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

第1课《探索自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

2、在蒙眼活动中发展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3、了解一片有草之处的植物和动物。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我们都非常依赖我们的眼睛,今天我们将用我们其他的感官探索自然!你们其他的感官是什么呢?(学生交流)

二、活动感知。

1、游戏:盲人火车

(1)把孩子们分成10~12人的小组。依次把一个小组带到选好的地方。让他们从低到高排成队。闭上眼睛,让他们每个人扶着前面人的肩组成一列火车的样子。

(2)让第一个学生扶着教师并开始慢慢地向前走。跟老师走的本身就很有意思,而此刻让“火车”保持安静,让学生回答他的周围都有什么声音,并对每一个回答都要作出评价。询问他们这些声音是不是自然音或者是由人或机器、汽车等发出的声音。如果他们听到鸟叫声的话就让他们模仿。

(3)行程结束,看是否有人会猜出行走的路线。

2、一片草地

(1)带孩子们到“研究”区,导语:“看这片草地,你们认为这里有任何活的动物吗?今天我们就弄明白这些问题!”

(2)指导他们在各自周围半径一米的范围之内,观察并记录尽量多的植物和动物。强调这不是比赛,而是一项观察游戏。对于大孩子,让他们做更详细的记录,如蚂蚁、蜘蛛等的颜色、大小等。为他们做观察和记录定一时间限制(5~10分钟),强调观察期间保持安静。(3)限定时间到了之后,把学生召集到一起汇报,若能找块木板列出全班综合在一起的记录单就更好了。

教师活动:对孩子们的热心观察进行评价。

(4)、师生互动:有无处归属的东西吗?比如:垃圾、破烂玩具、废旧电池等,这些属于哪儿的?

三、总结:正如他们通过他们的小研究中见到的那样,在任何有草地区都有“大自然”——许多植物和动物生活在草丛中。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最近一次你花时间观云是什么时候?(师生交流互动)

二、活动感知:

1、如果孩子们愿意的话请他们坐下或躺下,大家都观云并把他们的所见或感觉到的描述一下。给每人一次发言的机会,若有必要的话可以给他们提示一下。

(3)大家都有机会发言之后,进行询问。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三、拓展活动:我发现了……鸟

(1)班里谁喜欢鸟?鸟在什么地方生活?有人一直在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花园、公园、路边树上等的鸟吗?

(2)学生说一说自己认识或见过的鸟。

燕子麻雀黄鹂乌鸦和平鸽……

(3)让孩子观察校园里的鸟。

教师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鸟类的信息。

四、课外实践:

让学生在课外观察鸟、认识鸟。

第二课《我发现的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污染环境的现象。

2、初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准备:橡皮、小刀、笔(或塑料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一定下过很多种棋吧,跳棋、军棋、象棋,但是有谁下过环保棋吗?今天我们就来比赛下环保棋。

二、活动感知。

1、下环保棋。

(1)分析棋图:让学生观察“环保小蜗牛”的壳上每一格是什么。4人一组,每人或每组制作一个小骰子。方法:把橡皮(或肥皂、木块等)切成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在六个面上分别写上l、2、3、4、5、6几个数字。教师要示范,并强调安全。

(2)游戏方法:从起点开始,每组同学轮流掷骰子,骰子的哪个数字朝上,就走几步棋。看谁能最快得到小蜗牛头上的王冠(即最快走完),就授予谁“环保小卫士”的称号。

棋图说明:

(1)浪费水,退到起点;

(2)蛇;

(3)不用塑料袋,提篮子买菜,进到4;

(4)树袋熊;

(5)小松鼠;

(6)排放废气,退到2;

(7)给小鸟提供食物;

(8)白天鹅;

(9)使用无氟冰箱,进到12;

(10)排放污水,退到5;

(11)爱护花草,进到14;

(12)白鳍豚;

(13)伤害小鸟,退到8;

(14)扬子鳄;

(15)环境优美;

(16)垃圾分类回收,再掷一次;

(17)小猴子;

(18)乱吐瓜子皮,停掷一次;

(19)小老虎;

(20)挂人工鸟巢,进到22;

(21)汽车鸣笛,排放尾气,退到14;

(22)大熊猫;

(23)乱砍滥伐,退到12;

终点,获得“环保小卫士”称号。

2、环境问题大搜索。

(1)对学校或社区的对方位的观察,找出环境问题。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问题分类,如住房问题、水污染问题、农业问题等。

(3)经过一系列有趣的观察活动,孩子们会有许多发现和感想,应及时安排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并鼓励学生借助文字、图画、符号来表示自己的想法和记录问题。

三、总结。

借身边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三课《问题银行》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提问的兴趣,为下一个活动做好准备。

2、通过活动,鼓励学生成为爱提问的孩子。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提问的兴趣。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提问的兴趣。

教学准备:几组动物卡片,衣服夹子或别针,记录纸,问题存折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生互动做游戏:我是谁

(1)教师根据班级人数选择一些绘有动物图像的卡片用衣服夹子夹到孩子们的后背上,孩子本人不能看到自己背后的动物卡片。

(2)提问的过程中逐渐知道自己背后的动物是什么。

(3)作为逐步探询正确答案的要点,要从生活范围,哺乳、鸟类、虫等大范围中考虑。实在找不到正确答案时,教师可以给予启发暗示。如果知道自己后背上卡片的名称,可以说“我是××”然后把卡片挪到胸前来核实一下。

(4)孩子们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根据回答,猜自己后背上贴的是什么动物。例:“我有四只脚吗?”回答仅限“是、不是、不知道”三种。

(5)如果有五六个人都猜不出,可以由一个人对这些人分别进行提示。

二、问题银行开业

1、各小组的问题银行开业。

2、教师激发学生提出自己从小到大心中所藏的问题。

3、将问题记录在记录纸上,并进行交流。

4、以小组为单位把问题卡分成生物类、地球与宇宙类和其他问题三大类,分类记录在问题银行存折上。

5、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成为问题银行的百万富翁。

第四课《开发问题宝藏》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多角度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2、学习用开放式概念图的方法记录问题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多角度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用开放式概念图的方法记录问题并进行交流。

教学准备:

1、提供材料超市。

2、每组准备一张白纸。

3、学生每人准备一支彩笔。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想成为问题银行的百万富翁吗?其实每一个物体里都蕴藏着许多的问题,就像一个个问题的宝藏,只要我们认真地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能把其中的问题挖掘出来。”板书课题:《开发问题宝藏》

二、学习活动

1、教师从超市中拿出一个吸铁石,让学生观察提问,教师根据学提出的问题在黑板上绘制出关于吸铁石的概念图。

2、各小组到材料超市选购自己喜爱的物体。

3、小组同学认真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

4、每个小组用概念图的方式表示出本小组提出的问题。

5、各小组选择一个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进行自由研究。

第二单元“五官兄弟”

第一课《“五官兄弟”游乐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体验各种感官的功能和局限性。感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的重要性。

2、让学生在一个开放、自主、充满矛盾的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各种感官的功能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按游戏规则进行活动。

教学准备:

1、手区:在纸箱上剪一个洞(只可以把胳膊伸进去),箱内有:桔子、玻璃瓶(里面可以装一些温水)

2、眼区:苹果(有不同颜色)、桃酥饼(有香味,好吃的食品)、小摩托车(会动的东西)

3、耳区:小鼓、琴、空瓶子、(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4、鼻区:梨汁、酱油(有不同的气味)

5、口区:麻辣片、酸楂片、有花生味的点心、洋葱(有不同的味道,有各自香味的东西)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今天,我们来到多媒体教室上科学课。大家先观察一下多媒体教室。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要说出:我叫,我在阶梯教室里观察到,我是通过(感官)观察的到的。)

今天,我们到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五官兄弟”游乐场进行游玩,(出示课件:“五官兄弟”游乐场)在这里进一步体验五种感官的作用。

二、学习游乐场的规则

既然是游乐场就有游乐场的规则,我们先来看一看游乐场有什么规则。(出示:游乐场的规则)

1、每个小组必须顺着游乐路线行走,不能逆行。

眼睛区

手区

耳区

鼻区

舌区

2、游乐场内要轻声细语,互相合作,互相帮助。

3、每个游乐区活动时间为5分钟。

4、游乐时必须及时把自己的收获、提出问题填到记录表上。

三、学生进行五官游乐活动

布置入场:下面,各组分开活动。第一组从眼区开始,第二组从手区开始,第三组从耳区开始,第四组从鼻区开始,第五组从舌区开始,各组长到讲台上来领记录表。

学生在游乐区活动时,指名一个学生掌握时间,提醒学生交换场地。教师要巡回指导,解决学生活动中发生的问题,提醒学生遵守活动规则,提醒学生及时记录收获和问题。

四、讨论和整理

分组讨论在游乐场中的收获,产生了什么问题。把活动中的感受整理一下。指名学生发言,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都有很多收获,体验了“五官”在科学观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一种感官只能观察到物体的部分特征。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才能全面的认识一个事物。所以,在以后的观察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感官。

不过,我要强调一点,观察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感觉器官,当对一个物体还不太了解的时候,不要轻易用嘴去尝、用鼻子去闻,因为有些物体是有毒的,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

第二课《瓜果交易会》

教学目标: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并做出判断。

教学重点: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并做出判断。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你曾经和爸爸妈妈一起买过西瓜吗?你知道怎样挑选西瓜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挑选西瓜中的科学。

二、讨论如何选购西瓜。

1、学习“交易会”活动规则

2、将全班分成6-8组,每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负责采购和推销自己小组的瓜果。

3、负责推销的同学要设法向别的小组的采购的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瓜果的优点,争取以更高的价格成交。

4、负责采购的同学认真选购,争取以合理的价格买进。

5、当小组内认为购买的瓜果不满意时,如时间允许,可以继续卖出和重新买进,但小组成员必须协商进行。

6、小组共同参与,必须卖出和新买进水果,交易时,可以用支票的形式进行交易。

7、及时填写“采购单”,记录交易时的观察收获和发现的问题。

三、学生活动,教师一起参与。

四、活动总结。

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

第一课《寻找秋天》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兴趣,感受或体验到秋天的自然美。

2、乐于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

3、向学生进行互相合作的教育。

4、知道温度的单位,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种类,会使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气温。

教学重点:

知道温度的单位,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种类,会使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气温。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兴趣,感受或体验到秋天的自然美。

教学准备:

教师:温度计,纸,透明胶带,剪刀。

学生:笔,纸,树叶,红毛线,铁锤,钉子。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放一放秋天景色的录像,内容是秋天里的植物和动物在秋天里的行为。

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的活动内容就是来寻找秋天。

二、赛诗会:美丽的秋天。

让学生看书。以书上“秋”、“秋天到”、“我眼中的秋天”的描述格式,说说“我”心中的秋天。

组织形式:(1)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小组预赛,每个小组选出1名优胜者;

(2)班级赛诗会。赛诗会结束后,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诗句中的亮点句子进行点评,引导到“收获的季节”上来。

(3)秋天的景色确实与我们描述的景色是一样的吗?最后,借用妙妙的一句话“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感受秋天,探访秋天吧!”

三、探访秋天里的生物。

走出教室,行走在秋天的校园里。

引导学生注意树叶的变化,什么树的叶子变红了?树叶变黄的是什么树?地上的落叶是什么树的?并收集自己喜欢的树叶。教师要适时进行评价。

仔细观察动物,包括动物的名称,活动方式,鸣叫声等等。

四、讨论与交流。

我们描述的秋天和看到的秋天是一样的吗?谁写的诗更贴近真实的秋天?每个小组挑选1-2篇,自由组合完成一份“秋天的景色”的手抄报。

我们找到的秋天的一些事物,那么,秋天与夏天相比,主要特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使树叶变成了彩色?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我们找到的秋天的一些事物,那么,秋天与夏天相比,主要特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使树叶变成了彩色?(学生说一说,师生评议,引出温度)

二、测量气温

1、谈话:树叶是由气温染成五颜六色的。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你们知道气温是用什么仪器测量出来的?

2、认识温度计

(1)分组观察温度计。

(2)汇报观察结果,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

3、正确使用温度计

(1)将温度计挂历在室外通风、不被阳光直射的地方;

(2)温度计离地面约1.5米左右;

(3)分小组定时观察,记录温度;

(4)读数时,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相平,如果个子矮,应站在凳子上看。

4、学习记录温度的方法

教师讲解:用摄氏温度计测量的温度叫做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写作“℃”,其中C表示摄氏,C左上角的小圈表示度。

0度以上的温度叫做零上温度,读的时候先说数字,再说单位(摄氏度)。例如10℃,20℃,30℃。写的时候也是这样,先写数字,再写单位。零上温度的刻度,从0开始,越往上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高。

0度以下的温度叫做零下温度,读的时候要先说“零下”,然后说数字,再说单位。例如-10℃,-20℃,-30℃。写的时候也按这种顺序,用“-”表示零下。

在温度计上读温度的时候,要看清从0—10分成几格,每格是多少度。如果分成10格,每格是1度;如果分成5格,每格是2度,每半格是1度。

5、交流与分析

(1)整理测量数据。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气温资料。

(3)讨论与分析:气温由22℃降至10℃的这段时间称为秋天。

三、制作树叶书签

制作方法:(1)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用废旧书报夹一个星期左右,使它们变得干燥、平整;

(2)然后衬上卡纸,较大的树叶可用剪刀剪出树叶的形状后再用透明胶带固定;较小的树叶可直接把树叶固定好,再修剪卡纸的外形;

(3)最后,在叶柄处系上红毛线即可。

四、总结。

阅读“秋天的树叶为什么会五颜六色”,总结探究的内容。

五、拓展:(1)下周上课时展示各自制作的树叶书签。

(2)下周上课时每人带来一种果实。

第二课《果实累累的季节》

教学目标:

1、根据物体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2、对植物的果实进行分类

3、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了解果实的种类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全面的探究,知道什么是果实。

教学准备:

学生:果实,毛巾或餐巾纸。

教师:小刀,盘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评比上节课制作的树叶书签:小组内评比,每个小组推荐2件好作品进行展示。教师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并在“学习园地”里展示一个星期。

提出问题:植物都长有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叶子。除了叶子之外,树上最常见的还有什么?

二、果实展示会。

1、大家拿出自己带来的果实,开一个展示会。

(1)果实都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看到的和触摸到的果实形状一样吗?

(2)果实都有不同的味道,闻到的和吃到的味道一样吗?

学生小组内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讨论、边记录。把观察到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三、趣味活动——找“星星”

选择梨、苹果等果实,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用小刀切,看谁能找到“星星”,即种子的排列形式。

归纳果实的特征:

注意事项:(1)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既不能伤害自己,更不能伤害到他人。(2)找到“星星”后,切开的果实、餐巾纸等要及时清理;小刀、盘子、毛巾要及时清洗干净。四、分类:找果实

●把水果分一类,蔬菜分一类;

●把桔子分一类,苹果分一类;

●根据能否生吃进行分类;

●按照果实的颜色分类;

…………

科学自助餐:马铃薯为什么不能参加果实大会。

五、拓展活动:采集植物的种子。

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

第一课《寻访蚂蚁》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态度

2、乐于对生物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

3、归纳昆虫的特征

4、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态度

教学难点:乐于对生物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放大镜、昆虫盒、橡皮泥、细木棍、饭粒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生猜谜语导入新课。

二、观察提问

1、学生看教材中的图,并提出问题。“蚂蚁住在哪里?”“这些蚂蚁排着队干什么?”

三、动手操作。

1、做“蚂蚁”。

学生根据经验动手制作蚂蚁模型,可用橡皮泥代替黏土。

2、师生交流评议:蚂蚁的身体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的。

四、观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到校园里观察蚂蚁,说一说:真正的蚂蚁什么样?

教师适当引导:“用樟脑球画一个圈观察蚂蚁”,“用放大镜观察蚂蚁”辅助观察。五、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昆虫”这一概念。

六、实践活动

查找昆虫准备过冬的资料,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第二课《动物怎样过冬》

教学目标:

1、认识季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2、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教学重点: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教学难点: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教学准备:学生提前观察蚂蚁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由上节课的探访蚂蚁导入。

二、初步感知。

1、阅读“小蚂蚁找朋友”。谁能说一说“这些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三、探究活动。

1、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动物过冬的方式为什么不同?”、“其他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2、通过查找资料的形式,调动学生脑海里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唤起对动物的家的回忆。

3、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进行搜集资料

4、更深层次的观察与提问:给动物的过冬方式分类。教材中呈现的画面是从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中筛选出来的,有共性。

四、拓展活动。

卡片竞答游戏我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对已知事物的感受力,展示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真正将能力内化为知识。

第三课《上夜班的动物》

教学目标:

1、探究昼夜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2、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进一步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4、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昼夜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教学准备:

搜集夜晚活动的动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部分“上夜班”的动物,你还记得他们吗?

学生说一说。

二、集体探究。

1、趣味阅读。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趣味故事,对夜行性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由此知道夜行性动物的一些特征,并通过搜集资料进行验证。

2、小组交流。

猫有哪些适应夜行性的特点?

学生说一说,师生评议总结。(眼睛和爪子等,拓展夜行性动物的特征。)

3、观察与讨论:动物怎样上夜班?

三、拓展活动。

给动物办一张“动物夜间通行证”。师生交流展示,集体评议。

第五单元蚯蚓小导游

第一课《探访蚯蚓的家》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的构成;

2、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

4、愿意合作与交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知道土壤的构成;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

教学难点:

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教学准备:

蚯蚓、学校附近的土壤、放大镜、小铲子、透明杯子、塑料袋或纸袋、水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课前捉几条蚯蚓,上课时出示蚯蚓并提出问题:“认识这是什么吗?”“蚯蚓的家在哪儿?”当学生回答出“土壤”之后,接着引导他们思考“关于土壤我们已经知道些什么?”根据回答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把握他们的学习起点,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二、探究学习。

1、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2、组织学生讨论:“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具备的条件选择研究问题。

3、观察土壤。

教师组织学生来到室外,观察土壤,要求学生要作好观察记录。

三、交流与总结。

1、学生将自己观察的发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学生代表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土壤的构成。

4、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把在观察活动中所发现的新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并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后续研究活动,不仅为下面的教学创造条件,而且能够保护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增长才干。

第二课《蚯蚓的房前屋后》

教学目标:

1、观察三类土壤的不同特点。

2、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岩石的特点。

3、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岩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

教学准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沙、各种石头、锤子、放大镜、钥匙、刻刀、稀盐酸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谈话引入“玩过泥巴吗?喜欢玩泥巴吗?”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以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玩泥巴和以往不同,我们要边玩边观察自己玩的泥巴有什么特点,还要与同学交流观察到的不同现象。

师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二、探究活动。

1、认识三类土壤。

放手让学生玩15至20分钟以后,让他们根据亲身体验集体交流“这些土壤各有哪些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介绍壤土、黏质土和沙质土三类土壤及其特点。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可能会趣犹未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后继续玩土壤,看谁还有新的发现。

2、观察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

(1)课前组织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石头和沙。上课时,教师启发谈话“蚯蚓的房前屋后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土壤,还有沙和形态各异的石头。针对沙和石头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再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2)选择相同问题的学生可以结合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并参与研究活动,随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适时适度地提供帮助。

(3)学生围绕“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等问题交流各自的研究收获。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对沙和石头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培养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三、拓展延伸。

由于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本课我们设计了“奇石展览会”拓展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继续关注石头,发现出更多岩石的秘密,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感。

四、总结。

让学生比较自己的发现与别人的发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第三课《蚯蚓的邻居》

教学目标:

1、认识土壤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都有影响。

2、引导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3、培养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等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土壤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都有影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等的科学态度。教学准备:漏斗或纸袋、肥沃的土壤、台灯;干湿不同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蚯蚓、蚕豆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参观了蚯蚓的家园,蚯蚓还有许多邻居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吧!”

二、探究活动。

1、观察土壤里的动物。

教师将已经准备好的肥沃的土壤,放入一个漏斗形的纸袋里(或漏斗里),在纸袋上方约20厘米处用灯光照射,等一会儿,让学生观察能发现什么。

观察以后要教育学生把土壤和小动物送回原处。

2、探究土壤对动物、植物的影响。

提出问题:“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土壤?”“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教师可以在“材料超市”里准备一些研究材料,供学生自主选择。教师的责任是大胆让学生动手尝试。教材中的“活动提示”是为需要提供帮助的学生准备的。

蚯蚓与土壤的关系,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探究出来结果,而植物与土壤的关系不是当堂课所能发现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并作好观察记录。

三、拓展活动。

调查“人类有哪些行为破坏了土壤?”并组织一次保护土壤的宣传活动。让学生了解人类利用土壤资源的现状,提供情景让他们感受人类对土壤的破坏,增强他们保护土壤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

第四课《落叶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和观察落叶到哪里去了,使学生了解动物活动和细菌对土壤的影响。

2、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改良方法,渗透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改良方法,渗透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改良方法,渗透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教学准备:腐烂程度不同的落叶、动画软件;蚯蚓、树叶、果皮、土壤;人类改良土壤的资料和书籍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猜想导入。

谈话:“大树下和田地里有许多落叶和枯草,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学生围绕这个问题的结果进行猜想。师生交流导入。

二、初步感知。

学生来到校园中实地观察,感知落叶和枯草的去向。

三、实验探究。

1、学生拟定实验方案。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亲眼目睹蚯蚓是怎样为改良土壤默默工作的。不要局限在教材中的两种设计方法,应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去尝试,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爱护蚯蚓。

3、学生自读“科学自助餐”,了解“无土栽培”和“蚯蚓垃圾处理厂”的相关知识。

四、课堂练习。

完成“挑战自我”。

五、拓展延伸。

让学生通过采访和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改良土壤的办法,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渗透用科学技术改善生活的科学思想。

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

第一课《自转旋翼》

教学目标:

1、学生会制作“自转旋翼”。

2、学生能通过实验了解自转旋翼的下降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3、学生能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工具。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会制作“自转旋翼”。

2、学生能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工具。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实验了解自转旋翼的下降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剪刀、10cm×6cm的纸,回形针。教师准备弹簧秤、秒表、尺子、钢卷尺。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教师演示自转旋翼,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学生观察自转旋翼,说一说自转旋翼的结构特点。

师生交流评议。教师讲解自转旋翼的特点。

三、探究活动。

1、学生自学教材中关于制作自转旋翼方法的内容,了解自转旋翼的制作方法。

2、教师讲解制作方法及要注意的地方。

(1)不能改变纸的大小。

(2)要能旋转。

3、学生制作自转旋翼。

可独立制作,也可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4、制作好的学生可以试着玩一玩自己的自转旋翼。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制作自转旋翼,这节课我们接着来研究一些有趣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究。

1、放飞自转旋翼。

学生分组让自己的自转旋翼飞起来。

2、学生在观察后说一说:刚才我们放飞的自转旋翼在下降时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

3、请两名同学将自己的自转旋翼给大家演示一下?

学生观察后回答:哪个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更长呢?(学生说)为什么这个旋翼会下降得慢一些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

4、(把两个旋翼摆放到展台上)学生认真观察两个自转旋翼,试着找出它们的不同。

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不同。

5、讨论:你们认为影响自转旋翼下降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师:这些是我们做出的猜想。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些猜想对不对呢?(验证)

6、小组讨论怎样进行验证。

代表汇报。

7、小组实验验证。(学生分组验证,老师巡视指导)

8、验证结束以后,请每个小组先在小组内部交流,,然后派出两个代表带着制作的旋翼和研究的结果上台演示交流。(学生交流的同时补充板书)

三、总结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第二课《降落伞》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探究降落伞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降落伞下落速度与降落伞的哪些因素有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合理地选择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2、开展学生独立的探究活动,并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降落伞的下落速度与伞面大小、伞绳长短、重物的轻重等诸多因素有关系。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材料不同的伞面,长短、粗细不同的绳子,重量不同的配重,“神舟五号”返回舱的图片,实验记录表、秒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降落伞,并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降落伞,板书“降落伞”。

2、观察降落伞看看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降落伞由伞面、伞绳、重物三部分组成。

二、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做个降落伞”,了解降落伞的制作方法及过程。

教师讲解要注意的方面。(伞绳的长短要一致,伞绳的系法要注意)

2、学生小组讨论制作降落伞的方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小组合作制作降落伞,教师巡视指导,但不要包办制作过程,要允许学生出错。

2、制作好降落伞的同学可以试着玩一玩降落伞,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课堂练习。

1、想一想:除了降落伞以外,还有什么物体也在空中飘?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五、拓展延伸。

学生自读“科学自助餐”,了解关于降落伞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猜想:根据自转旋翼的知识,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降落伞的下降速度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如可能与与伞面大小、伞面材料、伞绳长短、伞绳粗细、重物的轻重等因素有关。教师将学生的想法及时归纳并逐一板书到黑板上。2、谈话:哪些因素会影响降落伞的下降速度呢?同学们都做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你的猜想对不对?

(亲自动手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二、制定研究计划、亲自动手实验研究问题。

1、讨论:同学们的每一个猜想都值得去研究,你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在动手之前是否先思考一下,你们打算选择哪一个问题来研究,怎样研究,在小组内先初步制定一个计划。

小组讨论

交流:谁能把你们组的研究计划和同学们说一说?

其他组的同学对这组的研究计划有什么意见吗?

(教师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强调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必须保证要研究的因素不同,其他条件相同。)

2:谈话:看来各组已初步制定了计划,在实验之前还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学生交流如:准备实验材料、小组同学合理分工、教师提醒学生还不要忘记由一名同学把你们组的实验情况及时记录到小科学家记录本上。教师简单解释小科学家记录本的使用。

3、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巡视,并做适当的指导。

三、表达与交流。

1、学生交流:请学生交流研究的问题,研究的过程和自己的发现。

2、学生评价:对其他小组同学的研究有什么意见吗?(鼓励学生对别人的研究提出意见、质疑或补充。)

四、小组竞赛。

1、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亲自研究各有收获、各有发现,下面我们进行个小竞赛,请同学们自选材料设计降落伞,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咱们比一比看那组降落伞下降时又稳又慢。

2、学生竞赛

3、请优胜组说一说,你们这样设计降落伞的原因。

4、出示神州五号飞船返回舱(带伞)返回地面的图片。

⑴学生交流:请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神州五号飞船的一些故事。

⑵为保证返回舱平稳、安全地落地,降落伞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你知道重物有多重、伞有多大吗?

五、拓展活动。

自选材料设计降落伞,下面栓上个鸡蛋,比一比,看那组的降落伞下面的鸡蛋从高空落下后不会摔碎。

第七单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

第一课《科学,生活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的科学现象。

2、学生能提出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能提出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能提出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讲述:科学是生活的亲密伙伴,它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我们发现它了吗?

板书课题《科学,生活的朋友》。

二、活动。

1、学生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科学的踪迹。

学生代表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2、学生针对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现象提出自己的问题,写到自己的资料本上。

3、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加以归类,讲科学问题与其他问题区分开来。,填写到问题银行中。

4、学生交流。

学生将自己的科学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评议。

三、总结。

学生集体评价,评出“最佳”问题。(如:最有深度的问题、最具研究价值的问题、最适合我们研究的问题……)

第二课《科学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科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好处。

2、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科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好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它究竟再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呢?

二、初步感知。

1、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幅图画,认真进行对比,说一说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体会科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学生说一说,师生共同评议。

三、调查活动。

1、扮演小记者,采访周围的人们,了解科学在哪些方面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2、填写调查记录。

我的调查记录

调查对象

想了解的问题

调查的收获

提出的新问题

3、表达与交流。

制作科普展板。(将自己采访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内容用图画或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第三课《展望美好的未来》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教学准备:科幻片片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讲述科幻片《疯狂的兔子》片段,学生听。

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二、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想想未来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

三、交流。

各组派学生代表交流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师生共同评议。

四、拓展。

1、学生自读“科学自助餐”。

2、申请属于自己的荣誉称号。

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

第一课《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简史。

2、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语: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这一切都与科学的发展分不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

二、学生自学。

1、学生自读教材中的案例,了解人类科学史上的大事。

2、填写完成下表。

3、交流,师生评价。

4、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自读教材,了解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2、小组交流自己的对问题的思考。

三、拓展。

1、我的“观察与提问”经历。

学生交流后完成“我的科学经历——观察与提问篇”。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三合一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三合一)资料班级姓名分数 一、我会判断(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壤土。(×) 2、轮换种植是改良土壤的一种方法。(√) 3、降落伞的绳子越长下降速度越快。(×) 4、科学在衣食住行等等方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5、王永民发明了汉字“五笔输入法”。(√) 6、壤土就是土壤。(×) 7、大雁、燕子、喜鹊过冬的方式都是迁徙。(×) 8、“五官兄弟”中眼睛最重要。(×) 9、蟋蟀不是昆虫。(×) 10、西瓜不是果实。(×) 二、我会选择(10分,把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右面几个降落伞,( 3 )下降最 慢。 2、右面几个自转旋翼,( 3 )下降最 慢 3、右面哪种方法是读气温计的正确方法? ( 3 4、下面不是果实的是(①)。 ①生姜②桃子③梨子④苹果

5、下面是昆虫的是(①)。 ①蚯蚓②蜗牛③蜈蚣④蜻蜓 6、测试降落伞下降速度时需要使用下面哪种工具?(②) ①尺子②计时器③气温计④放大镜 7、能辨别物体颜色的器官是( 1 )。 ①眼②耳③鼻④口⑤手 8、下面哪个因素不影响自转旋翼的下降速度?( 2 ) ①翅膀大小②下落的高度③翅膀形状④自身重量 9、下面那些行为会破坏土壤?(2、3、5、6、7 ) ①退牧还草②垃圾侵蚀③毁田烧砖④种植防风林⑤喷洒农药⑥过度开垦⑦滥伐森林 10、下面哪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①观察②实验③提问) ①观察②实验③提问④抄袭⑤猜想⑥生搬硬套 四、我会制作(14分) 1、我也能当科学家!请你仿照下边的卡片,动手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科学现象记录卡”。(3分) 科学现象记录卡 现象:秋天大雁成群往南飞。 问题:秋天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 结果:大雁是候鸟,为了避免寒冬,飞向暖和的南方。 科学现象记录卡 现象:秋天树叶“五颜六色”? 问题:树叶为什么会有“五颜六色”? 结果:是因为因为植物大多不光含叶绿素,也有含花青素的

最新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一班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习惯较好,但第一节课便主动坦言从来都不喜欢科学。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一节并去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了。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我们发现的东西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有生命的可以分为植物和动物。 校园里小花、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没有生命的有小石头、土块、塑料瓶、碎玻璃等,它们都属于非生物。 2.我们发现天空中云彩从形状上分有积云、卷云、卷层云、积雨云。 3.观察天空的云彩,下雨前一般都有大量的积雨云,这是下雨的主要来源。 4.只要认真观察,每个事物都会成为问题宝藏。 第二单元 5.人的“五官”是眼、耳、手、鼻、舌这五个部分;五官兄弟各有各的用途,它们都很重要,不存在哪个器官最重要,哪个不重要。 6.挑选西瓜方法眼看、手摸、耳听、鼻嗅、嘴尝。 7. 眼睛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世界上许多事物,但并不能认识到任何事物,这时可以借助一些器材,人们发明放大镜和显微镜,用来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小的东西;发明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事物。 8.人的鼻子能辨别几千种气味。 9.盲人通过用手触摸的方法来识字。 10.眼睛——视觉;耳朵——听觉;鼻子——嗅觉;舌头——味觉;手——触觉。 第三单元 11. 在植物的叶子中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等色素,是它们让树叶变得五颜六色;其中叶绿素使叶子变绿,叶黄素使叶子变黄,花青素使叶子变红。 12.空气的温度叫气温,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 13.掌握气温计的使用与读数,以及如何测量气温!读取气温计时,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气温计的液柱顶端相平。 14.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对于常见的一些植物要求能够分辨是不是果 实!如:是果实的有西红柿、葡萄、橘子、辣椒、冬瓜、花生、豌豆荚、棉桃、西瓜等,不是果实的有胡萝卜、马铃薯、姜、萝卜、红薯等。 15.蟋蟀用翅膀演奏“音乐”的,它的叫声与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有关系。 第四单元 16.人们把像蚂蚁、蝴蝶、蜻蜓那样,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长 着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有的还长有两对翅膀)的动物,归为一类,称做昆虫。 能够分辨哪些动物是昆虫,哪些不是!如:蚊子、蜜蜂、瓢虫、蝗虫、蟑螂、白蚁、蛐蛐、蝴蝶、蜻蜓都是昆虫;蜘蛛、蜈蚣、蚯蚓、鱼、青蛙这些不是昆虫。 世界上的动物约有150万种,其中昆虫约有100万种,它们是自然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17.蚂蚁是群居生活的昆虫,它们喜欢甜味,用触角进行交流;蚂蚁能够沿原 路找到路线是因为蚂蚁能够从肛门排泄出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引导蚂蚁找到原路线。 18.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冬眠、备粮、南飞、换毛等方法。比如蛇、青蛙、蝙蝠、 熊、刺猬等冬眠,蚂蚁备粮,大雁南飞,老虎、猫、狐狸等换毛方式过冬。 (注意:喜鹊过冬只把窝垫暖和,不是去南方的!) 19.常见夜里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刺猬、蛇、蟾蜍、蝙蝠、黄鼠狼等。 20.猫在夜晚可以发现老鼠是因为猫眼可以随光线强弱变化;猫走路没有声音 是因为猫爪上有厚厚的肉垫。 21.动物的冬眠是一种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为。引起冬眠的主要因素有: 环境温度的降低;食物的缺乏。 第五单元 22.土壤里面有沙、黏土、水、空气、小动物和植物。 23.人们根据土壤中含沙和黏土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黏土较多的土壤 叫黏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沙质土;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壤土,一般的土壤多是壤土。 1

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准备单元 这是谁的脚 【教学分析】 本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和准备单元,内容只有一课,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要着重培养的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要素。在本课中学生将经历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但有侧重点之分,重点放在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脚的外部特征和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这两个步骤。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重点学习了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的探究要素,并且学习了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科学的观察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序、仔细的观察,科学地描述获 取到的信息,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 2.激发学生对常见的动物的外在特征的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 1.小组材料准备:教材中动物的脚的图片、放大镜、记录单 2.教师材料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师:(PPT出示教材上动物的脚的图片)探探小组在参加电视台《动物小达人》时遇到了难题,他们不知道照片上的脚是什么动物的,需要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向场外同学求助。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脚吗?你猜是什么动物的脚呢? 2.制订计划 (1)师:假设你们就是探探小组,现在你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要打电话向场外的同学求助,你应该怎么做呢?请你们小组讨论,制订你们的计划。(这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制订计划的情况适当地给出提示来帮助学生思考:我们在打电话向别人描述前要怎么做呢?场外的同学听别人描述时要借助什么来比较判断呢?) (2)请一些小组的学生说一说他们制订的计划,互相补充完善,最后PPT展示探究计划的步骤。 3.观察与记录 (1)师:按照我们制订的计划,首先我们要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给场外同学描述的情况,所以我们要有序地、多方面地进行观察,才能观察得更仔细更全面。怎样才能做到有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大象版

课程纲要.科学三年级上册 课程名称: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设计者:郭晓丽郭雯芳 适用年级:三年级 总课时:共计36 课时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学校: 课程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一)科学探究 1、体验“观察与提问”,会观察,会记录,提出问题、记录问题 2、能利用各种感官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体验五官的作用 3、能从不同角度对秋天进行观察和提问 4、以制作“蚂蚁”模型为线索:制作→观察→修正 5、尝试用搜集资料的方式来解决科学问题 6、会选择问题;认识土壤 7、会运用工具进行定量观察,了解对比实验的要求,会整理数据 8、会评价问题,尝试调查法,制作科普展板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展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爱护大自然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 6、乐于合作和交流,能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7、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社会与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 1、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全面了解秋天的景象,观察果实、找出果实的共同特征 3、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 4、认识季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了解昼夜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5、了解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体验用不同方法进行观察的乐趣,体验发现问题带来的充实感,激发提出问题的兴趣。 第二单元:能利用各种感官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 第三单元:能从不同角度对特定事物进行观察和提问 第四单元:能多层次地对自然世界进行观察和提问第五单元: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第五单元: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第六单元:能借助简单测量工具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1课探索自然 1.引入活动:盲人火车 目标: ?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在蒙眼活动中发展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准备: ?10~12个蒙眼罩或大人的手帕。 ?一定要侦察好场地,并确定要把学生带到何处,以及想给他们展示什么。可以让他们穿过一片草地(从灌木丛走过以便听其沙沙声),或者在树林附近(让他们摸一摸不同特征的树叶子,抚摩一下泥土、蚯蚓的粪便,草、树皮、砖、石头、粘土块等)。 ?避免地面有洞的地区、陡坡或其他可能使孩子们摔倒的东西。检查该地区是否有蚂蚁、蛇以及其他危险动物。留心那些令人不喜欢的东西,如动物粪便等。 ?如有可能,每组选一名学生,课前将他们训练为引导员,这会有助于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怎样进行: (1)导入语:“我们都非常依赖我们的眼睛,今天我们将用我们其他的感官探索自然!你们其他的感官是什么呢?”(2)把孩子们分成10~12人的小组。依次把一个小组带到

选好的地方。让他们从低到高排成队。帮他们戴上蒙眼罩,要确保孩子们不会看见(可以警告他们偷看者就不会获得很多的乐趣)。让他们每个人扶着前面人的肩组成一列火车的样子。 (3)让第一个学生扶着教师并开始慢慢地向前走。跟老师走的本身就很有意思,而此刻让“火车”保持安静,让学生回答他的周围都有什么声音,并对每一个回答都要做出评价。询问他们这些声音是不是自然音或者是由人或机器、汽车等发出的声音。如果他们听到鸟叫声的话就让他们模仿。(4)行程结束,大家都去掉蒙眼罩,看是否有人会猜出行走的路线。 参考询问点: 我们非常习惯于依赖视觉。这项活动表明其他感官是怎样给我们提供有关我们周围的不同信息的,鼓励孩子使用除视觉之外的其他感官。 询问: “什么声音使你非常高兴呢?什么声音使你烦躁呢?”“你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 2、五官游乐场 一、教学要求:

大象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本册教材有以下八个单元的内容:我们的考察计划,吃的好吗,探访鱼儿,小小赛车会,动物家族,饮料瓶能告诉我们什么,招聘月球开发部长,走向两极。 每个单元的培养目标各有侧重点,注重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渐进性。第一单元为“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动手制作“秋天考察计划”,了解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初步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再经历六个“综合探究活动”单元的学习,通过完整的“做中学”探究活动的锻炼,逐步学会能组成小组,明确分工,学会准备活动材料,能小组商议活动规则,最终实现对提出的研究问题制定出书面研究计划的的能力跨越;最后,结合第八单元走向两极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前人计划和组织方面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注重反思自己本学期参与计划与组织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到精密的组织和计划是成功的保证。 2、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3、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最新2019年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准备单元 倒立的小丑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本单元只有一课内容,本课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要素,本单元通过研究“倒立的小丑”让学生感知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用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为后面单元有重点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作铺垫。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学习,已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基础,同时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已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探究经历,学生对“倒立的小丑”也非常感兴趣,可以提出很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所提出的问题是发散性的,有些问题超出学生现有研究能力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从提出的问题中挑选出在课堂能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对所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尝试从“倒立的小丑”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对所提出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作出假设。 (3)探索发现使小丑倒立更稳固的方法,从实验中感受平衡的原理和现象。 (4)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挑选一个在课堂上可以探究的关于“倒立的小丑”的问题来研究,并作出假设。 难点:针对假设做实验,并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走钢丝杂技表演视频、小丑卡片、卡纸、环形磁铁、棉线、剪刀、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马戏团里小丑走钢丝的演出视频。 2.提问:“在马戏团里,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精彩演出?” 预设:小丑在走钢丝! 3.交流:小丑怎样走钢丝? 预设1:走钢丝时小丑的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杆子。 预设2:小丑不是把杆子举高,而是放得很低。 …… 3. 讲解: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表演让我们叹为观止。其实这些杂技表演正是应用重心低于支点的原理。走钢丝的演员为了不使自己的身体很大幅度的左摇右晃,手里往往都要拿一根长长的杆子,这样相当于延长了手臂的作用,也就是使身体的重心尽量保持在小幅范围的晃动。另外这根杆子不是被举起来的,而是尽量放低,这样身体的重心就下移了,重心低于支点时才更为稳定。 4.实验演示,引出研究目标:倒立的小丑。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教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 第1课《探索自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 2、在蒙眼活动中发展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3、了解一片有草之处的植物和动物。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我们都非常依赖我们的眼睛,今天我们将用我们其他的感官探索自然!你们其他的感官是什么呢?(学生交流) 二、活动感知。 1、游戏:盲人火车 (1)把孩子们分成10~12人的小组。依次把一个小组带到选好的地方。让他们从低到高排成队。闭上眼睛,让他们每个人扶着前面人的肩组成一列火车的样子。 (2)让第一个学生扶着教师并开始慢慢地向前走。跟老师走的本身就很有意思,而此刻让“火车”保持安静,让学生回答他的周围都有什么声音,并对每一个回答都要作出评价。询问他们这些声音是不是自然音或

者是由人或机器、汽车等发出的声音。如果他们听到鸟叫声的话就让他们模仿。 (3)行程结束,看是否有人会猜出行走的路线。 2、一片草地 (1)带孩子们到“研究”区,导语:“看这片草地,你们认为这里有任何活的动物吗?今天我们就弄明白这些问题!” (2)指导他们在各自周围半径一米的范围之内,观察并记录尽量多的植物和动物。强调这不是比赛,而是一项观察游戏。对于大孩子,让他们做更详细的记录,如蚂蚁、蜘蛛等的颜色、大小等。为他们做观察和记录定一时间限制(5~10分钟),强调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3)限定时间到了之后,把学生召集到一起汇报,若能找块木板列出全班综合在一起的记录单就更好了。 教师活动:对孩子们的热心观察进行评价。 (4)、师生互动:有无处归属的东西吗?比如:垃圾、破烂玩具、废旧电池等,这些属于哪儿的? 三、总结:正如他们通过他们的小研究中见到的那样,在任何有草地区都有“大自然”——许多植物和动物生活在草丛中。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最近一次你花时间观云是什么时候?(师生交流互动) 二、活动感知: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五年级现有5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本册教材有以下八个单元的内容:我们的考察计划,吃的好吗,探访鱼儿,小小赛车会,动物家族,饮料瓶能告诉我们什么,招聘月球开发部长,走向两极。 每个单元的培养目标各有侧重点,注重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渐进性。第一单元为“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动手制作“秋天考察计划”,了解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初步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再经历六个“综合探究活动”单元的学习,通过完整的“做中学”探究活动的锻炼,逐步学会能组成小组,明确分工,学会准备活动材料,能小组商议活动规则,最终实现对提出的研究问题制定出书面研究计划的的能力跨越;最后,结合第八单元走向两极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前人计划和组织方面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注重反思自己本学期参与计划与组织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到精密的组织和计划是成功的保证。 2、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填空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 1.提出的科学问题最好能。 2.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3.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 4.小丑在钢丝上有点不太平稳,有一点风就能将他吹掉下来。 反思单元达尔文给我们的启迪 1. 是英国博物学家,是的奠基人。 2.达尔文经过20多年的苦心研究,终于写成了科学巨著《》,系统闸述了。 3.每到一个地方,达尔文都会,如观察当地的动植物,采集当地的矿物、化石和动植物标本,采访当地的居民,并进行详细记录。 4. 和,让我们提出了更有价值的问题,也为我们的假设提供了更多的。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 1.当一名小小气象员,要学会、、

和、等。 2.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通常,需要用科学仪器来帮助测量。 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通常用来表示。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是。 4.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 5.风向是指,通常用来表示风向。 6.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是。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8.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 9.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的大小分为个等级,最小是级,最大为级。 10.气象台用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1.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12.制做简易风力计时,我们需要用到的材料包括有、、、、、。量角器上的度、度和度刻度线分别代表、和。13.云块占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来描述天气。 14.降雨量是指,通常以为单位。 15.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制作《气象科普小报》要选

2020年最新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大象版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 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 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的热情。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 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 习内容。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 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 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 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 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 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 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 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 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 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 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动物为什么要冬眠?( ) A.为了应对季节变化的不利环境 B.动物没有事情做 C.动物太累了 2我们在观察蚂蚁时,我们发现蚂蚁都有一对触角,这对触角的作用是( ) A.打架 B.示威 C.感知环境和传递信息 3.奇奇想考察和蜗牛生活的土壤,一边是干旱的沙漠,一边是潮湿的树林,应该去哪呢?( ) A.旱的沙漠 B.潮湿的树林 C.以上都不是 4.土壤被人类破坏的越来越严重,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我们应当?( ) A盖楼房 B.保护原有植物 C.锄掉一切草木 5.当我们蒙上眼睛时,靠什么辨别其他人的所在方向的?( ) A.眼睛 B.舌头 C.耳朵 6.春节就要到了,小雪要用降落伞的方式,给朋友们送礼物。为了保证礼物的安全,降落伞必须以缓慢的速度降落,以下哪种降落伞在礼物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下降速度最慢呢() 7.测量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快慢,用什么工具测量?( )、 A.直尺 B.秒表 C.量杯 8.在我们的生活地地球上,时时刻都在产生垃圾,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以下哪种什么方式来处理这些垃圾才最环保呢?( ) A.焚烧垃圾 B.填埋 C.建立蚯蚓垃圾处理厂 9.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绿色食品的标识,你知道绿色食品指的是什么吗( ) A.绿颜色的食品 B.绿包装的食品 C.安全无污染的优质食品 10.下列选项中,是昆虫的是( ) A.青蛙 B.蟋蟀 C.老鼠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秋天里,到处都是蟋蟀的叫声,他们是用嘴巴发出声音的。( ) 2.由于土壤里有沙、粘上、水、空气、以及小动物和植物,所以蚯蚓才 能在土壤里生活。( ) 3.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 4.蚯蚓被称为天然犁,因为它能改良土壤。() 5.马铃薯属于植物果实。( ) 三连连看(每题5分共10分) 1.1.下列小动物中,哪些是夜行动物,哪些不是夜行动物,用线段与对应 答案相连。 夜行动物不是夜行动物第2.下列小动物,是如何过冬的?把对应的答案用“线段”连接起来 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 蚂蚁准备好过冬的粮食,在家里过冬 青蛙吃饱了冬眠 熊换毛过冬 狐狸 四.画一画(共10分) 蚂蚁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小动物,那么蚂蚁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动手画一画将下图补充完整,并分别标出,蚂蚁的头、胸、腹三个部位。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doc

香山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香隅镇香山小学王茜 一、学情分析 本班级共有3人,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8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共四课含1、探索自然2我发现的环境问题3、问题银行4、发现问题宝藏;第二单元五官兄弟共2课含1、游乐场2、瓜果交易会;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共2课含1、寻找秋天2、果实累累的季节;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共3课含1.寻访蚂蚁2.动物怎样过冬3.上夜班的动物;第五单元蚯蚓小导游共四课含1、探访蚯蚓的家 2.蚯蚓的房前屋后3、蚯蚓的邻居4、落叶到哪里去了;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共2课含1.自转旋翼2.降落伞;第七单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共3课含1.科学,生活的朋友2、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3、美好的展望;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共3课含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2、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3、我也能当科学家 四、教学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新大象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 1. 提出的科学问题最好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 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3. 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4. 小丑在钢丝上有点不太平稳,有一点风就能将他吹掉下来。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 1. 当一名小小气象员,要学会测量气温、辨认风向、判断风力大小、描述云量和雨量等。 2. 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通常不是准确的,需要用科学仪器来帮助测量。 3.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通常用摄氏度(C)来表示。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4. 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室外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5.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6. 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7. 测定风向时,要用一段时间内出现最多的风向作为观测结果。 8. 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9. 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

级,最大为17级。 10. 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1. 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12. 做简易风力计时用到的材料有量角器、直尺、黑笔、棉线、乒乓球、透明胶带。量角器上的30度、60度和90度刻度线分别代表微风、中风和大风。 13. 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14. 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15. 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制作《气象科普小报》要选择一些同学们想要了解的知识,还要配一些图片,版面要生动活泼。 16.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 1. 小鸽子是从鸽子蛋中孵化出来的,鸽妈妈产生的卵,要经过大约17天孵化,鸽宝宝就会破壳而出。 2. 鸡和猫头鹰都是先产卵,再孵化。小猫和小狗都是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生出来的。 3. 像猫、狗这样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叫胎生动物。像鸡、猫头鹰这样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4. 像鸽子、燕子这样身体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卵生的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我们发现的东西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有生命的可以分为植物和动物。 校园里小花、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没有生命的有小石头、土块、塑料瓶、碎玻璃等,它们都属于非生物。 2.我们发现天空中云彩从形状上分有积云、卷云、卷层云、积雨云。 3.观察天空的云彩,下雨前一般都有大量的积雨云,这是下雨的主要来源。 4.只要认真观察,每个事物都会成为问题宝藏。 第二单元 1.人的“五官”是眼、耳、手、鼻、舌这五个部分;五官兄弟各有各的用途,它们都很重要,不存在哪个器官最重要,哪个不重要。 2.挑选西瓜方法眼看、手摸、耳听、鼻嗅、嘴尝。 3.眼睛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世界上许多事物,但并不能认识到任何事物,这时可以借助一些器材,人们发明放大镜和 显微镜,用来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小的东西;发明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事物。 4.人的鼻子能辨别几千种气味。

5.盲人通过用手触摸的方法来识字。 6.眼睛一一视觉;耳朵一一听觉;鼻子一一嗅觉;舌头——味觉;手——触觉。 第三单元 1.在植物的叶子中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等色素, 是它们让树叶变得五颜六色;其中叶绿素使叶子变绿,叶黄素使叶子变黄,花青素使叶子变红。 2.空气的温度叫气温,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 C”表示。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C,读作三十七摄氏 度。 3.掌握气温计的使用与读数,以及如何测量气温!读取气温计时,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气温计的液柱顶端相平。 4.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对于常见的一些植物要求能够分辨是不是果实!女口:是果实的有西红柿、葡萄、橘子、辣椒、冬瓜、花生、豌豆荚、棉桃、西瓜等,不是果实的有 5.蟋蟀用翅膀演奏“音乐”的, 它的叫声与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有关系。 第四单元 1.人们把像蚂蚁、蝴蝶、蜻蜓那样,身体由头、胸、腹 三部分组成,头部- 长着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有的还 长有两对翅膀)的动物,归为一类,称做昆虫。

大象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大象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大象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准备单元吹泡泡学科学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开始,也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究的启蒙教育。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和灵活使用教材,将对学生今后的科学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吹泡泡”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小游戏,它不仅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在生活中可以尝试着做的,而且还蕴含着许多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人小学学习,对新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好奇,这是他们学习科学的动力。同时由于他们年龄小,也存在好动、易兴奋、易疲劳,对棵难学习不适应,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等不利因素。 教学目标: ⑴能通过浓分实践,找到吹出大泡泡的方法。 (2)知道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3)能感受科学实脸的快乐,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吹出大泡泡”的探究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小组材料:杯子、水、吸管、剪刀、肥皂、洗洁精、胶水、实验记录单。 教师材料:课件、泡泡水、吸管等。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节科学课。让我们一起来推开科学课的大门,走进科学的世界。现在我们做两个小约定(PPT出示):第一,规范;第二,安静。桌子在科学课中叫实验桌,有明确的分区,在桌子中间从左到右画出一条横线,在横线的上半部分是器材区,专门摆放实验材料;横线的下半部分我们叫作实验区。我们一起齐读口诀:“实验桌,摆整齐。器材区,有顺序;实验区,要干净。科学研究要安静。” 师:我们今天的科学课有一个主题,大家先来听一首儿歌,然后猜猜主题是什么。(播放儿歌《泡泡不见了》) 生: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吹泡泡。 师:说得真棒!今天我们就要在吹泡泡中学科学。(板书主题)(2)研究泡泡的过程。 ①布置任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伙伴,这个小伙伴大家非常熟悉,它就是《超级飞侠》里的乐迪,它喜欢和一群小伙伴环游世界,给小朋友递送包裹并用科学的方法帮他们解决困难。但今天,它自己遇上了无法解决的困难,要向大家求助呢! 乐迪(播放录音):同学们,你们好!我是飞机机器人乐迪。我们的星球遭受到敌人入侵,听说泡泡可以形成保护罩,保护我们的星球不受侵害。只要每一位同学都按照老师要求在科学课上完成三个任务就能保护我们的星球。同学们能帮帮我吗?【来源: ②开展任务。 任务一:吹泡泡。^ 师:我们现在进行第一个任务:吹池泡。我们先认识材料:朔料杯里装的是洗洁精和水兑成的泡泡水.污外还有一根特制的吸管。这根吸

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检测试题附答案(全册)

(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检测卷 ★请认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 知识展示台(20分,每空1分) 1. 鸽子的身体表面长有 ,靠 取食。 2. 气象台用 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3. 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4. 提出的科学问题最好能通过 进行验证。 5. 鱼类和昆虫类的繁殖方式是 。 6.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 ,通常用 (°C )来表示。 7. 风向是指风 的方向。通常用 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8. 像猫、狗这样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叫 。 9. 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 。 10. 人的一生经历了 、 、 的生命过程。 11. 我们通过 、 、 和严厉打击 的行为等方式保护珍稀动物。 二、选择大乐园(20分,每题2分) 1. 下面不属于降水形式的是( )。 A. 冰雹 B. 台风 C. 暴雨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2. 下面属于胎生动物的是()。 A. 猴子 B. 丹顶鹤 C. 天鹅 3. 在气温计上没有标记的是()。 A. 单位符号 B. 刻度 C. 使用说明 4. 降雨量通常以()为单位。 A. 分米 B. 毫米 C. 厘米 5. 下面不属于哺乳类动物的是()。 A. 山羊 B. 企鹅 C. 鲸 6. 下面特征中,与鸟类适合飞行没有关系的是()。 A. 靠喙取食 B. 身体表面长有羽毛 C. 长有翅膀 7. 下面不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A. 倒立的小丑好不好玩 B. 小丑为什么能倒立在钢丝.上 C. 怎样才能让小丑更不容易从钢丝上掉下来 8.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简易风力计上30度刻度线的地方表示微风 B. 风力的等级从0~18级 C. 风力等级是根据风速的大小划分的 9.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90180

三年级大象版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四、教材分析 三下有七个单元,19个课题,教参安排为23课时上完,我的设计是29课时。 第一单元《猜猜猜》

(一)、单元类型: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 (二)、主要目标: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假设与事实的区别。(三)、教学内容: 《猜猜看》——要有根据地猜 《猜对了吗》——猜想需要验证 《猜猜猜》——猜想练习 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 (一)、单元类型:综合探究活动单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