐。然而生鲜食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使其在贮藏、市场供应及产品开发方面受到很大限制。由于产后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的相对滞后,我国生鲜食品腐烂损失十分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水果的腐烂损失率在25%~30%,蔬菜的腐烂损失率在20%~25%,水产品的损失率在15%左右,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农产品平均损失率仅为1.7%~5%。保鲜技术落后、产后损失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影响农民收入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生鲜食品保鲜是保证其贮藏期品质稳定,实施远距离或反季节贸易的关键,已成为农业和食品产业的一个重大难题,受到食品企业、物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1 生鲜食品主要保鲜技术 生鲜食品保鲜是根据其品质特点和腐败变质机理,在其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抑制或延缓生鲜食品的腐败变质,保持其良好鲜度和品质的技术。目前生鲜食品保鲜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法三大类,每类方法又衍生出很多新技术,各自依托不同的保鲜原理。虽然各种保鲜手段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对保鲜品质起关键作用的因素进行调控。首先是控制生鲜食品生理、生化变化进程,从而延缓品质劣变进程;其次控制微生物,主要通过控制腐败菌来实现。主要保鲜技术有低温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气调保鲜、超高压保鲜、辐照保鲜、臭氧保鲜等。此外,近几年一些新的保鲜技术,包括复合保鲜技术不断涌现,如临界点低温高湿贮藏、高压静电场处理保鲜、细胞间水结构化气调保鲜、热激处理保鲜等。 1.1低温保鲜 1.1.1水产品低温保鲜 低温保鲜是水产品最主要的保鲜技术。水产品低温保鲜技术主要有冷藏冷冻、冷海水/冷盐水保鲜、微冻保鲜、冻结保鲜和冰温保鲜技术,用于保持鱼体原有的鲜度和鱼肉的品质,抑制鱼体死后的生物化学变化。微冻保鲜技术是将新鲜渔获物放入低于鱼肉冰点(2℃)以下的冷冻海水中快速冷却,然后将鱼体保存在-2~0℃的微冻温度区域保鲜,该方法可有效保持鱼肉的鲜度。此后,又发展了超冷保鲜和无冰保鲜技术[1]。超冷保鲜技术是一种使鱼体窒息和快速冷却同时实现的保鲜技术。无冰保鲜技术是采用-5~3℃的冷媒(深冷海水),通过喷淋、浸泡等剧烈冷却及清洗方式,使水产品在最短时间快速冷却至-2—-1℃的微冷状态,然而通过舱保温保湿系统对水产品进行保温,从而达到最佳保鲜效果以及理想保鲜成本的技术。 1.1.2果蔬低温保鲜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综述 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作为交易标的的一种贸易行为。《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所界定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以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这四种形式进行的各国间的服务交易。该定义已成为有一定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定义为各国接受。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服务部门清单,可以将服务贸易分为12类:商业性服务,销售服务,金融服务,娱乐服务,通讯服务,教育服务,卫生服务,运输服务,建筑服务,环境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服务。而对于金融服务贸易,国内外并没有确切的定义。本文将对金融服务贸易国外及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GATS与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 根据GATS的定义,金融服务贸易是指由一成员国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金融性质的服务。它包括两个部分:所有保险和保险相关的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其中其他金融服务指证券和金融信息服务。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为由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收入,或者接受付出的支持,包括得到的和付出的直接投资收益(未分配收益和利息);从其他金融投资得到的和付出的收益(得到的和付出的利息和红利);得到的、付出的手续费和佣金。 可见,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界定强调了金融服务贸易交易的提供方,而忽略了金融服务贸易的消费方。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是以此换取其他贸易领域的发展,而且金融服务贸易可以促进本国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接轨,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促进本国金融业的发展。 二、国外对金融服务贸易相关研究 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研究,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看法。 列为恩(1996)认为,各种金融服务可以实现五种基本功能:方便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易于风险管理;加速资源流动;获取信息,评估企业和配置资本;提供公司法人治理。同时,更多的相关文献表示,金融中介可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管理成本(戴蒙德1984;威廉森1987)也可以对规模经济产生积极的效应。 莫施里安(Moshirian 1994)认为,金融服务贸易和制造业类似,一些基本要素赋予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