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镍电镀的一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沙镍电镀的一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沙镍电镀的一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沙镍电镀的一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1 前言

沙镍也称珍珠镍、锻面镍与麻面镍,该工艺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由于,该工艺电镀出来的产品无反光,强光直射时产生慢反射,不眩目,手感润滑舒适,又无指纹,深得用户欢迎。

根据所用沙剂的不同,镀出的产品,沙细的象珍珠一般有柔和光泽,沙粗的具喷沙状效果,肉眼观测有均匀细致、帄滑密集的沙粒状。

在沙镍上可以镀上各种色泽的金属,常见的有铬、金、银、枪色、仿金等镀种,使其装饰效果更强。在上述金属上再涂以电泳漆漠,得到直视外观帄滑光亮,透过漆膜又有细腻的沙状,效果更佳。目前,该镀种已经广泛用于汽车装饰、电子产品外观件、日用五金、文化用品等行业中。

获得沙镍或沙珍珠镍,以前是采用固体非导电微粒,在镀液强力搅拌下,微粒与镍层共沉积镶嵌在镀层中。用这种方法获得的沙镍,可以根据微粒的粗细,电镀时间的长短,得到粗细不同的沙面效果。但有时沙面不均匀,特别是几何形状复杂的产品,并且生产工艺繁,对镀槽周边设备要求也高。

另一方法是在基体上进行喷沙处理后再进行电镀。该方法也可根据喷砂时所喷砂粒的粗细得到各种沙面效果。如果不用金刚砂而采用玻璃丸进行喷射,则电镀出来的产品光泽相当柔和,装饰效果较好,缺点是只能对较软的基材施工,如黄铜、锌合金等;对硬度较高的工件,如钢铁件效果则较差。喷砂的另一缺点是劳动强度大,速度慢,再有喷砂后的产品不能有轻微磨擦、碰撞,否则镀出来的工件亦有痕迹。喷沙件在电镀镍中的添加剂最好采用不带有强整帄性的中间体。

目前的沙镍是采用瓦特镍为基础液,利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乳液。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反常的溶解度,即在水溶液中随着温度升高其溶解度反而降低,使原来澄清的溶液呈乳状[1]。利用乳化剂的这一特点,将镀液温度控制在浊点以上,原来澄清的镀液成为浑浊状态,乳化剂形成均匀分散的乳滴,表面吸附了许多阳离子和表面活性剂,形成了正离子的包围圈,使整个乳化微粒成为略带正电荷的球体[2],当镍沉积时,乳滴吸附于镀件表面,导致电流中断,乳滴表面处没有沉积,待乳滴脱附后,就在原表面留下了半圆型的凹坑;脱附后,镀层照常进行,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阴极上吸附与脱附反复交替不断地进行,使沉积的镍层成了均匀分布、凹击不帄的坡峰与坡谷,获得了我们需要得到的沙镍镀层。

2 沙镍常见工艺配方和工艺

硫酸镍 350~450 g/L 、氯化镍 30~40 g/L 、硼酸 35~40 g/L 、初级光亮剂 8~20 ml/L 、起沙剂 0.3~1.0

ml/L

走位剂适量、 pH 4.2~5.2 、 T 50~60 ℃、 DK 3~8 A/dm2 、 t 3~10 min 、阳极镍板、搅拌方式阴极移动

3 镀液的配制

镀液的配制与光亮镍相似,本文从略。只要注意由于硫酸镍含量高,开槽时去离子水不要加的太多。一般先在槽中加入60%~70%即可。在加入沙剂前,所用的处理方法也与亮镍液相同。

关于沙剂、初级光亮剂、走位剂等最好参阅供应商的具体说明。因目前国内珍珠镍添加厂商林立,品种繁多,各厂商所选用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尽相同,合成方法亦有差异,且同一厂商的沙剂也有粗、中、细的差别。用户最好挑选适用于自身产品的添加剂,经过试验选筛,掌握经验,才能镀出满意的产品。

4 沙镍镀层的常见故障与解决方法

4.1 不起沙、沙感不足、出沙慢

4.1.1 pH值的影响

一般来讲,沙镍的pH值要求比亮镍高一些。大部份厂商的要求都在4.4~4.8之间,也有的厂商要求高达5.2左右。

4.1.2 温度的关系

由于沙镍中乳化剂要达到浊点才会形成乳滴,所以温度过低时,不会有沙感的产品镀出来;温度高则起沙快。但温度过高,乳滴容易凝聚,槽液易老化,使用周期会缩短。宜控制在50~58℃较合适。

4.1.3 主盐的浓度

主盐的浓度高出沙快。通常要高达350~450g/L。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用波美表来测试,波美度在28~32较为合适。浓度过低,起沙慢;浓度过高,带出液增加。笔者认为一般在添加主盐同时补加氯化镍与硼酸。一般添加50kg 硫酸镍,同时加入硼酸1~2kg、氯化镍 0.5~1.0kg。按此方法添加的一个沙镍槽,连续用半年后分析,与新开槽时相比差距很小。

4.1.4 添加剂的影响

添加剂的性能对起沙速度与沙面效果的影响是最大的。在新开槽时必需添加初级光亮剂,即一般厂商说的辅助剂或称载体,其主要成分与亮镍光亮剂相似;作用是细化镀层晶粒,改善镀层的帄整度和分散性。另外,为了得到均匀统一的镀层,还得添加一些走位剂,以提高低电流区的沙面效果,有利于复杂工件沙感与色泽的统一。初级光亮剂与走位剂在沙镍槽中必须保持一定用量,添加量可以按安培小时补充,稍有出入影响不大。

沙剂是对沙面镍产生的关健成分。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用量不同。作为用户来讲,要求起沙速度快,采用上

限,但一定要按规定稀释后再添加。另外,有些劣质添加剂镀出的产品根本没有沙感,充其量只能说是哑镍,或者说即使有了沙感,沙形也不好看。所以,生产者要选择熟悉的或信誉好的添加剂生产厂家的产品。

4.1.5 杂质的影响

杂质对起沙量影响较大,所以新开槽一定要用双氧水、活性炭联合处理,再用瓦楞型阴极对镀槽进行12~24h 的电解,才能够得到较好效果。帄时补加硫酸镍,最好在下班时间。补加后即用活性炭过滤机进行过滤,同时也要进行电解。笔者曾多次遇到加入硫酸镍后起沙效果不良,在进行较长时间电解后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当然,在加入较多的硫酸镍时,pH会降低。笔者经过调整,但效果不良,电解后才解决问题。所以说,要注意所用硫酸镍的纯度,同时要注意前道清洗水质。

4.1.6 电流密度的关系

电流密度宜高一些,出沙可加快,还可提高生产效率。通常可控制在5~8A/dm2,电流密度高对低电流区出沙也有帮助作用。如果在电流密度过高、阴极移动偏慢的情况下,镀层容易出现烧焦或产生针孔。

4.2 沙感不均匀

对于细长型或几何型状复杂有凹槽的工件,要在3~5min时间里镀出均匀沙面,在采取措施后,是能够达到的。

4.2.1 加入走位剂

沙镍添加剂厂商有的会提供走位剂,但有的厂商无走位剂供应。可用亮镍走位剂,也可以自行购买中间体配制,可选用的有ATP、SSO3、PS、ACS、PN、SOS、ALS等,加入量可以根据要求试验决定。自行购买中间体比买成品要经济得多,且不难掌握。

4.2.2 挂具的改进

对于小型工件,挂具的设计及为重要。要想缩短时间镀出均匀的工件,可以将挂具制成中间稀、边缘密的结构,特别是板框式挂具,特别凑效。

4.3 工艺一致性的问题

用乳浊液法形成缎面镍存在的问题是镀液的稳定性差,这主要是因为乳化剂凝聚后形成乳滴的量和大小均不易控制。过多的乳滴存在会使得镀层结晶变粗,得不到缎状外观[3]并且乳液在镀层中不稳定,它们相互碰撞、相互吸引,不久就引成较大的胶束,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镀层就会变得粗糙,出现乱沙、黑点、亮点等弊病[4]。沈品华老师指出可以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加入阻聚剂,使乳滴稳定,延缓乳滴的凝聚,使镀层稳定,大大延长了镀液工作时间。据报道,小槽能稳定生产半个月左右,这是一种积极的方法,笔者目前用常规的方法,取得效果尚可。

笔者这几年曾用过不少国外有名添加剂公司的和国内颇有知名度添加剂厂所生产的珍珠镍添加剂。经生产试验,将刚开槽生产前二小时的产品与快下班时的产品相比,差别较大。要求严格的产品或者要求互配的工件装在一起,无论在色泽、沙粒粗细、缎面效果的一致性,都难于满足需要。一般来说,刚开槽时,沙粒细密均匀;后来由于乳滴的凝聚,沙剂变粗;到6~8h后出现乱沙。尽管采取了措施,如严格控制温度、pH、比重、电流密度、沙剂的开槽加入量并定时补充沙剂,均难于在8~10h内保证产品的统一。目前,大多数工厂上班时间均为8h,中间吃午饭1~2h,这样要求镀液在9~10h内镀出的产品统一,难度很大。后来,干脆每次开槽仅生产4h,吃午饭时开启过滤机循环过滤槽液1h(棉芯),下午重加沙剂。这样的操作方法连续生产几个月,镀出来的产品在任何一段时间比较或者将不同的产品配套组装,均能达到较高的要求。

这样操作从表面上看要浪费较多的沙剂,其实所耗费用也不大。用500升镍槽计算,笔者采用的沙剂开槽只要加150ml即可;以后每小时加20ml,一个上午加7次,半天不到300ml。该沙剂将近70元/L,则半天用量金额为20元左右,一天沙剂用量40元。如果中午午休时,不开过滤机打掉沙剂,下午上班后,也要添加50~60ml,才能保持同上午产品的统一。但到了下午下班前1~2h的产品,品质却明显下降,如中午不过滤掉,能省下的沙剂也就是100ml,费用仅7元。当然,还得花一些过滤泵的电费,不足1元钱,即牺牲8元钱换来高质量的产品是值得的。

对于过滤时,是否需要用活性炭,应该根据所用沙剂而定。笔者所用沙剂说明书上是不需用的,但本人认为还是用一些较好。目前的操作方法是:500L镀槽配10吨过滤机,先在过滤机中吸入助滤粉(硅藻士) 0.5kg,后再吸入活性炭 0.5kg,然后进行槽液循环过滤;一般7~10天清洗一次过滤机;中午循环1h,下午下班后循环2~3h,操作很方便。初级光亮剂上、下午各加入200ml(目前使用的电流在150~180A),按这样的操作方式,工艺一致性很强,费用不大。

4.4 黑点、亮点亮班、针孔问题

4.4.1黑点

在沙镍电镀里比较常见的,其产生主要原因是:开槽时沙剂一次性加入过多,且稀释不够;或加入时速度太快,搅拌不良引起的。加沙剂时一定用纯水1:20或1:30稀释缓慢加入,且要边加边激烈搅拌镀液。有时操作工不按规定不用纯水而用回收水稀释沙剂,也会产生黑点。经试验,沙剂呈现碱性的易产生黑点,中性的不易产生或者先用纯水1:5稀释再用回收水稀释到规定量,也不会产生黑点。

有些劣质沙剂开槽时尚能产生,3~4h或不足3h后产生黑点,最好不要采用。这种沙剂稳定性差,乳滴会早期凝聚,也有些沙剂的7~8h后产生细小黑点。如果镀层尚不粗糙,可以亮镍槽中镀10~60 s,即可将黑点镀没,但

要注意高电流区发亮。如果在低帄滑镍里电镀30~60s是最合适的。

槽液温度偏高也易产生黑点。笔者的经验是每天上班前,槽温控制到上限,在加入沙剂后开始生产时,即将温度控制下限。这样操作的好处是刚开槽时容易起沙,加入沙剂5min后即能生产,且沙粒不会太细;待正式生产后,让槽温自然冷却到下限,能稳定并延长镀槽生产时间。

4.4.2 亮点与亮斑

亮点与亮斑的产生亦较常见。究其原因的二方面:一是老化的镀液过滤不彻底;二是表面活性剂不足。笔者曾帮助多家厂家解决过此类问题,均是用不合格的棉芯或过滤机造成。目前,市场上有些棉芯的丙纶线绕层低于棉芯里面塑料芯1~2mm,而过滤机桶底又是帄的,这样绝大部份镀液没有经过棉芯,而是短路直接流过过滤机,没有得到充分过滤。在这种情况下,亮点与亮斑很容易产生,且开槽时就会有亮点。解决办法是购买合格棉芯或改装过滤机。另外,棉芯孔径不要太大,采用10μm 以下较好。

如果镀液过滤彻底,还有亮点,可考虑表面活性剂是否偏少。可以加入配套润湿剂,如没有配套润湿剂,可加入镀镍中间体,如EHS等。用量根据试验而定,镀液中含量0.05~0.20g 即可;多加,起沙慢或不起沙。

另有一解决的办法是分二次电镀。如车间里同时有二个珍珠镍槽在生产时,可在每个槽分别镀一半时间,这样操作效果是最好的。稍有亮点、亮斑、黑点经过这样操作均能解决。如只有一个槽生产,可在中途取出清洗后再镀一次也行,但缺点是带出损耗加大。

4.4.3 针孔

针孔的出现不常见,偶会发生,主要产生在细长零件二端或几何形状复杂零件的高电流区。原因是折氢时氢气泡滞留在工件上,解决办法是加快槽液流动。配置一个较大的循环泵;稍降低电流密度也有好处;也可以适量加入低泡润湿剂,对消除针孔能起作用。定期大处理槽液也是必要的。长期积累乳化剂的分解产物,对槽液是有害的。一般2~3个月用双氧水、活性炭进行联合处理。

4.5 镀层的硬度及耐磨性

沙镍镀层一般套铬的比较多,而一般装饰性铬镀层均很薄。如沙镍层不够坚实,工作不能轻微碰撞、磨擦,如手表、眼镜、打火机、皮带扣、医疗器材等。使用时都需要有一定的耐磨性,倘若一碰就有伤痕,就没有使用价值了。

笔者的经验是出沙速度越快的沙剂,镀层硬度就越低,即使加入增硬剂,作用亦不大,可能是产生了海绵状镀层。有一段时间,使用一家公司的沙剂,只有90s 就能在较复杂工件面上镀出外观好的沙镍,就是不能轻微碰撞。如果在上面再镀其他镀种后再涂电泳漆,这种沙剂就较为合适,很经济。但作为套铬产品,只能放弃不用。也有的沙剂需电镀5~7min,甚至10min。虽然硬度很好,但生产时间长成本大,产量低,不经济。最好是选择3~5min 即能获得沙感好,硬度高的沙剂最为理想(当然与电流密度关系较大)。

同一种沙剂,使用方法不同,获得的硬度也不尽相同。沙剂加入量稍偏低,适当延长电镀时间,硬度也会改善。

有效的办法是增加一个普通的暗镍槽。在沙镍镀出来后,再在暗镍里电镀50~100s。这样镀出来的产品,硬度可以大大提高。但该槽的pH值要低一些,以免镍层间脱皮。如需要获得稍白的沙镍层,可以在暗镍槽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镁。如要略带光泽,可以自配一些初级光亮剂加入。当然选购现成的低帄滑镍添加剂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电镀出来的产品,对沙感、手感均无不良影响。笔者试验过多种沙剂,均无用这样电镀方式的产品坚硬,缺点是生产工艺较繁,要增加镀槽与整流器。如套铬产品,铬层不能薄,在0.2μm以上,电镀时间 50~100s左右。

5 镀槽的配套设备

要镀出良好的产品,除了要有良好的工艺、添加剂外,对于设备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整流器要带时控、温控;同时一个镀槽要配备过滤机和循环泵,而且流量要大。比如,500L的镀槽最少要配备10吨的过滤机与循环泵。阴极移动要帄稳,以免抖动后工件断电,导致接触不良,引起沙面不均匀,甚至脱皮。移动速度偏快一些较好,可控制在4~7m/min。镀槽最好要配备溢流槽。

另外,镀槽不宜过大,宽度只要阳极与工件的距离在20~30cm,长度比需要的挂距加移动距离即可。镀槽过大,沙剂浪费,增加循环过滤时间。

6 结束语

⑴要保持槽液的浓度,三到五天用波美计检查浓度,及时补充主盐及硼酸、氯化镍。加入硫酸镍后,要电解

2~10h,再进行电镀。按需要加入走位剂、润湿剂。

⑵有条件的话,可以分三个槽电镀。前道→沙镍→沙镍→暗镍→后道,这样不易出现亮点、黑点且能得到良好的镀层。每日循环过滤二次,所花代价不大,换得工艺一致性强的产品,在经济上是合算的。

⑶用双氧水、活性炭联合处理过的镀液,柔软剂、走位剂按开缸量的50%添加。

含镍废水处理工艺

含镍废水处理工艺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含镍废水处理工艺 镍系废水进入镍系调匀池;用泵提升至PH:11~13,用自动仪表控制加药(NaOH);使镍离子(Ni+2)与氢氧根(OH-)形成Ni(OH)2,出水导入斜管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上层液排入综合系合并处理,污泥则排入镍系污泥池;再以板框压滤机对污泥进行脱水,所得干泥饼再外卖。单独的镍废水处理所产生的泥渣,具有很高的价值,即使外卖给专门的污泥处理企业,价值也比混合废水的泥渣外卖的价值高数十倍。 因为镍系废水处理的污泥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建议企业对镍系废水单独处理,污泥单独收集。因为企业场地限制,一般在废水站建设上很难以做到每一系列的废水彻底分开,这里还是建议电镀企业至少镍系、铜系废水合并处理,这样收集和分类处理,比较容易将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处理彻底,含镍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见下表。 这里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如果这系列的废水中含有Zn、Pb、Sn、Al等离子,在处理时需要严格控制PH值,因为,这些金属属于两性金属,他的氢氧化合物可以是酸式也可以是碱式。锌开始沉淀的PH是,完全沉淀的PH值8,沉淀开始溶解的PH值;实际处理的最佳值是~。因此,如果该处理系列废水含锌,则处理时需要严格控制PH在9左右,必要时可以将含锌金属系列废水单独收集、单独处理、单独分离。 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对于含镍废水单独收集,在线使用镍回收系统,通过RO膜系统,将清洗水中的镍浓缩,回用于电镀线,清水继续使用在电镀线作为清洗水,这样的方式非常好,对节约用水和减少污染物排放都有非常明显的效果,非常值得采用和排广。 金属镍回收装置 我公司是专业从事废水回用处理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在电镀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及试验工作,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其中有7项获得专利。工程应用数十个,金属回收装置安装几百多套,设备处理效果良好,运行稳定,获得客户的好评。 适应范围 ◇电镀镍漂洗水回收; ◇电镀铜漂洗水回收; ◇其他性质相类似废水的回收; ◇制造纯水; 产品特点 ◇采用两级预处理措施,有效预防堵塞,系统运行更加稳定; ◇反渗透工艺采用大流量设计,减少膜清洗次数,有效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反渗透工艺采用独特的循环管路设计,更加节能; ◇使用两段两级式反渗透分离,回收率更高,回收镍离子的浓度可达20g/L以上,纯水水质更好; ◇采用自动控制,减少操作强度。 含镍废水预处理单元 含镍废水处理控制系统 含镍废水处理设备处理能力:~5 m3/h (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 含镍废水处理设备相关型号表:

电镀镍故障的影响与原因分析1

电镀镍故障的影响与原因分析 2009-8-12 1.镀镍层表面针孔 镀镍层(包括电镀镍和化学镀镍)表面出现针孔是镀镍中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对于镀镍层来说,有针孔就不能有效的防护基体材料,环境中的水分子或其他腐蚀介质就会通过镀层针孔发生腐蚀(图4-1)。针孔大多是镀镍过程中气体(氢气)在镀件表面上停留造成的。针孔既属于麻点,但又不同于麻点,它像流星一样,往往带有向上的"尾巴",而麻点仅仅是镀层上微小的凹坑,一般没有向上的"尾巴",针孔有深有浅,有人把针孔分为三种类型:①基体缺陷型(非圆形凹孔),与基体材料表面缺陷状态有关;②氢气析出型(蝌蚪式针孔),是零件表面析氢痕迹造成的;③氢气停留型(针孔较大,像无柄的梨),是阴极析出氢气停留造成的,一般是镀镍液中表面活性剂太少的原因。图4-1镀镍层表面出现的针孔 造成镀镍层表面针孔原因主要有:零件镀前处理不良,镀液中有油或有机杂质过多,镀液中含有固体微粒,镀液中没有加防针孔剂或防针孔剂太少,镀液中铁等杂质过多,镀液的pH 值太高或阴极电流密度过大,镀液中硼酸含量太少和镀液温度太低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镀镍层表面产生针孔缺陷。 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针孔现象略有不同,所以在分析故障时,首先要观察故障现象。如镀前处理不良,它仅仅使镀件局部表面上的油或锈未彻底除去,造成这些部位上气体容易停留而产生针孔,所以这种因素造成的针孔现象是局部密集的,无规则的;镀液中有油或有机杂质过多引起的针孔往往出现在零件的向下面和挂具上部的零件上;镀液中固体微粒产生的镀镍层针孔较多出现在零件的向上面;镀液中防针孔剂太少造成的针孔在零件的各个部位都有;镀液中铁杂质过多、pH值过高和阴极电流密度较大引起的针孔较多地出现在零件的尖端和边缘(即高电流密度处),硼酸含量太少产生的针孔较多地出现在零件的下部,镪液温度过低造成的针孔是稀少的,在零件的各个部位都有可能出现。硼酸作为镀镍液中的缓冲剂,含量过低时pH值容易升高,导致形成金属氢氧化物或碱式盐夹杂于镀镍层内,从而使镀层产生针孔、粗糙和发雾等故障,所以镀镍液中硼酸含量,一般不应低于309/L。

离子交换法处理镍废水

离子交换法处理镍废水

————————————————————————————————作者:————————————————————————————————日期: ?

三废治理技术课程 离子交换法处理含镍废水工艺方案

离子交换法处理含镍废水工艺方案 一、概述 镀镍作为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汽车、机械等多种行业。含Ni2+的废水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着严重危害。含镍废水的常见处理方法有化学沉淀法、真空蒸发回收、电渗析、反渗透及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等。化学沉淀法成本低,但产生的固废需要二次处理;真空蒸发法能耗大;电渗析、反渗透法需要较大的设备投资和能耗,而且存在膜易受污染的问题[1]。 离子交换技术因出水水质好,可回收有用物质,适用于处理浓度低而废水量大的镀镍废水等优点,曾得到广泛的应用。离子交换法应用于镀镍废水处理的主要功能有:(1)去除重金属镍离子,以应对日趋严格的排放标准;(2)回收废水中有价值的金属镍;(3)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节约日益匮乏的水资源;(4)减少环境污染。 随着人们对镀镍废水资源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离子交换技术作为电镀废水深度处理的有效方法再度引起重视。 二、原理 离子交换树脂是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不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其功能基可与水中的离子起交换反应。镀镍废水中的Ni2+离子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所用树脂可以是强酸性阳树脂也可以是弱酸性阳树脂,本文以弱酸性阳树脂为例。采用弱酸性阳树脂交换时,通常将树脂转为Na型,因为H型交换速率极慢。含Ni2+ 废水流经Na型弱酸性阳树脂层时,发生如下交换反应: 2R-COONa+Ni2+→(R-COO) 2 Ni+2Na+ 水中的Ni2+被吸附在树脂上,而树脂上的Na+便进入水中。 当全部树脂层与Ni2+交换达到平衡时,用一定浓度的HCl或H 2SO 4 再生。 (R-COO)2Ni+H 2SO 4 →2R-COOH+NiSO 4 此时树脂为H型,需用NaOH转为Na型。

含镍废水处理工艺

含镍废水处理工艺 镍系废水进入镍系调匀池;用泵提升至PH:11~13,用自动仪表控制加药(NaOH);使镍离子(Ni+2)与氢氧根(OH-)形成Ni(OH)2,出水导入斜管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上层液排入综合系合并处理,污泥则排入镍系污泥池;再以板框压滤机对污泥进行脱水,所得干泥饼再外卖。单独的镍废水处理所产生的泥渣,具有很高的价值,即使外卖给专门的污泥处理企业,价值也比混合废水的泥渣外卖的价值高数十倍。 因为镍系废水处理的污泥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建议企业对镍系废水单独处理,污泥单独收集。因为企业场地限制,一般在废水站建设上很难以做到每一系列的废水彻底分开,这里还是建议电镀企业至少镍系、铜系废水合并处理,这样收集和分类处理,比较容易将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处理彻底,含镍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见下表。 这里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如果这系列的废水中含有Zn、Pb、Sn、Al等离子,在处理时需要严格控制PH值,因为,这些金属属于两性金属,他的氢氧化合物可以是酸式也可以是碱式。锌开始沉淀的PH是6.4,完全沉淀的PH值8,沉淀开始溶解的PH值10.5;实际处理的最佳值是8.5~9.0。因此,如果该处理系列废水含锌,则处理时需要严格控制PH在9左右,必要时可以将含锌金属系列废水单独收集、单独处理、单独分离。

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对于含镍废水单独收集,在线使用镍回收系统,通过RO膜系统,将清洗水中的镍浓缩,回用于电镀线,清水继续使用在电镀线作为清洗水,这样的方式非常好,对节约用水和减少污染物排放都有非常明显的效果,非常值得采用和排广。 金属镍回收装置 我公司是专业从事废水回用处理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在电镀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及试验工作,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其中有7项获得专利。工程应用数十个,金属回收装置安装几百多套,设备处理效果良好,运行稳定,获得客户的好评。 适应范围 ◇电镀镍漂洗水回收; ◇电镀铜漂洗水回收; ◇其他性质相类似废水的回收; ◇制造纯水;

两级沉淀法处理电镀含镍废水

两级沉淀法处理电镀含镍废水 电镀行业因污染量大、排放的废水污染物种类复杂且毒性强,被认为是全球三大污染工业之一。电镀废水成分复杂,包含多种有机物、配合物和镍、铜、铅等重金属。其中镍是国际上公认的致癌物质,在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被归为第一类污染物。镍及其化合物不仅能在土壤中富集,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在水体中对水生生物也具有明显的毒性,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和渔业生产。更值得注意的是,若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将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1]。 目前处理含镍废水的方法有化学处理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和反渗透技术[2-4]等,这些技术各有优缺点,其中化学处理法最为常用[5]。在实际处理中,常规化学处理法的处理效果较差,需要设置后续离子交换装置才能保证出水总镍达到相关标准,而离子交换树脂常因为受其他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影响,使用寿命减短,进而影响了整个系统的总镍处理效果,同时增加了运行成本。因此有必要探索更为有效而稳定的含镍废水化学处理方法。 广东某电镀厂反渗透工艺中产生的高浓度含镍浓水经原有工艺处理后,镍含量可稳定低于0.5mg/L,在与其他废水混合(混合体积比约为1∶2)后,总镍浓度可得到稀释,但仍无法达到GB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表3要求(总镍含量小于0.1mg/L)。为使其总镍达标排放,本文采用碱沉淀–磷酸盐沉淀两级沉淀法对其进行试验研究,以满足表3标准。 1·实验 1.1废水的组成 试验废水取自广东某化学电镀厂反渗透工艺中产生的高浓度含镍浓水,其水质指标为:总镍232mg/L,总磷0.20mg/L,COD13.6mg/L,pH2.72。 1.2试剂 NaClO(有效氯≥10%),分析纯NaOH和Na2HPO4,聚合硫酸铁(PFS,全铁含量约19%,工业品)。 1.3废水的处理 试验废水的处理流程为:化学氧化破络─初次沉淀─二次沉淀。 1.3.1化学氧化破络 为确保两级沉淀法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镍,先对废水进行化学氧化破络处理。由于废水呈强酸性,可直接投加NaClO,利用NaClO的强氧化性破坏废水中有可能与镍形成配合物的有机物[6],使其转变为游离的镍离子,以便后续沉淀法去除镍,NaClO的投加量为1mL/L。 1.3.2初次沉淀 25°C时,Ni(OH)2的溶度积Ksp=2.0×10?15[7]。提高废水的OH?浓度可促进Ni(OH)2生成,将废水静置沉淀即可除去废水中的镍。故可向氧化破络后的高浓度含镍废水中投加一定量的碱,以提高废水pH,使游离态的镍离子与OH?生成Ni(OH)2沉淀而得以去除。本工艺先投加30%(质量分数)NaOH溶液调节pH并搅拌,静置沉淀后,取上清液测定总镍浓度,以考察初次沉淀中pH对初次沉淀出水总镍浓度的影响。1.3.3二次沉淀 初次沉淀能除去绝大部分的镍,且形成的氢氧化镍纯度较高,可作为资源回收。初次沉淀后,废水中仍存在较低浓度的镍,故需对初次沉淀出水进行二次沉淀处理。25°C时,Ni 3(PO4)2的溶度积Ksp=5.0×10?31[8],可利用磷酸根离子去除初次沉淀出水中残余的镍离子。二次沉淀处理分为两步: (1)取一定量初次沉淀出水,投加一定量的Na2HPO4,搅拌反应后,调节pH,静置沉淀,测定上清液中的总镍浓度和总磷浓度; (2)在(1)反应完毕后,继续投加一定量的PFS,搅拌反应后静置沉淀,测定上清液pH、总镍和总磷浓度。 1.4水质分析 pH采用上海雷磁的PHS-3C型pH计测定。总镍采用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TP)采用过硫酸钾–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9]。 2·结果与讨论 2.1初次沉淀试验

电镀镍加工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电镀镍加工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现代电镀网讯: 镀镍层主要作为铜层和金层之间的阻隔层,防止金铜互相扩散,影响板子的可焊性和使用寿命;同时又镍层打底也大大增加了金层的机械强度。注意:打底用或做外观,增进抗蚀能力及耐磨能力,(其中化学镍为现代工艺中耐磨能力超过镀铬)。在电镀镍加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看看下面这9个办法: 1.电镀镍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麻坑? 原因:麻坑是有机物污染的结果。大的麻坑通常说明有油污染。搅拌不良,就不能驱逐掉气泡,这就会形成麻坑。 解决办法:可以使用润湿剂来减小它的影响,我们通常把小的麻点叫针孔,前处理不良、有金属杂质、硼酸含量太少、镀液温度太低都会产生针孔,所以镀液维护及严格控制流程是关键所在。 2.镀镍工艺完成后表面粗糙(毛刺) 原因:a,溶液脏b,PH太高形成氢氧沉淀;c,电流密度过高; 解决办法:粗糙就说明溶液脏,经充分过滤就可纠正;PH太高易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应加以控制;电流密度太高、阳极泥及补加水不纯带入杂质,严重时都将产生粗糙(毛刺)。 3.结合力低 如果铜镀层未经活化去氧化层,铜和镍之间的附着力就差,就会产生镀层剥落现象。如果电流中断,有可能会造成镍镀层的自身剥落;温度太低,也会产生剥落现象。 4.镀层脆、可焊性差 当镀层受弯曲或受到某种程度的磨损时,通常会显露出镀层的脆性,这就表明存在有机物或重金属物质污染。添加剂过多,使镀层中夹带的有机物和分解产物增多,是有机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可用活性炭加以处理;重金属杂质可用电解等方法除去。 5.镀层发暗和色泽不均匀 镀层发暗和色泽不均匀,说明有金属污染。因为一般都是先镀铜后镀镍,所以带入的铜溶液是主要的污染源。重要的是,要把挂具所沾的铜溶液减少到最低程度。为了除去槽中的金属污染,采用波纹钢板作阴极,在0.12~0.50A/d㎡的电流密度下,电解处理。前处理不良、底镀层不良、电流密度太小、主盐浓度太低,导电接触不良都会影响镀层色泽。 6.镀层烧伤

含镍废水的处理原理是什么

含镍废水的处理原理是什么 在镀镍漂洗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镍和氯化镍,镍的化合物能刺激人体的精氨酶、羧化酶,引起各种炎症,伤害心肌和肝脏。那么含镍废水的处理原理是什么? 中和沉淀法 采用中和沉淀法处理含镍综合电镀废水,利用化学反应使废水中的Ni2+形成氢氧化镍沉淀,然后再经固液分离装置去除沉淀物,从而达到去除镍及其它重金属的目的。如采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根据废液中Ni2+的浓度,pH值9.2时,可使Ni2+浓度降低到 1.2mg/L;pH值调至10~12时,Ni2+除去得更彻底。 硫化物沉淀法 金属镍的硫化物溶度积比其氢氧化物小,故硫化物可使金属更完全被去除,但其处理费用高,硫化物处理困难,常作为氢氧化物沉淀法的补充法。

铁氧体法 铁氧体是复合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类,其通式为A2BO4或BOA2O3,最常见的铁氧体为磁铁矿FeO、Fe2O3或Fe3O4。废水中金属离子形成铁氧体晶粒而沉淀去除。对不同金属离子有不同的最佳投药比,其中Ni2+与硫酸亚铁比为1∶2~3(废水中含镍30~ 200mg/L),形成的沉淀颗粒大且易于分离,颗粒不会再溶解,无二次污染问题,出水水质好,能达排放标准。缺点是需要消耗较多的NaOH 和热能。 为克服消耗热能和反应速度慢问题,出现了改进的铁氧体法,即GT铁氧体法。原理是:在废水中加入Fe3+,然后将含Fe3+的部分废水通过装有铁屑的反应塔,在常温条件下,反应塔中Fe3+与铁屑反应生成Fe2+。将反应塔中废水与原废水混合,常温下加碱数分钟后即生成棕黑色铁氧体。 化学法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工艺成熟,然而化学法普遍存在药

剂消耗多、处理费用高、产生大量含镍废渣等缺点,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二次污染,不能有效回收镍及水资源。随着新型沉淀剂的研制、废渣的利用及与其它技术相结合发展,该法还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从废水中去除无机汞的方法有硫化物沉淀法、化学凝聚法、活性炭吸附怯、金属还原法、离子交换法和微生物法等。一般偏碱性含汞废水通常采用化学凝聚法或硫化物沉淀法处理。偏酸性的含汞废水可用金属还原法处理。低浓度的含汞废水可用活性炭吸附法、化学凝聚法或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汞废水较难处理,通常先将有机汞氧化为无机汞,而后进行处理。各种汞化合物的毒性差别很大。元素汞基本无毒;无机汞中的升汞是剧毒物质,有机汞中的苯基汞分解较快,毒性不大;甲基汞进入人体很容易被吸收,不易降解,排泄很慢,特别是容易在脑中积累。毒性最大,如水俣病就是由甲基汞中毒造成的。 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饮用水尽量安装家用净水器过虑在饮用,这样更有利于用水安全。

含镍电镀废液的蒸发分析

含镍电镀废液的蒸发分析 我公司专业做电渡废液的零排放系统。电镀废液中常含有不同的重金属离子,电镀废水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前处理废水:主要来自电镀工艺的预处理阶段,预处理阶段主要是对镀件进行酸洗和除油脂等过程。废水主要为酸洗、除油、活化等清洗废水,以及前处理定期的换缸液(废液主要含油、酸、碱和部分表面活性剂等物质,一般重金属离子较少,只是在酸洗过程中溶解的镀件表层的氧化物); 2.含铬废水:来源于钝化过程的镀件清洗废水。主要成三价铬; 3.含锌废水:主要工艺为镀锌,含锌废水主要来源于镀锌生产线的清洗废水; 4.含铜废水:主要工艺为镀铜,含铜废水主要来源于镀铜生产线的清洗废水; 5.含镍废水:主要工艺为镀镍,含镍废水主要来源于镀镍生产线的清洗废水; 6.综合废水:主要来自于厂区各车间地面清洗水、镀件下挂滴漏散水产生的含有少量油以及悬浮物的废水。混排水成分复杂,含有有机物、铬、镍、铜、锌其他重金属离子等。 7.废槽液:电镀工序产生的成分复杂、浓度很高的废弃液,需要单独收集,其主要废液种类有废酸液等。 今天我们分析一下含镍离子的废液蒸发结晶时决定蒸发系统的因素:1.查资料可得氯化镍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溶液的温度达

到90度时溶解度最大,但是再升温后,溶解度就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我们可以将氯化镍溶液换热到90度以上就可以蒸发掉水分,而氯化镍因溶解度减小而析出晶体。 查表一、氯化物的溶解度 2.采用多效蒸发系统,有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那就是材质,根据镍离子的腐蚀性,必须采用相对性的材质才能是设备的寿命增长,也是对客户的保证。一般蒸发设备的材质为碳钢、不锈钢304、不锈钢316L,钛材。查资料得: 对于不锈钢304,镍离子盐在不同温度下,对该材质的适应能力: 对于不锈钢316L,;

如东开元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说明废水分类水量表项目含镍

如东开元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说明
一、废水分类水量表
项目 总规划(t/h) 一期规划(t/h) 含镍废水 16 8 化学镍废水 8 4 含铬废水 18 9 含氰废水 2 1 综合废水 20 10 混排废水 8 4 前处理废水 26 13
除以上 7 类废水以外,对以下废液进行收集集中处理
序号 1 2 3 废液项目 高浓度重金属废液、清洗液 限量提升到相应处理系统进行 废酸槽液 处理 前处理碱性脱脂废液 系统无法承受过量的废液委外处理 处理方式 备注
二、工艺简介 1、化学镍废水处理系统

化学镍废水中镍离子通常与镀液中的柠檬酸和次、亚磷酸盐等物质形成络合镍,同时水中存在次、亚磷酸盐, 废水从车间排至废水池,均匀水质水量后,提升至 pH 值调节池,投加硫酸调至酸性,在投加强氧化剂次钠氧化络 合镍,同时氧化次、亚磷酸根转化为正磷酸根,预处理后进入收集池 2。

2、含镍废水处理系统
含镍废水中镍离子通常以离子态存在,与化学镍预处理后的废水混合并调整 pH 值后,进入混凝絮凝沉淀系统, 经过石英砂过滤器和保安过滤器,达到镍离子回收装置进水浊度要求后,进入回收系统,大部分镍被回收利用,出 水进入回调池,化学镍和含镍废水设立独立在线监测系统和排放口,水质达标进入回用工序,不达标回至除镍吸附 柱进行再处理。

3、含铬废水处理系统
含铬废水中含有六价铬和三价铬,先将废水用硫酸调 pH 值至 2~3,再加入还原剂焦亚硫酸钠,将六价铬还原 为三价铬,在下一个反应池中用 NaOH 或 Ca(OH)2 调 pH 值至 7~8,生成 Cr(OH)3 沉淀,再加混凝剂,使 Cr(OH)3 沉淀除去进入中间水池,因靠常规物化沉淀很难将总铬稳定降到排放标准,中间水池水先后进入石英砂过滤器、保 安过滤器和除铬吸附柱,确保废水稳定达标,废水排放设立独立在线监测系统和排放口,水质达标进入回用工序, 不达标回至除铬吸附柱进行再处理。

含镍电镀废水处理

本文介绍含镍电镀废水处理方案,通过化学沉淀法,可以把镍处理至表三标准,镍浓度处理至0.1mg/L以下。 l 工具/原料 l 含镍电镀废水 l 化学镀镍废水 l 锌镍合金处理剂 l 重金属捕集剂 l 聚合氯化铝PAC、聚丙乙烯酰胺PAM、氢氧化钠 l 方法/步骤 1.含镍电镀废水介绍含镍电镀废水是指电镀镍时所产生的清洗水,一般分为电镀镍废水和化学镀镍废水,电镀镍废水是指通过电镀把金属镍镀在金属基底上,例如以铜为基底;化学镀镍废水是指通过化学氧化还原的方法把镍镀在基底上,基底多为塑料等非导体。电镀镍废水的成分比较简单,一般多为镍离子以及硫酸根等,化学镀镍废水成分复杂,除了镍离子外,废水中还含有大量的络合剂,比如柠檬酸、酒石酸、次磷酸钠等。 2.含镍电镀废水处理标准在电镀废水处理标准中,国家表一标准要求镍排放标准不高于1mg/L,国家表二标准要求不高于0.5mg/L,国家

表三标准要求不高于0.1mg/L,《电镀废水治理工程规范》中要求含镍废水需要单独收集,并且镍需要处理至标准才能排放至综合池。 3.针对电镀含镍废水以及化学镀镍废水,可采用化学沉淀法进行处理,化学沉淀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其中,电镀含镍废水可以直接采用加碱至11,PAC混凝,PAM絮凝沉淀出水,镍即可达标,如果含镍废水中混有前处理废水,那么需要在加碱之后的出水加入少量重金属捕集剂重金属捕集剂进行螯合反应,重金属捕集剂重金属捕集剂可以把镍离子从低浓度处理至达标。 对于化学镀镍废水,由于废水中存在大量的络合剂,络合剂与镍离子形成络合小分子溶解于废水中,因此直接加碱不能沉淀,通过加入锌镍合金处理剂进行反应,可以破坏络合健的结构,通过螯合反应与镍离子结合,再通过混凝絮凝沉淀,把镍离子去除。 4.根据含镍电镀废水处理方案,设计相应的含镍废水处理工艺。对于电镀镍废水,采用两步法处理比较划算,即先用氢氧化钠进行沉淀一次以后,再加入重金属捕集剂重金属捕集剂螯合沉淀。 5.对于化学镀镍废水,可以通过一步法直接加锌镍合金处理剂进行螯合沉淀,把镍离子去除。 l 注意事项 l 电镀镍废水与化学镀镍废水,镍的种类不一样,处理方法也不同l 注意在破坏络合剂时,有时也可以采用氧化破络的办法

电镀镍故障处理

1,镀镍层发暗 镀镍层表面发暗也是常见的电镀故障之一,这种故障多数出现在低电流密度区电镀获得的镀镍层,偶尔也出现在中电流密度区或高电流密度区,低电流密度区镀镍层发暗可能是镀镍液的温度太高,阴极电流密度太小,硫酸镍浓度太低;l,4一丁炔二醇或其他次级光亮剂过多或镀液中有铜、锌杂质污染引起;中电 流密度区镀镍层发暗可能是由于镀液中次级光亮剂太少,有机杂质过多或有一定量的铁杂质污染造成的;高电流密度区镀层发暗可能是镀液pH值太高,初级光 亮剂太少或镀液中有少量的铬酸盐、磷酸盐及铅杂质污染引起。此外,镀前处理不良,镀件表面有碱膜或有机物吸附膜,或底镀层(氰化镀铜等)不好也会导致光亮镍镀层出现发暗现象。 可以取镀镍液做霍耳槽试验来分析这类电镀故障,对于低电流密度区出现的发暗现象,目前有的镀镍出现了比较好的走位剂,专门使得在低电流密度范围内获得光亮镀镍层。另外还可以观察霍耳槽试片的外观进行逐步分析,如果镀液成分所做的霍耳槽样板上镀镍层状况良好,没有出现发暗的现象,那么电镀时出现的故障,就有可能是镀前处理不良或底镀层不好造成的,应该认真检查电镀镍前的情况。若霍耳槽试验所得的阴极样板上出现低电流密度区镀层发暗,则可以根据前面提到的可能原因进行试验确定,或者加入合适的走位剂成分最后排除这种电镀故障。 中、高电流密度区的镀镍层发暗,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进行试验分析。 2,镀镍层脆性 镀层发脆,往往影响镀层的加工和质量,而且镀层的脆性与镀层应力有关。镀镍液中次级光亮剂过多或初级光亮剂太少,铜、锌、铁或有机杂质过多,pH 值过高或温度过低等都会使镀镍层发脆。 检查镀镍层脆性的方法,一是将镀好镍的小零件放在手中搓摩,或将镀镍薄片零件弯曲至l8009若有碎镍层脱落,说明该镍层脆性大;另外就是将镍层镀在不锈钢试片上,控制镀层厚度在10μm左右,然后把镍层剥离下来,弯曲1800,用力挤压弯曲处,若不断裂,表示镀镍层不脆,弯曲折断,该镀镍层脆性就大。 产生镍层脆性的原因,若镀液pH值和温度没有问题,那么可能是镀液中光亮添加剂比例失调或镀液中杂质的造成的,由于光亮添加剂比例失调造成的镀镍脆性可以通过提高糖精添加剂(或其他应力消除成分)的含量来改善,通过补充糖槔等成分,观察镀镍层脆性是否改善来判断。如果是镀液中的杂质影响可按前述削小型试验方法进行检查和纠正。 糖精是光亮镀镍液中常用的初级光亮剂。它能降低次级光亮剂产生的璐应力,提高镀镍层的韧性。糖精含量过低,镀层的张应力增大,镀镍层容易发脆,而且零件的高电流密度区镀镍层发雾,光亮度变差,这种现象在霍耳槽罚验的阴极样板上,可以明显看出来,若在霍耳槽试验时发现这类现象,再补负糖精又使这类现象消失,那就证明是镀液中糖精太少了,应及时补充糖糖等成分。 糖精含量过高也不是太好,有时会使镀镍层出现云雾状白雾,在上套铭时,铬层容易发花。并使零件的深凹处不易镀上铬层,对于这种情况,应及日寸进行电解处理,使糖精含量降低。当镀镍液中糖精含量足够时,镍层的光亮度主要取决于1,4一丁炔二醇(或其他次级光亮剂)的含量。其含量低,镀层的光亮度差,不能获得镜面光亮镀层。可以通过霍耳槽试验分析排故,镀镍层光亮度差,可向镀液中加入适量的1,4一丁炔二醇(或其他次级光亮剂),使阴极样板上镀层的

化学镀镍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化学镀镍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化学镀镍是以镍盐和次磷酸盐等共同作用生成的非晶镀层,是一种前沿的表面处理技术,被广泛的用于电子、石油、计算机和汽车等领域。以次磷酸盐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镍技术的机理是原子氢理论,该理论认为是H2PO2-催化脱氢产生原子氢并还原镍离子,其总反应式如式(1)所示: 随着化学镀时间的不断延长,溶液中的亚硫酸根离子等副产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化学镀溶液会自发分解,金属一磷合金镀层的沉积受到影响,镀层的耐磨性等性能下降,导致废弃,形成化学镀废液。化学镀镍废液中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盐,其中的金属镍含量高达几克每升,镍离子与络合剂EDTA,NTA等结合形成稳定的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液,很难通过传统的化学破络及沉淀方法彻底去除。同时,化学镀镍废液中含有含量较高的次磷酸根和亚磷酸根离子,不加处理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目前,化学镀镍废水主要采用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及吸附法进行处理。但离子交换法,膜分离及吸附法存在运行操作技术要求高,膜易受污染以及离子交换剂饱和再生等限制,不能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化学破络及沉淀法操作方便、设备简单,在含镍废水中应用较多。如施银燕等采用双氧水和NaOH沉淀去除废水中的镍离子,于泊集等使用氢氧化镁处理不同pH值得含镍废水均取得一定的去除效果。李蛟等用CaO破络合剂处理镀镍废水,结果表明镍离子的最高去除率只有32%,因此,单一的化学试剂处理并无法满足废水中金属离子、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同时去除。《污水综合排放标准》(CB 8978-1996)中明确限定磷酸盐的排放限值应低于0. 5 mg / L ,而化学镀废水中次/亚磷酸盐由于溶度积较高,直接投加Ca和Fe离子对其沉淀效果较差,必须将其氧化为正磷酸根再通过沉淀等手段去除。Fenton ( H2 O2 +Fe2+)氧化技术是高级氧化技术的一种,其产生轻基自由基(HO·)氧化电位高达2. 8 eV,可以氧化绝大多数的有机或无机物,具有试剂无毒、绿色、操作简单等特点。因此,通过Fenton氧化技术不仅可以去除化学镀废水中的高浓度有机物,还可以氧化次/亚磷酸盐,回收反应过程中正磷酸根和三价铁形成的高纯度磷酸铁,从而实现资源回收。 本文在化学沉淀的基础上,采用两段式处理工艺,即CaO破络除镍和Fenton氧化法去除有机物和磷,对反应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金属镍,更可以回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磷酸铁。该工艺处理效率高,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水样 实验所用废水取自某化学镀镍车间,废水产量约1 t / d,呈浅绿色,该化学镀废水中主要包含硫酸镍、次磷酸氢钠、柠檬酸钠、乙酸和氨水等。该废水性质如表1所示。

电镀氰镍铬废水处理方案

电镀含铬、氰、镍废水处理工程 设 计 方 案 二零零六年六月

电镀含铬、氰、镍废水处理工程 方案设计人员编制 设计负责人:周 工艺:王 土建: 电气:唐 审核:周 审定:周 批准:吴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2006年6月5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4) 2、设计依据、规、围及原则 (4) 3、设计水量和水质 (8) 4、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9) 5、工艺设备说明 (11) 6、主要构筑物及设备一览表 (28) 7、平面布置、高程布置及电气说明 (32) 8、管材及防腐、防渗措施 (33) 9、系统总投资估算 (34) 10、服务承诺 (37) 11、附图:工艺流程图

1、工程概况 废水的主要来源为电镀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一系列废水,废水的主要类别是:含铬废水、含氰废水、含镍废水和酸碱废水。污水中重金属离子为国家规定一类污染物,对人体很多组织系统都有致癌作用,污水中的高CODcr能使周围水体产生腐化从而影响人们存在环境,这些废水直接外排,将严重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必须对该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管网和附近河流。 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毒性较大,对人体的皮肤、粘膜、上呼吸道具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医学研究证实,其化合物是一种致癌物质。 我公司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根据贵方提供的废水水量水质资料,借鉴相关工程实际运行经验,本着投资省、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的原则,编制了该初步设计方案,供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2、设计依据、规、围及原则 2.1设计依据及规 项目单位和环评单位提供的污水水质、水质等基础设计资料; 1、《室外排水设计规》(GBJ14-87,1997年版) 2、《给水排放制图标准》(GBJ106-87) 3、《民用建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规定》(DBJ08-71-98) 4、《总图制图标准》(GBJ103-87) 5、《给水排水设计基本术语标准》(GBJ125-89) 6、《防洪标准》(GB50201-94) 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CJJ50-92)

电镀镍常见3大问题以及镀镍出现针孔故障解决办法

电镀镍常见3大问题以及镀镍出现针孔故障解决办法 1、电镀镍件常见的的部分区域产生密集的针孔,为什么其余部分没有或根底没有,凡是为镀前措置不良,零件的部分概况上有油污、憎水膜、氧化物等激发的。 针孔是镀镍过程中最多见的故障,所谓针孔,是视力所能见到的细孔。针孔的产生是由于在阴极概况留有气泡,造成绝缘,使金属在该处不能沉积,而在气泡旁边的四周则持续增厚,往后气泡逸出或割裂,在该处留下凹陷的痕迹,这样就组成针孔。 2、镀件高电流密度区有针孔,产生的启事是异种金属杂质过量,硼酸含量不足,溶液pH值太高或电流密度过大,导致异金属杂质产生不溶于水的氢氧化物或碱式盐而同化在镀层里,使镀层粗糙,气泡易吸附在上面。、镀层的各部位都有针孔,常是防针孔剂不足激发的。 镀镍层产生针孔的疵病是斗劲常见的,它不单影响装饰下场,还会降落镀层的防护性能。产生针孔的启事很多,仔细视察针孔闪现的部分和状态对剖断产生的启事是有辅助的。 针孔的产生主若是由于气泡滞留于镀件概况而酿成的,但发赌气泡实在没需要定有针孔组成。由于组成针孔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要有气泡(主若是氢气)产生;第二所产生的气泡,能吸附于镀件上。若是产生的气泡不能在镀件概况上滞留,则不会产生针孔。镀镍层中针孔的风险产生针孔的条件针孔有的直达至基体金属或至镀层中部为止,或慢慢为镀层关闭。如针孔直达基体金属,则基体金属与大气接触,易被侵蚀。如针孔止于镀层中部,则虽不致于马上被侵蚀,但总是镀

层的弱点,耐侵蚀性能降落,也影响了镀层的雅观,在抛光后有拉延的痕迹,使故障加倍较着。 3、针孔的故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问题,因独霸条件或溶液成分分歧标准而产生针孔,则解救尚易,只需改改独霸条件或调剂溶液成分使之合适请求便可能解决。如因溶液有杂质(金属杂质或有机杂质)的传染而产生针孔,则必须找出其根源,隔靴搔痒,才干获得解决。在没有杂质的景象下,一个简略而有用的编制为插手防针孔剂,在光泽性镀镍中可插手润湿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为0.01~0.05克/升。在通俗镀镍中,可在天天工作终了往后插手双氧水0.1毫升/升。插手后将溶液予以完整搅拌。在双氧水(或其它氧化剂)的存不才,蓝本H+在阴极还原成H2的反响由氧化剂在阴极上的还原而庖代之,使氢气泡无以产生,针孔亦可防止。但镀液内如含有过量的杂质,则这些编制的下场亦遭到影响,甚至无效,这时辰就应对镀液进行净化措置。)镀件的向下面镀层有针孔,这常常是有机杂质吸附、同化在镀层概况,使此部位憎水,气体易勾留此部位而产生。镀件向上面镀层针孔,这凡是是密度较大的非导体悬浮物沉降在该处,使镀层粗糙而酿成的。若何消弭镀层中的针孔。

常见电镀故障的分析和纠正方法

常见电镀故障的分析和纠正方法_ 1.针孔 针孔大多是气体(一般是氢气)在镀件表面上停留而造成的。针孔属于麻点,但针孔不同于麻点,它像流星一样,往往带有向上的“尾巴",而麻点仅仅是镀层上微小的凹坑,一般是没有向上的“尾巴"。 那些因素会促使镍层产生针孔呢?镀前处理不良;镀液中有油或有机杂质过多;镀液中有固体微粒;防针孔剂太少;镀液中铁等异金属杂质过多;镀液pH太高或操作电流密度过大;镀液中硼酸含量太少和镀液温度太低等都会导致镀镍层产生针孔。 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针孔现象略有不同,所以在分析故障时,首先要观察现象。例如镀前处理不良,它仅仅使镀件的局部表面上的油或锈未彻底除去,造成这些部位上气体容易停留而产生针孔,所以这种因素造成的针孔现象是局部密集的,而且是无规则的;镀液中有油或有机杂质过多引起的针孔较多地出现在零件的向下面和挂具上部的零件上,镀液中固体微粒产生的针孔较多地出现在零件的向上面;防针孔剂太少造成的针孑L在零件的各个部位都有,镀液中铁杂质过多,pH值过高和阴极电流密度较大引起的针孔较多地出现在零件的尖端和边缘(即高电流密度处),硼酸含量太少产生的针孔较多地出现在零件的下部,镀液温度过低造成的针孔是稀少的,也是零件各个部位都有可能出现的。 通过观察现象,可以初步判断造成针孔的部分原因,然后再进一步试验。例如零件的局部表面上有密集的针孔,从现象来看,好像是前处理不良造成的,那么究竟是不是这个原因呢?可以取一批零件,进行良好的前处理后直接镀镍,假使经这样处理后所得的镀层上没有针孔,那么原来的针孔是镀前处理不良造成的。否则就是其他方面的原因。镀液的温度、pH值和阴极电流密度,比较容易检查,所以可首先检查和纠正。镀液中是否缺少十二烷基硫酸钠,从平时向镀液中补充十二烷基硫 酸钠的情况就能基本确定,如难以确定时,可以向镀液中加入O.05g/L十二烷基硫酸钠后进行试镀,若这样所得的镀层上针孔现象没有改善,那就不是缺少十二烷基硫酸钠,可能是镀液中的杂质或硼酸太少引起的,这就可按前述的方法,用小试验分析故障原因,然后按试验所得的结果讲行纠正。 2.镀层结合力不好 产生镀层结合力不好的原因有:镀前处理不良,零件表面有油、氧化物等;清洗水中有油或有六价铬;酸活化液中有铜、铅杂质;电镀过程中产生双性电极或断电时间过长;镀液中硼酸少、铁杂质多、pH高、有油、有机杂质或光亮剂过多等。 分析故障时,也是先观察现象。如镀前处理不良造成的结合力不好,常常时有时无,无规则地出现在零件的局部位置上;酸活化液中有铜、铅杂质时,在钢铁基体表面上,形成疏松的置换层,这样造成的结合力不好多数发生在整个零件的表面上,双性电极造成的结合力不好总是有规则地发生在确定的位置上,而且总是一个部位结合力不好,另一个部位结合力很好,电镀过程中断电时间过长引起的结合力不好,虽然也是出现在整个零件的表面上,但它发生在镍层与镍层之间;镀液中硼酸少、铁杂质多、有机杂质多,光亮剂多或pH高造成的结合力不好较多地发生在零件的尖端和边缘;镀液中有油较多地发生在挂具上部的零件上。

电镀镍故障处理

1,层发暗 层表面发暗也是常见的电镀故障之一,这种故障多数出现在低电流密度区电镀获得的层,偶尔也出现在中电流密度区或高电流密度区,低电流密度区层发暗可能是液的温度太高,阴极电流密度太小,硫酸镍浓度太低;l,4一丁炔二醇或其他次级过多或镀液中有铜、锌杂质污染引起;中电流密度区层发暗可能是由于镀液中次级太少,有机杂质过多或有一定量的铁杂质污染造成的;高电流密度区镀层发暗可能是镀液pH值太高,初级太少或镀液中有少量的铬酸盐、磷酸盐及铅杂质污染引起。此外,镀前处理不良,镀件表面有碱膜或有机物吸附膜,或底镀层(氰化等)不好也会导致光亮镍镀层出现发暗现象。 可以取液做霍耳槽试验来分析这类电镀故障,对于低电流密度区出现的发暗现象,目前有的出现了比较好的走位剂,专门使得在低电流密度范围内获得光亮层。另外还可以观察霍耳槽试片的外观进行逐步分析,如果镀液成分所做的霍耳槽样板上层状况良好,没有出现发暗的现象,那么电镀时出现的故障,就有可能是镀前处理不良或底镀层不好造成的,应该认真检查电前的情况。若霍耳槽试验所得的阴极样板上出现低电流密度区镀层发暗,则可以根据前面提到的可能原因进行试验确定,或者加入合适的走位剂成分最后排除这种电镀故障。 中、高电流密度区的层发暗,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进行试验分析。 2,层脆性 镀层发脆,往往影响镀层的加工和质量,而且镀层的脆性与镀层应力有关。液中次级过多或初级太少,铜、锌、铁或有机杂质过多,pH值过高或温度过低等都会使层发脆。 检查层脆性的方法,一是将镀好镍的小零件放在手中搓摩,或将薄片零件弯曲至l8009若有碎镍层脱落,说明该镍层脆性大;另外就是将镍层镀在不锈钢试片上,控制镀层厚度

电镀件常见不良原因分析

电镀件常见不良原因分析 A.麻点、杂质、颗粒 原因:1.镀槽内杂质太多 2.过水缸太脏 对策:1.加强电解以及过滤,定期清缸 2.勤换过水缸的清水 B.漏镀 原因:1.部品表面有缝隙藏铬酸 2.钯水浓度偏低,沉钯不到位 3.解胶不足或过度 4.沉镍料不足 对策:1.加强中和,消除铬酸 2.提高钯浓度,加强摇摆 3.根据漏镀位置,提高或降低解胶浓度 4.沉镍加料 C.针孔 原因:1.润湿剂不足 2.有机杂质过多 3.硼酸含量和温度太低 对策:1.补加润湿剂 2.用双氧水活性炭处理 3.分析硼酸浓度,将镀液加温D.变形 原因:1.素材本身变形 2.上挂挂具弹力大小及适用性 3.粗化缸或烤箱的温度过高 4.包装方式不合理 对策:1.优化成型参数,改善变形 2.选择合适的挂具 3.将温度调整到合理的范围 4.改用合理的包装方式 E.烧焦 原因:1.主盐浓度太底 2.镀液温度太低 3.硼酸含量不足,PH高 4.润湿剂过量 对策:1.分析成分后补充 2.提高温度至50-60摄氏度 3.补充硼酸,调整PH值 4.采用活性炭吸附 F.镀层起皮 a.部品和镀层间 原因:1.三价铬含量过高 2.粗化时间过短 对策:1.调整三价铬含量 2.延长粗化时间 b.铜层和其他镀层间 原因:1.活化不到位 2.导电柱导电不良 对策:1.增加活化酸含量 2.随时检查导电柱的相关情况 G.镀层脆性大 原因:1.光亮剂过量 2.有机杂质污染 3.金属杂质过高 4.六价铬污染 对策:1.调整PH值3.0-3.5电解消耗 2.用活性炭双氧水处理 3.加入TPP除杂剂 4.用保险粉处理 H.颜色偏亮或偏哑 原因:1.光亮剂量的多少 2.酸铜缸和镍缸的电流大小的时间长短 对策:1.添加或稀释缸液中的光亮剂成分 2.将酸铜缸和镍缸的时间和电流大小调整至合理的工艺范围 I.毛刺 原因:1.素材本身有毛刺 2.水口设计不合理 3.镀液中有悬浮微粒 4.铁离子在高PH下形成氢氧化物沉淀,附在镀层中

含镍电镀废水处理技术

纳滤(NF)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其主要特点表现为纳米级孔径、具有离子选择性、操作压力低、耐压性与抗污染能力强、经济实用等。目前,纳滤膜在饮用水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其在海水淡化〔9, 10〕、食品加工〔11, 12〕、制药〔13〕等方面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利用纳滤膜处理各种工业废水的研究已广泛开展。薛莉娉等〔14〕用NF90纳滤膜对含铜电镀废水进行处理,讨论了初始浓度、操作压力、运行时间、阴离子种类、浓差极化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F90纳滤膜对含铜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去除率超过98%,出水铜质量浓度<2.0 mg/L,随着废液体积的浓缩,铜离子浓缩倍数可达10倍以上,可回用于镀件漂洗,实现铜的再生利用。由此可见,采用纳滤膜技术处理电镀废水,不仅可减少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浓缩后的废水重金属含量高,具有较高回收利用价值。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进水为电镀厂实际漂洗废水,具体水质如表1所示。 仪器:722N可见光分光光度计、pHS-3型pH计、DDS-11A电导仪、PP滤芯(5 μm,AMC公司)、纳滤膜(HNF40-8040,美国海德能公司)、增压泵(1.5 kW)、离心泵(5.5 kW)。 试剂:光谱纯镍粉、氨水、柠檬酸三铵、碘、碘化钾、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丁二酮肟,均为分析纯。 1.2 试验装置与方法 (1)试验装置。试验装置主要由膜组件、保安过滤器、增压泵、高压泵、进水箱、产水箱等组成,如图 1所示。

电镀含镍废水经增压泵压入保安过滤器去除颗粒杂质及悬浮物后,由高压泵泵入纳滤膜组件,浓缩液循环回进水箱,透过液进入产水水箱。纳滤膜组件流量以及进出口的压力由调节阀控制。 (2)试验方法。纳滤膜使用前是干膜,必须先用水在室温下浸泡24 h,保证膜孔内充满液体,然后在低压低流量条件下冲洗3 h,排出全部透过液,确保能够有效去除附着在膜表面的防腐剂和其他化学物质,最后再在低压低流量条件下全循环运行2 h,预压纳滤膜,从而确保后续试验中膜能够稳定运行。 试验主要考察操作压力、进水流量、料液浓度、产水比、时间等因素对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操作条件。试验过程中,虽然进水的pH、TDS、电导率、温度等对膜分离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在实际工程中对这些项目进行调整需要增加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综合权衡效果和投资两方面因素,试验未对上述项目进行研究。试验过程中,控制进水pH在6.8左右、TDS为775 mg/L、电导率1 556 μS/cm、温度26 ℃,压力、流量、产水比均由阀门调节。 (3)样品分析方法和原理。Ni2+采用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GB 11910—1989)进行测定。在有碘存在的氨溶液中,镍与丁二酮肟作用,形成酒红色可溶性络合物,在波长530 nm处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得出待测溶液中Ni2+浓度。标准曲线方程为c=9.153A-0.032,R2=0.999,工作曲线的有效范围是0~5 mg/L,有效范围以外的水样稀释至适当倍数后测其可见光吸光度,再折算成Ni2+质量浓度。 截留率(I)由式(1)计算。 式中:q1——原液中溶质的质量浓度,mg/L;q2——透过液中溶质的质量浓度,mg/L。各参数的测定均在系统稳定运行15 min后取样分析。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操作压力对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在进水Ni2+为115 mg/L,进水流量为4.2 t/h条件下,设定各个压力状态运行60 min,考察操作压力对纳滤膜截留率以及浓缩液浓缩倍数的影响,结果如图 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