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精品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精品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精品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第三节比例的应用的一个子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中安排了例5和例6两个含正、反比例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实际上已经接触过,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本节课要让学生从比例知识的角度寻找一种新的解决这种特殊数量关系的方法,从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解答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方程,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这一教学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的正、反比例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另外也是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

二、说学生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也学习过列方程解应用题,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而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根据以往教学这个内容的经验看,学生更容易接受以前的解决方法,而对用比例列方程解决这两道例题感到很繁琐,部分学生从题中找到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的两个量,并列出方程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用比例解决这类问题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要求更高。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正比例、反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3)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认识负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四)说教学理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因此,这节课我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五)说教学具准备: 温度计、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学设计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比”的性质有哪些?(两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号的前面是比的前项,后面是比的后项,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比值不变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2.求下面两个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12∶16(3/4),18∶24(3/4)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创设情景引发思考 出示教科书中的主题图: (1)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1是天安门广场升国旗,2是校园里升国旗,3是教室里的国旗,4是谈判桌上的国旗)

(2)这些国旗的大小都一样吗?(不一样) 这是老师测量的结果第一个国旗长5m,宽10/3m,第二个国旗长2.4m,宽1.6m,第三个国旗长60cm,宽40cm,第四个国旗长15cm,宽10cm 这几面国旗的形状是一样的,但长和宽却各不相同,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各个国旗的长宽的比值都相同,都是3:2) 2.探究新知 (1)理解比例的意义 实践活动:根据刚才的发现,画一面与这几面国旗长和宽都不同的国旗外形,并保证不变形。 汇报展示:让学生汇报自己所画国旗的长和宽,并说明为什么没有变形。 理解比例的意义: 这些比化简后都是3:2,也就是比值是多少呢?(3/2) 教师边板书边总结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一个等式: 2.4:1.6=60:40或2.4/1.6=60/40 像这样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我们已经知道组成一个比的两个数分别叫做比的前项和后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页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在图上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分组讨论,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请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组成的比例分类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结合板书归纳:根据同学们找到的结果,我们看到,这四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都可以组成比例。同样,这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也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宽与长的比也都可以组成比例。另外我们还发现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值与宽与宽的比值也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与宽与宽的比页可以组成比例。根据两个相等的比可以组成比例,从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我们可以组成许多哥比例。 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观察黑板上的比例式,你能发现比例的内项与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解比例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10和9:152:80和5:200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示比例:3:9=():15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9=1/3,想():15=1/3(5比15等于1/3);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师:像这样,

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 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学生读题。师:1:10是谁与谁的比?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师:题 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320 米。)师: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 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知道其中的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师:不知道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在板书下面 加上“未知项”三个字)师: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怎样根据这个比例中 的三项来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呢?这就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比例 的基本性质。我们把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可以写成 一个比例,谁来说说看?板书:解:设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 度是x米。X:320=1:10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这个比例改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谁上来做做?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授课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圆柱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有两个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它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的认识是本单元的起始教材,是学生在学习圆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来认识的。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是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体积以及圆锥和球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可见,圆柱的认识教学在后继的几何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切实学好。 3、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圆柱的展开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验圆柱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通过同学间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体验成功。 根据学生对图形的认知特点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预测,因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4、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根据学生的认知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因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5、教学难点:圆柱与它的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5、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圆柱体的实物、模型和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学具:自带由卡片制作的圆柱体、剪刀、直尺。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和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为了在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我打算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1、直观演示法、2、操作发现法3、“探究—研讨”法。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认为学生的学习方法非常的重要,所以我打算采用1、观察发现法;2、动手操作法;3、合作交流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所以我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实物的照片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观察,我会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就会描述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这时我就用媒体演示出这些图形的样子,并告诉学生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对圆柱有了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圆柱(这时我顺势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圆柱的组成 由于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我出示教具圆柱体,让学生看看、摸摸,同桌讨论:圆柱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怎样? 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根据以有的认知水平,一部分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方法迁移过来,说出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如:面、高等。但由于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有明显的差异,能比较清晰地表述出圆柱各部分名称的学生可能较少。这时我就会拿着教具圆柱体带着学生认识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练习题

比例练习题 一、填空 1. 4 :5 = 24÷( ) 3.5:( )= 5:7 2. 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3. 如果x ÷y = 320×2,那么x 和y 成( )比例;如果x:3=6:y ,那么x 和y 成( )比例。 4. 一本书的总页数一定,看的天数与平均每天看的页数成( )比例,总路程一定,已行的路程与未行的路程( )比例,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成( )比例。 5. 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4:5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6.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5.6,如果一个外项是2.8,另一个外项是( )。 7. A ×B=C ,当C 一定时,A 和B 成( )比例;当B 一定时,A 与C 成( )比例。 8. 甲数是乙数的5 3,乙数比甲数多( )。(填百分数) 二、解比例 (1)96:X = 16:5 (2)53:0.75=4:X (3) 10X =54.2 三、解决问题 1. 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7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修80米,几天可以修完?(用比例方法解)

2. 一个房间的地面,用面积为9平方分米的方砖来铺,要960块; 如果改用边长为4分米的方砖来铺,需要多少块?(用比例方法解) 3. 一个晒盐场用100克海水可以晒出10克盐。如果一块盐田一次放 入585000吨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吨盐? 4.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5. 小明买4本同样的练习本用了3.2元,4.8元可以买多少本这样的 练习本?(用比例方法解答)。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教学重点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 马上改过“六一”儿童节了,六一班的同学们为了庆祝六一节活动,决定布置班级。莹莹是中队长,所以“买彩带”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莹莹身上。 课件出示莹莹从学校出发买彩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学生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填写提前发放的表格。完成表一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二)情境二 莹莹总算找到了能够买到彩带的商店。课件出示彩带的单价、总价与购买米数,学生在观看课件中,完成表二。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应付的钱数与米数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彩带的米数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米数的比值相同。 5.正比例关系: (1)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购买彩带应付的钱数与米数有什么关系? 6.观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 总结归纳: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解比例 1

“解比例”教学方案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苏教版六年级(下)第45页的“解比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并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过程;使学生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过程中感受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流程: 流程1:教学例5a 流程2:教学例5b 流程3:教学例5c 流程4:教学“试一试”a 流程5:教学“试一试”b 流程6:完成“练一练” 流程7:课堂总结 流程8:完成练习十第6题 流程9:完成练习十第7题 流程10:完成练习十第8题a 流程11:完成练习十第8题b 流程12:完成“思考题” 流程13:布置作业 流程1:教学例5a 教师:李明同学在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后,也在电脑上把下面的一张照片按比例放大。 课件出示例5。 教师读题:现在只知道放大后照片的长是13.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要求出宽,我们必须先理解“按比例放大”是什么意思,你能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吗? 教师:按比例放大的意思呀就是说明这张照片放大前后的相应边长的比能组成比例,例如:放大前的照片的长:放大后的照片的长=放大前照片的宽:放大前照片的长:宽=放大后照片的长:宽。

流程2:教学例5b 教师:现在放大后的宽不知道,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教师:我们就可以假设放大后的照片的宽为x厘米。 课件出示解:设放大后的照片的宽为x厘米。 教师:现在你能列出比例式吗? 教师:我们可以列出这样的比例13.5:6=x:4 教师:动动脑筋,这个比例中的未知数x你能求出来吗?试一试! 流程3:教学例5c 课件出示解答过程。 教师:可以这样来解答。你知道把比例写成“6x=13.5×4”这一步的依据是什么吗? 教师:其实这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写的。你看懂了吗? 教师(指着):现在我们已经把未知数x求出来了,像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的过程,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 教师:请大家完整地看一看解比例的过程,想一想解比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把一个比例转化成这个等式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最关键的还是把一个比例写成等式这一步,它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来的。 流程4:教学“试一试”a 教师:你现在会解比例了吗?请大家看课本45页的试一试,请你接着完成它。 流程5:教学“试一试”b 课件出示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看一看,你做对了吗?说说把比例写成1.2x=75×0.4的依据是什么? 流程6:完成“练一练” 教师:请同学们继续看课本45页上的练一练,把这3题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看谁做得有对又快。 教师:核对一下,你是这样做的吗? 课件出示三题的解题过程。 流程7: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在列比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解比例的依据又是什么? 教师:在列比例式时我们要根据题意,正确找出题目里的比例,列出比例式,在解比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成一个等式,同时计算也要认真、细心。 流程8:完成练习十第6题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些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 教师:请大家先读一读,然后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师:我们可以这样来求未知数。 课件出示解答过程。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意义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意义 知识点 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k (一定) x 变式练习 一、判断? 1. 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一个因数成正比例.() 2. 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 3. 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和剩下的成正比例.() 4. 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 5. 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正比例.() 6. 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成正比例.() 7. 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 8. 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 9. 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成正比例.() 二、填空.

1. 两种()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关系式 是()? 2. 一房间铺地面积和用砖数如下表,根据要求填空. ⑴表中()和()是相关联的量,()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2)表中第三组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是(),比值是();第五组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是(),比值是(). (3)上面所求出的比值所表示的的意义是(),铺地面积和砖的块数的()是 一定的,所以铺地面积和砖的块数(). 4.练习本总价和练习本本数的比值是().当()一定时,()和()成 ()比例? 三、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 平行四边形的高一定,它的底和面积? 2. 被除数一定,商和除数. 3. 小明的年龄和他的体重. 4. 做一件衬衫的用布量一定,生产这种衬衫的总用布量和件数。 5. 拖拉机每天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与天数。 四、思考.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学 校: 钦堂中心学校 班级:六年级 学科:数学 教师:张国强

本册教材分析 日期:_________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专项复习题(最新)

一、填空题 1、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质数,一个内项是0.5,另一个内项是( )。 2、甲数× 43 =乙数×60%,甲:乙=( : )。 3、0.75:3 2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4、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 它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5、在 1000 1 的图纸上,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6平方厘米,它的实际面积是( )平方米。 6、甲数的5 3是甲乙两数和的41 ,甲乙两数的比是( )。 7、一个比例式,两个外项的和是37,差是13,比值是6 5 ,这个比例式可以是( )。 8、一车水果重1.8吨,按2:3:5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丙三个水果店,乙水果店分得这批水果的(  )。 9、星期天,小丽看一本书用了2小时15分,小红同样一本书用了2.15小时,小丽和小红看书用的时间比是( )。 10、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外项都质数,它们的积是22,一个内项是这个积的10 1 ,这个比例式可以是( )。 11、两地相距8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400000的地图上,应画( )厘米。 12、一杯糖水,糖与水的比是1:4,喝去2 1 杯糖水后,又用水加满,这时杯中糖与水的比是( )。 13、已知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分别是3和41,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是2 1 ,这个比例是( )。 14、甲数比乙数多 3 2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15、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5,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2:3:4,甲数是( )。 16、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 8 1 ,另一个外项是( )。 17、圆柱的高一定,圆柱的底面积与体积( )比例。 0 80 40120 160千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总复习《数的认识》

《数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认识》这一内容,让学生练探索,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沟通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 由于本节知识点多,又都是学生学过很长时间的内容,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情景引入—逐类复习—解决问题这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说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沟通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 ⑵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水平,增强探索和掌握数学知识、规律和方法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体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德育渗透:爱护环境,保持卫生 说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 说教学难点:

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 教具准备: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通过教材中提供的情景图,初步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数,感知各类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然后引出课题。 二、逐类整理和复习 (一)、整数(二)、分数1.什么叫做分数?2.分数的分类。 4.解决相关的问题(出示幻灯片) (三)、小数1.什么叫做小数?2.小数的分类。3.什么叫做循环小数?4.解决相关的问题(出示幻灯片) (四)、百分数 1.什么叫做百分数? 2.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解决相关的问题(出示幻灯片) 三,综合练习:辨一辩(出示幻灯片) 四、快乐提升,巩固练习(出示幻灯片) 五、总结。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习题 第4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组成一个比例是:()1、用0.4、1.2、1.5和 2 答案提示:(答案不唯一) 1 1.2:0.4=1.5: 2 第4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2013年5月22日,中华鲟纪念币和白鳍豚纪念币的价格比是2:3,每枚中华鲟纪念币的价格是50元,每枚白鳍豚纪念币的价格是多少元? 答案提示: 75元。 解题思路: 解:设每枚白鳍豚纪念币的价格x 元。

50: x = 2: 3 2x=50×3 2x= 150 x=75 答:每枚白鳍豚纪念币的价格是75元。 第4单元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3、一堆西瓜,西瓜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 西瓜的数量与总价成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 答:不成比例。 解题思路: 虽然西瓜的数量增加,总价也随着增加,但是总价与数量的比值(单价)是变化的,所以不成比例。 第4单元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4、李刚和王红做同样多的数学题,两人做题的效率比是5:8,

两人做题的时间比是多少? 答案提示: 答:8:5 解题思路: 做题的总数量一定,做题的效率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因此是8:5。 第4单元比例——比例的应用 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个城市之间高速公路之间的距离是5.5cm。在另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这条公路的图上距离是多少? 答案提示: 解:设甲、乙两城高速公路实际距离x厘米。 1: 2000000=5.5: x

x=2000000×5.5 x=11000000 11000000cm=110km 设高速公路在1: 5000000地图上图上距离为y cm。 1: 5000000=y: 11000000 5000000y=11000000 y=2.2 答:这条公路的图上距离是2.2厘米。 解题思路: 根据比例尺1: 2000000求出甲乙两城高速公路实际距离,再根据比例尺1: 5000000求出该地图上这条公路的图上距离。 第4单元比例——比例的应用 明明量得公园的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57米,他想把它画在平面图上,请你帮忙画一画。(比例尺根据纸张的大小和圆规的大小确定。)

2017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优秀说课稿 第一单元负数 认识负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进行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板书)首先,我将从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方面对本课题进行阐释。 一、教学内容 接着,进入第一个环节,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二、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方面,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四个环节对本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个环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负数》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负数的引入是数系的又一次扩展。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认识负数打下基础。教材通过大量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悟到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用已经学过的数(也就数正数)已不能明确地表达所需要的意思,从而产生了负数。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把运动引入到数学中来,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数量的方向性和相对性。通过对0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感悟到: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分界线,或者两种相反变化的原始状态,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制定了以下三方

面的教学目标: 1.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通过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教学重难点: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在教学重难点这一环节。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对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进行比较。 (四)教法与学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学生社会经验出发,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第一,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负数的意义。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 (2)第二,练习巩固法:通过练习巩固,力求使学生突破重难点,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3)第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课件演示可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法指导上,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创设情景,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练习题

一、判断下面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因为和的()一定, 所以()和()正比例。 2.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 )○( )=( ) 因为和的()一定, 所以()和()正比例。 3. 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周长和长。() 因为和的()一定, 所以()和()正比例。 4.小麦的每公顷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 )○( )=( ) 因为和的()一定, 所以()和()正比例。 5.平行四边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 ) ( )○( )=( ) 因为和的()一定, 所以()和()正比例。

6. 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 ) ( )○( )=( ) 因为和的()一定, 所以()和()正比例。 7.圆的周长和半径。() ( )○( )=( ) 因为和的()一定, 所以()和()正比例。 8.圆的面积和半径。() 因为和的()一定, 所以()和()正比例。 9.甲地到乙地,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 因为和的()一定, 所以()和()正比例。 10.小明要做了12到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做的题。() 因为和的()一定, 所以()和()正比例。 11.三(1)班的出勤率一定,全班人数和出勤人数。() ( )○( )=( )

因为和的()一定, 所以()和()正比例。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自己写出理由.1.平行四边形的高一定,它的底和面积. 2.被除数一定,商和除数. 3.小明的年龄和他的体重. 4.做一件衬衫的用布量一定,生产这种衬衫的总用布量和件数。 5.拖拉机每天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与天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岩洞村完小教师杨庆芬 教学内容:P40~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40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10 3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2)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以写成: 6.14.2 = 40 60 指着比例式5: 10 3=2.4:1.6 60:40=15:10 2.4:1.6=60:40 提问:“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让学生齐读一遍。“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过程

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解比例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容在联系和广泛应用,情感与价值观。 2、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 解比例 教学难点: 解比例的方法。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掌握解比例的根据。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80和5:200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15 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 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 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9=1/3,想():15=1/3(5比15等于1/3);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 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课件出示)。 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学生读题。 师:1:10是谁与谁的比?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 师:题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320米。)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二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的意义。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和学情分析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2、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2页到33页。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和初步理解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例外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盛解决问题的策略。 3、教材安排了五个教学活动,一是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例的应用。二是四面国旗的大小例外,但因为是按一定比例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由此引入比例的教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的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资源。四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铺垫。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4.本节课是在比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之前对比的意义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一些学生已经知道了比例的意义,并且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但是理解并不是很透彻。大部分学生对新知识比较生疏。因此,学习本课时,通过五个活动,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在问题中发现比例,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更好的区分比和比例,深入理解和运用比例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知识点

比例知识点总结与复习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变化方向相同),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变化方向相反同),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3)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关键是看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那么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那么就成反比例。 4、比例尺 (1)比例尺的意义: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按表现形式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按用途分为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 (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应用比例尺画图的方法:○1确定比例尺○2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3画图并标出名称和比例尺。 5、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特点: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一看、二算、三画。 6、用比例解决问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先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再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正比例

正比例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正比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路程=速度。 板书: 时间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总价=单价。 板书: 数量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板书: 工作时间 2.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

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彩带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 (2)彩带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彩带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 ①彩带的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彩带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 路程=速度(一定)。 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 时间 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 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4.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关系。 教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