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定量检测单位和国际单位之间如何换算讲解学习

关于HBV-DNA及HBsAg定量单位IU/ml、copies/ml和ng/ml之间的换...

发表者:褚瑞海36606人已访问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患者持外院化验单就诊,定量单位不一致而困惑的问题,其实在常用的IU/ml、copies/ml和ng/ml三个单位之间有固定的换算关系如下。

HBV-DVA定量检测的单位copies/ml和国际单位IU/ml如何换算?目前检验病毒的方法,除去血清培养基方法(HIV,CMV,HBV等病毒很难在培养基中分离检验),大致有三种: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或RT-PCR等),为最常用的方法,很敏感,但误差大,价钱比较贵,通常单位用copies/ml;bDNA (branched chain DNA assay),也是目前常用的方法,敏感,常规化,结果比较稳定,价钱比较便宜,通常单位用units/ml (pg/ml,fg/ml);NASBA (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不常用,很敏感,误差大,工时长,价钱最贵,通常单位用units/ml (pg/ml,fg/ml);就HBVDNA而论,目前测验HBV DNA时通常要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定性(qualitative),一个是定量(quantitative) 。HBVDNA定性的注重于HBVDNA 的存在,它通常可以测到低于100copies/ml的病毒存在,定性通常只给阴性、阳性的结果。定量的着重于HBV DNA量存在的多少。通常用于定量的极限在0.1-5 pg/ml之间。国外常用fg/ml 为单位。copies/ml 比fg/ml,pg/ml 单位更小。关于copies/ml,pg/ml,fg/ml的换算大致如下:1pg=10-12g=10-9 mg= 10-6ug= 10-3 ng= 103 fg,1 pg/ml = 283,000 copies/ml 。世界卫生组织生物统一化专家委员会, 为了统一方便计算. 最近规定设立了HBV DNA的WHO HBV国界标准, 单位为"国际单位/毫升--IU/mL. (The WHO HBV International Standard).这样HBV DNA可以从pg/mL, copies/mL, log copies/mL, log IU/mL统一为IU/mL. 大部分的SCI杂志都要求用IU/ml。拷贝是不规范的用法,可能中文杂志还能使用。如果要转换,须咨询试剂生产厂商,拷贝,一般专指DNA分子,一拷贝DNA就是一分子DNA,更形象的讲,一拷贝DNA就是一条DNA。因为病毒里一般只一条DNA,那么似乎可以认为一拷贝的DNA,就是一个病毒。这么讲来,IU肯定是不定值,而拷贝是恒定的。而IU与拷贝之间的换算关系,不同的病毒,换算关系不一样。对于乙肝而言,1IU大概等于5个拷贝。至于有些公司称,他们公司的换算关系是1IU=1拷贝,这是不对的,但你一定要理解他们的无奈:因为国内PCR公司的定量标准,源于中检所,以前中检所的浓度单位是拷贝,而现在中检所的浓度单位跟国际接轨改成IU了。但是,一个公司的试剂盒,说明书是不能乱改的。说明书上以前的单位是拷贝,那么现在仍然只能写拷贝。但参考标准却是中检所的新标准。所以,国内现在的公司,如果浓度写拷贝的,实际上单位肯定是IU。在08年亚太肝病会议上发表的新指南建议实用国际单位1 IU/ml ≈ 5.6 cop y/ml。所谓的International Unit,是为了统一各个检测方法而设定的单位。本身PCR检测的拷贝数是无法绝对定量的,可以理解为,为了统一标准,WHO制定标准物质,赋予其IU值,发放给各个PCR试剂厂商,如罗氏,Abbott,Qiagen等,让他们把各自检测结果和标准物质比较,从而得出各自的换算系数。比如分发的是1IU的标准物质,罗氏测的是2copy,那罗氏的换算系数是2(2copies=1 IU),雅培的是20copy,那雅培的就是20,所以,怎么可能这个转化系数是一样的呢??罗氏Taqman 48的转换系数为5.82,即1 IU=5.82copies,西门子VERSANT HBV DNA(即bDNA)为5.7,雅培Molecular 为3.41。由此可见,各个方法的转换系数是不一样的。至于HBsAg定量,因其为抗原,不能拷贝,所以只有IU/ml和ng/ml等单位,其转换关系是1IU=0.5ng.

乙肝五项指标及肝功能检查指标

乙肝大小三阳\早期肝硬化\肝炎特效★纯中药★30天100% 治愈https://www.360docs.net/doc/dc12204435.html,/item.htm?spm=11049UzY.3-aYy0Z.h-4NKGoS&id=153********& 乙肝五项指标 表面抗原(HBsAg)--------------------------- 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 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e抗原(HBeAg)-------------------------- 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e抗体(抗HBe或HBeAb)--------------------- 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 (注:核心抗原(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 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①HBV 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HBeAg消失前后出现抗-HBe,

乙肝检查结果对照表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代表被乙肝病毒感染。(病毒数量) 2、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或抗-HBs)阳性:代表机体对乙肝病毒有抵抗力,能够杀灭乙肝病毒。(对病毒的抗体) 3、乙肝e抗原(HBeAg)阳性:代表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病毒复制性强弱) 4、乙肝e抗体(HBeAb或抗HBe)阳性:代表病毒复制相对减少,传染性弱。(同上) 5、乙肝核心抗体(HBcAb或抗HBc)阳性:代表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已经痊愈。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乙肝两对半)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意义 + - - - - 急性HBV感染潜伏期 + - + - - 急性肝炎早期,传染性强 + - + - + 急性或慢性感染传染性强 + - - + + 急性或慢性感染后期传染性低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HBV携带者 + + + - +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 + + + + ①一种亚型的HBsAg及异型的抗HBs(常见) ②血清从HBsAg转化为抗HBs的过程(少见) - + - - + HBV感染,恢复期 - - - + + ①HBV感染已过 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 + - + + HBV感染恢复期 - + - - - ①注射疫苗后

②遥远的过去感染 ③假阳性

乙肝“两对半”化验结果对照表 检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最常用的血清学标志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及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共5项指标,故称“乙肝两对半”,其作用有三:1.判断有无HBV感染;2.判断HBV感染者传染性的大小;3.作为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及疗效判断的依据之一,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结果及意义。 模式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诊断结果临床意义 1 +- + -+ “大三阳” 表明有HBV感染且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2 +- - + + “小三阳” 表明有HBV感染但病毒复制相对静止,传染性相对较弱 3 +- - - + 恢复初期表明有HBV感染但病毒复制相对静止,传染性相对较弱 4 - + - - + 恢复后期表明曾感染过HBV,但已产生保护性抗体,不具有传染性,也不需注射乙肝疫苗 5 - - - - + 恢复后期表明曾经感染过HBV 6 - + - - - 完全恢复表明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若未注射乙肝疫苗,则表明曾经感染过HBV,现已产生保护性抗体,不具有传染性,也不需要再注射乙肝疫苗。 说明:“乙肝两对半”仅反映HBV感染及复制情况并不能完全反映病情轻重,如“大三阳”病情不一定重,而“小三阳”病情不一轻。若要判断乙肝病情的轻重,除要检查“乙肝两对半”外,还应结合肝功能试验、肝纤维化指标及B超、CT表现才能准确判断当前病情。另外,若要更准确地判断HBV的复制状态及病人的传染性,还应做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定量检查。 这个也可以看一下。

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以及定量检测的意义

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以及定量检测的意义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乙肝五项指标 表面抗原(HBsAg)--------------------------- 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HBs或HBsAb)----------------------- 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 e抗原(HBeAg)-------------------------- 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e抗体(抗HBe或HBeAb)--------------------- 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注:核心(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 1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

是否感染乙肝,看五项定量检测值是多少

是否感染乙肝,看五项定量检测值是多少 乙肝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等途径传播。近几年来乙肝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但是乙肝疫苗不是一针就可以终身免疫的。 怎么判断是不是正常? 乙肝五项定量检查各项标志物的浓度变化可对乙肝的病程、治疗、预后起一个动态监测的作用,那么你是否知道乙肝五项定量检查分别是什么,正常值是多少,各自有什么意义吗? 乙肝五项检查分别是:

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乙肝五项又叫乙肝两对半。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查正常值是 乙肝表面抗原是诊断HBV感染最常用的指标,检查值超出正常值范围,仅表示有过或正存在乙肝病毒的感染,却不能说明有无传染性。HBsAg浓度与HBVDNA存在着相关性,高浓度的HBsAg常表示病毒的高复制水平,低浓度的HBsAg可能提示处于感染恢复期。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定量检查正常值是 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抗-HBs的含量可对接种疫苗的效果进行评估,用于判定是否需要加强免疫,还可以评估普通人群免疫力。

3、乙肝e抗原(HBeAg)定量检查正常值是 当乙肝e抗原大于0。5PEIU/ml,说明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数值越大,传染性越强。因此,HBeAg检测(与抗-HBe联合应用)可用于急性HBV感染的病程监测和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 4、乙肝e抗体(HBEAB)定量检查正常值是0-0.2PEIU/ml 乙肝e抗体定量偏高大于正常值为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复制不活跃,传染性低或很少,是乙肝病毒感染时间较长的标志。 5、乙肝核心抗体(HBCAB)定量检查正常值是0-0.9PEIU/ml 阳性表示曾经感染乙肝病毒,或正处于康复期。HBV感染后,一般会产生抗-HBc,在HBV感染康复者和HBsAg携带者中,抗-HBc可持续存在,因此,抗-HBc是提示过去或现在感染HBV的指标。 乙肝五项定量检查可以为医生对患者病情治疗效果做出合理的解释提供依据,指导治疗。因此定期检查乙肝五项很重要,发现定量正常值异常应引起注意,一定要到正规的肝病专科医院询问,并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

乙肝五项检测操作规程

乙肝五项检测(乳胶法) (一)检测目的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h、HBeAg、HBeAb、HbcAb)检测。 (二)测定原理 HBsAg、HBsAh、HBeAg均采用双抗体(原)夹心法原理。用抗HBsAg多克隆抗体包被硝酸纤维素膜,配以红色乳胶标记的抗HBs鲰单克隆抗体HBsAh,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定性检测血清/血浆中HBsAg;用HBsAg重组抗原和链霉亲和素一BSA包被硝酸纤维素膜,配以红色乳胶标记的HBs如重组抗原和生物素一BSA及其他试剂,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定性检测血清/血浆标本中HBsAb;用抗HBeAg单克隆抗体(Ehl)包被硝酸纤维素膜,配以红色乳胶标记的抗HBeAg单克隆抗体(Eh2)。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用于定性检测血清或血浆中HBeAg。 HBsAg、HBsAb、HBeAg测试时,将血清/血浆标本滴人试剂板加样处.标本在毛吸效应下向E层析,如标本中含有相应的待测物质,在测试区(T)内会出现一条红色条带,则是阳性结果。如标本中不含有相应的待测物质,则测试区(T)将没有红色条带,是阴性结果。无论待测物质是否存在于标本中,一条红色条带都会出现在质控区内(c)。质控区内(c)所显现的红色条带是判定是否有足够标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试剂的内控标准。 HBeAh、HBcAh采用竞争法原理。用HBeAg重组抗原包被硝酸纤维素膜,配以乳胶标记的鼠抗HBeAg单克隆抗体。应用竞争抑制法原理,定性检测血清/血浆巾HBeAI,;用HBcAg重组抗原包被硝酸纤维素膜,配以乳胶标记的HBcAb单克隆抗体,应用竞争抑制法原理,定性检测血清/血浆中HB。Ah。 测试HB。Ah、HBcAb时,将血清/血浆标本滴入试剂板加样处,随之标本在毛吸效应下向上层析。如标本中含有相应的抗体.则同膜上测试区(T)的单克隆抗体竞争与预包被在乳胶颗粒上的相应抗原反应。如标本中没有相应的抗体,预包被在乳胶颗粒上的相应抗原则同膜上测试区(T)的单克隆抗体全部结合。阳性标本,测试区(T)将没有红色条带;阴性标本,测试区(T)会出现明显的红色条带c无论相应的抗体是否存在于标本中,一条红色条带都会出现在质控区内(c)。质控医内(c)所显现的红色条带是判定是否有足够标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试剂的内控标准. (三)操作步骤 具体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书。举例如下: 在进行任何测试前必须先完整阅读使用说明书.使用前将试剂板和血清/血浆标本恢复至室温(20~30%)。从原包装铝箔袋中取出试剂盒(注意:在扣开铝箔前应先恢复至室温),在l小时内应尽快地使用。 1.将试剂盒置于干净平坦的台面上,用吸管吸取血清/血浆标本,逐滴垂直加入于试剂板的五个加样子L中(每孔2。3滴)。 2.加样后立刻开始计时,等待红色条带的出现,在15分钟时读取测试结果。在20分钟后读取的结果无效. (四)结果判定 由于前三个项目HBsAg、HBsAb、HBeAg使用双抗体(原)夹心法原理,后两个项日HBeAb、HbcAb 使用竞争法原理。因此前一:个项日与后两个项目判读方法是不同的.请注意区别。 l .HBsAg、HBsAb、HbeAg (1)阳性(+):两条红色条带出现。一条于测试区(T)内,另一条位于质控区(C)。阳性结果表明:标本中含有待测物质。 (2)阴性(一):质控区(c)出现一条红色条带,在测试区(T)内无红色条带出现。阴性结果表明:标本中检测不出待测物质。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意义

一、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指标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 1)参考值:mL 2)临床意义: (1)可作为HBV携带者乙肝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 (2)评价拉美呋定的治疗效果 (3)监测应用alpha-干扰素治疗病人的乙肝病毒复制 (4)确定肝移植病人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剂量 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定量测定: 是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能中和HBV。 (1)抗-HBs含量在0-10mIU/ml,表示不具有保护性,需要注射乙肝疫苗(3针:0-1-6方案)。 (2)抗-HBs含量在10-100mIU/ml,表示具有保护性,但较弱,需要乙肝疫苗强化注射(1针)。 (3)抗-HBs含量大于100mIU/ml,表示具有很强的保护性,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3、乙肝病毒e抗原(HBeAg) HBeAg增高说明病毒复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4、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 抗-HBe阳性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弱,但并非没有传染性。抗HBe不是保护性抗体。 5、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抗-HBc:不是中和抗体,有IgG和IgM两种形式。IgM在早期出现,而IgG在恢复期出现,可持续多年或终身存在。 二、乙肝五项定量检测的优点 由于乙肝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再加上乙肝定性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导致不能及时发现乙肝的感染,也就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对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也存在着被感染的威胁。 乙肝五项定量应用目前最先进的化学发光法检测,避免了假阴性和漏检的问题,而且准确,尤其对乙肝病人的疗效观察提供了依据,这是检验发展的趋势。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意义

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

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 乙肝两对半吸头 两对半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性不大。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或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HBVDNA检查是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般DNA越高,传染性越强,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乙肝两对半中 1(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2(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感染乙肝病毒后依靠自身免疫力清除乙肝病毒的人体内也会产生乙肝表面抗体,这是一种好现象 3(HBeAg-乙肝病毒e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HBeAb-乙肝病毒e抗体)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 5(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乙肝前S1抗原三病毒复制的另一个指标,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最早的免疫应答就是针对前S1抗原的。由于前S1抗原的出现在HBV感染的最早期,因而可以起到早期诊断的作用。 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所以还剩两对半抗原抗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两对半”检查,或称“乙肝五项”检查。 编辑本段乙肝两对半正常值 乙肝两对半检查分为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在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中,乙肝两对半正常值是不同的。 在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查中,检查结果通常用“+”或“-”号来表示,“+”号表示阳性,“-”号表示阴性。乙肝两对半正常值是“-”阴性,说明血清中检测不到这项乙肝病毒标志物。 在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查中,乙肝两对半正常值为①HBsAg:<0.5ng/ml(毫微克/毫升) ②HBsAb:<=10MIU/ml[米尤(音)/毫升] ③HBeAg<=0.5PEI U/ml ④HBeAb:当HBeAb定量<=0.2PEI U/ml ⑤HBcAb:<=0.9PEI U/ml。 编辑本段临床意义 以下是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即常说的乙肝五项或称两对半)的临床意义: 序号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临床意义 9种常见模式

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操作规程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ELISA) 1原理: 在微孔板上预包被被纯化的乙肝表面抗体(HBsAb),配以酶标记抗体(HbsAb-HRP)及TMB等其它试剂,采用夹心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2试剂: 2.1试剂名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2.2试剂生产厂家: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2.3包装规格:96Test/Kit 2.4试剂盒组成:HbsAb预包被微孔板(包被HbsAb),HbsAg 酶标抗体(含HRP标记HbsAb), HbsAg阳性对照(含基因工程HbsAg),HbsAg阴性对照(正常人血清),HbsAg样品稀释液(含BSA缓冲液),浓缩洗涤液(PBS-T缓冲液),底物A(含H2O2),底物B(含TMB),终止液(含H2SO4),封板膜,自封袋,说明书。 2.5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避光保存,有效12个月。 3样本采集: 取静脉血3-4ml于干净容器中分离出血清或血浆标本,如不及时测定可置于4℃冰箱保存,如长期保存需置于-15至-20℃冻存,并避免样本反复冻融。高脂血、高胆红素及溶血样本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不使用。 4所需仪器

4.1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4.2新鲜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4.3酶标仪(单波长450nm或双波长450nm/630nm) 4.4微量移液器 4.5 37℃恒温箱或水浴箱 4.6洗板机或洗瓶 5检验方法 5.1平衡:将试剂盒各组分从盒中取出,平衡至室温(18~25℃),微孔板板开封后,余者即时以自封袋封存。 5.2配液:浓缩洗涤液配置前充分摇匀(如有晶体应充分溶解),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去离子水按1:19稀释后使用。 5.3编号:取所需数量微孔条固定于支架,按序编号。 5.4稀释:每孔加入20ul样品稀释液。 5.5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100ul阴、阳性对照血清或待测样本。 5.6温育:置37℃温育60min。 5.7加酶: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标记抗体50ul。 5.8温育:置37℃温育30min。 5.9洗涤: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次、洗涤后扣干(每次应保持30~60s的浸泡时间)。 5.10显色: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ul,轻拍混匀,37℃暗置30min。 5.11终止:每孔加入终止液50ul,混匀。 5.12测定:用酶标仪单波长450nm或双波长450nm/630nm

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

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7-01-12T15:51:59.5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8期作者:唐清华[导读] 乙肝五项是乙肝患者检验的重要标志,对于乙肝患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临床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昆明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检验科 650031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检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前来我院进行检查的68例乙肝患者的一般资料,对上述乙肝患者乙肝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进行检验。结果乙肝患者中乙肝五项中有不同标志呈现阳性,其中HBsAg的阳性发生率最高。按照年龄段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五项是乙肝患者检验的重要标志,对于乙肝患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临床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乙肝五项;乙肝患者;检验结果;分析探讨乙肝是非常常见的临床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乙肝的主要原因。乙肝可以通过母婴、血液、性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而且症状具有多样性,会由急性向慢性发展和恶化,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而且,近年来乙肝患者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尤为引起人们对于乙肝的关注和重视。当前,对于乙肝患者主要的检测途径是通过乙肝五项进行诊断。鉴于此,我院选择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前来我院进行检查的68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乙肝五项进行分析,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前来我院进行检查的68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医学诊断,均确诊为乙肝患者。其中男性为37例,年龄为18-73岁,平均年龄为(38.7±5.8)岁;女性为31例,年龄为21-68岁,平均年龄为(35.7±6.5)岁。上述乙肝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上述68例乙肝患者在空腹的状态下进行静脉抽血,抽血量为4-5ml,采取的血样及时分离血清。而后通过ELISA方法对乙肝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进行检测,并严格按照检验试剂的操作说明进行。 1.3 检验标准 如果HBV-DNA的定量标准小于1x103 cps/ml则判定为阴性,如果定量标准大于1x103 cps/ml则判定为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的数据资料通过t值进行检验,以(±S)表示;组间率的对比通过X2进行检验,P<0.05的话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上述68例乙肝患者中,抗-HBc呈阳性的为56例,HBsAg呈阳性的为59例,抗-HBe呈阳性的为56例,抗-HBs呈阳性的为55例,HBeAg呈阳性的为51例。在上述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检验结果中,HBsAg的呈阳性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述68例乙肝患者中,各年龄段之间的患者比率也具有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3.讨论 乙肝病毒作为一种专一的嗜肝脏性病毒,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并对肝细胞会产生损害,从而引起肝细胞出现纤维化和炎症。乙肝和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区都广泛流行,人群的感染率非常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和身体健康。乙肝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多样,通常会有腹胀、食欲不振、低热、肝部不适、尿黄、失眠,而且脸色、眼睛会呈现病黄,通过检查会发现白蛋白下降,AST出现反复和持续性升高。 当前检查乙肝病毒最主要的方法是采取乙肝五项检测血清指标。在乙肝患者的血清中可以检测出HBeAg、抗-HBc、HBsAg,当HBeAg消失的话,那么抗-HBc、抗-HBe会相应出现。在乙肝五项指标中,HBeAg是病毒复制的指标,乙肝病毒在人体复制能力最强的是大三阳,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复制能力最弱的则属于小三阳,传染性较弱。在慢性乙肝患者中,HBsAg会长期呈现阳性。而如果有注射过乙肝疫苗,人体内的抗-HBs也可能会呈现阳性。在乙肝病毒感染后,抗-HBc作为乙肝病毒的抗体存在,是检测是否患者早期乙肝病毒感染的唯一血清标志物。另外,抗-HBs是中和抗体,在人体内存活的时间长,产生于乙肝恢复期;HBsAg则可以作为早期的诊断性指标;HBeAg是乙肝病毒活跃期的重要指标;抗-HBc主要受HBcAg的刺激产生,是既往感染评判的主要标志;抗-HBe受HBeAg刺激产生,具有保护肝脏的重要功能。在乙肝五项中,各项指标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性,有可能发生多种联合性。在上述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检测中,患者的感染和年龄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其中30-39岁年龄段的最高,其次则是40-49岁年龄段的,各年龄段组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乙肝五项和检测单项的表面抗原相比较的话,临床实践性更强,可以判断乙肝表面是否存在抗原、乙肝病毒的活动性质。所以说,要尽可能地做好乙肝预防感染的措施,注射乙肝疫苗。上述结果研究表明,乙肝五项是乙肝患者的重要检测标志物,在临床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的结果对比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的结果 对比 作者:龙青文,何建军,马家驹,何秀琳,肖金平 【关键词】酶联;血清乳胶;定性分析 [关键词]酶联;血清乳胶;定性分析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e 抗原(HBs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的检测在许多方面如诊断乙肝判断愈后、筛选献血员、乙肝的流行病学调查、判断人群对乙型肝炎的免疫水平,对食品、保育及饮水管理行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故选择一种特异、敏感、稳定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五项指标显得尤为重要。现将56例检测者血清同时用酶联免疫法和血清乳胶层析法对比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56例受检者中,男29例,女27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9岁,平均年龄46岁;来自健康体检人群15例,其中13例检测具有阳性结果,2例各项指标均为阴性、另41例为门诊检查结果有阳性的患者,均系血清标本。

1.2 方法酶联免疫法用乙型肝炎病毒(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诊断试剂盒,由上海华泰生物工程实业有限公司生产,48人份,批号20040503,按说明书操作。乙肝两对半血清/血浆乳胶层析法检测试剂板由ACONLaboratories.Inc.SanDiegoCA92121USA提供,批号200407029,按说明书操作。 1.3 质量控制酶联免疫法每项检测项目均设阴、阳性对照各2孔,每空加入阴性对照(或阳性对照)各1滴,并设有空白对照1孔。乳胶层析法各项检删项目均设质控区(C)。 1.4 检测结果判定标准:酶联免疫法是根据颜色的变化,作定性分析。此法HBsAg、HBsAb、HBeAg呈黄色为阳性反应,无色为阴性反应,阳性对照为黄色,阴性对照为无色。HBeAb、HBcAb无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阳性对照为无色,阴性对照为黄色。乳胶层析法HBsAG、HBsAb、HBeAg在测试区内(T)出现一条红色条带则是阳性结果,不出现红色条带则为阴性。HBeAb、HBcAb结果则相反,强阳性标本测试区内(T)将没有红色条带,弱阳性标本测试区内(T)将有一条非常弱的红色条带,阴性标本测试区(T)将会出现明显的红色条带。无论相应的待测物质是否存在于标本中,质控区(C)都会出现红色条带。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对比分析用卡方检验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

乙肝五项检测卡

乙肝五项检测卡(胶体金法) 使用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乙肝五项检测卡(胶体金法) 英文名称:Diangnostic Kit for Multi-HBV(Colloidal Gold) [包装规格] 25人份/盒 [预期用途] 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型检测人血清、血浆样本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感染带来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母婴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尽早的发现感染可以有效的减少疾病的传播。该产品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 [检验原理] 乙肝五项检测卡(胶体金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将五个诊断意义相关的试剂通过一个包装组合在一起。同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的检测,在不影响各自性能的情况下,便于客户的储存和使用。 HBsAg金标试条利用双抗本夹心法原理,在玻璃纤维膜上预包被金标鼠抗HBsAg单抗(Au-sAb1),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和对照线处分别包被鼠抗HBsAg单抗(sAb2)和羊抗鼠lgG。检测阳性样本时,样本中HBsAg 与胶体金标记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层析作用下复合物没膜带向前移

动,经过检测线时与预包被的抗体结合形成“Au-sBb1-HBsAg-sAb2”夹心物而凝聚显色,游离金标抗体则在对照线处与羊抗鼠lgG结合而富集显色。阴性样本则仅在对照线处显色。 抗—HBs金标试条利用双抗原夹心法原理,在玻璃纤维纸上预包被金标表面抗原(纯化抗原)(Au—sAg),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和对照线处分别包装(纯化抗原)HBsAg和羊抗HBsAg。检测阳性样本时,样本中的HBsAb与胶体金标记表面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层析作用下复合物沿膜带向前移动,经过检测线时邓预包被的表面抗原结合形成 “Au-sAg-HBsAb-sAg”夹心物而凝聚显色,游离金标抗原则在对照线处与羊抗HBsAg结合而富集显色。阴性样本则仅在对照线处显色。 HBeAg金标条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在玻璃纤维素膜上预包被金标鼠抗HBeAg单抗(Au-eAb1),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检测线和对照线处分别包被鼠抗e单抗(eAb2)和羊抗鼠lgG。检测时,样本中的eAg可与胶体金标记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在层析作用下复合物沿膜带移动,经过检测线时与预包被的抗体形成“eAb2-eAg-eAb1-Au”夹心物百凝聚显色;阴性样本仅在对照线处显色。 抗-HBe金标试条是采用竞争法,在玻璃纤维素膜上预包被e抗原(大肠杆菌表达)及金标鼠抗—eAb2-Au,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检测线包被鼠抗e单抗(eAb1),在对照线包被羊抗鼠lgG。检测时,样本中的eAb可与e抗原及金标抗体—eAb2-Au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在层析作用下复合物沿膜带移动,经过检测线时,金标记的eAb2-Au不能与检测线结合,则只在对照线处形成一条色带。如为阴性样本,则在检测线处形成夹心物

乙肝五项详细说明

乙肝五项说明: 1.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后,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它的出现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 2.乙肝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清除乙肝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感染了乙肝,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3.乙肝e抗原: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可查出乙肝e抗原,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乙肝e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乙肝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 5.乙肝核心抗体: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乙肝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乙肝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乙肝五项指标结果怎么看?武汉国中堂肝病研究所专家在这里简单给我们做个介绍: 1)第一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其余阴性。说明被乙肝病毒感染了。很多单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已被清除,不再具有传染性。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体内可以查到乙肝病毒的存在,仍具有传播性,应注意传染,更不能献血。 2)第一项、三项阳性,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可能处在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或乙肝携带者活动期,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一、三、五项阳性就是常说的乙肝大三阳,意义与一、三项阳性差不多。

乙肝五项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乙肝五项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即乙肝五项,是确诊和了解乙肝(又称B型肝炎)病情的重要依据。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 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正常情况下五项指标全部阴性或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其中乙肝两对半检查中的“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是了解乙肝(又称B型肝炎)病情最为重要的综合性指标。 一、乙肝两对半(包括了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HBV(乙肝病毒)感染后病毒产生的蛋白释放入血导致相应的血清标志物,主要有三对,即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 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 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但核心抗原在血清中一般不易检出,仅其余两对半在血液中可检测出。 1、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的简要临床意义 2、乙肝五项各指标的常见变化与简要临床意义:

以上简单罗列了感染乙肝(B型肝炎)病毒后两对半的常见的一些表现形式,针对个体,可能仍存在其它不同的表现组合,或在转归中。所以碰到不典型的组合,不必担心,建议过段时间再次复检,一般不典型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3、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大三阳、小三阳以及部分指标的临床意义及对策 (1)乙肝大三阳(乙肝五项135阳性)--是指两对半检查中,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为阳性。乙肝大三阳,说明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这类患者体内的血液、唾液、精液、乳汁、宫颈分泌液都可有传染性,如果同时有转氨酶增高者,首先就应注意隔离,在家庭内患者的碗筷等餐具可单独与家人分开,定期消毒。 ★ 专家对策:患者应到专科医院就诊采用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症降酶保肝措施。建议做肝功能和肝B超检查。如果都正常,不要乱治疗,定期每半年做一次肝功能和肝B超检查。可以服用中草药,比较安全有效,服用中草药调节肝脏免疫功能,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增强肝的抵抗力,阻止肝脏纤维化。抗HBV-免疫疗法辩证治疗“大三阳”>>> (2)乙肝小三阳(乙肝五项145阳性)--是指在乙肝(又称B型肝炎)的“两对半”检查的五项指标中,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乙肝小三阳通常是由“乙肝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 专家对策:乙肝小三阳(乙肝五项145阳性)应检查HBV-DNA及肝功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果HBV-DNA(+)且肝功能异常,说明病毒复制,传染性强,应该采

乙肝五项详细对照表及肝功能检查指标(一目了然版)

乙肝五项指标 表面抗原(HBsAg)--------------------------- 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 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e抗原(HBeAg)-------------------------- 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e抗体(抗HBe或HBeAb)--------------------- 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 (注:核心抗原(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 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①HBV 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HBeAg消失前后出现抗-HBe,此时期称为血清转换期,即由HBV复制期转为非复制期。出现抗-HBe常提示HBV增殖减弱或终止。但如果HBV基因的前C区核苷酸序列改变阻止了HBeAg的形成,血循环中仍有HBV存在,肝病可能继续发展,并逐步演变成肝硬化;(4)在出现原发性肝癌时,HBeAg检出率下降,而抗-HBe,a-FP增高.故在HBsAg(+)的肝硬化病人中,抗-HBe(+),a-FP增高,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 (5)母婴传播中,孕妇分娩时HBeAg(+)可能扩大母婴之间的传播率。 4 -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5 -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乙肝检测的意义

正确理解乙肝实验室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是目前国内最为常用的检验项目,也是医患纠纷产生较多的领域之一。正确理解和解释乙肝实验室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对于这些检验项目的实际应用有重要价值。下面就几个方面重点谈一谈。 一、乙肝“两对半”检查的意义 国内人群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出生的,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超过了10%,因而时至今日,乙肝“两对半”仍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感染检测的血清标志物,也是医生和患者经常挂在嘴上的检验项目。在很多时候,甚至是体检,都会用到这些检验项目。乙肝“两对半”顾名思义,就是有五项判断乙肝感染的乙肝病毒抗原及其抗体的检验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等。尽管这五项指标使用得非常多,但对其真正的含义,由于认识过程的原因,仍有不少误解。 1.HBsAg HBsAg于1963年由Blumberg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中发现,称为澳大利亚抗原(即以前所谓的“澳抗”),后又称为肝炎相关抗原(HAA),1974年正式定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简称为HBsAg),存在于HBV的外壳部分。HBsAg有一个特异的共同抗原决定簇“a”和至少两个亚型决定簇“d/y”和“w/r”,最常见的血清型为adw、adr和ayw。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以adr为主,adw次之(于长江以南诸省与adr混存);新疆、西藏、内蒙古自治区的本地民族几乎全为ayw。血清中检出HBsAg是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出现于患者血清转氨酶(ALT)升高前2—8周,至恢复期HBsAg滴度逐步降低乃至消失,抗HBs出现。但有部分患者HBsAg在血清中可持续存在,原因可能是编码HBsAg的HBV的s区段和肝细胞DNA整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HBV已从人体内消除,肝细胞仍能不断地复制HBsAg。 HBV感染后,大部分人没有临床表现,但在血中可检出HBsAg,这类人通常称为HBsAg携带者。在我国这类人超过1亿,其中大部分将持续携带HBsAg数年、数十年乃至终身而无临床症状;小部分人在平衡被打破后,可发展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 HBV感染后绝大多数感染者外周血中可出现HBsAg,含量在5ng~600μg/ml之间。据文献报道,到目前为止在献血员中所发现的HBsAg 携带者最低含量为0.2 ng/ml。含量高者可达2000μg/ml以上。但有少部分HBV感染者血清HBsAg测定为阴性,如暴发性乙型肝炎、HBV的S基因发生变异等。急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细胞中以合成HBcAg为主,很少或不合成HBsAg,从而使外周血中无HBsAg。HBV的前S/S基因编码HBsAg,构成病毒外膜,根据所带亚型决定簇的不同分为adw、adr、ayw和ayr。a决定簇具有很高的免疫原性,在HBV的自然感染或注射HBsAg 疫苗可引起抗HBs应答。如S基因145密码子变异使得其原来的甘氨酸被精氨酸替代时,可致a决定簇的抗原性发生改变,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对变异株无作用,且可引起HBV感染患者血清中同时出现HBsAg和抗HBs。同时乙肝疫苗接种也不能有效预防此类变异病毒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的变异有自然变异和逃避免疫变异,变异可发生在多个部位,而且几处突变可同时存在,这些变异有助于病毒携带状态的持续存在。近来,有研究表明,前S1区丢失突变(氨基酸58~118)是引起HBsAg阴性的HBV感染的重要原因,S启动子位于前S1,是合成HBsAg的调节元件,前S1的丢失突变则会影响S启动子的功能,进而影响HBsAg的合成。 HBsAg不仅存在于血液中,而且还存在于许多体液和分泌物中,如唾液、尿液、乳汁、精液等。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HBsAg免疫测定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其次是放射免疫试验(RIA)。ELISA简单、方便、快速,测定下限进口试剂盒可达0.2 ng/ml,国产试剂盒目前也能达到0.5 ng/ml。 RIA因其试剂半衰期短、废物难于处理等,使用已很受局限。血清HBsAg仅为HBV感染的标志。由于其在血液中多为不含病毒颗粒的空壳,故而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及预后。 2.抗HBs 急性乙型肝炎病人处于恢复期后,随着HBsAg的逐步消失,血清中出现抗HBs。抗HBs是一种中和抗体,其能在体内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以HBsAg作为疫苗免疫机体产生的抗HBs,对HBV的感染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10mIU/m1抗HBs为对HBV具有免疫力的临界水平。低于此值,说明免疫失败。乙肝疫苗接种者,体内血循环中除了抗HBs外,不应出现其它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免疫学标志物,如抗HBe、抗HBc等。一旦出现除抗HBs以外的标志物,则应视为既往HBV感染。 一般情况下,血清中抗HBs和HBsAg不同时存在,若同时检出,可能为抗HBs产生的早期,或属于不同亚型的HBV感染,或由HBV的S基因变异所致。 3.HBeAg HBeAg为HBcAg的可溶性成份,两者约有75%共同的氨基酸序列,但二级结构不同,各有特异的抗原决定簇,因而在细胞水平其体液免疫应答是不同的。其在血清中的出现时间稍后于HBsAg,一般血清HBeAg阳性者,HBsAg亦为阳性。有研究表明,当乙肝病毒的前核心区发生点突变时,可使得HBeAg无法表达,表现为血清HBeAg或抗HBe测定持续为阴性,但血清HBsAg或HBV DNA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