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的呼吸生理变化和肺部常见并发症

围手术期的呼吸生理变化和肺部常见并发症
围手术期的呼吸生理变化和肺部常见并发症

?专题笔谈?围手术期的呼吸生理变化和肺部常见并发症

朱蕾1 樊嘉2

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肺科(上海 200032);2肝外科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适应证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大器官移植手术和老年人、有心肺疾病患者的手术显著增多,术后与呼吸有关的并发症也显著增多,并已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了解有关病理生理变化及其维护措施日益重要。

一、手术后呼吸功能的变化

1.手术后肺功能是否存在永久性丧失及程度:主要见于肺部分切除术导致的肺容积丢失和各种胸部手术后胸膜粘连等导致的限制性肺功能减退。

从解剖、生理的角度而言,肺切除对肺功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有效肺组织的丧失和剩余肺代偿性程度,肺容积的下降常低于切除的肺容积,通过呼吸频率(RR)的代偿性增快,通气量(V E)的下降更少。肺的代偿能力很大,切除少量肺组织对肺功能的影响有限。有文献报道,肺叶切除术后,肺活量(VC)与最大通气量(M VV)的下降幅度分别为23.1%(稍低于1/4)及16.8%(明显低于1/4)。肺组织的代偿能力与年龄有显著关系,年龄愈大,代偿功能愈差。

2.手术后肺功能的改善及其程度:肺功能改善主要见于:①消除感染病灶,主要见于肺脓肿或支气管扩张的切除术。由于切除了炎症或化脓性病灶的肺组织后,脓毒血症解除,机体一般状况改善,肺功能亦相应改善。②减少或解除病灶区动静脉分流(Q?s/Q?t),特别是在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切除术后。③减少死腔(V D),如毁损肺、肺萎缩及支气管扩张症等,均可增加V D,切除了这些肺组织,V D随之减少。④肺内占位性病灶的切除,如肺大疱切除术,肺减容术,巨大肿块切除术,张力性气胸或血胸引流、减压手术,胸膜剥脱术,脓胸切除术,均可解除对健康肺组织的压迫,改善肺功能。

3.手术后肺功能暂时性丧失程度及时间:手术前后麻醉剂、镇静剂、镇痛剂、局部创伤对呼吸中枢、呼吸肌、呼吸道纤毛运动、咳嗽反射的抑制作用;术后胸腹部固定带和伤口的疼痛对呼吸运动的限制作用;胸部手术对健康肺组织挤压或牵拉过度;手术后反应性胸膜炎对横膈活动的抑制作用;肺内分泌物等进入健侧肺,引起阻塞。上述情况一般在术后48h内最明显,72h后明显改善,1~2周恢复正常。因此,术后72h内是发生呼吸衰竭、分泌物堵塞最多的时期,此时的呼吸管理最重要,特别强调加强深呼吸锻炼,深呼吸的潮气量(V T)应达到VC的70%~80%,连续呼吸10~20次,至少6h后重复完成1遍;加强翻身拍背,对容易发生痰堵的患者应2~3h唤醒一次进行咳痰;对容易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应及早给予无创性机械通气。

4.开胸手术引起的生理紊乱:开胸破坏了胸壁风箱式运动的动力平衡,并使术侧肺处于开放性气胸状态。手术期间一系列物理和/或化学刺激,可通过神经受体干扰呼吸与循环。另外,吸气时健侧肺内压力低于大气压将导致术侧肺萎陷,纵隔移向健侧;呼气时健侧肺内压力高于大气压,纵隔被推向术侧,部分呼出气进入术侧肺内使之扩张,导致周期性纵隔摆动和反常呼吸,使肺泡通气量(V A)减少。气道阻塞或陷闭越严重,纵隔摆动与反常呼吸也越严重。剖胸引起术侧肺萎陷,导致V E减少,V?/Q?降低,Q?s/Q?t增加。严重的纵隔摆动可干扰回心血量。在呼吸紊乱产生缺氧和C O2潴留情况下,心肌应激性增加,容易诱发心律失常。

二、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1.呼吸衰竭:一般在术后短时间内发生。主要与手术前肺功能、手术后可能保留的肺功能,特别是手术后肺功能暂时性的下降有关,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可加重呼吸衰竭。

(1)手术直接损伤:如上述,主要见于心胸、肺脏手术。根据临床观察,开胸手术开胸后即予关闭,术后VC、M VV均有明显减少,6周后才逐渐恢复,但多不能回复至术前水平。

腹部手术影响膈肌活动。手术创伤、麻醉、固定、疼痛可限制横膈升降幅度,降低V T;抑制咳嗽,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滞留等。按成人横膈面积270cm2计算,升降1cm的V T为270m L。在老年或慢性呼吸系疾患,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PD)、

支气管哮喘,或肥胖等原来肺功能减损时,术后即可产生严重通气不足。Churchil1等报道腹部手术后VC平均下降25%~50%,其中上腹部手术一般下降55%,下腹部手术一般为25%。腹部手术后,由于深吸气受限制,肺泡萎缩不张,残气量(RV)减少约13%,功能残气量(FRC)下降约20%。RV和FRC在术后第48~72h达最低水平,然后逐渐恢复。术后补呼气量平均减少35%(下腹部手术25%、上腹部手术达60%)也说明肺泡萎陷或不张的存在。腹部手术后多呈浅快呼吸,一般在术后24h V T减少约20%,RR增加约26%,V E不变, V A减少,2周后恢复正常,所以术后通气和换气功能均削弱。

(2)手术前、中、后药物的使用:术前镇静剂、麻醉剂、肌松剂等都可能抑制通气,术中麻醉药物除有呼吸抑制作用外,对肺组织顺应性(C)、FRC等均有消极影响,使V?/Q?失调加重,Q?s/Q?t增加。麻醉药还降低心排出量(C O),降低静脉血PO2,间接降低PaO2。术前和术中药物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可被手术中使用通气支持和高浓度吸氧所掩盖。当这些措施在手术后中止时,就可能出现呼吸抑制的累积现象。加上术后镇痛、镇静药物使用不当,就会诱发呼吸衰竭。

(3)手术后并发症:以分泌物堵塞、感染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为常见。

2.脂肪栓塞综合征:主要见于骨盆、四肢的严重创伤和手术,且多于创伤、手术后短时间内发生。既往脂肪栓塞曾作为ARDS的发病因素,但由于该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与ARDS不同,故目前作为单独的疾病类型对待。来自骨折的脂肪颗粒栓塞肺毛细血管,被肺脂蛋白酶转化为游离脂肪酸,可破坏血管内膜,灭活表面活性物质(PS)。创伤本身可影响脂肪代谢,如增加的儿茶酚胺分解脂肪,增加循环血流中游离脂肪酸和脂肪颗粒含量。肺循环中脂肪颗粒能使血小板产生集聚和释放反应,这些都促进肺损伤的发生。

3.肺水肿:多在术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生。随着手术条件的显著改善,多数患者手术时失血和失液并不多;相反,由于应激反应,机体分泌糖皮质激素(移植患者常规应用)和抗利尿激素增多,肾素2血管紧张素2醛固酮系统兴奋,患者重吸收钠、水增多;而麻醉药物容易导致血管张力和血压下降,因此临床上倾向于输液过多、过快,故容易发生肺水肿,在老年人,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和肥胖的患者更多见。早期表现为干咳,呼吸增快,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性碱中毒,轻度低氧血症,呼吸音增强或少量湿 音,X线片肺血管纹理增多,肺门影增大、增浓,但临床上容易忽略。一旦出现典型改变,多属于中晚期。

4.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不畅:主要发生于术后数天内,在麻醉剂等药物作用未消失或疼痛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发生机会较多。在老年体弱、存在慢性呼吸道疾患、合并呼吸功能减退、呼气峰流速小于3L/s的患者容易发生。分泌物阻塞气管导致窒息,阻塞分支气管导致肺膨胀不全或肺不张,阻塞周边小气管导致肺部感染。

5.肺部感染:手术后2~5d容易发生。手术后由于麻醉、镇痛药物或伤口疼痛等原因抑制低位肺组织通气,以及咳嗽反射、吞咽反射或其他呼吸道的自然防御机制,口咽部分泌物吸入机会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不畅,常诱发肺部感染。此时以改善引流和加强呼吸管理为主要治疗手段,适当应用抗生素。另有部分患者1周后发病,多为医院内耐药菌感染,治疗比较困难。

6.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 LI/ARDS):与手术创伤的大小直接相关,多在术后48h内发生。创伤、感染等可导致肺泡2毛细血管膜(AC M)的直接损伤,但主要是通过血液循环中多种效应细胞和炎症介质的参与,间接导致AC M的广泛损伤,形成A LI和ARDS。由于该病预后差,强调早发现,在未达A LI标准前即应积极治疗。早期表现为干咳,呼吸增快,呼吸性碱中毒,轻度低氧血症,呼吸音增强,X线片呈毛玻璃样改变,肺门影正常,这与早期肺水肿有一定不同。

7.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在哮喘或有过敏体质者容易发病。可以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发病,但更多是手术后短时间内发病,亦有手术1周后发病者。具体原因不清楚,推测与部分麻醉剂、肌松剂等诱发的组织胺等炎症介质释放或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气管插管导致的气管黏膜损伤;手术创伤释放炎症介质等有关;迟发者可能与感染有关。强调术前积极防治,在高危患者,除一般治疗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3~5d,必要时给予抗生素。

8.肺栓塞:近年来也明显增多,但表现多不典型。主要表现为突发性气急,听诊双肺呼吸音正常或有哮鸣音,可有低氧血症,X线胸片出现典型改变者较少,多数需CT或MRI检查确诊。主要与手术导致的组织和血管内膜损伤,卧床导致的血流缓慢,以及术后应激反应导致的高凝状态有关。

9.手术后局部并发症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主要肋骨切除较多,胸壁软化,术中损伤膈神经使膈肌麻痹,皆可引起反常呼吸。胸腔内大量积液或积气,胸膜粘连,胸腔引流管放置过低可严重限制呼吸运动,亦可削弱咳嗽的效能。手术、麻醉使胃肠道蠕动减弱,胃内存积大量空气和胃液,术后如应用具有催吐性副作用的镇痛药,或因吸痰等对咽喉部刺激,均可导致反射性呕吐和误吸。误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ARDS,甚至窒息。

10.支气管胸膜瘘:是胸外科手术中较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但后果严重,故一旦发生,应积极处理。

三、一般情况和运动能力

与肺功能相互影响,并影响手术的安全性。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手术风险增加,特别是70岁以上老年人。

2.体重:肺功能同样的情况下,肥胖患者的风险度增加,特别是显著肥胖者。因为肥胖患者细胞外液量较少,对水、电解质的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内环境紊乱;胸廓的黏性阻力和惯性阻力显著增加,容易发生呼吸衰竭;存在横膈上移和FRC 减少,术后容易发生肺淤血、肺泡萎陷和感染;手术的难度较大,手术创伤的程度也相对较大。

3.身高:一般超过170cm者,安全性高;低于160cm者,安全性低。

4.营养状况:主要是血红蛋白(Hb)含量和白蛋白(A)的浓度,这两者不仅是影响机体供氧的重要因素,也对手术后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在择期手术的患者应纠正至正常。在手术比较紧急的患者,也尽量将Hb和A分别纠正至90g/L和30g/L以上,同时手术中和手术后应继续纠正,但必须控制补充的速度,以免发生心功能不全。在紧急手术的患者注意术中和术后的补充,同时更应注意控制补液的速度。电解质紊乱(主要是低钾、低镁、低磷、碱中毒)和B类维生素的缺乏也是影响手术的重要因素,必须纠正。

5.运动能力:可以与肺功能的变化不一致。同样的肺功能,若经常锻炼,腹式呼吸运动较好,能够从事一定的体力运动者,则多容易耐受手术。若能进行运动试验,对患者的氧耗量(V?O

2

)进行

客观测定,则价值更大。多篇文献报道,V?O

2

<1L/

min、V?O

2

/kg<10m L?min21?kg21时,术后病死率较高。

(收稿日期:2005211201)

?专题笔谈?

危重疾病患者的高血糖反应及其处理胡莉娟 朱蕾 白春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肺科(上海 200032)

近年来,危重疾病当中的高血糖反应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通过控制高血糖可以减少并发症并降低死亡率。与单纯糖尿病不同,在危重疾病患者,反应性高血糖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疗困难;且常同时伴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多脏器功能损伤,其处理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反应性高血糖的形成

在健康个体中,通过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神经和肝脏等的自身调节,血糖浓度基本上是恒定的,即使餐后有所升高,但有一定限度,通过调节也可恢复至适当水平。但在危重疾病患者,机体调节异常,高血糖发生的机会显著增加。

1.体内因素:创伤和危重病患者常存在严重组织损伤和应激反应,分解代谢旺盛,这是血糖升高的基础。在应激状态下,负调节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过度释放,并拮抗正常胰岛素的作用,使得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和骨骼肌蛋白质的水解作用增强,糖异生的底物(如甘油、丙氨酸和乳酸盐等)相应增加,此时尽管可能处于高胰岛素或高血糖状态,肝脏葡萄糖生成作用仍然增强。其次,交感神经及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直接刺激糖原分解,也可导致或加重高血糖。研究证实损伤发生3h内血糖升高的水平与当时血浆肾上腺素水平呈正比。再次,炎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 术后肺部并发症(肺膨胀不全、肺炎、呼吸衰竭等)是增加手术、麻醉风险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肺部并发症和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同时也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与住院时间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肺部并发症较心脏并发症更能预测患者术后的远期死亡率。因此熟悉诱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死亡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1.与病人相关的危险因素 与病人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慢性肺疾病、吸烟、充血性心力衰竭、ASA分级、肥胖、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感觉中枢受损、胸部检查异常、饮酒、体重减轻、运动能力、糖尿病和HIV感染。 1.1年龄 近期研究指出高龄是诱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升高(例如:60~69岁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为2.09,70-79岁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则高达3.04)。 1.2慢性肺疾病 多因素分析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引起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最常见原因。但是目前尚无可*证据证明慢性限制性肺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或胸廓畸形(脊柱后凸侧弯)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1.3吸烟 有研究指出,和不吸烟者相比,现时吸烟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为5.5。但有趣的是,术前戒烟的现时吸烟者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很可能高于不戒烟者,这可能与病人戒烟1~2个月后咳嗽、咳痰增多有关。也有研究表明吸烟者术前应戒烟2个月以减少术中分泌物。故临床医生应询问病人是否有吸烟史并评估现时的吸烟情况,而且非急诊手术病人应尽早戒烟。 1.4充血性心力衰竭 多变量风险因素分析表明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导致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危险比率为2.93。 1.5功能相关性 有证据指出功能相关性是预示术后肺部并发症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完全依赖指病人无法进行日常活动,部分依赖则指病人需要借助仪器、设备或他人的帮助来完成日常活动。对于完全依赖的病人其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为2.51,而部分依赖的病人则为1.65。 1.6 ASA分级 ASA分级不但能预测围术期死亡率还能预示术后肺部、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ASA分级越高,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越大。与I级相比Ⅱ级或更高级别的危险比率为4.87,Ⅲ级及其以上的危险比率>2.25。 表1. ASA分级和PPCs发生率 ASA分级PPCs发生率(%) I 1.2 Ⅱ 5.4 Ⅲ11.4 Ⅳ10.9 Ⅴ未知 1.7肥胖 研究表明肥胖甚至病态肥胖(体重指数>25kg/m2)均不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且据单变量研究报道肥胖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3%,而非肥胖病人则为7.0%,两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1.8哮喘 哮喘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约3%,但研究指出哮喘并非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最新围手术期试题

五年护士培训-----围手术期护理考试答案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32分 1.手术前常规禁食小时,禁饮小时,目的预防麻醉和手术引起呕吐而发生或。腹部手术及胃肠道手术后,术后禁食24~48小时, 2.手术区皮肤准备的目的是,包括和。小儿备皮可不必。 3.外科热一般不超过oC,于术后天逐渐恢复正常,属正常生理现象。 4.全麻未清醒病人应取体位,硬膜外麻醉病人应取体位。 5.骨与关节,肌腱手术者必须在手术前天开始备皮。术日 晨。 6.按手术期限分类,将手术分为手术、手术、手术。7.颅脑手术后体位是,开胸手术后体位是。 8.手术后常见肺部并发症为肺感染和肺不张。 9.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手术后护理。 10、皮肤准备应于手术前一日或当日进行,如皮肤准备时间超过24小时,应重新备皮。 11、一般急诊手术病人手术前立即禁食,禁饮,禁服泻药,禁灌肠,未明确诊断前禁用止痛剂,必要时胃肠减压、导尿、心理安慰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9.5分 1.备皮操作中下列哪项最应重视() A.向病人解释备皮目的B.注意保暖 C.以肥皂液清洗皮肤后,分区剃尽毛发 D.术中勿剃破皮肤E.乙醇消毒后以无菌巾覆盖包扎

2.下列有关备皮的叙述中哪项正确() A.额面手术应剃去眉毛B.小儿手术不必剃毛 C.骨科手术在术前3天剃毛D.阴囊部手术入院后即清洗局部,并剃毛E.四肢手术以切口为中心上下方各10cm 3.急诊手术病人术前准备应除外() A.常规备皮B.常规禁食禁饮C.常规灌肠D.常规麻醉前用药E.常规药物皮肤过敏试验 4.手术早晨病人出现下列哪项需延迟手术() A.神经紧张B.脉搏加快C.月经来潮D.夜间睡眠不佳E.青霉素皮试阳性 5.全身麻醉病人未清醒前,宜取 A.仰卧位B.去枕平卧,头侧向一侧C.侧卧位D.半坐卧位E.头低足高位 6.腹部手术后给半卧位的目的不包括() A.利于血液循环B.增加肺部通气 C.减轻腹壁张力D.防止膈下脓肿E.防止切口裂开7.术后外科热的特点哪项不对() A.是因术后伤口积液分解吸收所致B.一般发生在术后2~3天 C.体温约38°C D.需用抗生素治疗E.3天后可退热8.下列哪项不是防治腹胀的措施() A.肛管排气B.胃肠减压C.腹部热敷 D.肌肉注射新斯的明E.进食粗纤维 9.手术日清晨的准备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_图文.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研讨会肺部并发症是胸外科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病人的康复,并可造成一定病死率。为了在胸外科临床进一步贯彻“快速康复”理念,提高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水平,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组织全国各地知名胸外科专家就其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以下共识,供同道们参考。一、关于“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概念会上提出的:“围手术期肺保护”属于广义的肺保护范畴,即主动地针对各种原因和危险因素引起的、即将或已经发生的肺部损伤进行的预防和治疗,以防止各种肺部并发症,维护病人肺功能,促进其早日康复。这是快速康复胸外科的重要措施。二、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一)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常见的包括肺不张、肺水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ARDS、呼吸衰竭、肺栓塞,基础慢性肺疾患加重等。(二)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胸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病人相关和手术相关危险因素两方面。前者包括吸烟、总体健康状况不良、病人术前基础肺部疾病、COPD、年龄、肥胖、长期卧床和糖尿病。后者包括手术部位、麻醉类型、麻醉药物的选择、麻醉侵入操作手术操作、手术时间、体液平衡和镇痛。三、围手术期肺保护的策略与措施围手术期肺保护措施要从术前开始,并贯穿术中和术后。(一)术前评估1.认真询问病史术前应全面细致复习病史,了解疾病的诊治过程。尤其应注意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吸烟史、治疗史等情况。2.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体型与外貌,呼吸情况(频率、模式),胸部听诊,肺部叩诊和其他(如心脏听诊等)。3.术前肺功能评估肺功能检查有助于了解肺部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病变是否可逆、可预测手术的疗效和术后肺部并发症(表1)口],有助于选择胸部手术类型、手术范围(表2、3)[2]。开胸手术DOh10.37601cma.j.i缱1.1001-4497.2009.04.002?肺夕卜科?以及年龄>60岁、有肺部疾病、吸烟史的非开胸手术,需常规行肺功能检查。表1术前肺功能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性的相关性(孟4-s)指标中度危险高度危险F、,c(用力肺活量)<预计值的50%<15ml/kglEVl(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2L(1FEVl/FVC<预计值的70%(预计值的35%17邙25%.75%(最大呼气峰流速)<

肺部听诊技巧

肺部听诊技巧 肺部听诊是体格检查的重要内容,在肺部检查中占主要地位,临床工作中,如果领悟和掌握了更高要求的肺部听诊,对临床工作帮助甚大! 近些年,随着各种先进的辅助检查手段的问世,一些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仿佛变得无足轻重,一些年轻医生的听诊水平更是令人担忧。听诊器逐渐被冷落,听诊技术逐渐被荒废,甚至成为挂在医师颈上的装饰物。这种现象不仅引起业内学者的关注,更让老一辈医学家担忧、遗憾。用好听诊器,练好基本功,是对所有医生的基本要求和殷切期望。 一般认为肺部听诊比心脏听诊容易掌握,心脏听诊随医疗实践的增加,听诊水平会不断提高。而肺部听诊却与其不同,对初步的肺部听诊,如啰音、哮鸣音等,医学生和住院医师较易掌握,而更高要求的肺部听诊往往很难达到。一旦领悟和掌握,对临床工作帮助甚大。 肺部听诊的学习和掌握是建立在熟悉肺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影像学(包括普通X线胸片、CT等)、肺功能及对治疗反应观察中不断“对比”“体验”和“领悟”中实现的。 一个呼吸周期短短几秒钟,但在几秒钟内要听取的呼吸事件却很多,如呼吸音的清晰度、强弱,呼气时限,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呼气间歇与停顿,各种音的响度(强度)、音调(频率)、出现在呼吸过程的时期(吸气或呼气过程的早期、中 期、晚期或全期)及啰音附近的肺呼吸音特征等。因此,应聚精会神地长时间多 部位反复听取,才能识别和评价其意义,决不能形式主义地听过一个吸气相,或听到几个音就满足,然后快速地移动听诊器,这将会遗漏许多至关重要的信息。 呼吸音听诊的主要内容 正常呼吸音有3种: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分别来自细支气管、气管、支气管及以上两者的混合。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完整版)

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目录 一、术后出血 二、术后切口感染 三、术后切口裂开 四、术后疼痛 五、术后急性胃扩张 六、术后肺不张及肺炎 七、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八、术后肺栓塞 九、术后尿潴留 十、术后腹腔感染 十一、术后肠梗阻

一、术后出血 (一)病因: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凝血机制异常着,可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出血量根据伤口敷料渗血多少,引流管内出血量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目录 一、术后出血 二、术后切口感染 三、术后切口裂开 四、术后疼痛 五、术后急性胃扩张 六、术后肺不张及肺炎 七、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八、术后肺栓塞 九、术后尿潴留 十、术后腹腔感染 十一、术后肠梗阻

一、术后出血 (一)病因: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凝血机制异常着,可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出血量根据伤口敷料渗血多少,引流管内出血量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虽然外科技术已日致完善,大多数病手术后都可顺利康复,重返各自的岗位,但仍有少数病人可发生各种不同的并发症。从总体上可将术后并发症化为两大类:一类为一般性并发症,即各专科手术后共同的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出血和肺炎等;另一类为各特定手术的特殊并发症,如胃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肺叶切除术后的支气管胸膜瘘。前者将在本节内加以介绍,后者将在专科疾病讲解中进行重点讨论。 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术后大出血及弥漫性血管内出血、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切口并发症、泌尿系感染 一、手术后出血 (一)病因与病理: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

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一旦发生术后出血,应立即输血,并同时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如保守措施无效,应尽早手术探查并止血。再次止血后仍应严密观察,防止再度出血。 二、肺不张与肺炎 (一)病因与病理:手术后肺部并发症中以肺不张最常见,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吸烟的病人,常伴有慢性气管炎,呼吸道内分泌物较多。而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止痛药和镇静剂,又抑制了呼吸道的排痰功能。切口疼痛、术后胃肠胀气和长期卧床,使肺的扩张受到影响。过于粘稠的分泌物无力

肺癌术后并发症处理

肺癌术后并发症护理 肺癌术后经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真的让人很无语,但是又无可奈何,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处理。肺癌手术后常易发生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形成与患者机体本身的因素和手术范围、方式有密切关系。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如下: 1、手术后血胸、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这一类的发病率很低。手术后血胸是一种后果严重的并发症。须要紧急救治,而且必要时应及时再次剖胸止血。肺部手术时,支气管或肺内分泌物污染胸腔而至脓胸,此时除了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外,还要及时的而彻底的胸腔穿刺抽脓极为重要。 2、呼吸道并发症:如痰液潴留、肺不张、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等。特别是年老体弱的患者,原来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发病率比较高。 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主要是在于病员能充分了解与合作,积极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手术后鼓励督促其作深呼吸及用力咳嗽以有效地排痰,必要时可行鼻导管吸痰或支气管镜吸痰,并发肺炎者应积极抗炎治疗,出现呼吸衰竭时常需机械辅助呼吸。 3、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年老体弱,手术中纵隔与肺门的牵拉刺激,低钾、低氧及大出血常成为其诱因。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有手术后低血压、心律失常、包填塞心力衰竭等,对于老年病员,手术前已有心脏疾患,心功能低下者手术指征应从严掌握。 手术者要注意操作轻柔,手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及时补充血容量。手术后输液速度应慢速均衡,防止过快、过量诱发肺水肿,同时作心电监护,一旦发现异常,根据病情及时处理。老年病员常伴有隐性冠心病,手术创伤的多种刺激可促使其急性发作,但在临床师严密监护和及时处理下是可以转危为安的。 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行有效的处理将给患者术后的恢复造成严重的影响,有些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肺癌患者手术时的并发症有以下七方面。 1、胸膜感染: 多数是因手术时胸腔内受到污染所致,也与患者的抵抗力较差有关。对于胸膜感染的处理有时是相当的困难。 2、支气管胸膜瘘: 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的原因多为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癌存留,低蛋白血症及手术操作不当等可致手术后支气管残端愈合不良或形成瘘管。 多见于全肺切除术的患者,且患者术前的肺功能又有明显损害。该并发症的治疗较困难,死亡率较高。 4、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有手术后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力衰竭等。其发生的诱因多为年老体弱、手术中纵隔与肺门的牵拉刺激、低钾、低氧及大出血等。因此,对于老年患者,术前已有心脏疾患,心功能低下者应严格掌握其手术指征。在手术时应操作轻柔,手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密切观

手术并发症质量检测指标

手术并发症质量监测指标 入选条件具体说明: 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1)手术并发症(严重但可治疗)导致的死亡 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出院情况为“死亡”的出院患者。 分母:年龄≥18岁,有ICD9-CM-3手术室手术编码,主要手术在入院后2天内进行或入院类型为择期手术,有潜在可能导致死亡的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败血症、休克/心脏骤停、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的所有外科出院患者。 肺炎排除病例: 1)诊断为创伤的患者。 2)消化系统疾病和紊乱的患者。 3)肝胆系统和胰腺疾病和紊乱的患者。 4)入院时,已经出现(主要诊断中或其他诊断中,入院时已存在)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酒精中毒或ICD10诊断编码为280.0或285.1的患者。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排除病例: 1)年龄≥90岁的患者。 2)新生儿患者。 3)入院时,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待排除病例。 4)入院时,已经出现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情况(主诊断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或其他诊断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但在入院时已存在)的患者。 与流产有关肺栓塞的或产后产科肺栓塞患者。)5. 败血症排除病例: 排除有合并下列情况的患者:诊断为免疫功能低下且主诊断为感染或败血症且患者住院天数≤3天。 休克/心脏骤停排除病例: 1)诊断为出血、创伤或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2)呼吸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3)循环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4)入院时,已经出现休克/心脏骤停情况(主诊断为休克/心脏骤停或其他诊断为休克/心脏骤停,但在入院时已存在)的患者。 5)与流产相关休克的患者。 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排除的患者: 1)入院时,已经出现肺炎情况的患者。 2)诊断编码为病毒性肺炎的患者。 3)呼吸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4)诊断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肺保护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狭义肺保护是指肺移植或心肺移植时对供体肺脏的保护,使之在移植于受体后仍能发挥正常肺功能。广义肺保护则是主动地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即将发生的肺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以维护患者肺功能,促进早日康复。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属于广义肺保护的范畴。 肺脏是体内惟一接受全部心输出量的器官,也是全身静脉血必经的巨型滤器;同时肺脏也是一个开放的器官,肺泡经各级支气管、气管与外界相通。这使得肺脏易受到内源性和外源性有害因素的作用而受到损伤。术前危险因素、手术、麻醉,输血、心肺转流以及其他医疗措施等均可在围手术期对肺脏造成一定的损伤,发生围手术期各种肺部合并症,严重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围手术期肺保护措施,预防和治疗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非常重要,是外科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有力保证。 “快速康复外科”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是一系列有效措施的组合而产生的协同结果。快速康复外科必须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过程,不仅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师、康复治疗师、护士,也包括患者及家属的积极参与。更重要的是,快速康复外科依赖于重要围手术期治疗方法的综合与良好整合。对于胸外科手术而言,围手术期肺保护正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在组织开展围手术期处理、快速康复外科学术交流的基础上,经有关专家多次讨论,对围手术肺保护问题达成以下共识,供同道们参考。 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一、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

术后肺部并发症是胸外科手术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围手术期,患者常见的肺部并发症包括肺不张、肺水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呼吸衰竭甚至ARDS、基础慢性肺疾患加重等。研究显示,上腹部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病率高达35%,其中肺炎占16.6%、支气管炎占15%、肺不张和肺栓塞各占1.7%。术后肺炎通常为院早期研究显示,哮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高于无哮喘患者。 4(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大,肺实质发生改变,纤维结缔组织增加,肺弹性减弱、肺泡塌陷,导致肺的顺应性下降、呼吸阻力增加而引起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减退。 5(肥胖:肥胖患者仰卧位时肺顺应性显著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同时,肥胖患者由于胸椎后凸,腰椎前凸,腹内脂肪过多,膈肌抬高导致胸廓及其活动度减小,因而常存在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典型病例可见于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尽管肥胖常被认为会增加肺部并发症的危险,但大多数研究未发现两者间的内在联系。 6(长期卧床:长期卧床可导致上呼吸道黏膜及腺体萎缩,减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湿化作用,从而可损害下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咽喉部淋巴腺萎缩,气道免疫功能减退,使呼吸道的自我屏障功能减退;呼吸肌肌力减退,使咳嗽无力,小气道狭窄并易塌陷,导致分泌物潴留;咽喉部黏膜退化,感觉迟钝,吞咽反射随年龄增大而减退,使咽喉部细菌易吸入或呛入下呼吸道引起肺炎。长期卧床还可导致两肺后基底部发生坠积性水肿和坠积性肺炎。 7(糖尿病:研究表明,肺组织也是糖尿病损害的靶器官。糖尿病可导致肺弹性降低、肺通气功能障碍、肺弥散功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微血管并发症越多时肺弥散功能受损的可能性越大。此外,糖尿病还会影响到肺局部防御功能。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气道防御反射和黏液纤毛清除作用减弱。糖尿病是下呼吸道感染以及其感染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围手术期处理

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要求: 掌握内容: 1. 围手术期处理概念、重要性。 2. 手术前准备的详细内容、手术耐受力判断。 3. 手术前针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脏病、肾脏病等疾病的特殊术前 准备。 4.手术后监测与处理的重要性。 5.手术后监测与处理的具体内容及原则。 熟悉内容: 1.“围手术期”一词的历史由来。 2.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与内容。 3. 急诊手术、择期手术及限期手术的概念及内容。 4.手术后一般监测项目、术后止痛的各类方法。 5.常用导管的应用。 6.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了解内容: 1.切开分类及拆除时间。 2.切开愈合的记录。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1.围手术期:即“手术前准备、手术后处理”。 2.围手术期处理:将术前处理、术中处理与术后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来认识和处理,其目的是使病人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结果。 3.围手术期时间:从确定手术治疗住院时起,到此次手术有关的治疗结束时止。 4.沿革: (1)围手术期(penoperafive period)一词见于20世纪70年纪70年代国外文献中,其后国内逐渐有人使用。1981年第26版的Doland医学词典曾对该词加以解释,认为围手术期是“从病人因需住院做手术时起到出院为止的时限”。 (2)它不同于产科学围产期(perinatal period),它的含意较为明确,是指妊娠28周至分娩后1—4周。不同的外科疾病围手术期有不同的情况。 (3)“围手术期”一词的问世,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重视,并对围手术期的概念和临床意义、围手术期处理的范畴、围手术期的处理方药和新技术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 二、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性 对于外科疾病的治疗,优良的手术操作固然重要;然而完善的手术期处理和满意的麻醉也是必不可少的。 1.围手术期处理考虑的是手术病人的整体因素,并将其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2.包括了病人的体质与精神状态的准备,手术方案的选择,术中发生困难与意外等特殊情况的对策,麻醉方法的选择,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等等。 3.因此,对大多数的外科病人来说,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重要性并不亚于单纯的手术技巧。有了这些措施的保障,才能确保手术的成功。 三、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与内容 (一)手术前处理 其目的是使病人和手术人员以最佳状态投入手术。手术前处理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

呼吸系统复习题护士资格考试

呼吸系统 第一、二、三节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急性感染性喉炎、支气管炎病人的护理 1.急性感染性喉炎行气管切开的指征是 A.呼吸困难 B.三凹征 C.喉头水肿 D.严重缺氧或有Ⅲ度以上喉梗阻 E.呼吸衰竭 【答案】:D 【解析】:考察治疗原则。经保守治疗仍有严重缺氧征象或有Ⅲ度以上喉梗阻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2.患儿女,10个月,1天前出现发热、T38.8℃,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烦躁不安、安静时有吸气性喉鸣和三凹征,听诊双肺可闻及喉传导音或管状呼吸音,心率加快,此患儿被诊断为急性感染性喉炎,其喉梗阻程度为 A.Ⅰ度 B.Ⅱ度 C.Ⅲ度 D.Ⅳ度 E.Ⅴ度 【答案】:B 【解析】:考察喉梗阻分度,Ⅱ度:安静时有喉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可闻喉传导音或管状呼吸音,心率加快。 3.患儿女,2岁,1天前,出现发热、声音嘶哑、喉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双肺可闻

及喉传导音或管状呼吸音,心率加快,护士考虑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喘憋性肺炎 B.支气管哮喘 C.急性感染性喉炎 D.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 E.腺病毒性肺炎合并心衰 【答案】:C 【解析】:考察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吸气性喉鸣和三凹征,一般白天症状轻,入睡后加重。严重者迅速出现烦躁不安、吸气性呼吸困难、青紫、心率加快等缺氧症状。 4.急性感染性喉炎治疗时不宜使用的药物是 A.青霉素 B.红霉素 C.氯丙嗪 D.地塞米松 E.异丙嗪 【答案】:C 【解析】:考察急性感染性喉炎治疗原则。烦躁不安者可用异丙嗪,除镇静外还有减轻喉头水肿的作用;不宜使用氯丙嗪,氯丙嗪可导致喉部肌肉松弛,加重喉梗阻。 5.喉梗阻的最主要表现为 A.三凹征 B.声音嘶哑 C.犬吠样咳嗽

围手术期术后肺部并发症护理

围手术期术后肺部并发症护理 围手术期术后肺部并发症护理 肺部并发症 1.病因与病理:手术后肺部并发症中以肺不张最常见,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吸烟的病人,常伴有慢性气管炎,呼吸道内分泌物较多。而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止痛药和镇静剂,又抑制了呼吸道的排痰功能。切口疼痛、术后胃肠胀气和长期卧床,使肺的扩张受到影响。过于粘稠的分泌物无力咳出时,可阻塞小支气管,所属肺泡内的空气被完全吸收后,肺组织萎陷。轻者仅限于肺底部,严重者有大块肺组织萎陷,使纵隔拉向患侧,引起呼吸功能障碍。肺不张常常伴有肺部的感染,使病情更加严重。 2.临床表现:少数病人仅在胸片上显示有肺不张,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多数病人表现为术后2,3天开始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严重者伴有紫绀、缺氧,甚至血压下降。病人常有咳嗽,但粘稠痰液不易咳出。合并感染时,出现体温升高,白细胞总数增加等。患侧肺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有时呈管状呼吸音。胸部透视或拍片,即可确诊。 3.处理措施:应鼓励病人深吸气、咳嗽、排痰,并协助病人翻身、拍击背部,将阻塞的痰栓排出,尽快解除支气管阻塞,使不张的肺泡重新膨胀。对咳嗽无力或不敢用力咳嗽的病人,可用手指在胸骨切迹上方刺激气管,促使病人咳嗽,还可用导管插入气管,激发咳痰或抽吸痰液。对术后怕切口疼痛的病人,可用双手按压病人季肋部或切口两侧,限制胸或腹部活动的幅度,请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再用力咳嗽,并作间断深呼吸。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用糜蛋白酶、抗生素作氧气雾化吸入,每日2,3次,既有利于痰液排出,又可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如痰量持续增

多,可作支气管镜吸痰,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更便于痰液抽吸。为防止肺炎的发生,应同时全身使用有效的抗生素。 4.预防:?手术前训练深呼吸,腹部手术,须练习胸式深呼吸;胸部手术,应练习腹式深呼吸,以增进吸气功能;?减少肺泡和支气管的分泌物,凡有吸烟习惯的病人,在手术前2月停止吸烟;?原有支气管炎或慢性肺部感染及龋齿、牙周炎的病人,术前应给予积极抗 炎治疗;?全麻病人,拔管前应将支气管内分泌液吸净,术后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肺内;?手术后鼓励病人定时咳嗽、深呼吸,协助排出支气管内分泌液;伤口疼痛者可适当使用止痛剂;术后切口包扎切勿过紧,以免限制呼吸,同时防止受凉、感冒。

心脏及肺部听诊

听诊 一.检查方法 1.听诊位置:被检查者坐位或卧位,病人均匀呼吸,必要时可作深呼吸或咳嗽数声以后听诊,利于觉察呼吸音和附加音的改变。 2.听诊顺序:从肺尖开始,由上而下,从前胸部→侧胸部→背部。要上下、左右对称比较。 3.听诊前胸部:沿锁骨中线和腋前线;听诊侧胸部:沿腋中线和腋后线;听诊背部:沿肩胛线 二.呼吸音产生机理: 气流出入肺泡,呼吸道产生湍流引起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肺组织传到胸壁,用听诊器在体表能听到相应声音。包括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和其它附加音(如啰音、语音共振、胸膜摩擦音等)。 三.正常呼吸音 1.气管呼吸音 由空气进出气管所发生的声音。 特点:①粗糙、响亮且高调。②吸气相与呼气相几乎相等。 听诊部位:在胸外气管上面可听及。 2.支气管呼吸音 气流在声门、气管或主支气管形成湍流产生的声音。声音倾似将舌抬高后再呼气所发出“哈……”的声音。特点:①呼气音较强,音调较高;②吸气相较呼气相短。 听诊部位:气管、主支气管附近(如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可闻及这种呼吸音,且越靠近气管音响越强,音调越低。 3.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又称混合性呼吸音) 兼有支气管呼吸音及肺泡呼吸音特点: ①吸气似肺泡呼吸音的特点,但音调较高且较响亮;②呼气似支气管呼吸音的特点,但强度稍弱,音调稍低;③吸气相与呼气相大致相等。 听诊部位:正常人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及肺尖前后部可闻及气管肺泡 呼吸音。 4. 肺泡呼吸音 由空气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内进出移动产生。 特点:吸气时音响比呼气强,音调较高;吸气相比呼气相长。 听诊部位:除支气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部位外,大部分肺野均可听见。 正常人肺泡呼吸音的强弱与性别、年龄、呼吸的深浅、肺组织弹性的大小及胸壁的厚薄等有关。

胸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

胸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胸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 1)术后出血术后出血一般发生在12h 内,多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血管结扎线脱落,大量输入库血、凝血功能障碍亦可造成术后出血。若出血较多时患者常主诉口渴、心悸、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面色口唇苍白。护理措施:术后早期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并注意胸腔引流管及胃肠减压管引流物的性质、颜色及引流量,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2)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与病人的体质和病变的性质有一定关系。腹部切口感染的病源菌具有内源性和混合性的特点,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近年来,肠道内的无芽胞厌氧菌,特别是脆弱类杆菌,受到临床的重视。切口感染发生的时间大多在术后7-10天,个别发生较晚,在3-4周后。.临床表现:手术后3-4天,已经正常的体温重新上升,应首先想到切口的感染。如同时出现切口的胀痛和跳痛,应立即进行检查。切口局部肿胀、发红、有明显的压痛,甚至有脓性分泌物由缝合针眼溢出,均说明已发生感染。少数病人可伴有全身症状,有时因感染的位置较深,不易早期发现。 防治措施:切口感染的预防应遵循的原则是:(1)严格无菌操作技术;(2)广谱抗菌素的预防性应用;(3)严重污染切口的延期缝合;(4)增强病人的抵抗力等。感染的早期阶段,及时进行物理治疗,促进炎症的吸收。切口已化脓时,应立即折除缝合线,扩开切口充分引流,并剪去已经坏死的皮下组织、肌膜和腱膜。脓汁应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两种

培养及药敏试验,为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为缩短治疗时间,可 加强交换敷料后肉芽新鲜的创面行二期缝合。 3)切口裂开:切口裂开主要发生在腹部的手术切口。裂开的时间大多在术后1-2周左右,与下列因素有关:(1)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慢性贫 血等,术后切口愈合不佳;(2)切口局部张力过大,切口的血肿和化脓感染;(3)缝线过细,缝扎不紧,麻醉不满意情况下缝合时腹膜被撕破;(4)突然咳嗽、用力排便和呕吐,术后胃肠胀气。.临床表现:病 人在一次突然腹部用力后,随之切口疼痛并有血性渗出,有时甚至能听 到切口崩裂的响声。严重时,有内脏由裂开的切口脱出,常见为大网膜 和小肠袢,可发生休克。检查时可见腹部切口有不同程度的裂开,裂开 可分为两大类:(1)完全性裂开一指腹均各层组织均已裂开,伴内脏脱出;(2)部分性裂开一皮肤缝合完好,皮下各层裂开,故无内脏外露。.防治措施:纠正病人的营养状况,老年病人切口采用减张缝合法,术后 腹部应用腹带适当包扎等,可减少切口裂开的机会。如切口已裂开,无 论是完全性或部分性,只要没有感染,均应立即手术,在腹肌完全松驰 的情况下,重新逐层缝合腹壁,并加减张合线。 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内血栓形成的因素有:术后长期卧床,下肢静脉回流缓慢;手术创伤和组织的破坏后,大量凝血物质进入 血流;盆腔和下腹部手术,可引起静脉壁的损伤,有利于血栓的形成; 严重的脱水,血液浓缩,血流缓慢。血栓好发于下肢的深静脉内,尤其 是多见于左侧腓肠肌静脉丛内,栓子可向上蔓延到股静脉和髂静脉内。 已经形成的血栓容易脱落,可引起肺梗塞或致死性的肺动脉栓塞。临床

肺部听诊

肺部听诊 一般认为肺部听诊比心脏听诊容易掌握,心脏听诊随医疗实践的增加,听诊水平不断提高。而肺部听诊却与其不同,对初步的肺听诊,如罗音、哮鸣音等,医学生和住院医师较易掌握,而高水平的肺部听诊往往很难达到。但一旦领悟和掌握,对临床工作帮助甚大。肺听诊的学习和掌握是建立在熟悉肺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影像学(包括普通X线胸片、CT等)、肺功能及对治疗反应观擦中不断"对比"、"体验"和"领悟"中实现的。 虽然一个心动周期不足一秒钟,需要识别的心血管事件有5~6种之多,看似较难掌握;而呼吸周期可达3秒以上,要识别的呼吸事件好象也不多,比较容易掌握。其实不然,在短短的数秒钟内要听取的呼吸事件很多,如呼吸音的清晰度、强弱、呼气时限、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呼气间歇与停顿,各种罗音的响度(强度)、音调(频率)、出现在呼吸过程的时期:吸气或呼气过程的早期、中期、晚期或全期以及罗音附近的肺呼吸音特征等。因此,应聚精会神地长时间多部位反复听取,才能识别和评价其意义,决不能形式主义地听过一个吸气相,或听到几个罗音而满足,就快速地移动听诊器,这将会遗漏许多至关重要的信息。 1.呼吸音 是气流通过支气管到达胸壁的声音(振动)。正常呼吸音有三种: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分别来自细支气管、气管与支气管和以上两者的混合。正常肺泡呼吸音呈微风吹拂树枝样响声,很柔和、吸气相较长、较响,而呼气相较短、较安静的声音。正常肺泡呼吸音,虽随年龄增加,肺顺应性下降,呼吸音略显增强、变粗,但通常情况下,听诊的感觉还是比较柔和和清爽,特别是在吸气之末与呼气之初阶段,听诊很清晰。正常呼吸音的听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呼吸是否用力、深浅,胸壁的厚薄等均可使其增强或减弱。医学全在线https://www.360docs.net/doc/db17013590.html, 在疾病时呼吸音可发生异常变化,如COPD,由于气道粘膜炎症,充血、水肿、增厚,分泌物增多及气道收缩等因素,使气道,特别是小气道变狭窄,呼出气流受限。在早期轻度气道阻塞时,肺泡通气量相对还较多,在通过较狭窄的气道时所产生的湍流较大,故听诊反感到呼吸音变粗、变长,相当于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气道狭窄进一步加重,甚至部分发生陷闭,加之肺气肿的进展,有效肺泡通气量明显减少,使肺泡呼吸音转弱,其程度与小气道狭窄和肺气肿的程度成比例。 观察发现,肺泡呼吸音的改变与最大中期流速下降和用力肺活量减少有关。此种改变,最明显的例子是长期大量吸烟的COPD患者,可根据呼吸音的变化估测肺功能损害的程度和吸烟的年限。相反,由于呼吸动力障碍或肺顺应性下降,如肺间质病和胸膜胸壁疾病等,在非气管和支气管部位可听到支气管(管状)呼吸音,其特征是吸气相较短、较安静,而呼气相较长、较响的声音,属异常支气管呼吸音。 2.呼气时限和呼气时间与吸气时间比值 正常呼吸周期为吸气-呼气-间歇三个阶段的周而复始过程。正常肺泡呼吸音吸气与呼气时间的比值约为3∶1,当用力呼气时,其时间通常小于5秒,大于此值提示有弥漫性气道阻塞。病理研究发现,随着FEV1 %下降,小气道病变进行性加重,说明呼气时间延长能较好地反映小气道的病变和功能状态。评估呼气时间延长的方法有两种:(1)呼气时间绝对延长,大于5秒有病理意义;(2)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值增加,正常约为1∶3,大于此值者为呼气延长。 根据笔者观察,若呼气时间等于吸气时间,表示呼气时间轻度延长;呼气时间大于吸气时间为中度延长;呼气时间大于吸气时间2倍或以上者为重度延长,分别反映气道阻塞的轻、中、重程度。有些重度COPD或肺心病患者常出现呼气早期停顿现像,然后再缓慢呼出肺内气体。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呼气时限多明显缩短。为仔细估测和比较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值,在任一听诊部位至少得听诊两个呼吸周期。研究发现,呼气时间与FVC、FEV1、FEV1/FVC、MMF及MEF50有关。 3.获得性(adventitious)呼吸音 肺疾病时经常可听到多种获得性异常呼吸音,如湿罗音、干罗音、哮鸣音、帛裂音(velcro音)、吱嘎音及鸭鸣音等。不同的肺罗音其产生的机制不同,反映肺的病理生理改变也不尽相同,因此对罗音,特别是湿罗音的描述应尽量周全,如部位、呼吸时相,各时相中的阶段(早期、中期、晚期)、性质、音调(频率)、响度、其周围肺组织的呼吸音以及与咳嗽、体位的关系等。

非心肺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

非心肺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 刘敬臣王海棠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术后肺部并发症(肺膨胀不全、肺炎、呼吸衰竭等)是增加手术、麻醉风险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肺部并发症和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同时也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与住院时间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肺部并发症较心脏并发症更能预测患者术后的远期死亡率。因此熟悉诱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死亡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1与病人相关的危险因素 与病人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慢性肺疾病、吸烟、充血性心力 衰竭、ASA分级、肥胖、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感觉中枢受损、 胸部检查异常、饮酒、体重减轻、运动能力、糖尿病和HIV感染。 1.1年龄 近期研究指出高龄是诱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升高(例如:60?69 岁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为2. 09, 70-79岁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则高达3.04)。 1.2慢性肺疾病 多因素分析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引起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最常见原因。但是目前尚无可靠证据证明慢性限制性肺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或胸廓畸形(脊柱后凸侧弯)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1.3吸烟 有研究指出,和不吸烟者相比,现时吸烟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为5. 5。但有趣的是,术前戒烟的现时吸烟者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很可能高于不戒烟者,这可能与病人戒烟1?2个月后咳嗽、咳痰增多有关。也有研究表明吸烟者术前应戒烟2个月以减少术中分泌物。故临床医生应询问病人是否有吸烟史并评估现时的吸烟情况,而且非急诊手术病人应尽早戒烟。 1.4充血性心力衰竭 多变量风险因素分析表明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导致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危险比率为2. 93o 1. 5功能相关性

心脏及肺部听诊讲课教案

心脏及肺部听诊

听诊 一.检查方法 1.听诊位置:被检查者坐位或卧位,病人均匀呼吸,必要时可作深呼吸或咳嗽数声以后听诊,利于觉察呼吸音和附加音的改变。 2.听诊顺序:从肺尖开始,由上而下,从前胸部→侧胸部→背部。要上下、左右对称比较。3.听诊前胸部:沿锁骨中线和腋前线;听诊侧胸部:沿腋中线和腋后线;听诊背部:沿肩胛线 二.呼吸音产生机理: 气流出入肺泡,呼吸道产生湍流引起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肺组织传到胸壁,用听诊器在体表能听到相应声音。包括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和其它附加音(如啰音、语音 共振、胸膜摩擦音等)。 三.正常呼吸音 1.气管呼吸音 由空气进出气管所发生的声音。 特点:①粗糙、响亮且高调。②吸气相与呼气相几乎相等。 听诊部位:在胸外气管上面可听及。 2.支气管呼吸音

气流在声门、气管或主支气管形成湍流产生的声音。声音倾似将舌抬高后再呼气所发出“哈……”的声音。 特点:①呼气音较强,音调较高;②吸气相较呼气相短。 听诊部位:气管、主支气管附近(如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可闻及这种呼吸音,且越靠近气管音响越强,音调越低。 3.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又称混合性呼吸音) 兼有支气管呼吸音及肺泡呼吸音特点: ①吸气似肺泡呼吸音的特点,但音调较高且较响亮;②呼气似支气管呼吸音的特点,但强 度稍弱,音调 稍低;③吸气相与呼气相大致相等。 听诊部位:正常人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及肺尖前后部可闻及气管肺泡 呼吸音。 4. 肺泡呼吸音 由空气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内进出移动产生。 特点:吸气时音响比呼气强,音调较高;吸气相比呼气相长。 听诊部位:除支气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部位外,大部分肺野均可听见。 正常人肺泡呼吸音的强弱与性别、年龄、呼吸的深浅、肺组织弹性的大小及胸壁的厚薄等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