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山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1 与朱元思书

陕西省山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1 与朱元思书
陕西省山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1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学习内容第五单元(章)第 21课(节):与朱元思书 (第__1_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1.具体感受富春江山水之美,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1.具体感受富春江山水之美,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教学重点) 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时间分配导课分、自学分、交流分、展示分、小结分、巩固分

学习过程学案(学习过程)导案(学法指导)

一、自主预习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正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2)侧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3)运用比喻修辞突出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4)借景抒发内心深刻认识的句子是:

(5)从听觉角度写山“奇”的句子是:

(6)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二、合作探究

(一)写作思路

本文篇幅虽短,但很讲究章法。请简述作者

的写作思路。

(二)景物特征

本文分别突出了富春江水和山的什么特征?

请结合相关描写,以“我读出了富春江的山(水)

一、新课导入

我们在七年级曾学习过

吴均的《山中杂诗》,哪位同

学能背诵一下。

明确:山际见来烟,竹中

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

里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表达了诗人对大自

然、对隐居生活的热爱,流露

出恬淡超然的闲适心境。

本节课,我们来欣赏一下

富春江沿岸的山水之美,感受

一下这种情感在《与朱元思

书》中是如何流露的。

二、预习指导

用课文原句填空:

是________的,从________一句可以体现”的句式谈谈。

(三)修辞品析

本文综合运用了夸张、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请举例赏析其作用。

(四)写作借鉴

作者写水时,采用了正侧面描写和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举例赏析作用。

(五)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一句最能体现这一情感?

五、作业设计

(1)正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侧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运用比喻修辞突出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借景抒发内心深刻认识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从听觉角度写山“奇”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三、探究指导

(一)写作思路

本文篇幅虽短,但很讲究章法。请简述作者的写作思路。

明确: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脉

吴均描绘富春江山水,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你借鉴这种手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风景。络分明。

(二)景物特征

本文分别突出了富春江水和山的什么特征?请结合相关描写,以“我读出了富春江的山(水)是________的,从________一句可以体现”的句式谈谈。

示例1:我读出了富春江的山是高峻、连绵、充满生机的,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一句可以体现。

示例2:我读出了富春江的水是清澈、湍急的,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可以体现。

要点:水的特征:清澈、湍急。山的特征:高峻、连绵、充满生机。

(三)修辞品析

本文综合运用了夸张、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请举例赏析其作用。

示例:

夸张:“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是用夸张手法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第21课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卷一、基础训练 1.(3分)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缥.碧急湍.轩邈 .. 泠.泠作响鸢.飞戾.天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2.(3分)解释下列加点词。 (1)风烟俱.净 (2)从流 ..飘荡 (3)猛浪若奔. (4)皆生寒树 ..。 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皆生寒树 ..许里B.夹岸高山 C.风烟俱净,天山 ..成韵 ..共色D.好鸟相鸣,嘤嘤 5.(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使动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6.(3分)按提示及相关内容用原文填空。 (1)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2)用工整对偶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 (3)点明游览路线的一句是: (4)总领下文的一句是: (5)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无穷生命力的两句是: (6)写出光与影交相辉映的一句是:。

7.(3分)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二、阅读训练. 8.(3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螵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任意 ..东西 ②从流 ..飘荡 ③天山共色 .. ④争高 ..直指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百许.里/杂然相许. B、猿则百叫无绝./天下独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余,大喜曰 D、在昼犹.昏/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B、通过写景,作者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厌恶的情感。 C、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强烈。 D、该文与《答谢中书书》,可谓一去一往,一唱一和,都是书札中的精品,亦是写景文

21课 与朱元思书 问答题 答案

21.《与朱元思书》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与朱元思书”中“书”指的是书信,作者是吴均,南朝梁(朝代)文学家。 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试着加以概括。 本文主要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 3.划分本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总领全篇,点名“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第三段分写,紧承上文,具体而细致地分别描写异水和奇山。 4.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 6.第(2)段中,从侧面描写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7.文章第二段写富春江水,请概括其两个特点。 清澈;湍急。 8.第(2)段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9.文章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哪些景物? 文章写了风烟、天山、水流、游鱼、细石、急湍、猛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等景象。 10.第(3)段中,“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把“水流、鸟鸣、蝉鸣、猿啼”四种声响都集中在一起,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 11.本文第三段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山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12.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1)山的“奇”: ①山的高峻、秀丽:体现在“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句子中。 ②山的幽静:体现在“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的句子中。 ③山上林茂荫浓:体现在“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水的“异”:

21与朱元思书

21 与朱元思书 课型:讲读课主备人:王军朝时间:2012-2-21 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并会背。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二、自读(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水皆缥.( )碧急湍.()甚箭互相轩邈.( ) 泠泠.( )作响嘤嘤. ( )成韵千转.()不穷 鸢.( )飞戾.( )天窥.( )谷忘反 三、译读 反复朗读,要读出语气和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译加点词和文段) 风烟俱净 ..()。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 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 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练习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第二课时 一、理读 文章首段以“”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和“”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二、品读 1.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 写景顺序上先“”后“,由及,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写景重点上,全文详写“”略写“”;写“水”的部分,详写态略写态;写“山”的部分,详写态略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在哪里? 3.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来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山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5.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6.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 7.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感受,从侧面衬托出山水的夺人心魄的魅力,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课后反思:

21.与朱元思书

21.与朱元思书 ●作业导航 1.深入感受山水的奇异之处; 2.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3.了解文章的体裁。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水皆缥碧(piǎo)急湍甚箭(tuān) B.互相轩邈(xüān)泠泠作响(línɡ) C.嘤嘤成韵(yīnɡ)鸢飞戾天(lì) D.经纶世务(lún)好鸟相鸣(hǎo) 2.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向高处和远处)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3.根据课文填空。 (1)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东西。 (2)水皆缥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视无碍。 (3)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百成峰。 (4)这篇文章选自______朝梁文学家______________之手,他的字是____________,吴兴故鄣人。 阅读下文,完成4~9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解释加粗的字。 (1)一百许里: (2)从流飘荡: (3)横柯上蔽: (4)在昼犹昏: 5.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A.千丈见底B.有时见日C.窥谷忘反D.泠泠作响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 8.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 9.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写一则100字左右的笔记。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5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回延安》课后练习题

《回延安》课后练习题 一、基础训练 1.《回延安》体裁是___,采用陕北_____的形式创作的。 2.《回延安》中出现了一些口语化的语言,例如:_______,____。3.《回延安》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品味下面诗句,说说修辞手法的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3)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4)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三、阅读下节诗歌,回答1—4题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浪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下面各句采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宝塔山下留脚印 B.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C.延河滚滚向“前进” D.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思维点拨:要注意区分比喻、比拟和夸张等修辞手法。 2. 诗中运用了叠词,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叠词可分别用来:A.表示事物B.表示数量C.表示情态D.表示颜色。请摘抄这节诗的叠词,并标上相应的序号。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思维点拨:按要求摘抄叠词“对号入座”。 3.“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 思维点拨:要联想毛主席在枣园住过来思考。 .这一节写的主要内容是

八年级语文下册21.与朱元思书教案新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二、作者简介: 补:吴均出生寒贱,自幼好学而有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赏,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曾做过吴兴主簿、建安王伟记室、国侍郎等官后官至奉朝请。他为人耿直,因私下写《齐春秋》,并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萧衍“恶其实录”,便焚其书稿免其官职。不久又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飘荡(dàng)急湍(tuān)轩(xuān)邈 泠泠(líng)经纶(lún)横柯(kē) 2.把握节奏、重音、停顿。学生朗读或范读课文。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 一、概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课文为本册书第一篇重要的古文。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利用录音手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字词,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的方法;领会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文基础,能依据工具书自主学习古文,教师只应加以点拨即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及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现ppt课件,适当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与朱元思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利用录音手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字词,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的方法;领会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 (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谁是 最可爱的人(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阅读提示:说一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可爱在什么地方?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地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精品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阅读提示:说一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可爱在什么地方?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地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但他们却打死了三百多敌人,特别是使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聚歼了敌人。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春酒》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春酒》课文 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春酒》课文原文 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住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说活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罩还捧一大包回家。 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于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八宝酒,顺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

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里,酒却伞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衙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

六年级下册语文21课 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21课练习题 1、田野献上(),()举起(),蓝天飞着()的鸽子,()奏起()。十三亿孩子()这()的日子,()月()日——()妈妈的生日。 2、北京是我国的(),是一座()的()。 3、天安门在北京城的(),红墙、黄瓦,又庄严,又()。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 4、道路(),(),鲜花盛开。 5、()的()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 6、北京有许多()和()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7、天(),大得很哪! 8、()不是春,( )春满园。 9、雪中送炭(),()献爱心。 10、人人献出一点爱,()。 11、清晨,林中谁最()?是()的小鸟,叽叽喳喳,(),一会儿(),一会儿梳理蓬松的()。 12、清晨,林中谁最()?是()的小鸟,扑棱棱,(),捕捉(),()翠绿的()。 13、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是()来放鸟巢。崭新的木牌上写着(),小鸟在枝头高唱:()真好! 14、一只()在湖面上行驶,船头两侧卷起(),船尾拖着一条()。 15、()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还有变幻的山峦。 16、小洁紧紧攥着(),生怕它()湖里。

17、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 18、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 19、平常我在()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里奔跑,在()里跳舞,(),()。 20、有时候我很(),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 21、()的桥洞和水里的()连起来,好像一个()。 22、()、大熊猫、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我们要好好()它们。 23、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有了先进的(),()的()真大!

下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1)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课题:《与朱元思书》【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的表达效果,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3.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以书信短札的形式,用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应重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训练中,利用工具书,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理解作者游览了富春江美景以后的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体会作者向往自然美景,厌弃社会世俗意欲归隐的思想,则是教材的难点。 2.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从、任意、奔、轩邈、经纶、柯”。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鸢飞戾天”两句话的含义及其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经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对于课下注释中最基本的词义有了一定的感知。 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大意;能通过课下注释和手中的《古代汉语词典》疏通文义。 2.对于学困生,文言词语积累较少,对课文中有些句子理解上可能有些难度, 对于写景状物的手法存在一定问题,对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认识存在困难.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朗读全文,复习生字。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课文第二节。 1、朗读本节课文,说说这一节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 洞庭湖的大观。 2、翻译描写洞庭湖大观的课文,想象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发语词,无意义;观,观看;胜,美好。 此则洞庭湖的大观:则,就是;观,景象。 3、翻译本节课文剩余的内容说说这部分写的是什么? 北通巫峡:北,向北;通,到达。 南极潇湘:极,到。 这部分写的是: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4、想一想,既然是岳阳楼之大观,为什么不详细记述呢? 因为“前人之述备矣”,如果作者再详细写就会显得重复没有新意。 5、背诵本节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三节。 1、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节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 “霪雨霏霏”时的景色。 2、这“霪雨霏霏”时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 霪雨霏霏时间之长;天气阴冷,风高浪大;天昏地暗;傍晚时节两岸的声音。 3、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悲伤)

4、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登斯楼也:斯,这。 去国怀乡:去,离开。 感极而悲者矣:极,极点。 5、朗读这节课文,体会其中描绘的情形。 6、背诵这一节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四节。 1、朗读课文,说说这节课文描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 “春和景明”时的景色。 2、这“春和景明”时节,作者描绘了岳阳楼哪些方面的景色? 宽阔而平静的水面,水面上下自由自在的动物,岸边郁郁青青的植物,皓月千里的月色,相互对答的渔歌。 3、面对如此的美景,人们会产生那些感受?(喜) 4、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春和景明:和,和暖;景,阳光。 而或长烟一空:或,优势。 宠辱偕忘:偕,都。 5、自读课文体会文中描写的美好景色。 6、背诵这节课文。 小结:课文的第三节和第四节写出了洞庭湖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以及不同的人面对这两种不同的景色时产生的不同的思想感情。“霪玉霏霏”时的感极而悲,“春和景明”是的喜洋洋,照应了第二节课文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些人因为自己不同的遭遇,面对洞庭湖壮观的景色产生差距强大的感受,是因为他们的心情不同。 三、作业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 与朱元思书

21与朱元思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了解作者、体裁及写作背景。 2. 积累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重点)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重点) 二、自主预习 1.了解走近作者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2.了解背景资料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

但已散轶,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虽然只是片断,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 3.正确读写字音字形 缥.碧(piǎo)急湍.(tuān)泠泠 ..(líng líng) 轩邈.(miǎo) 嘤.嘤(yīng) 窥.谷(kuī) 横柯.(kē) 鸢.飞戾.天(yuān)(lì) 经纶.(lún) 千转.不穷(zhuǎn) 4.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合作探究 (一)积累词汇 小组内同学合作,整理本课的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尤其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词语的特殊用法。 明确:此部分具体内容见本书59、60页。 (二)疏通文义 借助工具书,同桌之间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注意以下重点句的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青花》同步练习D卷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青花》同步练习D 卷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青花》同步练习D 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共20题; 共112分) 1. 按拼音写汉字méi yǒu xiàn zài shén me biàn huàmiàn tiá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看拼音写字词jīng qiǎo xùn qī lǎn duòpíng hémg yǔn nuò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歌唱。________ ②我已经找到了瓷片,不是吗?________ ③春天,万山丛中的鲜花向我们微笑。________ 4.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屹立________顿时________ 宽阔________奇特________ 关注________美誉________ 5. 花落谁家。喜嬉________戏________爱 ________闻乐见________皮笑脸 6. 画龙点睛。________至________

来 ________塞________开________ ________天下独________一________ 古________古________ 如________似________ 7. 按要求写句子。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小马说:“一条河挡住了我的去路,我……我过不去。” 同桌________地说:“这次运动会,我们班得了第一名!”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他很后悔没有接受街坊的劝告。8. 火眼金睛。 踏________ 鬓________ 窥________ 疵________ 沓________ 宾________ 规________ 病________ 9. 抄写词语鞭炮水泄不通销毁10. 缩句①抗敌演剧三队来到延安。 ②冼星海倾吐了渴求谱写大型音乐作品的愿望。 11. 解释下列词语。 ①流逝②绚烂12. 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你应该知道这件事。②我们建成了希望小学。 13. 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递给小王一本书。②书被我仍在地上。 14.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世世________ 独树________ 郑重________ 15. 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父亲是镇上的名人。②他烧制的青花独树一帜。

八年级下册语文21课与朱元思书原文和翻译

八年级下册语文21课与朱元思书原文和翻译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 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 山水,独一无二。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 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 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 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 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 个不断。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 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 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 阳光。 意境美 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人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 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 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写“异水”。 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了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

苏教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课 白杨礼赞-测试题(解析版)

苏教2019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白杨 礼赞 1.下列句子中,加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生命是无止息的,它就像岩石下的小草一样,环境越发恶劣,就越发坚强不 屈。 B.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美国之行的访问中妙手偶得日美新的《防守大纲》。 C. 对一些潜滋暗长的腐败现象,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D. 他以那种不折不挠的精神成就了自己的美丽人生。 B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做题时先要分析成语本身的意思,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本题ACD项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无误;B项中“妙手偶得”指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成语使用不恰当。故选B。 2.填空。 3.(1)《白杨礼赞》的作者是,原名,字,现代作家。代 表作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等。本文体裁是。 4.(2)白杨树象征了,作者写 楠木的目的是。 (1)茅盾沈德鸿雁冰《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抒情散文 (2)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楠木),以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以突出白杨树和北方农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学生平时要作相应的知识积累。文学常识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包括: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中《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本文体裁是抒情散文。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作家作品内容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求学生平时注意对其作者、人物、主要情节、主题要了解掌握。本题中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楠木象征了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诸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楠木的目的是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楠木),以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以突出白杨树和北方农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5.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这 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点题,用“极普通”来衬托白杨树的伟大,为下文由树及人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做铺垫。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从内容上和结构上。重要语句的作用往往是承上启下,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 第1页/共6页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黄继光

黄继光 阅读提示:你知道黄继光的故事吗?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鸣。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597.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指导员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敌人发现他们了。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与朱元思书》 教案 内容预览: 21.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准备 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教师准备有关富春江的风景短片及课文重点字词的投影。 设计思路 本文虽是书信可与一般书信不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小品文。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教学生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朗读,

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教师要做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中读得好的示范。 教学时由眼前的风景引入。启发想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例如,作者这次是特意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到的;“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觉,如此等等。根据这些情节设问,可能引起争论,但更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答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IX? (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