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药物治疗是小儿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不分,合理、正确地用药在治疗中常常起到关键作用。但由于小儿具有许多和成人不相同的解剖生理特点,且小儿病情多变,因此,对小儿用药必须慎重、准确、针对性强,做到合理用药。

一、小儿用药特点

(一)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

小儿肝脏酶系统发育欠佳,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加大了药物的血药浓度及毒性作用。如氯霉素在体内可与肝内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除,但新生儿和未成熟儿肝脏葡萄糖醛酸含量少,使得体内呈游离状态的氯霉素较多而导致氯霉素中毒,产生“灰婴综合征”。巴比妥、庆大霉素等也可因小儿肾功能不全、排泄缓慢而产生毒副作用。

(二)小儿血脑屏障不完善,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

药物进入小儿体内后,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少,游离药物浓度较高,通过血脑屏障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因此实用中苏神经系统药物应慎重。如小儿对吗啡类药物

(可待因等)特别敏感,易产生呼吸中枢抑制。用山梗菜碱可引起婴儿运动性烦躁、不安及一时性呼吸暂停等。

(三)年龄不同,对药物反应不同,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所差别

小儿不同年龄阶段,对药物的反映不一样。3个月以内的婴儿慎用退烧药,因为可以使小婴儿出现虚脱;八岁以内的小儿,特别是小婴儿服用苏还俗容易引起黄斑牙(四环素牙),还有些外用药如滴鼻净用于治疗婴儿鼻炎,可引起昏迷、呼吸暂停等。

(四)胎儿、乳儿可受母亲用药的影响孕妇用药时,药物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循环,对胎儿影响与胎龄(孕周)及其成熟度有关。用药剂量越大,时间越长,越易通过胎盘的药物,到达胎儿的血药浓度亦越高,越持久,影响越大。一般地说,乳母用药后,乳汁中药物浓度不太高,但也有某些药物在乳汁中浓度相当高,可引起乳儿发生毒性反应,如苯巴比妥、地西泮、阿托品需慎用,放射性药物、抗癌药、抗甲状腺激素药等,哺乳期应禁用。

(五)小儿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小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大,对水、电解质的调解功能较差,对影响水、盐代谢和酸碱代谢的药物特别敏感,

比成人容易中毒。因此小儿应用利尿剂后极易发生低钠或低钾血症。

二、小儿药物选用及护理

小儿用药应慎重选择,补课滥用。应结合小二的年龄、病情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毒副作用。

(一)抗生素的应用及护理严格掌握适应症,有针对性地实用。通常应用一种抗生素为宜,一旦抗生素滥用可引起二重感染(霉菌感染)或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如婴儿应用大量或多种抗生素,尤其是口服广谱抗生素时,较易发生鹅口疮、肠道菌群失调和消化功能紊乱等。在应用抗生素时还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患儿应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时,注意有无听神经、肾脏损害,且此类药剂量不要过大,疗程不宜太长。

(二)镇静药的应用及护理小儿有高热、过度兴奋、烦躁不安、频繁呕吐等情况,使用镇静药可以使患儿得到休息,以利病情恢复。常用的药物有苯巴比妥、地西泮、水合氯醛等,使用中应注意观察呼吸情况,以免患儿发生呼吸抑制。

(三)镇咳、化痰、平喘药的应用及护理小儿呼吸道较窄,发生炎症时年末肿胀,分泌物较多,咳嗽反射较弱,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因此,在呼吸道感染时一般不用

镇咳药,而应用祛痰药或雾化吸入法稀释分泌物,配合体位引流排痰,使之易于咳出。哮喘患儿应用平喘药时应注意观察有无精神兴奋、惊厥等。

(四)泻药和止泻药的应用及护理小儿便秘应先调整饮食,可吃些蜂蜜、水果、蔬菜等,在十分必要的时候才使用缓泻剂。小儿腹泻时也应该先调整饮食,补充液体,一般不主张使用止泻药,因为使用止泻药后虽然腹泻可以得到缓解,但是可以加重肠道毒素吸收甚至发生全身中毒的现象。

(五)退热药的应用及护理小儿疾病中,多有发热表现,通常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但剂量补课过大,用药时间不可过长。用药后注意观察患儿的体温和出汗情况,及时补充液体。复方解热止痛片(APC),对胃有一定的刺激性,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等不良反应,大量服用时会因出汗过多、体温骤降而导致虚脱,婴幼儿应禁用此类药物。

(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及护理严格掌控使用指征,在诊断未明确时避免滥用,以免掩盖病情。补课随意减量或停药,防止出现反弹现象。较长期使用,可影响蛋白质、脂肪、糖代谢,抑制骨骼生长,降低体免疫力。此外,患水痘时用药可使病情加重,应禁止使用。

三、小儿药物剂量计算

小儿用药剂量较成人更应计算准确,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一)按体重计算

是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多数药物已给出每公斤体重、每日或每次需要量,按体重计算总量方便易行,故在临床广泛使用。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患儿体重应按实际测得值为准。若计算结果超出成人剂量,则以成人剂量为限。

(二)按体表面积计算

由于许多生理过程(如心搏出量、基础代谢)与体表面积关系密切,按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较其他方法更为准确,但计算过程相对复杂。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表面积(平方米)×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小儿体表面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也可按“小儿体表面积图或表”求得。

<30kg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体重(kg)×+

>30kg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体重(kg)-30]×+ (三)按年龄算

方法简单易行,用于计量幅度大、不需十分精确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物。

(四)从成人剂量折算

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所的剂量一般偏小,故不常用。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

四、小儿给药方法

小儿给药的方法应以保证用药效果为原则,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疾病、病情,决定适当的剂型、给药途径,以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减少患儿的痛苦。

(一)口服法

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对患儿身心的不良影响小,只要条件许可,尽量采用口服给药。婴幼儿通常选用糖浆、水剂或冲剂,也可将药片捣碎加糖水吞服。年长儿可用片剂或药丸。鼓励和训练患儿直接服药,然后喝喜爱的饮料。婴儿可用滴管或去掉枕头的注射器给药;若用小药匙喂药,则从婴儿的口角处顺口颊方向慢慢倒入药液,待药液咽下后,才将药匙拿开,以防患儿将药液吐出。可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双颊,使之吞咽。注意不要让婴儿完全平卧或在其哽咽时给药,喂药时最好抱起小儿或抬高其头部,以防呛咳。婴儿胃药应在喂奶前或两次喂奶间进行,以免因服药时呕吐而将奶突出引起误吸。药不应混于奶中哺喂。

(二)注射法

注射法奏效快,但对小儿刺激大,易造成患儿恐惧,切肌肉注射次数过多可造成臀肌挛缩,影响下至功能,故非病情必须不宜使用。对年长儿注射前硬座适当解释,注射中给予鼓励。肌肉注射一般选择臀大肌外上方,对不合作、哭闹挣扎的婴幼儿,可采取“三快”的特殊注射技术,即进针、注药及拔针均快,以缩短时间,防止发生意外。静脉推注多用于抢救,在推注时速度要慢,并密切观察,勿使药液外渗。静脉滴注不仅用于给药,还可以补充水份及营养、供给能量等,应用中需根据患儿年龄、病情调控滴速,保持静脉的通畅。

(三)外用法

以软膏为多,也可用水剂、混悬剂、粉剂、膏剂等。根据不同的用药部位,可对患儿手进行适当约束,以免因患儿抓、摸使药物误入眼、口而发生意外。

(四)其他方法

雾化吸入较常应用,但需有人在旁照顾。灌肠给药采用不多,可用缓释栓剂。含剂、漱剂在小儿时期使用不便,年长儿可用。

五、本科常见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

氨溴索;

作用1、适用于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及支气管哮喘的祛痰治疗。

2、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治疗。

3、早产儿及新生儿、婴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治疗

不良反应;静脉用药过快可出现头痛、疲劳、精疲力竭、下肢沉重等感觉。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作用;抗炎及预防感染。

不良反应;常见皮肤与黏膜的念珠菌病、腹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皮疹、瘙痒、荨麻疹、过敏反应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作用;抗炎

不良反应;腹泻、恶心、呕吐、稀便、胃肠胀气、皮疹、皮肤瘙痒、过敏反应,注射部位痛疼静脉炎、水肿、血栓性静脉炎、头痛、头晕、焦虑。

头孢呋辛钠

作用:抗炎及预防感染

不良反应:血栓性静脉炎、腹泻、恶心、假膜性结肠炎、皮疹、瘙痒、荨麻疹、腹痛

西咪替丁

适应症:用于消化道溃疡

不良反应:常见腹泻、腹胀、口干、头晕、头痛、疲乏、心动过缓、面部潮红、皮炎、脱发、口腔溃疡、对骨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等。

氯化钾

适应症:治疗及预防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引起频发性、多源性早搏或快速心率失常

不良反应:静脉滴注浓度较高,速度较快或静脉较细时,易刺激静脉内膜引起疼痛,高钾血症。

浓氯化钠

适应症:水中毒及低钠血症

不良反应:输液过多、过快,可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可致高钠血症,甚至出现急性左心衰竭。

热毒宁

作用:清热、舒风、解毒。

不良反应:头晕、胸闷、口干、腹泻、恶心呕吐、全身发红、瘙痒、皮疹,罕见过敏性休克、心悸、静脉炎。

喜炎平

作用:清热解毒、止咳止痢

不良反应:偶见皮疹、瘙痒、发热、寒颤、疼痛、烦躁。

头孢他啶

作用:抗炎及预防感染

不良反应:皮疹、瘙痒、药物热、恶心、腹泻、腹痛。

炎琥宁

作用:抗病毒

不良反应:偶见皮疹等过敏反应。

山莨菪碱(654-2)

作用:解痉止痛,也可用于急性循环障碍及有机磷中毒。

不良反应:常见:口干、面红、视物模糊。少见:心跳加快、排尿困难。

妈咪爱(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

适用于,,,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肠道内异常发酵,,

适应症: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作用。

用法:蒙脱石散对消化道黏膜具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应注意联用药物须在服蒙脱石散前1~2小时服用,以免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

蒙脱石散服用时间须因症而异:

如果是胃炎、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导致的腹泻,应饭前服用。因为这类病症常常伴有黏膜糜烂和出血,饭前服用可以发挥降低肠腔过分敏感的作用,加强并修复黏膜屏障。

如果是感染性或所致腹泻者,应在两餐间服药。这样有利于药物固定、清除多种病原体和毒素;有利于吸附消化道内气体和各种攻击因子,将其固定在肠腔表面,失去致病作用,而后随肠蠕动排出体外,以维护消化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如果是胃食管反流、食管炎患者使用蒙脱石散,宜饭后服用。这样有利于蒙脱石散覆盖在整个胃及食管黏膜表面,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胃液分泌,促进吸收功能。多数是由于宝宝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

宽,关闭作用差,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而宝宝吃奶时又常常吸入空气,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所以少量的吐出奶是没有关系的,大些就会慢慢好起来的!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喂奶后一定要让宝宝打个嗝: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再把宝宝放到床上,这样就不容易吐奶了。吃奶后不宜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应当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喂奶量不宜过多,间隔不宜过密。但如果宝宝呕吐频繁,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了

小儿用药特点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药物治疗是小儿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正确地用药在治疗中常常起到关键作用。但由于小儿具有许多和成人不相同的解剖生理特点,且小儿病情多变,因此,对小儿用药必须慎重、准确、针对性强,做到合理用药。 一.小儿用药特点 (一)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级解毒功能较差 小儿肝脏酶系统发育欠佳,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加大药物的血药浓度及毒性作用;肾功能不全,排泄缓慢产生毒副作用。例如氯霉素中毒产生“灰婴综合征”。 (二)小儿血脑屏障不完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 药物进入小儿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少,游离药物浓度较高,通过血脑屏障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可待因(镇咳药物)小儿易产生呼吸中枢抑制。 (三)年龄不同,对药物反应不同,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所差别 小儿不同年龄阶段,对药物反应不一样。3个月以内的婴儿慎用退烧药,可使小婴儿虚脱,,8岁以内的小儿,使用四环素易引起黄斑牙(四环素牙)。 (四)胎儿.乳儿可受母亲用药影响 药物通过胎盘屏障进入小儿体内循环对胎儿的影响与胎龄及成熟度有关。用药剂量越大.时间越长.越易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到达胎儿的血药浓度也越高,越持久,影响越大。某些药物在乳汁中浓度很高,可引起乳儿发生毒性反应,如苯巴比妥、阿托品应慎用;抗癌药物.抗甲状腺素药物哺乳期禁用。 (五)小儿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小儿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对水.电解质的调节功能较差,对影响水.盐代谢和酸碱代谢的药物特别敏感,比成人易中毒。因此小儿应用利尿剂后极易发生低钠或低钾血症。 二.小儿药物选用及护理

(一)抗生素:严格掌握适应证,有针对性的使用。通常应用以一种抗生素为宜,滥用可引起二重感染或耐药菌的发生。同时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链霉素对听神经的损害等等,此类药物剂量不要过大,疗程不宜太长。还有抗生素抗菌谱的宽窄,广谱抗生素易发生鹅口疮.肠道菌群失调和消化功能紊乱等。 (二)镇静药:(苯巴比妥、地西泮、水合氯醛)高热.兴奋.烦躁不安.频繁呕吐等镇静药使患儿得到休息,利于病情恢复。特别注意观察呼吸,以免发生呼吸抑制。 (三)镇咳.化痰.平喘药:呼吸道感染一般不用镇咳药,因为小儿呼吸道较窄,发生炎症时粘膜肿胀,分泌物较多,咳嗽反射较弱,易出现呼吸困难。使用祛痰药或雾化稀释分泌物。使用平喘药应注意观察有无精神兴奋,惊厥等。 (四)泻药和止泻药:小儿腹泻和便秘时都先调节饮食,必要时用缓泻剂,止泻药一般不用,因为可以加重肠道毒素吸收。 (五)退热药:退热药用后观察体温和出汗情况,及时补充液体。复方解热止痛片副作用多,对胃有刺激,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等,大量服用会出汗过多,体温骤降而致虚脱,婴幼儿禁用。 (六)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指征明确,避免滥用。不可随意减量或停药以防反弹。长期使用影响蛋白质、脂肪、糖代谢,抑制骨骼生长降低机体免疫力。水痘禁用,加重病情。 三.小儿药物剂量计算 (一)按体重计算:最基本的方法。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二)按体表面积计算:由于许多生理过程(心搏出量、基础代谢)与体表面积关系密切故而更准确,但比较复杂。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表面积(m2)×每日(次)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需药量 <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30kg 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1.05 (三)按年龄计算 (四)按成人剂量折算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简答题:(黑色的是从试题里和PPT里抄过来的) 第二章 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 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 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高级到低级,由简单到复杂; 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第三章: 1、简述青春期少年保健的主要内容:(试题里有,但书上没画重点) 1)营养保健:青春期生长发育较快。需要增加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良好的个人卫生,充足的睡眠,以及体格锻炼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3)继续防止急性传染病以及沙眼、龋齿、近视眼、寄生虫和脊柱弯曲等疾患 4)预防运动创伤、车祸、溺水,以及打架斗殴造成的意外伤害。家长。学校和保健人员都有责任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第四章 1、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书上版本:1)母乳含有适合婴儿消化且比例适宜的营养素,还具有多种免疫物质,可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 2)母乳喂养经济、方便、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 3)母乳新鲜无污染 4)母乳喂养可密切母子感情,有利于婴儿身心健康 5)可加快乳母产后子宫复原,减少再受孕的机会 6)连续哺乳6个月以上还可以使乳母孕期储备的脂肪消耗,促使乳母体型恢复至孕前状态 试题答案版本:(1)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2)增加婴儿的免疫力(3)简便、卫生、经济:母乳温度适宜,不易污染,经济方便,随要随哺(4)增进母婴情感交流:婴儿安全感、信任;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5)哺乳对母亲有利:产生催乳素、抑制排卵。 2、母乳喂养的禁忌症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

精品文档 儿科护理重点整理 第二章 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 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 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高级到低级,由简单到复杂; 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第三章: 1、简述青春期少年保健的主要内容:(试题里有,但书上没画重点) 1)营养保健:青春期生长发育较快。需要增加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良好的个人卫生,充足的睡眠,以及体格锻炼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3)继续防止急性传染病以及沙眼、龋齿、近视眼、寄生虫和脊柱弯曲等疾患 4)预防运动创伤、车祸、溺水,以及打架斗殴造成的意外伤害。家长。学校和保健人员都有责任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第四章 1、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1)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2)增加婴儿的免疫力(3)简便、卫生、经济:母乳温度适宜,不易污染,经济方便,随要随哺(4)增进母婴情感交流:婴儿安全感、信任;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5)哺乳对母亲有利:产生催乳素、抑制排卵。 2、母乳喂养的禁忌症 母亲感染HIV,患有严重疾病如活动下肺结核、糖尿病、严重心脏病等应停止哺乳。乙型肝炎并非哺乳禁忌。半乳糖血症的婴儿禁忌母乳喂养。 3、婴儿辅食的添加原则 1)时间:一般在小儿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 2)方式: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3)质量:单独制作,保证质量,不能以成人食品代替 4)要求:患病期间不添加新的辅食。添加辅食后观察小儿大便情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 1)选用适宜的奶嘴2)测试乳液的温度3)避免空气吸入4)加强奶具卫生5)及时调整奶量 第五章 1、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识记内容) (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间质液比例高) (二)体液的电解质组成与成人相似 (三)水代谢的特点

儿科用药常识

儿科用药常识(摘录自首都儿科研究所) 儿童如何安全用药 药物治疗是小儿治愈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正确的用药常常会在疾病的治疗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应充分注意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1.家长对所用的药物要有较全面的了解,了解有效成分、适应症、用药剂量、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注意患儿的个体特点:在选择药物及用药剂量上,要考虑孩子的年龄、身体的强弱、病情轻重、肝功能好坏、以前用过什么药及有无过敏史等,并将有关信息告知医生,以便做到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3.小儿选择药物品种宜少而精,小儿用药种类不宜过多。如需要同时服用几种药,应注意避免体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毒副作用,因此几种药物应隔开一定时间服用。 有些药物对新生儿、婴儿或幼儿是忌用的,下表列出了部分小儿忌用的药物,望家长们注意孩子的用药情况。 1.氨基糖甙类可引起小儿耳聋,肾脏功能损伤; 2.喹诺酮类可引起小儿软骨发育障碍; 3.磺胺类可引起小婴儿黄疸,肾脏功能损害; 4.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粒细胞减少症; 5.氯霉素滴眼液不宜长期使用; 通常,新生儿指出生至28天的小儿;婴儿指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的小儿;幼儿指1周岁后至3周岁的小儿。新生儿忌用的药物包括婴儿、幼儿所用的范围,婴儿忌用的药物包括幼儿所用的范围。 有些家长把小儿常用药称为―小药‖,认为小儿用―小药‖,对健康无妨,这种做法也不对。例如,一些消食化积的中成药,多含有大黄、牵牛子、朱砂等,大黄与牵牛子有泻下作用,用得不当会影响营养吸收;朱砂则会引起汞中毒。因此,无论服中药还是西药,都要问问医生,切不可随意服用。 即使补药、补品等营养药品,其实也是治疗药品。如鱼肝油、钙片、维生素等,擅自滥用这些药品会改变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后患无穷。据报道,早熟儿童中25%是滥补造成的假性早熟。在防治佝偻病的同时,严重存在着维生素D中毒的现象。专家告诫,纠正维生素D中毒比治疗佝偻病更复杂。 除此之外,为了小儿用药的安全保障,就医时还应主动向医生反映家庭用药史;用药时密切观察服药反应,如出现呕吐、过敏不良反应,要立刻停药,并及时就医。 为什么不能用牛奶、果汁送服药物 1.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肪较多,可在药片周围形成薄膜,包裹药物,使药物不易被吸收。牛奶中含多种钙、磷酸盐、铁等物质,能与某些药物生成络合物,使药物不易被吸收。 2.果汁中含有多种酸性物质,可使许多药物提前分解,不利于药物在小肠的吸收,影响药效。有些药物在酸性环境中会增加副作用。许多碱性药物,与果汁同服后可被酸性物质中和而降低药效。因此家长不宜在孩子服药时用牛奶、果汁送服,最好用温开水送服。 儿童吃剩的药物能否留着服用 一般不宜留着再次服用。药物的功效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或必须新鲜制剂才产生治疗效果,若储存过久,便会失效。另外儿童也不是每次服用同一种药物。因此不宜留用吃剩的药物。 儿童用药疗程 什么时候停药最好?就一般疾病而言,用药至症状消失后遵医嘱停药。如疾病稍有好转就匆忙减量或停药,会使治疗不彻底,留下隐患。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讲课稿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药物治疗是小儿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不分,合理、正确地用药在治疗中常常起到关键作用。但由于小儿具有许多和成人不相同的解剖生理特点,且小儿病情多变,因此,对小儿用药必须慎重、准确、针对性强,做到合理用药。 一、小儿用药特点 (一)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 小儿肝脏酶系统发育欠佳,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加大了药物的血药浓度及毒性作用。如氯霉素在体内可与肝内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除,但新生儿和未成熟儿肝脏葡萄糖醛酸含量少,使得体内呈游离状态的氯霉素较多而导致氯霉素中毒,产生“灰婴综合征”。巴比妥、庆大霉素等也可因小儿肾功能不全、排泄缓慢而产生毒副作用。 (二)小儿血脑屏障不完善,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 药物进入小儿体内后,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少,游离药物浓度较高,通过血脑屏障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因此实用中苏神经系统药物应慎重。如小儿对吗啡类药物

(可待因等)特别敏感,易产生呼吸中枢抑制。用山梗菜碱可引起婴儿运动性烦躁、不安及一时性呼吸暂停等。 (三)年龄不同,对药物反应不同,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所差别 小儿不同年龄阶段,对药物的反映不一样。3个月以内的婴儿慎用退烧药,因为可以使小婴儿出现虚脱;八岁以内的小儿,特别是小婴儿服用苏还俗容易引起黄斑牙(四环素牙),还有些外用药如滴鼻净用于治疗婴儿鼻炎,可引起昏迷、呼吸暂停等。 (四)胎儿、乳儿可受母亲用药的影响孕妇用药时,药物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循环,对胎儿影响与胎龄(孕周)及其成熟度有关。用药剂量越大,时间越长,越易通过胎盘的药物,到达胎儿的血药浓度亦越高,越持久,影响越大。一般地说,乳母用药后,乳汁中药物浓度不太高,但也有某些药物在乳汁中浓度相当高,可引起乳儿发生毒性反应,如苯巴比妥、地西泮、阿托品需慎用,放射性药物、抗癌药、抗甲状腺激素药等,哺乳期应禁用。 (五)小儿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小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大,对水、电解质的调解功能较差,对影响水、盐代谢和酸碱代谢的药物特别敏感,

小儿用药特点及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小儿用药特点及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邵保国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2009年22卷3期《医学信息》Medical Information 起止页码:405-406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故儿科用药时应按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和儿童期3个阶段正确选择药物,合理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1 新生儿用药特点 新生儿期生理和代谢过程正处于迅速发展和变化阶段,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过程也随之迅速改变,故其药物剂量不能单纯用成人剂量机械地折算,否则药物会过量而引起毒 性反应,也可能因药量不足而影响疗效。 1.1 给药途径的影响 1.1.1 局部用药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成人大,皮肤角化层薄,局部用药透皮吸收快而多,外敷于婴儿皮肤上可引起中毒的药物有硼酸、六氯酚、萘、聚烯吡酮和水杨酸,故要防止透皮吸收中毒。 1.1.2 口服给药胃肠道吸收可因个体差异或药物性质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如氯霉素吸收慢而无规律,磺胺药可全部吸收。 1.1.3 注射给药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因周围血循环不足而影响吸收分布,一般新生儿不采用。 1.1.4 静脉给药静脉给药吸收最快,药效也可靠,但必须考虑到液体容量、药物制剂和静脉输注液体的理化性质及输注的速度。大多数静脉用药可安全地由护士给药,但戊巴比妥钠、地西泮等作用剧烈的药物在使用时有引起急性中毒的可能,应有医师配合。另外普萘洛尔、维拉帕米等少数药物较一般药物更易引起危险,故给药应更慎重。 1.2 体液分布的影响 新生儿总体液量占体质量的80%(成人为60%),相对较成人高,因此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稀释后浓度降低,排出也较慢。早产儿的卡那霉素分布容积较成熟儿小,,因而血药峰浓度较成熟儿高,可见早产儿和新生儿一样较成熟儿更易造成卡那霉素中毒,对听神经和肾功能造成影响。 1.3 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 新生儿的血浆蛋白结合力低不仅是因为新生儿的低蛋白血症,主要是药物不易与血浆蛋白结合,因为新生儿体内血浆蛋白的性质有变化。另外由于胆红素、游离脂肪酸在血液中存在,就更减弱酸性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力。不易与新生儿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有氨苄青霉素、地高辛、吲哚美辛、苯巴比妥、保泰松、苯妥英钠、水杨酸盐等,磺胺药与血浆蛋白结合可与胆红素相竞争,且因磺胺药物对白蛋白亲和力比胆红素强,应用后黄疸患儿血中游离胆红素成分增多,代谢和排泄胆红素能力低下,加之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

小儿用药特点

?小儿用药特点 ?药物的选用 ?给药方法 ?药物剂量计算 小儿用药特点 ?年龄不同,药物在组织分布及药物反应不同?肝肾功能不足,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乳儿可受母亲用药的影响 药物的选用 ?第一类抗感染药 ?第二类激素类药 ?第三类祛痰平喘药 ?第四类解热镇痛药 ?第五类镇静催眠药 ?第六类抗变态反应药 药物的选用 ?第七类泌尿系统药 ?第八类消化系统药 ?第九类抗高血压药 ?第十类心血管系统药 ?第十一类止血抗凝血药 ?第十二类免疫抑制剂 ?第十三类生物制品 第一类抗感染药 (一)青霉素类药 1. 青霉素80万u/瓶400万u/瓶 2. 氨苄西林钠(瓶) 3. 苯唑西林钠(新青Ⅱ)瓶

4. 美洛西林钠瓶 4. 阿洛西林钠(阿乐欣)1g/瓶 5. 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安奇瓶(施迪欣)瓶 6.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力坦)瓶。 第一类抗感染药 ?青霉素 【作用与用途】本品为繁殖期杀菌剂,对各种球菌及G+杆菌都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适应症】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2.草绿色链球菌或肠球菌感染3.肺炎球菌感染4.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用法与用量】小儿肌注:5-20万u/kg/日,分2-4次。静滴:新生儿<7天10-20万u/ 【不良反应】常见有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用药前需进行皮肤敏感试验,病人有过敏疾病史及肾功能严重损害时慎用 第一类抗感染药 【注意事项】 1.使用前必须做皮试。现配现用,配好的药液不宜冰冻保存。任何残余的药液应废弃不再用; 2.不可与阿拉明、新福林、维生素C、庆大霉素等合并静滴; 3 防止过敏性休克的措施:询问过敏史;做皮试:凡是初次注射,口服或者3天以上未使用青霉素者以及用要过程中更换批号的均需做皮试 第一类抗感染药 ?过敏性休克抢救措施: 1)立即停药,平卧,给氧; 2)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如无反应,重复一次; 3)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时,立即行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 4)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0~100mg或地塞米松5~10mg; 5)给予纠正酸中毒和抗组织胺类药物。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小儿用药特点 1. 药物吸收多:口服用药时,婴幼儿的胃酸偏少,胃酶活性较低,胃排空迟缓,肠蠕动不规则,特殊转运能力弱,某些易受胃酸、胃酶和肠道酸碱度影响的口服药物,小儿的吸收量较成人多。 皮肤用药时,由于儿童的皮肤娇嫩,血管丰富,药物容易透皮吸收,皮肤破损时吸收量就更多了。如有用硼酸溶液湿敷治疗尿布皮炎,发生病儿中毒死亡的报道。故皮肤用药,小儿的吸收量也较成人多。 2. 血药浓度高:一方面,小儿尤其是新生儿细胞外液较多,这样就影响了某些按脂——水分配系数在体内分布的药物(如磺胺、青霉素、头孢菌素、速尿等),可使血中药物浓度增高。 另一方面,由于婴幼儿体内血清蛋白量不仅比成人少,而且与药物的结合力也较弱,因而造成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增高。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3. 代谢排泄能力弱: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有赖于肝脏和肾脏功能是否健全。婴幼儿肝、肾发育尚不完善,所以对药物的清除和排泄较慢。

如新生儿用磺胺类药物可使血胆红质浓度增高加之代谢能力较低易出现核黄疸症。 又如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健全,服用氯霉素后可引起“灰婴综合征”。故小儿不准服用氯霉素和磺胺药物。 儿童10种用药禁区 1. 解热镇痛药物:新生儿使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制剂,易导致雷耶氏(Reye’s)综合征(一种常见的急性脑部疾病,病死率高达50%)。阿司匹林对婴幼儿的听神经也有损害。 感冒通的主要成分之一的双氯芬酸钠,儿童服用易引起血尿,不宜作为儿童治疗感冒的常用药,3岁以下儿童禁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因剂量较大(每片75mg),儿童及青少年也不宜使用。 再如如含吡唑酮的复方制剂如氨非咖片、安乃近、去痛片、散利痛片等,其解热镇痛效果肯定,但小儿不宜连续使用,很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 对乙酰氨基酚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解热镇痛药,其疗效好,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但应注意使用剂量不宜大。

小儿用药的护理

小儿用药的护理 1.1小儿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尚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年龄越小发育越不完全,药物使用不当会 导致组织器官发育障碍,甚至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1.2小儿血脑屏障和脑组织发育不完善,对中枢抑制药和兴奋药非常敏感,使用安定、吗啡、哌替啶等极易出现呼吸抑制,而对尼克刹米、氨茶碱、麻黄碱等又容易出现中枢兴奋导致惊厥。 1.3小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对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较低,经肾排泄的药物因存留时间延长而 加剧毒性反应。 1.4小儿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且对水盐的调节能力差易造成脱水,对利尿剂敏感易致水盐 代谢紊乱。 2 小儿用药的护理 2.1常用口服药的护理 2.1.1抗生素类不同抗生素有不同的抗菌谱适应症及不良反应,应有针对性的用药,抗杆菌 的有头孢克肟、氨曲南、哌拉西林等,抗球菌的有头孢唑林、青霉素、阿奇、克林霉素等, 能同时抗杆菌及球菌的有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等。阿奇为小儿常用口服药,此药半衰期长,每天只要服一次即可,不良反应是对肝功能有损害,口服3-5天,胃肠道反应较重应在饭后 2小时服用,最好在临睡前服,服药后入睡,对不适的感觉会减轻。 2.1.2止咳类剂型有糖浆和片剂,糖浆能减轻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同服时应最后服糖浆, 服后不要饮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疗效。止咳药分祛痰止咳药和中枢性镇咳药,小儿呼吸道 狭窄,炎症时粘膜充血水肿,渗出物增多易出现呼吸道梗阻,当小儿肺炎或剧烈咳嗽时宜用 祛痰止咳药,而忌用中枢性镇咳药,以免咳嗽中枢受到抑制而加重呼吸困难。 2.1.3退热类发热是机体的一种正常防御机制,滥用退热药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反而会 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小儿相对体表面积大,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主要靠调节体温中枢 而降温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就不适于小儿服用,可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头部冷敷,超 过38.5度时再考虑用退热药,也可安乃近滴鼻,服药后出汗增多,应给患儿多饮水。 2.1.4止泻类常用的有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即金双歧,这类药应置于冰箱冷 藏低温保存,服用时用温水送服且不与抗生素同服以免将活菌杀死或抑制而降低疗效。必奇 或思密达对消化道内的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粘膜具 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服用时应用50ml温水充分溶化后服用确保治疗效果。复方地芬诺 酯口味甜甜的小儿容易误服,中毒后可引起呼吸抑制和昏迷,要严格保管并掌握剂量不可滥用。 2.1.5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类过量服用可引起持续血钙过高和钙盐沉积在组织器官中可出现食 欲减退、烦躁、精神不振、嗜睡、腹泻便秘,严重者出现精神抑郁、肾衰竭等,应正确评估 小儿的营养状况,有无缺乏必要时可通过化验来确定,尽量食补而非药补。钙剂不宜与牛奶 同服,铁剂宜与VC等酸性物质同服增加其吸收,VD等脂溶维生素宜于脂类同服利于吸收。 小儿内分泌系统在药物作用下易出现紊乱,如滥用营养补充剂助长剂保健品等可导致性早熟、肥胖症甚至引发糖尿病。 2.1.6其他常用药物口服磺胺类药物及654-2时应多饮水,胃复安对小儿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不要过量服用,氨茶碱易引起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氨基糖苷类易致耳与肾毒性,喹诺酮 类可对骨骼及牙齿生长造成影响,健胃助消化药宜饭前服用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阿司 匹林影响凝血系统,诱发哮喘,瑞夷综合征。

小儿用药的护理

小儿用药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05-25T10:16:21.4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苗怀元 [导读] 针剂多为1ml,2m l的规格,可缩小10倍或20倍到最小量,再乘以倍数到所需要的量。 苗怀元(江苏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儿科江苏徐州 221003)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253-02 1 小儿用药的影响因素 1.1小儿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尚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年龄越小发育越不完全,药物使用不当会导致组织器官发育障碍,甚至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1.2小儿血脑屏障和脑组织发育不完善,对中枢抑制药和兴奋药非常敏感,使用安定、吗啡、哌替啶等极易出现呼吸抑制,而对尼克刹米、氨茶碱、麻黄碱等又容易出现中枢兴奋导致惊厥。 1.3小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对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较低,经肾排泄的药物因存留时间延长而加剧毒性反应。 1.4小儿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且对水盐的调节能力差易造成脱水,对利尿剂敏感易致水盐代谢紊乱。 2 小儿用药的护理 2.1常用口服药的护理 2.1.1抗生素类不同抗生素有不同的抗菌谱适应症及不良反应,应有针对性的用药,抗杆菌的有头孢克肟、氨曲南、哌拉西林等,抗球菌的有头孢唑林、青霉素、阿奇、克林霉素等,能同时抗杆菌及球菌的有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等。阿奇为小儿常用口服药,此药半衰期长,每天只要服一次即可,不良反应是对肝功能有损害,口服3-5天,胃肠道反应较重应在饭后2小时服用,最好在临睡前服,服药后入睡,对不适的感觉会减轻。 2.1.2止咳类剂型有糖浆和片剂,糖浆能减轻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同服时应最后服糖浆,服后不要饮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疗效。止咳药分祛痰止咳药和中枢性镇咳药,小儿呼吸道狭窄,炎症时粘膜充血水肿,渗出物增多易出现呼吸道梗阻,当小儿肺炎或剧烈咳嗽时宜用祛痰止咳药,而忌用中枢性镇咳药,以免咳嗽中枢受到抑制而加重呼吸困难。 2.1.3退热类发热是机体的一种正常防御机制,滥用退热药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反而会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小儿相对体表面积大,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主要靠调节体温中枢而降温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就不适于小儿服用,可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头部冷敷,超过38.5度时再考虑用退热药,也可安乃近滴鼻,服药后出汗增多,应给患儿多饮水。 2.1.4止泻类常用的有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即金双歧,这类药应置于冰箱冷藏低温保存,服用时用温水送服且不与抗生素同服以免将活菌杀死或抑制而降低疗效。必奇或思密达对消化道内的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粘膜具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服用时应用50ml温水充分溶化后服用确保治疗效果。复方地芬诺酯口味甜甜的小儿容易误服,中毒后可引起呼吸抑制和昏迷,要严格保管并掌握剂量不可滥用。 2.1.5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类过量服用可引起持续血钙过高和钙盐沉积在组织器官中可出现食欲减退、烦躁、精神不振、嗜睡、腹泻便秘,严重者出现精神抑郁、肾衰竭等,应正确评估小儿的营养状况,有无缺乏必要时可通过化验来确定,尽量食补而非药补。钙剂不宜与牛奶同服,铁剂宜与VC等酸性物质同服增加其吸收,VD等脂溶维生素宜于脂类同服利于吸收。小儿内分泌系统在药物作用下易出现紊乱,如滥用营养补充剂助长剂保健品等可导致性早熟、肥胖症甚至引发糖尿病。 2.1.6其他常用药物口服磺胺类药物及654-2时应多饮水,胃复安对小儿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不要过量服用,氨茶碱易引起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氨基糖苷类易致耳与肾毒性,喹诺酮类可对骨骼及牙齿生长造成影响,健胃助消化药宜饭前服用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阿司匹林影响凝血系统,诱发哮喘,瑞夷综合征。 口服药还应注意的问题:认真核对并掌握好药物剂量,以免药量不足影响疗效或过量导致中毒。小儿喂药时不能将药液溶于牛奶中以防二者混合后使药效降低。对于不合作的小儿切忌捏住鼻孔硬灌,尤其是哭闹或吸气时,以防药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护士将摆药盘携入病房时不能随便离开,特别是有甜味或是颜色鲜艳的药片切勿放在小儿易够着的地方,以防误服引起中毒。同时服用几种药物时要间隔一定时间以防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加重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服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疗效与机体反应。许多药物可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如退热剂、镇静剂等,应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保留灌肠的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30ml,给栓剂时塞入动作要轻柔,要防止很快排出。小儿鼻塞时一般不需用药,必要时用麻黄素滴鼻剂,麻黄素过量可导致中毒,滴鼻时应稀释一倍以上。 2.2静脉输液的护理 输液过程中及时巡视,密切观察输液情况及用药后反应。发现外渗立即拔针并及时处理,以免给患儿带来痛苦。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小儿输液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20滴左右,输液速度过快可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引起急性肺水肿。 妥善固定,严防外渗。小儿时常哭闹好动不配合,容易造成输液外渗,护士应妥善固定针头,头皮静脉输液可用长胶布围绕头部缠一圈,手背及手腕部输液可用小夹板固定在手腕处,上下两条长胶布缠绕固定,大隐静脉输液可将夹板固定在外踝处,头皮静脉留置可戴上弹力网套固定。 2.3小儿药物剂量的计算 小儿用药需严格计算用量,常用方法:按体重计算,按体表面积计算,按年龄计算(用于不需十分精确的药物,如止咳剂营养药等)。粉针剂可用等量或是缩小、扩大成倍量的注射用水溶解。针剂多为1ml,2m l的规格,可缩小10倍或20倍到最小量,再乘以倍数到所需要的量。 药物治疗在儿科疾病的防治工作中占重要地位,掌握一定的小儿用药的护理知识及小儿合理用药的方法,以实现合理用药,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小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药物治疗是小儿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不分,合理、正确地用药在治疗中常常起到关键作用。但由于小儿具有许多和成人不相同的解剖生理特点,且小儿病情多变,因此,对小儿用药必须慎重、准确、针对性强,做到合理用药。 一、小儿用药特点 (一)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 小儿肝脏酶系统发育欠佳,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加大了药物的血药浓度及毒性作用。如氯霉素在体内可与肝内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除,但新生儿和未成熟儿肝脏葡萄糖醛酸含量少,使得体内呈游离状态的氯霉素较多而导致氯霉素中毒,产生“灰婴综合征”。巴比妥、庆大霉素等也可因小儿肾功能不全、排泄缓慢而产生毒副作用。 (二)小儿血脑屏障不完善,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 药物进入小儿体内后,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少,游离药物浓度较高,通过血脑屏障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因此实用中苏神经系统药物应慎重。如小儿对吗啡类药物

(可待因等)特别敏感,易产生呼吸中枢抑制。用山梗菜碱可引起婴儿运动性烦躁、不安及一时性呼吸暂停等。 (三)年龄不同,对药物反应不同,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所差别 小儿不同年龄阶段,对药物的反映不一样。3个月以内的婴儿慎用退烧药,因为可以使小婴儿出现虚脱;八岁以内的小儿,特别是小婴儿服用苏还俗容易引起黄斑牙(四环素牙),还有些外用药如滴鼻净用于治疗婴儿鼻炎,可引起昏迷、呼吸暂停等。 (四)胎儿、乳儿可受母亲用药的影响孕妇用药时,药物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循环,对胎儿影响与胎龄(孕周)及其成熟度有关。用药剂量越大,时间越长,越易通过胎盘的药物,到达胎儿的血药浓度亦越高,越持久,影响越大。一般地说,乳母用药后,乳汁中药物浓度不太高,但也有某些药物在乳汁中浓度相当高,可引起乳儿发生毒性反应,如苯巴比妥、地西泮、阿托品需慎用,放射性药物、抗癌药、抗甲状腺激素药等,哺乳期应禁用。 (五)小儿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小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大,对水、电解质的调解功能较差,对影响水、盐代谢和酸碱代谢的药物特别敏感,

儿科护理学题库

第一单元 绪论
1.儿科护理学的范围不包括 ( C ) A.儿童保健 B.疾病防治与护理 C.儿童药物研制 D.医院患儿护理 E.社区小儿
护理
2.新生儿易发生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原因是 ( B ) A.分泌型 IgA 水平低 B.IgM 含量较低 C.IgG 含量低 D.IgE 含
量极微 E.IgA 含量低
3.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是 ( C ) A.IgM B.IgA C.IgG D.sIgA E.IgE
4.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免疫特点是 ( A ) A.分泌型 IgA 缺乏 B.血清中 IgM 缺乏 C.IgG 含量低 D.血清中
IgE 缺乏 E.血清中 IgA 缺乏
5.以下哪项符合婴儿期的发育特点 ( C ) A.模仿性强 B.语言发育迅速 C.体格发育呈加速生长 D.营养紊乱多见 E.
违拗性强
6.小儿骨骼比较柔软并富于弹性 长期受外力影响易变形 故应注 ( D ) A.早做运动锻炼 B.多加维生素 C.多服
用钙片 D.避免肢体长期负重受压 E.多做肢体被动运动
7.不同年龄小儿对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病理改变不同 婴儿最常发生的是 ( B ) A.支气管炎 B.支气管肺炎
C.大叶性肺炎 D.肺脓肿 E.脓胸
8.由于小儿的特点 在护理小儿时 与成人有很多不同 尤其应注意 ( E ) A.用药问题 B.营养问题 C.环境温度
D.疼痛问题 E.安全问题
9.小儿患病虽然起病急、来势猛、变化多 但只要诊治及时、措施得当 其预后 ( A ) A.后遗症较少 B.后遗症较
多 C.恢复较慢 D.器官修复能力较差 E.组织再能力较差
10.关于儿科护理学的特点 错误的描述是 ( C ) A.小儿各器官的解剖结构与成人不同 B.不同年龄小儿有不同的
生理正常值 3C.小儿体液免疫成熟而细胞免疫不健全 D.儿科护理应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 E.儿科护理项目多
操作要求高
11.适用于护理婴儿的心理沟通方式 ( C ) A.因势利导 B.多做游戏 C.搂抱与抚摩 D.适时鼓励 E.社会交流 12.儿
科护理工作的中心是 ( A ) A.儿童及其家庭 B.病儿 C.疾病 D.病儿及其家属 E.儿童预防保健
13.儿科护士的心理素质不包括 ( A ) A.良好的记忆力 B.良好的观察能力 C.良好的思维能力 D.良好的模仿能力 E.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14 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时期为 ( A ) A 新生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学龄前期 E 学龄期
15 我国围生期通常是指 B A 胎龄满 28 周到出生后足 28 天 B 胎龄满 28 周到出生后足 7 天 C
胎龄满 20 周到出生后足 7 天 D 胎龄满 20 周到出生后足 28 天 E 胎龄满 28 周到出生后脐带结扎
16 儿科工作者的服务对象是 A A 从胎儿期到青少年阶段的小儿 B.从出生到 3 周岁的小儿 C.出生到
7 周岁的小儿 D.从出生到 14 周岁的小儿 E 从胎儿期到 14 周岁的小儿
17 女孩的青春期由何时开始
A A.11 12 岁 B.13 14 岁 C.17 18 岁 D.18 20 岁 E.15 16

18 下列哪个年龄阶段的小儿生长发育速度最快
D A.青春期 B.学龄期 C.幼儿期 D.婴儿期 E.学龄前

19 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中 婴儿期是指
B A 从出生 28 天 B 生后 1 周岁前 C 生后 13 个
月 2 岁 D 生后 2 3 岁 E 生后 3 5 岁
20 幼儿期是指
C A 1 岁以后到满 2 周岁以前 B 2 岁以后到满 3 周岁以前 C 1 岁以后到满 3
周岁以前 D 1 岁以后到满 4 周岁以前 4E 2 岁以后到满 4 周岁以前
21 关于青春期的划分 哪项是正确的
C A 8 岁 18 岁 B 10 岁 16 岁 C 10 岁 20 岁 D
15 岁 20 岁 E 16 岁 20 岁
22 以下哪项不是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依据
E A 身高和体重 B 生理特点 C 病理特点 D 解剖特
点 E 发育规律
23.下列不属于儿科护理学的范围是 ( C ) A 临床护理 B 预防保健 C 护理科学研究 D 儿童心理及儿童教养 E 儿
童疾病的治疗

儿科常用药物的特点

儿科临床用药特点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解剖、生理和生化功能,尤其是肝、肾、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与成人差异较大。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有其自身规律,儿童比成人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6%~7%,新生儿高达24.7%。因此,对其合理用药是非常重要的。 1、小儿用药特点: 小儿新陈代谢旺盛,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和泄的过程快。 体液占体重比例大,水盐转换率快,对水、电解质的调节能力差。 小儿生长发育时期,消化、血液、肝肾功能均不完善。 免疫系统不完善。 年龄不同,发育营养状况不同。 由于小儿呼吸道狭窄,炎症时黏膜充血水肿,渗出物增多,易出现呼吸道梗阻;因此,当小儿肺炎或剧烈咳嗽时,宜用祛痰止咳药,而忌用强力镇咳药,以免咳嗽中枢受到过度抑制而加重呼吸困难。 2、儿童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特点: 儿童药物吸收特点:小儿肠管相对较长,消化面积相对较大,吸收率较高,药物过量易引起毒副反应。 小于2岁小儿胃排空慢,肠壁薄,多数药物吸收增加。 新生儿胃肠道及肌肉注射吸收不稳定,故采用静脉给药。 儿童皮肤、粘膜相对较薄(鼻腔、口腔、直肠等),吸收较成人好,比较方便。 儿童药物分布特点: 新生儿血脑屏障未成熟,许多药物易通过其进入。 小儿体内水分较多,细胞外液量大。药物均匀地分布在细胞外液中,越年幼,表观 分布容积越大,药物的半衰期延长,作用延长; 小儿的血浆蛋白浓度低,与药物亲和力低,相同血药浓度时药物游离浓度比成人高, 如高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药物苯妥英钠。 儿童药物代谢特点: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小儿肝体积小,代谢解毒能力弱;小儿体内肝药酶系 统不完善,包括肝微粒体酶系和非微粒体酶系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 新生儿因缺乏葡萄糖醛酶,应用氯霉素易中毒引起“灰婴症”。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 -6-磷酸脱氢酶,应用磺胺类、呋喃类药时可出现溶血现象。 儿童药物排泄特点: 小儿的肾功能、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与重吸收功能,均明显低于 成人,新生儿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功能仅为成人一半。 新生儿肾小管对Na+、氨基酸、葡萄糖的重吸收较成人显著,但调节酸碱平衡能力 差。 对主要由肾小球排泄的药物,如卡那霉素、地高辛等易产生积蓄中毒。 3、儿童药效学方面的特点 肝药酶对药效学的影响: 肝药酶活性不足导致药物毒性增加:氯霉素易中毒引起“灰婴症”。 新生儿、婴儿体内过多的胆红素依赖葡萄糖醛酸酶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出体 外,维生素K1、安定、磺胺、吲哚美辛等与血浆蛋白置换率高,使血浆中游离胆红素浓度急剧增加引起胆红素脑病。 神经系统对药效学的影响

儿童用药特点及安全用药答案

儿童用药特点及安全用药 1、儿童与安全用药 1、大剂量或长期使用( )易出现酸碱及电解质失衡 A、青霉素 B、水杨酸制剂 C、抗癫痫药 D、茶碱 2、下面关于婴幼儿药物代谢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 A、新生儿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接近成人 B、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的患儿使用氯霉素易患灰婴综合征 C、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的患儿使用磺胺类药物易出现溶血 D、婴幼儿及儿童药物代谢速度低于成人 3、婴幼儿( )个月时肾功能接近成人水平 A、2-4 B、4-6 C、6-12 D、24 4、新生儿给药应采用( ) A、静脉给药 B、口服 C、外用 D、肌肉注射 5、1~6个月小儿体重等于( ) A、3+月龄×0、7 B、7、2+(月龄-6)×0、4 C、年龄×2+4 D、年龄×2+8 2、儿童呼吸道感染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 1、快速的病毒诊断,主要采用胶体金法与mRT-PCR检测方法,其中胶体金法可以

在( )内得到结果 A、10min B、20min C、30min D、60min 2、关于施保利通的安全性,说法错误的就是( ) A、施保利通就是一种安全性非常高的药品 B、在小鼠的动物实验中,LD50高达5000毫克每公斤,仍没有小鼠死亡 C、慢性毒性实验显示长期服用不会导致任何可能的风险 D、德国最新更新的不良反应报告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到百万分之一 3、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就是( ) A、严重感染 B、儿童肺炎 C、腹泻 D、意外伤害 4、人体感染病毒的第一道防线就是( ) A、适应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先天免疫 D、细胞免疫 5、气管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体就是( ) A、细菌 B、衣原体 C、病毒 D、支原体 3、儿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与细菌耐药 1、我国儿科抗生素细菌耐药研究的主要价值有( ) A、填补了国内儿科重要致病菌耐药及耐药机制资料 B、获得我国儿科多中心抗菌药物使用较为全面、准确的首次基准数据 C、在国际上较早进行抗生素使用的研究

儿童用药特点及安全用药答案.pdf

儿童用药特点及安全用药 1.儿童与安全用药 1、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易出现酸碱及电解质失衡 A、青霉素 B、水杨酸制剂 C、抗癫痫药 D、茶碱 2、下面关于婴幼儿药物代谢的描述错误的是() A、新生儿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接近成人 B、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的患儿使用氯霉素易患灰婴综合征 C、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的患儿使用磺胺类药物易出现溶血 D、婴幼儿及儿童药物代谢速度低于成人 3、婴幼儿()个月时肾功能接近成人水平 A、2-4 B、4-6 C、6-12 D、24 4、新生儿给药应采用() A、静脉给药 B、口服 C、外用 D、肌肉注射 5、1~6个月小儿体重等于() A、3+月龄×0.7 B、7.2+(月龄-6)×0.4 C、年龄×2+4 D、年龄×2+8 2. 儿童呼吸道感染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 1、快速的病毒诊断,主要采用胶体金法和mRT-PCR检测方法,其中胶体金法可

以在()内得到结果 A、10min B、20min C、30min D、60min 2、关于施保利通的安全性,说法错误的是() A、施保利通是一种安全性非常高的药品 B、在小鼠的动物实验中,LD50高达5000毫克每公斤,仍没有小鼠死亡 C、慢性毒性实验显示长期服用不会导致任何可能的风险 D、德国最新更新的不良反应报告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到百万分之一 3、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是() A、严重感染 B、儿童肺炎 C、腹泻 D、意外伤害 4、人体感染病毒的第一道防线是() A、适应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先天免疫 D、细胞免疫 5、气管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体是() A、细菌 B、衣原体 C、病毒 D、支原体 3.儿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与细菌耐药 1、我国儿科抗生素细菌耐药研究的主要价值有() A、填补了国内儿科重要致病菌耐药及耐药机制资料 B、获得我国儿科多中心抗菌药物使用较为全面、准确的首次基准数据 C、在国际上较早进行抗生素使用的研究

儿科护理学-小儿心理、用药护理及护理技术

第五章小儿心理、用药护理及护理技术 第一节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 一、儿童对疾病的认识 儿童7岁时才会对抽象事物慢慢了解。因此,儿童患病很难理解为什么住院接受治疗的现实及空间、体力活动的限制。 1.运筹前期(2~7岁)此期患儿认为生病是外来的,与自己无关的现象。他们无法从中找出发病的原因,只是能看到目前的状态,不能说出过去与未来发生的事情。 2.具体运筹期(7~11岁)此期,儿童认为生病是外来的,但不能区分病因及致病源,认为道德行为与病因有关,能注意疾病程度,但无法用特别术语描述。 3.形式运筹期(11岁~成人)此期儿童认为疾病与器官的功能不良有关,并且注意到每个人的疾病的不同性。他们认识到心理及态度对疾病发展、疾病的恢复有影响。对疾病的发生及治疗有一定的见解和控制能力。 二、住院儿童主要的压力来源 1.疾病本身给身体带来的痛苦和创伤。 2.住院治疗限制儿童的日常活动及对各种治疗存在的恐惧。 3.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有限而产生的情绪反应。 4.身体形象改变所造成的情绪影响。 5.陌生环境使其产生不安全感。 6.离开亲人及接触陌生人。 7.学业中断。 三、各年龄阶段儿童住院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1.婴儿 (1)心理反应:婴儿是身心发育最快的时期,对住院的反应随月龄增加而有所不同。 5个月以前的患儿,如生理需要获得满足,入院后较少哭闹,但容易因住院而缺乏外界有益的刺激,感知觉和动作方面的发育受到一定影响。 6个月后婴儿一般能认识自己的母亲,开始懂得认生,对母亲或抚育者的依恋性越来越强。 (2)护理重点: 护理人员应多与患儿接触,呼唤其乳名,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 在护理中尽量保持患儿住院前的生活习惯,如把患儿喜欢的玩具或物品放在床头或身旁。 对小婴儿要多给予抚摸、怀抱、微笑,提供适当的颜色、声音等感知觉的刺激,协助其进行全身或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