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大纲

心理学课程大纲
心理学课程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程

适应专业:师范类专业

总学时:54,其中理论课45学时,实践课9学时

总学分:3

课程简介:

心理学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也称为公共心理学课程。它是培养合格教师、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的标志性课程,也是学生学习教育学、学科教学及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系列课程的基础性课程,承担着培养职前教师的心理学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任。根据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突出教育性、师范性和创新性,并结合非心理学专业学生特点,以“学以致用”为基本原则,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培养高素质的师范型人才。

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具有抽象性,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有关知识都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本课程的教学将以理论讲授与实践性体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并着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理论讲授方面,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有关知识以图文并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在社会实践性体验方面,将利用现有的实验、实习条件引导学生接触实践,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心理学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通过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心理实验、心理测量、

案例分析、教学观摩、研究指导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并辅之以网络教学,力求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课程总学时:54学时

授课教材:

心理学(第2版),姚本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该教材是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材”。内容前沿,体系更完整,结构更合理,形式更新颖,充分反映了高等院校公共课教材近年来表现出的新、宽、实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书目(书目名称、著<编>者,出版社,出版日期)1.张述祖、沈德立.基础心理学.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

2.叶奕乾.心理学(修订二版).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6月

3.莫雷.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

4.格里格·津巴多.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10月

5.莫顿·亨特.李斯译.心理学的故事.海南出版社,2002年01月

6.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7.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8.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06月

9.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10.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

1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09月

12.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01月

1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师大出版社, 2007年04月

二、课程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系统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能够比较深入了解心理学各种理论,在此基础上,掌握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等学科的知识;二是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厚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具有运用心理学原理来分析和解决自己、他人和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促进学生自身心理发展,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4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正确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心理观。对心理学的发展简史进行介绍,对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初步的认识,把握心理学的大体框架。

【重点】个体心理,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的发展简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难点】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三、心理学发展历史

第二节科学的心理观

一、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

三、心理受客观现实制约

四、心理具有主观性

五、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三、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思考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

2.你怎样理解人的心理实质的科学内涵?

3.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后不同的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4.试析心理学研究中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各有哪些优缺点。

第二章认知理论(12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认知、认知心理学的含义以及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背景;使学生掌握认知理论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注意、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问题解决等;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认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重点】注意的规律与教学;知觉的基本特征;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记忆的保持;影响遗忘的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难点】注意的品质;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问题解决中的和专家与新手【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二、注意的功能

三、注意的种类

四、注意的品质

五、注意规律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第二节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

二、知觉

三、错觉

第三节表象和想象

一、表象和想象的概念

二、表象和想象的特征

三、表象和想象的种类

四、想象活动中的认知加工

第四节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二、记忆的种类

三、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

四、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五、记忆保持的条件与方法

六、影响遗忘的因素

第五节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特征

三、思维的分类

四、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

五、问题解决

思考题:

1.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2.感觉现象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3.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如何?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表象和想象的特征有哪些?想象是如何分类的?想象有哪些功能?

5.试述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征?

6.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7.如何促进记忆的保持?

8.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

9.什么叫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行为动力理论(6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需要、动机、情绪、情感、意志的概念,了解需要的种类,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的种类、动机的相互作用和动机的理论,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情绪、情感的关系,情绪的表现形式情绪、情感的种类,意志的品质等。

【重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难点】需要与动机的关系;动机的理论;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需要

一、需要的概念

二、需要的种类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二节动机

一、动机概述

二、动机的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三节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二、情绪的表现形式:表情

三、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四、学生的情感教育

第四节意志

一、意志的含义

二、意志的过程与结构

三、意志的品质

思考题:

1.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4.意志行动的特征有哪些?

5.意志的品质有哪些?

第四章智能理论(4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能力和智力的基本概念;掌握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及影响因素;了解智力的相关理论。

【重点】能力与知识的关系;能力的个别差异;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难点】智力的相关理论;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讲授法、能力差异表现的教学视频的观摩讨论、

心理测验、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能力

一、能力的概述

二、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四、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智力

一、智力理论

二、智力的测量

第三节智能的培养

一、学生智力的开发

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思考题:

1.什么是能力?能力有哪些种类?

2.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3.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有哪些?

4.简述几种重要的智力理论。

5.有哪些因素影响智力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智能?

第五章人格理论(4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格的概念、基本特征及人格的理论学说;掌握气质、性格的概念,了解气质的学说,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性格的类型以及性格的结构和特征;气质与因材施教以及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重点】气质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难点】气质的学说;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性格的结构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格概述

一、人格理论概述

二、西方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第二节气质

一、气质的概念

二、气质的学说

第三节性格

一、性格的概念

二、气质和性格的关系

三、性格类型

四、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思考题:

1.人格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如何针对气质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3.试说明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4.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第六章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品德的心理结构;理解品德的含义和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培养良好品德和矫正不良品德的原则和方法。

【重点】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品德;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

【难点】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发展的理论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品德教育的教学影片观摩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品德概述

一、品德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第二节品德的发展

一、国外关于品德发展的理论

二、国内关于品德发展的研究

三、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培养

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三、加强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

四、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

第四节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化与矫正

一、学生不良品德的概念

二、学生常见品行不良的表现

三、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

四、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化与矫正

思考题:

1.什么是品德?试述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2.结合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因素,谈谈如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以促进他们的品德健康发展。

3.谈谈如何充分利用各方面积极因素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品德。

4.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分析说明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

第七章学校群体心理(3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群体的概念、特征;理解学生非正式群体和集体的特征及管理方法;理解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从众与服从、群体极化与去个性化和竞争与合作等社会心理现象;掌握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及人际魅力的提升办法。

【重点】群体中的个体心理现象;人际魅力的提升

【难点】社会助长与惰化;群体极化与去个性化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讲授法、问题情境设置

【教学内容】

第一节群体心理概述

一、群体的概念

二、不同类型群体的管理

第二节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一、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

二、从众与服从

三、群体极化与去个性化

四、竞争与合作

第三节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概述

二、人际魅力的提升

思考题:

1.举例说明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2.什么是从众现象?它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什么是群体凝聚力?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4.如何提升自己的人际魅力?

第八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功能、原则、内容、方式与途径。

【重点】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难点】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原则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讲授法、个体心理障碍的教学视频观摩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分析

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思考题:

1.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

第九章教师心理与课堂管理(4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教师角色、教学效能感的含义;了解教师专业素质的表现;了解课堂管理的功能、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理解课堂心理气氛含义及课堂学习纪律的特征和功能;掌握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方法和处理课堂纪律问题的有效策略。

【重点】教师角色的作用;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

【难点】课堂学习纪律的特征;处理课堂纪律问题的有效策略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师心理概述

一、教师角色的含义

二、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

第二节教师专业素质

一、教学效能感

二、教学反思

三、教学监控能力

四、教育机智

第三节课堂管理心理

一、课堂管理概述

二、课堂心理气氛及营造

三、课堂学习纪律的管理

思考题:

1.什么是教师角色?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

2.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3.课堂管理的涵义是什么,它有哪些功能?

4.什么是课堂心理气氛?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四、作业

针对课程重要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安排,可根据需求选做两题,以课程小论文形式进行。

1、联系实际谈谈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联系实际说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结合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因素,谈谈如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以促进他们的品德健康发展。

4、联系实际说明性格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5、谈谈如何充分利用各方面积极因素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品德。

6、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该课程总评成绩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通过对学生作业成绩和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综合评定;期末考试的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00分。

六、大纲执笔人、责任人

心理学课程组、杨轶冰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修改稿)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 学分:4分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 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等相关课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学科。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促使教师了解自己、了解学生、了解课堂,形成自己对学习、教学的看法,并升华出相应的教学设计技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应当结合专业特点,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克服死记硬背个别名词概念和条文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通过幻灯、录像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随时修改教材中已过时的内容,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4学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二、发展时期三、成熟时期四、完善时期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步骤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6学时)第一节心理发的实质及其与教育的一般关系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 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第三节语言获得和发展的理论与教育 一、强化说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三、皮亚杰的语言发展理论 第四节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二、爱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一般概述(6学时)第一节学习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一、什么是学习二、学习的一般过程三、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四、人类学习的特点 第二节学习与脑 一、影响脑发展和机能的因素二、脑的结构与学习 三、学习、行为问题与脑四、脑科学研究对教学的意义 第三节学习的分类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二、布卢姆的学习分类三、奥苏贝尔的分类

《消费者心理学》课程标准

《消费心理学》课程标准 执笔人:主审人:课程编号: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消费心理学》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 开设学期:第X学期 二、课程定位与目标 (一)课程定位 《消费心理学》是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其功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消费者,分析消费者的心理活动,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研究方式,培养学生研究消费者营销活动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与《网络营销》、《客户管理》、《模拟营销》、《谈判与沟通》等课程的学习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掌握营销活动中顾客的心理活动现象及规律,使学生能够具备从事营销或销售工作的职业技能,与《模拟营销》、《连锁经营管理》、《奢侈品营销》等后续市场营销策划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市场营销策划能力。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从事与消费者消费活动有关的信息搜集、信息整理和信息分析,并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会察言观色,善于换位思考,准确地把握消费者心理活动,具有较强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3)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敏捷,反应快速; (4)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2.知识目标 (1)具备感觉与知觉、记忆和注意、学习和联想、思维和想象、需要和动机等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消费者个性心理知识; (3)具备需要与动机的理论知识; (4)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与决策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5)掌握消费者群体心理与行为知识; (6)掌握商标、包装、价格等商品因素以及消费习俗、消费流行、家庭、广告、营销环境等非商品因素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影响的分析方法。 3.态度目标 (1)具有吃苦耐劳、认真细致、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 (2)养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3)树立“顾客是上帝”的理念,强化职业道德意识; (4)培养团队精神,强化团队协作意识。 三、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通过对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工作岗位分析,确定《消费者心理学》课程的设计思路为:以工作情景需求调查分析为基点,结合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及行业内专家的指导,打破原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以营销或销售工作中对消费心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基础,突出本课程为提高学生的营销或销售工作技巧与技能服务,在各个教学模块中有效地将消费心理学

论UI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运用

在当今社会,智能电子设备在人类生活所占比重愈加重要。在这个以数字信息作为主要交换方式的网络化时代,传统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人机交互式智能设备,以其高效快速的信息传达功能与直观的视觉传达效果 而就当前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智能便携设备消费市场而言,软件核心部分的功能固然还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当中,但是我们同样需要认识到作为首先视觉感知的软件界面设计,即UI设计(u se r inte rfa c e d e si g n),在越来越强调视觉对系统和软件消费者的心理和使用感受方面的影响,诸多的厂商和开发者也开始关注到这一点。对于以往传统认识中,对于软件开发过程中还存在重技术而不重应用的现象逐渐消失。开发团队在关注于软件核心功能的研发的同时,同样会系统考虑界面设计如何去有效的体现出科学的人机交互性、操作逻辑和用户心理的适应度,从而成为一个更为缜密的系统。 回顾一下智能设备系统和软件界面设计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软件界面经历了从拟物化设计(ske uo m o rp hism)到当前扁平化设计(fl a t)的视觉效果演变过程。从APPL E、G OO GLE 等公司在先期的系统界面中以模拟真实物体的材质、质感、细节、光亮等视觉表现效果来体现人机交互的拟物化,模拟现实中的交互方式。到如今更为流行的界面扁平化设计通过简单纯色的组合或单色极简的抽象矩形色块,去掉冗余的拟物化界面元素而体现软件核心功能,以现代主义式的审美去表现视觉传达的高效性。 设计师在进行UI设计中,对于色彩的运用,必然要更多的考虑到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中的运用。特别是在当前扁平化设计大行其道,视觉元素主要由纯色组合去传达功能含义的主流趋势之下,如何去科学的将色彩进行运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命题。从色彩心理学的广义角度而言,色彩心理学包括了美学、光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多重学科所要研究的范围。在与一切与视觉有关的人类活动之中,色彩是除形体之外,最能直接的客观刺激人类心理的形式;从人类的应激主观反应而言,色彩往往又是能够去促使人类行为的一种显性或潜在诱因。在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之中,人类的色彩心理,即对于色彩的生理向心理的反应系统,从视觉开始而向知觉、感情进行延伸,最终形成记忆、思想、主观意志乃至与潜意识中的具象象征,这样一整套演化过程是极其复杂而又缜密的。因此,我们在进行与色彩相关的设计时,需要重视这种因果关系,即如何通过色彩在第一直观视觉角度去赢得受众的心理认同。 在人类日常的观察活动中,人的心理因素往往会受到色彩的很大影响。这种由色彩带来的应激反应,学界将其称之为心理颜色视觉感。人类常常会感受到色彩对于自己心理的影响并且能有效影响到情绪与行为,这种影响有时会是直接刺激,有些则是通过对于色彩潜在意味的联想而产生。比如在通俗的对于色系的区分上,我们时常会将色彩区分为“冷色系”与“暖色系”,这种对于冷暖的物理性反应,正是来源与人类心理中对于色彩的物理光刺激而产生的直接性心理效应,我们看到波长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会感觉到温暖感,并由此而对此类光所照射到的物体所具象表现出的色彩产生明显的温暖感觉;我们看到诸如紫色、蓝色、绿色等光源和色彩的时候,则会产生寒冷感。这些由色彩而产生的心理错觉构成了我们最初的对于色彩的生理性反应。同时,冷暖色系的不同还会带来一些诸如质量等物理方面的联想。比如我们看到暖色系的时候,会觉得这个色系的物体相对厚重,而冷色系的则显得轻薄,冷色给我们带来的更强的透明感,而暖色则相反。 诸如此类的视觉物理反应而带来的心理和感情因素,通过人类的进一步联想而产生了更为具体的关乎于主观意志的影响,而由此而通过思维去产生象征意义。比如我们在看到红色时,往往会联想到此色彩所附加的形态之上一般象征着征热情、性感、权威、自信,是个能量充沛的色彩。这样的暖色系色彩往往会带来兴奋感与直接的刺激性作用。往往在促进人类行为方面有着较为直接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诸如生活消费类APP,如一些电商软件等UI中,可以看到如红色这样的暖色系运用较为广泛,其目的就在于通过这样一种暖色系的高纯度高明度的色彩去充分的调动起消费者的积极性,促使消费者通过色彩的心理暗示来进行积极行动。反之,我们在看到一些冷色系的色彩时,会必然由此而产生沉静感。比如我们在看到那些明度低纯度也低的冷色系色彩诸如蓝、紫、绿等色彩时,往往会将心理活动降低到一个缓速阶段。比如蓝色所能具体象征出的灵性和知性兼具,以及象征希望、理想、独立、诚实、信赖、权威、坚定、智能;同时蓝色视觉形象也能自己、也让对方完全放松。我们往往可以在一些诸如搜索引擎、辅助应用软件等软件的U I设计中看到大量的运用。 在人类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增长,智能设备充斥于人类生活每一个方面的这个时代,消费者对于智能系统与软件的要求也呈现出更多更为复杂的需求,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其功能意义,而会在选择中更多的关注于U I所带来的心理暗示,这样的一些心理暗示往往来源于色彩等直接视觉元素,在此基础之上将会使得UI设计真正成为人机交互的最有效传达方式。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设计学院) 论UI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运用 文/雷蕾 现代信息社会,智能设备的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功能的同质化使得消费者与潜在的消费人群不再仅仅满足于智能系统和软件的功能。如何通过UI设计去赢得市场,如何通过UI设计中对于消费者视觉心理的把握来进行行为影响,成为开发者和UI设计师们所要着重去关注的问题。色彩心理学在界面设计中的运用,是最有效的通过色彩这样的视觉刺激来进行对人类心理、情感、主观意志乃至象征意识的影响。 理论/91

《销售心理学与客户沟通技巧》 (新版)

销售心理学与客户沟能技巧 为今天工作成绩优异而努力学习,为明天事业腾飞培训学习以蓄能!是企业对员工培训的意愿,是学员参加学习培训的动力,亦是蓝草咨询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蓝草企业精心准备的课程,学习达成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蓝草企业课程注意突出实战性、技能型领域的应用型课程;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新型知识课程。 蓝草企业的口号是:为快乐而培训为培训更快乐! 策和手段,恭请致电,了解详情。 2018年蓝草咨询特别为学员终端客户推出“快乐Plus大礼包”政策(适用范围) 1.2人以上(含2人)同时报名,享受实际报价的90%。 2.5人以上(含5人)同时报名,享受实际报价的80%。 3.学员学习期间可以得到“快乐培训增值礼” club”会员,会员可以免费参加(某些活动只收取成本费用)蓝草club定期不定期举办活动,如联谊会、读书会、品鉴会等。 多行业多领域的多方面资源,感受朋友们的成功快乐。 员承担成本费用) club”会员的学员,报名参加另外蓝草咨询举办的培训课程的,可以享受该培训课程9折优惠。 4.学员学习期间可以得到“快乐Plus大礼包” PDF版)及教材 ,并表现优异可有机会获得奖学金 100元) 蓝草咨询:为快乐培训为培训更快乐! 未尽事宜,恭请致电,了解详情。 实战型能落地营销/管理专家-黄俭老师简介:

滨江双创联盟荣誉理事长;上海蓝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讲师;多家知名企业特聘高级管理顾问。 黄老师多年在企业管理、公司战略规划、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员工管理、绩效考核、上市公司等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刻理解了东西方管理精髓。进入培训教育行业,作为资深培训讲师,在企业内训课、公开课、CEO总裁班等百余家企业和大学课堂讲授战略管理、营销管理、品牌管理等领域专业课程,结合自身的企业实践和理论研究,开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新营销课程收到企业和广大学员的欢迎和热烈反馈。听黄老师上课,可以聆听他的职场经历,分享他的成绩,干货多多!课程突出实用性、故事性、新鲜性和幽默性。宽广的知识体系、丰富的管理实践、积极向上、幽默风趣构成了独特的教学培训风格,深受听众欢迎。通过一系列销售案例剖析点评,使销售管理人员掌握一些管理先进理念,分析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黄老师近期培训的东风汽车-商用车公司,华东医药公司的销售团队在培训后,销售业绩有了20%提升。 擅长领域:战略管理/领导力系列/ 经典营销/新营销/大数据营销 授课风格:采用情景式教学法,运用相关的角色模拟和案例分析诠释授课内容,理论与实战并举,侧重实战,结合视听教材,帮助学员在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方面全面提升。广大的学员认为授课风格为:幽默风趣、条理清晰、实战、理论联系实际。 主讲课程: 《电话营销技巧》《杰出的房地产销售》《如何做好一流的客户服务》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销售流程与技巧》、《大客户营销》、《顾问式销售》、《如何成为成功的房产销售员》、《总经理视角下的营销管理》、《非营销人员的营销管理》、《如何塑造成功的电子商务品牌》,《精准数据营销实战》、《卓越营销的营销策划》、《打造双赢关系营销》、《卓越客户服务及实战》、《海外市场客服及实务》 课程背景: 在复杂多变的销售过程中,我们是否常面临以下困惑? ●我该如何在销售过程中自我突破? ●在互联网时代的如何获取潜在客户,找到关键客户? ●为什么我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顾客信任? ●为什么不能把握顾客心理变化使销售成功往前推进? ●为什么难以了解和洞察顾客的真实想法,难以查觉顾客真正需求? ●为什么我的产品和方案介绍没能打动客户?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学科分支,经历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原理基础和理论概括,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另外,《教育心理学》也指导着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进行,具备了极其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作为一门理论与应用兼修的专业课程,《教育心理学》长期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跨专业基础课,是心理学、学校教育、教育管理、电化教育等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各级师资培训的必修科目,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充分把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和理论,形成结构良好的教育心理学系统知识模块;指导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教育心理现象的理解、分析批判能力和对教育心理学问题开展研究的能力。因而,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必须注重理论原理探讨与实践活动探索的相互结合,为今后的教师职业发展与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教学任务如下: 1、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把握当前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2、培养学生开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思维,使其具备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探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育心理学研究、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课程与内容的设计,熟练掌握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教育与教学技能。 二、选取教材的原则与依据 本课程近几年主要采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莫雷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该教材是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操作性,反映了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与新成果,且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应用操作性。 由于本学科的研究发展迅速,不断产生新的研究成果,同时本课程采用了中英文双语教学,因此本课程的教材还采用了美国Anita Woolfolks主编的《Educational Psychology》(第十版)及其中译本(何先友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该教材被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等近2000所高校采用,是一部经典、权威的教育心理学教材,在同类教材中版次最高,堪称第一品牌。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强调教育心理学基础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相互结合,课程内容反映当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前沿,有助学生把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经典理论和学科发展趋势。具体内容包括十章,共64学时,其中理论学习54学时,实验实践项目10学时。 (1)理论学习内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4学时)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含义、优秀教师及有效教学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读书笔记

05.生活中的色彩心理·店铺外观的色彩心理 店铺的外观务必采用与目标消费群相匹配的设计与色彩,只有当目标消费群、配色形象与所销售的商品的属性完全统一时,顾客才会产生共鸣,从儿对商品产生好感。另外,商铺外观也不仅要将重点放在醒目性上,一定要突出商店的个性,展现自己的特点。 ·吸引眼球的招牌色彩心理 ·当配色以强烈的原色为主时,容易使人感到杂乱,因而需恰当的使用黑色与白色,以避免杂乱的感觉。 ·便利店给人以“容易进入”、“生机勃勃”的印象,因此,最好在印象空间中“轻快的”范围内选择与店铺理念相配的色彩组合,使顾客产生亲密感。有得招牌以黄色为基调,同时配以红色与深蓝色以提高明视性,也有得招牌通过红、绿和橙的搭配强调轻快活泼的感觉,而蓝色系与红色系搭配的招牌则可向顾客传递更加清爽、干净和生机勃勃的形象。·餐饮店的色彩心理 ·橙色与红色具有增进食欲的效果。 ·餐饮店的外观、招牌和LOGO等都会使用红色、橙色和黄色,有些菜单中使用了绿色系与橙色或红色的搭配也能起到增进食欲的效果。 ·越来越多的餐饮店的外观与内部装潢中采用深褐色木材与间接照明,以营造放松、舒适的氛围。 ·橱窗的色彩心理 ·橱窗要使用注目性高的红色或黄色以引起路人的注意。·强调统一感的色彩心理 ·外观的装饰应该选择能够彰显商店理念与个性的色彩,而在店铺的内部,除墙壁和地板外,桌子、椅子、使用的道具、绘画和灯光等也最好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彰显高贵的色彩心理 ·具有高贵性格的颜色:黑色、金色、银色。 ·黑色与暖色系的深色搭配时也可彰显高贵的品质。 ·强调色调的色彩心理 ·相同色调的陈列 ·类似色调的陈列 ·应用渐变的色彩心理 ·单调印象的色彩心理 ·色彩数目比较少时,如果简单的排列,就会突出色彩少得特点,使人感到空虚。应该呈格物状交叉排列,就会产生动感。 ·类似色彩的色彩心理目标消费 群 店铺形象感性居住 风格 外观颜色 20岁年龄 段的女性 浪漫的 可爱的Romantic 粉红色 浅紫红色30岁年龄 段的女性 都市的 洗练的Chic 青灰色 银色系50岁年龄 段的女性 高贵的 厚重的Classic 红色 深色系

色彩心理学与艺术设计_(5)

第二节 色彩体系(color system) 一、色彩的三种知觉属性(the three perceptual attributes of color) “色彩视觉有三种特性,每种特性即可以从客观 刺激方面来定量,也可以从观察者的感觉方面来描述。表示色彩视觉的第一个特性的心理物理学概念是光的波长(wavelength),与之相对应的心理学概念是色调(hue)。表示光强度的心理物理学概念是亮度(luminosity),与亮度相对应的心理学概念是明度(brightness)。色彩视觉的第三个特性心理物理学概念是色彩的纯度(purity),其对应的心理学概念是饱和度(saturation)。” [13]所以,在有色彩体系中,任何色彩都有三种属性,它们分别是明度、色相和纯度。反过来说,一种色彩只要具备上述三种属性,都可以归为有色彩范畴。黑、白、灰,这些无色彩只有明度这一属性,缺少色相和纯度。 (一)色相(hue),又称色调。是色彩的相貌,它是有色彩体系的首要特征。光谱上各种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波,频率较低波长较长波长的电磁波显示为红色;频率较高波长较短的电磁波显示为蓝色。在视觉上产生的色彩的差别为,即色相(图6)。有时一种色相和另一种色相混合,产生第三种色相。色相的种类很多,普通色彩专业的人士可辨认三百至四百种,假如要细分析,可有一千万种之多。色彩的三种属性是三位一体,互为关系的,改变其中任何一种属性,都将影响原来色彩的外观效果和色彩个性。 图7 明度的差异 段殳绘 图6 波长的差异 段殳绘

(二)明度(value ),又称光度,是指 人眼对物体表面色彩的明暗程度的感觉。 从光与色的性质和关系上看,色彩的强弱 是由色光波的振幅决定的。光波的能量愈 大,振幅就越大,明度往往就越大。最明 亮的是无彩色的白色,最暗的是黑色。越 接近白色,其明度越高;反之,越接近黑 色,其明度越低(图7)。一般将黑、白两色中间的灰色按明度等级间隔序列组合成明度的9个阶段(图8)。各种色彩都有相应的明度位置。如红的位置在N4处,黄色明度位置在N 8处,紫色明度较低。明度对心理有影响,明亮的色彩给人的心理刺激大,使人易兴奋;暗的色彩给人的心理刺激性小,使人安静,有寂寞感。 笔者以明度的变化创作的作品《回声》(图9),力图表现神秘、安静、玄妙的空间。 (三)纯度(saturation),又称色度、彩度及色 彩的饱和度,它是色彩的三种基本属性之一,代表了 颜色的纯净程度。在光学上,纯度决定于色彩波长的 单一程度,即波长越单纯,色光越鲜亮,纯度越高。 研究表明色饱和度与明度有关,当一个颜色掺入的黑、 灰、白越多,即明度越小或越大,其色彩饱和度降低。 中等明度的颜色饱和度最高,如光谱上的各种颜色的 饱和度就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色相的纯度与明度 不能成正比,纯度高,不等于明度高。 二、色相环(color wheel) 色相环又称色环,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是按照波长由长到短的顺序依次排列。自然界里,雨过天晴出现的彩虹,也正是以此种方式展示其美丽的。人们在色彩研究中,出于方便,将直线排列的可见光谱两端的色彩:红与紫,巧妙地 首尾相接,使色相系列呈现出循环的环状形式,我们就称它为色相环。 图9 《连廊的回声》 段殳绘 图8 明度的9个色阶 段殳绘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版本)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 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 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完整版)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课程标准

《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及相关专业 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 《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如何第一时间抓住顾客对每个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了解消费者心理,解释消费者行为,最终能通过企业的营销手段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本课程所包含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及分析技术已经成为营销、管理及传播等专业学生的必备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制定营销策略方案,提高营销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本课程以学生较全面掌握消费心理学和消费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消费心理学和消费行为学理论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和消费行为学的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消费行为学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 由于《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先修课:《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 后续课:《销售管理》、《现代推销技术》、《商务谈判》、《客户管

理》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 本课程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能力兼顾、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应用,以培养职业技能为重点。 2.根据现今社会对大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迫切要求,摈弃以前的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实现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方法。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课程在设计思想上突出以实践为主,理论为指导,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实践实训相结合。 《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的课程内容要经历由社会调研的行业岗位分析到职业目标的确定,从职业目标和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到学习实践领域的确定,强调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是由多个实践项目的整合,在每个实践项目中分成理论知识点、职业能力要点、职业素质训练三个部分,为学生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及职业能力目标 一、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实践调

色彩心理学毕业论文

色彩心理学毕业论文 导语:日常生活中观察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即形成心理颜色视觉感。以下是我整理色彩心理学毕业论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在色度学中,颜色的命名是三刺激值(X,Y,Z);(R,G,B);色相,明度,纯度,主波长等。然而在生产中则习惯用桃红、金黄、翠绿、天蓝、亮不亮、浓淡、鲜不鲜等来表示颜色,这些通俗的表达方法,不如色度学的命名准确,名称也不统一。根据这些名称的共同特征,大致可分为三组。将色相、色光、色彩表示的归纳为一组;明度、亮度、深浅度、明暗度、层次表示的归纳为一组;饱和度、鲜度、纯度、彩度、色正不正等表示的归纳为一组。这样的分组只是一种感觉,没有严格的定义,彼此的含义不完全相同。 例如,色相不等于色光,明度也不等于亮度,饱和度也不等到于纯度、鲜度、深浅度。但是在判断颜色时,它们也是三个变数,大致能和色度学中三个变数相对应。主波长对应于色相。人们常说的红色就有一定的波长范围,红色在色度图上也只是一个区域,人们绝不会把500nm的单色光称为红色。色度学中的亮度对应于明度、亮度、主观亮度、明亮度、明暗度和层次等,在相同的背景上,亮度小的颜色一般总是比亮度大的颜色显得暗些。色度学中的纯度对应于饱和度、鲜度、彩度、纯度等。 心理颜色视觉的名称,虽然和色度学中的几个物理量相对应,但这种对应关系,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也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它们之间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例如,色度学中的纯度分为刺激纯和色度纯两种。认为白光的纯度为零,一切单色光的纯度(不分刺激纯或色度纯)均为1。色度纯的定义为,色光中所含单色

光的比例,表示某颜色与某中性色或白光的接近程度,但是,心理颜色视觉在分辨色光与中性色的区别时,却认为各个单色光的纯度并不是一样的。同样的单色光,黄、绿和白光的差别不大,红、蓝和白光的差别显著。所以在心理上认为,黄色光尽管也是单色光,但纯度却比蓝色光低些。这些心理上的颜色与白光的差别,通常称为饱和度,以区别于色度学上的纯度。心理上的亮度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联系到物体,另一种是不联系物体的亮度。例如通过一个小孔观察物体的表面,这时观察者看不见物体,无法联系物体来判断亮度,但它也与色度学中的亮度有差别,为了把物体表面的光亮和色度学中的亮度分开,称它为明度。 在混合色方面,心理颜色和色度学的颜色也不相同,当看到橙色时,会感到它是红与黄的混合,看到紫红色时,会感到是蓝与红的混合等。但看到黄光时,却不会感到黄光可以由红光和绿光混合而成。在心理颜色视觉上一切色彩“好像”不能由其他颜色混合出来。一般觉得,颜色有红中带黄的橙,绿中带蓝的青绿,绿中带黄的草绿,但是,却没有黄中带蓝或红中带绿的颜色。 因此在心理上把色彩分为红、黄、绿、蓝四种,并称为四原色。通常红—绿、黄—蓝称为心理补色。任何人都不会想象白色从这四个原色中混合出来,黑也不能从其它颜色混合出来。所以,红、黄、绿、蓝加上白和黑,成为心理颜色视觉上的六种基本感觉。尽管在物理上黑是人眼不受光的情形,但在心理上许多人却认为不受光只是没有感觉,而黑确实是一种感觉。 黑色 象征权威、高雅、低调、创意;也意味着执着、冷漠、防御,端视服饰的款式与风格而定。黑色为大多数主管或白领专业人士所喜爱,当你需要极度权威、表现专业、展现品味、不想引人注目或想专心处理事情时,例如高级主管的日常

销售心理学课程大纲(张伟奇老师的销售我教你)

《销售心理学》课程大纲 讲师介绍 张伟奇具备丰富的营销实战与管理经验,数年来,从一线业务人员、销售经理、总监到企业负责人,经历了全面的职业历练。 对市场营销、商业心理学、身心语言程式学、演讲表达、销售与购买的心理行为等有深入的研究,并亲身实践,形成了专业、系统、实用、实效的价值主张与独特的培训风格; 课程大纲 第一章客户购买心理综述 购买的五大条件:需要、能力、信任、价值、情绪 1、需要:需求的错误逻辑 需求的定义 2、能力:购买能力 购买决策 3、信任:如何让顾客信任你 价值提升与价值损失 4、价值:跟需求状态有关系 很产品本身有关系 跟采购标准有关系 5、情绪:让顾客高兴地购买 第二章如何跟客户建立信任关系(1) 建立信任的关键 第一:自信 第二:动机:客户先认可动机再接受价价价值 第三:专业:你的专业知识是精通客户的专业知识,你要让他有依赖你的资本 第四:资源 第五:信任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 第三章如何跟客户建立信任关系(2)

信任的雷区: 第一:欺骗 第二: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面 第三: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第四:有时候事实并不重要,客户的感觉才重要 第四章需求沟通 1、需求不明确型客户:找问题,创需求 2、需求半明确型客户:讲理念,建采购标准 3、需求完全明确型客户:问采购标准,讲产品 第五章如何帮客户建立购买标准 一、三阶沟通法 1、事实: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共识 2、问题:问题能够形成标准 3、观点:标准来自自身的优势 二、标准重组 第六章如何进行产品介绍 1、需求推动人去找 2、价值拉动人去买 3、产品介绍: 让顾客看到结果 让顾客有感觉 让顾客入情入境 4、讲产品的语言结构 需求:对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观点,紧扣客户,与客户有关 讲产品优势 讲结果 5、不怕客户有问题,就怕客户不开口 第七章客户异议的回应 1、顾客的价格议题不要马上回应

教育心理学(公共课)考纲

教育心理学(公共课)考纲 考试范围与内容 第一部分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P3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事实):苏格拉底(产婆术);赫尔巴特(意识阈和统觉 团、五段教学法);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P9-P18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P18)和方法(了解) 第二章学习概论 1.学习的实质(P27) 2.学习的分类:掌握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和奥苏泊尔的学习的分类。举例分 析。(P30-P31) 3.最近发展区(p57)是指个体不能独立完成但在更有能力的同伴或成人的帮助 指导下能够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独立完成水平与成人帮助完成水平) 第三章学习理论 1.行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P34);桑代克的试误 说,学习的三定律(P3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强化原理(P38);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论,观察学习的过程(P41)。 2.认知派学习论: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P44);布鲁纳的发现学习(P49);奥苏 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含义,类型);先行组织者(P52-54)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P59); 第二部分不同类型学习的学习过程 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区别与联系(P68) 2.概念学习P71 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教育心理学上的术语, 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超过刚能背诵的

程度之后的重复学习。

过度学习有利于识记材料的保持,但是也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不能一味的重复再重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限度的过度学习比刚能背诵的效果好,但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其保持效果不再增加。 如学习四遍后恰能背诵,则再学习两遍效果最好,但再学习效果则适得其反,对人的身心造成危害。 3.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条件P77,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P78 第五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1.技能的含义P81 2.程序性知识包括: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 3.智慧技能包括:概念(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P71 4.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的学习,(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第六章问题解决和创造力培养 1.问题解决的含义P124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P129 3.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如何培养创造力。 第七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1.动作技能的定义,和分类P82 反馈 2.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认知定向,联系形成,熟练操作(自动化) 第八章品德和态度的学习 1.态度和品德的含义,构成成分;品德与态度的区别和联系P90 P93 2.品德学习理论: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P94 3.态度和品德的改变过程,影响条件P98 4.态度和品德的学习的方法(改变的措施)品德不良学生的矫正P100 第三部分影响学习的因素(内) 第九章学习的迁移 1.学习的迁移与分类P167

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标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现代推销技术》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现代推销技术 编制人:张丹 学院审核: 教务处审核: 编制日期: 2013年8月 《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职业技术课课程编号: 02210108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分: 2 总学时: 36 编写单位:电子商务教研室编写日期:2013年8月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1.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现代推销技术》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重要的双证书课程。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瞄准销售员、销售主管岗位要求,为培养学生将来在商务交易活动中推销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2. 本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该课程主要以销售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课程内容,在了解推销基本礼仪,并对推销活动有初步体验认知的基础上,主要围绕“推销活动策划、推销准备、引起客户注意、激发客户欲望、促成交易”等典型工作环节展开。理论知识按照“必需、够用”组织,具有很强的职业岗位针对性,操作性很强,是一门高职教学特色鲜明的技术课程。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依据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而设置。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紧贴销售员、销售主管岗位工作岗位需要。 2.课程内容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项目,每个项目按实践技能要求分解为几个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任务中探索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互动、交流、协作的本质特征。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现代推销技术》是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技术课,学习该课程应以电子商务基础、计算机及应用、网络基础、网页制作、市场营销学等课程为基础,并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心理学、电子商务相关法规等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在实际情景中的推销技巧。具体包括:(1)能分析指定产品的宏观环境、竞争状况和目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特征。(2)能寻找顾客并对潜在顾客进行有效评估。 (3)能根据顾客的基本情况成功约见和接近顾客。 (4)能运用推销谈判的基本理论进行推销洽谈的设计。 (5)能根据顾客的实际问题解决顾客异议。 (6)能识别成交信号并适时成交。 2.知识目标 (1)掌握制订推销计划的方法。 (2)掌握寻找顾客的步骤及方法。 (3)掌握约见及接近顾客的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4)掌握介绍与展示产品的原则、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5)掌握各种成交方法。 3.态度目标 (1)学生“用户需求”至上的意识,训练学生和客户交流的职业素养。 (2)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遵纪守法,忠于国家与组织,忠于职守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营销心理学》实训大纲

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营销心理学(第三版)1 实训指导大纲 渤海大学营销心理学课题组编 1单凤儒主编.营销心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一部分概述 一、实训目标 通过本课程实训,培养学生分析营销心理、运用心理策略的技能,为学好营销系列课程提供心理技能基础。 二、实训的基本方式与方法 1.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管理学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本教程所选案例,均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空间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2.角色扮演。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设身处地地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3.情景剧。由师生共同选择案例,并编写脚本;由学生们进行演出,演出分为两部分:一是所要解决的管理关系与矛盾的展示,二是由角色扮演者现场处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演出结束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分析各扮演者处理是否得当,并提出更好的建议。可以分组进行,有关角色也可以轮流扮演。这种方法可提供更有价值的仿真环境,并且使学生对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管理问题进行动态的分析与决策,对于训练学生的管理意识与实际管理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调查与访问。根据教学与训练需要,特别是要带着特定的管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深入企业,访问企业家与管理者,再由学生写出调研报告。

教育心理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大纲

(一)教育心理学。 1.绪论。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成书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至3世纪,此书提出教学相长、长善救失、道而弗强,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2四大时期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868年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乌申斯基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1908 中国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第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此时期,学习理论一直是主要的研究领域,主导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理论,基本观点是学习就是刺激余反映之间形成连结的过程 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维果斯基布隆斯基鲁宾斯坦 1924 中国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西方注重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60年代初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 1962我国成立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80心理学家潘叔主编《教育心理学》正式出版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包括学校、家庭、社会教育 狭义: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包含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育媒体、教学环境 (3)掌握并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观察法:得到的材料是真实的,符合实际的,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一些现象不可重复性

实验法: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从而引起人们的某种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要求:至少操作一个自变量,随机派选被试进行实验处理,在实验组和一个或者几个控制组之间至少要比较一个因变量 调查法:包括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注意问题:问卷题目不宜过多,题目应生动有趣,消除防御心里,加入一些探测性项目,信度和效度 个案研究法:对一人或者一组人的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 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日常工作中获得关于教育过程心理现象的整合性认识进行总结,进而寻找其中的规律 2.学生心理与教育。 (1)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基本特征) 阶段性——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地位连续性——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一下阶段的新特征 定向性与顺序型——发展不可逆性,阶段之间不可逾越 不平衡性——个体在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止时间、到达成熟时期的时间各不相同;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差异性——每个体都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其发展速度、到达最终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不一样,如:早慧早熟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童年期(学龄初期)——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四年级10-11岁儿童思维开始一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少年期(初中时期)心里断乳期、危险期(抽象思维已经占主导地位,出现反省思维,一定程度上仍需具体形象为支柱) 青年初期(学龄晚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