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阳能发展历程

中国太阳能发展历程
中国太阳能发展历程

中国速度演绎的太阳能电池发展奇迹

中国新能源网| 2010-12-13 11:08:00 | 新能源论坛|

从1958年中国开始研制第一片晶体硅光伏电池以来,到现在已走过半个多世纪。光伏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崔容强指出:“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空间到地面、由军到民、由小到大、由单品种到多品种以及光电转换效率由低到高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

据统计,从2002年至今,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猛增了77倍。2008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次发现光伏效应;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制成第一个单晶硅太阳能电池;1983年美国在加州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厂……人类从来未曾停止过追逐太阳的步伐。

1969年研制完成硅太阳能电池组

1958,我国研制出了首块硅单晶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王占国说:“美国1957年左右拉出了首块硅单晶,我国1958年也研制出了首块硅单晶,随后,中科院物理新成立的半导体研究室正式开始研发太阳能电池。”

最初,研发出的电池主要用于空间领域。从1958年到1965年间,半导体所研制出的PN结电池效率突飞猛进,10×20mm电池效率稳定在15%,同国际水平相差不大。

1968年至1969年底,半导体所承担了为“实践1号卫星”研制和生产硅太阳能电池板的任务。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P+/N硅单片太阳电池在空间中运行时会遭遇电子辐射,造成电池衰减,使电池无法长时间在空间运行。

于是,包括王占国在内的6人小组开始进行人造卫星用硅太阳电池辐照效应研究,实验过程中,由于技术不成熟、设备落后,致使王占国的右手严重电子灼伤,从此他一直饱受痛苦,直到1978年夏天进行植皮手术才有所缓解。记者注意到,王占国院士右手手背上有一些黑色的褶皱,这正是老一辈科学家殚精竭虑献身科学的印记。

经过刻苦攻关,实验结果给研究人员带来巨大惊喜。王占国院士介绍,NP结硅太阳电池抗电子辐照的能力比PN 结硅电池大几十倍!随后,半导体所做出了将硅PN电池改为NP定型投产的决定,生产出了5690片NP结硅太阳电池,其中达到空间应用要求的成品3350片,圆满完成了“实践1号”卫星用太阳能电池板的研制、生产任务。1971年实践1号发射升空,在8年的寿命期内,太阳电池功率衰降不到15%,该项目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重大成果奖。

1969年,半导体所停止了硅太阳电池研发,随后,天津18所为东方红二号、三号、四号系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研制生产太阳电池阵。

王占国院士说:“70年代末,我国与国际同期开展了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研究,该电池具有很高的光发射和光吸收系数,1999年,2×2cm2电池的转换效率达22%。”

1975年宁波、开封先后成立太阳电池厂,电池制造工艺模仿早期生产空间电池的工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开始从空间降落到地面。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太阳能电池开始进入萌芽期,研发工作在各地次第展开,但进展缓慢。

崔容强介绍说,1986年国家计委在农村能源“1986—1990年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列出了《太阳电池》专题,全国有6所大学和6个研究所开始进行晶体硅电池等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内先后引进了多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包括云南半导体厂从加拿大引进的1MW(兆瓦)生产线等,使中国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能力由原来的几百KW(千瓦)一下子提升到4.5MW,这种产能一直持续到2002年,产量则只有2MW左右。

“90年代中末期为我国太阳电池稳步发展期,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太阳电池生产技术和工艺得到稳定发展和提高,生产量稳步增长,基本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要并有极少量的出口。”崔容强说。

1998年,我国政府开始关注太阳能发电,拟建第一套3MW多晶硅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这个消息让现在的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苗连生看到了一线曙光。可是,当时太阳能产业发展前景尚不明朗,加之受政策因素制约,令不少人对这一新能源项目望而却步。在合作伙伴退出的情况下,苗连生毅然逆势而上,争取到了这个项目的批复,成为中国太阳能产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1年,无锡尚德建立10MWp(兆瓦)太阳电池生产线获得成功,2002年9月,尚德第一条10MW太阳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产能相当于此前四年全国太阳电池产量的总和,一举将我国与国际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15年。

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尚德的横空出世及超常规发展带来的“首富效应”启动了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加速器,国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和研发也驶入了快车道。

天威英利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03年12月19日,该公司的项目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全线投产,填补了我国不能商业化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空白。

2003到2005年,在欧洲特别是德国市场拉动下,尚德和保定英利持续扩产,其他多家企业纷纷建立太阳电池生产线,使我国太阳电池的生产迅速增长,目前,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0%。

王占国院士指出:“近年来我国太阳能电池相关的技术研发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是,与国外相比可能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产业和市场发展等方面。比如,几种典型太阳电池的实验室最好效率都比国外要低,我国单晶硅、多晶硅的实验室效率分别为19.8%、16.5%,而国外的分别为24.8%和19.8%。”

而且,王占国院士表示,我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中,很多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耗费了企业大笔资金,所以,我们应该加大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以降低成本。

北京地铁站旁安装的太阳能路灯

2005,我国拉开多晶硅大发展的序幕

多晶硅是整个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命脉”,多晶硅原材料的短缺使太阳电池的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太阳能电池产业和市场的发展。

另外,多晶硅原材料的先进生产技术一直基本上掌握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几家主要生产商手中。由于种种原因(生产商对光伏产业能否保持稳定需求的疑虑、技术和市场垄断的需要、扩产的滞后性),这些企业没有一家宣布在中国建厂,更遑论技术转让。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严大洲表示:“国内光伏企业要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必须…苦练内功?,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严大洲介绍说,我国多晶硅始于1964年,但是技术水平低、规模小、产品单耗高、生产成本高。2005年之前,我国年产多晶硅还不到世界年总产量的0.5%。

因此,2005年,业内著名专家梁骏吾、周廉、阙端麟三位两院院士联名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等一份建议书,呼吁:“打破垄断、政府主导、多方融资迅速建立年产上千吨级的多晶硅生产厂。”严大洲说:“院士的上书在业界引发了强烈反响,也坚定了我们走自主研发道路的决心。”

在此背景下,科技部组织实施了863攻关计划、“十一五”支撑计划等,同时,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了《高纯硅材料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围绕多晶硅生产各环节的重大技术难题,实施重点攻关,取得了一系列攻关和产业化成果,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体系,为多晶硅的产业化发展赢得了主动权。

2004年,洛阳单晶硅厂与中国有色设计总院共同组建的中硅高科自主研发出了12对棒节能型多晶硅还原炉,以此为基础,2005年,国内第一个300吨多晶硅生产项目建成投产,从而拉开了中国多晶硅大发展的序幕。

严大洲说:“我国首条产业化示范线建成,一方面给了业内人士信心,另一方面,也标志着多晶硅规模化生产技术体系形成,打破了国外多年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

另外,在多晶硅的提纯技术上,我国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改良西门子工艺”提纯,纯度虽高,但能耗大、不环保。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高文秀团队另辟蹊径,发明了“物理法”进行提纯,2007年7月16日,部分样品经日本方面测定,纯度高达5N至6N(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多晶硅纯度,要求远远高于99.9%:以“N”代表小数点后“9”的数量,须在4N以上),电耗和水耗分别只有“改良西门子工艺”的1/3和1/10。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多晶硅生产都采用三氯氢硅工艺,这种高耗能工艺因四氯化硅等无法全部回收难以处理,环境污染严重。2008年,中硅高科承担了国家“863”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多晶硅副产物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成功完成了低温加压氢化技术的研究。严大洲介绍说:“目前,该项目已经在1000t/a和2000t/a多晶硅等项目上运行,四氯化硅经过几次循环后,几乎可实现全部回收利用。”

而天威英利六九硅业现在采用的新硅烷生产多晶硅工艺耗电少,生产成本比同行业低24%,产量同比提高30%,副产品无污染并且可全部出售再利用。

王占国院士称,对目前占据光伏市场90%的晶体硅太阳电池来讲,转换效率的提高和硅片的薄型化是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

据江西赛维公关部总监姚伟介绍,该公司最薄的硅片为160m左右,达到了世界领先的产业化水平。

2007,我国成为生产太阳电池最多的国家

严峻的晶硅短缺使很多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处于停产状态;不断上涨的晶硅价格一步步蚕食着太阳能电池生产商的利润。因此,寻找晶硅或减少对晶硅的依赖成为太阳能电池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选择。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跃入了人们的眼球,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王占国说,薄膜电池不用硅片,而是在玻璃等廉价衬底上沉积薄膜半导体有源层,可望大幅度降低材料消耗和成本。他呼吁,国家应该多多重视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薄膜电池中最常见的是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与普通太阳能电池相比,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成本低、能耗低、无污染、弱光好,厚度仅为前者的二百分之一,更适合与建筑外墙结合构成墙体型太阳能发电系统,还可以应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

我国的非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研究也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早在1975年南开大学就开始进行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上世纪80年代,我国从美国克罗拉公司引进一条1兆瓦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工业化较为成功。但截至2003年底,我国非晶硅太阳能电池还只有这一条生产线。

然而,还是不断有厂家朝非晶硅太阳能电池领域进发,并取得一定的成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村的太阳能热水器系统采用的是由北京行者集团研发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这种太阳能热水器可以为16800余名运动员提供洗浴热水;奥运会后,它可以满足约1868户居民的生活热水需求,每年可节电1000万千瓦时。

行者集团总裁马昕表示:“行者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主要以钢化玻璃作为制作原料,灵敏度高,而且能够实现全光谱吸收,即便利用微弱的月光也可以照常发电。”

近年来,非晶硅太阳能电池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由2006年的181MW 提升到了2007年的400MW。在我国,2007年行业增速约120%,预计未来3年内年均增速高达100%。

8月29日,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环在第四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上表示,尽管我国从2007年开始成为世界生产太阳能电池最多的国家,但与国外还有不少的差距。而且,在各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开发上,我们还处在起步的阶段,而国外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我国太阳能电池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这样理性的思考正是此时需要的。目前,全球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能源革命,太阳能是其中最耀眼的明珠,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业正在慢慢抖落身上的泡沫,迈着更加扎实坚定的步伐,大踏步前行。正如《基督山伯爵》的结尾所言:“人类的全部智慧都包含在这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大事记

1999年,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承建了由原国家计委批复立项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工程”项目,2003年12月19日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全线投产,填补了我国不能商业化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空白。

2002年9月,无锡尚德公司第一条10兆瓦太阳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产能相当于此前4年全国太阳电池产量的总和,一举将我国与国际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15年。

2004年1月19日,中国第一台12对棒多晶硅高效节能大还原炉在中硅高科试验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至此,中国人掌握了由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垄断20余年的多晶硅生产核心技术。

2005年,国内第一个300吨多晶硅生产项目在洛阳中硅建成投产,拉开了中国多晶硅大发展的序幕。

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2007年,尚德公司总产能将超过500兆瓦,产量超过300兆瓦,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名列世界光伏行业第二。

2007年3月31日,由中硅高科承担的国家863攻关课题——24对棒节能型多晶硅还原炉成套装置,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2007年7月16日,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高文秀团队自主研发的物理提纯法,产出99.9999%以上纯度的太阳能电池硅产品,电耗和水耗分别只有“改良西门子工艺”的1/3和1/10。

2008年8月,江西赛维LDK正式向全球宣布,公司太阳能多晶硅片实际产能达到1000兆瓦,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进入太阳能光伏行业“G瓦俱乐部”的企业。

2009年3月30日,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把冥王星技术应用在其冥王星电池生产线上顺利生产,其中其单晶和多晶光伏电池转换率分别约19%和17%。

延伸阅读:未来的太阳能电池

中科院院士褚君浩曾表示,除了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外,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是一些新概念、新结构的电池,如染料敏化电池、有机薄膜电池、纳米结构电池等,这些电池在未来10年将根据其稳定性、效率和成本情况先后进入市场。

我国科学家也一直在进行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2004年,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在大面积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其造价仅为硅太阳电池成本1/10,而且工艺更简单、性能更稳定,并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用于发电的500W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示范系统。

王占国院士介绍说,高效、低成本的有机/无机复合纳米半导体柔性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国际前沿研发热点之一。以微米不锈钢带为衬底的柔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重量轻、抗冲击、可弯曲、易安装以及应用领域宽等多方面的优点。

据悉,2009年5月份,天津津能投资公司与美国联合太阳能公司签署了合同共同投资建设年产25兆瓦柔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

展望太阳能电池的未来,王占国院士说:“薄膜化、高转换效率、原材料丰富、无毒性和低成本是理想的第三代太阳能光伏电池,这是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综述

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综述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能源消耗殆尽,能源越来越收到重视。其中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莫过于太阳能。太阳能绿色环保,因此逐渐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太阳能已成为新能源领域最具活力的部分,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发展太阳能。本文主要阐述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太阳能电池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种类;发展现状; Narr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lar Battery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raditional energy will be used up in a short time.Eneygy are being pay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And the solar energy is the most promising.Because of it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t gets widespread attention. Solar energy has become the most vibrant part among the new energy field,and all countrise tried their best to develop solar energy.This article mainly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of solar battery,the types of solar battery,curent situation of solar battery and its’ prospect. Key Words:solar battery; types of solar battery; curent situation of solar battery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重要性日趋凸显。但是石油、煤等不可生起源消耗殆尽,人们开始探索新的能源。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受到了人们的亲睐。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中,太阳能的光电利用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1].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和开发日益得到重视.制作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的光电子转化反应。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①硅太阳能电池;②以无机盐如砷化镓Ⅲ一V化合物、硫化镉、铜铟硒等多元化合物为材料的电池;③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等。不论以何种材料来制作电池,对太阳能电池材料一般的要求有:①半导体材料的禁带不能太宽;②要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③材料本身对环境不造成污染;④材料便于工业化生产且材料性能稳定。基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硅是最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材料[2].这也是太阳能电池以硅材料为主的主要原因. 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太阳能电池发展进程,太阳能电池的种类,以及发展现状,并讨论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趋势。 2太阳能电池现状及其前景

北京地铁发展历程及最新规划

开创基业 1965 年2 月4 日,毛泽东主席在报送的《北京地铁近期线路方案》上作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缺点和错误,随时注意改正”的重要批示,同年7 月1 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奠基,拉开了北京地铁建设的序幕。1969 年10 月1 日在祖国20 岁生日之时,中国第一条城轨交通——23.6 km的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北京地铁线网建设过程 (1) 地铁一期工程前期准备。上世纪50 年代初,中国开始规划在北京、沈阳、上海3座重要城市修建地铁,以作为平战结合的战备防御手段。 1956 年成立北京地铁筹备处开始筹建北京地铁一 期工程。

1958 年7 月由铁道部第三设计院(天津)组建地铁设计局。同年8 月在北京成立地铁工程局,承担地铁设计、施工等各方面的准备,开展技术、经济比较与方案论证。 上世纪60 年代初,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撤销了地铁工程局,只保留了隶属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的地铁设计处,从事地铁设计与技术研究。 (2) 地铁一期工程开工。1965 年2 月毛主席作出了重要批示,对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设寄以厚望。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使北京城掀起了轰轰烈烈、军民协力的地铁建设高潮。 1969 年10 月1 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苹果园站至北京火车站,23.6 km 线路,设17 座车站和1座古城车辆段)建成通车。 1970 年4 月15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北京地下铁道运营管理处成立,1975 年11 月,地下管理处划归北京市管理,北京地铁实现了从战备型向运营生产型的转变。 (3) 北京地铁二期工程与复八线建设。1971 年3 月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开始建设,其线路沿北京内城城墙自复兴门至建国门,呈倒U 字型(2 号线北环线),线路17.2 km,设12 座车站及太平湖车辆段。 1981 年9 月15 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1984 年9 月20 日,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建成通车。 1987 年12 月28 日,2 号线形成环线运营。 1992 年6 月24 日,北京地铁复八线(复兴门站至八王坟)开工建设。1999年9 月28日,复八线建成开通。 1995年,由于当时地铁造价昂贵(7亿~8亿元/km),一些城市因资金问题而半途而废,国务院办公厅发出60号文件《暂停审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除北京、广州2 项在建地铁项目和上海2 号线外,所有项目一律暂停审批。直至1998 年国务院要求国家计委组织实施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并提前启动了城轨交通项目审批。 2000 年1月26日,北京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运营,即由苹果园站至四惠站(3 1 . 2 km)。加上2 号环线(23 km),北京共建成地铁线54 km。 (4)2002 年至2009 年,共建成7 条线路,共174 k m 。其中: 2002 年9月至2003 年1月,13 号线西线、东线先后通车(41 km); 2003 年12 月八通线通车(19 km); 2007 年10 月,5 号线通车(27.6 km);至此,北京地铁已开通的线路包括1 号线、2 号线、13 号线、八通线和5 号线,运营线路总里程142 km ; 2008 年7 月,10 号线一期(24.7 km)、奥运支线(5.9 km)、机场线通车(28.1 km); 2009 年9 月,4 号线通车(28.2 km);至此,北京市轨道交通共9条线路的运营网络里程达2 2 8 k m(图3)。

国内外太阳能技术现状及其发展

国内外太阳能技术现状与发展情况 摘要:简析太阳能技术原理,太阳能发电技术分类及发展状况。展现太阳能技术在当今世界发挥的巨大作用及其地位,通过对各种相关技术的介绍分析了解不同发电技术的应用情况及优缺点。 关键词:太阳能太阳能发电技术热发电光伏发电热存储 1.太阳能技术 1.1太阳能简介 太阳能(Solar Energy),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自地球形成生物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和光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但在化石燃料减少下,才有意把太阳能进一步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等。 1.2太阳能发电技术分类 目前。应用的主要太阳能发电技术分类如表1所示。其中,非聚光类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有太阳池热发电、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等;聚光类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有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碟式太一12一阳能热发电。较为成熟的太阳能发电技术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通过聚光产生高温进而发电。效率较高,更具应用前景。尽管世界各国研究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已有多年。但目前只有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实现了商业化示范运行。而塔式、碟式发电系统仍处于示范阶段。 2.国内外太阳能技术现状

2.1太阳能热发电 太阳热发电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它是将太阳能集光、集热产生高温驱动热机发电的系统。目前世界上已建成9 座大型太阳热电站, 总装机容全30 兆瓦, 主要在美国。收集太阳光提供热能的方法主要有中央接收器、抛物面反射器和抛物面聚焦收集器三种。中央接收器是将地面反射镜聚集到的阳光聚焦到中央接收器上。这种方法在七十年代被人们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但由于存在中央接收器必须在高温下操作, 体积过大等间题, 使它的前途一度变得暗淡。但专家们认为这种系统容易适应高温热贮存, 它比蓄电池或其他非热贮存有更大的经济潜力, 并且指出, 带有热贮存的中央接收器太阳热发电系统可与化石燃料系统相竞争。抛物面反射器和中央接收器一样, 是用一台反射镜将太阳光聚焦在一台集热器上, 不同之处是每一反射镜加热它自身的集热器。大多数抛物面反射系统都是利用流体传热, 同样也存在接收器的间题。为了解决这些间题, 人们正在恢复外樵机, 其中以“斯特林循环”发电系统效率最佳。这种系统保留了光伏电池的许多优点, 易于安装, 无污染。无论大小型装置效率都很高, 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系统。抛物面引聚焦收集器是呈抛物面状的聚焦槽, 它是将太阳光聚焦在槽中央沿槽长方向卧置的管子上, 流体通过管子时被加热, 变成蒸汽或热液体, 从管子另一端出来、可用来驱动涡轮机或其他机械。这种槽设计简单, 只须增减槽的数量, 便能产生较大或较小的电量, 在较低温度下也能顺利运行。专家们预测, 这种技术在今后50 年内将在太阳能市场上占主导地位。此外,我国还与美国合作设计并试制成功功率为5kW的碟式太阳能发电装置样机。并在2005年与以色列合作。在江苏省南京市建成了第一座功率为75kw的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示范电站。并成功运行发电。太阳能热发电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对于太阳能热发电未来的发展。应着眼于市场应用的开发。使太阳能热发电真正溶人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2.2太阳能光伏发电 2.2.1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光伏电池组、太阳能控制器、蓄电池(组)组成。如输出电源为交流220V或llov,还需要配置逆变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棱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价值最高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质量和成本将直接决定整个系统的质量和成本。太阳能控制器控制着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对蓄电池起到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的作用。在温差较大的地方,合格的控制器还应具备温度补偿的功能。蓄电池一般为铅酸电池,小微型系统中。也可用镍氢电池、镍镉电池或锂电池。其作用是在有光照时将太阳能电池板所发出的电能储存起来,到需要的时候再释放出来。 2.2.2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原理太阳能电池内部存在P—N结。当P—N结处于平衡状态时,在P—N结处形成耗尽层。存在由N区到P区的势垒电场。当太阳光入射的能量大于硅禁带宽度的时候,射人电池内部的太阳光子。把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导带,产生一个电子一空穴对。电子一空穴对随即被势垒电场分离,电子和空穴被分别推向N区和P区。并向P—N结交接面处扩散,当到达势垒电场边界时。受势垒电场的作用,电子留在N区,空穴留在P区,形成内建电场。而由于内建电场的作用。N区中的空穴和P区中的。电子被分别推向对方区域。使N区积累了过剩的电子。P区积累了过剩的空穴。即在P_N结两侧形成了与势垒电场方向相反的光生电动势。当接人负载后,就会产生电流流出。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概论》课程论文 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年级: 姓名: 学号: 2013.11 世界轨道交通的起源 在16世纪前,城市交通的发展只是表现为城市道路网的不断修建与完善,其交通形式则一直是步行、骑马和马车出行,直到16世纪中期的罗马时代才出现了公共交通。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对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轨道马车应运而生。1832年,在美国纽约市的曼哈顿街道上铺设了轨道并开始运行有轨公共马车,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雏形。到1861年,伦敦的街道上也有了有轨马车。 自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领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工具,把蒸汽机发明应用到车辆设计中制造出了蒸汽汽车。就在第一辆蒸汽汽车出现不久,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根据蒸汽汽车工作原理,经过探索、研究和改进,终于在1804年制造了一台单气缸和大飞轮的蒸汽机车,能够牵引5辆车厢以在轨道上行驶,这就是在轨道上形式的最早的机车,因为用煤炭木柴作为燃料,人们就把它叫做“火车”。之后的几年,人们逐渐识到火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交通运输工具,并于1825在英国的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从此以后,火车就以速度快、运载能力强逐渐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随着牵引动力的改革,铁路发展速度加快,到一战爆发前夕,全世界就已经修建铁路达上百万公里。 随着城市人口及车辆的增加,在平交道口出现了交通的阻塞,这种情况在较大城市非常严重。交通的拥堵使人们想到了将交通铁路线往地下发展,以便很好地解决客流膨胀与土地紧张的问题。19世纪中叶的英国伦敦交通十分拥堵。1843年,有“地铁之父”之称的英国律师查尔斯·皮尔逊建议修建地铁。进过了20年的酝酿和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地铁)与1863年1月10日在轮动正式运营。它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上诞生。用明挖法施工的伦敦地铁,通车时采用蒸汽机车牵引,线路全场6.5km。由于列车在地下隧道内运行,尽管隧道里烟雾熏人,但当时的伦敦市民甚至是皇亲显贵们都乐于乘坐这种地下列车,因为在拥挤不堪的伦敦地面街道上乘坐公共马车,其条件和速度还不如地铁列车。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经验。从1893年到1900年期间,修建地铁的就有5个国家7个城市,,英国伦敦,美国格拉斯哥、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布达佩斯、奥地利维也纳和法国巴黎。20世纪初的欧美地区,包括德国柏林和汉堡、美国费城、西班牙马德里等9座大城市又像机修了地铁。从此,城市交通步入了轨道交通时代。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试验中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制造出第一台发电机,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电的世界,当时最成功地利用电能最为动力的交通工具要算是有轨电车了。而1881年,德国研制出架空接触导线供电系统,使电动车辆的供电线路由地面转向空中,电动车辆的电压和功率都大大提高。1890年,英国首次用电力机车牵引车辆。地下铁道也改用电力牵引,地铁的环境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 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和现状 从1863年第一条地铁线路在英国伦敦建成投入运营以来,轨道交通的诞生和发展已经有了

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制造实用技术教程

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制造实用技术教程第1xx 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光伏组件 1.1 太阳能光伏发电概述 1.2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1.3 太阳能光伏组件与方阵 第2xx 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主要原材料及部件 2.1 太阳能电池片 2.2 面板玻璃 2.3 EVA胶膜 2.4 背板材料TPT 2.5 铝合金边框 2.6 互连条及助焊剂 2.7 有机硅胶 2.8 接线盒及连接器 2.9 原材料的检验标准及方法 第3xx 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工序及工艺流程 第4xx 电池片的分选、检测和切割工序 第5xx 电池片的焊接工序 第6xx 叠层铺设工序 第7xx 层压工序 第8 章装边框及清洗工序

第9xx 光伏组件的检验测试 第10xx 光伏组件的包装 第11xx 常用设备及操作、维护要点 第12xx 光伏组件的生产管理 12.1 光伏组件生产常用图表及技术文件 12.2 光伏组件的板型设计 12.3光伏组件生产的6S管理 12.4 光伏组件生产车间管理制度 12.5 光伏组件生产工序布局 附录 1 常用光伏组件规格尺寸及技术参数 附录2 IEC61215质量检测标准 附录3 ............. 第1xx 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光伏组件 本章主要介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特点、构成、工作原理及分类。 使读者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1.1 太阳能光伏发电概述 1.1.1 太阳能光伏发电简介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太阳能电池(一种类似于晶体二极管的半导体器件)的光生伏打效应直接把太阳的辐射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能量转换器就是太阳能电池,也叫光伏电池。当太阳光照射到由P、N 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同质半导体材料构成的太阳能电池上时,其中一部分光线被反射,一部分光线被吸收,还有一部分光线透过电池片。被吸收的光能激发被束缚图1-1 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原理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1)

专题介绍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X 林 鹏,张志峰,熊德平,张梦欣,王 丽 (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信息存储、显示与材料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44) 摘 要:有机太阳能电池与无机太阳能电池相比,还存在许多关键性问题。为了改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各种研究工作正在进行,这些研究主要是为了寻找新的材料,优化器件结构。对电池原理、部分表征方法、效率损失机制、典型器件结构、最近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描述。 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给体;受体;转换效率 中图分类号:T N 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8X(2004)01-0055-06 Progres s in Study of Organic Sola r Ce ll LIN Peng ,ZHANG Zhi -feng ,XIONG De -ping ,ZHANG Meng -xin ,WANG Li (I nstitute of O p toelectronics T echnology ,Beij ing J 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 act :Compaer ed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ganic solar cells still have many critical pr oblem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organic solar cells,a lot of different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n.T he main purposes of these studies are to seek new mater ials and new device structure.A brief review of the theory of photovoltaic cells,along with some aspects of their characterization ,the basic efficiency loss mechanism ,typical device structures ,and the trends in research will be presented. Key wor ds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device structure;donor;acceptor ;conversion effi-ciency 前 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有限,已经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环境污染也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同使用矿物燃料发电相比,太阳能发电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 太阳能取之不尽,太阳几分钟射向地球的能量相当 于人类一年所耗用的能量。太阳能的利用已经开始逐年增长。但目前使用的硅等太阳能电池材料,因成本太高,只能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卫星供电、边远地区通信塔等使用。目前太阳能发电量只相当于全球总发电量的0.04%。要使太阳能发电得到大规模推广,就必须降低太阳能电池材料的成本,或 第24卷第1期2004年3月 光 电 子 技 术OPT OELECT RONIC T ECHNOLOGY Vol.24No.1 Mar.2004   X 收稿日期:2003-11-17 作者简介:林 鹏(1978-),男,硕士生。主要从事光电子技术研究。 张志峰(1977-),男,硕士生。主要从事有机电致发光(OLED)的研究工作。熊德平(1975-),男,硕士生。主要从事无机半导体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

我国太阳能发展现状与前景

2010NO.16 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高新技术 我国太阳能发展现状与前景 郝钢 (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1太阳能的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长,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也日益突出。传统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更是有限。随着21世纪的到来传统能源濒临枯竭,造成能源危机,还会造成全球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燃煤会通过煤渣和烟尘放出大量有化学毒性的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而随着化石能源的减少,其价格不断升高,这将会严重制约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呼声越来越多,太能能这种情节廉价的资源就因运而生了。 太阳能发电有自己独有的优势[1],主要包括:燃料免费;没有会磨损、毁坏或需替换的活动部件;保持系统运转仅需很少的维护;系统为组件,可在任何地方快速安装;无噪声,无有害排放和污染气体而且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能辐射能够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1万倍。地表每平方米平均受到的辐射可圣朝1700kW.h电。国际能源署的相关数据显示,在全球4%的沙漠上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就足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所以,太阳能光复享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潜力十分巨大。 2我国太阳能发展现状 我国土地辽阔,幅员广大,在中国广阔富饶的土地上,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全国各地太阳年辐射为3340MJ/m2~8400MJ/m2,中值为5852MJ/m2。从中国太阳能总量的分布来看,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较好,太阳辐射总量很大。除四川盆地以外,全国其他地区的太阳辐射也相当可观[2]。 我国有这么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但是没有得到最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我国的太阳能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已经开发了一些小型的太阳能设备。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房、太阳能温室、太阳能制冷与空调、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这些小型的太阳能设备只能满足一小部分人的需要,如果要满足一座城市甚至一个省用电量的需要就必须建立一座大型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而我国现在在这方面还在起步阶段,已经建立了几个试点项目。而国家对于太阳能的发展现在还没有出台一套很完备的政策、法律法规。而这种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必须得到国家的有力支持才可以继续下去。 3发展太阳能的意义 在当今世界能源结构中,人类所利用的能 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根据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June 2003”的统计,20002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为 94,05亿吨石油当量。截至2002年底,世界石油 可采储量为1427亿吨,可采40.6年;天然气为 1557800亿立方米。可采60.7年;煤炭为9844.5 亿吨,可采204年。[3] 我国能源资源储量不容乐观。根据最新资 料,现有探明技术可开发能源总资源量超过 8230亿吨标准煤,探明经济可开发剩余可采总 储量为1392亿吨标准煤,约占世界总量的 10.1%。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占有两非 常低。而我国所面临的却是能源需求量成倍增 长的严重挑战。 由以上分析可见,在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 历史长河中,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 为主的时期,仅是一个不太长的阶段,他们终将 走向枯竭而被新的能源所取代。人类必须未雨 绸缪,及早寻求新的替代能源。研究和实践表 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可以再生,不污染环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理想 替代能源。根据过节权威机构的预测,到2060 年,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会发展 战士节能与构成的50%以上,成为人类社会未 来能源的基石,世界能源舞台的主角,是目前大 量应用的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4] 3.1改善环境 通过使用新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可以减 少因燃烧化石能源而造成的二氧化碳和烟尘排 放量,给环境造成的损失。光复发电不产生传统 发电技术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和安全问题,没有 废弃或噪音污染。 3.2节省空间 光复发电是一种简单的低风险技术,集合 可以安装在任何有光的地方。这意味着在公共、 私人和工业建筑的屋顶和墙面上都有广泛的安 装潜力。在运行中,这个系统还可以降低建筑的 受热,增加通风。光复还可以作为隔声板装在公 路两侧。光复在提供大量电力供应的同时,避免 占用更多的土地。 3.3增加就业 光复发电能够提供重要的就业机会。安装 阶段创造大量的就业产生在(安装工人、零售商 和服务工程师),租金地方经济发展。根据欧洲 光伏发电行业信息显示,生产每兆瓦光伏产品 大约产生10个就业机会,安装每兆瓦光伏系统 创造大约33个就业机会。批发和间接供应可提 供3-4个就业岗位,研究领域提供1-2个就业 机会。所以在整个产业链中可提供50个就业机 会。在未来几十年,随着规模的扩大,自动设备 的使用,这些数据会有所降低。但是,光伏发电 产业不仅仅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 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我过光伏技术及产 业的就业总人数近万。到2020年将达到10万 人左右。按照中或电力专家的研究,2050年,光 伏发电行业将达到装机容量10亿KWp,年生产 和安装1亿KWp,就业人口将超过500万人。 3.4提供农村电力 光伏发电系统结实耐用,易于安装和具有 灵活性等特征,使其可满足世界任何地方的农 村电力需求。 4总结 我国能源供应主要依靠煤炭,石油资源有 限,只有通过扩大天然气、核电、可再生能源的 开发利用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从长远来看,大 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逐步改善以煤炭为主的 能源结构,促进常规能源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 利用,缓解与能源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发利 用可再生能源,并建立必要的技术贮备,可以减 少我国对国外矿物能源的依赖,增强国家抗御 能源安全风险的能力。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 具有安全可靠、无噪音、无污染、能量随处可得、 不受地域限制、无需消耗燃料、建站周期短、无 需架设输电线路、可以方便地与建筑物相结合 等优点,是常规发电和其它发电方式所不及的。 所以,我国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使得社 会能够更稳定快速长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钰川.太阳能原理与技术[M].西安交通大学, 2009,4. [2]刘志章.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发展规划[R].内 蒙古自然能源研究所,2007,9. [3]王长贵,郑瑞澄.新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M].中 国电力出版社,2003,7. [4]吕芳.太阳能发电[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5. [5]赵庆波,单葆国.世界能源需求现状及展望[J]. 中国能源,2002,12. 作者简介:郝钢(1982-),男内蒙古工业大 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2007级 研究生。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能源储备已经不足以满足我们的生活需要,我们必须发展新能源,太阳能就是一个可再生能源,它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我国的太阳能发展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要走的路还很长。本文只是让大家了解我国太阳能的现状。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化石能源 立新的进渣与排渣的平衡点,在调整操作过程中,极易引起冷渣器故障。因此,对冷渣器进渣进行调整时,应做到谨慎平稳调整,逐步过渡,防止进渣量失控。锅炉正常运行中冷渣器宜采用少量进渣,连续运行方式,并根据锅炉负荷及煤质情况确定冷渣器投入的数量,一般以对称投入为宜。 3.3.3改进后的运行情况 以上改进措施实施后,较好的解决了冷 渣器的堵塞问题,未再次发生结焦现象,保证 了机组的正常运行,改良效果显著。 4结语 冷渣器能否可靠工作,对锅炉的稳定运 行有直接影响。如果冷渣器不能正常排渣,锅 炉只有降负荷运行或停炉。因此改进冷渣机 及其系统,合理控制冷渣器的运行方式,对保 证机组长期连续稳定运行意义十分明显,而 这也就是本文主要的意旨所在。 参考文献 [1]李金晶,王巍,杨石等.滚筒冷渣器传热特性 的实验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09-01-15. 13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史

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史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轮轨运行方式为铁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等各种设施的总和。它具有运能大、速度快、成本低、节约能源以及能缓解地面交通拥挤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自19世纪中叶,世界上先后出现城市地下铁与有轨电车以来,经过100多年的研究开发、建设与运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已经形成多种类型并存与发展的状态。 按基本技术特征分类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基本技术特征的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有是市郊铁路、地下铁路、轻轨交通、独轨交通和自动导向交通系统等类型。 1.市郊铁路市郊铁路是连接城市市区和郊区,以及连接城市周围几十公里甚至更大范围的卫星诚镇或城市圈的铁路,但它往往又是连接大中城市干线的一部份,因此具有干线铁路的特征,如轨道通常是重型的。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地下铁等其他类型不停,在市郊铁路上通常是市郊旅客列车与干线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混跑。 2.地下铁路顾名思义,地下铁路是修建在地下隧道的铁路。这样离家,也许在地下铁路修建的初期没什么不妥,但现在定义一个系统为地下铁路,并不要求该系统的线路全部修建在地下隧道里。对全世界各国地下铁系统进行分类研究可知,,地下铁路可分为重型地铁、轻型地铁和微型地铁3种类型。重型地铁就是传统的普通地铁,轨道基本采用干线铁路技术标准,线路以地下隧道和高架线路为主,仅在郊区地段采用地面线路,路权专用,运量大。轻型地铁是一种在轻轨线路、车辆等技术设备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铁类型,路权专用,运量较大通常高站台。微型地铁,有称小断面地铁,隧道断面、车辆轮经和电动机尺寸均小于普通地铁,路线专用,运量中等,行车自动化程度较高。 3.轻轨铁路轻轨铁路的含义是指就车辆对轨道是假的荷载而言,轻轨车辆与郊区列车或地下铁道车辆相比较轻。轻轨是从旧式有轨电车系统发展演变而来的,早期的轻轨系统一般是直接对旧式有轨电车系统改建而成,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些国家开始修建全新的现代轻轨系统。现代轻轨系统与旧式有轨电车相比,具有行车速度快、乘坐舒服、噪音较低等特点。同样,对世界各国轻轨接近于轻轨系统进行分类研究,轻轨也存在多种技术标准并存发展的情况。高技术标准的轻轨及五金与轻轨地铁,而低技术标准的轻轨则接近于有轨电车。 4.独轨电车独轨是车辆或列车在单一轨道上运行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独轨的线路采用高架结构,车辆则大多采用橡胶轮胎。从构造型式上可分为跨骑式独轨与悬挂式独轨两种。跨骑式独轨是列车跨坐在轨道梁上运行的型式,而悬挂式独轨则是悬挂在轨道梁下的运行型式。 5.自动导向交通系统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在一些文献资料中称为新交通系统,当然是指狭义的新交通系统。这种交通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轨道采用混凝土道床、车辆采用橡胶轮胎,有一组导向轮引导车辆运行,列车运行自动控制,可实现无人驾驶等。

太阳能光伏组件分原材料及部件

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原材料及部件性能,作 用,特点,及检验 1.太阳能电池片 外形与特点: 太阳能电池片是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主要材料,电池片表面有一层蓝色的减反射膜,还有银白色的电极栅线。其中很多条细的栅线,是电池片表面电极向主栅线汇总的引线,两条宽一点的银白线就是主栅线,也叫电极线或上电极。电池片的背面也有两条(或间断的)银白色的主栅线,叫下电极或背电极。电池片与电池片之间的连接,就是把互连条焊接到主栅线上实现的。一般正面的电极线是电池片的负极线,背面的电极线是电池片的正极线。太阳能电池片无论面积大小(整片或切割成小片),单片的正负极间输出峰值电压都是0.48~0.5v。而电池片的面积大小与输出电流和发电功率成正比,面积越大,输出电流和发电功率越大。 合格的太阳能电池片应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稳定高效的光电转换效率,可靠性高。 (2)采用先进的扩散技术,保证片内各处转换效率的均匀性。 (3)运用先进的pecvd成膜技术,在电池片表面镀上深蓝色的氮化硅减反射膜,颜色均匀美观。 (4)应用高品质的银和银铝金属浆料制作背场和栅线电极,确保良好的导电性、可靠的附着力和很好的电极可焊性。 (5)高精度的丝网印刷图形和高平整度,使得电池片易于自动焊接和激光切割。 太阳能电池片的分类及规格尺寸 太阳能电池片按用途可分为地面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海上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和空间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按基片材料的不同分为单晶硅电池和多晶硅电池。目前太阳能电池片常见的规格尺寸主要有125mm×125mm、150mm×150mm和156mm×156mm等几种,厚度一般在170~220μm。 单晶硅与多晶硅电池片到底有哪些区别呢?由于单晶硅电池片和多晶硅电池片前期生产工艺的不同,使它们从外观到电性能都有一些区别。从外观上看:单晶硅电池片四个角呈圆弧缺角状,表面没有花纹;多晶硅电池片四个角为方角,表面有类似冰花一样的花纹(业内称为多晶多彩),也有一种绒面多晶硅电池片表面没有明显的冰花状花纹(业内称为多晶绒面);单晶硅电池片减反射膜绒面表面颜色一般呈现为黑蓝色,多晶硅电池片减反射膜绒面表面颜色一般呈现为蓝色。 对于使用者来说,相同转换效率的单晶硅电池和多晶硅电池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单晶硅电池和多晶硅电池的寿命和稳定性都很好。虽然单晶硅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比多晶硅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高1%左右,但是由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只能做成准正方形(4个角为圆弧状),当组成太阳能电池组件时就有一部分面积填不满,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是正方形的,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对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转换效率来讲几乎是一样的。另外,由于两种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制造工艺不一样,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要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少30%左右,所以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份额越来越大,制造成本也将大大小于单晶硅电池,所以使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将更节能、更环保 分类及规格尺寸 (1)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目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5%左右,最高的达到24%,这

光伏电池的原理及发展现状

光伏电池的原理及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太阳能是一种用之不竭、储量巨大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每天到地球表面的辐射能量相当于数亿万桶石油燃烧的能量,太阳能开发与利用逐步成府重点发展的战略。热能和光能利用是太阳能应用的两种重要形式。光伏发电是利用光伏电池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的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发电方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其不仅要替代部分化石能源,而且未来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是世界各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本文阐述了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原理,综述了国内外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光伏电池的原理及发展现状1839 年,法国的Edmond Becquerel 发现了光伏效应,即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内部的电荷分布状态发生变化而产生电动势和电流。光伏电池是基于半导体P- N 结接受太阳光照产生光伏效应,直接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能量转换器。1954 年,美国Bell 实验室的G.Pearson 等发明了单晶硅光伏电池,其原理如图1 所示。 图 1 中,太阳光照射到光伏电池表面,其吸收具有一定能量的光子,在内部产生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电子-空穴对;在P- N 结内建电场的作用下,电子、空穴分别被驱向N,P 区,从而在P- N 结附近形成与内建电场方向相反的光生电场;光生电场抵消P- N 结内建电场后的多余部分使P,N 区分别带正、负电,于是产生由N 区指向P 区的光生电动势; 当外接负载后,则有电流从P 区流出,经负载从N 区流入光伏电池。图2 为光伏电池等效电路,其中,Iph为与光伏电池面积、入射光辐照度成正比的光生电流(1 cm2硅光伏电池的Iph值为16 ~30 mA);ID,Ish分别为P- N 结的正向电流、漏电流;串联电阻RS主要由电池体电阻、电极导体电阻等组成(RS一般<1 );旁漏电阻Rsh 由硅片边缘不清洁或体内缺陷所致(Rsh一般为几k);RL 为外接负载电阻,IL,UO 分别为光伏电池输出电压、电流;当负载开路(RL= )时,UO即为开路电压Uoc,其与环境温度成反比、与电池面积无关(在100 mW/cm2的光谱辐照度下,硅光伏电池的Uoc一般为450 ~600 mV。与图2 对应的光伏电池解析模型,

世界地铁发展史

地铁发展简史 1863 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它标志着城市快速轨道 交通在世界上诞生。 1863-1899 年,美国、英国、法国、匈牙利、奥地利等5个国家的7座城市相继修建了地铁。 1900-1924 年,欧洲和美洲又有9座城市修建了地铁,包括柏林、马德里、费城等。 1925-1949 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城市轨道建设速度放慢。莫斯科第一条地铁于1935年建成通车。 1950-1974 年,欧洲、亚洲、美洲有30余座城市地铁相继通车。 1975-2000 年,世界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又有30余座城市地铁相继通车,其中亚洲有20余座城市开通了地铁。1999年统计资料显示,世界上已经有115 座城市建成了地下铁道,线路总长度超过了7000km 。 中国地铁 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于1969年10月基本建成,于1971年1月开始试运营。目前运行区段从北京火车站至西郊苹果园,全长23.6公里,共有17个车站。由于这是我国第一 条地铁,缺乏运营管理经验,加上这条地铁是在十年动乱期间修建的,车辆、设备一开始存 在不少问题。在试运营开始后的头几年,遇到的困难较多。但是,负责试运营工作的北京地 下铁道管理处,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发动群众克,努力改善管理工作。从1977年开始各项工作基本上走上了正轨,并逐步取得了进展。近几年来,他们狠抓了技术队伍的建设,通过开办地铁技工学校,培训职工6200多人次;建立和 健全了各项规章缺席,改革了一部分车辆,提高了车辆的完好率;对现有设备进行了整治,保证了正常运转;狠抓了安全行车工作。他们还通过技术革新,提高了地铁的自动化水平,先后实现高度集中、自动闭塞、自动广播等自动化项目,使发车间隔由过去的十几分钟缩短到4分钟,提高了列车的运输效率。 这条地铁已经为首都公共交通的一条重要干线。它在试运营期间,为缓和北京市的乘 车拥挤起了重要作用。11年来,共运送乘客 2.5亿人次。目前,它每天最多可以发320 列车,运送乘客19万人次。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月10日在伦敦建成。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1881 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月建成。1978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 据粗略统计,到目前已有50个国家建有360条轻轨线路。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比如亚洲共有26个城市有地下铁道。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交叉,互不影响。对速度要求不高的线路,可与道路平齐,与汽车混合运行。? 回顾20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轨电车从大发展到大拆除;然后汽车登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了城市交通的主角;到20世纪末,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又恢复了它的主导地位,这是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在了解了以上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后,可能有朋友不禁要问:既然地铁和轻轨同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导,况且修轻轨费用要比地铁低很多,为什么成都要选择修地铁而不是轻轨呢?这主要是由成都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决定的。大家都知道,成都市私家车已超过百万辆,保有量居全国第三,而且还在以每天800-1000辆的速度递增,虽然政府一再对现有城市道路进行拓宽和改造,但仍然满足不了道路交通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3月18日龙泉举办的第24届桃花节有个千辆花车巡游活动,参加的花车从龙泉中心一直排到了龙四环,接近成都三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仅仅千多辆车就能形成这样的效果,那么十万、二十万辆又会怎样呢?相比而言,修建轻轨仍然要占用地面道路,所以,往地下走,修地铁成为了成都市区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唯一出路。此外,修地铁对城市规划和经营方面的作用,我会在后面为大家再作介绍。 说到这里,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地铁发展史上的几个世界之最: 最早的地铁:于1863年在英国伦敦建成。由于当时电动机车尚未问世,机车牵引仍用蒸汽机车。尽管隧道里烟雾弥漫,但人们仍争着去坐。 最长的地铁:英国8个城市有地铁,总长度将近1000公里,共设有458个车站,是目前地铁最长的国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843年英国人C·皮尔逊提出在英国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1860年英国伦敦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采用明挖法施工,为单拱砖砌结构,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线路长6.4km,用蒸汽机车牵引。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到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地下客运环境和服务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地铁建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此以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都市相继建造地下铁道。自1863年至1899年,有英国的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共5个国家的7座城市率先建成了地下铁道。 伦敦自1863年创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历经近150多年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伦敦地铁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范例之一,尤其是地铁实现了电气化后,伦敦

伦敦地铁车辆纽约地铁 法国巴黎也是最早修建地铁的城市之一,但 比英国要晚37年。为举办“凡尔赛展览会”而修 建的巴黎第一条地下铁道从巴士底通往马约门, 全长约10 km,它为巴黎地铁网络的不断发展和 完善打下了基础。时至今日,巴黎市区已拥有地 铁线路14条主线和2条支线,其中2条为环线,有4条地铁采用橡胶轮体系的VAL车辆。地铁 线路总长度约221.6 km,地下隧道约占175 km,共设置车站380座,车辆保有总数约347辆,年 客运量总数也已突破12亿人次。巴黎的地区快 速地铁(RER)非常发达,运营线路共有363 km, 其中14 km与地铁共线,249 km为城市快速铁 路SNCF。RER的年客运量约4亿人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