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复习题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复习题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复习题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 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文言文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基础梳理】 1.通假字

(1) 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 同 _______ , ________ (2) 反归取之 ______ 同 ________ , _________ 答案:(1)坐座”座位(2)反 返”返回

2. 一词多义

"、宀/其剑自处中坠于水 ⑵自{先显其足

答案:(1)量长短/量好的尺码 ⑵从/自己 3. 古今异义

(1) 至之市,而忘操之

古义: __________ 今义:指抓在手里 (2)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古义: __________ 今义:指达到,通常侧重结果 答案:(1)拿携带(2倒等到

⑴度

]先口度其足 (吾忘再度

4.文言虚词

(|)之<

(门其

从其所契寻入水求之

是吾剑M所从坠

至之市?

何不试之以足

先口度苴足

遽契其舟

从其曲契者入水求之

其剑口舟中坠于水

J亩已行矣呵剑不行先

口度英足:而置之其坐

}

)

)

)

)

)

)

)

)

)

答案:(1)代词,指剑/助词,无实在意义,不译/动词倒??…去/代词指鞋子

⑵代词,自己的/指示代词,那,那个/他/他的(3)表转折/表顺承5?用“”为下

面句子标出停顿。

(1)郑人有欲买履者。

⑵何不试之以足?

⑶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⑷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答案:(1)郑人/有欲买履者。(2)何不/试之/以足?

⑶其剑/自舟中/坠于水。(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翻译下列句子。

(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一个想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就把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2)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3)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4)(他)从雕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7?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两人都思想僵化,不懂得实事求是的道理。因此,两人的事情都没有做成:郑人”买不到鞋,楚人”找不到剑。

8.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

么?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原因是他不知道船和剑的关系是一动一静,而把两者都看成动的了。这启示我们要尊重实际,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问题。

9?说出两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们的现实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郑人买履》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犯教条主义错误的人。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刻舟求剑》寓意: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现实意义:我们面对现实,思想不能僵化,要善于变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灵活多变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要被那些教条所束缚。

考题必练】

一、阅读楚人有涉江者……不亦惑乎”,回答问题。54184020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楚人有涉江者()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③遽契其舟()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答案:①渡,搭船渡过

②代词,他的

③立即,匆忙

④指示代词,这儿

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剑不行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拔山倒树而来

C.而忘操之

D.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解析】选C。例句中的而”与C项中的而”均表转折,可是。A项表顺承;B项表修

饰;D项表顺承。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答案: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4?翻译下面句子。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5?文章借助议论的方式嘲笑了楚人的愚蠢,你能说出楚人的愚蠢之处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楚人的愚蠢之处就在于不会用发展眼光看问题,此题应该紧紧围绕这一点回答。

答案:楚人的愚蠢之处是: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灵活变化。(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54184021

甲】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无自信也。

乙】江上婴儿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①婴儿而欲投之于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 其父善②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③,亦必悖④矣。

注】①引:牵。②善:擅长。③任物:处理事情。④悖:荒谬

1?解释加点字。

①先自度其足( )

②而置之其坐()

③遂不得履()

④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于江中()

答案:①量长短②同座”,座位③终于④正

2?翻译句子。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②父亲虽然擅长游泳,儿子难道就一定擅长游泳吗?3?这两篇文章都是寓言,都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从这两篇文章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