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ENGLISH | RSS订阅 | 公务邮箱 | 加入收藏

首页 | 科技发展 | 科技资讯 | 信息公开 | 在线办事 | 公众参与 | 科技服务 | 服务导航 | 科技网群

 科技部门户 > 科技展望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目 录

一、序言 

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1.指导方针 

2.发展目标 

3.总体部署 

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 

1.能源 

(1)工业节能 

(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 

(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 

(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 

(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 

2.水和矿产资源 

(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 

(7)综合节水 

(8)海水淡化 

(9)资源勘探增储 

(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12)综合资源区划 

3.环境 

(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 

(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 

(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 

(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 

4.农业 

(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 

(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 

(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 

(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 

(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 

(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 

(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 

(25)现代奶业 

5.制造业 

(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 

(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 

(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 

(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 

(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 

(31)基础原材料 

(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 

(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 

6.交通运输业 

(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 (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 

(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 

(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 

(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 

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 (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 

(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 

(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 

(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 

(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 

(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 

8.人口与健康 

(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 

(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 (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 

(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 

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 

(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 

(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 

(56)城市信息平台 

10.公共安全 

(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 

(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 

(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 

(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 

(61)生物安全保障 

(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 

11.国防 

四、重大专项 

五、前沿技术 

1.生物技术 

(1)靶标发现技术 

(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 

(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 

(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 

(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 

2.信息技术 

(6)智能感知技术 

(7)自组织网络技术 

(8)虚拟现实技术 

3.新材料技术 

(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 

(10)高温超导技术 

(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 

4.先进制造技术 

(12)极端制造技术 

(13)智能服务机器人 

(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 

5.先进能源技术 

(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 

(16)分布式供能技术 

(17)快中子堆技术 

(18)磁约束核聚变 

6.海洋技术 

(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 

(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 

(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 

(22)深海作业技术 

7.激光技术 

8.空天技术 

六、基础研究 

1.学科发展 

(1)基础学科 

(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 

2.科学前沿问题 

(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 

(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 

(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 (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 

(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 (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 

(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 

(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 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 

(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 

(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 

(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 

(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 

(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 

(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 

(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 

(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 

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1)蛋白质研究 

(2)量子调控研究 

(3)纳米研究 

(4)发育与生殖研究 

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 

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 

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 

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 

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 

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 

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 

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 

十、人才队伍建设 

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 

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 

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 

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 

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国务院据此制定本纲要。 

 

一、序 言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必须清醒地看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05任务0017

05任务_0017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80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15 道试题,共 15 分。) 1. 村民自治的基础是()。 A. 民主选举 B. 民主决策 C. 民主管理 D. 民主监督 2. 首次将直接选举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县级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选举的是() A. 1953年选举法 B. 1979年选举法 C. 1982年选举法 D. 1986年选举法 3. 到目前为止,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已达3000多个,共有委员() A. 30余万人 B. 40余万人 C. 50余万人 D. 60余万人 4. 将公务员范围扩大到整个行政系统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选举产生和政治任命的政务官在内的国家是()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日本

5. 我国士官服现役的期限,从改为士官之日算起,至少3年,一般不超过() A. 15年 B. 20年 C. 25年 D. 30年 6. 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 各级政府 B. 街道办事处 C. 居民委员会 D. 社区居民 7. 中国的人民武装力量的根本归属权属于() A. 中国共产党 B. 全国人大 C. 中国人民 D. 中央军委 8. 公务员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受到辞退的时限之一是一年内累计超过() A. 15天 B. 20天 C. 25天 D. 30天 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一律由() A. 国库开支 B. 本级人大开支

C. 选区自筹 D. 选民自筹 10. 驻澳门特别行政区部队的构成主要是() A. 武装警察部队 B. 陆、海、空军部队 C. 陆军部队 D. 陆、海军部队 11.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对被拘留的人,提请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限一般是() A. 拘留后一日内 B. 拘留后二日内 C. 拘留后三日内 D. 拘留后四日内 12. 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 十六字方针 B. 四项基本原则 C. 人民民主专政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 省、自治区、直辖市检察院检察员的任免,是由() A. 全国人大常委会 B. 省级人大常委会 C. 全国人大 D. 省级人大 14. 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一般()

科技发展十一五计划及2020-远景规划纲要

科技发展十一五计划及2020-远景规划纲要 “十一五”期间,是举国上下着力实施“三步走”战略,奋力朝着小康目标阔步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一接三新”、“争当四个排头兵”、“融入一小时经济圈”的振奋时期。为了大力推进全市科技进步的进程,打造好科技发展的对接平台,进一步为全市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接长珠闽、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建设新**”的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以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调整为目标;以引进、消化、推广为主要途径;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促进农业的科技成果推广为核心。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利用两个市场,发挥两种资源。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及效益优先原则,重点发展若干高新技术企业,培植一批实力强劲的民营科技企业,大力推广以良种良法为主的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着力实施专利、技术标准战略,大力增强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努力把全市科技进步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要以促资源、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加强科技进步在提高生产与资源利用率、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等方面的作用;要把促进经济的发展放在首位,将科技进步真正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要加强科技进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技进步的可持续发展。 2、目标导向原则。既要突出我市自身的特色,又要与国家、省、赣州市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3、有限目标原则。要把有限的人、财、物力集中起来,优化组合,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发展那些一旦突破就能对本市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领域。 4、远近结合原则。既要解决近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又要为下一步全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5、市场与计划结合原则。要把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本手段。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效益优先,遵循市场经济与科技工作规律。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宏观指导作用,用好用活政策手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科技进步。 6、自主与引进相结合原则。在培养、壮大现有四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对有色金属、稀土材料、甜柚、特种养殖、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辉煌 中华民族的科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为人类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并且在16世纪中期以前一直处于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早在距今33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中就有有关日食的记载。距今2500年以前的战国时期问世的《考工记》准确地记载了六种不同成份的铜锡合金及其不同用途。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技术在中国迅速推广开来。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技术在11世纪传到波斯,由那里经阿拉伯于1470年左右传到意大利以及整个欧洲。到唐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5世纪中期,中国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到此时为止,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四大发明已经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著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现代西方世界所应用的许多发明都来自中国,中国是一个发明的国度。 由于从明代14世纪60年代末始以来,中国对外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使之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欧洲成为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生产力突飞猛进,科学技术获

得迅速进展。中国逐渐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 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历经曲折 在近代历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不仅在科技发展上乏善可陈,而且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还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一个有着光辉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就这样退出了世界科技舞台。 19世纪中叶,一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中国先行者,倡导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于是中国开始有了出国求学者。1847年,来自广东香山南屏镇的容闳来到美国,3年后,他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从这所大学毕业,成为历史上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位中国人。1872年至1875年,清朝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青少年到美国留学。1905年,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清政府举行了第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这些归国人员为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发了辛亥革命。在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下,终于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帝制,中国走向共和。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主张科学救国的先驱。但是,20世纪前叶的中国,动荡不安,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物质条件极差,所以发展依然很缓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反对“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即“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为中国近代科学的诞生扫清了道路。当时的留美学生赵元任、任鸿隽、杨铨、胡适等在美国发起组织了中国

河南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河南中长期科技发展规 划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河南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制定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进一步加快我省科学技术发展,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大动力,制定本规划纲要。 新闻链接: 一、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创新、产业化”方针指导下,全省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提高科技、经济竞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了自主创新和科学技术工作的全面开展,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政府科技投入引导作用不断增强,多元化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全省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2005年达到52.4亿元。高新技术快速发展,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9%。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2005年专利申请居全国第12位,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11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17位。 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05年我省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成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和工业大省,为下一步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并要求我省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为我们加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强大动力。同时,我省科技工作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5%,大大低于1.3%的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和队伍建设薄弱,优秀科技人才匮乏,每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15人,大大低于全国43人的平均水平;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

全国化工科学技术大会资料之二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二O—O年十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 (1) 二、行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1) 三、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分析 (14) 四、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及重点任务 (16) (一)指导导方针 (16) (二)总体目标 (17) (三)重点任务 (18) 五、技术重点方向 (22) 六、政策措施 (39)

前言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 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目前全行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和化工 大国。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 别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率先实现 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做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至45%。这些都对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十二五”期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攻坚阶段,是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 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并组织实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 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调整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行业稳定较快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纲要》在总结“十一五”我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分 析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行业发展面临的科技需求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总体要求,充分吸纳《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 新中国科技艰难的拓荒者,李四光、华罗庚、吴阶平、钱学森、邓稼先。钱学森说:“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邓稼先说:“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成就就要表现在农业科技、生物医药科技、国防军事科技、信息科技、航天工程和交通运输科技等领域。 一、农业方面 (1)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迄今累计增产稻谷6亿吨。六七十年代的国力展示,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他的评语。 (2)转基因技术的引入为病虫害的防治、农作物的反季栽培带来了福音二、生物医药科技 (1)重组入P53腺注病毒射液,这是由中国企业自主开发的重组入P53腺注病毒射液产品,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比准上市的基因治疗制品,开创了肿瘤基因治疗的新局面。

(2)生物科技的突破,不仅初步改变了中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的被动局面,还带动形成了近600亿元的现代生物。 (3) 中国培育出的克隆牛,我国第一头克隆猪。 三、国防军事科技 (1) 军事科技是直接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工程技术,亦称国防科技、军事科技。他是建设武装力量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手段,包括各种武器装备极其研制、使用和维修保养技术,军事工程,军事系统工程。 (2)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3)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简言之,我国在军事科技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议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三)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信息科技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有线电话、无线电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将单分子化学与单个原子和分子的磁性研究结合起来,利用单分子选键化

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行测)

2016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2016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在此发布。本套真题来自考生回忆,由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整理。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1.由于高密度地养殖,大量饵料未被摄食,残饵溶解所生成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使海水污染严重,海南文昌海底珊瑚礁大量枯死,底部海域几乎成了“ 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间地狱 B 明日黄花 C 不毛之地 D 穷山恶水 2.明清时期的苏州为鱼米之乡,河道纵横,水网密集。市镇多依水而设,既有利于市镇与相邻四方村落的 _______ 联系,又使得每一市镇影响的范围不是很大,从而形成乡村---基层市镇---中心都市的经济社会分层结构。市镇的分布相应呈_______结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广泛线性 B 密切网状 C 直接树形 D 动态蜂巢 3.一提到“地沟油”,人们都_______,往往第一反应是地沟油是一种质量极差、极不卫生非食用油。那么可不可以让地沟油_______呢?如果放宽思路就会发现,地沟油还是有用武之地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咬牙切齿物尽其用 B 痛心疾首点铁成金 C 深恶痛绝变废为宝 D 众口一词脱胎换骨 4.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约有700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左右的语言使用者不到一万人,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语言使用者在一千人以下,有的语言使用者只有个位数。语言的_______在于使用,使用人口多寡是决定语言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上述数据表明,人类社会的语言_______形势十分严峻。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意义发展 B 生命衰亡 C 价值蜕化 D 功能演变 5.对大多数人来说,糖尿病并不陌生。然而,很多人对它的了解仅仅是_______。并非 _______,就发病而言,糖尿病可谓疾病之王。按照2013年的数据,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发病率已经高达,患者绝对人数已经过亿。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略知一二空穴来风 B 冰山一角危言耸听 C 道听途说杞人忧天 D 管中窥豹故弄玄虚 6.谈论国学,其视角有广狭之分,在“固守五经”与“兼及雅俗”之间,我倾向于后者。照理说,前者_____清晰且渊源有自,容易做成“大学问”,只是因不接地气,很难茁壮成长。后者则_______,兼及精神与物质、殿堂与市井、书斋与田野,更容易为广大民众接纳。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脉络无往不利 B 历史所向披靡 C 边界无处不在 D 源头兼容并蓄 7.科普创作的要求委实非常高,既要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又要具备______的科学专业基础,甚至在这哲学、历史、艺术等领域都要有相当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系统研究 B 全面学识 C 完备积累 D 扎实造诣 8.昆曲走向没落,在于其在大众市场中找不到一席之地而渐失群众基础。现代昆曲开始引入歌剧、交响乐等流行元素,打造通俗版昆曲,而不再______。没有一种文化可以将自己封闭起来,没有一种文化有资格_______受众群体,多一分包容,才能换来更长久的生命和更精彩的未来。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 前言 21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作为科学技术领域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其重要作用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并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进步背景下,加快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十五”期间,我国重视自主创新,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入,科研条件和环境得到逐步改善,技术研发带动产业化进程加快,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信息技术创新工作受到国家和全行业的高度重视。集成电路设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开发取得较大进展,网络和通信技术及应用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国产万亿次大规模计算机系统相继问世,以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数字音视频技术研发成果丰硕。但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还存在着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尖端型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匮乏、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资源约束矛盾,走科学发展之路。以此为出发点,党中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为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求,必须以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为战略主体,持续突破核心技术,掌握关键技术,由资本和劳动力驱动转向科技引领的发展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根据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结合建设电子强国、电信强国的目标,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基础上,特编制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 一、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我国信息产业的科技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与产业由大到强的战略需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坚持服务国家目标、引领产业发展、市场技术互动、统筹规划协同的指导思想,持续突破核心技术,全面掌握关键技术,以点带面,逐步实现信息产业科技的整体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1.服务国家目标 党和国家提出了“‘十一五’时期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的发展目标和“本世纪头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必须贯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决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优化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服务业的创新和

新中国科技发展史

新中国科技发展史 1955年,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非凡等,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并对其生物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将争论了半个世纪的沙眼病毒病原学假说予以证实。 * 1959年,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 * 1960年,物理学家王淦昌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该粒子是带奇异数的荷电重子的反粒子。 *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1965年,中科院生物化学所王应睐领导的研究小组,与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经过6年多的艰苦工作,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 1966年,我国第一颗地对地核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1970年,我国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1972年,在水稻育种方面,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袁隆平为首的科技人员育成中国第一个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1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1号B”;1973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二号”。 * 1978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吴汝康等,在云南省禄丰县石灰坝,发现了世界第一个腊玛古猿头骨化石。 * 1980年,南京大学冯端院士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聚片多筹的倍频增强效应,使激光倍频增强效应提高数十倍,为功能材料中利用缺陷开创了新的途径。 * 1981年,中科院生物化学所王应睐等,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 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I,运算速度每秒1亿次。 * 1985年,北京大学教授王选领导的团队研制成功计算机-激光汉字编排系统和全数字仿真计算机系统。

* 1987年,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赵忠贤领导的科研小组发现起始转变温度超过100k的超导体。 * 1993年,中科院计算所和曙光公司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全对称的多处理机—曙光一号并行机。曙光1000是我国第一台实际运算速度超过每秒10亿次浮点运算的并行机。 * 1999年,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以中国科学院为主的科研人员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测序任务,获得一大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人类重要功能基因。 * 2003年,清华大学核研院研制的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实现72小时满功率发电运行。 * 2003年,军事医学科学院贺福初提出并牵头组织了“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该计划是第一个人类组织/器官的蛋白组计划,我国科学家承担了30%以上的研究任务。 * 2006年,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吴文俊院士领导的课题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创立和发展了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方法和用机器求解方程的方法。 * 2006年,南京大学闵乃本院士领导的课题组,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建立了介电材料超晶格的理论体系,将半导体超晶格的概念扩展到介电体。 * 2006年,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分析粲粒子J/ψ衰变到1个光子和3个介子的过程中,北京谱仪国际合作组观测到一个新粒子。该新粒子质量约为1835兆电子伏特,寿命约为10~23秒。 2008年,我国3名航天员首次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任务书

编号: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任务书(格式) 计划类别:一、科技支撑计划:□工业高新技术□现代农业□社会发展 □中药与生物药 二、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补助 三、科技引导计划:□应用基础研究□青年科研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地方科技引导□软科学 四、科技条件与平台建设计划:□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技术市场 服务体系建设与技术转移示范 项目类别:□重大□重点□其它 项目名称: 起止年限:20 年月至 20 年月 承担单位:(加盖公章) 项目负责人:电话:传真: 通讯地址:科研处电话: 邮编:电子邮箱: 协作单位:(加盖公章) 组织部门(单位):(加盖公章)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主持部门(单位):(加盖公章)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二○○八年七月制 说明 1.本任务书适用于列入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的项目填写。 2.对于选择栏目,采用将所选项空格涂黑的方式确定。 3.项目编号由科技厅统一规定。应将项目编号输入任务书封面, 不得手填。

4.任务书正本必须用电子文档录入和打印(A4纸),左侧装订,一式6份,科技厅计划处1份,条财处2份(包括送财政厅1份),项目主管处室1份,返项目承担单位2份。 5.主持部门(单位)为受科技厅委托对项目实施具体管理的部门(单位)。 依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委托承担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中的项目的科研任务;委托协助省科技厅进行项目管理。省科技厅为项目承担单位提供部分研究经费,并对项目的实施进行跟踪管理;项目承担单位按任务书约定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实施研究工作;协助方积极配合省科技厅对项目进行管理。各方就本项目的实施与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签订如下任务书。 一、项目的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一章 一、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1、人大制度是一种代议制民主共和制政体 2、人大制度是社会主义的代议制民主共和制政体 3、人大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代议制民主共和制政体 二、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我国人大制度由于特定的国情所致,具有以下特点: 1. 民主的基础更为广泛; 2. 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类机关更大的权力; 3. 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使我国人大制度的实际运作呈现出一定的特色;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人大制度紧密相连。 综上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实现形式,反映着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它直接关系到中国政治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政权的行使问题,因此,它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人民是一切权力的根源和所有者 2.“权力委托”与“权力丧失” 3.人民主权原则是人大制度的灵魂与基石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健全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保证。 如何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四)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1.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2.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中国的民族现状不容乐观 (三)民主集中制 1.民主集中制:最早由列宁在1899年提出。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基础上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2.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因 3.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什么是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划主要遵循哪些原则? 行政区划——国家将领土分级划分成若干区域,以便在各级区域范围内设立相应的一级政权机关,实现对全国的统一管理,这便是行政区划。 中国的行政区划主要遵循的原则: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

国家高新技术“十五”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五"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 一、形势与任务 在新的世纪里,智力资源的富集、优化和开发将会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重要的推动力量。我国必须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0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这种产业发展与科技活动的结合,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离的难题,使人类的发现或发明能够畅通地转移到产业领域,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当前,鉴于科技园区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地位,加速其规划与发展,已成为各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措施。 (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形势 我国高新区自1991年建立以来,已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充分显示了高新区的优越性。 1.超常的发展速度。按53个国家高新区统计,2000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9209亿元,是1991年的105倍,平均增长率为67.8%;是1995年6倍,平均增长率为43.2%。 2.巨大的经济效益。2000年利税总额是1991年88.8倍,1995年的6倍,达到1057亿元。人均工业产值为31.6万元,是1991年的5.1倍,1995年的2倍,是2000年全国平均值的10倍多。 3.突出的社会效益。在高新区内创造了251万个就业岗位,拉动区外就业人数为直接就业人数的5倍。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城市的比重迅速提高。1999年,苏州占46%、吉林39%、绵阳31%、北京27%、南京27%、西安22%、武汉21%、深圳11%,有效地改变着当地的产业结构。 4.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至2000年底,共有高新技术企业达2.1万家,其中,技工贸总收入亿元以上的达1252家,过10忆元的143家,百亿元以上的6家。联想、四通、北大方正和深圳华为等为代表的著名高技术企业在高新区迅速崛起。 5.开发了大量高新技术产品。区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份额达70%以上,近6000项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在高新区实现产业化,许多高技术产品出口国外,参与国际竞争。2000年出口创汇186亿美元,是1991年的103倍,1995年的 6.3倍。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岳麓版新课程高中历史必修Ⅲ 《文化发展历程·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创新说课设计 泉州培元中学陈跃【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课程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岳麓版新课程高中历史必修Ⅲ第28课的内容,从知识体系和内容的承接上看,它客观地展现了作为现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重要分支――中华民族科技的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民族科技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科技事业取得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本节课是通过对民族科技成就的介绍、取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以及民族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的分析,使学生感受民族科技力量的伟大。 本节课教学内容从选材上,更注重代表性,并且收录了我国民族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 ■教学重点:1、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成就的主要表现 2、民族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依据:一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既能让学生领略我国民族科技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又能树立学生良好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成就的主要表现 2、建国以来民族科技取得发展的主要原因 (依据:一是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的掌握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二是学生的实际情况,虽然本部分的内容学生较为熟悉,但如何依据提供材料分析事件的主要原因还是较有难度的) (三)教材处理 1、整体把握: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本课有个完整的知识认知结构,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拟就本课设立三个探究课题:一是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走过怎样的发展历程,取得怎样的成就?二是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取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是我国民族科技

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申报书

附件3 指南代码: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申报书 (项目类) 项目类别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盖章) 项目负责人电话 项目联系人电话 单位地址邮编 主管部门 填报日期__________ 年_____ 月 南京市财政局 编制 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填写说明

1、本申报书适用于申报年度市级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以下简称基础 研究)、试验发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及生产性活动(以下简称示范推广)等项目类的科技计划项目。 基础研究: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 试验发展:利用从研究或实际经验获得的知识,为生产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以及对已生产或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为解决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阶段产生的成果能投入生产或在实际中应用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系统性活动。 生产性活动:由于具备特殊的工艺设备条件,或掌握某种技术专长或诀窍,所进行的小量非常规生产。 2、申报单位编制申报书,须根据指南,对应申报书编制提纲中对不同项目类别的内容要求逐段填写,申报书应有单独的目录。 3、成套材料统一用A4 纸张,按照申报书封面、申报材料目录、申请表、申报书及附件材料顺序装订。 4、主管部门:主要指市相关部、委、办、局及产业集团、区县科技局、开发区管委会,在宁的部省属单位可不填。 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申报书 编写提纲 一、项目概述简述申报项目情况,包括项目的主要内容、创新点、技术水平、项目的主要用途及应用范围(限600 字)。相关内容与项目申报基本信息表项目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八亮点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八亮点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八亮点” ? ? ? 2006年02月10日10:44 ?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2月9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全文发布。 4万多字的《规划纲要》,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未来15年指导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新华视点”记者就此“连线”采访了一些权威人士,对《规划纲要》的亮点进行解读。 ●亮点一主线:自主创新成为国家战略 规划“原声”: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大幅度提高

国家竞争力。 现状解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在许多领域仍然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汽车制造领域,真正的国产轿车仅占10%;在医药研发领域,97%的化学药品为仿制药,医疗器械设备大量依赖进口…… 热线链接徐冠华,科技部部长: 《规划纲要》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自主创新,并以此为主线贯通全篇。自主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从来不反对引进技术,但要反对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自主创新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对于我国未来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亮点二突破口: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规划“原声”: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现状解析: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活动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企

新中国科技发展大事件.doc

----新中国科技发展大事件 1、制定新中国第一个长期科技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56年1月,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随后,国务院制订了新中国第一个长期科技发展规划——《1956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规划》从13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大科学技术任务、616个中心问题,从中进一步综合提出了12个重点任务,对全国科研工作的体制、现有人才的使用方针、培养干部的大体计划和分配比例、科学研究机构设置的原则等作了一般性的规定。《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中国整个计划经济时代乃至后来的科学技术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中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 1958年8月30日,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回旋加速器开始运转。 3、“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24日,中国又成功地把一颗名为“东方红”的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中国“两弹一星”计划的实现,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新中国第一辆轿车出厂 1958年5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中南海观看一汽试制的第一辆东风牌 轿车 5、中国成功试制新型喷气式飞机月,中国自行试制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飞机飞上蓝天。同时,歼5的试飞成功,更让中

国成了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式飞机的国家之一,从而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歼击机的历史。 6、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 1965年8月3日,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合成的胰岛素变成结晶方面,中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7、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袁隆平领军的中国科学家就一直潜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成功研究培育出“两系杂交水稻”、“三系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稻”,并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技术路线,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60多亿亩,增产粮食6000多亿公斤。袁隆平领军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大成就,是水稻育种史上继矮化育种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育种突破,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8、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建成使用 中央于1958年年中作出中国也要研制核潜艇的决定。1970年7月30日,我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达到满功率,1971年8月,核潜艇建成并开始试航,1974年8月交付海军正式使用,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9、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0、成功发现并开发大庆油田 1959年9月,成功发现并开发大庆油田,证实了我国学者提出的“陆相地层生油”理论。 11、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政治学原理课堂讨论作业 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学院文法学院 年级 14级公管 48班 任课教师石敦国 小组成员农云霞殷鑫谭立群 王玲玉徐芳芳 田秀娟李培秀 2014年12月15日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不成熟逐渐走向了完善。现行的《公务员法》是中国公务员录用的依据,它对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原则、范围、具体要求作了相应的规定。中国公务员待遇的提升及工作稳定性及地位性,使得近年来报考人数不断增多,报考者文化程度呈现高学历化,考试录用制度得以推广。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如:考试制度缺乏统一性,考试方法和内容缺乏科学性,考试录用过程中存在许多违反原则的行为等,既不利于社会稳定,浪费优秀人才资源,也将导致了社会资源配置失衡。 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借鉴了西方的文官制度,将“国家工作人员录用考试”改成了“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工作实际又制定下发了相应的实施办法和细则,形成了涵盖笔试、面试、体检、考核、监督等诸多环节的考录法规体系,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工作开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二、研究方法 我们小组主要采用参考文献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究,并且结合在本课题领域中有较为突出借鉴意义的英国和中国香港的创新点进行探究。 三、我国现阶段公务员录用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报考资格设置不合理 我国大陆关于公务员考试录用方面现行的法律还不够完善。客观而言,我国既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务员科学管理的历史,也缺乏深入持久的法律或法治传统和理念,正是由于法的历史、法的传统、法的意识积淀较少,使详尽的法律建设始终落后于实践的发展,这在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体现为明显的法律断层。所谓法律断层,正是在社会法治建设尚未成熟的阶段中,公共政策推行与相关立法的反差或不同步,并由于后者的滞后使前者的公共目的难以实现,具体就我国公务员制度而言,便是制度实施与配套立法存在脱节现象。 我国大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虽然有((国家公务员法》以及一些条例和法规作为公务员录用的法律依据,但是我国大陆还缺乏相应的详细单项法律法规来保证《公务员法》及相关规定和条例具体实施。正是因为我国大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相关法律不健全,才加剧了报考资格中的学历歧视、年龄歧视、户籍歧视、性别歧视、身体残疾歧视等屡屡发生,使得报考资格设置随意性大,无法保障报考的公平公正性。另一方面,关于公务员录用过程监督的法律法规空白和缺乏可操作性使得公务员录用程序的法制化难以贯彻落实。 (二)考试科目和内容设置不够科学

新中国科技发展大事件

----新中国科技发展大事件 1、制定新中国第一个长期科技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56年1月,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随后,国务院制订了新中国第一个长期科技发展规划——《1956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规划》从13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大科学技术任务、616个中心问题,从中进一步综合提出了12个重点任务,对全国科研工作的体制、现有人才的使用方针、培养干部的大体计划和分配比例、科学研究机构设置的原则等作了一般性的规定。《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中国整个计划经济时代乃至后来的科学技术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中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 1958年8月30日,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回旋加速器开始运转。 3、“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24日,中国又成功地把一颗名为“东方红”的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中国“两弹一星”计划的实现,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新中国第一辆轿车出厂 1958年5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中南海观看一汽试制的第一辆东风牌 轿车 5、中国成功试制新型喷气式飞机月,中国自行试制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飞机飞上蓝天。同时,歼5的试飞成功,更让中

国成了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式飞机的国家之一,从而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歼击机的历史。 6、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1965年8月3日,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合成的胰岛素变成结晶方面,中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7、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袁隆平领军的中国科学家就一直潜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成功研究培育出“两系杂交水稻”、“三系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稻”,并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技术路线,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60多亿亩,增产粮食6000多亿公斤。袁隆平领军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大成就,是水稻育种史上继矮化育种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育种突破,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8、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建成使用 中央于1958年年中作出中国也要研制核潜艇的决定。1970年7月30日,我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达到满功率,1971年8月,核潜艇建成并开始试航,1974年8月交付海军正式使用,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9、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0、成功发现并开发大庆油田 1959年9月,成功发现并开发大庆油田,证实了我国学者提出的“陆相地层生油”理论。 11、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这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