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 简答

经济学基础 简答
经济学基础 简答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尚处在初级阶段。

2、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

答:(1)发展是硬道理,也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

(2)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3)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答: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居主导地位的公有制形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它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⑴它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

⑵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最重要的来源;

⑶它是保障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⑷它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

3、股份制经济的特点和优势。

答:(1)产权关系清晰,有利于企业资本的有效运营。

(2)实物资产与价值资产分离,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张和经营的稳定。

(3)实行有限责任制度,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4、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答:(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反映并符合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最基本的形式。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重要的基础。

(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

(4)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是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决定性条件。

(5)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在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征(或特点)是什么?

答:(1)通过企业对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

(2)按劳分配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

(3)采取货币工资的形式。

6、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是什么?

答: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是:

(1)共同富裕绝不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

(2)是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并在其激励与带动下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7、简述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答:(1)两者既对立又统一。

(2)矛盾性表现为:要提高效率,必然导致收入差距,产生发展机会及收入结果的不公平;要公平,却又会降低效率。

(3)统一性表现在:提高效率为实现公平创造物质基础;坚持公平,能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

8、试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重大意义。

9、为什么说市场是一种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

答:市场配置资源的最大优点是它的高效性,这是由它的作用和特点所决定的。其特点是:

①自动调节,这种能力是市场一种内在的、潜在的力量。自动调节不需要任何成本,或者成本

很少,因此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是高效的。

②利益调节,获得经济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而市场配置方式正是通过市

场价格的变化,以改变人们的利益关系,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这种调节符合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也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调节手段。

10、计划配置资源方式有哪些弊端?

答:(1)经济主体缺乏活力,经济效率低下。

(2)条块分割,破坏了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

(3)决策失误,资源浪费严重。

11、简述市场经济的功能。

答:(1)调节功能。

(2)信息导向功能。

(3)刺激功能。

(4)奖优罚劣功能。

12、简述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答: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二者的联系是指:

①它们反映的内容是一致的,都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②它们遵循的规律是共同的,都是市场规律。

③它们的市场客体都是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市场功能。

④它们都要体现自由竞争的原则。

(2)二者的区别是:

①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

②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③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

④市场经济是开放的商品经济。

13、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⑴市场性

⑵自主性

⑶竞争性

⑷开放性

⑸法治性+

14、为什么说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答:⑴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市场功能的必要条件。

⑵完善的市场体系是搞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重要条件。

⑶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建立宏观间接调控的客观条件。

15、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必须包括哪些市场?这些市场在我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答:(1)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必须包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①商品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数据市场;

②生产要素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

(2)这些市场在我国的经济地位是:

①商品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形成的基础和物质主体,也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②生产要素市场可以完善市场体系。

16、什么是效用?对于效用有哪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答:⑴所谓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一种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是否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欲望以及该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满足消

费者欲望的能力。经济学中一般就以效用理论来分析消费者的行为。

⑵对于效用,有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即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基数效用假设效用同重量、

长度一样,也是可以测量的,可以用基数1、2、3……等表示效用的大小。而序数效用则认为,消费者无从知道效用的数值,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

17、什么是机会成本?举例说明在经济分析中考虑机会成本的重要意义。

答:⑴机会成本,是指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用于其它用途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不是生产者实际支出的成本,但采用机会成本能够促使各种生产要素用于最佳

途径,做到资源的最佳配置,是决策者进行决策时必须认真考虑的现实因素。

⑵例如:一块土地可以种粮食,也可以种植蔬菜和棉花。种粮食每年能得到8000元收入,种

植蔬菜每年能得到9000元,种棉花每年能得到10000元收入。如果这块土地种了粮食而放弃

了其它一些机会,则种植粮食的机会成本为10000元;种植蔬菜的机会成本为10000元;种

植棉花的机会成本是9000元。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讲,这块地应该种植棉花。

18、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什么?

答: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是,比较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只要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达到最大,就算生产者获得

了最大利润;

二是,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判断实现最大利润的产量。

这两种方法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方法二常常作为经济分析中考察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19、规模经济是如何产生的?

答:⑴规模经济,也称规模报酬,是指全部生产要素同时变动对产量变动的影响。

⑵规模经济可以从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两方面来分析。

①内在经济,是指生产者在扩大生产规模时,由于内部自身的因素所引起的收益的增加。

②外在经济,是指整个行业规模扩大时给个别生产者所带来的收益增加。

20、简述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弊端。

答: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⑴传统国有企业不具有自己的独立财产,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不可能根据自己的利益

和市场变动作出资源最优配置的决策;

⑵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经理人员只是上级行政机关指令的执行者,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

少、如何生产等,都由远离市场的上级主管机关通过计划下指令作决策。

⑶企业与国家处于父子关系之中,国家对企业既施以襁褓般的束缚,又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企业面临预算软约束。

⑷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下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状态,给对这种企业制度改革造成了

很大的困难。

21、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⑴强制性,社会保障一般是以政府为主要发起人强制性实施的一种社会安全制度。

⑵社会性,体现在社会保障实施对象的社会性,管理机构的社会性和资金来源的社会性。

⑶公平性,表现在社会保障待遇和机会和分配之中,体现在社会保障缩小收入差距、调节社

会分配之中。

⑷福利性,社会保障旨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利。

22、简述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那些无依无靠,没有生活来源的,或因遭受灾害而致生活暂时困难的,或虽有一定收入,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

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⑴孤寡病残救助;⑵城乡贫困户救助;⑶自然灾害救助。

23、决定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⑴生产要素的使用率,是指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实际利用程度,具体表现为要素投入的产出效率。

⑵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和建立合理的经济体制是保证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不断提高的两个重要

因素。

24、简述四种工业化模式。

答:⑴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⑵资本主义不完全市场经济模式;

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25、试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答:⑴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源泉和动力。工业在本质上是一种聚集经济,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集中布局,形成城市,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

⑵城市化为工业化创造条件,促进工业化。城市可以产生聚集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

增加利润。而且,城市通过极化效应和辐射效应,可形成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带动整个区域工

业化的开展和深入。

26、什么是二元社会结构?它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何影响?

答:⑴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城乡居民社会身份、地位和待遇存在巨大差异的一种社会结构,这种差异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规定并维持。

⑵这种二元社会结构限制了人口及其它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特别是限制了农村向城市

的流动,延缓了城市化进程。

27、试述《乡镇企业法》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法律保障?

答:⑴肯定了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⑵在保护乡镇企业合法权益方面,规定乡镇企业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⑶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干预乡镇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同时对侵犯乡镇企业权益的行为作出了

处理和处罚规定。

⑷提出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些措施。

28、试述乡镇企业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答:⑴产业调整应放在建立城乡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上,解决内部部门结构严重的低水平重复,以形成合理的内部分工体系,

⑵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高与农业的产业关联度,推进企业规模化、集中化。

资料一补

29、简述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要点有哪些?

答:1.农民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体

2.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制度创新

3.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4.形成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础性因素,并发挥其作用

30、简述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答:1.推进技术进步,加快技术改造

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5.合理调整经济结构

31、简述乡镇企业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方式的主要表现

答:1.盲目铺摊子,上新项目,造成高成本、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

2.“遍地开花,分散投资”小而全,小而散。

3.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科技含量低,产品结构形成“三多三少”的局面。

4.管理人员和职工素质低。

32、简述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各有什么优点

答:进口替代战略的优点:

1.可以促使发达国家由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转向投资,从而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资金

缺乏和技术落后的问题,带动本国工业的发展。

2.本国生产的替代进口产品的市场是现成的投资和经营风险小。

3.发展中国家通过对本国替代进口部门的保护来发展本国生产,比要求发达国家降低关税来

扩大出口更为主动和可靠。

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点:

1.可以使国内生产单位直接面对世界市场的竞争,促进国内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带动国内的工业发展。

2.在国内市场相对狭窄的条件下,可以突破市场限制,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实现本国工业以

至整个经济的高速增长。

33、简述国际技术合作的方式有哪些?

答:国际技术合作主要通过技术转让来实现,国际技术转让可分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交流两种类型

34、简述国际贸易政策的措施

答:1.关税 2.非关税壁垒 3.出口鼓励:鼓励的方式有出口补贴和外汇倾销。

35、简述区分长期和短期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不能以时间为准?

答:1.短期是指在这个时期内生产者不能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

2.长期是指在这个时期内生产者能调整所有的生产要素。

3.对于不同的行业,短期和长期所包含的时间是不同的,所以在成本分析中短期和长期不是

按时间的长短,而是按生产要素的调整范围来划分的。

资料二补

1、如何科学理解公有制为主体

答:在社会主义市场中,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理解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公有制为主体是就国民经济总体而言的

2.公有制主体不僅要有量的标准,还要有质的标准

3.公有制不能局限于原来的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这两种形式

2、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答: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2.平等互利原则

3.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

4.尊重国际惯例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据何在(我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

答:1.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

2.由于过早地结束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加之社会主义改造过快过急,其速度超过了工业化进

程,决定了这时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就只能处于初级阶段,即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3.在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可能不存在社会主义阶段,在我国则不可逾越,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

的建立基础及其进程所决定的。

4、股份合作制经济与股份制经济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由于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东是本企业的管理者和劳动者,外部人员一般不得入股,因些,它的财产结构具有内部封闭性的特征,不同于一般股份制企业的社会开放性特征,其财产的

终极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是不可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也僅限于体内,不像一般股份

制企业那樣定期向外界公布企業的财产、经营等信息,受到体外监督。

5、简述我国现阶段事实“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客观依据

答:1.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然存在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

2.允许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个人收入分配,必然造成个人实际收益上的不等。

3.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必然产生个人收入的差别。

6、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答: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相互统一又相互矛盾的关系。

统一性表现在:(1)经济效益是实现经济增长速度的中心和前提。(2)经济增长速度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条件。

矛盾性表现在不完全一致,经济增長长速度反映的是产值、产量等指標在动态上的比较,而经济效益是劳动投入与有用劳动成果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7、我国工业化道路与战略

答:1.坚持农轻重及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2.实行工业化投资主本多元化

3.逐步减少工业对农业的剥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4.通过工业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

5.通过对外工放,加快工业化进程

8、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1.强制性,社会保障一般是以政府为要要发起人,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规,采用集中或分散的形式强制性实施的一种社会安全制度。社会成员只要符合社会保障的法律规定,都必须参加

社会保障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与此同时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及待遇。此外,社会

保障的法律强制性还突出地表现在其基金的征集形式上,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税法为

依据和保证税收形式。二是以法令法规为依据和保证的社会统筹形式。任何个人和单位,

一旦满足社会保障缴纳的条件规定,不论是否愿意,都必须照章纳税,否则将以违章、违

法论处。

2.社会性,社会保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也是保证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稳定与发展的

一支重要力量。实施范围的广泛性和保障作用的普遍性,是市场经济建立与发对社会保障

资金来源的社会性。

3.公平性,公平分配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只有实现公平分配,才有利于维护社会

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的公平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社会待遇和机会的分配之中

具有显著的机会均等和利益共享的特征。二是社会保障可以缩小收入差距,调节社会分配,

促进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与财富消费的公平。

4.福利性,社会保障旨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利。它是一项造福于社会成员的、不

以盈利为目标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国家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保证城乡居民

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进居民福利,更好的贯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

9、利用外资的意义?

答:1.有利于解决国内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争取时间加快能源、交通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项目的建设。

经济学基础期末试卷

2016--2017第二学期期末考试(A卷) 《经济学基础》 一、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和 ()。 2.资源是指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必需的生要要素,包括()、土地、()、企业家才能。 3.经济学根据竞争激烈程度与厂商数量的程度,把现实中的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4.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5、一个经济周期一般要经历()、()、()和复苏四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经济学可定义为()。 A.研究政府对市场制度的调节问题 B.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 C.研究企业如何赚取利润的问题 D.研究如何使人变得更无私,以缓解资源稀缺性问题 2.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 A.实际支付的金额 B.愿意支付的金额 C.愿意支付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之差 D.获得额外的满意程度 3.以下那种情况指的是边际效用()。

A、张某吃了第二个面包,满足程度从10个效用单位增加到了15个效用单位,增加了5个效用单位

B、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共获得满足15个效用单位 C、张某吃了四个面包后再不想吃了 D、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平均每个面包带给张某满足程度为7.5个效用单位 4.咖啡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A .咖啡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 .咖啡伴侣等咖啡互补品需求增加 C .茶等咖啡的替代品需求减少 D .茶等咖啡的替代品需求增加 5.经济学中,短期是指()。 A.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 B.在这时期内所有投入量都是可变 C.在这时期内所有投入量都是不可变的 D.在这时期内,至少有一种投入量是固定的,也至少有一种投入量是可变的6.某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其互补品的()。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价格上升。 7.以下属于纯公共物品的有()。 A.私人汽车 B.无线广播 C.河流里的鱼 D.草坪 8.经常项目帐户的顺差意味着()。 A.出口大于进口 B.出口小于进口 C.出口等于进口 D.出口的增加大于进口增加 9.如果某人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10.下列哪一种方法是提高增长率的最好方法()。 A、发现新的自然资源供给 B、提高人口增长率 C、发展新技术 D、降低人口增长率

2014管理经济学复习题

管理经济学复习题 1、一个最近毕业的MBA拒绝了一份每年30000元薪水的工作机会,决心自己创业。他准备取出50000元银行存款(年利率7%)投入企业,再把自己目前出租的一套房子(月租金1 500元)用于企业经营。一年中,他的销售收入为107000元,雇员工资支出40000元,广告支出5000元,设备租金10000元,杂费5000元,缴纳税收5000元。请计算他的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2、李四原在一家洗衣房工作,年薪为30000元。现他打算离开那里自办洗衣房。预计年营业收入为100000元。开支包括:雇员薪水35000元,各种用品10000元,房租8000元,水、电、煤气2000元,银行利息支出5000元。请计算:显成本、隐成本、会计利润、经济利润;问:自办洗衣房是否合算? 3、小张拟投资100000元开设一家商店,自当经理。年收支情况预计如下: 销售收入330000 会计成本290000 其中:售货成本240000 售货员工资40000 折旧10000 需要说明的是,该商店的货物是过去进的,假如现在进这批货,售货成本将为260000元。售货员的工资则与现在劳动市场上劳动力的工资水平相当。这100000元资产,预计使用一年后只值88000元。小张如在别处工作年收入为30000元。全部投资若投入其他风险相同的事业可获年收入8000元。小张是否应在这里投资?(通过计算式说明) 4.某公司估计其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400-3P+4I+0.6A,其中,Q是每月的需求量,P是产品价格(元),I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千元),A是公司的广告支出(每月千元)。 (1)在下一个10年里,预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000元,这对公司的销售会产生什么影响? (2)公司想提高价格抵消收入增加对需求量的影响,它应把价格提高多少? (3)如果公司提高了价格,公司产品的价格弹性会发生什么变化? 5、巴西的气候与纽约的咖啡价格:巴西是世界咖啡市场的主要供给来源,巴西的气候灾害会影响世界咖啡市场的价格。例如,1975年7月的一场严霜毁掉了巴西1976——1977年度的绝大部分咖啡收成。在纽约,一磅咖啡的价格从1975年的0.68美元上涨到1976年的1.25美元和1977年的2.70美元。然而,1978年价格开始下降,为1.48美元,1983年的实际价格又恢复到了1975年的水平。请用静态和比较静态示意图分析价格调整的过程。 6、某汽车公司今年的J型轿车销售量为30万辆。该轿车的需求价格弹性为—3.0,收入弹性为3.5。公司准备把明年的价格下降5%,它预期明年的居民收入会提高8%。于是公司预测到明年J型轿车的市场销量将为多少? 7、计算分析 某出租汽车公司有小轿车20辆、大轿车3辆。当司机人数分别为15、20、25、30、35人时,每月营业收入分别为1100000元、1175000元、1225000元、125 0000元、1260000元。如果司机每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因增加一名司机而引起的其他支出(如燃料费等)为

西方经济学五道论述题

一、试结合当前实际经济情况说明主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并说明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采取何种政策手段调节国民经济。 答: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和基本方向,可分为扩张型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种类型,每种方向又有两种基本的政策工具:政府支出和税收。 扩张型财政政策指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它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当经济生活中出现需求不足时,运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达到平衡;如果社会供求原来是平衡的这一政策会使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如果社会总需求已经超过总供给,这一政策将使两者的差额进一步扩大。 我国实现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在经济增长乏力、增长速度下滑时,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增加政府支出,把社会的闲置资本利用起来,从而刺激经济,变下滑为上升。这种做法是在当今世界市场失灵现象反复出现、经济活动复杂化合国民经济景气循环的不规则化条件下,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的调节,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其包括的总体政策含义是。在主要确保金融稳定、安全运行的同时,相对更多地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因为在市场经济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制中,财政政策市货币政策之外唯一可以仰仗的主力型工具和手段。 二、货币政策手段有哪些?论述当前经济形势及其主要特征,结合前述理论,并简要说明各种工具的作用机制,分析当前应采取何种货币政策。 答: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利率水平,进而改变经济中的投资量,以调节均衡国民收入的政策。按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来划分,也可以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两种类型。每种类型分为三种基本货币政策工具,分别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相反,降低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提供放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重点归纳绝密

第一章总论表一、法律关系 主体 (双)自然人自然人(中国人、外国人、无国籍人);自然人性质的特定主体机构、组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政党和社会团体 国家 内容 权利 义务积极、消极 客体物自然物、人造物、一般等价物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道德产品 行为 人身 表二、法律事实 分类内容标准 事件绝对事件(自然现象)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相对事件(社会现象) 行为合法行为(等)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违法行为(等) 表三、法的形式 形式制定机关注意要点 宪法全国人大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全国人大——基本 法律 人大常委会——其 他法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就有关问题作出规范性决议或者决定,与 法律具有同等地位和效力 法 规 行政法规国务院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 常委会 省;省会、特区、较大的市(1+3) 规章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行政规章在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仅起参照作用” 地方政府 规章 地方人民政府 政府规章除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外,还不得与上级 和同级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效力排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提示自治区法规、特别行政区法、国际条约也属于法的形式表四、法的分类

划分标准法的分类 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划分(创法成不成)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划分(那(内)三小子根本太普通)根本法和普通法根据法的内容划分(内容很诚实)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划分(小三长的特别一般)一般法和特别法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划分(祖国)国际法和国内法根据法律运用的目的划分(目的是为了开公司)公法和私法【记忆口诀】“小三(根据三种效力)长的特别一般(分成一般法和特别法)”。 表五、经济仲裁 适用范围适用“平等主体”“合同纠纷”“财产权益纠纷” 不适用《仲 裁法》 劳动争议、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不能仲裁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人身) 原则自愿、公平、独立仲裁、一裁终局 仲裁委 员会 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无隶属关系

管理经济学试题

管理经济学试题(考查) 时间:2013.06.04 1. 试分析垄断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2. 举例说明几种特殊情况下机会成本的计算方法。 3. 对比分析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市场机构的不同点。 4.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规模收益递增原理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因为两者属不同层面上的概念。 一、关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说,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使用多种投入生产一种产品时,当只有一种投入是可变的,随着这种可变投入的增加,产量的增加也会越来越多,但超过一定限度后,这种增加的产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少,甚至使总产量绝对地减少。这一现象普遍存在,就被称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争论关键是技术因素在产量变化中的作用。但技术进步因素对边际收益递减的影响是与考察的时期长短有关的。 在短期内假设技术水平不变可能是现实的。这样,在短期内边际收益递减应该被当作一个客观的规律来看待。说它是客观的规律,主要是因为这一规律是由生产的技术特征决定的。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产量先递增后递减,递增是暂时的,而递减则是必然的。边际产量递增是生产要素潜力发挥,生产效率提高的结果,而到一定程度之后边际产量递减,则是

生产要素潜力耗尽,生产效率下降的原因所致。 由此可见,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发生需要具备三个必要条件: 1、只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发生变化,其他投入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 2、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效率; 3、产品生产技术水平是不变的。 二、关于规模收益递增的规律 所谓规模收益是指涉及到厂商生产规模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果生产规模的变化是由所有生产要素以相同比例扩大或减少而引起的,那么对应的产量变动就有三种情况: (1)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2)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3)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对于规模收益递增,是指某一产品或行业的净收益的增长速度,超过其生产规模的扩大速度的现象或状态。 引起规模收益递增主要因为有以下因素在起作用。 (1)工人可以专业化。在小企业中,一个工人可能要做好几种作业;在大企业中工人多,就可以分工分得更细,实行专业化。这样就有利于工人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可以使用专门化的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小企业因为产量少,只能采用通用设备。大企业实行大量生产,有利于采用专用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 (3)大设备单位能力的制造和运转费用通常比小设备要低。 (4)生产要素具有不可分割性。 (5)其他因素。如大规模生产便于实行联合化和多种经营;便于实行大量销售和大量采购(可以节省购、销费用)。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边际收益递减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在其它投入品保持不变的情况的,随着一种投入品的增加,产出增量逐渐下降的情形。而规模收益递增是指,若所有的投入都按相同的百分比增加,而产出增加的百分比要大于投入增加的百分比,这就是所谓的规模收益递增。 可见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规模收益递增原理本并不是同一层面上的概念。因此不矛盾。 5. 某企业在现有生产规模下,可以从事三种产品的生产,A、B和C,各个产品的单位产量的原材料消耗量、单位成本、销售价格和利润等数据如下表。假设可供投入的原材料共计60000单位,试计算应如何分配原材料,才能使总贡献最大化?

经济学基础2012年试卷

《经济学基础》 试题 班级 姓 学 第 页 学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判断正(√)、误(×)题(2’×) ( ). 当经济学家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时,他们指的是所有经济决策都涉及权衡取舍。 ( ).生产技术进步引起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 ( ).如果苹果和橘子是替代品,苹果价格的上升将使橘子的需求减少。 ( ).像钻石这样的奢侈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往往很大(大于)。 ( ).预算约束线是向消费者提供了同样满足程度的一组商品组合。 ( ).如果一个企业在同等规模的工厂内雇佣更多的的工人,最终会边际产量递减。 ( ).短期中企业的产品价格低于其生产的平均成本,该企业应该停业。 ( ).对于垄断者来说边际收益总是低于产品的价格。 ( ).折旧是经济中设备和建筑物磨损的价值。 (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那么乘数的值是。 二、单项选择题(2’×) .经济学是研究( )。 .如何完全满足我们无限的欲望 .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如何把我们的欲望减少到我们得到满足为止 .如何避免进行权衡取舍 .下列那一项不是去度假的机会成本的一部分( )。 .如果你留下来工作可以赚到的钱 .你用于买食物的钱 .你用于买飞机票的钱 .你看百老汇表演所花的钱 .以下各项都使手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除了( )。 .手表价格上升 .用于制造手表的技术进步 .用于制造手表的工人工资下降 .制造者预期未来手表价格下降

.低档物品是收入增加引起的哪一种变动的物品?().供给增加.供给减少 .需求增加.需求减少。 .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为()。 .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除以该物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除以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 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该物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一般来说供给曲线越陡峭,越可能的情况是()。 .富有价格弹性.缺乏价格弹性 .单位价格弹性.以上各项都不对 .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称为()。 .权衡取舍率 .边际替代率 .边际权衡取舍率 .边际无差异率 .消费者任何两种物品的最优购买量是()。 .在预算约束线不变时消费者达到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 . 消费者达到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 .两条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交点 .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交的一点

2016级管理经济学考试题汇总版

2016级管理经济学考试题汇总 一、填空题 1.信息完全的假设与(人与人合作)契约假设一致,若信息不完全,实现该假 设的条件是永久重复博弈和(报复威胁声誉机制)。 2.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依据(要素禀赋)原理分工,华为手机卖往韩国,三星 手机卖往中国,其依据是规模效益。 3.房企大多有将部分房子卖自己人的惯例,因为房价涨可获增值收益,房价跌 可获低息贷款,属于正常利润,经营者与企业家的本质区别是后者获得经济利润 Note 1.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生产资源用于特定用途,而放弃其他可替代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净收入。激励管理者将稀缺资源密集用于最佳用途并交换其他用途。运用条件:资源多种用途且自由流动,资源充分使用 2.会计成本:即显明成本(Explicit Cost),生产者为购买或租用所需生产要素而发生的实际帐面支出(属历史成本) 会计成本属历史成本,不反映资源真实代价,故不用于决策 3.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销售收入-显明成本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销售收入-会计成本-正常利润(隐含成本),大于0则表明配置较优,决策可行。 正常利润:资源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用途可得之收入,或吸收投资须给的最低报酬,即隐含成本,属机会成本,未在会计成本中显示。(如业主最低报酬) 4.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FDI 和出口增长率双降,可以用企业的间接定价 理论解释,因为无形资产(技术)是不能直接贸易的,只有FDI 和出口才能实现其价值。 5.产权由国家实施的原因是国家强制力对产权实施具有规模效应,企业家在 拥有经营权的同时,还应拥有控制权.

6.北大食堂限制教师购包子数量无效,但天津大学采用(直接给予学生补贴) 却有效,放开商品房限购不能阻止房价下跌的原因是(1)能够拉动的需求是有限的;(2)刚性需求;(3)炒作房产的富有投资者。 7.市场机制被称为看不见的手,推动市场走向有序的动力是价值规律。 8.2008-2010 年我国恩格尔系数不降反升的原因是食品消费类价格上涨, 2014 年后恩格尔系数停滞不降的原因是通货膨胀. 9.信息经济学认为电子商务使用支付宝的原因是第三方监督,信息经济学解 释我国伪劣品充斥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 10.市场定价准则是P= MR/(1-1 E d ),在成本加成定价中P=MC(1+1 Ed?1 )。 二、名词解释 1.何谓局部均衡? 局部均衡:其他要素不变,改变一要素量到无更大利润止 规范分析的涵义:研究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实质是站在决策主体立场上作符合价值准则的判断,正确决策必须符合规律 2. 何谓科斯定律? 科斯定律:科斯第一定律:交易成本低则市场有效;科斯第二定律:交易成本高则要内部组织资源。 3.何谓边际报酬递减律? 边际报酬递减律:若技术不变,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连续增加某同质要素投入到一定量后,该要素的边际报酬呈递减趋势。条件:技术不变、其他要素投入不变、要素同质 4.何谓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Moral Hazzard):机会主义行为(opportunistic behavior),产生于事后隐蔽行动,指利益不一致时,以别人的损失为代价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抬高交易成

国际经济学--论述题

论述题索引: 1.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福利影响如何? 2.贸易的动态利益有哪些? 3.试分析大国经济增长后的福利效应 举例说明国际贸易对各要素所有者利益的不同影响决定他们对自由贸易政策的态度。(自P41) 根据特定要素模型可知:自由贸易会降低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收入水平,共同要素的收入水平则不定,出口部门的特定要素收入水平会提高。正因为如此,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自由贸易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例如:在英国走向自由化的历史过程中,曾发生了关于《谷物法》是否应该废除的大辩论。地主阶级极力反对废除,而新兴的资产阶级极力主张废除。原因就在于废除《谷物法》,允许廉价谷物进口,不利于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利益。在这场辩论中,工人阶级的经济利益居中。 4.阐述新贸易理论的意义。 5.李斯特的保护贸易观点及其政策 6.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怎样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间的竞争优势的? 7.如何看待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 8.试述一国参加关税同盟的静态和动态效应 9.试述中国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10.试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以及“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11.我国已经于2001年加入WTO,试论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面临的机遇 与挑战。 12.对比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替代战略的利弊 13.试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当代国际贸易的影响 14.发展中国家实行钉住汇率制度会带来哪些后果? 15.试述浮动汇率下的国际收支调整机制 16.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的初期往往采取货币贬值的汇率政策? 1.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福利影响如何? 对进口国来说,国际贸易提高了进口国消费者集团的福利水平,降低了进口国进口竞争生产者的福利水平,因为商品的进口使商品的市场价格下降,从而消费者增加了对该商品的需求。但是国内的生产者在产品价格下降之后减少了供应,供应小于需求的部分只能由进口加以弥补,这样就造成了消费者剩余增加了,生产者剩余减少了,即商品的进口提高了消费者集团的福利水平,降低了生产者的福利水平。但是,从进口国总体来看,增加的福利比减少的福利要多,所以国际贸易使进口国的福利水平提高。对于出国来说,则正相反,国际贸易降低了消费者剩余,提高了生产者剩余,也就是说商品的出口提高了出口国生产者的福利水平,降低了出口国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但是从总体上看,增加的比减少的多。所以,国际贸易使出口国的福利水平提高。所以,从总体上看,国际贸易提高了所有参加国的净福利水平。

经济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经济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 A.欲望的无限性 B.资源的绝对稀缺性 C.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D.欲望的相对有限性 2.下列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小的是() A.小汽车 B.时装 C.食盐 D.化妆品 3.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方法是() A.边际效用分析法 B.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C.等产量线分析法 D.成本收益分析法 4.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水平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垂线 5.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A.1年内 B.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而调整的时期 C.只能根据产量调整可变生产要素的时期 D..只能调整一种生产要素的时期

6.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某行业的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 A.原有企业退出该行业 B.新的企业进入该行业 C.既无企业进入该行业也无企业退出该行业 D.既有企业进入该行业也有企业退出该行业 7.劳动的供给曲线() A.向右下方倾斜 B.向右上方倾斜 C.向后弯曲 D.是一条水平线 8.当某项经济活动为别人带来好处,又不用获得好处的人付出任何代价,这叫做() A.正外部性 B.负外部性 C.公共物品 D.搭便车 9.-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净值 10.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中,最重要的是() A.财产效应 B.利率效应 C.汇率效应 D.财产效应和汇率效应 11.根据乘数理论,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80时,1亿元的自发总支出增量将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A.2亿元 B.3亿元 C.4亿元 D.5亿元 12.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可以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来说明()

初级经济法基础重点归纳

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总论 法律关系 ◆法律事实:法律事件(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法律行为 法的形式 ◆判决书: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作为法的形式 法的分类 ◆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成文法、不成文法 ◆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根本法、普通法 ◆法的内容:实体法、程序法 ◆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一般法和特别法 ◆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国际法、国内法 ◆法的运用目的:公法、私法 仲裁(书面形式订立)行政复议:书面订立、口头形式 ◆仲裁原则:自愿原则、独立仲裁原则、一裁终局原则(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原则) ◆仲裁委员会: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委员7-11人,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 ◆仲裁协议:书面形式订立(口头协议无效) ◆仲裁庭:1名仲裁员或3名仲裁员组成,3名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 ◆仲裁开庭进行,一般不公开进行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范围: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经济法、劳动法(破产、劳动合同 纠纷);选民资格、宣告失踪死亡;债务;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 ◆审判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度(证人不需回避)、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 ◆合议庭成员:3人以上的单数 ◆除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外,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由上一级法院 进行第二审 ◆合同纠纷: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保险合同纠纷:被告住所地或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票据纠纷:票据支付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侵权行为: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的:事故发生地或到达地、最先降落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不动产纠纷: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港口作业纠纷:港口所在地法院管辖 ◆继承遗产纠纷: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害时(超过20年的不予保护) 诉讼时效:普通(知道或应知道):2年 特别(知道或应知道):1年(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最长(实际发生日):20年 ◆时效中止:诉讼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事由消除后继续进行 ◆时效中断:诉讼时效期间的任何时候,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义务的要求或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事由消除后重新计算 ◆两审终审:当事人不服第一审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一律 公开宣告判决) ◆执行措施: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收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财产;搜查被 执行人财产;强制被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件制定的财物或票证;强制被执行人迁出房屋或退出土地;强制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指

管理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总产量曲线的拐点处,有:( D ) A.总产量最大 B.平均产量最大 C.边际产量为零 D.边际产量最大 2. 利息支付,财产税和折旧都属于( C ) A.可变成本 B.短期成本 C.固定成本 D.以上都对 3. 请对下面两句话的对错进行判断:答案:a Ⅰ. 在长期内初级铜的供给比在短期内更有弹性 Ⅱ. 在短期内再生铜的供给比初级铜更有弹性 a) I和II都是正确的 b) I正确,II错误 c) I错误,II正确 d) I和II都是错误的 注意理解: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 4. 如果某厂商的需求曲线D=P=AR>MR,则可判断该厂商为:( D ) A.完全垄断 B.垄断竞争 C.寡头垄断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5.随着产量的增加,其数值会不断下降的成本是:...................................(B ) A.固定成本 B.平均固定成本 C.平均变动成本 D.边际成本 6.随着产量的增加,AC、AVC、MC到达最低点的顺序为:......................(B ) A.MC、AC、AVC B.MC、AVC、AC C.AC、MC、AVC D.AC、AVC、MC 7.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B] A.1元 B.19元 C.88元 D.20元 E.无法确定 8、若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B )A.缺乏弹性的 B.富有弹性的

C.有单位弹性的 D.无法确定 E.具有无限弹性 9、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C ) A 同质的; B 有差异的; C 既可以是同质的又可以是有差异的; D 以上都不对 10、等成本线是指( A ) A.企业在一定数额的成本预算下能够购买两种投入的各种组合 B.企业生产一定量产出的最低开支 C.企业生产一定量产出的最大开支 D.企业购买两种投入的最低开支 11、私人商品与公共产品的主要区别在于(C ) A.前者是私人提供的,后者是政府提供的 B.前者是私人使用的,后者是使用提供的 C.前者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后者则没有 D.前者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后者则没有 12、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C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后减 E.无法确定 13.假定一个厂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当投入要素价格为5元,该投入的边际产量为1/2时,获得了最大的利润,那么,商品的价格一定是 [B] A.2.5元 B.10元 C.1元 D.0.1元 14.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A) A.平均产量增加 B.平均产量减少 C.平均产量不变 D.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 15.消费者对某商品的消费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则该商品是( D ) A.替代品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

经济学基础(专科) 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专科)复习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研究货币本质的出发点是( )。 A.货币的起源 B.货币的职能 C.货币的形态 D.货币的作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马克思是从货币的起源出发来揭示货币的本质。 2.银行券和辅币等代表金属实物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成金属实物货币的货币形态是( )。 A.金属货币 B.代用货币 C.纸币 D.第三代货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代用货币是指代表金属实物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成金属实物货币的货币形态,包括银行券和辅币。 3.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的信用程序发行,充当( )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 A.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 D.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的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 4.被称为第三代货币的货币形态是( )。 A.可兑现信用货币 B.金属铸币 C.电子货币 D.代用货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电子货币被称为第三代货币。 5.在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中,( )是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 A.货币名称 B.货币材料 C.货币单位 D.价格标准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中,货币材料是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 6.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被作为( )。 A.货币的价格标准 B.货币单位 C.货币名称 D.货币材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被作为货币的价格标准。 7.在不兑现的货币制度下,纸币被广泛接受,是因为( )。 A.纸币代表金属货币 B.纸币依靠国家法律强制流通 C.纸币代表商品 D.纸币由国家财政发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当代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是由国家垄断发行、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所以会被广泛接受。 8.16~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典型的货币制度是( )。 A.银本位制 B.金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16~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典型的货币制度是金银复本位制。 9.金本位制有多种类型,其中( )具有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等特点。 A.金币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生金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

初级经济法基础试题

初级经济法基础试题 初级经济法基础试题 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4小题,每小题 1.5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民事诉讼审判制度的是( )。 A、合议制度 B、公开审判制度 C、两审终审制度 D、一审终局制度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协 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有效 B、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C、仲裁庭有权确认仲裁协议的效力 D、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 前提出 3、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关于行政复议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B、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C、行政复议决定书自送达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D、申请行政复议,必须书面申请,不可以口头申请 4、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情形中,用人单位与 劳动者可以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是( )。 A、试用期用工 B、非全日制用工 C、固定期限用工 D、无固定期限用工 5、A公司为员工贾某支付培训费30000元,约定服务期为3年。2年后,贾某以劳动合同期满为由,不肯再续签合同。那么贾某 应支付违约金( )元。 A、0 B、10000 C、20000 D、30000 6、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集体合同与劳务 派遣的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 过 B、集体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当地人民 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

最新《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5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 大于 1 B. 小于1 C. 等于1 2、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 消费减少 B. 储蓄减少 C. 消费增加 3、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减少会引起() A.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B.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C. 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4、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不变C.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5、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A. 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 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 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

2、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 4、充分就业: 5、通货膨胀: 三、简答题(本题共10分) 1.说明经济增长的含义,指出名义经济增长和实际经济增长含义的不同。(6分)

2.指出可能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两种经济因素,并说明它们是如何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4分) 四、计算题(本题10分) 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4r,名义货币供给M=600,价格水平P=3,消费C=150+0.6YD,税收T=60,投资I=150—5r,政府支出G=80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收入和投资

五、论述题(本题共10分) 试述通货膨胀的起因及应对方法

中小学生培训学校 暑假各科目话术 (内涵科目) 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地理历史 (涉及年级) 小学二年级至高三

初级经济法基础的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最终版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这是法的本质。(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3)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法的特征:(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利益导向性)。(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法律关系的主体:(1)公民(自然人)(2)机构和组织(法人)①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②各种企业事业组织;③各政党和事业团体。(3)国家(4)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法律关系的内容:(1)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2)任何一方的权利都必须有另一方义务的存在,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3)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国家法律保障。 法律关系的客体:(1)物①自然物:土地、森林②人造物:机器、建筑③货币和有价证券(2)非物质财富①知识产品:著作、发明②道德产品:荣誉称号、嘉奖表彰(3)行为①生产经营行为;②经济管理行为;③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保管合同中的保管行为); ④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建设工程合同中承包人完成的建设项目)。(4)人身 法律事实:1、法律事件:(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水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2)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2、法律行为 法的形式: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法律(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1)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其他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行政法规(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国务院4、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5、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6、特别行政区的法7、行政规章(1)部门规章:国务院所属部委(2)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8、国际条约 法的分类:1、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习惯法)2、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3、根据法的内容:实体法和程序法4、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者对人的效力:一般法和特别法5、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国际法和国内法【解释】《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成文法、普通法、程序法、一般法、国内法。 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1、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范划分为若干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即为法律体系。2、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首先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 仲裁的适用范围(1)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2)不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①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②行政争议; ③劳动争议;④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仲裁的基本原则(1)自愿原则: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2)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仲裁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在法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完备的情况下,仲裁庭可以按照公平合理的一般原则来解决纠纷。(3)独立仲裁原则仲裁机构不依附于任何机关而独立存在,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4)一裁终局制度: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仲裁委员会:(1)仲裁委员会的独立性:仲

管理经济学论述习题

精心整理 2010年我国“柴油荒”的成因 从中发现今年的“拉闸限电”是油荒的直接诱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内外成品油价波动以及石油行业垄断经营造成。关键词:柴油;“油荒”;供应不足 “柴油荒”的根本成因。 一、“拉闸限电” 本次柴油供应危机中,一个最显着的直接诱因是目前各地广泛进行的拉闸限电政策,这是有别于往年油荒的一个重要原因。2010年底,是“十一五”尾声,为完成原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各地纷纷出台拉闸限电措施。多个省市为追赶排量,开始对许多中小企业实施强制性拉闸限电或提高供电价格的策略。这些企业为维持日常生产及正常运营,只能靠购买柴油自行发电,一些地区甚至 和 均衡 否有变化,两大垄断巨头借助这一趋势相应地提高原油价格,这使得炼化企业生产成本升高并使成品油批发价格也随之升高。国家对终端石油销售价格的限定就会理所当然地导致“批零倒挂”。同时,两大公司还可利用紧缩供给加紧清洗各类社会加油站,将这些石油公司赶出市场。在这一趋势下,垄断石油公司往往会通过限量供给人为制造成品油供应的紧张局面,以胁迫政府抬高石油终端销售价格。 二、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 (一)由生猪生产的生物规律导致的价格特点。 生猪的生产周期是导致猪肉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生猪生产的周期长,市场价格一旦发生变动,受生物规律的制约,需要经过一定的滞后期才能表现出来。如果生猪的价格上升,在当时并不能使生

猪的上市量增加,因为在一定时期内,上市的生猪头数挟定于存栏数,为了增加上市生猪量就要通过增加仔猪数量,增留后备猪.所以,猪肉价格即使上升,增加供给量也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滞后期。当猪肉价格下降时,对生猪供应量减少的影响也要经历一定的滞后期才能表现出来.由一轮生产过剩而引发了下一轮生产的不足,从而使整个市场始终处于不停的波动之中。长期以来,我国猪肉价格一直处于周期性起伏波动之中。据1995年以来连续10年的定点观察,生猪市场在10年间经历了5次比较大的波动,平均每2、3年一次,使广大养猪户陷入价格——蛛网现象的怪圈之中。由于养猪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周期缩短),波动的周 期也有所缩短,由20世纪90年代的3年缩短到了近几年的1.5-2.5年。“蛛网现象”怪圈的表现是:价格下跌-养猪场(户)受到重大经济损失-减少饲养量-供给减少;由于供给减少-价格上涨-养猪场(户)大量增加饲养量,结果造成供大于求,价格又大幅下跌,如此反复不断,使养猪场(户)无所 (二) 千千万 由于惯性状态, ,生 因。 (三) 品等 互品价格 (四) 态下的生猪市场,而变得既可以无限的扩大也可以无限的缩小。这样一来,一旦市场上生猪价格上升,就会吸引大量身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业外人士涌入生猪市场, 使该市场的供给呈现出无限扩大的趋势。无限扩大的供给与有限需求的矛盾,必然引发价格大副波动。 (五)居民收入。 根据经济学原理,猪肉是一种正常品,居民收入提高会增加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因此猪肉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零。收入增加的结果会增加社会对猪肉的消费需求,从而推动猪肉价格上涨。但如果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达到较高水平,猪肉成为劣等品,则收入变化对猪肉价格的作用与猪肉是正常品时的作用方向正好相反。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对猪肉消费增长缓慢,高收入阶层已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