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的扎捆技法

扎染的扎捆技法
扎染的扎捆技法

扎染的扎捆技法

扎染的扎捆技法

捆扎的技法有很多种,大致致可分为捆扎,缝绞和夹扎三大类,其中每大类在又有不同的变化,此外还有三种扎法的综合应用及一些自由的扎法。

捆扎法

捆扎法是将织物按照预先的设想,或揪起一点,或顺成长条,或做各种折叠处理后,用棉线或麻绳捆扎。

圆形扎法:

将织物揪起一点,用线绳扎紧,可扎成同样

大小的花纹,也可由小到大排列。这是一种

简单的方法,可制作窗帘或裙料。

折叠扎法:是扎染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法,对折

后的织物捆扎染色后成为对称的单独图案纹

样;一反一正多次折叠后可制成二方连续图案

纹样。

如常见的蝴蝶图案即采用折叠扎法制做

缝绞法

缝绞法是用针线穿缝绞扎织物以形成防染,针法不同形成的效果不同。这是一种方便自由的方法,可充分表现设计者的创作意图。

平针缝绞法

平针缝绞法可形成线状纹样,可组成条纹,

与可制作花形、叶形。用大针穿纯棉线,

沿设计好的图案在织物上均匀平缝后拉

紧。

卷针缝绞法

利用针与布的卷缝可得到斜线的点状纹样。

将织物对折,如图卷缝;

用画粉画圆形,捏起双层卷缝后拉紧。

夹扎法

夹扎法是利用圆形、三角形、六边形木板或竹片、竹夹、竹棍将折叠后的织物夹住,然后用绳捆紧形成防染,夹板之间的织物产生硬直的“冰纹”效果,与折叠扎法相比,黑

白效果更分明,且有丰富的色晕。

折线夹扎法:

用屏风折折叠织物,用条状木板斜夹捆扎木板

两头,可做成连续图案

其它扎法

综合扎法:将捆扎,缝绞及夹板等多种技巧

综合应用,不同的组合可得到丰富多彩的效

果。

扎、缝、夹结合

将织物对折再以对折;

夹住两个角;

缝叶形;

扎圆花

任意皱折法

任意皱持法又称大理石花纹的制作,是将织物做任意皱折后捆紧,染色;再捆扎一次再染色(或做由浅至深的多次捆扎染色),即可产生似大理石纹理般的效果。

在扎染制成品完工后,本公司的部份产品还采用了一些其它的技艺让产品更具艺术的魅力。这些技艺有手绣,手绘,刺绣,刺字,挑花。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

一、教学方法:欣赏、讲授、演示与图案设计及手工制作相结合。 二、教学目的:中国手工艺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扎染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民间印染形式,它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蕴藏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具有独特的视觉语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扎染手工艺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特征,开阔眼界、陶冶情操,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欣赏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才能。 教学要求:正确掌握扎染的制作基本技法,了解扎染的历史及其发展动向;掌握扎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重点:扎染设计制作工艺步骤。 四、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与制作技巧。 五、教具与学具的准备:扎染的实物及图片、白棉布或白丝绸、棉线、剪刀、染锅、电炉、水桶、染料、固色剂等。 六、课时分配 七、教学步骤 第一章扎染的概述 教学目的: 通过扎染理论的讲授使学生对民间扎染的历史、发展、演变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扎染作品,使学生体验扎染艺术的魅力,引发他们对扎染的兴趣。 教学要点: (1)扎染的发展历史 (2)扎染的现状 (3)扎染的特色与成品欣赏 (4)扎染传承意义 学习方法: 以理论讲授为主。并贯穿扎染艺术的成品欣赏。

第一节扎染的简介和发展历史 一、扎染的发展历史 1、扎染的简介: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它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先将织物进行捆扎然后进行染色。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易着色,另外由于在染色过程中被捆扎的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压力,被色浆浸渗的程度也不同,因此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的艺术效果。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花”和“底”之间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自然天成,生动活泼,克服了画面、图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 扎染所得的图案纹样是一般印花工艺无法得到的,它不仅体现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整体美,更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人们通常把它称为“没有针线的刺绣”、“不经编织的彩锦”。 2、扎染发展历史: 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该工艺始于秦汉,兴于魏晋、南北朝,风盛唐代,至北宋仁宗皇帝,因扎染服装奢侈费工,下令禁绝,使中原扎染工艺一度失传。东晋时,此种工艺已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鹿胎紫缬"和"鱼子缬"图案。隋唐时期,绞缬更是风靡一时,史料记载的绞缬名称就有"大撮晕缬、玛瑙缬、醉眼缬、方胜缬、团宫缬"等。在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绞缬织物上的针眼和折皱至今仍依稀可见,显示了唐代高超的绞缬技术。北宋初,绞缬工艺仍然盛行。但在宋仁天圣年间,惟有兵士方可穿戴缬类服装,民间禁止使用缬类制品,这项规定直到南宋时期才被废除。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达到很高的水平,出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 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1959年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土了公元384年的扎染实物;1969年又在这里出土了公元683年的扎染实物,并且在这件扎染实物上可以看出当时的缝制方法。而这件实物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扎染实物。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最古老的扎染技艺发源国。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了染色工艺的物理、化学作用,使织物上呈现出特殊的﹑无级层次的色晕效果,它是我国古代印染技术的一个巨大成就。现今,这种传统工艺得到了许多艺术家和印染工作者的重视。他们在旧有的绞缬工艺基础上,结合新材料、新工艺,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古老的扎染工艺重新焕发青春。

美丽的扎染教学设计

《美丽的扎染》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引入主题(1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扎染工艺的特点,知道是我国民间特有的印染方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2、在欣赏民间扎染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发现---认识---思考---动手制作---体验乐趣的过程,感受扎染的魅力。 【教学重点】 1、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难点】 1、理解扎染的概念。 2、了解扎染的制作过程。 【教具准备】: 1、载有“问题”的幻灯片。 【活动设计】 一、情境导入,欣赏感受。 师:孩子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着的这块桌布,漂亮吗? 师:你看老师今天的这件衣服如何? 师:你们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这种民间工艺叫什么?你想了解它吗?

师:今天,我想请大家效仿民间艺人的手法,制作扎染作品,品读扎染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扎染世界。 二、方法指导,拓展思维。 (一)、初步感知,自主探究 1、欣赏扎染作品,让学生讨论看完这些扎染作品,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自己做,你想怎么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介绍扎染工艺。 扎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是一种很古老的纺织染色工艺。 3、孩子们探究扎染的方法,并学会自己总结。 (二)、观察分析,深入领会 1、学生说出自己在扎染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探究扎染的基本方法,为制作做准备。 (1)、小组之间讨论查到的资料,讨论扎染方法。 (2)、请同学们说一说。 (3)、大家一起总结扎染的方法。 三、总结。 课后反思:大家对扎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五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了两年的学习,在方法上已经能独立的思考。今年,我让同学们在新课题开始之前自己预习,提出问题,通过这第

扎染教案 (1)

《扎染》教案 师大附中马丽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与比较,了解扎染工艺的 制作过程及方法。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和理解扎染工艺的美感、功用及人文价值; 2、能力目标:汲取扎染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巧用身边易于寻 找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民间扎染工艺方法,仿民间艺术制作一块方巾。 3、情感目标:着力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对民间传统 工艺的热爱。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受材料的特性,紧紧围绕“扎”字有序地进行设计制作活动,体验扎染过程中色彩的肌理和色晕所带来的自然朦胧的美。即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运用布料、和绳线等媒材进行实践操作, 并按自己的审美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 难点:染出美丽纹样的关键——扎 三、教具:多媒体,实物展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大家看这两块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教师出示几块扎染布,请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扎染布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将图案染上去的吗? (二)新课讲授: 1、这种技法有着悠久历史,现在以我们周城白族最为著名,虽然我们没有条件亲身去那里感受这种传统工艺的技法,但老师给同学们找到了相关的视频,我们先来通过视频,初步去感受这种传统工艺所带来的艺术魅力。(通过视频内容提高学生习兴趣,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给生活带来的美好感受) 2.通过这段视频,大家因该已经知道,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这种民间传统工艺技法叫---扎染并引出课题“扎染” 思考什么是扎染?课件出示扎染的定义。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由定义中了解扎染的工具材料、方法步骤。并使学生明确,扎是为了“防染”,扎法不同染后的效果也不同。) 2、历史发展: 扎染有着悠久历史。起源于黄河流域。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 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是出于新疆地区公元408年东晋时期。目前,在我国以白族扎染最为著名扎染是最原始、最朴素的手工艺术,

扎染心得体会

扎染心得体会 扎染学习心得报告 近日学校为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传承非文化物质遗产特意邀请了非文化物质传承人来我校指导教学,有幸我接触了一种我以前听过、看过,但从未真正体验过一种艺术扎染。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的基本情况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扎染大致分为四个步骤:扎染制作、染前处理、捆扎染色、染后处理。当我切身体验扎染的整个过程时不仅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更让我深深地懂得了扎染的价值,我想扎染独特的工艺表现效果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二、深入探讨扎染的制作技法及经验 《一》制作扎染技法 捆扎法: 捆扎法是将织物按照预先的设想,或揪起一点,或顺成长条,或做各种折叠处理后用棉线或麻绳捆扎。 圆形扎:将织物揪起一点,用线绳扎紧,可扎成同样大小的花纹,也可由小到大排列,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折叠扎法:是扎染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法,对折后的织物捆扎染色后成为对称的单独图案纹样一反一正多次

折叠后可制成二方连续图案纹样。 平缝绕扎法:即可形成线性条纹又有圆形扎法的机理,是最普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平针绕扎法五角星 1、缝绞法 缝绞法是用针线穿缝绞扎织物以形成防染,针法不同形成的效果不同。这是一种方便自由的方法,可充分表现设计者的创作自由。 平针缝绞法:平针缝绞法可形成线状纹样,可组成条纹也可制作花形、叶形,用大针穿纯棉线,沿设计好的图案在织物上均匀平缝后拉紧。 卷针缝绞法:利用针与布的卷缝可得到斜线的点状纹样。将织物对折,如图卷缝。用画笔画圆形,捏起双层卷缝后拉紧。 成品 《二》扎染技法所得经验 1、若染出后视觉冲击力不强 解决办法:需要改进的就是轮廓使用两排紧密的平缝,使得线条变粗,来增强视觉冲击力。 2、面与面的构成混入了轮廓线 解决办法:这是由于捆绑时没有捆到缝线处,改进方法就是轮廓线用两排或三排紧密的平缝,之后就要细心捆绑。

(6)扎染教案

(6)扎染教案 第一章扎染的概述 教学目的: 通过扎染理论的讲授使学生对民间扎染的历史、发展、演变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扎染作品,使学生体验扎染艺术的魅力,引发他们对扎染的兴趣。 教学要点: (1)扎染的发展历史 (2)扎染的现状 (3)扎染的特色和成品欣赏 (4)扎染传承意义 学习方法: 以理论讲授为主。并贯穿扎染艺术的成品欣赏。 第一节扎染的简介和发展历史 —、扎染的发展历史 IS扎染的简介: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它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先将织物进行捆扎然后进行染色。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易着色,另外由于在染色过程中被捆扎的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压力,被色浆浸渗的程度也不同,因此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的艺术效果。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肿花”和“底”之间往往还呈现出一定

的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自然天成,生动活泼,克服了画 面、图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 扎染所得的图案纹样是一般印花工艺无法得到的,它不仅体现了艺术 和技术完美结合的整体美,更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辉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人们通常把它称为“没有针线的刺绣”、“不经编织的彩锦”。 2、扎染发展历史: 扎染,又称绞纟飙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该工艺始于秦汉,兴于魏晋、南北朝,风盛唐代,至北宋仁宗皇帝,因扎染服装奢侈费工,下令禁绝,使中原扎染工艺一度失传。东晋时,此种工艺已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鹿胎紫纟颉“和“鱼子城”图案。隋唐时期, 绞纟颉更是风靡一时,史料记载的绞颂名称就有“大撮晕纟颉、玛瑙纟颉、醉眼纟颉、方胜颂、团宫纟颉“等。在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绞纟颉织物上的针眼和折皱至今仍依稀可见,显示了唐代高超的绞颂技术。北宋初,绞颂工艺仍然盛行。但在宋仁天圣年间,惟有兵士方可穿戴颂类服装,民间禁止使用纟颉类制品, 这项规定直到南宋时期才被废除。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达到很高的水平,出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1959年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土了公元384 年的扎染实物;1969年又在这

《小扎染》教案

二年级上册 第七课小扎染 教学重点: 能灵活的掌握并运用“扎”和“染”的关系来制作出美丽的扎染饰品。 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扎染的奇妙效果,了解扎染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喜爱。 教学准备: 课件、白布、颜料、绳、水粉笔、范作衣服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提问导入: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这件衣服好看吗?哪里好看?颜色和花纹可是老师自已设计并制作的,棒不棒?想不想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其实老师就是运用了咱们民间的一种印花技艺叫“扎染”,虽然它不光只属于贵州,但也算得上咱们贵州民间的一种印花特色。今天这节课就和老师一起来学习怎样制作“小扎染”。 2、揭示课题:民间印花技艺——“小扎染”。并领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两遍。 二、欣赏感受、拓展思维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生活的多姿多彩也离不开扎染的装扮和点缀,下面就和老师一起来看看老师在咱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找到了用扎染装饰的饰品吧! 1、课件展示:有老师自制的扎染小方布,有用扎染制作成各种装饰品如:衣服、围巾、桌布、烛台等学生集中欣赏。并提问老师自制的扎染小方布跟老师衣服上的颜色和花纹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2、老师提问:小朋友们欣赏完了这么多扎染小饰品是不是感觉咱们的民间艺术是那样的伟大和奇妙。 3、老师提问:想不想知道这么多美丽奇妙的花纹是怎样形成的?先别急跟老师一起学一下扎染的小儿歌,聪明的小朋友就会知道美丽的图案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了!三、儿歌欣赏: 老师领导学生学习儿歌并有感情的朗读两遍。 四、探究新知:

儿歌里说“不用涂不用画、奇妙的花纹出来了”到底奇纱的花纹怎样形成的呢?咱们小组自已观察! 提问:1、扎布的绳是活结还是死结,绳容不容易打开? 2、绳扎得紧不紧? 3、折开后你还发现了什么奇特的地方没有? 观察完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回答,如:花纹是怎样形成的?颜色是怎样染的?是先扎布还是先染颜色?先扎布有什么作用?被绳扎到的地方有没有被染上颜色?等等五、探究创作: 经过了咱们自已的观察,现在老师就想请你们自已观察的步骤和方法来试着做一次小扎染!看看能不能也做出美丽的图案出来! 做完后,抽小朋友自已说说小扎染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同时引导小朋友发现作品中不足的地方,并怎样解决。 六、教师演示: 看见你们做了这么多的扎染小样品,老师也忍不住想来做一做,小朋友们注意看看老师的方法和步骤。 演示完后,激励学生还想不想再做一次? 七:拓展延伸: 如果老师再给你们一次制作的机会,你会有什么奇特的想法没有?如:在折布上、染颜色上!有没有更加奇特的想法! 抽一到两位学生展示自已的奇特想法! 八、作业: 1、小朋友们开动自已的聪明的小脑袋,创造出更多奇特的花纹出来! 2、老师巡视,及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 九:作业展评: 1、展示:将学生的作业集中展示在台上挂好! 2、评价: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它! 3、如果这幅作品送给你,你会怎么利用它? 十:总结: 扎染也算是我们贵州民族的一颗璀璨之星,为了使它更加发扬光大,咱们长大以后一定要努力创新并合理运用,让扎染艺术把我们的世界染得更加多姿多彩。

扎染校本课程纲要

扎染校本课程纲要 一、校本课程概述: 扎染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种类,是中国民族文化几千年来积淀的艺术结晶,有着其他工艺无法达到和代替的特殊的效果之美。传统的手工扎染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功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且制作工艺简便、有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扎染的历史、文化、特点以及扎染的分类,发现我国少数民族扎染艺术精品。 2、知道扎染画面的构成是以点、线、面三要素为主。 3、掌握基础的点的扎染练习。 4、掌握基础的线的扎染练习。 5、掌握基础的面的扎染练习。 6、掌握扎染制作方法并能独自设计制作扎染丝巾和壁挂等艺术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扎染艺术的魅力,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对我国扎染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意识。 2、体验扎染艺术带来的快乐,获得对扎染的制作、创作的持久兴趣、增强民族崇敬、自豪感。 3、在扎染艺术的制作过程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特色,培养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 4、多观察生活,借助扎染艺术这一媒介展现出来,培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态度,激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工艺的意识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扎染设计制作工艺步骤。 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与制作技巧。 四、有效推进课程的措施 本课程既独立成为课程,又是美术教育课程的补充和延伸。要求参与学生热爱美术,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四至六年级学生以选修的形式在专用教室展开教学活动,隔周2课时。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遵循审美规律,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拓展到美术文化的学习,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想象,通过欣赏、比较、讨论、创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感受工艺文化的博大。 2、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指导合作交流的方法。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战胜遇到的困难,培养耐心、细心的良好品质。 3、民族工艺的学习应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通过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展览、欣赏等方式,了解扎染的历史、文化、特点以及分类。

美丽的扎染教案

美丽的扎染教案 教学过程.5.1 第一学时 【导入】情境导入,欣赏感受。.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非常漂亮的围巾,大家看看这些围巾的布料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一件?为什么?(生观看并回答)师:你们说的真好。谁能猜猜,这些漂亮的花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教师介绍: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是我们中国古老的一种扎染方法,用捆扎的方法,将花布蘸上漂亮颜色,就可以做成漂亮的花布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美丽的扎染世界。 板书:美丽的扎染 【活动】探索交流,初步感知。.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探究,老师很想知道你们对这种美丽的民间艺术了解多少,现在请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才华,看看谁的阅历最丰富,知识面更宽广,好吗? 好现在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知识,一会我们来小组汇报一下。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说一说。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刚才我们一起探究了扎染的历史,了解了扎染的概念,讨论了扎染的方法。在刚才有的同学对我说,老师,扎染太漂亮了,我们很喜欢扎染,现在,我们就一起做个小小设计师,看看谁制作的扎染花布最漂亮。(一)自主合作探究 1、出示幻灯,请学生大声朗读要求。(出示幻灯片) (1)根据桌上是材料,工具,参照教材,找出扎染的制作方法。(2)2人一组,尝试扎染。 (3)组内交流,扎染的制作方法,并将其简要的写在纸上。 2,动手捆扎 师:好,现在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材料,怎样用这些材料把布捆扎好呢?动手试一试! (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制作过程。) 师:老师刚才发现大家都把纸手帕捆扎成了自己喜欢的形状,有的同学还不知道怎样才能扎好,下面我们来跟着教学视频学一学,仔细观看,看看你的捆扎方法合不合理,有哪些地方需要再改进一下。 (播放捆扎过程视频) 师:看完之后相信同学们都学会该怎样捆扎了,请捆扎好的学生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说一说你的做法。学生展示自己的捆扎方法和成果。 师:你们真聪明,能干。想出了许多捆扎的方法,还扎出了自己喜欢的造型,现在,我们就可以开始调色染色了。 3、染色并总结 师: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的作品染上你喜欢的颜色,开始吧。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先尝试制作,再总结方法。) 师:老师看见有很多小组的作品已经制作完成了,制作完的小组可以根据自己刚才的制作过程尝试着简要的总结一下制作步骤,用笔写下来。(请同学简要的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基本都已经制作完了,那位同学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总结的制作

扎染教案

扎染教案

—扎染 滕州市第二中学石岩

课业类型:高中美术鉴赏工艺模块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教师: 石岩 【教材分析】 扎染是我国传统印染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据历史记载,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时至今日,在云南的大理,湖南的凤凰,四川的自贡等地都大量制作、使用或出售扎染艺术品。通过学习手工扎染,也可使学生认识到扎染艺术是世界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保护人类艺术遗产和古老手工艺术、继承和发展世界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手工扎染的含义、艺术特征和基本扎结技法、染色技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体会扎染的基本技法,同时又能巧妙的和文化衫的设计相融合,从而锻炼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手工扎染,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正确认识它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手工扎染的基本扎结技法、染色技法。 【教学难点】 在体会“扎”、“染”基本技法的同时,和文化衫相结合,印染出具有设计感的作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棉布、线、染料、剪刀、染锅、搅拌棒、手套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魔术:现场制作一件扎染文化衫 (二)导入课题:《七彩霓裳斑斓水色——扎染》 二、扎染简介 (一)定义: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 (二)原理:织物在染色时部分扎结起来使之不能着色(三)历史:秦汉开始流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一直沿用三、扎染制作流程

扎染优秀教案

《扎染》教案 师大附中马丽娜一、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与比较,了解 扎染工艺的制作过程及方法。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和理解扎染工艺的美感、功用及人文价值;2、能力目标:汲取扎染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巧用身边易于寻找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民间扎染工艺方法,仿民间艺术制作一块方巾。3、情感目标:着力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对民间传统工艺的热爱。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二、教案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受材料的特性,紧紧围绕“扎”字有序地进行设计制作活动,体验扎染过程中色彩的肌理和色晕所带来的自然朦胧的美。即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运用布料、和绳线等媒材进行实践操作, 并按自己的审美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 难点:染出美丽纹样的关键——扎 三、教具:多媒体,实物展示 四、教案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大家看这两块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教师出示几块扎染布,请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扎染布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将图案染上去的吗? (二)新课讲授:

1、这种技法有着悠久历史,现在以我们周城白族最为著名,虽然我们没有条件亲身去那里感受这种传统工艺的技法,但老师给同学们找到了相关的视频,我们先来通过视频,初步去感受这种传统工艺所带来的艺术魅力。(通过视频内容提高学生习兴趣,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给生活带来的美好感受) 2.通过这段视频,大家因该已经知道,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这种民间传统工艺技法叫---扎染并引出课题“扎染” 思考什么是扎染?课件出示扎染的定义。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由定义中了解扎染的工具材料、方法步骤。并使学生明确,扎是为了“防染”,扎法不同染后的效果也不同。) 2、历史发展: 扎染有着悠久历史。起源于黄河流域。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 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是出于新疆地区公元408年东晋时期。目前,在我国以白族扎染最为著名扎染是最原始、最朴素的手工艺术,它的扎结方法很多,效果也很多样,不到最后工序不知道它的真面目,致使扎染手工艺被倍受关注。

扎染的制作方法教案

扎染的制作方法教案 教材分析: 扎染与蜡染都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本单元就是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多元文化,使学生意识到绘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表现艺术,制作起来又简单,所以学生会很感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掌握扎染与蜡染的表现技法。 3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其表现的欲望。 教学重点:对扎染与蜡染艺术的美感体验及表现技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自主表现与创造力的体验。 总课时数:3课时 课时:2课时 课业类别:绘画表现课 教材分析: 扎染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染色工艺。通过扎捆与染色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纹样。本课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充分感受扎染的天然合成之美。 教学目的: 1.了解感受扎染艺术的形式美感,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2.通过自身的体验,了解扎染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扎染艺术美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 教学准备: 教具:丝巾,生宣纸、水粉色、毛线、调色盘、毛笔、剪刀、胶水。 学具:生宣纸、水粉色、毛线、调色盘、毛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欣赏丝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块丝巾,看它与其他丝巾有什么不同 2.小结:这种效果是进行了扎染的方法制作的。你想了解我们民间扎染艺术吗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欣赏并制作。板书课题——扎染剪贴。 三.新授 你们认为这种染色美吗它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这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染色工艺——扎染,撮起或折叠的被印材料经过紧紧的、不同花色的绑扎或缝扎,在用色浸染时,紧皱处不能渗入色水,就可以在材料上留下有趣的花纹。你们想学吗下边我们一块来欣赏老师是怎么制作的,教师示范:(一)撮扎: 1.将纸撮起 2.用毛线缠绕

最新整理小学生扎染课程教案上课讲义

一、教育目标 【常识与技能】了解手艺扎染的意义和艺术特色,把握手艺扎染的进程。 【进程与办法】经过演示解说与学生实习相结合,进一步体会手艺扎染的办法,增强学生的着手与创造才能。 【感爱情绪与价值观】经过学习手艺扎染,进一步了解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培育学生对民间传统技术的酷爱。 二、教育重难点 【教育要点】 把握手艺扎染的扎法和染色技法。 【教育难点】 在体会扎、染根本技法的一同,运用所学办法独立创造一幅著作。 三、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棉布、线、染料、剪刀、手套等 四、教育进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展现老师身上佩带的一件具有民族特色的饰品,引导同学们调查,测验找出这一饰品。把围巾展现给咱们看,调查并提出疑问,同学们考虑老师身上的围巾和同学们常常戴的围巾有啥不同之处?同学答复老师总结:你们都了解这种印花技艺吗?想不想学呢? 引出课题: 让咱们感触一下民间的技术-手艺扎染

活动二:新课教学 (一)直观感知 扎染著作在哪些地方能够寻觅到呢?下面咱们一同来观看一段视频(课件展现)观看文明大百科-白族扎染视频,经过观看视频发现了啥?啥是扎染艺术? 学生答复老师总结:PPT 展现扎染:“扎染”是湘西具有特色的纺织染色艺术,早在东晋南北朝时咱们就把“扎染技术”运用到衣裙服装上,距今已有2000年的前史了,手艺扎染发展到今日已形成了共同的文 明。是一种陈旧的民间艺术,古时被称为绞染,主要以线、绳的捆与绑来起仿染效果。在咱们现代的生活中也存在很多扎染艺术,下面咱们一同来感触下。 (二)具体剖析 老师手中预备了一些制造好的扎染著作,稍后分发到每个小组手里,同学们能够翻开手中制造好的扎染小制品,仔细调查让猜一猜哪些是用针缝制的,哪些是捆起来的?评论是先扎在染还是先染后扎?学生答复老师总结:咱们刚刚经过剖析手中的小扎染关于他的制造有了一些见地,那么是不是这么制造出来的呢,下面同学们就跟从老师一同来完成一个小扎染吧。 (三)演示解说 制造之前咱们先来认识一下制造扎染的东西。分为根本东西(各种类型的针、顶针、小剪刀、镊子、夹子、电炉或煤气炉、搪瓷盆或不锈钢盆、电熨斗)和必备材料(白棉布或丝绸各种材质的线和绳、直接染料或酸性染料、食盐等)材料预备好,咱们就能够着手制造了。扎染进程:描写图稿——扎结——染色——水洗——拆线——后处理。

扎染心得体会

篇一:扎染学习心得报告 扎染学习心得报告 近日学校为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传承非文化物质遗产特意邀请了非文化物质传承人来我校指导教学,有幸我接触了一种我以前听过、看过,但从未真正体验过一种艺术扎染。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的基本情况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扎染大致分为四个步骤:扎染制作、染前处理、捆扎染色、染后处理。当我切身体验扎染的整个过程时不仅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更让我深深地懂得了扎染的价值,我想扎染独特的工艺表现效果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二、深入探讨扎染的制作技法及经验 《一》制作扎染技法 捆扎法: 捆扎法是将织物按照预先的设想,或揪起一点,或顺成长条,或做各种折叠处理后用棉线或麻绳捆扎。 圆形扎:将织物揪起一点,用线绳扎紧,可扎成同样大小的花纹,也可由小到大排列,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折叠扎法:是扎染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法,对折后的织物捆扎染色后成为对称的单独图案纹样一反一正多次折叠后可制成二方连续图案纹样。 平缝绕扎法:即可形成线性条纹又有圆形扎法的机理,是最普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平针绕扎法五角星 1、缝绞法 缝绞法是用针线穿缝绞扎织物以形成防染,针法不同形成的效果不同。这是一种方便自由的方法,可充分表现设计者的创作自由。 平针缝绞法:平针缝绞法可形成线状纹样,可组成条纹也可制作花形、叶形,用大针穿纯棉线,沿设计好的图案在织物上均匀平缝后拉紧。卷针缝绞法:利用针与布的卷缝可得到斜线的点状纹样。将织物对折,如图卷缝。用画笔画圆形,捏起双层卷缝后拉紧。 成品 《二》扎染技法所得经验 1、若染出后视觉冲击力不强 解决办法:需要改进的就是轮廓使用两排紧密的平缝,使得线条变粗,来增强视觉冲击力。 2、面与面的构成混入了轮廓线 解决办法:这是由于捆绑时没有捆到缝线处,改进方法就是轮廓线用两排或三排紧密的平缝,之后就要细心捆绑。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1 活动目标 1、继续了解民族工艺——扎染,在初步尝试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扎染制作活动。 2、体验制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第一次制作的幼儿作品展示 2、各种形状的布、橡皮筋 3、红、黄、蓝、绿四色颜料盆,清水桶,抹布 4、剪刀,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第一次制作的作品展示 1、谁的作品扎染成功了,为什么?(扎紧了) 2、谁的作品没有扎染成功,为什么?(没扎紧) 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橡皮筋扎的紧一点?(可以多绕几根)

(二)欣赏老师的第二次制作 1、为什么会一朵花上出现几圈花纹?(扎了几圈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2、为什么会出现几朵花?(扎几次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三)老师提示 1、如果染完颜色后,橡皮筋拆不开可尝试用剪刀 2、制作完成后,用清水洗手,并擦干。 (四)幼儿尝试扎染制作活动过程 (五)作品展示 幼儿说说最喜欢的作品,为什么?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染纸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信心。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 小百科: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2 【设计意图】根据本班课题计划,最近一直在进行扎染系列活

扎染教案――美丽的布

美丽的布 活动名称:美丽的布 活动目标:1.欣赏各种扎染作品,感受美。 2.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扎染的方法,从而完成扎染小作品。 3.培养幼儿对色彩认知的能力和创造力以及想象力。 活动重点:能灵活掌握扎染的方法 活动难点:在实践中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各种布、不同的颜料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们见过好看的花布吗?它们为什么这么好看? 二、基本部分 1.欣赏扎染作品 师:老师手里拿的这块小手绢好看吗?这个小手绢上的花纹和颜色都是老师自己设计的。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吗? 师:老师运用的是咱们民间的一种印花艺术,叫“扎染”。(简单介绍扎染来源)师:今天咱们就和老师一起来学习怎样制作“小扎染”。 2.欣赏感受,拓展思维 师:小朋友们,我们生活的多姿多彩也离不开扎染的装扮和点缀,下面和老师一起来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扎染。 图片展示(衣服、桌布、围巾、烛台等扎染装饰图片。)

师:老师自制的扎染小方布和图片中的花纹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小朋友们欣赏 完了这么多扎染小饰品,是不是感觉很神奇?想不想知道这美丽的花纹是怎么形成的?先跟老师学一下扎染小儿歌。 3.儿歌欣赏 染料多漂亮,一缸一缸红绿黄。白布上面画图案一行行,一行行。 描描、缝缝、扎扎、染染,晒干了真漂亮。 4.扎染过程:捆扎——涂色——烫平 引导幼儿观察制作材料,共同讨论材料的用途。过程:捆扎后边,铺平小方布,用棉签或水粉刷画出想画的任意图案,画好后, 把橡皮筋或细绳拆掉,慢慢铺平,晾干即可。 5.探究创作 观察图片后,提问。 师:花纹是怎样形成的?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步骤做一次小扎染,做完后说说自己的小步骤。 三、作品欣赏 师: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完成的小作品都非常漂亮,下面请小朋友们相互欣赏作品,并把自己的小作品介绍给其他小朋友,不过一定要小心,不要弄到自己和别人身上哦。

5、扎染教案上课讲义

手工扎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欣赏,观察与比较,了解扎染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扎染的奇妙效果。 能力目标:汲取扎染工艺方法,能灵活的制作出扎染作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点:围绕“扎”和“染”有序地进行设计制作活动。 教学难点:1、然出美丽纹样的关键在于“扎”; 2、启发学生在实践中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课件、白布、颜料、绳、围巾、豆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身上戴上了一件具有民族特色的饰品,是什么呢?拿下围巾展示给大家看,好看吗?知道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吗? (课件展示):揭示课题:民间艺术——手工扎染 在坐的同学大部分的土家族,你们都了解这种印花技艺吗? 扎染作品我们可以在哪些地方寻觅到呢? 想不想学呢? 二、欣赏感受,拓展思维: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 1、(课件展示):民间扎染艺人张桂英的视频,在视频里的这个老人在做什么?你有什么发现?到底什么是扎染艺术呢?谁来说一下? 2、(课件展示)扎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古时被称为绞染或纹缬,主要以线、绳的捆与绑来起仿染作用。 “扎染”是湘西具有特色的纺织染色艺术,早在东晋南北朝时人们就把“扎染工艺”运用到衣裙服装上,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了,手工扎染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离不开扎染的装扮和点缀,下面就和老

师一起来看看咱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用扎染装饰的饰品吧! 3、(课件展示):扎染制作各种装饰品 同学们,欣赏完这么多扎染饰品是不是觉得咱们的民间艺术非常奇妙,想不想知道这么多美丽的奇妙的花纹是怎样形成的呢? 三、探究新知:(教师提供扎染小成品发给每组同学一件)(想一想) 请同学们打开老师已制作好的扎染小成品,认真观察,小组讨论研究扎染步骤和方法。 观察完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回答: a、同学们认为是先扎疙瘩,还是先染色? b、扎得紧还是松? 观察完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回答:c、扎布有什么作用? d、颜色是怎样染的? e、染出各种美丽的花纹关键在哪里? 1、(课件展示):扎的方法:捆扎:(图片展示制作过程) 将白布有规则或任意折叠,然后 用麻线捆扎入染后晾干拆线,由 于扎有松紧,上色便有深浅,呈 现出变化的冰纹,这种方法适合 扎成段的布料。 针扎:(图片展示制作过程) 是在白布上用针线扎成以留的花纹 方入染缸,浸染,待干,将线拆去, 紧扎的地方不上色,呈现出白色花 纹。这种方法能扎比较细腻的图案。 2、(课件展示):展示一组扎染作品,让学生猜一猜哪些是针扎作品,哪些是捆扎作品,为什么?(猜一猜) 扎完以后还要怎么样? 扎染染色是扎染制作技艺中最后的工序,具有独特韵味和魅力,取决于染色

扎染艺术的创新与应用

扎染艺术的创新与应用 摘要主要探讨扎染艺术在工艺方面、图案设计方面的创新,以及扎染艺术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扎染艺术;创新;应用 传统扎染艺术,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扎染作为一种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情的民间艺术,浸润着我国传统的审美风格,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独具特色富有魅力的织染文化。当代扎染设计致力于将古老的艺术样式与现代的审美需求相对接,借助于现代化的手段,保留其传统文化的内核,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1扎染艺术的创新 扎染是一种民间传统的物理“防染”艺术, 它源于生活,体现着各民族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与美的创造,是人类世界精神文明的财富。由此可见,扎染艺术在注重对民间传统继承的同时,必需注重时代精神,发扬创新,特别是与服装市场的结合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扎染制作工艺的属性,决定了产业的性质:首先,传统服饰产品的审美趣味远离现代生活,单调原始的工艺表现和技术手段无法满足瞬息万变的时尚流行的需求;其次,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现市场竞争的激烈节奏;再次,由于扎染染料的单一性和染色工艺的局限性,染色质量得不到保证,制成品的使用性较差。过去国内曾有过扎染时装化的尝试,颇具实力的厂家还在国内大型展会举办过时装秀场,但终因原始的审美风格过于夸张,工艺趣味浓重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远离现代市场流行,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诞生于现代扎染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艺术染整”是区别与传统扎染和工业印染的一门新兴学科,具有艺术和科学的双重属性。现代扎染丰富多彩的工艺技法和先进科学的生产流程,凸显出感性和理性相融的特点而具有边缘交叉学科的开放性,理应有着很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1.1扎染工艺方面创新 扎染工艺由传统向现代转轨,是一个漫长的求索之路,建立现代扎染观念,更需凭藉对未来服装产业发展走势的敏锐洞察和敢于对传统经典说不的特立独行的创新精神。现代扎染要发展,须要直面“国粹”工艺萎缩的现实,跳出民间传统工艺的老路,坚决实施市场国际化、工艺表现多元化和切入现代时尚服饰的战略调整。需融入丰富多彩的工艺技法和先进科学的生产流程后的改造,凸现出感性和理性相融的特点而具有边缘交叉学科的开放性,顺应着时代发展的工艺特征和服装流行趋势,如绞缬浸染、聚集浸染、吊染工艺、段然工艺、注染工艺、综合工艺等新手法有着很好的应用发展前景。现代扎染艺术并不满足和单纯追求传统工艺的手工味、精致感,而会更加侧重考虑快速响应市场、提高生产效率,尊重并满足现代人的个性、易变甚至快餐式、流行化的审美情感,这也是现代扎染工艺创

扎染工艺

一、扎染的起源与发展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传统印染工艺,扎染便是其中的一种。它在我国广为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既是一种简单易学的手工工艺,又是一种具有很高的实用和欣赏价值的印染艺术。 扎染又称扎缬,绞缬或染缬。中国染缬艺术的形成条件早在周代以前便以具备。在秦汉时期开始流行。到了六朝时代,绞缬已经是“贵贱服之”(它的意思是说有钱人和没钱人都喜欢穿),可见当时应用已经很普遍。解放后从新疆地区先后发掘出土的六朝时代的红色白点绞缬绢,绛色白点绞缬绢,均说明我国扎染工艺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其时制作技艺也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如梅花形的“鹿胎染缬”和鱼子形的“鱼子缬”,一直到如今,仍为人们所赞美。 唐宋时期,我国的染缬艺术趋于成熟,染缬的染料使用、染色工艺、以及主题纹样、艺术形式、风格等出现了新的面貌。 宋元染缬继续发展,《碎金》一书所载当时的染缬名目有檀缬,蜀缬,锦缬等九种。 后来,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兴起,历时千年的扎染工艺几乎失传。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服饰时装化的步步升温,使得扎染艺术倍受国内外消费者和时装界的追求和青睐。 二、扎染的工艺特点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三云南大理的扎染工艺 现在这种扎染工艺以逐渐被更便捷的印染方法所取代,近代以来,已很少见到。然而在云南大理,这种传统工艺不但被保存了下来,而且目前还在继续生产着。在大理,扎染制品主要用于服饰和各种家庭装饰用品。这种蓝白相映的工艺品,与白族人的审美观是相吻合的,当地的一首白族民间歌谣唱道:艳蓝领褂白衬衫,叫人不得不喜欢。“用扎染制成的手帕,还是婚后当了妈妈的白族妇女的标志。.大理的扎染图案多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和花卉,扎制工艺也多采用绞缝的手法,所使用的染料则均为植物靛蓝,所以染制的成品图案形象生动,晕纹自然,蓝地白花,青里带翠,呈现素雅凝重之感。

幼儿手工扎染教案

幼儿手工扎染教案 ——大班美术教案——扎染 执教:马街镇小灵通幼儿园朱瑞艳 一、活动内容: 扎染—《多彩的手绢制作》 二、活动设计意图: 云南各民族的服装千姿百态、各具风采。有的色彩稳重、朴实大方,有的饰物精致、璀璨夺目。各民族服饰色彩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本课以云南民族设计中的扎染工艺为活动对象,帮助幼儿从生活中提升美的经验、感受民族艺术的魅力。本活动引导幼儿通过亲自制作扎染手绢,感受中国古老的扎染工艺,感知民间艺术的神奇与伟大。本主题呈现的只是云南民族文化的一个小小方面,云南很多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元素,还须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认识、学习和挖掘。 三、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扎染方法,尝试用扎染的方法来表现各种图案,初步了解中国古老的扎染工艺。 2、通过这次活动,激发幼儿对扎染的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通过引导幼儿制作简单的扎染手绢,训练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四、活动重点:

学习扎染的基本方法。 五、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变换棉布的折法,染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案。 六、活动准备:课件、白棉布、毛线、剪刀、水彩颜料、碟子、电吹风、扎染成品及半成品各三个、绳子、夹子、跳跳球、瓶盖、各种形状的积木、相机、毛巾…… 七、活动过程: 师生问好。 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三块手绢,请小朋友们看一看。 宝宝们,你们觉得这三块手绢上的图案和我们平时画的图案一样吗?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发现不同之处。 小朋友你们想做这样的手绢吗? 方法介绍: 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制作手绢要用那些材料及三种简单的捆扎方法及注意: ①、圆形扎法: ②、折叠法: ③、包物扎法: 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