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一

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一
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一

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一作者:不明发布时间:2009-09-23 08:57:01来源:网络文章正文资料下载自考圈论坛

1、希腊神话:太阳神——阿波罗酒神——狄奥尼索斯众神之王-宙斯

2、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以短歌为基础,在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8世纪之间,最后形成了具有完整情节和统一风格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写了最后一年中51天内发生的故事,“阿基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是一部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奥德赛》——木马计

3、希腊戏剧: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最杰出的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悲剧之父”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的荷马”,代表作《俄底普斯王》——“十全十美的悲剧”(亚里士多德)

4、但丁:“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新生》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剖露作者最隐秘的思想感情的自传性作品《神曲》分为三部:《地狱》、《炼狱》、《天堂》维吉尔象征理性,贝阿特丽象征信仰

5、《圣经》:基督教经典,包括《旧约》和《新约》。《旧约》是希伯来人古代典籍的总汇,《新约》是基督教自己的经典,内容是关于耶稣及其使徒的传说。

6、塞万提斯:西班牙文学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堂吉可德》堂吉诃德形象分析:喜剧性——讽刺骑士文学;悲剧性:注重行动,不切实际,追求理想主义的悲剧,一心要实现为一个现实世界所不容的理想。堂吉诃德犯了时代的错误,企图在现实生活中恢复过了时的骑士精神,因而使他成了一个喜剧性的角色,但是作者在种种场合中,反复突出他醉心铲除人间罪恶的这一特点,从而展示出他性格中高贵的品质,即为了追求正义、理想而置自身危险于不顾,愿为社会而不惜牺牲的生命,因此与单纯的喜剧性角色不同,他又是月个亿带有悲剧因素的人物,一个有着崇高精神境界的“疯子”,荒唐可笑中透出悲剧性,赢得了人们更深的同情和尊敬。

7、莎士比亚:(英)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四大悲剧有《哈姆雷特》、《麦克白》、《奥塞罗》、《李尔王》

8、古典主义戏剧:原则:“三一律”: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统一特点:1、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性2、注重理性3、模仿古代,重视格律

9、卢梭: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法国启蒙运动中最富民主倾向的代表。“百科全书派”政治学说:《社会契约论》强调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不容剥夺,主张国家应以人间的社会契约为支柱,实行民主共和国形式的直接的人民政权,为获得自由,人民有权进行革命,以恢复天赋人权主张回归自然自我,他的思想和艺术对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有着巨大影响。《忏悔录》“文学史上的奇书”,把自己作为人的标本来剖析

10、歌德:德国伟大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推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感伤主义文学:18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在英国出现了伤感主义文学,它不仅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也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感伤主义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青年时代最重要的作品,书信体小说。维特是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典型形象,他思想敏捷,才华出众,热情奔放,渴望自由,他崇拜大自然,热爱淳朴的村民和天真的儿童,向往人的自然天性能得到解放。《浮士德》:歌德总结性的作品,诗体悲剧,取材于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以诗剧形式写成,以浮士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要义的一生。浮士德形象分析:他是两种精神的矛盾统一,体现了世俗性和探求性,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11、湖畔派: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流派,以自然为题材。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骚塞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现金交易关系极为反感,向往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他们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他们的诗作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一般都是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他们常常是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华兹华斯——湖畔派中成就最高;《抒情歌谣集。序》被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柯尔律治:喜欢描写超自然的人与事,代表作《古舟子咏》

12、拜伦:英国19世纪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积极的浪漫主义),政治的讽刺性,追求绝对自由。《东方叙事诗》:1813——1816年拜伦完成的一组以东方为背景的浪漫组诗,主人公被称作“拜伦式英雄”,他们热情勇敢,意志坚强,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最后还是以失败、死亡告终。“拜伦式英雄”的特点:都是悲剧性的孤傲的叛逆者,他们都有非凡的才华和力量,但在腐败的社会中无法施展,他们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感到痛苦,因自己的才能和感情的虚耗而感到绝望,他们以挑战示威的态度,以异样的勇敢和热情,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毫不妥协的精神或报复或反抗社会的专制与压迫,在这些主人公身上有诗人本人生活遭遇的明显痕迹“拜伦式英雄”的美学意蕴:1、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可归结为个体感性,生命之自由2、文学之为艺术,既是苦闷的象征,又是自由的象征,拜伦式英雄的超凡人格和自由至上的精神信念与艺术真谛、美的真谛相契合。

13、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克伦威尔序言》——浪漫主义的宣言《悲惨世界》:感化的神话,冉阿让的悲惨生活史。主线是感化《巴黎圣母院》:雨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爱斯梅拉尔达是作者理想中“美”的化身伽西莫多是作者理想中“恶”小化身。作者根据“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善与恶并存”的美学原则塑造的人物形象。副主教克洛德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他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色:对照方法:人物自身(外表,内心)伽西莫多、克洛德。人物之间:伽西莫多、克洛德。3、两个阶级、两种王朝:路易十一、平民王国

14、普希金: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俄国文学的始祖”,是“伟大的俄国人民的诗人”长诗《茨冈》是诗人过渡到现实主义创作以前的最后一部浪漫主义叙事诗《叶普盖尼。奥涅金》:诗体小说,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多余人”形象:永远不会站在政府的方面,同时也“永远不能够站在人民方面”,只能做一个社会的“多余人”,奥涅金就成为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即贵族知识分子脱离人民的问题,尽管他们不愿与贵族社会同流合污,但是他们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

15、斯丹达尔: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自称“人类心灵的观察家”《红与黑》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的真正开始。副题——1830年纪事于连形象分析:他是王政复辟时代受压抑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形象,他一生的遭遇,他的希望、追求、奋斗、失败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命运,他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他的反抗性产生于社会对他的压制,基于个人向上爬的野心,他所以追念大革命时代,因为那时候象他这样有才干的青年有数不清的机会可以大显身手,可是在扼杀一切生机的王朝复辟时代,他却扮演了“一个叛逆平民的悲情角色”,成了一个跟整个社会作战的不幸的人,他蔑视贵族阶级“合法的权威”,憎恶教会的虚伪卑鄙,鄙夷资产阶级的“污秽财富”,他对复辟社会进行了报复性的绝望反抗,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对复辟社会的抗议情绪,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政治理想和目标,远离人民的斗争,因而必然失败。同时个人反抗的个人主义性质决定了反抗者在受到统治阶级抬举时,就转化为向统治阶级的妥协,于连就是这样。

16、巴尔扎克: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马克思认为他“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恩格斯称他作品中有着“了不起的革命辩证法”巴尔扎克小说创作的基本特点:(1)作为社会研究的小说创作(2)从经济学角度去审视、描写人,金钱成为其作品中无所不在的主人公(3)对爱情的描写向生物学、生理学层面沉落,女主人公大多在30岁以上(4)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5)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人间喜剧》中长中短篇小说,有90多部,分三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旅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人物再现法:即以前作品中的人物在以后作品中再次出场的方法,把《人间喜剧》的许多典型人物贯穿起来,如拉斯蒂涅在《高老头》中还是个涉世不深,天良未泯的大学生,他到了《纽沁根银行》里他已是银行家投机生意的得力助手了,以后他还得到了伯爵封号,当上了部长。这样,不仅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得到了符合其性格特征的充分发展,而且把各个独立的单篇连成一个互相关联的艺术上的有机整体。分类整理法《人间喜剧》中包含着一部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和一部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二者是有机地联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1)作品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的衰亡史(2)资产阶级的发家史(3)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金钱罪恶(4)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高老头》:两线索:鲍塞昂夫人,高老头和女儿;表现金钱的腐蚀力;资本主义发迹史、封建贵族没落史对波旁复辟王朝时期,封建贵族权势的得而复失,盛而复衰的历史趋势做了细致而深入的描写,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从对现实的细致观察中进行精神描写,是巴尔扎克艺术的最大特色,这是与他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相适应的。

17、福楼拜:19世纪中叶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1848——1871年间法国的时代风貌,揭露了丑恶鄙俗的资产阶级社会,他的“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和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在法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包法利夫人》:副题——外省风俗,小说通过爱玛的悲剧,控诉了恶浊鄙俗的社会。作者以现实主义的深刻描绘,指出爱玛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小说通过爱玛的悲剧既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关系的罪恶,又有力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生活的空虚和堕落。作者认为爱玛的悲剧带有普遍性。《包法利夫人》虽然只写了一个局限在狭小天地里的外省故事,却通过典型环境的描绘和典型人物的塑造,反映出时代和社会的基本特征,具有深刻的批判意义。它艺术上“清澈与完美”,故事完整,结构严密,描写准确而细腻。作者在小说里避免表示自己的意见,但他对女主人公的同情和讽刺,对鄙俗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处处可见。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小说艺术是一个发展,

使这部作品成为当时的一部“新的艺术法典”。福楼拜的小说创作主张:(1)小说应当科学化:A认为小说家应象外科医生一样精细客观,客观而无动于衷(零度风格)B实地考察(2)否认生活中有美好的东西,认为美存在于艺术中,强调作品形式的精美、细密,主张创作语词,结构意境等更完美的作品。

18、波德莱尔:19世纪中期法国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西方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文学思想:

(1)非功利性: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2)审丑论:恶的东西可以成为艺术上的美

(3)感应论:诗歌应该反映出各种感觉之间的横向的通感《恶之花》:象征主义诗歌的先驱。处于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体系的两个时代的交汇点上,尽管还有浪漫主义的余韵,但从根本上确立了新的美学原则,开创了新的创作方法,掀开了偶没现代诗歌史的新篇章,直到20世纪欧美文学都受到它的深刻影响。分为六部分:《忧郁与理想》、《巴黎风貌》、《酒》、《恶之花》、《叛逆》、《死亡》

19、果戈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自然派”的创始者《死魂灵》:以揭露地主和官僚社会的主题出发来安排结构,突出的成就是描绘了5个具有鲜明个性的地主典型,中心人物是乞乞科夫,他在结构上起着串联全书的作用,通过他的游历线索,把俄国城乡一幅幅生活画面依次地呈现出来,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典范作品,它的艺术特点是刻画人物形象注重典型化,注意细节的描写和运用讽刺手段,作品的语言生动幽默,富有鲜明的比喻。《死魂灵》艺术特点:设置线索人物;夸张、脸谱化人物;抒情插叙,体现出强烈的主观精神和对祖国的爱。

20、陀斯妥耶夫斯基:俄国19世纪杰出的作家,也是在思想和创作中都存在着极为复杂矛盾的作家。写城市下层平民和犯罪心理的能手,一个具有深刻基督教思想的作家《罪与罚》:标志着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创作走向高峰,为作者赢得了世界声誉,是最能代表陀斯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一部作品。以惊险、凶杀等扣人心弦的紧张情节,把赤贫、奴役、酗酒、犯罪等现实生活图景和对犯罪心理、社会思潮、伦理道德等问题的探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反映出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社会在资本主义冲击下所发生的动荡和变化,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世界观转折后存在的尖锐矛盾。中心人物是穷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罪与罚》的艺术特色:(1)情节结构完整,充满戏剧性(2)深刻的心理描写,被誉为“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3)“复调小说”的结构特征《白痴》农奴制崩溃资本主义兴起时期,贵族资产阶级日益腐化堕落,荒淫无耻的写照。女主人公娜斯泰谢

21、惠特曼:19世纪美国杰出的诗人,他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乐观精神,反映出美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广大人民的情绪和愿望,他的诗歌以其民主的内容和革新的形式对美国以至世界的诗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草叶集》是惠特曼的诗歌总集,大致分为内战以前、内战时期和内战之后主题:通过一个普通美国人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去表现他的国家和他的时代的一般人民。“草叶”是最普通最富于生命力的东西,是普通人的象征,是发展中的美国的象征,是他关于民主自由的理想和希望的象征。

22、左拉:19世纪后期法国著名作家,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他的优秀的作品往往突破了他的自然主义理论的框框,而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萌芽》是《卢贡——马尔卡家族》的第十三部小说,内容是描写煤矿工人为了反抗资本家的剥削而进行的斗争,反映了服楼矿场工人的罢工斗争,工人群众是作为一个集体形象加以秒的,如马赫一家,领导人艾蒂安,是19世纪反映工人运动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23、莫泊桑:19世纪后,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漂亮朋友》:主人公杜洛阿。继承了巴尔扎克传统,开掘了一个在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带普遍意义的主题:在人欲横流的现实中,青年人如何成为不择手段、卑鄙无耻的野心家莫泊桑短篇小说题材内容:

(1)亲自参加了普法战争,他在整个创作历程中始终执着于普法战争题材,是最多描绘该战争的法国作家,可以说,由于莫泊桑,普法战争才在法国文学史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2)法国文学中,莫泊桑是公务员、小职员这一小资产阶级阶层最出色的表现者,甚至可以说他是这个阶层在文学上的代表

(3)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主要以巴黎生活为描写对象的倾向,更多地写诺曼底地区城镇乡村的生活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特点:(1)情节淡化,生活图景自然化(2)脱离了任何程度的浪漫与传奇色彩,对特殊事件、曲折情节、惊人的开头结尾方式不感兴趣(3)用纤细、隐蔽的线索串联一些平淡、准确、可信的小事,以次来突出重要者并导向结局。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基本主题和艺术特色

(1)写资产阶级的风俗习尚,揭露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和拜金主义,嘲讽小市民的追求浮华与爱慕虚荣

(2)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和鲜明的对比手法

24、哈代:19世纪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变化和破产农民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在维多利亚盛世帷幕掩盖下英国社会的深刻危机,称为“威塞克斯小说”哈代小说创作的基本特点:

(1)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地点均在“威塞克斯”

(2)热衷于描写的始终是乡村题材

(3)对爱情婚姻问题的探究是哈代展开社会人生描写的切入点

(4)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

(5)风光景色的描写极具个性,大自然作为“命运”的使者具有人格化的形式《德伯家的苔丝》副题——一个纯洁的女人。

25、易卜生: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站在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上,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道德观念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把戏剧用做表现社会生活,讨论社会问题的手段,对欧洲戏剧艺术的革新起了巨大的作用。易卜生的精神反叛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

(1)标举个人,指斥社会,标举个性,藐视憎恨平庸,标举精神,鄙弃实在,标举感性,鄙弃理性。

(2)精神反叛思想贯穿于易卜生的全部剧作中,不仅构成基本的思想向度,而且是选材布局、设定情节、塑造形象和对话的出发点《玩偶之家》描写海尔茂夫妇的家庭关系由和睦转为决裂的故事,通过娜拉逐渐觉醒的过程,深刻揭露出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律:宗教、道德、爱情、婚姻等的虚伪和不合理,肯定了娜拉的出走具有进步的社会意义。

26、帕斯捷尔纳克:是一位思想艺术独标一格的俄罗斯作家,以诗为文,作品高雅深奥,语言技艺高超。《日瓦戈医生》:主要人物:日瓦戈、拉里莎、安季波夫构成小说主要情节线索的是作品主人公日瓦戈的生活遭遇,日瓦戈作为一个艺术典型是十月革命前后一代旧知识分子的代表,在某些方面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如与时代的疏离,在革命变革和残酷现实面前的无所适从,真诚的基督教博爱思想和人道注意道德理想,强烈的、不合时俗的个性,相似的悲剧命运等等。日瓦戈是作者精神上的自我,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和内心世界的表达者,日瓦戈的形象表现了俄国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年代的复杂心态,他们的希望、追求、迷茫、痛苦和失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对革命变革、人生哲学、道德原则的思考

27、劳伦斯: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他的小说从两性关系的观察出发,揭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与人的对立和冲突,深刻展示了现代人悲剧性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充满自然精神的理想社会追求,在继承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的同时,他的创作又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艺术风格,其独特的表现角度和重大的主题,对20世纪西方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儿子与情人》:以煤矿工人瓦尔特。莫莱尔一家的生活为中心,主人公保罗。具有很强的自传性,是作家早年生活的再现。双重主题:一是与弗罗伊德学说相契合的伦理探索主题;二是从属于弗氏学说的社会批判主题。保罗身上有明显的“俄底浦斯情结”,不正常的畸形母子关系。作家明确站在自然价值观的立场上,对文明价值观予以彻底否定。这部成名作提出了工业文明对人的异化,现代家庭中两性关系的危机等重要问题的雏形,它们在以后的作品中进一步发展,演变为劳伦斯以自然价值观为核心的创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8、海明威:现代美国著名作家,一方面继承了马克吐温等人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对现当代美国和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冰山文体:最早提出于海明威的《午后之死》中,以后不断阐发。海明威把自己的写作比作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只是海面上的八分之一,海面下的八分之七就是被省略掉的部分,这一部分读者可以感受到,两个层面:简约的艺术,去掉解释、探讨、议论,砍掉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电报体风格”;简约的对话风格;经验的省略冰山风格:力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以冰山来比喻创作,创作要象海上漂浮的冰山,有八分之七应隐藏在水下,因此他要获得的是一种言外之意、趣外之旨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长起来的美国作家,出自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在巴黎对海明威等青

年作家所说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后来将此作为他的第一部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辞,随着小说的出版与成功,这种说法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以后,1900年左右出生的一代人都自认属于“迷惘的一代”或被贴上这一标签。迷惘的一代被用来泛指20世纪20年代那一代人的共同经历和观点,受欧洲文化尤其是法国文化的影响。

29、卡夫卡:奥地利现代著名小说家,被公认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创作主张及特点:强调要揭示掩藏在表面“真实”之下的真实,而这种真实惟有以荒诞的形式才能达到;整体的荒诞构思与细部的传统现实主义手法;强烈的梦幻色彩;象征、寓言、先知、预言他的短篇小说从主题思想上看大致分为四类:

(1)揭示社会现实的荒诞、非理性,人的自我存在的痛苦和原罪感。(非理性小说)如《判决》、《乡村医生》。卡夫卡小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表现人完全屈服于存在的威力之下

(2)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在重重压迫下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以至异化的现象。如《变形记》

(3)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小资产阶级找不到出路的孤独、苦闷情绪和无能为力的恐惧感。《地洞》

(4)揭露反动统治阶级的罪恶,反对异族侵略,在某些方面,还反映了对祖国、民族的失望情绪《在流放地》3部长篇小说:主题:批判社会《美国》、《城堡》《诉讼》:卡夫卡式小说形成的标志,被公认为卡夫卡最优秀的作品,最能代表卡夫卡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卡夫卡小说特点:思想内容怪诞离奇,艺术形式新颖别致,他摆脱了传统小说创作的束缚,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为后来的现代派文学开创了先河,他的小说的艺术特点:象征性,荒诞性,佯谬性,冷漠性,意识流,又不同于纯粹的荒诞作品,在荒诞的框架中包容着细节的真实,通过富有实感的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探讨人生哲理,揭示社会矛盾,收到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在历史时间与地理空间之外展开作品,所描述的故事没有具体的时间,没有确定的地点,更没有鲜明的背景,因此折射出相当宽广的历史范畴,既具有寓言的色彩,又带有“先知式”预言的内容。

30、存在主义文学:形成于三四十年代中期的法国,鼎盛于四五十年代后期,六十年代后衰落,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以萨特和加缪为代表,是一个松散的文学流派,其作品特点是融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于一炉,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对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小说等战后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基本哲学命题:“存在先于本质”否认外在客观决定论,强调人的主观自由性(1)否定客观世界的真实性、逻辑性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制约性、决定性,将客观世界及其发生的诸多关系视为漂浮不定和毫无意义的荒诞(2)肯定人的主观自由和自由选择,将主观自由精神看作对世界意义的谋划萨特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戏剧作品,明确体现了萨特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的荒诞和人生的痛苦萨特认为戏剧就是要在舞台上展示人的“境遇”以及在特定的“境遇”中人的“自由选择”,为此,他称自己的戏剧为“境遇剧”——总是把剧中人置于危机四伏生死攸关的极限境遇之中,着力渲染人物对生存环境的恐惧感:剧中人面对“境遇”作出自由的生存选择,从而创造自己的独特本质(“境遇”是一种反映,它包围着我们,向我们提供某些解决办法,然而必须由我们自己去做住选择)代表性作品:《死无葬身之地》

31、意识流小说:20世纪20年代兴起,主要流行于英法美等国家,它一方面被看作是由18世纪感伤主义小说开创的西方心理小说传统的现代发展;一方面又被看作是基于现代哲学和现代心理学基础上的新的小说文体。作为小说流派,一般认为,它不是一个有共同组织和纲领的统一文学流派,被纳入其中的作家对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方式也不尽相同意识流手法:总的来看,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基于情节之间的因果逻辑联系和物理时空观来结构小说的模式(典型代表是单一的线性发展结构),依照人的意识(尤其是潜意识和无意识)流程,通过自由联想、时空跳跃、蒙太奇、内心独白、旁白、幻觉、梦境、心理感官印象的呈现手法来形成作品的意识流文体意识流小说的统一性:意识流小说虽然对传统阅读经验是一种挑战,但它并非是由漫无边际不受控制的自由联想混乱堆积而成,意识流小说家采用各种方式为其小说赋予整体及局部的统一性意识流小说主要代表作家作品: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詹姆斯。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芬尼根们的苏醒》、《尤利西斯》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吴尔夫《墙上的斑点》、《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意识流小说的意义、影响: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在二战后,得到承认并产生广泛影响。6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作家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小说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意识流手法成为现代小说的一种传统创作手法。

热门资料下载:

<

快加入自考人的聚集地——自考圈!

自考最新热贴:

转自:育路自学考试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