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事件受害者的研究

校园欺凌事件受害者的研究
校园欺凌事件受害者的研究

校园欺凌受害者研究

缪云永

10届应用心理学本科班2011/3/9

摘要:近年来校园校园欺凌事件日益升级,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欺凌事件的受害者。通过分析受害者所处的特殊时期——青春期,这一段某些发展性问题易于升级的时期,尤其是一些涉及到自我感知、自我感觉以及负面情绪的问题。以及易成为校园欺凌受害者和受害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与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影响,最终针对其各个情况进行计划性帮助。

关键词校园欺凌受受害者青春期身心状况与影响帮助

近年来校园校园欺凌事件日益升级,无论是事件的严重度还是发生频率和广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在我国城乡校园内,以斗殴打架、欺侮学生、勒索钱物、残害师生、逞凶作歹为典型表现形式的校园暴力有蔓延发展的趋势;另外,给同学起外号、语言讥讽、歧视等非典型的暴力形式也普遍存在。这些外显的和潜在的暴力行为给众多学生的心灵深处蒙上了不安全的阴影,不少学生对学校产生了恐惧;一些被欺凌的学生由于面对校园暴力不敢抗争,也无力抗争,只好消极容忍,无处倾诉求助,造成学习情绪低落甚至辍学.[1]

1.校园欺凌及受害者的定义

校园霸凌(School bullying),又称校园欺凌或校园暴力,指个人长期遭受恶意的心理、身体和言语攻击,且通常因为权力或体型因素无法反抗【2】校园霸凌的加害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透过对受害人身心上的压迫,造成对方痛苦、羞耻、尴尬、恐惧,以及忧郁【3】。校园霸凌不只发生在校园,因同侪而起的校园霸凌也可能发生在校外,甚至在互联网上。随着科技进步,即时通讯软件、网络论坛、BBS等交流平台也成为霸凌事件的发生地之一,加害人藉网络或电信设备以文字和多媒体长期、反复攻击受害人,称为虚拟霸凌(Cyber bullying)【4】【5】。校园暴力(school violence’s)是近年来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社会中常见的一种暴力形式,一般泛指发生在青

少年之间、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暴力行为,既包含了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事件,也包括了发生在校园外但与学校有着直接关系的暴力行为【6】。

2受害者所处的特殊时期——青春期

上世纪的时候许多人把青春期看作是一个极不稳定、带强烈情绪的时期。例如,最早的发展心理学家之一斯坦利·霍尔(G.Stanley,1904)把青春期比喻为“风暴与压力”的时期,伴随着激情·痛苦以及对成人权威的反抗。然而,近期研究却认为这种“风暴与压力”观点夸大了大多数青少年的体验(Arnett,1999)。绝大多数青少年并不认为自己的生活充满了骚动与混乱(Eccless等,1993)。大多数青少年都设法控制压力,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不出现什么混乱,并且其发展要比我们认为的积极的多(Bronfenbrenner,1986;Galambos&Leadbeater,2002)。例如,一项从十几个国家青少年被试的跨文化研究得出结论,在美国有超过75%的青少年有健康的自我形象,基本感到快乐,认为在学校工作中度过的时间很有价值

(Offer,Ostrov,Howard,Atkinson,1988)。

当然,青少年不可避免的要面对一些来自学校·家庭·同伴的压力,这些压力有时很难处理(Crystal等,1994)。但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情景也存在着能力个体上的差异。一些青少年具有相当的弹性,能够克服巨大的苦难,其部分原因可能来自对自身问题解决的能力的坚信不疑(Werner,1995)。相反,那些在先前发展阶段就经历了巨大压力的青少年可能就会在青春期经历更大的压力。因此,不同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进行这种斗争的程度取决于发展中的挑战和能够促进其弹性发展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Compos,Hidden,Gerhardt,1995)。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是剧烈的,激素分泌也很活跃。发展期身体和性器官发育基本上是由两组脑垂体激素引起的。人的生长激素也称为脑激素,激活其他的内分泌腺释放出促进身体内部和生体外形生长的激素来;促性腺激素激活生殖腺或性腺释放出促进体内性器官和身体外形性特征的发育的激素。雌性激素和卵巢分泌雌激素和黄体酮,后二者分别对体内外性器官发育和排卵、行经周期产生影响。雄性激素即睾丸分泌睾甾酮,引起男性特征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性激素在出生前已存在,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始终存在,但是在一生中,尤其在青春期对男性化和女性化所起的作用程度不一致(莫尼、埃利哈特,1972)。激素的变化可能会引起生理反应,因而产生情绪波动、和敏感性的加强,可能引起的情绪不稳定性增强。这类情绪上的不稳定性会持续下去,直到体内系统恢复平衡。【7】

青春期更是一段某些发展性问题易于升级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涉及到自我感知、自我感觉以及负面情绪的问题。

自尊降低

前面我们谈到青少年尤其易于对自己的外表感到不满意因此,对外表的满意往往会与对自身的满意联系在一起。因此,对自己的外表感到不满的青少年往往容易产生低自尊(Adams&Gullota,1983;Altabe&Thompson,1994)。由于青春期的女孩比男孩更易于对自己的外表感到不满,因此能被感知到的吸引力和自尊就更加密切相关(Allgood-Merten,Lewinsohn,1990),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青春期的女孩比青春期的男孩有更明显的低自尊感受,而男孩在青春期则很少发生自尊降低的现象(Kling,Hyde,Shower,&Buswell,1999)。抑郁与自杀

自1950年以来,青少年自杀的增长率已经超过600%,尽管有迹象表明90年代中期以后,这一数字至少在男性中开始降低。自杀在青少年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意外事故与谋杀(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1990;Hoyert,Kochanek,&Murphy,1990)。尽管男性自杀身亡的案例比女性更为普遍,但有自杀企图的女性是男性的两倍(国家青少年健康信息中心,2003)。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包括考虑过自杀的和实际自杀的)常常与其他心理问题相联系,如抑郁、吸毒以及分裂行为(Andrews& Lewinsohn,1992;Studer,2000),尽管它与冒险行为无关(Stanton,Spirito,Donaldson,&Dowrgers,2003)。一项对超过1700名青少年进行的研究表明,一组相关因素使青少年的自杀企图超过平均水平。其中一些因素包括自己是女孩,想到过自杀,有心理障碍(如抑郁),有一个常常离

家在外的受教育水平较差的父亲。身体或性方面的虐待史以及匮乏的家庭沟通技能也与自杀行为和自杀企图有关。尽管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鉴别高危人群,但要确定哪些超过平均水平的高危青少年会产生实际的自杀行为仍然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例如,抑郁本身很少会导致自杀:尽管有3%的青少年每次都产生强烈的抑郁情绪,但青少年的自杀率仅为0.01%(Connelly,Johnston,Brown,Mackay,&Blackstock,1993)。很明显,抑郁与其他一些危险因素的结合才会增大自杀发生的可能性,但到底哪些因素最重要,哪种干预会减少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发生概率仍然有待研究(Wagner,1997)。

在埃里克·埃里克森(1902-1994)的生命八大阶段,青春期(12-19岁)的心理社会阶段是“认同感和角色混乱”,此阶段的特征是:这个阶段的关键词是通过将多个角色——学生、兄弟或姐妹、朋友等合成一个一致的模式来达到最佳的同一性。这个模式让年轻人有内在的连续性和同一性的感觉。不能形成同一性会导致角色混乱和失望。

詹姆斯·马西亚(James Marcia,1980)设计了一套针对青少年的结构访谈,根据他们对于职业、宗教意识形态、性取向以及政治价值的探究的多少和确定程度,可以可以把青少年划分为4类认同水平——认知感混乱、提前结束、延缓偿付、认同感获得。下面依次介绍:

1·认知感混乱

这一类个体对认同问题不做思考或无法解决,对未来的生活方向未能澄清。

2·提前结束(foreclosure)

个体过早和不加质疑承诺于某种职业和意识形态的认同状态。这类个体获得了自我认同感,但是这种认同感并未经历在寻求最适合自己时体验的危机。

3·延期偿付(moratorium)

个体体验到认同危机,但积极对自己的职业和理想加以探索的认同状态。这类个体经历了埃里克森的认同危机,正在主动提出生活价值的问题并寻求答案。

4·认同感获得(identity achievement)

个体曾仔细思考过认同问题并对自己的职业和理想达成积极承诺的

认同态度。认同感获得的个体通过为特定的目标、信念、价值确立了个人的承诺,解决了认同问题。

[认同感(identity):成熟的自我定义;对自己是谁,将来成为什么样,如何适应社会的感受。

认同危机(identity crisis):埃里克森的术语,指青春期个体对他们现在和将来在生活中角色感到混乱,从而体验到的不确定性和不适应。

认同感混乱(identity diffusion):个体未能形成自我认同但又不再对此加以探索和质疑的认同状态。]

詹姆斯·马西亚和其同事(1993)发现,这些积极寻求自我认同感的个体,比起那些混乱和提前结束的个体对自己将来更有信心。埃里克森认为,认同感获得是很健康和适应发展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因为认同感获得者比其他3种认同感水平的个体有更高的自尊,自我意识更低或者说为自己困扰程度更低(Adams,Abraham,& Markstrom,1987;O’Connor,1995)。

但是长期无法获得认同感也许是最为痛苦的。埃里克森认为,如果总无法获得明确的认同感,处于漫无目的的混乱水平,会最终使个体变得压抑和失去信心。许多处于混乱水平的青少年情感高度冷漠,而且对今后的生活无动于衷(Waterman & Archer,1990)。

综上所述,青春期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不可避免的要面对一些来自学校?家庭?同伴的压力;因生理上的众多快速变化而感到紧张,激素分泌活跃而产生情绪波动、和敏感性的加强,可能引起的情绪不稳定性增强;自尊降低、抑郁与自杀、角色混乱和失望、情感高度冷漠。这些青春期的问题使作为青少年处于更复杂的境地,更易导致问题的发生。

3容易成为受害者的类型

生理:有身体障碍者、有智力障碍者、其貌不扬者。

行为:个人卫生欠佳者,如经常无故挖鼻孔等。沉默、表达能力不佳

者。行为上有得罪到同学引起公愤,例如:打小报告。行为上有异于

同侪(指同学)。

性格:性格内向、害羞、怕事。性格上有异于同侪(指同学)。

受欢迎程度(人际关系):在同学间不受重视,只有很少朋友,在学

校中十分孤单。缺乏与朋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反

感或厌烦,或是认知与知识层级不同者。

3.1生理特点

不得不承认人类是有排他心理存在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喜欢和自己相似相近的人共处,并排挤与之不同的人。而人们最直观的就是我们的外貌,例如种族歧视最易辨别的一般是肤色,瞳色等外貌特征。

而事实上有身体障碍、有智力障碍、其貌不扬、肥胖、早熟和晚熟、身材矮小等等问题的人更容易被人欺负。

(1)肥胖,其中问题之一——超重体重的人经常面对歧视和嘲笑,使他们失去一些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教育机会(Waite,1995)。这种情况是比较严重的,尽管联邦法律规定聘用时不能歧视肥胖人群,但研究表明他们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场所都受到歧视。例如在一项研究中,肥胖女性报告说因为体重的原因,公司到自己的自信心在下降,并且成为学校和工作场所的受害者(Rothblum,Brand,Miller,&Oetjen,1990)。而另一个研究发现,肥胖的男性律师挣得的薪水要低于正常体重的男性律师(Saporta & Halpern,2002)。而体重超重的儿童也比他们体重正常的同伴更多地表现出一些行为问题。肥胖儿童可能发现他们很难在同伴中交到朋友,因为可能歧视他们,嘲笑他们肥胖的身躯。的确,肥胖的同学经常是班级内最不受欢迎的学生(Sigelman,Miller,& Whitworth,1986;Staffieri,1967)。

(2)而早熟和晚熟都使得一些孩子与大家与众不同,人生发展中这些重要变化开始时间从8~9岁到13~14岁,成熟年龄差距竟达6年!同一实际年龄的青少年中,发身期身体发育的程度是很大的。【7】

青春期带来的众多快速变化使任何人都感到紧张。如果青春期来的太晚或太早,其带来的冲击可能会放大,其中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女孩早熟的优势不明显。在小学阶段,发育超前的女孩在同伴中的威信往往较低,她们的自我形象也较差,这也许是因为她们在同学中显的人高马大,不易和群。一些有关调查结果表明,早熟的女孩较早开始约会,更独立,在学校更积极,同时她们在学校也更容易遇到麻烦。而对男孩来说,早熟一般有好处,通常能使他们的自我形象得到加强,并在社交和运动中占优势,而很多晚熟的男孩对发育迟缓感到焦虑。欺凌者(英文:Bully)一般喜欢欺负弱小发育晚而导致身材矮小的孩子,跟容易被欺负。

(3)身材矮小也是被歧视和嘲笑的原因之一。但身材并不只是遗传决定的。例如:非器质性发育不良和剥夺性矮小症。

非器质性发育不良(nonorganic failure to thrive):一种婴儿生长失调现象,由于养护者缺乏观注爱心所导致,这种失调会导致生长急遽减慢甚至停止。

非器质性发育不良是一种生长障碍,出现时间较早,一般在18个月之前出现。表现出该症状的婴儿生长停止,日渐消瘦,就像营养不良而患消瘦症的婴儿似的。这些婴儿并未患有明显的疾病,而且也没有其他明显的生理方面的原因。受其影响的婴儿通常很难喂养,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发育落后是营养不良造成的(Lozoff,1989)。当

然主要问题是为什么在其他情况下可能健康成长的婴儿会变的很难喂养呢?

一个原因可能是这些婴儿在看护者的面前的行为表现。他们一般上表情冷漠,行为退缩,经常紧盯着看护者,被抱时不会笑,也不会拥抱看护者。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看护者都表现冷漠、疏远,对婴儿没有耐心有时甚至会虐待婴儿(Brockington,1996)。所以即使看护者为这些婴儿提供了足够的食物,他们的急躁和敌意也会导致婴儿的退缩,冷漠,最终导致饮食不良,很少表现出积极的社会性反应。

剥夺性矮小症(deprivation dwarfism):一种由情感剥夺所引发的儿童生长失调,其特征是生长激素分泌减少、生长缓慢、体形矮小。

剥夺性矮小症:它的起因是情感剥夺和爱心缺失,它一般出现在2~15岁之间,其特征是身体矮小和生长速度急剧变慢但患此病的儿童看起来营养供应方面没有什么问题,在生理上也受到了充分段照顾。他们生活中缺少的是与主要养护者的积极交往,而这些看护者本人可能因不幸福的婚姻.经济困难和其他一些问题而感到抑郁(Brockington,1996;Roithmaier等,1988)。

3.2人格与行为等特点

心理学家给人格的典型定义是:个体独特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一致性。这个定义有两个重点。首先,人格指的事独特的差异——那些某个人于他人不同的方面。其次,这个定义明确人格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情境下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人格上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气质(temperament):个体对环境事件的情感和行为反应模式的特征,包括活动水平.易怒性.恐惧性和社交性等方面。是形成个性或人格的“原料”之一,是人格的先天遗传成分。

气质有一定的稳定性。追踪研究发现诸如活动水平、易怒性、社交性和害羞气质成分在婴儿期。童年甚至是成年早期都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Caspi & Silva,1995;Lemery等,1999;Pedlow等,1993)。在新西兰的一项追踪研究中发现,在3岁时测试的气质,不但在3~18岁之间比较稳定,而且能够预测个体在18~20岁的反社会倾向和家庭关系质量(Caspi & Silva,1995;Henry等,1996;Nenman 等1997)。这些发现验证了许多发展学家将气质看作是成年期人格的基石的观点。其中社交性低和有害羞气质的人更容易成为欺凌受害者。而活动性和易怒性不是说越低就容易被欺负,因为基本上有如下两种受欺负者。

被动受欺负者【passive victims (of aggression)】:因受欺负而具有较低自尊水平的社会退缩,焦虑型的儿童,这类儿童很少主动激发他人的这种虐待行为。

挑衅性受欺负者【provocative victims (of aggression)】:指那些好动,暴躁和对抗性的儿童,他们主要是因为经常招惹同伴而受欺负。

而无论是哪一种受欺负者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关心和辅导。因为气质不是决定一切的,性格(character)——指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

在对人格的研究中,特质理论认为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的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塔佩斯等(Tupes & Christal,1961)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了再分析,发现了五个相对稳定的因素。以后许多学者(Borgatte,1964;Smith,1967;Digman,1981;Goldberg,1980,1989)进一步验证了“五种特质”的模型,成了著名的大五因素模型。

人格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model)有被称为“大五模型”(Big Five),是一种确定5个最基本的人格维度的系统。这就是卡特尔的16因素进一步凝练为5 个一般因素的尝试。大五模型回答了人格最主要问题,包括:某人是外向还是内向,是否容易相处,是否有责任感,

情绪是否稳定,以及是否聪明。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包括了我们想了解的关于人格的绝大部分内容。

约翰(John,1994)研究了“大五人格”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系,发现高开放性和高责任心的青少年具有优秀的学习成绩,而低开放性和低宜人性的青少年有较多的违法行为。高外倾性、低宜人性、低责任心的青少年,常发生与外界冲突的行为问题;高神经质、低责任心的青少年则经常表现出由内心冲突引起的问题。而一般上来说低外倾性、低宜人性、低责任心、高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的人更不受欢迎,更容易被人欺负。

3.3受欢迎程度(人际关系)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关于需要的结构,在心理学界存在不同的理论观点,比较著名的有默里(Murray,1938)的需要理论和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ical theory of

needs)等,其中马斯洛的理论影响最大。

马斯洛(1968)认为人的需要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图1)

(图1)

(资料来源:Maslow,1986.)

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都关系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人又是社会型动物,有合群的需要,其中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归属与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和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3.3.1人际吸引

相互吸引无疑是使人们聚在一起的重要因素。民谚俗语中确实有学问,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异性相吸”“小别胜新婚”“亲则不敬”等等,道出了产生相互吸引到一些重要原因。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决定着我们在处理社会关系时发生的许多事情。

吸引力是哪些因素决定的?

你喜欢与谁在一起、愿意和谁成为朋友,是由若干因素决定的,其中包括物理接近、外表吸引力、才能和相似性。下面就每个因素进行简要讨论。

(1)物理接近

有些人相信缘分。实际上我们选择朋友甚至伴侣的时候,机会的作用非常大,而决定“机会”的重要因素是物理接近(physical proximity)。费斯廷格的一项经典研究发现,人们住的越近就越容易成为朋友。热恋中的情人们往往认为他们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实际上,绝大部分人真正寻找的范围并没有超过半径8公里的圈子!

产生接近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物理上的接近能够提高人们接触的频次。许多实验表明人们常被能够经常接触到的人吸引。换句话说,在浪漫爱情中确定会有“青梅竹马”效应,在友谊中也会有“远亲不如近邻”效应。

(2)外表

外表吸引力(physical attractiveness)指一个人容貌上美的程度,而美的标准是由所处的文化决定的。美丽的女人总被认为比相貌平常的女人更具吸引力,这是光环效应(halo effect)的结果。光环效应是说人们会把美貌等好印象扩大化,以为那些外表有吸引力的人一定也具有高尚的品格,而且聪明、热情、机智、心理健康和善于交际。认为往往误认为“美就是好”。然而外表的美与内在的品质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联,例如,我

们不会认为外表美丽的人一定会更诚实和关怀他人。美和生理上的吸引力可以成为社交中的一种优势,但与智力、天资或能力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但是,不论对于男性或女性,外表具有吸引力总是一种优点。比起缺乏吸引力的人来说,那些漂亮的人更受人欢迎,有更好的社交技能和更多的社交经验,较少感到孤独与焦虑。在浪漫的爱情中,容貌上的魅力对女性命运的影响要大于男性。研究证明,女性容貌的美丽程度与约会的频率有很强的联系,但男性的容貌与约会的频率之间关系不大。

需要说明的是,外表吸引力只是在人们最初的相互熟悉阶段作用较大,而在以后阶段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个性品质。因此,如果我们事先得到了有关某人的信息,对此人的第一印象就会较少受其外表吸引力的影响。要找到真正的朋友和建立长久的友谊,仅凭对外表的印象是不够的。(3)才能

才能(competence)是一个人表现出的能力水平或技能的熟练程度。一般而言,我们总是被有天分或有才能的人所吸引。但是,下面的例子却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谁最有吸引力?

在一个有关吸力的实验中,大学生要通过听磁带选出一位智力竞赛主持人。磁带一共4盒,实际上一个人录的音。在其中两盒录音带中,两位”候选“人都显的非常聪明,另外两盒录音带中的两位“候选人”表现的能力一般。此外,在一位“聪明候选人”和一位“一般候选人”的录音中,被试能够听到候选人在讲话是笨拙地把咖啡洒到自己的身上。最后的评价结果是,“聪明而笨拙”的候选人被评为最受欢迎者,“一般而笨拙”的

候选人被评为最不受欢迎者。可见,聪明但不甚完美的学生比聪明而完美的学生更有吸引力。

实验的最终结论是,人们对那些有才能但不完美的人情有独钟,可能因为有一些小毛病反而使他们显的更有人情味儿。

(4)相似性

请你开始想,在头脑中尽可能多列出你的好朋友。现在,你再想一想,你的那些朋友与你有哪些共同之处?虽然会有一些例外情况,但大多数朋友与你年龄相仿、性别相同、种族相同。对吗?朋友之间在这三个方面的相似性是友谊关系中的普遍原则。

相似性(similarity)指两个人在生活背景、年龄、兴趣、态度、信仰等方面相像的程度。相似的人之间相互吸引是有关人际有着吸引研究中最为一致的发现。这种现象至少可以部分地由强化作用来解释。那些与我们有相似的人有着和我们相同的信仰和态度,这就使我们得到了他人的肯定。既然是“英雄所见略同”咱们就能成为朋友!

(5)自我表露

大家在一起只是谈论天气、体育运动或科学,彼此是不能成为朋友的。要成为朋友,你必须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把自我展示给他人。这种展示的过程称为自我表露(self diaclosure),是与他人发展亲密关系的一项基本技能。一些人生活在焦虑、不快和孤独中,可能与他们缺乏自我表露能力有关。

人们经常向我吸引力的人吐露心扉,而较少向对自己没有吸引力的人表露自我。向别人表露自我要以一定程度的信任,因此许多人对他们不

熟悉的人慎于自我表露,认为在生人面前“少说为佳”。实际上,对于如何适度地进行自我表露有着一定的行为规范。根据相互性(reciprocity)原则,适度的自我表露可以导致相互表露。但是超出当前关系和社会情境的过度表露(overdisclosure),会对方的怀疑和降低表露者的吸引力。例如,你在排队买票,于站在你面前的人刚刚闲聊两句,他便开始对你说:“刚才我一直在想我对自己是否真的感到满意。我认为我调整得非常好,就是偶尔在性满足上有些问题。”你觉的这位仁兄正常吗?

过度自我表露是许多电视访谈节目的惯用手法。主持人向嘉宾们提一些关于他们个人生活细节的问题,包括家庭琐事、初次约会、夫妻生活、性虐待、犯过的错误,甚至犯罪行为。观众会觉得看嘉宾暴露隐私很有娱乐性,这是因为看电视不需要进行“相互表露”,所以自己心理上没有任何负担。

适当的自我表露能够提高相互间的喜爱、信任和亲密度,人格表露的不适当或进行得太快,则可能让人怀疑你的动机,并且因此逃避你。

(6)社会交换理论

许多人际关系都可以理解为社会交换(social exchange)的关系,如果两个人之间相互关注、交换信息、互有好感、相互帮助,等等。

只要是交换,人们就会倾向于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多的“产出”。如果不再想保持某种关系,人们常会说:“我从这里再也得不到什么了。”

实际上,他们并不是什么都也得不到了,而是他们觉得成本太高,得不偿失。

按照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一种关系必须使双方都受益才能得以保持,否则就不会延续。实际上,仅仅“可以受益”还不是保持一种关系的全部条件。更准确地说,一种关系的保持需要使人“充分受益”。人们如何判断自己的“投入”与“产出”

之间是否平衡呢?一般情况下,他们是根据过去经验和从中产生的期望来进行的判断的。一个人评价自己的投入“值得”或“不值”有个人的标准,称为比较水平(comparison level)。一个人曾在人际关系中经历过满意的和丰厚的报偿,其比较水平就会高;而一个曾有过不满意关系经历着的比较水平会很低。一种关系的维系取决于双方的比较水平。如果你认为做朋友就要能“为兄弟两肋插刀”,而另一位仁兄只要“君子之交淡如水”,那么你和他之间就存在比较水平上的差异。

4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影响

霸凌这种反社会行为,不仅会造成受害人心灵创伤,也会造成课业成就低落、人际疏离,甚至造成受害人的报复性攻击行为【8】。其中有些受害人长大后会转变成加害人,这些同时是受害人和加害人的学生罹患精神疾病的比例也比单纯的加害人或受害人高【9】。其对受害人造成的后遗症相当多,包括逃家、逃学、出现慢性疾病、自杀和饮食不正常等,并且会造成自尊降低、时常焦虑不安、悲观思维与高度渴求关怀心理【10】。

综括的身心影响有:(逃避)吸毒、醺酒、常常缺席、逃学、退学、课业成就低落、人际疏离;(自我伤害行为)自残、自杀和饮食不正常;恐惧、消沉抑郁、悲观思维、自尊降低、焦虑不安、高度渴求关怀心理、创

校园欺凌事件处置流程·

校园欺凌事件处置预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等十三部门关于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要求(省教保〔2018〕19号)和区关于印发《区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精神,为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校园欺凌事件处置预案及流程。 一、处置目的 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根据通知精神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对于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以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要第一时间开展干预和处置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控制、及时解决,尽可能降低校园欺凌事件对涉事学生和家庭的不良影响。通过制定松江区校园欺凌事件处置流程,增强基层学校处置能力,规范基层学校处置行为,切实提高对校园欺凌危害的认识,切实保护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营造有利于未成年学生成长的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 二、处置原则 (一)果断及时原则:一旦发生欺凌事件,学校主要领导要立即赶赴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及时制定措施,果断应对处置,要区分不同欺凌性质情况,及时疏导、及时化解、及时平息。

(二)分类处理原则:对于实施欺凌的学生,学校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落实专人帮教,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对于被欺凌的学生,学校和班主任老师要做好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加强自我防范教育。 (三)依法合规原则:所有处置的行为都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必须依法合规处置,学校校长应是处置欺凌事件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在处置过程中,既不能无原则的淡化处理,也不能上纲上线的强行处置,要做到事实清楚,处理得当,依法依规。 (四)预防为主原则:校园欺凌事件要在预防上下功夫,要对学生大力开展遵纪守法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要完善细化安全工作制度,落实应急预案,加强对教职工的培训,增强预防和处置的能力。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避免欺凌事件的发生。学校要加大对班主任、教职员工、校园保安的培训,重视欺凌现象的排摸,建立一对一帮教制度,做到校园欺凌现象的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 三、处置机构 学校要成立欺凌事件相关应急处置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机构职责,做到高效及时。

中学校园欺凌自查报告

中学校园欺凌自查报告 中学校园欺凌自查报告,以下是聘才网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国教督办函〔XX〕22号)要求,我校积极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我校于XX 年6月30日组织教师对我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初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成立“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二、经过我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认真排查和走访发现我校基本不存在“校园欺凌”的情况。因此我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预防上来。 三、拟定“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四、召开“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专题会议: 五、集中学习《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国教督办函〔XX〕22号)文件精神。 六、集中学习“克旗教育局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 七、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会议。 八、狠抓“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宣传动员工作: 九、利用主题班会宣传“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十、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板报评比活动。 十一、利用升降旗宣传“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 十二、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手抄报评比活动。 总的来说,我校虽然不存在“校园欺凌”的情况,但这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某一天会发生类似的骇人事件。因此我校必须继续加强“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力度,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们远离不良信息,加强预防。我们还会集中对学生开展品德、心理康健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

校园欺凌自查报告总结

校园欺凌自查报告总结 近些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许多学校重视知识教育,轻视法制与规则教育,忽视生命、尊重与心理教育。在欺凌过程中,欺凌者会对受害者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校园欺凌的自查报告总结,欢迎参考! 校园欺凌自查报告总结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徐州市铜山区中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区教育局《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方案》,我校认真制定本校开展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具体方案,积极部署,认真组织实施。自查总结如下: 一、成立“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情况 我校成立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开展“校园欺凌事件”的摸底排查情况 全镇各校根据中心校的部署,成立校园安全专项小组,加强了值日领导和教师课间巡查,对安全死角和管理盲区进行逐一排查,坚决清除一切管理漏洞。经排查,未发现学生中有暴力欺凌现象的发生。

三、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情况 扎实开展行之有效的专题教育。我们坚持把搞好教育、打牢思想基础作为专项治理的首要环节来抓。全镇各校均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学生集会对全体师生进行了以“反校园欺凌,建平安校园”的主题教育活动。柳泉实验小学还组织开展品德、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 柳泉实验小学还进行防欺凌法制讲座。邀请镇派出所毕强所长,为学生做了预防校园欺凌法制教育报告会。他用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以案释法,以法论事,深入浅出地作了生动报告。他还列举了校园中容易出现的欺凌事件,分析了这些事件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后果,要求青少年学生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切实提高法律意识。会后,还向学生发放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宣传资料。 四、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情况 为进一步做好校园欺凌事件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镇小学中心校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校领导、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根据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形势,把涉及校园欺凌安全的各项内容进行认真分解落实到人,防止了工作上的相互推诿。从而形成了学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共抓安全的良好局面。

小学校园欺凌事件自查报告2018

氾水镇中心小学小学校园欺凌事件自查报告2018.07 为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切实保障师生人身安全,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精神,根据省、市、区教育督导部门有关文件和要求,我校对成立领导小组、开展摸底排查、进行专题教育、完善预防和处理等四个方面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和总结,现将自查总结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会精神,明确目标 我们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积极主动和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成立“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 为做好校园欺凌有效预防工作,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 组长:张宏军校长(全面负责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 副组长:吴永伟副校长(主抓校园安全工作) 组员:李金梅、苗玲、郭晶晶和各年级组长各班主任 工作职责如下: 组长: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负总责,对此次治理活动督查并评定实施情况。 副组长:审查《大许中心中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治理过程中督促有关科室、班主任、安保人员、宿管员等到岗到位,加强巡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召开以预防校园欺凌为主题的法制讲座。 成员:德育处做好《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预案》,及时组织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处置校园欺凌事件;年级部和班主任及时发现、调查校园欺凌事件;班主任做好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宣传工作,对班级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和摸底,建立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台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安保人员做好校门出入管理和校园巡查工作;宿管员做好宿舍管理和巡查工作。 三、定期开展“校园欺凌事件”的摸底排查 我校对各年级、各班级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摸底,每月进行一次统一的排查,各班级结合摸排材料进行自查,汇总材料交到政教处存档,政教处建立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台账,至今我校没有发现校园欺凌事件。虽然我校目前不存在“校园欺凌”的情况,但是这并不能保证今后不会发生。因此我校继续加强“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力度,进一步进行更加细致的排查,值班组加强对学校门口、厕所、操场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做好大门管理等,加强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四、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 利用周前会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文件学习,强调“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部署“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大家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认真对待,明确职责。政教处利用国旗下讲话,专门进行了校园欺凌治理的专题教育,另外各年级组、班级利用晨会、班会,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要求各班要召开“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主题班会。要明确专项治理的重要性、对班级进一步进行细致的排查和摸底、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办法等,集中对学生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以此加强对学生的遵规守纪教育,坚决遏制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我校利用校园电子屏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了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认识,加强了安全防范意识,积极营造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活动氛围。

校园欺凌事件处理程序办法及预防处理应急预案范文(共8篇)最新版【精选】

《校园欺凌事件处理程序办法及预防处理应急预案 (共8篇).d 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全文,更多相关《校园欺凌事件处理程序办法及预防处理应急预案 (共8篇)》请在上搜索。 校园欺凌事件处理程序办法及预防处理应急预案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处理应急预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的通知要求,进步做好我校安全整治工作,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危害,依照上级有关要求,从我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预案。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安全第的思想,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和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的工作,为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目的要求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组织领导根据上级要求,相应成立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我校校园重大欺凌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对重大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作出决策,协调解决预防和处置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必要时向上级教育部门公安部门及时汇报,检查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落实情况。应急领导小组成立以把手校长为组长其他校领导为组员的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校园欺凌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决定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决策和措施,确保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序高效。组长副组长组员各班主任现场防暴组发生暴力欺凌事件时,组长马上带领本组人员赶赴现场,对施暴者进行强行阻止,必要时可实行正当防卫行为。组长组员疏散引导组发生欺凌事件时,组长马上按总指挥的要求组织人员到现场疏散未被施暴的学生,并机智地疏散到安全地带。组长组员各年级班主任通讯联络组发生欺凌事件时,组长迅速组织本组人员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同时向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及时传达情况。组长组员处置原则安全第的原则。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的工作,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和谐校园的创建。对参与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学生,要坚持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以教育疏导为主,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对出现可能影响校园稳定的言论动态或事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要做到早发现早布置早处理,力争把事态平息在萌芽状态。特别在个主要环节上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是问题发生前,要立足防范,超前工作,掌握主动;是问题发生后,要迅速判明性质,依法办事,注意方法,及时果断处置;是事件平息后,要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出现反复。要开展的具体工作,让学生全面了解校园欺凌的相关内容。反校园欺凌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启动反校园欺凌活动周。,在各班级内排查出心理有问题者有暴力倾向者搞小团伙者等,并对重点学生进行帮教,心理有问题者个别进行辅导,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校园值班巡逻,落实值日领导值日教师管理责任制。,做到各尽其责,协调合力。处理程序接警与通知事件发生后,在场知情人员包括行政教职工学生必须立即将所发生的事件情况向班主任或值日领导报告。班主任和值日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制止,控制事态和相关人员并立即将所发生的事件情况报告校长,校长必须掌握的情况有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地点种类程度;在基本掌握事件情况后,立即通知副组长和各工作组组长启动应急预案。处置与救助欺凌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负责人必须第时间赶到事发现场指挥协调。对现场情况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制止或疏散。在场人员应首先检查学生受伤情况。根据先重后轻的原则立即对受伤学生进行应急处置,对伤者应及时送医院就诊,保护现场,保存物证,并根据事件性质向公安机关报案。保护与维稳应急组应对事件现场实行严格的保护,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维持秩序,疏散师生,监控案情,关注事态发展,作好安抚处理工作,稳定师生情绪,统口径,将影响减到最小。保卫人员严格核查外来人员身份,不准非当事人家长和闲人进入校园,保证校园的治安秩序的稳定。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亲属或其他有关人员,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无理取

西源小学校园欺凌、暴力事件专项治理自查报告

西源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自查报告 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但近年来,全国各地接连发生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不仅严重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也冲击了社会道德底线,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为加强对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与处理,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学区通知和方案要求,积极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活动,并对活动开展情况认真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成立"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 为做好校园欺凌有效预防和处置工作,学校成立了以张生禄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加强领导。 组长:张生禄 副组长:王贵儒李维娜万国瑜 成员:全体教师 工作职责如下: 组长:全面负责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指导督查治理活动的实施情况。 副组长:组织协调各部门,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组员:服从领导,各司其职。做好校门出入管理和校园巡查工作,建立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台账。 少队:组织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与安全组一起处置校园欺凌事

件。 班主任:对班级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和摸底,建立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台账,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上报心育老师: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开展心理专题讲座。 二、开展"校园欺凌事件"的摸底排查 (1)对校园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和摸底 通过对师生的安全调查,组织部分学生座谈和召开班级安全信息员会议等形式对校园安全现状、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学生小团伙组织以及易于发生在学生之间的蓄意或恶意通过 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行为或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摸底排查,根据排查摸底情况,有针对性地整改治理。建立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台账,实施零报告制度各班级建立班级日志,由班主任定期审查班级日志记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上报安全组。班级安全信息员每日上报年纪部本班安全状况,并汇总各班信息报至学校安全组。 (2)加大对关键时间点和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 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多集中于上学、放学途中以及就餐等非课业时间。地点主要在校内食堂、厕所、校园角落、后操场等老师较少在场的地方。针对这些特点,我校进一步完善校干值班导护制度,在学生放学时间由值周领导带领值周老师到学校门口检查巡视维持秩序;班班主任加强对厕所、操场、校园角落等重点区域的巡查,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校园欺凌事件处置流程及办法

彭州市军乐镇小学 2018年秋季校园欺凌事件处置流程及办法 一、指导思想 为了有效防范校园内发生欺凌暴力事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和校园财产的安全,及时处置侵害师生安全的恶性事件,维护学校的稳定,特制定学校欺凌事件处置流程及办法。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生在我校校园欺凌暴力伤害事件。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校园欺凌暴力防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但保云(校长) 副组长:张先军 成员:张国富郑礼珍 德育办、教导处、党政办、学校门卫、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二)职责:全体教师负责在公安部门介入之前与侵害势力的周旋,紧急时的格斗等,为受伤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班主任负责疏散引导学生到安全场所;学校校委会成员负责对校内外的联络汇报工作和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安抚工作。

四、预警预防 (一)分析可能引发事件的原因 由于种种因数对社会不满和因矛盾激化而铤而走险、因严重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及极少数歹徒行凶犯罪、学生之间的矛盾等情形是引发学校欺凌、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各年级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心理咨询室要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开展老师、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工作。 3.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发现可疑人员或不法分子非法侵入校园应及时报告或报警。 4.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5.经常性的以当地政府、派出所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校园周边地区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人和事),及时采取有效对策。 五、处置流程 一旦学校发生欺凌暴力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一)校内一旦出现非法侵害现象,在场教职工应尽力予以制止并及时通知学校领导。无力制止的,可调集力量,

幼儿园 校园欺凌暴力事件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

中心幼儿园校园欺凌暴力事件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有效防范校园内发生欺凌暴力事件,切实保障广大师幼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及时处置侵害师生安全的恶性事件,维护幼儿园的稳定,特制定我园校园欺凌暴力事件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生在我园校园欺凌暴力伤害事件。 三、组织机构 1、幼儿园成立校园欺凌暴力防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寇鹏军李建平寇慧君李延新 下设四个小组: ①应变保护组 组长:xxx 组员:保卫处全体人员 ②人员救护组 组长:xxx 组员:校医、总务全体人员、各班主任 ③疏散引导组 组长:xxx 组员:各班主任、科任教师 ④通讯联络及沟通协调组 组长:寇鹏军 组员:办公室及信息室全体成员 2、各组职责 ①应变保护组负责在公安部门介入之前与侵犯势力的周旋,紧急时的格斗等。

②人员救护组负责为受伤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 ③疏散引导组负责疏散引导学生到安全场所。 ④通讯联络及沟通协调组负责对内对外的联络汇报工作和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安抚工作。 四、预警预防 1、分析可能引发事件的原因 由于种种因素对社会不满和因矛盾激化而铤而走险,因严重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以及极少数歹徒行凶犯罪;学生之间的矛盾等情形是引发学校欺凌,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2、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①各年级、班级要加强对师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②牢记校园欺凌报警电话,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告。 ③心理咨询室要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开展学生、老师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工作。 ④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发现可疑人员或不法分子非法侵入校园应及时报告或报警。 ⑤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⑥经常性地与派出所、联防队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校园周边地区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人或事),及时采取有效对策。 五、处置流程 一旦发生学校欺凌暴力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校内一旦出现非法侵害现象,在场教职工应尽力予以制止并及时通知学校领导。无力制止的,可调集力量,同时拨打报警电话110。

校园欺凌事件调查处理流程

校园欺凌事件调查处理流程、办法 根据方案,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由校长总体负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和教职工、少先队辅导员以及家长代表等人员组成的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学校要在校园公示栏等明显位置公布预防学生欺凌举报电话和学校责任人及联系方式,便于学生举报、反映欺凌学生的行为,同时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 对欺凌给出明确定义: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区分学生欺凌与学生间打闹嬉戏的界定,正确合理处理。 对中小学欺凌进行详细定义,要让广大师生和家长知晓,欺凌行为应包括身体伤害的暴力事件、精神上的贬低行为(如吐口水、拍裸照等)、言语暴力行为(如辱骂、口头威胁和在公众场合故意嘲笑他人残障、种族、性别、性取向、宗教信仰等)以及在网络上辱骂、攻击或披露同学隐私等。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和家长区分学生欺凌与学生间打闹嬉戏的界定,也有利于对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识别学生欺凌,严格区分学生欺凌与学生间打闹嬉戏行为。

教职工发现、学生或者家长向学校举报的,应当按照学校的学生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处理流程,对事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由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事件是否属于学生欺凌行为进行认定。对可能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学校要及时报告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对经调查认定实施欺凌的学生,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定学时的专门教育方案并监督欺凌学生按要求接受教育,同时针对欺凌事件的不同情形予以相应惩戒。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必要时可将实施欺凌学生转送专门(工读)学校进行教育。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处置以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为主。 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学生,要区别不同情况,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对依法应承担行政、刑事责任的,要做好个别矫治和分类教育,依法利用拘留所、看守所、未成年犯管教所、社区矫正机构等场所开展必要的教育矫治;对依法不予行政、刑事处罚的学生,学校要给予纪律处分,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等处分,必要时可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工读)学校。 对校外成年人采取教唆、胁迫、诱骗等方式利用在校学生实施欺凌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对

最新校园欺凌自查报告范文

最新校园欺凌自查报告范文 自查报告是一个单位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执行某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自我检查方式的报告文体.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校园欺凌自查报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校园欺凌自查报告一 为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专项督导的通知》相关精神,根据区教育局相关要求,我校制定校园欺凌相关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举行多种形式法制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按照要求全面自查自纠,现将开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会精神,明确目标 我校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积极主动和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领导,科学部署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组及具体工作小组,责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安稳办备好三防等相应防范器械;保安员做好门卫出入安全管理工作和校园巡查监督工作;班主任等做好对学生的一日安全教育管理、宣传工作,为学生保驾护航. 三、多措并举、专项治理 (一)完善制度.学校制定了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建立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二)开展活动、加强教育 一是邀请法制副校长、镇派出所民警来我校开展法制安全报告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防范能力,预防、避免、抵制校园欺凌暴力行为的发生.动员学校师生及家长携起手来,加大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专项治理,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奉献爱心和力量,共同营造关爱学生的社会氛围. 二是通过国旗下讲话为学生做校园安全专题演讲,结合校园内一些案例进行了剖析.警示并教育学生要洁身自好,不通过言语侮辱别人,不与社会闲杂青年交往,

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以及预防措施(完整资料).doc

日月中心学校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以及预防措施 主讲人:刘志明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校园中,校园欺凌事件时常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压正,本文是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建议以及预防措施,让我们一起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吧! 一、校园欺凌事件存在的原因 1、家庭防线的失守。很多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些人许多年才回家一次,孩子的教育无人过问。从学校情况来看,出现问题的孩子超过80%来自单亲或类似单亲的家庭。一方面,家庭结构失能,使得孩子在成长中缺少关爱和教导,另一方面,一些家庭虽然看起来美满,家长对孩子也充满关爱,但由于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问题,也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一些家长这种明显走偏的观念,不仅使孩子遇到问题时倾向于用暴力方式解决,同时也让校园里一些原本稀松平常的“磕磕碰碰”,被上升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2、社会不良风气侵蚀渗透。现在的社会上,经常能够看到相互偶尔触碰就会引爆无休无止的争吵,甚至为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目前市面、网络上的大量小说、游戏都包含色情、暴力情节,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影响。甚至连一些热门幼儿动画片里也开始出现“暴力美学”,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导

致他们极易因盲目模仿、追求刺激而产生暴力冲动。十多岁的孩子正是表现欲和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如果不加以限制,很多孩子就会不自觉模仿从网络上接受的信息。此外,当前社会上“一夜成名”“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也影响着校园。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也只有8种严重犯罪才会追究刑事责任。由于年龄原因,很多孩子实施校园欺凌却不会受到惩罚,这也容易使他们形成“藐视法律”的心态。当前社会应提高对包括校园欺凌在内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重视程度,做好预防工作,避免这部分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校园欺凌事件建议 1.治理校园欺凌,应遵循事前预防和事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在强化家庭的监护责任,净化社会风气,加强未成年人品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完善相关法规,为校园撑起保护伞。 2.严守法律底线加大矫治力度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反映出我国在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处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一定滞后和不足。孩子们不懂法、对法律缺少应有的敬畏,这说明法制教育没有落实到位。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未成年人出现严重不良行为,对其负有监护和教育责任的家长、学校并未承担相应责任。在监护人方面,虽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不满14岁的未成年人出现严重不良行为,父母会受到公安机关的训诫。如果未成年学生因欺凌行为而被送到青少年法院,父母也要一起进入司法程序;如果法官认定孩子欺凌行为与父母不法行为(如吸毒、酗酒)有关,法官可以把孩子的监护权转移到寄

校园欺凌暴力事件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

隆坊中学校园欺凌暴力事件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有效防范校园内发生欺凌暴力事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及时处置侵害师生安全的恶性事件,维护学校的稳定,特制定我校校园欺凌暴力事件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生在我校校园欺凌暴力伤害事件。 三、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校园欺凌暴力防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柏建林 副组长:寇鹏军李建平寇慧君李延新 下设四个小组: ①应变保护组 组长:寇慧君 组员:保卫处全体人员 ②人员救护组 组长:李建平 组员:校医、总务全体人员、各班主任 ③疏散引导组

组长:李延新 组员:各班主任、科任教师 ④通讯联络及沟通协调组 组长:寇鹏军 组员:办公室及信息室全体成员 2、各组职责 ①应变保护组负责在公安部门介入之前与侵犯势力的周旋,紧急时的格斗等。 ②人员救护组负责为受伤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 ③疏散引导组负责疏散引导学生到安全场所。 ④通讯联络及沟通协调组负责对内对外的联络汇报工作和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安抚工作。 四、预警预防 1、分析可能引发事件的原因 由于种种因素对社会不满和因矛盾激化而铤而走险,因严重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以及极少数歹徒行凶犯罪;学生之间的矛盾等情形是引发学校欺凌,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2、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①各年级、班级要加强对师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②牢记校园欺凌报警电话,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告。

③心理咨询室要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开展学生、老师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工作。 ④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发现可疑人员或不法分子非法侵入校园应及时报告或报警。 ⑤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⑥经常性地与派出所、联防队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校园周边地区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人或事),及时采取有效对策。 五、处置流程 一旦发生学校欺凌暴力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校内一旦出现非法侵害现象,在场教职工应尽力予以制止并及时通知学校领导。无力制止的,可调集力量,同时拨打报警电话110。 2、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各工作小组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应变保护组的人员要在公安部门赶到之前,尽力与歹徒周旋,规劝其终止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在现场或附近的其他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对学生进行疏散。若有需要,则通过校园广播,发出紧急集合信号。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到班级指挥学生有序疏散。 3、如有人员伤亡,人员救护组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有可能的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就近送往医院抢救,并通知家长或家属。 4、协助警方阻止欺凌暴力行为的最后实施。 六、善后处理 1、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取证。

小学校园欺凌事件自查报告

高岭镇中心小学校园欺凌事件自查报告 高岭镇中心小学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做好校园防欺凌工作,努力打造和谐、平安的校园,现做如下报告:一是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制定完善校园欺凌预防处理制度,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包括早期预警、及时上报、冷静处理以及心理干预等全方位机制,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每位教职员工积极参加校园欺凌事件的防护,本着保护学生安全的原则,当歹徒强行施暴时,可实行正当防卫。对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能够反应迅速,作出有效的防护,切实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不受侵害。 二是进行防欺凌法制讲座。学校教师为学生做了预防校园欺凌法制教育。各班教师用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以案释法,以法论事,深入浅出地作了教育。联合高岭镇派出所,开展法制教育。民警为全校学生做了“预防校园欺凌法制”讲座,他列举了校园中容易出现的欺凌事件,分析了这些事件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后果,要求青少年学生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切实提高法律意识。会后,还向学生发放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宣传资料。 三是开展防欺凌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德育课程主阵地,开展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培育学生的文明修养,让学生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尊重他人,尊重自我,形成健全人格。教育学生严 - 1 -

守道德底线,做到自觉遵纪守法。学校开发校园防欺凌课程,班主任利用晨会、班会和心理健康课,向学生进行防欺凌宣传教育。组织家长学习《中国教育报》上刊发的文章《校园欺凌频发,家长怎样教孩子预防与面对?》引导家长掌握校园防欺凌的有关措施,教育影响孩子,在突发事件面前,沉着应对。 四是提出具体要求,防患于未然。学校为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比如上课期间,学校大门关闭,学生不能私自走出校门。需家长来接的,需要班主任同意,填写《出门单》,方可离校。要求学生放学后排好路队,及时回家,不在路上玩耍,不和陌生人搭讪。要求家长创造积极健康、和睦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提供处理问题的正向榜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孩子在学校中的情绪、交往等有足够的关注,形成强大的校园反欺凌教育合力,确保中小学生的人身利益不受伤害。我校一年来学校未发生校园欺凌事件。 高岭镇中心小学 2019年12月30日 - 2 -

最新中心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3篇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执行《国务院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的通知》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人身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彻底消除各类诱发校园欺凌事件的安全隐患,使校园安全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努力构建安全、和谐校园,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心健康不受伤害。 二、主要目标 1.防范校园欺凌事件安全工作组织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制度完善,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 2.防范校园欺凌事件安全知识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明显提高。 3.防范校园欺凌事件安全隐患及时得到整改,整改率达到100%。 4.不发生重大校园欺凌事件责任事故。 三、成立领导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⑴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① 组长全面负责校园欺凌事件防控安全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学校实际,研究制定校园欺凌事件防控工作办法,并对相关人员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②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后,决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③统一领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确定现场指挥人员,负责应急队伍及物资的调动; ④向公安、医院、教育局等应急部门报告,并保持密切联系,相关部门人员到达现场后,配合这些部门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⑤向有关方面通报事故情况;

⑥向上级部门请求救援事项。 ⑵应变保护员负责在公安部门介入之前与侵犯势力的周旋,紧急时的正当防卫等。 ⑶人员救护员负责为受伤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 ⑷疏散引导员负责疏散引导学生到安全场所。 ⑸通讯联络及沟通协调员负责对内对外的联络汇报工作和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安抚工作。 四、预警预防 1.可能引发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⑴原因分析: 由于种种因素对社会不满和因矛盾激化而铤而走险、因严重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以及极少数歹徒行凶犯罪、学生之间的矛盾等情形是引发学校欺凌、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⑵预防措施: ①依据上述原因制定《校园欺凌暴力事件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 ②各年级、班级要加强对师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制和安全教育,组织师生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③心理咨询(卫生保健)室要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开展学生、老师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工作; ④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⑤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牢记校园欺凌报警电话,发现可疑人员或不法分子非法侵入校园应及时报告或报警; ⑥经常性地与派出所等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校园周边地区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人或事),及时采取有效对策; 2、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程序及措施

反校园欺凌专项督导自查报告【精品】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反校园欺凌专项督导自查报告》的详细参考,好的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为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做好校园防欺凌工作,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平安的校园,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将开展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会精神,明确目标 我校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积极主动和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领导,科学部署 为进一步做好校园欺凌事件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班主任、心理教师和德育教师都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还根据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形势,把涉及校园欺凌安全的各项内容进行认真分解落实到人,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对应的专(兼)管人员、主管领导和分管安全,防止了工作上的相互推诿。从而形成了学校校长直接抓,德育主任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具体抓,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共抓安全的良好局面。 三、周密安排,精心组织 1、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热门思想汇报建立了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了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2、开展教育。学校集中对学生开展了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了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要求每个学生签承诺书,不参与校园欺凌事件;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同时,利用班级群要求家长创造积极健康、和睦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提供处理问题的正向榜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孩子在学校中的情绪、交往等有足够的关注,形成强大的校园反欺凌教育合力,确保中小学生的人身利益不受伤害。 3、加强预防。学校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技防和物防建设,建立完善关于校园欺凌的各项制度,完善校园视频监控设施,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设置防校园欺凌举报箱,并明确负责人,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了实施欺凌的学生。 4、摸底自查,防患于未然。学校经常加强摸底排查,全面开展涉校涉生矛盾纠纷隐患排查,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心得体会对各种苗头性问题及时处置。对个别品行不端行为的学生,联系其监护人共同开展教育,采用教育与矫正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帮扶工作,转化他们的行为方式;加强对留守孩子、困难家庭子女等的关爱和保护,加强对学生危险物品的收缴,加强

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制度及措施

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制度 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22号)要求,特制订《涉县第四中学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望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严格执行。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校园欺凌(暴力)。 一、治理目的: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二、治理范围:在校生,在校园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上、放学途中。 三、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工作小组组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 四、校园欺凌专项整治措施 1、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要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

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 ①国旗下讲话,向学生宣讲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危害,并告知学生如何预防方法及发生校园欺凌的紧急应对。 ②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深入开展讨论、分析“面对校园欺凌,我们该怎么办?”。 ③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平台加强宣传和教育。 ④通过“家校沟通平台”加强宣传教育和家校联系。 ⑤专题讲座,邀请派出所、司法所、法院或法律顾问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后果。 ⑥召开教职工会议,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 2、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①及时制定《应急预案》,指导预防校园欺凌的宣传教育和校园欺凌应急处理;明确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校园欺凌”处置的职责。 ②校长、分管副校长组织校行政人员参加专题会议,学习《行政人员值班制度》,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做到“谁当班谁负责”、“谁首接谁负责”,杜绝相互推诿、不闻不问、甚至听之任之的现象。做好应急处置和汇报。如情况紧急,可直接向当日总值班或校长汇报,在当日总值班或校长指导下进行应急处置或报警;如情况失控,紧急联系校园安保人员,第一时间进行隔离、疏散,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如发生人员伤害,视情况可先报120并组织紧急救护,后汇报。

校园欺凌防范与处理操作指引(完整资料).doc

近些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在各地学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损害了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引起了广大学生家长的忧虑,也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11月22日,长期致力于教育法律问题的研究和实务处理工作的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雷思明律师,以个人名义发布了国内首个《校园欺凌防范与处理操作指引》,旨在帮助、引导学校有效预防与合法、规范处理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欺凌行为。 校园欺凌防范与处理操作指引 第一章概述 1.为了有效防范和规范处理学生欺凌行为,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规定,制定本指引。 2.本指引适用于小学、中学、职高、中专、技校。幼儿园、高等院校可参照执行。 3.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校园欺凌行为对当事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发展会产生长期的、程度不一的负面影响,也损害学生之间正常的人际关系,破坏学校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对校园

欺凌行为处置不及时,有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甚至会演变成公共事件,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4.治理校园欺凌重在预防,要建立完善的防范制度。一旦发生校园欺凌行为,学校要及时依法依规进行处置,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还应做好善后工作,持续对当事学生进行追踪观察和辅导教育,帮助学生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第二章校园欺凌的日常预防 5.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的,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的,恃强凌弱,给他人造成身体或精神上的痛苦的欺负、侮辱行为。欺凌行为一般要求具有“持续性”、“反复性”的特征,但是给他人造成明显的肉体或精神伤害的,可以不受这一特征的限制。 6.校园欺凌的形式一般可以分为四类:肢体欺凌,语言欺凌,关系欺凌(亦称社交欺凌),网络欺凌。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种行为: (1)对受害者的身体进行攻击,包括拳打脚踢、掌掴、推撞、绊倒、用硬物锐器攻击、拉扯头发、朝受害者身上抛扔硬物或抛洒污秽之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