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山茶属植物引种保育及扦插技术浅析

部分山茶属植物引种保育及扦插技术浅

摘要:山茶科(Family Theaceae)山茶属植物(Genus Camellia)具有较高观

赏价值,对其原种的保育扩繁也是一重要的工作,本文应用扦插技术通过比较不

同地区山茶属原种在不同的三种基质中的生长及成活状况,来探究在杭州地区合

适的扦插山茶属原种的土壤基质和方法。

关键词:山茶属;引种;扦插;养护

1.引言

在中国悠久的花卉植物栽培历史长河中,山茶花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从最早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以了解到最初茶花是由于其较高的药用价值所被发现利用。在漫漫历史发展中,人们因茶花的美观花型、花色从一开始的利用其药用价值逐渐将其应用到园林栽

培之中。

据统计在山茶科(Family Theaceae)中现定名的 280个山茶属(Genus Camellia)物种中有 238个原种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江西、四川、广西、广东及山东青岛崂山地区[1]。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对山茶属植物的研究的

重要价值及意义之所在。

在山茶属植物园艺品种丰富的今天,保存、扩繁山茶属植物原种是一项非常

重要且有意义的工作。杭州植物园山茶花栽培养护及新品种选育技能大师工作室

现收集到华东地区的山茶原种22种,引入其他具有优良性状的山茶属植物39种、山茶品种105种、茶梅品种38种,建立了华东地区山茶基因库,整个基因库山

茶原种保存量103种,山茶、茶梅品种401种。

山茶属植物喜林下散射光及温暖湿润、通风透光的环境。其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种、嫁接、压条、扦插及组培繁殖,但其中最实用的是扦插和压条繁殖[2],本文选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相关实验,为探究不同原产地山茶属植物在杭州地区用不同基质扦插的成活率做的相关实验。

2.扦插试验前期准备

为完成相关实验,提前做好扦插前的各项准备,其中包括研究植物材料的选择及备材、扦插用药的准备、扦插插床的准备、不同扦插基质的准备、以及插床保温保湿工作及材料准备。山茶原种的扦插选择在杭州地区梅雨季节进行,该时期的湿热环境有利于植物插穗的生根及展叶。

2.1植物材料准备

在2022年5 月中旬梅雨季之前,从杭州植物园山茶种质资源圃中挑选12种山茶属植物进行备用。其中包括:产于广西、广东等地区的凹脉金花茶(Camellia impressinervis H.T.Chang et S.Y. Liang)、肖糙果茶(Camellia parafurfuracea S. Y. Liang ex H. T. Chang)、龙胜红山茶(Camellia lungshenensis H.T.Chang)、南山茶(Camellia semiserrata Chi);产于湖南、江西等地区的秃梗连蕊茶(Camellia dubia Sealy)、岳麓连蕊茶(Camellia handelii Scaly)、小瘤果茶(Camellia parvimuricata H. T. Chang)、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 Hu);产于浙江、福建等地区的短柱茶(Camellia brevistyla (Hayata) Coh. St.)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浙江尖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 var. chekiangensis Sealy)、毛花连蕊茶(Camellia fraterna Hance)。

2.2扦插药物准备

(1)土壤杀菌剂选用30%恶霉灵水剂。

(2)生根粉选用ABT1号生根粉(主要成分为吲哚乙酸30%和萘乙酸20%)可溶粉剂。

2.3扦插插床的准备

选择3条相同环境,有遮阴条件且通风良好的插床。首先清理插床中原有土质,做好前期的整体清扫及消毒处理。

2.4不同扦插基质的准备

因要研究插床土壤选择对山茶属原种扦插苗木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现

选择以下三种扦插基质:一是选用本地酸性红壤土;二是选用干净的河沙;三是

选用营养土与河沙按照5:3的比例混合的混合土。

2.5插床保温保湿工作及材料准备

扦插期间,需保持插穗周围的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之间,提前放置盖膜

用拱形铁架,并准备好半透明塑料薄膜。

3.山茶属植物扦插步骤及养护

3.1土壤基质消毒

土壤准备好后放入已清理消毒的插床之中。在使用前一个星期时,施用30%

恶霉灵的1000倍溶液浇透一次水分,并在使用前三天视情况补水,使土壤湿度

保持在50%~60%之间。在这个湿度范围内有利于扦插苗的生根。

3.2扦插枝条处理

3.2.1选取扦插插穗

先用95%医用酒精消毒使用器具,然后选取植株当年生已呈半木质化的萌枝,剪取插穗大约8cm左右,每个枝条保留顶部及底部芽点,保留上端1~2个叶片修

剪1/2~2/3,扦插枝条底部修剪成斜口45°,每种山茶属植物在同一插床上扦插

20株,共60根插穗。

3.2.2插穗扦插前处理

先把相同种的原种插穗用细绳捆绑,再将其下部3 cm左右浸泡在配

制好的100 mg/kg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中8h。

3.3扦插枝条

将处理好的插穗按种插于3个不同基质的插床上,即每种基质上每种山茶属

植株共20株。扦插时需注意将插穗斜插入基质中,插入部分约占插穗总长的1/3

左右。

3.4插床保温保湿处理

将拱形铁架调整到位,并用准备好的半透明塑料薄膜覆盖在铁架上,减

少膜内外空气流通,从而减少水汽流失。

3.5扦插后枝条养护处理

扦插以后为保持空气相对湿度,每天保持喷雾3到5次。放置土壤

温湿计,保持土壤湿度一直控制在50%~60%之间,因为薄膜内相对封闭的环境,

在扦插初期要尽量保证膜内空气相对湿度不变,因为薄膜内相对封闭的环境,极

易使插穗因感染细菌而产生烂根现象,所以在扦插后应立即喷施 800 倍多菌灵

进行第一次消毒,而在后期养护管理之中,每隔 3~5d 喷施一次,并注意适时通风,阴雨天气过后,一定要及时喷施杀菌剂,喷施要求在喷雾停止后,在傍晚时

进行,以提高施药效果[3]。等插穗长出不定根后,逐步降低土壤湿度和叶面喷雾

频率,到插穗生根一年后以“见湿见干”的浇水方法养护扦插苗。

4.一年后扦插苗成活数量分析

4.1按原种产地不同区分

通过统计,仅看产地则每个产地总共有240株插穗,每种山茶属植物共

60株。现实验中,广西、广东山茶属植物存活共70株成活率为29.2%,其中凹

脉花茶(Camellia impressinervis H.T.Chang et S.Y. Liang)为24株、肖糙

果茶(Camellia parafurfuracea S. Y. Liang ex H. T. Chang)为21株、龙

胜红山茶(Camellia lungshenensis H.T.Chang)为19株、南山茶(Camellia semiserrata Chi)为6株;湖南、江西山茶属植物存活共70株成活率为52.5%,其中秃梗连蕊茶(Camellia dubia Sealy)为27株、岳麓连蕊茶(Camellia handelii Scaly)为41株、小瘤果茶(Camellia parvimuricata H. T. Chang)

为21株、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 Hu)为37株;浙江、福建要区山茶属植物存活共

156株成活率为65%,其中短柱茶(Camellia brevistyla (Hayata) Coh. St.)为48株、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为20株、浙江尖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 var. chekiangensis Sealy)为43株、毛花连蕊茶(Camellia fraterna Hance)。为45株。(详见表一)

从以上数据初步分析,山茶属植物扦插成活率于扦插所在地和原产地的地理距离有一定关联,原产地距离越远,植物所在地区生境与扦插地的差异越大,从而导致扦插成活率的下降。

4.2按扦插基质不同区分

通过统计,使用不同基质对插穗会对插穗的成活率有一定影响,仅看基质则每种基质总共240株插穗,每种山茶属植物共20株。现实验中,本地酸性红壤土基质扦插共存活129株成活率为53.7%,其中凹脉金花茶(Camellia impressinervis H.T.Chang et S.Y. Liang)为9株、肖糙果茶(Camellia parafurfuracea S. Y. Liang ex H. T. Chang)为8株、龙胜红山茶(Camellia lungshenensis H.T.Chang)为7株、南山茶(Camellia semiserrata Chi)为3株、秃梗连蕊茶(Camellia dubia Sealy)为11株、岳麓连蕊茶(Camellia handelii Scaly)为15株、小瘤果茶(Camellia

parvimuricata H. T. Chang)为6株、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 Hu)为14株、短柱茶(Camellia brevistyla (Hayata) Coh. St.)为17株、浙江

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为8株、浙江尖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 var. chekiangensis Sealy)为16株、毛花连蕊茶(Camellia fraterna Hance)为15株;干净的河沙基质扦插共存活108株成活率为45.0%,

其中凹脉金花茶为7株、肖糙果茶为6

(表二)

株、龙胜红山茶为6株、南山茶为2株、秃梗连蕊茶为10株、岳麓连蕊茶

为12株、小瘤果茶为8株、攸县油茶为11株、短柱茶为15株、浙江红山茶为6株、浙江尖连蕊茶为13株、

(表三)

毛花连蕊茶为12株;营养土与河沙按照5: 3的比例混合的混合土基质扦插

共存活115株成活率为47.9%,其中凹脉金花茶为8株、肖糙果茶为7株、龙胜

红山茶为6株、南山茶为1株、秃梗连蕊茶为6株、岳麓连蕊茶为14株、小瘤

果茶为7株、攸县油茶为12株、短柱茶为16株、浙江红山茶为6株、浙江尖连

蕊茶为14株、毛花连蕊茶为18株。(详见表二、表三)

由以上数据初步分析,虽然使用不同的扦插土壤基质,但各个基质之间成活

率并没有很大的差距,但从实验数据中显示选用酸性红壤土成活率相对更高。

5.小结

影响山茶属植物的扦插成活率的方面由许多方面组成,但根据所做实验结果

分析,山茶扦插的成活率主要区别于其原产地,但这不是唯一因素,因为不同的

产地的光照、气候、早晚温差、周边小环境等也有较大区别,并且选用的扦插基

质不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扦插成活率。所以应当调整适合需扦插山茶属植物

的温湿度,并选用合适的基质,并在合理的养护管理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插

穗整体成活率。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四十九卷第三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

[2]邹海勇,赣中地区茶花扦插繁殖技术简析[J]. 现代园艺,2017(5):75-76

[3]宋海军,扦插育苗技术要点及养护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21(2):49-50

植物扦插繁殖技术

扦插是植物繁殖的一种重要方法,利用植物的一部分茎、根或叶,扦插在排水良好的壤土、砂土或基质中,长出不定根和不定芽,从而长成完整、独立的新植株,具有生长快、开花早、繁殖数量大及保持植物优良性状等特点。 应用扦插繁殖在植物中主要有枝插和根插两类。枝插又根据插枝的性质不同,分为硬枝扦插(休眠期扦插)和软枝扦插(嫩枝扦插、生长期扦插)。 一、扦插生根的原理 植物的细胞具有全能性,每个细胞都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具有潜在的形成相同植株的能力。同时,植物体具有再生机能,即当植物体的某一部分受伤或被切除而使植物整体受到破坏时,能表现出弥补损伤和恢复协调的功能。 在插枝扦插后的生根过程中,枝插与根插的生根原理是不同的。其中枝插生根是在枝条内的形成层和维管束鞘组织,形成根原始体,从而发育生长出不定根,并形成根系;而根插是在根的皮层薄壁细胞组织中生长不定芽,而后发育成茎叶。 插枝扦插后,通常是在插枝的叶痕以下剪口断面处,先产生愈合组织,而后形成生长点。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插枝基部发生大量不定根,地上部萌芽生长,长成新的植株。 按插枝生根的部位来分,有三种生根类型:一是愈合组织生根类型,包括大部分树种;二是皮部生根类型,三是两者兼有类型。 二、扦插成活的条件

扦插后插枝能否生根成活,决定于插枝本身的内在条件和外界环境条件。 1.插枝的内在条件 植物不同种或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种,扦插成活率不同, 如扦插容易生根的有: 侧柏、杉木、大叶黄杨、夹竹桃、杨、柳、红杉、悬铃木、珊瑚树、榕树、石榴、橡皮树、巴西铁、富贵竹、菊花、大丽花、万寿菊、矮牵牛、香石竹及秋海棠等; 扦插较易生根的有: 山茶、桂花、雪松、火棘、南天竹、龙柏、茉莉、丁香、棕竹、槭及木兰等;扦插难生根的有松、榆树、山毛榉、桃、蜡梅、栎类、香樟、海棠、鹅掌楸、鸡冠花、矢东菊、虞美人、百合、美人蕉及大部分单子叶植物花卉。 植物的不同生育特性,对扦插成活的难易有影响,如灌木比乔木容易生根,匍匐类型比直立类型容易生根;地理分布在高温、多湿地区的树种比低温、干旱地区的树种容易生根;幼龄树上的插枝比老龄树上的扦枝容易生根;根茎上的萌蘗枝比树冠上部的一年生枝容易生根;枝条生长健壮、组织充实、叶芽饱满比营养物质不足的细小枝容易生根等。 此外,扦插用插枝的粗度、长度、生长期、扦插时的留叶量、插枝内部的抑制物质等,对生根与成活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2.外界环境条件

植物扦插技术教学笔记

植物扦插技术教案笔记 一、技术特点 扦插具有繁殖速度快、易采集、遗传性状变化小、管理方便等特点. 是最常用地植物繁殖方法之一. 二、扦插时期 一年四季都可扦插,但是,每种植物都有最适宜地扦插时期, 同一物种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环境,扦插技术和扦插时间也尽不同. 三、插穗地采集与处理 1.插穗地采集: 母树:性状稳定、生长健壮、无病虫害、龄期较短、品质优良地母株. 插穗:长10-20cm;当年生<或一年生)、向阳、中上部、粗壮枝;节短、芽饱满,留1-2叶;上切口平滑,下切口微斜,切口离芽 0.5-1.5cm,徒长枝、纤细枝、内膛枝均不宜作插 穗.b5E2RGbCAP 结合:夏、冬季修剪,采集中上部枝条. 夏季:嫩枝、生长旺、光合强、代谢强,利于生根.

冬季:休眠枝,充分木质化,枝芽充实,营养丰富,利于生根. 2.插穗处理:提高生根率、成活率 枝剪切:剪成单芽、双芽、三年芽或带一段前一年枝地插穗. 单切口:大多将插穗剪成马耳形单斜面切口,利用直插; 双切口:木质化硬地物种如桂花、茶、槭树,楔形双斜面切口,扦插省力,利于生根; 平剪口:有地树种如葡萄、无花果等,采用节下平剪,利于催根. ①、浸水处理. 休眠枝,用清水浸泡15—24小时,充分吸水,补充水分,恢复细胞地膨压和活力. ②、清毒与防腐:防切面受菌害腐烂 用300倍波尔多液浸泡30分钟,或用0.05%—0.1%地硝酸银溶液浸泡10秒钟,阴干. ③、催醒处理: 休眠枝含有一定地生根抑制剂,脱除抑制,促进生根,很重要,方法有三: A用30—35℃地温水浸泡插穗基部1/3—1/2部位4—12小时; B用河水或自来水冲洗24小时; C用1%地酒精浸泡6小时. ④、生根粉处理:适用于各木本、草本植物. ABT生根粉,难生根地变得易生根,易生根地提高成活率和成苗率,

川鄂连蕊茶的引种驯化及繁育研究

川鄂连蕊茶的引种驯化及繁育研究 摘要:从野外引种川鄂连蕊茶,对其进行驯化繁育,并开展了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川鄂连蕊茶为常绿灌木,每年抽梢2次,分别集中于5月中旬~7月和9~11月两个阶段,新梢红色艳丽,具观赏性?9月初花蕾始现,至翌年3月开放,花期长达1个月?川鄂连蕊茶扦插繁殖极易生根,约30 d开始出现幼根,生根率可达到85%以上?栽培试验表明,川鄂连蕊茶在武汉地区坡岗地红壤土中栽培生长表现最好,且在全光照条件下株型紧凑,花量大,叶色变化丰富,观赏性状更好? 关键词:川鄂连蕊茶;驯化;栽培;繁殖 乡土植物又称本土植物,广义的乡土植物可以理解为经长期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理区域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1]?在园林建设中,乡土植物不仅在日常管理维护中只要少量的人工干预就可以良好地支持生物多样性[2],而且在突出景观特色和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许多国家对乡土植物十分重视,如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以色列和日本等国出版了许多有关乡土植物的图志?花谱?日历?明信片?幻灯片乃至研究专著[3]?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3万余种高等植物和1.8万余种特有高等植物[4];武汉市地处中国亚热带地区北缘,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根据调查资料统计,仅武汉市江夏区天子山生长的具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植物就达127种[5]?川鄂连蕊茶(Camellia rosthorniana Hand.-Mazz.)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inn.)连蕊茶组(Sect.Theopsis Coh.St.)常绿灌木,原产于广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自治区),为中国特有树种?其株型美观,叶色亮绿,花朵密集,清香宜人[6]?试验从武汉市江夏区天子山引种野生的川鄂连蕊茶植株,就近移栽到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园林植物工程技术中心保福苗木基地开展驯化及繁育研究,在12年时间里,先后进行了形态特征?物保期?观赏性状以及抗逆性等方面的观测比较,开展了繁育试验?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及概况 试验地点在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园林植物工程技术中心保福苗木基地,该基地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乡,地理坐标为北纬29°58′-31°02′,东经113°41′-113°45′,东邻鄂州市梁子湖,南接咸宁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5.8~17.5 ℃,年极端最低气温仅为-5 ℃,极端最高气温为39 ℃?全年降水总量为1 326 mm,且多集中在6~8月;全年无霜期一般为211~272 d;全年日照时间为1 810 ~2 100 h?试验点地形为坡岗地,土壤为红壤,土层深厚,土壤pH约为6.5? 1.2供试材料 1999年,从武汉市江夏区天子山引进野生川鄂连蕊茶成年植株,株高1.5~2.0 m?

部分山茶属植物引种保育及扦插技术浅析

部分山茶属植物引种保育及扦插技术浅 析 摘要:山茶科(Family Theaceae)山茶属植物(Genus Camellia)具有较高观 赏价值,对其原种的保育扩繁也是一重要的工作,本文应用扦插技术通过比较不 同地区山茶属原种在不同的三种基质中的生长及成活状况,来探究在杭州地区合 适的扦插山茶属原种的土壤基质和方法。 关键词:山茶属;引种;扦插;养护 1.引言 在中国悠久的花卉植物栽培历史长河中,山茶花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从最早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以了解到最初茶花是由于其较高的药用价值所被发现利用。在漫漫历史发展中,人们因茶花的美观花型、花色从一开始的利用其药用价值逐渐将其应用到园林栽 培之中。 据统计在山茶科(Family Theaceae)中现定名的 280个山茶属(Genus Camellia)物种中有 238个原种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江西、四川、广西、广东及山东青岛崂山地区[1]。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对山茶属植物的研究的 重要价值及意义之所在。 在山茶属植物园艺品种丰富的今天,保存、扩繁山茶属植物原种是一项非常 重要且有意义的工作。杭州植物园山茶花栽培养护及新品种选育技能大师工作室 现收集到华东地区的山茶原种22种,引入其他具有优良性状的山茶属植物39种、山茶品种105种、茶梅品种38种,建立了华东地区山茶基因库,整个基因库山 茶原种保存量103种,山茶、茶梅品种401种。

山茶属植物喜林下散射光及温暖湿润、通风透光的环境。其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种、嫁接、压条、扦插及组培繁殖,但其中最实用的是扦插和压条繁殖[2],本文选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相关实验,为探究不同原产地山茶属植物在杭州地区用不同基质扦插的成活率做的相关实验。 2.扦插试验前期准备 为完成相关实验,提前做好扦插前的各项准备,其中包括研究植物材料的选择及备材、扦插用药的准备、扦插插床的准备、不同扦插基质的准备、以及插床保温保湿工作及材料准备。山茶原种的扦插选择在杭州地区梅雨季节进行,该时期的湿热环境有利于植物插穗的生根及展叶。 2.1植物材料准备 在2022年5 月中旬梅雨季之前,从杭州植物园山茶种质资源圃中挑选12种山茶属植物进行备用。其中包括:产于广西、广东等地区的凹脉金花茶(Camellia impressinervis H.T.Chang et S.Y. Liang)、肖糙果茶(Camellia parafurfuracea S. Y. Liang ex H. T. Chang)、龙胜红山茶(Camellia lungshenensis H.T.Chang)、南山茶(Camellia semiserrata Chi);产于湖南、江西等地区的秃梗连蕊茶(Camellia dubia Sealy)、岳麓连蕊茶(Camellia handelii Scaly)、小瘤果茶(Camellia parvimuricata H. T. Chang)、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 Hu);产于浙江、福建等地区的短柱茶(Camellia brevistyla (Hayata) Coh. St.)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浙江尖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 var. chekiangensis Sealy)、毛花连蕊茶(Camellia fraterna Hance)。 2.2扦插药物准备 (1)土壤杀菌剂选用30%恶霉灵水剂。 (2)生根粉选用ABT1号生根粉(主要成分为吲哚乙酸30%和萘乙酸20%)可溶粉剂。 2.3扦插插床的准备

山茶属种质资源技育种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9156851.html, 山茶属种质资源技育种研究进展 作者:黄苏珍于世龙 来源:《今日财富》2009年第12期 内容摘要:本文讲述了山茶属植物的种类、分布和应用价值。通过对山茶属种质资源的研究以及国内外的应用和育种研究对比,发现我国在山茶属种质资源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一些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山茶属;种质资源;育种研究 中图分类号:S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85(2009)12-0000-01 山茶属(Camellia L.)是山茶科(Theaceae)中种类较多、分类上较原始的一个属。据张宏达在中国植物志中收录的数据表明,全世界共280种,我国约有20个组,238种。该属包括了举世闻名的观赏花卉,如山茶c.japonica Linn.滇山茶c.reticulata Lindl.等)、饮料植物茶叶(茶 c.sinensis(L.)O.Kuntze.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amica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c.oleiferaAbel等)和其它药用山茶等重要的经济植物。山茶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山茶属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大致在南纬70°-北纬35°,东经80°-140°之间。崂山是山茶属在我国自然分布的最北界。 一、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展望 1951年美国E.H.Cater以红山茶与云南山茶杂交,选育了大花型淡粉色‘大卡特’品种,并从中分离出白边大卡特、复色大卡特等系列品种群。 1960年豪瓦德用怒江红山茶与琉球连蕊茶杂交,获得了淡香山茶品种。20世纪60年代,我国首次发现开黄花的金花茶,轰动世界。通过数十年的努力,已培育出“黄香”、“黄达”等品种,但色调浓度不佳。 1970年Ackerman报道美国有一种淡桃红色重瓣山茶,能够不断开花,持续了10个月。 1981年杰姆用‘丝纱罗’品种与琉球连蕊茶杂交获得了‘甜香水’、‘列香’(红山茶x‘十八香’)、‘松达斯’(红山茶x‘甜香水’)等品种。

山茶属植物的经济意义

山茶属植物的经济意义 一、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叶 原产于中国的茶叶和普洱茶是山茶属植物中最具世界性经济意义的作物,茶树与属于热带植物的咖啡和可可有所不同,无论在温带或寒带都可生长,从南纬33度的南非共和国以北地区至北纬42度附近格鲁吉亚共和国高加索山区都有引种栽培,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茶叶的出口贸易量迅速增长,由70年代的万吨猛增至1994年的101万吨。到2005年预计将达145~150万吨。中国是世界主要产茶国之一,1995年全国茶园面积万公顷。全国茶叶产量万吨,茶叶也是云南省的重要产品之一,1995年全省栽培面积为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年产量万吨,占全国%,居全国第四位,茶农120万户,年产值亿元,加工产值亿元,是农村的重要产业,而且存在巨大潜力,因为在现今世界上有40余个国家出产茶叶,没有一个国家象中国这样拥有众多的品种及制茶方法。云南省更是得天独厚,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省内分布的许多民族都有制茶、饮茶的习俗,值得大力开发、挖掘。 中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关于对茶叶的记载,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0多年有关神农氏的传说"神农为民尝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原为药茶,而非嗜好品。在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成书的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中,已有了有关茶的文字记载,在三国时代(公元222~280年),茶已开始成为日常的嗜好饮料。到了唐朝时,茶已相当普及,唐朝元年陆羽所着《茶经》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烹饮方法及用具作了详细的论述,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着作,陆羽也被人尊为"茶圣"。 关于茶的原产地有种种说法,比较可靠的说法认为茶出自西藏高原的东部,即云南和四川一带,最早被看成是一种药茶,后来,逐渐繁殖到内地,一是顺黄河而下,二是顺长江而下,到公元3世纪,已普及到民间成为嗜好品了。进入公元8世纪,茶叶已成为农家的专业或副业而大面积种植起来。公元8世纪初,茶由派往唐朝的日本僧侣引入日本,17世纪80年代被移植到印度尼西亚,1788年传到印度;1869年进入斯里兰卡,1833年已广泛地被移植到俄罗斯等国家。在云南,有一条始于唐代,从云南西部经西藏、印度到中亚的"茶马古道",这条古道在宋朝达到鼎盛时期,是中国西南与中亚地区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同时茶也一直是内地与西藏地区的大宗贸易货物。 与茶叶近缘的同组(Thea Section)野生种类,据载共有12种,5变种,大多分布于中国南方,其中不少种类当地百姓长期采制作茶饮,如贵州普百县的"炒青茶"为四球茶()云南文山、红河一带的"苦茶"为厚轴茶,凤庆、大理一带的"野quot;"感通茶"为大理茶,明末旅行家徐霞客到云南时,就曾记录为"感通茶"的采制工艺。 据现代药理研究,茶叶内含物主要有维生素、蛋白质、咖啡因、茶碱、茶多酚、单宁、挥发油等,其中茶碱、茶多酚有强心利尿作用,咖啡因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

油茶丰产技术

油茶泛指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山茶属200多个物种中我国有一定栽培面积和栽培历史的有饮料树种茶树和观赏树种山茶花及木本油料树种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攸县油茶、浙江红花油茶等十几个物种,木本油料树种中以普通油茶栽培面积最广,我县自然分布的均为普通油茶。 一、油茶的主要经济性状和效益 油茶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在我国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的14个省区的低山丘陵地带,栽培面积5000余万亩。大力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对于人均耕地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50%的我国(人均耕地1.4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新县位于亚热带北带,油茶是新县的乡土树种,全县油茶分布面积12万亩,但由于经营粗放,年产茶油75万公斤左右。新县是一个山区县,农村居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已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解决温饱的最低耕地面积标准(人均0.8亩)。通过对现有12万亩油茶林进行综合改造和集约经营,同时在适生区新造油茶丰产林,全县油茶丰产林面积可望达到30万亩、茶油产量有望达到1000万公斤,相当于置换出20万亩耕地用来种植粮食,这不仅对保障食用油供给应,而且对于缓解粮油争地、林农争地矛盾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油茶是一种长寿树种,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特点。其稳产收获期可达80年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2009年我县油茶籽售价已突破8000元/吨,毛油价格超过4万元/吨,副产品茶饼售价接近2000元/吨。据测算,每亩油茶的产值为油菜的4倍、花生的1-5倍以上,一个农户种植4-5亩油茶丰产林,稳产期后年收入超过万元。 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具有明显的保健功能。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达90%以上,比被誉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还高出7个百分点,不饱和脂肪酸易于被人体吸收且有降低血脂中胆固醇的作用,可有效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防止因血管硬化而导致血压升高和心脏负担加重;茶油维生素E含量是橄榄油的2倍,茶油中还含有其它油类所没有的生理活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维生素E、茶多酚和山茶甙能够阻止过氧化反应,既有利于茶油的贮藏,还能增强人体抗衰老和免疫能力。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茶油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

山茶属植物

1.1油茶简介 1.1.1植物油料种类 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比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并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油茶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籽粕中含有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它们都是化工、轻工、食品、饲料工业产品等的原料,茶籽壳还可制成糠醛、活性炭等,茶壳还是一种良好的食用菌培养基。研究表明,油茶皂素还有抑菌和抗氧化作用。此外,油茶还是优良的冬季蜜粉源植物,花期正值少花季节,10月上旬至12月,蜜粉极其丰富。在生物质能源中油茶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同时,油茶又是一个抗污染能力极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氟和吸氯能力也很强。因此科学经营油茶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效益。 1.1.2中国油茶情况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我国南方省 区林业建设一大优势资源,分布在北纬18‘28~34’34,东经 100’0’~122‘0’,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 州等省区的广大丘陵山地有良好的生产基础,具有悠久的栽 培历史、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用途多等特点。现有油 茶的栽种面积达366.67万hm2,为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平衡

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油茶的果实产量及 产油量较低,一般每667m2产油量仅20~30kg,使经营油茶 生产的农民无法取得较高的比较经济效益,从而严重影响了 我国油茶生产。因此,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油茶的经济产量,是发展我国油茶生产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我国油茶生产大致经历了高潮、低谷和稳定3 个阶段。20 世纪70 年代为油茶发展高潮;80 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之油茶品种混杂、管理粗放、配套设施不完善、茶油价格低、经济效益差,严重挫伤了广大林农的产业积极性,油茶产业陷入低迷,产量逐年下降。导致远山、高山油茶林荒芜,近山、低山油茶林改种,油茶面积逐步萎缩;90年代初,连续实施了两期林业部“油茶低改项目”,收到一定成效;进入21 世纪,随着油茶加工业的迅速发展,面积减少的状况得到一定控制,经营管理水平和茶籽产量开始回升。油茶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食用油料木本植物。从油茶中提取的优质山茶油等产品又具有广泛的用途,应因地制宜,抓好我国的油茶和优质山茶油产业化开发,使被社会誉为“国宝级特色资源”的油茶得到充分利用,造福人类。 2大果红山茶 2.1.大果红山茶及其物候期概况 21.1大果红山茶起源 大果红山茶Cammellia magnocarpa (Hu et Huang)H.T.Chang 是在近年得到重视的油茶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天平镇有成片的原始茶林分布。多年观察表明,与现有的主栽油茶品种相比,该油茶

油茶的栽培技术

油茶的栽培技术 油茶原产我国,利用、栽培历史逾2000年,在种植有茶的时候也是要属于自己的栽培技术的,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油茶的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油茶栽培技术 一、主要品种 油茶是泛指山茶属中具有生产价值的油用物种,在我国栽培面积较大,利用价值较高的主要有普通油茶、越南油茶、广宁油茶、攸县油茶、小果油茶、浙江红花油茶等几种,其中普通油茶以其产量高、适应性强、栽培分布广而成为油茶栽培中重要的一个种,我市栽培的油茶主要是普通油茶,黄山市林科所营造了小片的攸县油茶引种栽培试验林。 1、普通油茶品种划分 在长期的油茶生产实践中,为了应用方便和易于识别,采用了成熟期不同、果实大小、果形、果色等特性特征来划分不同的品种类型。 以果实成熟期的先后不同划分出秋分籽、寒露籽、霜降籽和立冬籽4个基本品种群,我国各省(区)大面积栽培的主要品种是霜降籽。 依果实大小分为大果型、中果型和小果型三种。 油茶果实形状各异,以果形指数(果径/果高)值定出五种基本果型,即球形、桃形、脐形、橄榄形和桔形。据调查,霜降籽中球形果约占40%,居首位,统计又表明,球形果、桔形果一般较大,性状也较好。 2、优良农家品种和家系 优良农家品种徽州大红:由黄山市林科所经过十几年系统选育出来的良种,果油率为5.32%,平均亩产油24.6公斤,是超过全国油茶优良农家品种标准的优良农家品种,已向全国各地推广良种5万公斤。 优良家系徽岩74-18、74-21:由黄山市林科所历时十二年选育出来的2个优良家系,干出籽率为25.6和26.5%,出油率27.7和26.9%,亩产油分别为31公斤和32公斤。具有产量高,经济性状优良,花期早,座果率高,抗病力强(病果率都在2%以内)等特点。

油茶品种类型选择及低产林改造综合技术

油茶品种类型选择及低产林改造 综合技术 油茶,又名茶子树,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利用栽培历史逾2000年。茶油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优质食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一般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茶油风味独特,耐贮藏,易被人体吸收。油茶还能通过油脂深加工生产高级保健食用油和高级天然护肤化妆品等。 第一部分油茶良种和品种类型选择 一、油茶的主要物种 山茶属是山茶科中最大的属,目前已知的有238种,其中种子含油率高的种有50多种,但种子含油率高且有一定的栽培经营面积和栽培利用历史的只的10余种,以普通油茶分布最广,其它如滇山茶、浙江红花油茶、攸县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广宁红山茶、茶梨、博白大果油茶、宛田红花油茶和白果南山茶等在一些特定的地方有很好的栽培面积。 二、普通油茶的品种资源 ㈠主要品种群:在悠久的栽培历史进程中,由于自然选择

和人工选择的作用,后代性状分离现象普通而明显,在形态、物候和生产力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性。根据果实成熟期的早晚,可分为3个基本品种群。 1、寒露籽:树冠小,多呈直立形,分枝角度小于30°。叶小而密,果小皮薄,每果种子1-3粒,“寒露”前后果熟开花。出油率30%,抗病力强,产量稳定。 2、霜降籽:树冠大、开张,分枝角度一般在40-60°之间。叶大稍厚,果大皮厚,每果种子4-7粒,有时更多,“霜降”前后果熟开花。出油率25%左右,抗病力中等,产量较高。 3、立冬籽:树冠大、开张,分枝角度大于40°。叶大而稀, 果大,每果种子7-10粒,“立冬”前后果熟花开。出油率22% 左右,抗病力中等。 ㈡农家品种:油茶是异花授粉植物,后代个体之间产生一些变异,在一定的地区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选育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个体群,称为农家品种。主要农家品种有:永兴中苞红球(霜降、寒露之间类型)、巴陵籽(属寒露类型)、衡东大桃(属霜降类型)、珠山红花(属寒露类型), 此外还有安徽的板桥红花、江西石市红皮、湖北鄂东大红果、贵州望漠油茶和广西岑溪软枝油茶。 ㈢优良无性系和优良家系 1、优良无性系 广西林科院一一普桂32、普桂50、岑软2等11个无性系。

最全的植物快速育苗扦插生根繁殖技术

最全的植物快速育苗扦插生根繁殖技术 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技术是近代发展最快的先进快速育苗技术,已成为植物无性繁殖和工厂化育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技术的概述 植物无性繁殖可以使繁殖的植株保持其母本的全部遗传性状,因此无性繁殖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林木、果树、花卉和蔬菜等生产中。无性繁殖方法有扦插、嫁接、压条、分株和组织培养等。其中扦插育苗最为方便,成苗快,成本低,所以能扦插繁殖的植物一般不采用其他无性繁殖方法。 硬枝扦插繁殖是最为传统和简便的无性繁殖方法,能满足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需要。但硬枝扦插育苗只使用于少数容易生根的树种,而大部分树种生根困难。然而,嫩枝扦插方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难生根树种的扦插成活率,逐渐成为扦插研究的方向。嫩枝扦插是在生长季节采取木质化程度较低(半木质化)的带叶嫩枝进行扦插,因为嫩枝扦插穗条比较幼嫩,内源生长促进物质较多,制物质较少,细胞分生能力强,所以生根容易;带叶扦插不仅能进行光合作用,提供生根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而且可以合成内源生长素刺激生根;另外生长季节气温较高,利于插穗迅速生根。 带叶嫩枝扦插对环境条件要求很高,必须创造一个适宜的高湿环境,才能保证插穗在生根前不失水萎蔫和腐烂。创造环境有多种方法,为了控制插条失水保持水分平衡,以前生产中带叶嫩枝扦插一般在塑料大棚或小拱棚内进行,保湿效果较好,但在生长季节这种密闭的插床温度很高,容易灼伤插穗,这就需要遮荫和经常地通风、浇水,遮荫后的低光照减弱了插条的光合作用,而高温下插条的呼吸强度却很高,碳水化合物积累很少,这就影响了生根速度。另外,高温高湿、低光照和通风不良易造成霉菌滋生,影响扦插成活。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带叶嫩枝扦插虽然不需特殊的设备,但管理上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失败,而且育苗工作量大,培育时间长,效率低,成本高。 全光雾插是在露地全光照情况下通过喷雾使插穗表面常保持有一层水膜,确保插穗在生根前相当时间内不致于因失水而干死,这就大大增加了生根的可能性。通过插穗表面水分的蒸发可以有效地降低插穗及周围环境温度,这样一来即使是在夏季扦插幼嫩插穗也不会灼伤,相反强光照对插穗的生根成苗是十分有益的。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过去认为扦插曲不能生根或很难生根的植物扦插繁殖成功,可以替代许多植物的嫁接、压条和分株繁殖。所以,采用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技术不仅生根迅速容易,成活率高,苗床周转快,繁殖应指数高,适宜繁殖品种多,插条来源丰富,可以实现育苗扦插生根过程的全自动管理,节省大量人力,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育苗成本。因此,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技术是一种公认的高效率、高效益的先进育苗技术。枝江市妙可园苗圃(转)。 二、自动控制喷雾装置 插穗生根前保证叶面常有一层水膜,是进行全光雾插的必要条件,目前应用于全光雾插育苗的自动喷雾装置主要由水分传感控制装置和机械喷雾系统 两部分组成。 1、水分传感控制装置 水分传感控制装置从最早的记时式、恒温式、重量式、光电式、电子叶式

植物扦插繁殖技术

植物扦插繁殖技术 扦插是植物繁殖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具有繁殖速度快、易采集、遗传性变化小、管理方便等特点。一般来说,植物一年四季都可以扦插。通常每一树种都有它最适宜的扦插时期,同一树种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环境,扦插技术和扦插时间也不同。 一、扦插时期 1.春季扦插:春季利用已度过自然休眠期的一年生枝条进行扦插,其枝条营养物质丰富,插穗发芽较快,生根慢,要提高枝条的扦插成活率,扦插前应对插穗进行催根处理,使插穗先发根后萌芽,或生根萌芽同步进行。 2.夏季扦插:夏季利用半木质化新梢带叶扦插,但由于夏季气温高、蒸腾快、新梢易失水而萎焉死亡,因而夏季扦插要求降温、保湿,以维持插穗水分平衡。扦插地应遮荫和喷雾。 3.秋季扦插:秋季利用已停止生长的当年木质化枝进行扦插,其枝条发育充实、芽体饱满、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抑制物质还没有完全产生,最适宜期是在尚未落叶生长结束前一个月进行扦插,插穗易形成愈伤组织和不足根,利于安全越冬。 4.冬季扦插:冬季扦插利用打破休眠的休眠枝可直接在地内进行,一般南方常绿树种常在冬季扦插,北方冬季扦插则可在温室内进行。 二、插穗的采集及处理 1.插穗的采集:插穗的采集可结合夏、冬季修剪进行,通常采集中上部枝条。夏季的嫩枝、生长旺盛、光合作用效率高、营养及代谢活动强,有利于生根。冬剪的休眠枝,已充分木质化,枝芽充实,贮藏营养丰富,也利于生根。 2.插穗处理:扦插前按插穗的要求对采集的枝条进行剪截,剪截成单芽、双芽、三年芽或带一段前一年枝的插穗。大多数树适宜将插穗剪成马耳形单斜面切口,利用直插;有的树种木质化较硬,如桂花、茶、槭树等采用楔形双斜面切口,扦插省力,也利于生根;也有的树种,如葡萄、无花果则采用节下平剪,有利于催根。 为提高生根率和扦插成活率,对扦插的插穗要进行处理。(1)浸水处理。用休眠枝作插穗的枝条扦插前要用清水浸泡15~24小时,使其充分吸水,以补充插穗内流失的水分,恢复细胞的膨压和活力。(2)清毒与防腐处理。插穗不干净,插穗切面分生组织细胞已失去生命力,插壤易带菌,这些因素都能使插穗遭受病菌的侵害,引起插穗发病腐烂。通常用300倍波尔多液浸泡插穗30分钟,阴干,或是用0.05%~0.1%浓度的硝酸银溶液浸泡10秒钟,阴干。(3)脱除抑制剂处理。休眠枝插穗内部具有一定浓度的生根抑制剂,因而脱除抑制剂对插穗生根很重要。脱除方法有三种:一是用30~35℃的温水浸泡插穗基部1/3~1/2部位4~12小时;二是用河水或自来水冲洗24小时;三是用酒精,乙醇(浓度为1%)浸泡6小时。(4)生长调节剂及维生素处理。目前常用的有ABT生根粉,它可以使难生根的树种变得容易生根,容易生根的树种大大提高扦插成活率和成苗率,适用于各种木本、草本植物。(5)营养处理。用蔗糖(浓度为2%~10%)和生长素(浓度为5%~10%)混合溶液浸泡插穗基部12~24小时,能取得较好的生根效果。

叉枝圆柏拱棚扦插繁育技术要点浅析

叉枝圆柏拱棚扦插繁育技术要点浅析 作者:张鑫 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20年第09期 摘要叉枝圆柏根系发达、枝叶茂盛、群落集中成片,其灌丛覆盖率高达70%~95%,常用作护坡植物、配植植物、固沙树种、花坛植物、盆栽及绿篱等,因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耐盐碱及抗风沙的特性而深受绿化工作者的喜爱。近年来,叉枝圆柏在北方城镇绿化、沙区防风固沙及造林中被广泛应用。基于此,简要分析叉枝圆柏拱棚扦插繁育技术要点。 关键词叉枝圆柏;拱棚扦插;繁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https://www.360docs.net/doc/db19156851.html,ki.1673-890x.2020.26.038 叉枝圆柏小拱棚扦插繁育技术包括做床、插条剪取与插穗处理、插床消毒、扦插以及后期管理等。小拱棚扦插枝条成活率高,操作更方便,成本更低廉,可以节省人力并降低造林成本。 叉枝圆柏(Sabina vulgaris Antoine)又叫沙地柏、新疆圆柏、臭松,分布在我国内蒙古和西北干旱地区,常生长于多石山坡或沙漠绿洲中;匍匐状灌木,高1 m左右,枝斜向伸展,鲜枝叶揉之有臭味,一年生枝柱形,交互对生或3叶轮生,先端刺尖,中部有矩圆状腺体,交互对生,先端钝或尖锐,背面中部有椭圆形或卵形腺体;雌雄异株,稀同株,雄球花椭圆形或矩圆形,雌球花曲垂或先期直立而后俯垂;球果生于向下弯曲的小枝顶端,熟时褐色、紫蓝色或黑色,三角状球形;有种子2~3粒,种子常为卵圆形,微扁,有纵脊与树脂槽;生于海拔 1 100~ 2 800 m地带的多石山坡,或生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内,或生于砂丘上;耐旱性强,可作水土保持及固沙造林树种[1]。70年代,叉枝圆柏自内蒙古引入北京,现已大量应用于城市绿化。由于北方常绿灌木品种缺乏,叉枝圆柏成为人们十分喜欢的树种。在庭院中可种在房前屋后作基础栽植,或沿挡土墙成丛成行栽植。可以不换土,极耐瘠薄、盐碱和干旱。但经常浇水,长势则更茂盛。叉枝圆柏适生范围大,是良好的荒山造林和园林绿化树种[2]。 1 繁育基地基本情况 繁育基地位于豹子川林场,归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华池分局管辖,地理位置为东经108°27′~ 108°33′,北纬36°18′~36°25′;北接陕西省义正乡,南与东华池林场交界,东与合水县平定川林场交界,西接林镇林场;地貌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類型,地质史上属颚尔多斯地块,是陇东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地势呈北高南低,海拔1 270~1 510 m,相对高差240 m,坡

芳香植物在茶产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芳香植物在茶产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彭华;游艳红;江新凤;李延升;杨普香 【摘要】总结了国内芳香植物在茶产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对芳香植物在窨制香味茶、防虫抑菌、作为茶园有机绿肥和增添观光茶园中景观效果等四个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芳香植物在茶产业上的应用研究方向. 【期刊名称】《蚕桑茶叶通讯》 【年(卷),期】2016(000)001 【总页数】3页(P20-22) 【关键词】芳香植物;茶产业;窨制技术;防虫抑菌;绿肥;观光茶园 【作者】彭华;游艳红;江新凤;李延升;杨普香 【作者单位】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330203;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330203;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330203;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330203;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330203 【正文语种】中文 茶,一指茶树,是以叶用为主的多年生常绿植物;二指茶产品或制品,茶树芽叶及由其制成的饮料[1];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属下分类未定,有乔木、半乔木和灌木三种类型。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茶树的叶子可制茶(有别于油茶树),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间,茶树具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酸性土壤的生长特点。平均气温10℃以上,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

光下生育;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树龄可达一二百年,但经济年龄一般为40~50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起源中心,目前世界上有60个国 家引种了茶树。至2013年,全国已有国家审(认)定茶树品种124个,其中,无性系茶树品种107个,还有一批省级审(认)定茶树品种[2]。 芳香植物是指能从植物组织中提取精油或挥发油或含有能做辛香料及难以挥发的树胶的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的总称[3]。依据芳香植物精油释放器官或部位的不同, 王羽梅将芳香植物划分为香花植物、香草植物、香果植物、香木植物四类[4]。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芳香植物约有3600种。就全球范围而言,芳香植物的开发利用始于公元前4500年的古埃及,当地人从植物中提取精油,利用其杀菌、防腐、医疗、保健等特性,用于治疗疾病、美容以及保存尸体。利用其净化环境、健康保健、入药治病、香料和食品等功能,主要应用在园林绿化、工业、农业和医药上[5~7]。江西的自然环境适合于多种植物的生长,境内蕴藏着丰富的芳香植物资源。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江西境内已发现并有记载的芳香植物有98科,760多种,其中包括自然野生,传统栽培和从境外引种成功的种类[8]。 1.1 利用芳香植物窨制再加工茶,增加茶叶香气 香味茶是以各种茶叶为原料,采用混合或微胶囊包埋等技术,添加鲜花、水果香料或植物香料窖制而成的一类具有花果香味的茶叶产品[9]。最早试制香味茶是在清 朝咸丰年间(1851~1861年)[10]。常用窨制方式有:箱窨、囤窨、堆窨[11]。茶 叶上香味是利用茶叶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和香花吐香能力使茶叶吸附花香。常见的香花植物如茉莉花[12]、栀子花[13]、桂花[14]、金银花[15]、白兰[16]、柚子花[17]等已应用在窨制茶叶当中,还有香果植物如苹果[18]、猕猴桃[19]、桑椹[20]、枸杞[21]等也已应用在茶叶上。随着窨制技术的成熟,窨制工艺也在不断完善。1.2 利用芳香植物做茶园的天然生态防虫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化学农药的危害,从而更倾向于应用生物

10种贵州狭限分布植物的种苗扩繁与栽培试验研究

10种贵州狭限分布植物的种苗扩繁与栽培试验研究 邹天才;黄彩梅;周洪英;刘海燕 【摘要】报道了贵州10种狭限分布植物种苗繁育与扩大栽培的研究结果:小黄花 茶(Camellia luteoflora),美丽红山茶(C.delicata)、冬青叶山荼(C.ilicifolia)、狭叶瘤果茶(C.neriifolia)、长柱红山茶(C.longistyla)和贵州石笔木(Tutcheria kwerchowensis)的播种出苗率分别为30.5%、70.0%、50.0%、53.0%、70.0% 和49.0%,其成苗数与出苗数的比值分别是51.7%、89.7%、89.7%、83.8%、87.5%、和71.0%;黄平槭(Acer huangpingense)、贵州槭(A.guizhouensis)、雷公山槭(A.legongshanensis)和红脉槭(A.rubronervium)的出苗率分别达60.3%、65.2%、72.0%和61.0%,其成苗数与出苗数的比值分别为99.0%、95.0%、99.2%和50.1%.采用种子田间播种育苗、枝条扦插繁殖的方式进行种苗扩繁试验研究,按植物系统发育类群分为1.械树属4种、2.山茶属5种、3.石笔木属1种等3个组别,分别测定,扩繁系数为0.93~1、0.93~1和1,苗木产出周期2~3年,并通过试 验研究提出了应用栽培技术的优化配套方案. 【期刊名称】《种子》 【年(卷),期】2007(026)007 【总页数】5页(P52-56) 【关键词】贵州;10种狭限分布植物;种苗繁育;扩大栽培 【作者】邹天才;黄彩梅;周洪英;刘海燕 【作者单位】贵州省植物园,贵阳,550004;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阳,550004;贵州省植物园,贵阳,550004;贵州省植物园,贵阳,550004;贵州师范大学,贵阳,550001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 1.1 中国观赏植物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从十六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就到中国采集植物标本,在1839~1938年的一百年的时间内,西方国家从中国引走了数千种植物,目前,仅爱丁堡植物园就保存了中国原产的植物1500多种,我国观赏植物能够在世界园林中确立如此高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观赏植物为我国特产,如山茶花(Camellia japoica)、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牡丹(paeonia suffructicosa)、银杏(Ginkgo biloba)、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nobcides)、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猬实(Kolkwitzia amabilis)等等;②世界上许多重要观赏植物的分布中心在中国,如槭属、山茶属、百合属、石蒜属、含笑属、木犀属、丁香属、报春属、竹类植物、兰科植物、蔷薇属等;③世界许多重要观赏植物品种的形成都离不开中国植物,中国的月月红和香水月季是现代月季最重要的亲本,没有中国的月月红就没有周年开花的现代月季,没有中国的香水月季就没有现代月季的芳香气息;中国的高山杜鹃(Rhododen-dron)是形成杂种常绿阔叶杜鹃的亲本,英国人常说“没有中国的杜鹃花,就没有英国的园林”;中国的金花茶是培育黄色茶花的亲本;其它著名的种类还有报春属、兰属、绣线菊属、落新妇属等。 1.2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世界有植物种类约30万种以上,我国有3万多种植物,约占1/10,其中苔藓植物106科,占世界科数的70%;蕨类植物52科,2600种,分别占世界科数的80%和种数的26%;木本植物8000种(包括种、变种、变型和栽培种),其中乔木约2000种。全世界裸子植物共12科71属750种,中国就有11科34属240多种。针叶树的总种数占世界同类植物的37.8%。被子植物占世界总科、属的54%和24%。 经过近30年的调查和研究,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基本搞清,全世界观赏植物约有3万种,常用的约6000种;我国原产的观赏植物约1~2万种,常用的约2000种。 1.3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研究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传统保存方法主要有原地保存和异地保存两种,超低温保存和核心种质构建是近年才开始的新技术。 1.3.1原地保存(conservation in situ) 指将种质资源在原生地进行保存,又称就地保存。设立植物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区是主要形式,目前,全国各地建立的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地理标识、生境/物种保护区、景观/海景保护地、自然资源保护地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1.3.2异地保存(conservation ex situ) 指将种质资源迁移出原生地栽培保存,又称迁地保存。异地保存的主要形式有国家和地方建立的植物种质资源库、植物良种基地收集区(圃)、植物园、树木园及种子资源贮藏库等。 1.3.3超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 是指将植物活体材料在超低温条件下(-196℃)长期保存,待需要的时候将其恢复到常温状态,并确保其正常生长的一套技术。种质资源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是由cryo 和preservation组成,从词义看,低温所涉及的温度范围是不确定的。习惯上,人们将-80℃以下的低温称为超低温,干冰温度(-70℃)称为极低温,低温则从4℃往下推(李广武等,

贵州20种乡土园林植物的原生境状况及栽培繁殖试验

贵州20种乡土园林植物的原生境状况及栽培繁殖试验 刘海燕;邹天才;周洪英;李媛媛 【摘要】The original habitat and protection status of 20 selected local landscape plants according to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principle of their rare featur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value were surveyed and their marketizatio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was evaluated by using product index grade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cultivation and propagation test to effectively protect and rationally utilize plant germplasm resour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20 local landscape plants in rare or imminent danger status are protected basically and are in good growth status, the emergence rate of seed propagation and survival rate of cuttage propagation of 20 local landscape plants are 33%~90%and 42%~88% and the cultivation propagation coefficient and producing period are 0. 62 ~ 0. 97 and 3 ~ 4 a. Camellia,Tutcheria, Acerand Machilus nanmu are good for bulk propagation, which can be utilized in production.%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植物种质资源,根据贵州乡土特色植物的珍稀特性和开发利 用价值比较优势原则,筛选了贵州20种乡土园林植物,对其原产地生境及保护现状 进行了调查,进行了引种栽培繁殖试验,并采用产品指标等级评价方法对其市场化开发应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种乡土园林植物都处于稀有或濒危状态,但基本得 到了保护,生长状态良好.经引种栽培与繁殖试验,20种供试植物中,种子繁殖出苗率 为33%~90%;扦插繁殖存活率为42%~88%;栽培繁殖系数为0.62~0.97;产出周期为3~4a.山茶属(8种)、石笔木属(2种)、槭树属(4种)和道真润楠等较适合批量繁殖后供生产上利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